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成教范文

时间:2023-10-30 17:56: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汉语言文学成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汉语言文学成教

篇1

一、汉语言文学教学问题

与以往教学不同的是,现阶段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必须要从国家、社会,甚至是市场需求的角度出发,单纯在教学上钻研,已经被社会所淘汰,并且得不到大众的欢迎。从本质上分析,汉语言文学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更多的人才,发扬国家文化的同时,丰富沉厚的国家底蕴,促使对古老文化和现代文化有一个高度的融合,通过语言来进行描绘和表达。可对于国内的大部分地方而言,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问题表现突出。一方面,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不够。在各类本科院校、大专院校当中,汉语言文学的教师,虽然表面上资历较老,但是自身所拥有的文化素质并不高,他们沉醉于老旧的项目研究和抠字眼的研究当中,并不符合社会需求,也不能给予学生最需要的知识。另一方面,教材落后陈旧。对于汉语言文学教学而言,想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必须充分保持教材的持续优化、更新。而部分院校一直都在应用陈旧的教材,导致很多学生的专业能力深受质疑,无法得到深度的进修。

二、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对策

在现代教育当中,所有的专业教学、人才培养,都要从社会的角度出发,既要满足个体的价值需求,又要为国家做出相应的贡献。从主观的角度来分析,汉语言文学教学在开展的过程中,虽然表现出了很多的问题,但这些问题仍然在可控范围内。未来如果可以通过一些强力的手段进行解决,相信可以将汉语言文学教学拉回到正确的轨道上,减少各类不良问题的反复出现。同时,由于我国之前的研究成果比较丰硕,还可以继续对汉语言文学教学进行支持、帮助。所以,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未来是比较光明的。

1.提升师资队伍专业水平

在汉语言文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任何一个专业学生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帮助,单纯凭借自己的能力,想要自学成才是非常困难的。建议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通过系列的方法和手段,将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进行提升。首先,院校必须选聘有能力、有素质、有经验的教师完成教学工作,要针对教师开展考核与测评,符合需求的教师才可以留下工作。其次,针对固有教师队伍当中的一些“名不副实”人员,必须对其进行调离处理,不能让他们再一次的对汉语言文学教学开展错误的干预。从时间上来分析,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学生,大部分人是学?四年,后续考研、考博的人还会深度的进修。我国的汉语言文化博大精深,学生学习时间是比较紧张的。为了培养更多的人才,必须减少教师的错误干预。最后,所有的教师必须阶段性的开展社会调查研究,时刻接受新的思想、新的思潮,要为学生带来最专业的教学内容,不能总是停留在老旧的思想和方法上。

2.针对教材展开革新处理

与一般的专业不同,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教材不可能长久的停留在某一个阶段,而是要阶段性的革新处理。我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逐步提升,很大层次上推动了国际文化的发展。此时,针对学生的汉语言专业教材,应不断的融入新的研究成果,要让学生学习到最有用的知识,确保专业学生在文化交流、项目研究、社会工作等方面,均可以取得良好的成绩。例如,汉语言文学教学当中,古汉语的学习有利于我国的考古发掘工作提升,此时必须要将后者的研究成果及突破理念,逐步灌输到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教材当中,让学生的思想开放、思路清晰,然后才可以为后续的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进而形成教学和工作的良性循环。

3.针对汉语言文学教学本身做出改革

经过上述两项工作的执行,汉语言文学教学出现了很大的转变,很多问题都得到了良好的解决。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现下的应试教育现象仍然严重,对部分学生的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所以,日后在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对策当中,考试方面的改革要得到高度的关注。以往仅仅是以试卷成绩来衡量学生,素质方面的考试仅仅表现为喊口号状态。本文认为,学校应该积极对汉语言文学的考试形式进行改革创新,切忌一直搬照以前传统的考试形式,这样不仅不能够提升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能力和质量,而且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进步。对汉语言文学的考试形式的改革主要是将汉语言文学的考试活化,在考试中更多的融入实践性的题型,渐渐培养学生探究性、研究性的学习方式,而不是被动的去接受知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知识的深奥与奥妙,才能够主动的融入到学习中去研究文学知识。

篇2

汉语言文学是构建文明社会的人文基础,在提高国民人文素质方面具有功不可没的作用。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汉语言文学专人才的专业素质要求也日益增高,汉语言文学专业本身特点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汉语言文学的历史背景,还必须要能够将所学的汉语言知识熟练地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然而,当前汉语言文学教学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课程结构不完善教学模式陈旧、教师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汉语言文学教学。因此,对汉语言文学教学进行改革和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创新已经迫在眉前。

1 汉语言文学教学现状

(1)课程结构不完善教学模式陈旧

汉语言文学教学的终极目的是为社会培养高层次、高能力、高水平的专业型复合型人才。而目前的课程结构设置存在诸多不合理,如课程知识陈旧不能很好的适应时代的更新和社会的需求。一方面,导致在教学过程中,部分高校的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一味的使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导致“教”与“学”的效率极低。最终导致学生学习主动性完全消失,跳课、缺席做兼职的现象严重。另一方面,由于本科教学思想严重,学术型氛围较浓,学校偏重理论性人才的培养,护士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2)教师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由于汉语言文学的魅力,要求所任课教师具有很强的综合素质。然而,每个教师的任务量很大,总是按部就班地进行汉语言教学,课堂上缺乏活力,学生的思维也被严重抑制,学生配合互动教学的积极性也变差,学生也只能按照课本上的内容进行模仿,缺乏创造性。在整个环节中,学生对汉语言学校产生了厌烦的感觉,对诸多的语法、词汇、阅读、课文和写作等课程进行抵触。归咎起来大部分原因是因为教师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导致的。因此,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整体的教学能力。

(3)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单一

由于我国素质教育不断深化和改革,各高校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实际的教学阶段,要求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习能力采取因地制宜的方法和手段,汉语言文学教学也不例外。在以前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教师普遍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严重挫伤了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喜爱,导致教学效果不乐观。另外,操作过程中缺乏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质量也不高。

2 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的策略

(1)完善课程结构

学校应按照社会发展和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加大汉语言文学主修课、选修课的比重,在整个过程中为学生打下扎实专业功底的基础上,不断延伸、拓展学科范围,将一些与之相关专业的知识融人到汉语言文学教学内容当中,如哲学、史学、新闻学、公共关系学、美学、艺术、秘书学、国学以及影视等等。通过知识范围的不断扩大,一方面能够使学生的专业素养有所提高,进而具备较高的综合文化素质;另一方面,还能使学生对其他相关专业的知识有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这样有利于学生应变能力、适应能力及创新能力的提高,从而成为社会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2)改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汉语言文学教学效率提高的必经之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汉语言学科性质以及学生学习特点、学习能力、学习态度为根本出点,采取启发式、引导式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挖掘深层语言规律。教师不应过于强调知识的体系性和全面性,而应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解决教学疑点,笔者建议应当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其一,互动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氛围,强化师生间的合作与交流,调动起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使其在互动学习的环境中不断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其二,探究式教学方法。教师应当在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质疑的精神,在师生共同质疑、相互质疑的过程中不断探求问题的答案,最终达到解疑的目的;其三,自主式教学法。学校应当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建立现代汉语资料库,为学生提供课件、讲义、考试试题、学生优秀作品以及研究成果等资源,使学生在网络学习平台上自主开展个性化学习,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3)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汉语言文学最主要的教学任务是充分利用知识,让学生掌握文学的知识结构和语言魅力,总结方法并培养其良好的文学情操。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多媒体、影视、戏剧等强大助推作用。一方面使汉语言文学发展与时展同步,另一方面促进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方法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不断改革和创新,只有创新才有发展。现代科技日新月异不断发展,对当前的教育来说既是挑战也是契机,只要高校将现代化科学技术合理的运用到教学当中,发挥其独特的先进魅力,就能够展示现代汉语言文学的风采,从而使汉语言文学教学方法和手段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篇3

