呼吸系统疾病诱因范文

时间:2023-10-30 17:56: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呼吸系统疾病诱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呼吸系统疾病诱因

篇1

基金项目:河南省科学技术厅基础与前言研究项目(112300410216);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重大研究课题资金资助(2011-27)。

作者简介:邵月(1973-),女,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运动生理生化。

摘 要:为探讨耐力训练对糖尿病大鼠骨骼肌有氧呼吸调节通路基因表达的影响,将12只大鼠随机分为2组:安静组(GKC,n=6只)、耐力训练组(GKE,n=6只)。GKE组跑台训练6周。末次训练后的24~48 h内切取腓肠肌,Real-time PCR检测p53、SCO2和COXII的mRNA转录,Western blot检测p53、SCO2和COXII的蛋白表达。结果发现:1)GKE组p53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与GKC组相比均显著降低;2)GKE组与GKC组相比SCO2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没有显著性;3)KE组COXII基因转录水平与GKC组相比差异没有显著性,但GKE组COXII蛋白表达水平非常显著低于GKC组。结果说明:耐力训练不能显著促进糖尿病大鼠线粒体有氧呼吸能力。COXII蛋白表达水平的显著下调似乎显示本实验耐力训练模型对其有氧呼吸轴有损害作用,但综合p53基因表达显著下调结果谨慎推测,这也许是受糖尿病病程影响,p53基因表达水平无法继续维持在正常稳态,其基因表达能力的下降极有可能是为了促进细胞的生存,也许是为了延缓GK大鼠病态细胞的凋亡或衰老进程。在病态条件下,细胞更重要的功能也许不是提高运动能力,而是积蓄一切力量,促使细胞生存。

关 键 词:运动生物化学;耐力训练;有氧呼吸;糖尿病;大鼠

中图分类号:G80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2)02-0142-03

Effects of endurance training on the gene expression of the aerobic respiration regulating path of diabetic GK rats

SHAO Yue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He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Zhengzhou 450002,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probe into the effects of endurance training on the gene expression of the aerobic respiration regulating path of diabetic GK rats, the author divided 12 rats randomly into 2 groups: a calm group (GKC, n=6) and an endurance training group (GKE, n=6), put group GKC into treadmill training for 6 weeks, took out the gastrocnemius within 24-48h after the last time of training, tested the mRNA transcription of p53, SCO2 and COXII by means of real-time PCR, as well as the protein expression of p53, SCO2 and COXII by means of western blot, and revealed the following findings: 1) the gene transcription and protein expression levels of p53 of the rats in group GKE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rats in group GKE; 2) comparing group GKE with group GKE, there were no signification differences in terms of gene transcription and protein expression levels; 3) comparing group KF with group GKC, there was no signification difference in terms of COXII gene transcription level, but the COXII protein expression level of the rats in group GKE was very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rats in group GKC.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endurance training cannot significantly boost the aerobic respiration ability of the mitochondria of diabetic rats. The significant lowering of the COXII protein expression level seems to show that the endurance training model in this experiment was harmful to their aerobic respiration axis, however, as cautiously figured by considering the result of the significantly lowering of P53 gene expression, the cause may be as follows: since the p53 gene expression level was unable to continue to maintain the normal homeostasis as affected by the course of diabetes, the lowering of its gene expression ability was extremely likely for boosting cell survival, or probably for delaying the dying or aging process of the sick cells of the GK rat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sickness, a more important function of cells is probably not to enhance moving ability, but to accumulate all the strengths to promote cell survival.

Key words: sports biochemistry;endurance training;aerobic respiration;diabetes;rat

癌症和糖尿病的发生都伴随着细胞能量代谢的异常和内外稳态环境的紊乱,骨骼肌细胞属分化后细胞,虽然不会得癌症,但作为人体最大的运动和内分泌器官,长期耐力运动能促使其保持正常的能量代谢过程及氧化应激平衡,被认为是运动预防肿瘤发生、胰岛素抵抗和II型糖尿病一种最重要的手段。p53是人类细胞最忠诚的“基因卫士”[1],能协调能量代谢过程促进细胞生存,p53基因多态性是诱发糖尿病的重要诱因,p53基因突变直接诱发癌变。运动和药物通过不同的信号通路对II型糖尿病起到治疗作用,相比来说,运动更是一种投入少效果好的措施。本研究以自发性糖尿病转基因大鼠(GK大鼠)为研究对象,观察耐力运动对GK大鼠骨骼肌细胞中p53、SCO2、COXII基因表达的影响,从分子水平上观察运动改善II型糖尿病症状的依据。

1 研究材料与方法

由上海斯莱克实验动物有限公司提供的8周龄体重约(250±5) g II型糖尿病(GK)大鼠12只,饲养条件、主要试剂与仪器、取材方法、荧光定量PCR检测P53/SCO2/COXII的基因转录、Western blot测定细胞P53/SCO2/COXII的蛋白表达、扩增引物的选择同参考文献[2]。GK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2组:安静组(GKC,n=6只),耐力训练组(GKE,n=6只)。跑台训练6周,速度≤16.7 m/min,每天18:30-22:00训练,周日停训。

用SPSS15.0软件统计,检测结果以 ±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

2 结果

2.1 PCR检测基因转录结果

由表1可以看出,耐力训练后,GKE组与GKC组相比p53基因转录水平显著降低(P0.05),说明在糖尿病病理条件下,p53基因转录对运动干预比较敏感,但是SCO2、COXII基因转录则对运动干预不敏感。

2.2 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结果

由表2可以看出,耐力训练后,GKE组与GKC组相比p53蛋白表达水平有显著性降低(P0.05),COXII蛋白表达水平则呈现出非常显著性下降(P

3 讨论

3.1 耐力训练对II型糖尿病GK大鼠p53基因表达的影响

糖尿病并发症是致死致残的一大诱因,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与氧化应激有很大的关系,高血糖和高游离脂肪酸刺激人体生成大量自由基激活氧化应激信号通路[2],进一步影响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骨骼肌是人体最大的运动器官,是利用葡萄糖的重要组织[3],最易受糖尿病损害[4]。机体血糖升高,骨骼肌细胞受损,外周胰岛素抵抗加重,机体代谢进一步紊乱[5]。氧化应激引起的DNA损伤激活p53,是骨骼肌作为分裂后细胞保持修复功能的一个重要标志。迄今为止,国内外关于运动对糖尿病大鼠骨骼肌p53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还很少,研究病态条件下p53对肌肉代谢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者研究结果也不甚相同。Jin H等[6]发现骨骼肌萎缩并不同引起p53基因表达发生变化。Hatoko M等[7]通过对大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研究发现P53基因表达累积。但是,Nakahara T等[8]研究认为在饥饿状态下p53为了促进细胞生存甚至下调。本实验研究发现,耐力组p53基因表达显著降低,这可能是由于GK大鼠病情较重,正常生理状态受到影响,运动效果已无积极影响,p53下调可能为了促进细胞生存,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护作用。

