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节能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10-30 17:33: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能源节能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第一条为了推进全社会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保护环境,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满足人民生活需要,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能源,是指煤炭、原油、天然气、电力、焦炭、煤气、热力、成品油、液化石油气、生物质能和其他直接或者通过加工、转换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种资源。
第三条本法所称节能,是指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减少从能源生产到消费各个环节中的损失和浪费,更加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
第四条节能是国家发展经济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
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节能工作,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企业结构、产品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推进节能技术进步,降低单位产值能耗和单位产品能耗,改善能源的开发、加工转换、输送和供应,逐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国民经济向节能型发展。
国家鼓励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第五条国家制定节能政策,编制节能计划,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保障能源的合理利用,并与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相协调。
第六条国家鼓励、支持节能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加强节能宣传和教育,普及节能科学知识,增强全民的节能意识。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履行节能义务,有权检举浪费能源的行为。
各级人民政府对在节能或者节能科学技术研究、推广中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八条国务院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主管全国的节能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节能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节能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节能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节能管理
第九条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节能工作的领导,每年部署、协调、监督、检查、推动节能工作。
第十条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能源节约与能源开发并举,把能源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在对能源节约与能源开发进行技术、经济和环境比较论证的基础上,择优选定能源节约、能源开发投资项目,制定能源投资计划。
第十一条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在基本建设、技术改造资金中安排节能资金,用于支持能源的合理利用以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
市、县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节能资金,用于支持能源的合理利用以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
第十二条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应当包括合理用能的专题论证。
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的设计和建设,应当遵守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
达不到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要求的项目,依法审批的机关不得批准建设;项目建成后,达不到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要求的,不予验收。
第十三条禁止新建技术落后、耗能过高、严重浪费能源的工业项目。禁止新建的耗能过高的工业项目的名录和具体实施办法,由国务院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
第十四条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有关节能的国家标准。
对没有前款规定的国家标准的,国务院有关部门可以依法制定有关节能的行业标准,并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制定有关节能的标准应当做到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并不断加以完善和改进。
第十五条国务院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对生产量大面广的用能产品的行业加强监督,督促其采取节能措施,努力提高产品的设计和制造技术,逐步降低本行业的单位产品能耗。
第十六条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应当会同同级有关部门,对生产过程中耗能较高的产品制定单位产品能耗限额。
制定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应当科学、合理。
第十七条国家对落后的耗能过高的用能产品、设备实行淘汰制度。
淘汰的耗能过高的用能产品、设备的名录由国务院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确定并公布。具体实施办法由国务院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
第十八条企业可以根据自愿原则,按照国家有关产品质量认证的规定,向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管理部门授权的部门认可的认证机构提出用能产品节能质量认证申请;经认证合格后,取得节能质量认证证书,在用能产品或者其包装上使用节能质量认证标志。
第十九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应当会同同级有关部门,做好能源消费和利用状况的统计工作,并定期公报,公布主要耗能产品的单位产品能耗等状况。
第二十条国家对重点用能单位要加强节能管理。
下列用能单位为重点用能单位:
(一)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1万吨标准煤以上的用能单位;
(二)国务院有关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指定的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5000吨以上不满1万吨标准煤的用能单位。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对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源利用状况进行监督检查,可以委托具有检验测试技术条件的单位依法进行节能的检验测试。
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要求、节能措施和管理办法,由国务院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
第三章合理使用能源
第二十一条用能单位应当按照合理用能的原则,加强节能管理,制定并组织实施本单位的节能技术措施,降低能耗。
用能单位应当开展节能教育,组织有关人员参加节能培训。
未经节能教育、培训的人员,不得在耗能设备操作岗位上工作。
第二十二条用能单位应当加强能源计量管理,健全能源消费统计和能源利用状况分析制度。
第二十三条用能单位应当建立节能工作责任制,对节能工作取得成绩的集体、个人给予奖励。
第二十四条生产耗能较高的产品的单位,应当遵守依法制定的单位产品能耗限额。
超过单位产品能耗限额用能,情节严重的,限期治理。限期治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决定。
第二十五条生产、销售用能产品和使用用能设备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在国务院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的期限内,停止生产、销售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产品,停止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设备,并不得将淘汰的设备转让给他人使用。
第二十六条生产用能产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在产品说明书和产品标识上如实注明能耗指标。
第二十七条生产用能产品的单位和个人,不得使用伪造的节能质量认证标志或者冒用节能质量认证标志。
第二十八条重点用能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报送能源利用状况报告。能源利用状况包括能源消费情况、用能效率和节能效益分析、节能措施等内容。
第二十九条重点用能单位应当设立能源管理岗位,在具有节能专业知识、实际经验以及工程师以上技术职称的人员中聘任能源管理人员,并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
能源管理人员负责对本单位的能源利用状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十条单位职工和其他城乡居民使用企业生产的电、煤气、天然气、煤等能源应当按照国家规定计量和交费,不得无偿使用或者实行包费制。
第三十一条能源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合同的约定向用能单位提供能源。
第四章节能技术进步
第三十二条国家鼓励、支持开发先进节能技术,确定开发先进节能技术的重点和方向,建立和完善节能技术服务体系,培育和规范节能技术市场。
第三十三条国家组织实施重大节能科研项目、节能示范工程,提出节能推广项目,引导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采用先进的节能工艺、技术、设备和材料。
国家制定优惠政策,对节能示范工程和节能推广项目给予支持。
第三十四条国家鼓励引进境外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设备,禁止引进境外落后的用能技术、设备和材料。
第三十五条在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排的科学研究资金中应当安排节能资金,用于先进节能技术研究。
第三十六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节能技术政策,推动符合节能要求的科学、合理的专业化生产。
第三十七条建筑物的设计和建造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采用节能型的建筑结构、材料、器具和产品,提高保温隔热性能,减少采暖、制冷、照明的能耗。
第三十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效益的方针,加强农村能源建设,开发、利用沼气、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
第三十九条国家鼓励发展下列通用节能技术:
(一)推广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提高热电机组的利用率,发展热能梯级利用技术,热、电、冷联产技术和热、电、煤气三联供技术,提高热能综合利用率;
(二)逐步实现电动机、风机、泵类设备和系统的经济运行,发展电机调速节电和电力电子节电技术,开发、生产、推广质优、价廉的节能器材,提高电能利用效率;
(三)发展和推广适合国内煤种的流化床燃烧、无烟燃烧和气化、液化等洁净煤技术,提高煤炭利用效率;
(四)发展和推广其他在节能工作中证明技术成熟、效益显著的通用节能技术。
第四十条各行业应当制定行业节能技术政策,发展、推广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限制或者淘汰能耗高的老旧技术、工艺、设备和材料。
第四十一条国务院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通用的和分行业的具体的节能技术指标、要求和措施,并根据经济和节能技术的发展情况适时修订,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使我国能源利用状况逐步赶上国际先进水平。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二条违反本法第十三条规定,新建国家明令禁止新建的高耗能工业项目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提出意见,报请同级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停止投入生产或者停止使用。
第四十三条生产耗能较高的产品的单位,违反本法第二十四条规定,超过单位产品能耗限额用能,情节严重,经限期治理逾期不治理或者没有达到治理要求的,可以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提出意见,报请同级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关闭。
第四十四条违反本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生产、销售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产品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管理产品质量监督工作的部门责令停止生产、销售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产品,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产品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可以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第四十五条违反本法第二十五条规定,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设备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责令停止使用,没收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设备;情节严重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可以提出意见,报请同级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关闭。
第四十六条违反本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将淘汰的用能设备转让他人使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管理产品质量监督工作的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七条违反本法第二十六条规定,未在产品说明书和产品标识上注明能耗指标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管理产品质量监督工作的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
违反本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在产品说明书和产品标识上注明的能耗指标不符合产品的实际情况的,除依照前款规定处罚外,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承担民事责任。
第四十八条违反本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使用伪造的节能质量认证标志或者冒用节能质量认证标志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管理产品质量监督工作的部门责令公开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九条国家工作人员在节能工作中、、,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给予行政处分。
篇2
领导重视是节能精细化管理的关键,企业应建立节能减排组织机构,明确管理层的职责,提高节能主管人员的素质能力,加大节能主管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增强节能培训宣传力度,提高员工节能意识。1企业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取得领导对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视。>各种节能活动争取让领导参加并了解;>为领导层提供高端的节能减排讲座;>定期汇报节能工作的开展情况;>各种节能工作数据、报告或程序手册让领导了解或签字;>领导对于节能精细化管理不是事必躬亲,而是明察秋毫。2明确职责,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是实施节能精细化管理的前提和保障。细化节能减排管理网络:建立三级能源管理网络(纵向要从企业最高层到班组,一直到个人,横向要包括计划、设计、工艺、技术、计量、统计、供应、财务、调度等所有部门,节能减排需要各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各部门要有明确的节能减排职责,杜绝推诿、扯皮现象。3能源管理岗位的工作要求精细化。根据工作职能和流程,明确界定岗位职责,形成具体的岗位工作规范,使每位工作人员都能够全面了解岗位职责,熟悉本职业务。4节能减排管理人员素质:热心节能减排工作、具有节能减排基础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熟悉节能减排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相关标准。5同时在工作中加强对执行力的精细化管理,确保优质高效地完成本职工作。建立完善的节能减排管理制度,积极推进并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工作,是提高企业能源管理水平的关键。企业能源管理制度的精细化管理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开展:1一个系统、完整、全面、细致的管理制度体系是精细化管理工作开展的依据。企业可按照国家有关节能减排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企业用能管理制度》、《企业节能奖罚制度》、《企业能源计量、统计管理制度》等节能减排管理制度,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典型能源管理制度及内容要求如表1所示。2能源管理制度应以公司正式文件下发,并组织全员培训学习。3企业应定期对能源管理制度的内容及执行情况进行内部审核,保证其有效性和可操作性。4企业可依照GB/T23331-2009模式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工作。能源管理体系包含管理者承诺、能源方针、能源目标、管理手册、管理制度、操作手册、能源因素、图表记录等一系列多层级的内容。能源管理体系模式遵循的是系统的管理原理和“P-D-C-A”过程模式,在组织内建立起一个完整有效的、形成文件的能源管理体系。为兑现管理承诺、实现能源方针和目标而进行策划、实施、检查与纠正、管理评审等对能源管理的全过程进行控制。能源管理体系框架如图1所示。
