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措施范文
时间:2023-10-30 17:33: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防灾减灾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
2、统一指挥、分工负责,相互协作,协调行动,不得相互推诿。各个人员全力做好责任范围内防灾减灾所需的一切工作。
3、防汛减灾工作实行负责制,加油站站长为防灾减灾工作负总责。
二、组织指挥系统和主要职责
成立由站长为组长,领班为主要成员的防灾减灾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负责加油站防灾减灾工作,传达贯彻上级领导对防灾减灾工作的指示,负责上报灾情,提出防灾减灾对策。
西湖加油站防灾减灾分三组
一、总值班
组长:余超俊
成员:柯亮、余彩珍
主要职责:安排值班人员,负责记录上级有关防灾减灾指示和有关灾情的汇报,保证各项指令畅通,负责起草各项防灾减灾文稿,调度各种紧急救助物资,协调各小组工作。
二、抗灾救灾突击队
组织:余超俊
成员:舒鹏、卢巨波
主要职责:负责加油站抗洪抢险和物资、人员转移安置工作,负责指导因洪水中断交通、滞留服务区加油站内员工的安置,疏导工作,根据灾情发展,到一线抢险。
三、后勤保障组
组长:余超俊
成员:王秀、陈静
主要职责:负责抗灾救灾用品的采购工作,负责加油站灾情期间的生活安排和保障,负责对外来人员的接待工作。
四、灾前的准备工作
召开全员会议,全面排查加油站内外的安全隐患,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五、灾情信息和灾情检查统计上报
领导小组成员必须24小时开机,确保信息上传下达畅通无阻,要组织力量,实行责任到人的办法,及时统计手机灾情,掌握灾情信息,加油站实行4小时一次上报灾情情况,重要情况要随时上报。
篇2
[关键字]青海省 地质灾害 监测 防减灾
[中图分类号] P69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3-215-1
青海省是我国西部重要的省份之一,其地处中国西部,青藏高原东北部,总面积72.23万平方公里。青海省连接山地多,平原少,五分之四的地区的海拔超过3000m,连接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祁连山地绵延在其北部。在青海省境内有中国最大的内陆湖青海湖以及辽阔的柴达木盆地,青海还是长江黄河发源地。由于地处内陆,青海省的气候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在-5.9℃到-8.7℃之间,一半的面积属于多年冻土区,常年日照时间长,降水分布地域相关性大,气温温差大。由于复杂的气候和地型,青海地质构造和岩土性质都相对复杂和缺乏稳定性,黄土和冻土等特殊的类土有所发育。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在青海时有发生,沙漠风蚀沙漠,水土流失以及地面塌陷等问题也是困扰青海省环境地质问题。
1 主要地质灾害现状
1.1 冻土冻胀沉陷灾害
冻土是由温度变化、水分、土质和其他因素共同影响而形成的。因为冻土地区的温度会有正负的变化,水分在冻土里面会出现变迁,破坏岩石的结构,结合响应的地貌条件和地下水活动等因素,冻土会产生冻胀和融陷等变化,这被称为冻融作用。青海省内的青藏高原部分与祁连山地是多年的冻土区,由于日温差大,降水少,地下水流动缓慢,该地区最活跃的因素是冻融。
1.2 泥石流和滑坡
受到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青海省内小范围大强度的降雨次数在增多,加上人类不合理的大兴土木工程,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今年有频发和危害严重的趋势和特点。湟谷地区、环柴达木盆地山前带、南部的峡谷区和北部的山地区是出现这种地质灾害最主要的四个地区。
1.3 盐湖盐溶塌陷
由于受到盆地周边上部潜水的溶蚀和下部承压水的溶解,石盐层会形成溶洞或者溶蚀沟。青海省有很多现代盐湖,在柴达木盆地等其他盆地附近会有发成盐湖盐溶塌陷地质灾害的可能。
1.4 沙漠化
沙漠化是另外一个重要的地质灾害因素。青海省目前沙化地区的面积占到全省面积的五分之一左右,所以沙埋、沙蚀和扬沙等地质灾害对当地的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2 地质灾害产生的原因分析
2.1 地震
近年来,中国西部地区多发生地震,青海省在2010年玉树地震中就引发了近三百处地质灾害,占灾害总数的约十分之九,并且有大量地质灾害隐患,威胁着地震灾区广大群众的人身和财产的安全。
2.2 降水
青海省年平均降水少,但是经常会出现小范围高强度的集中降雨,尤其是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强降雨天气次数在增加。强降雨成为引发大规模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除了降雨自身可能会成为灾害,它也可以引起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
2.3 人类活动
地质灾害发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类不合理不规范的活动。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对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资源消耗以及大工程建设是拉动经济尤其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然而,滥采乱挖矿山、大肆修建房屋和道路铁路以及修建水库渠道等一些不合理的工程为地质灾害的发生种下了隐患。
3 地质灾害的防减灾措施
3.1 以人为本,群测群防,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
应该首先把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尽最大努力减小损失产损失。要动员和组织在受地质灾害威胁地区的群众团结在一起,主动积极的共同参与到地质灾害检查和防护工作中,做好宣传,建立有效的群测群防体系。要突出工作重点,把人口集中居住地区、重点的民生工程地区以及名胜古迹地区作为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地区。对于容易发生地质灾害但是又有人民群众居住的地区,尽量分散或迁移居民,实现避灾避让。按照以人文本的原则,群测群防,组成有效的群测群防机制,避让与治理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3.2 加强管理、明确责任,将防灾制度落实
各级政府主要领导尤其是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人必须要重视防治地质灾害工作的重要性,必须确立各级政府地质灾害防治的第一责任人各级行政单位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监督和指导工作。还要确定“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将治理工作和经济责任安排到具体单位或个人,落实治理工作。要坚持政府把握总局,部门抓住重点,明确责任,加强管理,将防灾制度落实,形成有效的防灾工作体系机制。
3.3 统筹规划,依靠科技,建设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
要统筹考虑青海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根据各地地质灾害特点,综合规划防灾减灾措施。依靠科技,完善地质灾害预警信息系统建设,及时应急预案。虽然地质灾害看起来是偶然的,其实是有规律可循的,如果可以依靠各级政府和群众的群防网络和对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加大监测工作力度,尽量早发现地质灾害的危害,减轻对人民人身财产的危害。统筹规划,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预测体系建设,及时预警信息,提高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的能力和水平。
4 结语
青海省的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山地峡谷多,土地沙化有增长趋势,平均降雨少,但小范围的强降雨多,温度变化大,地质灾害发生频率频繁,这些都不同程度的威胁着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各级政府以及国土资源部门应树立正确的意识,积极主动的做好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防御工作,并且要有预防管理措施,以便在发生地质灾害的时候能够迅速反应抢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促进甘肃省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涛,祁生伟,王静慧.青海省刚察县地质灾害特征及防治对策[J].高原地震,2011,23(4):65-67.
