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专业的认识范文

时间:2023-10-30 17:56: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管理专业的认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财务管理专业的认识

篇1

毕业实践环节是大学生在完成全部课程后,走向社会之前最真实的一个模拟实验。对于我们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平时注重理论学习,缺乏实践锻炼,因此实习显得尤为重要。在期末考试后,管理系的老师带领我们大三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了实习。此次实务实习目的主要是为了通过写会计分录、填制各种凭证到记账、报表等一系列实务实训,提高我们的实际应用水平,使得我们能够真正系统地练习财务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具体方法,进而加强对我们以前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我们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提高运用会计基本技能的水平。在本次实习过程中,我们坚持都动手的原则,系统掌握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登记账薄以及编制报表的会计工作技能和方法。而且对所学理论有一个较系统、完整的认识,通过此次实习,我们将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相结合,收获颇多。

一、扎实的理论知识是前提。在实习以前,我们总以为通过三年的学习,自身所学的会计理论知识已经扎实,只要掌握了规律就没什么问题。但是在实习过程中我们才发现,我们平时所学的远远不够,在细节方面更是错误百出。此外,我们根据相关的实习数据资料,在填写原始凭证、记账、编制各种帐表时屡屡受阻,回想原因,大多都因为平时理论知识掌握不扎实,经不住实战的考验,这也是我们在本次实习过程中得到的一个重要教训。

二、理论联系实践是关键。通过此次的实习过程我们还发现,仅仅有熟练的理论知识对于我们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作为学习了这么长时间的我们,可以说对有关会计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结构体系,我们都基本掌握。但是在这次实习过程中仍然很吃力,这是我们认识到会计理论如果离开实践过程皆为零,实际操作性和实践性对于会计人员来说至关重要,离开实践环节理论只是纸上谈兵。

三、足够的耐心、细心是保障。会计工作本来就是烦琐的工作,在这次实习的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了这一点。在开始的实习过程中,整天要对着那枯燥无味的账目和数字而心生烦闷、厌倦,以致于简单的填写凭证、记账都会试算不平。出错越多,越是心浮气躁,出错就越多,形成恶性循环。到后来,我们认识到了这一不足之处之后,谨慎填写,不但速度加快了,效率也提高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财会工作中切忌粗心大意,马虎了事,心浮气躁。其实做任何事都一样,都需要有一颗平常心。

篇2

【关键词】订单式人才培养 校企合作 物业管理

一、物业管理专业订单式培养的内涵和特点

与传统的教育模式相比,订单式培养具有以下特征:校企合作的规范性、人才培养的协作性、培养目标的针对性、教学模式的职业性、校企资源的共享性、教学过程的协同性、学生就业的定向性。毋庸置疑,订单式人才培养以就业为导向,可以实现学生、学校、企业的共赢。

虽然有政策支持和成功先例,但是订单式培养切不可跟风赶时髦,必须慎重分析行业、订单企业、学校三方的契合程度。我校高职物业管理专业2011年与全国知名的物业公司达成订单培养协议,综合考虑了以下三方面因素:

(一)物业行业对专业人才需求量的持续增加——与行业发展前景相契合

目前,中国物业管理企业总数达6万家,从业人员600多万人,住宅物业管理规模达到120多亿平方米。随着物业管理的逐步规范以及对物业服务品质的重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更加需要人才梯队的保证,企业对物业管理技能型专业人才将出现持续增长的需求。

以与我校签约订单培养的知名物业公司为例,结合我校的生源情况,学生将主要面向华东区域大中城市就业,华东区域各分公司对客服类员工需求缺口很大。

(二)订单企业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认可——与学校的培养目标相契合

长期以来我校物业管理专业秉承开门办学的理念,通过人才需求调研、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教学分析,对学生的目标岗位有明确定位,高职物业管理专业以“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为切入点,构建了五年一贯制高职物业管理专业“5122”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某知名物业公司就是从对学校物管专业实习生的认可,到对学校物管专业毕业生的肯定,再到将本校定为华东区域公司高职层次客服人才的首选学校。

(三)学校对订单企业的认同——与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能力素养相契合

订单企业将是学生踏入社会的第一站,企业的好坏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和专业信念有不可逆的关键性影响。除了企业对学校的认可,学校也要优选合作企业,必须是管理严格、服务规范、标准完备、重视人才、引领行业前沿的知名企业。

我校与某知名物业公司在订单培养之前,已经有实习指导等零星合作,学生在技能训练和职业素养方面都能得到提高。在对物管09级18名学生跟岗实习后的问卷调查显示:学生都能够单独顶岗,学生经历了诸如项目承接查验和业主入住、物业项目创国优、协助成立业主大会、物业费提价等大事,提升了专业技能。学生在返校后普遍认为自己的爱岗敬业精神、团队协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都得到了锻炼与提升。

二、物业管理专业订单式培养的探索与创新

(一)动态订单和静态订单并存

传统的订单培养,学校和企业订单合作意向一旦确定,学校就会按照订单需求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静态特征。

动态订单即“订单不定人”,适时进行“动态筛选”,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建立培养对象的选拔和淘汰机制,根据学生的动态发展适时做出筛选,同时鼓励那些订单之外的学生参与竞争,纠正学生思想上存在的订单班就是“保险箱”的错误观念。另一方面,某些学生在五年高职学习生涯中可能会产生兴趣点的转移,“动态筛选制”可以为此类学生的进一步深造提供机会,同时也为保证企业接收到合格满意的人才及时做出调整策略。

动态订单和静态订单两种模式各有特点。以我校物业管理专业为例,2011届为动态订单。2011届某知名物业公司订单班组建已一年半,调查问卷分析显示,订单式培养让学生学习更有动力,在很多方面有积极影响。2012届是静态订单,从招生环节就明确了订单式培养,学生对行业企业的了解前置到入学之前。

(二)技能订单向素质订单转变

传统的订单式培养模式核心在于培养用人单位所必需的技能为主,而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一定的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还必须具备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职业素养,培养学生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社会所需要的思辨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等,为学生走向社会打下扎实的基础。因此,在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的价值认识上,需要将目标单一的技能订单转变为素质订单,也就是说要重视职业岗位对人才软实力的要求。

我校与WK物业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以来,合作企业密切监控学生的培养素质。企业人力经理、各区域物业总经理、项目经理多次来校进行专业引领,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非常关注。企业培训讲师定期或不定期来校授课,将企业已经开发好的课程模块有机植入校内课程,形成良好互动。

另外,订单式人才培养有很强的定向性,课程设置紧扣订单企业岗位对人才规格的要求,使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零间隙、专业技能与岗位规范零距离、毕业与就业零过渡,这就要求学生所学的专业技术知识要有很强的定向性。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技术进步迅猛,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人们的就业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变化,以及大量新工作岗位和服务内容不断产生,必将出现较高的换岗率。因此,还要确保学生具有知识系统化、知识迁移和继续学习的基本能力。

(三)探索多企业订单培养

因为我校物业管理WK订单班的顺利合作,双方将进一步合作成立“WK物业学院”。随着物业管理专业知名度和毕业生美誉度的提升,另外新城等知名物业企业也有订单式培养的合作意向。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如果条件成熟,以后我校则可能会与多家企业合作订单培养。WK订单班就业覆盖全国或华东区域优质城市,新城订单班可聚焦常州本地项目,这样既能使学生地缘互补就业,又能为物业管理行业、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当然,这也需要不断积累多企业订单办学的经验,学生在完成基本学时的同时,渗透不同企业的文化,还必须关注学生潜质与目标企业的匹配。当然多企业订单最好是分班教学,这就需要足够的专业师资的保证,更需要与多企业的深度密切合作,从而逐步探究多企业订单培养的新课题。

总之,订单式培养模式是一个系统的教育工程,物业管理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必须针对区域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逐步推进与管理,不断探索创新,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培养具有高素质、精专业、重实践、爱进取的高职人才,最终达到学生、学校、企业的共赢。

【参考文献】

[1]谭琦耀.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利与弊分析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10(8)

[2]张朝兵.高职教育订单式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0(12)

[3]李峰,赵雪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典范——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5)

[4]祝志勇.“三位一体”校企合作顶岗实践模式研究与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9(9)

[5]陈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试论订单式培养在酒店管理专业的应用[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

[6]张科海.高职院校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J].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2)

篇3

Abstract: Directing toward the problem of personnel training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major,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reformation measures of personnel training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major from six aspects, taking Xi'an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for an example.

