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管理分析范文
时间:2023-10-30 17:33: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能源管理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格力 新能源汽车 管理
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已经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在发展的初期阶段,需要政府部门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来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和规模相较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需要政府政策的扶持和推进。2016年3月7日,珠海银隆新能源公司正式发行股份,宣布正式向新能源汽车领域进军。与此同时,在2016年1月,时任格力集团董事长的董明珠和珠海银隆的董事长魏银仓达成了协议,两家公司正式开展了新能源技术方面的合作,加速了格力集团的多元化,为公司找到了一个新的产业突破点,打通了创能、储能到家电能源管理的整个系统。
一、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的二维分析架构的建立
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政策方面,主要对公共政策进行研究,在对政策进行制定和执行的过程当中,需要对政策进行科学的构建,从而形成政策方面的合力,实现功能方面的互补形式,发挥出政策自身具有的巨大作用。
首先在X维度方面,也就是基本政策的工具维度。需要根据其政策工具的不同来对其进行分析,其中可以将新能源汽车工具分为供给型、需求型和环境型这三种类型。在供给型的政策工具当中,主要指的是政府部门利用自身的优势来对新能源汽车的产业提供必要的支持,从而起到一个推动产业的作用。在供给型的政策工具当中包含科技信息的支持、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支持以及资金的投入和人才的培养等。在需求型的政策工具方面,政府主要利用扩大新能源汽车产业市场的方式来推动产业的不断发展,其中可以利用贸易管制、海外机构、政府采购以及服务外包等形式。就环境型政策方面来说,主要是通过间接的影响作用来影响其产业大环境的发展,如税收优惠、财务金融支持以及法制管制等。
在Y维度方面,也就是产业价值链本身的维度,需要在对新能源汽车的整体发展政策的特征进行了解的同时,还要对其存在的价值链进行分析。根据其产业的发展生命周期和价值链的活动规律,新能源汽车的整个发展过程可以分为研发、投资、生产和消费等四个阶段。
将两个维度相结合,最后就会形成在政府政策形势之下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
二、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现状分析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的创新现状具有复杂性,其中具有无标度特征和随机统计的特点,也就是复杂性的网络理论特点。现阶段,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复杂的网络理论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大量的节点和节点之间所存在的联系都是各不相同的,并且分布的状况也是处于不平均的状态当中。
其中,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的网络密度和平均的集聚系数等都是需要经过实际的测量来得出。在网络密度方面,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网络创新整体水平处于偏低的状态当中,充分证明了在网络创新的主体当中存在的合作关系是相对较少的,该领域当中的原始性数据就属于创新技术的一部分。在集聚系数方面,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网络系数属于较高的水平,充分说明了在技术创新的过程当中具有轴式的网络特点,创新主体之间的合作深度不够。
在网络的中心性特点方面,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创新网络中心性相对不高,充分表明了和其他的创新产业存在的联系是相对较少的,需要和其他处于中心位置的创新企业建立良好的关系,从而获取到更多的创新资源,提升整个产业的创新水平。
三、相关的建议意见
上文对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创新现状进行了分析,其中存在着一些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不利的因素,因此需要在有效的制度安排之下,来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作出明确的指导,利用制度创新的优势来带动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首先,对格力集团来说,本身已经具备了相当庞大的产业市场,在此种情况下,需要以市场为基本的导向,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发展。在现阶段市场需求的技术条件还不充足的情况下,就需要从低端出发进行发展,以研发低端的小型高效率的电动车为突破口,从而快速打开我国的市场。与此同时,还要充分利用低端小型电动车的规模化和成本相对较低的优势,来带动其小型电动车的零部件、电池以及相关的电机设备的生产行业的发展,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另外,还要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投入强度和发展顺序作出科学的规划,要将科研工作放在首位,并且对其中的关键技术保持高度的重视。并且还要对传统汽车领域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对其中影响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和了解;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契机和专项的组织模式之下,积极促进新能源汽车的相关产业的良好发展,其中包括汽车电子、总线控制以及底盘技术等产业,全方位提升我国的整个汽车工业的竞争力。另外,在进行新能源汽车生产的过程当中,还要有效地降低电动汽车的生产准入门槛,从而在市场当中形成对小型电动车企业发展有利的局面,从而解决现阶段市场中存在的小型低速电动车发展困难的问题。对于市场来说,需要不断进行调整,从而对新兴产业的发展形成一个良好的发展局面。在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当中,(下转第页)(上接第页)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降低资源成本,避免出现由于门槛过高而制约新兴产业发展的现象。
其次,在政府方面,还需要珠海当地的政府建立起完善的机制来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可以利用完善的税收财政政策和健全的政府制度来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在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初期阶段,各种各样的外界因素制约了其发展,比如研发成本、购置成本等,在此种情况下,就需要政府部门发挥自身的优势,出台相关的财政税收政策来鼓励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持续不断地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动力。如果在当地已经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和方针,那就进行不断的完善,建立起科学的规范准则和具体的实施方案。此外,政府部门的补贴政策也要到位,利用有效的监督方式和惩罚体系对不符合新能源汽车标准的部分勒令禁止,以此来避免市场出现紊乱的现象。并且,作为政府来说,还可以在政府部门当中建立起专项的采购基金,并且在合适的范围和情况下加大采购量,比如公交车、公务车等,格力集团和珠海银隆的新能源汽车在政府的政策扶持下,为自身原有的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有效避免市场机制所造成的短期失灵的现象,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的生产量,从而使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有一个质的飞跃。
最后,还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专利保护标准体系,高度重视对专利保护制度的建设,关键技术的专利申请也需要在第一时间进行,对核心的专利提供保障。在我国提出专利申请,可以对关键技术进行针对性的保护,减少新能源汽车在市场当中存在的潜在威胁。与此同时,不断完善新能源汽车的标准体系,从而提升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规模。
四、结语
通过格力集团和珠海银隆集团关于新能源技术产业方面的创新,可以看出在当今世界范围新能源汽车都还是一个新型产业,它可以有效地减少能耗,为实现可持续化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在今后的发展过程当中需要建立起完善的新能源的产业标准化体系,完善电力动力系统,保证电动汽车的性能符合市场的需求,进而促进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作者单位为四川城市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 徐国虎,许芳.新能源汽车购买决策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11):91-95.
[2] 陈军,张韵君.基于政策工具视角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研究[J].经济与管理,2013(8):77-83.
