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管理体系现状范文
时间:2023-10-30 17:33: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能源管理体系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有关规定,我国高校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需要培养两种人才:一是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的研究型人才,二是在各部门从事经济管理实际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嘉兴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2000年经教育厅批准设置的本科专业;2000年成为浙江省唯一的人力资源管理本科自学考试主考院校;2003年确定为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2007年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厅重点建设专业验收,成为浙江省重点专业。本专业围绕学校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办学定位,一直致力于学生技能培养方面的改革,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也显现出一些问题。
(一)嘉兴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技能培养体系现状
嘉兴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技能培养体系主要是从学生基础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实践能力三个方面入手,已经构建了比较科学合理的专业技能培养体系,近几年来,以专业技能培养体系为指导,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
1.以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基础技能为目标的基础技能培养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本专业开设了基础课实验实训,主要包括计算机基本训练和外语基本训练等项目,以全面提高本专业学生的基本技能。
2.以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技能为目标的专业技能培养
结合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工作能力的要求,针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特点,为提高学生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技能,本专业采取实验实训、经管基本技能训练、实习和毕业论文写作等多种形式,要求学生毕业论文写作必须和毕业实习工作相结合,加强学生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技能的培养。
3.以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为目标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
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管理综合能力,适应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更高要求,本专业利用各种渠道,充分利用第二课堂,采取让学生积极参与ERP沙盘操作、社会实践、企业实践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走进企业,全面了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际,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二)嘉兴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技能培养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几年的实施探索,总体感觉本专业技能培养体系在体系架构上是好的,但在专业实验体系的构建上还显得比较混乱,不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主要表现为:
1.技能培养体系总体良好,但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有待提高
本专业技能培养体系经过这几年的实施证明,技能培养体系总体良好,符合我校培养目标和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要求。但由于社会不断发展,企业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企业对本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本专业的技能培养体系,在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上还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体系架构,在课程实验、专业实验教学模块及实验教学方法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由于实验教学体系上存在较多问题,影响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并最终对本专业技能培养体系的实施效果产生了一定影响。
2.实验教学实施过程中面临较多问题,需要逐步解决
技能培养体系构建以后,由于实验教学体系还没有构建,本专业实验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如实验教学层次不分明,实验教学内容缺乏一体化的整合,实验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实验项目之间的脱节现象,大多实验教学基本上是在固定的场所模拟进行,不能将企业的实际情况反馈到高校,就不能保证实验环境、实验内容等不断更新与完善,不能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也就不可能达到理想的实验效果。
3.实验教学多在人力资源管理实验室进行,经管实验中心优越的实验室没有充分利用
近几年来,本专业实验教学大多在人力资源管理实验室进行,但我校经管实验中心成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以来,实验室建设有了很大提高,相关的实验室有人力资源实验室、人力资源沙盘实验室、ERP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室、ERP沙盘实验室等一系列的实验室,这些优越的实验室条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直接影响专业实验教学效果。
(三)嘉兴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技能培养体系改革思路
1.改革理念
本着“明确思路、创新理念、塑造亮点、创建示范、加强规范、保证常规”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构建思路,坚持一要充分利用我校经管实验中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这一优越的实验条件,用足用好现有的实验室资源;二要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市场需求和我校学生现实状况出发,对以往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验项目实施加强与改进相结合,在探索两者契合点的基础上力争构建系统性、科学性和具有可操作性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根据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特点及我校经管实验中心的实验条件来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
图1: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图
2.改革具体思路
以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主线,以现有技能培养体系为基础,充分利用经管实验中心优越的实验条件,以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为主线,构建新的实验教学体系;以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劳动关系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综合操作实务等企业人力资源工作内容设计专业实验教学模块;采取模拟型实验教学、案例教学、行动学习法及探究型实验教学等多种实验教学方;加快校内团队素质拓展实践基地建设,使其成为学生校内实践的重要基地;加强与拓宽校企合作联合人才培养基地,全面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全面实施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体系,为实现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3.改革预期成果
为实现学校“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结合学校实际和市场需求情况,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验教学体系进行改革研究,这是顺应我校全面推行教学改革、实现“做强经管”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从总体来说,改革将达到如下预期成果:
(1)优化我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构建真正适合我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特点的实验教学体系并全面实施。
(2)全面提高我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各项素质,使本专业培养的学生能真正成为适合市场需要的有用之才。