关键词: 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Key words: logistics management;personnel training mode;reformation

中图分类号:F25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2-0224-02

1 物流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物流业是支撑现代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之一,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物流业的发展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我国物流业的蓬勃发展,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尽管我国现在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本科院校已有130多所,物流人才培养的数量也日益增加,但由于学校对企业实际需求了解不足,高校培养的物流管理人才的质量与社会需求还有较大的差距,无法较好地适应企业的需要。高校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物流管理人才已成为亟待研究的课题。

当前关于物流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还不多,个别学校例如北方交通大学、北京物资学院开展了一些关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实践,但深度和广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探索新型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有助于提高物流人才的培养质量。

2 我国物流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国外物流教育开展较早,20世纪60年代初部分美国大学开始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经过50年的发展,现已逐步完善。而我国物流管理本科人才的培养从2001年才逐渐起步,还未形成一套完善的培养体系。概括起来目前物流管理本科人才培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 培养目标不明确 由于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开办时间不长,许多高校存在着培养方向不明确,特色不鲜明,课程设置不合理等现象。出现企业一方面急缺应用型物流人才,另一方面学校培养的物流人才却不适应企业的实际需求的局面。

2.2 培养体系不健全 虽然为了推动物流管理专业的规范化发展,2008年教育部物流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出台了《关于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试行)》,对物流管理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给出了指导建议,为各个设置物流管理专业的高校优化课程体系提供了一些思路。但培养体系的建立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许多高校中这种应用型专业的培养体系还不健全,需要进一步完善。

2.3 物流师资匮乏 相比物流人才的紧缺,我国高校高水平的物流教师更为紧缺。目前我国高校的物流教师多数是从管理学、交通运输学、国际贸易等相关专业转型而来,普遍存在着物流基础功底不扎实,物流实际操作经验缺乏等问题。

3 物流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以西安邮电大学为例

3.1 西安邮电大学物流管理专业简介 西安邮电大学是西北唯一一所邮电类高校。1986年,西安邮电大学根据原国家邮电部的规划,经国家教委审批同意开设邮电物资管理专业。后以此为基础,整合相关资源,开始申报物流管理专业,2003年经教育部审批通过,2004年开始招生。基于西安邮电大学信息科学与邮政管理科学的悠久历史沉淀,以及信息、管理、工程相融合的创新建校思路,物流管理专业针对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特点,经过不断的探索和改革,逐步形成了“以邮政行业为依托,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学科交叉融合为方向、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出发点”的四大专业特色。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的毕业生综合能力较强,深受用人单位喜爱,近5年来实际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

3.2 西安邮电大学物流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3.2.1 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三维培养方案 物流管理专业是一个新兴专业,它覆盖的学科面广,同时应用性、实践性较强,因此形成一套较好的、适合西安邮电大学自身特点的培养方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西安邮电大学自从2004年设置物流管理专业开始,就不断研究和探索具有西安邮电大学特色的物流管理专业培养体系。2006年以来,每年都派遣课程组教师参加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召开的“全国高校物流专业教学研讨会”,以了解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方面的前沿性信息,学习其他学校办好物流管理专业的成功经验。经过不断的探索和改革,我校逐步确立了以管理为重点、工程为基础、信息技术为支撑的人才培养定位,形成了“管+工+信息技术”交叉融合的三维特色培养模式。

3.2.2 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形成四类培养方向 物流管理是应用型较强的专业,因此培养的学生要适合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根据我国各行业的特点和现状,已毕业学生的就业去向,和西安邮电大学自身的优势和特点,确立了制造业物流、零售业物流、第三方物流和邮政物流四类培养方向。每个学生在掌握各类物流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根据自身的特点可以选择一个重点培养方向,进行相关课程的学习,以达到分类、分层次培养的目标。

3.2.3 完善课程设置体系,构建四种教学平台 培养方案的落实最终要体现在具体课程的设置和建设上。在具体实施课程设置的过程中,西安邮电大学按照市场对人才的需要和素质教育的需要,合理设置物流专业各项课程。西安邮电大学物流管理专业注重学生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培养,科学设计培养目标,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整体优化,合理构建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及学科方向课程三大平台,设置必修课、限选课和任选课三种课程模式。通过必修课让学生掌握物流核心基础知识,通过限选课和任选课让学生在某个培养方向上有更深一步的知识储备。此外,西安邮电大学根据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建立融合贯通、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构建公共基础教学平台、学科基础教学平台、专业方向教学平台、实验教学平台的课程构架体系;应用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创造宽松的环境,让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共同提高;尤其是大力推进实验教学改革,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学习研究能力、富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课程建设方面,注重对物流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建设,先后进行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邮政网络组织》、《物流学》、《现代物流设备》、《物流信息技术》等课程建设,取得了较高的效果。《邮政网络组织》被评为2009西安邮电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物流学》被评为2010年西安邮电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这些成果的取得充分说明了学校对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建设的认同和肯定。

与此同时,教材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西安邮电大学正在组织物流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研究编写物流教学的基础教材,出版一些精品。如在教材建设方面,西安邮电大学教师编写了《邮政网络组织与规划》、《物流运输管理》、《物流工程学》、《物流市场营销学》、《企业物流管理》等教材,并积极准备编写《物流采购学》、《物流信息技术》等教材,同时也根据需要引进一些国外优秀的教材课本。

3.2.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一支有力团队 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物流专业的教师不仅需要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还必须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这需要教师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进行科研实践。

为了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采取了多方面的措施。对从院校直接毕业的硕士和博士教师,定期选派到企业实习,达到具有工程师及以上职业资格的水平;对现有教师,鼓励参加行业资质认证,获得相应实践能力。鼓励教师参与学术交流活动,通过各种渠道与外校保持学术关系,并支持青年老师外出参加业务培训、学术深造等。并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在国内外进修深造或在职攻读博士学位。

在稳定和壮大师资队伍的同时,还加强了优秀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设立学科带头人和教学科研骨干教师岗位,鼓励教学科研骨干教师在教学、科研工作中起带头示范作用。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科研项目,通过科研工作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并逐步形成几个相对稳定的科研方向和科研团队。

目前团队已初具规模,专业教学人员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合力,团队活动形式灵活并体现物流管理特色。并不断将教学科研活动主题体系化、过程规范化、结果公开化、形式多样化、成果共享扩大化。以教学科研活动为平台,激发、强化教师的团队意识,使之由内隐的潜在状态变为外显的活动状态,成为提升自身素质的直接动力,将提升自身素质变为自发的、自觉行动。在活动中体现对教师的关怀,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团队整体优势。