篇2
关键词:税收管理员制度税源管理
1.税收管理员在税源管理中的主导作用
税收管理员是随着我国税制改革和经济的发展,由税收专管员演化而来的,但不是过去税收专管员的简单回归,不是“穿新鞋、走老路”,它是对专管员的扬弃。
2.税收管理员在税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税收管理员是联系征纳双方的桥梁和纽带,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是抓好税源管理的关键。落实好税收管理员制度,对于增加税收收入、强化税源管理、提高纳税服务水平、优化纳税环境、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降低征管成本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问题,特别是在发挥税收管理员主动性方面有一定的制约。
我国现行的征管模式,实行的征收、管理、稽查三分离,这与《税收征管法》第十一条关于“税务机关负责征收、管理、稽查、行政复议的人员的职责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规定相符,目的就是实现税务机关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的科学化、精细化、系统化分工,形成税收征收、管理、稽查各司其职,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统一整体,但在实践中往往是工作各干各的,但岗位之间衔接却跟不上,在内部工作衔接上缺少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工作衔接制度,降低了征管工作效率。
税收管理员力量薄弱主要表现为税收管理员的事务性工作太多,不能以全部精力履行强化税源管理的职责。一是税收管理员日常管理工作较为繁杂,工作量大,难以在税源管理这一项工作上集中太多精力。二是受传统的“保姆”式的专管员制度的影响,纳税人问及涉税事宜,都直接找管户的税收管理员来处理,这无形之中加大了税收管理员的工作量。
税收管理员素质不高,主要表现为税收管理员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业务技能和工作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在税收管理员队伍中,60%以上的税务人员年龄都在40岁以上,尤其是45岁以上的老税务,其知识储备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税收工作的需要。造成在实际税源监控管理中信息采集质量不高,信息化条件下的数据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税收分析和纳税评估流于形式,税源监控效能低下等实际问题,直接影响税源管理质量。
税收管理员制度仅对税收管理员考核的量化标准和激励的具体措施可操作性差。如何各地都缺少系统完善的管理和考核办法,如税收管理员的管理如何与税源分类监控有机结合,如何根据税收管理员的能级合理配置资源,建立相应的岗位责任体系,如何量化税收管理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绩效,考核标准、考核指标如何界定等问题都没有形成科学的系统的有效激励和考核监督体系,导致“鞭打快牛”的现象产生,难以实现税收管理员职责规范化、配置最优化、考核系统化和效率高效化。
3.发挥税收管理员在强化税源监控管理主观能动性的建议
3.1 加强税收法制化建设进程,提高税收管理员制度的立法层次,明确税收管理员管理工作的法律性质。首先制定我国的《税收基本法》,以此为基础,提升税收行政法规及税收管理员制度的法律地位,使税收管理员进行税收执法活动时有充足的法律依据。其次,以法律的形式将税收管理员的各项管理工作定性为行政执法活动。从实际工作需要来看,运用法律的手段来实施税收管理能够增强管理的力度,提高管理的效率,使税收管理员工作起来能放开束缚,更能体现依法行政。
3.2 建立合理机制,保证税收管理员与岗位之间工作上的衔接顺畅。税收岗位的专业化分工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税收管理模式下的一种必然选择,“征、管、查”岗位与机构三分离,也是借鉴国际上通行的做法,但税收管理过程中的专业化分工,必然增加工作环节,从而增加协调的工作量和难度,反而影响工作效率。要解决这一问题,要建立协调机制,在合理分工的前提下,征收、管理、稽查等各职能部门应克服本位主义思想,树立全局意识、协作意识、配合意识、服从意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做到工作上不缺位、不越位,分工不分家,保证税源管理的这一中心工作。同时,建立各岗位人员的流动机制,适时实行轮岗。特别是对人员素质要求较高的税收管理员工作岗位,要坚持“能者上、庸者下”,实行末位淘汰制,将业务精、计算机操作熟练、责任心强税务干部,从征收、稽查岗位充实到税收管理员岗位上来,保证每一名税收管理员都能胜任本职工作,保证征收、管理、稽查各部门之间的衔接顺畅。从整体上将税收管理工作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3.3 充实税收管理力量与提高税收管理员素质并举,确保税收管理员工作质量
首先是充实税收管理员力量。针对税收管理员人均管户多的现状,一方面,要合理调整征、管、查人员配备, 特别是随着网上申报的实行,征收分局工作量大大减轻,可以将征收分局部分年轻、计算机应用水平高的人员充实到税收管理员队伍,提高税收管理员占一线征管人员比重,降低人均管户数。
其次,抓好提高人员素质技能培训。除了对新招录人员严格考试选拔,从源头上保证税收管理员队伍的高素质外,主要还是对在岗人员加强教育培训,把对税收管理员的业务技能培训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教育培训长效机制。应把对基层管理分局干部培训的重点来抓,通过省、市局集中举办税收管理员培训班等形式,提高税收管理员的素质和税源监控管理的理论水平。
3.4 加强对税收管理员的管理考核与监督 首先,推行能级管理制度,建立一套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根据基层税收管理员队伍的实际状况,按照人力资源配置最优最大化原则,建立一套全面规范的能级管理办法,对税收管理员的工作能力进行综合测评,从理论水平、实际工作技能等综合素质进行多方面考察,通过考试等形式,确定每名税收管理员的岗位能级。岗位能级定期调整,能上能下,并以此做为竞争上岗的主要依据,调动广大干部和积极性和创造性,使管理力量和税收收入相匹配,实现税源监控管理效能的最大化。
篇3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已成为世界能源消耗大国,这使得我国经济增长面临严重的能源资源和环境约束。为了有效缓解能源资源与环境因素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制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环境保护,构筑科学合理的能源发展体系和模式势在必行。
20世纪90年代,一种基于市场的、全新的节能项目投资机制“合同能源管理”引入我国。合同能源管理是一种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投资方式。基于合同能源管理这种节能项目投资新机制运作的专业化的“节能服务公司”的发展也十分迅速。但由于国情和体制不同,西方成功的经验在中国的应用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使得节能服务项目的推广受到很大阻碍。由李艳梅同志撰写、中国质检出版社正式出版的《面向低碳经济的EPC项目节能服务风险预警研究——以河北省为例》一书以河北省及其他省市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作为研究对象展开研究,该书的研究成果能够为节能服务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可借鉴的依据。
该书的核心内容包括六部分: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风险构成及形成机理;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风险识别与分析;合同能源管理项目风险估计与评价;合同能源管理项目风险预测与预警;合同能源管理项目风险控制与防范。与其他合同能源管理模式风险管理的研究成果的不同之处在于,该书首次引入了系统动力学理论及模型对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下的节能服务项目的风险因素进行了边界的界定及风险评价。
该专著的出版,对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风险的规避具有较强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对河北省乃至全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推广有很大的帮助。个人以为,作者若能把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进行分类研究,则书的内容更为完善和充实。
篇4
关键词:器械科;医疗设备;管理职能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7-0-01
对于医院来讲,医疗服务质量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医院的发展,对于医院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而要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不仅需要提高医疗服务人员的医疗水平以及技术,医疗设备的先进程度也是关键因素。
尤其是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越来越受到国际形势的影响,要保证医院获得长远稳定的发展,就需要健全医院的管理体系,及时的进行改革创新。对于医院来讲,政府的补贴逐年减少,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需求水平不断提高,医疗器械如何发挥出最大作用,也就成了医院关心的问题,这就需要器械科工作人员,做好器械的采购和维修保养工作,加强相关技术人员的培训以及新技术推广使用工作。
要想提高医院的生存能力,不仅需要拥有高水平的医生,还需要完备的后勤保障工作,医院的硬件设施是一个医院不断发展的有力保障,做好器械科的工作,加强器械管理,发挥好器械科的作用,对于医院有着重大意义。而器械科的工作并不是仅仅做好器械的购买和维修,更多的是器械的使用培训,以及对器械使用的监督管理,并且及时的将新技术进行推广,与临床科室做好配合协调工作。但是,就当前情况而言,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器械科的作用,充分挖掘其应有的价值,仍是任重道远。
