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调研方案范文

时间:2023-10-30 17:55: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市建设调研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城市建设调研方案

篇1

关键词:南水北调;配套工程;研究

Abstract: This paper simple Shijiazhuang City, the main city of the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supporting construction program.Key words: the South; supporting projects;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项目背景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工程将于2014年底建成通水,为实现配套工程同步建成的总体目标,需同步进行南水北调配套工程的建设工作。

按照规划,石家庄市区共规划建设南水北调配套工程的水厂7座,(其中主城区4座、东部开发区、良村开发区、正定新区各一座),水厂设计总规模160万m³/d。

建设方案研究原则:

1、在石家庄市区发展总体规划指导下,根据城市经济发展需要,结合实际用水需求,科学制定水厂建设规模和工程建设周期,统筹安排水厂近、远期建设计划,充分发挥工程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2、充分利用现有的供水设施,尽可能降低工程投资。

3、多水源供水,外调水和本地水(包括水库水、地下水)互为补充,提高供水安全性。

4、至2014年底,供水能力大幅提升,基本满足市区的用水需求。

5、按照省、市南水北调相关精神,受水区在2014年南水北调通水后,由南水北调水置换本地地下水。

6、进一步提高再生水利用率,降低新鲜水用量,节约水资源。

7、优水优用、分质供水。

三、主城区供需水量分析:

1.主城区集中供水量:统计资料见下表

(单位:万立方米/年)

地下水产水量变化趋势图

地表水产水量变化趋势图

总产水量变化趋势图

根据以上数据显示,主城区集中供水量中地下水产水量逐年减少,由2006年日均产水量23.8万立方米递减至日均产水量12万立方米。

地表水产水量逐年递增,由2006年日均产水量16.33万立方米递增至日均产水量27.4万立方米。

总产水量在40.67~39.02,总产水量除2009年由于“三年大变样”的实施,用水量略有增加外,基本保持稳定且略有下降。

分析原因:一是随着国家节能减排及退二进三政策的落实,用水量大的工业用水户大量的外迁,局部用水需求大量减少;二是随着水价调整的进一步到位,广大用水户节水意识的普遍提高,主城区用水量呈现逐年减少的态势;三是近年来主城区中水回用力度加大,进一步减少了工业用水和城市杂用水的需求;四是城区规划的调整,产业布局发生很大变化,局部供水需求与当初规划用水需求发生了较大变化;

2. 主城区自备水源供水量

据调查,目前三环以内各单位拥有自备水源井约716眼,供水量为8100万立方米/年,约为22~23万立方米/天。

3.主城区现状总供水量

根据以上调查,主城区现状新鲜水用水量在64~61万立方米/天。按照要求,南水北调通水后,在市政集中供水设施覆盖范围内的自备井要进行封停,改用城市集中供水。因此,到2014年底南水北调通水后,由于自备井封停,主城区需新增22~23万立方米/天的集中供水水量。

四、主城区水厂建设方案(近期)

通过以上分析,近期主城区新鲜水需水量在63万m³/d左右,在考虑逐步封停自备井、减少市区地下水取水量的情况下,同时保留利用30万m³/d岗黄水库水的情况下,需新增33万m³/d的集中供水量。

篇2

一、城乡规划信息化的重要性

信息化建设为促进规划管理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和服务质量,促进城市管理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可归纳为“六个需要”,即科学编制城乡规划的需要、城乡规划科学管理的需要、城乡规划共同参与的需要、城乡规划政务公开的需要、城乡规划电子政务的需要和依法实施监督的需要。

二、我国规划信息化发展现状

目前,已有200多个城市建设了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系统,近300个城市建设和运行了以工作流为核心的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全行业初步达到了图形数据管理数字化,规划设计方案可视化和方案成果网上展示。

特别是近些年来,各地规划信息化工作发展很快,如重庆、天津的规划信息中心已经成为市领导主要参谋决策机构;广州已经实现了“一张图”规划管理,数字总规、数字详规项目也正在实施;南京的“数字规划”平台已涵盖了城市规划管理的全过程;长沙的“三维数字长沙平台”对城市建设、基础设施运行动态监管,已广泛应用于规划管理部门和政府辅助决策;天津、武汉建立了向全市各部门提供在线网络服务的功能;深圳、武汉已经启动了城市规划三维仿真系统建设的建设,大大提升了规划设计和决策水平;杭州规划局的“住在杭州”项目在技术手段信息内容深度等领域独树一帜。

三、我市规划信息化存在的差距和建设的紧迫性。

随着我市的城乡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与建设步伐的加速,规划管理工作日益繁重,涉及的各种规划数据量也越来越大,加上政府对城乡规划现代化、规划政务公开的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的管理方法已经不能满足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和变化的要求,而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滞后,将对整个城市的建设发展产生极大的阻碍。主要表现在:1管理手段落后、工作任务繁重;2、分析手段单一、信息利用率低;3、数据难以深层次利用、难以社会化服务4、数据形式多样、安全难保;数据更新不力、现势性差。随着新的《城乡规划法》对城乡规划提出的新的要求,重新启动我市规划信息化建设已是迫在眉睫。

四、我局信息化建设思路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包括标准体系、技术体系、业务体系、数据体系、应用体系、安全体系、软硬件和网络基础设施等在内的庞大信息化工程体系。由于我局信息化工作欠帐太多,不能急于求成。根据我市实际情况,信息中心组织编制完成的《市城乡规划信息系统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已通过专家评审,项目将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急用先行”的建设原则分步骤、分阶段完成。最终将以“信息网络化、办公自动化、决策智能化、政务公开化、服务社会化”促进“城乡规划管理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

五、信息化建设中需要得到的保障

篇3

[关键词]城市建筑色彩;城市建设;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1-291-01

城市建筑色彩就是建筑及附属建筑设施的外观色彩,其为城市色彩的主要构成部分。我国对城市建筑色彩规划研究比较少,造成色彩的泛滥使用,甚至形成色彩污染,在一定程度上对城市的整体色彩造成不良影响,破坏城市整体协调性。想要更进一步的提升城市建设质量,就必须要加强对城市建筑色彩规划的管理工作。