3.2.5 注重实验室建设,优化实践教学环境 物流管理专业一直以来重视实践教学环境的搭建,不断加强实验室建设。依托信息产业部重点实验室——邮政信息网络实验室,并在此实验室的基础上搭建了物流系统仿真实验平台、物流管理实验平台,这是陕西省物流管理本科院校首个综合性物流管理专业实验室。多年来学院投入资金近200万元。①邮政信息网络实验室是信息产业部重点实验室,集教学与科研于一身的多功能实验基地,面积280平方米,设备总价值77.1万元,包括运筹学、电子商务、邮政组网技术等课程的课内实验和基础软件设计、管理学课程设计集中实践在此实验平成。②物流系统仿真实验平台,面积96平方米,有44台设备和美国物流仿真软件Flexsim,设备总价值31.6万元,包括系统工程、管理信息系统、供应链管理、运输管理等课程的课内实验和物流系统规划设计、物流配送规划设计集中实践在此实验平成。③物流管理实验平台,面积192平方米,有条码及POS系统、RFID设备、半自动分拣设备、自动化立库、物流沙盘等硬件设备和供应链执行管理系统、国际物流系统、物流实战推演系统等软件,设备总价值86.5万元。包括物流信息技术、现代物流设备、国际物流、仓储管理等课程的课内实验和物流综合实验在此实验室完成。

在此基础上,将依托中省共建资金和学校配套资金的支持,进一步完善实验条件,使之成为西北地区高校软硬件设施最为完善的实验室。

3.2.6 强化教学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物流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需要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目前初步形成了校外实习基地——校外认识实习——校内集中实践——校内课内实验等多方位实践环境的构建,为培养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董永茂.增进校企合作、强化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育[J].物流技术,2007,26(9):42-45.

篇4

Abstract: In order to promote cooperation between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to understand the demands of various types industries for financial graduates which aims to serve the industry better, this article adopts the method of questionnaire and targeted interview to investigate 65 companies from different fields. Then this article analyzes talents needed by the financial industry at present as well as the structure of knowledge preferred by the industry. With this,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for the model of training talents of vocational institutes will be put forward in the end.

关键词: 财务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市场调查

Key words: Financial Management;talent demand;market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36-0244-02

0 引言

财务管理专业人才是目前就业市场上需求比较大、技能要求比较高的专业人才。南京旅游职业学院的财务管理专业自开设以来,始终贯彻“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以操作技能为提升,以旅游行业为特色”的教学方针,培养从事会计核算、财务报表分析、财务管理、旅游行业会计等工作的专业人才。及时准确地了解就业市场对财务人员的需求,对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本文将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对高职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及市场需求特征进行梳理。

1 样本选择

本文主要针对南京旅游职业学院2013级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单位展开针对性访谈和问卷调查。共发放70份问卷,有效回收65份。实地考察了3家顶岗实习单位,并且对这3家考察对象的总经理、高级财务人员、人力资源管理者进行了针对性访谈。

1.1 企业类型 此次调查涉及65家企业,其中国有企业占比10.77%,外资企业占比4.62%,合资企业占比7.69%,民营企业占比61.54%,其他类型企业占比15.38%。具体分布情况详见图1。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民营企业占了百分之六十以上,这也体现了江苏经济发展的一个特点。

1.2 行业类别 本次调查的企业涉及到的行业有制造业、商品流通业、餐饮住宿服务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业、教育培训业等其他行业,具体分布如图2所示。

1.3 职业层次类别 接受调查的对象有高层财务管理人员、中层财务工作者、一线岗位的财务工作者以及人力资源部人员,图3为各类人员所占比例。

2 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基本情况

2.1 财务管理与会计的岗位划分 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样本中有67%的人认为财务管理和会计在企业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31%的被调查者认为两者作用比较相近,只有2%的人认为两者作用一样。可见大部分企业已经认为财务管理和会计的岗位应当在企业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2.2 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领域 在这次调查中,由于被调查的企业不同,财务管理工作的侧重点也不同,具体比率如图4 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资金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点工作。不过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在学校里学习得比较多的知识是盈余管理、投资管理、筹资管理,这些方面目前在企业中财务管理领域所占比例还不是很大,不过随着经济地发展,我国企业的财务工作的重点也会更多地向资金管理领域以外的方面拓展。

2.3 财务软件的应用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25家企业采用了ERP系统,其中实施ERP项目时间超过2年以上的有15家,超过1年的有6家,使用半年的有4家。其中使用的ERP软件主要都是购买国内开发的软件。调查中的企业大部分使用的财务软件是用友和金蝶,所以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应该掌握1~2种财务软件的操作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企业的要求。调查中发现,大部分企业比较关注学生对ERP系统和Excel的应用能力。调查结果显示有35家企业里的ERP系统开展了财务管理模块,由此可见ERP课程是财务管理学生在校期间应该掌握的一种技能。南京旅游职业学院财务管理专业目前已经开设了Excel在财务管理中运用的课程,ERP原理及应用课程也在实施过程中。

3 财务管理人员的能力要求

3.1 企业对财务人员学历层次的需求 调查显示,企业的财务工作岗位对大专学生的需求略超过本科毕业生(见图5)。因为大专学生基础理论扎实,并且比本科生的实践能力较强,入职后财务工作上手快,不需要过多进行岗前培训。但是大多数大专毕业生只能从事基础的财务工作。像投资、筹资、盈余、资金等财务管理工作需要本科及本科以上的财务人员来胜任,而且大专学生的后期自学能力明显弱于本科及本科以上毕业生。很多财务经理建议大专学生积极参与入职后的深造工作,以提高专业技能。

3.2 企业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 调查显示,企业要求财务人员除了掌握专业节能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外,还需要有一定的沟通能力、管理能力、合作能力、自学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见图6)。接受调研的企业在主营业务上各有特点,对财务人员专业能力的考量各有侧重点,但是主流趋势是一致的。根据图6所示的数据不难发现,专业技能始终是企业重点考察的项目,其次为沟通能力。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是从事财务工作必备的岗位能力,高校应该在专业教学中适当增加团队协作内容,使学生在团队作业中锻炼沟通交往能力。有50家企业把“专业技能”作为首要技能指标考察财务人员的岗位能力,凸显出财务管理工作的专业性。作为财务专业人员,必须有扎实的专业技能、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清晰的处事思维,并且要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样才可以在工作时间内做出合理的财务决策。

3.3 企业对财务管理人员知识结构的要求 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的财务专业人员除了掌握会计基础知识,还需要掌握其他相关领域的知识:财务管理知识(占40%)、税务筹划知识(占 20%)、计算机运用知识(占20%)、资产评估知识(占6%)、外语知识(占5%)等其他知识(例如法律知识,金融学知识,数学知识,统计学知识等占9%)。由此可见,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除了学习会计类的基础课程之外,还应该涉猎其他相关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工作中游刃有余。

3.4 企业对各类资格证书的认可度 当前,南京旅游职业学院财务管理专业的在校学生基本都需要考会计从业资格证,除了基本的从业证书之外,学生们还热衷于考其他各类证书。虽然证书可以增加就业的竞争优势,但是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因此需要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看待各种证书。被调查企业比较看重:会计从业资格证80%;注册会计师证书占15%;英语等级证书和计算机等级证书占5%。除此之外的证书并没有特别的看重。

3.5 企业对所招聘的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的满意度

被调查的65家顶岗实习单位对自己所招聘的实习生满意度还是比较高的,特别是实习生的工作态度上,但是在专业技能上,企业建议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所以学校需要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技能和素质,这样才能建立和用人单位的长期合作关系。

4 总结

以上是从企业需求的角度,分析了行业对人才需求现状和行业对人才知识结构需求现状。调查结果显示企业不仅看重财务专业技能还看重沟通、合作能力;企业财务岗位分工更加明细;资金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点;企业对计算机技能和法律知识的要求明显提高。这些调查发现对于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以满足行业的需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董恒英.高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北方经贸,2011(7):182-183.