随着社会发展,对器械科的要求越来越高,要保障医疗服务的质量,就要保证医疗器械的正常使用,并满足医疗需要,协助医院作好医疗设备的效益分析,发挥出器械科的最大作用。
一、医院器械科主要作用分析
器械科不仅是一个后勤保障部门,逐渐转变为一个技术型科室,负责医院的医疗设备操作培训以及技术推广,根据当前医院的发展现状,很多器械科的技术员工缺乏先进的服务理念以及较强的专业素质,在岗位上缺乏竞争,导致效率低下,因此,当前器械科的作用需要转变,逐渐加强技术人才的培养,建立专业的技术队伍,更好地服务于医院的医疗事业。
根据技术人员的实际水平,进行培训,从事设备管理和维修的工作人员,不仅需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理论基础,同时能够和周围同事协调工作。当前对于医疗技术的要求较高,很多的医疗设备都是高新技术的最新成果,所以需要相关技术工作者,能够在医疗设备出现故障时,可以快速及时的将设备维修好,保证医疗服务以及疾病救治的顺利进行,因此,技术工作者的地位等同于医护人员,是医院医疗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做好医院的设备管理工作,提供最佳的服务质量和医疗效果,保证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通过先进的技术以及管理方法,利用最低费用实现设备的最大效能,为医疗服务提供有力的保障。完善设备监管体系,结合各科室的实际工作需要,发挥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这也是器械科应该具备的现代作用。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跃发展,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维修必须与厂家联合进行保养和维修,对于中小型电子设备要依靠本院的工程技术人员,对单纯机械性需靠力气修复的仪器设备应外聘劳力。这样分级维修的方法确保了在医院不增加人员的基础上对仪器设备维修可以及时响应,又可以使本医院工程技术人员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提高,从而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
二、医院器械科管理职能分析
对于事业单位,做好相关的管理工作,一直都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来抓,尤其是对于医院器械科等重要的科室,做好管理工作是发挥其最大效能的前提,医疗服务以及医院建设顺利进行的有力保证。
当前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每个医院都有自己的网络中心,做好设备的硬件维护至关重要,而设备的软件维护也是不可忽视,大型医疗设备的数字系统是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的有机结合,医疗设备的计算机系统,主要完成相关设备的操作控制,以及医疗影像工作。如果因为软件原因,导致系统不能正常工作,就会导致重要数据丢失,甚至误操作而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加强系统的软件维护至关重要。
做好医院的网络管理工作,保证网络、通讯的稳定,满足医院的正常管理与医疗需要,是当前新形势对医院的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只有不断提高服务效率以及管理水平,才会保证医院信息系统的稳定与安全。器械科则肩负着维护网络系统平稳运行的重大责任,也是医院开展正常工作的有力保障。
器械科是固定资产管理的关键环节,而建立健全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是重中之重。建立一套完整的台账,记录每台设备的名称、规格、使用科室。每年进行一次造册登记,有利于加强技术协作和共享,提高设备的利用率,防止设备资源闲置浪费,避免重复引进。当医疗设备达到使用物质寿命和技术寿命时,需要进行报废,这样才能深化设备管理,有效地开展工作,同时降低医疗风险。
三、总结
在新形势下,面对着新的环境,只有认清自己的工作需要,加强管理监督,准确的给自己定位,明确自己的职能,积极地进行改革创新,更好地适应新要求,不断学习新技术新知识,提高员工的工作水平以及专业素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才会更好地为医疗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强后盾。
参考文献:
[1]仲辉.浅议医院改革发展新形势下医疗器械科工作职能的转变[A].医疗卫生装备,2011(01):126.
篇5
【关键词】 科研院所 强化职能管理 对策
科研院所是我国在计划经济经济时期建立的,在计划经济时期,科研院所在我国的经济建设,国防稳定,社会发展等方面占有重要地位。科研院所是知识高度集中的地方,因此,在科研院所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对于科研人员的科研开发非常重视,但是对于管理能力的培养不够,使得科研院所的职能管理缺乏整体规划。随着我国改革不断深化,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国内外交流竞争日益增加,科研院所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必须进行改革。科研院所部门的调整与改革过程中,加强科研院所的职能管理无疑是促进科研院所适应发展的必经之路。本文就对科研院所强化职能的对策进行剖析。
1 理顺科研院所各部门关系,从而实现工作的快速对接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科研院所已经由原来的隶属于政府行政机关转向企业管理转变。因此,科研院所职能部门和上级单位的联系越来越多。为了实现和上级工作单位的快速流畅对接,科研院所的职能部门设置和上级工作单位尽量做到对口,这样才能使得科研院所的职能工作能够实现快速无障碍的交流与沟通。同时,科研院所职能部门设置上和上级单位保持相同时,使得科研院所每个部门的工作够能够和上级工作单位中相对应的部门个工作对接顺利,因此,可以实现能够基于上级工作单位的要求进行各项工作的开展,无疑使得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2 科研院所职责要明确,不断使得科研院所运行效率提高
提高科研院所的职能部门的运行效率,必须首先明确科研院所各个职能部门的具体的工作内容与职责。因此,对于科研院所的各个部门的职能的明确,不但每个职能部门要有具体的权限,同时对于其部门的职能权限要进行一定范围的限制。只有赋予了科研院所各个职能部门的职责才能使得职能部门具有一定的权利,处理相应的事务,而只有对职能部门的权限进行限制,才能使得各个职能部门的权利责任清晰,明了,使得在科研院所的组织中推诿,重复,扯皮等权则不分的现象得到抑制,使得科研院所的职能管理效率得到提高,无疑使得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事实上,对于科研院所各个职能部门权责明确,一方面能够使得科研院所的各职能部门的工作顺利开展,另一方面,也使得科研院所的资源配置,管理方法以及资源利用方式得到了改变,从而使得科研院所的综合管理能力得到提升。
3 加强内部考核管理,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主动性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员工的考核,人力资源管理决策的基础和前提是人员的奖励,委任,升降等,这实际关系到了企业的人力资源的规划,人力资源管理以及人力资源计划的制定。随着科研院所的改革,基于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各职能部门机构的主动性与能动性,科研院所要针对职能部门员工建立合理的考核管理制度。科研院所员工的考核结合奖励机制,构建完善科学的考核制度,从而作为科研院所员工升迁奖励薪酬升级的依据,同时也是进行科研院所干部任用以及晋升的依据。通过对科研院所内部考核的强化,提高了员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得员工能够认真完成工作,从而使得各职能部门工作的开展非常顺利,也就使得科研院所整体效率得到提高。
4 通过完善的制度对科研院所员工行为进行规范
科研院所很多制度都是由职能部门直接制定的,因此,科研院所强化制度管理无疑是其管理的重要内容。随着管理科学的发展,制度化管理已经越来越成熟。一个组织部门理性表现就是制度化的管理。在一定的程度上,企业的制定能够对企业的管理水平进行反映。就我国当前科研院所来说,其管理水平的高低一个衡量的标准就是职能部门制度化的程度。因此,为了使得科研院所职能部门制定的制定能够有效实施,科研院所需要进行全面制度体系框架的构建,要包含岗位职责,规章制度以及职能部门的规范等,为了使得科研院所的制定体系不断地完善,必须对职能部门制定的制定进行不断的改进与完善。实际上,科研院所职能部门通过制度化的管理能够为问题的解决提供制度保障,同时也使得员工对管理,工作方式得到了明确,无疑使得科研院所的职能管理得到加强。
5 积极转换思维,对科研院所的管理职能进行精简
科研院所进行职能部门设置时,不能头重脚轻,更要杜绝职能部门设置重复的问题。科研院所中各个独立职能部门比较多,当职能工作进行不充分时,无疑使得冗员增加,管理成本也会增大。因此,基于工作能够顺利实施的前提下,各个职能部门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合署办公的形式,对管理人员实现共享。比如科研院所将自身物业管理方式进行转变,进行物业公司改革,使其由独立职能部门转变为自负盈亏适应市场发展的独立机构。
6 强化科研院所职能部门和业务部门的沟通与协调
科研院所的职能部门要熟悉业务部门的业务,工作流程,职责以及工作方式。科研院所的职能部门拥有者协调权,建议权等。也就是说科研院所的职能部门要主动进行控制的开展,向领导提出科学的建议与意见,从而能够为科研院所业务部门提供指导意见,并且在各个部门之间进行协调,保证各部门的工作效率。科研院所职能部门为业务部门提供全面的服务与支持,业务部门也要对职能部门的工作多交流与理解,从而使得科研院所的整体效率不断提高,科研院所的改变不断深化以适应现代化市场竞争的需要。
7 结语
科研院所职能管理的强化关系到科研院所的发展,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基于科研院所自身的特点,结合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将各个职能部门的权责分清,协调岗位职责,精简职能管理。通过科研院所职能管理的强化,使得科研院所员工的积极性与工作效率提高,从而实现现代化市场环境中科研院所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奕舲,詹佳.科研院所智能管理部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J].上海造船,2009(3):66-68.
