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的相关政策范文

时间:2023-10-30 17:33: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字经济的相关政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数字经济的相关政策

篇1

[关键词]小店经济;个体经济;个体工商户

1小店经济发展概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2017)》,小店通常指面向居民消费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家庭服务、洗染服务、美容美发、维修、摄影扩印、配送服务等行业的个体工商户,雇员10人以下或年营业额100万元以下的微型企业,以及年营业额1500万元以下的网店。由此而形成促进大众就业、服务改善民生、驱动多元化消费的经济形态,称为小店经济。黑龙江省小店经济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1.1改革开放以后,我省小店经济蓬勃发展

改革开放调动了人们从事个体经济的积极性。1992年省政府颁布了《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积极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若干规定》。党的十五大明确了“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后,省委省政府将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纳入全省经济发展战略规划,于2001年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决定》。随着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和发展规划的相继出台,黑龙江省小店经济从无到有、快速发展。2018年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市场主体活力再次迸发,小店经济再次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目前,我省小店经济中既有单体小店,又有连锁小店;不仅有满足市民生活的小卖铺,也有覆盖各行各业的专业小店,形成了多层次、多类别的体系。据了解,全省共有在营小店159万余户,小店经济主要集中在零售业和餐饮业,两者共计约占小店经济的70%,其中零售业占比53.86%,餐饮业占比16.52%,批发业占比15.79%,其他居民服务业占比4.46%,理发及美容服务业占比3.50%,住宿业占比2.28%,洗浴和保健养生服务业占比1.78%,洗染服务业占比0.91%,家庭服务业占比0.44%,摄影扩印服务业占比0.22%,互联网零售业占比0.20%,其他寄递服务业占比0.04%。

1.2小店经济是消化全省就业人口的重要渠道

据市场监管部门数据,截至6月底,全省市场主体总量已发展到254.97万户,同比增长9.1%。其中个体工商户194.24万户,占总量的76.2%,同比增长10.2%,尤其6月增长势头明显,新登记3.90万户,同比增长11.3%。哈尔滨作为省会城市,小店经济最为发达,属小店经济范畴的个体工商户接近45万户,齐齐哈尔24万户,哈尔滨和齐齐哈尔两大城市接近全省小店市场主体数量的一半。小店经济强大的消化就业人口的功能为企事业单位改革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就业平台。

1.3小店经济有力地推动了我省的城镇化进程

据典调,黑龙江省每年从农村转入城镇的富余劳动力进入城镇后,从事或服务于小店及上下游相关行业的人数占70%以上,小店经济成为大部分农民放心进城、由农民转为市民的有力支持。

1.4开展线上经营成为小店经济发展的新趋势

从7月典调情况看,全省70%以上的实体小店借助互联网平台开展线上经营。其中,餐饮小店开展线上经营的比例达98%,主要合作平台是美团和饿了么;住宿小店主要平台是携程网。线上经营平台多样化,既有天猫、淘宝、京东等线上网络商城,也有利用微信平台做微商,利用抖音、快手、小红书等短视频平台进行直播和介绍、宣传。大部分小店都在利用线上销售搭配快递物流扩大销售半径;同时结合视频介绍,方便直观地赢得更多消费者的认可。尤其在疫情期间,这种免于接触的销售模式为商品流通、满足生活所需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1.5经营业态和组织形式呈现多元化趋势

随着我国商事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小店经营由单一的个体组织形式向个体、合伙等多种组织形式转变,为小店经济的发展壮大打通了渠道。经营业态也由单一的门店经营转向集中经营、集中租赁,放大了聚集效应,形成了商品城和步行街。

2肺炎疫情期间的小店经济

2.1肺炎疫情对小店经济的影响

肺炎疫情对小店经济形成了较大的冲击,在疫情最严重的2月,除经营百姓生活必需品和通过快递送货以外,小店几乎全部停摆。3月以后,小店陆续复工复产,但由于省内疫情反复,社区防控力度较大、防疫需要等因素,小店经济效益恢复较慢。一些小店在客流稀少、房屋租赁费用等压力之下退出市场,大部分小店通过互联网和快递开展线上经营、减少人员开支等办法维持渡过难关。5月以后,由于天气转暖、疫情逐渐稳定,经济回暖速度加快。随着电影院、洗浴等逐渐放开,目前全省小店经营基本恢复正常运转。

2.2在疫情期间各级政府积极落实各项政策帮助小店纾困

各部门各市(地)积极落实国家和我省出台的各项帮扶政策,从降低房租、减少税费等各方面入手,降低小店经营成本,为小店经济纾难解困。一是落实税费减免政策,主要是落实中小微企业社会保险费返还政策、中小微企业事业保险费返还政策,减免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公用事业单位积极落实国家和地方减免政策,为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减免水、电、气、热等费用,降低经营成本。据有关部门数据,上半年共为个体工商户减免水电费等费用505.73万元。二是落实贷款优惠政策,为创业者发放创业担保贷款,带动就业。上半年共为个体工商户解决资金2.93亿元。三是落实减免租金政策。各市(地)政府、事业单位积极落实国家、省政府政策,免收小店经济市场主体房屋租金。倡导各类商贸服务企业为业户减免租金。上半年共为个体工商户减免房屋租金3.2亿元。四是实施创业补贴。引导重点就业人群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扩大以工代训范围,提高职业技能。五是持续推进准入准营便利化改革,统筹做好以推进“证照分离”改革为重点的商事制度改革,为小店经济发展营造宽松的环境。六是实行包容性监管,允许临时外摆经营,在商场门前开展各类促销活动,适当延长营业时间,打造步行街、美食街等夜间经济。

2.3开展促进销费活动

各市(地)大力开展名人直播带货活动,分批次发放超市、旅游等多项政府消费券,刺激消费、引领消费、激活消费,营造良好的消费氛围。

3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从整体看,小店经济正在走向复苏的基本面已经确立,生活超市、农贸市场、餐饮等行业经营状况良好,但是仍然没有彻底摆脱疫情的影响,人员流动意愿不够强烈,需求端的隐性抑制仍然存在,消费潜力尚未得到充分释放,大多数行业的营业额没有恢复到2019年同期水平;今冬明春疫情能否有所反复为小店经济的复苏增加了不确定性因素。同时,室内商品城等各类小店集聚区周边停车难;老旧商品城经营环境条件较差、新兴经营场所租赁关系不稳定;黄金周期间位于非旅游街区、商品城的小店客流稀少等制约小店经济发展的常态化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厘清和解决。

4小店经济发展路径探索

4.1总体思路

目前小店经营者遇到了较大的困难,部分小店面临着生存危机。小店经济的发展要本着立足眼前、谋划长远的思路,注重各部门各行业的协作推进,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着手,既要在相关部门的引导下,借助特别国债等专项资金和陆续出台的各项应急帮扶政策,切实降低小店经营成本,释放消费潜力,渡过难关;同时也要看到危中有机,此次疫情也是倒逼业态升级,提高小店抗风险能力的机遇。

4.2实现小店经济健康发展的长效路径

(1)落实相关政策,分类扎实推进小店经济稳步发展。要建立长效奖励、激励政策机制,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按照商务部、财政部、人社部等7部委联合的《开展小店经济推进行动的通知》等相关政策对位于社区、批发市场、现代化商圈、特色街区等不同区域、不同功能、不同类型的小店业态,以及不同行业的小店及其上下游行业发展提出的指引方向,稳步改进、逐步对标,推动全省小店经济向数字化和特色化转型升级。(2)各行业各部门协作,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营商环境。要通过各行业各部门协同作用,整合相关资源,完善车辆停靠、交通运输、购物环境、网络通信等小店集聚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日常监督管理,形成合力,共谋支持小店经济高质量发展,在优化小店经济发展环境的同时为消费者提供良好的消费体验。(3)致力于集聚区小店经济,打造宜居龙江大名片。要结合我省特点,注重挖掘、宣传每处小店集聚区的特色文化内涵,结合旅游功能,精心打造各类商品城、特色街区,以众多精彩的小店集聚区为城市名片,以宜居龙江为切入点,借助互联网平台,有效提升冰城、鹤城等龙江各地生活对日常消费、旅游、高等教育求学、定居、投资等需求的吸引力。在推动全省小店经济向数字化、特色化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实现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打造宜居龙江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彦.保市场主体系列惠企政策助推我省经济发展[N].黑龙江日报,2020-7-8(3).

