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硬件与外设范文
时间:2023-10-30 17:56: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计算机硬件与外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 要】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作为底层系统的硬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针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相关技术,进行了由浅入深的分析。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硬件;系统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technology , it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underlying hardware of the system. It analyzes the relevant technology of the computer hardware system.
【Key words】Computer application technology; Hardware; System
1 计算机硬件简介
计算机硬件是指计算机系统中由电子、机械和光电元件等组成的各种物理装置的总称。这些物理设备按系统结构的要求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为计算机软件的运行提供物质基础。简言之,计算机硬件的功能是输入并存储程序和数据,以及执行程序,把数据加工成可以利用的形式。从外观上看,微机由主机箱和外部设备组成。主机箱内部主要包括:CPU、内存、主板、硬盘驱动器、光驱、各种扩展卡、连接线、电源等;外部设备包括鼠标、键盘、显示器、音箱等,这些设备通过接口和连接线与主机相连[1]。
2 计算机硬件技术
计算机硬件技术,是以计算机硬件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为核心,逐步掌握各个硬件模块的原理与功能,从而能够利用硬件技术进行系统开发。
3 计算机硬件技术的范畴
计算机硬件技术主要面向计算机软方向专业开设,因此是一门综合性的硬件技术课程,其范畴包括:计算机系统概述、电路元器件、计算机数制、常用逻辑部件、硬件结构及原理、指令与汇编语言、接口与外部系统、单片机系统[2]。
其中,对每个知识点都做了详细的分析,以计算机组成为例,如下图所示:
图1 计算机硬件组成
图中涵盖了计算机五大硬件模块:运算器、控制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存储器,箭头表明了各种信息流向。图中,我们首先要了解各个硬件模块的功能,从而根据箭头分析各种信息在硬件设备中如何传递。
4 硬件技术的核心
硬件技术的核心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计算机硬件组成原理
计算机硬件组成原理为掌握硬件技术的基础。
(2)微处理器
微处理器是计算机核心部件,主要包括运算器和控制器。微处理器技术,重点是对指令和指令系统的理解。
同一厂商会在一个处理器产品的基础上不断研发下一代新的兼容产品,而新一代处理器与前一代要实现指令兼容,即新一代指令系统包含前一代处理器的全部指令,同时可能增加新指令。而不同厂商之间也可能生产指令兼容的处理器产品。如何提高处理器性能,也是各个厂商争先研究的对象,一般采取的技术包括:流水线、超标量、超线程、Cache、扩展指令集、多核心等。
(3)总线
总线就是严格定义的信号线集合,用于实现计算机各个部件之间信息传输的通道[3]。总线具备公共性、标准型和可扩展性等特征。通过总线可实现点对点连接或者多点连接。只能实现点对点连接的通道在概念上不是总线,习惯上也称为总线。
在计算机中,总线一般分三种:数据总线(DB)、地址总线(AB)和控制总线(CB)。
DB:传输数据内容,与内存、I/O之间双向传输;
AB:传输的存储位置,如存储器地址、端口地址等,与I/O接口或之间单向传输;
CB:传输各种控制信号,如存储器读/写、端口读/写等,与I/O接口之间单向传输。
(4)接口
接口是用于完成计算机主机系统与外设之间的信息交换[4-5]。接口由接口硬件(接口电路、连接器、连接电缆等)和接口软件(程序)组成。如下图所示:
图2 接口电路的构成
接口功能主要包括:数据传送、数据缓冲、信号变换、中断、差错控制、高层通信协议、即插即用、电源管理、动态配置等。接口构成都是通过数据变换机制来完成。对接口的操作是程序对接口的访问(读/写)的方式,不同接口电路支持不同的操作方式,常用方(下转第324页)(上接第128页)式包括查询、中断和DMA控制方式。
5 计算机硬件技术总结
熟悉计算机硬件技术,目的是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不仅仅要熟悉各个硬件模块的功能,还需了解相关最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及新标准,利用硬件性能测试方法,能解决在实际使用中出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桂秋,宋维堂.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5-8.
[2]王福瑞.单片微机测控系统设计大全[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0:57-61.
[3]周洪利,朱卫东,陈连坤.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159-162.
篇2
【关键词】 高校 计算机实验实训室 管理 维护
前言:近年来,高校计算机实验实训室的利用率逐渐提升,受信息时代影响,计算机被应用到各个领域,高校为了让学生在毕业后能够更快的参与到工作中,也加大了学生的实训。然而,计算机设备在使用一定时间以后势必要接受维护,只有这样才能延长计算机使用寿命,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发现,在计算机实训室的管理与维护中还存在问题,这就需要联系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解决。
一、高校开展计算机实验实训课程的意义
高校开展计算机实验实训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的操作计算机的能力,让学生学会网页设计,参与到网络应用软件开发工作中,同时也能够为学生日后就业奠定计算机基础,让学生拥有计算机操作能力,学会管理与维护计算机设备。为实现这一目标,高校根据学生情况在不同阶段设计学习内容,如在前两个学期中,按照开展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服务课程,在中间的两个学期中进行岗位方向课程学教学,而在后两个学期中进行拓展训练等,这样一来就可以为学生多方面发展奠定基础,为学生就业提供帮助[1]。
二、存在于高校计算机实验实训室管理与维护中的问题
1、计算机软硬件易受破坏。之所以计算机系统能够正常运行,与其硬件有很大关系,在计算机系统中,硬件设备如何将直接影响到计算机系统运行情况。现阶段,高校开展计算机实验实训课逐渐增多,计算机的利用率也在提升,这样就为计算机硬件设备带来较大影响,很容易受到破坏。一旦计算机硬件出现问题,就需要修理或购买新硬件,但很多高校的计算机维修人员都只能进行简单维修,稍有难度的就无法修理,如果要购买新硬件不仅会花费大量资金,学生上课也不能正常进行。计算机系统运行十分脆弱,软件也容易发生故障,导致软件故障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学生操作不慎,将软件或文件删除,另一种是学生在好奇心的作用下进行了非法操作,这都是导致计算机软件故障的因素[2]。
2、计算机实验实训室环境存在问题。计算机实验实训室已经成为高校计算机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阵地,但依然有不少院校由于计算机设备不足,难以大面积开展计算机教学,为使学生能够接受计算机教育,就不得不增加计算机实验实训室使用次数,这样一来就很容易使计算机长期处于高负荷状态,长时间使用计算机也会使计算机室内环境变差。同时,部分学生在上课时也会将零食带到实训室中,再加上,不断使用实训室,设备沉积灰尘也会增多。计算机老化速度也会加快,这些都是存在于计算机实验实训室环境中的问题。
三、做好高校计算机实验实训室管理与维护工作的主要措施
1、管理措施。第一,构建完善的计算机实验实训室管理机制。制度是开展各种工作的基础,也是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工作的标准,高校计算机实验实训室管理工作也离不开制度的约束。因此,就要制定完善的管理机制,且要求所有人都要严格遵守该规定,如严禁任何人将零食带入实训室,在每堂课结束后教师都应检查计算机设备是否关闭,并及时拔出电源。这样就可以防止实训室环境被破坏。第二,正确利用计算机设备。实训室的计算机只有经过教师同意才能使用,不能擅自启动。计算机的使用时间也要经过专业人士根据教学内容与学习人数确定,保证所有学生都能接受计算机教育的同时,也可以确保计算机使用合理,减少计算机运行故障。
2、维护措施。计算机维护情况将直接影响都计算机实验实训课的开展,因此,一定要重视计算机维护。对于计算机实验实训维护来说,主要是维护计算机硬件与软件。对于计算机硬件来说,实际上就是去除计算机上的灰尘,避免因灰尘太多而引发计算机故障。但在除尘过程中一定要小心清理主板与外设上的灰尘,并定期检查计算机端口与接线是否完好,防止发生松动情况。在维护过程中,一旦发现计算机CPU风扇口发生故障,就要立即更换,防止因温度异常高而烧毁主机[3]。同时,还要重视计算机软件维护工作,计算机软件的维护主要是利用GHOST软件完成计算机系统维护,并将杀毒软件安装到计算机中,这样就可以减少计算机系统被病毒攻击情况的发生,确保计算机安全运行。
结论:高校计算机实验实训课程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但对其管理与维护却不到位,影响了计算机设备的正常使用,也使实训课程开展受到限制,针对这种情况,本文联系实际,提出了一些做好高校计算机实验实训室管理与维护的措施,希望能为相关人士带来有效参考,做好计算机教学工作,为国家培养更多实用型人才。
参 考 文 献
[1]. 浅谈高校计算机实训室的管理与维护[J].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4,06:3-4.