企业能源计量的精细化管理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开展:1用能单位应合理设置能源计量的组织机构,并建立企业能源计量管理体系,形成能源计量网络,实现计量数据化管理。2用能单位应制定企业能源计量管理制度,包括能源计量管理机构职责及人员岗位责任制度,计量器具的选型、采购、入库、流转、报废等管理制度,计量器具的使用、维护、保养制度,能源计量器具的周期检定(校准制度,能源计量数据采集、处理、使用、保管及监督制度等规章制度。3用能单位需加强企业能源计量人才队伍的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培训,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企业能源计量人才队伍。4用能单位的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应满足GB17167-2006要求。尤其作为对外结算的用能单位这一要求是基本的、必须的。5主要次级用能单位的能源计量器具的仪表配备应满足GB17167-2006要求。用能单位对其下属的次级用能单位的耗能指标管理是用能单位能源管理的核心,如果对主要次级用能单位没有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的强制要求,就无法做到有效管理,势必就会使“耗能定额指标管理”成为空谈。6主要用能设备的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应满足GB17167-2006的要求。主要用能设备的耗能指标管理是用能单位能源技术管理的关键,它关乎用能单位的设备先进性考核、设备运行考核、主要产品单耗指标考核等技术核心指标,因此,主要用能设备的能源计量器具配备要求是强制性的,但其所配备能源计量器具准确度等级未作强制性要求。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准确度等级应满足GB17167-2006的要求。8用能单位应重视对能源计量器具清单、网络图的建立。能源统计是企业能源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根据能源在企业内部流动的过程及其特点,能源统计可划分为能源购入贮存、加工转换、输送分配、最终使用和回收利用等各个环节。1企业能源统计存在的共性问题主要如下:>企业内部统计数据不够细化。企业重视进出企业的能源消耗总量的计量统计工作,忽略对企业内部能源流向的计量统计分析;>能源统计出现偏差或遗漏情况;>对能源在输入、储存、运输方面造成的损耗缺少统计分析;>企业的基层统计人员使用的原始记录表格以及各种能源的巡检记录表格还需进一步完善,企业应建立规范的原始记录、巡检记录等表格。2为实现精细化能源统计,可从以下方面加以完善:>明确、细化能源统计流程。典型能源统计分析流程如图3所示;>明确、细化能源统计岗位职责。具体应包括建立分类统计报表、实现原始记录妥善保存、掌握能源的来龙去脉、跟踪能源的消耗升降情况、统计分析、制定能耗定额等;>加强基础用能单元的各种能源消耗的统计工作,加强对能耗数据变化的分析,便于进行用能单元单独考核;>明确各种能源数据的统计范围、计算方法等;>能源损耗率是一项重要的统计指标,对用能过程中油损、气损、电损等进行测试、统计分析。能源定额管控是节能减排工作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手段。用能单位应从能源输入、加工转换、输送分配、最终使用等环节入手,建立详细的能源定额指标,全面、深入控制各个用能环节的能源消耗。企业能源定额的精细化管理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开展:1企业的指标分解应与实际生产紧密结合。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全面、细致的单耗指标对基层单位进行考核,避免采用可操作性不强、不适于基层单位的产值能耗指标进行考核。例如,企业可结合实际建立工艺能耗定额或发电机组发电单耗等单项能源消耗定额指标。2企业应重视对节能目标责任制的建立,对节能目标进行层层分解,并予以考核。企业的指标都是从公司分解到车间,从车间再分解到班组。班组是企业管理的最终落脚点。因此,班组要把定额、标准、计量、原始记录、设备保养、规章制度的执行等量化到组员,才能保证公司的节能指标实现。3进行能效对标分析,将本企业的能耗定额指标与历史最好水平、同类型企业国内外先进水平进行比较分析。
通过“十一五”期间的不懈努力,我国的企业节能减排工作在挑战中开拓进取,面对严峻形势,经受住了考验,取得显著成效。在“十二五”期间,为了进一步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完成国家制定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下降8%,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分别下降10%的总体指标,建议各耗能企业全面认识、理解、实施节能精细化管理,进而促使我国节能减排工作更好更快的开展。
本文作者:孙卫明工作单位: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节能减排监测中心
篇3
[关键词]油田建筑;节能技术;环境
中图分类号:S2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3-0092-01
一、油田建筑施工中应用节能技术的必要性
传统的油田建筑施工方式所产生的噪音污染、施工扬尘、植物移植等,都对生态环境有一定的破坏。当前,我国的资源短缺、环境破坏等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坚持节约资源这项基本国策。促进经济生产方式转变为资源节约型、环境保护型,协调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人口的关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因此,企业应该充分考虑生产经营活动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实现绿色环保经营,节约能源,减少对资源的浪费。
解决我国当前的能源问题,最根本的方法就是节能降耗。将节能技术应用于油田建筑施工中,可以获得一定的环境效益,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这种环境效益可发生转化,变为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一个迫切的任务就是实现绿色节能降耗。油田建筑施工中应用节能技术,在建筑施工中充分融入节能环保意识,有利于改善油田企业建筑施工技术,改变油田企业的生产结构,降低资源消耗,使得油田企业形成良好的社会形象,而社会效益在一定程度上又可转化为经济效益,有利于油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油田建筑施工节能技术的应用现状
2.1 油田建筑施工人员节能意识薄弱
在油田建筑施工过程中,多数施工人员节能意识薄弱,甚至企业的管理人员并没有认识到环保节能技术的重要作用,或者只是空喊节能的口号,而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并没有充分落实环保节能技术。除此之外,因油田建筑施工人员缺乏节能意识,导致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并不能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执行环保节能技术的应用,制约油田建筑施工整体质量的提高。
2.2 油田建筑施工工艺缺乏环保
一部分油田建筑施工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应用了过于陈旧的施工机械设备,浪费了大量的资源。甚至部分油田企业管理者为了降低施工成本,忽视了对油田建筑施工设备的更新,仍然在使用一些消耗水、电资源较多的施工设备。从短期来看,使用旧的施工设备的确降低了施工成本,但是从长远角度来看,必然会浪费大量的资源。除此之外,使用老化的建筑设备,将极大降低建筑施工效率,对油田建筑的施工进度也有影响,进而制约施工整体质量的提高,更无法保证节能环保技术充分发挥作用。
2.3 缺乏完善的环保节能管理制度
油田企业管理者并没有充分认识应用节能技术的重要性,在油田建筑施工过程中缺乏完善的环保节能管理制度,并未对环保节能技术的应用作出明确的管理责任,相应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也不健全,只依据一些简单的书面文件和规章制度进行环保节能管理,评价体系也不完善,很难做到合理评价环保节能技术的应用效果。缺乏对环保节能技术应用状况的实时监督,导致应用节能技术时,执行力不强。常见的现象就是无章可循,甚至是有章不循,不利于充分发挥环保节能技术的重要作用。
三、油田建筑施工节能技术的应用措施
3.1 提高油田建筑施工人员的节能意识
提高油田建筑施工人员的节能意识,首先应使油田建筑施工人员认识到将节能技术应用于油田建筑施工的重要意义,增强油田建筑全体施工人员的节能环保意识;其次,组织施工人员参加相关培训,促使其培养良好的节能环保习惯,使其能够主动学习了解环保节能技术,并巧妙融合先进的节能技术与专业的施工技术,建立完善的环保业绩考评制度并切实落实,做好责任分配工作,明确责任要求,使油田建筑施工人员深切意识到自己所担负的环保责任。
3.2 改进油田建筑施工工艺
油田建筑施工过程中,应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切实落实环保节能技术,引进先进的施工工艺,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能源,用节能环保的施工设备替换老化陈旧的施工设备,避免施工过程中的资源浪费。注重引进节能环保型的施工设备,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淘汰落后的施工技术与施工设备,严格按照操作标准操作施工设备。
3.3 完善环保节能管理制度
保证环保节能技术顺利施行的先决条件就是建立切实可行的环保节能管理制度,并在施工过程中不断完善环保节能管理制度,保证环保节能技术充分发挥作用。建立完善的环保节能管理制度的目的不是将现有管理制度再重新制定,而是以现有制度为基础,从油田企业自身情况出发,分析查找问题,为满足规范管理的需要,提高油田建筑的施工效率,针对油田建筑施工中存在的能源浪费问题,对现有的环保节能管理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使环保节能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作用,使得油田建筑施工节能技术的应用工作更加科学和规范。除此之外,为保障环保节能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应组织定期或者不定期的监督检查活动,对环保节能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考核。
四、结论
在油田建筑施工中充分应用环保节能技术,不仅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但是,在节能技术的应用过程中,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如油田建筑施工人员节能意识薄弱,油田建筑施工工艺缺乏环保,缺乏完善的环保节能管理制度等。对此,应提高油田建筑施工人员的节能意识,改进油田建筑施工工艺,完善环保节能管理制度,充分发挥节能技术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篇4
以下是我对节能减排工作提出几点简薄的看法。
关键词:能源计量 节能减排 计量服务
十提出的经济建设、环境建设是我国今后社会区域经济发展的方向,节能减排工作仍将是我国新时期经济发展的主题,经济发展和能源需求上升的矛盾怎样来平衡,将会是今后一个时期面对的主要问题。能耗数据准确的计量以及客观的分析等,都是依靠计量器具所显示的计量数据作为依据的。因此,能源计量作为能源管理的“眼睛”,是节能减排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可以说:要实现节能减排,能源计量需先行。
一、目前我地区企业能源计量现状
我地在不断取得成绩的同时,在能源计量、节能减排工作仍有诸多的问题。我地位于新疆中部,西气东输的源头,石油石化、钢铁、水泥、矿产、食品等高能耗企业30余家,我参与过几次节能减排的普查和一些能源检测工作,大多企业对能源计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企业能源计量管理和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不符合国家标准,节能降耗方面的管理不到位,能源计量数据不准确等现象突出,这严重制约了我地能源计量工作的开展,也影响了能源计量工作在节能减排中重要作用的发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企业领导认识不到位,对国家制定的与能源计量相关的法律法规不熟悉,忽视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问题。
2、企业使用能源计量器具没有按周期送检,影响计量数据的准确性,造成了无法正确统计节能减排相关数据。
3、部分企业没有设立计量管理部门或专门计量管理人员,存在企业的节能减排计量工作不到位和滞后的问题。
4、企业的设备管理、数据统计、生产调度、财务核算、节能减排等部门协调、沟通不及时、不到位。
二、企业需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一)企业领导转变思路,提高对能源计量、节能减排重要性的认识。要建立健全能源计量管理体系,形成相应的计量管理制度,包括能源计量管理机构职责及人员岗位责任制度、能源计量器具的管理制度、能源计量数据的管理等规章制度;要加强能源计量人才队伍的建设,切实提高能源计量人员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现代能源计量管理的需要。
(二)企业要不断提高能源计量检测能力,提高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率和对能源计量检测过程的控制水平。要依据《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导则》国家标准的要求,在生产经营的全过程配备满足生产经营需要的能源计量器具,并认真做好计量器具的检定、校准工作,确保计量器具的准确可靠。企业要对能源计量数据的采集、处理、使用实施有效管理,充分发挥能源计量检测数据在生产经营、成本核算、能源平衡和能源利用状况统计分析等各项工作中的作用,用科学、准确的计量数据指导生产,通过量化考核发现工艺缺陷、管理漏洞和技术潜力,及时加以改进提高。
(三)做好数据的采集、分析和评估。做好计量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是能源计量的保证。企业应该建立起各种能源的计量框架,绘制能源计量网络图,确立重要的能源计量点,配备先进的计量设备,运用先进的测量手段,提高主要能源的计量率和准确性。特别要做好用能分析,这是能源计量的关键。企业要通过用能分析,掌握耗能情况,查找企业的节能潜力,明确企业的节能途径,为改进企业的能源管理,进行节能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率提供科学依据。
质监部门如何做好节能减排的计量服务工作:
质监部门要始终坚持“服务地方经济,促进社会发展”的工作方针,以服务为导向,将计量工作融入我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站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高度,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全力做好节能减排计量服务工作,为我地区经济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一)以促进经济建设为中心工作,进一步提升计量服务
1、把政府、企业和社会的需要,作为计量工作的主要内容。走进企业,与企业近距离的沟通交流。实地了解强制性标准在企业中的执行情况和企业遇到的实际问题,为企业解决困难。
2、采取多种措施,引导企业加强计量管理,实现节能降耗增效的目标。一是在摸清耗能企业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开展专题讲座,培训企业计量管理和检测人员,提供咨询服务等形式帮扶企业落实能源计量各项措施,二是指导企业建立科学完善的能源计量管理网络,帮助高耗能企业完善计量管理台帐,把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率、检测率和周期检定合格率等指标落实到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使我地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达到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
(二)以服务提升计量工作的社会效益
篇5
关键词:能源计量 节能减排 创新
我国能源总地质储量居世界第三,但人均能源可采储量却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但是经济增长中资源消耗过多,利用水平低、污染大等问题日益突出。目前,我国每万元国民生产总值能耗比发达国家高3~4倍,主要耗能产品单位能耗比一些发达国家高出30%至90%。同时能源的浪费与不合理利用也直接导致了环境的污染和恶化。能源及生态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节能减排显得尤为重要。
1 概述
党的十报告提出,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将节能减排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提出2015年全国单位GDP能耗要比2010年降低16%的节能减排指标。通过采取节能减排措施,进而实现既定的目标,能源计量是实施这些措施的重要保证,在企业节能减排中,要充分发挥能源计量的基础作用与核心作用。
计量工作是企业节能减排的基础,节能减排工作数据的体现必须确保计量的准确性。通常情况下,借助计量,使企业能够对能源计量数据进行采集、处理、使用,以及实施有效的管理等,在生产经营、成本核算、能源平衡和能源利用等工作中,能够充分发挥能源数据检测的作用,通过借助科学准确的计量数据对生产进行指导,进而实现节能降耗的目的。同时,在计量的帮助下,企业能够建立起科学规范的生产流程,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与产品的合格率,也就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
2 能源计量的现状
很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计量工作的重要性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在:一是没有全面认识能源计量的重要性,只是片面地追求产值和效益,根本没有将能源计量放在应有的位置上;二是计量管理水平落后。科学、完整的计量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在一些企业中根本没有建立,或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到位,建立的制度流于形式;三是计量技术基础薄弱,计量器具配备不全或性能不合要求,不按期检定,在一定程度上计量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难以保证,在节能降耗、提高效益方面。计量工作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为此国家专门制订了强制性国家标准《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17167-2006),自2007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该标准代替了《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导则》(GB/T17167-1997),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变化:一是标准名称改为“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标准由推荐性标准变为强制性标准;二是增加了非工业企业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和管理要求;三是对用能单位、主要次级用能单位、主要用能设备的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进行了调整;四是对能源计量器具的准确度等级要求进行了调整。该标准规定了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的基本要求,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的重要技术支撑文件,对于全面提高用能单位的能源计量水平、促进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发挥重大作用。
3 能源计量的流程
3.1 企业领导要提高能源计量工作的重要性,保证计量工作开展过程中的资金、人员等方面的需求,熟悉国家能源、计量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
3.2 建立和完善能源计量的管理体系,进而形成能源计量管理机构职责及人员岗位责任制度、能源计量器具的管理制度、能源计量数据的管理制度等计量管理制度。
3.3 为了适应现代能源计量管理的需要,建设一支庞大的能源计量人才队伍,不断提高能源计量人员的综合素质。
3.4 逐步提升能源计量检测的能力和水平。通过配备相应的能源计量器具,进而提高能源计量检测过程的控制水平。依据《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17167-2006)国家标准的要求在生产经营的全过程配备满足要求的能源计量器具,并认真做好其检定、校准工作,确保计量器具的准确可靠。
3.5 在生产经营、成本核算、能源平衡和能源利用的过程中,为了充分发挥能源计量检测的重要作用,我们需要对能源计量数据进行采集和处理,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管理,通过采用科学、准确的计量数据对生产进行指导,为了弥补工艺缺陷、规避管理漏洞、提升技术强能进而实施量化考核,并逐步完善,将节能减排工作落到实处。
4 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加强领导、健全规章制度、确保人员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企业的能源计量管理。加强能源计量,有效开展节能减排活动,必将促进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实现我们无污染、合理利用能源和绿色生活的梦想。
参考文献:
[1]冷劲松.企业能源计量若干问题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8,11.