3.2 耐力训练对II型糖尿病GK大鼠SCO2基因表达的影响

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合成需要核和线粒体基因产物共同协助。SCO2是p53的直接靶基因,在核内能被p53反式激活,移位到线粒体内膜合成电子传输链上COX复合物[9]。SCO2催化SCO1蛋白氧化转运铜到COX亚基II[10],形成COX亚基II的CuA中心和亚基1的CuB-细胞色素a3中心[11]。SCO2基因突变能导致有氧呼吸失败,诱发心因性心肌炎[12]。由于国内外类似研究非常少,本实验也仅仅在此做一探究性研究,了解一下长期耐力运动对糖尿病大鼠骨骼肌SCO2基因表达的影响。本研究发现:长期耐力运动对GK大鼠SCO2基因转录和蛋白转译均没有显著性影响。本实验并不能有效促进GK大鼠线粒体有氧呼吸,疾病和运动可能影响了机体线粒体有氧呼吸的信号转导过程。

3.3 耐力训练对II型糖尿病GK大鼠COXII基因表达的影响

氧化磷酸化过程产生ATP提供能量,线粒体氧化磷酸化酶功能失调引起大量线粒体疾病,主要影响肌肉、脑、心脏和其它高能需求组织[13],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是最重要的线粒体功能酶,该酶缺陷常常导致致命性的代谢灾难,而且目前并没有可行性治疗方案。SCO2突变能引起COX缺乏,减少细胞色素C生成,影响线粒体能量的产生[14]。本研究发现,糖尿病状态下,耐力训练非常显著降低了COXII蛋白表达水平,但没有影响其基因转录水平。也就是说,在糖尿病状态下,耐力训练对糖尿病大鼠线粒体有氧呼吸具有明显的不利影响。这样的结果引起我们的注意,结合对p53蛋白的研究发现,这种异常现象也许正是p53促生存功能的体现。也许p53不再促进有氧呼吸提高运动能力,而是全力以赴促进细胞生存,此刻生存才是第一要务。但是,也许是由于本实验设计不恰当造成,有待于今后进一步探究。

4 结论

1)在本实验设计的运动条件下,p53基因表达能力下降,可能具有促进细胞生存和延缓糖尿病大鼠衰老的作用。

2)本实验设计运动方式,无论在基因转录还是在蛋白表达水平上对SCO2均没有产生明显的效果。在糖尿病病理条件下,SCO2基因表达对运动干预不敏感。

3)耐力训练极大降低了COXII蛋白表达水平,但对其基因转录水平则没有显著影响。耐力训练对糖尿病大鼠线粒体有氧呼吸能力没有产生积极影响,似乎还有不利的一面。但综合研究结果谨慎推测,也许是p53促生存功能所致。

参考文献:

[1] 邵月. 不同运动方式对p53、TIGAR、HKII基因表达和乳酸含量的影响[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5):60-62.

[2] Brownlee M.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cell biology of diabetic complications[J]. Nature,2005,414(6865):813-820.

[3] Bloomgarden Z T. Pathogenesis of type 2 diabetes,vascular disease,and neuropathy[J]. Diabetes Care,2001,24(6):1115-1119.

[4] DeFronzo R A. A collusion responsible for NIDDM[J]. Diabetes,1988,37(6):667-687.

[5] Wray C J,Sun X,Gang G I,et al. Dantrolene downregulates the gene expression and activity of the ubiquitinproteasome proteolytic pathway in septic skeletal muscle[J]. J Surg Res,2002,104(2):82-87.

[6] Jin H,Wu Z,Tian T,et al. Apoptosis in atrophic skeletal muscle induced by brachial plexus injury in rats[J]. J Trauma,2001,50:31-35.

[7] Hatoko M,Tanaka A,Kuwahara M,et al. Difference of molecular response to ischemia-Reperfusion of rat skeletal muscle as a function of ischemic time: study of the expression of p53,p21(WAF-1),Bax protein and apoptosis[J]. Ann Plast Surg,2002,48(1):68-74.

[8] Nakahara T,Hashimoto K,Hirano M,et al. Acute and chronic effects of alcohol exposure on skeletal muscle c-myc,p53,and Bcl-2 mRNA expression[J]. Am J Physiol Endocrinol Metab,2003,285:E1273-E1281.

[9] 邵月,胡玉玺,杜纪峰,等. p53信号稳态调节线粒体能量代谢延缓衰老的运动适应[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22):2966-2968.

[10] Brière J J,Tzagoloff A. The Scoop on Sco[J]. Molecular Cell,2007,25:176-178.

[11] 邵月,陈胜强,漆正堂,等. 不同训练方式对骨骼肌p53调节线粒体有氧呼吸轴p53、SCO2、COXII基因表达的影响[J]. 体育科学,2010,30(3):46-52.

[12] Jaksch M,Ogilvie I,Yao J,et al. Mutations in SCO2 are associated with a distinct form of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and cytochrome c oxidase deciency[J]. Hum Mol Genet,2000,9:795-801.

篇2

根据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一项医生调查显示,咳嗽患者的门诊人数年增长幅度为5%~10%。其中,50岁以上的人群是主要患者,刺激性干咳是门诊的主要收治类型,咽喉痛痒是咳嗽患者最主要的伴随症状。

社区就诊的呼吸病患者,主要临床症状是咳嗽。引起咳嗽的病种包括哮喘、各类气管、支气管炎,感冒等。就诊患者也是以老年人和儿童为主。

全球通用的呼吸病治疗方案

临床验证,呼吸系统疾病常表现为咳嗽、咳痰,或伴有气短、喘息等,严重者可并发肺气肿、肺心病等;并且呼吸系统疾病的喘、咳、痰、炎四症是一般常见症状,常同时存在、互为因果。因此,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治疗方案常采用祛痰药和抗菌药合用。作为全球呼吸系统疾病治疗的经典方案,盐酸氨溴索和阿莫西林的配伍是治疗有痰咳嗽的首选治疗方案,磷酸苯丙哌林和阿莫西林的配伍是治疗干咳的首选治疗方案。

阿莫西林是目前临床上最为推崇的抗菌药,可有效杀死引起呼吸道疾病的各种致病菌。盐酸氨溴索是目前临床上最安全有效的镇咳祛痰药,可有效地缓解呼吸道疾病的临床症状,避免痰液潴留引起的继发感染,国外临床研究证明氨溴索可增加抗生素在呼吸道的分布浓度,故可增加抗生素的呼吸道的抗菌疗效。阿莫西林胶囊和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的经典配伍,显示了二者联合用药的协同作用。对于伴有异常分泌的急慢性呼吸道感染,特别是急性支气管炎、哮喘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的急性发作、支气管扩张及支气管哮喘有很好的疗效,对于中耳炎、咽炎、肺炎和扁桃体炎也能取得显著疗效。