篇3
【关键词】计算机系统;维护;管理
1.计算机硬件设施的维护与管理
1.1制造一个良好的计算机环境
为保证计算机顺利正常的运行,为之提供一个干燥并且通风的环境是极为重要的。计算机的良好运行,要有清新的空气,避免有过多的灰尘积累,灰尘积累过多将会导致计算机寿命缩短,因此要做好计算机硬件的保养,及时清理积灰。另外,要注意保持计算机的开机率,若将计算机长期闲置也会造成计算机设备的腐化与老化。
1.2牢固计算机电源线,数据连接
数据线是用于计算机与外设的连接,数据线接触不良或突然脱落都会导致外设运行异常。例如,显示器的接头松动回使屏幕出现偏色或无显示等不良现象。保证计算机以及外设正常运作的就是电源线的连接是否牢固,如果电源线连接不稳固会产生因电源接触不良而打火的安全隐患。若是笔记本电脑,会导致电源的突然中断,对电脑的电池或是计算机都有着很大的伤害。
1.3计算机内部主要硬件的维护与管理
CPU,硬盘和内存是构成计算机内部部件的主要三大部分。对于计算机内部硬件的维护与管理主要从这三个方面着手:
(1)CPU,即中央处理器,计算机的核心部分。计算机正常稳定的运转都主要依靠于CPU,可见CPU的重要性。CPU的维护与管理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保证CPU运转的正常频率。计算机的实际装配过程中,一些人为了保证计算机的高性能而有意提高运转频率。这种做法,极大地损害了CPU,造成了计算机运行不稳定并且缩短了CPU的实用寿命;其次,高度重视CPU的散热性,倘若CPU的散热性能较弱,将会导致计算机突然无故重启,死机或系统不能正常运行等故障出现。所以,为了保障CPU的正常运行,需要配置一个高性能的CPU风扇,并且要经常清理CPU散热片和风扇。
(2)硬盘。计算机中数据和软件的储存都是依靠硬盘,因此我们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要对硬盘进行维护和管理。第一,硬盘的使用过程中要注意防震。在使用计算机时尽量不要移动计算机或是在不稳定的地方使用计算机。在移动或运输硬盘的时候采用泡沫、海绵等包装以减少硬盘的震动。第二,避免硬盘靠近喇低音炮,电视,手机,电机等磁场,防止受干扰。同时要注意保持硬盘使用卫生,避免在潮湿,灰尘过多的地方使用计算机。
(3)内存。计算机内部主要硬件之一——内存,其重要性显而易见。因此,在实际的维护与管理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内存条在使用过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出现氧化的现象。之所以会导致此种现象的发生主要在于在内存条的配置卡和金手指之间仅仅只隔着一层铜箔,因此可以通过橡皮擦来擦除氧化层;第二,升级内存条的时候,要注意选择与原装内存条相同品牌和外频的内存条来搭配使用,从而避免运行不稳定和系统不能兼容的现象产生。另外,在对内存条进行更换时,内存条的工作电压是否一致应引起注意。
2.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维护与管理
2.1合理构建软件运行环境
在对计算机硬盘进行分区的时候要具体结合用户的格式和计算机的实际容量,选取最为合适的应用软件和操作系统,并对相同类别的进行归纳然后存入对应的硬盘。这样一来可以清晰明了的将不同用途的数据合理选择分区和目录机构进行存储,从而促进计算机运行的安全和效率,使磁盘的使用空间得到扩大,计算机系统的维护与管理的工作量得到减少。
2.2重视常用软件的管理
(1)不可随意对软件进行删除和修改,特别是应用于系统的程序,随意删除会导致误删从而使计算机不能够正常运行。因此,存有重要数据的移动介质要写保护,并且做好系统备份工作,硬盘上的重要数据亦要通过移动介质备份。
(2)在注册表编辑器中手工编辑注册表,促使如隐藏驱动器图标和控制板等相关功能单元的灵活使用,有利于将未经许可的修改与操作的修改所造成的系统崩溃扼杀在萌芽状态;要经常下载系统补丁程序,从而使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得到加强。
(3)不可非法复制来路不明的软件,在首次使用新软件之前要对此软件是否带有病毒进行检测,要及时扫描不确定来源文件。
3.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维护与管理
3.1注重计算机网络漏洞的查补
对于计算机网络安全,应该做到经常查找以及修补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漏洞从而防止网络攻击对计算机造成的破坏。
(1)数据库的安全。各种软件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要通过网络对主机数据来逐一筛选主机数据库,对安全漏洞进行预测,促使安全漏洞能够得到及时发现。例如,用户设置,口令密码,账号密码等,以此来判断当前系统的安全系数,并针对所存在的情况及时采取安全措施。
(2)系统安全。采用agent的方式装置与重要的服务器主机相连,从而有利于检测出安全配置中所存在的漏洞与错误,同时确定黑客攻破系统的方法和途径,及时提醒用户对漏洞进行修补。
3.2技术上加强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维护与管理
(1)数据加密技术。数据加密技术就是对信息进行重新编码,隐藏信息内容,从而有效防止用户非法获取信息的一种技术。为了使数据的保密性和安全性得到加强,运用数据加密防止外部破析获取秘密数据。加密技术是实现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一切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基础。
(2)防火墙技术。防火墙作为一个存在于计算机与它连接的网络之间的软件,其职责在于维护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止未经用户授权的外部网络的访问。利用防火墙来扫描流经她的网络,从而过滤部分恶意攻击且避免攻击在目标电脑上的执行,最大程度的阻止网络黑客的恶意更改,删除或移除计算机上的数据。换而言之,防火墙是保障网络安全的重要环节,其有效的遏制了Internet上的不安全因素弥漫到局域网内部。
(3)物理隔离网闸。物理隔离网闸是从电路上切断网络之间的链路层连接带有多种控制功能的专用硬件,并且能够在网络间进行安全适度的应用数据交换的网络安全设备。物理隔离网闸能够十分干脆从物理上隔离和阻止具有潜在攻击的一切连接,以达到保护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目的。
综上所述,为了能让我们的计算机在健康安全的环境中运行,必须要加强计算机系统的维护与管理。首先要在硬件方面做好维护与管理,系统能否正常运行离不开硬件的保养。其次是计算机软件,我们打开电脑,软件处处存在。做好软件的维护与管理防止漏洞或病毒等不良因素对电脑造成影响。无比广阔的网络世界在带给我们便捷的同时也为我们带来了各种安全隐患,黑客的入侵以及非法用户窃取计算机的重要资料都是要通过网络来完成,可见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维护与管理亦是不可忽视的。
【参考文献】
[1]张迎献.试谈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管理[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1,(6).