所谓个性化教学是指教师以个性化的教为手段,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目的,并促进个体人格健康发展的教学活动。个性化教学包含三个因素,即教育者、教材、受教育者。“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是个性化教学的具体体现,个性化教学是教育规律的必然要求。受教育者当前掌握的知识和所达到的能力水平等智力因素及其性格特点、学习动机类型、认知风格等非智力因素千差万别。针对不同受教育者,教育者只有因材施教,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近几年,电大开放教育招生专业不断增多,地方中小学教师学历不断达标,政府公务员学历持续提升,但汉语言文学专业却出现了招生人数递减的情况,很难形成传统意义上的班级规模。学生人数过少的现象,给开放教育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带来了新的挑战。汉语言文学专业迫切需要个性化教学以适应目前的现实。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远程教育个性化教学特点

1.网上辅导多于面授辅导课时

随着远程开放教育模式的改革和探索,教师面授课程已经逐渐为网络教学所替代。传统的教师面授课时正在大幅度地减少。在这种背景下,如何进行个性化教学,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质量,已经成为电大教师共同关心的问题。网上教学资源建设和虚拟空间社区的师生交流被提上日程。

2.教师一专多能

在电大远程教学中,“传道、授业、解惑”作为教师的基本职责,已经有了新的内涵。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是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者,要“授之以渔”,而且是知识载体的创建者,教师要运用现代化手段完成网上教学资料整理更新以及课程资源建设任务。电大课程责任教师既要熟悉教学理论内容,又要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其教学工作量不是减轻了,而是比以前更重了。事实上,开放教育教师往往要负责很多门专业基础课程或对多门课程进行教学辅导。在多媒体教学方面,电大远程教学要优于传统教学,各专业教师基本会制作或参与制作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程。

3.个性化教学的核心———创新性

每年专升本的学生中都有在专科阶段不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在基础知识衔接上比较困难。学校针对这部分学生要开补修课。教师教的学生人数每届总量并不多,但辅导学生的课程数量却很大。每一个教师精力是有限的,随着新课程的不断出现,旧课程内容的不断更新,要把工作做好,唯一的途径就是不断创新,挑战自我。

三、汉语言文学专业远程教育个性化教学实践探索

1.灵活的授课机制

电大学生多数是成年在职人员,学生上课出勤率受到一定影响。当某届学员本身人数少而又出现严重缺勤时,大班授课方式就很不合适。经过探索,我们认为出勤率较高时在教室授课较好,因为有多媒体大投影,可以方便学生边听边看课件,可以提问或集体讨论。而出勤率较低时,采取教师和学生面对面座谈交流方式比较好,或与学生一起浏览课程网页,营造出教和学的和谐氛围。

2.根据教材设计不同的授课方式

对于文学性较强的课程,比如中国现代文学专题和中国古代文学专题课程,学生兴趣较浓厚,教师以讲课为主,提问和课堂讨论为辅;对于比较抽象的理论性课程,比如中国古代文化要籍导读和西方文论等学生不太感兴趣的课程,可采用师生共同参与、合作讲课的方式,即教师给学生示范讲解后,让学生轮流上讲台,每人讲一个作家或作品,难理解的地方教师在讲台下配合解释。学生参与式教学,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台上学生讲得认真,台下学生听得注意力集中;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比如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课程,则是采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式。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学生,多数是中小学教师,在课堂上让这些在职的中小学教师讨论发言或讲解课程设计方案,非常贴近教学实际,来自于教学实践中的具体案例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3.进行多样化的网上教学辅导

网上教学辅导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在网络远程学习环境中,应该给学生提供具有可操作性、有明确学习目标的课程资源。网上教学辅导的内容包括自主学习指导、电子教案、课程BBS论坛、期末复习指导、历年考试真题分析及答案、形成性考核作业指导等。自主学习指导内容包括公布上课的时间和地点、预习上课的主要内容、课程的重难点提示、思考题。电子教案是对全书内容框架的梳理,以及对每个章节重难点的详细分析。课程BBS论坛是网上师生互动的平台,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考试重点定期专题讨论题和小组讨论题,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可非实时提问。期末复习指导侧重各章复习重点训练并给出参考答案。历年考试真题分析及答案,是让学生熟悉课程的考试题型及解题思路。形成性考核作业指导,是学期临近结束时网上公布作业参考答案,便于学生反思自己的答题方式是否准确。

4.富有特色的形成性考核方案

篇4

关键词:汉语言;培养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5-0227-02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转型,市场经济下大众文化的蓬勃发展,文学正处在一种被边缘化的尴尬境地,同时,在文学领域里也呈现出休闲娱乐的多元化趋势。这对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形成了较大冲击,使得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调整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这也成为近年来教育界探讨的一个热点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全国各地许多高等院校都做出了自己的尝试,有些受到传统教育观念和培养模式的束缚并未取得实质性突破和进展,有些却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这里我们主要来探讨一下武昌理工学院的“特色”班培养模式和上海大学的创意写作中心两种汉语言文学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一、武昌理工学院“特色班”培养模式

武昌理工学院“文学创作特色班”培养模式的建构围绕着培养文学创作人才服务,鼓励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进行深层次的探讨和解读,尽可能培养出一批符合市场需求的创新型创作人才。基于这一点,武昌理工学院从招生模式、培养模式和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改革,用多元实环节培养创新能力,既注重了专业基础,又强化了创作实践,打破了传统的培养模式,构建了一套新型的教学实践体系。

(一)实行“优招优培”淘汰选拔制

一般大学汉语言专业的传统招生是面向报了该专业而又达到了录取分数线的高中毕业生,然后统一安排进行已经计划好的常规培养模式。这种招生培养制度具有完整培养程序,有一定的经验底蕴,能够保证一定的成材率,但是没有较为明确的方向。因为文学创作要求的是创作能力,并不一定每个人都具有文学创作的才能。但是武昌理工学院实行的优招优培淘汰制却有效地改善了这一些缺陷,创新地以适应当前社会文学创作环境写作为要求,目标定位非常明确。它首先是面向全国招收“文学创作”方向的学生,入学后在全校范围内再次进行征集选拔,一年后实行淘汰制,不适应特色班培养模式的学生转回原专业或其他专业就读。而一年的时间足以将具有写作天赋和写作能力的人才筛选出来,然后可以集中资源、提供平台去培养那些热爱写作并且有能力去写作的人,而对于被筛选出来的学生,也给他们重新选择的机会,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每一个人的成才。

(二)多种创新性培养方式相结合

1、本科阶段实行“一对一”导师制

传统的本科生培养模式是某一个老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教学,是“一对多”的灌输式教学,是根据班级的整体水平来制定培养的方式和内容,这样虽然能够保证较低的教育成本,却难以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水平,难以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而“一对一”导师制对此有了许多改进。首先它拉近了导师和学生间的距离,加强了导师对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其次,它也有利于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在导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有目的、系统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内容。再次,“一对一导师制”能够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可以按照个人的兴趣和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从而挖掘自己的能力,不断创新,不断完善自己。

2、“工作室模式”

传统的作家一般都是个人创作,而个人创作有着明显的优势,特别是对于一个自觉的作家来说,它能够创作出来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优秀作品。但也有一定的缺陷,那就是创作周期比较长,并且只有知名作家的作品才有比较好市场效应。而对于初学写作者来说,要独立创作一部作品是比较困难的,更无论说创作出一部优秀的能够经得起市场检验的作品。“工作室模式”就是基于这样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它原本一般是艺术专业团队集体创作的模式,而现在已经演变到了文学创作领域,是继个体文学创作之后的另一种方式。这种模式的实践性非常高,它将志趣相投的文学爱好者聚拢在一起,与各种文化公司建立联系,通过承接出版社选题、自拟选题、签约文学网站连载作品等途径,提供土壤和平台,让学生熟悉市场运作,将文学创作人才的培养与社会需求密切联系起来。

