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范文

时间:2023-10-30 17:56: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等职业教育教学

篇1

关键词:合作 沟通 关心

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去教?这是当今中职院校学科教学中的一个普遍问题。

一、中职教育存在的问题

1.学科选择

首当其冲的,就是对整个学科设置不太清楚,不明白体系中各个关键课程的开设起到什么作用,更不要谈如何学好并运用到今后的工作中去。因此,中职学生进校初始就是盲目的。

中职院校的学生背后是紧迫的危机感。首先从年龄层面上而言,中职学生大都是十四五岁,这个阶段生理、心理都还未成熟,他们又该如何选择今后的工作和要学习的专业。其次,传统的学科选择更多的是亲戚、朋友、老师等推荐的,或多或少是根据主观判断进行推理的,无法客观科学地预测今后五年、十年行业的趋势,对就业也就更是纸上谈兵。最后,对于学生自身而言,学科的选择可谓是一种被动的选择方式,背离了主观的学习兴趣,因此最终整个学习效果自然是不理想的。

2.学生生活

中职学生远离了家人,远离了之前熟悉的环境,面临着适应学校生活、适应新同学的挑战,需要培养待人处事的能力、培养集体荣誉感、培养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态度、培养优良的思想品德。以上这些素质与能力不仅需要中职院校的教师进行引导、教育,还需要学生自身的领悟。

二、中职教学改革的举措

作为培养现代技术人才摇篮的中职院校,教学改革刻不容缓,面对着成千上万花季般年龄的学生,如何指导他们今后更好地适应社会、服务社会显得尤为重要。学生以学为重,如何让他们在相对较短的学业周期中完成所需的专业知识,是校方的工作重点。

1.学科的开设

学校一定要与市场接轨,尽可能多地请教行业带头人、学术带头人,让他们帮助分析整个行业中最稀缺的人才与职业,有利于学校做出卓有成效的选择与判断,为学科的开设奠定扎实的基础。

2.学科的选择

校方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尊重。首先是要以学生的兴趣为中心。入校伊始,学校可以以多媒体、动画等丰富的现代化表现手法,展现某一学科的研究成果及作品,把学生引入一个全新的空间当中去。把整个学科课程的设计逐一清晰明了地展现给各位学生,使其明白哪个时间节点学习哪些相关的知识,对整个学科框架做到一目了然。在教学的前期应该主打学生兴趣,因此课程教学的前期应多采取自主试听的方式,让学生去感受什么课程适合自己,什么课程相对容易接受与理解。在半个月或一个月之后,让学生自行选择自己认为适合的专业,充分体现对学生的尊重与负责。

3.课程的设置

必须尊重科学归类,客观地进行设计。现在很多院校师资能力与社会脱节,不了解在市场经济作用下学科的核心内容,不清楚甚至不了解前沿的技术及发展趋势,在课程设计上还是按传统办事,循规蹈矩。与此同时,相应的问题就随之而来了,学生所学知识落后,更谈不上二三年之后如何运用所学知识顺利就业。作为校方应不遗余力让更多年轻、优秀的教师投入到工厂、公司等一线企业中去,进行调查研究,不断夯实自己的专业基础,加强学习,才能满足日新月异的学科发展的需要。

4.心理的辅导

学校,是成千上万家长寄予希望的地方,是学生梦开始的地方。对于学生而言,重新面对新的学习环境、新的面孔,需要去适应,然而更多的还需要校方的理解、班主任以及老师的关心与引导。

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有着不同性格特征的学生个体汇聚在学校这个大集体中。校方首先应从环境建设上给予更多的关心与爱护,譬如提供舒适的学习环境、就寝环境、餐饮环境及娱乐休闲环境,让学生有家的感觉。其次,班主任责任重大。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在学业中、生活中、人际交往中往往会遇到种种问题,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常常会有各种矛盾,例如打架斗殴、无故旷课,心理层面上存在或多或少解不开的心结,这就需要班主任这个贴心人去理解学生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并加以疏导与教育。班主任所要扮演的角色是学生心灵深处的领路人,而学科老师更多的是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灌输为人处世的道理与方法,及时反馈信息给班主任,辅助学生做好工作。

总之,中等职业教育需要全社会去关注、支持,需要校方与企业的合作,以及老师和家长多方协作,共同鼓励学生的发展。中等职业教学改革之路虽然漫长,但相信在未来的十年、二十年中,通过各方的努力,中职学生就业将得到社会广泛的认可,发展之路会越走越光明。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

中职学生知识基础较差、学习能力不强,在职校读书的目的也不同。不少学生只是为了混一张文凭,便于以后找工作,根本就没有好好学习知识和技术的想法,这给教学工作带来很大困难。而传统的教学枯燥、单一,更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一节课下来,学生往往毫无收获,根本没有提高,无法实现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企业对员工素质和能力的要求日益提高。如何进行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培养符合市场需要的实用型人才,是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首要任务。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着眼点是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笔者一直对教学方法进行尝试和探索,下面谈一下看法。

一、教学方法的概念和内涵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教学方法既包括教师怎么教,也包括学生怎么学。从其概念来看,教学方法以包含以下内涵:

(1)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的紧密联系,是教学目的实现的关键;(2)教学方法是师生共同完成教学活动所采用的手段;(3)教学方法的功能是多方面的,既可凭借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技巧,也可凭借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就业观;(4)教学方法是一个由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原则、考核方法组成的操作系统。

二、对传统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长期以来,中等职业学校一直沿用普通中学的教学方法,只注重强调知识的传授与掌握,不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没有真正形成具有职业教育自身特色的教学方法,偏离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对传统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是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是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质量的根本途径。

