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互联网市场分析范文

时间:2023-10-30 17:33: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卫星互联网市场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卫星互联网市场分析

篇1

美国是Ka波段卫星通信商用较早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发射全Ka波段广播通信卫星最多的国家。美国除了自2005年以来发射了5颗大型的Ka波段电视直播卫星(Spaceway 1/2和Direc TV 10/11/12)用于Diect TV公司的电视直播业务外,2006年以来也发射了4颗全Ka波段宽带通信卫星WildBlue 1、Spaceway 3、ViaSat 1和EchoStar 17(原名Jupiter),为北美地区Ka波段卫星宽带通信的蓬勃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卫星资源。这4颗宽带卫星分别由两家卫星宽带服务提供商ViaSat有限公司和休斯网络系统公司运营。分析家称,2012年是美国市场推出Ka波段卫星宽带互联网服务的第8年,随着两颗高容量宽带通信卫星ViaSat 1和Echosatr 17先后投入商业运行,美国迎来了Ka波段卫星宽带服务的新时代。

ViaSat公司

力拓Ka波段卫星宽带服务市场

作为美国一家领先的卫星通信设备及宽带服务提供商,ViaSat有限公司现在美国市场以WildBlue和Exede为品牌推出两种Ka波段卫星宽带服务。WildBlue宽带是老一代性能较低的宽带服务,也是世界上最早的Ka波段卫星宽带服务,启动于2005年第3季。该服务由Viasat公司的全资子公司WildBlue通信有限公司透过发射于2006年12月的全球首颗商用的Ka波段宽带通信卫星WildBlue 1(111°W)35个点波束以及租用的加拿大通信卫星Anik F2(111.1°W)和SES公司AMC 15卫星(105°W)的部分Ka波段转发器推出,旨在为缺少或没有地面网络设施的农村及小城镇的家庭用户和小型企业提供高速卫星宽带互联网服务。WildBlue宽带基本服务包提供下载速度1Mbps、上行速度200Kbps,每月消费量10.3GB,付费39.95美元,商业服务包提供下载3Mbps、上行300Kbps的速度,月消费量27GB,付费69.95美元;铂金服务包提供下载8Mbps、上行2Mbps的速度,月消费量60GB,付费119.95美元。

据称,WildBlue品牌宽带服务已拥有约40万订户,但基于WildBlue1卫星的容量今年来已销售一空,致使其市场的扩大收到严重限制。Exede 12宽带是Viasat公司新一代高性能的Ka波段宽带服务,该服务透过2011年10月发射、总容量超过140Gbps的美国首颗高容量Ka波段宽带通信卫星ViaSat 1(115°W)覆盖美国大陆的63个点波束(ViaSat 1卫星另有9个点波束覆盖加拿大),于今年1月中旬推出,通过分销商在美国各地的城市、郊区及更多的农村地区推广,为住宅用户和小型企业提供双向高速卫星宽带互联网接入。Exede 12 宽带基本服务包提供下载速度12Mbps、上行速度3Mbps,每月消费量7.5GB,付费49.99美元;订户每月消费者为15GB或25GB,则须分别付费79.99美元或129.99美元。

据8月2日Viasat公司的该公司2013财年首季(2012年4~6月)报告,截至2012年6月30日,WildBlue宽带和Exede 12宽带累计共拥有40.49万订户,其中22%的订户(约8.9万户)订购新一代Exede 12宽带。报告指出,在本季安装Exede 12新宽带的6.6205万订户中,1.937万户是从WildBlue宽带选择升级转换过来的对老订户,实际增加的新订户为4.6835万户,其中大约有40%新订户是从其它地面宽带服务转换到Exede宽带。

市场分析家指出,ViaSat 1卫星是目前全球最高容量的在轨宽带通信卫星,其发射重量6740公斤,总容量超过140Gbps,可以为超过100万的北美地区家庭用户和小型企业提供高速卫星宽带互联网服务。与传统的地面DSL宽带、无线带宽及有线电缆宽带相比,由如此高吞吐量的ViaSat 1卫星传输的Exede 12宽带服务,在速度、价格及可靠性等方面都极具竞争力。另外,作为ViaSat新卫星宽带分销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宽阔的分销渠道,今年1月及5月ViaSat公司分别与美国全国农村电信合作社和共拥有3400万家庭订户的两大直播五行电视运营商Direc TV、DISH网络公司签署了Exede 12宽带服务及用户终端设备(0.75米碟形天线和调制解调器)的批发分销协议,这两家电视公司已先后推出其Exede 12宽带服务于卫星电视的捆绑服务。因而,无论是在没有地面宽带的地区,还是在只有速度较慢的地面DSL宽带、无线宽带连接的区域,Exede 12卫星宽带服务市场的快速增长均在预期之中。

尽管相关数据显示,Exede 12宽带服务届时近半年就拥有约9万订户,Viasat公司仍期待未来几个季度该服务的订户继续显著增加,从而在美国Ka波段卫星宽带服务市场占有更多的份额。Viasat公司表示,Viasat 1卫星不仅可以为消费者和小型企业提供商用消费者宽带服务,未来也将为企业、媒体提供专业宽带和移动宽带服务,以及为美国政府机构和军方提供军用宽带应用服务,比如为军事客户在其移动通信平台上增加Ka波段容量。

休斯公司

今秋推出其第四代卫星宽带服务

与主要竞争对手Viasat有限公司相比,美国知名的宽带卫星网络和服务提供商休斯网络系统公司推出Ka波段卫星宽带互联网服务晚了近三年。尽管休斯公司是全球卫星宽带业的先驱,但该公司多年来一直推广传统的Ku波段卫星宽带业务,并未涉及Ka 波段卫星通信市场。直到2008年4月该公司发射于2007年8月的首颗Ka波段宽带通信卫星Spaceway3在95°W轨位投入商业运行,休斯公司才通过其建立的Ka波段宽带卫星网路在北美市场为公司新客户启动Ka波段卫星宽带业务,并开始其卫星宽带通信从Ku波段向Ka波段卫星宽带业务,并开始其卫星宽带通信从Ku波段向Ka波段卫星宽带业务,并开始其卫星宽带通信从Ku波段向Ka波段的转换。Soaceway 3卫星发射重量6075公斤,在轨设计寿命12年,卫星总容量10Gbps,携带68个Ka波段转发器,据称可以服务于北美地区40万消费者和小型企业订户。

在Viasat公司2008年1月订购美国首颗总容量超过100Gbps的高吞吐量Ka波段宽带通信卫星Viasat 1及宣布预计2011年发射之后,为加强公司已建立的Ka波段宽带卫星网络,提升Ka波段宽带服务能力,并与Viasat公司竞争,休斯公司也在2010年5月订购了该公司首颗高容量Ka波段宽带通信卫星Echostar 17。今年7月5日,这颗新一代宽带卫星已按计划有欧洲Ariane 5ECA火箭发射升空,并于7月中旬在107.1°W轨位成功定点,从7月23日开始其在轨测试,预计今年秋天进入商业服务。Echostar 17卫星发射重量6100公斤,在轨设计寿命15年,总容量超过100Gbps,是Spaceway 3卫星容量的10倍。该卫星配置60个Ka波段点波束,据称可以为北美地区另外150万消费者和小型企业订户提供告诉卫星互联网接入。

篇2

进入21世纪的头几年,全球卫星应用产业由于受全球经济回升乏力,美欧日等发达国家电信业滑坡,互联网泡沫经济破灭和"铱星"公司破产等不利环境的影响,增长速度开始由高速转为低速,但卫星应用在整个信息产业中,仍然是少数几个能够盈利的产业之一。

从最近几年卫星应用产业的发展态势可以看出:

(1)从1996至今,全球卫星产业的总收入每年平均增长13%。其中卫星服务业增速最快,它在全球卫星产业总收入中所占比例已从1996年的42%上升到2002年的61%。卫星制造业与卫星服务业二者收入比例大约为1∶6。

(2)美国卫星制造业曾经是开拓面向大众消费者卫星服务业(卫视直播和卫星移动电话)的先驱,但近年来已逐步淡出大众消费者的卫星服务业,面向政府、军方和工商企业的市场成为其主攻方向。

美国休斯、劳拉和洛克希德・马丁三大卫星制造公司以及欧洲的阿尔卡特公司在上世纪90年代都曾经是卫星服务业(卫视直播、卫星宽带和卫星移动电话)的先驱,其中休斯公司在卫视直播中取得成功,其它涉足卫星移动电话和天基互联网服务业的公司都以失败告终。迄今这些卫星制造巨头都已转变战略:逐步淡出或退出为大众消费者服务的卫星服务业,专心致力于自己的主业;多数公司以参股方式介入卫星服务业,作为副业继续经营转发器租赁为主的卫星通信运营服务业。

卫星制造业退出服务业的主要原因:一是制造业与服务业隔行如隔山,从事工程技术与制造的公司,无论是经营理念、企业文化和组织人才结构都不太适合卫星服务业;二是为政府和企业服务与为大众消费者服务,完全是不同的市场竞争,卫星制造业不熟悉也不善于与其传统的地面竞争对手竞争;三是卫星服务业仍然是高投入、高风险,回报周期较长的风险事业,稍有不慎,良好的商机就可能转换为巨大风险。

(3)作为以市场为导向的卫星应用产业-卫星服务业和地面设备制造业,虽然过去几年在整个卫星产业收入中所占比例逐年上升,但2002年这两个行业收入所占比例都首次出现增速降低(占82%)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全球经济不景气和地面竞争对手的激烈竞争。2002年卫星服务业收入仅比上一年增长7%,转发器容量严重过剩,利用率只有60%左右;而地面设备制造业收入仅比上一年增长8%,均低于它们的年均增长速度。但它在整个卫星产业乃至全球电信产业中仍然是少数几个保持盈利的行业,多数公司处于健康运作状态,前景比较乐观。

(4)卫星运营服务业之间的兼购与重组接连发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最具代表性的案例是:澳大利亚新闻公司兼购休斯电子公司,欧洲SES收购美国Americom公司。

卫星服务业的发展带动了卫星地面设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2003年全球卫星服务业营业收入为559亿美元,地面设备制造业收入达到221亿美元,卫星应用产业年收入占整个卫星产业的85%。

(5)卫星导航产业继续强劲发展,年均增长26%,年收入达100亿美元。导航与通信的汇聚和融合促成应用领域向经济和社会乃至个人消费品不断延伸和渗透,新产品和新服务不断涌现。

(6)商业卫星遥感、导航和通信出现军民商结合,平战结合,寓军于民,寓军于商趋势,民商卫星系统的安全与防护受到重视。

卫星通信产业

卫星通信在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实现了产业化和商业化,并在全球形成新兴产业,成为卫星应用产业的主导。从全球卫星应用产业年营业收入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卫星通信业的收入约占90%,卫星导航和卫星遥感约占10%。

目前全球运营商用卫星通信业务的公司约有40多家,在轨工作的静止轨道C、Ku、Ka和L频段通信卫星有200多颗,其中从57°E~183°E的亚太地区上空共有97颗。在中低轨道运行的L频段全球移动通信卫星约有150颗(包括铱星和全球星)。

上述350多颗卫星主要担负语音、视频和数据通信广播三大业务。这三大业务又可以分为卫星固定通信、卫星电视直播/卫星数字音频广播、卫星移动通信和卫星互联网/宽带数据接入四大市场。

表1列出了2003年全球经营静止轨道商用通信转发器租赁业务排名前24位公司的营业收入(约78亿美元)和在轨卫星数量(191颗)。表1所列收入不包括美国直接面向大众消费市场的卫视直播、数字音频广播和卫星移动电话业务。

表2分别列出了美洲、欧洲、亚太、中东和非洲地区未来卫星通信需求的热点业务。

在美国由于当前反恐和维护国土安全的需求迫切,应急卫星移动通信被列为首位,卫视直播正在向高清晰电视直播发展。随着等离子屏幕电视机售价最近在美国已降低到高端背投式彩电的水平,Cablevision公司2003年发射了专用于高清晰电视直播卫星,DirecTV公司最近宣布订购3颗Ka频段卫星并改变3颗Ka频段宽带卫星的用途用于高清电视直播业务,预示着美国各大公司开始抢占高清卫视直播市场;卫星宽带业务市场经过前两年的观望和停滞之后,在美国政府和军方强大需求推动下已开始启动,但前景仍然不太乐观;卫星数字音频广播业务异军突起,成为美国新的热点市场。

据美国电信产业协会(TIA)2004年2月26日的一项市场调查和预测报告显示:到2003年底,美国共有宽带用户2850万户。预计到2007年有线(cable)、DSL、卫星互联网/宽带和陆基无线宽带用户将达到4700万户,其中卫星宽带用户200万户。

欧盟和欧洲各国政府也非常重视发展卫星宽带和数字影院或电子影院业务。日本正在开拓适合本国国情、具有创新应用的移动多媒体广播卫星(MBSAT)和准天顶卫星系统。泰国即将发射的iPSTAR卫星是天基宽带多媒体业务的创新应用。亚太地区是未来卫星电视、卫星宽带、卫星远程教育、远程医疗和农村电话的热点市场。其中中国和印度是美欧公司渴望已久的巨大市场。

综上所述,卫星通信产业经过上世纪90年代的迅猛发展到最近几年的低迷之后,从2003年起已在全球出现复苏,进入新一轮理性而又稳定的发展阶段。

未来10~15年内,全球卫星通信产业的发展将出现以下几种趋势:

(1)卫星通信与陆基电信均为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二者日趋融合,相互补充,在竞争与合作中发挥各自优势。卫星通信将在补充与延伸中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2)卫视直播业务仍然是卫星服务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全球共有卫视直播用户约6000万户,卫视频道12000个,其中高清卫视频道约100个。发达国家正在向高清晰卫星电视直播方向开拓新市场,数字卫星音频广播业务在美国得到快速发展,成为新的亮点。

(3)卫星移动通信业务正走出困境,市场定位转向政府或军方市场,以及地面蜂窝网覆盖不到的农村市场。目前最有发展前途的卫星移动通信业务是:应急移动通信、农村电话、远程民航高速互联网/宽带接入业务。

(4)卫星宽带多媒体业务、数字影院/电子影院业务将成为未来10年发展的新商机,但这些业务仍将是陆基电信网的补充和延伸。

(5)VSAT及其增值业务在工商企业、教育、卫生和金融行业不断渗透,成本不断下降,经济社会效益日益显现,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6)未来需求热点仍是面向政府、工商企业和农村市场。