通常情况下,急性呼吸病伴中、轻度有痰、咳嗽、痰咳气喘的成人单次用药剂量为0.25 g阿莫西林胶囊+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10ml(30mg),每日3次,12岁以下儿童减半,一般3天即可见效。

相关药品及作用机制

盐酸氨溴索最早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德国上市,后来在法国、意大利、日本、西班牙等许多国家陆续上市,临床对其疗效十分肯定。此外,其上市20多年来,盐酸氨溴索的不良反应很小,临床评价很高,国内外市场应用广泛。作为单一成分的西药制剂,其突出特点是祛痰效果好、起效快,还可预防呼吸道感染,防止肺损伤,并明显提高肺部功能指标――顺应性。因此,盐酸氨溴索是目前市场上作用最强的黏液调节剂,是应用广泛,安全有效的祛痰止咳药物。

盐酸氨溴索还可以刺激肺泡,增强痰的排出,通过祛除咳嗽诱因止咳。在临床上,对于急、慢性呼吸道疾病,如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引起的痰液黏稠、咳痰困难等都具有较好的疗效,对于临床常见的痰咳均高度有效。

阿莫西林作为口服抗生素,耐酸性好,口服吸收完全,药效强。此外,盐酸氨溴索与阿莫西林联合用药,可有效增强阿莫西林的组织渗透,增强阿莫西林的抗菌活性,因此,北美医师协会年度提案称盐酸氨溴索和阿莫西林的配伍治疗伴有痰症的咳嗽,治愈率可达92.76%。

篇3

【关键词】 水电解质失调; 酸碱平衡失调; 危重病

维持稳定的酸碱平衡及正常的电解质水平是机体发挥各种生理功能的重要保证。危重症患者因多种诱因常出现不同程度的酸碱失调与电解质紊乱,如不及时发现与正确处理将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现将我院重症监测病房(ICU)2006年1~12月收治的270例危重症患者酸碱失调与电解质紊乱情况进行总结并加以分析,供临床医生尤其ICU医生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1~12月我院ICU共收治患者294例,所有患者APACHEⅡ评分均≥10分,其中存在酸碱失调和(或)电解质紊乱270例,占91.84%。270例患者中,男173例,女97例;年龄9月~87岁,平均(52.10±22.01)岁。基础疾病或诱因:全麻手术后88例,严重创伤69例,脑血管疾病33例,严重腹腔感染29例,呼吸系统疾病15例,病理产科14例,消化道大出血7例,急性胰腺炎5例,冠心病、肾病综合征及血液系统疾病各2例,其它 4例。

1.2 方法

所有病例均于转入ICU后10~30 min内行动脉血气分析和血电解质检查。动脉血气参数按各型酸碱平衡紊乱的代偿预计公式计算[1]。

2 结果

2.1 酸碱失调类型270例患者中酸碱失调者231例(85.56%),存在一种酸碱失调者153例(66.23%),双重酸碱失调者73例(31.60%),三重酸碱失调5例(2.16%)。231例患者酸碱失调与不同基础疾病或诱因的分布情况见表1。酸碱失调中最常见为呼吸性碱中毒(呼碱),共75例(32.47%),其次为代谢性酸中毒(代酸),为49例(21.21%),呼碱合并代酸45例(19.48%)。发生酸碱失调的基础疾病或诱因中,常见原因有全麻手术后、严重创伤、严重腹腔感染、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病理产科等。表1 231例患者酸碱失调类型与不同基础疾病(略)

2.2 电解质紊乱情况本组发生电解质紊乱229例(84.81%);电解质紊乱类型与不同基础疾病或诱因的分布情况见表2。电解质紊乱类型以单纯低钙血症最为常见,共137例(59.83%),存在或合并存在低钠、低钾也较为多见,分别为44例(19.21%)和39例(17.03%)。电解质紊乱的常见基础疾病或诱因有全麻手术后、严重创伤、脑血管疾病、严重腹腔感染等。表2 229例患者电解质紊乱类型与不同基础疾病(略)

3 讨论

3.1 酸碱失调在ICU危重病人中,由于呼吸循环障碍、严重感染及创伤、温度变化和代谢改变,以及人工机械通气和抗酸、碱药物的应用等因素的影响,可以出现各种类型的酸碱失调,甚至多重酸碱失调[2]。本组270例内环境紊乱危重患者中231例发生酸碱失调,发生率高达85%以上。酸碱失调以呼碱最常见,结合本文资料,究其原因包括:(1)全麻手术或抢救病人时,采用人工机械通气,由于通气量过大而引起呼碱;(2)严重创伤,因重度休克伴低氧血症或剧烈疼痛刺激引起通气过度;(3)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血管疾病、脑外伤、脑肿瘤、脑炎等均可刺激呼吸中枢引起过度通气;(4)严重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可引发过度通气[3]。本组部分患者通过细菌学证实存在较为严重的革兰阴性杆菌感染;(5)许多肺疾患如肺炎、肺水肿、间质性肺疾病等由于呼吸障碍引起低氧血症导致通气过度等。

代酸在危重症患者中也是较为常见的酸碱失调类型,本组患者代酸发生率约20%。其原因包括各种诱因(如全麻手术后、严重创伤、严重腹腔感染、消化道大出血等)引起循环功能障碍,组织血流减少、缺氧,无氧代谢增强,固定酸增加;循环功能障碍导致肾脏有效血容量减少,发生肾功能不全,进而肾脏排H+减少,引起体内酸性物质滞留;此外,消化道瘘、腹泻时碱性物质丢失过多,使体内酸性物质相对增多。

多重酸碱失调尤其是呼碱合并代酸在本组资料中也较为常见。呼碱合并代酸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基础疾病或呼吸机治疗引起过度通气,发生呼碱,同时存在缺氧情况(如休克、微循环功能衰竭、心搏骤停、低氧血症等)导致体内固定酸增多发生代酸。三重酸碱失调在本组中较少见,但一旦发生往往提示病情已进展到严重阶段。三重酸碱失调发生的原因可能是原发疾病引起呼酸或呼碱,在此基础上因持续胃肠减压、剧烈呕吐、长期限制NaCl摄入、长期使用利尿剂等导致代碱,病情继续恶化,肾衰、感染未控制、组织缺氧未改善等导致产酸增加和排酸减少引起代酸。

轻度的酸碱失调如能及时治疗对于危重患者并无严重的不良后果,但严重的酸碱失调将导致组织细胞代谢紊乱和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异常。特别是发生三重酸碱失调时,往往成为患者致死的直接原因[4]。重度碱血症时可因血红蛋白氧离曲线左移使组织严重缺氧,还可引起严重的心律失常而危及生命[5];重度酸血症时可产生致死性室性心律失常、心收缩力降低以及血压下降。