篇6
[关键词]消防员 灭火救援能力 提升
中图分类号:E2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8-0173-01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加快,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但也给灭火救援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现代火灾具有扩散快、浓烟、高温和易爆炸等特点,灭火救援任务的难度和危险越来越高,往往需要若干中队协同作战才能扑灭火灾。面对全国各地日益增加的高层、地下建筑,加之有毒烟雾、强辐射等因素,加剧了消防部队灭火救援的复杂性。在新形势下,如何提高消防部队的灭火救援能力,是当今社会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当前消防部队灭火救援的现状
1.消防队员没有得到专业的训练
当前全国许多地方政府在积极扩建城市规模,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城市人口不断增加,但城市的消防救援力量往往赶不上城市发展的速度。火灾往往是突发的,在灭火救援的现场,新入警的消防官兵并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许多消防队员的专业训练不足加之火场经验欠缺,这些原因容易导致官兵伤亡并且难以达到救援目的,许多火灾案例中官兵伤亡的教训惨痛。
2.消防灭火救援装备不完善
近些年来,全国消防部队的灭火救援装备都得到了一定的补充和提高,但是装备完善程度远远不及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当前的消防设备的质量不能满足消防部队的实战要求[1]。首先,消防装备的总量不充足,一些地方的消防装备器材配备数量未能达到国家的最低标准,不能适应当前形势下的灭火救援任务。其次,消防装备使用人员对装备的使用一知半解,当消防作战任务需要使用相关装备时,器材不能发挥充分的作用。在一些大型的火灾救援现场,由于消防器材数量、种类不够,导致灭火救援任务不能及时完成。最后,消防部队配备的一些器材装备不合理,且部分消防装备不实用。有些消防部队为了追求数量,往往大批量的引进性能落后装备,虽然数量上达到了要求,但在质量上鲜有提高。
二、提高消防部队灭火救援能力的措施
1.提高消防员的综合素质
想要提高在灭火救援工作中消防部队的救援能力,应当首先提高消防救援人员的综合素质。在修订消防部队的编制时,结合本地区实际与当地政府共同谋划,合理的增加不同岗位的消防队员,增强对骨干力量的培养,这样就形成了完善的救援体系。同时,应加强消防员的福利待遇,能够让消防官兵更加安心的工作,消除消防官兵的后顾之忧。此外,还应该建立模拟灭火救援系统,对消防培训基地进行完善,提高消防员的训练质量,确保消防官兵更加准确的掌握灭火救援流程,规范的开展救援工作,达到科学施救的目的。
2.增加执勤岗位练兵活动
消防部队的主要工作就是灭火救援,消防员灭火救援能力的高低关系到消防部队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为了提升消防部队灭火救援能力,我们应增加执勤岗位练兵活动以提高消防员的业务素质。在中队日常训练过程中,采用模拟火场实战的方式来训练官兵,这样才能提高消防员处置火灾能力。基层官兵要大力开展辖区情况“六熟悉”演练,加强第一出动力量编成,加强“高层建筑供水”、“百米梯次进攻”、 “三车五枪”等战术操法训练。一线官兵要积极开展毒气、浓烟、高温、高空、低能见度等复杂环境中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性训练,认真开展灭火、破拆、侦察、排烟、堵漏、救生、排烟、洗消等技能训练,增强基层部队的攻坚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只有向演练场要技能、向训练场要体能才能圆满完成各种复杂的灭火和抢险救援任务[2]。消防部队要始终坚持练为战的指导方针,坚决做到仗怎么打兵就怎样练,从严从难、从实际出发开展训练,增强部队的灭火救援实战能力。
3.建立建全消防应急救援后勤保障体系
强大的消防灭火救援能力需要完善的后勤保障为依托,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完善后勤保障体系:第一,依照部消防局的规定,建立建全各级灭火救援保障体系,全面提高保障能力,确保无论险情多大,后勤保障都能第一时间快速反应,全方位的保障灭火救援作战;第二;建立不同级别的消防装备器材库,集中优势资源,做到在灾害发生时应急保障物资能统一、高效、快速地到达救援现场;第三,与社会各部门紧密联系,比如与公安、医院、电力、食品和卫生等部门建立联合作战、联勤保障体系。
4.依托高科技提升灭火救援能力
消防装备是消防部队完成灭火救援任务的重要基础保障,面对现阶段复杂、多变的灭火救援环境特征,需要大幅提升消防部队运用高尖端设备的水平。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第一,消防装备的建设规划要科学化。当出现突发、严重的特殊灾害时,应快速配备符合当时灾情的装备,从而使消防部队具有快速、有效的救援能力。第二,消防装备的配备要坚持合理化。针对各级消防部队所在辖区的可能灾害、重点单位特点配备相应的装备器材,确保消防装备又专又精,实现消防装备配备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第三,实现人与装备的有机结合。不断研究消防装备特点,最大限度地发挥设备效能,实现人与装备之间的完美配合,提升实际灭火救援能力。第四,提高消防装备的管理工作水平,建立建全消防装备器材的管理机制,严禁出现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提高装备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
三、结语
为实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灭火救援是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保障,消防人员是灭火救援的中坚力量。消防员除了要具备运用最新装备的能力,还要不断通过实战演练强化自身的救援能力以积累经验。增强消防部队的灭火救援能力,保障人们和谐的生活,这是我们当代消防官兵的责任和使命。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无陪护模式病房;能级管理体系;护理人员;能级划分
优质护理的开展,提高了医院护理质量的同时病房的陪护率明显下降[1],使无陪护模式的病房护理应运而生,即在患者住院期间,护理工作由医院全权负责,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服务,使患者家属真正做到陪而不护。为构建更为有效且合理的无陪护模式的护理,本科室于2014年9月~2015年1月选取23名护理方面的专家以及一线的护士进行访谈了解,具体的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科室于2014年9月~2015年1月选取5所综合性医院和2所护理培训机构,从中选取23名护理方面的专家以及一线的护士进行访谈了解,女性23名,护理方面的专家为10名,年龄为39~51岁,平均年龄为(43±6.37)岁,护理方面的平均工龄为(23±5.24),学历本科4名,研究生3名,博士3名;职称为主管护师4名,副主任护师2名,主任护师2名,副教授2名。一线护士为13名,年龄为27~40岁,平均年龄为(31±7.15),护理方面的平均工龄为(10±8.22),学历为大专4名,本科9名;职称为护士4名,护师6名,主管护师3名。访谈人的选取原则为:①护理方面的专家。医院护理部门的主任或副主任,从事护理方面的工作在5年以上(包括5年);护理部门主管护师,本科及以上学历,从事临床护理10年及以上;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从事护理方面的培训教学5年及以上;②一线的护士:主要负责无陪护病房护理工作的护士。
1.2方法
1.2.1访谈内容 主要包括以下访谈内容:①请问对临床护理人员进行能级划分这方面有没有了解?对无陪护模式的病房有设护理人员能级体系的必要吗?为什么?②无陪护模式的病房如果实行能级划分需要的前提条件有什么?③无陪护病房的护理人员主要依据什么进行能级的划分,如果划分可以分为几个层级?主要有哪些?