根据Futron公司对未来10年卫星固定通信市场的宏观需求预测,全球卫星和运载火箭制造商的生产能力及其发射服务能力严重过剩,每年商用通信卫星的平均需求量按低、中、高三种预测值分别为8颗、12颗和15颗。但如果按前述1∶9的比例计算,实际上相当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72颗、108颗和135颗卫星的转发器容量。

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制约卫星通信市场发展的瓶颈已不是天上卫星资源不足,而是如何在补充和延伸的狭缝小市场中寻找卫星固定通信的商机。

根据表2中所列的热点需求可以看出,全球不同地区虽有不同的优先排序,但商用工商企业话音和数据通信、卫星电视分配、卫星宽带、远程教育培训、远程医疗和农村电话等业务却是共同热点,充分体现了卫星固定通信在补充与延伸陆基电信中的优势。这些业务市场虽然不大,而且主要面向政府公共事业和工商企业,但对中小风险企业和航天公司却提供了有利商机。

研究分析国外企业开拓卫星通信市场的成功经验,以下几点值得借鉴:

(1)天地网融合与集成,发挥整体优势。

(2)为特定用户量身定制,提供端到端服务的一揽子解决方案。

(3)加强市场分析,搞好市场定位,重点开拓如下热点市场:

面向工商企业,开拓VSAT语音/数据传输业务和互联网/宽带接入投送业务。

面向政府及公共事业市场,提供应急/救灾通信和互联网宽带接入业务。

面向农村边远地区,提供农村电话、远程教育和远程医疗服务。

面向军方市场,提供非加密的宽带多媒体和高清晰度电视传输业务,以及大批量军用地面通信终端的研制与生产。

卫星导航产业

目前国外已经建成的军民两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只有美国的GPS和俄罗斯的Glonass。欧洲伽利略导航卫星系统是一个以民用为主、兼顾军用,能与GPS兼容的民营全球导航卫星系统,预计2010年投入运营。

卫星导航系统正在发展成为如同电信、电力、交通、天然气管线一样重要的国家基础设施。GPS是当前技术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GPS应用的普及和欧洲伽利略系统的出现,使全球卫星导航产业发展经历了如下四大变化。

从以军为主转为军民两用乃至民用为主,目前军用和民用GPS接收机及其组合产品的销量比例为1∶20,而且这一比例正在扩大。

从少数部门转向海陆空的几乎所有经济部门,正在向个人日常生活娱乐消费发展。

从少数发达国家形成的产业演变成国际性高技术产业。

从比较单一的导航定位应用转向导航与通信和遥感相互融合与集成,渗透力极强的交叉综合产业。

以GPS为主导的卫星导航产业已成为继互联网和蜂窝通信之后世界上发展最快、渗透力最强的信息产业之一,成为国际上最有发展潜力的无线产业之一。

卫星导航产业之所以能得到快速发展,其强大的生命力在于它能与其它电子产品和通信系统相互融合与集成,演化出层出不穷的新产品和新服务,从而极大地提高传统产业的生产力。

近年来GPS接收机技术的发展方向是低功耗、小型化和芯片组的日用化,以及系统功能的透明化(嵌入式)和集成化,为集成服务商提供价格低廉、界面友好的组合产品创造了良好条件。

(1)发展现状

由于受全球经济不景气和信息产业滑坡的影响,近年来卫星导航产业的高速发展势头受到抑制,但仍以26%的年均增长率高速发展,预计未来几年这种高速度将会继续保持下去。表3列出了2000~2006年全球卫星导航产业按细分市场的生产销售值预测。

近几年,全球卫星导航产业出现了如下几种发展态势:

应用领域快速延伸市场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在市场发展方面,最重要的进展是导航产品能力的整体强化;销售渠道的拓展,使市场效益明显提高;战略伙伴关系代替了虚拟集成;新用户、新应用创造了新的前所未有的市场空间。

据权威人士估算,2001年卫星导航接收机的芯片组在全球销量约为800~900万套,2002年为1200~1500万套,2003年可能达到3000~5000万套。在今后的3~4年内年销量有可能越过一亿套的大关。其主要需求推动力是导航与移动电话相融合的市场(如E911和E112应用)在迅速扩展。另一驱动力来自于接收机芯片组的持续降价。2000年GPS接收机芯片组价格已降到40美元/套,批量供货为25美元/套,Motolora生产的GPS单芯片接收机模块价格为15美元/套,Qualcomm公司生产的与CDMA手机配套的GPS功能模块只需5~10美元/套,而且它们的体积和功耗都较小,适合于嵌入手机。

车辆导航与监控的融合推动了车辆信息系统的篷勃发展

美国的OnStar系统是把车辆导航与监控这两种卫星定位功能融合在一起形成所谓汽车信息系统(Telematics)的典型应用。2001年其安装数量达百万台之多。它将汽车内相关电子设备与传感器连成一体,除具有导航、定位和安全功能外,更重要的是实现了汽车与外部世界的通信,将无线数据与语音服务和卫星导航技术结合起来,提供专门的位置服务(车辆导航、跟踪和急救服务)。由于有服务中心的配合,可以大大减轻车载终端的压力(如电子地图容量与内容更新),同时可以提供更为周到全面与专门化的和公益性的信息服务。车辆信息系统代表了车辆应用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势必在未来数年内出现蓬勃发展。

导航与通信技术的融合孕育出巨大的商机

导航与通信相互融合的最典型代表是在蜂窝手机中融入导航定位功能。美国FCC为满足E911的需求,1996年条例明文规定,要求移动电话报警必须同时传送位置信息,不然不予受理。同时强制规定从2001年10月开始逐年增加生产带定位功能的手机比例,到2005年底其比例要达到100%。这项条例实行初期,手机定位主要依托蜂窝网络本身,至1998年又颁布第二道法令,指出可以兼用GPS卫星定位技术,使定位精度从125m提高到50m。随之出现了A-GPS(Asisted GPS)技术,即用通信网络辅助GPS实现恶劣环境(包括室内)条件下的快速定位,该定位技术可用于不同环境(室内外、城市与乡间)、不同通信网络与级别(TDMA、CDMA,与2G、2.5G、3G),且初始投入(网络改造)费用与工作量小,主要工作在手机上,每台手机增加GPS功能的成本为5~15美元。2001年底Qualcomm率先推出了基于CDMA通信网络的GPSQne,数月间在日美韩售量超过百万台。

(2)趋势分析

随着全球数字化的发展,产生了“数字地球”、“网络GPS”等新概念。GPS作为一种能够定位和授时的传感器,被广泛地应用到一切需要位置、速度和时间信息的领域,而正是这种需求,将会使卫星导航应用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快,产业规模越来越大。

据预测,2008年以前美国GPS的产品仍将垄断全球市场。如果欧洲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能在2008年投入运营,GPS的垄断地位将被打破。据最近美欧双方历经2年多艰苦谈判达成的协议,美国第三代GPS将与欧洲伽利略系统采用相同的民用信号结构。这意味着美欧民用导航接收机将采用相同标准,并实现全面兼容。届时,全球用户将能同时从两大卫星系统捕获更多卫星信息,民用导航精度优于10m。这对全球卫星导航产业的发展无疑是利好消息。中国加盟伽利略计划,更会促进未来我国卫星导航产业的发展。

未来10~15年全球卫星导航产业发展趋势是:

① 市场规模迅猛扩展

卫星导航产业主要包括导航接收机产品和导航信息服务两大领域,随着卫星导航应用向交通、通信和国民经济其它领域的不断渗透、延伸和扩展,各种高端和低端产品的需求将会迅猛增加。各种车载终端产品将逐渐成为公交、出租、警务、长途客货车、个人轿车和火车的必备设备或标准配置,处于市场主体地位,而其它测绘型、船载和机载型产品以及授时类产品将逐步退居非常次要位置,但各自的市场规模都会越来越大。以手机为主的个人消费产品一旦嵌入导航组件,成为通信与导航定位和应急救援相结合的产品,导航接收机产品的主体市场将会从由车载终端产品转向个人消费品市场(包括个人休闲、娱乐用品)。

导航与通信的相互集成与融合,带来的更大商机是信息服务业的蓬勃发展。导航定位授时信息和地理信息,将成为与气象和交通信息以及各种新闻、娱乐、体育信息同样重要的日常生活必需品。互联网、移动通信网和导航综合信息服务中心将联成一体,提供各种增值服务。

② 导航产品和服务市场逐渐细分,搞好市场定位至关重要

卫星导航应用产品与技术服务的专业方向已逐渐细分,各自根据自身特点确定服务方向,初步出现了市场定位上的差异;产品方面,车载、船载、机载和个人消费产品各有不同供应商。服务方面GIS数据供应商和地图供应商提供位置相关数据和数字地图服务;服务运营商以各种应用服务系统为基础提供基于位置的相关信息的综合服务;产品供应商和服务系统集成商提品、技术和系统集成服务。作为一个新兴产业,价值链出现层次分明的分化与完善,标志着这个产业正走向成熟。

在众多的应用中,其中应用发展潜力最大的有两个方向:一是以车载导航为核心的移动目标监控、导航管理与服务市场,二是以个性化移动信息终端为核心的移动导航产品市场。

③ 移动目标监控、管理与服务的发展

在欧美日,移动目标监控管理系统已经开始进入物流领域。由于政府、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以及个性化信息服务需求的增长,一些大型企业已经从单一功能的移动目标监控、报警管理转向功能更加丰富、面向市场更加广阔的基于位置的管理与服务。许多为大型物流企业服务的移动目标监控系统已经与企业内部其它管理数据库(如仓储、货源)结合,形成统一的基于位置的职能管理平台。

移动目标监控管理系统更广阔的市场在于面向公众的服务领域。基于位置的信息服务(Location Based Service)无疑将是未来卫星导航定位技术最广阔、最具潜力和最引人注目的发展方向之一。一些类似Telematics概念的系统雏形,为汽车拥有者提供物流监控、导航服务、报警寻车等服务,并考虑了娱乐、交通信息提供、信息定制、移动办公等应用框架。

④ 移动目标导航产品的发展

随着卫星导航设备的小型化和芯片化,各种嵌入式卫星导航电子产品将进入日常生活。其代表性产品主要有如下几类。

车载自主导航产品

车载自主导航系统或汽车信息系统是卫星导航定位产品最大的应用领域之一。美国、欧洲和日本的车载导航仪产品已经日益走向成熟,形成了规模化的市场需求。

导航通信组合产品

集成了卫星定位设备与移动通信组件的移动监控终端产品是一类特殊的应用产品,是移动目标监控系统的关键部分。根据应用场合的不同,也具有不同的设计形式。既有用于集装箱等货物跟踪的隐蔽式安装产品,也有集成了语音通信、数据报告、报警、遥控等功能的综合车载平台。

大众消费产品

如果说车载导航仪与移动监控终端还属于应用方向比较单一的产品,那么各种生活消费类电子产品却可以用“百花齐放”来形容。

信息终端不仅仅是个性化应用的独立设备,也是未来随身信息服务系统的基础与载体。可以预期将会向着卫星定位、Pocket-PC、嵌入式导航系统等综合集成的方向发展。同时,适应车辆导航、货物跟踪、个性化信息服务、安全产品等不同领域的需求,将出现各种不同组合、不同形态的产品系列,以满足市场需求。

卫星遥感

(1)民用遥感卫星的发展仍以政府投资为主,政府部门和军事部门仍是卫星遥感的主要用户;

(2)在美国,商用遥感卫星在政府和军方市场的强大支持下,近年来得到较快成长。2004年美国总统布什的卫星遥感政策极大地刺激了商用卫星遥感的发展;

(3)近年来卫星遥感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是寓军于民,寓军于商,军民结合,平战结合。许多国家,尤其是美国,已经将商用遥感卫星系统列为军事情报和地理信息/制图的重要信息资源,民用和商用遥感卫星系统无论在和平时期或是在战争时期都将发挥重要作用,卫星遥感系统已成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篇3

中国,WAP最大的市场----让手机上网,这个话题最近在全球相当热门。最吸引人的卖点是,手机未来在全球的普及率将远超过电脑。如果这个装置可以连上网络,除了对人类生活真的会带来重大的改变之外,现有的网络产业结构也可能会重新洗牌。这里面蕴含的新机会,现有的网络及通信业者看了怎么能不怦然心动。 ---- 据一项消费意向调查显示,大约有30%的手机用户将会成为WAP用户。近来,诺基亚开始在国内大推其第一部WAP手机NOKIA 7110,摩托罗拉也不甘落后推出L2000WWW,爱立信宣布今年上市其WAP手机R320SC。各大厂商已开始纷纷积极地为国内消费者展示WAP手机的美好应用。可以说,代表移动通信新水平的WAP,已经成为今年中国手机市场的新亮点。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于今年3月28日在上海、北京、天津、广州、杭州、深圳等六大城市同时开通全球通WAP商用试验网,WAP用户可以在这六大城市中使用漫游业务。至此,手机用户又多了一个浏览因特网信息的新手段,同时也标志着我国无线通信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据了解,5月17日,全球通 WAP商用网将正式投入使用。用户只需在WAP手机上进行参数设置,就可直接从手机上获取专门为WAP用户定制的内容,包括新闻、天气预报、股票信息、娱乐游戏、体育消息和健康常识等信息,并以此站点为起点,链接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杭州、天津站点,浏览当地的各类信息,还可浏览因特网上其他的WAP信息站点。

---- WAP不仅是一项标准,而且是一项事业。它的应用需要得到各有关方面的支持,例如:电信运营商应当提供WAP网关服务;ICP及各种专业的在线服务供应商需要配置WAP服务器以提供WAP服务。

---- 不少分析家认为,移动数据通信在中国的发展具有特殊意义。尽管WAP在世界上是一项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的新技术,但在中国的发展潜力日显强盛。据统计,到去年年底,全国有890万网民,而手机用户超过4000万。据预测,到2005年,中国的移动手机用户数将近2亿。因为美国等大部分发达国家PC用户远大于手机用户,而中国恰好相反,手机用户大于PC用户,而WAP可以将两个消费人群结合起来,如果这些用户都能自由地上网、自由地浏览、自由地享用移动数据业务,那么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工作方式都将为之一变。