(三)科学评价机制

传统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仅仅通过一次考试、一张试卷来决定。这既不符合当今素质教育的要求,也使考试流于形式,学生作弊,教师漏题现象较为普遍。武昌理工学院转变传统的对学生的评价机制,以学生为中心,摆脱旧的文本记忆考核方式,将评价重点放到创新性能力和实践能力上来,做到从实际成果出发,科学认定其创新性能力和实践能力,这样既可以减轻教师应考试约束而放不开手脚,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新知识,锻炼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确保培养出合格的创新性、实用性人才。

二、上海大学文学与创意写作研究中心的培养模式

上海大学文学与创意写作研究中心是致力于创意写作理论研究并将之与创意写作教学、创意产业实践结合的单位,也是对中国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教学培养机制改革一种突破。该中心致力于欧美现代创意写作学科的整体引进和中国传统写作学的现代化改造,也建立了一套完备中文创意写作教学系统,努力建构现代创意产业视野,培养具有现代意识的专业创作人才及具有原创写作能力的创意产业核心从业人才。

(一)培养目标创新:以培养创意写作人才为目的

传统中国大学的汉语言文学系以培养文学研究人才为主,对学生写作能力培养不甚重视,以为培养作家是作协的事情,忽视甚至轻视创作型人才的培养,这种不适应社会需要的培养模式自然导致学生在日益专业化的市场下难以找到满意的工作。事实上,文化产业市场呼吁培养新型复合型文学与创意写作人才,因此,在文化产业和创意经济的大趋势下,传统汉语言文学专业需要进行系统的改革,从而培养复合型、创造型写作人才。上海大学成立的创意写作中心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立,它以培养新型创意写作人才为目的,借鉴了美国的创意写作的教育教学经验及写作训练系统,进行有效引进、探讨以及中国化转换。构建了一套成熟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培养手段创新:更新教学理论,改革教学手段

上海大学在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突破,强调培养作家是难的,作家需要天赋,但是新型复合型文学创意写作人才是可以培养的。他们通过各种方式来进行创意概念的培养和表现手法的训练从而提高人的创意才能,

1、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主要包括本科和研究生两个层次,本科层次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作热情,发现学生的创意与创造天赋和能力。根据学生的天赋倾向、个性,利用创意写作的课程弹性,为他们设置且身体及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研究生层次则是着重于对创意写作的研究,开始进行更深一步的理论学习,改变原本的知识性教学课程,重点突出写作技能的训练和培养。

2、教材建设

上海大学开设创意写作课程,国内却没有相应的现成教材。事实上,他们认为理想的创意写作课程根本就不需要教材,应该是老师与学生秉承同一个理念,在一个开放、自由的创意与创作平台上,参与各种各样的思维写作训练,作品研讨等等。但是,由于种种客观原因难以实现,于是在教材方面选择了翻译引进与自己研发两条路。购买了不少的海外教材,翻译和研讨了哥伦比亚学院的全套教材。同时在多位教授的教学经验基础上完成了两部原创教材,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创意人才。

3、教学方法和改革

创意写作学科组已完成传统写作知识性教学法向现代创意写作教育教学方法转变,包括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两个路向。在课堂教学中,创意思维训练与文类写作训练、过程教学法、工坊制写作已经成为基本教学方法与内容,也逐渐成为上海大学创意写作课程特色。而社会实践也分为课外实践和课内实践,课外实践主要由教授带领本科生与研究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课内实践主要由几位老师分别带领自己的小组进行写作实践。

(三)与文化产业相结合

这几年文化产业发展迅猛,据调查,中国文化产业平均增幅达17%。文化产业的飞速发展,自然需要大量文化产业人才,而新型写作人才和创意人才更多是迎合了文化产业和创意经济的特性。上海大学将文化产业市场与写作学习相结合,建立起“文学与创意写作”实体。譬如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澳洲国立大学、澳洲拉筹伯大学等形成了稳定的合作研究和联合培养关系;与上海作协、新疆作协实现战略合作,为上海作协举办的新疆专业作家培训班提供课程设计及全部教育教学服务等,实现了外向拓展及社会服务功能,得到了专业写作机构的认可,为培养创意人才提供能力发挥的平台。中心培养的人才在上海、北京等地诸多杂志、报纸、出版社担纲领衔,成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活跃新军。

三、小结

当前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普遍面临的是招生困难、教师队伍知识结构不合理、人才培养目标模糊,与当前社会不相适应等问题,而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旧有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需要进行改革和突破。武昌理工学院和上海大学为我们提供两种比较优秀的样本,他们在改革的过程中,都是立足于专业本身又超越其局限,都是在现实的基础上又具有前瞻性,同时也都尊重市场导向,从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模式,也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武昌理工学院和上海大学基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对于当代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模式的创新具有借鉴价值和推广意义,对我国高校现行教学改革实践具有开拓与指导意义,同时也为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成果化、素质化、科学化提供了参考事例。

本文为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项目编号:13g476

参考文献:

[1]范文琼.从“行不言之教”浅析开发内化教学法.武昌理工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

[2]殷颖.美国的作家班.作家杂志,2005年10期.

[3]李凤梅、白皓然.我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指导模式与研究生导师制比较初探.高等农业教育,2009年第07期.

[4]葛红兵、许道军.中国创意写作学学科建构论纲.探索与争鸣,2011年第6期.

[5]赖声川.赖声川的创意学.北京:中信出版社.

[6]刘夏辉、张利华.浅谈高等教育改革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大家,2011年第06期.

篇5

论文摘要:学生不仅要掌握精深的专业性知识,还应养成扎实的实践性知识。通过实践性课程的开发,我们希望达到增进学生的实践性知识和提升语文教育实施能力的目的。这就需要我们优化原有课程设置,大力开发实践性课程,加强互动。  

 

 作为一个与时俱进的专业,汉语言文学远离社会,就没有生命力。经济社会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仅需要有专业的知识,更要有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在谈判、公关、策划、教学、写作等活动中,要能运用美好的、得体的、雄辩的语言进行交流,能通过语言进行广告宣传和公司企业形象设计等。因此,专业课堂教学中的文学观念、语言观念发生了变化。学生不仅要掌握精深的专业性知识,还应养成扎实的实践性知识。目前的教育教学课程设置上,对教师实践性知识,实践性课程的不足,导致了高师生实践性知识的普遍匮乏。因此构建实践性课程就成为我们迫切需要面对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一问题,本人在汉语言文学教学方式有如下的思考。 

 一、 优化课程设置 

 汉语言文学专业应按照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不断更新教育内容,创新课程形式,以素质和能力培养为重点。专业方向主干课程中可以加大“实践课程”的比例,比如《写作技能训练》、《秘书应用写作》、《诗选及习作》、《词选及习作》、《阅读与评论》、《中小学教师技能》、《文秘技能综合》、《新闻写作》、《速记训练》、《文化活动策划与管理》等。对于毕业生,最后一学年可以结合学生就业这个核心问题,灵活设置“应试“类的选修课程。比如《考研专业辅导》、《中学语文教师上岗考试》、《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公务员应试》、《申论》、《事业单位人员录用考试》等课程,让学生既掌握理论知识,又拥有实际能力,使学生在社会上迅速找到适合自己的坐标,快速地适应社会,更好地服务社会。 

 二、 开发实践性课程 

 知识可以传授,能力必须养成,只有在游泳中才能学会游泳。我们应加强实践环节,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学生自我表达能力和倾听理解能力能得到协调发展。由于社会整体文化水平的提升,对“笔杆子”提出了迫切的要求,,而能说会写也是毕业生就业最好的标签。在写作课的课程设置上,应以培养学生实践写作能力为主,根据学生兴趣不同,定制个性化的需要,提供相应的文学写作、公文写作、新闻写作等课程。外聘著名作家、记者、编辑、秘书等开设专题讲座,负责学生课外写作辅导,全面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 提高教学互动 