篇2

2007年预警通胀风险、2008年判断经济下行周期来临、2009年提早预测V形反转。几年下来,在宏观大势的把握上,李慧勇赢得了“踏准节奏、领先半步”的美誉。

中国经济下行只是短暂波动

谈起为何敢在2008年市场一片悲观气氛中率先提出经济“V形”反转的看法,李慧勇说,“我们判断,决定中国经济增长的根本因素没有改变。”

2008年中国经济的下行只是一个短暂波动,主要原因是需求下降了,但其实从一个长周期看,中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是工业化和城镇化,这两个因素没有发生变化,决定了中国经济仍可持续发展。

他认为,发达国家城镇化率是60%,中国目前这个数字是45%。经验看,平均每年增长1%,中国完成城镇化大概要20~25年的时间;而中国的工业要从目前的低附加值转向高技术、高附加值,至少还要10年的时间,这决定了中国经济增长至少维持10年。

在这个大前提下,再加上对国家财政实力、银行等金融机构财务状况以及国家保增长的政策力度的分析后,李慧勇大胆做出了2009年中国经济V形翻转的预测。

不过,李慧勇认为,2009年政府为保增长,采取的一揽子的刺激政策也让中国经济有了“后遗症”,本来就失衡的投资与消费的矛盾更加恶化、一些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再现、民企生存空间进一步受到挤压、大量资金流入股市、房市,形成资产泡沫。

这种状况显然是需要扭转的――政府刺激政策在今年将退出已成为市场共识。

经济上升周期或延续到2012

李慧勇表示,其实严格说今年不是政府政策退出的一年,而是政府政策正常化的一年,也就是说政府不会对短暂的经济波动再出手刺激政策,而会致力于一些有利于经济长远发展目标的改革,这个过程必然有进有退、有保有压。政府退的一面会表现在压投资,而进的一面会表现在扩消费、刺激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发展。

2009年年末,在一份题为《再平衡推动中国进入新上升周期》报告中,李慧勇分析,金融危机过后,中国经济要实现再平衡之路,必须要改革不平衡的制度根源,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要素价格改革;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扶持新兴产业,放松垄断,扶持民间投资。

基于上述判断和国家相关政策的变化,近期李慧勇调低了对今年投资增速的预计,下调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从26.4%至25.0%,同时,对美国经济增长持乐观态度,把中国2010年出口增速从15.9%调高至21.9%。

而其余各项预测值,李慧勇仍然维持去年的看法,即GDP增速9.6%、CPI为3.2%、全年信贷投放约8万亿,M2同比增速17.8%,企业利润增加35%,消费增长18.5%,人民币升值3%左右。

今年调整的还有对货币政策的预计,目前李慧勇的判断是,2月份央行将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未来三个月看到第一次加息。而此前,也即2009年12月份,李慧勇对货币政策的判断是,“为了控制放贷,央行更依赖数量手段,除非物价大幅上涨,要到2011年才能看到第一次加息。”

篇3

关键词:西江经济带;低碳经济;技术支撑;制度经济

经济

1广西西江经济带概述

西江起源于滇(云南),流经黔、桂粤4省(区)23个地区160多个县市,全长2,214公里,货运量仅次于长江。西江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名称,直到广西、广东交界处的梧州汇桂江后始称西江。分布于西江流域两岸的各类矿藏达50多种,储量亿吨以上的就有煤、铁、钨、锑、铅、磷、锌、锰、石灰石、重晶石等20多种,西江自广西梧州向东流入广东省境内。西江运输通道主要以广(州)——梧(州)高速公路和西江航道为主,辅以一般公路和航空运输方式。[1]在广西,西江由连接南宁、贵港、梧州、百色、来宾、柳州、崇左市的1,480公里内河水运主通道所组成,并涵盖流经桂林、贺州、河池、玉林市等地区性重要航道1,218公里。200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作出了打造“西江亿吨黄金水道”的重大战略决策。2009年6月,自治区党委、政府又从促进广西区域协调发展出发,提出要建设西江经济带,把西江经济带与北部湾经济区发展协调起来,形成“两区一带”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2009年12月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2号)明确指出“积极打造西江经济产业集聚优势”,把打造西江经济带提升到国家战略。[2]大力推动广西西江经济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低碳经济与广西西江经济带的发展

2.1低碳经济概述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生态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为了推动经济增长,人类耗费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环境的恶化,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人们终于意识到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将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作为人类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面对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而来的环境问题,人们已经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低碳经济理念应运而生。

低碳经济的概念最早是由英国政府于2003年在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提出的,其出发点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避免气候发生灾难性变化。所谓“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 ”,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最终目的是“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3]因此,低碳经济追求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在减少污染、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渠道之一。

2.2低碳经济与广西西江经济带的发展

2006年,南宁市发生环境污染事故所引起的直接经济损失20.51万元[4],到了2008年,南宁市发生环境污染事件所引起的直接经济损失已经达到802.75万元[5],虽然说人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了,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应该是有所减轻的,但事实却相反,随着经济的发展,为此付出的环境代价却在不断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广西西江经济带存在高污染的经济增长之路。如果我们继续以牺牲环境、耗费大量资源的方式来换取经济的增长,那么终有一天,我们将会由于无法忍受恶劣的环境以及缺乏必要的资源而失去任何发展的机会。而低碳经济以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统一为目标,其发展必定可以为西江经济带获得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创造条件。因此,低碳经济在西江经济带的发展势在必行。

3广西西江经济带发展低碳经济的技术和制度障碍分析

3.1广西西江经济带的绿色能源开发和利用技术有待提高

绿色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实现低碳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广西西江经济带虽然在绿色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总体上来说技术不够先进。广西的能源资源禀赋其实是比较丰富的,西江经济带也是如此, 包括太阳能、海洋能等等,但是由于资金不足,技术限制,对于绿色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程度并不高,以水能为例,广西是西电东送的输出地之一,堪称资源丰富,但丰水季节和枯水季节差异很大,季节性短缺非常明显,供应旺季用不完,供应淡季不够用,又以沼气为例,广西农村沼气池拥有率全国第一,但如何大规模地在工业上使用这种能源还缺乏研究[6]。要实现对绿色能源的充分开发和利用,离不开先进的技术,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广西西江经济带绿色能源开发和利用技术仍需要提高。

3.2清洁生产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工作有待推进

早在2004年,广西就已经公布了《关于我区加快推行清洁生产的意见》,为广西清洁生产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这也为广西西江经济带的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经过几年的努力,广西西江经济带的清洁生产情况确实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例如,百色平果县的广西百合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实施清洁生产,三废综合利用产值1847万元,吨产品的水消耗下降了近百吨,二氧化钛回收率由76%上升到81%[7]。但是,由于研发和推广清洁生产技术需要一定的资金和人才,而广西西江经济带区域的很多企业规模并不大,缺乏足够的资金和技术人才,清洁生产技术的应用并不广泛,资源消耗比较高,污染比较严重,以制糖产业为例,位于广西西江经济带的广西贵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资金和技术方面投入较大,因此清洁生产技术的应用和推广确实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散布于西江经济带的许多小规模的制糖企业却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而存在着高污染、高消耗的问题。

3.3相关招商引资的政策在环境保护措施上仍有待完善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正式建立,广西是我国唯一和东盟国家既有陆地接壤又有海上通道的省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对广西产生重要影响,可以推动广西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并且可以获得更多的优惠政策,吸引各类人才、资金等生产要素,这为推动广西西江经济带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由于在招商引资的政策方面,环境保护措施还不够完善,因此发展的过程也带来了一些环境问题。

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背景下,广西吸引了大量投资,其中包括产业转移,而在这过程中,生态环境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据有关资料显示,2008年广西100万元以上利用内资中,化工、医药、制革、水泥等对环境破坏性和污染性项目均比上一年快速增长[8]。据广西水产部门调查,上个世纪80年代广西境内西江中上游干流有1,700多公里,流经20个县市,原有水产资源比较丰富,初步统计经济鱼类有近250种,但最近几十年来,由于渔业环境的逐渐恶化,渔业资源遭受严重破坏,许多主要经济鱼类资源已经难觅踪迹,鱼类资源呈现衰退的迹象,原因包括沿江地区鱼类的过度捕捞、水域污染和水工建筑等[9]。CAFTA背景下,广西西江经济带确实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相关招商引资的政策在环境保护措施上仍有待完善。