(一)以生为本,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传统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只注重教师的教,不研究学生的学,教师扮演着主角,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则扮演着听众角色,处于被动地位,只能进行机械、被动的学习。这种教学方法对普通学校的学生有一定的用处,但对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求较高的中职院校学生收效甚微。

为了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观,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让学生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学到知识和技能,学会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根据中职学校教学的特点,教师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如以教师讲述为主的传授法,以学生探索为主的体验教学法、讨论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按程序对教材进行学习的学导式教学法,以创设环境激起情绪体验为主的情境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实践教学法,以面向全体学生为主的互动教学法、以照顾学生差异为主的分层教学法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课程特点及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选用正确的教学方法。

(二)采用教学新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基础教育的教学方法固然有许多优点,但是硬套在职业教育上是不切实际、效率低的,所以,探索一些科学、实用、高效的教学方法成了发展职业教育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应采用经过职业教育先行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能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判断教学方法改革是否成功、能否大范围推广的关键,要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应做好以下工作:

(1)明确目标,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许多中职生对未来的职业方向或行业模糊,学习态度和目标不明确。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为将来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必须让学生明确就读职校的目的、性质和未来的职业走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练结合,活学活用。传统职业教育过多强调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而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人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把理论落到实处,在理论指导下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活学活用,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验到操作的乐趣,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兴趣。

篇3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因素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09-0106-01

一、影响中职教育质量的主要原因

(一)办学指导思想还不够端正,监督机制不够健全

目前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指导思想还不是十分明确,主要体现在:第一,缺乏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正确认识,把中等职业教育视为一种“副业”,只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第二,有的区县把举办中等职业教育视为权宜之计,把主要精力放在普通教育上,而把中等职业教育看作是“次等教育”,出现重普教轻职教的现象;第三,认为办中等职业教育要比办其他中等教育容易,而忽视对中等职业教育投入与建设。办学思想的错位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监督机制不健全,现在中职教育的教学质量好坏没有严格的考核标准,很多中职教育管理部门与办学机构合并,管理部门对办学机构的指导、考核成了自我督导、自我考核。这种没有监督机制的管理模式使得办学质量无法保证,严重制约中职教育教学质量。

(二)教学改革滞后,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相对陈旧

1.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落后。许多中职院校,特别是一些新建中职院校,教学改革还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其教学方法和手段并无明显改变,远跟不上知识经济的社会化变迁。

2.教材落后。现行教材的主要问题:一是编写思路传统――“以教师为主,以学校为主,以理论为主,以纸介质为主”;二是部分内容陈旧――“与生产实际脱钩,较少反映新知识新技术”;三是课程形态落后――“大多是讲解接受式,而综合实践活动较少”;四是与职业资格证书要求不衔接――“缺乏与考证取证的技能鉴定标准整合”。

3.中职生源质量不容乐观。中职学校门槛低,入学容易。职业教育比普教低一等,职教“不正规、没前途”、“不情愿上”是普遍的社会认识;考分低、品行差、落榜生、失败者是多数职校生的社会定位。多数中职学生是在层层选拔中被淘汰后才来到中等职业学校就读的。生源年龄偏小、综合素质低,基本属于“淘汰产品”,学生起点低。

二、保证和提高中职教学质量的对策

(一)转变教育观念,端正办学思想

1.正确处理规模、质量、效益的关系。学校应始终把突出教学中心地位、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工作重点,在质量中求效益,在效益中上规模,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中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一种重要类型,而不是一中层次。中职教育与普通教育只是类型不同,并无高低之分,贵贱之别。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保证和提高中职教学质量的前提

“双师型“教师队伍从群体上说是专兼结合的队伍,应能完成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等环节;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有以下几点:一是需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调动大学本科以上毕业生到中职学校担任专业课教师;二是通过校企合作办学。加深教与学的交流,将企业中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选调到学校任教,同时建立和执行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习的制度,将自己掌握的专业理论应用于实践,再来教学、指导学生,以加强和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三是加大对在职教师培训力度,提高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的学历层次;四是强化技能培训,一方面鼓励教师多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定期派专职教师到社会第一线了解生产设备、工艺技术和科技信息。同时与企业结合,进行开发、服务,积累实训教学需要的技能和实践经验;另一方面通过“项目开发”等活动,促进理论教师得到实践锻炼,使教师由单一教学型向教学、科研、生产实践一体化的“一专多能”型人才转变。

3.改革教学方法、突出课实用性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

(1)教法改革――突出教法的适用性。正确认识当前学生现状,采用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方法,才能增强中职教育的实效性。针对现有学生结构复杂,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通过不同的考核方式摸底学生的入学基础和能力状况,结合学生自身的努力目标,“因材施教,分类教学”,让各层次的学生可以量力而行,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确立学习目标,挖掘学生潜力,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

(2)课程改革――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和实用性。中职教育专业课程必须根据地方及企业的需要设置,这也是中职教育发展的规律所决定的。

4.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和教材的建设

篇4

一、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1.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中级技能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培养方案,以应用为主旨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

2.教学内容的改革

(1)实用性。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决定了中职教学内容的特点,即按照实用性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而教师要能够结合实际应用,以应用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从而使学生对课程的应用性有一个切实的感性认识,提高对课程内容的重视程度。

(2)基础性。中职教育虽然与我们通常所说“普通教育”有着很大的区别,但是使每个受教育的学生能在一定的时间段里为今后生活和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却是这两类教育担负的共同任务。所以,增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也绝不等于可以忽视对学生的基础教育和人文素质的培养。

①所谓职业教育的基础性,是强调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本着为他们终身发展负责的理念,为其可持续发展奠定宽厚的基础。因此,我们必须正视中职教育实际,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要实事求是地面对当前中等职业教育的生源、教学、就业等问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立正确的职业教育价值取向,把学会认知和学会做事统一起来,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把市场需求与社会人文需求结合起来,切实重视和加强中职学生的基础教育。

