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知识教育范文

时间:2023-10-30 17:56: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法制知识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法制知识教育

篇1

昨天下午,全校召开了法制知识教育会,使我这个、知道了一些法律知识。

我们学校十分荣幸的请到了和平镇派出所的警官为我们演讲。

“同学们,今天我来给大家讲一些法律知识吧!首先大家学的当然是要学会用法律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利益。”短短的两句话使我知道了法律对于我们的重要性!

警官告诉我们遇到一些黄色片子的时候,决对不能看。更不能参加赌博\杀人\抢劫等犯罪活动,因为那样最终受害的还是自己。在遇到坏人的时候要机智的躲避开,并记坏人的面貌。衣着等特征或记下坏人的车牌号。如果坏人让你吸毒,你一定不要吸,因为只要吸一口就终生难戒了,而且还有可能让你倾家荡产!可见吸毒是多么可怕啊!如果被坏人盯上,一定要冷静,想出对付坏人的计策并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同学们,我们虽然还小,但法律知识与我们息息相关,我们一定要在搞好学习的同时,掌握一些法律知识,只有从小学法,懂法才能保护自己的健康,快乐的成长!

篇2

【关键词】初中生;道德与法制;法制意识;对策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施行,初中生法制意识建设被摆在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无论老师和家长都开始关注对初中生法制意识的培养。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校在知识学科方面投入较大精力,但是针对学生的道德和法制教学仍旧停滞不前。根据新课标的道德与法制教材的编写内容要求,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实现学生能够懂法、守法和运用法律保护自己。

初中属于人生观与价值选择、道德意识等个人品质正在形成的阶段,在这个时期如果不能对初中生的道德和法制教育加以很好的引导,则容易出现性格孤僻、自私、意志力薄弱,不能以法律来要求自己等问题,轻则影响初中生个人的学习生活,不加以控制可能会触发更严重的后果。因此,对学生进行道德和法律教育,培养出一批具有法律意识的有为青年。

一、初中道德和法制教育研究现状

虽然目前国家已经加大了对道德与法制教育教学的力度,但处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初中生的道德和法制教育也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不加以重视和解决,会影响教育改革的目标与成效。本次研究针对温州市某初中的学生与家长进行了调查,累计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68份,主要调查内容为道德与法制课中法制教育研究对学生的影响程度与接纳程度。

根据调查问卷分析,有86名同学对学校目前的道德与法制课不满意,112名同学表示道德与法制课的进行与否对自己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只有70名同学对教学的内容和方式表示满意并受益匪浅;只有89名家长表示自己的孩子在接受学校的道德教育课之后有不同以前表现,而另外的家长则认为自己的孩子进步不明显或者根本没有进步。根据进一步的调查,目前的道德与法制课中的教育研究主要存在着以下两个问题。

(一)教师对法制意识教学停留在表面

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教师们对于道德与法制课的教学尤其在法制意识教育方面普遍存在着两种极端现象,一方面,有的老师仍然采用以往教学方式来进行法制教育。例如:放放视频,看看课件,对学生进行法制意识教育停留在表面。这就会导致学生对法律意识培养重视程度不够高,没有很好摆正学习法律的态度;另一方面,有的老师只是单纯对法律知识进行简单介绍,没有深入去讲解拥有法制意识对学生自己的帮助。并且,这些教师讲解内容晦涩难懂,导致学生对学习法律、培养自己的法制意识没有落到实处,影响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造成初中生法制意识得不到很好建立。

(二)法制意识教学素材缺乏没有很好切合实际

目前大部分学校采用的都是的《道德与法制》教材,作者在对初中的《道德与法制》教材进行梳理之后发现,教材所展示的内容都是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介绍,而没有结合具体的案例来体现法制意识的重要性。例如:在教材中,篇幅少,只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对于什么时候用、怎样去运用缺乏讲解,因此,需要教师收集整理素材。在课本当中,教材没有给学生提供相应建立法制意识的步骤和对策,让学生缺乏正确的思想引导,导致很多学生特别渴望树立法制意识,但是苦于没有正确指导,法制意识一直都没有得到很好建立。

二、加强法制意识培养的对策

(一)创新新型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法制意识的认识

单一的教学模式必然会被学生和社会淘汰,法制意识的培养作为道德教育上重要的一部分,必然要采用多元的教学方式,不能将教学禁锢在教室内、课本上。在实际的道德与法制课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须展示自己的创新水平,给学生发挥主动性的机会,尽一切可能的为他们寻求实践的可能性。如在学习《与法同行》一单元时,就可以由学校负责联系当地的法律部门,为专业的法律人员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深化培育法制意识,强化课本上的教学内容。在《在集体中成长》时,就可以利用诸如拔河比赛、运动会等活动,加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沟通。

(二)丰富教材中法制意识教学的内容和形式

《道德与法制》的教材虽然内容和形式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但教师可以针对实际情况来丰富法制教学内容。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具体法制意识对学生的帮助,在生活中怎样去运用学到的法律。并能够采用学生喜欢的、可以接受的方式传达给他们。在课堂上,可以加入辩论会、情景剧、集体活动等等学生喜欢的教学形式,传达正确的法制意识,鼓励学生按照法制教学内容来要求自己,促进他们成为一名具备法制意识的好学生。

(三)注重在生活中运用法制意识

道德和法制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初中生形成良好的法制意识,懂得在生活中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所以,道德和法制教育最终落脚点,应该体现在社会行为而不是口头甚至是考试。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树立法制意识,把法律思维运用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生活中保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在受到侵害时要选择拿起法律来捍卫。切不可采用暴力行为,通过武力方式来解决问题。例如:当自己购买到伪劣产品,要及时跟工商局、消费者协会联系,通过法律来保障自己合法权利。同时,学生在享受到自己法律权益时,也要注意不去损害他人合法权益,避免给他人带来损失。

初中生正处于人格培养的重要时期,这个时候能否培养一个正确、健全的道德r值观对学生以后的成长至关重要,这也是课程改革对《道德与法制》教学内容提出的新的要求。教师需要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要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通过初中生喜欢的多种多样的授课方式,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并最终教育学生将法律意识践行到社会中。

作者简介:曾晓(1985.5-),女,籍贯(精确到市):浙江省温州市,职称:中学二级,学历:本科,研究方向:道德与法治,历史与社会教育。

参考文献:

[1]刘新初.浅谈初中道德与法制课的情感教育[J].2016,12.