篇6
1 节能法律
《节能法》共7章87条,自2008年4月1日起 施 行 。 其 中 能 源 管 理 、 合 理 使 用 与 节 约 能源、法律责任等部分对用能单位提出了明确规定,这是用能单位应该或必须做到的部分;在节能技术进步及激励措施等部分提出了建议或鼓励采用的先进节能技术或理念,并在政策及资金方面给予支持或奖励。
1 . 1 节能制度
节能的基础制度包括将节能工作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实行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节能考核评价制度,实行有利于节能和环保的产业政策,鼓励、支持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资源,鼓励、支持节能技术进步,开展宣传和教育等五方面。生产企业应该根据实际制定本企业的发展规划以及中长期节能计划,根据当地政府和国家的有关规定,制定本企业的节能指标以及为达到指标所采取的措施。在产品选型、结构调整以及设备配置等方面要从节约能源和有利于环境保护等角度综合考虑,尽量使用清洁型能源,扩大再生资源的使用比例,并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发展循环产业,尽量采用先进节能的新技术、新工艺 、新设备、新材料。
节约资源在实施过程中必须进行监管,监管的主体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和有关部门,监管内容是对节能法律、法规和节能标准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监管标准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节能法》具体规定了强制性能效标准、能耗限额标准、建筑节能标准、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依据强制性节能标准,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实行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这是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核准和开工建设的强制性前置条件。
1 . 2 合理使用能源
生产企业应当按照合理用能的原则,加强节能管理,制定并实施节能计划和节能技术措施,降低能源消耗,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制,建立能源消费统计和能源利用状况分析制度,定期开展节能教育和岗位节能培训。
1 . 3 相关法律
除了《节能法》对节能进行了系统、具体的规定外,《循环经济促进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电力法》、《可再生能源法》等条文也对节约能源做出了相关规定,使节约能源法律制度更加完备和完善。
2 节能法规和规章
2 . 1 节能法规
对生产企业有影响的国务院行政节能法规主 要 是 《 民 用 建 筑 节 能 条 例 》 , 该 条 例 是 在《节能法》和《建筑法》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了 民 用 建 筑 节 能 的 基 本 法 律 制 度 。 对 既 有 建筑的节能改造,主要是指对不符合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既有建筑的围护结构、供热系统、采暖制冷系统、照明设备和热水供应设施等设施节能改造的活动;对新建建筑,要按照民用建筑节能要求,确定建筑的布局、形状和朝向,并进行相应的设计、审查、监管、验收等程序;要推广使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
2 . 2 节能规章
目前,节能规章分类较多、内容较广,其中与生产企业紧密相连的节能规章是《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和地方节能监督办法。
重点用能单位应贯彻执行国家节约能源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标准,接受监督检查,建立健全节能管理制度,健全能源计量、监测管理制度,建立能源消费统计和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建立能源消耗成本管理制度,建立节能工作责任制,开展节能科研开发、技术改造和节能宣传与培训,设立能源管理岗位,并按要求配备能源管理人员。达不到要求的,将会根据具体情况给予警告、限期整改、罚款、停产整顿直至关闭企业等处罚。
3 节能标准
节能国家标准包括通用节能标准、能耗限额类标准、合理用热标准及合理用电标准等。
3 . 1 通用节能标准
建立企业节能标准体系应遵循协调一致、全面配套、层次恰当、划分明确、开发扩展的原则。
3 . 2 能耗限额类标准
截至2010年6月,国家了22项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标准,从新建项目的准入值、限额值、先进值3个层次对高耗能企业提出强制性要求。2007年山东省出台了50项高耗能产品限额标准,按照年限设定了2008年、2010年、2012年的单位产品能耗限定值。例如,《轮胎产品能耗限额》(山东省db37)规定,轮胎产品综合能耗限额中,单位产品综合能耗2008年为1290kgce/t(千克标煤/吨橡胶),2010年为1135kgce/t,2012年为1032kgce/t,省内轮胎企业必须参照此限额标准,对本企业的能耗水平进行调整和控制。
3 . 3 合理用热标准
《评价企业合理用热技术导则》是指导企业合理用热的综合标准,也是加强节能管理的重要依据。该标准包括:燃料燃烧的合理化,传热的合理化,减少传热引起的热损失,余热的回收利用,实行热能的综合利用与用能设备的合理配置等。
3 . 4 合理用电标准
合理用电包括以下五方面:一是供电的合理化,即合理选择供电电压及允许偏差、供电方式、变配电所位置、变压级数、导线截面、总线损率限值、日负荷率限值、冲击负荷及波动负荷的限制措施等。二是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合理化,即选择电动机类型、功率、调速方式、无功功率补偿、电气传动系统经济运行、监测与计量等。三是电能转换为热能的合理化,即电加热设备的效率、技术经济指标、电热元件和保温材料、工件热处理的工艺优化、余热回收利用等。四是电能转换为化学能的合理化,即电解槽、电镀槽的选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等。五是照明的合理化,即照明方式和灯具选择、照度标准限值、用电计量、控制方式的选择、建筑物的开窗面积及室内表面反射系数的要求等。
4 节能技术与政策
4 . 1 节能技术
目前,对生产企业比较有帮助的有锅炉燃烧节能技术、保温蓄热技术、输配电系统节能技术、电机系统节能技术、新能源及边界能源利用技术等,各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合的节能技术,在降低综合能耗的同时,减少能耗费用支出。
4 . 2 价格政策
生产企业应该充分利用《节能法》中的节能价格政策,真正达到节能增效的目的。目前常用的价格政策或方式有电力需求侧管理、合同能源管理、节能自愿协议以及节能电价制度等。
篇7
关键词:优化;设备管理;节能降耗;体系构建
前言
河钢邯钢能源中心是邯钢二次能源加工、生产供应的管理单位,主要担负着邯钢东区高压电力输送、变配电、电力调度,向高炉供风;高、焦、转炉煤气和蒸汽的调度平衡供应,负责水源提水和公司用户的河水、中水、软水的供应。当前国家对能源的管理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钢铁企业的节能减排压力日益突出。国家高效利用能源的硬性规定,成为了制约钢铁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如何提高设备系统的保障能力,降低企业生产能源消耗,提高设备能源利用效率,是生产实践中的一项崭新课题。
一、优化设备管理实现企业节能降耗项目实施的背景
1.设备长周期稳定运行仍是节能降耗主题。邯钢能源中心的大型设备机组、变供电设备较多,设备运行中因故障倒机的次数时有发生,过程中消耗无功能源,造成运行成本的提高和二次能源及电能的浪费,大型风机、汽机、发电、TRT等设备的运行周期较短,本体突发性事故的发生成为主要影响因素。由于事故造成的浪费成为运行成本的比重较大,因此保证设备的运行周期是实现节能降耗最主要的工作。
2.设备缺陷仍然存在,运行效率有待提高。钢铁企业生产节奏加快,设备运行损耗增加,设备主体性能受使用寿命周期的限制不断下降,并出现不影响运行的小缺陷,但是对整个系统的能力造成影响。如:TRT发电由于旁通阀门漏气造成发电量偏低,没有检修机会的情况下将继续持续保持低发电状态;存在一年之久的缺陷统计不在少数;燃气锅炉给水泵阀门漏水造成水量低,锅炉负荷偏低造成总体发电量不能完成等等。因此,消除设备缺陷,提高设备保障能力也是节能降耗的重要手段。
3.设备节能运行潜力仍需继续挖掘。受回收高炉煤气,焦炉煤气和转炉煤气压力流量的影响,锅炉燃气效率和汽轮机发电效率尚不能工作在最佳状态,如何提高锅炉效率、控制烟气CO含量和氧量的限制值、最大限度利用余热资源等等是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因此,挖掘设备潜力,最终实现设备发挥最大效率,仍是节能降耗的重要工作。4.供配电系统的节能降耗前景广阔。能源中心大型电机500kW•h以上电机40多台,除了正常的设备耗电,输配电装置的损耗特别严重,如:配电线路电缆产生的电能损耗,电力变压器产生的电能损耗。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供配电系统的损耗,对企业降低成本至关重要。
二、优化设备管理实现企业节能降耗项目实施的内涵
优化设备管理实现企业节能降耗,主旨就是在管理制度方面进行优化,增加关于能源设备的管理,突出节能和提高设备对能源的利用效率,以此为目标而对设备运行进行的深度管理。具体措施。
1.强化基础管理工作。制定完善各项设备管理制度,认真贯彻执行,对设备能源工作进行深度管理,建立设备系统消缺的专项制度。
2.运用设备节能技术。对变频调节和水泵进行节能改造,风机EPU运行降低电耗,杜绝高炉鼓风机放风现象。
3.建造节能型管网系统改造。降低输送环节损耗,对蒸汽专管改造提高介质管网输送能力,降低管网损耗。
4.变配电系统节能技术应用。实现变电站负荷合理转移,选用节能型设备,降低变压器的空载损耗,提高系统的功率因数。
三、优化设备管理实现企业节能降耗项目实施的主要做法
1.深度实施设备基础管理工作。(1)认真贯彻执行设备管理制度。每月对各车间完成指标情况进行分析统计,落实考核,夯实设备基础,提升设备综合管理能力,实现设备重大事故为零,主体设备故障率低于公司考核目标,发电效益最大化。实行技术主管包“产线”,高炉鼓风机热力发电机组、TRT发电,锅炉等系统关键设备进行报备,分区、分线、分台包保制度。推进岗位点检工作,成立厂级推进管理点检组织机构,基层车间成立点检小组,印制点检牌,细化点检内容,点检仪器数据上传,用数据说话;定期分析运行状态,并建立设备维护情况和周期性维护的计划及记录,做到有据可查可考,对历年设备故障及事故进行分析并汇订成册,提高预防能力,树立故障是最大的浪费理念,并从源头进行杜绝性治理,降低设备故障率。(2)推行消耗指标管理。开展降低库存和备件调配工作,每月对库存情况进行分析,对各车间计划详细审核,削减库存备件,通报各备件库存情况,防止乱编乱报现象,制订考核策略。并结合修旧利废,保证月度备件计划的完成。(3)加强设备液压管理。定时定期化验,推进旁路过滤运行,提高油品质,延长使用周期,降低油品消耗。减少由于油品杂质造成的设备故障,保证机械系统寿命。组织对CCPP燃机、汽机、电动风机等设备系统的液压油系统静电除杂质旁路滤油机进行改造,周期性投入,提高液压油的品质,降低并杜绝品质对电磁阀及伺服机构的误动,杜绝因液压油的品质造成的机组停机及甩负荷故障发生。(4)细化换油制度。液压油检验制度规定液压油每季度抽样检查一次,检查其清洁度和性,切忌不同牌号的液优化设备管理实现企业节能降耗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王银有李建坡摘要:通过优化设备管理实现企业节能降耗,就是在设备管理方面进行优化,增加关于能源设备的管理制度,突出提高设压油混用,并通过化验,符合规定的指标。新油过滤后再注入油箱内,过滤精度不低于5μ。定期清洗滤油器,降低油品的消耗,延长运行周期,减少意外油品损耗。(5)节能设备检修程序标准化、规范化。对设备的检修,增加分类意识,关键的耗能设备重点进行,严格执行设备检修作业标准化流程、作业票标准化模式,严把检修质量关。对CCPP发电系统、煤压机防喘振阀门缺陷处理,实行预防性检修。自制提升阀架,从以前的24小时连续检修缩减到4小时维护性处理,CCPP发电煤压机回流阀调整失灵,提前检修实验,防止了运行中出现的喘振和甩负荷现象。(6)加强设备缺陷管理。实行项目周调度制度。每周对车间设备缺陷进行统计及处理情况的汇总,实现闭环管理,使日常缺陷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管理和处理,确保设备长期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组织了燃气锅炉消缺,通过在原煤仓的底部(给煤机的入口处)增加振打器,改造利用原有的空气炮信号,将振打器的控制引入微机,实现了振打器的远程控制,为机组实现较高的发电水平提供了保障。