一、城市建筑色彩规划实施原则

(一)整体设计原则

在对城市建筑色彩进行规划设计时,必须要认清城市建设为一整体的事实,建筑色彩规划设计并不单单是要求建筑具有美好的色彩,而是要与建筑周围的环境能够融为一体,保证城市建设的整体性、协调性。城市建筑色彩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基于城市建设整体设计原则上进行规划管理,对实现城市建设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城市是一个整体,本身具有一定的法则、秩序和建设需求,建筑色彩的确定必须要在满足这些要求的基础上进行规划设计。因此,无论是建筑色彩设计人员、施工人员还是政府部门都必须要严格遵守整体设计原则,不能只追求眼前利益而影响后期整体发展。。

(二)地域特点原则

随着经济全球化建设的逐渐深入,更多的城市在建设过程中逐渐出现相互模仿的现象,城市建筑趋向共同化,不具备自己城市的特点。而真正能够被人们所记住和喜爱的城市,都是具有强烈地方特色的城市。因此,在进行城市建筑色彩规划设计时,必须要遵循地域特点原则,将地方性特色化内容融入到色彩中,充分体现出城市建设具有的特色性,这样才能在众多城市中脱颖而出。在对城市建筑色彩进行规划设计时,应该与当地传统文化、历史文化以及精神文化等进行结合,将城市建设的更具有特色。

二、城市建筑色彩规划设计实施具体策略

(一)城市建筑色彩具体调研

在规划设计前需要对城市建筑色彩现状进行调研,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城市规模、城市建设现状以及民意调查五个方面。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查阅地志资料等来了解当地气候环境,并结合实际环境情况进行分析;可以通过采访当地长久居民和查阅当地历史文献等来了解历史文化资料和传统风俗等,以此作为色彩选择的基础。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城市建筑色彩建设现状的调查,包括人工色彩:如建筑色彩、雕塑色彩、路桥色彩等;自然色彩:如植被、水系、山峦等。最后,还需要对当地居民意见进行调查,对各建筑色彩的应用进行调节。在进行建筑色彩现状调查时,可以通过照相机等设备直接对建筑进行记录,时间最好是天气晴朗的上午十点到下午三点之间,保证建筑色彩所受外界环境影响最少,为提升色彩规划设计提供更多支持。

(二)城市建筑色彩规划定位

在对城市建筑色彩进行规划设计时,应该明确定位城市发展方向和发展需要。在对市场建筑色彩规划方向定位时,结合历史文化的原因主要是保证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前后一致,避免出现不协调的情况。将建筑色彩与历史文化相融合,正是体现城市特色的需要。例如延安为红色革命历史城市,在确定建筑色彩时应该选择庄重、严肃的色彩,给人以稳重庄严的感觉。同时,还需要密切结合城市发展的需要来对建筑色彩进行定位。发展才是城市建设的重点,在保证建筑色彩具有浓重历史文化气息的同时,还需要加入更多的新时代元素,保证新旧文化的融合,使城市在保证整体发展情况下持续发展。

(三)城市建筑色彩规划方案预定

在预定城市建筑色彩规划设计方案时,可以采用分区控制法、分类控制法、色谱控制法以及综合控制法来确定。分区控制法就是将城市划分为不同区域,并结合区域特征来确定建筑色彩;分类控制法就是根据城市区域不同功能对其进行划分,如商业区、居民区等,对不同区域的建筑色彩统一规划,保证每个区域内色彩之间的协调性,既满足了城市建设需要又能美化城市。色谱控制法就是对整个城市建筑色彩进行调查、分析,并制定出包括基调色、强调色以及点缀色的色彩总谱。综合控制法就是将以上所有控制法进行融合,更全面的考虑建筑色彩规划设计工作,为城市建设程度的进一步提升提供支持。

篇4

关键字:城市规划 管理 问题思路

所谓城市规划设计,是保证城市各项建设事业有秩序的、协调的发展,使城市的发展建设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一系列有效举措。由于我国地域宽广、人口众多,大中小城市分布极不平衡,导致当前我们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何做好城市的规划设计管理工作,确保建设有特色、有品位,规划管理规范有效、尽然有序,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当前城市规划管理面临的问题

1、城市规划设计落后,管理混乱

部分城市打着改造旧城、消除危房等幌子,严重破坏历史建筑、城市风貌;部分城市规划建设不善,导致城市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导致城市环境严重污染,生态遭到破坏;部分城市规划管理监督约束机构不健全,导致违法建筑现象严重;部分城市建设时序混乱,存在先建房后修路等错误建设时序,导致建设绿地被大量占用,建筑垃圾大量遗弃,城市生活环境质量严重下降;多数城市建筑风格雷同,出现大马路、大广场、人工湖、豪华办公楼等千城一面的现象。

2、行政体制不顺影响规划管理秩序。

从行政体制看,规划管理权在实际运作中存在责权不分,处于分权争权的“权耗”之中,给规划管理秩序带来混乱和极大的负作用。主要表现在有两级或三级政府所在地的城市规划区内的规划管理权限的问题,虽有关法律文件明文规定,但由于受到利益驱动,出现许多违法审批、越权审批的行为,加之都是法人违法,处罚无力,屡禁不止。由此造成规划管理“三国四方”、各自为政,城市建设丧失了整体性、统一性。这种由于行政体制职责不清,互相扯皮,互相争权,加之,由于规划管理机构又未同时到位,致使规划管理的广度、深度十分有限,规划区的有些地方规划管理根本是鞭长莫及

3、规划管理的公众参与机制匮乏

目前,我国多数城市的规划管理还主要是政府一方的事务,并没有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聪明才智。对规划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评价,并没有形成一个顺畅的、有序的表达机制。这也导致我们的城市管理发展中出现了一系列的弊端,突出的表现在部分政府部门过分的追求经济利益,忽视了城市规划管理在实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推进整个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解决当前城市规划管理问题应采取的对策