篇3

一、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报告精神,大力宣传改革开放30年来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伟大成就

(一)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要把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作为工作的首要任务,原原本本地学习十七大报告,重点学习有关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内容,紧密联系工作实际,找准加强和改进整体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把十七大各项要求贯彻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着眼大局,以解决民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入手,围绕完善民主制度、围绕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开展工作,注重在领导干部中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注重在广大市民中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大力弘扬法治精神,不断提高全社会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二)广泛宣传改革开放30年以来民主法治建设的成就。围绕改革开放30周年这一主题,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所走过的历程和取得的成就。协助有关部门,组织、安排好“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系列活动。结合现行宪法的历次修订,加强宪法教育,提高领导干部和广大公民的宪法观念;进一步准确把握市民法律素质,认真做好市民法律素质评估调查工作;通过各种有效的宣传形式,进一步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烘托气氛,营造和谐稳定的法治氛围。

二、抓住重点,统筹兼顾,深入推进“法律六进”各项工作

(三)进一步深化“法律进机关”活动。继续完善领导干部法制教育制度,重点在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中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紧密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重视案例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法治领域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与解答,树立正确的法治意识,不断提高依法行政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年内全市各级领导干部法制讲座不少于两次,各区县、各市级委办局至少举办一期领导干部法制研修班。启动“双百”工程,即:100名“学法用法模范公务员”和100名“学法用法示范机关”的评选工作,通过评选,树立典型,总结经验并推广至全市。建设和完善“干部学法网”,丰富在线学习课程,完善考核办法,进一步夯实公务员学法用法的阵地。

(四)重点推进“法律进学校”活动。积极配合市科教党委、市教委,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以增强引导性、参与性和趣味性为重点,推进法制教育进课堂。加强学校章程建设,研究制定市和区县二级“依法治校示范校”的评比标准和办法。以“依法办学、以德立校”为主题,组织开展对学校领导和法制课教师的法制培训,推动学校法制教育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配合司法部办好全国大中学生学法用法演讲赛。会同有关部门,通过组织举办法制教育观摩课、法制课教案征集评比、法制学科教研活动等,加强学科建设。充分利用法院、监狱、劳教所、戒毒所等,进一步拓展青少年课外活动实践基地,积极开展体验性活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体系。

(五)突出做好“法律进企业”工作。以推进依法诚信经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重点,大力开展《劳动合同法》和《就业促进法》的宣传活动,把握正确导向,通过法制讲座、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学法用法的水平和能力,帮助企业职工通过合理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发挥讲师团资源优势,定期进企业开展法律培训。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分别召开市有关部门、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有关方面的座谈会,认真探索“法律进企业”活动的有效抓手,发现先进典型,总结推广经验。年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召开“法律进企业”现场推进会,并探索开展“守法经营示范企业”的创建活动。

(六)继续开展“法律进乡村”、“法律进社区”活动。以加强公民意识教育为重点,全市每个街道、镇举办三次以上的专题法制讲座或法制文艺演出活动,提高公民的主体意识、权利意识、程序意识和责任意识。上半年内,明确“民主法治村”和“民主法治小区”的评选标准,全面推进“民主法治村”和“民主法治小区”的创建和评估验收工作。积极开展“法律下乡”活动,以《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十周年为契机,广泛开展基层农村民主法制教育活动,组织法律工作者进村入户,宣传宪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规,宣传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规,采取各类有效措施将“法律下乡”活动引向深入。继续做好第四届“梅陇杯”法制故事征集评比活动。

(七)积极开展进城务工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配合市总工会、市文明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办好“学法律、知荣辱、讲文明、促和谐”等各种针对农民工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春运等进城务工人员大量流动的时间节点,集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结合《劳动合同法》和《就业促进法》的宣传,增强进城务工人员对法律法规的了解,培育他们自觉守法的意识和依法维权的能力。

三、总结经验,梳理思路,集中开展“五五”普法中期检查

(八)认真开展自我检查工作。按照市“五五”普法规划的要求,在下半年组织“五五”普法中期检查。各区县、各单位要把迎接全市检查与自我检查有机结合在一起,主动与区县人大共同开展普法评估验收工作。要对照全国和本市的“五五”普法规划以及“法律六进”的文件,对本地区本单位的学法用法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和总结,整理工作体系和各项机制,总结之前的成功经验,查找遗漏和不足,制定措施并及时改进。通过系统自查,切实提高各区县、各单位普法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建立法制宣传教育的长效机制。

(九)积极组织做好中期检查各项准备工作。市法宣办将适时邀请市级和区县人大代表到各区县和各单位,对“五五”普法以来所开展的具体工作进行综合检查和评估,主要检查基础工作机制、五类重点对象的学法用法工作、“法律六进”的实施落实情况、法制宣传教育的阵地建设状况以及相关台帐资料。举办回顾小结座谈会,梳理成功的做法,同时找出不足之处,为今后提供经验支持,以确保“五五”普法规划顺利实施。

四、弘扬法治,营造氛围,大力开展面向社会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十)深入推进2008年奥运会和2010年世博会系列宣传活动。结合迎接奥运会和世博会,大力宣传知识产权法、体育法、公共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各区县、各单位至少举办一次大型宣传活动,使市民学习了解与奥运、世博相关的基本法律知识,积极参与和自觉配合两会的成功举办以及期间的城市运行和管理,为迎接奥运会和世博会提供坚实的法制保障,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

(十一)继续做好“推进平安建设,构建和谐”系列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各区县、各单位要充分利用各种与有关法律颁布实施纪念日和专项主题活动紧密关联的宣传月、宣传周、宣传日以及其他重要节点,如《反垄断法》、《企业所得税法》的施行、“3.8”妇女维权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知识产权宣传周”、“5.25”交通宣传日、“6.26”国际禁毒日、“119”消防宣传日等,举办一次以上主题鲜明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扩大法制宣传教育的社会影响。