随时随地追求无限---- 事实上,“移动通信+互联网”在半年前还仅仅是一个概念,如今随着WAP应用技术的研发及WAP手机的上市,无线互联网开始步入和改变人们的生活。无论你是在上班的路上,或是在外地出差、旅游度假,只要带上WAP手机,你便可以随时随地地上网浏览各类信息,收发传真或电子邮件,订购车票及各种物品,完成股票交易……所有这些都已经不是梦想。 ---- 从1998年1月,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及美国的软件公司发起成立WAP论坛至今,WAP论坛成员已达200多个,它们主要来自电信网络运营商、系统制造商、手机制造商、服务提供商、软件开发商、新闻机构以及其他一些为无线设备提供服务和新业务的公司。论坛成员占有目前世界上移动设备市场份额的95 %,拥有1亿移动通信用户。由于全球手机用户数量庞大,加上其他方式的无线互联网接入方式的应用,使得适合无线互联网的内容供应成为瓶颈。

---- 在国内,北京声讯通公司(365do.com)专门为各类无线互联网接入方式提供内容服务,已经受到市场分析人士的关注。该公司总裁章翔凌认为,“WAP技术受青睐的主要原因,是它将过去10年中通信业两个最伟大的进步—— 丰富多彩的国际互联网和便捷灵活的移动通信结合起来。这必将对人类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产生重要影响。”

---- 据了解,声讯通公司拥有为电信网提供各种解决方案的深厚强劲的技术底蕴。该公司曾承担过原中国电信“全国160/168卫星联网”等许多骨干网的开发建设任务,实时地向全国各种电信平台、各类网络运营商提供有法律保障的信息服务。目前,全国有250个城市的电话声讯台声讯通提供的新闻、气象、证券、外汇、民航等信息,全国1.2亿固定电话用户及近1/3的移动用户可以直接或间接享受到声讯通公司提供的信息服务。今年2月,该公司开通了为各电信用户查证或订制Web网站业务。

---- 为充分利用公司信息服务、战略合作优势和厚实的技术积累,促进WAP应用发展,声讯通公司又于日前开通了“365do WAP”网站。针对不同专业人士、不同行业、不同组织机构,声讯通提供个性化、大容量、全面、权威、方便实用的WAP服务。“声讯通公司拥有网站,但并不是单纯的网络公司”,章翔凌先生强调,公司的发展战略是以内容为切入点,以技术为依托,面向社会各行业,提供基于电信网的各种增值业务及全面解决方案。

---- 针对各地移动运营商、各行业及各大机构用户,根据其移动数据通信和服务领域的业务要求,该公司在WAP平台上开发了一整套门户网站系统解决方案——MIPS TM 2.0(Mobile Imformation Portrac System 2.0)。该方案包含大容量信息接入采集系统、大容量信息服务系统、大容量电子邮件系统,以及个性化、本地化信息定制服务系统和移动办公服务系统等子系统,可以提供内容丰富的信息服务及更进一步的基于个性化的社区概念的整体应用解决方案。

移动商务:“钱”途无量---- 随着WAP技术的走热,移动商务已经成为最具诱惑力的商业利润中心。专家认为,移动互联网最闪亮、最诱人之处就是它的电子商务的特性,可以随时随地地应用。但是现在国内一些网络商所谓的移动商务都是虚假的噱头。国内目前用WAP手机做股票交易实际上是不安全的。按照WAP论坛的讲法,真正完整的WAP 协议是计划在7月WAP1.3版本。现在WAP1.1版本的安全协议实际上只是一个单薄的东西。 ---- 尽管WAP技术上还有待完善,但移动商务却已透出诱人的光亮。它包括初期的应用、中期的应用,到最后长期的应用。长期应用的目标就是使手机成为个人银行、个人身份证和个人信息库。它是真正意义上的个人助理,可以将通信、支付、交易等功用集于一身。围绕这些,可以演绎出许多应用来。这就是声讯通提出无限应用的概念的原因所在。现在人们到商场买东西,可以到商场的POS机刷卡,以后就会变成将个人的信用卡存在手机里,按一两个键后,联到商场对应的服务器上,就可以完成交易,将所买的物品买走。这才是真正的货币电子化、个人化,带着手机可以走遍天下。无线应用会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工作方式。

---- WAP市场发展的难点或制约点一是技术因素,二是安全问题。目前,WAP手机本身在技术方面还有待发展。现在上网是利用拨号方式,上网很费劲,而且界面也不友好。以后上网可以利用语音识别技术,通过语音上网就会很轻松、愉快。国外心理学研究发现,多敲一次键盘,交易或上网的可能性就会下降一半。

---- 技术的问题会被逐步克服,但安全的问题就相对复杂些。安全问题不能依靠外国公司做,必须靠中国公司去努力解决。安全问题决定着移动商务的支付问题,包括通信的隐秘性问题。关于今天WAP的发展地位,有专家认为,今天的 WAP相当于1993年因特网起步的阶段——有难题,但充满希望。

篇4

2011年发射的新卫星特色综述

在发射成功的23颗新卫星中,作为寿命将终止或移至其它轨位服役的老卫星接替星有的12颗,这些新卫星不仅比老卫星有更大的C/Ku波段容量、更高的功率和更宽广的覆盖,而且有的新卫星还首次配置了Ka波段有效载荷,将重点支持全球各地快速发展的DTH电视、HDTV、移动通信和宽带业务的应用;其余11颗新卫星,如阿联酋yahsat1A、以色列Amos 5、美国Viasat 1和QuetzSat 1卫星将在新轨位或现有的轨位上服役,提供对新市场的覆盖,扩大C/Ku波段卫星电视和通信业务以及Ka波段宽带业务。

・三颗大型通信卫星引业界关注。这3颗卫星是阿联酋yahsat 1A、俄罗斯Express AM4和美国Viasat 1。

Yahsat 1A卫星是阿联酋投资创建的yahsat卫星通信系统首颗通信卫星,由欧洲两大卫星制造商Astrium公司和法国泰雷兹・阿莱尼亚宇航(TAS)联合为yahsat公司建造,发射重量5935公斤,采用Eurostar E3000型卫星平台,携带58个Ka/Ku/C波段转发器。该卫星于2011年4月升空。现在52.5°E轨位上运行,可以为中东、非洲、欧洲及西南亚85个国家的商业客户、政府和军事机构提供DTH广播、宽带互联网、企业数据网络、安全通信等服务。近期,该卫星已为中东客户传输HDTV和3DTV频道。

Exoress AM4卫星是俄罗斯迄今建造的首颗高功率大容量长寿命的大型通讯卫星。由俄罗斯赫鲁尼切夫国家航天科研生产中心与欧洲Astrium公司为俄罗斯卫星通信公司(KSCC)联合建造。该卫星采用Eurostar E3000型卫星平台,携带63个Ka/Ku/C/L波段转发器,卫星总功率16KW,发射重量约5800公斤,在轨设计寿命15年,原计划在80°E轨位上服股,为俄罗斯及独联体国家提供数字电视、HDTV、电话、视频会议、数据传输和互联网服务。基于俄罗斯Proton-M火箭上面级在发射中出现故障,致使AM4卫星未能进入预定轨道。AM4卫星的发射失败对俄罗斯数字广播电视和卫星通信的快速发展已造成影响,不过,该卫星的接替星项目已启动。

Viasat 1卫星是北美及全球首颗总数据吞吐量超过100Gbps的全Ka波段大型通信卫星,也是全球目前在轨最高容量的宽带卫星,其总容量超过140Gbps,比北美地区上空所有其它商用通信卫星的总容量还多,是美国休斯网络系统公司首颗Ka波段宽带通信卫星Spaceway 3总容量(10Gbps)的14倍,也是欧洲首颗Ka波段高容量宽带通信卫星EutelsatKa-Sat总容量(70Gbps)的两倍。该卫星由美国劳拉空间系统公司为ViaSat有限公司建造,采用高效可靠的1300型卫星平台,携带Ka波段有效载荷,设计有72个点波束,分别为美国及加拿大提供各种新型宽带服务。今年1月中旬,Viasat1卫星已在115°W轨位上投入商业服务。据悉,从1月16日起,ViaSat公司透过Viasat 1卫星在美国城市、郊区及更多的农村地区推出了称为Exede 12的住宅卫星宽带服务,其上网下载及上传速度可高达12Mbps和3Mbps,月服务费起价50美元。ViaSat公司还与美国全国农村电信联合体(NRTC)以及DISH网络公司签署了Viasat卫星宽带服务批发分销协议。

・两颗电视直播卫星助推DTH电视市场发展。

日本2011年7月23日完成了BS广播的数字化转换,8月6日成功发射的BSAT 3C/JCSAT 110R卫星9月底投入商业运行,为日本BS数字广播的新一轮发展提供了急需的Ku波段容量。从10月1日起,日本两家卫星运营商B-SAT公司和SKY PerfectJSAT公司透过110°E轨位的BSAT 3C卫星4个Ku波段转发器,为拥有大约1.2亿台BS接收终端设备的日本电视家庭启播了12个BS广播新频道(包括11个HDTV频道及1个广播频道),从而使Bs数字广播频道增加一倍,扩展为24个频道(包括22个HDTV频道,1个数据频道和1个广播频道)。按照规划,到2012年3月,BS数字广播还将出现另一轮新发展,届时,BSAT 3C卫星另外两个Ku波段转发器将启播6个新的HDTV频道和1个SDTV频道,日本BS数字广播的节目阵容将从现在24个频道增加到31个频道,BS高清电视频道也从22个增加到28个。

2011年9月29日发射的高功率电视直播卫星Quetzsat1由SES公司运营,根据此前该公司与美国Echostar通信公司签署的协议,该卫星32个Ku波段转发器全部容量由Echostar公司承租,租赁期10年。预计今年稍晚Quetzsat1卫星将在77°W轨位股役,用于Dish Mexico公司在墨西哥以及DISH网络公司在美国的DTH电视服务。

・七颗卫星携带Ka波段有效载荷。作为卫星通信的发展趋势之一,Ka波段宽带通信业务正在全球蓬勃发展。继2010年发射了8颗携带Ka波段有效载荷的通信卫星后,2011年也发射了7颗携带Ka波段有效载荷的商用同步通信卫星。其中,除全Ka波段大型宽带卫星Viasat1外,Yahsat1A、Arabsat5C、EutelsatW3C、Nigcomsat1R、Asiasat7以及发射失败的Express AM4卫星也携带了部分Ka波段转发器。

・十一颗卫星发射重量超过5吨。为更好地满足卫星通信广播市场快速增长的需求。建造及发射5吨以上,甚至6、7吨重的大型通信卫星已成为近年来卫星通信业的发展趋势之一。2011发射的商用同步通信卫星中,发射重量超过5吨的卫星有11颗。其中最重的卫星是Viasat1,其发射重量高达6740公斤,是全球迄今发射最重的一颗Ka波段通信卫

星,也是发射重量排名第二、仅低于美国s波段移动通信卫星TerreStar1(6910公斤)的商用同步通信卫星。发射重量超过5.5吨的卫星还有Yahsat 1A(5938公斤)、Express AM4(5800公斤)和Quetzsat1(5514公斤)。

商业发射服务市场再现新格局

从附表中可以看出,2011年19次商用同步通信卫星的发射分别使用欧洲Ariane 5ECA、俄罗斯Proton-M、中国LM-3B、海上发射公司Zenit3和印度PSLV火箭。其中,Ariane 5ECA型火箭发射4次,将8颗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Proton-M火箭发射7次,也将8颗通信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但该型火箭发射Express AM4卫星失败;LM-3B火箭发射5次,将5颗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Zenit3SL及Zenit3SLB型火箭各发射1次,共将两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此外,PSLV火箭发射1次,将印度1颗小型通信卫星GSAT12送入预定轨道。市场分析家指出,上述情况表明国际商业发射市场再现新格局。

・Ariane 5型火箭发射市场霸主地位受到挑战。至2011年底,欧洲Ariane 5型火箭已进行60次发射,并自2003年以来连续46次发射成功,显示该重型运载火箭技术上已成熟以及发射的高可靠性高成功率。Ariane 5ECA型火箭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TO)运载能力达10吨,是目前世界上推力最大的运载火箭之一,适用于发射一颗重型通信卫星或同时发射两颗大中型通信卫星。基于发射费用高等原因,2011年全球商用同步通信卫星的发射中Ariane 5ECA型火箭只使用4次,明显少于俄罗斯Proton-M火箭使用7次,而两者发射的商用通信卫星均为8颗,这反映了Ariane 5型火箭在2011年全球通信卫星商业发射市场的份额明显减少。

・Proton-M火箭仍然是商业发射市场主流火箭。俄罗斯Proton火箭是经过长期飞行考验,并广受国际客户欢迎的大型运载火箭,自1965年首发以来至2011年底共发射了372次,其中,俄美合资的国际发射服务公司(ILS)使用Proton火箭迄今进行了69次商业发射。主要用于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发射击的Proton-M火箭具有高可靠性和高发射成功率、机动性强、发射费用适中等优势,近几年来一直是同步通信卫星国际商业发射市场上高使用率的运载火箭。2011年,由于发射Express AM4卫星失败,Proton-M火箭原计划的9次发射只进行了7次。尽管如此,该型火箭2011年的发射仍有“出彩”之处。其一,成功完成了两次“一箭双星”发射,将SES3、Amos5等4颗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其中,成功发射重达6740公斤的美国宽带通信卫星Viasat1,这是继2010年3月成功发射重达6384公斤的美冈电视直播卫星Echostar14后,Proton-M增强型火箭首次发射超过6.5吨的重量型通信卫星,表明该型火箭正在增强与Ariane 5型火箭的竞争力。根据相关合同,Proton-M火箭2012年还将发射大约6.6吨重的美国新一代电视直播卫星Echostar16。

・LM-3B火箭提升国际商业发射市场份额。2011年,中国“三号乙”火箭成功实施了5次发射,按计划将两颗国内通信卫星和3颗国际客户的通信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创下了该型火箭一年发射5颗卫星的纪录。专家指出,2011年10月发射EutelsatW3C卫星是自1999年以来LM-3B火箭首次为全球排名第三的欧洲卫星运营商Eutelsat公司发射大型通信卫星,这表明中国火箭拓展国际商业发射市场、提升市场份额获得新的突破,并迈开重要的一步。

Zenit3火箭恢复发射市场前景可期待。在2010年底完成破产后重组、退出破产保护程序、恢复商业运营后,海上发射股份公司2011年9月、10月间实施了两次商业发射,分别用Zenit3SL和Zenit3SLB型火箭将AtlanticBird7及Intelsat18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从2012年开始,该公司将承担更多的卫星商业发射服务,其市场前景可以期待。