篇2
关键词:企业;能源管理体系;构建;实施
引言:能源,是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从概念来讲能源就是向自然界提供能量转化的物质。人类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对能源的使用,人类社会的发展也离不开能源的开发。能源不仅是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必要条件,也是企业生产经营中成本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源管理体系能够在保证企业正常生产运营的同时降低企业的能源消耗,从而在节约能源成本投入的前提下保护环境,在企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我国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的构建正处于发展初期,由于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对企业生产成本的控制、利润的增加以及环境保护方面的优秀表现,不仅国家将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的建设提上日程,各企业也纷纷将精力和资金投入到对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的建设中。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必然会为企业的发展,为环境保护带来巨大的贡献。
一、企业能源管理体系构建的前期工作
企业能源管理系统是以能源高效管理技术为核心,以计算机技术为手段发展起来的对企业能源供应的实时监测、分析和控制系统。运用企业能源管理系统,我们能够实现对企业生产和经营中所需能源的高效调配,在组织好企业生产和运营的前提下对企业能源使用进行有效控制,达到降低企业能耗的目的。
1、准备齐全的设备设施
企业能源管理体系是一个复杂的体系,进行企业能源管理体系构建时,我们首先要对企业的能源耗用结构进行分析,并针对能耗结构进行能源管理系统构建的初步计划,按照计划进行企业能源管理系统的交换机、服务器、办公场所、办公设备等硬件设备的采购和配备,为企业能源管理系统的构建提前做好设备配置。对于化工和机械生产企业,想实现能源管理的第一步则是优化机械设备,化学工艺生产流程和机械制造工艺中有很多设备都是能够通过技术更新和设备换代实现能耗降低的,我们在搭建企业能耗管理系统时要首先考虑到对企业生产环节设备能源消耗的降低,实现了设备能耗降低的最优化后,再对进行企业能源管理系统的构建,只有这样才能提升企业能源管理系统的能源节约效率,实现节约企业能源消耗成本,提升企业生产和经营效率,到达保护环境的目的。
2、准备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
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分为计算机技术的自动化管理系统和企业能源管理监督系统两个体系,自动化能源管理系统虽然能够对能源的利用和管理有效控制,但为了提升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的管理效果,仍然需要建立一套系统的监督管理制度来对企业能源管理系统的实施进行管理和监督。只有监督管理制度和企业能源自动化管理系统双管齐下才能实现企业能源节约的最大化。我们在建立监督管理制度时,要围绕着企业能源自动管理系统的架构进行设计,保证企业能源管理系统能够最大限度的实现企业的能源节约。
3、准备相关流程的工作人员
企业能源管理体系,是计算机管理系统和企业能源管理规章和文件共同构成的,因此,在企业能源管理体系中,需要很多具有专业技能的工作人员。为了保证企业能源管理系统的成功构建并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我们一定要做好相关人员的招聘和培训,打造一支技术优良的高素质企业能源管理系统队伍,保证企业能源管理系统能够发挥最大的效用,实现我们降低企业能耗的目的。
二、企业能源管理的体系策划过程
1、依据标准、结合企业实际制定策划体系
第一,优化能源的利用过程及管理流程。为了实现对企业能源利用的有效控制,我们首先要按照能源控制标准进行能源利用过程和管理流程的优化,其中包括对耗能设备的更换、维修和技术升级等。
第二,建立节能的法律法规及标准数据库。目前我国政府和行业都对高耗能企业提出了一系列节能的法律法规,地方政府也会对企业的能耗做出一定的规定,我们在建立企业能源管理体系之前首先要仔细研读这些规定,参照这些规定建立企业节能标准数据库。
第三,进一步确立能源方针。能源方针的确立对企业节能管理体系的构建有直接影响,根据我国能源方针“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优先地位”,确定企业能源管理方针是“节约在先,优化运行,技术创新,和谐发展”
第四,制定能源目标、指标及能源管理方案。每个企业都有其各自的运营特点,因此在进行能源管理体系的构建时,要针对不同的企业的不同特点进行能源管理的有效构建,组织制定企业产品能源消耗的方案和措施,并监督各单位实施。
第五,实施节能改进方案。节能改进方案的设计是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立的重要步骤,因此,我们要实事求是的设计节能改进方案,并让企业的各单位按照节能改进方案的要求进行节能改进,针对有困难的单位和部门,需要进行详细的调研,帮助其解决困难完成改进方案,如果困难较大,可以对节能改进方案进行适当调整。
2、进行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的文件编写
第一,确定管理体系文件框架。管理体系文件框架是企业能源管理体系构建的基础,因此我们在进行能源管理体系文件框架构建时一定要详细。我们可以在进行企业能源初始评审、全面分析能源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按照能源管理体系标准要求,确定体系文件框架。保证文件体系框架满足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的构建需求,促进能源管理体系的成功构建。
第二,组织编写能源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组织编写能源管理手册时,首先要根据企业的能源管理需求进行能源管理体系文件框架的编写,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能源管理体系的编写和设计,之后我们要对能源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进行合并,之后分阶段、分层次、分专题的召开能源体系文件的评审会议,确保能源管理手册的可操作性,之后才能将评审通过的能源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应用于能源管理体系的创建中。
第三,动态管理能源管理规章制度和文件。做好能源评审后,我们要对能源管理制度进行反复的梳理和验证,实用的能源管理制度和文件需要妥善保管,脱离实际的,不适用且低效的能源管理制度和文件进行更改或删除。在进行梳理时,我们要基于企业的能源运营结构进行思考,按照节能的需要对已有规章制度和文件进行完善,确保能源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三、组织体系运行并不断改进
1、全面实施管理体系文件
这一阶段的企业能源管理体系文件,通过设计、审核等程序已经能够满足企业的能源管理需求。但管理体系文件、规章制度只是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立的基础,真正构建一套高效的企业能源管理体系,我们需要将体系文件应用到企业的运营生产中,并以实践对我们的管理规章制度和文件进行检验,并对管理制度和文件进一步完善,从而提升企业能源管理的管理效率。
第一,组织体系文件知识培训班。企业能源管理体系文件和知识内容繁多,涉及的管理项目更是相当复杂,能源管理体系文件还涉及到众多部门的许多工作细节。因此,为了使能源管理文件和办法更好的指导企业的能源管理,我们就要为相关员工增设具体的培训班。培训班的开设不仅能够使员工快速掌握企业能源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文件,还能够提升员工的能源管理意识,从而形成企业内部从上到下的能源节约风气,提升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的节能效率。
第二,及时进入基层了解问题。为了保证企业能源管理制度和文件符合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我们必须秉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下到基层对能源管理制度的文件和规定的落实和应用情况进行调研,在调研过程中要善于发现不足,以发展的眼观看问题,对有问题的地方予以及时的解决,最终使我们的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真正和企业的经营管理融合在一起,提升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的节能效果。
第三,定期监督并及时整改。企业能源体系试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问题,因此我们要加强对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的监督并及时做好整改,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促进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的建设,并最终使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能够高效的为企业经营和发展服务。
第四,建立体系考评机制。为了提升企业内部对能源管理体系的重视,促进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的管理效果,可以建立系统的考评机制,在考评机制中,可以对完成企业能源管理目标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奖励,未完成能源管理任务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一定的惩罚,提升企业员工参与企业能源管理的积极性,促进企业能源管理的健康发展。
2、组织体系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持续改进体系绩效
第一,组织能源管理体系内部审核。能源管理体系文件运行一段时间后,为了检查体系运行的效果,需要对能源管理体系进行内部审核,在审核中如果发现问题,需要责令相关部门进行有效的整改,对建设性的意见和值得推广的方法,可以先在小范围内进行实践,时机成熟后推广到整个能源管理体系,促进能源管理体系的整体发展。对于各单位的整改情况,需要及时进行验证,保证各单位整改措施落到实处,实现企业降低能耗的目的。