 教师的讲授,主要解决重点、难点和新知识点。在教学方法上,要求教师的讲授、讲练结合和实习实训各占三分之一。这就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一言堂”讲课方式,增强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艺术感悟能力、细致地观察事物的写作敏感力和口头表达、临机应变的能力等。例如:可以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讲述上课稿。即学生把某一堂课教学设计的过程、设计的内容及设计的板书等采用口头描述的方式向其他同学表述. 这是培养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一种重要训练方式;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试讲比赛,让每个学生都有走上讲台的机会、。试讲也体现了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试讲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还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试讲,可以发现学生存在的缺点和不足。 

 四、 加强教育实践 

 教育实习是学生走向岗位的第一步,也是学生所学理论转化为实际能力的重要途径。这一重要的实践机会我们要好好把握。我们需要细化操作程序,增强实习的可行性和操作性,从有限的实习中获益更多。比如在学生实习结束后,通过评选优秀实习生组织学生进行教育实习的反思,回顾和经验分享,使学生能及时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选择有经验的老师开展实习讲座或者座谈会。通过这些民主、自由的交流,学生畅谈经验教训,对比各自的差距不足,中间还可以穿插老师精当的点评。因为 “教师通过教学实践寻求有意义的细节.并对其进行反思,构建自己的教育生活。 

 五、 充分发挥教师的实践智慧 

 很多人都有学车经验,在学车过程中,教练只讲要领,其余的都是学生自己的上车操作实践。师生关系也应该像是驾驶员培训中的教练和学员的关系,教练讲要领,学生大胆实践。教练如果老是坐在驾驶座上告诉学员怎样开车,而没有学生自己的操作是学不会的。作为实践教学,我们的学习也该如此。教师应在教学中采用诸如启发式、讨论式、争鸣式等互动式教学,使学生在互动教学中获得某一种成功,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潜力,提升学生的能力。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文学扎实的基础,更要有高尚的情操、严谨的治学、实践性的思考:如何更好地开发课程,如何更好地互动。 

 六、 加强语文基本功 

 语文老师的基本功便是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我们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来引导这种良好学风的形成,比如开展“演讲比赛比赛”、“钢笔字比赛”“书画比赛”“散文,诗歌朗诵”。通过这些丰富的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营造良好的氛围。在课程设置上也需要向这方面倾斜,可以开设一些鉴赏类的选修课程,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增强语文基本功的培养。这些基本功的巩固提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荣誉感,提高学生对教育职业的热爱。也是从一个方便体现了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通过这一系列的引导和训练,希望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能力,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在今后的教学道路上有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巍 教师教育专业化与教师教育课程改革[j]. 课程.教材.教法,2002,(1) 

[2] 赵燕. 新形势下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化工高等教育, 2003,78(4):90-99. 

篇6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 传统文化 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3-0158-02

全球化的发展使世界各国之间互通有无,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更尊重他国文化。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掀起了一股申办孔子学院的热潮,目前全球127个国家和地区陆续建立了476所孔子学院和851所中小学孔子课堂,由此可见,中国文化彰显的无穷魅力。在国内,中国传统文化热潮的重要体现是各大高校加强了对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建设,在课程定位、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师资力量等多方面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使传统文化课程也能适应现代化教学的步骤。

一、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意义

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中国是国际上认可度较高的四大文明古国,形成了人类最早时期的文明。追溯中国历史,至今已有5000年文化积淀,文字从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经过了多种字体的演变,并由此将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传承了下来。作为中华儿女,我们不仅要以中国传统文化引以自豪,而且要从中汲取传统文化精髓和智慧,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一)学习传统文化精华

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源远流长,老祖宗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开辟疆土,为我们创造了今天令世界瞩目的中国文化,身为华夏子孙尤为自豪。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具有代表性的思想,从春秋末年至今影响了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用儒家思想统治底层人民,现代社会从儒家思想中汲取中国古代文化精髓,使之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些文化瑰宝中,人们尤为珍惜,从老祖宗遗留下的宝贵财富中择取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有用的信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将符合现代化发展需求的部分融入到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去。

(二)全球设立孔子学院

截止到2015年年底,据调查在乌兹别克斯坦、美国、英国、法国、韩国、俄罗斯等全球127个国家和地区陆续建立了476所孔子学院和851所中小学孔子课堂,且仍有70多个国家的200所大学都在积极申办孙子学院,由此可见中国汉语言文学及古代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198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齐聚巴黎,阐述了“如果人类想在21世纪活下去,就必须回顾2000年前,吸收孔夫子的智慧”这一理论,顿时在全世界引起广大反响。作为中华儿女,我们必须全面地认识祖国传统文化的珍贵性,保留、继承和弘扬中国最优秀的传统思想与文化,齐心协力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

(三)从古文化汲取智慧

虽然高校开设的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比较乏味,一些文史类的专业仅将此课程作为辅修课,学生对该门课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但中国文化是教育的根基,如果不认真对待,将会与老祖宗的智慧失之交臂。如今全球已开始重视汉语言文学的重要性,孔子学院每年都在增加,这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智慧是有必要汲取和继承下去的,中华儿女必须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而不是让外国人告诉中国人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多优秀。时代的发展告诉每一位华夏儿女,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且深远的意义。

二、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地位

(一)教学的基本内容

汉语言文学是一门古老的、综合性的学科,也是文史类和师范类院校必开的一门课程,目的是让广大莘莘学子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的、悠久的古老文化,将这种文明与思想继承下去,影响更多的人。然而,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广义上来讲,中国的文艺理论和汉语言文学都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范畴。各种形态的文学思想皆与中国文化中的儒家、道家、佛教、玄学等古代哲学密不可分,构成了中国最丰富的古代文化组成部分。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中国古代整体文化,对学习中国古汉字、音乐、舞蹈、宗教等文化具有一定帮助。

(二)针对性人才培养

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的人才就业方向非常广,对其总结主要为高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从事文字写作和阐述、影视评论、影视出版以及汉语言研究与教学相关工作。工作的性质基本与文字打交道,重点在于对文字的组织与推敲,要求每一句发言稿或宣传稿不仅能够突出主办方的意愿,而且能够达到社会的共识,这对稿件撰写人的文字组织水平具有很高要求。事实证明,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莘莘学子,相较于其他专业学生来说,语言组织能力较高,非常适合做报纸、电台、电视等相关媒体的编辑、编导或宣传工作。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不仅能增加自己的内在涵养,而且能使自己的工作更优秀。

三、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教材建设

汉语言文学是我国高校开设最早的课程之一,该专业注重学生文学修养、文学鉴赏、古文阅读等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课程的开设与中国社会变革是联系在一起的。随着90年代全民经商大潮的兴起,文坛上百花齐放的局面一去不复返,文学的表现形式越来越少,90后一代更热衷于现代西方文化,普及和推广中国传统文化势在必行。

(一)普及传统文化知识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高校开设的课程并不能全面地介绍中国几千年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和精髓。重点是一些高校并未将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必修课程,而是作为文科类专业辅修课程,学生对此兴趣不高,这些都使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无法更好地继承和发展。另外,在高校课程设置上,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书名的命名和质量也参次不齐,如中国文化概论、中国文化通论、中国文化通史等。纵观这些书籍所阐述的内容基本一致,大多是从宗教、艺术、教育、科技等方面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并未对宗教、艺术、教育、科技等形式和发展做更深入的阐述与说明。

(二)解剖中国文化形成

除了普及中国传统文化,汉语言文学专业中的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是深度解剖中国文化的形成、发展与演变的过程,这些正是喜爱中国历史的学生最关注的部分。一般来说,这类教程从中国文化的源头先秦时期开始讲起,贯穿了两汉时期的经学、隋唐时期的佛学、宋明时期的理学、清明时期的朴学及近代民主思想等,细细解剖和阅读会发现趣味众多,中华文化的经典也正是在这其中体现出来。无论是两汉时期的经学,还是隋唐时期的佛学,无论是宋明时期的理学,还是清明时期的朴学及近代民主思想,所有教程均⒅泄的演变史与历史人物和事件结合起来,总结出每一时期的代表人物,阐述了中华古老文化对该时期的深远影响和历史意义。