2.加大设备节能改造力度。(1)组织实施煤压机变频调节改造。2015年,通过组织对工频运行电机进行变频改造,对加压站电机调速节能,提高设备运行稳定、节能等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日耗电从2320kW减少为2010kW。(2)组织水泵节能项目改造。组织了4#高炉综合水泵站升级改造,提高冷却效率20%以上。组织对连轧泵站、冷轧加压泵站水泵节能改造,共计更换节能泵38台,年可节电2000万度。不但节电效果显著,而且设备性能大大提高,检修工作量、检修费用大幅下降。10月份完成1D2及4D1泵节能泵改造,节能效果较显著。
3.对热能系统进行改造,降低电耗和回收汽水。(1)实行高炉鼓风机节能运行。由于高炉炉料结构的调整和工艺的优化,高炉炉顶压力提高,鼓风机的供风工况随之改变,送风压力提高、送风量降低。高炉供风压力偏高、流量偏低,出现了机组自动开防喘振阀放风,防喘振阀开度输出达5%~8.5%,鼓风机长期放风运行能耗增加。通过多方调研后决定采用鼓风机EPU节能技术解决此项难题,依托高炉鼓风EPU节能增效控制软件平台,对鼓风机DCS集散控制系统及防喘振系统进行一系列改造,提高了风机工作点,降低了放风量,实现节能运行。(2)组织水、蒸汽及管网的节能改造。合理规划布局,减少不必要用气,尽量做到专管专用。组织十五万机组送8#高炉加湿蒸汽专管改造,缩短运输距离。通过十五万机组抽汽外送8#高炉加湿专管,实现缩短汽源同用户间运输距离,减少管道损耗约0.5t/h,减少蒸汽损耗4380吨/年。对5#、7#高炉加湿蒸汽专管进行建设改造。通过从现有六万及十五万发电机组出口铺设送5#、7#高炉的加湿蒸汽专管,实现不同压力等级蒸汽分类供应模式,降低DN500主蒸汽管道压力,减少蒸汽损耗2t/h。(3)开展锅炉余热及软水回收。对7#高炉气密箱回水进行改造,回水管分别与软水回流母管对接,作为闭路循环水的软水补水。七高炉气密箱回水管铺设至七高炉的干式除尘脱盐塔(7#),作为干式除尘脱盐塔补水,减少软水补水20t/h。组织锅炉脱硫系统废水回收改造,通过改造将冲洗水的排水引入脱硫塔地坑,再利用地坑泵将地坑中的水送往脱硫塔,作为脱硫塔系统的补水,达到了回收利用的目的。通过改造,实现了脱硫系统废水的全回收。(4)三风机除氧蒸汽密封水改造。三风机除氧水封水为四水站环形管水路供水,现将河水水路改为十六水站循环水路,回水随原管道回至三风机回水沟,最终回到四水站小池水中,改造完成后在保证压力的前提下,大大减小了河水提取量。(5)锅炉乏汽及其软水回收改造。利用乏汽回收再利用技术和余热回收利用技术,增加连排、定排的余热和水资源回收装置,实现蒸汽和高温水余热的回收,实现蒸汽凝结水的回收,每小时可回收近4.5t左右二次乏汽及凝结水。
4.变配电系统节能技术应用。(1)实现变电站负荷合理转移。对01站的负荷进行合理分配和转移,将01站现有负荷转移到邯钢220kV供电系统,实现供电系统安全可靠和经济运行。通过对供电设备进行改造和升级,对输电线路进行重新调整,停运01站主变压器。改变运行方式后,所有负荷按照220kV计费标准。按照供电公司执行的电网销售电价标准,220kV比6kV平均每度电可降低4分钱,因此可以节省大量电费。(2)选用节能型设备,淘汰高耗能变压器。能源中心变压器将高电压转换成用电设备的低电压,数量多达百台,节能型变压器的空载损耗比老式高耗能变压器单台损耗降低30%,年降电费达10万余元。2015年逐步更换节能电机34台,提高了输出功率。(3)提高系统的功率因数。由于系统的用电设备电动机和变压器的电感特性从系统中吸收无功功率,采用电容器补偿,抵消感抗的滞后无功,提高功率因数。采用滤波装置降低谐波电流产生的谐波损耗。滤波装置可以采用有源滤波和无源滤波,补偿谐波负荷消除谐波,提高了系统的功率因数,节约了用电成本。
四、优化设备管理实现企业节能降耗的效果
1.优化设备管理效果明显。节能概念由常规的运行操作及工艺调整节能转化为基本的设备节能理念。搞好设备运行调整是节能的表象,而设备性能的提升和高效利用能源达到的节能效果逐步在企业的节能工作中体现出来。发挥设备的潜能及运行效率,及时消除设备的各类隐患,保证设备运行周期,在干部职工中形成共识,促进了整体节能意识的提高,大大提升了设备管理效益。
2.优化设备管理节能降耗效益显著。年实现节能降耗4932.46万元。其中煤气压缩机变频改造后创效39.6万元。水泵节能改造创效2150万元。优化介质管网减少蒸汽损耗17520吨/年,折合节约费用192.72万元/年。风机EPU节能运行,节电425万元/年。余热回收利用技术,每年共产生经济效益82.96万元。供变电系统负荷转移,每年产生经济效益2052.18万元。
篇8
1 总则
1.1 为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实现“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节能减排目标,落实并规范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教育部开展的“节约型校园建设”各项工作,为校园规划、设计、建设、管理、教育普及等各阶段环节提供管理与技术指导,制定本导则。
1.2 本导则适用于新建和既有学校校园建设的改建、扩建、运营、管理。以高等院校为主要适用对象,供其他各类学校参考。
1.3 节约型校园的建设和运营管理,应在校园设施的全寿命周期内、在各个环节中统筹考虑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环境保护,满足校园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推进先进技术、科学管理的示范建设,注重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1.4 在校园中大力开展节约的教育和宣传,提高全校师生员工的节约意识,提倡节约的生活方式,形成节约风尚。
1.5 建设节约型校园除应符合本导则的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
2 术语
2.1 节约型校园 指在学校办学及校园设施建设、运营管理中遵循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环境保护建设及运营的管理思路和节约教育理念、形成良好节约型校园文化的校园。
2.2 节能、节水、节地、节材 指节约能源、节约水资源、合理使用土地资源和材料,节省土地和材料资源。
2.3 循环经济 指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
2.4 校园能耗统计 指对校园所有建筑、设施及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所消耗能源的统计。
2.5 校园能源审计 通过对学校能源利用状况进行定量分析,对学校能源利用效率、消耗水平、能源经济与环境效果进行审计、监测、诊断和评价。
2.6 校园能效公示 将学校能耗总量和各部门、建筑物的单位能耗等统计数据,通过适当的渠道向使用者、管理者和全社会定期公示,以接受公众监督。
2.7 需求管理 指对能源及资源使用方的管理。通过政策制度引导和激励用户节约、合理使用能源及资源。
2.8 分项计量 按不同用途(如空调、采暖、照明、动力等)、不同的能源资源类型、形式(如电、燃气、燃油、水等)分别设置计测仪表实施分项计量,以客观准确地把握学校能源资源消费的状况,为制定有效的节能节约资源措施提供基础资料。
3 基本原则
3.1 建设节约型校园,应本着建设节约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合理控制各种资源消耗,追求学校发展和社会发展、学校发展和个人发展的和谐统一。
3.2 学校应高度重视建设节约型校园的工作,建立和完善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组织,为持续地开展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提供全面协调和贯彻落实的组织保障。
3.3 应注重建立有效的节约建设审查评估和管理监管体系,完善各种节约管理制度,为节约型校园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3.4 应使学校师生员工全员参与节约型校园建设。将节约理念、管理方式和技术措施贯穿于校园规划建设、运营维护、教育普及等全过程。
3.5 加强资源节约宣传和教育,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培育校园节约文化。
4 监管体系
4.1 组织建设
4.1.1 学校应成立由主要校级领导负责的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委员会。委员会可由能源管理、基建、房产、资产、设备、采购、学工、团委等部门的负责人和相关专家组成,负责制定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的方针,指导节约型校园建设的工作,组织协调各院系、各部门的资源,为节约型校园的建设工作的实施提供基本保障。
4.1.2 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委员会可聘请校内或校外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为校园节约工作开展咨询、指导、推广工作,审核项目规划和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保护环境技术方案,建立校园能耗标准体系和用水定额体系,研究制定合理的校园节约管理体系。
4.1.3 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委员会应下设办公室(如节能(节水)管理办公室),全面负责校园节约的具体职能工作,部署、协调、监督、检查节约型校园建设各项工作。
4.1.4 建立院系和部门的责任人负责制度,各部门负责人作为该部门节约监管工作的责任人,负责监督落实学校制定的各项节约型校园建设任务。
4.1.5 学生思想教育部门、团委及学生会将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纳入学生工作中,并积极引导和支持学生开展校园节约活动。
4.2 制 度建设
4.2.1 建设项目审查制度
建立和完善学校建设项目的节约资源评估审查制度。审查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
1)新建项目的专项审查
校园新建项目应按国家相关规范和程序委托工程设计,并委托审查机构进行节能专项审查。
2) 既有建筑改造项目评审
既有建筑分为历史建筑和一般既有建筑。
对于历史保护建筑的改造,以满足历史建筑的保护要求为基本原则,组织专家论证和评审相适应的建筑节能、节水、节地、节材技术方案,严格参照相关的法规条例实施。
对于一般既有建筑,建立和完善既有建筑设备的管理台帐;建立设备检定与改造的原则、组织和程序。应在优化运营管理的同时,有计划地实施节能改造。改造应当考虑建筑物的寿命周期,对改造的必要性、经济技术可行性进行科学论证和评审,提高建筑物的资源能源利用效率。
4.2.2 校园设施运行监管制度
1)建立各级能效管理负责人制度
(1) 学校主要领导作为校园节能工作的责任人,并将校园节能工作与业绩考核挂钩。
(2) 各院系、部门负责人为该部门单位能效管理和节能工作的最终责任人,并建立相应的业绩考核体系。
(3) 对于能耗较大的建筑设施或设备,如含有大型实验装置的实验室,应指定实验室负责人或项目负责人为能源管理责任人,督促建立或健全用能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及能耗计量、统计工作。
(4) 应设立能源管理岗位,聘任的能源管理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熟悉国家有关节能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具有能效管理专业知识,三年以上实际工作经验和工程师以上(含工程师)职称。能源管理人员负责对本校的能源利用状况进行监督检查。
2)能源管理文件、报表、记录和管理台帐
(1) 建立和完善能源管理文件
明确校园建筑能源管理的原则、职责权限、办事程序、协调及联系方法、记录表格(包括建筑物能源管理机构或责任人的任命或聘用文件)并形成文件。
制定关于建筑节能的有关管理措施和文件,完善设备运行的管理台帐。如大型用能设备(制冷机、锅炉、大型实验设备)或设备机房的节能管理规定、规程、能耗计量装置(仪表)的校验证明;管理人员接受节能培训的证明文件。
(2) 建立和完善建筑节能技术文件
包括: 技术要求、操作规程、测试方法、竣工图纸、计算书等。
(3) 建立和完善建筑能耗记录文件
对建筑能源管理中的计量数据、检测结果、运行记录、分析报告、建筑自动化系统存储的记录数据等资料,应按规定保存,作为分析、检查和评价的依据。
3)校园能耗定额管理
参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教育部及本地区的用能、用水定额标准和实际能耗统计结果,研究制定合理的校园用能、用水定额及管理制度。
4.2.3 统计审计制度
1)能耗统计
建立校园能耗、水资源利用等基础数据的专项统计制度和方法,开展能源审计工作,挖掘节约空间,促进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
建立校园建筑及用能设施分类能耗统计或分项能耗统计制度。
(1) 分类计量:可按照生活服务设施、行政办公设施、教学设施、学科研究设施、实验设施、实习设施等类别实施分类建筑物能耗计量。
(2) 分项计量:根据实际条件按建筑规模、耗能规模并参照《大型公共建筑节能运行管理条例》对大型设施建筑制定能耗分项计量实施方案。列入分项能耗统计对象的新建建筑或设施应按空调、采暖、照明等用途设计独立的电力线路并配置数字计量仪表,对于既有建筑应根据条件逐步配置数字计量仪表,为逐步建立建筑能耗分项计量及网络远程数据采集奠定基础。
(3) 能源管理人才培训
制订能耗统计实施方案、表式、分类统计标准,开展统计业务培训与技术指导并纳入能源管理岗位考核制度。
(4) 能耗统计报表及能耗数据库建设