(十二)围绕12月4日全国法制宣传日和本市第二十届宪法宣传周,大力开展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各区县、各单位要把宪法宣传周作为工作的重要环节和展示窗口,提前规划,精心设计,突出主题,结合运用生动材料,采取丰富多样的形式,在宪法宣传周期间,深入开展至少一次以宪法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强化市民的宪法意识和民主意识,在全社会掀起学法守法用法的。

五、拓展渠道,狠抓落实,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基础建设

(十三)健全工作机制,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继续发挥好各区县、各单位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联席会议)的作用,建立相关责任制和考核措施,明确各有关单位和部门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中的具体职责和要求,确保今年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进一步完善对各区县、各大口的年度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考核方法以及法宣骨干和联络员例会制度,加强多方面、多渠道的沟通和协作,整合有效资源,完善整体工作网络,在社会中实现普法的全覆盖。

(十四)抓好法制宣传教育的队伍建设。继续开展对基层法宣干部的教育培训,注重培养服务大局需要、为民解困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基层法宣骨干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讲师团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大力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治文化。完善基层普法志愿者队伍建设,力争全市各个区县都有一支相对稳定,整体素质较高的普法志愿者队伍,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形成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的联动机制,逐步增强法制宣传教育队伍的总体力量。

篇4

中等职业学校是为未来培养中等职业人才的,法制教育以开展素质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良好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行为应是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发现中职学校的学生,绝大部分来自中考落榜生,学生的整体法律素质较低,有必要对他们进行法制教育。学校是传授知识的场所,需要有一个和谐、平安、稳定的环境。因此,对他们进行法制教育,是培养学生法纪观念和提高学生遵纪守法自觉性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平安校园的需要。近年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日渐突出的青少年犯罪率,给社会、家庭和个人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和巨大的不幸,加强法制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保障学生健康成长、预防犯罪。

二、当前中职学校法制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社会不良因素对学生心灵的腐蚀冲击

由于经济与文化在发展与规范管理之间的落差,再加上密集的信息爆炸,使得学生们每天都有可能接触到不健康的元素,这些对于辨别和自控能力不强的学生来说,无疑是极具诱惑力的。例如学校和家庭周边的网吧等,都成为学生法制观念淡薄的诱因。

(二)法制教育主体与法制教育要求相脱离

对于中职生进行法制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有相应的机构和能开展法制教育的教师队伍。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的法制课教师大多由德育课教师兼职,而这些人员一方面缺少必要的法学理论和法制知识;另一方面又缺乏实践经验,大部分仅依靠自学课本掌握一些理论知识,甚至解答不了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直接影响法制教育的成效。

(三)法制教育内容有偏颇,缺乏针对性、系统性

有的法制教育在内容上没有与中职生身心发展的实际和思想状况的实际相联系,特别是对现实社会提出的许多新问题和中职生的思想状况研究得不够,引不起中职生的兴趣;有的法制教育与社会实际情况反差较大,达不到法制教育的效果;有的主要以法律的具体规定为主要教学内容,只注重法律条文的传授,而不注重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的启蒙和培养等等。

(四)法制教育方法陈旧、单一,形式缺乏新颖性、生动性

有的法制教育没有根据中职学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化特点,采取新颖、生动、直观的教学方法,没有通过案例分析和亲身参与等各种形式相结合的法制教育方法,而是照本宣科,搞生硬的说教,在方法上多采用填鸭式的灌输,没有形成系统的、直观的、立体的教育模式。

三、加强中职学校学生法制教育的具体措施

(一)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提高法制教育效果

为了给学校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宣传部门要大量播放和刊登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电影、电视和文章等,在全社会形成关心学生健康成长的氛围;加大依法行政的力度,对少数损害法律尊严的人应给予严惩;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保证学校周边健康的环境;通过经常性的整治活动,增强人们的法制观念,保证良好的社会秩序。在这种氛围里,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才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改革法制教育内容

法制教育的内容,既要从提高学生的整体法律素质考虑,又要针对中职学生自身的特点和需要进行安排。要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学法和守法,要把国家最基本的法律及与日常生活、工作接触最多、最密切的有关法律知识传授给学生;针对中职学生年龄特点,着重对他们进行预防犯罪教育,使学生明辨是非,提高自我约束、自我保护能力;学校要对全校师生进行安全方面的法制教育,并对他们进行职业道德及与所学专业有关的劳动安全和劳动保护等方面的法律知识的教育,以利于他们步入社会后维护自身的权益和诚实守信地好好工作。

(三)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

法,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法制教育实践活动加强青年学生的法制教育,一是必须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多让学生参与其中,讲求实效,丰富课堂教学,采用案例教学法,教会学生从法律的角度思考社会问题。还可结合讲座、报告、演讲、辩论、知识竞赛等形式,多让学生参与,建立模拟法庭等法制教育的校内实践基地,建立校外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庭审观摩,参观少管所,利用节假日走上街头进行环保宣传、维护交通秩序等。

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法制教育实践活动。要加大法制宣传力度,可通过黑板报、展板、橱窗、阅报栏、校报、校园广播、法制讲座、校园网等加强法制宣传,形成浓厚的校园法制教育氛围。

(四)“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加强教育系统性、时刻性、全面性教育

篇5

关键词大学生法制教育缺失高效教学模式

我国法制制度的逐步完善,现在法律已经和生活各个领域相互联系,大学生是未来发展的希望,所以提升大学生法律意识尤为重要,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提升,只要依靠科学合理的发展教育。改革开发,让经济飞速发展,但是也冲击人们的思想观念,当前大学生主流思想依旧趋向于积极健康,但是受到家庭、社会各方因素的影响,大学生中间依旧会产生违法乱纪的情况,这些都将影响到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