②人文素质培养要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把德育放在首位。一些有识之士提出,人文教育的弱化与精神文化的缺失会造成人才培养上的缺陷,并将直接影响社会的良性发展。因此,重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审美情趣、崇尚信仰等精神品质,不仅是由人的发展规律所决定的,也是现代社会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根本要求。所以,努力使中职学生成为“人格高尚、基础宽厚、技能娴熟、特长明显、终身发展的合格公民和劳动者”是中职教育的终极目标。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面对中职生源素质下降的现状,仅有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是不够的,还必须改革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积极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探索式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理论教学要在讲清概念的基础上强化应用。

1.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毋庸讳言,中职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常常是因为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上存在问题,所以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至关重要。出于对课程应用性的考虑,与单纯掌握某种技能相比,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更为重要。因为走出校门的学生必然会遇到更新的知识、技术及设备,甚至几年过后,在学校掌握的设备技术可能就会被淘汰,相关技能也就失去了应用价值。而且庞杂的课程内容全部利用课堂或回校培训来解决,也是不现实的。这些都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有计划的自学。

2.推行“五给”教学理念

(1)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自己去思考。面对学生的一些有价值的、值得讨论的解答,教师不要立即评价、判断,尤其不要轻易作出否定的评价。教师通过“延迟判断”,把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在独立思考、互相评断,乃至在自言自语中深入思考,也鼓励学生把心中的疑问表达出来。如果没有教师的“延迟判断”,学生缺乏期待,缺乏自主思考的时间,实验探究活动就会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无深度可言。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这是“教学留白”的艺术,几秒钟至几分钟的留白可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再思考、再创造。

(2)给学生一些空间,让他们去展示。课堂上,教师要创造和谐民主的氛围,提供安全的心理环境,让学生有自由表达思想的空间,能充分发挥个体潜能。在学生提出的新创意不完善甚至有错误时,要允许学生出错;要经常引导学生“猜测、期待、观察”,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心理感受,而学生通过再实验、再观察的体验,思维就有了更大的自我发展的空间;要避免出现只有讨论的形式、没有深刻体验的情况。

(3)给学生一个冲突,让他们去争论。当学生之间产生不同意见时,教师对学生在冲突中闪出的这些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要及时捕捉、展示。把冲突交给学生,让学生相互争论、相互启迪,进行“头脑风暴式”的小组讨论,让所有成员畅所欲言。在组织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一直倾听、思考,引导学生尽可能把自己的想法都表达出来,使方案在讨论中逐步完善。

(4)给学生一个支架,让他们去攀登。学生在深入思考、创造性设计的过程中,有些想法是不正确的,有些想法是正确的但又不能清晰地表达出来。面对这些情况,教师不轻易否定,也不代劳,可以通过描述、提问等方法提供不同层次的支架,给学生再表现的机会,使其改正错误、修正不足,通过严密的思考推导出正确的结论。

(5)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去评价。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独立评价,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鼓励他们自己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并亲自实践。更要给学生一些权利,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标准评价别人的想法。这种权利可以使学生选择、处理、应用各种信息的能力增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也不再是教师的专利,教师和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评价、反馈,可以使评价更加客观。

3.化繁为简,以例

职业教育的教学,不在于教师的理论水平有多高,对公式、定理的证明有多么完美,重要的是学生是否对教师所讲的知识有兴趣,更重要的是学生学到了什么,是否会应用。教师所要做的就是把抽象、烦琐的理论通过形象生动的例子直观化、简单化,让学生易于接受。这样一来,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也利于提升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有效性,笔者学校推行了分层次的学案教学,要求教师深入钻研课程大纲,充分了解学情,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目标,把学习目标设计成为学习方案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学习中实现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统一。

4.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要改变过分依附理论教学的状况,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应占有较大的比重,要及时吸收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增加工艺性、设计性、综合性强的实验,逐步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5.对学生实施无批评评价

应实施无批评评价,努力营造和谐校园氛围。笔者学校对全体教师提出的要求是:“学生发言有误,教师不责备,要修正加激励;学生听课违规,教师不训斥,要提醒加劝告;学生练习出错,教师不打,要问号加批语;学生主动质疑,教师不回避,要肯定加赞赏。”现在,学生们都说:“大家都知道老师有时候是在批评,但这种方式更容易让人接受。”

6.引入现代教育技术

引入现代教育技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借助多媒体、模拟、仿真、网络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三、考核形式的研究与探索

长期以来,课程考核的形式是限时笔试,试题的题型是例题的翻版,这种规范化的试题容易使学生养成机械地套用定义、定理和公式解决问题的习惯,而一些思维灵活、动手能力强、计算不严谨的学生往往在这种规范化的试题中失分较多。显然这种考试形式并不能真正检查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特别是目前,由于中职学校采取“宽进宽出”的方式吸引学生,因而学生综合素质整体偏低。改革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考试方法,使之比较适合评价目前学生的学习情况,势在必行。

中职学校的课程考试不同于中考中的课程考试,也不同于普高生的入学考试,它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选拔人才,而是为了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限时完成的规范化试卷是不能准确地评价出学习效果的。那么,如何比较全面而又准确地进行评价呢?