2012年商用同步通信卫星发射展望

根据截至2012年1月30日的资讯,今年全球预计发射的商用同步通信卫星或将超过30颗,其中有3颗全Ka波段宽带通信卫星(阿联酋Yahsat1B、美国Jupiter和英国Hylas2)、3颗电视直播卫星(美国Echostar16、加拿大Nimiq6和中国Sinosat4)、1颗专用广播卫星(美国Sirius FM6)和1颗移动通信卫星(瑞典OHO1)。这些新卫星将由Proton-M,Ariane 5型及Soyuz,Zenit3SL,LM-3B以及GSLV火箭发射。

据Arianespace公司1月5日称,Arane5型火箭2012年预计发射7次,其中6次将发射十多颗通信卫星,包括Vinasat2、Arsat1、JCSAT13、GSAT10、Intelsat20、Jupiter、OHO1、StarOnec3、Hylas2、Badr7、Eutelsat W6A、Hispasat2A、Azerspace1/Africasat1A等卫星。不过,上述多颗中小型卫星(Arsat1、OHO1、Hylas2、Hispasat2A等)或将由俄罗斯Soyuz火箭发射。

篇5

二、城商行零售银行转型战略

零售银行业务的定义是指商业银行秉持现代经营理念,运用科技技术,向个人、家庭和中小企业提供的综合一体化的金融服务,既可以是资产业务,也可以是负债业务、中间业务、网上银行业务,具体包括存取款、贷款、结算、汇兑、投资理财等。零售业务在银行整体业务中的占比是竞争力的核心,温州银行近年来加大对多种零售产品的梳理推广,对目标客户的梳理与精准营销,全方位推进零售业务发展与转型,以“打造精品零售银行”为战略目标,个金业务以理财产品、储蓄存款、社区银行“三驾马车”为重点,巩固金鹿理财优势,弥补储蓄存款短板,挖掘社区银行发展潜力;创新信用卡业务品种,迅速扩大信用卡客户群,同时做好存量客户维护,挖掘潜在分期需求客户着力提高发卡收益水平;大力发展零售信贷业务,实现“零售业务下沉”,大力发展优质的小微、涉农和个人信贷业务,夯实基础客户群,不断提升盈利水平。

三、城商行零售转型举措

笔者通过具体实践措施,分析与探讨温州银行是如何通过举措,形成目标统一、流程顺畅、服务高效的,以客户为中心,以个人负债、资产、财富管理三大业务板块为支撑的“大零售”格局。

(一)组织架构调整,推动“大零售”战略的整合发展

温州银行在内部确立零售板块业务发展牵头部门,并由其负责制定全行零售板块的战略规划,统筹设定零售板块的考核,整合配置零售板块的资源,协调板块内各部门,促进业务有序发展、顺利推进,同时承担零售板块的战略规划、渠道管理、品牌管理和服务管理。由行领导兼任零售总监统一管理,凝聚合力,分管相关零售业务部门,凝聚小微金融服务中心、个人金融部、信用卡部。

(二)固本强基,拓展基础客户群

温州银行通过公私联动、细分获客、跨界合作、特定产品等方式,追溯获客渠道,针对性制定营销措施,扩大零售客户规模,打牢提升和发展客户的基础。?譹?訛

一是深拓新客户获客渠道。通过公私联动,批发获客,发挥公司业务优势,夯实批量获客基础,拓展工资、代收代付等源头客户渠道;挖掘社区银行潜力,将直接获客模式转向社区、市场、商圈,建立以传统网点为核心,社区网点为卫星的服务网,获取优质客户资源;整合总行、分行跨界合作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和客户共享,积极拓展全国或地区范围的跨业、跨界平台,加强平台获客模式的推广?譹?訛。

二是重视存量客户潜力开发,扎实优质客户基础。通过跨行转账、自助设备跨行取现、银讯通、卡年费、工本费等一系类常用服务费用的减免措施,提升老客户的产品持有率与使用率;整合客户资源,对持有单一产品客户进行交叉营销,挖掘客户潜力,提升客户贡献度;落实客户专人维护制度,对存量客户进行分配,为客户提供一对一的服务,增强客户关系密切度。

(三)满足目标客户需求,坚持产品创新

一是建立完善的新产品研发机制。成立零售业务创新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信息获取、可行性分析、产品开发评估及营销推广为一体的产品研发机制。采取跟随策略,注重对同业的横向研究,缩短信息响应及产品研发时间,提高比较竞争优势。

二是丰富自有类产品,提升竞争力。温州银行在六大板块业务方面强化创新:

1.推出针对不同目标客户群体的智能储蓄产品,推出涵盖小、中、大额的定期储蓄产品与适合商户使用的流量型储蓄产品。

2.实现自营理财产品在理财周期上的短、中、长全覆盖,在客户群体上的老、中、青全覆盖,在产品特色上突出灵、便、利的优势。

3.信用卡业务方面加大创新,探索研发以提升客户用卡体验为目标的“虚拟信用卡”,研发市场需求的新分期产品,拓宽多元化的分期受理渠道与账户查询、提醒等服务。

4.个贷业务创新。根据特定区域或行业经济特征,对行内现有产品的各项要素进行重新组合或服务功能优化,满足客户个性化的融资需求?譺?訛。加大高定价的信用贷款产品研发,支持具有稳定现金流量经营户的个人信用贷款。

5.电子银行业务创新。陆续推出新版网上银行、新版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直销银行等渠道创新产品,注重操作便捷性、展示友好性、功能完善性、服务互动性,实现电子银行服务从简单的交易渠道向营销新媒体和销售新渠道转型?譻?訛。

6.推动产品组合创新,继续做大做强如金鹿理财、公务卡、普惠贷等优势业务,以特色品牌影响力带动其他业务的整体发展;加强板块间的合作沟通,对零售板块各类产品渠道组合创新。

(四)坚持“三位一体”发展策略,打造全方位的管理与营销模式。

“三位一体”是温州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挑战、支撑转型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也是打造精品零售银行,实现经营模式转型的重要落脚点?譹?訛。“三位一体”,在组织管理上逐步实现零售业务总行垂直管理、分行综合管理、网点执行管理的“三位一体”管理模式;在网点设立上逐步实现综合性网点、社区网点、自助网点的“三位一体”物理网点获客模式在经营模式上逐步形成物理网点、网上营业厅、直销团队的“三位一体”营销模式。社区银行作为零售转型的重大举措,是实践“三位一体”的最佳载体之一,具有“成本低、发展快、业务专”等特点,是零售业务发展模式的创新性尝试。

(五)打造互联网营销平台,发挥大数据技术优势

一是通过互联网服务平台,实现多渠道互动协作。不断收集和分析客户需求的最新变化,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对现有业务流程进行整合优化,不断进行产品创新和渠道创新,使得产品、渠道、服务、营销一体化,实现零售基础客户活跃度有较为明显的提升,建立较为完善的互联网银行服务体系。

二是通过互联网营销平台实现银行业务线上线下整合,信用卡、贷款、理财等零售业务实现完全线上办理。基于大数据分析,利用互联网数据模型将电商平台数据转换成银行经营数据、盈利能力、偿还能力、经营能力等有用信息,为互联网客户量身打造互联网产品,使其成为本行信用卡新的利润增长点。通过互联网金融产品的研发、宣传、推广协同并进,初步建立起零售业务的互联网营销体系。

(六)流程再造,提升效能

温州银行通过以下三方面实现流程再造:

1.优化流程,提升交叉销售成效。一是针对厅堂销售,对营业网点各岗位的协同营销流程进行细化,增加配套系统功能支持。对新客户组合营销,实现厅堂队伍交叉销售,增大厅堂销售利用率。二是针对外拓营销,优化财富管理进企业流程,完善社区银行营销、券商、商户营销等外拓营销和交叉销售流程。

2.对柜面综合操作系统、信用卡系统、个贷审批系统进行流程再造或优化,减少重复操作、重复授权与形式审查、审批环节。同时实现行内各系统间数据共享,并通过各系统提示有效信息,增加客户产品营销提示与风险提示功能,提升交叉销售成功率。

3.提升网点产能,打造专业化销售队伍。一是做好营业网点销售管理规范化、流程化,明确网点各岗位职责与协作配合关系;二是打造客户经营的财富顾问队伍,提供专业化的指导和支持;三是构建财富管理中后台支持体系,构建覆盖市场分析、产品研究、策略建议、客户关怀等的支持服务架构,实现销售服务工作流程标准化、流程化。

(七)强化零售业务的激励考核导向

1.基于经营目标考核办法,全面考虑零售业务主体指标与战略指标设置,运用双边记账、多边记账等记分方法对交叉销售考核进行激励。强化个金业务在全行业务考核中的占比;提高个金产品在营销人员中的计价和占比。?譹?訛

2.整合队伍职能,实现“一业为主、兼做其他”。一是整合个金客户经理(社区经理、理财经理)和客户经理队伍职能,实施资质互考,实现“一业为主、兼做其他”的交叉销售模式;二是推动客户经理等级标准化岗位体系建设,搭建不同层级客户经理的“能力模型”,提升客户经理交叉销售的能力。

3.制定零售业务推进计划。每年面向分行制定年度行动计划,提高发展策略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加强对分行指导,确保发展策略有效落地。

(八)以客户体验为导向,提升综合服务水平

从网点客户服务、客户经理对客户的服务和客户服务中心三个维度打造一套全方面的客户服务体系。“以客户为中心”推动多渠道体验建设,明确各渠道差异化定位,实现物理网点、电子渠道、人工服务的有机结合。一是整合网点内柜面业务办理流程,实现客户一次填单、一次签名、一站受理,柜员一个界面即可完成全部业务交易;二是优化电子银行业务操作流程,实现界面直观、操作便捷、流程简易、渠道通畅等要求;三是开发引进新客服系统,全面整合各项业务咨询,提高客服服务水平。设立信用卡专用客服热线,提升客户体验感受;四是建设互联网客服中心和微信服务平台,实现互联网渠道客户直接服务。

四、结束语

本文建立在总结当前温州银行零售业务转型经验的基础上,介绍了当前经济形势下城商行如何树立大零售发展战略,以及对新常态下城商行零售业务发展转型、打造精品零售银行提出一些具体的措施和建议,以期为未来城商行零售业务发展和转型方向提供思路。

 

注释:

?譹?訛陈姝媛.[J]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策略研究[D].黑龙江:黑龙江大学,2015

?譺?訛王国斌.温州银行构建高效的小微信贷业务经营管理体系探讨[J].经济师,2014(4)

篇6

关键字:网络广告、隐性广告、不正当竞争、消费者保护

一、网络广告的兴起及历史发展

在现代经济生活中,人们几乎无法离开广告;广告已经渗入到人们经济生活中的每一个部分。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促进了网络广告的产生与发展,尤其是近一年,人们发现日益成熟的互联网上到处都是广告。网络广告是最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技术而迅速崛起的一种新的广告媒介,有第五媒介之称。那么,到底什么是网络广告呢?所谓网络广告(Internet Advertising),指的是商品经营者或者服务提供承担费用,以互联网为传播媒介而和传播的介绍自己所推销的商品或者所提供的服务的商业广告。

网络广告的历史发展 ,结合美国网络广告的历史发展来看,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萌芽阶段

在互联网没有实现商业化的初期,Prodigy公司就开始尝试网络广告,在1900年网络广告这项服务刚开始时,Prodigy只是这个领域的一个“孤独试验者”。它开始时期望广告能作为自己的一项收入来源??但这个目标并没有实现。当然,在此之前Compserve实际在1979年就已经涉及网络,但是直到1995年才卖出他的第一项广告;还有美国在线AOL直到1995年才开始它的网络广告运作。

(二)挫折阶段

当Prodigy在订阅者的范围内尝试广告服务时,美国亚利桑那州的两位律师Canter和Siegel发现,找到了一种便宜的营销“煤体”。他们在7000个新闻组织煤体上刊登了关于提供绿卡服务的广告并反反复复的将同样的信息发给一个又一个的新闻组织。广告的内容可能和讨论的主题一点关系都没有,因此这种广告形式带来了雪花般的抱怨邮件。Canter和Siegel,不但没有让用户接受绿卡服务,反而激怒了用户,损害了声誉。正如著名的营销专家Jim Sterne所说:“它时一种恶劣的行为,得罪了95%的观众而只取悦于另外的1%,虽然时不明智的。”

(三)成熟与发展

经历了前两个阶段之后,在1994年,当时美国Wired杂志推出了网络版的Hot Wired电子刊物。(hotwired.com),并将原来的广告尺寸缩小成现在的网幅广告(Banner AD)。1994年4月15日,Hot Wired和AT&T签署了第一笔网络广告合同。于1994年10月27日在其主页上刊登了AT&T等14家客户的网络广告。今几乎没有认对此提出异议,即使有人提出质疑,也是关于网站本身的建设问题。从此,网络广告便逐渐走向了发展的正轨,广告主及受众也逐渐接受并喜欢上这种新的广告形式。

1995年4月,留学回国人员马云创办了“中国黄页”,从而打开了中国网络广告之门。据估计,到1997年夏,在网上广告的人数约为2,110万人。1996年,全球网上广告收入约为3.01亿美元。1998年6月,“国中网”买断法新社世界杯足球赛的中文转播权,创下了200多万元的广告收入,这标志着网络广告开始进入主流的传播行业 。虽然在最近的几年时间里,网络广告的收入还不算多,但是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以及网上广告的日益规范,网上的广告将越来越多,广告收入也将越来越多,网络广告作为传煤的地位也将越来越重要。根据美国Forrester市场调研公司的预计,到2003年,全球网络广告的收入将达到150亿美元。

1999年3月30日“99中国网络广告研讨会”召开,标志着世界对互联网广告研究的重视;11月15日,中美草签了“WTO”协议,其后境内外网络公司频频出动,截止于年底全国共有网站15000余家,利用互联网提供信息服务和广告已成为网络公司的主要业务;2000年3月15日“新世纪,网络广告研讨会”在国家工商局召开,标志着信息产业部及国家工商行政机关已启动网络广告监管管理。