能源管理人员应及时、积极、准确地记录能源消耗情况,建立能源消耗统计表。能源消耗统计表应包括:建筑基本信息表(附表1);建筑物耗电量、耗气量、校园照明耗电量的逐日数据表(附表2);建筑物耗油量、耗水量、耗热水量的逐月数据表,校园维护与维修耗水量、耗油量的逐月数据表(附表3);耗热量的全年数据表(附表4);能耗分项能耗计量系统(附表5)。建筑物用能用水记录或账单,统一按实际月(指每月起始日0:00~每月最末日24:00)折算。
(5) 建立校园能耗数据共享机制
应统一校园能耗统计数据的内容及格式,逐步实现数据采集记录的自动化、电子化系统建设,建立可靠性强、效率高、共享度高的校园能耗数据库。
(6) 高耗能设备设施的专项计量和能源审计
高能耗的实验设备设施应采取专门的分项计量措施,建立设备的运行记录,定期对高能耗的实验设备设施进行能源审计。
2) 能源审计
学校应定期开展能源审计,同时应积极配合并协助国家和本地区建设主管部门开展建筑能源统计和审计工作。
(1) 校内能源审计执行机构
校内能源审计项目须建立如下的执行机构:学校成立能源审计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负责能源审计的领导和具体工作并出具审计报告;能源审计工作小组应聘用校内或校外建筑、暖通空调、给排水、会计、审计等专业人员参与。
被审计的单位应指定或委托专人担任审计项目联系人。
(2) 能源审计程序
召集被审计的单位相关负责人以及主要运营管理人员工作会议,了解运营情况及存在的问题,逐项核实基本信息表。
分析能源费用账单,分类计算出校园各类设施能源实耗值。
随机抽检10%的楼层以及重点耗能建筑,检测室内基本环境状况并记录。室内基本环境状况包括:温度、湿度、co2浓度、照度等室内参数;采用巡检方式,在整个审计阶段跟踪连续检测。
(4) 能源审计内容
检查校园建筑的节能管理状况,包括节能管理制度、节能管理文件、所采用的节能管理方法和节能技术手段。要求制定并组织实施本单位节能计划和节能技术进步措施;学校应健全能源计量、监测管理制度,配备合格的能源计量器具、仪表,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和管理应达到相应的国家标准;应建立节能工作责任制;每年应安排一定数额资金用于节能科研开发、节能技术改造和节能宣传与培训。
收集校园建筑的总能耗和主要用能子系统(空调、照明、办公设备、实验设备用能、特殊功能等)能耗,计算对应的能耗指标,从而判断建筑物整体及各主要用能系统能耗的合理性。
根据用能特征计算相应的单位能耗指标。
(5) 提交能源审计报告
能源审计结束后应提交审计报告,能源审计报告应列出审计的目的和范围、被审计设备(系统)的特性和运行状况、审计结果、确定的节能措施及相应的节能量和费用,提出节能潜力分析和建议,最后得出审计结论。
4.2.4 数据公示及共享制度
为深入持久地开展节约型校园建设各项工作,提高节约意识,强化监督管理,应建立校园资源消耗数据公示及数据共享制度。
1)建立校园能源、水资源消费数据库及信息管理系统,提高数据的可靠性、数据采集的效率和数据的共享度,提高管理效率。
2)通过校园网、媒体等公开途径向使用者、管理者和社会定期公示校园能耗、水耗统计数据、分类单位能耗及水耗统计指标数据(包括现实数据和历史对比数据)。
4.2.5 需求管理制度
建立校园能源及资源需求管理制度。
1)制订和完善能源计量、收费管理系统,实现能源管理的数字化、自动化。
2)逐步建立校园用能、用水经费的指标化管理制度。校园用能用水逐步实行“全面计量,分类管理,指标核定,全额收费”的水电经费管理方式,加强师生员工的成本核算意识和节能节水意识。
3)建立校园节能节水奖励制度。结合实际情况,对节能节水管理、宣传、节能技术应用工作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
4)建立校园节能节水目标责任制度。将节能降耗和节水目标任务纳入各院系、部门的目标责任制,将能耗水耗指标纳入年度考核内容。
5)建立校园用能用水设施档案制度。定期委托相关检测机构对用能用水设备和系统的性能进行综合检测评价,定期维护,保证设备和系统的正常运行。
4.2.6 资源节约型采购制度
学校应建立资源节约型采购制度,主要内容包括:
1)严格执行《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制定学校节能产品优先采购具体实施办法。大力推动学校节能采购,禁止采购国家明令禁止的淘汰产品和设备。积极采用能效高的产品。
2)严格控制办公设备、家具、交通工具等的配备标准,完善学生公寓家具的标准化配置。
3)鼓励网上采购、集中采购手段,节省交通、纸张、人工成本费用,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4)加强对学校采购人员的业务培训。
4.2.7 环境管理制度
建立校园环境管理制度,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实施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5 节约型校园建设技术要点
贯彻实施《关于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指导意见》(建科[]78号)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以及现行的项目规划、设计、施工、监理及验收相关法规,并参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及相关的建筑节能运行管理条例等,积极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保护环境工作,并将其贯穿于校园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全过程及用能设备的全寿命周期。按照选址规划合理、资源利用高效循环、节能措施综合有效、建筑环境健康舒适、废物排放减量无害、建筑功能灵活适宜等六大特点建设节约型校园。
5.1 建设阶段
5.1.1 校园规划
1) 场地规划
(1) 树立节约理念、合理使用土地资源。应严格控制用地规模,符合《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的要求,根据学校规模确定用地指标,避免土地资源的不当占用和浪费,杜绝规划设计中追求豪华奢侈之风,注重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2) 校园场地建设不应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校园选址应保证场地内无洪涝灾害、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胁,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
(3) 校园建设应考虑与自然环境的协调,注重与社会资源整合和协调。
(4) 合理利用校园土地,规划合理的容积率与绿化率。
2) 环境整治
(1) 合理规划校园交通,应充分考虑人车分流,确保停车场设施和自行车停放场所。
(2) 积极实施透水性道路铺装,合理设置遮阳遮雨设施。营造与自然和谐的校园环境。
(3) 针对校园生活垃圾的特点,进行垃圾分类,实行分区收集处理;对于废弃物进行再利用和回收,提高再利用的比例;将无法回收和再利用的废弃物集中管理,减少环境污染和影响。
(4) 严格管理实验室有毒有害污染物的回收和处置,减少环境污染。
3)景观规划:
(1) 绿地规划
在绿地景观的规划与建设中, 合理保留原有植被、动物栖息地。
科学研究并应用适宜的技术修复和重建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
合理规划校园绿地, 努力实现校园绿地的均衡布局与绿地景观的品质 提升。
(2) 景观规划
校园应结合地域、地形及气候特征,积极营造具有校园人文气息,符合师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交流、休息、运动等需要的校园景观, 水系规划应结合校园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不可豪华奢侈建设。
(3) 树木种植
校园景观规划中应注重生态平衡原则,合理选用树种,合理搭配乔、灌、草坪种植。
4)能源规划
(1) 科学预测校园建筑的能源负荷,应充分考虑地域气候因素与校园建筑使用的特点,合理确定校园用能需求量。努力实施能源的梯级利用和对口利用。
(2) 结合当地供能状况,合理优化校园能源系统的结构。
(3) 因地制宜地利用自然能源及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不应造成对环境和原生态系统的破坏以及对自然资源的污染。
5)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1) 根据当地水资源状况,合理的制定节水规划方案。按高质高用、低质低用的原则,生活用水、景观用水和绿化用水等按用水水质要求分别提供、梯级处理回用。
(2) 采用雨水、污水分流系统。充分考虑雨水和污水的再生回用措施,鼓励有条件的校区实施污水的能源化和肥份利用。
(3) 合理规划雨水径流途径,最大程度地降低地表径流,采用多种渗透措施增加雨水的渗透量。对于新建校区或新建建筑,产生的暴雨径流量宜小于或等于建设前的水平,以减小对城市暴雨径流的峰值,维持当地生态用水;对于既有校区改造或既有建筑改造,产生的暴雨径流量须小于改造前的水平。
(4) 合理确定节水指标。努力实现浇灌用水不使用市政自来水和地下水等传统水源。
6) 新建建筑规划
(1) 建筑布局和平面规划应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和地形特征,参照相关建筑节能设计规范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实施。
同时还应结合校园特点合理进行设计。
(2) 校园新建建筑应执行国家相关节能设计规范。
(3) 校园大型新建建筑的冷热源、输配系统和照明等各部分能耗应进行独立分项计量。
(4) 项目设计应提交节能设计专篇。
(5) 注重与校园人文环境及自然环境的协调。
6) 既有建筑改造规划
(1) 注重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改造,结合校园整体建设合理定位。
(2) 一般既有建筑的改造应基于学校发展的合理需求和提高建筑物的资源、能源利用效率的原则,充分考虑建筑物的寿命周期、可行性和投入收益比。
(3) 既有建筑的改造应注重与周围人文环境及自然环境的协调。
(4) 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中积极引入合同能源管理市场机制,鼓励多元投资。
5.1.2 设计
1)创造适宜的校园环境
采用绿色生态理念,应用现代化计算机环境模拟等先进设计技术,优化校园的声、光、热、风及水环境设计。
声环境:校园总平面规划设计注意噪音源及噪音敏感建筑的合理布局,必要时采取隔离及降噪措施,对校园环境噪音进行预测评价,确保符合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音标准》(gb3096-93)
光环境:对校园建筑布局、朝向进行合理规划设计,避免建筑间相互遮挡,确保日照及采光需求。建筑设计中积极采用自然采光。
热环境:积极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对校园区域的微气候进行预测分析,优化热设计。积极采用室外绿化、水景、透水型路面铺装等措施,缓解热岛效应。寒冷地区需积极采取防寒抗冻措施,炎热地区应积极采用遮阳设施。
风环境:积极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对校园区域的微气候进行预测分析,优化建筑布局及风环境设计,积极利用自然通风改善环境,避免建筑风害。
水环境:设计与自然和谐的水环境,确保校园的用水安全措施,进行水资源有效利用和雨水、中水、污水的循环利用设计。
2) 建筑本体节能设计
(1) 建筑热工设计
①建筑物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设计指标符合现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gb50189-)及所属地域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
②根据节能要求优化建筑窗墙比。对空调房间的外窗鼓励采用双层中空玻璃外窗,有条件时外窗玻璃材料鼓励采用low-e玻璃。
③建筑外窗或玻璃幕墙应根据建筑物功能、地域特性与朝向合理设置遮阳设施。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建议采用可调节外遮阳方式。
④南方地区鼓励采用综合绿化等技术,改善建筑围护结构的隔热性能。寒冷地区加强对建筑围护结构的冷热桥节能处理,确保隔热保温性能。
⑤南方建筑屋顶应强调隔热,可采用屋顶绿化、架空屋面、阴棚等设计,北方建筑屋顶则强调保温。
⑥严格执行国家节能规范的建筑的窗地比。
(2) 建筑通风设计
① 鼓励采用计算机模拟技术优化设计与布局。宜利用冬季日照并避开冬季主导风向,充分利用夏季自然通风。
② 建筑外窗开启面积不小于外窗总面积的30%,建筑幕墙具有开启部分或设有通风换气装置。
(3) 建筑照明节能设计
① 根据校园建筑的不同功能,进行日照分析,尽量满足不同建筑的采光需求,减少人工照明数量。并实现自然采光与人工照明的切换控制。
② 教室照明应考虑校园特点安装合理的控制措施。
③ 校园照明应采用节能灯具。
(4) 用能设备系统节能设计
① 暖通空调设备系统
空调设计采用全年动态模拟计算确定负荷,结合当地经济技术条件合理选择暖通空调系统和设备,并满足相关节能设计规范和标准。
根据校园建筑物的功能、特性与寿命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合理设计暖通空调系统形式和控制方式。