篇3
[关键词] 非工程措施;防洪规划;防洪措施
[作者简介] 李湘晖,柳州市防洪排涝工程管理处,广西 柳州,545000
[中图分类号] TV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2)05-0012-0004
非工程防洪措施是一项有效减少洪涝灾害损失的经济而有效的办法,各地在战胜洪涝灾害的实践中越来越引起相关职能部门的重视,纷纷将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视为同等重要的位置。根据柳州市政治、经济特点和自然地理特征,柳州市防洪规划在于修筑防洪工程的同时,应侧重于非工程防洪措施的建设,因此,非工程防洪措施必须列入柳州市防洪规划。为更好地发挥非工程措施在防洪排涝工程中的作用,笔者就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 防洪、治涝指挥系统
(一)系统现状和存在问题
柳州市气候属中亚热带向南亚热带过渡的气候带,受东南季风气候影响,每年均有暴雨过程,春夏往往有洪灾发生。为做好防汛抗旱工作,市政府成立了防汛抗旱指挥部。历届水利指挥部与防汛抗旱指挥部的指挥长均由市长或市委书记兼任,副指挥长由主管水利、农业、林业的副市长或市农委主任、市人民武装部长、市水利局局长兼任,委员由财政、粮食、卫生、交通、气象、供销等部门主管人员兼任。办公室设在市水电局,特殊时期移至市政府或市委机关办公。具体办公人员约10人,由市直各职能部门抽调。大汛之年,市以下按防区分设若干指挥部,指挥人员由市临时任命。
目前,防洪、治涝指挥系统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 人员安排
主要是上游水文站、雨量站人员不够,影响监测、预报速度;其次,为抗洪抢险物资运输的人员组织安排不及时,不能适应防洪抢险的快速要求。
2. 通讯设施
由于抢险工作时间紧迫,要求预报迅速准确,但水文站、雨量站设备陈旧,通讯条件较差,信息传送慢,恶劣天气情况下通讯设施易遭破坏,难以达到预期目的。因此,亟须建立完善的洪水预警报系统,为抢险工作赢得宝贵时间。
3. 决策支持系统建设
为实现防洪决策目标,掌握防洪形势的发展变化,要实时地进行水情、雨情等信息处理;制定多种可行的防洪调度方案;预测和估算洪灾损失;为灾区人员迁移安排提供咨询;选择实施决策方案并进行防洪组织管理等工作。在决策分析中应采用有效的数字模型和方法。这一系列工作是在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支持下进行的,只有这样才能使决策者能迅速、灵活、机智地制定出各种可行方案和应急措施,有效地应用历史经验,减少风险,筛选出满意方案组织实施,尽可能减少洪灾损失。
4. 河道管理
由于历史原因,城市范围内沿江两岸部分河滩、城区排涝沟两岸都有违章建筑,挤占行洪通道,河道管理机构应严加管理,对阻碍行洪的建筑物坚决予以清除。
(二)通信网络
通信系统必须质量可靠,性能稳定,技术先进,具有传输各种信息的功能和抗恶劣气候的能力。参照《柳州市防灾减灾中心规划报告》,建网策略是:
1. 优先采用卫星通信线路作为报汛的主要通道。
2. 充分利用现有设备,保留和完善现有短波、超短波通信。
3. 原则上不设中继站,凡需增加中继站的通讯线路和短波、超短波不能使用的深山地区采用卫星通讯。
4. 洪水预报中心,大型水库,重要中、小型水库,重要水文站采用卫星通信。
根据以上策略,从地形条件及无线电通信路径来看,该流域适宜采用超短波通信系统、程控电话网、对讲机等设施。
(三)防洪治涝指挥系统
柳州市防洪治涝指挥机构见图1:
(四)防洪预警报系统
防洪非工程措施主要是防洪预警报系统的建设。
柳州市气候属中亚热带向南亚热带过渡的气候带,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城市上游(柳江流域)有13个雨量站,城市上游有7个水文站;洛清江流域干流上有两江(二),黄冤、对亭等三个国家基本水文站,其中对亭站是本次柳东新区中雒容镇区的主要控制站。城市虽已成立了防洪治涝指挥部,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人员不足,人员组织安排不周密,防汛设施(包括办公设施)不齐全,通讯设施较差,水情信息传送慢等问题。因此,为了加强防洪指挥速度,争取预见时间,供各级领导正确决策,减少洪灾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建立市城防洪安全预警报系统等防洪非工程措施与防洪工程措施是同样重要的。
(五)决策支持系统
决策支持系统是防灾减灾指挥系统的核心,它在数据采集、通讯、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支持下工作,集中地体现对防灾减灾指挥决策过程的支持。鉴于柳州市在防灾减灾决策支持系统投入有限,在接收到暴雨、洪水等防汛预测信息时,须依靠专家和决策者指挥的才能,迅速机智地制订出各种可行方案和应急措施。
参照《柳州市防灾减灾中心规划报告》,建议完善决策支持系统、配置硬件环境(包括微机及各类辅助设备)和软件环境(包括各种操作系统、网络系统、软件、空间数据库),建立水文预报模型及方案研制,建立各型数据库,研制灾害评估软件系统等。
二、防洪、治涝预案
(一)汛前准备
1. 思想准备
汛前各级领导必须把防汛抢险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发动群众,认真总结历年防汛抢险的经验、教训,使广大干部、群众克服麻痹和侥幸心理,坚定抗灾保安全的信心,做到严守纪律,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增强人们的水患意识,抵制一切妨碍防汛工作的不良行为。
2. 防汛组织措施
(1)建立健全防洪防汛组织机构;
篇4
一、工作原则: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分工协作,协调一致,服从全局,紧急处置,权责一致。
二、地震分类:
根据地震强度和其造成的破坏或影响程度分为5类:
一类:造成特大损失的严重破坏性地震。相当于本地发生6.0级以上的地震,或距本地100千米范围内发生7.0级以上的地震。
二类:严重破坏性地震。相当于本地发生5.5-6.0级地震,或距本地100千米范围内发生6.5级以上的地震。
三类:中等破坏性地震。相当于本地发生5.0-5.5级地震,或距本地100千米范围发生6.0级以上的地震。
四类:一般破坏性地震。相当于本地发生4.5-5.0级地震,或距本地100千米范围内发生5.5级以上地震。
五类:强有感地震。相当于本地发生3.5―4.5级(含4.5级)地震,一般不会导致人员伤亡,但可能影响社会稳定。
三、事权划分
1,震后应急按地震分类实行分级负责制。
2,一类、二类、三类、四类地震应急工作由上级幼教管理机构负责:
3,五类地震应急工作由各园自行负责。
4,各幼儿园在实施地震应急工作中,须随时将了解到的震情、灾情向上级幼教管理机构报告,并酌情提出救援请求。
四、应急机构的组成及职责:
(一)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
主要职责:接受和迅速执行上级领导的各项指令;组织实施本预案,实施抢救行动;收集上报灾情、保证幼儿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同时幼儿园还要成立抢险救灾组、通讯组、交通组、医护组等组织机构,下设组长及成员。分工负责,紧急处置。
五、应急措施:
1,教师要沉着冷静地面对地震,不能惊慌失措,要先保护幼儿。
2,发生地震时,要先看清自己所处的位置,要有序组织幼儿避震。
3,平时要训练幼儿地震中的逃生及自护的基本方法,熟悉几条逃生路线。
4,教育幼儿遇到地震不能慌张、哭闹或随意乱跑,绝对听从老师的指挥。
5,指挥幼儿在相对安全地带避震:
①如果在室外活动要把幼儿集中到操场中间空旷场地或集中在树木周围。
②如果在室内,地震时不要试图跑出楼外,应及时躲到两个承重墙之间最小的房间,如洗手间、厕所等,也可以躲在坚固的桌、柜、钢琴等旁边,或房间内侧的墙角。如果正值午休要尽快叫醒幼儿,并组织幼儿躲在教室上述地方,注意:千万不要去窗下躲避。
③注意保护好头部,可用枕头、小棉被或书包顶在头上。
④注意保护眼口鼻。趴下时,头靠墙,使鼻子上方双眼之间凹部枕在横着的双臂上面,闭上眼和嘴,用鼻子呼吸。
6,教师应时刻与幼儿在一起,及时给幼儿心理上的安慰。
六、震后应急行动方案
地震发生后如果能撤离要迅速组织教职工及幼儿撤离到安全地带,并由通讯组及时上报灾情,房屋损坏及人员伤亡情况,同时抢险救护人员及医护小组要实施救助工作。其它水、电等维护工作由幼儿园协调组织并做好师生思想工作,消除地震谣言。
七、其它
1,要求各园长一定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做到宁可千日无震,不可一日不防,切实把保护教职工及幼儿生命和国家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地震发生后一定坚守岗位,认真履行职责,不得擅自脱岗和。凡因不负责任,造成幼儿园财产和幼儿生命安全事故的,要追究其法律责任。对在抢险救灾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要给予表彰奖励。
2,幼儿园内必须坚决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要加强观察,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