一、大学生法制理念缺失的主要原因

(一)教育观念落后

现在我国各大高校对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培养都局限在教学计划中的基础课程培养,法律对于学生来说只是一门课程,部分院校把法制教育也法制教学混为一谈,法制教育德育功能也受到淡化,没有将法制教育看成培养学生个人素养的一门学科,因而忽略学生法制能力以及法律精神。很多大学在开课初期就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修养结合一起讲授,法制教育被归类为德育教育,授课教师也不是专业的法制教师担任,大部分是德育教师兼任,所以减低法律的层次,学生从主观上就没有重视法律,因而部分高校忽略法制教育的重要性。比如,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因而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但是部分大学生还依旧把自己当成未成年人,很多入学的大一新生,由于一言不合聚众打架,更甚者是本市学生欺负外地学生。引发很多不良反响,公安机关的介入,导致该名学生失去获得学位证书的机会,学生在大家事件开展之处只是把该事件定位为同学之间的矛盾升级,但是从法律层面是恶性斗殴,即使没有造成人身伤害,还是构成刑事犯罪,出现这类情况的根本原因就是教育观念的落后,如果学生在打架之处就了解相关危害在组织打架过程中必然会有所顾忌,不会如此草率和鲁莽,当造成恶性事件后悔不当初。因而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过程让学生了解自己超过18岁后,要承担的法律责任,这是规范学生行为的准则,一旦跨出这个准则那么就要受到法律的严惩。

(二)法制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

法制教育开展的核心主要让学生掌握现行部分的基本法律和法规,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相关法律制度和法律知识,有些知识学生认为是道德范畴其实隶属于法律范畴,当前我国法律教育与道德教育联系较大,很多时候教师讲解的专业知识与法律脱节。学生学习的知识更多是背诵法律条文和知识点,目的是应付考试,所以学生的法律精神以及法律能力不能得到有效培养。比如,在给学生讲解犯罪中止学的过程教师更多的给学生讲解理论知识,法律的理论知识自身就带有一定的枯燥,学生对于生涩难懂的字眼更是感觉无力适从,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融入专业事例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提升大学生法制教学的措施

(一)依法治校与高校办学的结合

1.建立和完善依法办学的法律体系:

依法办学,从宏观角度是事项法治化的管理方案,主要的前提是建立一套与大学制度相适应的法律体系。以法律的角度考虑问题,理清大学中政府、社会之间的关系,并且完善大学内部的治理结构。教育行政部位为让两者结合,要求加快“立、改、废、释”,通过法治的思维和方式保障教育进行综合性的改革,妥善解决教育管理中的各项难点。

2.建立依法治校的内部治理结构:

从微观角度考虑问题,依法治校主要是大学生自我管理过程的法制化,我国很多大学生制度的整体制度核心主要是建立科学、完善、合理的内部管理机构。各个高校推行的管理章程都是要推荐依法治校和依法治国的结合。目前高校为推进高等教育的法制化以及规范化,需要根据法律赋予的大学自,改善内部的结构。要求运用“立法”的方式,将制定的章程在校园范围内推广,主要是确立其地位。在章程中明确行政、学生、教师、教职员工的各项责任和义务,构建一个统一和完善的整体。另外要在章程中体现出各个方面的权利,明确内外部关系的界定,正常处理好各方关系,内外关系的协调发展主要是以实现章程运行为依据。

3.法制教育与校园文化体系相结合:

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接班人,所以需要以德树人,弘扬法治精神和法治文化。高校的法制教育能较好的体现社会化的主要发展程度,对我国的国民素质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并且也与依法治国方略实施有着密切的连续。因而高校教学中要求法制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摆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强法制理念,加大规律性的意识培养,带动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结合法律知识以及法治理念,让专业教育结合品德教育,结合课题与实践教学,最终让法治教育与教育和教学的全过程统一。

(二)构建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所以在教育中教师占有重要地位。因而高校需要建设一支坚定理想、信念、有德和掌握扎实知识的师资队伍。第一,优化法学教师对位,要先让法学教师具有坚定地理想和信念,传播;第二,优化教师对位结构,根据学科以及课程体系的需求,学科建设要以教学中心为主要的出发点,培养高层次人才;第三,聘请法学经验丰富的人才来到高校任教,也可以鼓励高校教师多参加校外法学讲座,形成校园内外的双向互动,让法学实践以及法学教育之间的协同配合,加大师资队伍的水平和素质建设。

(三)提升管理者的法律意识

法制教育不是单纯的简章建造,是其实要运用法律的思维模式管理学校内外的各项事物,实质是完善法律要求的公平和正义。所以在法制教育的进程中,规章制度的完善是一方面,更为关键的是制度的执行人需要具备法制的精神,这样才能达到人和制度的高度统一,所以为了真正的完成依法治校,关键要依靠法律的意识以及素质。

1.法律意识强化,能完善规章制度:

管理者也是有自己切身的利益,因而在制定规章制度的进程中不但需要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所以要求管理者具有法律意识,主要是希望管理者在制定规章时,从大我方面出发,形成公正、公平的管理理念,要求各项规章制度都要冷静和全面的权衡各方的利益,这样制定出的规章才能更具有公平性以及合理性。

2.法律意识能够正确灵活的执行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是死规定,但是执行过程中会遇到各类情况,如果规章制度的执行过于程序化和死板,也会引发不公的情况。就像秦朝立法之处以商君之法为治国国策,可以让秦朝的军队成为称霸六国的“虎狼之师”,但是严苛的法令最终造成秦不过三代的局面,而校园管理中的管理对象多为教师和学生,规则是制约他们行为,划分他们义务和权利的一种方式,但是不能过于严苛,这样就会有失公允,也不符合依法治国的初衷,更不能完善法律的公平和正义。

3.结合法律与教育规律:

教育的开展有其特殊性,依法治校不是要把法律简单的运用与学校管理,是要让法治精神与学校的教学规律相结合。所以这项工作的开展要在具有法律意识的人的支配下才能进行。教学的特色性决定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和模式,如果不不尊重客观规律那么很多行为将无法得到应有的功效,如果法律模式的应用只是运用套用模式,将会违反教育教学规律,对教育事业的发展形成硬伤。因而管理过程中要把依法治校的核心转移到学校自由的理念上,以学校的客观规律为依据,最大限度的与法律的公正和公平性相一致。