在酸碱失调的治疗上,首先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和消除导致失调的诱因,努力使机体恢复对酸碱的调节能力。但当pH值变化过大,酸碱失调直接危及患者生命时,需要在病因治疗的同时适当补碱或补酸。同时注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3.2 电解质紊乱电解质紊乱是危重症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本组资料中电解质紊乱发生率高达80%以上。其中以低钙血症发生率最高。分析本文资料其主要原因可能有:(1)大量输入含枸櫞酸钠的血液制品[6];(2)危重症患者常存在组织缺血、缺氧,钙泵活性下降,钙离子内流增加,使血钙下降[7];(3)许多外科疾病如肠梗阻、阻塞性黄疸、消化道瘘、慢性腹泻、长期禁食等使维生素D的摄入不足和肠吸收障碍致肠钙吸收减少,尿钙丢失增加,造成低钙血症;(4)急性胰腺炎时释放脂肪酸与钙结合形成钙皂,降低血钙;胰腺炎还可引起胰高血糖素过多分泌,刺激降钙素分泌增加,引起低血钙。本组胰腺炎患者5例,均发生或合并发生低钙血症。低钠、低钾血症在本组患者中也较为常见,其最常见的原因可能是大量消化液丢失(如呕吐、腹泻、肠瘘或胃肠减压),长期摄入不足(如昏迷、肠梗阻、胃肠术后等),而治疗中又未及时补充或补充不足才会导致低钠、低钾血症。另外,部分患者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失调合并发生,治疗中应引起高度重视。

早期的监测,在病因治疗的同时及时地对症治疗是纠正电解质紊乱的关键。不同疾病的患者有各自电解质紊乱的特点,制定治疗方案时需各有侧重。治疗的同时注意监测临床症状和血电解质浓度,当出现严重并发症,如休克、抽搐、昏迷、呼吸困难、心律失常等时,要紧急对症处理,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机辅助、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扩容、镇静、脱水及低温脑保护等。

综上所述, 危重患者常出现酸碱失调及电解质紊乱,其类型与原发病、病情进展和前期治疗等有关,酸碱失调及电解质紊乱的严重程度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和治疗的效果,对ICU危重患者监测酸碱和电解质变化,有利于掌握病情,指导治疗,而及时纠正,可大大改善预后,提高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金惠铭.病理生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5-67.

[2]毛宗雯,徐贵全.危重病人酸碱失衡260例临床分析[J].中华医学写作杂志,2003(15):1388-1390.

[3]任成山,赵志强,李霞,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酸碱失衡的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4(10):874-877.

[4]周宁.113例三重酸碱失衡病例的临床分析[J].北京医学,2007(3):184-185.

[5]尚谦,李凤,丁亚君.ICU危重患者血气分析1696例报告[J].临床肺科杂志,2007(2):173.

篇4

咳嗽气喘可能由呼吸系统疾病引起,但出现端坐呼吸常提示可能是心力衰竭,高血压、冠心病的老人发生了不能解释的咳嗽,一定要注意排除循环系统疾病的可能。

静脉血从体循环回来后,经肺动脉在肺内交换,排除二氧化碳,吸进新鲜氧气,将富含氧的血液经肺静脉汇入左心房,再从左心房进入左心室。左心衰竭时本来应从肺静脉进入心房的血液受阻,出现肺循环瘀血,而出现喘憋、咳嗽等呼吸系统症状。尤其是夜间平卧时血液重新分配使肺循环血量增加,再加上迷走神经张力增加,小支气管收缩,膈肌处于高位,肺活量减少,会因气短而憋醒,需要坐起来才能稍微缓解,同时伴有不能平卧、心慌、乏力、咳嗽、甚至咳粉红色泡沫痰等不适。因老年人常合并慢性呼吸道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故当左心衰以呼吸道症状(心源性咳嗽)为主要表现时,常被误认为是支气管炎或哮喘发作引起呼吸不畅,痰阻塞气道,用止咳化痰药以期缓解症状,耽误治疗会导致慢性心力衰竭。

左心衰早期主要表现为频繁咳嗽(多为干咳)、胸闷、气短,活动后尤其明显,这种咳嗽被称为心源性咳嗽。心源性咳嗽与关系密切,卧位时症状加重,坐位时症状减轻,且常在夜间发作。除合并感染外,心源性咳嗽一般无发热或脓痰,用抗生素疗效不明显。原来心功能正常的患者出现原因不明的疲乏或运动耐力明显减低以及心率增加15~20次/分,可能是左心功能降低的最早期征兆,要及时到医院就诊,若继续发展可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睡觉需用枕头抬高头部等,不要因为白天症状有所缓解而不予重视。心力衰竭是心脏病的危重表现,病情变化快,因并发症发生意外,故必须严密观察病情。慢性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也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如出现突然呼吸困难,不能平卧、气急、紫绀、咳粉红色泡沫状痰,应及时送医院抢救。

心功能不全的病人,一天大部分时间应卧床休息,并以半卧位为宜。在病情得到控制后,可稍事下床活动和自理生活,适当进行户外散步,减少由于长期卧床引起的下肢血管栓塞、肺部感染和体力、精力日益衰退,有助于身心健康。重度心力衰竭、明显浮肿或年老体弱的病人,必须绝对卧床,避免任何体力活动,以减轻心脏负担,原则上不能移动病人,必要时只能轻轻地调换床单及衣服。痰不易咯出时,可适当用侧体引流。

气候转冷时要注意加强室内保暖措施,防止上呼吸道感染,减少发作诱因。应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刺激,注意心律和心率的变化。要限制盐的摄入,强调低盐饮食,防止水在体内潴留,导致浮肿和心脏负担加重。食物以高热量、高蛋白、多维生素、易消化为宜。注意少量多餐,因进食过饱会增加心脏负担,诱发心力衰竭。

篇5

1.导言

呼吸系统疾病是严重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高,患者年龄往往较大,病情变化迅速且病程长,在住院治疗和护理中存在着多种安全隐患与风险因素,增加了医疗过程的不安全性。在对患者进行日常护理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护理问题,例如用药问题、饮食问题等等,我们对这些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并制定出解决的对策,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

2.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将本院在2015-2016年呼吸内科收治的老年患者共计100例作为研究资料,其中男性患者为56例,女性患者为44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8.9±3.9)岁。

2.2 方法

2.2.1 调查方法。全部患者都应用不记名的问卷调查方法,在对患者的用药护理、饮食护理、皮肤护理等等方面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对存在的护理问题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

3.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按照呼吸科常规医疗服务方法进行管理,严格执行诊疗工作及护理工作规范。观察组则在日常医护工作中加强安全管理,具体内容包括如下。