笔者认为,除笔试外,还可以采取提问、作业、操作等多种考核形式。内容上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改革考核方法,促进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全面发展;形式上可以考虑化整为零,就是把传统的每学期两次考核变为结合教学内容不定期进行多次考核,也就是每一部分教学内容进行完毕后,即可进行考核。中职课程应用性的特点决定了每一部分知识几乎都以应用为主,因而考核应主要侧重于应用能力,变单纯的笔试为更加灵活的考核方式。当然,对应用能力的强调并不意味着对基础知识的忽视。基础知识的测试可以在应用能力测试中反映出来,也可以放在期中或期末考试中进行,但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例以占50%左右为宜。

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既可以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又有利于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有利于培养学生以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篇5

所谓情感障碍,是指学生的一种错误的情感体验。这种错误的情感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对学习生活本身的错误情感,表现在对各科学习均缺乏兴趣,存在着严重的厌学情绪;另一种是有指向性的,即对学习某门课的错误情感,表现在对学习某门课或某门课教师的恐惧感。这在职业学校的学生中比较普遍。

形成情感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复杂的:有社会的影响,也有家庭的原因,但更多的恐怕是学校的原因:紧张枯燥的学习生活对青少年缺乏吸引力;某些教材内容过难,要求过高,或者教师教学方法不当,学生难以完成学习任务,成绩不理想,经常“红灯高照”,受到教师的批评指责,甚至遭到家长的打骂,久而久之,不仅会使学生怀疑自己的智力和学习能力,对学习产生自卑情绪和恐惧心理,而且这种情绪又会严重影响其思维活动的开展,使他们变得更加呆滞,造成情绪与成绩间的恶性循环。

所谓认知障碍,一般是指智力障碍和行为障碍。表现在学习上,不仅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较差,更主要的是缺乏良好的科学素质,阻碍了参与学习活动积极性,阻碍了新知识的继续获取,阻碍了各种能力的继续锻炼。

认知障碍的形成也是复杂的,主要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缺乏合理、适时的指导和严格要求,严密训练。

要克服情感和心理障碍,我的做法是这样的:

第一.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立足全体学生。

要想帮助这些学生克服对学习的情感障碍,道德作为教师本人要克服对学生的情感障碍,通俗些说,就是首先教师要对这些学生有正确的看法和态度,有正确的情感。不仅要理解他们,而且要真诚爱护,热情帮助、教育他们。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教师在教育上实现三个观念的转变:

1.转变人才观念。解决好两个问题,一个是怎样的人才算人才?另一个是职业教育在培养人才中承担什么任务?要真正认识到人才是多层次的,多类型,多样化的;职业教育是为各行各业培养中、初级实用型人才的。不能认为只有升入普通高中及大学的学生才是人才,升不上学的都是“蠢才”。

2.转变质量观念。就教育质量而言,要注意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即使就教学质量而言,要看全体学生的提高率、转化率和合格率。

3.转变教学观念。要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在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适应于学生的学习,要“教服从于学”,改变那种“学生的学服从于教师的教”的那种习惯,以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二是教学不仅是“授业、解惑”,而且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有利于学生以后学习,受用一辈子。

笔者之所以首先强调教师观念的转变,是因为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深切体会到教师的教育观念,总是直接支配着教师全部的教育和教学活动,而且是教师自学消除对职校学生情感障碍的思想基础。

第二.重视情感因素,帮助学生克服情感障碍。

1.给予信任感,消除自卑感。

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一般自感不如进入普通高中的学生,就觉得低人一等,前途渺茫,有自卑情绪;看看自己学习成绩,又长期不理想,丧失了信心。如何帮助他们克服这种消极的心理状态,形成新的心理定势呢?既要“晓之以理”,也要“动之以情”,更要“付之以行”,“晓之以理”。即从道理上说清楚,打好攻心战。可以,而且应该向他们明确指出:根据科学的分析和现实生活中种种表象证明,他们的智力水准跟目前被认为优秀生的同龄人相比,虽然在某些方面存在些微小差别,但从总体上说,是属于同等级水平的。脑子并不笨,智力并不低,能力并不弱,即使有些差别,那也仅仅影响些学习的速度,但并不影响学习的深度。说得通俗些,就是别人能掌握的,他们也一定能学会的,至多比别人多化些时间。这是科学家们经过科学研究得出的结论,我们应该完全相信这一科学的断定。但是也应该承认,以前在学习方面还不如别人,这并不在于智力,而在于自己的行为。即一方面是不能正确地分析和评价自己,自控能力差,自抱自弃,叫做“自己不相信自己”,“自己不尊重自己”;第二方面是惰性较强,懒于思考,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叫做“自己管不好自己”,第三个方面是学习法不对头。不重视自学,不重视理解,这叫“自己用不好自己”如果“知疾乐医”,及时克服定能迎头赶上,可以达到比较理想的境界。

教师若能在说理过程中充分体现出对学生的满腔热忱,充满信心,充分的信任,必然在他们的自卑心理上引起强烈的共鸣。不仅能有效地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而且也增强了师生感情,对建立和谐、融洽、活泼的学习气氛大有益处。当然也应该充分认识和估计到,这种靠教师用“道理”使学生情感处于“激发态”,是不稳定的,短暂的;要使其在心理上形成“定势”,不仅要多次的反复强化,还要在以后的实际教学中始终对他们充满热情、信任;更重要的是在其以后的学习中确使其获得成功感,使其通过自我验证,深信以上结论的正确性。

2.给予成功感,消除恐惧感。

唤起理智的觉醒固然重要,但要获得长久的效应,务必在其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感。“首次效应”尤为重要,要特别重视第一堂课和第一单元的教学。第一堂课,要一清二楚,做到不遗留任何问题,而且又使学生觉得确有收获;第一单元测试,务必使学生得到比较满意的成绩。为此,一是教学上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放慢教学进度,调整教学节奏,控制教学难度,削减教学梯度,使学生“学来顺利”;二是习题练习,课外作业的数量和难度进行严格控制,对于较难理解,容易忽视的隐含条件或容易发生错解的习题,事前进行必要的疏导和提示,使其觉得“做来顺手”。三是单元测试的题量和难度要适度,使学生既能独立、准时完成,而又获得比较满意的结果,使90-95%以上的学生在直觉上获得第一次成功感,以进一步消除对学习的恐惧感。