二、网络广告的定义、特点及分类

在网络环境中人人都可以信息,“ICP”和“BBS”都在为个人信心提供方便。从广义上讲相当多的个人信息,比如,寻人、征婚、挂失、求购等,都具有“广而告之”之意。“广告”一词来源于拉丁语(advertise),本义为“诱导”、“注意”和广而告之的意思。广告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广告即商业广告。对广告的定义也使随着人类的认识而不断的发展的。1890年以前,西方社会对广告的定义一般是:广告上有关商品或服务的新闻。认为广告是与新闻报道类似的传播手段。其主要作用是告之。1894年,美国现代广告之父Albertlasker认为,广告是“印刷形态的推销手段”。强调广告是推销,有劝服的意思。而影响最大的是美国营销协会的定义,“广告是有可确认的广告主,对其观念、商品或服务所作之任何方式付款的非人员性的陈述与推广”。我国广告法对广告的定义是:“商品的经营者或者服务提供者承担费用通过一定的媒介和形式直接或间接地介绍自己所推销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务的商业广告。”归根到底,广告是一种有效的信息传播活动,本质是为产品或服务所作的销售讯息。就网络广告本身而言,其性质跟传统的广告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和传播宣传“煤体”有差别,因此我们可以说网络广告就是

但网络广告与通过其他方式传播的广告存在着很大的区别, 有着自身的特点。

从表面上来看,虽然网络广告和广播报刊杂志等媒介上刊登的广告存在着显著差异,但是它和电视广告似乎没有区别。还有的学者认为,网络广告具有三个传统广告所不具有的特点:第一,覆盖范围广;第二、交互式广告;第三、广告经营者的范围广。我们知道,所谓广告就是广而告之,即在宽广的范围内告诉别人有关自己的产品或服务的信息。因此,覆盖范围广应当是所有广告形式的共性,而不是网络广告多独具的特征。现在通过卫星传播,几乎世界上每一个角落都能收看到卫星电视节目,能够收听到广播节目:随着交通工具的日益发达,即使外国的报刊杂志也能在世界上所有地方都能得到。也许会有人说,“我们根本看不到外国的电视节目”,其实只要发展了卫星接收装置,而且国家的政策和法律允许,我们就可以收到,这只是一个硬件建设问题,就好像我们如果没有配置足够好的计算机和带宽足够的网络运输线路,我们同样无法看到外国甚至本国的网络广告一样。所以说,网络广告的特点应该是其他传播媒介广告不具有的,而只有网络广告才具有的特点。

通过对网络广告多基于的网络传播媒体与其他传播煤体的比较,我们不难发现网络广告拥有了与传统广告多无法比的新特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络广告具有强烈的互动性(Interactive) 互动性是人际传播的特点。网络之所以是一种新的传播形式,其原因正在于此。由于互动性,网络的媒介特性都被淡化,可称为“反煤体特性”。我们把它理解为一种直接的沟通,有现场交往的感觉,所谓虚拟就是此意;而它同时又具有大众传播的广泛性特点,甚至提供了全球范围直接交往的可能,并消除了几乎所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也正是因为有了网络广告互动性的特点,使网络称为媒介发展的一个更高的阶段,它把目前大众传播梦寐以求的人际传播的特点包容了进去。

有人说:“如果把网上广告做得像电视广告一样,那是行不通的,因为电视观众很被动,他们习惯被娱乐,被感动,被引导。”业界人士称:“网络广告与传统广告相比,其重要的特点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优势在于它的互动性,这个互动性就在于它和网民之间的互动,在与受众沟通这一点上,有其他煤体无法比拟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如果代表未来希望的网络广告业界还是抱着传统的枪弹论(也称”皮下注射论“,这是一种认定大众传播具有强大威力,能够左右公众的态度和行为的观点,认为受众完全处于消极被动地位,就像射击场的固定不动的靶子一样,它认为受众的性格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讯息,讯息直接改变态度,而态度变化就等于行为变化)而轻视受众,倒下去的不是网民而是自己。”由此可以看出互动性在网络广告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互动性的具体表现为访问者在访问广告所在站点时,能够在线填写并提交表单或者发送Email,向商家直接反映客户要求和意见,商家也可以及时做出反馈。

(二)、网络广告具有灵活性和时事性,传播范极大,传播速度极快。它借助于 互联网把信息全天候不间断地传播倒世界各地。从广告资料的提交倒,所需的时间可以只有几秒钟,整个运作过程只发生在瞬息之间。而传统广告的时间少则数小时,多则半个月,而且广告在传统煤体上后一般很难更改,网络广告则不同,广告者可以随时根据自己的需要更改广告内容,包括纠正广告中的错适时调整价格和商业信息等,使企业经营决策的变化能够得到及时的实施和推广。

(三)、网络广告制作简单,费用低廉,按需设计,成交概率极高。电台电视台的广告

费动辄成千上万元,篇幅稍微大些或者要想放在黄金时间播放,则费用可能高达数十万到上百万元。报刊广告的价格也不低,超出许多中小型企业的承受能力。而网络广告的制作相对简单,成本低廉,绝大多数企业都可承受。另外,传统媒体广告将信息强加于众,容易引起反感,产生反面效果。而网络广告则属于按需广告,具有报纸分类广告性质,无须彻底浏览,而且可以自由查询,集中呈现,使广告读者享有主动选择的权利,而且节省时间,避免无效的,被动的注意力集中,成交的可能性极高。

(四)、网络广告的读者数量可以精确统计,使于市场分析,衡量广告效益,利用传统媒体作广告,很难准确的知道又多少人接受了广告信息,例如,报纸的销售量甚至读者可以统计,但报纸上的广告又多少人阅读过,却只能推测。而互联网则可以通过访问流量统计系统,如log、Adstream等软件,精确统计除每个客户的广告被多少用户看过,以及用户阅读的时间分布和地域分布,从而方便广告计费,正确评价广告效果,审定广告投放策略,及时调整市场营销的策略。

(五)、网络广告具有直观性使企业树立形象的新手段。网络广告的载体基本上使多媒体,融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超文本链接于一体,因而可以塑造多种目的的企业形象,建立品牌和知名度,而且消费者能够在网上订购、交易、支付,从而大大增强了企业广告的实效。

(六)、网络广告目标受众明确,易于保存,便于查阅,可以增强广告效果,网络媒体正在顺应分众化趋势,而具有相同兴趣和议题的人们聚合成分众团体。如各类新闻组(usenet),这就使得特定得网络媒体目标受众十分明确,广告信息与受众的相关程度大大提高。而广播电视所能做到得只不是多顾及收视、收听时间得长短及对象,难以保存。报刊杂志因其体积较大,一般家庭和用户也难以长期保存。而因特网上得商业信息一般都以月或年为计算单位,广告信息上网后,人们可以在一段较长得时间里随时阅读浏览,而且还可以有选择把整体下载后保存载硬盘中,以便以后参考或者更加仔细,深入地了解广告内容,从而增强广告效果。

由于网络广告具有与众不同的方式以及网络广告的表现方式,我们将网络广告分为一下几类:

(一)在他人站点上的广告。目前最普遍的网络广告形式有:

1、横幅广告(Banners),在网页的最上面最下面大多有一英寸大小的横幅,据统计结果,这是网上最流行的广告方式,约占互联网广告的60%,广告横幅通常会写上公司的名称,一段简短的讯息。这些横幅现在多为动态的,假如凭选择点进横幅,您就会被带到另外一个网页。

2、Button按钮图标,它类似与Banners,但幅面及位置较小。

3、跳出广告,又叫画中画广告,它出现在原有的网页上,形成画中画。

另外还有游戏广告,声音广告三维网络广告等。

(二)建立企业自己的网站广告

这是目前最常见的网络广告方式,也是建立企业形象的重要手段。主要做法有:(1)企业建立web服务器,在互联网上注册独立域名,建立自己的网站,并派专人维护和更新。这种方式初期投资较大,适用于规模相对较大的企业;(2)企业租用ISP虚拟主机,对空间相应设置后,键入企业的独立网址,即可看到相应的信息,(3)企业采用托管服务器方式,将企业的主机放在Internet服务商的通讯机房内,由服务商分配IP地址及站点的维护。

(三)利用电子邮件广告

建立电子邮件列表,或者购买别人的邮件组广告,以电子杂志等形式,定期通过电子邮件以极其低廉的成本将信息发送到目标消费者。

(四) (四)使用BBS电子公告栏或者Newsgrop新闻组广告。

(五)通过网上调查的形式广告。一是合作方式,由广告主与媒体合作,调查题各自一半,如零点调查公司与搜狐合作进行的在线市场调查;二是专项调查方式,如有奖问答,专题网上调查等。

(六)网上关键字、词广告。

搜索引擎在各种因特网服务中使用度很高,它不仅体现在搜索引擎等搜索工具上,更重要的是被搜索的网页。站点可以根据用户键入的关键词来决定结果页面上出现的广告内容和各种链接关系。

三、网络广告中存在的法律问题

由于网络广告是一个新事物,很多方面缺乏规定,一方面,网络广告在实质上和传统的广告别无二致,但另一方面,依照现行的有关法律又难以对之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规范。所涉及的许多问题,在理论界和实践部门还没有统一的观点,国际上也提出了不同的对策,这些问题主要不是技术上的,而是法律上的,先行的网络广告的特征、规则与传统法律制度的交叉和冲突是主要原因。在网络广告的法律问题中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网上传播的多样性导致清晰区分单纯的信息传播与广告具有一定的难度。尽管《广告法》已有清楚的定义,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对广告与信息、宣传、事实、表扬文章等的区分,本身就存在着难度,加上网上传播方式的多样性,在网上交易信息往往又与广告信息混合或并行进行,在一条信息中可以混杂有或隐含有广告的成分。这种以非广告形式或手段但包含广告内容的宣传,就是隐性广告。

我国广告法规定广告应当具有广告标记,使广告具有可识别性,与其他非广告信息相区别,不得使消费者产生误解。广告应当具有可识别性,应当有广告标记也使国外、境外通行的做法。例如《欧洲共和体关于电视广告的统一规定》第13条中明确规定,“为避免广告与节目混淆不清,不仅要对广告加上明显的标志,还必须同节目的图像、伴音分离。”《国际商会广告行为准则》第11条规定,“任何广告不管使形式或使用的媒介,都必须是清晰可辩的;当一则广告在含有新闻或文章的媒介上时,它应该轻而易举地被人做是广告。”英国广告活动准则关于广告标志的规定是:“广告的涉及和表达应使人一目了然就知道为广告,而不需要认真研究后才能辨别,”巴西广告自律守则第六节关于广告的识别中规定:“任何广告不管是形式还是其使用的媒介,都必须清晰地表明其特征,”澳门广告法第5条规定:“广告信息不论在其传播时使用任何工具,应该可清楚地作广告的识别。在传统的媒介上出现的隐性广告比较容易识别,而因特网上的隐性广告很难区别。有人说网上有一种不可忽略的力量是信息的全面影响。某些信息从某种程序上已经广告化了。比如看到一个旅游景点的报道,你也可以说它是广告,因为在事实上它在推广那个景点。

隐性广告的主要表现形式有:

(1)网络新闻的广告。尽管学术界对此有争论,但广告在网络新闻中存在着,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除ISP、ICP在事实上炒新闻以外,还有知名度较高的ZD-NEWS等专业网站。由于这类网站拥有特定的阅览群体,专业化程度较高,能与其保持一定的关系是企业所希望的。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网络新闻与网络广告的界限。

(2)BBS上广告,主要以论坛讨论问题的形式出现。商业网站在主要上开辟专业论坛,讨论企业产品与服务的性能、质量、功能之类的问题,经常可以发现企业“使托”现象。广告主以网民的名义故意在论坛上提论题,讨论一番,以兜售自己。

(3)联合品牌网站广告,即几家广告客户与网站结合为合作伙伴,通过网站提供商品信息,如制药商甲,希望向心脏病患者推出新药,并收集病人与医生交谈的资料,于是与某知名网站乙合作,建立了一个有关心脏病的网站,提供病例、数据、预防措施,治疗器械等各方面的信息。关心健康的浏览者蜂拥而至,纷纷索取该公司的小册子。并愿意接受乙所作的有关心脏病市场调查。媒介权威用“商业化信息”或“品牌新闻”之类的名词来诠释。而理论界友人认为这种广告形式把客观信息与促销信息混为一体。要加以限制。

二、 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和者定位问题模糊不清,从而导致在法律责任的认定上出现困难。在传统煤体广告环境下,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和者区分是清晰的,但是在网络环境下,三者的区分日益模糊,经营网络运营的ISP和提供信息服务的ICP他们既拥有传统煤体的传播平台,同时也集广告、制作和于一身,在这种情形下,使我们无法用现行法律的概念和规则去理解和规范网络环境下的三种角色。另外,企业自由设立主页或站点进行自我宣传,任何登陆某一站点,广告或类似的宣传信息,对此如何管理是面临的新课题。

三、网络广告主体和渠道的多样性,广告地域无边界等特点使广告管理困难,引起管辖权问题。传统广告由于制作和广告的主体有限,的空间或地狱有限,无论是对广告内的管制,还是对许可或登记均可以实现。而对于网络广告而言,不仅存在难以计算的主体和渠道,而且不分地狱界限的限制,这使得网络广告的管理在某中程度上难以完全实现。基于网络的超地狱性,它还导致法律适用和行政管理权的冲突。传统广告由于受国界的限制,一般由国内法管辖,即使跨国广告,也是或由本国或由他国法律管辖,一般不会发生法律适用冲突问题。而网络广告则不同,从客观上看,由于网络广告可能涉及多个国家,无法将其分割为几个部分,又由于各国立法的差异,使洋法律使用上出现困难。有的广告主、者故意利用各国的差异,利用网络的超地域性,规避一国法律,违法某些网络广告。

四、网络广告不正当竞争行为引起的法律问题。法学意义上的概念是指两个以上的生产经营者,以谋取有利的生存发展环境和尽量多的利润为目的,以其他厉害关系为对手,所进行的各种商业性行为;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在市场交易中经营者出于竞争目的,违反诚实信用原则或公认的商业道德,所从事的有损于其他竞争者或消费者利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应追究其法律责任的行为。网络广告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有以下几种:

(一)、网络诱饵广告

所谓诱饵广告,指的是经营者对实际上不能进行交易的商品作出广告,或者对商品数量、日期有显著限制二在广告中未予明示,以此引诱顾客前来购买,并鼓动顾客购买其广告商品之外的商品广告。因此作为诱饵商标,通常包括以下几种情形:1、商家实际上不能销售广告中的商品;2、商家实际上根本不想销售广告上的商品;3、广告中的产品或者服务在供应量、期限或者相对交易人等方面有所限制,但是广告中故意不做出说明。在这几种情况下,商家的实际目的不在于销售广告中的商品或者服务,而只是希望借此机会将顾客引诱到他的商店或网站,然后通过各种手段、说服顾客买其他产品或服务,或者利用某些顾客的善良心态,软硬兼施,迫使顾客购买他本来并不想购买的其他商品或者服务。这类广告在传统广告中也存在,但在网络广告总表现的更为频繁,其影响范围也更为广泛。根据2000年6月25日星期一,北京电视一台的《晚间新闻》报道,美国为了打击网上诈骗活动,联邦贸易委员会专门设立一个网站将诈骗性网站链接,输入到其数据库中。到目前为止,已经有1,600家诈骗性网站被输入到联邦贸易委员会的数据库中。

篇7

【关键词】跨媒介集团 资本市场 媒介规模经济

2008年下半年,因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报业受到广告额锐减、人力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运营起来举步维艰。2008年10月28日,美国有着百年历史的《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宣布:将从2009年开始停止出售纸质报纸,并以网络版全面取代。该报在美国国内和世界上都有较大的知名度,报道曾几获普利策新闻奖。针对此事,该报编辑约翰・耶马评论道“新措施显然有助于我们减少成本……我们认为网络是这个处境非常艰难的行业今后的增长点。”①

无独有偶,2008年12月4日,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面对媒体时再次强调了这样的观点,要在未来几年,允许媒体间的跨媒介经营。对于已经具备一定规模的报业集团,允许其经营网络、广播、电视等媒体业务,打造强大的跨媒介集团。②这正是对新闻出版总署早先提出的到2010年末,形成5-10个经营收入超过10亿元的报业集团发展目标的进一步延续。

仔细考察媒介发展的大历史,就会发现,这两则新闻体现了一致的内核。报业已经在信息时代受到了新媒介的强大冲击。还属于中国朝阳产业的报业真的已经开始迅速衰退?中国报业将如何从危机中摆脱出来,并实现稳定和长期发展?