篇5

关键词:物流管理;实践教学;创新

随着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为了给这一行业输送更多的专业人才,大多数本科院校都开设了相应的物流专业,但是在其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面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实践教学的欠缺。众所周知,物流专业是新兴的专业,其自身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应用性,而实践教学是其培养符合社会实际需求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以对现阶段物流管理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目前国内各高校物流专业中实践教学的现状

最近几年我国物流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部分高校都开设了相应的物流专业,现阶段已经有250多所本科院校开设了此专业[1]。众所周知,物流行业自身就是复合型服务性质的产业,行业中不仅涉及了运输、仓储、货代等方面,还涉及了信息业、互联网等。因此高校中的物流专业一定要具备实践性、应用性、理论性,才能更好地为物流业提供高品质、符合行业标准的专业性人才。

就目前各本科院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实践教学的开展包含了校内物流实验,以及校外企业的实训,但是各本科院校物流实践实验室建设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如没有制定完善的实验室使用制度;实验室的规模不能满足现阶段物流专业学生的实际需求;部分院校中还没有专门的实验室。而高校内部的实验室是让学生对相应的物流软件进行模拟操作,大多数情况下也只是进行验证性的实验,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单一、不复杂,这样一来就使得在人才培养方面上存在一定的欠缺。

1.1 实践教学设置存在欠缺

由于物流是新兴行业,使得高校在开设物流专业时没有过多的经验储备,导致在实践教学体系方面的制定存在严重欠缺,实际教学课时不足。虽然现阶段部分院校都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实践教学体系,但实际上还存在投入不足以及师资力量缺乏的现象。由于部分院校不具备相应的物流软件,依然在使用多媒体方式进行教学演示,加之学校就业指导方面的不完善等,这些因素都导致了实践教学效果非常的不理想[2]。

1.2 实践课程设置过于简单

现阶段大多数高校的物流课程相对简单,并且还在使用传统方式教学,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教授,而忽略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这样就导致了学生实践能力和水平上的不足。而物流专业中涉及的多数课程都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动手操作能力。但是传统教学模式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流业务中的实际操作方法,从而导致本科毕业生自身的实践能力和水平不能满足社会的真实需求。

1.3 没有完善的教学保障体系

目前多数本科物流管理专业起步较晚,且在资金投入上不是特别充足,导致部分院校没有专门的物流实验室,或者是多个专业共用一个实验室情况普遍存在;即使是建立实验室的学校也多是规模较小,相应的设备软件等都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通常情况下只能进行相应的模拟演练,而不能进行仿真训练,这样就不利于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 完善本科物流专业的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

2.1 构建其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2.1.1 建立基础性的实践教学体系

从本科院校角度上来说,这一体系的构建需要将理论基础课程和专业课进行有效融合,并依靠校内实验室以及校外实训来完成,进而为学生建立起一个良好的知识平台,推动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提升自身知识储备及实践能力。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在实践教学进行过程中,一定要按照物流环节和程序进行教学,同时还要对其进行分类。例如:交通运输、仓储储备、配送等,使学生能够对每一环节进行有效了解和掌握,同时还要做好技能方面的培训工作,进而保证实践教学体系的良好构建[3]。

2.1.2 模拟性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在实践教学开展期间,教师可能模拟物流企业真实的运转情况,例如:仓储系统、物流配备中心的运作管理系统等。有效组织学生对物流环节进行模拟演练,从物品采购、仓库存储、交通运输等环节进行了解,使其更好地认识到物流行业的工作流程,并对其各环节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认知。

2.1.3 建立起综合性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进行综合实践教学期间,会涉及众多的实践内容及知识,不仅包含了对物流工作流程的综合模拟、物品供应的实训,还包含了仓存管理系统的实训等[4]。而这一过程中,就要求学生将自身所掌握的专业知识进行良好的运用,进而解决实际工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使学生创新能力、实际应变能力得到良好的提升。而综合实践教学不仅实现了教学与实践之间的有效融合,更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其能够从中获取相关知识,进而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

2.2 加快物流实践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首先,要充分发挥高校自身的指导作用,并且还要在这一基础上逐渐完善、规范本科物流专业的相关规章制度,并根据实际情况编制相应的纲领文件,提升办学条件和水平,同时还以实践教学体系作为根本,促进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的完善以及创新。此外,还要根据实践教学的情况,对物流专业教材、教学模式、教师资源等进行有效的调整,进一步对高校资源进行整合,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提升学生自身参与性,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推动物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有效融合,想要保证学生自身实践能力能够有所提升,就一定要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使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起健全的物流实验室,确保能够满足教学需要以及学生自身的需求。虚拟现实技术是利用计算机实现对某些特定环境的模拟,因此,实践教学过程中就可以使用这种方式让学生有一种真实的感受,更好地提升实践能力和水平。

最后,物流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充分掌握理论知识,还要具有良好的实践能力,更好地满足物流行业发展真实需要。所以一定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切实提升教师自身的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同时还要对其进行专业培训,使其能更加深入地对实践教学进行探究,提升物流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此外,学校还可以聘请物流行业的成功人士或者是专家进行讲座,使学生能够及时掌握物流行业的动态以及发展方向,进而推动学生自身综合实力、实践的能力[5]。

3 结论

总而言之,随着经济水平、社会发展的不断提升,使得人们对于生活等各方面的要求也在逐渐提升,而互联网技术以及计算技术的发展也推动了物流行业水平的有效提高,而想要保证其行业发展健康,就要有充足、优秀的物流专业人才来作为支撑,因此,各高校一定要重视起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使其不仅具备良好的理论知识,还要具有丰富的实践能力,进而更好地服务物流行业及社会。

参考文献:

[1]张雷,严志强.就业视角下广西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市场,2014(18):145-147.

[2]王苑.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存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3(17):418-418.

[3]钟惟钰,吴可佳.基于“学习型教学企业”的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思考[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3(9):34-37.

[4]毛灿贞.创新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策略研究[J].中国商贸,2014(5):191-192.

[5]燕珍,邓小瑜,蔡晓丽,等.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目标下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物流科技,2011,34(4):28-30.