3.4促进广西西江经济带低碳经济发展的产业政策还有待完善

在与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相关的产业政策中,广西确实已经颁布了一些相关政策,有利于低碳经济的发展,例如前面已经提到的推广清洁生产技术的政策,当然还有鼓励生态工业园发展的相关产业布局政策,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促进广西西江经济带低碳经济发展的产业政策还有待完善。以产业技术政策为例,对于鼓励企业进行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对污染物的处理方面,国家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企业不易获得;排污费返还,往往用于末端治理工程[10],要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广西制订相关产业技术政策的实施细节。

4推动广西西江经济带低碳经济发展的技术支撑和制度保障研究

4.1构建推动广西西江经济带低碳经济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

为了推动广西西江经济带低碳经济的发展,我们试图构建一个平台式的技术支撑体系。平台这个概念最早出现于汽车实现大批量、流水线作业的时候。据有关学者考证,亨利·福特著的《现代人(Modern Man)》中有一章详细描述了组成汽车的各子系统,探讨了为提高汽车的舒适性、易使用性、耐用性而在公司内外出现的技术,其中就用到了平台的概念(Meyer and Seliger,1998)。[11]至此,平台概念被广泛地使用到经济学研究中,出现了产品平台、技术平台等概念。其中,技术平台是指为了实现一族产品所共享的设计技术、工艺技术及生产制造技术等的整合。技术平台由不同的梯级所构成,其中处于最上层的是为实现某一产品族所必需的核心技术,如设计数字式处理彩电所必需的数字化处理芯片技术。处于最底层的是支撑其核心技术以使其能够转化为最终产品的基础技术,包括机械、加工、冲压、铸塑、成型、基础元器件制造等。两者之间的中间技术是连接基础技术和特殊技术的桥梁,它包括生产技术、组装技术等;同时还包括已被视为一般技术的过去的高技术,如彩电的彩色显示技术。一个良好的技术平台应是这三个层次的平台梯级的平衡整合[11]。鉴于此,我们构建了一个平台式的技术支撑体系以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如图1所示,体系的最上层是低碳经济的原则,也是系统的指导思想,所有的技术都要以这些原则为基础。处于中间的是清洁生产技术,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核心技术,处于体系最底层的是将清洁生产技术运用于各个行业的具体技术,包括对绿色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技术等。这个平台式的技术支撑体系以低碳经济的原则为指导,以清洁生产技术为支柱,将清洁生产技术运用于各个行业,从而为广西西江经济带的低碳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4.2推动广西西江经济带低碳经济发展的制度保障研究

为了推动广西西江经济带低碳经济的发展,配合上述技术支撑体系,在制度方面,我们应该提供相应的保障。

首先,在推动相关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方面,包括对于绿色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的研发和推广等方面,除了要制订鼓励广西西江经济带发展相关技术的政策吸引和激励相关人才之外,还要加大地方财政投入,税收优惠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通过对进行技术研发的组织给予适当的税收优惠,激励各行各业开展技术研发活动,减轻企业发展相关技术的资金压力,增加广西西江经济带企业投身低碳经济建设的积极性。

其次,完善广西西江经济带招商引资政策,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科学的结合。虽然为了推动广西西江经济带的发展,原有的招商引资政策确实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急需我们解决,今后在完善相关政策的时候,应该在环境保护方面提出更严格的限定。

第三,完善现有的与推动广西西江经济带低碳经济发展相关的产业政策。对于已有的政策法规,要对具体操作细节进行详细规定,制定实施细则,对于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修改以及补充,要不断的进行修订完善,做到与时俱进。

第四,要科学选择并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广西西江经济带低碳经济的健康运行。能源产业方面,要积极探索新能源,实现节能减排;农业方面,要大力支持有机农业的发展,引导农户在资源使用和技术运用方面尽量减少污染物的产生,从源头上杜绝环境污染问题,减少碳排放量。

参考文献:

[1] 邓伟根,孙大斌,李娜.西江产业带理论溯源与构建探讨[J].珠江经济,2005(10).

[2] 黄志光.建设西江经济带与贵港打造西江航道枢纽中心的思考[J].广西经济,2010(6).

[3] 杨艳,袁磊,赵星.低碳经济发展趋势与石油公司的对策[J].石油科技论坛,2010(1).

[4] 南宁年鉴编纂委员会编.南宁年鉴2007[R].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7:322.

[5] 南宁年鉴编纂委员会编.南宁年鉴2009[R].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9:220.

[6] 王殿华.广西发展规模化储能新技术的探讨[J].广西节能,2006(1).

[7] 李寒蕾,杨力刚.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及对策[J].今日南国,2009(2).

[8] 辛燕.对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中的生态伦理问题若干思考-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为例[J].特区经济,2010(5).

[9] 西江上游广西内河鱼类资源仍呈衰退迹象[EB/OL].GX.xinhuanet.com.2007-01-26.

篇4

论文摘要:创意经济是西方发达国家进入后工业社会以来,在现代城市出现的一种新经济形态.近年来,我国创意经济蓬勃发展,成为新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文化软实力、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对创意产业特点、趋势的分析,创意产业对经济发展作用的探讨,提出了加速发展创意经济的政策性建议.

创意经济的概念最早由英国工党政府于1997年提出,根据英国创意工业小组给出的定义,创意经济主要指“那些源自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的活动,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与利用,进行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的产业.”具体到各个国家中,创意经济的定义各不相同,有的国家侧重人文,有的国家偏向技术方面.联合国贸易发展署对创意经济所下的定迁就比较宽泛,他们认为创意产业就是指文化、艺术、服务、旅游等行业中新兴的产业,如动漫艺术设计、网络媒体等,包括了正在变化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各个方面,并同时包括科学技术以及旅游等内容,同时创意产业又在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并提供更高的就业机会,它代表着一系列具备知识含量基础的发展活动,并全方位贯穿整个经济发展过程.

1创意经济的内涵

目前,对创意经济的概念在理解上尚未统一,存在着一定的分歧,但这并不影响人们对创意经济内涵和特点的把握.我们认为,创意经济是以:艾化、技术、信息为核心,将经济、文化、技术和艺术有机结合、配合、渗透和覆盖于产业之中,其核心是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的新兴服务业,并通过知识产权的运用,实现财富和就业增长点的创新型经济形态.在美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超过70%,全国超过80%的人口从事服务业.从实践上看,服务业中的众多企业的发展是与创意经济有关的.

创意产业发展的时间虽不长,但已明显表现出了独特的产业特征.与传统产业相比,创意产业具有创新性、高增长性、高知识性等基本特征.一是原创性.创意所带来的创新性是创意产业作为一种产业形成和发展的根本。二是高增值性.这主要表现在创意产业对其他产业的渗透.三是知识技术密集性.创意产业是新型的知识产业,处于技术创新和研发、咨询设计等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构成产品的核心要点就是创意、技术等无形资产,可以赋予其他产品新的精神性的概念价值,使其市场得到提升,具有高知识性的特征.

创意产业的发展是动态的、多样化的,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以及文化背景的差异,在实际的政策运用或政府的产业统计中都存在不少区别,按照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可以分为5个大类.一是产业设计类创意产业,主要是指与工业生产相关的研发和设计活动,包括工业设计、研究开发等;二是信息软件类创意产业,主要是指与计算机软件领域及网络、数字等高技术产品相关的研发和设计活动,包括软件设计、网络游戏、数字娱乐、互联网创意服务等;三是建筑景观类创意产业,主要是指与建筑、环境等有关的研发和设计活动,包括建筑景观设计、建筑装饰设计、建筑规划等;四是文化艺术类创意产业,主要指文化艺术领域的创作和传播活动,包括传媒出版、艺术品创作和交易、文艺演出等;五是咨询策划类创意产业,主要指为企业、社会团体、政府或个人提供各类商务、投资、教育、生活消费及其他咨询和策划服务的活动,包括广告策划、咨询服务、会展服务等.

在信息技术革命和全球化的浪潮中,创意产业在全球范围内以迅猛的势头崛起,并逐步表现出了新的发展趋势.这就是数字技术逐渐成为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知识产权成为推动创意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少量大企业、大量小企业”成为创意产业组织发展的基本结构,涌现了美国迪斯尼公司、澳大利亚新闻集团等产业巨头,全球5O家媒体娱乐公司占据95%的市场.另外,大量的设计公司、工作室往往只有几人到几十人.创意经济有了新的内涵,并且在不断地塑造着其他实体经济的结构.