四、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教学方式探讨

中国传统文化课程虽讲述的是古典文化和艺术,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但在教学过程中并不影响教师采用高新技术,开展多媒体教学,集文字、图形、视频、声音于一体的方式还原当时历史时期的场景,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学的兴趣,使学生通过影像更直观地了解中国古代艺术、教育、佛学等文化。除此以外,通过实地考察和开设孔子学院,也能够更好地推广和普及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

(一)重视人文素质教育

受西方思潮的影响,新一代的大学生思想比较开放,对中国传统文化、传统礼节和习俗嗤之以鼻,甚至认为某些思想退化或属于封建守旧思想,不值得继承和发展。正是因为这一现象,高校更应该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让大学生全面、准确、清晰地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学习并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继承与弘扬中国文化。人文素质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汉语言文在全球范围内广为流传,世界知名学府都在申办孔子学院,研究孔子哲学,作为中华儿女更有义务学好中国文化并将此发扬光大,向世界展示古老中华民族的智慧。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

多媒体教学是高校改革的必备条件,它让文字、图形、视频于一体的教学方式成为现实,能够让学生更直接了解课本的内容,增加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最重要的是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汉语言文学专业涉及古代文学、文字与历史的内容较多,学生一旦不理解则无心学习,而多媒体教学让传统的教学提升到另一个层次,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真正领会到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乐趣。从高校基础配置来看,95%以上的学府都设有电子阅览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这些都是利用现代化科技资源来拓展高校教育的渠道和模式。事实证明多媒体教学能够更直观、更方便、更形象地还原出课本内容。

(三)实地感受中国文化

通过实地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是最有意义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时制宜、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城市周边的资源,组织学生实地参观和考察,了解当地历史的演变、风俗习惯、礼节礼仪等传统文化,并多选取几个不同的城市作为比较和研究,会发现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人们生活习惯和风俗皆不相同,各有差异,这也正是中国56个民族不一样文化的特色。另外,中国民间传统艺术也是中国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剪纸、戏剧、刺绣、饮食、制茶工艺等,别小看这些民间艺术,许多已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不仅要学好中国传统文化,更应该利用互联网工具将中国文化的精髓发扬光大,让世界了解中国古老智慧。

篇7

在目前的现代汉语教育中,培养和激发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这也是教学任务中的一项重点。现代汉语教学模式在改革过程中,要在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将人文精神和教育紧密结合,提升相关专业的综合性,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一、现代汉语教改对策与人文精神体现

(一)适应时代的需要,更新和协调教学内容

教学和学习的系统性是学习汉语言文学的一项重要因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能断定自己是否喜欢一门课程,其最终判断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和引导。因此,在现代汉语文文学课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用科学的态度去对待知识。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也要与时俱进。现在,网络语言层出不穷,网络文学也越来越占据重要地位,造成现代汉语言文字的系统性存在一定滞后性。因此,教师可以根据知识的时代状况来对知识进行相应调整,增加知识板块。这种教学现状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动态教学,打破单一的教学模式,将人文精神融入到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想感情。对于社会上出现的新词,教师要让学生联系新词的语义和知识背景,激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这些新词可以让学生了解社会的变化,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启发。因此,教学模式就必须要结合时代要求,及时更新和协调教学内容。

(二)开展语言实践活动,开辟第二课堂

在汉语言文字的课堂中,汉语言文学的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要开辟第二课堂,让学生在课堂实践中找到学习的乐趣,能够在乐学中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技能。例如,在语言和语汇的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学生互学不同方言的方法,促使学生寻找两种不同方言、方言和普通话在语音方面有何差异,探明差异存在的原因,最终让学生领悟其中规律;另外,在学习汉字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练习小篆和隶书,只有长期有计划地训练,才能提高汉字的审美能力,亩了解在意音方面汉字的特征以及汉字形体发展规律;在语法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提示学生多注意语法运用过程中存在的歧义现象,这样学生的语感才会更加敏锐,言语分辨能力才会更强;在语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结合现代社会中的网络用语、手机短信、广告用语以及服务行业用语等,不断与时俱进,要随时关注语言新变化,锻炼、培养自己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课堂的开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说写水平和职业技能,作为一个重要前提,它的关键在于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提高人文素质,发扬教育精神。在现代汉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课外活动,运用多种方式来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如才艺展示、知识积累、趣味竞答。除此之外,还有书法比赛、辩论会、朗诵会、故事会、演讲会、小品表演等。这些活动既能锻炼了学生的基本技能,又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课外生活多姿多彩,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一些专题性的社会调查也是不错的选择,比如语音的规范化、调查汉语拼音的使用、社会的规范用字情况、方言词汇和社会不规范用语等。在活动中,学生把所学的有关语言学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活学活用,更进一步地掌握了课本知识,也学会了如何整理、分析语言材料,并写成调查和研究报告。这种有针对性的课外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运用以及研究的能力。

二、改革现代汉语课程教学理念,对现有的课程进行转变

现代汉语课是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的一门基础性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素质和语言能力,让学生把对于现代汉语的语感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内容涉及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知识,是阅读、写作、理论学习的基础和工具,具有很强的应用性。要求通过系统知识的讲授,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现代汉语的能力,最终能正确使用汉语。但是,《现代汉语》是一门教学难度很大的课程,因为这门课的教材内容是比较固定的,几十年没有变化,难以引起学生兴趣。

现代汉语课程教学重点,从原来的教授人文科学知识变成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从过去到现在,高校在人文科学方面的教育一直不够,教师和学生也比较看重外语、数学及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对于哲学、心理学、伦理学、法学、文学、历史这类课程,学生大多不愿花费心思。而如今,人文科学备受瞩目,高校也新增了不少相关课程,其中不仅有必修课,更新开相关选修课程与讲座。这些课程新颖,满足了学生对现代汉语课程的需求。现代汉语课程的课堂颇受学生喜爱,开设的各大课程常常座无虚席。教师引经据典,融汇中外知识,讲课非常投入,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收获良多。高校人文科学教育主要以讲授人文知识为主,它解决了高校人文教育长时间缺乏的问题,推动了人文教育的发展。不过,人文教育要深入发展,就不能单纯传扬人文科学,更重要的是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

以前教师只关注哲学课教学,现在也开始关注人文各个学科的总体教育效果。哲学课作为主要课程,具有较多的课时,学习任务也比较繁重,对培育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具有重要作用。与此相比,其他与人文科学相关的课程课时不多、任务不重,甚至有些还是考察课,却没有得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这个现象其实是人文教育失误的结果。人文科学是由众多学科共同组成的学科群。要想实现事物运行的最好效果,必须实行事物的整体性原则。哲学作为提升学生思想品德素养的理论基础,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而别的人文科学课程,因其所涵盖的内容与思想价值各不相同,所以可以对学生思想品德素养带来不同的影响。

三、从现代汉语课程特点出发,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

现代汉语是一门探索人的科学,其中涵盖了探索人的内心、情感、伦理、审美、历史和行为等。它主要以汉语课程为基础,通过作品剖析人的思想行为与心理,充分展现人的价值,张扬人性。随着历史的演进、社会的发展,现代汉语课程的地位将不断上升。要深入进行现代汉语课程教育的革新,就一定要把握这个特点,注重教育学生做人,提升其思想品德修养。

(一)增强现代汉语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现代汉语课程是一门人文性的学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对学生的思想状态和个人喜好进行详尽调查。首先要对学生的内心及思想品德进行调查,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学生的心理素养与思想品德素养是不同的,但二者又是紧密联系的。如今人文科学探索的一个焦点就是人的行为与道德素质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一研究,道德心理学得以诞生。一个人心理出现失衡、障碍以及偏差的时候,若是无法进行妥善调节,就容易做出一些违反道德乃至违反法规的举动。心理与道德是相关的,过去人们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都是通过教学准备会进行的,不过只靠一个会议是远远不足的。这种方法只顾及经验、感性等方面,具有一定局限性。因此,心理健康测试档案的建立、随访、心理咨询等工作的进行是很重要的。这样就能更科学、多方面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从而填补座谈会的漏洞。大学生往往因为一些问题出现心理焦虑、障碍,如家庭经济问题、恋爱情感问题、人际关系问题以及学习成绩问题等。