篇4
关键词:网络 安全性系统
一、计算机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
人为因素是对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威胁最大的因素。计算机网络不安全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互联网络的不安全性
(1)网络的开放性,网络的技术是全开放的,使得网络所面临的攻击来自多方面。或是来自物理传输线路的攻击,或是来自对网络通信协议的攻击,以及对计算机软件、硬件的漏洞实施攻击。
(2)网络的国际性,意味着对网络的攻击不仅是来自于本地网络的用户,还可以是互联网上其他国家的黑客,所以,网络的安全面临着国际化的挑战。
(3)网络的自由性,大多数的网络对用户的使用没有技术上的约束,用户可以自由的上网,和获取各类信息。
2.操作系统存在的安全问题
操作系统是作为一个支撑软件,使得你的程序或别的运用系统在上面正常运行的一个环境。操作系统提供了很多的管理功能,主要是管理系统的软件资源和硬件资源。操作系统软件自身的不安全性,系统开发设计的不周而留下的破绽,都给网络安全留下隐患。
(1)操作系统结构体系的缺陷。操作系统本身有内存管理、CPU管理、外设的管理,每个管理都涉及到一些模块或程序,如果在这些程序里面存在问题,比如内存管理的问题,外部网络的一个连接过来,刚好连接一个有缺陷的模块,可能出现的情况是,计算机系统会因此崩溃。所以,有些黑客往往是针对操作系统的不完善进行攻击,使计算机系统,特别是服务器系统立刻瘫痪。
(2)操作系统支持在网络上传送文件、加载或安装程序,包括可执行文件,这些功能也会带来不安全因素。网络很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文件传输功能,比如FTP,这些安装程序经常会带一些可执行文件,这些可执行文件都是人为编写的程序,如果某个地方出现漏洞,那么系统可能就会造成崩溃。
(3)操作系统不安全的一个原因在于它可以创建进程,支持进程的远程创建和激活,支持被创建的进程继承创建的权利,这些机制提供了在远端服务器上安装“间谍”软件的条件。若将间谍软件以打补丁的方式“打”在一个合法用户上,特别是“打”在一个特权用户上,黑客或间谍软件就可以使系统进程与作业的监视程序监测不到它的存在。
(4)操作系统会提供一些远程调用功能,所谓远程调用就是一台计算机可以调用远程一个大型服务器里面的一些程序,可以提交程序给远程的服务器执行,如telnet。远程调用要经过很多的环节,中间的通讯环节可能会出现被人监控等安全的问题。
3.防火墙的局限性
防火墙指的是一个由软件和硬件设备组合而成、在内部网和外部网之间、专用网与公共网之间的界面上构造的保护屏障.它是一种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结合,使内部网与外部网之间建立起一个安全网关(Security Gateway),从而保护内部网免受非法用户的侵入。
二、计算 机 网络 安全的对策
1技术层面对策
(1)建立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包括系统管理员和用户在内的人员的技术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对重要部门和信息,严格做好开机查毒,及时备份数据,这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2)网络访问控制。访问控制是网络安全防范和保护的主要策略。它的主要任务是保证网络资源不被非法使用和访问。它是保证网络安全最重要的核心策略之一。访问控制涉及的技术比较广,包括入网访问控制、网络权限控制、目录级控制以及属性控制等多种手段。
(3)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是数据库管理员维护数据安全性和完整性的重要操作。备份是恢复数据库最容易和最能防止意外的保证方法。恢复是在意外发生后利用备份来恢复数据的操作。
(4)应用密码技术。应用密码技术是信息安全核心技术,密码手段为信息安全提供了可靠保证。基于密码的数字签名和身份认证是当前保证信息完整性的最主要方法之一,密码技术主要包括古典密码体制、单钥密码体制、公钥密码体制、数字签名以及密钥管理。
(5)切断传播途径。对被感染的硬盘和计算机进行彻底杀毒处理,不使用来历不明的U盘和程序,不随意下载网络可疑信息。
(6)提高网络反病毒技术能力。通过安装病毒防火墙,进行实时过滤。对网络服务器中的文件进行频繁扫描和监测,在工作站上采用防病毒卡,加强网络目录和文件访问权限的设置。在网络中,限制只能由服务器才允许执行的文件。
2.物理安全层面对策
要保证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可靠,必须保证系统实体有个安全的物理环境条件。这个安全的环境是指机房及其设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计算机系统的环境条件。计算机系统的安全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空气洁净度、腐蚀度、虫害、振动和冲击、电气干扰等方面,都要有具体的要求和严格的标准。
篇5
一、填空题(只需在横线上直接共有15个空格,每一空格1分
1、从硬件体系结构来看,计算机硬件系统采用的经典的计算机结构是 。
2、标准的ASCII码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方式为 字节。
3、 能够把汇编语言源程序翻译为机器语言。
4、24*24汉字点阵库,一个汉字字形需要 字节。
5、(173)10=( )16。
6、数据库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_ _的数据集合。
7、构成数据模型的三大要素是__________、数据操作和数据完整性约束。
8、事务应该具有四个属性: 、一致性、隔离性和持续性。
9、设关系模式R是第一范式,且每个属性都不传递依赖于R的候选键,则称R是_______ 范式。
10、ADO数据访问技术中三个主要对象是connection、command、 。
11、计算机网络从逻辑或功能上可分为两部分。这两部分分别是负责数据传输的通信子网和负责数据处理的 子网。
12、计算机网络中,通信双方必须共同遵守的规则或约定,称为 。
13、WWW网页文件是用HTML语言编写的,并在 协议支持下运行。
14、在计算机局域网中,将计算机连接到网络通信介质上的物理设备是 。
15、提供网络通讯和网络资源共享功能的操作系统称为 。
二、选择题(本题共有15个小题,每一小题1分,共15分,每个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1、CPU是 。
A.运算器。 B.控制器
C.计算器 D.中央处理器
2、数据结构包括 。
A.线性结构和链式结构 B.线性结构和存储结构
C.逻辑结构和链式结构 D.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
3、 不是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
A.任务管理 B.程序设计
C.文件管理 D.作业管理
4、数值信息在计算机的表示中,-57的补码是 。
A.10111001 B.11000110
C.00111001 D.11000111
5、(16D.4A)16=( )2。
A.101101101.0100101 B.110101101.0100101
C.001101101.0100101 D.101101110.0100101
6、DB、DBMS和DBS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
A.DB包括DBMS和DBS B.DBS包括DB和DBMS
C.DBMS包括DB和DBS D.不能相互包括
7、SQL语言有两种使用方式,分别称为交互式和 。
A.嵌入式SQL B.多用户SQL
C.解释式SQL D.提示式SQL
8、SQL语言中COMMIT语句的主要作用是 。
A.结束程序 B.返回系统
C.提交事务 D.存储数据
9、在采用C/S结构的数据库应用中,应将SQL Server安装在 。
A.用户端 B.服务器端 C.终端 D.客户机端
10、收回所有用户对基本表STUDENT的UPDATE操作权限可由 语句完成。
A.REVOKE UPDATE ON TABLE STUDENT FROM WANG
B.REVOKE UPDATE ON STUDENT FROM WANG
C.GRANT UPDATE ON STUDENT TO PUBLIC
D.REVOKE UPDATE ON TABLE STUDENT FROM PUBLIC
11、 是指在有限地理范围(例如一幢大楼、一个单位或部门)内,将各种计算机与外设互连起来的网络。
A. 广域网 B. 局域网
C. 城域网 D. 公用数据网
12、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IP地址的是
A.202.96.0.1 B.202.110.7.12
C.112.256.23.8 D.159.226.1.18
13、企业Intranet要与Internet互联,必需的互联设备是 。
A.中继器 B.调制解调器 C.交换器 D.路由器
14、下列域名中,属于教育机构的是 。
A. cjlu.edu.cn B.ftp.cnc.ac.cn
C.ioa.ac.cn D.ftp.bta.net.cn
15、调制解调器(MODEM)的主要功能是 。
A. 模拟信号的放大 B. 数字信号的整形
C. 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转换 D. 数字信号的编码
三、简答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请图示计算机硬件的体系结构。
2、请解释“回收站”和“剪贴板”这两个概念,并简述他们的作用。
3、 简述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和两级映像。
4、什么是概念结构设计? 说明采用ER方法进行概念结构设计的步骤。
5、设计一个网络ID为145.66.0.0的TCP/IP网络,该网络将包含13个子网。如果要求每一个子网可以扩充到3500台主机,试计算该子网掩码。
6、简述ISO/OSI的七层参考模型。
四、综合题(本题4个小题,共45分)
1、 简述计算机存储器分类,说明CPU读取数据的顺序;若用十六进制数给某存储器的各个字节编地址,其地址编号是从0000到FFFF,计算该存储器的容量。(本题10分)
2、给定3台微机和1台服务器,试设计总线型和星型的局域网,要求画出相应的示意图并明确指出各部分名称。(本题10分)
3、现有关系数据库如下:
商品表Goods(Gno,Gname, Gprice,Gtype,Gfact),各属性含义依次为商品号,商品名,单价,型号,制造商;
商场表Shops(Sno,Sname,Mname,Saddr),各属性含义依次为商场号,商场名,经理,地址;
销售表Sales(Gno,Sno,Qty),各属性含义依次为商品号,商场号,销售量;
试用SQL语言完成以下操作:(本小题5×3=15分)
(1)查询制造商为“杭州数源”的商品号,商品名,单价,型号;
(2)查询销售单价低于2000元电视机的商品号,商场号,商场名,地址和销售量;
(3)建立表Sales,并且定义主码和外码。(假设商品表和商场表已存在,商品号为字符型,长度为5,商场号为字符型,长度为4,销售量为短整型)
(4)将商场号为“S003”的地址改为“延安路100号”。
(5)查询销售两种或两种以上商品的商场名和它的地址。
4、某教学管理系统涉及教员、学生、课程、教室四个实体,它们分别具有下列属性:
教员:职工号、姓名、年龄、职称 学生:学号、姓名、年龄、性别
课程:课程号、课程名、课时数 教室:教室编号、地址、容量
这些实体间的联系如下:一个教员可讲授多门课程,一门课程只能被一个教员讲授;一个学生选修多门课程,每门课程有多个学生选修,学生学习有成绩,一门课只在一个教室上,一个教室可上多门课。(本题2×5=10分)
(1)请画出教员、学生、课程、教室的E—R 图。
(2)将该E—R 图转换为关系数据模型。
普通专升本《计算机综合》答案
1、冯.诺依曼结构
2、1
3、汇编程序
4、72
5、AD
6、共享
7、数据结构
8、原子性
9、第三
10、recordset
11、资源
12、协议
13、HTTP(或超文本传输协议,或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篇6
关键词:计算机;程序调试;word文档
一、情境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地位
(一)什么是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引入一些贴近生活或是工作场景,创设出具体生动的情境来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材,进行相关学习。情境教学法由于其灵活、生动、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实用性较强等特点受到学生和教师的普遍喜爱。
(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
目前在职业学院中,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上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以下三方面:一是教学模式老套,枯燥无味;二是理论知识讲解与实际应用操作相分离;三是计算机实践课在整体课程中的比重偏少;四是计算机的实际应用操作与生活脱节,实用性不高。针对以上四方面内容,我们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应有计划、有目的地作出一些革新,为学生创设更加生动灵活的学习体验,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情境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建议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应用型基础课程,它融合了理论基础、操作技能和实际训练为一体。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一致,即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在现代化信息化社会中生活、生存所必须具备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以计算机为工具进行日常工作,对计算机进行熟练操作。为更好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革新思想认识,实现教学方式多样化
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才能引导正确的前进方向,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亦是如此。首先,应适当增加计算机实践课程所占的比重,其次,我们必须抛弃死板的照本宣科式教学方式,组织成立教学教研小组,以情境教学法为突破口,制定出切合本校实际的教学计划,要做到教学结构具备整体性和特殊性的统一。即以教学总目标为根本线,建立学生基本的、正确的学习思路基础,在此基础上明确各个重难点和需要突破的技术操作点,根据各关键点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场景进行情境创设。另外,要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避免出现超出学生认知范围的情境,是学生产生排斥心理。情境的创设没有固定的模式和环节,但一定是从基础到拔高,从低级到高级渐进的过程。同时也是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的有机结合过程,而不是“手把手”的进行复制式教学。
(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进行情境教学的建议
在进行情境教学时,并不是单一的采用这一种方法而抛弃其他的教学方法,是各种教学方法创造性的有机结合,灵活运用的。如常用的案例教学法、任务设置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都可以与情境教学相结合来进行。下面我们从几个具体例子进行说明:(1)计算机硬件的认识。本部分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能够准确识别计算机的硬件设备,并清除各个部分的名称和主要用途,掌握计算机组装与外设连接方法。其中的实际应用关键点在于各个部分的具体用途以及在生产生活中不同的需求所需要的硬件配置。对于这一内容的教学,我们可以设置这样的情境:某用户想要安装一台电脑,主要是家庭使用,需要满足客户极速上网的需求,预算为6000元,现在请你以电脑技术员的身份帮助客户挑选合适的电脑配件,向客户解释各自的作用和挑选它的理由,最后进行组装。这样的情境设置是灵活的,在教室进行基本的理论知识讲解后,采取小组形式进行操作演练,各小组的同学可进行讨论,给出最后的方案并作出解释说明,各小组之间互相借鉴和学习,取长补短。(2)word文档的录入和编辑。本部分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运用word文档进行文稿编辑,这在实际工作环境中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技能,要求每一位学生都熟练掌握,包括文字的格式、字体、颜色、段落,表格的插入、编辑等。情境设置:你是某公司的办公室文员,现有一份纸质版的调查报告需要录入电脑发送至公司各职员邮箱,请按具体格式要求进行编辑。Word文档的编辑需要注意的细节部分较多,需要学生多做练习,熟练掌握,适合个人单独进行练习,可以在计算机实践课上给学生留出时间进行练习,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时间自行练习。(3)计算机程序安装及测试。本部分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软件操作系统,能够独立进行计算机系统的设置、安装、调试和优化升级。情境设置:某公司新购进一批计算机,请你作为技术人员给计算机安装上常用办公软件,并对计算机系统进行调试。这一部分需要较为专业的理论知识的支撑,在进行实际操作前,教师应系统的把理论知识解释清楚,并进行操作示范。在学生的实际操作上,采取分小组进行和独自完成相结合,以确保学生准确掌握该技术。
篇7
论文关键词:微机原理及应用,教学改革
1 理论教学改革
该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中微处理器的工作原理、汇编语言和接口技术,课程设计的内容多而广,而几年几次调整对微机原理理论课时的压缩,要求在有限的时间内上好一堂课,突出课程的重点、讲清课程的难点、保证教学质量,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1.1注重知识的前沿性
8086/8086微处理器及其体系结构,为实施16位微机为主、32位微机为辅的教学体系,兼顾基础性和先进性、前沿性要求,应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但对当今新型的微处理器也作了很好的介绍,尽管PC机 的存储容量已经成几何级数增加,外设也越来越丰富,但它们的基本存储单元的工作原理并没有变,构成存储器的原理没有变,存储器与CPU的接口原理和方法也没有变,PC机与外设的接口方法没有变,中断的工作原理和处理方法亦没有变,因此,在教材讲解过程中仍然以16位为主。采用对比法介绍32位微处理器的区别,比如80386芯片中的保护虚地址方式,在80486以上芯片中增加的数字协处理器指令等。
1.2合理调整教学内容
我校开设本课程的专业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测量控制与自动化、机械工程和材料工程4个专业。不同专业教学大纲课时的安排也是不相同的通常一个老师要同时授课2不同专业的学生,要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例如:对于机械工程和材料工程的学生要加强指令系统和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方法(模块化程序设计技术)的学习。针对测量控制与自动化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这部分内容在前序课程汇编语言有详细介绍,可与相关课程的教师沟通,划分好各课程的边界关系,以减少重复。本课程中可将此部分内容压缩讲解其重点,引导学生去回忆或者复习。测量控制与自动化同时也要加强对数模转换和模数转换的学习。