1.2.2资料收集与分析 对访谈的对象,要表明自己的身份,访谈内容,访谈的目的,并承诺保密,谈话时间一般为30~60min,现场进行笔录。访谈的过程中不要添加自己的任何评论,适时鼓励和肯定对方的言谈,并进行回顾确认,注意记录被访者表达自己思想的非语言行为。访谈结束后整理文字向被访者确认。采用Claizzi的现象学资料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2],依据顺序和主题进行整理使其达到内在的关联。
1.3访谈的可信度 访谈的可信度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保证:①选取访谈的人员在年资、学历、职称等方面均具有代表性;②在开始资料收集前进行方法和技巧方面的培训;③分析资料要结合访谈对象的感受,融入并且不要受外界和已有结论的影响;④反复多次进行资料分析,不断进行结果与原始数据的比较,最终由访谈对象确认结论。
2 结果
根据访谈内容,分析得到能级管理体系的完善需要:①能级划分应该与国内的教育层次以及评定职称的体系相对应;②能级框架要做到等级和职责明确。利用考核和评审对护理人员进行统一的划分,并给予其对应的岗位及职责,对不同的职级工作内容和最大权限进行科学的界定, 达到能级利用的最佳状态;③严格统一评审体系。构建科学的护理人员能级体系,在晋升评审方面对护士的素质综合评价并且合理分层,保证甚至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④弹性排班,弹性排班主要是在依据原有的周期性排班,再结合工作量和患者需求在不同时段的不同,综合安排人力,可以增加护理人员对工作的积极性。
根据访谈内容,对不同类别病区护士等级的安排做出模拟,一类病区如神经科,患者的病情都比较严重,且人员多,患者的自理能力差,对护理人员的需求多;二类病区为内科、外科,患者主要数量多,需要进行大手术的患者较多,因此对护理人员在数量方面的要求较高;三类病区为妇产科、五官科等,患者的病情相对比较稳定,能够自理生活,因此护理人员数量需求小,见表1。
3 讨论
无陪护模式病房指的是从患者入院到患者出院,一切都是由护理人员对患者围绕开展护理工作,致力于为患者提供个性人性的能够满足患者不同需求的服务。而现在的医院在无陪护模式的开展方面遇到的难题也很多,主要有护理人员不足以及不合理使用,还有服务质量的提高而护理费用不能对应增加,因此护理质量得到提升的最主要方法即为合理并且有效的利用有限的护理人力资源,从而达到护理人员能级对应[3]。
无陪护模式病房能级划分可以提高护理人员对工作的积极性,以及更好地提升护理质量,从而达到护理工作的实效性及安全性。本科室通过此次访谈得到:能级管理体系的建立主要在于能级划分应该与国内的教育层次以及评定职称的体系相对应;能级框架要做到等级和职责明确;严格统一评审体系;弹性排班等多方面。
综上所述,管理者应结合国内教育以及职称,根据护理人员的临床工作能力,严格统一评审体系,做到弹性排班进而构建合理的护理人员能级体系,从而改进护理质量,为构建无陪护模式病房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陆皓,张华,李娟,等.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实践与体会[J].护理杂志,2010,27(8B):1206-1207.
篇8
近几年,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电力能源计量管理也不断进步,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对电力能源计量管理有一定的帮助。创新使用先进的技术设备,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对管理电力能源设备,就必须要提高现代电力计量技术水平。现在我国的电力能源加量管理的水平不能满足需要,基于此,对电子计量技术的管理状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电子技术在电力能源计量管理中的应用对策。
1 电力能源计量技术的管理和应用现状
随着电子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我国电子技术的管理水平有一定的提高,电子计量技术上也实现了安全生产,在管理层面上实现了科学化的治理。随着电力能源管理的范围不断扩大,在用户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要运用先进的电力能源技术对客户端和变电站创新和改革,对电力能源整体的管理工作的数据进行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电子技术的水平。我国电力计量技术正在不断地创新和完善发展,现在已经成为我国技术创新的首选。我国的电力计量技术已经逐渐实现了网络化、智能化、系统化,减轻了电力系统工作人员的难度,避免了高压的发展,有效地确保了电力工作系统的合理性和安全性。电力计量技术在生产和服务上趋于一体,有效地降低了供电企业的能量消耗。对电力系统要不断完善和更新、优化企业的结构,对于管理的流程和生产的流程采取有效的调整,通过科技创新的手段发展电子技术,实现安全有效的生产和管理。
电子计量在设备和管理上要进行严格的监察。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体制一直在变化和发展,坚持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经济体制的变化导致生产模式发生了转变,由原来的单一生产模式转变成生产服务与提花的模式。电力网络自动化的技术应用到生活中,电力企业在生产的综合效益的各个方面有很大的提高。值得称赞的是我国电力能源生产的产品已经在国外一些市场上中逐渐推广。在生产的电力能源产品实现智能化,在财务管理、生产调度、人力资源配置等方面实现了智能化、科学化管理。我国企业在生产管理电力计量上实现了智能化,在财务管理上实现了科学化管理,采用了自动化的设备,这些为我国的生产经营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目前我国的电力企业在电力系统管理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一些问题仍然存在。现在我国电力系统中仍存在中低压配电系统,电力计量系统老化,不能全面对能源消耗的状况进行管理。对存在问题进行的归纳,主要有如下三个问题:首先,电力计量的装置问题上,对于电力能源基础资料的管理不严格,对基础信息的整理不够全面和准确。由于信息的不准确,直接影响了电力计量的转制改造工作。在电子计量的管理人员,不能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并且缺乏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指导;其次,在资源配置方面,工作人员未能及时修复老化或者损坏的设备,导致电力维修难以正常运行,缺乏专业的检验核查电能装置的工作人员;最后,电能计量装置的技术推广不到位,电力设备运行管理和维护工作必须要
规范。
2 提高电子计量技术管理水平的措施
2.1 健全电力计量管理系统
建立健全电子计量技术的管理体系,可以提高电子计量管理的水平。通过建立管理机构,落实岗位责任制度,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各个工作部门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规章制度应当贯彻落实,同时应该建立监督制度,积极有效地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对电力计量的管理制度进行落实,加强领导的责任细化,建立健全工作管理的制度体系。
2.2 加强专业培训,提高管理水平
加强对电力计量的工作人员专业培训,有效地提高电子计量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应该加强对电力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根据工作岗位的需求制定不同的培训制度。科技人员应该加强电力电子技术创新技术能力,对产品进行创新研发。加大企业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安排管理人员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做好对产品的升级和创新,提高电力企业的电力计量技术的综合管理水平。