1、更新观念,加快发展

积极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加大招商引资本力度,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对构成城市空间和城市功能载体自然生成成本以及人力作用的成本,如道路、桥梁、广场等基础设施进行运作,通过出让街道、桥梁、广场等城市基础设施的冠名权的形式,获得一定收益,用于城市建设和发展,以达到以城建城、以城养城的良性循环。通过招商引资,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并可辅以相关优惠政策,允许开发商参与城市基础设施经营,以缓解政府城市建设经费不足的矛盾,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配套功能。

2、集思广益,注重规划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灵魂,应高度重视城市规划问题,树立科学的规划理念,坚持突出城市建设规划的前瞻性、超前性和指导性。在拟定城市建设方案时,应该对方案进行公示,设立人民建议征求栏,通过多种方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组织专家对方案进行科学综合的评审,再按照科学民主的的决策程序对方案进行决策,使城市建设更加合理、更切合实际。各级领导应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切记违反科学规律,脱离实际,在城市建设中搞“首长工程”、“形象工程”。

3、要坚持因地制宜,保证循序渐进

在城市的规划管理中,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从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着手,逐步探索出一套适合本城市的规划管理模式。同时,要坚持量力而行,科学合理的确定城市各项建设指标,对一些重大问题,要在综合调研、深入论证的基础上研究确定,切忌仓促拍板,以免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当前,我国部分城市在规划建设过程中,资源占用大,能源消耗多,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因此,我们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应当把树立节约、集约的原则,形成合理的城市功能和城市布局结构,不断提高对城市发展可能出现的矛盾的预见性,从而实现城市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4、加强公众参与,确保规划公开

城市的规划管理涉及不同利益主题的行为,政府、开发商、投资者、普通市民等与城市的规划管理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我们在城市规划管理中要完善有关信息公开制度、群众参与程序,构筑起不同主题都能在城市规划管理中得到顺畅表达的体制机制,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在法律上,政府应当设计一些公开城市规划管理的信息的范围、时机、方式等制度,保证政府在从事城市规划管理的行政行为时,能充分听取有关利益主体的呼声。

5、要坚持法制建设,确保规划进程

当前,我国行政法制化力度不断加大,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法制化进程也应不断加强。要逐步建立健全一套城市刮花管理的法制体系,为城市规划管理提供法律依据和法制保障。这种法制体系不是仅仅为政府的行政管理提供便利,也必须为生活于城市的每一个利益主体提供完善的利益保障机制。其中,处于社会的弱势群体,我们在城市规划管理中,就要加强对其保护力度。同时,完善规划管理信息的公开和公众参与程序,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可持续性。

篇5

关键词:生态科技创新城;概念规划;国际咨询;规划实效性

1 背景

为推进大连全域城市化,提升区域经济能级、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创建东北亚地区高端制造业研发基地和高端科技服务业发展中心和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示范城区,承担大连国家高技术服务业基地核心区建设的任务,大连市委、市政府启动了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的建设。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位于甘井子区辛寨子街道和营城子街道辖区范围内,用地规模约65平方公里,是甘井子区“两城四区”发展格局的重要组成区域之一。该项目得到了国家科技部的全力支持,并已被辽宁省政府批准列入辽宁沿海经济带重点支持区域。

2 概念规划国际咨询情况简介

2.1 项目组织

为探索生态科技创新城开发模式,编制高水平规划,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指示精神,市规划局会同市科技局、甘井子区政府采用国际咨询的方式,邀请来自英国、美国等三家国际知名设计单位,进行总体概念规划设计。2010年11月5日举行了项目会,12月21日,组织召开了专家评审会,2011年3月11日经市长办公会审定,明确了规划深化方向及要求,目前我院已完成对咨询方案的整合深化工作。

2.2 咨询方案介绍

三个设计方案各具特色,在基地自然条件解读、区域地位论证、交通格局梳理等方面均进行了深入了分析,在产业组成、用地布局、空间整体控制与重点地段设计安排等方面均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规划成果,在出发点和规划目标上都有其独特的见解,是不同发展愿景下的不同发展模式及结果。

方案一 英国伟信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方案

以构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整体构思平稳、简洁,空间布局对自然环境利用较好,与现状衔接最为密切。

方案二 英国汉米敦公司方案

以中国北部科技“芯”动力为目标,对区域关系、前期产业发展进行了透彻分析,将组团独立开发与混合用地功能理念应用在空间布局中,形成具有特色的模块化发展模式。

方案三 . 美国恩比建公司方案

以打造“中国新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典范”为目标,方案思路最为新颖,充分体现了新能源利用、低碳的发展理念;职能分工以产品链条形式展开,空间布局具特色;利用河道作为组团发展核心要素,突出对水景的利用。

3 概念规划国际咨询实效性探究

通过国际方案征集我们可以学习国际上先进的规划理念,吸收科学的创新思路,学习国外优秀的规划设计手法,从而更好的为中国城市建设和发展服务。同时,在一些概念规划国际咨询中还存在咨询成果可实施性不强、将国际咨询作为宣传手段、不重视咨询成果落实等问题,使得国际方案征集流于形式。浪费了大量资金和人力,更令人扼腕叹息的是一些重金征集的宝贵规划思路,被束之高阁而无法得以实施。

4 提升国际咨询实效性对策

为了提升概念规划国际咨询有效性,提出以下对策:

4.1 编写合理的规划设计任务书

为得到能够有效贯彻的国际规划方案,必须首先编写合理明确的规划设计任务书。突出国际方案征集项目的核心内容,不宜对咨询内容规定过死,给咨询公司在设计中留出适度的创新空间。

4.2 选择适合的国际咨询机构

收集相关机构的信息资料,了解其设计资质、设计实力、专业特长等信息,建议各地建立境外设计咨询单位档案资料库,对开展的咨询服务项目进行跟踪。并对不同类型的咨询设计项目,选择具有相应特长的咨询设计单位合作。