2创意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在经济全球化推动下,人类经济发展发生了重大的结构性变革,经济的发展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经济的增长由外向型向内向型转变.近l0年来,世界主要城市的经济已从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经济体系,发展成一个以文化创意、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为主的知识经济体系,对于有限的自然资源的破坏性开发转向了对附加值高的无形智力资源的开发.这一资源利用模式变革正是创意产业兴起的重要动力.与有形资产的使用不同,文化、知识、创意等无形资产的开发和投入没有损耗,无形资产在使用中不断积累、不断增值.如英国伦敦,1995年至2000年,创意产业增速达8.5%,就业量年均增长5%;2003年的数据显示,创意产业年产值约为250~290亿英镑,占伦敦地区生产总值的l5%,从业人员达到52.5万人.美国是世界创意经济最发达国家,2002年,美国创意产业产值达5351亿美元,约占GDP的5.24%;2002年,纽约创意产业从业人员总数为30.9万人.

我国刨意产业总量较小,但发展势头很好.2008年,尽管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出口增长同比回落8.5%,并带动GDP增长回落和许多产业增长速度下滑.可是,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创意产业却能逆势而上,如网络游戏出口2008年三季度比二季度还增长了2l%,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地创意产业增长率也远高于同期GDP的增幅I3J.以杭州为例,2008年杭州的文化创意产业全年实现增加值529.86亿元,同比增长达到了17.6%,占GDP的12.1%L4].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创意产业已经成为了一股令人振奋的暖流.由此可见,创意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已从前几年的崭露头角发展成为如今的大显身手,证明其对于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确实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从国内外创意经济发展的经验来看,创意经济对一国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对国家的产业结构、资源利用等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1创意经济优化了产业结构

创意经济的知识密集型、高附加值、高整合性,以及能够将技术、产业、创造和文化融为一体的特性,对于提高中国产业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创意经济对中国提升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生产业的基准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推动中国制造业向高增长值产业升级.

2.2突破了资源瓶颈

创意经济不同于传统的制造业对土地、资源有巨大需求,而是通过加快发展低耗能、低排放的第三产业和高科技产业,用高科技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装备,构造中国循环经济的产业链.

2.3转变了政府主导经济的模式

经济领域里的每一个部门都需要创意和创新能力.通过大力发展创意经济,发挥创意经济的价值系统,通过核心支柱产业的带动,将所有产业的优势和创意价值发挥出来,形成中国经济整体的优势,从根本释放中国经济活力,转变政府主导经济的发展模式,使中国经济真正走上创意与可持续发展道路.

3创意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2004年至2007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创意产业普遍快速增长,其中北京市年均增速17.4%,上海市年均增速15%,江苏省年均增速28%,湖南省年均增速20%左右,山西省年均增速24.5%,安徽省年均增速20%以上,各地方文化创意产业的增长速度均高于GDP的增长速度.通过深入分析,我们发现,我国创意产业虽然在总量上已经具备相当的规模,但是从质量上与发达国家的创意经济发展水平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中国的创新指数仅仅排在世界36位.严峻的事实告诉我们,制约我国创意经济快速发展的问题依然不少,从宏观方面分析中国创意经济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地区和行业发展不平衡,知识产权保护不到位;从微观方面分析,主要表现在:创意产业链尚未完善,创意阶层尚未形成,创意经济的人文环境和政策环境存在问题,创意经济的交流平台有待完善,创意经济的文化安全问题值得关注.根据存在问题,我们的政策性建议是:

3.1建立和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强化产业发展的制度性支撑

要研究制定并不断完善市场准人、土地税费优惠、投融资便利、出E1支持、中小企业扶持、鼓励创业等各项政策,形成全面系统的产业政策体系,建议对需要重点扶持的创意产业进行认定,参照执行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降低注册资本门槛,简化工商登记审批程序,在重大项目立项时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鼓励民营资本和海外资本进入创意产业领域.在城市规划时,在土地性质等方面预留一定的具备创意发展条件的土地空间,支持以土地和厂房、仓库等建筑的整体租用开发,进行创意产业园区建设.对创意企业实行税收返还等税费优惠政策,对各领域成绩突出的文化创意产业进行奖励,并视具体情况对一些区块的创意企业实行一定的房租补贴,对创意人才创业进行适当的资助.加快发展风险投资机构,加强金融机构对创意企业的融资支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进行资本市场融资,对符合条件的创意企业进行贷款贴息,支持和引导担保机构为中小创意企业提供担保,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成立专门的担保公司.

3.2构建完善的产业服务体系

加强政府、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培育和发展行业协会以及项目推介、商业经纪、人才培训、风险投资、服务、知识产权评价等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围绕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建立和完善信息、技术、人才、交易、创业孵化、融资等公共服务平台.逐步形成市场化运作的以公共服务平台为支撑,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和行业协会为主体的创意产业服务体系.

3.3加快专业人才培养和引进

依托大专院校,加强与创意企业、专业培训机构的合作,合作建立创意专业人才培训网络,加快培养软件设计、工业设计、动漫设计、文化传媒、建筑设计、广告咨询、会展策划等创意人才和文化经纪等中介服务人才.引进一些国内外高端创意人才和通晓创意产业内容又擅长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加快引进境外创意设计培训机构,积极开展创意产业人力资源的培训活动.

篇5

6月12日,瑞士日内瓦,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的第四次贸易政策审议正式开启。为期两天的会议将对中国贸易政策及其对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影响进行全面评价。在当前多哈回合谈判陷入僵局,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的背景下,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十周年后接受的这一首次审议,成为了世贸组织2012年上半年最主要的关注点之一。会场内座无虚席,来自世贸组织其他成员的代表们,目光不约而同集中在由商务部部长助理俞建华率领的中国代表团身上。首次从代表席换至主席台就坐的中国代表团领导,始终神情坦然,应对沉着。

在第一天的成员评论环节中,美国、欧盟、东盟、印度、巴西、加拿大等多达42个成员,对中国的经贸政策进行了广泛评论,并提出了自己的关切。每人7分钟的限定时间,对发达国家而言捉襟见肘,欧盟大使就一度抱怨时间短并坚持占用更长的时间继续发言。错过当天发言议程的巴巴多斯等几个发展中国家,则在第二天会议中,强烈要求并最终争取到补充发言的机会……

正如担任此次审议讨论引导人的丹麦大使史蒂芬·施密特在结束语中所说,成员通过提问关注的数量、广度和强度,表达出对中国经济的高度关切。“中国在世界经济和贸易中的地位不断增长,已经变得让人无法回避。如今,没有哪个成员还会忽视中国经济的影响”。

就在此次贸易政策审议前,中国收到了来自超过30个世贸组织成员的1720个书面问题。这一数字远超欧美日等大国,也在中国历次审议中再创纪录。世贸组织成员对中国的重视程度让中方“感受复杂”。与此同时,中国也更为深刻地认识到借助审议平台增进与各成员间沟通与理解的重要性。此次审议,中国以令人赞许的努力,在两周内首次完成了对海量问题的全部答复,以更为坦诚和负责的成熟姿态,展现出中国不断深化改革、持续推进开放的作为与成效,获得了世贸组织成员的普遍认同与赞誉。

“中国的贸易政策审议是在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影响持续,经济形势继续恶化的背景下进行的。我们很高兴看到中国在困难的情况下顶住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压力,保持了市场开放”。世贸组织贸易政策审议机构主席爱德华多·戈麦斯在审议总结发言中高度评价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第四次贸易政策审议让我们意识到,中国在世界经济特别是多边贸易体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主动把握机遇:是“战斗”更是沟通

贸易政策审议是世贸组织的三大机制之一,目的是保证成员贸易政策的透明度,加强其他成员对被审议成员经贸政策的理解,并以此鼓励所有成员遵守世贸组织规则,信守相关承诺。按照世贸组织规则,所有成员均定期接受审议,贸易额排名前四位的成员,则须每两年经历一次“大考”,接受成员对自身贸易政策以及自身对世界多边贸易体制影响的全面评价。