2.3 加强设备的综合管理
电力企业应当加强对设备的综合管理,一方面是因为这是电力系统电力计量管理工作的核心组成部分;另一方面要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要严格地对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和管理。电力能源的工作管理人员要做好准备工作,记录好设备运行的状况。发现问题时及时对故障记录上报,安排检修人员对故障进行判断,并且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故障。对于设备的关键部位,比如传感器等要进行创新研究,提高使用性能,使得设备使用寿命得以延长,并且要强化状态的识别、矫正等。电力能源企业实事求是,结合实际情况,建立一个合理完善的电力计量设备的管理体系和运行体系。要建立相关的设备管理制度,并安排相关的管理人员。开展培训工作,全面落实和贯彻电力能源设备的安全管理教育工作,对设备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监督故障,在管理设备时要实现科学化管理,并实行规范的制度管理,实现安全生产和高效率生产。各项电力制度的实施和制定有利于提高电力计量管理的水平,实现人人平等的观念。
2.4 加强技术和产品的创新
加强对电机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应当引进和研究欧美国家的先进技术和产品,学习欧美国家的先进技术,提高我国电力计量技术的水平,设计出优秀的产品。需要研发并且生产在各种复杂环境下工作的设备和产品,不断创新和研发电力计量产品的功能和性能,提高设备使用的效率和寿命。通过对电子技术的分析和检测,研究电力能源与设备工作的数据,创新产品和设备,提高设备的工作性能,有效地提高产品的智能化,有效地调整工作的环境变化并且进入最优的状态。
3 电子计量技术在应用方面的措施
近年来,我国电力计量设备技术在不断快速发展,在我国企业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令人担忧的是,我国电力技术的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并且在电力计量的技术和系统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必须要大力发展电力计量技术的创新。努力学习和研究国外先进的电力系统的科学技术,吸取积极有效的经验和教训,积极参与新产品的研发工作。对于传感器等一类关键设备,要提高研发和创新的积极性,实现高水平、科学化、先进化的发展。要加强对设备的调节功能,在设备故障时要践行自我矫正,保障电力设备在各种复杂的环境中能工作,并且保持工作的准确性。
对电力设备中的传感器的核心元件进行创新和改进,可以提高电力设备工作的科学性,并且改进设备在工作中的性能,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能有效分析电力计量的设备出现的各种故障,提高对故障诊断和检测的准确性。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并且降低故障和意外的发生率。科学地选择通信模块,要具备可靠性,我国应该对通信功能与设备研究加大程度。通信的控制工作必须得到强化,有效提高电力计量的管理水平。根据不同的工作环境,对电力设备的系统进行调整,保持工作的最佳状态。加强创新和研究不同环境下工作的最佳状态,对电力计量的设备要不断地更新和改进,提高电力计量设备的可靠性。
4 结语
电力能源设备已经实现了自动化的管理,同时是实现现代化企业的职能化和信息化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得很快,电力计量技术发展的速度也很快,使得我国的电力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与国外的电力技术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电力能源系统本身也存在有一定的问题。目前我国的电力系统在电子计量上实现了一体化,现在逐渐向职能化、系统化、网络化发展。研究和创新电子计量技术,有效地促进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增长。合理完善电力设备,促进电力计量技术的高速发展,实现安全生产、文明生产。随着市场经济具体制度的改革,我国的生产模式已经逐渐转变,在企业的管理上实现了智能化,在财务管理上实现了科学化,电力产品逐渐实现自动化、信息化,为企业的生产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生产保障。为了提高管理水平和应用效率,本文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方法,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加强建设管理机构,强化管理体系,完善员工的责任制度,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监督协调作用。加强电力计量的培训,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对设备的管理,对设备进行创新发展。把握市场发展的动向,根据电力企业的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对生产进行安全监控,促进我国电力企业电力计量技术的迅速发展。
篇9
关键词: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改造;能耗监控
当前,国家倡导“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健全节能市场化体制,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对节能方面技术及经验比较薄弱的医院来说,与专业的合同能源公司合作,实施合同能源管理,不失为一个良策。
一、实施合同能源管理的优势
(一)医院零风险
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节能服务公司可对项目进行全权运作,并向客户承诺节能项目的节能效益。因此,节能服务公司承担了节能项目的所有风险,医院无需承担节能改造的任何风险。
(二)医院零投入
医院在无需任何资金投入的情况下,从项目启动起即可节省节能改造、能源消耗等费用支出,并且在合同期满后还可得到节能服务公司所投入的节能设备,继续享受项目所带来的源源不断的节能收益,同时节能改造落实了节能减排的目标,可谓一举两得。
(三)节省设备管理
相对于自主聘请节能专家设计节能方案、采购节能设备、督导施工、聘用工程师操作维护、自主运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不但避免医院自主进行节能改造和管理带来的繁冗工作,还可降低医院的运营成本,同时医院也能享受到专业化的能源管理服务,进而可集中精力建设好医疗服务,提升医院的整体服务能力。
(四)保障节能效益
相对于医院自主进行分期分散的局部节能技术改造,专业节能服务公司拥有专家团队,并且综合采用成熟的节能技术以及稳定高效的节能设备进行项目整体运作,可避免重复投资造成的浪费,而且使整体节能收益更有保障。
二、合同能源管理的应用与分析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与某能源科技公司历经近9个月,通过对节能改造项目的前期策划、方案论证、节能设备的比较,以及节能项目的实际测试及节能效果的理论预测等步骤,经双方多次讨论研究、专家咨询论证、科学分析,最终双方确定签订了为期7年的节能效益分享型能源管理合同。