课题项目: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青年专项资助课题阶段成果: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XJK012QGD010);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教改项目:创新人才视角下物流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研究;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阶段成果:基于移动网络环境的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整合研究(XJK013CXX014);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教改课题:创新型物流管理应用人才培养模式及保障措施研究。

篇6

关键词:以赛促教;高职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物流越来越受到企业和政府的重视,各级地方政府将物流业写入发展规划中。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获得了充分发展。然而,由于我国物流业发展起步较晚,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专业建设不成熟,实践教学环节弱的缺点也慢慢凸显出来。因此,如何促进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人才培养以及专业教育质量的提高成为物流专业建设的重要议题。而近年来的物流技能大赛,在物流技能人才的培养上显示了独特的作用,“以赛促教”成为改革传统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利器。

一、“以赛促教”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背景

当前,职业技能大赛与教学衔接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史上在理论和方法上具有开创性的有益探索,是教、学、做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新思路。近年来各职业院校高度重视赛教结合工作,将技能竞赛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并积极探索“赛教结合”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通过制度保障等措施,促使技能大赛成功开展。所谓“以赛促教”,改革传统高职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即是把物流技能大赛和日常专业教学互相糅合,把技能大赛纳入教学,以大赛带动教学,促进赛教一体化。如今将物流技能竞赛与职业教育教学紧密结合,将技能竞赛纳入实践教学,已成为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

二、“以赛促教”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意义

(1)有助于改进传统教学评价模式。在当前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教学评价也需要与时俱进,既要关注学生在科学素养各个方面的共同发展,也要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以赛促教”模式倡导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和评价标准的多元化,坚持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和互评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将评价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2)有助于更新教学理念,实施更有效的教学。从历年的物流技能大赛可以看出,技能大赛考查的是学生的实际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光有深奥的理论知识在技能大赛中绝对不可能胜出。同样的,光拥有专业知识而没有实操能力的学生在职场上也肯定不能胜出。专业教师应该认识到教学方法的改革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建立学生能力本位教学观。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已经不能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以赛促教”模式要求教师重视教学理念的更新,从而研究探索适合高职物流专业学生的方法。

(3)有助于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教学设计能力的完善。专业教师的教学重心由重知识点转变为指导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就要求专业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打破传统的以书本为基础的教学设计模式。同时,技能大赛均以团队形式出现,在课堂教学的实际上,课堂也可以以项目小组的形式组织教学,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技能大赛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专业教师更需要多关注专业前沿动态,对自己提出终身学习的要求,积极采用辅助教学手段,包括积极开发音像教材、计算机辅助教材和多媒体教材,使高职教学的内容由一元向多元发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以赛促教”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措施

(1)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及课程的改革。技能大赛改变了传统的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形成了校企合作、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强调技能训练的全新模式。这就对高职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要求学校培养出技能型人才,课程体系的设置应符合社会岗位需求,课程内容需可操作,教学手段应以学生为中心。可采用项目导向或者任务驱动教学法,以技能竞赛为契机,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根据我校历年参加物流技能竞赛的经验和教训,我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大胆改革与尝试,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积极利用校外资源,建立“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2)物流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技能大赛是个微缩版的企业运作的流程,从技能大赛的要求可以看出社会希望高职院校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专任教师的实践教学,而很多专业教师没有行业背景,缺乏一线工作经验,这都迫切需要各高职校重视培养双师型教师。①专业教师的培养。给专业教师提供参加各类技能比赛的机会,学校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提高教师参加技能比赛的积极性。学校不但可以组织教师参加校外的技能大赛,也可以在校内举办各类比赛,通过比赛提升技能,扩大视野,促进教学技能的提升。同时,还要组织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专业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是校企合作的必然要求。一方面只有通过实践,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在教学活动中灵活应用;另一方面,教师通过走出去,可更深刻了解企业需要的人才,有助于改善专业培养目标的设计以及就业服务与指导,而且通过不同企业的实践,了解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和最新软、硬件设备的运用等。②引进有工作经验的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我校定期邀请苏州市物流行业龙头企业的技术人员、有丰富经验的管理人员到校举办讲座,并且聘请他们担任学校教学顾问。通过和这些专业人员的交流,不但可以帮助教师解决教学过程中不能解决的实践性问题,而且因为其丰富的社会经历与专业水平,学生更喜欢听他们介绍行业发展的趋势,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阔学生的视野。

(3)物流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以赛促教”,促进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立和完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主要着重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实践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除了常规教学,更需要在校内建立实习基地、模拟实验室,以及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践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低年级的学生校内实训,高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顶岗实习,在工作中检验自己的理论知识,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从而在毕业前就做到与企业之间的无缝衔接。为此,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苏州财经分院与北京罗捷斯特科技有限公司、中外运苏州高新物流有限公司、交运物流等多家企业达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可以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本功,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锻炼了学生从事职业工作的实际技能。这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应变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提前熟悉现实的工作环境和所需的工作技能。物流技能大赛以及工学结合实习,检验了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的技能和本领,对学生是积极的锻炼。

(4)精选并优化课程体系。传统的物流管路专业课程,知识点重复较多,专业理论课的内容艰深,理论性太强,对于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高职学生并不适用。按照技能大赛透露的要求,可看出企业的用人要求,课程的教学内容有必要大幅度重组。以《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劳动部颁发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为蓝本,参照技能大赛的规则,我校一方面组织专业教师本着知识点“必需”“够用”原则,编写适合本校学生的校本教材,使新的课程体系重点突出,更加适合了职业岗位的现实要求;另一方面强化实践实训环节,编写实训指导书,并将组织学生参观学习物流企业写入实训环节。

小结:现代物流技能大赛是深化职教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的推进器,技能大赛让更多的学校重视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培训,对人才的培养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在物流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方面,也在向符合社会实际需要的方向发展,依照现代物流技能竞赛的标准和要求,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突出职业能力,加强实践教学,构建一个“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司首婧,张显国.“赛教结合”模式在技能型物流人才培养中的

应用[J].青年与社会,2011(10).

[2]朱红梅.基于技能大赛的物流专业教学改革[J].物流工程与管

篇7

根据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的《北京市关于进一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京政发〔1999〕第14号)中关于“对经市政府有关部门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项目所需要的外省市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经人事部门批准,给予工作寄住证,享受本市市民待遇”及“鼓励留学人员携带科技成果来本市从事高新技术产品开发和生产。……对以上留学人员,经人事部门认定,给予工作寄住证并享受本市市民待遇”的具体规定,现将上述人员在京购房问题通知如下:

一、凡持有市人事局核发的《北京市工作寄住证》的上述人员,均可在本市行政区内购买内、外销商品房、经济适用住房、批准上市的已购公房、存量房(四合院除外)。

二、市、区县房地产交易及权属发证部门应给持有《北京市工作寄住证》的上述购买人办理相关手续,并按现行有关规定收取税费。

篇8

关键词:工程管理:会计与财务;重要作用;问题与策略;探讨

一、引言

工程管理专业一直是以培养工程项目中具有竞争力的人才为首要目标的。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逐渐进入“深水期”,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面前正在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机遇和挑战。因此,为了适应这种精细化的社会分工形式,要求高校教育注重培养大量“复合型”人才来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将这个标准套用到工程管理专业上,就需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强调会计与财务在工程管理专业当中的重要性。

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的主要就业领域就是在具体的工程项目中进行相关工程项目的决策和管理。根据职业需求,这就要求高校在进行工程管理专业的具体授课时,注意加大会计与财务课程的比重,为培养一批复合型高级工程管理和会计与财务人才创造优厚条件,以提高学生毕业后的就业能力和就业率。具体而言,要求高校在进行会计与财务在工程管理专业时进行系统的管理学、经济学和工程技术的理论教学,同时与社会各界一起为学生创造进行工程管理实践的平台,最终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来打造复合型人才的基本技能和业务素质,已达到提高毕业学生市场竞争力的目的。

二、会计与财务在工程管理专业中的课程特点

(一)认识会计与财务课程

在现代科学管理的历史进程中,会计与财务管理已经成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且与其他学科之间产生了十分紧密的联系,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相关专业的发展。同时,会计与财务管理也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主要将管理学和会计理论方法等相关内容结合在一起。在历史的发展与演变过程中,已经逐渐发展出来自己的规模与优势,其综合性内容涵盖多个金融学和专业学分制,例如,经济管理、金融、会计、税收、财政法律法规等。综上所述,考虑到会计与财务管理课程是一门对理论要求和实践体验要求较强的学科。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引起相当的重视程度要,不仅要进行知识理论的学习,同时要注重理论的实际应用效果,才能在学习财务管理课程时达到活学活用、指导实际工作的目的。