第三.根据实际施教,帮助学生克服认知障碍。

1.低速度、高频率;低目标、高质量。

所谓低速度,就是整个教学进度不宜过快,重点章节,关键内容降低速度,放慢节奏,让中下学生来得及接受,来得及思考,能够消化,不吃“夹生饭”,不积食。例题习题要少而精,宁可少讲几个,也要讲一个使其切实理解、掌握一个,学会一个。

所谓高频率,就是对学过的概念或规律使其有计划地多次反复出现,使学生达到巩固、深化的目的。要懂得“遗忘”本身是一自然规律。不能要求学生把教师讲过的都要记牢,但又要使学生记住必要的内容,这就必须使他们多次接收同一“信号”,逐步增强这一信号的刺激。发挥知识的迁移作用和思维的延续作用,而且防止了学生学习中的得新忘旧。

所谓低目标,就是教学目标的确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目标不宜订得过高,难度和深度要很好控制。注意到概念的理解只能逐步深化,规律的应用只能逐步熟练,不能“一次性过关”,目标定得过高,急于求成,势将适得其反。

所谓高质量,就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求高质量。重要的基本概念一定要正确理解、不含糊,重要的基本规律一定要切实掌握、学会应用。

两“低”、两“高”,总的思想是“宁可慢一点,但求实一点,貌似慢了,实际知识增长是快了,实质上是“以慢求快”。宁可少一点,但求好一点,貌似少学了一点,实际切实掌握的知识多了,实质上是“以少求多”。

2.严要求,勤训练,点点落实,块块清楚。

所谓严要求,就是对学生的要求要严格。课堂纪律要严格,书面作业要严格,实验操作要严格。例如对书面课外作业,不仅要及时完成,有错订正,而且要步骤完整,书写整齐,符合“规范化”要求。一言贯之,成为规矩,有利于克服学习中的不良习惯。

所谓训练,就是经常作有目的的训练。练习的内容可以是各方面的,有的是巩固知识,培养能力的训练,有的是培养某种习惯的训练。形式上,有是形成性练习,有的是总结性测试,时间上,有时利用新

篇6

【关键词】职业教育;英语教学;改革

一、引言

英语作为世界上分布最广的一种语言,很多国家都以此作为母语,更重要的是许多说英语的国家都是发达国家,他们有着先进的技术和雄厚的资本,所以英语成为了许多国家学校外语教育的重点科目。因此在当前职业教育中,英语教学的地位表现得越来越突出、越来越重要。我国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侧重于有关专业技术的需要,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英语的能力。但是,现在中职英语教学一直沿用单一的教学模式 ,使学生一味地依赖于教材和教师,缺乏思考,失去了应有的教学效果。并且局限学生的思维,限制了学生学习潜能的发挥,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学效果相当差。

二、职业教育中英语教学的现状

我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英语教学的对象主要是普通初中毕业生,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和知识,但整体水平不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对英语不感兴趣。面对这种多层次、水平参差不齐、基础较差的学生 ,我们原有的教学方法已完全不能适应,教学内容也偏深,必须改变教学方法和内容。在教材方面,由于学生生源复杂,知识结构、层次不一,目前尚没有一套完整的符合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使用的英语教材。在设备方面,中职学校普遍存在语音设备简陋、落后及资料缺乏等问题。现代化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亟待充实和提高,使其在提高整体英语教学水平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教师方面,我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普遍存在师资不足,师资队伍不稳定的问题。有些学校英语教师比较紧缺,甚至借用其他专业的教师上英语课。如何改变这种状况,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具有一定外语水平的中等职业技术人才呢?笔者认为英语教学的改革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在教材方面,在相对同类专业中,要有一套既具有专业性,又有实用性的配套教材

这种教材应该是:(1)内容适度,要有科学性、系统性、逻揖性、实用性,由浅入深,不应是跳跃式的,不应过深、过难或过易,生词密度也要适当。(2)增加基础和专业结合的教学内容,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辅加过渡式基础与专业结合的英语教学内容,把通俗易懂的专业内容渗透于教材中。学生在校既要学一技之长,又要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所以在英语教学内容中应增加基础与专业结合的部分,让学生学习专业术语、单词、简短专业性文章等,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⑶增加口语实训内容,加强口语交际,将听说课引入正常的课堂教学。

2.教学方法方面,向改革方法要质量

一定的教学目的总是要求一定的教学方法为其服务。当前,制约英语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学方法改革滞后,可以说,如果不能大面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就难有指望。教学方法是在教学思想和教学原则的指导下,师生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开展的教学活动的一切方法的总和。研究中等职业教育现代教学方法,就是要探索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需要、适应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和特点,构建能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主线的中等职业教育现代教学方法体系。

3.在教师方面,职业教育普遍存在师资不足,师资队伍不稳定的情况

英语教师同时兼任英语专业课程和公共外语的教学工作,同时,其他专业课教师有兼任英语教学的情况。

4.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当前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增加“双师型”比例,不仅有利于职业教育职能的实施和体现,而且关系到职业学校发展的规模、速度和人才的质量。因此,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课题。“双师型”教师是指具备良好的师德修养与教育教学能力、良好的行业职业态度、知识、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持有“双证”的专业教师。英语教师除具备教师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外,我们在能力和素养方面对其还有特殊的要求:①行业职业道德;②行业职业素质;③组织管理能力;④协调交往能力;⑤创新能力。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教育者、领导者和组织者,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高水平的 “双师型”师资队伍是高质量教学效果的保证。