(一)项目概况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闵行院区位于沪闵路3210号,占地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核定床位数1300张。整个医院由24栋单体建筑组成,全院共有19个病区,其中普通精神科病房11间,老年病房4间,传染病房2间,康复病房1间,戒毒病房1间。
院区内的A、B、C、D、E 5栋新建建筑,全部采用风冷热泵系统满足建筑的全年冷热量,每栋均设置2台风冷热泵;闵行院区老病房楼L1至L10建筑采用VRV进行供冷供暖,其余建筑采用分体空调满足冷热需求。全院的供热水及供蒸汽系统采用2台燃油蒸汽锅炉进行集中供热,其单台额定蒸发量5t/h,额定蒸汽压力1.0MPa。全院的供热负荷主要包括各类病房洗澡用热负荷、衣物消毒用热负荷、食堂用热负荷、医疗器械消毒用热负荷等。由于医院常年存在热负荷的要求,锅炉常年要运行,导致医院每年耗油量较大,运行费用高;医院门诊楼、新建5栋病房楼,以及食堂、后勤楼、行政楼、老门诊楼、宿舍等处仍广泛使用普通荧光灯和白炽灯,并且每栋楼均配有电加热开水器,共有32台功率均为12kW的电加热开水器提供饮用水,开水器基本未采用节能手段,有一定的节能潜力。综合上述医院的情况,项目组针对该院进行了集中供热系统节能改造、照明系统节能改造、电加热开水器节能改造及能耗监管平台的建设等节能措施。
(二)集中供热系统节能改造
1.集中供热系统简介
医院供热系统采用2台燃油蒸汽锅炉,单台额定蒸发量5t/h,额定蒸汽压力1.0MPa,锅炉房设于地面一层单独房间内。全院的供热负荷由各类病房洗澡用热负荷、衣物消毒用热负荷、食堂用热负荷、医疗器械消毒用热负荷组成。其中,食堂、衣服消毒、医疗器械消毒为直接用蒸汽的形式,其余为通过板换提供热水。根据锅炉操作人员介绍,2台燃油锅炉最多运行1台,目前采用自动控制,控制参数为锅炉出口蒸汽压力。当蒸汽压力超过0.85Mpa时燃油锅炉卸载,当蒸汽压力低于0.53Mpa时燃油锅炉再次加载。由于医院常年存在热负荷的要求,锅炉常年要运行,导致医院每年耗油量较大,据统计2009年2台燃油锅炉年燃油耗量为381t,2010年为401t,2011年为375t。
2.节能改造措施
根据医院要求,结合现有能耗数据资料及多次现场踏勘、综合分析,本次医院供热水系统改造由更安全、环保、高效节能的空气源热泵系统代替,而医院消毒、厨房等蒸汽较小的需求则改为小型燃气蒸汽锅炉和小型电加热蒸汽发生器的方式满足,这样既满足了院方正常需求,又避免了继续使用燃油锅炉供蒸汽严重浪费能耗的现象,进而有效降低能耗,减轻了能耗运行费用。
通过对医院各栋楼宇的热水需求量、热水供应时间段、屋面承重、管网铺设,以及每次使用时放空部分冷水对使用者造成不适而可能发生投诉等因素的综合考虑,改造中各栋楼宇利用了原有管路,改造机组安放于具有良好通风条件的位置。本次改造中根据每栋楼宇的热水及蒸汽需求量,供热水系统安装了空气源热泵21台,循环水泵27台;供蒸汽系统安装了15台小型燃气蒸汽锅炉和3台小型电加热蒸汽发生器。
3.节能改造效果
合同能源公司实施了对集中供热系统两台燃油锅炉的节能改造,改造系统经过3个多月的使用,系统运行正常,节能效果明显,并且通过能耗监管平台对改造系统空气源热泵、电蒸汽发生器及小型燃气蒸汽锅炉耗电量进行了监测。改造前燃油锅炉年耗油量为375t,其运行费用为312.6万元,而单月平均运行费用为26万元。改造后2012年3月份的空气源热泵、电蒸汽发生器及小型燃气蒸汽锅炉的总耗电量为5.3万kWh,耗气量为1.2万平方米,而运行费用为9.5万元;4月份的空气源热泵、电蒸汽发生器及小型燃气蒸汽锅炉的总耗电量为3.9万kWh,耗气量为1.4万平方米,而运行费用为8.9万元;5月份的空气源热泵、电蒸汽发生器及小型燃气蒸汽锅炉的总耗电量为3.5万kWh,耗气量为1.2万平方米,而运行费用为7.5万元。依据上述数据,该改造系统预计年节省运行费用212万左右,节省标煤180t。
(三)照明系统节能改造
1.照明系统简介
改造前,医院门诊楼、新建A、B、C、D、E病房楼,以及老门诊楼等处仍均广泛使用普通荧光灯,单管功率为36W,具体分布如表1所示。
2.节能改造措施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市场上出现了各种新型的节能灯管,新型节能灯管要比传统灯管具有更高的照度和更小的功率,针对医院的实际情况,将原有的荧光灯T8灯管+电感式镇流器更换成T5节能型灯管+电子镇流器,从而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本次节能改造共更换1311支28W的T5节能灯。
3.节能改造效果
项目组为了实测出新型T5节能荧光灯的节能效果,通过分项计量电表对原有36W的T8荧光灯和28W的T5荧光灯进行了48小时不间断测试,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
项目组通过对1311支新型T5节能荧光灯的节能改造,效果明显。根据医院照明开启时间(医院每天平均开启10小时)和上述测试结果,预计年节约6.7万kWh,节省运行费用6万元,节标煤20t。
4.电加热开水器节能改造
(1)电加热开水器
改造前,医院每栋楼均配有电加热开水器提供饮用水,共设有32台,单台功率均为12kW。电加热开水器的具体分布情况如表3所示。
(2)节能改造措施
依据医院引用水的实际使用情况及开水器的运行能耗,本次改造将原有的12kW传统开水器替换成为12kW即热式节能开水器,共更换32台。本次改造中所选择的即热式节能开水器可24小时连续不间断提供开水,从而解决了普通开水器一次仅接出可饮用开水约6~8瓶后,再等待7~10分钟才能再次接出开水的问题。同时从患者及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考虑,选用的即热式节能开水器可杜绝阴阳水和千沸水。
(3)节能改造效果
项目组为了实测出即热式开水器的节能效果,通过分项计量电表对原有的普通电加热开水器和即热式节能开水器进行了168小时不间断测试,测试结果见表4。
项目组通过对32台新型即热式开水器的节能改造,效果明显。根据医院开水器的运行情况(每天平均运行10小时)及上述测试结果,预计年节约10万kWh,节省运行费用9万元,节标煤31t。
5.能耗监管系统
(1)能耗监管系统
此次改造,为医院建立了一套能源监管信息平台,可对建筑的耗电系统、设备进行分项、分设备计量;同时对各耗电系统、设备实施在线监测、实时计量、及时汇总、分项分设备动态能耗信息。建立了网络化管理系统,建立、健全了医院的能耗数据和能耗标准,为科学管理、合理考评、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严格控制能源成本提供了科学依据,并且通过能耗监管平台的精细化管理手段,提高了医院的能源管理水平。
(2)医院能耗监测
医院能耗监测按照不同的监测需求,可以监测建筑总体能耗、建筑的能耗模型、建筑动态能耗等,分类分项监测建筑的能耗,界面采用直观的图形化界面来监测能耗数据,支持逐时、逐日、逐月、逐年能耗监测页面之间的自由导航。支持按照区域、建筑功能、分项、分类来监测建筑的用能情况。
(3)重点用能设备能耗监测
可以监测重点用能设备的运行能耗、状态(停止、运行、故障等),设备运行安全等,利用图形化界面对重点用能设备如热泵机组、空调设备、照明、电梯等实行动态监测,掌握重点设备的用能高峰期、用能超标点、设备起停情况等。
(4)配电系统监测
显示配电线路监测情况,可根据各条件,定位查看监测情况及安装方位。系统提供配电监测模型,可以根据配电线路的实际情况组态配电监测界面,监测各低压配电回路三相电流,电压,有功、无功功率、功率因数等,并且系统还可以通过组态配电监测界面,监测配电线路的损耗,计算线损率。
(5)节能改造效果
当前,能耗监管系统已经投入运行,通过对医院用能数据进行查看和分析,可以进一步开展管理节能工作。同时,结合监测数据平台,可有效提高员工的节能意识,提升医院的用能水平,形成节能运行的长效管理机制。医院2011年用电费用在480万左右,根据安装能耗监管系统后双方约定的节能率计算,预计年节约6万kWh,节省运行费用5.4万元,节标煤17t。
四、结束语