1.3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形象、生动的比喻有助于学生对枯燥、抽象内容的理解;微机原理的概念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我们可以考虑把这些概念和现实中的事情联系起来,用现实的事例来比喻那些枯燥的概念,让学生较轻松的接受。例如:中断的概念书本上介绍了很长一段。学生一看就觉得繁琐,那我们就可以去比如上课时突然有个电话。那上课这段时间是我们正在完成的一个事件,在上课途中来个电话,那么如果接了电话这个事件,说明产生了中断,如果没有接电话,说明不响应这个中断时间。也就是说电话这个事件它必须是个紧急的电话。也就是它的优先级要高于我们正在上课的这个事件,否则不响应。
归纳法、对比法等把复杂、枯燥的问题简单化、形象化,使学生容易接受新知识。在认真分析后面几章有关接口技术的介绍,主要是对芯片的学习,涉及的芯片有8237、8259、8255、8253等等,芯片种类繁多,很容易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抽象难学,于是就会有避重就轻的畏难情绪。因此要注意各种芯片的归纳,可以有效的将各种知识点串起来。芯片的学习只要芯片内部寄存器的组成、外部引脚功能、芯片的初始化编程三方面的内容,在介绍各芯片时都可以采用“两侧分析法”。因为接口芯片的处于CPU和外设之间。与CPU连接即是和系统的三大总线来分析它的引脚功能,和外设的连接是区分与它们的功能的不同。其次要采用新旧知识对比法,例如:我们要求掌握的芯片有8237A.这种芯片的学习可以参考CPU的学习加以对比,这是因为它们都可以成为系统的主控制,控制系统总线,所以在8237学习时会介绍它的引脚功能、工作时序都和CPU类比记忆。
2 实验教学改革
微机原理及应用实验包括两部分:软件实验通过编写程序、上机调试、运行的过程,来提高学生程序阅读和编写的能力;硬件实验主要是通过对接口芯片的编程控制,来培养学生硬件设计和接口程序编写的能力.通过实验可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动手和综合运用能力。
2.1精选实验项目、合理设置实验内容
长期以来《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的实验是以验证型为主的。实验课时,教师统一讲解,学生按实验指导书的步骤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实验指导书上有详细的电路连接图和编写程序,有些学生就直接按照书本的程序编写、调试,没有对实验进行分析。这样虽然能保证学生完成实验,但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行,不能使学生理解实验中的真正内涵,很难综合应用所学知识,抑制了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采取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步骤实现理论知识传授到实际应用、综合能力逐步提高的过程转变。例如:中断实验要求每次响应外部中断IRQ7时,显示字符7,中断10次后程序退出。这个实验的核心就让学生学会中断向量的装入以及学会屏蔽和开放中断的程序编写;在此可以将书本上给出的题目加以改动,将响应中断变为IRQ6,显示字符6,中断5次退出,这时学生不再盲目的按照书本程序来做,将会认真去思考如何编写改动后的题目,进行程序设计,从而达到对独立应用知识能力的培养。
2.2创建开放性实验环境
为了提高学生综合设计实验,解决实践教学时间短这一难题,我校尝试创建开放性实验环境,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实验室一般是在课程快要结束时安排实验教学,在前面半学期和期末结束的几周实验室都是空闲的,可以用来建立开放性的实验,允许各个专业、年级的学生结合课程学习及自己的专业特点、时间安排或兴趣爱好提出实验题目、设计实验方案或实验构想,并可在一个较宽松的实验环境和时间内完成,实验室全天开放,供学生自由选择实验时间,这就弥补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争时间的问题。设置这样的实验环境和条件,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自己动手连接硬件,编写一些自己喜爱的模拟实用程序,如电子发生器实验、模拟报警系统的中断控制器实验、模拟交通红绿灯的定时器实验等。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
2.3实验成绩的考核
对实践教学的每一环节都应该制定详细的教学目标、任务和考核方式。目前,在我院教师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就是以实验报告的成绩作为最终实验成绩。这样的考核方式导致很多学生缺乏实践的积极性,来到课堂的不积极主动,没来做实验的交了报告也能过关,因此,实践一直处于一个不被学生重视的位置。例如,在每一实践教学环节,做出如下考核形式:编写出正确的程序占60%;实验报告占30%;平时表现及出勤占10%;并且每次实验严格按照这样考核形式执行,如果有一半以上的实验任务没有完成,最终考核指标没有达标就需要重修,给学生一定的压力,使学生能够认真对待该环节,提高实践效率。
3 结束
总之,微机原理及应用所涉及的知识内容多而广,要求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硬件的开发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为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春玲.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武汉科技学院学,2007,20(10):75-77
[2] 胡建华.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3):152-154
[3] 陈莹.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改革.重庆工学院学报2007,21(12):172-174
篇8
1 目前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计划与培养目标不匹配
(1)根据《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专业简介》,高职计算机类专业总体的培养目标是“信息技术蓝领”,各个专业方向又有所区分,各有侧重,具体设置如表1所示。
从表1中看到,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覆盖面广,但是硬件和软件设计相关学科的深度没有计算机硬件与外设专业和软件技术专业大。具体到每个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条件制定教学计划时会各有侧重,以某高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计划为例,在所有15门专业必修课程中,有8门课程是程序设计类课程,其中还不涉及数据结构、软件工程等程序设计管理类课程,具体如表2所示。
从表2中看出,程序设计类课程在专业必修课中所占的比例在50%左右,学生需要掌握的程序设计语言有C,C++,VB,Java,VC++和OO(面向对象),其他高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计划安排中也同样要求学生掌握C,C++,VB,Java和Delphi等。这样的教学计划与培养目标之间存在的差距在于程序设计类课程比重偏多,而软件测试课程和计算机硬件类课程没有安排,无法胜任系统管理、维护、维修等工作要求。
(2)当院校在教学计划中加大软件开发程序设计语言教授的比例后,同时面临单科学时数不足的问题,造成“广撒网,无收获”的结果,培养的学生技能水平不能达到企业的用人要求。以随机选取一个班级的Java程序设计期末考试试卷为例,简答题中要求学生以车的分类作为例子解释什么是类,子类, 父类和对象的面向对象基本概念,但只有50%左右的学生可以勉强回答出来,剩下则答非所问。事实上,纵观教学计划,在学习Java编程技术之前,已经系统地学习了多种面向对象的开发语言,如:C++、VB等,在Java程序设计考试中,这道试题属于基础题,但从答题的结果来看丢分情况比较严重,这说明整体课程教学效果不理想。
1.2 教学环节与实际应用脱节
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要求在一定理论的基础上,强化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教学应采取教、学、做相结合,让学生边做边学、在实践中去真实地感受,实现从以书本为中心,到强化实践动手能力训练的转变,但是,在目前整个的课堂教学环节中,大部分老师的授课方法是“一言堂”。以程序设计语言语法作为讲授重点,在课堂教学提倡使用多媒体的宏观背景下,老师尽管大量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增加课堂演示的程序示例,但大部分程序演示的重点只是为了说明程序设计语言语法;在实验环节,以学生编写验证语言语法的程序为主,综合性设计性的程序设计很少安排;在考试环节,考核的重点(特别是标准化考试)多以学生背诵语言概念点为核心,导致的结果是只要肯下工夫背语法就可以获得优异成绩,但最终还是不知道如何编写一个符合逻辑的程序,也不知道怎样通过编写程序解决实际问题,甚至面对新的程序设计平台也没有自学的信心、思路、方法和能力。
1.3 实践环节特别是实习阶段薄弱
调查显示,目前国内高校面临的局面是在为学生寻找集体实习机会时,学校苦于寻找实习单位,实习单位也不乐于接受实习学生的两难困境。一方面实习学生扰乱了实习单位的正常工作秩序,企业必须安排相应的员工给学生讲解,影响企业正常运转,不仅没有为企业创造价值,反而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另一方面参加实习的学生由于没有机会参加到实践操作中,因而整个实习过程只是一个书本知识的温习,没有实质性的提高。以某高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实习为例,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学生白天去现场参观,听技术人员讲解,具体听到或听懂多少没有规定和要求,甚至每天的考勤也不严格,其中不乏中途“掉队”回家或旅游的同学,所以,最终实习流于形式,成了旅游度假的代名词,承担不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的重任。
2 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发展的对策思考