一、新媒介冲击下的报业拐点已经到来

20世纪末,互联网技术带来了传播方式变革,对报纸的影响要远大于其他媒体。今天,报纸在美国的家庭渗透率大幅下降。报纸在其顶峰时期的家庭渗透率达到130%,而到2001年年则下滑到54%。③来自中国的数据显示了同样的结果。据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2005年6月,全国网民超过1亿人。当年全国人均读报时间比2001减少5分钟。较高学历者读报时间明显缩短。中高收入者和高学历者的比例在网民中迅速上升,而这部分人正是广告商所关注的主要购买人群。④年轻人在网民中占绝大多数,24岁以下的为51.7%。他们没有养成阅读报纸的习惯。潜在读者大幅度流失。15-24岁读报的人比2004年下降3.9%。⑤

与此同时,报业广告也已经由“共生共荣”增长期,进入到“你增我减”的市场成熟期,报纸间广告竞争日趋激烈。与此相反,2006年,网络广告规模预计达到40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 48.1%。一场报业集团的反击战不得不就此打响。2005年4月24日,来自深圳、珠海、中山等珠三角12座城市的19家主流媒体在深圳结成新闻与出版强势联盟――珠三角报业广告联盟,以此来形成广告竞价优势,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如果说2005年是中国报业的拐点元年⑥,那么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的2008年或将成为报业集团进军其他媒介领域的强力推动之年。

二、跨媒介经营的资本市场优势

每个企业获取资金的渠道畅通与否关系到该企业的生死存亡以及其有效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没有人会对资本这块诱人的蛋糕无动于衷。业内已经达成共识,传媒产业是一种高投入、高垄断、高利润与激烈竞争并存的产业。对于报业而言,它们购买材料、油墨和纸张,然后通过刊登新闻和信息以及广告来提高价值,最终运输和销售成品。就是说,每一个新顾客都意味着要在原材料和运输上按比例增加成本。顾客加倍,新闻纸也要加倍。这使得单份报纸(印刷品)制作成本在极高水平保持不变。

电视装备对于资本的需求更是惊人。仅就基本硬件装备而言,在前期其需要专业的摄像机、转播车、录像机、演播室等,后期则需要专业编辑机,特技发生器、卫星上载等高技术装备,甚至一台调色机就需要几千万美元,并且电视设备更新速度快,折旧成本高。这决定了其必须赖以充足的资本方能生存并有所发展。但资本市场并不会轻易的将资金投入到那些普通媒体身上。他们总是喜欢那些安全性好、盈利性强的客户胜过那些风险性大、赢利性弱的客户。对于媒介而言,争取资本市场的关键就在于如何赢得资本市场的信任,并能够承诺对之进行回报。

成立跨媒介集团是有效的吸引资本市场的方法。不同媒介之间的跨领域联合将充分发挥各媒介优势。对于报业而言,进行跨媒介尝试无疑分担了报纸行将消亡的风险。跨媒介经营也使媒介集团本身拥有更强大的资本和生产实力。这些因素增强了媒介集团的信用。而企业信用直接影响到对企业的资本供给。媒介之间的跨领域集团经营,有助于集团本身在进入资本市场时扫清障碍,并为其在该市场中占据有力竞争形势,做好准备。

三、大型媒介集团的规模经济效应

自上个世纪末以来,人们正在经历着全球产业合并的第五次浪潮。一切经验表明,现时代是一个充满资产重组的年代。

传媒业并没有被这场全球化并购浪潮遗忘。1996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颁布新电信法,废除一家广播公司只能拥有12家电视台的规定。该法案允许大型传媒公司在50个最大市场可以同时拥有广播电台和电视台。法案通过后,美国传媒业一场场并购大戏随之上演。2000年时代华纳与美国在线合并。2007年7月31日,默多克的新闻集团又成功收购道琼斯公司,使其旗下的《华尔街日报》成为新闻集团的一份子。

相对国外的大型媒介集团而言,我们的媒介机构势力单薄。拿销售收入来说,国际大型传媒集团销售额每年达到300亿美元,而中央电视台总收入不过100亿人民币,实际上,国内广告市场的总额还不到300亿人民币。⑦组建跨媒介集团形成规模经济,是使中国媒介避免国外媒介集团入侵,并参与到国际市场竞争中的有效渠道。

避免广告市场恶性竞争,形成广告合理盈利是媒体间相互合并的根本动力。报纸主要面向某区域提品。其市场表面为读者市场,但实际上是广告市场。对于一个分散的媒介主体市场而言,激烈的广告竞争和强大的买方压力使其无法拥有定价权。强而有力的跨媒介集团则为媒介增加市场力量,提高广告价格提供条件。报业、电视、网络不同媒体间可以实现集团内主持人、专栏作家、信息等共享,并将弱小者淘汰出局。最终通过市场这种无形的手,形成媒介分布的合理布局。

大型媒介集团为管理的标准化与专业化提供可能。跨媒介集团往往是几家媒体的组合,与原有企业相比在经营和管理上都成规模的扩大。这样一来,一方面,重新组合的管理人员更为精炼;另一方面,这种重新组合有利于管理分工更为合理,人员各司其职,使人才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这种大规模管理为办公自动化创造了条件,能够提高企业内部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传递速度,提高了统计、核算工作的准确性,从而在管理层面上保证了经营管理工作的质量和管理效率,有利于报业集团的发展。

另外,跨媒介之间的经营为不同媒体间的合作提供了更好的平台。不同媒体间的人才可以对同一新闻事实从不同角度进行新闻产品开发,将之最终销售给不同客户。不同类型技术人才的加入则进一步拓宽了原有媒体的生存空间。报纸可以不再束缚于出版、印刷、运输、手拿阅读的形式,而直接在网上贩卖。数字通信技术发展已经使这些成为可能。许多媒介企业甚至可以把电视制作、图文传输、动画制作、资讯娱乐、通讯服务、主题公园乃至旅游购物等集中到一个大的媒介集团麾下,赢取更多利润。

实际上,新的传播科学技术总是通过挑战传统媒体格局,并形成媒体的汇流,产生新格局。这是媒体业发展的大趋势。⑧跨媒介间大集团的形成也正是遵循了该历史规律。我们真正需要考虑的是,如何避免规模经营之后的不景气。否则,越来越集中的新闻媒介或许会更容易被摧毁。

注释

①据10月28日新华网:news.省略/world/2008-10/29/

②据2008年12月4日《南方周末》,覃爱玲,《专访柳斌杰:新闻出版改革下一步》

③据美国报纸协会公布的《报纸统计资料2002》和美国人口普查局公布的家庭预测

④⑤姚林,《2005中国报纸广告市场分析》

⑥相关研究,见喻国明,《拐点中的传媒抉择》,经济日报出版社,2007.1

篇8

[关键词]大数据;旅游产业;变革;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6X(2014)09-0110-05

随着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人们与网络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近年来出现的社交网络、物联网在方便人们购物和交往的同时,也在网络上留下了大量个人“足迹”,数据大量增长;云计算的飞速发展,为分布数据提供了计算方法;各种视频和语音数据则提供了大量非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不仅使数据量呈指数增长,而且数据样式也越来越复杂。这些数据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和资源,对个人、企业和国家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数据本身也成了重要资源,成为企业和国家争相开发和利用的对象,并形成了相关的产业链。2012年3月,美国政府宣布投资2亿美元,推动大数据及相关产业发展,“大数据”上升为其国家战略。奥巴马政府从战略资源的角度,将大数据定义为“未来的新石油”。个人、企业和组织可以通过各种设备大规模地收集和分析数据,也可以通过各种活动产生和数据,个人、企业和组织在网络中既是数据的开发者、使用者和消费者,又是数据的生产者和提供者。大规模生产、分享和应用数据的时代已经来临。

一、大数据概念的提出与内涵

(一)大数据产生的历史背景

随着全球计算机技术、光纤通信技术和卫星技术等日益成熟,各国对信息基础设备的投资持续增加,信息基础设施得到持续不断地加强和完善。信息技术的不断提升和网络用户的不断增加,不仅提高了信息产品的性价比,也降低了用户的上网费用,犹如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之于物流,为大数据的产生、存储和传播奠定了物质基础。特别是物联网和移动终端的类型不断丰富,数量持续地增加,产生了数量巨大、类型众多、内容鲜活的“大数据”。云计算和云存储为大数据的集中和分布式管理与访问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手段、场所和分享渠道。春江水暖鸭先知,从事互联网领域业务的公司最先认识到数据资产的重要性,并重视数据资产的价值的开发。他们不仅从大数据开发中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回报,而且还引领了大数据的发展趋势。2011年5月,麦肯锡《大数据: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下一个前沿领域》报告,是国内外产业界发出关于大数据产业的先声。2012年3月,美国奥巴马政府了《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标志着“大数据”上升为其国家战略,引起各国震动。随后,美国国防部、能源部、卫生研究院、国家科学基金、地质勘探局、NASA等部门提出与大数据相关尖端项目,产业界、学术界、非营利性组织、资本市场通力合作,共同推动大数据的发展。我国从2011年12月开始大数据系列报告,其中包括《大数据时代即将到来》、《大数据时代三大发展趋势和投资方向》、《以数据资产为核心的商业模式》等,引起了资本市场和产业界的高度关注。2012年11月,我国首次召开了数据科学与信息产业大会,标志我国学术界、产业界、资本市场达成共识,共同推进大数据产业的发展。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大数据是数据化趋势下的必然产物。数据化最核心的理念是“一切都被记录,一切都被数字化”。其结果一是数据量爆炸性剧增,最近两年所产生的数据量基本与2010年以前全球所产生的数据量总和相等。二是数据来源极大丰富,形成多源异构的数据形态。其中非结构化数据(包括语音、视频、图像等)所占比例逐年增大。大数据本质上是人类社会数据积累从量变到质变的必然产物,是在“信息高速公路”基础上的进一步升级和深化,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影响和意义。

(二)大数据的内涵及其认知框架

1.大数据概念的发展。对大数据的研究可追溯到2001年麦塔集团(META GROUP,现被高德纳咨询公司收购)的分析员Doug Laney所做的一份演讲中。Doug Laney当时指出未来数据量会从数据大小(Volume)、数据输入输出的速度(Velocity)与多样性(variety)三个方向给企业带来机遇和挑战。Volume、Velocity、Variety被合称为“3V”或“3Vs”。自Doug Laney提出大数据具有“3V”的特征以后,高德纳与现在绝大部分大数据产业公司,都继续使用“3V”来描述大数据。随着数据量的增大、数据类型的增多,业界再也无法使用传统的分析方法获取其蕴涵的信息;同时,大数据所蕴涵的价值被挖掘出来以后,超越了传统的数据应用范围,拥有数据就拥有竞争优势,数据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资产。针对新的形势,2012年,高德纳公司对其定义做了修改,给出了新的定义。“大数据是大量、高速或多变的信息资产,它需要新型的处理方式去促成更强的决策能力、洞察力与优化处理。”修改后的定义除保留原有的三个特点以外,将大数据上升到信息资产的高度来理解大数据,同时,将处理大数据的技术和大数据可能的应用方向涵盖进来,这样就基本概括了大数据的内涵和外延的各个方面。当然,在“3V”之外,还有相关的数据机构认为数据的真实性或价值密度低(Veracity)为大数据的第四个特点。

2.大数据概念的认知框架。对正在蓬勃发展的大数据,任何一种定义都难以全面概括它的全貌。基于大数据内涵的理解及大数据领域研究的进展,我们可以从大数据的来源、处理、特点和影响等层面对大数据形成一个科学的认知框架,以便更好地把握大数据的内涵、外延和发展趋势。大数据概念的认知框架如图-1所示。

根据笔者的理解,一个完整的大数据认知框架应包括数据的来源、数据的处理、数据的特点及数据的影响四个方面。大数据主要来源于车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社会化网络、GIS等,它们组合在一起,又被称为泛互联网。多样的数据来源为数据类型的多样性、鲜活性提供了质量保证。所获取的数据又可分为大交易数据和大行为数据两个方面。它们涵盖了用户包括时间、空间、数量、习惯等多维信息。通过云储存、云计算及数据融合,形成了具有数量大、类型多、速度快和开发价值高的大数据。通过不断积累数据和提高数据的运用能力,拥有大数据的组织比其他组织具有了更强的竞争优势,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资产。当大数据成为组织的资产后,将对组织结构、组织功能和行业的水平与垂直融合产生巨大的影响。

