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口腔健康知识范文
时间:2023-10-30 17:55: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普及口腔健康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的研究对象都是口腔科就诊的患者,男女所占比例相同。
1.2研究方法
这次研究主要是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让口腔疾病患者参与到此次调查中,以检测他们对于口腔健康观念和行为的认知程度,在完成问卷填报工作后对他们的口腔健康状况做出检查。检查的过程是,让有经验的口腔医师在自然光下用新探针、平面口镜、牙周探针对调查对象采取检查工作。将参与调查的人与他们的检查结果都填进一个设计好的表格当中,以做出对比、评估,对这些数据做出分析。
1.3口腔卫生指数的计算方法
观察龈上牙石、软垢的情况,然后总结分析,再用尖探针查根面有无龈下牙石,着重检查6颗具有代表性的牙齿,16、26、11、31的唇颊面及34、46的舌面。将结果记录下来,用这些数据计算口腔卫生指数(OHI)。OHI是用来评判人们口腔卫生状况及口腔健康教育的依据。
1.4调查数据的判定标准
OHI值为0或1时判定为低值;OHI值达到2或3时判定为中值;OHI值达到4或5时判定为高值。
1.5调查数据的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方式是采用SPSS中的χ2检验。
2研究调查的结果
将所有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口腔教育前后的口腔卫生OHI值制作成表格,做出对照比较。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实验组在进行口腔卫生教育之后,这组的OHI有着显著的变化(χ2=103.40,P<0.01),而另一组对照组两次检查后的OHI值没有什么变化(χ2=2.59,P>0.05);对实验组进行口腔教育之后的第二次检查,相较于对照组,差别更加的明显(χ2=44.41,P<0.01)。
3对此次研究的讨论
(1)口腔保健是从属于健康教育的,开展口腔保健教育,目的是让人们从根本上自我产生一种保健意识,对自己口腔健康有所关注,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自己的口腔健康行为,以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在口腔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医生除了为患者诊治病痛,还对患者普及口腔健康保健知识,开展一些口腔健康保健宣传活动,这样就能推动人们的自我口腔保健行动,固化人们的口腔保健意识,对达到口腔健康行为的目的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牙病不被人们所重视的这种情况屡有发生,但是牙病是目前对人类健康有着很大影响的一种常见疾病。龋齿在国际上也被纳为重点防治疾病之一,它与心血管病、癌症并驾齐驱的列为世界重点防治非传染性疾病。牙周的健康也被世界卫生医疗组织评判人类是否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我国目前有40%的龋齿患者,牙周病更是超过了90%,但从这两项数据就可以看出我们国家目前口腔疾病的严峻情况。所以推广口腔自我保健意识,改善口腔保健行为,对于减少口腔疾病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转变医学服务模式,从治疗到预防,是我们这次调研报告的主要目的。
(2)从这次调查报告中,我们发现一个普遍问题,所有患者在选择何种护牙用品,使用的刷牙方法,刷牙的时间都有着非常多的错误。例如这次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的人都有使用牙签的习惯,经常性的使用牙签会扩大牙齿之间的缝隙,这样食物残渣和污垢更加容易隐藏其中,这是一个很大的卫生隐患。这些患者使用的刷牙方式也都不太正确,牙膏等护牙用品的选用更是非常的随意。这些问题都是一些常见多发的问题,在日后的口腔健康知识普及时,要着重的从这几个方面入手:护牙用品的选择,牙线、牙签的使用危害、正确的刷牙方式。
篇2
[关键词] 小学一年级学生;口腔;健康教育;知识;行为
[中图分类号] R197.32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05(b)-136-02
龋病是儿童最常见的疾病之,患病率高,并有逐年上升趋势[1],流行面广,危害性大。WHO将龋病列为需要重点防治的三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2]。为了解我区小学一年级学生口腔卫生知识的知晓情况,探讨适合小学生口腔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小学生口腔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笔者于2009年9~11月对5所小学,685名一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选取铁西区5所小学,以每所学校的一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共调查685名学生,年龄6~7岁,教育前获得有效问卷629份,有效应答率为91.82%。其中,男生307名,女生322名;教育后获得有效问卷646份,有效应答率为94.31%。其中,男生317名,女生329名。
1.2 方法
由口腔专业人员对这5所小学的5名健康教育教师进行为期3 d的口腔专业卫生知识培训,然后由这些教师对一年级学生进行6课时(隔周1课时)的口腔健康知识教育及其他干预措施。教育课程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内容包括:介绍乳牙和恒牙、牙齿的结构、种类及功能;了解牙菌斑和龋齿。第二部分内容包括:刷牙时间及正确的方法;多吃健康的食品,少吃甜食;提倡使用保健牙刷、含氟牙膏;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发现牙病及早治疗。其他干预措施,①如“9.20爱牙日”开展相关健康教育活动(出刊口腔健康教育专题宣传栏及班报等)。②发放“致家长一封信”,并给家长印发口腔健康教育系列资料。③召开口腔健康教育主题班队会等。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自行设计了有关口腔卫生知识及行为的调查问卷,问卷采用选择题形式,部分选项配以图画,由学生圈出正确的编号。在教育前后分别发放同一种问卷,以无记名方式在班级集中填写。调查时,先由班主任阅读问卷中的调查问题及其选项内容,对调查问题及选项内容中的部分字、词进行解释,再由儿童独自圈出所选编号。对问题和选项内容中学生不认识的文字,要求学生举手示意,由教师个别指导。
1.3 统计学分析
资料收集后,去除填写不完整和有逻辑错误的问卷。数据资料利用计算机处理,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相关指标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教育前后学生口腔健康知识知晓情况