2.1 针对教学计划与培养目标不匹配的问题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高职教育不是职业技能培训班,要坚决杜绝产品教育,防止让上手快替代可持续发展,不能简单片面的认为,在高职教育阶段学习的程序设计类语言越多就越能胜任未来的工作。调查往届毕业生就业岗位分布情况,学生在未来工作中对具体技能的需求千差万别,可能从事程序开发,也可能从事软件测试,或者从事系统维护管理,即使从事程序设计类工作,具体需要的开发平台也是多种多样,或者随着开发的项目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开发平台,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程序开发平台的升级更新日新月异,但任何学生都不可能在技术革新的时候重新回到学校再学习。因而,建议采取只安排一门程序设计语言课程,加大讲课和上机的学时数,也就是精讲精练,通过对这门语言和开发平台透彻的讲解,系统的学习,充足的上机操作和练习,使学生最后对程序设计的方法,面向对象的思路和编程解决问题的角度,甚至于编程的技巧、风格和习惯都具备很好的功底,而对其他高级语言,例如Java,VB,VC++,Delphi,PB,等,可以采取指定选修课的方式,也就是要求学生必须从若干门程序设计类课程中选择一门或两门,不仅解决了作为选修课学生思想上的惰性,导致教学质量下滑的局面,而且也尊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建议教学计划安排如表3所示。
2.2 针对教学环节与实际应用脱节的问题
程序设计类课程在课堂授课的过程中以程序设计为主线,每章讲述大量的例题。当然,例题不是为了解释语言概念,而是从构造算法出发,着重讲解算法逻辑,以训练学生的实际编程能力为目标,为了开阔学生思路,可以对同一个例题给出不同算法的解决方案;在上机和实训的过程中,加大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发现自己身边的问题,使用编程工具自己解决,同时,面对程序复制简洁快速等特性,要求学生现场回答相关问题以及根据实验要求的细微变化对程序作快速的调整;最后,在考试考核的过程中,加大对实际动手能力的考核,最终的成绩包括整个阶段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各个实验完成情况、实验现场提问回答、实验报告、最终笔试成绩等全面考察,特别是在实验中对算法革新,或者发现日常生活的问题并通过设计程序解决的学生给与一定比例的奖励,在考核规范化的基础上要加大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测试的力度。
数据结构和软件工程等课程采用以项目为驱动,通过对项目开发设计,编程,测试到后期的维护升级的过程使的学生对实际项目开发有深刻的理解,同时,验证前期的设计思想是否正确等,既可以提高学习的热情,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培养自信心。随着项目的内容的革新,也解决了学校教学与实际操作的脱节,保证实践环节与时俱进。
2.3 针对实践环节特别是实习阶段薄弱的问题
一方面建议学生广泛关注、积极投入到实习职位的应聘竞争中,及早开始自身的职业规划,只有通过自身努力获得的机会,才会在实习中珍惜每一次的学习机会;另一方面,建议学校可以请企业的技术总监、项目经理等本行业专家作为学校的客座教授,以选修或讲座的形式把工作一线的经验,新技术的应用等及时传授给学生,以弥补理论教学和实践应用相互脱钩的现状,他们也可以参加到学生毕业设计的开题和答辩的过程中,提高学生毕业设计项目的实际利用价值,同时,解决学生完全在校外完成毕业设计课题所导致的质量下滑,工作量和难度不足的问题。
篇9
摘要:本文对山东省IT产业近年来的迅猛发展情况作了简要的介绍,通过对近三年山东省的IT高职/专科毕业生生源分布情况、热门行业和热招职业岗位,以及高职/专科IT专业就业情况,山东省对IT人才需求能力,未来三年对IT人才的需求预测等分析,得出山东省需要一大批从事IT技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结论,而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大力发展高职教育。
关键词:山东省;IT;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分析;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二十一世纪进入信息时代,席卷全球的信息科技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信息产业已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山东省作为我国IT业发展的重要省份,近年来在IT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据山东省信息产业厅统计,2008年1至9月份,全省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内规模以上企业个数为2029家;按企业全球经营数字统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275亿元。按在地原则和规模以上统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25.77亿元,增长29.49%;实现利润156.69亿元,增长31.76%;实现利税242.24亿元,增长30.57%。各项指标是同期GDP增长速度的3倍以上。
IT产业作为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产业,其迅猛发展的关键是有一大批从事IT技术创新的人才,特别是要有一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课题组走遍齐鲁大地,走访了济南、滨州、淄博、烟台、潍坊、青岛、威海等10个地级市的100余家企事业单位、人才服务机构、劳动力市场,并查阅教育厅、人事厅、劳动厅等机构的官方数据,参考了有关课题组的研究报告,围绕“山东省IT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供求分析”的主题,形成以下研究分析报告,借此为院校和产业界搭建一个共同探讨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无缝对接的平台。
1近三年的IT高职/专科毕业生生源分布情况
1.1山东省高职/专科毕业生情况总体分析
从2005届到2008届四年毕业生的增长趋势来看(表1),高职/专科层次生源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短短三年时间翻了一倍多,通过查阅2006、2007、2008年度IT类专业的招生数据,得知在以后的几年内IT类毕业生都会保持在10%左右的增长幅度。
1.2山东省IT高职/专科毕业生情况总体分析
1.3按专业分析山东省高职/专科生源分布情况
所谓热门专业,就是较多大学生愿意就读的专业。而该专业能够成为热门专业,一个直接的原因就是通过该专业的学习,毕业生在面临就业时可能比其他专业更乐观。所以,热门专业往往是和热门职业挂钩的。IT类专业一直是前几年的热门专业。但从表3可以看出,随着年度的增加,一些IT类专业人数的排名有下滑趋势,在2006、2007年排在前20名的IT类专业有5个,到了2008年进入前20名的IT类专业有只有2个,这说明IT类专业开始降温,各院校对IT类专业招生开始理性调整。
历年本高职/专科毕业生人数排名前20位的专业如表3所示,这些专业大部分的毕业生人数超过2000人。对于这部分专业,社会认可度普遍较高,学校的招生数量比较多,同时报考人数也比较多;另一方面,从社会需求和毕业生实际就业情况来看,这类专业的就业竞争也比较激烈。
2山东省IT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分析
据山东省人才服务中心的山东人才网数据,信息技术与互联网行业在整个2007年,月月居十大热门行业榜首,招聘始终维持在20%左右的市场份额。即使是在年中网上人才市场休整阶段的6月份,IT行业似乎也不受影响,所占比例仍然达到18.2%,职位8814个。信息技术与互联网行业全年提供有效职位数达到66312个。山东人才网的网上职位需求显示,2007年软件行业招聘比例比去年上升9.7%;计算机硬件、网络行业招聘比例上升4.6%。从IT工程师等职位的求职者构成和职位要求来看,高职/专科毕业生所占比例为26%,面临了更加激烈的角逐。软件工程师、硬件工程师、嵌入式软件工程师在2008年的需求将还会继续增加。
2007年行业热招情况如图2所示。
2007年山东人才网热招10类职位如下:销售、生产/营运/工程、人事/行政/后勤、计算机/互联网/通讯、财务/审计/统计/金融、市场/公关/广告、服务、物流/贸易、文字/艺术、教师,其中计算机/互联网/通讯排在第四位。
在行业领域,如果拥有过硬的技术,肯定是人才市场的“抢手货”,当然,其薪酬水平自然也高人一等,如IT、机械制造、电子行业均是如此。计算机行业需求量最多的人才包括技术总监、技术主管、研发项目经理、具有技术背景的高级销售经理、高级市场人员等。网络人才需求构成也发生变化,网络工程师、软件开发工程师人才需求较大,网络(网站)经营、设计策划、电子商务、网页制作、广告策划、文字编辑、咨询顾问、情报分析等多元化的人才组合需求走火人才市场,成为人才择业的新热点。
2007年热招职位如图3所示。
2008年第三季度开始,省人事厅开展了全省人才市场供求信息定期工作,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布人才供求状况。
第三季度,全省17市人才服务中心和省级专业人才市场共举办各类人才交流会368场,共有27072家单位入场纳贤,提供岗位263946个,涉及16大类96个专业;登记求职894478人,涉及16大类72个专业。从职位供求比情况看,计算机类专业供求比为1∶1.3,供求基本平衡。
2008年第四季度,全省17市人才服务中心和省级专业人才市场共举办各类人才交流会497场,共有26310家单位入场纳贤,提供岗位285258个,涉及17大类95个专业;登记求职879350人,涉及17大类79个专业。从岗位需求情况来看,信息与电子类(1∶11.78)、计算机与应用类(1∶6.96)等竞争较为激烈。
2006年、2007年、2008年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需求排名前20位的专业参见表4(注:按专业名称排序)。
3山东高职/专科IT专业就业情况分析
3.1高职/专科就业率情况