篇5
关键词:在建高层;建筑火灾;原因;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97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社会的高度发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可谓随处可见,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数量还在呈现不断增长之势。可是在建高层建筑因其内部安全隐患较多,很容易发生火灾,极易造成群死群伤、造成严重影响。所以,加强在建高层建筑火灾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一、在建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
1、烟火蔓延途径多、蔓延速度快,易形成立体式火灾
在建高层建筑孔洞多,预留的电梯井、管道井大多呈敞开状态,发生火灾时,由于烟囱效应的作用,烟火流动速度快。建筑内部无防火、防烟分隔,建筑中放置有大量易燃易爆的建筑材料和装修装饰材料,一旦在建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大部分呈敞开式燃烧,加之外部风力作用、热辐射和热对流的作用会加剧火势蔓延,迅速形成立体式火灾。
2、建筑内外情况复杂,疏散人员困难
在建高层内楼梯无扶手,楼面孔洞多,电梯井道口无护栏,楼面穿管预埋的凸出物多,物品堆放杂乱无章,易造成坠落跌倒伤害。一些工地在施工楼层内的通道、楼梯、库室设置临时门、档板等障碍物,并且没有必要的安全出口指示标志,使人很难找到安全出口,加之工地周边的各种建筑材料、垃圾堆积如山,严重堵塞消防通道。一旦发生火灾,火势将迅速向垂直方向和周边蔓延,在极短时间内形成大面积密集火情。
3、灭火剂用量多,供水难度大
水是扑救高层和地下建筑火灾的主要灭火剂。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用水量达80L/s以上,甚至超过100L/s,火场实际用水量远远超过设计用水量,需要多辆消防车远距离供水。楼层高、铺设水带慢;水压大、水带容易爆裂;用水量大,建筑本身供水系统的供水量很难满足需要,如果大楼停电,消防泵失效或出现故障,室内供水系统不能正常运转,向上供水就极其困难。
4、外部环境制约灭火战斗的快速展开
高层建筑多位于繁华街区,裙房和毗邻建筑多,同时消防通道被挤占,空间障碍物多,空地狭小的情况比较突出,妨碍消防车辆靠近和迂回作战的实施,制约了灭火救援战斗行动的快速展开。在建高层建筑工地消防车通道往往被材料阻塞,脚手架与安全网纵横交错,火灾条件下进攻路线更加难以选择,扑救难度可想而知。
5、不确定因素多,极易造成人员伤亡
在建高层内楼梯无扶手,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灯等尚未安装或无法正常工作,加之发生火灾时受浓烟、高温和火焰的影响,被困人员和救援人员很难辨明方向和看清周围环境,极易造成人员坠楼伤亡。在建高层建筑脚手架和防护物多为可燃物,在火灾中易失去承重能力造成垮塌。
二、在建高层建筑的火灾原因
1、在建高层建筑的消防设施不齐全
从对在建高层工地的检查情况来看,大多数楼盘在消防设施上存在配备不齐全,遇火灾自动报警不及时,不完备,缺乏完备的消防设施,并且仅有的消防装置摆放位置不明显火灾发生时不能很快投入使用。
2、在建高层建筑内外火灾荷载大
建筑安全防护网大多用可燃材料做成;内部存放大量装饰、装修材料多为可燃易燃物品;施工人员临时搭建的仓库、食堂、工棚等,这些简易建筑大部分采用木材、竹子、油毡等可燃材料搭建,里面还存放大量施工人员的生活物品,这都增加了火灾荷载。
3、在建高层建筑内部情况复杂
由于建筑处于建设阶段,内部缺少消防监督,施工单位为了安全起见,在建筑内的疏散通道安装临时门等防止物品丢失,这样做的后果是,一旦发生火灾,被困人员很难找到出口;正在施工的楼梯间、电梯井等未做防火防烟处理,助长了火势蔓延。在施工地点,大量堆积着工程材料,这些工程材料属于易燃物品,当火灾发生时,严重阻碍了人员的疏散,也给官兵灭火救援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4、安全生产制度、电气设备安装不严、不规范
许多在建高层建筑工地存在安全生产制度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再加之监督管理制度不健全,致使消防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淡薄,施工中存在侥幸心理。同时,在施工过程中,由于一些特种工人(电焊工、建筑电工等)缺乏专业的技能培训,都会埋下火灾隐患。
5、工地用火用电火灾隐患叠加
建筑内部设施一般达不到防火规范要求,临时布线过多、过乱,施工现场木料、模板、防护网、装修贴面材料、油漆、工人的生活物品等都是易燃、可燃物品多,火灾隐患随处可见。
三、在建高层建筑火灾预防措施
1、严把消防设计审核和施工现场消防安全设施监督管理两道关
在高层建筑施工前,各地公安消防部门应严格按照《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相关规范的规定,审核其消防设计是否符合相关规定,否则严禁施工;审核通过后,公安消防部门应严格按照《消防法》及建设工程消防监督法规,与建设主管部门密切配合,建立协作机制,加强对高层建筑参建各方实施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在对建设单位核发施工许可证时,应审核施工现场是否具备如下消防安全条件:(1)施工现场应设置符合规定的消防通道,材料堆放要整齐有序,不得挤占消防通道,以确保消防车通行、停靠和实施扑救。(2)施工现场应按规定设置消防水源和消火栓系统,并保持其充足的管网水压和流量;还应按照施工进度,同步安装楼层消火栓,配备水枪、水带,满足楼内火灾扑救时供水需求。(3)在建高层建筑施工现场的重点部位和楼内各楼层均应配置消防器材,以随时扑灭初起火苗。(4)施工现场的临时办公区、生活区与拟建工程施工作业区务必分开设置,并采取防火隔离措施;严禁在尚未竣工验收的建筑物内设置员工宿舍或办公室,更不得在楼内动火取暖或烹制食物。对不具备上述条件的工程项目,不准核发施工许可证。通过审查、核发施工许可证后,公安消防部门应会同建设主管部门加强对参建各方执行上述4项消防安全要求情况实施不定期监督检查,以确保施工现场消防安全。
2、强化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消防救援能力
施工单位应在开工前邀请公安消防部门对施工人员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加大对消防安全法规、火灾预防及消防安全管理等方面知识的宣讲和培训力度,培训现场施工人员牢固掌握有关消防设施的性能、灭火器材的用途和使用方法以及本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主要内容等,通过教育和培训使现场施工人员具有相应的消防常识和逃生自救、互救能力。
3、加强对建设全过程的消防安全管理,及时发现并消除火灾隐患
针对在建高层建筑火灾风险高的特点,公安消防部门、建设主管部门和监理单位应加强对施工全过程的消防安全监督管理,重点检查施工现场火灾隐患的整改情况以及火灾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比如:疏散通道、消防车通道、消防水源情况;灭火器材配置及有效情况;用火、用电情况和有无违章用火、用电等。还应对建筑电焊、电工等特种作业人员严格要求其持证上岗;对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场所必须有具体的防火防爆措施,并将火灾后果严重的部位确定为重点防火部位,实施防火巡查制度予以严格管理;对需要作明火作业的,应按用火管理制度办理审批手续和落实现场监护人,在确认无火灾、爆炸危险后方可动火施工。
4、加强对在建高层建筑初期火灾扑救的实战演练
施工单位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建立现场消防管理组织、制订灭火和紧急疏散应急预案,请公安消防部门对现场施工人员实施初期火灾扑救和紧急疏散以及自救、互救等方面的实战演练,以达到扑灭初起火苗、成功紧急疏散、熟练自救互救技巧和避免重大火灾损失的最终目的。
5、强化在建高层建筑消防设施建设和消防器材配备
在高层建筑建设过程中,消防设施要配套建设,尤其加强消防水源和管道建设,确保有充足的消防用水,并保证管道能将水输送到着火楼层。加强对初期火灾扑救物品的配备,如灭火器、灭火毯、水桶等,可以有效提高施工单位的自救能力,将火灾控制在初期阶段。
结束语
在建高层建筑楼层高、设备繁多、结构复杂,一旦发生火灾,其扑救灭火工作相对于普通建筑来说要难很多。因此,在建高层建筑的消防管理一定要做到防患于未然,把加强在建高层建筑的消防管理作为消防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降低在建高层建筑火灾的发生率,达成创建和谐社会的目的,有效推动现代化城市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邢志祥,高文莉,诸德志,唐永.高层建筑火灾救援力量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08(8):65-66.