第二,组织管理评审活动。经企业最高管理者批准,能源管理负责人应组织管理评审活动。评审以会议的方式进行,会议由最高管理者主持,要求会议中能源管理系统的工作人员系统汇报能源管理体系前期准备、策划建立、实施运行、内部审核等总体情况,各单位根据评审输入材料要求对本单位能源管理工作进行汇报。会上,最高管理者对能源方针、基准、标杆及目标指标等变更的重大决策、能源管理体系的改进措施、实施改进的资源需求等方面做出决策。会后,能源办制定管理评审报告并在厂内局域网上公布,能源管理负责人和能源办负责组织贯彻落实管理评审活动中的改进措施。
四、实现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的总体要求
1、实现企业能源管理科学化
现如今,企业能源管理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我们在进行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的构建时,要以科学的眼光构建一套先进的能源管理系统。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我们可以以计算机能源管理系统和传统以人为本、以生产为核心的能源管理体系综合运用,并将这两大能源管理体系有效的结合到一起,构建一个科学、高效、全面的能源管理体系,提升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的能源节约效果。
2、实现企业能源管理标准化
能源管理标准化,是指企业在应用能源管理体系的时候,要将能源管理方法作为主要的管理依据,坚决做到能源管理的协调统一,通过制订、和实施能源管理方法和措施,提升企业能源管理的效果,并获得最优的能源管理和使用秩序和节能效益。
第一,能源技术标准
能源技术标准包含能源质量标准,设备能耗标准及产品能耗标准几个方面。能源质量标准是指能源采购时要对能源的质量进行有效监控,从而确保能源质量符合要求。设备能耗标准是指用标准化的方法确定设备的能源利用率和转化效率,为企业生产和经营的能源消耗提供参考。产品能耗标准是用标准化方法确定终端产品能源单耗指标,不符合能源单耗指标则需要改进设备及生产工艺流程,最终达到能源单耗指标。
第二,能源管理标准。能源管理标准是指将企业在能源管理中经常出现的事项和工作进行标准化,并最终确定管理工作法规。在后续生产和经营活动中,所有类似的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都应该按照这个标准进行,提升企业对能源使用的控制力度。
第三,能源工作标准。能源工作标准一般分为能源管理部门工作标准和能源管理岗位工作标准两部分,能源管理部门工作标准是根据企业能源管理目标和管理环节要求,对能源管理部门的业务内容、工作职责、工作流程等进行的规定。能源管理岗位工作标准是指从事实业管理的岗位职责和任务,每项任务的数量、质量、完成期限的规定。各项任务的完成程序和工作方法,与相关岗位的协调配合、信息传递方式、考核办法等
3、实现企业能源管理程序化
能源管理的程序化是指对企业能源管理的工作和业务流程进行系统分析,并不断优化,最终使之成为一套最优的工作程序固定下来,并加以推广和实施,企业能源管理程序化是企业能源管理标准化的重要体现,是提升企业能源管理效率的前提。
五、总结
做好企业的能源管理,提升企业的能源管理水平,降低企业的能源消耗提升企业的效益是目前我国企业发展的核心战略任务。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我国的企业不仅承受着着国内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也面临着来自国际市场的庞大行业竞争挑战。为了使企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能够健康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可持续性发展贡献力量。企业需要构建自己的企业内部能源管理体系,降低企业生产经营的能耗,提升企业的行业竞争力,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节能服务公司;融资;数据库;运行机制
近几年节能服务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十一五”期间我国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EMCo)数量大幅增长,从05年的80多家增加到现在的800多家,产业规模也从47亿增加到840亿。然而,据统计,我国的节能服务公司有92%面临融资困难的问题,如果能够顺畅融资的话,至少有50%以上的节能服务公司发展速度会比现在提高一倍。融资困难直接导致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不能顺利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节能服务公司的信用。节能服务公司信用状况不好又会让银行、担保公司等对其没有信心,融资难度进一步加大,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严重阻碍了整个节能服务产业的健康发展。[1]
目前我国对于节能服务产业信用信息管理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没有一个统一、完善的管理体系。以下基于对节能服务产业融资难的现状分析,将对整个产业信用信息的管理过程进行详细阐述,并对信用信息管理的体系进行构建与完善,旨在为银行、担保公司、潜在客户等相关利益方在选择是否与这些公司合作时提供参考,从而推进整个产业的发展。
1.节能服务公司信用信息管理过程
1.1 信用信息收集
节能服务产业的信用信息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政府部门、社会机构以及公司内部。[2]
(1)政府部门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记录有EMCo的注册信息,它能反映公司的基本组织形式及经济实力,是信用信息的基础;其次,工商管理部门获取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年检报告书、审计报告等材料能反映公司的资金运转情况、经营盈亏程度。从税务部门可以获得公司法人纳税记录、有无拖欠税款记录等信息。
(2)社会机构
对EMCo信用有发言权的社会机构涉及到银行、担保公司、设备供应商、保险公司、业主等[3]。例如,对于目前大部分都还是中小型公司的节能服务行业来讲,银行信贷是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最主要的资金来源,公司在银行的账户、资金周转、有无恶意贷款、有无拖欠债务等记录,都是EMCo信用信息的一部分。担保公司为节能服务公司做信用担保,能提供贷款是否按用途使用、有无挪用等信息。业主,即用能单位,能够提供EMCo是否按合同规定提供高质量的节能设备、是否达到承诺过的节能量、是否在项目完成后按规定指导节能设备的后期运营从而增加设备的寿命等信息。
(3)公司内部
从公司内部可以得到很多反映公司真实状况的信息。从管理部门我们可以知道公司的经营成果、获得的各项荣誉等;在人力资源部门可以得到公司员工资质方面的信息;在财务部门可以了解公司资金运转情况等。
1.2 信用信息整合
不同机构、不同部门的信用信息经过收集之后仍然处于相互隔绝的状态,必须经过统一参数、数据转换等操作之后,将异构的信息进行整合。
为了统一系统参数,首先可以由政府出面,实现参与的所有公司都能拥有一个永久性的由工商局编制统一的编码,其次将分散在各个环节的信用数据进行详细的划分、设计与合并,转化成受评节能服务公司信用等级的明确标识。
1.3 信用信息服务
节能服务行业的信用信息服务是以节能服务公司的信用信息数据为基础,对信用信息进行处理、输送、传播、、使用以及提供信息的服务。通过信用信息服务,用户可以获取公司的注册资本、主要经营者情况、CBCI信用等级、银行信用、公司在行业中竞争力、可持续发展力等信用信息。
信用信息管理平台的服务系统利用已有的数据信息,按照规则进行数据抽取,并按照一定的运算规则产生统计和分析报告,为用户提供查询、做出决策提供实质性的参考。下图1-1为信用信息管理框架。
图1-1 信用信息管理框架
2.节能服务产业信用信息管理体系数据库的建立
建立管理体系的核心就是数据库的建设,它是保证信息统一化管理的必要条件。[4]在节能服务产业信用信息管理体系中,存在三种主要的数据库:政府部门、社会机构、公司内部前置数据库,信用中心前置数据库,信用中心数据库。
政府部门、社会机构、公司内部前置数据库用于信用数据的采集,业务库的增量数据定时导入该数据库。紧接着信用信息数据在数据采集系统中经过整合后将首先进入信用中心的前置数据库进行数据汇总、查询以及错误修正,以此减轻信用中心数据库的负载。
信用中心数据库是信用信息管理平台的核心,它是管理平台对外提供查询、分析等服务的基础。系统可以设置时间,在某一时刻将信用中心前置数据库的处理过的增量数据批量导入到信用中心数据库,供外部用户进行查询。下图2-1为各数据库之间的联系:
图2-1 各数据库之间的联系
3.节能服务产业信用信息管理体系运行机制
与节能服务产业相比,我国电子商务行业的信用信息管理体系要成熟许多,这对我们建立节能服务产业的信用信息管理平台起到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可以通过现有的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EMCA),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的主导支持下,将信息的收集工作委任给可靠的第三方征信公司,同时建立专门的信用信息管理平台,出台信用认证规范,创建动态监管模式,根据节能服务公司在运营期间的信用状况及时调整它们的信用等级。通过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方参与的管理机制,开展信用信息管理的工作,能保护诚信经营的节能服务公司,信用等级提升了,融资难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也能得到解决。
4.结论
我国节能服务产业还处于成长期,很多政策、制度、体系还不够成熟。对节能服务公司的信用信息进行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刺激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能让公众、企业对该产业产生更多信心。本研究目前还不够成熟,关于具体模型的建立以及方法的选择,都需要进一步地研究与探索,建立完善的节能服务产业信用信息管理体系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雷波.我国合同能源管理发展问题及建议[J].中国科技投资.2010,8:25-26.
[2]刘祎敏.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管理的系统化研究[D].山西,中北大学,2009.
[3]冯艳.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构建模式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2009,5:51-53.