3.1 加强安全管理知识培训,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目前医护人员特别是新入室的工作人员安全管理意识还有欠缺,安全操作规范有待提高,因此,应增强法律意R教育,通过讲解呼吸科工作特点、医患双方权利与义务及工作中的法律责任,使工作人员明白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同时总结工作中风险事件高发环节及易被忽视的安全隐患,结合真实案例进行分析,从而提高风险判断、评估能力及防范意识;另外,安排科室理论知识扎实、经验丰富的人员进行综合业务技能的培训,对新入室的实习人员进行专门培训,对全体人员实施集中学习和分批轮训,提高操作的规范性。

3.2 规范、细化操作流程

根据科室具体情况制定呼吸系统疾病常见操作流程规范、专科操作守则、质量标准等操作规范与流程,并将其细化和具体化,制作流程图,详细备注易引起不良反应、意外事故等的关键环节,使操作人员加深理解,提高警惕,同时建立活动记录表,对高危人群采取预防措施;实行全部医护人员参与的质控体系,合理分配人力资源,加强质控力度,健全质量调查体系,设定专项管理人员,每月进行具体风险项目的跟踪与评价,及时发现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与处理,从而实现动态监管,将安全管理贯穿于住院患者的整个诊疗过程中,尽早规避风险。

3.3 加强对风险事件的事前控制与管理

对临床中危机事件进行评估,找出潜在因素,针对其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提出并实施有效的预防方法,进行事前控制,做好安全意外管理。对意外事件的高危患者,入院时即加以评估,床头设立警示标志,加强与家属的沟通,获得其配合;改善就诊环境,完善病房的床档等各项安全防护设施,同时在卫生间、热水房、走廊等场所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并适当安装扶手等,保障患者人身安全;严格掌握诊疗、护理规范,熟悉各种适应证、禁忌症,在准确评估每位患者具体情况后再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操作;加强外出管理,对外出患者采取实名登记制,独立活动时均需家属或专门的医护人员陪同,防止意外事件发生。

3.4 强化对不良反应和院内感染的管控

建立院内感染管控小组,协同医院管理科进行管理,监测呼吸科住院患者的治疗进展及医护操作,记录院内感染发生和可能发生情况,每日总结,分析得出诱因,讨论应对策略并及时向医护人员进行宣导,确保管理质量的提升;另外明确科室环境管理、器械管理、手卫生管理、抗生素使用管理等方法规范,对患者的不耐受情况、需特别注意情况设置标志,从而引起接班人员的重视,减少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

4.安全管理对策

安全管理是管理科学的重要分支,主要是运用安全管理方法和手段,为分析和消除不安全因素而进行的一系列相关决策、组织、控制等活动,避免事故的发生。由于医疗环境安全的客观要求和医疗技术的复杂化,安全管理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医疗领域中,实施安全管理首先应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端正对不安全因素的认识,及时发现并尽快予以处理,同时因其涉及到医疗活动的各个环节,故必须坚持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动态安全管理 。为此,本研究针对以上人为因素和非人为因素采取了加强安全管理知识培训、规范和细化操作流程、加强风险事件事前控制与管理及强化不良反应和院内感染管控等一系列安全管理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① 增强了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安全管理意识、风险防范意识及技术操作水平,改变了过去的风险控制与己无关思想,形成了人人参与的良好的安全管理局面 ;② 优化了管理制度与流程,使管理工作程序化,更有计划性和针对性;③ 通过对安全工作中薄弱环节的风险防范,医护人员风险意识与防范能力得到不断提升,推进了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系统化、科学化、制度化,真正为患者提供了安全的医疗环境,投诉、纠纷事件减少,患者满意度提高。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环境污染加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人数与日俱增,其可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给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安全管理是管理科学的重要分支,主要是运用安全管理方法和手段,为分析和消除不安全因素而进行的一系列相关决策、组织、控制等活动,避免事故的发生。由于医疗环境安全的客观要求和医疗技术的复杂化,安全管理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医疗领域中,实施安全管理首先应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端正对不安全因素的认识,及时发现并尽快予以处理,同时因其涉及到医疗活动的各个环节,故必须坚持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动态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1]胡婀娜,胡伟明.呼吸系统疾病住院患者的安全管理分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04:91-93.

篇6

后鼻孔出血是耳鼻喉科常见病,既是鼻腔疾病常见症状之一,也是某些全自性疾病或鼻腔邻近结构病变的症状之一,老年性鼻出血除具有一般鼻出血的特征外,还具有其自身的特点。患者发病急,出血量多,出血部位不易找到,多合并心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给止血带来一定困难,患者可因出血过多而发生贫血及失血性休克,采用纱球进行后鼻孔填塞止血,常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并引起心脑血管和呼吸系统并发症,危险性大。我科2005年1月~2007年12月共收治49例老年性后鼻孔出血的病人,采用鼻内镜下微波治疗,效果良好。针对老年患者的特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其中男36例,女13例;年龄55~87岁,平均69.8岁;单侧出血者44例,双侧出血者4例;其中合并高血压等心脏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37例;出血2小时~7天,出血总量50~1000ml,平均250ml。

方法:患者平卧,吸净鼻腔内积血,2%丁卡因20ml加0.1%的盐酸肾上腺素3ml混合溶液浸湿棉片进行鼻黏膜表面麻醉3次,导入鼻内镜,详细查找出血点,将微波治疗仪功率控制在60W,时间3~7秒,辐射天线在鼻内镜直视下导入鼻腔插入出血黏膜处,踩动脚踏开关,输入微波,使出血点热凝呈白色凝斑;若为片状糜烂出血,则于创面上行滑动热凝至黏膜呈白色,治疗后鼻腔内涂抹抗菌素眼膏。每日1次。

结 果

49例1次止血成功。均未采用纱球进行后鼻孔填塞止血,住院3~7天,痊愈出院。

护 理

心理护理:因出血本身是一种应激,可引起病人不同程度的恐慌,而导致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如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紧张等,故应根据其不同的病理及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护理。对患者做好解释工作,讲解鼻内镜下微波治疗鼻出血的优点及治疗中的注意事项,消除其恐惧心理,取得患者配合。

治疗前护理:病人一般取坐位或半卧位,疑有休克者应取平卧头低位。护理要迅速备止血用品和器械,并迅速熟练建立静脉通道,掌握有关程序,积极配合医生止血。以达到有效止血目的。因老年其疾病具有多病性、不典型性、发病快、病程短、易有意识障碍,容易引起水、电解质紊乱,以及易发生全身衰竭,易出现心脏血管并发症等特点[1]。老年人对鼻出血失血的耐受能力差,容易发生休克或心力衰竭,甚至危及生命。老年患者行动较迟缓,对事物反应较慢,记忆力差,语言表达能力欠佳,并常伴有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慢性气管炎、便秘等疾病。因此,应密切观察病性变化,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的变化情况。如发现面色苍白、脉快、血压下降、大汗淋漓、严重出血者,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抢救。