冷热源设备系统设计应注重校园用能特点,满足正常教学与寒暑假期不同情况需求和部分负荷运行特点,设备能效指标须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gb50189-)的相关要求。
校园建筑的节能设计须满足相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
② 电梯系统设计
根据校园特点考虑对应平时运行与寒暑假期运行的模式切换的设计。
3) 建筑能耗分项计量系统
配置冷热源设备、照明、空调输配系统、生活热水等用能设备系统的分项计量系统,并预留数值传输接口。有条件的可根据建筑用能规模和特点建立能耗数据的远程传输、实时监测系统。
4)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1) 节水系统、节水器具和设备
须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供水管网漏损;合理设计供水管网水压、杜绝超压出流现象和爆管现象。
采用高效节水型用水器具,淘汰非节水型器具。
水表等计量装置的设置应保证能对室内管网尤其是室外埋地管网进行分段的水平衡测试。
(2) 非传统水源利用
① 雨水处理及利用
雨水的收集与处理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并宜结合景观进行设计。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确定雨水的积蓄、处理及利用方式。
② 污(废)水处理及利用
在技术经济合理情况下,对污(废)水进行处理及利用设计。
对于以完全分流式收集系统收集的优质杂排水为原水时,可以采用物化处理,或生物处理和物化处理相结合的工艺流程,在有条件的校园,可以考虑采用人工湿地等运行维护较为简单的处理工艺。
对于以合流式收集系统收集的污水为原水时,可以采用生物处理和深度处理相结合的工艺处理,或膜生物反应器等技术进行处理。
(3) 用水安全
饮用水、杂用水和景观水水质满足国家现行标准规范的要求。
采取用水安全保障措施,避免对人体和周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处理后的雨水、污(废)水回用水供水系统必须独立设置。回用水管道上不得安装取水龙头。当装有取水接口时,必须采取严格的防止误饮、误用的措施。
(4) 鼓励校园内采用分质供水系统,即市政饮用水供水系统仅供给师生饮用、洗浴、洗手等直接影响身体健康的用水。而冲厕、绿化、道路冲洗等的用水宜采用回用水。
5)可再生能源利用
因地制宜地采用可再生能源。在建筑设计中充分利用各种主动式或被动式太阳能利用技术,并实现与建筑的一体化设计。
结合建筑条件及当地资源条件采用地源、地表水源、污水源热泵及地热技术。
可根据校园建筑条件和特点积极采用热回收型热泵系统,提高校园空调采暖及热水供应系统综合能效比。
6)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1) 用材安全
建筑工程材料和装饰装修材料中有害物质含量符合现行国家标准cai《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 6566-)和《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gb18580~18588-)
不得采用《建设部推广应用和限制禁止使用技术》(建设部218号公告)禁、限的建筑工程材料。
(2) 节约用材
① 建筑造型要素简约,应避免大量装饰性构建。
② 土建与装修及新技术材料应用一体化设计。
③ 采用符合当地地质、气候特点的新型建筑体系,选用工厂化、规格化、多样化、半成品化、装配化和模数化的建筑工程材料与部品。
④ 在保证建筑物性能的前提下,积极采用新型墙体材料。
7)室内环境质量
校园建筑设计应重视改善室内环境、保障室内人员的舒适性和健康,体现“以人为本”,实现与环境的友好和谐。
(1) 室内空气品质
① 参照《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新风量及送风方式设计满足室内通风换气卫生要求。
② 对要求空调的大空间建筑宜采用计算机数值模拟技术,优化气流组织,改善室内空间气流、温度及有害物质浓度分布,提高空调通风效率。
③ 充分利用自然通风或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复合系统方式。
④ 有条件时设置室内空气质量实时监测及显示装置,集中空调系统中利用co2浓度监测控制空调新风。
(2) 热湿环境
① 采用集中空调的建筑,房间温度、湿度、风速等设计参数应符合国家《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的要求,并积极响应国家及地方节能运行的倡议。
② 新风需求量大的集中式空调系统应考虑过渡季节全新风节能运行设计。
③ 寒冷地区采暖系统应注意管路水力平衡设计,并考虑房间温度调节措施。
④ 高大场馆建筑宜合理采用低温辐射采暖系统、分层空调方式。
3)采光与照明
(1)室内采光设计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的要求。室内采光系数或窗墙比满足当地光气候区要求。
(2) 合理采用天窗、反光板、反光镜、光导集光等自然采光强化和调控措施。
(3) 室内照明设计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t50034-)的要求。
① 室内照明指标设计和功率限值符合现行国家《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要求,室内公共空间照明采用分区照明和自动控制措施。鼓励采用led、无极灯、三基色荧光灯等绿色节能灯具。
② 教室照明应结合校园特点设计节能控制方式。
4)声环境
合理安排建筑平面布局和空间功能,建筑设备、机房等采取消声、隔振及减震措施,减少相邻空间的噪声及振动干扰。
建筑室内噪声级和隔声性能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88)要求。
建筑沿交通干道的外墙、外窗采取有效的隔声降噪措施。
5.1.3 施工与工程监理及验收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做到文明施工、节约施工、环保施工;规范工程监理及工程验收,保证工程质量。
1)施工对环境影响的控制
校园建设的施工现场应注意场地的生态保护和安全维护;严格控制施工对环境大气、土壤、水资源的污染;努力减少施工的振动、噪声对环境的影响;控制施工产生的光污染对周围居民的影响。
2)施工的资源节约
(1) 施工节能
应实施包括施工方案、资源管理以及节能降耗措施在内的施工组织总设计;
应对施工及工地生活用能进行计量、监管;严禁使用非节能型大功率用电器具;实现单位施工面积实际用电量比定额计算用电量节约4%以上。
(2) 材料节约
应通过施工程序的合理化、施工组织管理的规范化等措施,实现施工材料的节约;加强施工材料的循环利用,努力实现重复使用的施工材料在现场的使用率超过70%。
(3) 施工水资源的节约
应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节水方案和技术措施,所有用水部位应使用节水型产品和安装计量装置。有条件的工地要充分实施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3)施工监理
严格执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规范工程施工监理,严格控制施工全过程,确保工程质量。
4)施工验收
严格执行《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等国家有关工程验收标准和规范。
学校相关部门应尽早介入工程建设及验收,及时发现问题和提出整改意见,以利于将来运行管理。
5.2 运行维护阶段
校园用能设备主要为采暖、集中空调、照明设备,应重点强化这些设备的运行维护阶段的技术、管理及行为节能(节水)措施。
对大型物业管理鼓励社会化、市场化,应导入公平竞争机制,面向社会实行物业管理招标。逐步实现专业化、现代化管理。学校应与物业管理公司制定节能减排管理目标。
5.2.1 设备系统节能(节水)
1)集中空调
(1) 根据校园建筑负荷特点有效地采取部分负荷调控措施。有条件时空调水输送系统、风系统采用变流量控制,合理采用大温差小流量运行。
(2) 积极采用热回收措施,节省新风处理能耗。
(3) 过渡季节合理采用全新风运行,减少制冷机开机能耗。
(4) 实施室内温度节能设定,夏季室内不低于26℃,冬季不高于20℃。
(5)根据《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gb19210-)定期实施空调设备及风管的清洗维护,确保换热效率,保障空气品质。
(6) 对建筑物的集中冷热源、流体输配系统等运行状态进行监控与计量。
2)采暖
(1) 加强采暖锅炉计算机自动化控制与辅机变频技术。提高燃烧效率、增加热量回收;对于燃煤锅炉,有条件的应采用炉渣二次回烧;加强锅炉的除氧和水处理及防腐阻垢等措施,延长锅炉使用寿命;
(2) 按节能标准要求对供热管道进行保温,杜绝供热系统存在的跑冒滴漏现象。
(3) 改善管网输配性能。做好管网系统水力平衡调试,通过调节消除热网水力失调。避免“大流量、小温差”不经济运行状况。
(4) 加强管网系统的调节能力。对于既有建筑,有条件的可采用平衡阀及平衡阀智能仪表取代调节性能差的闸阀或截止阀,建筑的热力入口处加装热量调节和计量装置,改善系统调节能力。
(5) 强化节能运行。根据学校不同建筑、不同使用特点实行分时段供暖,夜间低温运行。
(6) 供暖系统宜根据室外气象条件变化进行调节,确保按需供暖。
(7) 逐步推行供热按热量计费管理方式。
3)绿色照明
(1)对教室等公共照明系统进行有效的分区分时控制。
(2)对学生宿舍照明,鼓励实施定时熄灯制度。
(3)制定寒暑假期间教室等公共场合的节能照明控制措施。
(4)更换非节能灯具,积极采用节能照明灯具。
4)节水
(1) 节约用水
① 绿化浇灌、景观补水和路面喷洒等用水不使用自来水。
② 绿化浇灌采用喷灌、微灌等高效方式,合理安排绿化的灌溉次数及用水量。
③ 对供水系统定期检查、杜绝跑冒滴漏现象。
(2) 水质管理
① 对回用水和景观水的水质实施定期检查,确保各项水质指标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② 对景观用水的水质保障设施应定期检修。保证水体的更新率处于一定的范围内,防止富营养化发生。
5.2.2 行为节能(节水)
加强校园节约文化建设,树立节约理念,普及节约科技。全员参与节约型校园建设,将节约理念贯彻到每个人的行为中。
1)行为节能
(1) 校园实施对节能行为的奖励和对浪费行为的教育处罚措施,将师生员工节能行动纳入行为规范建设中。
(2) 鼓励和支持学生成立节约型校园学生志愿者队伍,巡查、监督并制止校园的能源浪费现象。
(3) 自觉执行室内空调采暖温湿度的节能设定,严格控制空调开启时间。开空调时不开门窗,提倡下班前半小时提早关闭空调。过渡季节尽量不开或少开空调,以开窗通风或使用电风扇为主。
(4) 离开办公室前随手熄灯、人离关机。
(5) 倡导减少私家车的使用,提高学校班车的满载率。提倡校园内使用自行车。公务用车采购小排量、低油耗、低排放车辆,按规定及时淘汰环保不达标、油耗高的车辆。
2)行为节水
(1) 公共用水场合张贴节约用水提醒标示牌。
(2) 实施能源缴费校园一卡通,将水资源消费与个人经济利益挂钩。
(3) 水龙头随用随开;跑冒滴漏,及时报修。
3)行为节材
(1) 倡导纸张耗材节约行为。节约用纸,推广无纸化办公,废纸重复利用,积极采用可再生纸。提倡双面用纸,减少打印复印次数,节约使用打印耗材。
(2) 严格控制会议铺张浪费。减少或不使用精装请帖,避免礼品过度包装,减少或不使用校园横幅,积极使用电子显示屏及网站。
(3) 废旧资源如废旧钢铁、废旧有色金属、废旧塑料、废纸、废旧轮胎、废旧电子设备和器材应当再生利用。
(4) 鼓励校园开展资源循环利用活动,积极回收利用书籍、衣物、文具等。
5.3 各类建筑节约专项措施
5.3.1 教学建筑
1) 照明节能措施
通过管理措施和技术手段,避免教室白天开灯、无人开灯、人少大面积开灯等电力空耗现象。对物业管理部门应落实岗位责任制,采取适当的方式如根据学生人数分层分区开放教室等措施限制教室开放数量。
2) 空调系统节能措施
(1) 根据学校寒暑假特点,制定相应的节能运行策略。
(2) 采取有效措施监控教室空调设备的开停,避免课后空开现象。
(3)风扇与空调结合的方式,对于南方的高校,建议采用风扇与空调结合的方式。
3)教学设备节能措施
(1) 采取有效措施监控多媒体设备使用状况,减少空开或待机电耗。
(2) 严格管理计算机房设备,采取措施减少待机电耗。
5.3.2 办公建筑
1)减少待机电耗
办公室用电设备(计算机、打印机、饮水机等)应根据使用情况设置节能模式或及时关机。
2)合理使用空调
过度季节延缓空调开启时间,尽量以电风扇取代空调;开空调时关闭门窗,室内制冷温度应设置在26℃以上,制热温度应设置在20℃以下;提倡下班前半小时提早关闭空调,室内无人时应关闭空调电源。
3)照明节能
充分利用自然光照,晴天时少开灯;人少时少开灯;长时间离开办公室或下班后要关闭照明电源。
5.3.3 科研实验楼
1)严格执行办公建筑各类专项措施外,对高耗能、高耗水实验仪器、设备应专人负责,专项管理,做到节约使用。
2)本着“谁用能,谁付费”的原则,能源费用计入科研业务费成本。
3)特殊要求的实验室,可以采取有针对性地空调节能措施。
5.3.4 学生宿舍
1)开展学生宿舍节约型校园建设宣传活动,倡导校园节约风尚。在宿舍公示电耗水耗数据,展开节电节水竞赛等方式,实现加强学生节约水电意识,量化节约成果,并配套实施相关奖惩措施。
2)积极采用节能型供热水、用水设备,应及时改造原有陈旧、能效低的设备。可重点结合校园学生集中浴室等设施实施再生能源利用、废热回收利用、中水利用、节能节水运行管理措施。
3)将节能内容纳入学生宿舍住宿规定中。通过实施定时熄灯,晚间限时断电,插卡用水等措施,强化宿舍能耗管理。禁止学生宿舍使用电炉、电暖气、电饭锅、热得快等电器。
5.3.5 学生食堂