由表1可知,学生受教育前基本知道为什么刷牙、经常吃甜食对牙齿不好,但对怎样刷牙,刷多长时间好等问题正确回答率却较低。教育后学生口腔健康知识各题回答正确率均显著高于教育前。教育前答题平均正确率为49.20%,教育后为90.49%,教育前后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表 1 教育前后学生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比较[n(%)]
2.2 教育前后学生相关口腔卫生行为情况
由表2可知,教育后各项卫生行为正确率均高于教育前,特别是教育后大部分同学中午饭后知道漱口。教育前口腔卫生行为形成总项为1 210项,形成率为48.09%;教育后卫生行为形成总项为1 972项,形成率为76.32%,教育前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表2 教育前后学生相关口腔卫生行为比较[n(%)]
3 讨论
龋齿、牙周病是危害儿童青少年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3],因此要积极重视儿童的口腔健康教育保健。本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口腔健康行为、口腔卫生知识的知晓率教育后比教育前显著提高,通过对口腔健康知识的掌握从而在行为上均有所改进。说明口腔健康教育有效地提高了一年级学生的口腔卫生保健知识,促进了学生良好的口腔卫生行为形成。但调查结果也表明,教育后学生口腔卫生行为形成率还是较低,这可能与教育时间短,内容深度浅或者家长与老师的指导监督有关。所以我们的学校口腔健康教育工作需要长期坚持并与家长密切配合,只有当口腔卫生知识和健康意识不断累积增加时,健康行为才能逐渐地形成。
低年级学生还处在儿童期,所以从一年级学生开始进行良好的口腔卫生健康知识教育,有利于使学生从小养成健康的口腔行为习惯,由于儿童个人卫生习惯及嗜好不同,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对不健康的行为进行早期干预和纠正。另外家长本身的口腔卫生知识和行为习惯对学生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要利用家长会,对家长也进行口腔健康知识的宣传、普及,并指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以带动自己的子女共同形成并保持自我保健习惯[4]。
笔者已将学校健康教育纳入正常的教学计划,做到有计划、有教材、有教案、有考核、常抓不懈。但各校校医或健康教育教师口腔卫生保健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还有待加强,建议设立专项培训与集体备课,不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及能力。对于低年级口腔卫生健康教育教学应以寓教于乐形式为主,并与家长密切沟通配合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树立对牙病预防的正确概念,降低学生牙病的发病率,全面提高学生的口腔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袁欣芝,李志本.7376例儿童乳牙龋齿健康调查及其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1996,4(2):75.
[2]邢海林,陈莲芬,王绍萍.三亚市小学生龋齿患病情况[J].中国热带医学,2005,5(7):23-24.
[3]杨春雷,陈薇,郭燕.北京市中小学口腔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健康教育,2007,23(9):648.
篇3
牙防工作汇报
我区于1997年相继成立了牙病防治中心、牙病防治领导小组和牙病防治指导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口腔医院。1997年口腔医院组织专业技术队伍进入学校、农村和社区为学生和居民免费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并建立口腔健康档案,同时开展了口腔健康教育大课堂,创建了“家庭----学校-----社会”牙防新模式,于1998年创建了第三批全国牙防先进县。2011年区委区政府将“实施儿童健康成长工程,免费为全区6—12岁儿童预防龋齿”列入为民所办十件实事;2012年区委区政府《关于建立健全民生保障体系的意见》(兖发【2012】27号)中将该项工作列入民生保障体系。
区口腔医院作为定点医院,为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为给全区适龄儿童提供舒适优雅的就诊环境,投入43万元建立了集口腔健康教育和牙病防治于一体的儿童牙病防治中心,将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在以防促治,以治促防”的工作方针,以儿童口腔健康健康需求为导向,以促进儿童健康成长为目的,实施儿童口腔健康保健和疾病综合干预措施,专门设置了儿童口腔健康教育基地,特色鲜明,别具一格,通过宣教、演示、讲解、录像和现代口腔健康知识相结合、教育性和观赏性相结合、寓教于乐的方式使儿童及家长得到丰富多彩的口腔健康教育,从而,使口腔保健知识进入学校,带入社区,融入到家庭,使口腔保健知识得到有效普及,使口腔保健知识的知晓率得到进一步提高。为确保窝沟封闭质量,新购置了15台儿童专用牙科治疗椅和高档的封闭器械和材料,科学设置各职能科室,多次举办窝沟封闭预防龋齿项目培训班,对技术人员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和技术操作培训,严格掌握技术操作规范。按照要求统一印制了工作资料和宣传资料,发放了《致家长的公开信》和《***市6—12岁儿童窝沟封闭预防龋齿知情同意书》等相关材料32万余份,并在全市小学相继开展以“窝沟封闭,预防龋齿”为主题的校园系列宣传活动,设置口腔健康教育宣传栏200余块,发放口腔健康教育光盘200套,口腔保健知识答卷33000余份,口腔健康教育处方4万余份,安排流动影像宣传车在学校周边循环播放窝沟封闭光盘,充分调动儿童及其家长的主动参与意识。市口腔医院为保证做好这项工作,制定了工作流程、工作手册和多套应急方案,安置了安全实施,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扎实做好“三好一满意”(即服务好、医疗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为充分考虑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又便于儿童就诊,窝沟封闭工作时间延长到晚9:30分,周六、周日及节假日不休息,完全保证了这项工作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这一举措得到老师和儿童家长的一致好评。