从道德心理学中可知,道德的形成与心理有莫大关联。法学能够警醒与制约道德,文学能够推动道德前进,也可以阻碍道德进步。人文科学中的文、史、哲、心、伦、法等对一个人思想道德观的影响是多角度、多层面、多环节的。现代汉语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以理明德,注重理性方面的认知,比如哲学、心理学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他人及自我;以情悟德,注重感性方面的认知,通过文学、美学、艺术历史来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情操;以规立德,注重规范,制度方面,通过伦理学、法学来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让学生都能遵纪守法、乐于助人。

(二)把握基础教学方法

1.设疑解惑法

教师应该重视设计问题,可以设置悬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思维进行回答,让学生不仅认识问题,也知道原因。在提问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艺术,多角度地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思考。

2.讨论法

在文学作品的解读中,经常需要使用讨论法。

(1)以教学重点和y点内容为中心,确定讨论的主

题;(2)为学生准备一些参考资料;(3)和学生沟通,为学生提供灵感,指导演讲内容;(4)口语表达后,教师应及时分析总结。

例如,一些学生认为屈原的死是因为人生太不如意,甚至说他“偃旗息鼓,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有些学生认为屈原太迂腐,选择吊死在一棵树上;有的学生认为他的死是他的理想和完美人格的坚持;其他学生认为这是爱国主义、奉献精神的最好体现。大家各有想法,各抒己见。通过讨论,大家对屈原的看法逐渐归于统一。对屈原爱国主义精神产生消极看法的学生,最后对屈原执着的态度和独立的人格敬佩、崇拜。

3.演讲法

言语是一种高级而完美的口语表达,其吸引人之处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授之以知,导之以实”。在演讲现场,声情并茂的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情感和意识等,借助扬声器,最大限度地传授知识、交流经验。在演讲中,学生的反应强烈,有的积极查阅大量书籍资料,有的在网上下载相关评论。演讲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和视野,实现自我教育、认识生活和精神升华。这和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总结的“六个解放”教育思想(即: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取得丰富的学问;解放他的时间,使他有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些他自己渴望学习的东西,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是有一致性的。

四、结语

我国高等院校应当从实际出发,对现有的教学体制进行改革。高等院校必须重视现代汉语课程,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依照实际情况,对现有的汉语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深入挖掘人文内涵,通过现代汉语教学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篇8

(1)首先是怎样使这部分学生记住声、韵母。要让学生记住汉语拼音的声、韵母,就要让学生掌握他们发音时的区别。发声母时,发音器官都受到了一定的阻碍,如声母“b”、“p”发音时,均受到了双唇的阻碍,都是上、下唇猛碰一下。但它们发出来的音又为什么会不相同呢?这就要让学生注意它们送气与不送气的区别。发声母“b”时,双唇紧闭,然后突然爆破,并没有很强的气流同时从口腔而出(也就是“不送气”);而发“p”时,在双唇紧闭,同时有一股较强的气流从口腔而出(也就是“送气”);声母“d”“t”发音时都受到硬鄂的阻碍,它们同样是送气和不送气的区别;发“d”时不送气,发“t”时送气。韵母发音时,不管是单韵母还是复韵母,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都不受任何阻碍,只是口形和舌位发生变化,如单韵母“、o、e、i、u、ü”发音时,都是口形的不同而发出的音,比如韵母“”发音时,只要把嘴巴张大就可以了,因此有一句口诀叫做“张大嘴巴、、”。发韵母“o”和发韵母“”是一样的,他们的区别在于发“o”时把嘴巴拢圆而不是张大,因此也有一句口诀叫“嘴巴拢圆o、o、o”。其他的韵母发音都是这样的,没有受到任何部位的阻碍,只是口形不同而已。而复韵母发音时,同样也是口形发生变化,舌位没有变化。如:复韵母“i、ei、ui、o、ou、iu、ie、ue”的发音只是口形发生变化。但“er”的发音,舌位发生了变化。鼻韵母发音时口形和舌位都发生了变化。

这样,有一定理解能力和知识基础的中高年级的学生就能很快的掌握声母和韵母的发音技巧了。而掌握了发音技巧,再来练习发音并记住声、韵母就很容易了。

(2)怎样使学生能很快地学会拼读音节?我在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发现有些学生对声、韵母都是认识的,可他们在拼读音节时却往往做的不规范。如:“爸”字的音节“bà”,他们拼成“啊”字;把“瓜”的音节“uā”拼成了“蛙”字;还会把“发”字的音节“fà”拼成“啊”。

篇9

                                                  ——题记

1991年9月, 我毕业于庆阳师范学校,分配到炀山初中教语文,至今已满二十三年了。本人从教以来,一直爱岗敬业,爱生如子,孜孜不倦地工作。二十三年的教书生涯,既漫长又短暂,回顾起来有酸也有甜,有苦也有辣。

酸涩篇

1991年12月中旬,我为了给学生刻印两套语文复习题,星期六晚上趴在桌子上用钢板刻印蜡纸到深夜才睡觉。冻得我手脚冰冷,彻夜难眠。第二天中午,我叫了本班家住学校边的三个男同学,协助我用油墨印试卷。我们不小心套错了蜡纸,重新套了几次,第一套蜡纸弄烂了,无法再印,把第二套题印出来,我的新大衣沾了好多油墨,学生已成小花猫了,冬日的暖阳已落山了。学生回家了,我独自坐在宿舍里怄闷气。花了多半月工资(当时我月薪130多元)买的呢大衣,才穿了三天就糊了这么多油墨,不得不洗,洗了又要褪色。气得我肚子饿着也不想做饭吃,心里酸溜溜的,挤下了几滴涩酸的泪。

 

2008年下半年,我看到学校几位老师能娴熟地上多媒体课,还能制作课件,我羡慕极了。我不甘落后,决定自己也要学习制作课件。11月初的一个晚上,天气未冷先冷起来了。我穿着大衣坐在电脑前,尝试着制作《苏州园林》的课件,不断出差错,直到夜里12点才制作了个差不多。不料,突然断电几分钟。电来了,打开电脑,课件已无踪影了,才悟到制作中没保存。此时,我真正尝到了前功尽弃的滋味,有黄连的苦味,柿子的涩味。仰起头靠在椅子背上,哀叹良久才睡觉。

现在,刻印蜡纸的年代早已逝去,制作课件越来越火爆,虽然我不是老手,但是也不是新手了。

甜蜜篇

 白天勤奋工作,晚上秉烛夜读。1992年2月我参加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专学习,1995年6月我取得了大专文凭。1995年下半年至1998年,养了孩子,带得离开了手脚,又开始参见汉语言文学专业大本学习,2002年12月取得了本科文凭。我庆幸自己走过了漫长而艰辛的自学路。长达七年的自学考试,不仅提高了我的文化知识水平,增强了我的教学能力,还磨砺了我坚韧刚强的意志,能吃苦耐劳地教学,任劳任怨地承担家庭重担。我为此感到欣慰不已。

 

2003年春至2013年秋,我先后参加了新教材教法培训、阳光师训及名师大篷车学习,并按规定参加了每轮的继续教育,我掌握了一些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能脱离开教学参考凭借一本语文课本在有限时间内撰写出令自己满意的教案。讲课能重难点突出地讲授,践行着教师是课堂主导,学生是课堂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学成绩稳步上升。 2 013年我所教班级中考语文成绩9个A类、17个B类(参加中考45人),在同类初级中学中算是优异成绩,受表彰奖励时,我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甜。这与我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学习,不断给自己充电是分不开的。这使我坚定了“教到老,学到老,与时俱进”的信念。