篇4
1)部分设备达标率与行业先进水平有一定差距。2)天然气放空损耗较大,能源利用效率较低。3)现有节能管理体系主要以实现节能量为目标,忽略了生产能源单耗等指标,不能全面客观的反映能耗综合状况。基于以上原因,采气厂有必要探索建立一套科学、系统、规范的集气站能耗管理机制,提升采气厂的节能管理水平。
2主要做法
2.1健全组织机构,夯实管理基础为确保对标活动有效开展,各基层单位要成立专门的能效对标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建立形成本单位能效对标管理机构,为推进对标工作建设奠定管理基础。
2.2调研分析能源消耗现状
2.2.1建立各类能耗数据台帐结合单位能源结构,收集整理各个用能环节的能效指标数据,为后期指标项选定提供充足有力的数据支撑。
2.2.2进一步完善能源计量器具依据国家行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以及能耗定额管理和能效对标等工作需要,各单位要进一步梳理现场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情况,查找上报需增加的能源计量器具,完善耗能计量器具配备。
2.3建立指标体系,选定对标标杆
2.3.1集气站综合系统能效对标综合考虑开发阶段、处理规模、工艺技术等因素,选取差异性较小的集气站进行横向对标,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单位油气当量生产综合能耗、单位集气站生产综合能耗、单位集气站生产用电单耗、单位集气站生产用气单耗四项。
2.3.2能耗系统能效对标按照天然气采集系统特点,针对各基层单位实际分别制定对标工作方案,对于处理工艺、耗能设备等差异性较小的集气站采取横向对标方式,优选先进标杆;对于差异性较大、规模较小的集气站采取纵向对标方式,根据开发阶段(早期、中期、后期),选取阶段的最佳水平作为标杆,随着开发阶段变化,标杆指标相应作出调整。
2.3.3重点能耗设备能效对标根据设备类型,参照国家行业标准,在全厂范围内对同类设备进行横向对标,对标范围主要包括各集气站加热炉、锅炉,对标的核心内容是设备运行效率。
2.3.4生活辅助系统能耗对标生活辅助系统作为集气站的重要部分,能耗对标可从生活基地面积、人员数量、集气站规模等方面考虑,分人均能源消耗总量、单位系统用水(电、气)单耗四项指标,指标的先进程度可充分体现集气站能源管理水平。
2.3.5重点能耗设备效率对比及达标天然气加热炉:一是集气站处理站内各类加热炉热效率达标(国家标准)及相互之间热效率、排烟温度、空气含量等参数的对比达标;二是单井天然气加热炉热效率达标及对比。
2.4制定改进措施,实现达标创优能效对标指标的达标工作立足于系统管理,是由人、物、技术和设备等诸多功能要素组成的综合系统,围绕选定的各类指标标杆,将各集气站指标项实际水平与选定标杆进行对比,明确差距和薄弱环节,制定相应措施加以改进,实现达标的目的。1)采用管理途径。在企业内部改进管理、优化生产,使处理装置、能耗设备处于最佳控制参数范围内运行,提高运行效率。2)采用技术改造途径。投入资金,开展实施节能技术改造,降低生产能耗指标。3)采用加快设备优化级途径。淘汰落后生产设备,以先进装备予以替代,实现企业装备的现代化。
2.5完善考评机制,强化对标管理
每年组织对各集气站能效对标进行考核评价,考评结果纳入绩效考核,并作为节能先进单位评选的重要依据。对指标值先进、能耗状况明显改善的单位给予奖励。
3结束语
篇5
近年来,我局积极开展节能工作,干部职工的节能意识有所增强,节能措施逐步到位,行政成本普遍降低,较好地控制了能耗不断增长的态势。但从总体上看,全局能耗总量偏大、能源利用效率不高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扭转。进一步加大节能力度,切实提高节能工作水平,仍然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目前,在节能工作上还存在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节能管理体制、制度有待于完善。还没有设置专门的节能管理岗位和专职人员;能源消耗定额和支出标准尚未确定;节能工作尚未全面开展;能耗统计制度还有待于完善,缺乏有效的节能考核制度,在节能管理、节能改造、节能应用等方面尚未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节能管理工作还未形成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制度体系。
(二)用能设备能效水平偏低。用能设备普遍能效较低,如高效节能灯的使用量占照明灯具总数量的比例偏低,空调等大型用电设备普遍未采用节能技术;办公设备管理粗放,电脑、复印机、打印机的选择,没有满足节能、高效的要求;公务用车还存在着能耗高等现象。
(三)节能技术推广应用不够。由于缺乏鼓励节能技术推广的政策和支撑体系,造成先进适用的节能技术在我局推广应用不普遍,影响了高效节能产品的推广普及。
(四)办公区域节能改造任务艰巨。集中供电还未实现能源消耗分户、分类、分项计量,节能改造资金量大,任务艰巨。
(五)节能意识有待于加强。对开展节能工作缺乏足够重视,宣传教育不够深入,部分干部职工尚未养成良好的节能习惯,缺乏节约能源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浪费能源资源的现象还一定程度存在。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省公共机构节能办法》和全县节能减排工作会议精神为依据,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建设节约型机关为目标,以节水、节电、节油、节约办公用品为重点,以办公能耗和车辆交通能耗为突破口,逐步改善机关用能现状,不断提高用能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公共机构在全县社会节能工作中的示范作用。
(二)基本原则
坚持工作效能和工作需要并重的原则;坚持技术节能和管理节能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的原则;坚持约束与激励相结合的原则;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全体干部职工共同参与的原则。力求以较低的资金投入、最低的能源消耗,实现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主要目标
年至年五年间,节能工作的主要目标是:
(一)年工作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全县公共机构节能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节能工作;广泛开展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培训,健全节能组织管理体系;全面开展能耗统计工作;加强日常用能管理,推行低成本、无成本节能管理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切实降低能源消耗;通过大力推进新能源和节能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加快用能设备的节能技术改造,提高用能设备能效;对一些关键用能设备进行节能改造;大力推进节能绩效考核评估,全面开展节能监督检查;在能耗网络监测管理体系建设上取得突破。
(二)五年目标
加快完善节能管理、标准、考核评估、投资管理和技术支撑体系;建立健全统一管理、分工负责、相互协调、监管有力的节能管理组织体系和协调机制;加强节能技术改造,基本完成公共机构节能灯具、节水器具以及电热水器、和空调等节能改造工作;建立节能量化管理和信息化网络管理体系,不断夯实节能管理基础工作。到年,初步形成科学的节能管理体系,确保节能工作持续、有效开展。
(三)节能指标
年实现节水、节电、节油量和节约办公用品耗费分别比年降低5%以上。
到年,节能在年基础上,节水、节电量分别达到20%;公务用车油耗降低20%;办公用品耗费降低20%。
(四)建立节能绩效考核评估办法
研究制定节能绩效考核评估办法,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推进节能工作深入开展。年,要将年度节能工作目标纳入各股室站和个人绩效考核评估体系中,并占有一定的分值比例,实行量化考核,每两至三年评选全系统节能先进单位和个人并予以表彰奖励。要从单位能源使用现状出发,结合节能目标任务,制定各单位节能实施与考核方案,促进节能制度的完善和节能目标责任的落实。
(五)落实节能资金
每年要将节能经费纳入部门预算并实现逐年增长,用于节能技术和产品的示范与推广以及节能改造、监督管理、宣传培训、信息服务和表彰奖励等活动。局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每年要安排一定比例的节能资金,支持节能工作开展。经费由办公室统一申请、统一调配、统一使用、统一管理。
四、节能工作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是一项长期的、持续性的系统工程,用能范围广,节能管理跨度大。节能工作要坚持把工作重点放在主要领域和关键环节。
(一)建立能耗动态监管体系
1.全面开展能耗计量统计工作。能源计量统计是节能基础性工作,是科学管理、绩效考核评估的重要基础。首先,认真开展能源消耗调查,做好年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工作,全面准确掌握用能底数。其次,必须加强和改进能源计量统计管理,加大能耗统计力度,落实能耗计量统计专门人员,按时统计上报能耗状况,定期分析能耗状况,提出改进措施及建议。在办公室的统筹安排下,根据各单位的基础设施情况,逐步实现能源消耗分户、分类、分项计量,按单位加装独立的水、电表,达到用能单位一户一表,保证用能数据计量统计的准确完善。实施能耗计量统计网络完善工程,到年实现水、电分户计量达到100%。