三、总论

综上所述,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具有紧迫性和艰巨性,它需要教育工作者花大量的时间来组织教学、勇于改革、勇于创新、不断完善,同时也要求主管者把握机遇、加强管理,给教师和学生创造条件。中等职业学校的领导和英语教师应在服从全局改革的要求下,在实践中继续不断摸索,不断完善,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更多更好地培养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⒈曹美平:《谈中专英语教学改革》,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⒉张淑琴:《英语教改初探》,中国知网

篇7

【关键词】中等职业 法律教学 改革

目前教育体制的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合适的人才,这也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方向。所以需要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效益以及教学质量,从而推动中等职业学校快速发展,适应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一 法律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及人才需求类型的变化,中等职业教育法律课程教学中出现了许多问题。比如法律课程的设置与社会和市场的需求脱节,导致了毕业生就业相当困难。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总体质量不高,不能适应传统的教学方式。很多家长只想把自己的孩子放到中职院校学习两年再就业,这给中职学校带来了很不好的影响,这就需要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法律课程进行改革,提高教学水平,这是今后一段时期所面临的重要的任务。

二 面向社会需求,改革法律课程体系

中等职业教育是面向就业市场的,法律课程的设置要进行改革,根据实际情况来建立符合社会中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要和社会的经济结构相适应。教师要帮助学生学好法律知识,教育要和生活与社会紧密联系起来,突出职业教育的特殊功能。最主要的是提高学生的能力,使学生适应毕业后对岗位的竞争,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多数都是一线工作,所以说,在对法律课程进行设置时要以实训为主,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对过时的课程内容要及时删除,不断吸纳新的知识,调整课程,让教学适应时展,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要达到各占一半,运用多种培训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参加国家认可的法律考试,拿到相应的证书,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三 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1.因材施教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要求来建立适合中等职业学校法律课程的教学的方法,不仅要提供给学生足够的训练,还要让学生对法律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为学生提供升学机会,对选择就业的学生来说,就要以就业为导向,教师需要重点培养他们对职业的兴趣,主要教授他们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对理论和专业知识都掌握得比较好的学生,根据本人的意愿,如果想升学,就给他们更多的学习理论知识的机会。这样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因材施教,可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现代化教学方式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法律教学当中也需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因为通过图像以及文字同时表达的手段,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还可以运用模拟仿真的教学手段,这种方式可以把教学内容很直观地展现出来,在法律教学当中,可以组织学生开庭,让学生能够亲身体会法律的审判过程,给学生配置各种角色,进行实战演练,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深入了解并掌握法律知识,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可以把传统的教育方式和现代的教育方式结合起来,在教育过程当中体现人性化,尤其是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根据个人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生理和心理的发育程度等等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整体法律素质。

3.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法律的主动性

首先,要明确学生学习的具体要求,教师要选择好是从理论开始,还是从实践课程开始,要想达到学习目标,需要把理论和实际联合起来,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爱好来选择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对于学生而言,没有固定的学习年限,对于已经达到了毕业水平的学生,可以让学生提前毕业;如果没有达到要求,那么也可以延长时间让学生继续学习,让学生多学习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使学生对客观世界的存在产生兴趣,才能集中精力好好学习,而且,兴趣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智力的开发有助于学生接受法律教育。如果学生对与法律相关的事物没有兴趣,就不可能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去学习,兴趣在学习法律的过程中不能被忽视,兴趣可以激励学生,这样学生可以取得好的成绩,提升了自己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

四 “多证式”目标,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职业教育的特色就在于使学生掌握必须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掌握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多证制”适应了这种需求,让学生在走向社会之前就掌握了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至少一种技能。手握一技之长毕业离校,是“多证制”的最基本要求,也是中等职业教育对学生的最基本要求。可见,“多证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拓宽就业范围,这也是人才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同时,实行“多证制”,还有利于促进教师业务素质和技能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通过“多证制”促使教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职院校法律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J〕.消费导刊,2010(08)

〔2〕黄娟娟.社会学视野下的师幼互动类型及成因的研究〔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

〔3〕刘彩红.中职法律基础课中案例教学法初探〔J〕.成才之路,2009(04)

〔4〕吴全会.体验——探究性教学法在公共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0(09)

篇8

关键词:职业教育 研究性阅读 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274-01

1 在中等职业教育中推行研究性阅读教学的必要性

中等职业学校需要研究性阅读教学是由学生自身的的特点决定的。中等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高中,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学生的知识基础相对比较薄弱,缺少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二,学生学习的重点在于专业技术,学生及学生的家长在学生入学时就已经很明确表示:我们是来学技术的。因而,职业学校的学生更重视专业课的学习,而文化课语、数、英对他们而言是可有可无的。当老师要求他们学时,他们甚至会理直气壮地问老师:我们又不考学,学这些文化课干什么?有什么用?常常弄得老师哑口无言。是啊,这些学生没有升学的压力,不需要考高分,那还有必要学习文化课吗?答案是肯定的,文化课是专业课学习的基础,不开设文化课,专业课的学习必然要受到影响,同时文化课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保证,与数学和英语比起来,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语文课程则承载着更为艰巨的任务,因此,在中等职业教育中推行研究性阅读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2 开展研究性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2.1教材编写要实用化

职业学校有职业学校的特点,在文化课教材的编写上就应体现出。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需求,各专业文化课教材的编写应该与本专业有一定的联系,具有实用性,这样学生才能学以致用,才会有学习的欲望和动力。例如,在学习说明文这一部分内容时,服装专业可选入一些介绍服装类型的文章,让学生学会如何用简洁准确的语言区分相似的服装款式。