在窝沟封闭工作中,口腔医院的全体职工在院党支部的坚强领导下,积极工作,密切配合,顾全大局,舍小家顾大家,为按时完成适龄儿童窝沟封闭预防龋齿工作,加班加点,毫无怨言,窝沟封闭工作涉及到17所市直学校和7个乡镇,共82所小学,共计45053人,检查人数33123人,实际封闭人数32751人,共接待学生及家长61573人次,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大课堂1000余次,使家长和学生得到了系统、正规的口腔健康教育,使口腔保健知识得到有效普及,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达到95%,建档率达100%,有专业技术人员利用牙模型为儿童讲解正确的刷牙方法和步骤,使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儿童达95%以上;市口腔医院在全年工作中做到了稳中求妥,确保了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未出现一例纠纷、差错和事故,实现了“0”投诉的目标,这项工作也得到了各级领导认可,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窝沟封闭预防龋齿工作的各项指标达到市政府的要求,给区政府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篇4
为巩固文明卫生城市创新成果,提高全体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提示社区品味,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提高人民健康文明素质。
二.创设目标:
建立健康教育示范社区,提高社区群众的卫生知识水平、提高健康意识以及自我保健、群体保健能力,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条件,从而达到提高社区群众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三.主要内容:
1.充分发挥街道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的作用,每年召开两次健康教育工作例会;建立健康教育网络,充分调动专业人员(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健康教育专兼职人员)、社区内各单位、家庭、个人积极参与,把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目标转化为社会活动。
2.各社区居委会制定相应计划,组织具体实施,定期组织培训健康骨干人员,做到有培训记录、照片、签到表和培训材料、试卷、培训率超过百分之90。
3.全年4次以上更换健康教育橱窗内容,做到有照片、并注明日期,面积不少于2平方米。注重社区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的科学性、实用性、时效性。
4.健康教育材料发放有记录,包括:时间、材料名称、领取数量、领取单位、签名等。
5.建立健康教育室、社区活动室、健身室,满足日常健康教育需要,有健康教育活动使用记录。
6.开展大型健康教育活动,形式包括:市民学校健康教育相关课程、健康知识竞赛、健康技能比赛、大型健康文体活动等。档案记录包括:活动方案、课程表、通知、小结、照片以及相关文字资料等。
7.成立控烟领导小组并设检察员,开展控烟宣传,做到有材料、有活动记录。
8.做好健康教育工作督导,每年2次对所在辖区居委会进行工作督导,做到有记录并总结经验,推广典型,抓好示范,整体提高。
四.具体开展活动的安排:
1.高血压的病因与防治。
2.糖尿病的种类、饮食及治疗。
3.乙肝的防治,如何与乙肝病人接触。
4.开展食品卫生、营养与健康宣传;儿童预防接种知识教育。
5.开展口腔保健牙齿保健工作。
6.预防夏季肠道传染病,饮水饮食卫生知识教育。
7.宣传预防儿童近视,远离。
8.开展家庭常用消毒知识,了解常见病知识教育。
9.了解家庭急救与护理,为老年人服务活动。
10.节日食品卫生,合理膳食与营养。
11.生殖健康知识,预防性病。
篇5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兰州市幼儿园的在园儿童和前来妇幼保健机构体检的入托前儿童,年龄3~6岁。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280份,收回有效问卷1214份。
问卷调查: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内容分为两个部分,儿童的基本情况、日常表现及口腔不良习惯的表现部分,由儿童家长填写;口腔疾病的检查部分由口腔科主治医师先对被调查儿童进行口腔检查和询问,再根据检查结果按照临床症状分类分别填写相关记录。
统计分析:对所收集的资料采用SPSS13.0软件统计,运用X2检验和分析。
结果
口腔不良习惯状况:在被调查的儿童中,存在各种口腔不良习惯739例(60.9%),具有3项或3项以上口腔不良习惯的儿童为260例(21.4%)。在各个分项中,具有“托腮、脸贴桌面读写、偏侧睡眠等不良姿势”的儿童最多,有343例(28.3%);其次为“夜间或睡眠时磨牙”的儿童251例(20.6%);喜欢“咬文具、衣物或啃指甲”的儿童有230例(18.9%),排在第3位;其他口腔不良习惯从高到低依次为吮指221例(18.2%);口呼吸195例(16.1%);偏侧咀嚼173例(14.3%);咬唇160例(13.2%);吐舌120例(9.9%),下颌前伸102例(8.4%)。从口腔不良习惯的总体情况来看,4~5岁的儿童比3~4岁儿童严重(P
口腔疾病状况:本次被调查的学龄前儿童中,存在各类口腔疾病872例(71.8%)。各类口腔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是龋病共438例(36.1%),具有3颗以上龋齿的儿童207例(17.1%),因龋缺失牙齿的儿童38例(3.1%);其次是乳尖牙磨耗不足402例(33.1%);排在第3位的是乳牙反颌,有254例(20.9%);其他口腔疾病的患病率依次为深覆颌127例(10.5%);上颌前突69例(5.7%);上牙弓发育不足42例(3.5%);颌面异常34例(2.8%);下颌前突16例(1.3%);开颌12例(1.0%);双颌前突3例(0.2%)。从口腔疾病的发病率看,女孩比男孩高(P
学龄前儿童口腔卫生状况:能够每天坚持刷牙的儿童977例(73.4%),从总体来看,男孩663例,每天刷牙527例(79.8%),女孩551例,每天刷牙449例(81.6%),女孩口腔卫生略好于男孩,但无统计学意义(P=0.652);城乡比较,城市儿童口腔卫生好于农村(P
家长对口腔保健的重视状况:共调查学龄前儿童家长1196例,认为“儿童口腔健康非常重要”的家长918例例(76.7%);认为儿童口腔不良习惯对儿童口腔健康非常重要的家长828例(69.2%);认为自己知道儿童口腔健康知识的家长94例(7.8%),认为知道一些但不全面的家长914例(76.4%);有37.5%的家长希望社区及医疗保健机构经常进行儿童口腔卫生及保健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有58.1%的家长认为应当加强宣传,还有4.2%的家长认为无所谓。调查中城市家长及独生子女的家长比农村家长及非独生子女的家长更加注重儿童口腔保健,两者之间差异非常明显(P
社区宣传与服务情况:对社区或医疗机构是否在你所在的社区进行过幼儿口腔保健知识方面的宣传或培训的问题,有1%的家长认为经常,有17.8%家长认为有过,其余81%的家长认为从无。在社区宣传与服务方面,城乡社区并无明显差异(P=0.986)。
讨论