(四)结合发展教育与专业教育

比如在讲解多人犯罪未遂事件中,单个犯罪行为的中止能清晰的判断是否从属于犯罪中止,但对于共同犯罪中认定的犯罪中止认定争议较大。中止犯罪的行为已经先融入共同犯罪之中,所以对犯罪中止成立标准的认定,有很多不同之处。

1.及时性的判定,在犯罪预备阶段实行犯罪中止活动,也可以在犯罪行为实施终了犯罪结果没有发生之前。但如果犯罪结果一旦发生,无论其结果是有全体犯罪人共同行为还是有部分犯罪人行为形成的,共同犯罪的行为已经出现,就不能存在犯罪中止的判断。案例一,甲和乙约定第二天谋杀丙,但是第二日甲因为腹泻没有赴约,但是两人都要承担杀人既遂的刑事责任。案例二,甲和乙为了杀死丙,共同买毒药,但是乙在三天会放弃谋杀丙的行为,把毒药扔掉。在这个案件中乙中止犯罪行为,形成犯罪中止,但甲还有中止犯罪行为,属于犯罪未遂。

2.自愿性原则犯罪人在犯罪过程中,根据自己的意愿,停止呀进行下去的并且能够产生犯罪结果的行为,可以形成犯罪中止。部分犯罪人在犯罪中止以后,并劝说另外一部分人放弃犯罪行为,另外一部分人放弃劝说,在能够继续实行犯罪的情况下,放弃犯罪行为,那么这样情况可以判定为犯罪中止行为。

3.有效性原则,犯罪行为自动停止,有效的防止并且阻碍犯罪结果的产生。有两个条件限制,客观上,犯罪中止中的共同犯罪必须切断自己和之前的行为,也就说断绝和共同犯罪整体的有机联系。主观上中止犯罪的犯罪人自动切断和共同犯罪人之间的联系,并且把自己中止犯罪的意图传达给其他犯罪人的行为。通过给学生讲解这些内容,让学生了解法律的明文规定,那么无论是自己还是他人在遇到类似事件时,都能够妥善应对。避免学生在不了解法律规定的过程中为了自保做一些过激事件,或者被人冤枉不能马上洗脱嫌疑等,学生在校园内面对这类突发事件学校可以出面解决,但是学生一旦走向社会,面对险恶的环境就要学会自保。所以专业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案例让学生印象深刻,在碰见类似情况时,能够沉着应对。综上所述,法制教学模式与高校教学模式的结合关键是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并且通过依法治校完善法制教学,这才是建立法制模式的关键,也从客观上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黄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高校办学治校.中国高等教育.2014(22).

[2]房亚群.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相应的关系.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1(33).

篇6

Abstract: This article mainly obtains from the university student education in respect for the law flaw's reason, the analysis strengthens the university student education in respect for the law the necessity, based on this, discusses Our country University education in respect for the law pattern the construction way.

关键词:大学生 法制教育 缺失 教育模式 构建

Key word: University student education in respect for the law flaw educational pattern construction

作者简介:(1973―)男,回族,河南商丘人,法学硕士,商丘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刑法、经济法研究。

随着我国法治制度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法律已遍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提升他们的法律素养已经成为其全面发展的需要,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增强大学生法制观念的主要途径是法制教育。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生活经历了一系列深刻变化,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也受到一定的冲击与影响。虽然大学生的主流思想还是积极健康的,但受家庭、社会、学校等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大学生中的违法违纪行为时有发生,影响到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大学生法制教育缺失的原因

1高校对法制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对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主要是通过教学计划中的法律基础课程设置来实施,把法律学习作为一门课程来看待,简单地把法制教育等同于法律教学,忽略了法制教育的德育功能,淡化了法制教育的政治教育功能,在学校素质教育的整体规划中没有考虑到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忽略了法律能力和法律精神的培养,这种教育方式没有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意识。现阶段,我国高校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在课程设置方面是结合在一起的,部分学校的把思想道德修养课和法律基础课归入思想品德教育中,由思想品德老师担任,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法制教育的层次,这样说明了高校对法制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

2高校法制教育内容设置不合理

法制教育的主要内容是要使大学生掌握我国现行的部门基本法,从整体上把握所涉及的基本法律制度、基本法律知识等。现阶段,我国高校法制教育主要是通过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来实现,法制教育内容也融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比较注重知识性,罗列了各部门法的基本概念、要点、难点等,内容比较复杂,涉及到了法律法规比较广,高校法制教育基本上是涵盖了政法院校法律专业的大部分专业基础课程,而且,教材的编写思路与法学专业教材的思路大致相同,可以说,这部教材是各类法学教材的缩写本。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很多学生会形成这样的印象,以为法制教育是法学教育的入门课。这样的设置还会使教授者只能简单地进行知识罗列教学,学生只能应付考试,很难培养学生的法律精神与法律能力。

3法制教育教学手段单一

高校法制教育会受到课程和学时的限制,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传授的是基础的法律知识,不能满足大学生深层次的需求。并且很多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时没有制定长远规划,只是讲授一些法律基础知识,把法律学习看作一门课程,没有纳入到学校素质教育的整体规划中去。在教学中,要求学生背诵法律条文,学生很难理解到法律的本质内涵,也起不到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作用。

4高校法制教育师资队伍水平参差不齐

一些高校的大学生法制教育师资队伍比较专业化,一方面他们从事法学教学工作,并进行专业问题的研究,还有的兼职做律师,他们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大学生法制教育师资力量薄弱,大多数是专兼职教师结合的师资队伍,专职教师中的专业法学人才比较少,大多数都是由辅导员来担任。这些兼职教师他们的法学知识比较欠缺,也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就拿不出合适的案例教学活动,激不起学生的兴趣,进而影响大学生法制教育的顺利开展。

二、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必要性

1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是实施依法治国、建立法治国家的需要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保障。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未来力量,因此,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比较强,在实际工作中就会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行事,认真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维持法律的尊严。所以,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对实施依法治国,建立法治国家起着重要的作用。

2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时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现阶段,大学生的主流是积极地、向上的,但是大学生违法犯罪事件时有发生,他们迫切需要正确的指导和教育,大学生法制教育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所以,高校要通过法制教育,养成大学生的法律能力与法律意识,遇到问题时善于从法律的角度思考,培养大学生的理性思维,用法律的规范约束自己,使法律意识内化为一种自觉的道德修养。