篇6
关键词:保护地蔬菜栽培;灾害;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F32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532087
1 保护地蔬菜栽培常见的虫害及其预防措施
1.1 虫害成因的分析
虫害是保护地蔬菜栽培中常见的灾害之一,究其根源,主要是由于保护地在通风条件方面较差,而且光照的强度往往较弱,同时其内部的温度往往比外界的温度要高,使得其蒸发速度较慢,所以其特点就是高温、高湿,而这就为病虫害的繁殖和成长提供了便利,同时还会影响蔬菜正常的发育。若得不到高效的处理,就会使得菜叶干枯速度加快、果实发育不成熟,对蔬菜栽培质量带来的极大的影响。
1.2 预防性的措施分析
在分析虫害成因的基础上,鉴于其带来的危害较为严重,所以作为栽培人员必须在日常栽培管理工作中强化对其预防性工作的开展,尽可能地预防虫害导致蔬菜质量和种植效益带来影响,这就需要切实注重以下工作的开展:针对高温、高湿带来的危害,就应切实加强室内环境的改善,切实加强对其的通风处理,尽可能地优化蔬菜的生长环境,在注重人工处理的同时,为了避免频繁的人为通风带来的影响,笔者建议在保护地加强蔬菜大棚温湿度控制自控系统的应用,通过设置蔬菜正常高效生产所需的温湿度,利用这一系统对室内的温湿度自动调节,当室内温湿度过高时,自动打开通风口,正常后及时的关闭,若温湿度不足则自动开启增温加湿装置,尽可能地优化其生长环境,从而更好地预防病虫害的滋生,消灭滋生病虫害的环境,就能有效的控制。
2 保护地蔬菜栽培常见的肥害及其预防措施
这里的肥害并非肥料自身带来的灾害,而是由于施肥不当导致的灾害。尤其是施肥单一,所选肥料不合理而导致蔬菜生长所需必要矿物元素的缺乏。若施肥过多,就会生成有害气体,从而对蔬菜生长带来影响。所以在确保蔬菜质量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增加其产量,在施肥过程中,应切实注重以下工作的开展。结合蔬菜生长所需,在不同的阶段,合理的进行施肥的同时,还应对肥料的种类进行合理的确定,尤其是底肥、追肥等必须合理地确定,并对施肥的时间段和施肥量进行严格的控制,施肥之后还应确保及时浇水;及时的清理保护地中的各种残留物和垃圾,确保其始终干净舒适,才能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加强生物有机肥的施用,尽可能的确保施肥的环保性和高效性,并对施肥后的蔬菜生长情况进行观察,对于出现的问题应及时的处理,施肥量过多或过少都会对其质量和产量带来影响,并通过施加微量元素肥料,提高蔬菜的免疫能力[2]。
3 保护地蔬菜栽培常见的冻害及其预防措施
这类病害主要是在冬季出现,由于冬季的温度较低,而虽然其内部温度比外界要高,但是其往往由于光照不足和湿度较大使得蔬菜的营养价值较大,若处理不当就可能导致减产。所以对其的预防也显得尤为必要。这就需要在日常栽培工作中加强天气情况的关注,针对冬季温度较冷的特点,应及时的对其温湿度进行调节。但是最为经济的办法就是通过浇水抵御冻害,由于水比热容较大,此时就会吸收周围冷气,而在结冰时又能释放热量。
4 结语
综上所述,保护地蔬菜栽培的常见灾害较多,所以其预防措施也往往不同。本文主要针对保护地蔬菜栽培中常见的虫害、肥害、冻害等灾害进行的探讨,主要探讨的是基于温室大棚之类的保护地蔬菜栽培要点,此外还有风障畦、阳畦、洞坑、温床等保护地的蔬菜栽培,这也正是本文的不足之处,所以在实际栽培中还应结合保护地的实际,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强各种病害的防治,确保蔬菜质量的同时提高蔬菜的产量和效益。
参考文献
[1]郭云仙.保护地蔬菜栽培常见灾害及预防[J].北京农业,2015(03):109.