2.建立能耗网络监测管理体系。以统筹规划、节约投资和资源整合为原则,建立用能管理网络化、信息化监测管理体系,提高用能管理效率,将机关办公区全部纳入实时监控范围。到年,努力建成规模适度、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运转高效的能耗网络监管平台。
3.逐步开展能源审计。对办公区域耗能设备进行全面调查摸底,选取典型有代表性的股室进行能源审计,分析节能潜力。要按照有关规定开展能源审计,逐步开展对本单位用能系统、设备的运行及使用能源情况进行技术和经济性评价,根据审计结果采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措施。
(二)积极推广节能技术应用
抓好节能工作,加强技术节能是根本。只有不断推进科学技术在节能中的运用,才能保证节约的效能最大化。
1.加快用能设备节能改造。逐步淘汰高能耗的空调、计算机和打印机等用电设备;对耗能量大的空调、电热水器等用能设备,在综合考虑费效比的基础上,采用变频调速、无功补偿等节电技术,积极实行节能改造,提高能效水平。由办公室组织实施照明设备和热水供应设施等方面的节能改造工作。
2.积极应用节能新产品。大力开展绿色照明行动,逐步淘汰高能耗灯具,楼梯、走廊、卫生间等公共场所的照明,全部安装智能控制装置,杜绝长明灯现象;水龙头、洁具更换为节水型器具,杜绝跑、冒、滴、漏和长流水现象。年年底前,要努力完成高效节能照明灯具和节水器具的更换或节能改造工作。
3.抓好新技术、新能源试点。建立有效的技术支撑体系,逐步扩大新技术和可再生能源使用范围。鼓励安装和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采暖和制冷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等太阳能利用系统。开展中水回用系统和雨水收集系统,绿地用水和景观环境用水鼓励使用雨水、河水和符合用水水质要求的中水,逐步减少和杜绝使用城市自来水。
(三)提高办公设备节能效果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空调室内温度控制的规定,充分利用自然通风,改进空调运行管理。充分利用自然采光,使用高效节能照明灯具,优化照明系统设计,改进电路控制方式,推广应用智能调控装置,严格控制建筑物外部泛光照明以及外部装饰用照明。加强对燃油进行节能检测和改造,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能耗。减少空调、计算机、复印机等用电设备的待机能耗,建立班后断电和用电巡视检查制度。
(五)大力开展公务用车节能
目前,公务用车普遍存在着使用效率低、油耗高等现象,必须通过公务用车各项节能制度、标准、措施的实施,降低公务用车油耗。
1.加强公务用车配置管理。严格执行公务用车配置标准与管理办法,控制公务用车规模,优先选购节能环保型车辆,及时淘汰报废高耗能、高污染车辆。
2.加强公务用车日常管理。加大对公务车辆的监督检查,制定节能驾驶规范,推行单车能耗核算和节能奖励制度,建立公务用车油耗管理、油耗统计和“一车一账”制度。严格执行车辆百公里耗油分类控制标准,加强单车百公里油耗考核,每月张榜公布单车油耗量和行驶公里数。健全公务用车使用管理制度,合理安排车辆出行路线和用车人员搭配,减少车辆空驶里程,提高公务用车使用效率。认真落实派车登记制度,严禁公车私用。全面实行公务用车统一定点保险、定点加油和定点维修制度,对定点单位和场所要进行严格评审。
3.积极稳妥地推进公务用车服务社会化。按照公务消费制度改革的基本趋势和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公务用车服务社会化,鼓励工作人员利用公共交通工具、非机动交通工具出行。
(六)加强节能采购管理
节能采购是加强节能管理、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重要手段,是从源头上控制公共机构能源消耗的重要环节。要加强公共机构节能产品、设备的采购管理,认真落实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制度,凡属列入财政部、国家发改委颁布的《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并规定强制采购的,必须采购列入《清单》的产品;凡属列入《清单》并要求优先采购的,只要《清单》中有所需的产品,应当采购列入《清单》的产品,不得采购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产品、设备。健全节能环保产品政府采购评审和监督制度,不断扩大实施节能产品政府采购的范围,促进节能产品和技术的推广。
(七)加强办公用品管理
要全面建立办公用品采购、配备和领用制度,选择低能耗、环保、质优价廉的办公设备。推进无纸化办公,充分使用再生纸,复印纸及草稿纸要双面使用。鼓励使用钢笔,减少一次签字笔的使用,硒鼓、墨盒等办公耗材要修旧利废。
五、保障措施
(一)健全节能工作组织管理体系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责任,构建节能工作网络,建立健全节能工作的组织管理体系,保证节能工作的持续、有效实施。
1.健全节能工作领导机构。成立由局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有办公室、业务股、园艺站。负责节能工作重要事项的决策、领导、组织和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局机关办公室,负责领导小组日常事务和有关协调工作,全面负责节能监督管理工作,指导和监督节能工作。
2.构建节能工作网络。构建完善的节能工作网络,建立节能工作联络员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定期交流工作情况。设立节能管理机构,切实加强对节能工作的管理。
3.建立节能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办公室将节能规划确定的节能目标和指标,按年度分解落实到成员单位。要结合本单位用能特点和上一年度用能状况,制定年度节能目标和实施方案,有针对性地采取节能管理或者节能改造措施,保证节能目标的完成。
果业局局长对全局节能工作全面负责,节能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对各负责人绩效考核评估的重要内容。要设置能源管理岗位,建立能源管理岗位责任制,健全节能运行管理制度和用能系统操作规程,加强用能系统和设备运行调节、维护保养、巡视检查,重点用能系统、设备的操作岗位要配备专业技术人员。
(二)广泛开展节能宣传教育
节能工作需要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参与,广泛开展节能宣传教育,增强干部职工的节能意识和业务技能。
1.加大节能宣传力度。要结合实际,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节能宣传活动。广泛张贴节能用语标识,利用各种媒介,宣传公共机构节能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增强节能意识和能源节约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2.构建节能工作信息平台。要利用工作研讨会、节能宣传周等形式,促进节能工作和信息的交流,激发广大干部职工的节约热情,增强节能工作的有效性。及时收集整理节能工作的进展情况和好的做法。
3.做好节能培训工作。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充分利用技术优势和信息优势,分期分批对节能管理人员、重点用能设备运行人员和能耗统计人员进行节能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节能管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要经常开展节能教育和节能技术培训,培养广大干部职工良好的节能、用能习惯。
(三)加强节能制度建设
加强节能制度建设,规范公共机构的能源管理,保证节能工作顺利开展。
1.建立能耗统计和报告制度。要进一步完善能耗统计和管理制度,按规定要求如实记录能耗原始数据,建立统计台账,并及时做好各项能耗统计汇总上报工作。办公室要加强指导和组织协调,切实做好能耗统计报表及台账等基础工作的布置落实,为节能制度和目标的制定提供依据。
2.建立能源消耗定额管理制度。办公室要按照管理权限,根据能耗综合水平和特点,在充分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组织制定能源消耗定额,根据能源消耗定额,制定能耗支出标准,从源头上控制公共机构财政预算开支。要根据能源消耗定额,在规定范围内使用能源,加强能源消耗支出管理。
3.建立节能工作激励和约束机制。办公室要会同各单位研究制定节能激励和约束措施,实行奖优罚劣,强化广大干部职工的节能意识。
(四)加强节能监督检查
1.抓好能耗公示工作。在规范能耗统计报告工作的基础上,定期将水、电、车辆用油等能耗状况公示;建立健全公示后的跟进机制,加强对公示数据的分析和通报以及异常能耗的反馈和处理等工作,使公示起到应有的监督效果。
篇6
一、我国企业能源审计面临的困境