加强口腔保健知识的社区宣传,提高儿童口腔疾病的家庭防病意识:调查中大部分的家长都不了解儿童口腔疾病的预防知识,也不清楚儿童口腔不良习惯对口腔疾病的影响,所以并不懂怎样有效的预防口腔疾病并破除不良习惯。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应当积极联合社区及辖区幼儿园开展儿童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活动,向广大居民普及儿童龋齿、错颌畸形等口腔疾病的预防知识,使广大居民认识到口腔不良习惯的危害,帮助家长们在宝宝发育的早期就预防和纠正吮指、吐舌、咬唇等口腔不良习惯的出现,从而降低口腔疾病的发生。
建立社区普查制度,降低儿童口腔疾病发病率: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保障制度的不断建立和实施,社区基本医疗保障日趋完善。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应当结合社区服务,定期开展社区、幼儿园及学校等口腔疾病高危人群的普查与保健,引导儿童形成健康的口腔卫生习惯,出现问题早发现、早阻断、早治疗,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重视社区培训,提高家长口腔保健的综合素质:儿童口腔疾病与口腔不良习惯密切相关,具有饮食不良习惯的儿童,还常常伴随着紧张、焦虑、抑郁、偏执、强迫、固执、自卑等心理问题。儿童心理发展不成熟,家长过于严厉的处罚或不当斥责,往往会加重其不良心理反应,出现对立情绪和抵触行为,造成饮食不良习惯反复出现,难以矫治[1]。所以,对待儿童的口腔疾病及饮食不良习惯问题,不但要积极矫治其不良习惯和行为,还要注意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和心理治疗[2],从而通过改善儿童的不良认知和情绪状态,提高儿童饮食不良行为的矫治效果。因此,社区医疗卫生机构还应当针对性地组织和开展口腔保健与心理卫生方面的讲座与培训,提高家长的综合素质,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促进儿童的心身健康和发展[3]。
参考文献
1马迪,张丽梅.儿童功能性厌食256例治疗及心理干预对比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08,35(32):5014.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乌鲁木齐市某社区在基层医院登记的146例老年人为研究对象,男性84(57.53%)例,女性62(42.47%)例,年龄范围在62~85岁,平均年龄(71.52±2.81)岁。经调查,所有老年人均为该社区的常住人口,由社区医院负责监测其基本健康状况,口腔健康行为、疾病状态各不相同。
1.2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笔者搜集相关乌鲁木齐市老年人口腔行为的文献资料,了解口腔行为概况、疾病影响,以及基础知识。对比分析不同文献资料观点,总结老年人口腔行为对其口腔疾病患病率、疾病状态影响,得出有效结论。
1.2.2抽样调查法 采用分层调查法搜索乌鲁木齐市某社区老年人,开展口腔健康状况调查,由社区医生、护理人员负责签名调查,按照既定名单签发调查问卷,并用电脑按编号录入信息,以保证信息的准确性、逻辑性和数据性。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测评该社区老年人口腔健康评分,其中口腔健康状况良好:90分以上,一般:80~90分,存在问题:70~80分,差:70分以下。
1.3调查工具 按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口腔调查问卷标准,调查内容包括口腔清洁知识、体检知识、疾病状态,以及口腔疾病治疗方法。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P
2 结果
2.1乌鲁木齐市某社区中老年人口腔健康总体情况 调查过程中,146例老年人患口腔疾病93例,患病率为63.69%,补牙49例,补牙率为33.56%。其中,128例老年人有龋齿,患龋率为87.67%,龋齿数目从1~6个不等,平均龋齿数为(1.82±1.03)个,人均失牙数为(2.08±1.08)个,见表1。
2.2社区中老年人口腔健康行为及疾病就诊情况 本组研究中,乌鲁木齐市某社区老年人的生活条件、生活环境差异较大,其口腔健康行为水平、能力迥异。其中,能掌握正确刷牙方法的78(53.42%)例,了解口腔疾病知识的46(31.51%)例,常做口腔护理的12(8.22%)例,有口腔疾病预防意识的24(16.44%)例。不同年龄阶段,老年人的口腔健康行为侧重点不同,见表2。
3 讨论
本组研究证明,乌鲁木齐市某社区老年人口腔健康基本状况一般,龋齿、补牙、刷牙行为规范度、口腔疾病预防意识能力等都存在诸多缺陷、问题。146例研究者中,口腔健康行为情况、水平是按照年龄段变化的,年龄越小的老年人接受口腔疾病知识、掌握口腔行为规范的能力越强,反之则越弱。综合数据内容,笔者总结了几点影响老年人口腔健康行为的因素,具体内容如下。
3.1地域文化差异 乌鲁木齐市地区偏僻、文化、生活水平远不及发达城市,尤其是当地的老年人,他们没有接受过现代化的口腔健康教育,不仅无法获取相关行为规范、口腔疾病知识,固有的地域文化差异也会影响口腔健康行为在乌鲁木齐地区老年人中间有效传播。
3.2老年人对口腔健康不重视 一般情况下,老年人都会忽视口腔健康,即便患有口腔疾病,老年人也会当其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而忽视。上述错误观点、观念,会严重影响老年人对口腔健康的重视心态。
3.3基础医疗服务能力差 综上分析,乌鲁木齐市某社区老年人口腔健康行为、疾病状态代表了大多数偏远地区医疗服务水平低下、低能的现实问题,要想改善老年人的口腔行为,必须针对客观问题,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解决。①加强口腔健康知识的宣传力度、扩大普及范围,以乌鲁木齐市为示范中心,以社区医院为单位,开展健康教育活动,邀请广大老年人参与,以综合提高社区老年人对口腔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②突出口腔疾病预防意识的重要性,在教育中向老年人客观解释、直观反映口腔疾病的影响力,让老年人对其"敬畏"、"重视",只有这样,老年人才能在日常生活中真正重视口腔疾病预防(刷牙、口腔护理、疾病就诊)等工作;③完善社区医疗服务工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让社区医院拥有医疗服务自主性和功能性,鼓励社区医院深入社区,主动找到有口腔疾病或存在疾病隐患的老年人,以"上门服务"、"电话咨询"、"意见反馈"等形式,给予该社区老年人以全方位的口腔医疗服务,从而杜绝口腔疾病问题发生。总而言之,老年人的口腔健康行为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久的工作工程来支撑、实现,无论是在基础医疗服务中,还是日常健康教育,都应将口腔健康等相关性问题放在首位。
参考文献:
[1]田雯,马敏,张莹,等.银川市3808名中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调查[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13,23(10):659-661,665.