篇7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改善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的问题
1.1管理制度不完善
虽然我国的建筑业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的施工管理制度仍不完善,建筑市场也不规范。一味地追求利益而不重视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是很多施工单位的通病。成本的降低必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施工质量上的问题,留下了许多施工隐患。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研、完善旧的管理制度,使施工的质量和安全得到保障。
1.2忽视施工期间的安全
很多建筑企业并不了解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只是将安全生产放在口头上,并不采取具体措施。在工程的实施过程中项目经理和相关负责人更重视的是工程的经济效益,他们忙于日常事务,没有时间顾及生产的安全,这将极大地阻碍了施工过程中安全生产的进行。
1.3工程造价控制力度不够
造成房屋建筑工程工程造价的原因有很多,从房屋建筑工程实际来看,原因有:
房屋建筑工程筹资费用过高致使工程造价也随之增高:房屋建筑工程的投资额相对较大,很多监视单位没有富裕的资金,就会想金融机构进行贷款。近几年,房贷利率的不断提升,建设单位的投资成本也在逐步的提升,这就造成了工程造价增高这一现象。
房屋建筑前地质勘查工作做的不充分造成工程造价的提升:在工程施工之前,没有做好设计前的工程勘察工作,这就会导致建筑设计方面出现问题,这就会导致设计结果不能满足现实情况的要求。
房屋建筑工程设计的原因造成工程造价的提升:房屋建筑设计失误这是工程造价增加的重要方面,房屋设计单位没有完成设计工作这就导致房屋建筑不能满足承载力或者是正常的使用要求,当这种情况出现时这就表明了必须在进行设计的变更,会导致工程造价的增加。
房屋建筑工程招投标阶段造成工程造价的提升:现在人们经常用的招投标的方法就是运用最低价进行招投标,这种方法的弊端就是,这种方法是有局限性的,还容易出现违规等操作,还会影响工程的造价问题。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造价的增加: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说:施工材料价格的提升,恶劣的天气,工程安全事故的发生,这都有可能造成工程造价增加的原因。
1.4施工技术存在问题
有相当大比列的施工单位只是凭借多年的工程实践经验进行施工而没有完善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技术。工程技术人员由于时间有限并没有在施工前充分熟悉了解施工图纸,因此他们无法根据工程特点结合自身资源来制定施工组织设计。这导致施工过程中无法应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引起施工阶段的混乱情况。于此同时,施工单位存在着高素质的项目管理人才以及先进的管理技术严重短缺的现象。实践表明,高素质的项目经理能够利用先进的施工技术有效地提高工程项目的效益,并且保障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1.5施工材料存在隐患
工程管理人员还应重视施工中的材料问题。工程材料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施工的质量。首先应注重材料的采用问题,施工中所牵涉的工程材料种类十分繁多,甚至有些是新型材料,不同的材料所起到的效果也是千差万别。其次应注重材料的存放以及供应问题,施工单位中材料随意堆放的现象非常普遍,另外也存在着施工时材料的以次充好或偷工减料的现象。工程管理人员应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安排加强材料的管理。
二、施工管理的解决措施
2.1加强人员管理
提高工程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加强施工管理的前提条件。工程相关人员是工程施工最直接的参与者,想要加强对施工的管理应首先要加强对其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和安全意识,保证其施工依照规范和管理制度进行,保障施工的质量,避免造成安全事故。
2.2加强安全管理
近年来,施工安全事故频频出现媒体新闻中,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势在必行。建筑施工的安全问题不仅会造成安全事故,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还会影响到施工质量,留下质量隐患。要加强安全管理,首先必须要健全管理制度,成立安全管理部门,专门负责施工过程的安全问题。另外,应加强对工人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其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保证其施工按照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将安全事故扼杀在摇篮中。只有这样才能减少施工现场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促进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
2.3加强材料管理
针对施工过程中对施工材料管理存在的问题,也必须要制定一定的措施,加强施工材料管理,严格控制施工材料质量。①一定要慎重选择施工材料的供应,保证材料的质量。对施工材料的采购要严把关,必须保证其数量、规格、产地等符合工程的要求。②不能随便堆放施工材料,材料的堆放必须依照规范和现场的要求进行。③材料的供应必须安排专人负责,依照施工组织设计进行,防止材料的以次充好或偷工减料现象出现。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工程材料的质量和供应,防止材料问题给施工质量带来隐患。
1.4加强造价的控制管理
造价价管理的关键是建立一个合理的投资控制目标,选择恰当的建设规模,并据此进行正确决策,这直接关系到整个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和投资效果。要想真正控制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必须做好施工图预算和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①做好施工图预算的审查工作。审查工作应根据工程项目的投资规模、工程类型、结构复杂程度以及施工图预算文件等实际情况进行。②应对施工的组织规划进行最优化组合,从经济和技术等角度选择最合理的施工方案。③应合理分配利用资金,严格控制施工材料的规格和质量,随时跟进其使用量和价格的情况。严格的竣工审核是控制造价的重要环节。工作人员应坚持以现行的计价规范为依据,按照施工合同和招标文件的规定,对现场签证和设计变更进行严格审核,对于其中不合理的增加费用可以剔除。
2.5加强技术交底,解决技术管理问题
建筑工程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涉及到多种工序,需要很多专业间的密切配合。如果各专业级工序间没有良好的沟通,就会导致很多技术问题的产生,严重影响到施工的质量。由于各专业及工序之间存在着交叉,加强技术交底是防止出现技术问题的最为有效的方法。施工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保证建筑施工图纸设计的正确性,因为施工都是在施工图的指导下进行的。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发现问题必须及时与设计单位沟通联系,将施工中困惑的地方弄清楚,防止技术问题影响到施工的质量,促进工程的顺利进行。