治疗中护理:将鼻内镜镜进行清洁消毒,插上电源,调节好光线的强度,接微波治疗仪电源。将其功率控制在60W,时间3~7秒,检查脚踏开关,连接负压吸引器等,在治疗过程中患者感疼痛或出现呛咳等严重不适,可暂停操作、休息片刻,或再行麻醉后操作,严密观察呼吸、脉搏、面色、神志变化;注意有无心慌、烦躁不安等现象,出现异常,立即做好相应的处理,老年患者出血部位多发于鼻腔后部吴氏鼻-鼻咽静脉丛或鼻后外侧动脉,此处的鼻黏膜与血管易发生退行性变,出血量大,且常呈阵发性反复出血。故其临床表现亦多种多样[2]。多为单侧出血,双侧较少见;可表现为间歇性反复出血,亦可呈持续性出血,应麻醉后仔细查找出血点,在鼻内镜直视下微波热凝,使出血点热凝呈白色凝斑。

治疗后护理:患者半卧位休息,禁食2小时。待吞咽自如后方可进食,以免误吸,发生呛咳。导致创面破裂引发再度出血;嘱患者做弯腰、低头动作,勿用力咳嗽、擤鼻、挖鼻,油性滴鼻液滴鼻,4次,1次/日,防止鼻黏膜干燥;观察鼻部止血后有无渗血,注意有无软腭水肿或血块脱落阻塞,以免引起窒息;嘱病人口腔有血应吐出,不要咽下,避免刺激胃黏膜引起恶心、呕吐进而虚脱;老年人牙齿松动,咀嚼者勿食过热、粗硬及有刺激性的食物,禁烟酒,尽可能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给予缓泻剂;观察体湿、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对症治疗。体温及血压的上升是鼻出血的诱因,如处理不及时,会导致再度出血;对合并有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注意神经系统症癍的改变及血压变化。积极预防和控制感染,防止并发症的发生;老年性鼻出血的病人大多由全身性疾病所引起,常伴随各种原发病。因此,对于老年鼻出血的病人,密切注意原发病的病情变化至关重要。对全身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等应进行内科的全面治疗,加强巡视,注意输液速度不宜过快,对合并有高血压的老年性鼻出血病人,除按鼻出血常规护理外,重点观察和控制血压,及时发现病人的血压变化并作出相应处理。心肺功能不全病人有呼吸困难、脉搏短促等症状时,应持续吸氧,测血压、脉搏、呼吸,心率每1~2小时1次,以了解患者心肺功能情况,尽量减少身体活动;老年人皮肤弹性差,局部血液循环差,易发生褥疮,应加强护理。每2~3小时按摩身体受压部位1次;防止患者受凉感冒。

参考文献

篇7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肺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式,提高老年肺炎的诊疗水平。方法 选取2010年8月-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肺炎病人,根据患者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 老年肺炎冬春季发病率高,起病隐匿,呼吸系统症状不典型,可以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和主要表现,特异性症状体征较少,胸部X线多表现为支气管肺炎征象,常合并多种慢性疾病,死亡率高。结论 老年肺炎发病多不明显,表现多种多样,无恒定症状,而且并发症较多,有很高的死亡率。提高老年肺炎患者的治愈率,最主要的是要及早诊断,及时治疗。

【关键词】老年肺炎;临床特点;临床分析

老年肺炎指的是65岁以上老年人所患肺炎。不论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肺炎均是导致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肺炎的发病率正在 逐年增加,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老年肺炎常缺乏明显呼吸系统症状,症状多不典型,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漏诊,错诊,据文献报道,病理证实为肺炎但临床未能诊断的漏诊率为3.3%—61.4%,而临床诊断为肺炎但无相应病理所见的“误诊率”为10.8%—39.3%。本文选取2010年8月-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肺炎病人,根据患者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8月-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肺炎病人,患者年龄6O~82岁,平均年龄68.6岁;其中男性44例,女性36例。肺炎诊断符合第6版内科学肺炎的诊断。春冬季发病49例(61.25%),夏秋季发病31例(38.75%);发病诱因:上呼吸道感染24例(30%),受凉31例(38.75%),劳累14例(17.5%),其他诱因11例(13.75%)。

1.2临床表现

症状高热(39℃以上)19例(23.75%),低热(38~39℃)35例(43.75%),体温正常26例(32.5%)。呼吸系统症状:气促、呼吸困难44例(55%),咳嗽46例(57.5%),咯痰53例(66.25%),胸痛32例(40%),咯血5例(6.25%)。无咳嗽、咳痰、胸痛、发热症状者11例(13.75%)。消化系统症状:食欲减退40例(50%),腹痛、腹泻、呕吐20例(25.O%)。神经系统症状:意识障碍、精神萎靡、嗜睡37例(46.25%)。

1.3 胸部x 线检查

主要为支气管肺炎形态改变:呈小斑片状阴影、肺纹理增粗、紊乱,部分病例可见胸腔积液(4例占5%)。病变部位以两肺下叶多见(49例占61.25%),其他肺叶31例(占38.75%)。

1.4治疗

全部患者均按照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方案选择抗生素,第二代或者第三代头孢菌素或联合大环内酯类;重症患者可选用广谱青霉素/β内酰胺抑制剂联合大环内酯类;对青霉素过敏者选用新喹诺酮类如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联合氨基糖苷类。

1.5方法

疗效判定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好转的情况及辅助检查结果,将治疗效果分为治愈、好转、无效和死亡目。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肺部哕音消失,胸部x线片病变吸收,血常规白细胞恢复正常;好转: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减轻,肺部哕音减少、x线片病变部分吸收;无效:上述临床症状及体征无好转或恶化,胸部x线片病变无吸收;死亡:指在住院期间经治疗无效死亡。

2 结果

最短住院天数7d,最长住院天数28d,平均住院时间21d。其中治愈41例(51.25%),有效26例(32.5%),无效13例(16.25%)。

3 讨论

冬春季节气温变化较大,是老年肺炎发病的高峰,本组在该季节发病率为64% ,以受凉为诱因占94% ,体现了老年肺炎的特点。上述资料显示:(1)老年肺炎以冬春季节发病较高,其他季节相对较少,临床表现多不典型,起病隐匿。肺外表现较多,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等非呼吸系统症状较多,有的仅表现为原有基础疾病的加重,缺乏特异的症状和体征。甚至有13%的患者无咳嗽、咳痰、胸痛等呼吸系统症状,容易造成漏诊。大部分患者表现为低热(38~39℃),高热患者较少,可能与老年人体质虚弱、机体免疫力及体温调节能力降低有关 。(2)又因老年人多伴有心、脑、肺、肝、肾等多种器官疾病,脏器功能低下,常以肺外症状为首发者居多,如气促、心悸、纳差等症状,应避免误诊为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疾病。老年肺炎患者病情较重,病情迁延,在并发毒血症和电解质紊乱的情况下,易发生肺性脑病、感染中毒性休克、心律失常等并发症。(3)老年患者因反复多次住院,长期应用抗生素导致菌群失调,致使老年患者痰菌以G一杆菌为主,以肺炎克雷伯菌所占比例较高。(4)老年肺炎胸部x线特点目以肺纹理粗乱、模糊伴小斑片状阴影为主,表现为支气管肺炎,以两肺下叶多见,部分患者可见胸腔积液。(5)老年肺炎病情多较重,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十分重要。抗生素应用应早期、足量、联合、足疗程,并及时依据痰细菌学及药敏结果进行调整。又因老年人常患有多个脏器疾患,治疗用药应个体化,注意药物毒副作用 。积极处理合并症及并发症,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加强营养,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酌情给予静脉滴注白蛋白、血浆、氨基酸获高营养液等。