2.2教学内容要生活化

研究性课堂教学提倡教师从日常生活中找寻教育教学契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他们最感兴趣的话题入手,比如男孩子爱玩的电脑游戏,比如女孩子喜欢的韩剧,比如网络上流行的术语,比如火极一时的综艺节目……我们完全可以把它们搬到课堂上来,通过学生和学生的讨论,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探讨这些现象背后的内涵,并从中挖掘出很多东西,从而也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正确地认识这些新事物,增长知识和阅历。

2.3教学形式的自主化

教学目标必须通过一定的教学形式才能实现,传统的课堂多以讲授式为主,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很少真正参与到课堂里,这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中职课堂教学形式势必会造成老师讲老师的,学生忙学生的课堂现状。所以说,这种教学形式根本无法适应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摒弃。为此,研究性阅读教学提倡在学习新课之前,教师先出示自学提纲,激励学生在弄懂自学要求的情况下分组讨论、自学。学生在讨论学习时,教师巡回个别指导,与学生共同讨论问题,促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可以把握学生对文章理解的实际情况,并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确立帮扶的对象、教的内容。在学生探索新知的基础上,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表述探究过程及结果,发表见解。针对学生的疑惑、思维展示过程中暴露出来的,理解不透不全或片面的问题、以及交流过程中学生之间产生的疑异,提出的共性问题,教师进行归纳整理,按一定的程序,组织学生进一步分析讨论。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充分再现和展示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过程。

2.4师生关系要平等化

研究性课堂教学还要求老师打破传统的师道尊严,老师不需要告诉学生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要充分尊重和理解学生,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机会看清学生的结症在哪里,才能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才能给他们一个发展的空间,才能让他们独立的体验成长,慢慢成熟。

3 研究性阅读教学的意义

3.1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原则

未来社会的发展要求学生具有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的教学活动,在学生自身的“再创造”活动中构建学科知识。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既是参与者又是指导者,通过与学生共同讨论、了解,掌握学生急于解决的共性问题,然后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释疑解惑,提高认识。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而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表现得十分突出。

3.2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要上好研究性阅读教学课,教师除了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还必须认真学习教学大纲,认真钻研教材,收集资料,扩大对教材内容知识的掌握,准确把握教学要求,并善于观察、分析、总结,使自己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等明显提高。

3.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研究性教学模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课堂参与、讨论意识,使每个学生都有思考、发言、解决问题的机会,并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习惯逐步养成,自觉学习、合作学习、创造学习等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3.4促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

课堂上通过讨论, “师道尊严”的封建格局被打破,师生之间有时完全处于了平等的地位,学生在和谐、民主的气氛中更加容易接受知识、主动学习。

今天,科技发展迅猛,如果人们不能自觉学习,就会落伍于这个时代。研究性阅读教学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这种教育是感性的、生动的、丰富的,能够满足学生在理智、情感、意志等多方面发展。因此要让研究性阅读成为贯穿语文课堂教学的主线,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增长知识、完善人格、展示才干的舞台,它将为语文阅读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论语文教育[M].河南教育出版社,1986(12):18.

[2]吕叔湘.吕叔湘论语文教学[M].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7):63.

[3]甘其勋.阅读:创造力的摇篮[J].教育研究,1995(6).

篇9

关键词:操作性教学;技能训练;以赛促学

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当务之急,但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发现目前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

一、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在计算机教学中,教材本身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造成教育和社会需求脱节

目前社会上对计算机人才的要求是:熟练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知识,会使用一些基本的工具软件,有一定的文字输入能力;能够熟练地利用网络工具查找所需知识;会安装操作系统、常用软件,能处理计算机使用过程中的一些常见故障。但学生所学与实际操作能力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2.学校教学设施和设备更新缓慢,无法满足教学需求

3.许多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认为计算机只是用来玩游戏和娱乐

总的来说,中职生源文化素质不高,对计算机的认知程度也很低。

以上分析了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本人根据自身的计算机教学经验,认为可以有针对性地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改进我们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

二、解决策略

1.对教材进行取舍

要注意教材的选取,选取内容新、实用性强的教材。教师在上课时不能照本宣科,应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上课时不仅要给学生加入最新的相关知识,还要剔除内容陈旧、实用性差的重复部分。另外,对教材上的一些基本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加入一些实际应用技巧,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除必要的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和计算机操作应用能力外,减少没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理论课程和一些被淘汰和将被淘汰的理论和软件课程的开设,以减轻学生、教师的负担,提高学习效率。

2.在教学方法上,应该以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操作性教学方法为主

教师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怎样做,少讲多练,讲课中可从一些实例入手,讲解演示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将计算机当成一个工具而不是一门课进行学习。同时也要改进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计算机操作知识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计算机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硬件资源的优势,制作相应的课件,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对抽象的问题进行形象化、具体化的演示和讲解,简化学生的认识难度,深化学生的认识程度,从而取得比较理想的教学成果。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问题的创设,营造氛围,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着手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成为学生的引导者。计算机课程比较适合采用模块教学方法,如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基础课,一个章节一个任务模块,要求学生分模块掌握。比如学到Word软件时,就分为认识Word、文字输入与设置、图片与文字排版等几个模块,通过模块教学的实施,可以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促进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动手能力的提高。

3.强化技能训练,提高实训课教学效率

实践课是学生将书本理论知识付诸行动,进行操作的有效途径,因此要在实训课前做好准备工作,以便使实践课的教学工作得到顺利的实施。如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实验要求每组配备一套完整的计算机硬件和操作系统软件及相应的工具软件。最好能做到设备略有富余,以便在设备遭到损坏后能及时得到补充,使教学工作顺利进行。在教学生组装计算机时,我会让学生分工合作,每一组里的每一个学生都负责安装一个部件,同时要将该部件介绍给其他成员,这样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巩固了课堂理论知识,也加深了他们对组装计算机的认识。