企业能源审计是指能源审计部门或机构依据国家有关节能法规和标准,对企业能源利用的物理过程和财务过程进行的检验、核查和分析评价,以判明能源浪费和效率低的部位,分析产生能源浪费和效率低的原因,提出节能降耗的整改措施。企业开展能源审计可以掌握本企业能源管理状况及用能水平,排查节能障碍和浪费环节,寻找节能机会与潜力,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使企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过去5年中,企业能源审计取得显著成绩,但同时也面临如下困境:
1.企业对能源审计的自愿性需求不强。
我国现在开展的企业能源审计大致分为如下三种类型:一是政府监管能源审计,即国家或地方节能主管部门对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源使用情况进行监管而开展的审计。表现为政府对用能大户实行能源审计,使之合理使用能源,节能能源,保护环境,以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二是企业自主能源审计,即企业自愿依据国家节能法规和国家能源管理标准所开展的企业能源审计活动。如企业为了取得国家节能政策的优惠或取得国际组织(金融机构)的贷款,自愿进行能源审计,评估节能成果,接受监查。三是受委托的能源审计,即由规范的第三方机构开展此项工作,以保证审计方案、采用数据、审计结果,更为科学、真实可信,提出的建议更加全面。
但从5年能源审计开展的实践看,各地针对企业的能源审计都是以政府部门为主,对重点能耗企业的能源审计工作大部分是由节能监测中心进行的。面对我国日趋严峻的能源形势,各重点耗能企业被迫与各地政府签订的《节能目标责任书》,被动地接受能源审计。很多省份的企业自主能源审计几乎为零,主要原于企业认为能源审计太麻烦,需要增加新的投入,很难产生经济效益,所以管理人员对能源审计并不持支持态度。长期以来,企业管理人员只关心财务指标,重视内部财务审计,能源审计从未与企业管理人员的考核联系起来,对节能也没有正确的认识。加上企业进行能源审计在短期内需投入一笔较大的资金,而这笔资金很难以及时产生利润,能源审计支出增加了企业的资金压力。故企业自主能源审计的积极性不高,缺少自愿性需求一直使企业能源审计处于被动审计之中,企业无法认识到开展能源审计的过程更是企业改进管理的过程。
2.企业基础能源管理工作不到位,能源审计技术不成熟。
重点能耗企业的基础能源管理工作不到位,表现为现有企业管理制度中很少有能源消耗计量、统计制度,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制度,会计核算制度中也无相关科目进行专项反映,而这些制度是企业能源成本核算的基础。很多企业由于人员和资金的不足会放松对能源使用的管理,使能源消费总量及其构成不清、计算混乱。企业能源审计的具体实施,就是以企业经营活动中能源的收入、支出的财务账目和反映企业内部消费状况的台账、报表、凭证、运行记录及有关的内部管理制度为基础,以国家的能源政策、能源法规、法令,各种能源标准,技术评价指标、国内外先进水平评价标准为依据,并结合现场设备测试,对企业的能源使用状况系统地审计、分析和评价。能源管理基础工作不到位就可能导致产品能耗统计不准确,从而使能耗指标失真。如果数据失真,将会导致依据能源审计结果的相关决策存在偏差,使企业经济利益遭受损失。
能源审计技术不成熟表现为在能源审计过程中,我国企业相对于其他能源审计发达国家而言,缺乏其行业能源审计的可行技术,难获得生产过程中的能耗确切数据。大部分企业并没有一个高效可行的检测方法,如对耗能设备运行状况、生产工艺的技术状况、工人的操作水平、岗位技能状况、企业资源综合利用状况、企业能源的阶梯利用状况、供电和供热管网及设备的运行状况和维修保养、保温等的监测,不同企业其检测水平的差异性很大,数据的精确度也不同,这会使能源审计的效率和质量都会受到不良影响。企业间缺少能源审计技术与方法方面的信息共享和经验交流平台,很多企业能源审计也是摸着石头过河,缺少详细的审计操作指南。
3.能源审计专门人才缺乏。
能源审计是一套科学、系统和操作性很强的程序,它包括三个层次(能源浪费在那里、为什么会产生能源浪费、如何减少能源浪费和改进能耗效率低)、八个方面(能源、技术工艺、设备、过程控制、产品、管理、员工、废弃能)、四个环节(购入储存、加工转换、输送分配、最终使用),其运用的原理有物质和能量守恒原理、能源成本分析原理、分层嵌入原理、反复迭代原理和穷尽枚举原理。这就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懂得财务知识,还要懂得企业的整体运作流程,更要懂得工程数学计算理论。
在能量平衡计算过程中,常常需要准确计算出余热资源,煤炭的发热值、灰分,天然气、煤气、蒸汽等液态与气态能源的热值、压力、温度、流量等物理量的数据,这些对理工科的人员而言比较在行,而对非工科人员就难以准确把握。由于能源审计的独特性,在人才方面需要学科交叉型人才,这种既懂工程技术又懂财务、审计的人才在现实中是比较缺乏的。一般而言,经济管理或商学院的会计专业人员,懂财务、审计的很多,一般不懂工程技术,工科背景出身的专业技术人员,又缺乏财务会计与审计知识。我国人才培养日益专业化现状,使得具备能源审计资格的人员更加稀缺。
二、企业能源审计困境的破解对策思考
1.发挥政府在企业能源审计中的主导作用,增强企业能源审计的自愿性需求。
能源审计政府职能不可缺少,除了加大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的宣传力度之外,更应注重运用经济手段,增强企业进行能源审计的自愿性需求。具体为:第一,出台积极的财政政策。政府每年从财政中安排一笔专项资金来支持能源审计,奖励能源审计有成效的示范企业,对进行能源审计的企业给予补贴等等,这样不仅能促进能源审计的成长,还能减轻企业能源审计所承担的短期成本压力,利于能源审计的推进。第二,因地制宜地颁布税收优惠政策。一方面,可考虑加大对进行能源审计企业的增值税的抵扣范围,如为进行能源审计而购买的计算机系统软件及其他器材,进行双倍抵扣,或者适当降低相关增值税的税率。另一方面,对企业所得税的费用扣除项目,进行能源审计的企业其能源审计费用可以全额扣除。第三,实行绿色金融政策。构建与能源审计、低碳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碳金融制度,打造包括银行贷款、直接投资融资、期权期货等一系列金融工具组合,如实行“绿色信贷”,降低低能耗、低污染企业的贷款利率,从资金的数量和使用成本上,向实施能源审计的企业倾斜,帮助企业实现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第四,鼓励企业实现合同能源管理,借助能源管理公司的专业技术,帮助企业实现能源审计。
政府出台上述政策主要目的就是发挥政府在经济发展的调节作用,运用经济杠杆促使企业进行能源审计,使其获得的收益大于其支出。只有企业能源审计自愿性需求加大,才真正表明企业认识到能源审计对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在提高。如在当前世界能源紧张和全球环境危机的情况下,企业能源审计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美国杜邦公司从事能源审计的专家常年工作在全球的各子公司,确保投资项目的节能效益,确保企业在日益严峻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完善企业能源管理基础工作,构建企业能源审计信息共享平台。
各企业应该规范能源管理体系,完善能源管理的基础工作:(1)建立专门的节能管理机构,使其实质运作起来,明确节能目标和分工,将节能工作落实到具体班组或个人。根据国内一些节能先进企业的经验,建立厂、车间、班组三级能源管理体系是一种较好的组织形式。厂级设节能领导小组(有厂长或总工程师牵头,能源、环保、技术、动力等相关科室参加)或者厂级能源专管机构,车间设节能管理小组,班、组设节能员。(2)完善企业会计核算制度,在成本核算中增加成本、费用科目核算的明细项目,便于对能源消耗数据的统计和成本费用分析。(3)制定能源定额管理、计量体系,建立配套能源管理制度,企业对各部门、各单位的能源消耗进行核算,将能耗结果纳入企业考核范围,使能源管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只有这样才能够持续进行节能管理,为开展能源审计提供基础性资料。
构建企业能源审计信息共享平台的目的是加强与能源审计先进企业的合作,在能源审计人才、基础数据、审计的软件支持、审计程序等方面分享先进企业能源审计资源,不断优化本企业的能源审计,同一行业的企业也可以联合进行能源审计。同时,加大与节能成功企业的经验交流,将节能先进单位的各项节能指标作为标杆,找出本企业能源浪费的原因并进行节能改造。对节能指标差距较大的地方,重点实施详细能源审计,对指标差异较小的地方可以实行初步能源审计,从而做到有的放矢,提高能源审计的效率。总之,企业可以吸取先进企业能源审计方法的优点,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加以创新,不断提高能源审计方法的实用性。
3.多渠道并举,培养交叉型应用人才。
篇7
关键词:民爆企业;节能减排;绩效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 A
0、前言