(二)认识工程管理专业

工程管理专业是一门复合型学科,其主要的实现形式是将纯工程课程与会计和财务管理学科进行科学编排和融合。该专业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主要是培养兼具工程理论和会计财务管理专业的多重人才,能够适应现代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具备进行国外工程项目规划和决策的能力。

工程管理系的核心专业是工程管理课程,同时进行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和财务管理等课程的教学,培养高素质的国际工程管理人才。通过将现代会计和财务管理理论应用到具体的工程项目的实践和创新中。具体而言,我国现阶段的工程管理专业主要包括工程建设管理、国际工程管理、投资与造价管理等三个专业方向,这样的设置对于培养未来具有国际竞争性的“十字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三)会计与财务在工程管理专业中的课程特点

首先,会计与财务在工程管理专业中对于理论知识的把握和实践操作的要求较高。财务管理的内容比较广泛,主要涵盖资金运作的各个方面,例如筹集、运用、回收以及分配等内容。这些环节在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当中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因此在具体的授课过程当中既要求学生掌握相应的资金运作理论知识,同时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渐培养自己相关的案例分析和进行投资决策的实际操作能力。

但是,对于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在很大程度上对于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学习只停留在课本对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层面,既缺乏系统的理论学习,同时欠缺一定的实操演练。针对这种会计与财务在工程管理专业中的发展现状和问题,如果想让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系统地学习会计与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就既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方法,又要求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这些知识。

其次,考虑到会计与财务管理的课程内容涉及的知识分支比较庞杂,如果教师在讲授课程的同时不注重对于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以及创新授课方式,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下,将会无法达到理想的授课和学习效果。因此,为了提高课堂的讲课效果,教师就需要在授课过程中体察学生的所想和所需,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变化教学方式,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授效果,帮助学生培养起高效的学习思维和方法。

再次,会计与财务管理课程作为工程管理专业的众多基础课程之一,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之所以说会计与财务管理课程在工程管理专业中具有无可比拟的替代性,主要是因为,从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来看,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应掌握经济理论和财经知识。

因此,针对以上结合会计与财务管理课程在工程管理专业当中的教学理论和实践,在充分考虑到会计与财务管理课程的课程特点、工程管理专业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联系,有必要进一步对会计与财务管理课程中不适合工程管理发展的部分作出进一步的修正和完善,以便提高会计与财务管理课程的实际理论和实践作用。

三、会计与财务在工程管理专业的重要作用探讨

(一)会计与财务在工程管理专业的重要作用

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内容比较丰富,主要设置了工程建设管理、国际工程管理、投资与造价管理等三个专业方向。因此,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领域相对较广。但是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这就要求学生在进行会计与财务在工程管理专业的学习中时不仅要注重打好理论知识的基础,而且要求校方重视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加强对于实操能力的锻炼,以便打造适应新时期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就工程管理专业人才毕业后可能会遇到的职业机遇和风险而言,虽然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的学生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但是,为了应对日后错综复杂的工作和市场发展环境,首先需要学生通过理论性的学习获得一定的职业认证资格力度,同时也要学会用所学的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际方法,优化整个仙姑工程的运营状况,解决在工程项目中可能存在和已经出现的具体问题,提高整个项目的实行能力,帮助所在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二)在工程管理专业中进行会计与财务课程教学的具体要求

需要明确的是,在实际的理论和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工程管理专业的特点和学生就业方向,在授课时对工程管理专业学生要求掌握的侧重点与会计专业的重点有所调整,进行科学的课程编排。虽然只要求学生对于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和熟悉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和要求。这样的要求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减轻一定的课业负担,但是对于学生实现更加长远的人生发展和职业规划来说,还存在较大的争议性,需要引起相关教育专家、学者的重视,以便对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教程编排方面做出更加喝了、科学的部署。

考虑到在现行的教育体制发展模式下,大部分学生在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层面的过程中仍旧存在很多种涵盖,因此很有必要在学生进入高年级学习后,融入的社会实践当中来对已经学习的理论知识进行严格的检验,以帮助j实现对于本专业工程管理课程内容的升华和反思。只有这样让学生在实践中收获动手能力的提升,才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与记忆课堂上所接触到的理论知识,便于教师与学生实现进一步的沟通,才能够确保教师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当中能够根据学生的具体需要来结合教学目标与要求,对课程内容的设置与安排进行进一步的优化整合,以达到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记忆和提高学习兴趣等目的。

四、小结

综上所述,为了适应社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进一步需求,有必要再次明确会计与财务在工程管理专业的重要作用。考虑到工程管理专业自身的授课特点,需要在具体的实践中将会计与财务知识与工程管理的具体案例相结合,在实践的过程当中将相关理论知识落实到实处。在现阶段,虽然我国高校在会计与财务在工程管理专业的结合实践中获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仍旧有许多问题需要依靠教师和学生的相互配合来共同完善。除此之外,高校也需要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各个方面,结合社会企业支持来共同推动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由此可见,会计与财务在工程管理专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是我国高校教育在下一阶段进行工程管理专业创新的重点工作。

参考文献:

[1]任力.基于执业能力分析的工程管理专业会计类课程教学研究[J].财会教育,2013,04(08):119-121.

[2]张淑萍.用“情景教学法”突破会计入门之难[J].安康师专学报,2005,10(03),17 (05):122-123.

[3]陈琳.工程管理课程案例教学法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4,12(04):51-54.

[4]潘龙萍.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法研究及应用[J].重庆商学院学报,2001,12(01):85-87.

[5]贾华芳.关于《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J].襄樊学院学报,2006,27(09) :96-98.

篇9

[关键词]高等院校;财务管理;教学改革

随着经济环境的复杂化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用人单位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企业财务管理专业人才职业定位不明确,水平参差不齐,致使企业管理效率较低,甚至因为财务问题而导致企业破产。招聘高素质财务管理人员、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已成为当前企业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这就要求高等院校积极分析企业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革,以期培养出全面满足企业管理需要的财务专业人士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调查数据分析

为进行有关财务专业教学改革问题的研究,本文根据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企业类型,通过在招聘会上请招聘企业填写调查问卷等方式,共收到100家企业的有效问卷。根据企业对财务管理人员知识结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职业定位等四个主要问题设计调查问卷,回收的问卷对以上问题调查分析结果如下:

1.企业对财务管理人员知识的要求

只有深入了解企业对财务管理人才业务知识的要求,才能有针对性地对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全面教育。企业对财务管理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如图一所示:

企业除了对于专业知识的要求外,还对专业人才的法律知识、金融知识、企业管理知识、经济学知识、市场营销知识以及数学知识有要求,其中对法律知识、金融知识以及企业管理知识的要求相对较高。

2.企业对财务管理人员素质的要求

企业财务问题是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企业财务人员素质不高势必会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企业对财务人员素质的要求如图二所示:

调查结果显示:在对财务人员素质要求的问题上,企业更为重视敬业精神(18.21%)、责任心(15.86%)和职业修养(16.56%),以上三个方面是职业道德的主要要求,企业对职业道德的重视远高于对业务素质(19.88%)的重视程度。

3.企业对财务人员能力的要求

业务知识不等于实践能力,高素质的财务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应该有较高的实践能力,能够有效将专业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调查分析结果显示,企业比较重视财务人员的决策能力、公关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合作能力。而对这几项主要能力的关注也存在着差别,如图三所示:图中调查数据显示,企业更注重财务人员的公关能力,关注程度甚至超过了决策能力。企业财务人员需要经常与银行、税务、政府部门等打交道,这就要求财务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公关能力。