4.3 给予咨询机构充分的现场调研时间

我国的南北方、沿海与内地城市存在着巨大差异,国外设计机构通常缺少对当地具体情况的了解。国外设计咨询机构一般对市场活跃的南方地区情况比较了解,而往往忽视东北地区的具体情况和气候差异。这就需要给予国际机构充分的现场调研时间,加大国际机构对具体项目的掌握。

4.4 构建良好交流与衔接平台

缺乏有效的交流平台是导致国际方案征集失效的又一因素。由于设计方往往对我国的规划、管理体制和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背景缺乏了解,从而在国际咨询过程中为设计方和委托方之间创建高效的交流沟通桥梁则显得尤为重要。建议以当地设计院为基础构建起交流平台,在咨询的过程中境内外设计单位要保持联系,随时跟进项目进展。

现行做法通常是在国际方案征集结束后再着手准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但是控详编制方在短期内理解和消化国际方案征集成果经常会出现一定的偏差,一些优秀的规划思路因此被忽视。因此,建议在进行国际方案竞标的同时选择后继规划的编制单位,让编制人员有机会接触整个国际方案征集过程,全面把握规划主旨,并可从后继规划可行性的角度提出意见和建议,保证国际征集入选方案的有效落实。

4.5 提高公众参与性

提高对国际方案征集活动和成果的重视程度,以公众参与、公开展示等多种形式让市民参与到城市发展建设中,带动市民了解规划并参与决策,提升市民对城市的归属感和对城市建设的热情,主动为城市发展出谋划策。

篇6

[关键词]城市管理;专业建设;启示

[DOI]10.13939/ki.zgsc.2017.08.198

城市管理专业首次纳入2012年版的《普通高校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目录内专业,反映了国家对城市管理专业人才未来需求的科学判断。城市管理专业作为我国快速城市化背景下,为适应城市管理专业化及对城市管理专门人才的需求而迅速兴起的新兴专业,如何培养“懂城市、会管理”的专门人才,这为高等院校城市管理专业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

1研究设计

1.1调研内容

主要围绕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城市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着重了解专业定位与特色方向,了解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选修课等课程设计及开课学期;二是专业建设路径,着重了解实验、实训课程体系,实践基地建设以及学生就业途径、渠道。

1.2调研对象

调研按照东(上海)、中(武汉)、西(昆明)、北(北京)四条调研路线,选择代表性高校(科研型、教学型、教学科研型)进行专业建设调研,调研对象主要包括院长、教学副院长、系主任、专职教师。

1.3调研方法

主要采用调研前网上收集资料、面对面访谈以及实地参观考察。

2调研结果及分析

2.1专业定位与方向:各校均结合各自的优势学科,城市管理专业定位较准,但在培养方向上不清

调研中发现某研究型高校城市经济管理系的城市管理专业,依赖其区域经济的学科背景以及原信息学院部分师资计算机学科优势,将城市管理专业定位为区域城市经济管理,但在人才培养方向上不清,缺少一个明确的主线,虽然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尚好,就业途径归纳城市建设与管理部门、城市社会管理部门、城市社会团体、城市企事业单位以及考研五大类,但统计数据显示,城市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还是依赖其辅修的双学位。从湖南某教学型高校的城市管理专业看,该校的城市规划设计、项目管理等是优势学科,将城市管理专业定位城市建设管理,但又形成了“城市执法+城市社区管理+城市建设管理”三个方向,在学生的培养方向上清晰度不高。

2.2课程体系与设置:各校均形成了基础通用课程、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选修课的模式,但专业选修课差异较大,课程体系不连贯,课程内容有重复,部分课程缺少教材

调研中发现各高校城市管理专业所修学分基本都在175分左右,形成了基础通用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特色选修课程、实践技能课程四大课程体系。虽然各高校城市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尽量突出专业特色,但是在实际运行中发现普遍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课程体系不连贯,如湖北某研究型高校为突出城市信息化,在课程设置上增加3门有关课程,课程相对孤立,前后无法衔接;湖南某教学型高校为体现城市规划、项目管理的优势,在课程设置上增加4门有关课程,同样存在课程相对孤立,前后无法衔接的问题;二是部分课程内容有重复,如湖北某研究型高校开设《管理学》《公共管理学》《行政管理学》《城市管理概论》《社区管理》,这些课程在研究对象上有差别,在内容上有很大的重复;三是部分课程缺少教材,调研中还发现,各高校为适应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智慧、绿色、人文城市发展要求,曾尝试开设《智慧城市管理》《城市数字化管理》《城市生态与环境》《城市文化保护》《绿色城市管理》《电子政务》等课程,但在实际运行中发现缺少教材。

2.3实验实训课程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各校均开设实验实训课程,拥有一定数量实践教学,但多为传统实验实训课程和原有的实践教学基地,城市管理专业相关实验课程或实践基地拓展有待突破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复合人才是城市管理专业建设的当务之急,各校为此均开设实验实训课程,拥有一定数量实践教学,如湖北某高校实验实训课程分为课内实验和实验(上机),但开设的课程多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地理信息系统》等传统实验实训课程;湖南某教学型高校的实验实训课程仅有《建筑工程测量》和《CAD》两门,总体来看,城市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实验实训有待突破;另外,城市管理专业多是利用其他专业已有的实践教学基地,与城市管理专业高度相关的城市综合执法局、建设局、市政局、城市社区等部门尚未建立联系,已有的基地在接纳全院学生实习的数量有限,集中实习流于形式,更多依赖学生分散实习,实习质量无法把控,城市管理专业相关的实践基地拓展有待突破。