房屋建筑工程的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它贯穿于投资决策、项目设计、招标投标和建设施工的各个阶段。于此同时,它也是一个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动态控制过程。在任何环节都应保障对其管理,使每个环节都能井然有序,从而保障工程的施工质量。相反地,施工没有得到很好的管理,就容易出现安全以及质量问题,造成严重的危害。我国现在的施工管理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就要求企业对其高度重视,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优化措施,将问题出现的概率大大降低,保证施工质量,促进工程目标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陈煜煜. 如何加强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探讨[J]. 科技创新导报,2011,(24):35.
[2]李兵,陆彩霞,刘喜. 浅析房屋建筑施工中的质量管理[J]. 河南建材,2011,(04):80-81.
[3]李森梅. 房屋建筑施工管理浅析[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27):147-148.
[4]赵志杰.浅谈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与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11)
篇8
关键词:高层建筑 防火安全 特点 建议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8(b)-0220-01
1 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
1.1 火势蔓延速度快
首先,高层建筑的竖向管井很多,如电梯井、管道井、电缆井、排水道等,如果没考虑防火分隔措施或防火分隔措施处理不好,发生火灾时烟、气的迅速蔓延,容易形成竖向的“烟囱效应”。事实证明,一座高度为100m的高层建筑,在没有任何遮挡的情况下,沿着竖向管井,烟气只需要30s就可以扩散到顶层,其扩散速度是水平方向的十倍以上。其次,在高层建筑内部装修过程中,工程采用了大量的高分子材料、纤维制品、木材等,加重了火灾负荷,一旦发生火灾将会在短时间内迅速蔓延,难以控制,且伴随产生大量有毒烟气。
1.2 人员疏散难度大
由于高层建筑的层数多、垂直距离大、结构复杂,从高层到地面的疏散时间比较长,再加上高层建筑中的人员较为集中、火灾蔓延速度快等,给人员的疏散带来极大难度。同时,由于火灾时烟气使能见度降低,造成被困人员的恐慌,逃生时容易出现拥挤、踩踏情况,使安全疏散成为一个较难解决的问题。
1.3 消防救援难度大
首先,虽然近年来云梯消防车的高度在不断增加,但云梯高度仍很难满足实战需要,而且云梯在升到一定高度后,即使是在微风的状态下也会发生较大幅度的摆动,不利于灭火救援行动的开展。其次,由于消防用水量较大,而高层建筑的供水存在一定困难,直接影响了火灾的扑救。再次,由于火灾时烟气首先冲向着火房间的顶部然后向水平方向扩散,当烟气越来越多时,便开始下沉,并通过房间门迅速蔓延到整个走廊,再通过竖向管井及外窗蔓延到整栋建筑,给消防扑救工作增加了困难。最后,发生火灾时,消防人员会因烟气妨碍视线或空间复杂不能及时找到火源等因素而延误救火,如果消防设施再不够完备,消防人员会因为供水不足或消防云梯不够高而无法扑救火灾。
2 高层建筑防火安全的有效性建议
2.1 确保消防配套设施齐全
在高层建筑防火设计过程中,应严格遵循国家相关规范,实现建筑总体布局与防火分区的优化配置。在设计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安全疏散通道及防排烟设计功能,同时配以必要的消防设施;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安装自动化的火灾报警系统和灭火系统,针对高层建筑的规模、火灾危险性、火灾载荷力以及事故后果等,合理确定设计方案。
2.2 强化建筑内的防火管理措施
高层建筑中涉及到各种火灾安全隐患,如果不能加强重视与管理,将随时面临火灾事故。因此,强化防火管理措施,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明火管理。
在高层建筑施工或者装修过程中,应注意加强对明火作业的管理,确保符合安全规范并经过审批后,方可开工;做好安全监管工作,由专业人员监管作业现场;对于高层建筑内的餐厅、娱乐场所加热器等,由专人负责监督管理;对高层建筑内的吸烟行为,予以明确规定并落实到位。
(2)电气管理。
在高层建筑中使用的电气产品或燃气设备应确保其安全性、可靠性,没有电热丝在外、不使用明火;对于电气设备及相关线路,燃气设备及管道铺设标准等,严格按照要求执行,不能出现擅自乱拉乱接行为,留下火灾隐患。
(3)操作管理。
对于高层建筑内的用火、用电及用气安全,必须严格按照规程操作,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做好操作人员安全培训工作,树立安全意识、强化善安全操作技能。
2.3 确保安全疏散
高层建筑内的安全疏散,可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1)通道。
当高层建筑中的人员从起火房间到达走廊之后,应采取必要的保障措施,确保人员能够顺利进入楼梯间;为了减短疏散的时间,应尽量设计短捷的疏散过道,并可支持双向疏散。严格设计疏散通道的位置、距离、走廊宽度、门的高度等。
(2)楼梯。
为了确保安全、快速地疏散工作,在高层建筑中应至少设置2个或以上防烟楼梯间,同时备有必要的防排烟设施和采光设备。
(3)电梯。
电梯作为高层建筑中重要的交通工具,在火灾发生时不能进行人员疏散。如果建筑的高度超过了32m,需要专门设置消防电梯,且载重为800kg以上。消防电梯的负荷供电应该与建筑内的其他类别供电相同,并且其动力、控制电线、电缆等具备防水与防火性能。
2.4 建立并落实防火制度
从以往高层建筑的火灾教训来看,大多数火灾隐患来自人为疏忽或者操作不当,如液体燃料或气体燃料泄漏引发爆炸;烟头没有熄灭并引燃起火物;电气设备超负荷运转;电热设备或照明设备与易燃物过近引发火灾,等等。另外,特殊工种操作人员无证上岗、违规操作也是引发火灾的因素之一。因此,高层建筑中涉及到的每一位管理者、居住者都应提高防火意识,做到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建立健全防火安全制度并严格落实到位,实现防火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全员化发展。
2.5 强化消防设施的日常保养
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只有平时做好高层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与保养工作,才能确保火灾发生时发挥应有作用。在高层建筑使用过程中,针对各种设备制定了定期维护制度,消防设施也应如此,做好定期维修与检查工作。由于消防设施只有发生火灾时才能发挥作用,平时不使用的时候可能难以暴露问题。一旦发生火灾,消防设施失灵,将造成难以估量的生命与财产损失。例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防排烟设施、消防栓、防火卷帘等,都应加强重视,严格落实检查制度,由专人负责定期检查,如果发现损坏或者隐患,应及时维修或更换,确保设备时刻处于可用状态。
2.6 做好防火安全教育工作
作为消防部门及相关社会团体,应担负重要的宣传和教育责任,针对高层建筑管理者、使用者及民众等,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法宣传防火常识,提高民众的自救能力与防护意识;定期举办火灾演练活动,引导公众安全疏散,以锻炼逃生能力,同时学会正确使用消防设施,避免火灾的进一步扩大。通过防火演练,公众既提高了对火灾问题的重视程度,增强警惕性,同时也提高了防御火灾能力,减少火灾发生时的生命或财产损失。
参考文献
篇9
Abstract: this paper through the high building fire fire features, causes and prevention measures for analysis. Tall buildings fire prevention work should be mainly from the normative building facilities and strengthen the fire fighting management aspects.