篇7
【关键词】健康教育;知识;行为;学生
【中图分类号】G479 R1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3)10-1173-04
流动儿童一般是指流动人口中14岁及以下的儿童。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规模逐年增加。人口结构也发生改变,流动方式由“短期滞留”向“长期居住”转变,流动儿童比例也随之不断增加。研究表明,流动儿童较户籍儿童面临更多的健康问题,特别是在生长发育迟缓、乙肝感染、沙眼等与不良经济状况相关联的疾病方面;一些基本疾病控制、个人卫生知识和行为在流动儿童中普及并不理想。随着国家对流动人口享受公共服务的关注和改善,需要更多了解流动儿童健康状况和健康相关影响因素。本文将在校小学生健康及相关知识行为状况进行横向对比,以更好地发现流动儿童的健康特点,为促进流动儿童和儿童整体健康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多阶段整群抽取北京市流动人口相对集中的2个区(海淀区、丰台区),每个区随机抽取以接受打工子弟为主的公办和民办打工子弟小学各1所,同时配以相近以接受户籍儿童为主的公办小学2所;在每所小学四一六年级各随机抽取2个班的所有学生为研究对象。按照学校和户籍类型,除去缺失值和样本量较小的就读于打工子弟小学的户籍儿童,分组为就读于公办户籍小学的户籍儿童650名(A组)、就读于公办户籍小学的流动儿童331名(B组)、就读于公办打工子弟小学的流动儿童332名(C组)、就读于民办打工子弟小学的流动儿童328名(D组)。其中A组男生占45.0%,女生占55.O%,平均年龄为(10.70±0.94)岁;B组男生占52.0%,女生占48.0%,平均年龄为(10.73±1.05)岁;C组男生占60.9%,女生占39.1%,平均年龄为(10.71±1.21)岁;D组男生占56.1%,女生占43.9%,平均年龄为(10.85~1.18)岁。
1.2 方法
1.2.1 健康体检根据《北京市学校卫生防病工作技术规范》,由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和妇幼保健院组织体检队列学校集中开展健康体检,主要指标有身高、体重、血压、视力、龋齿、沙眼和血红蛋白。超重和肥胖的判断根据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分类标准分性别和年龄计算。血压的判断根据1985年北京市儿童青少年血压调查组制定的以年龄血压参照值为参考标准的儿童青少年血压的筛查参考标准分性别和年龄计算。视力按照《全国中小学生健康监护技术规范》,采用GB 11533-89标准对数灯光视力箱进行检测。贫血的判断根据2001年WHO,UNICEF制定的《儿童青少年血红蛋白评价贫血的标准》计算。健康体检有效率为100%。
1.2.2 调查问卷 参考北京市健康促进学校编委会于2007年发行的《健康知识手册(小学生使用)》和类似研究自制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和家庭信息、一般健康情况和饮食情况等。被抽到的班级利用社会课或大课间时间,由班主任作答学生问卷,当场回收并对问卷进行核查;同时发放家长问卷由学生带回家,要求父亲或母亲填写父母长期不在家的,由每天照顾孩子的主要监护人填写,第二天班主任回收并核查。问卷纳入变量共同度在50%以上,累计贡献率70.11%,问卷效度良好。Cronbach α系数为0.91;经复测两次回答呈相关(r>0.5,P0.3,P
1.3 统计分析使用EpiData 3.1软件对体检和问卷数据进行录入,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组别小学生人口学特征比较 不同组别小学生超龄情况、非独生子女比例、父亲文化程度及母亲文化程度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2.2 不同组别小学生健康状况 D组小学生过去1个月腹泻、龋齿报告率最高,A组小学生血压偏高、视力不良报告率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2.3 不同组别小学生健康知识和行为状况 由表3可见,D组小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持有率均处于较低水平;同一健康相关问题,各组学生知识知晓率普遍高于行为持有率。
3 讨论
本次调查中,流动儿童超龄在学、性别比例偏高的情况超过段成荣等利用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概括和分析的全国流动儿童的相关特征(“超龄”上学比例为33.3%,男、女生比例为53.4,46.6)。申继亮等2006年对北京市的一项研究表明,68.4%的流动儿童家庭月收入集中在500~2 000元之间,而77.0%的城市儿童家庭月收入在2 000元以上。国家人口计生委于2009年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太原的调查中,流动人口家庭人均月收入为1715.4元。本研究流动儿童家庭经济状况有所增加,但4组间不均衡性仍较大。
2006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北京市流动人口的受教育程度以初中为主,占全部流动人口的50.2%;未上过学者占4.4%,受教育程度为小学者占18.19%,接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者所占比例接近6%。本研究流动儿童父母整体文化程度较之前研究有提高,与户籍儿童父母差距较大。4组小学生过去1个月感冒患病率差异不大,民办打工子弟小学流动儿童腹泻情况较严重。高晓坚等对2003年广州市4个区的入户调查结果显示,流动儿童腹泻与感冒近2周患病率为11.09%。