3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是预防学生犯罪的有效途径

法制教育是预防犯罪的主要途径,很多犯罪行为的发生是因为法制观念淡薄形成的。一些大学生犯罪后才知道法律的重要性,悔恨自己不懂法,因此,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在预防大学生犯罪中具有重要作用。

三、高校法制教育模式的构建

1转变法制教育观念,建立独立的高校法制教育体系

在法制教育中涉及到思想教育成分,但是法制教育和德育教育并不同。德育主要净化的是学生内心,但是法制教育主要是规范学生的外在行为。高校法制教育要结合自身实际,独立地、有计划地、系统地开展法制教学,提高法制教育的效果。所以,高校法制教育要和德育相结合,但是必须建立自身独立的法制教育体系。

2合理设置大学生法制教育内容

法制教育要和德育教育相结合,这是因为法律与道德是相互渗透的,遵守道德包含着遵守法律,这也即是说,符合法律规范的行为都是道德行为,反之亦然。只是道德包含的范围要比法律广,不道德的行为不一定是违法行为。法律与道德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法律尊严的维护不仅需要国家的强政措施,而且需要人们的道德觉悟,内化为人的道德情操,自觉按照法律规范办事。在生活中,一些人违法并不是不懂法,而是因为道德观念差作出了违法的事情。因此,在高校法制教育中,要和德育相结合,发挥德育对人的思想行为的指引作用。同时高校法制教育还要和心理教育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心理变化,提高学生调节心理问题的能力。

目前,高校法制教育中统一开设的课程是《法律基础》,这与高校法制教育的本质是不符的。高校法制教育要结合学校类别及专业实际,除了普及宪法、民法、刑法方面的教育外,还要开设一些与专业相关的法律课程。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要开设有关市场经济和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制教育,另外,还要加强刑事法制方面的教育,以起到预防和减少犯罪的目的。

3改进法制教育的方法

改进教学手段,构建有效地实践环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改进教学方法,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多采用案例教学法,这样理论联系实际,能使课堂生动、形象、具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案例教学法还可以通过模拟法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组织大学生到当地人民法院审判法庭进行旁听,让学生亲身体验法律诉讼程序;也可以请法官来当教员,用实际案例给学生讲解。另外,根据学校实际,还可以和当地的先关媒体法制栏目组建立一定的联系,也可以签订合作协议,建立稳定的实践活动基地,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另外,还要营销良好的法制教育氛围。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要贯穿到教育的全过程,高校要利用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法制教育氛围,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法制教育。

4加强高校法制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法制教育教师除了要把握大学生的成长规律与高校教育规律外,还要熟知系统的法律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各高校要根据自身实际,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首先要加大培训的力度,让教师掌握先进的知识与技能,,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在培养选拔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力量中,为培养对象设立科研基金,创设良好的教学和科研条件,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对取得教学和科研成果的青年教师要加大扶持的力度,加大对培养对象的经费投入。另外,还要走专兼职教师结合的路子,这也是我国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中推行的一项长期战略选择,从而提高法制教育的师资队伍水平。

参考文献:

[1]祝伟,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缺失与革新,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906

篇7

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其法律素养是提高大学生职业发展能力、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但是近年来不断出现的高职院校学生违法行为反映出学生法律意识淡薄,学校的法制教育有效性不强。本文从高职院校法制教育的现状入手,提出有效提升高职院校法制教育的策略,以完善我国高职院校法制教育体系。

关键词:

高职院校;法律意识;法制教育;对策

高职院校担负着为社会各个行业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有技术、有素质的高技能专业人才的重任,随着依法治国的号召,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法制意识也有了新的要求。但面对当代有思想、有个性的九零后大学生,高职院校的法制教育存在一定程度的观念落后、内容狭窄、方法无效的问题,现代社会需要的是懂法的专业人才,因此高职院校要结合办学特色,进行法制教育改革,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法律素养。

一、高职院校加强学生法律意识和法制教育的必要性

(一)和谐社会发展的需要

大学校园是社会的缩影,而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写照。面对每年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的频频发生,校园和谐令人担忧,同时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要走向社会,社会的和谐状况也令人堪忧,而高职院校学生缺乏参加社会活动的经验,就业以后面对的劳动纠纷会越来越多,如果不能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就不能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同时对社会或者就业单位产生不良影响,影响就业单位的发展,因此在高职院校期间必须注重学生培养法律意识、增强法制教育,创造良好的法制社会,以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满足法制社会的要求。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职院校的职责一方面是为社会培养专业的技术人才,另一方面是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综合素质包括心理、政治、道德、法律等多方面的完善和发展。其中法律素质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利用法律意识既可以保护自己的切身利益,也可以保护他人的利益,法律素质的提升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指标。

(三)可以有效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

近几年爆出的“XX学院杀人案”、“投毒案”、“盗窃案”,严重扰乱了校园秩序和社会安定,同时给学生带来心理恐惧和不良影响,抑制大学生犯罪行为急需解决,增强学校法制教育刻不容缓。通过采取高效、有力的法制教育措施,帮助学生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生理智、正确的借助法律保护自己,避免发生违法犯罪行为,维护校园的和谐安定[1]。

(四)促进学校就业指导课程的改革创新

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作为大学生一门必修公共课,主要关注理论上的规划和如何制作就业材料、如何把握就业技巧,教授方式也以单一的、传统的灌输式为主,主要有学校的辅导员、班主任或就业部门的老师担任,如果在这门课上贯穿法律知识,老师、教授方式、教学内容都会发生变革,帮助学校进一步推动课程改革。

二、高职院校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

虽然高职院校加大了法律基础教育,但是学生的法律意识相对还比较薄弱,法律素质普遍较低,无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不重视法律素质的培养

大多数高职院校对非法律专业的学生只开一门法律公共课,每周两个课时,并将其归入思想教育课,授课教师大多数是本校的其他专业的老师,缺乏专业性,法律课程本身知识点比较多,内容枯燥,讲课方式仍以传统的满堂灌为主,教师只是一味的赶课程,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在大多数高职院校有的教材都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生对公共课不重视,以应付考试为主,因此不能真正掌握法律知识,为自己所用,影响了高校法制教育的效果。