1)倡导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制止不文明的就餐行为。
2)加强内部管理,从源头上节约和控制采购成本;对食堂员工严格要求,加强制度建设,强化操作程序,在清洗、烹调、消毒过程中,充分注重节约水、电、气等资源。
3)树立绿色环保理念。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和筷子,提供经高温严格消毒的餐具,以节约资源。
5.3.6 学生浴室
学生集中浴室是校园生活设施中的耗水耗能大户,应根据地域条件和校园条件合理采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应积极采用洗浴废水的热回收及中水回用处理技术;导入ic卡节水管理系统及节水型设备。
5.3.7 校园分散设施能耗远程监控系统
分类分项计量把握校园设施能耗状况,确定重点用能部位或设施。积极采用现代化通信、网络技术,建立校园设施能耗远程监控系统。对高能耗建筑或设施,以及校园能耗的主要参数实施实时在线监测。
6 宣传教育
开展形式多样的节约型校园建设宣传活动,将节约理念教育纳入学生素质教育课程内容,将节能技术纳入学校课堂教学和科技实践,增强师生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倡导健康、文明、节俭、适度的生活理念,使节能节水成为每个师生的良好习惯和自觉行动。
6.1 课程与讲座
6.1.1 课程
1)将节约理念的倡导与教育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范畴,提升学生的节约意识与忧患意识,培养一代具有科学发展观和良好生活习惯的新型人才。
2)教务部门应积极整合和优化校内外资源,开设以资源节约利用和环境保护为主要内容的课程,聘请具有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及管理人员授课,增加学生的相关专业知识。
6.1.2 讲座
1)利用高等学校的专业优势与人才优势,定期开展以资源节约利用和环境保护为主要内容的专题讲座和观摩活动。
2)有效利用信息资源,传播和宣传节约理念、节约科技和节约型校园建设活动,交流节约型校园建设的经验。
6.2 科研与实践
6.2.1 科研
充分利用高等学校的科研优势,组织开展校园资源节约利用和环境保护等促进节约型校园建设的科学研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节约型校园建设实践,建设示范项目,总结经验,积极推广。
6.2.2 实践
以节约型校园建设为舞台和基地,鼓励学生应用专业知识、结合校园实际,开展节能、节水、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的科技发明实践活动。
6.3 宣传与普及
6.3.1 媒体宣传
通过校园报刊、广播、影视、网络等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节约型校园宣传活动,倡导良好的节约风气,形成建设节约型校园的舆论氛围。
6.3.2 普及活动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配合社会节约资源宣传活动,开展如城市节水宣传周、节能宣传周等活动。学工部、团委、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或参与节约竞赛活动和社区节能宣传普及活动,制作分发节能节水宣传小册子,在校园和社区普及节能节水科技知识。
7 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考核评价办法
7.1 评价打分标准及格式
为配合本导则的实施,特制订考核评价办法。
评价范围基本以“导则”内容为基础,从建设节约型校园的硬件条件、政策与制度、建设效果、专项措施四个方面进行评价,统筹个性问题与共性问题,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力争客观公正,并将在实施中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不断加以完善。
具体评价打分标准及格式参见附表六。
一硬件条件(25分)
1. 节约型设备(10分)
1)节水型设备安装与使用(2.5分)
2)节电型设备安装与使用(2.5分)
3)节能型设备安装与使用(2.5分)
4)学生ic卡的使用(2.5分)
2. 计量设备(10分)
1)院系和部处耗电计量设备(1.5分)
2)院系和部处耗水计量设备(1.5分)
3)学生公寓耗电计量设备(1.5分)
4)学生公寓耗水计量设备(1.5分)
5)校园公共建筑、设施耗水计量设备(2分)
6)校园公共建筑、设施耗水计量设备(2分)
3.可再生资源使用(5分)
1)中水回用设备(1.5分)
2)太阳能利用设备(1分)
3)太阳能热利用(1.5分)
4)其他可再生资源设备(1分)
二政策与制度(25分)
1. 管理制度(20分)
1)建设项目审查制度(3分)
2)校园设施运行监管制度(4分)
3)统计审计制度(4分)
4)数据公示及共享制度(4分)
5)需求管理制度(3分)
6)资源节约型采购制度(1分)
7)环境管理制度(1分)
2. 组织机构建设(5分)
1)设有各级节约管理负责人(1分)
2)设有校级专门机构和人员(1分)
3)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委员会的设置(1分)
4)运行人员素质状况(2分)
三建设效果(30分)
1. 资源节约效果(20分)
1)校园节电效果(4分)
2)校园节水效果(4分)
3)校园节热(冷)效果(4分)
4)中水回用率(4分)
5)其他资源节约效果(4分)
2. 建设项目落实情况(10分)
1)新建项目节约制度落实情况(2.5分)
2)既有建筑改造中节约制度落实情况(2.5分)
3)设备运行及维护情况(2.5分)
4)校园分散设施能耗远程监控系统建设情况(2.5分)
四专项措施(20分)
1. 专项组织实施工作15分
1)教学建筑(3分)
2)办公建筑(3分)
3)科研实验楼(3分)
4)学生宿舍(3分)
5)学生食堂(3分)
2. 宣传教育工作5分
1)课程与讲座(2分)
2)科研与实践(2分)
3)宣传与普及(1分)
7.2 评价办法说明
7.2.1 硬件条件(分)
本项内容包括节约型设备、计量设备和可再生资源使用三个方面。
节约型设备和计量设备项具体打分根据实施范围而定。即全面实施为满分。部分实施可按实施比率打分。可再生资源使用按实施的有无打分。即有实施为满分,无设施为零分。
1 节约型设备(10分)
1)节水型设备安装与使用(2.5分):校园设施用水处安装感应节水器、自动冲水器、感应冲洗阀、自动节水器、智能冲水器、节水控制器、节水式水箱冲便器、感应节水产品等节水型设备并能保证正常使用。
2)节电型设备安装与使用(2.5分):包括智能ic电卡、照明节电器、节能灯、节能照明控制设备、智能控制开关等节电型设备的安装与使用。
3)节能型设备安装与使用(2.5分):主要指空调、锅炉等大型用能设备的节能控制装置的安装及改造。
4)学生ic卡的使用(2.5分):在浴室、宿舍、教学楼等学生集中用水、用电的场所,安装ic卡计量设备,实现ic卡计量收费。
2 计量设备(10分)
1)院系和部处耗电计量设备(1.5分):校内行政办公楼安装耗电计量设备。
2)院系和部处耗水计量设备(1.5分):校内行政办公楼安装耗水计量设备。
3)学生公寓耗电计量设备(1.5分):学生宿舍楼、公寓安装耗电计量设备。
4)学生公寓耗水计量设备(1.5分):学生宿舍楼、公寓安装耗水计量设备。
5)校园公共建筑、设施耗电计量设备(2分):校内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体育馆等公共建筑、设施安装耗电计量设备。
6)校园公共建筑、设施耗水计量设备(2分):校内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体育馆等公共建筑、设施安装耗水计量设备。
3 可再生资源使用(5分)
1)中水回用设备(1.5分):建设中水回用校园污水处理站。
2)太阳能光伏利用设备(1分):太阳能发电装置。
3)太阳能热利用设备(1.5分):集中式太阳能热水装置系统。
4)其他可再生资源设备(1分):包括地热、风能、生物质能等。
7.2.2 政策与制度(分)
本项内容包括管理制度和组织机构建设两方面内容。
1 管理制度(20分)
1)建设项目审查制度(3分)
学校建设项目节约资源评估审查制度主要包括新建项目专项审查制度和既有建筑改造项目评审制度。一般打分标准为(个别注明项除外):完全实施为得分,否则不得分。
(1)新建项目专项审查制度(1分):按国家相关规范和程序委托工程设计,并参照建筑节能节水政策和标准对设计文件委托审查机构进行节能专项审查。
(2)既有建筑改造项目评审制度(2分):对于历史保护建筑的改造,以满足历史建筑的保护要求为基本原则,组织专家论证和评审相适应的建筑节能、节水、节地、节材技术方案,严格参照相关的法规条例实施;对于一般既有建筑,建立和完善既有建筑设备的台帐管理,建立设备检定与改造的原则、组织和程序,同时考虑建筑物的寿命周期,对改造的必要性、可行性、投入收益比进行科学论证和评审,提高建筑物的资源能源利用效率。
2)校园设施运行监管制度(4分)
主要包括各级能效管理负责人制度、能源管理文件、报表、记录及管理台帐制度、校园能耗定额管理制度。
(1)建立各级能效管理负责人制度(分):学校主管领导作为校园节能工作的责任人;各院系、部门负责人为该部门单位能效管理和节能工作的最终责任人;对于能耗较大的建筑设施或设备,如含有大型实验装置的实验室,指定实验室负责人或项目负责人为能源管理责任人,监督建立或健全用能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及能耗计量、统计工作;设立能源管理岗位,聘任能源管理人员熟悉国家有关节能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具有能效管理专业知识、三年以上实际工作经验和工程师以上(含工程师)职称,负责对本校的能源利用状况进行监督检查。
(2)能源管理文件、报表、记录及管理台帐制度(分):建立和完善能源管理文件,明确校园建筑能源管理的原则、职责权限、办事程序、协调联系方法、记录表格(包括建筑物能源管理机构或责任人的任命或聘用文件),制定关于建筑节能的有关管理措施和文件,完善设备运行的台帐管理;建立和完善建筑节能技术文件,包括技术要求、操作规程、测试方法、竣工图纸、计算书等;建立和完善建筑能耗记录文件,对建筑能源管理中的计量数据、检测结果、运行记录、分析报告、建筑自动化系统存储的记录数据等资料,按规定保存,作为分析、检查和评价的依据。(备注:本项可根据实施状况打分:完全实施为满分)
(3)校园能耗定额管理制度(分):结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教育部、本地区的能耗、用水定额标准和实际能耗统计结果,研究提出合理的校园能耗水平,制定校园能耗、用水定额及管理制度。
3)统计审计制度(4分)
主要指建立校园建筑及用能设施能耗统计和能源审计制度。
(1)能耗统计(分):建立校园建筑及用能设施分类能耗统计和分项能耗统计制度。(备注:分类及分项全面实施为满分,部分实施为1分)
(2) 能源审计(分):定期开展本校的能源审计,设立校内能源审计执行机构,按生活能耗、教学服务能耗、科研办公能耗、特殊用途能耗、供热基本能耗等类型分类审计,分析能源费用账单,计算出能源实耗值,并检查校园建筑的节能管理状况,提交能源审计报告。
4)数据公示及共享制度(4分):主要内容包括建立校园能源、水资源消费数据库及信息管理系统;通过校园网、媒体等公开途径向使用者、管理者和社会定期公示校园能耗、水耗总量统计数据、分类单位能耗及水耗统计指标数据。
5)需求管理制度(3分):主要内容包括制订和完善能源计量、收费管理系统;逐步建立校园用能、用水经费的指标化管理制度;建立校园节能节水奖励制度;建立校园节能节水目标责任制度;建立校园用能用水设施档案制度。
6)资源节约型采购制度(1分):主要内容包括制定学校节能产品优先采购具体实施办法;严格控制办公设备、家具、交通工具等的配额标准;鼓励网上采购、集中采购手段,节省交通、纸张、人工成本费用;加强对学校采购人员的业务培训。
7)环境管理制度(1分):建立校园环境管理制度,鼓励实施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2 组织机构建设(5分)
1)设有各级节约管理负责人(分):学校主管领导为校园节能工作的责任人,各院系、部门负责人为该部门单位能效管理和节能工作的最终责任人,并列入业绩考核内容。
2)设有校级专门机构和人员(分):由校级有关管理人员成立专门的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机构,全面负责校园节约的具体职能工作,部署、协调、监督、检查节约型校园建设各项工作。
3)设置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委员会(分):成立由主管校级领导负责的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委员会。委员会可由能源管理、基建、资产、设备、采购、学工、团委等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和相关专家组成,负责制定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的方针,指导节约型校园建设的工作,组织协调各院系、各部门的资源。
4)运行人员素质状况(分):包括空调、锅炉等用能系统运行人员的专业素质、技能水平、思想觉悟、工作态度等内容。
7.2.3 建设效果(分)
本项包括资源节约效果和建设项目落实情况两部分内容。打分标准:根据自身纵向对比效果打分。年度节约效果超过10%为满分,无效果为零分,以次推算其他情况得分。
1 资源节约效果(20分)
1)校园节电效果(分):按生均耗电量指标
2)校园节水效果(分):按生均耗水量指标