4.财务与会计工作的岗位划分

调查数据显示,100家被调查企业中赞成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存在差别、在具体工作中的作用不同从而导致财务人员与会计人员知识结构有差别这一观点的占68.59%;赞成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差别不大,从而会计人员与财务人员的知识要求差别不大这一观点的占29.12%;而持财务管理就是会计这一观点,将二者等同的比例为2.29%。基于以上认识的差异,企业关于财务管理与会计岗位的设置也存在很大不同,将会计与财务管理分开设置的大约占35.12%,在会计机构中设置独立财务岗位的占28.59%,单独设置会计机构的占36.29%。

从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复杂化以及竞争的加剧,大部分企业对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专业有了清楚的认识与区分,这就为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二、学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企业关于财务人员知识结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以及职业定位等四个方面要求的调查分析,能够为高等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明确方向。根据以上分析,目前高等院校在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中尚存在以下不足:

1.重财务专业课程,轻相关业务课程

财务管理专业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涉及会计、财务、金融、税务等多方面的知识,要求该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并能融会贯通。而目前高等院校在该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尚存在很大不足,主要表现在重视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而忽视金融、税务、法律等课程。法律、金融等本就是学生应掌握的基本专业知识,而教学中对以上课程只是停留在学生了解相关内容的层面上,并未让学生深入学习,有些院校甚至将这些课程作为考察科目,一学期结束学生根本不知道学了什么内容。这种教学状况导致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认为只要把财务管理课程学好就可以了,极为不利于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高水平财务管理人才。

2.缺乏职业道德素质教育

财务管理在现实当中体现出更多的是对企业资金的管理,如果财务人员不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将会给企业带来极大隐患,严重的甚至导致企业最终的失败。财务工作的这一特点要求财务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与修养,相比业务素质,用人单位更看重财务人员的职业素质与修养。目前高等院校课程设置中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基本没有,高校将精力主要放在学生财务业务知识的培养上,对职业道德与修养的培养基本忽略,只是在大一的公修课《思想道德与教育》课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而缺乏结合财务管理工作特点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课程。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很难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

3.缺乏有效的实践课程

财务管理不仅是企业管理的手段,更是一门艺术,需要财务工作人员灵活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目前,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更注重学生业务知识的培养,而轻视能力培养,主要表现就是缺乏实践课程,目前高等院校的实践课程基本上仅限于在财务管理课程中增加ERP沙盘模拟实训课,而该课程虽是模拟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但与实际情况差别较大,难以达到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效果。有些院校在毕业前安排了实习,但这些实习多以学生自由自愿的形式开展,学校没有相应的监督,也缺乏对学生实习情况的反馈,难以实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4.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定位不明确

长期以来,很多人都认为财务与会计是等同的,这一观点不仅在很长的时间内影响着用人企业,更影响着财务管理的教学工作。一些高等院校在财务管理与会计的教学目标上定位不明确,甚至出现混同,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财务管理课程与会计课程的设置基本相同,最多是在授课过程中对于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更偏重于财务,而对会计专业学生更偏重于会计学,以至于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对自身专业没有正确的认识,在职业选择上更多的是偏重于会计;二是教学方式基本相同,实际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让学生掌握财务理论,学会公式套用,缺乏案例分析与讨论课程。这种模式下培养出的财务人员与会计人员差别不大,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

三、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对策建议

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管理手段的改进,企业对财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积极进行教学改革,针对用人单位的需求培养出高素质人才已成为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1.全面设置相关专业课程,优化学生知识结构

实际工作中仅具备财务管理专业知识,而欠缺金融、经济、法律、税务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很难全面开展财务管理工作,财务人员不懂金融、经济,就很难从微观以及宏观角度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准确把握。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必须具备的首要条件就是要有完善的知识结构,因此,高等院校应全面设置相关专业课程,改变过去仅重视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而轻视相关专业课程的做法,切实加强对金融、经济、法律、税务等专业知识的重视程度。在设置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同时,循序渐进地设置经济、法律、税务、金融的专业课程,在授课过程中应注意提示学生学科之间的联系,促使学生在完善自身知识结构的同时注意学科间的融会贯通。

2.增加职业道德教育课程

财务管理工作可以说是高危行业,财务人员没有较高的职业修养不仅可能给自身带来麻烦,也有可能给企业带来危机。为培养满足企业需要的高素质财务工作者,高等院校在注重学生业务知识学习的同时必须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以及职业道德修养给予充分重视。一是可以在各个学期增加职业道德教育课程,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的特点以及财务工作者所应具备的职业操守;二是可以开展讲座,以反面教材作为宣传教育的内容对学生进行警示教育。

3.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

财务管理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仅注重理论教育的教学方式很容易令学生眼高手低。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其尽快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成为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高等院校应充分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一是重视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结合ERP沙盘模拟等仿真软件开展教学活动,配合财务管理专业的学习开展案例分析课程,以增强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安排实习机会,高校可以和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每个学期安排学生到合作企业进行学习,了解企业真实的财务管理工作状况,摆脱过去学生实习的管理方式,将学生每个学期的实习状况进行反馈计入学分。

4.明确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定位

财务与会计之间存在高度的关联性,财务管理需要会计提供信息,以便于分析、预测和决策,但两者之间也存在着很大差别:会计主要是对实际发生事项的核算,财务人员需要决策和预测,财务活动中面临着瞬息万变的社会经济环境,需要对一系列突发事项作出迅速反应,这就决定财务管理人员应具备较高公关能力以及决策能力等,从而要求高等院校在财务管理与会计学科教育上必须进行区分,明确财务不等于会计,在教学培养上两者应该是有区别的,从而促使高校真正按财务管理专业的特点以及企业要求进行学科教育,而不是按会计学科培养出顶着财务专业的名号实际仍以会计为就业取向的工作者。

参考文献:

[1]温素彬,彭敏,王碧亮.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市场需求状况的调查分析[J].会计研究,2009,(12).

篇10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 特征 问题 建议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连续十几年的扩招,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的人数持续攀升。然而,就大学生的就业现状:财会专业的毕业生由于实践经验不足,动手能力差,因此,就业状况不尽如人意,凸显出我国目前高校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不足。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我国高校教学表现出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讲授、轻学生动手实际操作等问题。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质量与当前经济全球化、竞争环境复杂化下企业对专业人才的能力需求产生较大的矛盾。作为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的本科院校,更应在结合企业需求的基础上,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的协调发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培养适应实际需要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深入了解当前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现状,认真研究和构建同应用型本科专业性质与培养目标相吻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教育质量,增强办学特色和毕业生市场竞争力非常必要。本文就如何完善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问题略陈管见。

一、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的特征

应用型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应用能力强的高素质技术人才,而不是普通本科培养的学术型、研究型、工程型人才。因此,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应以应用能力为主线,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在系统、完整的课程体系基础上侧重应用性、针对性和模块化,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学生在实验、实训、实习、课程设计等实践课程中的亲自操作,培养学生针对企业实际财务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做好理论与实际的衔接。

二、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实践教学重要性认识不足。

高校作为非营利组织,应以提高毕业生的质量为最终目标。但是,很多高校的教学方式仍侧重于课堂专业理论教学,加上适量的一般在财会实验室进行的专业(模拟)实验(习),毕业前再进行约半个多学期的实务单位毕业实习。这样即便是优秀毕业生往往也只会纸上谈兵,实际动手能力差。究其原因主要是实践教学环节在大部分高校中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很多高校依然“重理论、轻实践”,部分专业主干课程没有在课程中开设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实验课[1]。这是导致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在质量上无法满足企业需求的根本原因。