 

     我校实行三年一轮的大循环教学机制,即从七年级教到九年级完了,又从七年级开始教。我从来都没用过我以往的现成教案,都是修改旧教案,结合所面临的学情重新写出令自己满意的教案,力求上好每堂课。2013年12月中旬,我给七(1)班上了节选自《西游记》的《小圣施威降大圣》这篇课文。学生从小就看《西游记》的动画片、电视剧,对它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很熟悉。课堂上,我先让两位同学讲述了小圣施威降大圣的前后故事情节,这有助于突破学生对半文言半白话小说内容的理解障碍。接着让学生结合书下注释自己默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然后让学生结合文本故事情节分析概括孙悟空的人物形象,并以“我从孙悟空身上学到了———”的形式,谈论学习的收获。最后,让学生挑选文中诙谐、妙趣横生的语句进行个性化赏析。同学们自主探究、合作讨论的热情高涨,声音洪亮,发言富有个性,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的张张笑脸告诉我:这节课我学得很快乐,我收获很大。这节课我上得比较成功,为此我乐滋滋了三天呢!感谢学生给了我高兴的课堂,愉快的课余。

 

 

召开学生家长会,学校要求每班的代课老师都要在家长会上发言。迄今我已在家长会上讲话二十三次了。以往每次都是先向家长汇报学生成绩、学生表现情况,然后向家长提出一些管孩子的要求等等,都是老僧常谈的话。2014年5月7日,我把在七(1)班家长会上的讲话革新了一下。我先向家长们概括介绍了期中考试成绩及本班前半学期的语文学习状况。然后,我给家长朗读了美国作者比利.拉芬特的《简妮的项链》。我一读完,家长们情不自禁给我鼓起了热烈的掌声。接着,我又给家长们分析了文章中简妮父母教育孩子的机智和艺术。五岁的简妮和妈妈一块儿去超市购物,喜欢上了一条价值1元95分的粉红色项链,要求妈妈给她买下来。妈妈告诉简妮:“如果你真想得到它,那你得多干些家务活才行。你生日快到了,你外婆也会给你更多的零花钱,凑足了,你很快就可以拥有它。”简妮太想得到那串项链了,一回到家她数了数自己储钱罐里只有17分。晚饭过后,当她做完了额外的家务活,就跑到邻居麦克金斯叔叔那儿询问是否可以帮他采些蒲公英换得10分钱。不久以后,简妮终于得到了那串梦寐以求的项链。可见,简妮的妈妈抓住机会,有智慧地教会了孩子通过劳动获得收获。然而中国孩子的妈妈,当孩子向自己要这么便宜的东西,不假思索立即给买,缺少教育机智。简妮的爸爸得知女儿有了她最心爱的珍宝——一条假的珍珠项链时,连续两周向女儿要项链,女儿拒绝了。这之后的一个晚上,简妮含着依恋的泪水,脸颊微微抖动着把项链递给了爸爸。此时,珍妮爸爸伸出一只手拿走了简妮的项链,另一只手却伸进自己的口袋,取出了一只蓝色绒布盒子,拿出里面一串真正的珍珠项链给女儿戴上,并告诉她就算是游泳或洗澡也不必取下来了,因为它是真项链。简妮的爸爸真了不起,他的这种教育方式如春风沐浴着简妮幼小的心灵,使简妮学会了取舍,学会了给予。在这则故事中,我们看到的是西方家庭教育的缩影,父母尊重孩子的愿望,对孩子的要求既不是简单地答应,也不是生硬的拒绝,而是因势利导,潜移默化地教会孩子人生中的美德。爱与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既不是无原则地溺爱,也不是直截了当地说教。这种爱是春雨无声的滋润,它在孩子心中播下的是美与善的种子。此时,家长们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我的心情万分激动,心潮澎湃了起来。今天的家长会,家长们给我的掌声最响亮。这使我深深感知到:农村孩子的家长,成天忙于干活,没读书的时间,加之文化水平有限,他们想教育好孩子,但苦恼于没有得当方法。家长会上老师和家长交流教育孩子的方法是他们的心声。我暗下了决心:从此以后的家长会上,我要多和家长们一起生动活泼地谈论教育孩子的方法,是他们拥有教育的机智和艺术,更好的配合支持学校教育。

 

语文课中精美的诗文背诵落实很难。大多数学生很懒惰,一学期下来完不成背诵任务,我很苦恼。2013年第二学期,我在七年级新生的背诵中引入了竞争机制。我先帮扶、激励语文尖子生按时、超前背诵。即学过的且要求背诵的诗文立马背诵,没学过的超前背诵。早读,我在黑板上用红粉笔写表扬稿,表扬背诵领先的同学(全班分成四组,每组两个检查背诵的组长,其中一人管背诵登记表,八位组长给老师背诵。)经过一学期训练,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良好的背诵风气。一学期下来,95%的同学都能按时甚至提前背诵。现在每当早读看到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背诵,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一种幸福感暗滋心头。

痛苦篇

兢兢业业地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及课后辅导,艰辛地付出多,喜悦地收获少。语文尖子生较少,撑断腰顶多20%  ,不及格人数越来越多,甚至趋向一半。究其因有:尖子生转向县城学校的多;留守学生多,家庭教育跟不上,他们好吃贪玩;学生从小没养成自学的好习惯;学校对高校课堂教学没有精心指导;本人对教学钻研还不够 。因此,上出的高效课不多,往往有老牛拉破车的艰辛、痛苦感。

 现在的学生,要么是家里的少爷,要么是父母的掌上明珠 , 享福多,吃苦少,胸无大志,意志脆弱。2014年4月初,我给七(2)班上心理健康课,让每位学生在“人际关系温度计 ” 的每一级上列出名单,然后叫两名同学站起来读他们所列的。其中陈守川(男)说他最冷漠、最讨厌、最仇恨的是本班张玲静(女)。 他话音刚落,张玲静站起来指着陈守川骂了几句,坐下趴在桌子上嚎啕大哭起来。我立即停下课让同学们评议陈守川说得对不对。同学们指出了陈守川的不当之处,张玲静才停止了哭,但仍趴在桌上叫不起来。我继续讲课。放学了,我看张玲静神情沮丧,把她交到我办公室,苦口婆心地做了长达半小时的思想工作,才欢欢喜喜地回了家。我才拖着饥饿 、疲惫的身子放心地往回走。早上7:30到校,下午6:20才离校,苦也!痛也!

 现在的学校,安全和学习同等重要,月月讲,天天讲。2014年5月8日上午第四节课,我给七(1)班在多媒体教室上戏曲大舞台语文实践活动课。王鑫(女)和李潇汉(男)在后面争抢东西。放学我把他们留下来批评教育。王鑫承认了错误先走了,而李潇汉偏着头,含着泪,撅着嘴,蛮不高兴,而且一言不发。和我僵持了20多分钟。此时我想让他回家,怕他带着情绪走在路上不安全。我给他父母打电话来接,父母在县城有要事不能来,说让李潇汉奶奶步走来校接。我于心不忍,不让他奶奶来接。我打着伞,顶着烈日,让李潇汉推着自行车,沿着铺着沙石的田间道路送他回了家,把他亲自交给他奶奶,并说明了情况。他奶奶说:“李潇汉在家犯了错误,大人一批评,哭不兮兮的,蛮不高兴,又不承认错误。”1:20我才返回到学校。沙子钻了一鞋,把早晨穿的新袜子磨得大洞小眼睛的。做饭吃了,趴在桌上午休息了十来分钟,午间操广播响了,我赶紧去水龙头洗了把脸,还是头脑昏昏,但仍得上下午课。我心里低嘀咕着:“李潇汉呀!李潇汉!你今天把老师害得好惨啊!” 