企业作为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不仅创造出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同时也是直接和间接消耗能源、破坏环境的责任单位,而能源的耗竭、生态环境的恶化又反过来制约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不仅是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客观需要,也是关系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问题,更是企业提高竞争力、加快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绿色节能减排策略也是当今世界的时代潮流,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的必然选择。民爆行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一部分,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新型工业化建设进程中担负着重要职责,而作为民爆行业发展的“细胞”——生产企业更是站在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前沿,肩负着发展绿色民爆,建设和谐民爆的历史重任。随着近年来民爆行业的快速发展,对民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安全生产状况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化工企业作为民爆生产企业,在探索企业与自然、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方面应做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企业应从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等方面,扎实有效地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措施,在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取得较好的成果。
1、技术创新推进民爆行业节能减排发展
1.1、推行技术、材料创新
民爆行业切实技术创新,一是采取坚决措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二要大力支持升级改造,促进产业升级,提高竞争力。在技术改造上,禀承绿色发展的宗旨,推进产品技术升级的同时做到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其次,技术装备的升级要加强硬件设施建设,淘汰落后产能,降低企业能源消耗。通过技术改造,加强节能减排的硬件设施建设,逐步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淘汰落后产能。具体表现为企业应加大投资打造四大节能高效环保工程,淘汰铵梯炸药、雷管老线两大高耗能、污染大的生产线,实施雷管新线、乳化炸药、水胶炸药等工程项目的新建与改造,有力地降低企业综合能耗。
1.2、大力推广技术创新
开展创新活动,推进企业内部节能减排技术自主创新,积极推进节能减排方面的技术创新。如设计完成的厕所自动冲水控制系统一年可节约5000多吨水,获得国家专利;实施的改性铵油干燥机供汽系统改造,降低了供汽压力,每天可以节煤1000多元。这些技术创新项目从技术上有力推进了节能减排工作。
1.3、加强技术合作,积极研发民爆产品
“十一五”时期是民爆行业降低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落后技术产品,全力提升环保、节能、低耗等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的重要历史阶段。相关企业坚持产业发展政策,发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优势,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进行合作,积极研发“低耗能,高性能,低污染”的绿色民爆新产品。如成功研发的抽采瓦斯水胶药柱和高威力高安全水胶炸药两大新产品,技术附加值高、耗能低、污染小,符合民爆行业的发展趋势,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1.4、推进经济节能的发展模式
企业应积极推进经济节能的发展模式,构建一体化、规模化的发展格局,优化资源配置,延伸产业链,形成了集“科研、生产、销售、服务”一体化的发展构架。不论是项目计划,还是水电汽能源管理都必需形成逐层管理组织、召开生产会研究、布置和落实,形成会议纪要,明确项目完成人、完成时间,形成了有效的监督、执行、考核、责任追究闭合管理体系。同时,对节能减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建立整改“四定表”制度,落实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完成时间,确保了项目的按时完成。
1.5、发展低碳经济
发展低碳经济,治理生产废水是推进节能减排、推动民爆行业绿色发展的必要措施。随着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公司积极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在日常工作中全面实施低碳工作法,从节约原材料及水电汽煤纸张、降低采购成本、减少污染等十个方面,从点滴细节入手,进行细化落实,有效控制,减少漏洞。治理污水,实现达标排放是公司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彰显企业绿色发展的又一生动体现。
2、 民爆生产企业运行绩效综合评价优选方案
民爆企业运行绩效综合评价指标权重及评价标准按照采用层次分析法的规则和要求,构建民爆生产企业运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首先要按评价目的对评价对象进行连续性分解,由此得到多级评价目标,并对最下层评价目标进行研究,以最下层评价目标内容为基础设置评价指标,然后依据评价指标构建出综合评价体系框架。
按照民爆企业运行绩效综合评价的总体思路要求,评价的定位是反映企业安全运行的实效与综合实力,以此针对性地指导企业加强生产经营管理,解决生产中的薄弱环节及运营难题,促进民爆生产企业增加核心竞争力。对民爆企业进行综合评价,除了在内容上要反映企业在技术、质量、环保及经营管理等业绩外,还应反映出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属性,以及其行业准入,行政监管等要求;除了在方法上要选择反映企业综合业绩的评价策略,还要能突出反映安全生产等专题内容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除了体现评价周期内的实际业绩,还要尽可能地反映动态进展情况。对此,评价方案应包括:专题研究评价指标,优化选择价方法,研究确定评价标准设置,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等内容考虑到民爆企业在生产、流通和行业要求等方面的特点,一般工业企业评价只注重绩效的评价方案是不能满足民爆企业综合评价的目的和要求,制定民爆企业综合评价的优选方案,首先应全面分析民爆生产企业现状及特点,确定重点研究和评价的方向和内容,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和筛选出初步的评价指标,然后根据行业特点和评价要求优选适宜的评价方法,对指标进行筛选和优化后,研究相对应的评分标准,再按照选定的评价方法计算各个指标的权重并最终建立评价体系。
3、防爆企业开展节能减排的对策建议
3.1、注重制度管理
企业应建立健全能源管理制度,完善能源管理体系,建立节能减排长效机制。在组织机构上,成立了专门的能源管理机构——能源办,配备了专职能源管理人员。在制度管理上,注重能源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建立了一整套完备的水电煤等能源管理办法和原辅材料管理办法,配套了严格的奖惩考核制度。在奖惩上,实行节奖超罚,超额按80%惩处,节约按100%奖励,并保证100%的兑现。由此,使节能减排工作形成常态化机制,做到有制可依,依制管理,违制必究。
3.2、注重指标定额管理。
企业应结合生产实际,及时修订《能源管理办法》及原辅材料、能源消耗定额,在保证生产工艺的情况下,将有浪费现象的能耗及原辅材料消耗指标进行压缩,挤出指标中的水份,再把调整后的消耗定额用公司文件重新下发执行,使生产经营管理中的浪费有效地用制度规定加以消除。
3.3、积极推行清洁生产
积极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和全过程控制污染物产生和排放,降低资源消耗。新修订的《清洁生产促进法》明确提出污染物超过排放标准或排放总量以及高耗能企业应当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说明清洁生产是落实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和保证措施。因此,企业应转变发展理念,积极主动实施清洁生产,提高
3.4、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节能减排资金投人
民爆企业除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性资金外,还应广泛运用多种形式拓宽投资渠道,筹集建设经费。如积极申请由省、市部门立项投资,部分项目还可引进外资,争取世界银行、亚洲银行和国外政府间贷款与赠款等。
3.5、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提高节能减排技术水平