实际上,自世贸组织秘书处为撰写贸易政策审议报告向我国提出问题清单开始,“马拉松”式的审议准备工作就拉开了序幕。之后将经历回复问题清单,接待秘书处访华,起草中国政府《政策声明》,答复世贸组织成员书面提问,正式接受审议以及完成后续提问等多个步骤,历时往往超过一年。遭遇智力与体力的双重考验,亲历其中的人称之为“战斗”。

作为世贸成员和贸易大国,我国始终将接受全面贸易政策审议视为履行世贸透明度义务的一种体现。而在经历2006年、2008年和2010年三次贸易政策审议后,我国对于审议机制的把握更为成熟,也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贸易政策审议更是了解国际社会对我国评价和反映,实现与其他成员有效交流的平台。

中国代表团团长、商务部部长助理俞建华因此将贸易政策审议形象地比喻为“体检中心”:“这是各国对中国经济体制、贸易政策措施进行集体诊断、听取意见的好机会。”

为更好把握这样的沟通机会,我国此次更早开始了贸易政策审议的准备工作。商务部世贸司举全司之力,并积极协调部内外各相关部门,努力为审议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基础。

2011年3月,由商务部牵头的世贸组织贸易政策审议工作会议在杭州召开,这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十年来首次就贸易政策审议工作召开专题会议。会议旨在巩固审议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和经验,进一步畅通国内各部门的协作机制,并为应对第四次贸易政策审议做准备。

“俞建华部长助理就即将启动的第四次对话贸易政策审议准备工作亲自做了动员。来自最高人民法院、国务院各部委、各行业商协会以及世贸组织秘书处等70个机构的近百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世贸司柴小林司长就前三次中国贸易政策审议情况向大会做了专题讲座”。主持此次会议的商务部世界贸易组织司副司长黄任刚表示,高层领导的重视将审议的准备工作向前推动了一步。

此次专题会上,考虑到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十年后,世贸组织对华过渡性审议这一歧视性机制将如期退出历史舞台,商务部将“世贸组织对华贸易政策审议部际工作组”更名为“世贸组织贸易政策审议部际工作组”,由各成员单位指定一个现有内设机构作为固定联络点,与商务部保持日常联系,同时牵头协调单位内部与世贸组织贸易政策审议有关的各项工作。这一工作部署无疑有利于保障贸易政策审议机制的健康运转。

基于会议成效,2011年5月,在接到世贸组织秘书处的问题清单后,商务部及相关部委的协同应对工作顺利展开。仅截至当年8月,针对秘书处194个书面问题,我国就提供了总计约15万字的详细答复,得到了秘书处的高度认可。

篇6

关键词:互联网技术;服务业;转型升级

当前是一个信息化和科技化高度发展的社会,人们的生产与生活离不开互联网。现代产业的升级和转型依靠的主要动力就是互联网在传统产业中的渗透,这一转型标志着传统产业向着智慧化、数据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

1互联网技术创新促进服务业转型升级的路径

1.1消费服务的升级和转型通过互联网技术创新实现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离不开消费的带动。当今互联网快速发展,这样一来有助于传统消费由之前局部单一的模式快速向全球化、多样化的模式转变。以下是消费服务升级和转型的几点重要表现。首先,促进服务消费偏好快速优化。消费者需要的产品信息能够通过互联网安全并且及时地获得,虽然售卖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对称,但是消费者的偏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优化。其次,服务消费成本得到有效节省。互联网存在很多优势,首先利用其购物的时间较为自由,另外购物的成本较少,能够购买的商品种类较多,消费的成本也能够得到有效降低。最后,服务消费市场得到有效开拓。总而言之,当前互联网技术不断创新,能够更加便捷安全并且快速传播有效信息,传统的消费服务的一些缺陷能够通过现代的平台得到及时弥补,从而实现便捷化、专业化、个性化以及智能化。

1.2生产服务的升级和转型通过互联网技术创新实现

生产过程服务化通过一系列互联网技术创新得以实现,诸如智能机器人、大数据以及云计算等,以下是生产服务升级和转型通过互联网技术创新得以实现的几个重要方面。首先,智能化的产品研发过程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来实现。对产品进行分析的相关数据的自动整理收集的过程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来实现,同时产品性能的相关参数也可以根据消费者的偏好进行及时的修改,从而使产品的研发和设计更加符合相关政策标准和用户的需求。其次,智能化管理的产品生产过程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来实现。产品的相关信息可以通过无线传感器及时获取,同时还可以根据相关数据的随时更替及时调控系统,从而保证健康安全的产品生产过程。再者,智能化监控产品的流通过程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来实现。通过互联网技术,能够可视化调控产品的质量信息和生产流通过程,从而实现远程连锁智能化销售大规模多种类的产品。

1.3公共服务的升级和转型通过互联网技术创新实现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以及城市化现象较为严重,随之而来的便是严重的基本公共服务的严重缺失和不足,诸如养老、医疗、教育等。利用互联网创新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实现公共服务的快速转型和升级。首先,不同区域的公共服务的需求偏好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进行有效分析。通过网上调查问卷的方式及时收集不同区域的消费偏好以及公共服务的需求,从而均等化配置基本公共服务。其次,智能化、个性化的供给公共服务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来实现。监控、传递并交换公共服务消费信息可以通过现代互联网通信技术来实现,同时智能化供给公共服务信息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来实现。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及时评价公共服务的质量,为相关政府部门提供更加合适的公共服务提供有效参考,从而使公共服务的资源配置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2互联网技术创新促进服务业转型升级的对策

2.1传统服务企业应积极引入“互联网+”新元素,全面迎合互联网技术创新

传统服务业与互联网技术在“互联网+”背景之下进行了深度的融合,进而促进了新经济模式的产生,服务资源的配置效率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对于服务企业来说,应及时积极地应用互联网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够深度融合互联网技术与传统服务业,进而促进现代服务互联网消费平台的建立,从而进一步促进分享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互联网发展过程中,信息技术是核心,服务企业应及时加强信息技术的业务培训工作,诸如数据处理、软件、信息等,同时还要注意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训和引进,从而促进传统服务内容与企业自身信息技术的进一步融合。随着平台经济和分享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服务企业来说应不断提升自身全面融合信息技术的能力,从而快速构建满足市场需求和具有行业特征的经济平台,进而促进平台的品牌效应进一步扩大。对于传统服务业企业来说,应重视“互联网+”新元素的及时引入。传统服务业包括养老、医疗、住宿、餐饮、流通以及商贸等应积极尝试分享经济新模式,它全面融合了服务、营销和管理,可以大幅度提升企业自身的服务效率。有效利用互联网技术有助于特色应用软件的开发,从而促进特色专业分享经济平台的建立。除此之外,还有助于现货交易电子商务平台的建立,进而有助于传统服务业升级转型。

2.2政府应逐步完善保障机制以促进互联网技术创新与分享模式应用

上层建筑推动和保障各类事物的正常、有序发展,互联网作为一项重要技术,首先就需要通过制度和政策加以引导和给予支持,这样才能实现技术进步和革新。例如,在2015年底提出要想实现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就要认识到互联网的重要性和关键地位,强力支持微型和小型企业,在服务范围之内和制度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提供给用户所需的各种服务,这不仅是革新技术,更是变革移动数字网络通信技术的尝试,归根结底,就是需要政府出台相应政策推动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这样做的附加价值就是保证衍生值的出现,造成利益边际化和最大化,保证新常态经济的飞跃式发展。首先,全面融合科技、服务、金融于一体的生态链的构建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应全面支持分享经济平台型企业的信贷和互联网企业。其次,重视转型升级中小服务企业以及传统服务行业的相关公共服务云平台的建立,全面集资,从而设立互联网技术人才创新创业所需要的基金,进而促进创新创业平台的建立。最后,加快创新型企业集群以及“互联网+”服务业创新区的构建,我国要全面发挥大国服务业具备的优势,进而进一步打造互联网创新经济带。另外,还要重视智能服务业创新区的打造,重视包括移动互联网服务以及电子商务在内的新业态的改造。

3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发展速度不断提升,互联网代替了传统的信息运营产业,并在短期内形成发展新模式,这样保障了信息时展的速度,服务业等产业面临转型升级,互联网技术成为服务业不断创新、进步的动力,只有不断创新、持续创新,才能确保我国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丽丽.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的融合技术分析[J].科技传播,2016,8(10):91-92.