3)校园节热(冷)效果(分):按生均耗热(冷)量指标
4)中水使用量(分):指中水在校园道路洒水、浇灌绿地、冲洗厕所等方面的用水量比例。
5)其他资源节约效果(分):包括节地、节材等方面内容。
2 建设项目落实情况(分)
1)新建项目节约制度落实情况(2.5分):包括执行国家相关节能设计规范;落实能耗分项计量措施;提交节能设计专篇;注重与校园人文环境及自然环境的协调等内容。
2)既有建筑改造中节约制度落实情况(2.5分):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改造;充分考虑建筑物的寿命周期、可行性和投入收益比;注重与周围人文环境及自然环境的协调。
3)设备运行及维护情况(2.5分):包括空调系统的变频控制及运行情况、锅炉采暖系统及管网的运行情况、照明系统的运行及维护、水系统的管理及维护等内容。
4)校园分散设施能耗远程监控系统建设情况(2.5分):分类分项计量把握校园设施能耗状况,确定重点用能部位或设施;积极采用现代化通信、网络技术,建立校园设施能耗远程监控系统;对高能耗建筑或设施,以及校园能耗的主要参数实施实时在线监测。
7.2.4 专项工作(分)
本项包括专项组织实施工作和宣传教育工作两部分内容。
1 专项组织实施工作(分)
1)教学建筑(分)
(1) 照明节能措施(分):通过管理措施和技术手段,避免教室白天开灯、无人开灯、人少大面积开灯等电力空耗现象。对物业管理部门应落实岗位责任制,根据学生人数分层分区开放教室。
(2) 空调系统节能措施(分):根据学校寒暑假期间特点,制定相应的节能运行策略;采取有效措施监控教室空调设备的开停,避免课后空开现象。
(3)教学设备节能措施(1分):采取有效措施监控多媒体设备使用状况,减少空开或待机电耗;严格管理计算机房设备,采取措施减少待机电耗。
2)办公建筑(分)
(1)减少待机电耗(1分):办公室用电设备(计算机、打印机、饮水机等)根据使用情况设置节能模式或及时关机。
(2)合理使用空调(1分):过度季节延缓空调开启时间,尽量以电风扇取代空调;开空调时关闭门窗,室内制冷温度应设置在26℃以上,制热温度应设置在20℃以下;提倡下班前半小时提早关闭空调,室内无人时应关闭空调电源。
(3)照明节能(1分):充分利用自然光照,晴天时少开灯;人少时少开灯;离开办公室一小时以上或下班后要关闭照明电源。
3)科研实验楼(分):本着“谁用能,谁付费”的原则,能源费用计入科研业务费成本。
4)学生宿舍(分)
(1)强化学生行为节能宣传活动,倡导节约型校园风尚。在宿舍公示电耗水耗数据,展开节电节水竞赛等方式,实现加强学生节约水电意识,量化节约成果。
(2)积极采用节能型供热水,空调系统和用水设备,更新、改造原有老旧的设备。
(3)将节能内容纳入学生公寓住宿规定中。通过实施定时熄灯,晚间限时断电,插卡用水等措施,强化宿舍能耗管理。禁止学生宿舍使用电炉、电暖气、电饭锅、热得快电器。
5)学生食堂(分)
(1)倡导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制止不文明的就餐行为。
(2)加强食堂内部管理,从源头上节约和控制采购成本;对食堂员工严格要求,在清洗、烹调、消毒过程中,充分注重节约水、电、气等资源。
(3)倡导绿色环保理念。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和筷子,提供经高温严格消毒的餐具(或可重复使用的碗筷),以节约资源。
2 宣传教育工作(分)
1)课程与讲座(2分):开设节约相关课程、讲座,将节约理念的倡导与教育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范畴,开设以节约型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为主要内容的课程,并定期开展以节约型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为主要内容的专题讲座和观摩活动。
篇9
1、企业基本情况
__有限公司成立于19年3月,位于工业区,占地面积亩,公司职工总人数约人,其中管理人员约人。公司主要生产经营系列产品,年产值约亿元。公司为机械制造业企业,于20__年通过了iso9001-20__质量体系认证。公司主要加工手段为金属切削加工和金属热处理,其他加工手段为焊接、电镀和涂漆。主要能源消耗品种为电力、油料及少量的可燃气。
2、企业用能管理概况
公司设立能源管理委员会,主任由一名副总经理担任,成员由相关部门经理及各分厂分管生产的领导等组成,办公室设在生产部。实行公司-分厂-班组三级管理,明确节能工作岗位的任务和责任,通过岗位责任制及能耗定额管理等形式,将能源使用管理制度落实到基层并纳入经济责任制考核。生产部负责日常节能管理工作,财务部负责能源统计分析,人力资源部负责节能教育培训,能源管理委员会负责根据节能工作责任制实施情况进行奖罚。
3、企业“十一五”节能目标
公司“十一五”节能目标为吨标准煤。
二、节能工作组织和领导情况
1、企业节能领导小组组成情况
公司设立能源管理委员会,主任由一名副总经理担任,办公室设在生产部,成员由相关部门经理及各分厂分管生产的领导组成。实行公司-分厂-班组三级管理,明确节能工作岗位的任务和责任,通过岗位责任制及能耗定额管理等形式,将能源使用管理制度化,落实到人并纳入经济责任制考核。
2、企业节能领导小组研究部署节能工作情况
由公司节能领导小组部署节能工作,20__年请市节能监测技术服务中心对我司进行节能监察(监测),并根据《节能监察(监测)综合报告》的建议,进行制度、管理、培训等方面的工作。20__年以来,在新厂区规划的实施中,工业用水的循环利用、生产工艺和技术的采纳、新生产线和新设备的选型、工业照明的布局,都将节能减排作为必须考虑和规划的工作。
三、节能目标完成情况
1、年度节能量完成情况
20__年年度总产值为万元,耗能吨标准煤,单位产值能耗为吨标煤/万元,总产值节能量为吨标煤。完成年度计划的%。主要措施为更新可控硅整流器台,清洗机台,空压机台以及耗能工序的外协加工等。
20__年已实施完成热处理连续炉项目,陆续完成进口和国产数控设备台。在尽量采取安排满负荷生产或相对集中生产、避峰填谷用电等手段的情况下,争取完成20__年度的节能目标。
2.产品节能量计算单位
节能量以单位产品为计量单位,其中的配套部件,以“百根”为计量单位,机械设备以“台”为计量单位。
耗能品种中,电能计量单位为:万kwh,油料计量单位为:吨,燃气计量单位为吨。
四、节能目标分解和落实情况
1、企业节能目标分解落实基本情况
节能目标的分解,主要针系列产品的生产单位及__公司,并以万元产值耗能量进行工效考核。
2、企业开展节能目标考评情况
厂部制定《节约能源责任书》和《考核方案》,分厂将节能指标进行细化。
3、企业开展节能奖惩情况
考核结果在单位月度和年度工资总额中兑现,节能效果显著的集体和个人将考虑在年终参照技改成果给予表彰和奖励。
五、节能技术进步和技改实施情况
1、企业主要产品单耗变动情况
__产品:20__年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吨标准煤。20__年比20__年增产21%,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下降吨标准煤;
__产品:20__年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吨标准煤。20__年比20__年增产4%,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下降吨标准煤;
__产品:20__年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吨标准煤。20__年比20__年增产31.8%,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下降吨标准煤;
2、企业开展节能技改情况
20__年:更新变压器台套,更新电镀生产线可控硅整流器台,淘汰耗能旧炉窑,更新热处理淬火机台、调质生产线台套。
20__年:逐步淘汰深井式热处理炉和盐浴炉,调整部分零件的热处理工艺,更
新淬火机,实施全纤维结构回火炉项目。更新进口及国产数控车台,磨擦焊设备台。在技改规划工作方面,公司规划三个节能项目:分别为:型变压器;节能型变频多联空调系统;节电效果好的灯具。预计总节能量:kwh(合吨标准煤)。
六、节能法律法规执行情况
1、企业贯彻执行节能法律法规规章及政策情况
企业贯彻国家节能法律法规规章及政策,遵照市政府节能办的工作安排,设立节能管理机构和岗位,派员参加相关会议和培训,按时提供年度能源利用状况报告。
2、按时向市政府节能办报送《重点用能单位20__年度能源利用状况报告》。
七、企业节能工作情况及差距
企业能够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及《__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意见》等法律法规和工作要求,设立能源管理委员会,实行公司-分厂-班组三级管理,明确节能工作岗位的任务和责任,通过明确节能责任及能耗节约管理等形式,将能源使用管理进行落实并纳入经济责任制考核。能源管理委员会通过年终经济责任制考核,根据被考核部门节能工作业绩情况进行奖罚。
企业能够根据市人民政府节能办工作安排,参加相关工作会议、接受节能工作培训,按时报出《年度能源利用状况报告》。
企业能够根据节能工作要求,于20__年9月约请市节能监测技术服务中心对公司进行节能监察(监测),并由该中心出具《节能监察(监测)综合报告》。该报告在阐述公司节能工作情况的同时,对公司节能管理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建议,提出了中肯的意见。该报告的评价及建议,对公司今后的节能管理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经用能负荷的调整和技术改造项目的实施,变压器功率因素得到提升。
但企业在下列几个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
节能管理组织和职能有待提高,对广大职工的节能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做得不够,职工节能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节能指标不够明确,节能指标的层层分解不够落实。
节能统计的基础工作较差,原始数据不全、不够细化。
八、整改措施
1、进一步加强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精神的宣传教育,加强节能培训工作,逐步提高企业职工的节能意识。
2、建立健全组织管理和适合本单位特点的节能管理制度,明确节能责任和具体节能指标,层层分解,并与经济利益挂钩。
3、明确岗位职责,进一步加强基层单位的用能数据采集和管理。
篇10
一、节能措施落实情况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完善机制保障,主要领导亲自部署,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为确保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落实,我局严格遵守区节能降耗领导小组制定的节能目标,并配备了1名兼职节能降耗统计员,及时汇总填送能源统计报表。
二是建立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结合单位实际制定了《。。。节能降耗管理责任制度》、《。。。节能降耗领导小组分工责任制度》、《。。。水、电能源管理制度》等规范性、操作性强的节能规范。依据节能制度做好节能各项工作,让所有小组成员都参与其中,有制度约束,有规范遵循,形成闭合回路。
三是深入开展节能宣传。倡导科学发展理念,营造节能氛围,使大家养成人走关灯、关电脑、关打印机、关空调、关饮水机、洗手后关水、节约用纸的良好习惯,营造起“人人节约、事事节约、处处节约”的良好氛围。
四是细化落实要求。要求每个办公室的空调夏季请将温度控制在26度以上;冬季将温度控制在20度以下,教育干部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养成勤俭节约、珍惜公物的良好习惯。办公用电器,人不在时一律关闭;在节水方面,杜绝长流水,杜绝滴、渗、漏;在节约办公用纸方面,初始文件尽量用电子文档传阅,如需打印尽量双面打印。同时做好节能的监督检查工作,发现问题要立即纠正。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整改措施
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对节能降耗的宣传培训开展较少,形式较为单一;二是对干部在机关落实节能降耗工作要求较多,对工作时间以外的要求较少,还没充分发挥机关干部带动引领作用。
整改措施:一是加大对机关干部的培训力度,及时传达节能降耗有关政策及工作精神,并通过微信公众号积极发出节能降耗倡议,积极动员地方金融机构做好节能降耗工作。二是进一步要求全体党员践行节能降耗工作要求,并积极动员亲属在生活中做好节约,积极做好对周围人的宣传引导。
三、2020年节能工作重点
一是细化责任分工,加强协调配合。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充分发挥领导小组作用,领导小组组织召开节能减排工作会议,研究部署重大问题,抓好各项目标任务的分解落实和组织实施,加强监督检查,及时研究解决节能减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各科室切实履行职责,密切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并指定专人落实节能减排工作,建立长期联络机制,定期汇总上报节能减排工作情况。
- 上一篇:城市管理方面的金点子
- 下一篇:人工智能在教育行业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