麻辣篇

2009年以前,每级初三从初二暑假起直到中考前夕,寒暑假周末很少休息,一直补课,上新课、复习,时间都较充裕。2009年9月,教育局下达了禁令:寒暑假周末,初三一律不准补课。这一下子把我弄得紧张、慌乱起来了。时间紧,教学任务重,怎么办? 新课要按时结束,中考任务要完成,年级组会上不断强调。弄得我焦躁不安起来,有时急出了汗,就像盛夏吃了麻辣似的,麻楚楚,辣乎乎的。

 

2012年9月,我重新一轮的教学又到初三了。学校害怕出不安全事故,初三过冷不上晚自习,太热也不上,下大雨也不上,三下五除二,很少上晚自习。尤其第二学期后半学期,中考练兵题多 ,把我急得坐卧不宁,加上天气越来越热,就像吃了麻辣火锅似的,麻辣得受不了。直到苦思冥想出良方来,心情才平静下来。把每一套练兵题的参考答案拷在电脑上,通过大屏幕放映出来,让学生对着答案纠错、反省,同时要求学生把看着答案还想不明白的题找出来。然后我让语文尖子生讲解难题,我适当作一点播(重在讲答题方法和技巧)。这样产生了一箭双雕的功效,既提高了评讲效率,又拔高了语文尖子生(以往我题题讲需2——2.5课时,现在只需1——1.5课时)。

人最大的特征是有主观能动性。比起一直补课,经常上晚自习的年代,上课时间少,教学任务繁重,想办法提高教学效益,不也就解决问题了。

 我回顾了二十三年充满酸、甜、苦、辣的教书生活,甜的成份多,因为苦尽甘才来。只有经历酸苦辣的生活,才知甜的生活是多么幸福、快乐。

 

  最后,我仿用冰心大师《谈生命》中的话语来激励自己今后的教学工作。

篇10

关键词:传播媒介 语文教学 教学效果

语文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是一门集汉语言文学、心理学、美学、传播学、表演学、教学法等为一体的综合学科。在语文教学中,既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更要求教师能够将这些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在这一实践活动中,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断地进行着探索与尝试。

语文课堂教学,实际上是一种信息的传播,即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的知识传播与沟通的过程。当然这里所说的传播不同于我们通常所理解地单向宣传,而是一种双向的传播。教师通过运用一定的传播媒介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然后根据学生接受知识后所反馈的信息,调整新知识的传递。在这个双向传播沟通的过程中,需具备五个要素:知识的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对象、传播效果。其中能否有效地利用多种传播媒介,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是授课成功地关键,也是衡量语文教师素质的一个标准。

媒介是英语“MEDIA”的汉译。媒介是一种工具形式,它是用来传达具体内容的,这一词的中文含义,媒即二人之间的中介,介即将一方介绍给另一方。语文教学的传播媒介,从其物质形式来看,常用的有符号媒介、实物媒介和电子媒介三大类。

一、符号媒介

美国社会学家伦德伯格认为:“传播可以定义为通过符号的中介而传达意义。”因此,符号是传播活动的要素,是“传播过程中为传达讯息而用以指代某种意义的中介”。符号是信息传递过程中一种有意义并能引起互动的载体。符号媒介是现代社会运用最广泛的传播媒介,也是语文教学活动中最主要的媒介。符号媒介可以用“语言――非语言”和“有声――非有声”两个纬度进行划分。

1.有声语言媒介

有声语言即自然语言,也就是发出声音的口头语言。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大量运用有声语言媒介进行传播,如读课文、讲述内容、解释概念等。有声语言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头等重要的地位,一个语言干涩,词不达意,语病丛生,结结巴巴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优秀的语文教师的。因而语文教师要讲究使用有声语言的艺术性,做到语法、用词准确,具有规范性;讲授条理清楚,具有逻辑性;描述有声有色,具有形象性;叙事情真意切,具有感染性;穿插事例,比喻新颖,具有趣味性;吐字清晰,措辞恰当,具有准确性;弦外有音,循循善诱,具有启发性。

2.无声语言媒介

无声语言是有声语言的一种文字符号形式。在语文教学中,是通过文字进行信息传递的。如课文内容、教师教案、板书、学生笔记、作业等。例如板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能概括讲授内容,提纲挈领,钩玄提要,有效地显示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又能在学生的记忆活动中起指导和调节作用,使学生能够自觉的、有目的地进行形象记忆和逻辑记忆。

无声语言媒介的优势在于便于保存,容易查询,学生可以反复阅读,仔细斟酌,认真思考;教师可从学生的书面作业中了解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了解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学功底等,从而更有效地做到因材施教。

3.有声非语言媒介

有声非语言,也就是“类语言”。 它是人发出的有声而无固定语义的信息传播。语言符号的伴生符常常是自发地产生出来的,如各种笑声、叹息、、叫声等等。这是因为人的信息沟通离不开感情的传递,感情传递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怎样说”,而不完全是“说了些什么”。它能够反映出教师的许多背景材料,如个性、说话的心情等等。其突出的特点是信息必须在一定的环境中体现独特的意义,而且同一形式的语义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它是一种有声而不分音节的语言。常见的方式有讲课时的音量、语调、语速、重复等。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环境的需要对声音的表达形式进行恰当的处理,使它不但清晰明白,而且音量适中,恰到好处,使学生有悦耳感,同时合理运用语调控制语速,使其轻重缓急,节奏鲜明,抑扬顿挫,富于审美感。

4.无声非语言媒介

无声非语言指的是各种人体语言。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往往会辅以表情、姿势及神态,这三者有助于学生对讲授内容的了解。但是在某种特定情景(如没有语言)下,也存在仅由表情、姿势和神态这样的身体动作表示意义的体态语信息系统,完成信息的传递。它是以教师的动作、表情、服侍等来传递信息的一种无声伴随语言。在语文教学传播中,无声非语言是一种广泛运用的重要的传播方式,教师必须借助于一定的身体语言,如手势、面部表情及其他动作举止来增强教学效果。尤其是语文教师的表情用语,如目光语、微笑语,在教学中可以强化有声语言的传播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心理学家对一个信息的表达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后发现这样一个经验公式:说话的影响力=7%的言辞+38%的语调+55%的面部表情。而面部表情,正是一种无声非语言的体现。可见,无声非语言在传播中的重要作用。

二、实物媒介

实物媒介指的是实物上包含有某种信息,实物充当了信息的载体。语文课文中所涉及到的物质,如果条件许可,均可在教学过程中展示给学生,形象而直观。如讲到《景泰蓝的制作》一文,可将景泰蓝工艺品带到教学现场,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有利于突出感知对象,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激发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三、电子媒介

指的是利用电子手段传播教学内容的媒介。电子媒介集文字、音响、图像、色彩、动作于一身,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能同时诉诸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形象生动,真实感强,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注意力,教学效果非常显著。

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就是利用电子媒介在传播信息。电子课件在教学中有机的运用了形、声、光、色等得天独厚的先进教学手段,有利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调控,有利于学生的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有利于打破语文课堂死气沉沉的局面,活跃课堂气氛。语文教学中电子课件的使用,对一些名著赏析的内容最为适宜。如讲析《长亭送别》、《雨霖铃》、《天净沙•秋思》等情景交融的作品时,利用电子媒介播放著名艺术家朗诵的录音,借助背景音乐和优美的画面,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比起传统的仅靠教师的语言和书本的文字更能吸引学生。当然将电子媒介应用于整堂课还是仅用于某一教学环节,则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环境灵活对待。

现代语文教学,应在传统媒介的运用上有所突破和创新。形式多样的传播媒介,从口头语言到图片、书面印刷物、录音磁带、录像带、电影、电视、计算机课件等媒介的综合运用,是一种趋势,并且也将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活动的日趋普及化、个别化而越来越丰富多彩和综合化。在现代社会中,传播媒介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将显得越发重要,已成为教育研究中不可忽视的课题,因而在语文教学中,还会有更多的传播媒介值得我们去探索、去利用。

参考文献:

[1]董原、赵利民:《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中国商业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