综上所述,老年肺炎有如下特点:多见于冬春季,发病率高,症状和体征不典型,常合并多种疾病,容易使病情复杂。胸片以双下肺小片状支气管肺炎征象多见,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可以增高、正常或下降。易出现水电解质紊乱、心衰、呼衰、休克、胃肠出血、器官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病情变化快,平均住院时间长,死亡率高。因此,早期正确的诊断特别重要,治疗上应采取综合治疗,合理使用抗生素,积极治疗并发病和合并症,重视全身综合治疗。因此,随着今后老年人群逐渐增多,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对老年肺炎的认识。在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时要全面仔细,综合分析,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减少误诊率,提高治愈率,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 中、重度低钠血症; 漏诊; 误诊

[中图分类号] R5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01-97-02

低钠血症起病隐匿,病理复杂,尤其是各种晚期危重患者合并中、重度低钠血症,易误诊为并发症而延误治疗造成严重后果。笔者对60例中、重度低钠血症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总结诊治方面的教训,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为我院内科2000年3月~2006年5月收治住院病人,其血清钠

1.2 方法

本组均使用HD-F28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钠,将60例血清钠检测结果参照轻、中、重三度[1]分型,中度以上低钠血症与临床症状发生例数统计如表1。

1.3 本组主要原发病与误诊分析

本组合并中、重度低钠血症60例患者主要原发疾病统计如下:呼吸系统疾病18例,消化系统疾病12例,心脏病12例,肾脏疾病4例,糖尿病2例,恶性肿瘤4例,血液病2例,创伤2例,无确诊3例。经实验室检查证实,本组主要疾病合并中、重度低钠血症有部分被误诊,呼吸系统疾病中3例被误诊为肺性脑病,2例被误诊脑病,消化系统疾病中3例被误诊为肝性脑病,恶性肿瘤中2例被误诊为脑转移瘤,无确诊3例被误诊为颅内肿瘤、癫痫小发作。

1.4 治疗方法

本组均在去除诱因、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首先限制病人水分摄入,包括静脉输液和饮水,并给予高于生理需要量钠盐。对于限水无效的患者,及时给予补充钠盐,按补钠公式计算,补钠量=(142mmol/L-实测血清钠)×0.2×体重(kg)[2]。首次给予计算量1/3~1/2,用3%~5%高张氯化钠液静滴,用3~5d将血清钠提高至(120~125)mmol/L为宜,补钠盐避免操之过急。利尿首选呋塞米,禁用噻嗪类利尿剂,因其在利尿同时尿钠大量排出。对于有中枢神经症状,应用渗透性利尿剂20%甘露醇静滴。

2 结果

本组治愈42例,自动出院12例,死亡6例。在42例治愈患者中,28例未对低钠血症予以关注,有10例在低钠血症治疗上失误,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在自动出院者中,因低钠血症处理不当,导致病情加重有4例。在死亡病例中,与低钠血症处理不当有密切关系者有2例。本组低钠血症处理不当造成不良后果16例,占总例数的26.67%。

3 讨论

低钠血症临床诊治失误颇为常见,本组资料在诊治方面存在若干教训。

3.1 对低钠血症危害认识不足

低钠急症、重症处理不当死亡率高达50%,甚至63%。血钠在48h内迅速降至108mmol/L可致永久性神经损害或死亡[3]。慢性低钠迅速纠正,可诱发渗透性脱髓鞘综合征,故及时、准确、动态了解患者低钠血症及类型,以求正确处理十分必要。本组病人入院后18例(占30%)未常规、及时检测血清钠,其中大多具有低钠血症病因,而且42例即使进行两次以上血清钠检测最后一次血钠仍

3.2 漏检及误诊

本组病例漏检占30%,误诊占21.67%,其原因可能有:①忽视低钠血症常见病因,疏漏无症状低钠血症。本组病例31例超过50低钠血症无症状或轻微胃肠道症状。②低钠血症出现及显著程度虽与血钠下降程度有关,更重要的是与低钠造成低渗状态发生的急剧性有关,血钠在数小时内由140mmol/L降到130mmol/L可出现脑、肠、肌细胞水肿症状,此时应诊断为低钠血症,而不应漏诊。③较少考虑低钠血症而检测电解质,较少与其他原因低钠血症鉴别。本组14例因考虑其他原因查电解质而获检。④低钠血症症状缺乏特异性,血钾、血钙偏低等对低钠判定具有很大干扰性,使低钠血症被错误理解。

3.3 处理不当

本组低钠血症处理不当造成不良后果占26.67%,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对低钠血症未进行分类处理。②轻率使用脱水剂、利尿剂,忽视合并低血容量。③对体钠正常的低钠血症输注低渗液,同时应用脱水、利尿,均加重低钠血症,增加造成永久性神经损害和死亡率。④重度心衰合并低钠血症时,忽略血镁、血钙补充,因低镁使钠离子不易恢复。

[参考文献]

[1] 陈卫东. 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并发低钠血症45例临床分析[J].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7,29(1):33-34.

[2] 杨利,任彬,李丽,等. 肺心病急性期并发低钠血症52例分析[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17:34.

篇9

呼吸系统是执行机体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如果网球选手患了呼吸系统疾病应该怎样治疗?