二、大数据对旅游业产生的影响

在线旅游服务商(OTA)在大数据时代将迎来机遇和挑战。凭借数据的支持和挖掘技术,OTA不仅为游客提供最便宜或者距离最近的酒店,还能寻找到最受青睐的、与出行目的更匹配的酒店。由于容易网络化操作,在酒店、机票、租车的预订领域,在线旅行社(OTA)在与传统旅行社(TA)的竞争中已占据了优势。目前,OTA和TA正在高附加值业务领域展开激烈的竞争。很明显,在旅游业,大数据的影响正在加大,并最终在旅游组织结构、旅游组织功能和旅游业的水平与垂直整合三个方面对旅游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一)大数据对旅游组织结构的影响

1.旅游企业组织边界的变化。企业的边界是由企业的内部管理成本和外部交易成本大小决定的。科斯认为:当组织的内部管理成本小于外部的交易成本时,组织倾向于内部配置资源;当内部的管理成本大于外部的交易成本时,企业组织倾向于通过外部市场配置资源;企业组织边界的扩张会使企业组织内部管理成本的增加,当内部的管理成本等于外部的交易成本时,企业会停止扩张,形成企业边界。大数据使组织内部管理的透明度增加,也使外部组织间的交易透明度增加,同时使管理信息和交易信息流动加快,因此,大数据使企业组织内部管理成本和外部交易成本都会大幅度下降。对像酒店、交通这样的旅游企业,企业组织内部管理成本下降速度快于外部交易成本,旅游企业的规模将不断扩大,企业规模纪录被不断打破。自信息技术革命以来,世界酒店集团化趋势非常明显,规模不断扩大。大数据则会使酒店集团化趋势保持下去。旅游企业组织可能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延伸企业的边界。一是将供应商或经销商整合进自己的价值链,这种边界扩张多发生在通过大数据交互能提高效率或能够扩大企业基础时。二是通过供应链整合上游企业。这种边界扩张多发生在供应商、经销商具有独特的核心价值链的企业。而对于像旅行社这样的企业,企业组织内部管理成本下降速度小于外部交易成本,企业规模则有缩小的趋势。这些小企业将更依托外部网络平台以实现资源、信息的快速、低成本交换。围绕平台,聚集其他资源,所形成的旅游组织,笔者将其称为云组织。云组织有点像传统研究的产业集群组织。首先,小的旅游企业分化以后,将专注核心能力,通过平台交换资源,进行协作,以取得竞争优势;其次,围绕平台的中小旅游企业会形成聚集效应,从而平分平台费用,节省管理运营成本、营销投入、建立客户信息投入等多方面的利益,从而获得更多的收益;再次,在平台周围的云组织中的各中小企业,能够获得平台提供的个性化信息,为柔性生产提供了便利。云组织与传统的产业集群组织又有明显的区别。第一,产业集群组织以产业为中心,集聚各类生产性企业;而云组织依托平台,集聚了包括生产性组织、消费者和经营商,它们利用平台,互惠互利。第二,产业集群以地理邻近性为基础,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集聚,如果从全球范围研究,特定区域内的产业集聚,又被称为块状组织;而云组织依托平台和大数据优势,不需要邻近优势,而将全球范围内的生产企业、旅游者、旅游经销商组织在一起,形成一张大网。

2.旅游企业内部结构变化。大数据提供的信息便利使传统的旅游企业构建的科层组织向扁平化组织转变。科层组织以等级为基础,形成“金字塔”式权力结构。在科层组织内部,命令从上向下,信息则从下向上流动。科层组织的特点主要有两个:一是等级严格,上下级之间的隶属关系明确,各级部门都有严格的权限范围;二是层级内部各部门分工明确,各行其职,但缺少信息交流(如图-2所示)。科层组织在福特生产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面对“弹性专精”的柔性化生产,而反应能力较慢,正被扁平化组织所取代。而大数据所提供的信息沟通能力则使扁平化组织向倒“金字塔”转变(如图-3所示)。

在科层组织内部,各个部门相互独立,以邻为壑的现象时有发生。这造成了科层组织对快速变化市场反应迟钝,内部协同和沟通成本过高。大数据以低廉的信息成本和实时传递的高效率及完整和全面的信息流,使部门之间变得更加透明。透明实时的信息促进了部门间的边界整合,各部门间的协作就像网络一样并发、实时地协同,不断提高效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的科层组织的层级在压缩,部门也得以重组,最终形成以客户为中心,灵活、实时、动态协同的组织结构。

(二)大数据对旅游组织功能的影响

大数据将在两个方面深刻影响旅游企业。首先,大数据将颠覆传统旅游产业的价值链,使以生产、采购为中心的模式,向信息时代以旅游者为中心的生产模式转变。洞悉旅游者的消费心理,准确、快速响应旅游者的消费需求,甚至是潜在需求,是当代旅游业个性化生产、服务的关键。而大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技术将使旅游企业具备实时洞察消费者的能力。旅游者实际上介入了企业,引导企业价值转身趋于整合,驱动组织价值链智能化和柔性化。这在研发、生产、供应、营销和售后服务等价值链环节都要有所体现。旅游者消费需求和爱好将实时反馈到旅游产品的设计、开发和消费之中,企业员工和旅游者的界限逐渐消弭,柔性化和个性化生产将得到真正的实现。以旅游者的需求为中心,将成为旅游企业运营的核心主线。以旅游者为中心的旅游组织功能变革如图-4所示。其次,大数据的营销价值使旅游企业更加注重精准营销。

海量异构数据可能蕴含着目前未被认识到的全新知识。旅游企业如果能在这些非结构化数据中挖掘出新的知识并将业务融合,不但其决策的依据将会更加全面和准确,而且可能形成核心竞争力。其中,精准营销就是目前大数据为旅游企业提供的核心竞争力的范例。海量异构数据能使旅游企业获得更完整的旅游者描述,通过关联预测,就可准确预测消费行为,从而优化营销策略,实现广告精准投放,最终实现从商业智能到消费智能。

(三)旅游业的水平与垂直整合

大数据技术和旅游产业对接,将对旅游业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巨大影响力。旅游产业的竞争将发生巨大的变化,传统的产品竞争、渠道竞争将退居次要地位,而资源整合的竞争、最终消费者竞争将上升到主导地位。大数据作为企业的核心资产,为企业创造了整合外部资源的机会,降低整合外部资源的成本。借助大数据技术,公司可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了解消费者。那些拥有大量消费者,并能洞察消费者行为的公司,开始掌控产业链。从价值链整合来看,以客户为中心的生产要求将客户需求信息通过价值链反向传递给企业,接近旅游者的企业因为能够更方便地接触旅游者、理解旅游者,控制了需求信息的传递,有很强的话语权,从而得以聚合周边的资源以延伸企业的边界。从水平角度看,从事消费者大数据收集、存储和挖掘的数据公司或在线公司,与传统的旅行社、酒店、交通公司或景区相互并购,以增强竞争力,这就是水平整合。当然,如果酒店拥有大数据优势,也会将景区、旅行社或旅游交通公司并购进来,实现旅游产品生产、消费的一体化,从而取得所有利润。在水平和垂直并购的同时,由于分工的细化,许多具有核心能力的某一公司团队,会从母公司脱离出来,成为专门从事数据的采集、出售、挖掘、空间运营的小公司,为旅游企业服务,新企业在水平与垂直并购的同时,又不断衍生。所以,大数据时代,旅游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在这种趋势下,拥有并挖掘大数据的旅游企业将占主导优势,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三、大数据旅游业的对策

(一)大数据意识

旅游业在信息化的过程中,非常重视数据的重要性,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深入地挖掘分析数据,改进自身业务,提高服务质量;二是重视数据的外部性,即旅游企业用自身业务产生的数据来解决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问题,如OTA的销售记录可用来估计旅游消费价格指数(CPI)等。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将成为独立的生产要素,有人把大数据的重要性比喻为工业时代的石油。由于大数据引发数据在旅游业地位的变化,人们相应地需要改变对大数据在旅游业的认识,树立大数据意识。首先,旅游企业要改变传统的数据认识,将大数据看成是旅游产业融合兼并的战略资产,以形成竞争优势。其次,在未来的泛互联网时代,注意数据的收集与积累。泛互联网是指使信息和服务通过当下可能的技术和手段在计算设备、通信设备、机器、人之间传递和交付的网络,包括物联网、车联网、人工智能等相关网络技术和设备。泛互联网将产生大数据,深刻影响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大型公司如苹果、谷歌、亚马逊都是泛互联数据收集与开发而成长起来的典型公司。前瞻性地注意数据的来源和积累是中小旅游企业发展壮大的契机和重要路径。同时,数据富含多种信息,取决于观察视角,不能因为短期内没有用途,而随意丢弃。再次,要有及时处理数据的能力。及时快速地处理数据,就能越早地获取信息,就能及时地做出商业选择。大数据不是核心问题,要聚焦于业务发展,从大数据中挖掘业务发展的信息。第四,要从颗粒度、多维度、活性、规模和关联度等方面来正确评价大数据的作用。评价模型如图-5所示。

颗粒度指数据的精细化程度;多维度指数据来源的丰富性;活性指数据被更新的频次;规模指数据量的大小;关联度指不同多维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大数据人才的培养

大数据的意义不在于掌握或拥有庞大的数据信息,而在于对这些数据的尝试分析挖掘和专业处理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形成离不开大数据人才的培养。大数据专家需要具备产品和市场分析、安全和风险分析及商业智能三个方面的能力。为此,大数据人才首先需要具备专业技术方面的技能。扎实的统计学基础是大数据和数据挖掘算法的理论基础,统计理论的准确把握和理解有助于对数据进行更好地解读。其次,要具备建立预测模型的能力。常见的回归、聚类、决策树等预测模型能够利用历史数据对未来进行预测。第三,要熟练使用相关的数学工具。如Excel、Matlab、SAS、SPSS等数据统计分析工具,能够帮助数据分析和挖掘专家更方便地提取信息,为决策服务。最后,要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一是数据人才接触到企业大量商业机密,从企业信息安全和战略安全的要求出发,要求大数据人才要保密个人数据隐私和企业的商业秘密。二是要具备团队合作意识。数据专业专家要注意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能充分调动团队成员的资源和才智,重视对业务合作伙伴的支持,才能发挥数据的作用,促进旅游企业的发展。

篇9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电子商务 物流 客户关系管理

一、引言

随着Internet的不断普及,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发展信息产业、建设信息高速公路和培养信息建设人才已经成为重要的发展战略。人们不仅需要利用互联网快速检索和交互使用各种社会经济、商务信息, 同时越来越迫切需求将这些信息与地理信息有机地匹配和结合起来, 以获得这些经济信息的空间分布及其相互关系。

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一种以采集、贮存、管理、分析和描述整个与地理分布有关数据的空间信息系统, 与人类生存、地区的发展和进步密切关联, 在我国已受到愈来愈多的重视。

二、地理信息系统概述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是以地理空间数据为基础,按照地理特征的关联,将多方面的数据以不同层次联系起来,构成现实世界模型,并在此基础上采用模型分析方法,提供多种动态的地理信息,为辅助决策而建立起来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1.GIS的特点

GIS具有其他信息管理系统所不可比拟的优点,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具备对空间数据的管理功能。具体来讲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共同管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这是GIS最显著的特点之一。GIS不仅具有管理属性数据的功能,还能采集、管理、分析和输出多种地理空间信息,并且将属性数据集成到空间数据之上,不仅直观而且可实现两者互相查询。

(2)具备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由于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集成以及地理空间模型方法的应用,使GIS具备空间分析、多要素综合分析和动态预测等功能,能够满足地理研究和辅助决策。

(3)具有丰富的信息:GIS数据库中不仅包含丰富的地理信息,还包含与地理信息有关的其它信息,如人口分布、环境污染、区域经济情况、交通情况等。

2.GIS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后,由于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促使GIS朝着实用方向迅速发展,一些发达国家先后建立了许多专业性的土地信息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技术的提高为GIS普及和推广应用提供了硬件基础,GIS软件的研制和开发也取得了很大成绩,涌现出一些有代表性的GIS软件,如Arc/Info、MGE、System9等。GIS的普及和推广应用又使得其理论研究不断完善,使GIS理论、方法和技术趋于成熟,开始有效地解决全球性的难题,例如全球沙漠化、全球可居住区的评价、厄尔尼诺现象、酸雨等问题。

我国GIS的起步较晚,到20世纪70年代末才提出开展GIS研究。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迅速发展,在理论探索、规范探讨、实验技术、软件开发、系统建立、人才培养和区域性试验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和进展。1994年4月,我国专门成立了“中国GIS协会”,此后又成立了“中国GIS技术应用协会”,加强了国内各种GIS学术交流,研制推出了Geostar、Citystar、MapGIS等具有自主版权的GIS软件。

网络技术的出现,使得Internet成为GIS新的系统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在Web上空间数据,供用户浏览和使用,是GIS发展的必然趋势。与传统的GIS技术相比,WebGIS具有访问范围广、平立、系统维护升级方便等特点。

多媒体技术和三维技术也正在进入GIS中,以改善GIS的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以及成果表达与输出的效能,发挥声、像等多媒体的应用。目前,图形图像的立体显示己成功地融入数字摄影测量系统(DPS)中,DPS与GIS的集成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将把我们感兴趣的东西变成一个虚拟实体,我们可以通过GIS的输出系统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来感知它。“数字地球”的概念必将成为现实。

随着GIS的深入发展,GIS系统与其它学科结合更加紧密,3S(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或5S(前面3S加上数字摄影测量系统DPS、专家系统ES)的集成,使得测绘、遥感、制图、地理、管理和决策科学相互融合,成为快速而实时的空间信息分析和决策支持工具,使GIS广泛用于交通、城市规划、公安侦破、车船驾驶、农作物规划和科学耕种等。GIS己经涉及到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GIS必将发展成为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于一体的全球性、综合性软科学。

三、GIS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电子商务是在Internet 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 服务器应用方式,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企业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互联网固有的特性既赋予了电子商务有别于传统商务无法比拟的优点,随着电子商务的应用和研究的深入,已经证明电子商务是必须以传统商务为基础,是不能脱离传统商务独立存在。

GIS虽然是地理学研究的成果,但它集地理学、计算机科学、测绘遥感学、环境科学、城市科学、空间科学、信息科学和管理科学为一体,是多学科集成。这种集成使GIS能对各种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融合和应用,为各种用户提供信息服务和管理决策依据。特别是目前WebGIS的发展能更好地适应电子商务的网络化需求。