此次调查4组儿童的贫血患病率均达到《北京市学校卫生防病工作方案》到2010年缺铁性贫血患病率控制在5%以下的目标,但儿童超重、肥胖情况应引起重视。周凤梅等对2006年北京市通州区农民工子女小学学生的调查中,流动儿童和户籍儿童贫血患病率分别为1.51%,8.57%;肥胖率分别为7.54%,10.69%。刘玉茹等对2006年北京市房山区流动人口子女的调查中小学生超重率和肥胖率为9.52%,3.34%。
资料显示,2010—2011学年度北京市小学生恒牙患龋率为11.7%。本研究龋齿患病率流动儿童较户籍儿童高,整体较往年高。周凤梅等的调查中,2007年流动儿童和户籍儿童视力低下率分别为24.03%,35.20%。2010—2011学年度北京市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50.4%。本调查中流动儿童视力状况较户籍儿童好,但整体视力不良检出率较高。
流动儿童健康状况和相关知识行为整体有提高,组间相比存在薄弱群体。4组小学生饭前便后洗手、勤剪指甲、不喝生水、每天吃早餐、不偏食或挑食、正确的刷牙方法、早晚刷牙、用眼卫生视力保护等整体情况好于王潇怀等2006年在宁波市镇海区、郭利娜等2010年在北京市的相关调查。一般健康知识、饮食营养、口腔卫生和用眼卫生方面的知识知晓情况,流动儿童特别是民办子弟学校流动儿童较弱。“不喝生水”和“不随地吐痰”方面的行为公办小学户籍儿童有较高的持有率,公办、民办子弟学校流动儿童相关行为持有率仍较低;在“刷牙方法”、“刷牙频率”、“眼保健操”和“不共用毛巾”方面,民办打工子弟小学流动儿童的行为持有情况较其他3组差。
同一健康相关问题,4组小学生知识知晓率普遍高于行为持有率,特别是在健康饮食关于“少吃油腻食物”和“不挑食”,口腔卫生关于“刷牙方法”和“刷牙频率”,用眼卫生关于“阅读姿势”和“长时间用眼”等方面。本次调查健康知识中关于“青少年脉搏”等方面、饮食营养健康知识中关于“预防缺铁性贫血”等方面和用眼卫生健康知识中关于视力影响因素方面知晓率均较低。个人清洁卫生、关心食品安全和疾病传播方面的行为持有率4组小学生普遍不高。4组学生“每天吃早餐”的行为持有率均超85%,“不挑食”、“少喝碳酸饮料”、“少吃油腻食物”等健康饮食方面的行为持有率仍普遍较低。
综上所述,北京市在校流动儿童健康状况及相关知识行为整体较之前研究有提高,民办子弟小学流动儿童是较薄弱的群体,在学校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工作上需要多关注他们。健康教育的重要方面应涉及儿童视力不良、超重、肥胖问题,增强小学生健康教育知识内容的全面性和深入性,促进健康知识向行为形成的转化。
志谢 感谢海淀区中小学保健所和丰台区妇幼保健院对调查的体检支持。
4 参考文献
[1]段成荣,杨舸,张斐,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动人口变动的九大趋势[J].人口研究,2008,32(6):30-44.
[2]段成荣,梁宏.我国流动儿童状况[J].人口研究,2004,28(1):53-59.
[3]罗晓明.经济发达地区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学生基本健康状况调查[J].医学文选,2005,24(6):890-891.
[4]刘玉茹,张琼,臧小风.北京市房山区流动人口子女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J].中国学校卫生,2007,28(5):461.
[5]周凤梅,杨冬梅,常欣.北京市通州区农民工子女小学学生常见病患病现况[J].中国学校卫生,2007,28(2):180.
[6]罗晨.苏州市民工子弟学校小学生与城市同龄段学生体质健康对比分析[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1(26):127-128.
[7]郭利娜,余小鸣,安维维,等.北京市流动儿童健康知、信、行现况调查[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19(7):603-605。
[8]司徒炜敏,江军.民工子弟学校学生卫生习惯和卫生知识调查[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9,17(1):117-121.
[9]王潇怀,朱银潮,顾素玲,等.宁波市民工子弟小学学生健康知识与行为调查[J].浙江预防医学,2007,19(5):65-66.
[10]王纯,赵元吉,蓝怡.成都流动人口子女健康教育问题研究[J].科技信息,2008,33:410-411.
[11]季成叶.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BMI筛查分类标准[J].中国学校卫生,2004,25(1):125-128.
[12]申继亮,胡心怡,刘霞.流动儿童的家庭环境及对其自尊的影响[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13-119.
[13]李伯华,宋月萍,齐嘉楠,等.中国流动人口生存发展状况报告[J].人口研究,2010,34(1):53-59.
[14]翟振武,段成荣,毕秋灵.北京市流动人口的最新状况和分析[J].人口研究,2007,31(2):30-40。
[15]高晓坚,董训兰,王平,等.广州市流动人口妇女儿童患病就医现状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5):1847-1848.