2.4专业认识与学生就业:开设城市管理专业高校呈井喷之势,但学生第一志愿填报率较低,转专业率较高,社会认同度不高,半数以上学生毕业后从事非城市管理行业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41所高校设置了城市管理专业,其中东、中、西部地区分别有32所、2所和7所高校,各高校在招生规模上存在较大差异,如湖北某高校招生40人左右,湖南某教学型高校招生100人左右,山东某教学型高校招生最多,多达225人,而北京大学则最少,仅仅15人,所有高校中,除少数知名研究型高校外,普遍存在第一志愿填报率较低、转专业率较高问题;另外鉴于单位身份及编制(凡进必考)、招考专业和招聘人员数量的限制,城市管理专业学生只有极少数岗位能报,虽然各高校城市管理专业就业数据比较好看,但也存在一定的内部隐患:如湖北某研究型高校城市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一半还是依赖其辅修的双学位、湖南某教学型高校城市管理专业毕业生60%从事非城市管理行业。

3城市管理专业建设启示

3.1专业特色必须紧密结合学科优势

由于各高校定位不同以及学科优势差异,因此城市管理专业的特色也不尽相同,通过调研了解到,北京大学城市管理专业特色偏向经济管理、云南大学偏向边疆经济、华东理工大学偏向建筑城市规划、东北大学城市管理定位侧重于智慧城市、浙江农林大学侧重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山东工商学院侧重于社区管理、浙江财经大学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侧重于区域经济管理。鉴于我校教学研究型的定位,因此我校城市管理专业建设必须依托教学研究型的定位,在公共事业管理、土地资源管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等本科专业办学基础,重点考虑学校经管特色以及我院社会学重点学科优势,依托学科优势发展专业特色。

3.2n程设置必须要自成体系

在基础通用课程、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选修课的模式基础上,按照知识、素质和能力“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融入专业特色,在课程体系强调前后连贯性,课程内容上避免重复性方面,避免走弯路。因此,我校城市管理专业可针对行业需求,按照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选修课体系,设计法律、经济、管理、社会、技术五大课程模块,构建基于行业需求的专业知识体系;针对城市公共部门管理服务的特性,强化职业道德与职业伦理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的品质,构建基于职业要求的职业素质体系。

3.3实验实训实践必须要有突破

原有的实验实训课程和现有的实践教学基地没有体现城市管理专业特色,调研中发现北京某高校实验室建设很有特色,同时依托政府部门创建实践基地优势明显。我校秉承开放合作的理念,多方协作,强化管理服务,充分利用市政管理委员会、市规划展览馆、巴南区园林局、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重庆博众房地产管理研究院、滨南城市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支持对筹办城市管理专业的支持,实施长效合作机制,构建基于岗位技能的校政、校社、校企实践能力体系。

3.4学生就业必须依赖宽口径

调研中发现,“凡进必考”的限制以及社会认可度不高的现实使得城市管理的就业面比较窄,但不同的高校对学生就业的思路有所不同,北京大学城市管理专业不考虑学生就业,学生以保研或出国为主,湖北某研究型高校鼓励学生辅修二专,另外,一年可以考取研究生8人左右,湖南某教学型高校则鼓励学生考公务员。半数以上学生毕业后从事非城市管理行业。现实让我们认识到:城市管理专业学生除考取城市规划、设计、管理等部门公务员外,必须强化学生的厚基础,依赖宽口径实现就业。

参考文献:

篇7

反观国内,近年来,PPP模式也开始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大行其道。这对于地方政府而言,通过PPP模式,借助民间资本的力量,将市场机制和经营理念引入城市管理,既可拓展城市管理的综合资源,又能提升城市管理的能力和质量,有利于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提升运营效率。当前,财政部已经公布首批30个PPP示范项目,总投资规模约为1800亿。各地方政府也纷纷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PPP项目建设的热潮中来,其中不乏标杆性质的智慧城市建设项目。

银川在全国率先采用PPP模式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作为全国第二批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的银川,是首批将PPP模式引入到智慧城市建设中来的城市之一,并取得了较为瞩目的成绩。

据了解,银川从顶层设计入手、伞局规划,分三期建设大数据中心、4G城市网、平安城市、智慧交通等10人系统13个了模块。通过创新的“一云一网一图”架构,最大限度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全覆盖、跨部门共享,提高政府行政化创新、城市立体化管理、民生精细化服务、产业融合化发展水平,在大数据共享深度、行业应用范围、建设速度和效率等方面创下多项行业第一,成为中国“智慧城市”领域的领军者。同时,银川在国内首次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社会资本投入、专业公司运营的创新PPP商业模式,建立了多元化、多渠道、多层级的投融资体系,通过资产证券化等金融手段,既解决了建设期巨额投资一步到位难的问题,也解决了运营期政府在升级换代上难以跟进的问题,成为未来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主流模式。

目前,银川“智慧城市”建设正稳步推进,行政审批服务系统已经上线试运行,智慧政务“网上办事大厅”系统开发进展顺利,大数据中心主体封顶,13个子系统具备场外施工条件。下一步,银川将打造一个上市平台,实现智慧银川产业的整体上市,衍生出新的产业链。一是加快13个子系统的同步施工。中兴智慧产业公司与智慧产业研究院将进一步明确责任分工,强化协同配合,倒排时间表,加快施工进度,确保了按进度完成项日建设并投入运营。二是城市空间地理信息系统要上线运行。日前空中航拍、街景采集、软件部署等相关工作已经完成,并已建成投用高德地图,实现城市空间地理三维图形化直观展示和智慧银川的全景展现,为政府和各级管理部门提供仿真决策。

2014年,在由商务部、国家发改委等十部委及lDG国际数据集团联合举办的中国智慧城市发展高峰论坛上,银川一举获得了“2014中国领军智慧城市”与“商业模式创新奖”两项大奖,提供了地方政府通过PPP模式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参考样板。

上海加紧探索PPP模式建设步伐

在当前各地智慧城市建设热潮中,产业应用不明晰、巨额投入难持续等矛盾始终困扰着政府和企业。记者调研发现,上海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PPP模式撬动社会资本,以市场化、专业化机制推动智慧城市从“云端”落地,有效助推“创客”“互联网+”等创新转型。

正在建设的上海瑞金医院肿瘤(质子)中心是首个使用国产质子治疗装置的肿瘤医疗机构,也是上海市政府投资公共建筑BIM技术(建筑信息模型)应用试点项目。借助云平台和大数据,这一项目有望节约成本5%-10%,真正实现智慧城市从“云端”到应用。