根据山东省人事厅2006、2007年的统计数据,截至2006年9月、2007年12月,高职/专科就业率为69.10%、78.5%,IT类专业的就业率为68.76%、77.5%。IT类专业的就业率与整体高职/专科就业率基本持平,IT类专业规模以上的签约情况处于中上游水平,既不是最好的十个专业,也不是十个最差的专业。签约受影响的一个因素是有约10%左右的IT类毕业生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就业,但这些城市都不与高职/专科生签约。
3.2就业单位性质流向分析
随着就业问题的日益严峻,现在就业形势开始冲击传统观念,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迫于就业压力,渐渐地“不重学历重技术”,“不选本科选高职/专科”。从目前很多高分考生开始选高职来看,说明家长和学生的观念已经开始慢慢改变。在本科院校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今天,高职院校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新模式,以市场为导向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市场化,更符合当前就业形势,为高职/专科层次的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对山东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山东省人才供需预测》和《高校毕业生山东省内就业调查》的数进行据分析后,我们可以看到,由于机关事业单位用人制度的改革,企业成为接收毕业生的主渠道,尤其是中小企业,更是接收本高职/专科毕业生的主要力量。2006年本科、高职/专科毕业生在企业就业的比例分别为73.53%和93.24%;2007年本科、高职/专科毕业生在企业就业的比例分别为79.98%和94.67%;2008年截止到5月中旬本科、高职/专科毕业生在企业就业的比例分别为96.21%和95.80%。
3.3热门行业与需求专业分析
从2006至2008年5月中旬毕业生行业就业情况来看,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五大行业是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其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是目前吸纳毕业生较多的行业,高职/专科学历在2006、2007、2008年度比例分别占至6.16%、4.56%和3.96%。各行业接收高职/专科毕业生情况所占比例见表5。
该行业接收的毕业生涉及的专业主要包括计算机软件、计算机应用、通信工程、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商务、计算机多媒体、计算机硬件与外设等。
4山东省企业对IT人才需求因素的认识
据走访结果显示,各单位对IT人才的需求因素有以下几点共识:
(1) 扎实的专业知识
IT行业主涉及的行业领域很广,例如很多IT企业从事石油、电信、银行、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行业领域的产品开发。但是无论在哪一行业,一名要想获得更大发展空间和持久竞争力的研发人员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是第一个前提条件。
(2) 良好的学习能力、逻辑思维、积极主动
IT行业革新迅速,该企业从业人员需要不断地学习、充电。每个人都要不断地关注新事物,开阔眼界。积极主动的人,定会不断自我更新,否则要面临工作上的危机。
(3) 具有团队协作精神,良好的沟通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企业希望招聘到的程序员个人能力不一定很强,但需要有良好的合作意识。现在上百人的软件开发团队随处可见,所以,团队协作是员工必备的素质。团队协作精神良好的基础是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项目团队中所有成员应该及时有效沟通,相互理解。团队中出现意见分歧时,分歧双方的基本态度应该是说服对方而非强制对方,裁决两种不同意见的唯一标准是看哪一种意见更有利于推动项目的正常进行。
(4) 较好的英语水平,能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掌握最丰富的程序开发资源
如今信息技术发展得很快,而大部分的技术最先出现的时候都是英文版本的,要几个月甚至是几年以后才有中文版本的书出来,因此要想跟上其发展步伐,一定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英文水平,这样才能跟上信息技术的发展。作为基础软件工程师,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对于提升自身的学习和工作能力极有帮助。
(5) 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进取心
IT行业是一个不断变化和不断创新的行业,IT人才的求知欲和进取心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在这个激烈竞争的行业中立足的基本条件。工作积极上进,能够积极乐观地面对挫折与压力,善于总结经验教训,能够在逆境中开拓进取。
(6) 个人的综合素质
综合素质包括对研发有浓厚的兴趣、较强的责任心、良好的道德品质、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一定的坚韧性、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独立自主的能力、个人的生活习惯、谈吐以及修养等。
想要成为一名好的IT工作人员,要有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且学习能力强,善于思考,具备团队协作精神、良好的沟通能力,勇于实践、探索和学习,同时要不断地学习和进步。此外,还需要敬业、务实、勤奋等高尚的职业道德。以上的这些因素均对企业用人需求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学生会干部、学生党员等因素对企业用人也有一定的增值作用。在一个项目开发的团队中,每个人都要互相信任。总之如今企业更看重的是员工的实际工作能力以及能否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5未来三年IT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预测
近年来,山东省软件外包特别是对日软件外包发展势头强劲,而所谓软件外包是指发达国家为降低软件开发成本,将软件开发过程中工作量大,技术含量较低的部分如代码编写、测试与维护等外包到发展中国家,这更加大了软件开发中低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
随着计算机的广泛使用,计算机病毒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危害越来越大。专业的反病毒工程师还是国内IT人才架构中的一个空白。随着信息安全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以及电脑病毒危害的频频发生,从反病毒软件的安装、调试、维护到日常使用,都需要具备一定安全技能的技术人员来实施。因此,网络安全技术人才将成为全省IT人才需求的一个新热点。
目前山东省动漫产业处于起步阶段,亟需大量人才,山东省动漫行业的人才需求量约为2000人左右,未来2至3年将达到1万人,紧缺人才可分为以下六类:故事原创人才、动画软件开发人才、三维动画制作人才、动画产品设计人才、游戏开发人才和动画游戏营销人才。从企业规模及性质来看,以小型的民营企业居多。动漫从业人员主要集中在中后期制作环节上,动画前期规划和创作人才缺口非常大,即从事编剧、导演、造型、美术设计的人才十分紧缺。
未来三年山东省软件外包开发人才、动漫制作人员、软件开发工程师、网络营销人才、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安全技术人才有较大需求,从高职/专科专业需求看,软件技术、动漫设计与制作等专业人才需求有较快增长。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安全等专业需求量较大。
综上所述,在IT产业发展迅猛的宏观背景下,IT人才培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人才供需仍未摆脱长期以来形成的“缺口较大、结构失衡、需求旺盛”的状况,人才短缺与结构不合理现状并存。长期以来,传统学科体系下IT人才培养的传统教育模式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输,忽视技能和素质的培养,“非所用、用非所学”确是学院传统教育的通病,学生往往是理论和知识有余,而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均不足,出校后他们不能马上适应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实际需要。而目前我国迅速崛起的高职教育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高职教育采用的是以生产性实训为特征的工学结合,项目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符合IT产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注重学生技能和素质的培养,其定位就是培养各行各业亟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无论从近年来高职毕业生生源分析还是通过对用人单位需求情况调研分析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大力发展高职教育是解决IT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也是21世纪山东省乃至全国教育发展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山东经济学院,山东社会科学院《山东省人才供需预测》课题组. 高校毕业生省内就业调查分析报告[R]. 2008.
[2] 麦可思-西南财经大学. 2008年度山东省大学毕业生就业暨省内重点产业人才分析报告[R]. 2009.