1.在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电子商务离不开传统物流,GIS使传统流通企业在运作方式、技术、管理水平和经营理念上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使物流表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如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将GIS引入到电子商务下的物流管理中,符合GIS和电子商务的特点,也符合物流业的发展。

GIS具有强大的数据管理功能,所存储的信息不仅包括以往的属性和特征,还具有了统一的地理定位信息。因此能将各种信息进行复合和分解,形成空间和时间上连续分布的综合信息,支持各种分析和决策。这是其他信息系统所不具备的优势之一。

(1)交通路线的选择。在电子商务的物流管理中,涉及到物质实体的空间转移,运输和仓储站中成本的70%以上,因此交通运输方式及路线的选择问题直接影响物流成本的多少。这都属于空间信息的管理,这正是GIS 数据管理的强项。在基于GIS 的物流分析中,对于网络中最优路径的选择首先要确定影响最优路径选择的因素,如经验时间、几何距离、道路质量、拥挤程度等,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每条道路的权值。物流分析中的路径可以分为这样三种情况:

①两个特定的地点之间的最佳路径;②一个地点到任意点之间,从一个地点到多个地点之间,车辆数量以及行驶路线选择;③网络中从多个地点运往多个地点的最优路径选择配对。

对于前两种情况都可以采用经典的Dijkstra算法实现。对于第三种情况,可以采用管理运筹学的运输模型结合Dijkstra算法实现,可以选用Floyd算法或是根据著名的旅行商问题(亦称货郎担问题) 的解法求解。在求得最优路径的基础上,再根据现有车辆运行情况可确定车辆调配计划。

(2)机构设施地理位置的选择。对于供应商、配送中心、分销商和用户而言,需求和供给这两方面都存在着空间分布上的差异,此外供应商和分销商其服务范围和销售市场范围也具有一定的空间分布形式,因此物流设施的布局是电子商务下物流管理所必须面临的问题,其合理程度直接影响利润获取的多少。

机构设施地理位置的选择包括位置的评价和优化。评价是对于现有设施的空间位置分布模式的评价,而优化是对于最佳位置的搜寻。地理位置的合理布局实质上就是在距离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两者之间寻求平衡点。现有的针对市场功能区域进行空间分析和模拟的模型很多,如Batty 的裂点方程、Peily的零售重力模型、Tobler的价格场和作用风以及空间线性优化模型。

(3)车辆运输动态管理。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 System ,GPS) 是20世纪产生的一项高科技系统。在物流领域,GPS能广泛地应用于各个环节,如用于汽车的定位、跟踪、调度,这样能极大地避免物流的延迟和错误运输的现象,货主可以随时对货物进行全过程的跟踪与定位管理。此外还能掌握空中交通以及铁路运输中有关货物的动态信息,增强了供应链的透明度和控制能力,提高了整个物流系统的效益和客户服务的水平。GIS能接收GPS数据,并将它们显示在电子地图上,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帮助企业动态地进行物流管理。

2.数字城市――电子商务和运营平台

数字城市的核心是地理空间信息科学,地理空间信息科学的技术体系中最基础和基本的技术核心是“3S”技术及其集成。

数字城市是以空间信息为核心、以网络为支撑的城市信息管理与服务体系。数字城市建设的任务就是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充分采集、整合和挖掘城市各种空间信息资源,建立面向政府、企业、社区和公众服务的信息平台、信息应用系统等。地理信息系统平台是数字城市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它为城市发展和信息化建设提供统一的空间定位与基础信息公共平台,进而实现城市信息资源按照地理空间位置的整合和共享。

一个实用、可行的城市规划信息系统,不但可以满足规划管理部门的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辅助决策的要求,而且能够提供出行、购物、旅游、交通、教育、文化、娱乐、房产交易、证券交易等综合信息服务,是数字城市与大众的联系纽带。

地图信息服务是城市综合信息服务的一个重要部分,可以建立企业机构的各个地理位置数据库,为企业管理人员和客户灵活方便掌握企业机构的地理分布情况和相关资料,并在此平台的基础上提供企业门户网站向客户宣传介绍企业相关信息和业务,也可作为第三方企业单位的宣传和广告啊分布平台,起到提升企业形象的作用,为企业获取相关收益。

3.客户关系管理中的应用

GIS作为一种空间信息输入、处理、存储、管理、分析和输出的技术,其应用的核心在于空间现象、过程和规律的可视化分析,表面上GIS与客户关系管理(CRM)不相关,但实际上,GIS 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历史的、现在的、空间的、属性的。通过这些可以获得客户资料以及与企业相关的综合数据,如用户的历史购买力、购买行为、年龄构成、地理分布;所在区域的交通状况、经济发展程度、消费水平等。从而帮助企业做出企业和客户的空间分布、物流、营销等方面的决策。与此相联系的是一系列通用数据库文件,它具有常用的状态信息,包括各种事件记录、资源调查、交通状况以及生产流通、存储与销售状况等内容。这些图形由许多彩色图形标志,如线段、圆圈组成,这些图形可与背景地图叠加,显示客户关系管理中有关区域的变量之间的分布特征,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地理信息子系统,显示客户关系管理产品配送路线,区域商业环境等。GIS系统为整个系统提供了更为直观、形象的图形分析和管理工具。在此基础上,进行如消费趋势分析、销售力量分析、目标市场分析以及潜在客户分析等,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

组件式GIS软件,使GIS应用可视直接嵌入到CRM系统中,实现无缝集成;采用关系数据库,将GIS数据于CRM数据统一存储和管理。随着Internet GIS 技术的发展,GIS在CRM中的应用更加广阔。

四、结束语

地理信息系统与电子商务历史上是独立并分开发展的不同系统,但是在当今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各种信息技术的整合是大势所趋。无论从技术特征上、体系结构上、操作的可行性上来讲,它们的结合都是切实可行的,而且是有价值的。将GIS技术引入到电子商务的物流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不仅开拓了GIS 的应用领域,同时也促进电子商务自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铎:电子商务与物流[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1

[2]陈述彭鲁学军周成虎:地理信息系统导论[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0.1

[3]陈倬李根洪:数字城市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建设的初步研究[A].成都地图出版社2002

篇10

[关键词]大数据 大学统计教学 大统计

[中图分类号] O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11-0183-02

一、引言

2009年8月5日的《纽约时报》刊登题为“当今大学毕业生唯一关键词:统计学”文章。[1]文中介绍,哈佛大学人类学家格赖姆斯改行就职Google,从事海量数据的分析工作,整天就是和数学、计算机打交道,用数据分析方法改善Google搜索引擎。文中援引Google首席经济师范里安的话说:“我坚持认为今后10年最性感的工作是当统计师,我可没开玩笑!”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家布林约夫森说:“我们进入了一个一切都可以被监测器和科学仪器数字化和记录的时代(大量数据在不断产生),但最大的问题是我们有没有能力利用、分析这些数据,让其为我们服务。”数据中有大量的珍宝。IBM组织了200名数学家、统计学家和其他数据分析大师为商业分析和优化服务,在数据中探宝,他们计划将探宝队伍扩充到4000人。网络数据的样本量打开了一个新世界,康奈尔大学克莱因伯格说,社会统计中,相比传统采访和问卷调查等形式的抽样,数百万计的网民的网络互动产生的样本量是令人惊奇的。专家警告,统计学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单就网络数据的体量就足以使得传统统计模型丧失能力,而且,数据的强相关性未必就有因-果关系。

数据在爆炸,我们在惊梦中进入了大数据(Big Data)时代,大数据正在引起一场革命,它将改变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2],统计学是关于数据的科学,它迎来了一场变革,是机遇也是挑战。[3] [4]

二、大数据的产生及其特征

数据化是大数据时代到来的标志。社会网络、电子商务、移动通信、深空探测、卫星遥感、基因测序以及其他科学测量仪器时时刻刻都在自动测量和记录着数据,而且这一趋势在不断增强。2007年所有数据中只有7%是存储在报纸、书籍、图片等介质上,其余全部都是数字数据。Google每天要处理超过24PB2的数据,它是美国国家图书馆所有纸质出版物所含数据量的上千倍。科尔尼公司科学家统计结果显示,仅2012年就产生了2.5ZB的数据,并且数据产生量以每年40%的速度递增,2011、2012两年产生了全球90%的数据,到2020年将达到45ZB,这是天文数字。

我们用中国移动公司为例大致描述一下大数据的产生。2015年中国移动已经达到12.93亿个用户,用户数近似12G,给用户提供通话、短信、上网等服务。若网络流量包月30MB,每天1MB,平均每天网络数据流量达到12PB,若每天还记录用户信息(姓名、身份、职业、位置等),通话(时刻、时长、内容),短信(内容)等,保守估计所产生的数据可以达到300PB,一年将超过100EB=0.1ZB。再看这些数据的形式,它们有文字、表格、符号、图片、语音、数字、影像、上网轨迹等等,如果还考虑这些数据时时刻刻都在改变,每个用户有自己的偏好,可以想象这些数据的体量、变化性、复杂性,如果移动公司利用这些数据进行市场分析和行业规划,这些数据还具有巨大价值。图1描述了大数据的产生及其演化过程。[5]

人们从不同的方面对大数据进行了描述和定义。从特征来看,大数据具有“4V”: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价值)。[6]Volume:由于当今数据的体量大,其处理和管理只能依靠专门的技术,驾驭这些先进技术是开启大数据宝藏的钥匙;Velocity:快速处理大数据并获取有用信息;Variety:要开发利用的大数据的数据类型庞杂、数据源众多;Value:大数据中隐含着商机,隐含着企业、行业乃至国家战略决策的依据,它是煤、石油、金属矿产、水等之外的一种新型资源。

图1 大数据的演化图(据科尼尔分析修改[5])

从统计的角度,李金昌认为大数据不是基于人工设计、借助传统方法而获得的有限、固定、不连续、不可扩充的结构型数据,而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与工具可以自动记录、储存和连续扩充的、大大超出传统统计记录与储存能力的一切类型的数据。[6]

从技术的角度,维基百科的定义是,大数据是指无法在可承受的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处理的数据集合。从产业角度,常常把这些数据与采集它们的工具、平台、分析系统一起被称为“大数据”。

三、大数据时代的大学统计教学

大数据时代是以数据为中心的时代,是数据驱动的时代。作为关于数据的科学,统计学面临着重大的机遇和挑战,大学统计学教学面临着重大变革。20世纪中叶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为统计应用的腾飞插上了有力的翅膀,使其应用范围遍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无所不在,使得统计学趋向成熟。如今计算机、互联网、云计算电子商务和社会网络等的发展又将统计学推到了风口浪尖,国际、国内很多统计学家纷纷撰文对统计学为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所需的变革进行了论述。

孟生旺和袁卫[7]根据2014年11月美国统计学会的统计学本科专业指导性教学纲要,强调了4个方面:(1)数据科学日益重要,统计专业人才不仅需要扎实的数学和统计基础,还要有强大的统计计算和编程能力,可以熟练使用专业统计软件和数据库;(2)真实数据是统计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3)需要更加多样化的统计模型和方法;(4)通过语言、图表和动画等用户易于理解的方式表达数据分析结论的能力。他们还从统计方法与统计理论、数据操作与统计计算、数学基础、实践训练等几个方面对课程设置提出了具体要求。

结合他人的思想,我们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思考几个方面的问题并进行思想方法和教学方法的转变。

(1)对数据的认识,传统统计数据类型包括时间序列数据、截面数据、面板数据以及空间面板数据等,结构性强,针对每类数据都有有效的统计分析方法和模型。然而,如上文提到的通信数据,还有社交网络记录的数据、电子商务记录的客户数据等等,它们往往是传统数据类型的混杂体,既有静态的也有动态的,既有结构性的也有非结构性的。另外,数据库与数据库之间存在大量数据交换与关联,这些数据都不适合传统统计模型,要想在这些数据中挖掘到有用信息,要进行市场分析与决策。面对这些因素,我们在教学中该如何处理,如何思考?另外,这些数据中的变量可能是一个Word文档,可能是一段语音,可能是一幅图片,是不是需要将它们都转化成数字再处理呢?

(2)关于抽样,首先由于网络和科学仪器的进步,数据获取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加上强大的计算机处理能力,通过抽取样本推断总体的属性是不是造成信息浪费呢?维克托主张,当数据处理技术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时,抽样技术就像汽车时代骑马一样,一切都变了,我们需要的是全部数据而不是样本,统计需要“全数据模式”:样本=总体。

(3)精确与简单,维克托估计大数据中只有5%的数据是结构化的,是可以用传统统计学模型进行分析的,然而其余95%的数据是混杂的,其中隐含的信息不仅多而且可能是更有用的,如果因为追求精确性而拒绝混杂数据将是资源的巨大浪费。他认为,大数据的简单算法比小数据的复杂算法更有效,我们不应该拒绝混杂性,而要以混杂性为标准设计新型数据库进而快速有效地获取有用信息。

(4)因果与相关,相关性回答的是“是什么”,因果关系回答的是“为什么”。维克托主张,大数据时代,我们不必一定要知道现象背后的原因,而是要让数据自己“说话”,知道是什么就够了,知道了是什么就可以创造巨大的社会价值,大数据时代探索世界的方法需要改变。然而,维克托的《大数据时代》中译本作者周涛对“相关关系比因果关系更重要”观点不认同,认为放弃对因果关系的追求就是放弃了人类凌驾于计算机之上的智力优势,是人类自身的放纵和堕落。我们同意周涛的观点,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尽快、尽量多的知道是什么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对商业界来说。探索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是统计学的重要使命之一,然而与小数据相比,大数据中的因果关系可能被大量的混杂性掩埋,望远镜和显微镜如何有效地配合使用也是我们不能回避的问题。

统计这门学科的发展一方面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社会的需求,另一方面要不断完善其理论、方法体系。这样一来,大学的统计教学既要让学生掌握传统统计学知识,又要激发和培养学生们大胆探索适应大数据时代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应用。

[ 注 释 ]

[1] STEVE LOHR, For Today’s Graduate, Just One Word:Statistics[N].New York Times,2009-08-05.

[2] 维克托著.周涛译.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3] 耿直,大数据时代统计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统计研究,2014(1):5-9.

[4] 邱东,大数据时代对统计学的挑战[J].统计研究,2014(1):16-17.

[5] https:// / strategic-it / featured-article / - / asset_publisher / BqWAk3NLsZIU / content / big-data- and-the-creative-destruction-of-today-s-business-models / 1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