[2]刘唯.“互联网+”时代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研究[J].工业经济论坛,2016,3(4):380-388.

篇7

医院中的财务分析报告通常是通过财务报表进行。这种财务分析与评价的依据来自财务报表提供的数据,但这并不是完整的财务分析报告,这仅仅是利用报表数据,来进行表面的解读。医院完整的财务分析应该是利用医院的财务报表及会计、医疗器械的统计、药品市场的分析等相关经济信息资料,对医院资金运行结果及其利润平衡的原因进行分析,全面评价财务状况和医院的医疗效益,为下一步的财务预测、财务决策和财务控制提供定量的依据。显然,医院的财务分析是对医疗经营结果的分析。形成上述这种认识上偏差的主要原因是对财务分析的目的认识不明确。经营者对医院财务活动进行分析,不仅是为了正确评价医院过去的经营状态,更重要的应该是预测医院未来发展趋势,分析医院未来的价值,通过财务分析为财务预测、决策和控制提供依据。医院的财务人员在大多将注意力集中在服务的医院,不大关注宏观经济的发展对医院运营的影响。事实上,医院也是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最终面对的是复杂多变的市场,在这个大市场里,任何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或行业竞争对手政策的改变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医院的竞争力。例如近年来大中型综合医院业务量、业务收入持续增长,与我国gdp保持近10%的高增长率、消费升级不无关系。因此,会计人员在平时的工作中应多了解一点国家宏观经济环境,这有助于进行原因分析和预测[1]。多了解一些国家对医疗保险的相关政策,这对于完善财务分析报告,为人民的医疗保健服务大有益处。

二、医院财务分析报告的功能

我国的医院财务分析报告是根据医院的医疗、药品的账簿记录和相关的资料,定期编制的在某一时期内的反映医院经营状况、资金收支平衡的文件。是针对医院财务报告进行分析,就可以掌握医院的资金对设备、药品的运用和分布情况,了解有效资金的运转周期,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医院的财务报告分析不是简单的数据资料,而是一个定性、定量的系统分析工程。合格的医院财务报告是从适合医院发展方向的选择、医院财务战略、医院财务比率、医院财务效益等方面阐述医院财务报告分析的过程。这与医院领导层重视医院的财务分析相关,医院的财务工作涉及到医院的各个职能部门,医院的财务分析需要各职能部门的支持与配合,需要相关职能部门提供资料,因此,各级领导必须提高认识,从思想上重视这项工作,把财务分析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只有有了领导的理解、重视和支持,财务人员才会无所顾忌地做好财务分析工作,这是做好财务分析的组织保证[2]。

传统的医院属福利性差额补助事业单位,但改革开放三十二年来,一批合资或独资的个体医院弥补了医疗系统的匮乏,使医疗体系活跃起来,但无论医院的体制如何,医院的财务行为必须按照《医院会计制度》和《医院财务制度》的规定执行。医院会计报表由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总表、医疗收支明细表、药品收支明细表、基金变动情况表以及基本数字表等组成。除了基金变动情况表及基本数字表外,其他的四张报表都是财务分析的主报表。医院常用的传统财务分析是运用这几张报表对医院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分析。同时要根据当地政府对相关医院管理的规定,医院管理层要做出与医院会计有关的要求,针对医院的医疗运行情况和财务的资金情况。医院管理层的财务决策对医院财务报告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包括影响财务报告数据、分析人员对数据的理解等。对医院的医疗能力进行分析。医院的流动资金周转率,比率越高,表明以相同的资产完成的周转额较多,这些指标既是医院的经济指标,又是社会效益指标,不宜过高应相对合理财务分析是指以财务报表为依据和起点,采用专门的方法系统分析和评价医院某一时期医疗和药品的费用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医院的财务报告分析的基本功能是将大量的医疗和药品等收入数据转换成对特定会计的决策信息,提供给医院的管理部门,提高管理部门决策的准确性。

医院财务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医疗经营任务完成情况,同时加强医疗业务的提高、医疗服务内容的加强、医院经济指标的情况、固定资产利用率、劳动成本率、新技术与新项目的开发和研究、管理创新以及医院财务活动、财务收支结余情况等等。重要的是医院要以人为本,救死扶伤,从社会效益分析设备投资在资本保值增值的前提下所产生的社会效益,而医院债权债物情况和资金使用率是医院今后生存与发展、保证医院目标顺利实现的前提[4]。

三、完善医院财务报告分析体系的措施

医院财务报告分析的方法常用的是比较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比较分析是对医院在运行过程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的可比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到利润差异的原因。数值比较是分析的简单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没有比较,分析就无法进行。如果为了使比较最清晰,就必须选择最佳的比较对象。这些比较对象可以与历史比、与同类平均值比、与计划预算值比等。得到的比率比较是最重要的分析结果。因素分析是根据分析指标和影响因素的关系,从数量上确定各因素对指标的影响程度。因素分析方法有差额分析法、指标分析法、连环替代法、定基替代法等。

篇8

关键字:人事;档案;人力资源;管理

人事档案在我国的地位毋庸置疑,并且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有相对比较成熟的法律法规出台对其管理活动进行规范和制约。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当前经济社会的众多活动中,人力档案以及其管理工作逐步陷入僵局,因此如何能够激发人事档案真正价值的问题,受到了相关工作人员的广泛关注。

1 当前人事档案及其管理工作现状分析

人事档案在我国的地位和职能由来已久,这种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我国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计划经济环境下,国家对于社会中方方面面的控制都相对较为严格,对于经济环境中人员的调配以及控制相对而言十分注重,这样就产生了我国对于人事档案的重视。在早期,人事档案主要的用途就是用作于实现国家对于社会的控制手柄之一。

随着经济的不断推进发展,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是这种发展更多是一种规章制度方面的完善,是一种对于人事档案的强制管理规则,而对于人事档案资料的应用,即如何让人事档案发挥其自身应有价值,推动组织进步等类似方面并不存在显著改进。而对于当前经济形势看,一切都必须以组织的经营状况和经济能力作为衡量,如果还不能够推进人事档案价值的发展和发挥,其必然会进一步加剧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僵化,同时对于组织自身的发展也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必须认识到人事档案是围绕组织中参加工作的人所展开的档案记录资料,因此其在当前组织中也必然会以人作为切入点发挥作用,由此可见,人力资源领域必然成为人事档案在当前社会环境下重新发挥作用的重要战场。

就目前人力资源的控制状况看,相对有些凌乱,这种并不够规范的状况一方面来源于我国当前用人机制相对灵活的中小企业,另一方面则是大企业中对于人力资源的僵化和刻板的管理。这两种状态作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中主要存在的人力资源管理状况出现,都迫切需要极大的改善。从中小企业角度看,企业需要更为稳定的劳动力,而工人需要更为稳定的工作环境,但是当前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通常局限于考勤和绩效衡量两个方面,相对较频繁的人员流动一方面让企业难以获得有经验的优质员工,同时也让劳动力失去连续学习和进修的机会。从大型企业以及事业单位角度看,长期不变的人员结构,使得人力资源管理陷入僵化,虽然就目前的状况看,人力资源管理仍然能够为组织内部人员提供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以及培训等服务,但是究其根本难以做到以人为本,切实推进人的发展并且进一步实现从人的角度推动整个组织的发展这一整体目标。

2 加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通过上文中对于当前企业以及事业单位整体环境中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现状分析,可以看出二者都处于亟待改善提升的状态。但也必须注意到,人事档案一直以来的规范特征,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当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某些疏漏。

通过对于目前社会上各类型经济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以及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分析,发现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深入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帮助激发出人事档案自身价值:

2.1 完善人事档案,确立人力资源管理依据地位

目前人事档案的记录范围仍然偏窄,更有很多中小企业采取了托管的方式将员工的人事档案推到其他有托管资质的部门和组织,这种做法虽然从成本上得到了有效地控制,但是从管理效果角度看,极大地危害了人事档案的完整性,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也没有起到必要的推进作用。如果想要人事档案能够有效发挥其自身价值,首先应当确保其自身完整性,能够忠实反映相关人员的自身状况,唯有如此才能够成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展开的重要依据。在实际工作中,可以考虑将更多关于人的状态资料收进人事档案中,可以以附件的形式存在。对于资料的收入工作,不应当仅仅局限于重大人事调整以及奖惩状况的存档,对于更多人员状况,包括培训等资料都应予以必要记录。唯有如此,才能够确保人事档案在将来能够成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开展的准确参照。