篇8
儿童口腔健康是一生健康的基础,我国儿童龋病患病率高,根据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我国5岁儿童、12岁儿童、35岁-44岁人群组、65岁-74岁人群组的龋齿患病率分别是66.0%、28.9%、88.1%和98.4%。其中,5岁儿童龋齿患病状况处于世界较高水平,且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养成率低,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口腔卫生服务能力较弱,儿童口腔卫生工作亟需加强。
我县于2011年开始实施该项工作,通过有组织地开展群体口腔疾病预防干预,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促进了我县儿童口腔健康,提高了儿童口腔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带动了口腔疾病防治队伍建设。但口腔疾病防治的严峻形势迫使我们需要探索更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1 现状
儿童口腔疾病防治是业务广泛,多学科、跨部门的工作,具有很强的社会性、综合性。中央财政从2008年起设立了中西部地区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支持在项目地区建立儿童口腔卫生工作机制,开展儿童口腔健康教育、基层口腔卫生专业人员培训,对适龄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和窝沟封闭等。项目对探索适合我国中西部地区特点的口腔卫生工作模式,增强中西部地区口腔卫生保健服务能力,改善中西部地区儿童口腔健康状况,提高儿童口腔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口腔干预不仅是在防治的方法,还体现组织管理、宣传动员等方面,是社会化的工作体系,综合性防治措施。
1.1 覆盖范围较少 我县开展的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由于受经费和医疗水平的限制,导致该项工作不能全面覆盖,受益人群较少,大部分儿童仍不能得到较好地口腔卫生保健服务。
1.2 口腔卫生保健工作发展不平衡 由于受领导重视程度、技术条件,地区经济状况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县各地也存在口腔卫生保健工作不平衡,部分地区缺乏长期有效地工作机制,网络建设、服务内容和质量都处于较低的水平。
1.3 口腔专业医务人员和设备缺乏 目前全县67个公立医疗卫生单位,能从事口腔治疗的单位只有15个,有资格人员25人,且相应医疗设备不足,远远无法满足我县口腔卫生保健的需求。部分医务人员技术水平低、主动性和责任心不强,对工作方法、工作内容不了解,也在一定程度影响项目的开展。
1.4 口腔疾病综合干预单一 口腔综合干预还只停留在单一的宣传和窝沟封闭的方式上,未更深入开展干预工作,虽然项目的实施为我县在口腔疾病预防提供了许多可借鉴的经验,但相对日益增长的口腔卫生保健需求来说,无论从内容、形式还是服务的质量还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 对策
2.1 加强组织领导 在实施过程中各相关单位或部门应充分认识当前口腔综合干预项目工作的重要性,建立以政府为主导,有关部门各尽其责,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组织管理体系,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方案、规划。充分发县级医院的资源和技术优势,逐步建立以卫生行政部门为主导,县级医院为技术主体,各镇乡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依托的口腔卫生服务体系和网络。
2.2 加强口腔医师和相关工作人员培训力度 加强基层口腔医师队伍建设,加大人才引进,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各级已经从事口腔综合干预的人员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培训内容要符合实际工作需要,要让基层管理人员明白做什么、怎样做,使他们掌握工作方法、程序,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技术水平,同时在全科医生培训中增加口腔防治内容。
篇9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本院口腔科的92例进行口腔检查儿童。纳入标准:年龄3~10岁;首次进行口腔卫生检查;既往无口腔卫生健康教育史。排除标准:存在牙齿缺损;合并全身系统疾病;合并精神疾病;存在认知障碍。儿童及其监护人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自愿参与研究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46例。对照组男24例,女22例;年龄3~9岁,平均年龄(5.17±1.28)岁。干预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3~10岁,平均年龄(5.24±1.5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儿童给予口腔保健的常规健康教育,调查儿童口腔清洁及牙齿保健情况、指导儿童正确刷牙、指导儿童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与生活习惯等,每2个月进行1次。干预组儿童给予口腔保健的综合健康教育,采用健康教育手册、多媒体视频与图片、宣传讲座进行健康宣教,向儿童发放以生动趣味图画为主的健康教育手册,手册内容包括合理刷牙次数、正确刷牙姿势、不良口腔习惯及其危害等内容,向家长发放相关健康教育手册,纠正家长如龋齿无需治疗的错误的口腔保健观念,指导家长正确刷牙方式、日常口腔护理内容、限制儿童吃糖果及其他零食等;通过生动形象的动画片向儿童及家长宣传局部用氟的好处、沟窝封闭的重要性,鼓励儿童积极提问,耐心、详细地解答儿童与家长的疑问;介绍儿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不良口腔习惯,增强儿童与家长建立防龋齿意识,加强家长对儿童口腔保健的监督;介绍儿童常见不良饮食习惯,强调纠正不良饮食习惯的重要性,向儿童与家长推荐健康合理的饮食方案,叮嘱家长严格控制儿童饮食,避免进食过多甜食、酸性食物;强调定期进行口腔检查的重要性,叮嘱家长定期带儿童来院检查,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保健习惯;健康教育每2个月进行1次,每次教育2h以上,针对个别儿童与家长进行一对一健康教育。两组均干预6个月。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刷牙情况(正确刷牙姿势、刷牙时间、每日刷牙次数≥2次)、不良口腔行为(睡前含奶嘴、咬手指、舔唇、吃东西后不漱口)、龋齿与牙龈炎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刷牙情况比较
干预后,干预组保持正确刷牙姿势比例73.91%、每日刷牙次数≥2次比例69.57%均高于对照组的43.48%、39.13%,刷牙时间(2.96±0.42)min长于对照组的(1.78±0.36)mi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干预前后不良口腔行为比较
干预前,两组睡前含奶嘴、咬手指、舔唇、吃东西后不漱口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含奶嘴、咬手指、舔唇、吃东西后不漱口发生率均低于干预前,且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含奶嘴、咬手指、舔唇、吃东西后不漱口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龋齿与牙龈炎发生情况比较
干预前,两组龋齿与牙龈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龋齿与牙龈炎发生率分别为4.35%、2.17%,均低于干预前的21.74%、13.04%,且低于对照组的17.39%、13.0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龋齿与牙龈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篇10
[关键词] 整体护理;小儿糖尿病;应用;血糖变化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1(a)-0170-02