在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建筑设计师正在与业主、分包商、施工方等“云端”协同作业。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信息中心主任李嘉军说: “中国建筑工程的特点是规模大、造型复杂、工期短且修改频繁,由于实施主体不一致,工程需要反复修改返工,导致巨大的浪费。而运用BIM技术,设计方案全部数据化、可视化、透明化,所有的工程参与方都在同一个信息平台工作,建筑、管线、机电等不同的模型可以反复碰撞检查,形成最终统一的数字模型。根据国外经验,工程综合成本最高可以降低约20%。”

而支撑这一高效l办同体系的,是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的“设计云”平台。上海现代设计总工程师王国俭告诉记者,实现BIM设计除了需要大量昂贵的设计软件,对电脑硬件和带宽的要求也非常高,如果企业自己投资至少需要几千万元。而通过租用斐讯通信的“设计云”平台,工程师使用普通的笔记本电脑、PAD和手机就能在云端高速处理设计模型,响应速度甚至比本地调阅还快,不同的项目参与方之间可以随时沟通,而任何方案的修改都会由系统自动发送邮件给相关参与方。施工方在工地现场发现问题,工人用手机拍照就可即时上传给设计方作出修改。

记者采访发现,依托云计算和大数据搭建的智慧城市平台,让“创客”“众筹”等创业创新有了低门槛的舞台。创业者无须购买昂贵的设计软件和设备,只需要在斐讯云平台按需、分时租用,就可以低成本启动创业项日。未来随着电子签名、认证体系的发展完善,更多中小设计者可以把自己的设计方案传上云端,远程、众筹完成项目,不仅有助于实现大量就业,也让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顾国平说:“通过PPP模式的运用和创新,搭建一个具有生态功能圈性质的智慧城市业务平台,有助推进以社会资本为主体的智慧城市建设、城市公共服务运营及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创新。”

目前,斐讯通信已经与8个城市签订了200亿元的智慧城市框架合同。“一方面着眼于顶层设计,做城市运营平台和数据平台搭建,包括智慧交通、智慧管线等;另一方面整合各行业垂直应用,助力产业结构升级转型。”斐讯通信首席执行官郑敏说,“我们普遍采用PPP模式,政府用项目未来的收益作为资金投资,可以用l块钱撬动100块钱,大大降低了智慧城市的建设成本和政府债务负担。”

PPP在政企磨合中开拓前行

作为刚引入我国智慧城建的新模式,PPP当前正处于政府和企业的磨合阶段,在探索出一些成功案例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阵痛和个别“败笔”引发业界关注和思考。

“由于大多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无沦精力、资金还是技术投入都非常大,加上建设周期长,收益慢,对未来的风险把控有限,使得中小企业无力参与、望而却步。”正坤智城(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广表示。

“我对PPP感受还不深。”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产业园总经理李磊对记者坦言:“觉得这个过程中,双方的责任界定是不明确的,模式也没有标准化,所以需要协调的事情很多。”

PPP是否需要统一的标准呢?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区信息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宋煜认为是不需要的。他说:“不同的合作主体所选择的模式是不同的,一味地强调统一标准,会导致智慧城市建设出现‘干城一面’的尴尬局面,抑制个性化,不利于产业可持续发展。但在PPP项目中仍然需要一些原则性的指导,如公益性和商业性的划分与平衡等等。”

宋煜同时指出,“PPP在很多政府眼中仅仅是权宜之计,所以在政策制定和具体执行上往往前后两种态度”,“参与企业也存在夸大其词、盲目推进等问题。在前期洽谈阶段,由于企业对城市需求了解有限,提出的方案往往内容过于宏观,目标过于理想,细节考虑不周,风险把控能力不足,这就为智慧城市项目建设埋下了隐患。在建设运营阶段,企业由于不了解政府决策与协调的难度,对政府支持智慧城市建设的期望过高,双方在认识、沟通等方面容易产生矛盾,这也使得PPP的成功遥不可及。”

“客观上智慧城市本身的复杂性也是导致政企在PPP磨合中出现各种问题的重要原因。双方对智慧城市达到的目标并没有清晰认识,如何平衡公共性和商业更是一个关键的问题,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国家的相关法律和政策的缺失和不足,需尽快跟进。”宋煜最后表示。

记者手记

让PPP模式护航智慧城市建设

篇8

关键词:智慧城市;途径;方法

中图分类号: B834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我国已经结束了以乡村型社会为主体的时代,城镇化率已经从1978年的17.92%提升到2012年的52.57%,开始进入以城市型社会为主体的新的城市时代,中国城镇化已处于一个重要的战略转型期。因此,建设智慧城市已成为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智慧城市,作为信息化与城镇化融合发展的结晶,正成为当代城市发展的崭新模式,将推进信息消费带动战略的全面实施。

一、智慧城市的概念与内涵

(一)概念

智慧城市是以推进实体基础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相融合、构建城市智能基础设施为基础;以推进物联网、云计算、新一代移动通信、宽带接入、下一代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充分运用、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最大限度地开发、整合、融合、共享和利用各类城市信息资源为核心;以为居民、企业和社会提供及时、高效、智能的信息服务为手段;以全面提升城市规划发展能力、提高城市公共设施水平、增强城市公共服务能力、激发城市新兴业态活力、提升政府执政为民能力为宗旨。

(二)内涵

它本质上是传统的信息化包括电子政务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深化发展的结果,是信息化发展进入深水区后城市创新发展的新境界。智慧城市建设有利于促进城市基础设施更加智能、公共服务更加便捷、社会管理更加精细、生态环境更加宜居、产业体系更加优化,有利于形成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有利于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和水平,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二、智慧城市建设的内容

(一)智慧交通

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导致交通拥挤、交通事故救援、交通管理、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等交通问题日益突显。智慧交通就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数据通信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卫星导航与定位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及交通工程等多项高新技术的集成及应用,使人、车、路密切配合达到和谐统一,发挥协同效应,极大地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保障交通安全、改善交通运输环境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二)智慧市政管理