2.2 构建开放档案平台,确保信息充分利用

目前组织环境中,人事档案基本已经基本实现数字化,但是另一个随之出现的问题在于数字化似乎在当前的组织内部以及组织生存环境中失去了应有的意义。数字化对于人事档案以及其他类似的书面材料而言,应当具有两点基本价值:其一在于对相应材料的妥善保存,在备份方面有着良好表现的数字化信息,相对于纸质的信息材料而言明显更具优势;其二则在于数字化自身的快速传输特征,可以保证信息能够在多个用户之间实现更好的流动,方便更多人阅读。然而目前档案数字化工作虽然已经基本完成,但信息共享的特征并未得到体现,档案信息仍然苑囿于一个相对较小的范围内,无论是从组织内部人才再培养还是从薪酬体系公平化建立的角度看,档案都未能发挥太多作用。针对于此类问题,应当着眼于构建起开放的档案信息平台,对于档案信息加以分类,并且给予必要的人员以充分的阅读权限,确保人事档案能够发挥其自身价值,为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供必要支持。

2.3 严格遵守相关政策法规,建立完整安全的人事档案

严格遵守相关政策法规,确保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有序展开,确保形成完整的、有章法的人事档案,是人事档案能够最终得以确立的基础,也是人事档案能够进一步发挥其自身价值,为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做出贡献的有力后盾。但是同时也必须注意,虽然人事档案数字化能够方便共享,但是人事档案毕竟涉及诸多敏感信息,因此在数据共享的权限以及数据自身安全性方面都应当做出更多考虑,确保人事档案信息自身的安全,唯有如此,才有机会进一步提出人事档案的价值发挥和作用贡献。

3 结论

人事档案作为我国自计划经济就开始的一项制度由来已久,虽然其管理工作以及其价值发挥在现今时代处于低靡,但是究其根本,人事档案的价值仍然有待深入挖掘。对于这一方面问题,唯有认真对待,深入思考,不断提出改进建议并且贯彻落实解决方案,才能获取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篇9

截止目前,无论广电还是电信系统对“何为三网融合”都没有个准确的定义。在英、法、美、日、韩等国家,由于受到政策监管、产业属性等综合因素影响,上述各国进行的是“互联网、通信网、有线网”的“三网合一”,而中国则独创性地提出了“三网融合”。

三网融合的本质是未来的电信网、广电网和互联网都可以承载多种信息化业务,创造出更多种融合业务,而不是三张网合成张网,因此“三网融合”与“三网合”两者之间并不等同。其表现为技术上趋向一致,网络层上可以实现互联互通,形成无缝覆盖,业务层上互相渗透和交叉,应用层上趋向使用统一的IP协议,在经营上互相竞争、互相合作,朝着向人类提供多样化、多媒体化、个性化服务的同一目标逐渐交汇在起,行业管制和政策方面也逐渐趋向统

未来是多网融合的局面

虽然未来数年之内是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这三种传输通道的融合,但在可预见的未来,随着相关政策、体制等层面的改革将会促使更多新兴技术出现,将涌现出更多、更新的传输通道,如技术成熟度越来越高的智能电网、传感网、物联网等。

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这些传统的传输网络都只是信息流、物流等相关物质传输的

个通道而已。新兴的技术及传输通道成熟并且成为主流时,将不仅仅是三网融合,应该是多网融合的种局面。

这种三网融合甚至多网融合局面的出现,最终都是要更好地实现“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人才流”等各种物质方便、快捷的大流通,进而实现国家大力推动三网融合的初衷,就是要通过上述“流的变动”进而对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特别是在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制造”的含金量必须进步提高。要想提高含金量,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需要把我们现在的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实现足够的延长。“三网融合”战略对于全面带动国家经济的发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起到了一个引领需求、制造需求、提供发展空间的意义。

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如果能快速成长并兴盛起来,技术、资金等并不是核心障碍,最大的核心问题则是体制,三网融合亦是如此。上世纪80年代,广电行业、电信行业开始“尝试性进行跨界运营”——如电信行业由最初的窄带综合业务数字网(N-ISDN)发展到现在的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而广电行业也尝试性地去做些数据类业务。

当时没有成功的最主要原因则在于上述各方在传输技术、协议等方面的不同。近几年,随着技术层面的变革与进步,目前这些难题并不是最为核心的,最大的难点在体制和政策,即如何打破行业管制和市场准入限制。类似于美国的FCC、英国的Ofcom这样的监管机构则很好地具备了这些协调功能,目前来看,中国在这方面仍没有相应的机构出现。

由此看出,体制问题、政策问题如得不到很好解决,三网融合进程将会很慢。但中国的文化体制改革将是个催化剂。目前,“大部制改革”成为各界热议的话题之一,大部门体制就是把业务相似、职能相近部门进行合并,集中由一个大部门统一行使,这样方面可精简政府机构,减少部门之问的职能交叉和权限冲突,简化公务手续;另方面也可减少横向协调困难,裁撤议事协调机构,有利于建立统一、精简、高效的符合市场经济和民主法治要求的现代化政府体制。

如何破局?

目前,无论是广电系统还是电信系统都纷纷将对方视为最大竞争对手,并凭借各自不同的规章制度、条文甚至于相关法律法规为对方设门槛,以期望能在短期内保护本部门利益不受到侵害。

笔者认为,在未来五年甚至于十年内,三网融合试点期间的广电、电信还可以各自搏搏,但十年之后的市场竞争格局,广电、电信最可怕的对手并不是对方,而是来自第三方,如国家电网、物联网等,而上述潜在的竞争对手在某些关键的技术层面已经取得了突破,唯一的障碍就是要取得相关业务的政策许可。

2012年之后,随着IPIV全国唯一总平台的出现,广电、电信两系统之间应该是合作大于竞争。在此基础上,各地广电机构要紧紧抓住文化体制改革这个大潮,多在文化创意产业等层面进行发力。

首先,相关部门规章制度应做调整。未来数年之内,如想改变及突破三网融合目前这样一个局面,则需要将三网融合的政策转化成相关法律法规来推进。

三网融合作为一个长期性的变革,势必要形成套适合新形势下的法律法规,针对三网融合甚至于未来的多网融合,通过立法形式进而保障三网融合健康有效地向前发展成为目前个工作的重心,在此基础上,就可以对广电与电信两部委间所各自执有的部门规章制度进行相应的修改与调整。

其次,广电、电信更多的竞合。目前从浅层次的竞争环境来看,三网融合似乎是工信与广电两部委旗下的相关企业进行竞争的种格局,但双方的这种竞争并不可怕,未来最可怕的竞争对手极有可能就是每家每户的电力线,它将有可能成为上述两者共同面对的最强势的一种新型的传输通道。随着国家层面陆续出台三网融合总体方案、试点方案,国家电网作为未来工信与广电面临的最可怕的竞争对手也借三网融合概念在全国14个地区进行试点。

当前,以数字化、网络化为核心的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多样化、多变化为特点的文化需求日益显现,传统的广播电视生产方式和传播格局面临着重大挑战,广播电视事业正在从粗放式发展的分散经营向集约式发展的规模经营转变,从数量扩张为主向素质提高为主转变,从相对封闭状态下靠行业垄断崛起向对外开放形势下凭实力参与竞争转变,从单纯的事业发展向事业、产业发展并重转变。

转变成数字化后,无论广电、电信还是电力的这根网都是可以传输的,当然,最主要的一个前提就是要求这张网一定是可管可控的。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旦国家电网手中的这根通达率最高的电力线解决了传输技术层面的难题,再有突破政策层面的相关限制或者采取与广电、电信进行合作的模式,其竞争的威力并不亚于各地有线网络所面对的来自电信的压力。

而作为具有浓浓的广电背景与色彩的有线网而言,在坚决把公益性的节目安全可靠地传到千家万户的前提下,“围绕着用户做好怎样的功课”则是我们必须要恶补的,口头上“把上帝们捧得很高是没有任何实质意义的。”

再次,广电电信互相利用网络。近几年,随着EPON+EOC、EPON+LAN等双向网改方案越来越多的得到各地有线电视网络公司的应用,原来的CMTS技术方案受到了相当程度的考验,业内外人士纷纷围绕着这三种技术进行了长达数年的技术方案大讨论,但真正实际应用双向网业务的用户仍是“凤毛麟角”,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双向网改的技术到了要出结果与标准化的阶段了。