(二)学生功利心强,不重视法制教育

高职院校学生只关心专业课的学习和积累,或者对自己有直接利益的课程,而忽略了其他课程的学习和其他素质、知识的积累。即使关心法律,也只关注眼前的问题,与自己的切身利益有关系,通过对学生的法律知识调查发现,89.5%的学生比较关注民法,只有9.5%的学生度过宪法,虽然学生们了解过法律知识,但水平相对太低,表现出较强的功利性和实用性[2]。

(三)缺乏对法律的相信度

越来越多的社会事件让学生觉得即使合法权益遭到侵犯,也可以通过走后门、拉关系来解决,在“当你的合法权益遭到侵害的时候,你会用什么办法来解决”的调查表明:47.5%的学生选择“私了”、“差不多就行”、“忍让”,37%的学生认为权利才是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面对“你相信法院会做出公平判决吗?”的调查时,只有21.5%的学生相信,由此可知,学生对法律的公平、公正缺乏信心[3]。主要原因在于传统的封建帝制的影响,认为权利至高无上或者说认为以德治天下,只要提高道德规范就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再加上社会频繁的负面事件,执法不严、有法不依的现象让学生对法律失去信心。

(四)理论与实践脱节

高职院校杜宇法律知识的传授跟其他理论课程一样,虽然传授了基本的法律术语、条文及原理,当只停留在理论课程上,对于实践性和跟学生自身专业相符的法律知识涉及甚少,学生都知道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是自己或至亲好友发生违法犯罪行为的时候,48.7%的学生选择利己,29.3%的学生需要认真考虑,数据反映出了高职院校学生思想上法律缺失,受“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影响较大,容易在利益面前迷惑自己。

三、高职院校学生法律意识薄弱的原因

(一)学校的教育状况和就业压力

高职院校旨在培养高专业、高技能的人才,比较注重技能的培养,考核方式以考试为主,学生的主要精力和时间都在专业课上,而高职学生的就业压力相对比较大,学生要不断考取各种各样的证书来为就业做准备,因此学生接受知识的第一要素在于是否实用,而法律知识作为公共基础课,既不用参加严格的考试,又不用记忆,只是为了修到学分,因此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最基本的法律知识都无法掌握,更不能要求自身法律意识的培养了。

(二)高职院校法律教育不完善

教育部规定:法律基础课是三年制高职院校的必须课,但都依附于德育教育,学时较短,只作为考查课,学生和老师都是为了应付,而高职院校的学生年龄大多在20岁左右,心理不够成熟,正在建立人生观和世界观,此时心理脆弱,易冲动,社会比校园复杂,所以遇到事情不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四、提高高职院校学生法律意识的措施

(一)加强高职院校法律课程的建设

1.改变教学内容

改变课堂教学的形式和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借助《法律基础》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与思想教育独立,既要传授给学生法律知识,又要帮助学生培养法律信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多展示案例,让学生透过现象了解法理,让学生真正明白,并且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要联合实际情况和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对法律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使学生从内心深处学懂法律知识。

2.改变教学方法

教师应改变现有的满堂灌的教育方式,以学生为主体,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多采用案例教学,注重案例的分析、解决过程,将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借助多媒体教学,挑选解释的教学视频,比如《今日说法》等普法栏目,让学生了解最典型的、该发生的案件并指导如何运用法律来解决,同时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如角色扮演,学校提供模拟法庭,学生可模拟原告、被告、律师、证人等,让学生掌握法律的实用性,增强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4]。

(二)学校要“依法治校”,增强学生的法律信心

高职院校是大部分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的最后一个知识殿堂,因此良好的学校法制氛围是培养学生法律意识最大的影响。学校应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针对违法乱纪或不良事件时有法可依,坚决杜绝包庇纵容、走关系、走后门的现象,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司法的公信力,每一个司法案件都能秉公处理,合理合法的诉求后可以有合理合法的结果,帮助学生树立起法律的权威[5]。其次学校在日常的管理中也要依法办事,学校管理制度与宪法等法律相适宜,尊重学生隐私、,尊重学生的民利,适当允许学生参与教学评价、课程评价等,增加学生对学校的信任和对法律的信仰。

(三)开展法律宣传活动

高职院校管理者可充分把握学生的性格特点,借助各大节日、纪念日、法律颁布日,集中开展法律知识的宣传,如:12.4国家宪法日,学校相关组织可开展宪法宣传、知识竞赛、播放宣传视频,让学生学习宪法,弘扬宪法精神;9月第三个周六为全民国防教育日,学校可开展国家法律法规的普及宣传,鼓励学生开展辩论、演讲,宣传国家的相关法律,提高学生法律意识。

(四)改变高职院校法制教育的定位

和谐社会的本质是人的发展,而法律是公共权威,能够稳定社会规范,严密社会制度,促进社会和谐、有序发展。较高的法律素养是对现代大学生的基本要求,高职院校培养核心是“法律素质”,因此高校应当将法制教育作为育人事业开展,注重学生法律技能的构建,在依法治国的大环境下培养一批推动社会文明、促进社会和谐的搞法律素养的人才。

(五)注重网络法制教育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成为“第四媒体”,大学生几乎人手一台电脑和手机,据调查大学生每天上网时间超过五小时,因此网络法制教育也是高职院校加强法制教育的新任务。网络教育内容丰富多彩、渗透性强、共享性号,因此教育者要充分利用网络教育技术开展法制宣传,提高学生的法制教育。

五、结语

法律意识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改革现在的教育方式和认识偏差,提高高职学生法律素养,使其知法、守法、懂法,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适应社会的需要,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要求。

作者:陈锐 单位:宜宾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武莉.高职院校法制教育的有效性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1:250-251.

[2]任皞,张萍.高职院校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以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学生为例[J].职业,2016,14:109-110.

[3]梁凯昕.高职法制教育现状及新途径探索[J].成功(教育),2013,11:240-241.