一个城市的基础设施和资源是城市运行的基本要素,如水、电、气、各种管线、道路、照明设施等。而市政管理就是对各种基础设施和资源进行引导、治理、经营和服务。而智慧市政管理,就是要利用信息技术,通过泛在的感知网络,通过城市网格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与数字城管系统,实现市政资源的共享与协同管理,提高市民生活品质,提升政府服务水平。

(三)智慧医疗

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成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智慧医疗系统的建立能够大大缓解这个问题。智慧医疗系统是基于现代网络技术和资源利用最优化兴起的医疗信息综合平台。它通过建立顾客端档案,实现顾客、医务人员、医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顾客可通过任一移动终端设备,随时随地查看自己的病例档案,查询医院的优势、优惠活动、专家资料、预约专家等。

三、加强智慧城市建设的途径

(一)做好战略部署

1.做好顶层设计

将“智慧城市”建设上升到战略层面,结合未来城市的发展,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科学制定发展规划,着重解决总体架构、技术路线、资源整合等问题。

2.明确发展目标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产业的转型升级为根本目的,以创新社会管理服务为主要任务,努力实现“人民幸福生活、城市科学管理、企业创新发展、社会和谐运行”的发展目标。

3.加快工作推进

抓住智慧城市战略机遇期,加快推动“智慧天津”建设。在总体框架下,编制重点任务实施方案,落实责任分工,按照市级、区(县)、部门及行业三个层次组织开展,分类推进。

(二)明确发展重点

1.推进无线与宽带,打造智慧基础

构建高速宽带泛在安全的新一代综合信息网络;加快宽带城市、无线城市建设;促进三网融合和信息共享,推动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推进政府云、公共云、行业云的数据中心建设,构建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

2.鼓励创新与发展,引领智慧产业

打造以“六云”(云感知、云计算、云存储、云安全、云方案、云灾备)产业为代表的信息产业,以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智慧服务业,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智慧工业,以设施农业和精准农业为代表的智慧农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3.聚焦民生与民需,推进智慧服务

以市民需求为中心整合公共服务。加快实施智能医疗、智能教育、智能家庭、智能社区、智能安防等一系列智慧应用,推进信息服务均等化。使城市服务更加及时便捷,将城市信息化发展成果惠及大众。

(三)创造发展环境

1.创新体制机制

成立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和市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统筹全市智慧城市建设。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高效统一的协调推进机制,保障各项工作开展。

2.完善政策法规

研究制定促进本市信息化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加快制定个人信息保护、信息资源共享与开发利用、工程项目建设、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标准规范,积极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3.统筹资金投入

落实重点项目建设和运维资金保障,解决部门间的资金交叉和重复使用问题,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创新运营模式,吸引集聚民资、外资等社会资本参与智慧城市建设。

四、智慧城市建设的方法

(一)突出规划设计

强化系统谋划战略、规划、计划、方案等顶层设计工作是一个城市在创建智慧城市中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它将直接关系到建设起点、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和建设路径。应通过认真的调研分析城市信息化基础、建设智慧城市所具备的条件、存在的主要问题,综合考虑自身发展地位、地区优势制定发展战略、长期规划、年度计划、建设方案。

(二)突出资源整合

强化统筹协调一方面新技术创新应用引发部门间分工不断演进,造成资源和利益的重新配置;另一方面,信息技术为部门间协调配合、资源共享提供了可能和手段。绝大多数智慧城市应用项目都要不同部门密切合作,建设成果通常也是各部门共享共用,因而对部门间的分工合作,业务协同要求较高。智慧城市建设要按照“一体化、联动性”的要求,对项目进行分类分层次,强化统筹协调、条块结合,形成既鼓励区县错位发展形成特色,又确保资源充分整合、协调有序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良好局面。

(三)突出技术创新

强化智慧应用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和广泛应用是当前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力量,因此,在智慧城市建设起步阶段应将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应用放在突出的位置。要着力攻克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关键技术,加快科技创新与核心技术产业化,促进系统化智慧应用市场开发,以应用来带动智慧产业发展,推动信息技术应用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

结束语

智慧城市的建设时城市化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在我国的城市发展中建设智慧城市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要切实提高信息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在建设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实行全流程管理,既要做到城市信息的保护,又要保证城市发展空间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郭慧鹏. 智慧城市试点开启国家发展新动力[J]. 中国电信业,2013,04:68-70.

篇9

一、调研目的

按照《XX县开展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提出的总体目标,以“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XX县,造福各族人民”为主题,以“问情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为重点,开展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在城乡建设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功经验,找准并解决影响和制约城建工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形成一批针对性、操作性以及创新性强的调研成果,推动调研成果转化为促进科学发展的政策和制度,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和完善城乡建设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

二、调研内容

1.影响和制约城乡建设工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包括城市管理体系的建设,市政建设、供水、供热服务体系的健全完善,职工队伍建设等。2.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包括廉租房建设落实情况,各单位优质服务开展,卫生县城的创建等情况。3.建设系统干部队伍思想观念和工作状态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三、调研方式

1.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调研。通过座谈研讨等形式征求各级党政领导、相关部门、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城乡建设工作科学发展的意见和建议。2.与“十一五”卫生事业发展纲要相结合。在开展业务工作评估检查的同时,突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题调研的内容。3.与开展重点调研课题研究相结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开展如何加强城乡建设服务能力、如何加强城乡建设人才及人力资源建设、如果指导创建卫生县城、如何搞好单位重点工作开展落实的研究规划,加快研究进度,尽快形成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四、进度安排

1、3月28日开始调研,4月10日结束。

2、集中调研阶段,主要做好两件事,一是实施实地调研、座谈研讨等;二是各单位、各科室撰写并提交调研报告,4月5日前交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3、4月10日前,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局调研报告及提出的成效机制具体方案报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五、调研提纲及方法步骤

按照“五进四访三问一会”的方式进行调研。

一、大力开展以“五进四访三问一会”为主题的调研活动。“五进”既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户,“四访”既访村队(社区)干部,访弱势群体,访“两代表一委员”及机关党员干部、专家学者,访宗教人士,“三问”即:问情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一会”即召开座谈会或讨论会,充分听取社会各界、不同层面人员的意见、建议。

二、局各单位:在城乡建设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情况,特别是特色做法、主要成效以及经验启示有哪些?本部门党员干部在思想观念、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突出问题有哪些?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下一步在城乡建设工作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思路和具体措施有哪些?广大党员干部反映强烈、最迫切希望解决的影响城乡建设工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有哪些?对于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推进城乡建设工作科学发展,有哪些意见和建议?广大党员干部对学习实践活动的思想认识如何?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如何突出实践特色,有效设计活动载体,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与城乡建设工作科学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对建设系统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有什么建议?