(二)实践教学计划缺乏系统性。

尽管许多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材建设已初具雏形,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方面也取得不少进步,但是大多尚未形成相对成熟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的计划性较差。部分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中缺乏完整而又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配套的实践教材,实践教学随意性较大。部分实践教材的资料老化,已不具有分析价值。

(三)财务管理模拟实验室建设投入较少。

通过在校内财务管理模拟实验室中模拟财务管理工作程序和方法,学生能够对工作环境产生直观认识,掌握部分理财实际操作技能的实践环节。但是,目前很多高校没有注重财务管理模拟实验室的建设,或由于经费短缺,没有能力进行这样的建设。据有关资料表明,全国六百多所开设会计专业的院校多数建立了会计实验室,但很少有高校建立专门供财务管理专业使用的财务管理实验室。部分高校的财务管理类实验课通过借助会计实验室平台开展[2]。

(四)教师实践指导能力有待提高。

作为从事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专业教师应同时具备较高的财务管理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包括手工操作能力、财务软件运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等,这样才能在实践教学环节给予学生充分全面的指导。但是由于财务管理专业在我国高校发展的历史不长,目前资深的财务管理专业教师大多是会计专业出身,长期从事会计教学和研究,财务管理实践经验不足。许多青年教师又是从校门到校门的同门教师,缺乏到企业实践锻炼环节,对财务管理的实务操作也缺乏深刻了解,实践指导能力不高[3]。

(五)实验课效果不明显。

许多高校虽未建立系统的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体系,但已经开始在财务管理专业核心专业课程中设置相应的实验课。由于在理论课程的授课过程中未注意学生问题分析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对理论知识缺乏系统性的认识,学生对财务管理基本知识的运用能力、对财务管理和会计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较差,对教师指导过分依赖,实验课难以收到满意的效果。

(六)缺乏稳定的实习基地。

目前,高校鼓励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到校外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有些高校也实行了“双导师”制,分别为学生配备校内和校外的导师,进行共同指导。但是,我国绝大多数企业未设立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学生难以找到对口的实习部门,只能做一些会计的相关工作。也有些部门单位出于担心商业秘密泄漏等原因,以种种借口拒绝实习学生,或不认真配合,不给予必要的指导,或安排其做一些文员等工作,有关筹资、投资、利润分配等决策工作一般由财务负责人承担,学生即使到了企业也可能没有真正的专业实践机会。另外,随着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人数的增加,也出现一二十学生挤在同一单位实习的情况,不仅影响实习单位的正常工作,而且让学生的实习效果大打折扣。

(七)缺乏有效的实践教学质量监督和评价体系。

一方面,由于对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多数高校对学生的考核主要还是侧重于通过考试成绩来认定,对实践成果的评价只占很小的比分或不计分,以致学生对实践能力的培养也不够重视。部分教师在实施实践教学环节中也流于形式,未作深刻研究和严格控制,实践结果也没有统一的评价体系。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加上部分学生的自控能力不强,在实践教学环节,尤其在校外实习的环节中,会出现学生弄虚作假的情况,实践效果有限。

三、完善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议

(一)明确培养目标,提高认识。

学校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是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因素。财务管理专业融合了一系列专门研究方法论的应用学科,涉及财务管理基本理论及各种实践操作方法与作业程序,这些实际操作技能只有通过实践教学环节的锻炼才能巩固提高。因此,学校必须明确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建立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实践教学的改进。目前,一些高校在探索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如嘉兴学院已经建立了“双导师”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在校内校外分别设置了导师对学生的实践教学进行指导。

(二)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围绕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中心,制定相对独立、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将学分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给予合理的分配。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应包括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大纲、实践教学指导书、实践教学基地及实践教学指导老师。其中,实践内容按层次可以分为基础实验、单项实验、模拟综合性实验和校外实习,并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制定不同的实验实训大纲,保证实践教学有计划地进行。通过对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正式将实践性教学目的、任务、手段、内容和要求列入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培养计划。

另外,还要加强实验教材的建设。由于国家对教材的选择没有统一规定,实践教学资料的选择由任课老师及专业其他教师共同研究决定,其合适与否直接影响到实践教学效果的好坏、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能否提高。实践课程教材的选择应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理论课程教学内容,遵循实用性、系统性和先进性原则,即模拟实习教材应是对理论知识的加深、巩固与运用,能系统反映企业日常财会业务,并随着财务管理新领域、新方法、新规则的出现不断补充和完善。[3]

(三)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

1.鼓励教师参加专业学术活动。这种活动能使教师与具有丰富的实际经验和理论造诣的专家进行学术交流活动,从中获取丰富的知识和难得的经验,提高自身的学术层次,增强实践指导教学的能力。

2.鼓励专业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锻炼。高校可通过建立轮训制度等安排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单位进行锻炼,丰富自身的实践经验,增强自身的实际业务操作能力。

3.积极开展高校间的交流合作。高校之间应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方法的研讨,加强实践教学经验的交流,学习对方有效的经验,借鉴优秀的教学方法,相互促进。

4.聘请外部实务专家做讲座。学校可邀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高级财务管理人员等做专题讲座,使全体师生受益,并请他们针对实践教学的薄弱环节进行诊断治疗,不断改进。

(四)改进应用型学科的教学方法。

针对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财务管理课程,应采取更为灵活的教学形式,如课堂分组讨论、撰写小论文并进行分析陈述等,适当增加理论教学中的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积极独立思考,提高案例分析的技能与解决能力,为实践教学打下基础。

(五)加强模拟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模拟实习包括电算化实验和手工实验。随着科技的日益发达,财务管理电算化将成为公司理财的趋势。因此,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必须掌握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理财的基本技能和方法。高校应有针对性地建立实验室模拟平台,购置或研发相应的理财软件供学生使用。实验软件的功能可根据实验内容和教学层次进行设计,如在基础实验中,培养学生财务管理工作簿的创建、财务管理常用函数的运用等,提高学生基本操作能力;在单项实验中,可针对某个重要的知识点,指导学生利用软件进行资本成本和资本结构决策、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确定、存货经济订货批量决策等,提高基本知识运用能力;在综合试验中,可指导学生结合会计学知识,进行长期投资决策分析、并购决策分析等,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校内实验室模拟实验是财会类专业学生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必不可少的一个内容。一些经费紧张的院校可借助其他实验平台如会计实验室等,建立综合的经管实验中心,也可与其他高校一起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六)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校外实习基地能让学生感受真实的工作环境,是任何模式实验室都无法比拟的。学校可鼓励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或与某些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对学生的校外实习进行指导、监督。针对一些企业对此的谨慎态度,学校可要求企业通过与学生签订保密合同或提供专业咨询服务等寻求合作,从而既能提高对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理论水平,解决企业中一些财务管理难题,又能使企业成为学生长期性的培训基地,实现互惠双赢[4]。

(七)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质量监督和评价体系。

由于实践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积极配合,尤其校外实习难以监督,因此,应建立有效的控制监督体系,保证学生按照实习要求完成实习任务,达到预期目的。实践教学控制监督体系可与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结合,通过加强对学生实习情况的考核约束学生的行为,如将实习单位的鉴定意见纳入校外实习考核范围,适当加大实训实验学分的比重,与理论成绩一起作为学生的综合评定依据。

参考文献:

[1]郭银华.完善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讨[J].商业会计,2007,(6):59-60.

[2]张功富.关于大学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J].会计之友,2004,(5):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