篇8

一、加强自身法律素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初级阶段,性格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他们模仿的对象。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法律素养,以身作则,规范言行,才可能培养出具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的人。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我们必须学法懂法,我们应该把《教育法》、《教师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列为必学内容,树立依法执教的理念。其次教师应该具有多元化的知识,除了业务知识外,教师还要不断加强教育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的学习。具有多元化的知识构架,教师才能真正担负起教书育人的神圣重任。另外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以感染学生。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力是无比强大的,乌申斯基所说:“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光明磊落,纯洁高尚,朗如日月,清如水静。我们要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净化学生的心灵,让学生能够抵制不良风气的影响。

二、利用教材,因势利导,渗透法制教育

只要教师善于利用,数学教材自然而然地渗透法制教育也是很简单的事。 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必须将教学内容与法制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不能把数学课上成法制课,也不能漠视教学内容中蕴涵的法制教育因素。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和教材内容,在教学中恰当地把握分寸,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比如:在讲授重量单位“千克、克”的认识,教师可以一边指导学生通过天平称出一千克的重量,一边告诉学生“公平交易,诚实做人”的道理。在教授“你寄过货卡吗”时,可以渗透环保教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中的有关法律知识教育。这样做不但丰富了主课内容,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生动性与趣味性,更重要的是自然而然地渗透了法制教育,达到了育人的目的,提高了学生的守法意识。

三、数学教学活动的任何环节都可以有机渗透法制教育

篇9

一、青少年学生需要法制教育

树立法制观念,养成守法习惯,学会应用法律,就必须学法、懂法。青少年学生由于年龄和经历的限制,缺乏生活经验,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强。广大青年学生认真学法、自觉守法,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法制教育的内容要有选择性

要在历史教学中开展法制教育,教师首先要有目的、有系统地发掘历史教材中法制教育的材料,选择教育内容。

第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历史上的法制内容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社会主义法制,另一类属于私有制社会维护剥削阶级的法制,其中有精华也有糟粕。如法国大革命时期由制宪会议颁布的《人权宣言》,其中倡导的民主自由思想具有进步意义,但是它又规定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从而又暴露了它的阶级局限性。

第二,要注意选择历史知识与法制教育的接合点,教师在教学中只有根据史实,把法制教育有机的结合进去,才能使教育入耳入脑。

三、法制教育教学要具有层次性

篇10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牢固树立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于营造良好的投资与技术创新环境、服务于提高社会各界知识产权法律意识、服务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

在开展专项执法行动的过程中,应加大执法宣传力度,完善执法队伍的建设,坚持日常执法与专项整治行动相结合、提高执法水平与提高执法效率相结合、明确职责与强化协作相结合的工作原则

二、主要目标

(一)基本遏止群体侵权、反复侵权行为和假冒他人专利、冒充专利等专利违法行为,规范市场秩序,维护专利权人和专利产品的合法权益。

(二)提高行政执法水平,提高行政执法快速反应能力,提高结案率,强化执法协作。

(三)履行职责,依法行政,树立良好的专利执法社会信誉。

三、工作任务

(一)继续加强专利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制学习,强化执法队伍建设。把学法、用法与依法行政,勤政廉政、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多种形式,特别是结合我局20*年开展的“创学习型机关建设高素质队伍”活动,加强《专利法》、《专利法实施细则》、《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专利保护条例》、《专利行政执法规定》、《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国家赔偿法》、《行政诉讼法》等与执法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进一步提高执法人员的政治思想觉悟,增强执法人员抵制腐败、秉公执法的意识。除此之外,加强与其他执法单位执法工作的经常流,不断提升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

(二)利用“*”消费者权益日、“*”知识产权保护日、“*”法制宣传日、“五五”普法和节假日、纪念日、大型会展等,联合工商、技术监督、卫生、公安、文化(版权)、药检、司法等有关部门,开展普法宣传和行政执法活动,大力提高全社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继续在《博尔塔拉报》专版自治州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取得的成果,专利典型案件。定期通过各种方式向社会公告假冒或冒充专利产品名单,提高经营单位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自觉抵制假冒、冒充商品进入流通环节,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举办流通领域相关人员专利基础知识的培训。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合作,充分利用在博尔塔拉电视台开设的知识产权栏目,播放关于知识产权以案说法等方面的专题片。

(三)坚持日常专利执法与联合执法相结合,每月组织知识产权局执法人员至少开展4次以上的专利专项执法活动,严厉打击食品、药品、日用品、化妆品、化工、建材等领域的假冒、冒充专利产品,维护专利产品的合法权益。联合县(市)知识产权局做好协作执法工作。

(四)抓好大型会展活动期间的专利宣传及执法工作。在有大型会展活动期间,切实加强对会展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指导、监督和管理,严格杜绝假冒、冒充专利产品进入展销会,进一步加强参展人员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五)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加强对干部职工的宗旨教育、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对行政执法人员严肃纪律,严格管理,强化监督。继续加强对执法证件的管理和使用,坚持持证上岗和亮证执法。进一步规范专利行政执法行为,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必须做到依法办事、程序合法、严格执法,凡涉及行政处罚的必须具有合法依据,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符合法律规范和程序。

(六)建立知识产权保护的沟通与合作机制。充分发挥博州知识产权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的作用,建立健全跨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加强与工商、公安、(文化)版权、质监、司法等部门的合作,制定管理办法和措施,加强执法协作与执法信息交流,有效开展行政执法工作。有重大案情相互进行通报,形成与科技、经济发展相协调的高效运行的知识产权管理和行政执法网络。

(七)加大县(市)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工作的指导、督促力度,积极开展专利行政执法检查和调研,进一步强化县(市)专利行政执法的工作意识,开展经常性的执法检查和宣传,提高县(市)知识产权局专利行政执法能力和水平。

(八)做好专利方面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以及执法工作登记工作,确保工作扎实有效开展。要求执法人员在专利行政执法过程中,坚持执法与宣传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认真做好专利商品的登记,不失时机地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做好宣传的记录。对于登记的专利商品,要及时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进行法律状态的检索,检索不到的,要及时要求经营者提供有效的专利法律文书,发现问题的及时查处。对于宣传教育的情况,要定期进行汇总,及时进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