糖尿病是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与遗传、自身免疫、生活环境等因素息息相关。临床研究表明[1],糖尿病一般是由于患儿体内的胰岛素分泌不足,从而导致靶细胞对胰岛素的不敏感引发水、电解质、糖等物质的代谢出现紊乱。糖尿病一般分为1型和2型糖尿病衫啵大多数儿童患儿多为1型糖尿病,主要由酮酸中毒而引起,会出现多尿、多食、消瘦等临床症状。小儿糖尿病发病急,且通常情况下没有典型的症状,很难早期发现,容易延误治疗最佳时间,严重威胁儿童的生命健康。除了有效的治疗外,小儿糖尿病护理干预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治疗效果。该次研究选取2015年3月―2016年9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0例小儿糖尿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析整体护理在小儿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9月在该处住院治疗的小儿糖尿病患儿80例,将其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男性45例,女性35例,平均年龄(7.5±1.2)岁,所有患儿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修订的糖尿病相关诊断标准[2],都为1型糖尿病患儿。其中观察组男性30例,女性10例,年龄在4~15岁之间,平均年龄(7.2±2.3)岁;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在5~14岁之间,平均年龄(7.3±2.0)岁。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症状等一般资料的对比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儿同时进行胰岛素治疗,并在治疗的过程中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性护理。首先,为患儿营造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保证病房具有适宜的温度、湿度,通风良好,并定期对病房进行彻底消毒。其次,嘱咐患儿及家属食用低糖食物,控制饮食及血糖,尽量少食多餐,平衡膳食,医护人员及时记录患儿的饮食情况[3]。最后,在患儿用餐2 h后引导患儿进行适量的运动。
观察组患儿给予整体护理:①对患儿进行健康知识教育。一般的患儿及家属糖尿病的疾病知识了解有限,缺乏正确认识,配合治疗的效果不明显,因此,医护人员要在患儿入院后及时向其普及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及日程生活注意事项,要叮嘱患儿家属监督、控制患儿的饮食,改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并合理督促其参与运动锻炼,控制血糖水平及胰岛素的正常分泌。②对患儿进行用药指导干预。治疗过程中向患儿及家属说明处方用药的方法及具体的药量,叮嘱其要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服用药物,不能擅自停药或增加药量。为患儿介绍血糖监测的方法,并指导患儿了解血糖化验单上的数值。向患儿演示胰岛素的注射方法及抽吸方法。③对患儿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心理护理干预包括对患儿及家属的心理护理两方面内容。家属在治疗过程中对患儿病情担心,容易出现情绪异常,与医生发生争执。另外,对于病情严重的患儿,家属在经济、精神等方面承受的压力更大。因此,医护人员要对患儿家属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疏导家属情绪,引导家属多关心患儿。对患儿的心理护理,要及时引导患儿正确认识病情,学会控制饮食,为患儿创造良好的治疗氛围,让其认识到治疗的重要性,从而配合治疗。④相关感染及低血糖护理干预。小儿糖尿病患儿在治疗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口腔内滋生细菌的现象,因此,要引导患儿保持口腔内的清洁,避免口腔感染。另外,在检测患儿血糖及尿糖时,要根据检测的结果调整胰岛素的使用量,如果出现低血糖引起的休克等症状,要使患儿平躺,并注射葡萄糖,患儿苏醒后叮嘱及时进食。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血糖变化水平,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两组患儿的饮食控制、遵医嘱用药、自我检测评分及临床护理效果。
1.4 统计方法
采取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儿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采取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血糖水平变化的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儿饮食控制、遵医嘱用药、自我检测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饮食控制评分为(84.48±4.98)分、遵医嘱用药评分为(93.15±4.96)分、自我检测评分为(92.45±2.1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饮食控制评分(70.12±3.57)分、遵医嘱用药评分为(80.15±3.95)分、自我检测评分为(83.21±1.89)分,组间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4.822,t2=12.967,t3=20.414,P
2.3 两组患儿护理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总效率为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总有效率6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91,P
3 讨论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习惯、饮食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饮食中对糖分的摄入增加,糖尿病发病率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且趋于低龄化,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威胁其生命健康[4]。小儿糖尿病患儿与一般年龄阶段的糖尿病患儿的病因基本相同,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糖分、脂肪、水、蛋白质等出现异常。糖尿病有不同的类型,在不同人群中呈现出不同的类型,一般情况下,小儿患儿多为型糖尿病,主要是因为儿童偏爱甜食,且没有较好的自控力,加之家长没有进行及时的监督,小儿糖尿病患儿对病情的控制情况较差,病情容易反复,给治疗和护理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临床医学上,对小儿糖尿病患儿需要进行几乎终生的用药治疗,除了常规的胰岛素治疗外,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是提高患儿治疗效果的重要保证[5]。一方面要对患儿进行饮食、运动、病房环境营造等常规性护理干预,另一方面也要采用现代化的整体护理方法,从对患儿进行有效的健康知识教育、饮食护理干预、运动护理干预、心理护理干预,以及遵医嘱护理干预、相关感染护理方面,对患儿展开整体、系统性的全方位护理,才能提高其护理效果。该次研究选取该处住院治疗的80例小儿糖尿病患儿,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而观察组则采用现代化的护理理念,从健康知识普及、心理护理、饮食护理、遵医嘱护理、运动护理、感染护理等方面着手,采用整体性的护理干预。为患儿普及糖尿病相关知识,疏导患儿及家属的心理压力,指导患儿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饮食控制评分为(84.48±4.98)分、遵t嘱用药评分为(93.15±4.96)分、自我检测评分为(92.45±2.1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总效率为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总有效率6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在小儿糖尿病护理过程中应用整体护理干预,能有效控制患儿血糖水平,改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具有较好的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周永红,王彦.循证护理在小儿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糖尿病新世界,2016,10(4):142-144.
[2] 张玉杰.小儿糖尿病患儿实施整体护理的效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6,10(4):182-183.
[3] 张立霞.小儿糖尿病的整体护理效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6,8(15):181-182.
[4] 于永华.小儿糖尿病的整体护理效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10(3):206.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普及高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