在现阶段三网融合艰难推进的背景下,尽管可以在定程度上缓解对中国有线行业的冲击,但在三网融合大趋势下,决定中国有线行业未来究竟有多大的生存空间与地位的核心要素之一就是其自身单向的网络能否变成可实现交互业务的网络。

国家层面对三网融合的力推之举,在定程度上可以看出,国家层面给予广电系统的保护期、缓冲期只有区区的数年时问,在这段时间内,各地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必须建立起张“全网全程”的网络,这也是为什么广电总局一直严令2010年之前定要完成以省为单位的有线整合的最根本因素。然而目前统标准的缺失,使得部分运营商在其网络的双向化改造上态度犹豫不决。

篇10

虚拟经济是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是现代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实体经济的发展、经济机制运行效率的提高,均与虚拟经济的扩张发展密切相关,但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又会引致泡沫经济,损害实体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正处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加入WTO后,金融服务业将被迫对外开放,金融自由化和金融深化进程将日益加快,研究虚拟经济、泡沫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联机制,以便在充分发挥金融深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的同时,防止金融深化过程中发生虚拟经济过度膨胀进而引发泡沫经济问题,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的重要课题。21世纪是虚拟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市场经济已经发展到必须超越一国范围之外、在实际范围内确保资源自由流动,淘汰落后的生产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以及相关的政策措施,将虚拟经济发展作为时代的主旋律。

关键字:虚拟经济 实体经济 金融创新 困难与预期 虚拟经济模式 全球化 虚拟经济的黄金时代

虚拟经济实际上是对传统经济的一种异化。虚拟经济在国外一般有三种叫法:一是fictitious economy, 是指虚拟资本,比如证券、期货、期权等等的交易活动;二为virtual economy, 也译作虚拟经济,指以信息技术为工具所进行的经济活动。三是visual economy,是指用计算机模拟的可视化经济活动,即用计算机模拟市场来进行经济政策的模拟等等。而这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而当今的交易是离不开信息技术这个工具,尤其是在金融领域,正确地看待虚拟经济,合理的运用虚拟资本往往会对经济的整体运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经济模式与虚拟经济的区别与联系

传统的经济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实体经济,主要用于描述物质资料生产、销售以及直接为此提供劳务所形成的经济活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虚拟经济逐渐独立于实体经济,形成其特有的对虚拟资本的持有和交易活动。相对于人的需要的无限性而言,现实所能提供的满足是永远也不够的;虚拟经济作为一种有效的弥补现实不足的手段,经历了五个阶段最终确立了其不可撼动的地位。第一个阶段为虚拟货币的资本化,即使用闲置资本成为生息资本,这是产生虚拟经济的第一个最初级的发展阶段;第二个阶段是生息资本的社会化,即通过银行起搜集闲置货币,使它们更好的成为生息资本;第三个阶段是有价证券的市场化,就是银行发行的有价证券最后发展为企业的有价证券进行市场交易,建立金融市场;第四个阶段是金融市场的国际化;最后一个阶段是国际金融的集成化,虚拟经济的总规模已大大超过了实体经济,还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和余地。

虽然在传统经济在某些领域呈现出弱化的趋势,但是虚拟经济的产生和不断发展源于实体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无论虚拟经济发展多快、规模多大,其根本是为实体经济服务,没有实体经济,虚拟经济将无从谈起,即实体经济是第一性的,虚拟经济是第二性的。同时,实体经济的发展也无法脱离虚拟经济,虚拟经济中各种金融工具及其衍生物已经渗透到实体经济的各个环节,实体经济的正常运转,必须借助虚拟经济的支持。忽视虚拟经济,会给快速发展的实体经济造成严重的障碍。

不可否认,虚拟经济制造出空前庞大的金融财富体系,对实体经济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有助于提高整体经济协调、健康地运行效率。凭借发行股票、债券,并购等多种方式,为企业规模扩大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推动了股份制及股份合作制企业的建立和完善,带动了相关产业的优化重组,对劳动力、技术、资金,自然资源等在实体经济部门之间合理调配,保证正常的经济发展需要。二是,有助于优化全社会资本的配置。虚拟资本通过市场发行并交易,并调节资金流向,促进优势企业快速发展;通过资产重组等产权交易形式,实现存量资本在不同实体经济部门之间的再次优化配置。三是,有助于将低企业经营风险。各种全新的贷款模式以及最具代表性的融资方式:资产证券化、ABS(资产担保证券)、期权交易等对企业资金分配、投资方向选择及调整具有重要影响,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四是,虚拟资本节省了交易所需要的时间,充分的发挥了其作为货币数字化代表的作用。五是,虚拟经济的扩张,不仅增加GDP的规模,同时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缓解了大多数国家普遍面临的就业压力问题。

在虚拟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其规模已经超过实体经济,成为与实体经济相对独立的经济范畴。然而,虚拟经济存在着高度流动性、不稳定性、高风险性和高投机性,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经济的正常运行依赖于对虚拟资本的最优化利用。但是,这并非意味着单方面地强调虚拟经济的发展而忽视实体经济的进步。因为虚拟经济的超前发展,不但不能带动实体经济的超速发展,反而会引发泡沫经济,甚至诱发金融危机。上个世纪90年代末东南亚爆发的经济危机就是由虚拟经济过度膨胀所导致的,一度对该地区的实体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破坏,并且波及到欧洲和美国,震荡了全球的金融市场,上千亿的资产在这次危机中流失。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一体化程度不断加强,这些金融危机的发生的几率会不断提高,通过国际贸易、汇率变动以及资本流动等渠道,蔓延到周边国家甚至整个世界,形成区域性或世界性金融危机。价值,不同行业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金融危机扩展着自己的危害范围,房地产业,旅游业,以及相关的服务行业都成为了危机延伸的范围,贷款呆帐、坏账,不良资产的数量已指数的速度增长。所谓的“东亚模式”,“主办银行制”,经济计划与产业政策,追求企业规模,多样化经营的大企业集团等等,曾经是中国人引以为荣的名字,也随着这场空前的浩劫灰飞烟灭。

虚拟经济的现实困境以及人们的预期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提到“虚拟”,人们通常会习惯性的将之于“虚假”联系起来,这其实是个误区。实际虚拟是现实存在的一种活动或一个过程,其活动产生的结果,尽管有些具有“无形”的特征,但是却都是现实存在的。

然而,经济危机的出现令许多人对虚拟经济开始望而却步了,更多地把精力放在对传统的实体经济的关注和支持上,导致虚拟经济的发展速度一度减慢,并出现了短暂的局部停滞和失控状态。2000年开始,由于日本放松了对金融等虚拟资本的控制,造成了一段时间内日元升值的巨大压力,严重的影响了当时正在经历泡沫冲击的国内经济,加剧着已经恶化的日本“两头在外型”的经济。但是这并未唤起人们对于虚拟资本的重视,而是回避它转而将创造财富和分割财富的方式和范围限制在传统经济的范畴之内,将“虚拟”等同于“虚假”,认为虚拟经济只是一系列虚假经济行为的美妙的变体。

虽然在所谓的传统经济中,正常的经济活动也处处需要有与其的支持,但是与其对于虚拟经济,则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简单的说,预期之所以重要,是由于人的行为动机中,最有力的动力就是对自己有利的预期,所以,预期就成为了人们进行各种选择判断的基础,必须先行做出。在虚拟经济模式中,因为其所使用的手段是虚拟的,源于人的思维活动,于是其重要性就一目了然了。

预期的形成过程比较的复杂,是建立在对大量相关信息的综合处理的基础上,经过对相关的信用、制度以及技术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分析之后,从而做出相应的反映。

预期维系着现存的所谓“正常”的社会和经济秩序,反之,一种社会制度安排缺乏足够的约束或稳定性,就会造成人们预期的波动,干扰正常的社会和经济秩序,降低人们社会和经济活动的效率。因而,具有复杂性,介稳性,高风险,寄生和周期性的虚拟经济就会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态的形势,从而人们对于它的预期自然不会高。毋庸置疑,这是虚拟经济经常被冷落的原因之一,不过人类的认识能力会不断的提高,对于它的把握也会更加客观,公正。 我国金融改革过程中虚拟经济带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