鼻出血

造成鼻出血的原因很多,譬如网球拍或网球不小心打到鼻子,也有可能因感冒、鼻窦感染、过敏、空气干燥和高血压而引起。多数鼻出血源自血管脆弱的鼻隔膜。治疗方案:先清除出血后的凝血淤块,然后用食指和拇指捏住鼻子,头部上仰5 至10 分钟。如果需要的话,可以借助于鼻塞。冷敷未必有效,因为冷气无法深入到隔膜中的血管。如果出血量大,可以用棉花团蘸1:1000 的肾上腺素塞入鼻中。此时若还不见效,则要采用化学或者电烧灼术进行治疗。

鼻炎

季节性或常年不断的过敏性鼻炎会使鼻子功能产生障碍,这取决于与过敏物接触的方式和数量。造成鼻炎的其他因素还有感染、循环不好、鼻息肉或药物等等。治疗方案:对于过敏者,可以用抗组胺类药物,典型的做法就是向鼻中喷入色甘酸以帮助抑制与吸入过敏源的反应。那些对花粉、霉菌、灰尘和毛皮垢屑过敏的运动员,如果鼻子的症状非常严重并且没有合适的药物疗法,就要考虑采取免疫疗法了。

鼻窦炎

这是一种很常见的慢性病,最普通的就是上颌窦感染。急性鼻窦炎的临床症状有面部疼痛、头痛、牙痛、敲打鼻窦时出现疼痛、后鼻道分泌物下滴、咳嗽、鼻溢、鼻梗塞、发烧和鼻出血。慢性鼻窦炎的症状可能没有那样明显,主要是不确切的面部疼痛、后鼻道分泌物下滴、咳嗽、鼻梗塞、牙痛、抑郁以及口臭。

治疗方法:最好从鼻吸入气雾剂开始,然后使用鼻内类固醇药和局部减充血剂。如果这样没有好转,则需要采取系统治疗,如减充血剂、消炎药、抗生素和抗组胺药物。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有流鼻涕、打喷嚏、咽喉肿痛出血、声音嘶哑和干咳,患者经常感到虚弱,偶尔还会肌肉酸痛。感染会严重影响运动员的竞技状态,要是在急性感染发作的前期进行训练,则会加重或延长病情。

治疗方案:口服非处方感冒药、减充血剂、止咳糖浆、止咳药片和用温热的盐水漱口都有助于缓解症状。此外,千万不要在体温高于38℃时坚持打网球,可能引发急性心律失常。

运动性哮喘

篇10

关键词:OTC类抗感冒药物;合理用药;不良反应

感冒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它属于上呼吸道急性感染疾病。很多患者为了更快的康复选择抗感冒药,且常用的感冒药物多为复合制剂的非处方药,如:双氯芬酸钠、对乙酰氨基酚等。如何合理的选择抗感冒药,减少患者的并发症显得至关重要[1]。

1抗感冒药物的基本成分

当前,临床上使用的抗感冒药物多为复方制剂,从大的方面来说可以分为六大类,具体如下:①解热、镇痛药物。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有阿司匹林等;②抗过敏药,这种药物能够缓解患者感冒时的打喷嚏和流涕症状,常用的药物有:马来酸氯苯那敏、苯海拉明等;③抗病毒药。常用的有:吗林胍、利巴韦林等;④血管收缩药,这种药物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症状,常用的有:肾上腺素药、伪麻黄碱等;⑤中枢兴奋药。常用的有咖啡因等;⑥镇咳药。这种药物具有中枢镇咳作用,常用的药物有:白加黑、泰诺等[2]。

此外,还有一些OTC类抗感冒药物含有中药成分如板蓝根、银翘、人工牛黄等。

2抗感冒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

对于感冒患儿而言,当患者不合理的使用了感冒药物后,会产生很多不良反应,管玫等人进行了一项实验,实验中对620例抗感冒药不良反应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分析结果如下:①患者不合理的服用抗感冒药后,68.5%的患者会出现发生泌尿系统疾病,临床上表现为肾功能损害、水肿等;②9.2%患者出现消化系统疾病,临床上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肝功能损害等;③8.5%出现变态反应,临床主要表现为过敏性皮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休克、荨麻疹型药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④4.4%的患者出现神经系统反应,临床上表现为幻觉、幻听、精神障碍等;⑤4.4%患者出现心血管疾病,临床上表现为心律失常等;⑥2.7%的患者出现血液系统疾病,如:溶血性贫血、单纯白细胞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等[3]。

3 OTC类抗感冒药物的合理使用

临床上将感冒分为两种,即: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多数是由病毒所引起,患者患病后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且患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打喷嚏、流鼻涕等。对于无继发感染感冒患儿,只要平时多休息、多喝水,一般7d左右就会自然痊愈,但是对于临床症状较重患者在选用OTC类抗感冒药物时应该根据以下方面合理选择。

3.1根据临床症状选药发热、头痛、打喷嚏等是临床上感冒患者常见的症状,患者在选用感冒药时应该根据不同的症状选择适合的药物。对于以发热、头痛为主要症状的患者面可以选用泰诺、白加黑等;对于鼻腔黏膜充血较严重者可以选用新康泰克胶囊、泰诺等。对于以打喷嚏、流鼻涕为要症状的患者可以选用新康泰克、泰诺、快克等[4]。以于以咳嗽为主要症状的患者可以选用白加黑、泰诺、雷蒙欣等。

3.2根据年龄选药不同年龄的患者选用的药物应该是不同的,对于老年人来说,由于他们器官功能减退,选用感冒药物时应该避免选择一些易损害肾脏、血小板减少的药物,避免患者用药后引起头晕、头痛、低血压等。而对于儿童来讲,由于他们器官功能尚未发育成熟,选用对药物时尽量选用儿童剂型的抗感冒药,如臣功再欣、儿童退热片、护彤、小儿热速清等。

3.3根据身体状况选药患者在选用OTC类抗感冒药物时要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进行选用,对于伴有消化系统疾病,如:溃疡病、肝病等患者应该慎选含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的抗感冒药;对于有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友病的患者应该禁用阿司匹林;对于肾功能不良患者应该慎用阿司匹林、布洛芬等药;对于患者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哮喘患者应该禁用阿司匹林[5]。

另外,对于孕妇、哺乳妇女来说,由于她们正处于特殊时期,应该特别慎用抗感冒药,尽量不用阿司匹林、布洛芬等OTC类抗感冒药物,防止这些药物对胎儿产生影响;对于哺乳期妇女来讲,应该禁用苯海拉明、金刚烷胺等药物,以防这些药物对乳儿产生影响。

3.4特殊职业的选药对于一些特殊职业的患者,如:驾驶员、高空作业及机械操作者而言,他们在选择OTC类抗感冒药物时应该尽量选用白加黑感冒片,这样患者在白天不仅能够消除感冒症状还不会引起嗜睡,晚上服用黑片增强抗过敏和镇静催眠作用,这样更加有利于患者康复。

4结论

临床上OTC类抗感冒药物种类比较多,患者在使用感冒药时应该要提前了解药物、了解自身的临床症状,这样才能实现对抗感冒药物的合理应用,才能够对症下药,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保证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黄立娟.关于对OTC感冒药应用误区的几点认识[J].科技创新导报,2010(20):23-24.

[2]管玫,陈泽莲,潘晓鸥,等.620例抗感冒药不良反应分析[J].华西医学,2011,19(3):448-450.

[3]高任萍.浅谈抗感冒药的合理选择与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5):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