二、社区:对城建工作最满意的是哪些地方,最不满意的是哪些地方?广大村民反映强烈、最迫切希望解决的影响城乡建设工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有哪些?对于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就推进城乡建设工作科学发展,有哪些意见和建议?

三、群众:对建设系统工作最满意的是哪些地方,最不满意的是哪些地方?在对建设系统干部的工作作风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六、调研选题

1、如何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市建设快速发展。2、如何促进县城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快速发展。3、如何加快建立城市管理长效管理机制,推动城市管理工作上水平上台阶。

七、有关要求

1、成立领导调研领导小组。组长:米吉提,成员:蒋东升、姚永安、何永胜、杜建平。

篇10

【关键词】 人防 机动指挥所 新时期 建设 探讨

引言

随着空袭武器的不断优化,空袭破坏效能的提高,防空工作越来越困难,其对局部战争结果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人防虽然无法直接对空袭行动造成破坏,但其对降低战争损失,及时进行战后重建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发展人防,首先能够有效保存国家经济潜力,有效保护大、中城市内重要的水电、通信、交通等基础设施;其次稳定民众情绪,有效保护人力资源,通过防空演习,提高全民防空意识和技能,增强民众应对战争的信心;另外促进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作为人防建设的载体,在进行城市建设规划时,进行防空袭设计,能够有效增强建筑抗震抗损毁的能力。

一、人防机动指挥所的重要作用

人防是指通过动员和组织群众防备敌人的空中袭击,并消除空袭后果的行动。传统人防指挥所多为地下指挥所,配合地面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进行空防指挥工作,但随着各种现代化新型空袭武器的研发,精确制导武器的投入使用,固定的人防指挥所往往会成为空袭武器的重点打击目标。另外,随着和平时代的到来,人防指挥所往往承担着防灾救灾的职责,固定人防指挥所难以对防灾救灾行动进行灵活指挥和调配。建立人防机动指挥所,能够充分利用现代通讯技术,有效提高其应急指挥能力,实现防灾救灾职能;提高灵活性,提高应对现代化空袭武器的能力。

二、新时期人防机动指挥所建设优化途径分析

2.1 深入调研,科学制定方案

人防机动指挥所建设不仅要着眼战时,防范空袭,而且要加强和平年代防灾救灾能力建设。地方人防机动指挥所建设,要按照国家统一规划,组织专业人员对当地防空应急指挥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全面分析,科学制定方案。在进行实际建设时,需要把握五方面内容:系统功能配置、车辆构架模式、信息指挥软件、多种接入方式、安全防范功能。人防机动指挥所必须要具备现代通信功能,支持无线和卫星通信、定位导航、信息采集和传输等功能;根据地区交通环境选择合适的车辆构架模式,保证指挥所的机动性;搭设各种指挥硬件平台,并安装综合信息管理软件,方便指挥员了解灾情、战况,及时指挥引导;支持音频、视频等有线设备接入,具备民用和军用双重通信功能;设置完备的安全防范措施,从无线、有限通信,到机动转移,都要进行严密防护。

2.2 形成连通工事体系,增强防御能力

现代新型空袭武器的定位能力和破坏性都越来越强,人防工作面临挑战日益加大。人防机动指挥所建设,首先要保证自身生存能力,能够根据战况灵活调整指挥方式和疏散通道。通过完善工事布局,相互连通,增强人防机动指挥所防御能力。一方面要精练指挥机构,力求指挥编组的小型化,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多方向机机动效应建设,提高隐蔽性,拓宽疏散渠道。

2.3 坚持规范操作,严格建设程序

人防机动指挥所建设直接关系到战时防空指挥或应急救援指挥的效果和效率,在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坚持规范操作,符合各级规定。首先要项目审批时要严格按照审批程序,进行申请、招投标、审计等程序;其次进行系统设计、装备选择时也要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建设;再次相关建设和设计人员必须要具备相关国家资质,设备、软件的选择也要符合相关规定;最后严格按照设计进行生产、安装,完成集成、调试、实验、验收等环节,稳步推进建设进程。

2.4 建立有效机制,实施规范管理

人防机动指挥所的管理维护也是建设设计的重要内容,人防机动指挥所的建设工作繁杂,技术要求较高,持续时间较长,因此必须做好其管理维护工作,才能保证建设过程的高效、有序进行。第一,要落实工作人员编制,制定明确的经费管理制度;第二,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对工作人员岗位职责、日常值班安排等进行规定和记录,实现科学化管理;第三,加强管理队伍建设,通过配备各类专业人才,组建完整的管理队伍;第四,加强训练,制定定期训练和考核计划,组织实兵演练,训练机动指挥所的快速反应能力,不断提高防空防灾救援能力。

结语:新时期防空人防机动指挥所建设,不仅要满足防空指挥功能,而且要加强防灾救灾工作建设,充分发挥人防指挥所的机动性,强化和平时代人防工作的重要意义。新时期优化人防机动指挥所建设途径,必须要充分了解地区实际,制定科学方案,严格规范管理程序和机制建设,切实提高人防指挥所应对各类新型防空武器的能力,以及新时期防灾救灾的能力。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