通过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实施,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集中供热水系统、照明系统、电加热开水器以及能耗监管系统等,年节约总费用232.4万元,节标煤248t,投资总费用为469万元,投资回收期为2年左右。由此可见,合同能源管理不但符合医疗系统后勤社会化的趁势,而且有利于深入挖掘系统的节能潜力,在享受到专业化节能服务的同时,还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节能管理机制,为医院带来了明显的节能效益。
参考文献
[1]路宾,曹勇等.上海医院建筑用能状况分析与节能诊断[J].暖通空调,2009.4
篇10
关键词:能源统计;能源计量;问题分析
从广义的角度看,能源计量通常指的是能源审计、能源利用状况分析、节能监测以及能源统计等,它是企业技能工作与能源管理的基石。从狭义的角度上看,能源计量更是基础中的基础。假使企业无配备能源计量器具,那么能源管理部门要想获取到可靠而又准确的能源计量数据就很难,更别说科学合理的统计、分析企业的能源统计、节能监测、能源利用以及能源审计状况了。同时,也不能给企业的节能工作与能源管理正确地指引方向,甚至还有可能使生产成本增加,导致企业能源出现严重浪费的情况。从宏观的角度来说,因企业能源浪费会伴随环境的破坏与污染,故人类务必要采用现代化的手段准确定量地感知污染物的排放量与能源的消耗量,实际上有针对性的节约能源是保护环境最根本的手段。
一、现阶段企业能源计量统计工作面临的问题
1.1能源管理部门职责不清晰、机制不完善。不少用能单位没有独立的能源管理部门,绝大多数单位都由物业服务中心或者后勤工作者来兼任,在用能方面没有长期有效的管理手段。部分企业片面追求产量和产值,忽视能源计量统计工作给企业在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的基础保障作用以及节能所带来的潜在经济效益。很多能源管理部门的职责还停留在数据记录及数据上报阶段,对相应的法律法规缺乏了解,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2计量设备的精度不达标,配备不充分。不少用能单位的能源计量统计普遍存在配备率不足、精度不符合要求及检修不及时的问题。用能单位对电力的计量设备配备率较高,但是对生产用水等普遍存在计量不足,计量配备很不平衡。有些计量设备精度达不到工艺要求,导致计量不准确可靠。有的计量设备安装位置不合适,没有充分考虑生产工艺流程,没有计量网络图,计量器具没有按期检定校准,对不合格的计量器具不能及时更新,导致计量不准,发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计量设备配备不足,精度不符合要求,另一方面就是所设置的计量设备只是从生产需要考虑,没有充分考虑计量与设备能耗、工艺能耗及用能考核等的关系。
1.3能源管理部门人员的自动化程度低下,配置不够合理。用能单位本应依照本单位所使用的能源情况配置相关专业的能源管理人员,能源管理部门人员应当具有能源专业背景或具有能源管理培训经历。有些单位的能源管理人员缺少系统的能源计量知识和专业化的管理经验。很多用能单位的计量还处于人工抄表阶段,一方面需要大量的人员来查表、登记、归类、统计等,另一方面工作单调乏味,并且计量频次不高,达不到精细化考核的要求。还有可能出现漏记、错记等问题。
1.4计量数据管理使用混乱。在能源计量数据管理和使用上,很多用能单位没有把计量数据作为企业能源化管理、实现真实成本核算的基础,各自为政,互补协同,甚至数据前后矛盾。
二、企业计量统计问题的处理办法
目前,在能源计量统计上企业存在很多问题,这就需要给出有针对性的处理方案从而改善企业的能源计量统计管理系统。
2.1充分认识做好能源计量、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做好能源计量、统计工作,提供准确可靠的能源计量、统计数据,是政府依法实施节能监管,开展能源审计、考核,评价企业能源利用状况的重要依据;也是企业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证。企业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能源计量、统计工作,严格落实各项政策,确保计量器具配备合理,统计数据真实、完整。
2.2完善管理机构,成立能源管理中心。2009年,财政部、工信部下发文件明确提出:“为加快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提高工业企业能源管理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推动工业企业节能减排,在工业领域开展能源管理中心建设示范工作,中央财政安排资金对示范项目给予适当支持。”
能源中心应是公司统一实施能源管理、能源调度、节能的部门的代表,它的关键任务应为:(1)能源流与信息流的集中监督与控制;(2)能源活动和环境经营相结合;(3)管理并管辖公司区域内的所有能源活动;(4)以计划值为引导进行集中一贯制能源管理;(5)扁平化、集中化的生产组织与调度管理。
2.3建立和实施能源计量统计技术体系。建立和实施能源计量统计技术体系的主要作用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能源技术的发展奠定“先行”的计量技术基础;二是为用能单位及用能设备完善程度评价提供科学公允的保证;三是为社会、企业、能源用户的合理配给、正确厘定、公平交易提供计量技术条件;四是为政府制定节能政策和节能宏观控制提供客观、公正、准确、科学的依据。通过能源计量整体技术水平、提高能源计量整体技术水平,把提高能源技术和管理水平的基础性工作抓实做好,促进节能工作可持续发展。
2.4合理配备能源计量器具。根据企业自身用能特点,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对长度(L)、热学(T)、力学(F)、电磁(E)、化学(S)五类进行细分,合理配备仪表,安装准确到位。
企业能源中心的设立,给能源计量器具提出了新的要求。能源计量器具还得有如下功能:(1)历史数据查询功能,不仅可供未来的计量数据作对比性参考,还能确保查看计量数据中存在异议的板块;(2)通信功能,如今电与煤的计量可运用带输出信号远传功能的协议电能表与电子器量衡,技术相对较成熟,一些气、水、油的计量仪表也可选取智能输出方式抑或是远程方式;(3)自动化功能,为防止出现漏记、错记的情况,符合考核精细化的要求,要尽可能地减少人工抄表的人力成本。
2.5提升能源计量统计人员管理和技术水平。用能单位的能源计量统计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应定期接受能源计量专业知识培训,切实提高综合素质,真正承担起能源计量统计工作,满足现代能源计量统计管理的需要。计量统计人员要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参与计量统计管理,对原始计量数据的归档、对计量器具的定期检修都要细致认真,确保计量数值准确,能源中心可以实时掌握企业能源情况。用能单位亦可以采取一定的奖惩措施,提高企业能源计量人员的积极性。
2.5改进企业能源计量器具管理流程。根据规定,并依托企业能源中心,识别重点用能单位和重点用能工艺,分析计量过程要素,对涉及人员、计量器具、计量方法和使用环境条件实施定期监管,及时发现计量数据变化异常,及时从能源中心数据平台反馈计量器具和计量数据情况,分析数据异常变化原因,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三、结束语
开展能源计量统一工作,既是企业能源结构优化、增强市场竞争力、合理用能以及提升经济效益与利用效率的保障,又是企业提升能源管理水准、加大能源管理力度的重要基石。该项工作的开展不仅仅能减少企业非必要的资源的浪费,减少对社会环境的毁损与污染与生产成本,还能够正确、可靠、科学地指引企业节能、能源管理工作的开展。尽管当前在能源计量统计中企业还存在大量问题,但健全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已转变成企业实现达成节能减排、减少生产成本的目标的终南捷径。
参考文献:
[1]聂曦.国家能源政策和能源计量.中国计量,2011(3).
- 上一篇: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措施
- 下一篇:民营经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