4.以赛促学,真正体现职业学校的特色

职业学校与普通中学不同的地方,就是职业学校强调学生技能的训练。因此中职学校一定要让学生在校期间掌握扎实的计算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我认为,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多组织学生进行技能比赛,可以是全校范围的,也可以是分专业或分班级的。如举行班级计算机组装比赛、全校范围的计算机打字比赛、计算机办公软件操作比赛等,通过这些比赛既能锻炼他们的操作能力,又可提高他们的自信,让他们相信职业是练出来的。如我教授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时,就是让学生分组,每月进行一次比赛,每次比赛给表现出色的学生奖励,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谓一举多得。经过一学期的比赛后,95%的学生能独立组装各式计算机,能担任计算机及局域网的日常维护管理工作。

总之,计算机教学是个实践性较强的教学过程,又因为当今计算机科学发展非常迅速、更新非常快,所以计算机老师在注重自身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不断更新提高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为此,我们必须不断努力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用科学的头脑探究出行之有效的计算机教学方法,为今后的计算机教学工作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时代呼唤改进中职计算机教学方法,因此,提高中职学生计算机学习水平是每个中职计算机教师应尽的责任。广大计算机教师可以在这片广阔的天地里施展才华,这里大有用武之地。

篇10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德育教育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国家为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师资整合、教育教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加强,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发展道路。但目前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令人担忧,中职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已经成为当前中职教育最为突出的问题。加强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和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德育教育势在必行。

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现状分析

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录取学生的整体素质在走下坡路,生源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道德缺陷。中职学生还未成年,正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人生阅历有限,对职业的了解很少。多数学生是因为未考上高中不得已来到中职学校学习的,他们或深或浅地为自己打上了失败者的印记,对未来感到希望渺茫的人不在少数。他们多存在自暴自弃的心态,缺乏学习动力,缺乏自信心与责任心,自我约束能力较差,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缺乏职业理想,抱着混日子的想法过一天算一天。这样的学生显然是与现代生产对职业人才的要求相差甚远。中等职业学校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合格劳动者的重任,因此加强德育教育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改变生源现状、提升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

二、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的总和。

一是相当一部分中职学校的德育教学,在教学方法、内容上比较偏重理论教学,注重知识的记忆和书本教学,联系实际不够。理论教学内容多,职业技能教学不足,实训教学少,这是德育教学的通病。德育教学缺乏对职业道德教育内容、方法、手段、规律、性质、模式、特点以及专业设置、教材、教学目标等的深入研究,特色不够明显。这样的教学模式导致的后果就是道德知识与道德能力脱节,学生懂得一定的道德规则,却又在现实中经常手足无措。

二是德育教师在教育观念上也存在错位和偏差。不少教师认为中职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属一个年龄阶段,两者在身心特点上有许多共同之处,因此可以采用一样的德育教育模式,没有认识到中职学生思想、心理状态的独特之处。

三是错误地认为职业教育是一种“不正规” “低层次”的教育,降低了对教学质量的要求,忽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尤其是职业道德教育。社会环境对中职德育教育也存在较大的负面影响,使得学生接受的道德约束急剧减弱甚至消失。而不健康的家庭教育也使中职学生的道德教育走向简单化和极端化。

我们应该认识到,良好的道德有助于个人更好地生活,而不是对个人进行不必要的干预。德育应该是快乐的、有用的,道德的完善比技术和职业训练更为重要。

三、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的对策

1.与时俱进,改进德育教育机制

建立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全员德育机制,形成一个以德育教学为主、各种活动为辅的德育工作模式。引导广大学生把个人的成长进步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国家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争做时代的主人,争当人民公仆,树立建设祖国、奉献社会、振兴中华的远大志向。加强对学生的革命传统教育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建设家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把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内化为自觉行动。坚持依法治校,加强法制教育,开展法制讲座,组织学生进行法制参观,让学生知法守法。通过构建一个全员参与、全程管理、全方位渗透的德育工作格局,使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更具针对性。

2.突出特色,创新德育教育方法

职业教育的定位是“以就业为导向”,因此德育要以高尚的职业道德、强烈的职业意识为基础,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离开职业和专业特色,中职德育就会失去立足点,培养出来的学生就缺乏竞争力,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

将综合性实践活动作为延伸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载体, 充分重视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结合学校教学研究工作,不断丰富德育课程的内涵,使之成为深受广大学生欢迎的思想道德教育载体。加强学生管理,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把教育教学与学生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实施持久到位的常规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把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与做好德育工作相结合, 对校园内花草树林、名言警句等环境因素赋予德育教育的内涵,努力营造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环境,使置身其中的广大学生能够不断地、经常性地受到熏陶。注重学生心理状况和心理健康,成立心理咨询室,除开展日常的心理咨询、心理教育活动外,还可组织团体心理训练,通过这种活动来帮助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增强对挫折的耐受力,挖掘潜能,促进心理成熟,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增强学生网络安全防范和网络道德意识,形成对网络道德的正确认识,养成道德自律。加强对校园网站的管理与建设,充分考虑未成年人的兴趣爱好,使网络成为贴近学生的德育新阵地。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结合,形成全社会都关心和支持中职学生德育教育的良好局面。

3.挖掘潜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的素质、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广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要提高中职学校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增强其教书育人、以身立教的责任感, 增强其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律己意识, 使他们成为学生思想道德的示范者和引路人。教师应密切联系学生,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特点,切实发挥疏导作用。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互动,给学生以人性的温情,唤醒学生的潜能,用自身的高尚德行和人格魅力感化学生。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的重视,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学校要重视和关心教师队伍建设,适当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建立公平竞争机制,营造公平竞争的组织氛围,使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德育工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