Keywords: high-rise buildings; Fire prevention and fire fighting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 TU998.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高层建筑物的消防 高层建筑物一旦发生火灾,从火灾的扑救到人员的逃生等,都有着更大的困难和更高的技术要求。我国的高层建筑出现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改革开放后发展速度很快。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城市化进程的步伐不断地加快,高层建筑物在我国会有较大幅度的发展,其安全问题,特别是消防安全,如2010年11月,上海某高层住宅小区发生的火灾及很多地方的高层建筑火灾,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的损失。让我们不得不给予足够的关注。我国的高层建筑物按照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疏散和扑救难度等因素分为两大类,即一类和二类。性质重要、火灾危险性大、疏散和扑救难度大的高层建筑划为一类,其他为二类。 2 高层建筑物的火灾特点 (一)火势蔓延快。高层建筑的楼梯间、电梯井、管道井、风道、电缆井等竖向井道多,如果防火分隔处理不好,发生火灾时就好像一座座高耸的烟囱,成为火势迅速蔓延的途径,尤其是高级宾馆、综合楼和图书馆、办公楼等高层建筑,一般室内可燃物较多,一旦起火,燃烧猛烈,蔓延迅速。据测定,在火灾初期阶段,因空气对流,在水平方向烟气扩散速度为0.3米每秒,在火灾燃烧猛烈阶段,各管井烟气扩散速度则可达3-4米每秒。假如一座高度为100米的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在无阻挡的情况下,半分钟左右,烟气就能顺竖向管井扩散到顶层,其扩散速度是水平方向的十倍以上。
(二)疏散困难。高层建筑的特点:一是层数多,垂直距离长,疏散到地面或其它安全场所的时间长;二是人员集中;三是发生火灾时由于各竖井空气流动畅通,火势和烟雾向上蔓延快,增加了疏散的难度,我国有些经济较发达城市的消防部门购置了少量的登高消防车,但大多数有高层建筑的城市尚无登高消防车,而且其高度也不能满足安全疏散和扑救的需要。普通电梯在火灾时因不防烟火或停电等原因而无法使用,因此,多数高层建筑安全疏散主要是靠楼梯,而楼梯间内一旦窜入烟气,就会严重影响疏散。这些,都是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进行疏散的不利条件。
三)扑救难度大。高层建筑高达数十米,甚至达数百米,发生火灾时从室外进行扑救相当困难。一般要立足于自救,即主要靠室内消防设施。但由于目前我国经济技术条件所限,高层建筑内部的消防设施还不可能很完善,尤其是二类高层建筑仍以消火栓系统扑救为主,因此,扑救高层建筑火灾往往遇到较大困难。例如:热辐射强、火势蔓延速度、高层建筑的消防用水量不足等。
3高层建筑物火灾原因
3.1 电气使用引发火灾高层建筑物中用电量大,电气用具种类繁多,安装时为了美观,电线隐蔽式铺设,隐藏在吊顶和装饰墙内,散热条件差,易发生故障,造成事故。
3.2 用火不慎引发火灾这是高层建筑物火灾最常见的原因。高层建筑物内居民使用明火,如厨房和锅炉用火会引起火灾,一些可燃气体泄漏遇明火会发生燃烧爆炸,也有儿童玩火引起火灾,甚或是抽烟时的不慎,也可以引发火灾。
3.3 违章操作引发火灾有些高层建筑物在维修建筑物和设备时,进行切割焊接,因操作不当,或违反操作规程而引发火灾事故。
4高层建筑物火灾的防范
4.1 设计要求合理,规范高层建筑物设施①高层建筑物都必须有火灾自动报警、灭火喷淋系统,消防设施要完备有效。②防火分区要严格控制面积大小,防火分区是用较高耐火极限的墙和楼板等构件划分出的,能在一定时间内阻止火势蔓延的防火区域,对于高层建筑物来说防火分区的最大面积要严格:一类高层民用建筑物的每层每个防火分区最大允许面积为1000平方米,二类的高层建筑物为1500平方米,地下室为500平方米。控制最大面积是为了在允许时间内把火扑灭,确保人员疏散安全。③设置避难层或避难间。避难层或避难间是保障高层建筑物内人员在发生火灾时安全脱险的一项有效措施。④设置消防电梯。在高层建筑物工作生活的人们最熟悉的交通工具是电梯,当发生火灾时人们会下意识地逃往电梯,若在火灾刚发生时,利用电梯或许可以成功的疏散人员。⑤室内装修应当用不燃材料装修。
4.2 加强消防管理工作①落实消防制度,实行防火安全责任制。对高层建筑物内的工作人员要制定岗位防火职责,每一幢高层建筑物内至少有一个专职防火人员,每一层最好有一名兼职防火人员,同时这些人员要经过严格的消防知识培训,要做到分工明、责任清、各负其责。②制定灭火预案和应急疏散预案,定期组织演练。这一点在《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条令》第8章中有具体的要求,高层建筑物火灾作为突发事件,应制定火灾突发事件的处置方案,并按照处置方案进行教育训练和模拟演练,做到发生火灾时按照预案规范处置,临危不乱,从而减少人员伤亡。③定期检查、维修、测试固定消防设施,确保完好有效。这些固定消防设施的完好有效是发现火灾以及扑灭火灾强有力的保障。④实行每日防火巡查制度,及时消除火灾隐患。很多火灾都是由于隐患长期不整改或没有及时消除而引起来的,每日防火巡查制度的落实,也能有效地预防火灾的发生。
4.3加强政府的监管力度。显而易见,政府的作用贯穿于以上以上每一步的整改之中。政府的无所作为将导致所有的一切行动不能达到设想的效果。城市的管理者们应该尽职尽现,做好城市的管理工作,在追求城市繁荣发展的同时,也能够保证城市居民的安全。
4.4政府应当加强消防宣传,设立消防宣传机构,并设专人从事消防宣传。要注重对中学、幼儿园学生的消防安全教育,采用少儿喜欢接受的方式,宣传防火、防灾知识。针对近年来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这一社会现象,防火人员应定时对住宅小区里,普及防火防灾知识。
结束语
随着我国的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高楼也越来越多,城市的管理责任越重大。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消防隐患也逐渐暴露出来。一场大火,就会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和失去宝贵的生命。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有很高的消防意识,给社会上每个人营造一个安全、繁荣、宜居的城市。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棉花 干旱 涝灾 冷害
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常年种植533.33万hm2,是我国棉农的主要经济来源。但其生长周期长,在生长过程中常常遭受多种自然灾害的影响,其中旱灾、涝灾和低温冷害对棉花的高产、优质、高效产生了极大的威胁,严重影响着棉农们的经济收入。
一、棉花品种特性
1.棉花生长的温度条件 根据研究棉花生物学温度情况:棉花开始生长的下限温度:长绒棉在9 ~10℃,陆地棉在11~12℃开始发芽。棉花生长的最适合温度:20~25℃,呈“热量饱和”状态,这时棉花净光合生产率最高,棉花生长最快;在28℃以上时,称“热量过剩”状态,光合生产率下降,棉花生长速度又明显减慢;在20℃以下时,棉花生长处于“热量饥饿”状态。当温度高达36~37℃时,棉花生长受到抑制,处于停止状态,为棉花生物学上限温度。当温度高于46℃时,棉花花粉甚至失去生活力,即为植物受害的高温。根据有关研究资料,棉花致死上限温度约为50℃,棉株生命下限温度0 ~ -6℃。各地因栽培条件不同,温度指标略有差异。一般田间水肥条件越好,棉苗叶片愈幼嫩的愈容易受冻害;相反,生长愈老的,受冻指标愈低。
2.棉花生长的热量条件 棉花生长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对热量条件反应最敏感。播种至出苗,大多需要7~20 d,需要活动积温160~320℃;当棉花播种后气温维持在20℃以上时,7~8 d即可出苗。如果播种后气温不稳定,虽平均在15~17℃,大约需要20 d才能出苗。日平均气温越低,播种至出苗需要的积温就越多。开花至吐絮阶段,热量条件不但影响棉花的产量,而且严重影响棉花品质。同地区、同品种,当开花至吐絮阶段间隔日数明显延长的年份,这个阶段积温偏多,该年棉花产量和品质就明显下降。棉花从开花到吐絮,棉铃干重(包括铃壳和籽棉)的增长与≥10℃活动积温和≥15℃有效积温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铃重的增长与温度的关系十分密切。积温不足,无霜期短、温度不稳定是限制棉花产量的重要因素。