篇10
关键词: 信息技术 以学定教 游戏教学
一、引言
新课程理念把学生的学放到课堂教学的首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亘古以来,游戏与教育的联系从来就没有中断过。亚里士多德(Aristotle)认为游戏是七岁半以前儿童教育的一种方法,夸美纽斯(Comenius,J.A.)指出游戏可以使儿童锻炼身心。皮亚杰(Piaget)认为游戏具有发展智力的功能,儿童在游戏中可以通过同化和顺应过程与外界达到情感和智慧的平衡。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课程改革运动的开展,游戏教学法受到广泛关注,成为教学法中的一朵奇葩。那么,怎样在信息技术课中以学定教,开展游戏教学?以学定教,游戏教学应注意哪些问题?本文试图作出探讨。
二、信息技术课堂存在的问题及“游戏教学”策略的实践
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鉴别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要培养这些能力必须以计算机应用能力为支撑。通过游戏教学,既能激发中小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知识的求知欲望,又能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技巧。
(一)问题一:学生观察辨别能力差。
1.分析。
观察能力不仅指对事物外表的感知,更主要的是指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它是对事物的分析和综合概括能力,而辨别能力是对具有一个或几个不同特征的刺激做出区分的能力。
2.策略:游戏创设,以“比赛”定教。
游戏中的元素、场景设计多种多样,人物造型、服装及道具栩栩如生,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要对遇到的人或事进行观察,并在观察的基础上快速辨认判断下面的操作。在此过程中,不但要求对游戏中的场景进行准确、细致的观察,而且要求学生具备快速的辨别能力。因为在游戏过程中,对完成游戏的时间都有一定限制,所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观察品质、辨别水平都得到了提升,从而促进其观察辨别能力的发展。
案例一:益智游戏《大家来找茬》
(1)游戏分析
《大家来找茬》是一款经典的益智游戏,支持2~4人同时进行游戏,在限定时间内找出左右两幅非常相似的图片的不同之处,以最快找出不同之处最多的玩家为优胜者。游戏规则极易理解,操作简单。
(2)游戏设计意图
游戏中给出的两幅图片的相似度非常高,游戏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辨别能力。
(3)教学过程
第一步,发出指令,通过桌面上的软件快捷方式快速进入游戏;第二步,分组进行对抗比赛,目的在于使得游戏在紧张刺激的氛围中进行,更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
3.实践体会。
比赛对学生而言并不陌生,比赛不仅让学生有奋斗目标,而且增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在比赛过程中,学生不仅体会到竞争的意义,而且观察辨别能力有所提高。
(二)问题二:学生缺乏学习动力。
1.分析。
学习动机是学习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很多学生学习起来动机不高,对学体上持一种消极的态度。即便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兴趣,但因没有具体的学习目标,从而产生学习“疲劳”,失去学习动力。但玩起游戏来精神十足,甚至不吃不喝,通宵达旦。
2.策略:游戏导入,以“兴趣”定教。
基于游戏的学习方法确实比传统的学习方法更能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往往在教学的引入阶段设计上节课的回顾,或者安排三五分钟的基本练习。虽然这样的设计与安排有一定的科学性与道理,但长此以往,每上信息技术课,学生都会产生“疲劳”,最终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如果有那么一堂或几堂课,在刚开始教学引入部分,教师能出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电脑教育游戏,就能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对整堂课的教学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
案例二:游戏“寻人启事”应用于“表处理”教学
(1)游戏分析
“寻人启事”是用Excel自制的小游戏,主要考察在给定的一系列数据中找到符合条件的数据。游戏规则很简单,教师给出四条线索,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从表格里一系列的数据中找出符合要求的人。
(2)游戏设计意图
教师在课前让学生玩“寻人游戏”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欲望,从而很自然地导入新课教学。
(3)教学过程
虽然表处理的操作简单,但要求所有学生正确熟练地掌握方法并非易事。具体教学过程如下:第一步,教师介绍“寻人启事”游戏及游戏规则;第二步,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各自练习,教师进行巡视和辅导;第三步,教师通过游戏导入新课后对“表处理”的基本知识进行系统讲解,并演示其具体操作方法和使用技巧。
3.实践体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导入可选择学生感兴趣、贴近实际生活的游戏,以“兴趣”定教。学生可以感觉所学知识技能可以较方便地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凭借兴趣加深对相关知识技能的印象。
(三)问题三:学生习惯了等待“被教”。
1.分析。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习惯于机械地听讲和识记。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学生有这种习惯,说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相信、也没有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没有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而是直接告知新知识。
2.策略:游戏引导,以“运用”定教。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有许多操作,我们往往采用“教师演示,学生模仿”,不管学生是否有需求,必须统一接受学习。虽有较好的效果,但长期采用此法,效果会大打折扣,甚至引起学生反感。
此时,如果能在操作教学中利用游戏引导,就会使游戏与操作具有一定的联系。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记忆,又可以使课堂教学显得更加轻松活泼。
案例三:“配置多媒体电脑”游戏应用于“多媒体计算机系统”教学
(1)游戏分析
自制游戏,给每位同学5万元钱(虚拟币),到各商场选购计算机硬件设备和多媒体设备,搭配出你自己的多媒体电脑。其中所谓商场是一个一个文件夹,文件夹中包括各种常见的计算机硬件设备和多媒体设备的图片及价格。
(2)游戏设计意图
通过此游戏不仅让学生了解到目前市场上多媒体硬件和多媒体软件设备的品牌、价格及其性能,而且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3)教学过程
尽管在平时生活中,学生经常看到种类繁多的多媒体设备,但真正理解起来存在很大难度。因此,教师必须设计合理的教学过程,强化教学效果。具体教学过程设计如下:第一步,通过近1课时的讲评新课,让学生基本了解多媒体硬件设备、外设和软件的分类。第二步,教师介绍“配置多媒体电脑”游戏及游戏规则。第三步,学生各自配置多媒体电脑至规定时间,并在规定时间内配置好自己的电脑。第四步,教师进行评比,挑选出配置最好且花费最少的作品为优胜者,优胜者接受全体同学的掌声祝贺。第五步,学生交流学习体会,教师总结和评价。
3.实践体会。
游戏要有针对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更多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学习的乐趣,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这不仅能深化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的兴趣推向,而且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
(四)问题四:理论知识得不到巩固。
1.分析。
虽然培养信息技术基本操作技能是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但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是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的前提。理论知识的讲授一直是信息技术学科的难题,传统的方法是教师课堂讲解并让学生勾出要点背诵,这种被动记忆的方法是失败的,不可取的。
2.策略:游戏巩固,以“互动”定教。
我们可以变被动为主动,将知识点设立成Flash小游戏,说明游戏规则。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游戏,运用游戏教学巩固练习,提高基本技能。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进行了娱乐,真正做到了“寓学习于游戏”,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案例四:理论知识教学应用
(1)游戏分析
理论知识的学习是枯燥无味的,但这些知识不得不学,所以借助其他老师设计的一个理论部分选择题的互动Flash操作,设计了这个游戏,让学生与机器之间形成互动,在学习中快速纠正错误,既有愉悦感又学到知识。
(2)游戏设计意图
通过这个游戏使学生能掌握更多理论知识,使得枯燥的理论学习变得生动有趣。
(3)教学过程
第一步,利用网络教室将这个任务分发给每个学生;第二步,分组进行比赛,看哪个小组的成员得到的总分最高,哪个小组获胜;第三步,给予获胜小组适当奖励。
3.实践体会。
通过这种竞赛的办法,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且印象深刻,不容易忘记。
三、“以学定教,游戏教学”实践中需把握的问题
以学定教充分体现了“以生为主”的新课程理念,可以打造高效课堂。但目标要求、时间分配、任务安排等都必须因“学”的情况而定,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但要注意对以下几个问题的把握。
(一)了解学生情况,明确教学目标。
要“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情况,包括基础、兴趣、年龄特征、课堂知识技能掌握情况,这些可通过教师的理论学习、对学生问卷调查、摸底检测、课堂反馈等方法获得。
教学目标是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结合教材、课程纲要、学科指导意见所确定的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三维目标,要明确、详细,在必要的情况下目标也可以分层,使每位学生都能有所提高。
(二)注重学法指导,跟进评价机制。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课堂教学应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通过教师的组织、指导和点拨,使学生能够认真、有效地学,学生不仅学会知识,而且学会学习。教师要允许学生选择不同的学法学习新知识与新技能,而不是知识技能的灌输。
公平公正评价机制的跟进对以学定教的实施很重要,教师应在课堂任务设计时就确定相应评价机制,如多元评价的运用等。又如分层练习中如何激励学生主动完成选做题、合作学习的评价、开放作品的评价标准,等等。
(三)游戏设置必须具有科学性和教育性。
我们在设计游戏时,要注重游戏内容的科学性和教育性,不能像普通娱乐游戏那样随意,更不能为了激发学生兴趣而设计一些低级趣味、缺乏正确价值导向甚至是虚假错误的内容。游戏内容的设计一定要确保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认知和能力发展,有助于促进学生道德和情感的健康发展。
(四)游戏设置必须适合学生的知识和智力水平。
游戏的设置并不是越简单或越难就越好,应当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水平。更具体地说,要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正确设计游戏,使之既依附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充分顾及学生的实际水平,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能力。
总之,游戏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使学生在获取知识和能力得到培养的同时学得轻松。只要遵循游戏设置原则,讲究游戏设置方式,并在教学实践中勤于摸索,就会使游戏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焕发出独有的艺术魅力,更好地促进信息技术课堂的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济民,李尚仁.高中技术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学指导意见[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
[3]祝智庭.新编信息技术教学论[M].华东师大出版社,2008,9.
[4]杨心德.教学设计中的任务分析[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