3.棉花生长的光照条件 棉花是喜光作物,适宜在较充足的光照条件下生长。棉花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均高。棉花单叶的光补偿点为750 ~1 000 lx,光饱和点为7~8万lx。一般情况下,棉花叶片对光强的适宜范围为8000~70 000 lx,此范围下,光合强度随光强增加而提高。
4.棉花生长的水分条件 水分是棉花体内的重要组成成分,棉花生长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水分。棉花各生育阶段生理需水要求为:播种至出苗,0 ~20 cm土层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的70 ~ 80%为宜;苗期,0 ~40 cm土层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的60 ~ 70%为宜;初蕾期,0 ~60 cm土层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的65 ~ 75%为宜;盛蕾期后,0 ~80 cm土层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的70~80%为宜,不能低于60~65%;吐絮期,土壤相对含水量保持在55 ~ 70%为宜。根据有关研究,棉田在整个生育期约有2/3的水分消耗于蒸腾,1/3消耗于土地蒸发。
5.棉花生长的土壤条件 棉花生长发育需要水分和养料,主要通过根系从土壤中获得,所需的温度和空气部分取自土壤,同时需要土壤的机械支撑才能生长。棉田土壤的理化、生物属性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棉花的产量和品质。土壤水分、养分、温度、空气、盐碱含量、质地等均对棉花生长有很大的影响。
二、旱灾对棉花的影响及防御
如果连续7~10 d晴朗无雨,田间土壤持水量明显低于60%,说明棉花已经受旱了。棉株生长趋于缓慢,顶芽、顶枝、新叶生长慢,主茎顶端明显变细,日生长量不到1cm左右;棉株叶片变小变厚,棉株上部1~3片叶片颜色出现深绿带暗,失去光泽,或者在晴天中午,叶片萎蔫下垂,表明棉花严重受旱。棉花受旱,阻碍着棉株的正常生长,导致大量蕾、花、铃脱落,严重影响棉花的产量[1]。
1.合理浇水 根据棉田受旱程度,本着“节水保苗”的原则,合理安排浇水。浇水时要采取细水沟灌,对水源条件较好的棉区,要采取沟浇,浇透,严禁大水漫灌。如果灌溉条件较差,每次浇水以棉花根层土壤湿润为度,以满足棉株生育需要为标准,适宜的灌水量大约为蕾期浇水300~450 m3/hm2,花铃期浇水450~750 m3/hm2,吐絮期浇水450 m3/hm2。一般浇水时间要在下午4时以后至次日上午10时以前为宜。另外,棉田浇水后应当及时加强田间管理,中耕松土,以免影响根系生长发育。
2.增施肥料 7、8两个月正是棉花生长发育高峰时期,如果遇到严重干旱,缺水少肥,棉株生长发育缓慢,蕾铃大量脱落。棉花有效养分供应减少,根系活力降低,棉叶提早干枯脱落,棉株提前停止生长发育,出现早衰现象,这时要早施、抢施蕾肥,增施钾肥。棉花蕾肥的施用要坚持速效和迟效相结合,在施足2 400~3 000 kg/hm2有机肥的基础上,再增施复合肥450 kg、氯化钾150 kg,做到速效促苗快长,迟效增添后劲防止棉花早衰。
3.灵活调控 在看天、看地、看棉花的原则下,灵活应变对棉花进行调控。在棉花开花前选用缩节胺主动调控,不能因为干旱就怕用调节剂,使棉花成为“虚胖子”,经不起干旱。棉花开花后如果天还是干,棉苗弱小,土地贫瘠,这时应当减轻剂量和减少次数,防止天控、化控两碰头,影响搭架。
4.病虫害防治 “干生虫,湿生病。”干旱年份,气候有利于相关棉虫发生蔓延,特别是红蜘蛛、棉铃虫等容易暴发成灾,造成大面积红叶垮杆,棉铃被蛀空脱落。可用1.8%阿维菌素3 000倍,辛硫磷500倍、25%快杀灵1 000倍或氯氰菊酯1 000倍,进行喷雾防治棉铃虫;红蜘蛛防治可选用1.8%阿维菌素3 000倍或20%白红螨净3 000~4 000倍喷雾防治。
三、涝灾对棉花的影响及防御
棉花积水受涝,会导致老叶沾泥,嫩叶枯黄,大量的蕾铃脱落。总体来看,棉花涝灾南方重于北方,多雨年份重于干旱年份。棉花涝灾不仅导致棉花减产,同时还会降低棉花的品质。一般减产30%以上,严重的甚至绝收。
1.清理沟渠,抢排积水 为了减轻危害,要抓紧时间及时排除积水,尽快清理垄沟、腰沟、围沟及排水沟等,保持排水通畅,有利于降低地下水位、田间持水量和植株间湿度,促进棉株根系发育。
2.清洗枝叶,扶理棉株 受到雨水侵袭后的棉株,枝叶上都沾满了泥浆,需要逐株逐叶清洗,利于促进光合作用;被水淹过的棉花,根系会受到损伤,容易造成倒伏。要及时扶正并进行培土,让其恢复直立生长,以免造成大量烂铃、落铃。在扶理棉株时,要注意轻扶、巧扶、顺行扶,千万不要使劲拉过头或用力猛踩,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二次损伤。
3.及时松土,适时追肥 等棉田稍干后,要及时松土,破除土壤板结层,改善土壤通气状况,促使根系恢复正常的生理机能。过一段时间后再中耕1次,并结合中耕适当培土,可加固棉株,防止倒伏。棉花受淹以后根系的吸收能力下降,因此对棉株要进行叶面喷施与根部施肥相结合的方法适时追肥,可用0.2%的磷酸二氢钾和2%的尿素溶液,一次喷施900 kg/hm2,连喷2~3次。根部追肥可施尿素75~112.5kg/hm2,饼肥600kg。
4.合理化调,加强病虫害防治 棉花受涝后,生长发育受阻,应根据苗情适当减少化控调节剂用量或推迟化控时间。但也有受涝后的棉苗,因田间肥沃、湿度大而生长快,在出现徒长趋势时,适时喷助壮素进行化控,以塑造理想株型。一般受涝后的棉株发育迟缓,秋桃多,极易贪青晚熟,在生长后期要适时喷洒乙烯利,促其早熟。排水后,应立即抢喷杀菌剂1~2次,以防病害。受灾后棉株会长出嫩枝、新叶,新芽娇嫩脆弱,叶片又少又小,这时最容易遭受虫害,因此,防治虫害要彻底,不然会加重灾情。注意应选用高效而又不损伤嫩枝、新叶的农药,以免发生药害。
5.适当推迟打顶,及时收摘老铃 受淹棉花大部分蕾铃脱落严重,生长高峰相对推迟。为了增加棉花顶部成铃,增结秋桃,打顶时间应比正常的推迟5~7 d,对下部没有蕾铃及叶片发黑的果枝要剪除,及时抹掉赘芽,对没有顶心的棉株,每株可留两个叶枝,形成“双秆棉” [2]。棉花生育中后期的雨涝,常使棉株中下部烂铃猛增,这时,应该尽早将下部初病的黄熟老铃摘下,回去后将它们摊开进行晾晒,开裂后即可收取子棉,损失会明显减少。
6.移株并行 对死苗严重、缺棵较多的棉田可采取移栽并行的办法,确保一行中的棉苗缺株率不超过10%,对棉苗过大无法移株并行或受淹时间较长,棉苗无法挽救的棉田,要及时改种其他作物。
四、低温冷害对棉花的影响及防御
棉花是喜温作物,对温度是非常敏感的,寒潮来临时往往伴随着阴雨天气,低温会导致棉花细胞代谢功能失调,光照严重不足;寒潮过后,棉苗子叶干枯,严重影响棉花的生长。低温冷害会使棉花生育进程推迟,植株矮小,群体生长量不足,成铃少,从而降低棉花的产量。
1.选用耐低温或早熟品种棉花品种不同,对温度的敏感性也不一样,选用耐低温的棉花品种,可以很好地适应气候的变化,由于早熟品种各生育阶段的积温需求都低于中晚熟品种,在低温年份选用早熟品种可以起到弥补积温不足的效果,因此选用早熟品种,对于棉花防御低温冷害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能够提高土壤温度,增加积温,促进棉花早发快长,应该大力推广并且应用地膜覆盖技术,可以起到增加积温,补充积温不足的作用。同时可以加快棉株生育进程,延长棉花的有效花期,增加棉株成铃数。
3.合理密植,合理化控 由于低温冷害常常造成棉株个体生长量低,从而导致群体生长量不足。因此,在低温冷害年份,一定要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利用群体的优势来提高棉花的产量。
在低温年景时,棉田施肥量一定要比平常年景增加10%左右,而且施肥次数也要增加1~2 次,在增加施肥量的同时,还要注意科学化控,前期可以不进行化学调控或者视苗情适当轻控,在棉花进入盛蕾期和初花期时必须进行一次化控,但化控的用量也应该比平常年景适当减轻[3]。
4.彻底细整枝 在棉花铃絮期,进行仔细、彻底地整枝,棉花的中下部透光度会提高10%以上,棉株间的温度也会相应提高0.6~0.7℃。同一品种的同一铃位上,由于光照条件的不同,开絮竟然能相差100 d。因此要及时细整枝,对于通风透光、散湿增温、促进棉铃发育有着重要的作用。
5.喷施催熟剂 对棉花进行根外喷施磷肥1~2次,在棉花铃絮期对于催熟纤维有着很好的效果。在9月中旬前后,深松深趟1~2次,能断根、散湿增温,促使棉花早开絮,而且开絮集中。另外,在9月中旬以后,喷施400倍浓度的乙烯剂,喷后10 d,棉株的上下铃会一起开裂,开絮快而且很集中,达到一定的增产效果。
参考文献:
[1]顾相蕊,胡爱兵,文彬.防御和减轻棉花灾害的关键栽培技术.江西棉花,2010,4.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