政府应鼓励科研院所、专家和专业化公司为企业提供节能减排的咨询、诊断、培训、设计等方面的服务,推进节能减排新技术的应用,同时,还可以提高企业内部人员节能减排的意识和技术水平。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民爆企业在新工艺及材料上都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问题也会接踵而至。因此,企业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应加大资金投入,与时俱进革新内部管理,结合自身实际自主研发创新技术工艺,实现节能减排的综合效益。
篇8
关键词:半岛蓝色经济区;能源计量;对策
基金项目:2011年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1RKGA1026)
中图分类号:F429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能源计量现状与对策研究
收录日期:2012年3月8日
一、引言
2009年4月21日至22日,视察山东时提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以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为基本要求,以海陆统筹为基本途径,海洋优势产业、临海产业、涉海产业合理配置,经济、生态、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海洋特色经济区。它的范围包括山东沿海七市:青岛、烟台、威海、日照、东营、滨州、潍坊。
2011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发展离不开能源计量,它是企业节能降耗,降低成本的关键,是低碳经济的基础,也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将就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能源计量现状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对策。
二、半岛蓝色经济区能源计量现状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的7个城市是山东省比较发达的地区,能源计量的工作起步早,取得了一些成绩。目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能源计量现状是:
(一)能源计量器具种类多、数量大。山东省半岛蓝色经济区内企业包括电力、水泥、钢铁、石化等能耗大户,这些企业生产建设消耗的能源种类包括煤、电、原油、成品油、水、气、热能等,能源计量器具包括流量计、密度计、电能表、衡器、容器等各类计量器具,分布在企业生产建设和能源转输的各个环节,具有计量数据量大、管理层次多、量值范围宽等特点。
(二)能源计量管理网络比较健全,计量检测体系比较完善。为了加强用能企业的节能和计量工作,一般都建立了能源计量管理部门,负责全局的节能计量管理和监督,成立技术检测中心,负责能源计量技术工作,各二级单位相应成立技术监督、节能管理和计量技术机构。目前,用能企业基本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计量管理体系,有的大型用能企业获得国家计量认证和实验室认可资格,流量、温度、衡器、密度计、电能等主要能源计量器具均能开展量值传递。地市级计量技术检测机构已成为用能企业生产重要的技术保障,形成了量值体系比较完整、门类齐全、测量范围广泛的检测体系。
(三)能源计量管理制度体系比较完善。一是重点的用能企业根据国家计量法律法规和企业本身生产实际情况,制定了适合本单位计量管理制度;二是建立了重点计量器具质量监督抽查制度,制定能源计量、安全防护等重点计量器具的监督抽查计划,由具有检定资质的计量检测机构,对全局现场在用和新购进的计量器具进行监督抽查和质量评价,对计量器具实行质量淘汰制,经抽查不合格的计量器具,物资供应部门将暂停该企业的器具采购,有效地满足了生产连续性和可靠性的要求,确保了贸易交接计量和能耗计量等重点计量数据的可靠准确;三是建立了计量检定和检测实验室管理制度。由省级计量标准考核和实验室计量认可评审合格后,方可开展检测工作;四是制定了能源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管理办法。
三、半岛蓝色经济区能源计量存在的问题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用能企业经济基础都比较好,开展能源计量的时间早,具有较好的能源计量意识,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在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新形势下还存在许多问题。
(一)计量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管理较好的部分企业设置有专门的能源管理科室,但是能源管理员的分工不够明确,多数能源管理员并不参与能源计量的工作。实际上能源消耗在生产部门,然而大多数生产部门的计量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并且多是临时招聘人员,计量管理经验和知识不足,且没有做过系统培训,综合素质不高,缺少系统性的能源计量知识和专业化管理经验,导致无法很好地进行能源计量管理、实现节能降耗目标。大企业尚且如此,更何况小型企业,有一些企业管理者认为计量可有可无,不愿意投入资金完善计量系统。淡薄的能源意识加上不专业的计量人员,造成了企业计量工作的不规范。
(二)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有待提高。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用能企业众多,能源计量器具总体数量较多,但仍不能完全满足用能企业细化能耗计量和节能精细管理的需要。二级单位的基本用能单元和生产过程中大量的耗能设备如注水泵、抽油机、柴油机等大量的重点耗能设备,有些未安装计量器具,一些老式的能源计量器具仍然超龄工作,不利于耗能的精细管理。
目前,半岛蓝色经济区几乎没有一家企业能够达到100%的计量器具配备。计量器具的配备通常有一级计量、二级计量和三级计量。如果企业规模大,用能部门繁杂,也可以考虑配备到四级计量。大多数的企业,都配有一级计量和二级计量器具,但是到三级计量,便良莠不齐。部分企业三级配备率在60%~70%之间,甚至部分企业在50%以下。由于有的企业产品生产流程复杂,造成生产设备的能耗计量也复杂化。加上根据生产需要进行扩建时,生产部门的增加,也会涉及到计量器具诸如线路、管道的改变,对厂区各部门的规划如果不合理,也会影响计量器具的配备问题。
(三)能源计量意识薄弱。有些政府机构和企业能源计量的观念意识淡薄,认为能源计量是花架子,不如生产和销售来的直接,对能源计量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管理粗放,节能效果失真。
(四)能源计量与节能管理不协调。一些用能企业能源计量与节能管理各自为政,互不协调,导致能源计量数据的管理和使用不能成为实现企业成本核算的基础。
(五)能源计量监管力度不够。相关政府部门指导和信息服务不到位,对企业能源计量监管力度不够,导致企业未把能源计量工作落到实处。
(六)能源计量器具基本资料不健全。目前,很多在用能源计量器具还未建立量值溯源图,各二级单位的计量器具资料未能建立完善的档案,能源计量器具标识不完整,不能保证能源计量器具的及时检定和校准,能源计量网络图不全,能源流向不清晰,计量检定数据使用不当,造成节能工作的盲目性。
(七)能源计量数据不准确。一是能源计量数据遗漏现象严重。由于没有人员督促计量人员做好定期的计量数据采集,导致对计量数据的采集工作出现遗漏现象;能源计量数据未能及时进行计算机的存档,容易造成数据的丢失;二是能源计量数据缺乏可靠性。能源计量数据的统计汇总工作由用能企业不同部门负责,使得能源计量数据的来源、原始记录、统计方法、能源计量数据报表格式及汇总渠道不同,导致能源计量数据的可靠性难以确定。
四、半岛蓝色经济区能源计量对策研究
(一)加强政府部门对企业能源计量的监管。政府是节能行动的真正推动者,需要政府对企业进行适度的宣传和引导,要让企业明白节能的基础是计量,计量管理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通过正确的宣传,引导企业的计量系统走向正确的道路。各地区政府部门应当定期对大中型耗能企业进行计量检查,包括计量器具的精度、配备率以及计量人员的考核。对不达标的企业进行适当的处罚,对表现较好的企业则可以进行适度奖励。
宣传贯彻《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能源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和《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工作考核细则》,使能源计量得到企业理解与重视。配合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建设实施计量服务工程,帮助企业建立健全能源计量管理网络,完善能源计量管理制度和能源计量器具配备。
充分发挥省级和市级计量部门技术优势,在人员、计量技术、标准信息等各方面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加强对企业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检定与管理情况进行详细考核,并大力推行计量检测体系确认工作,通过加强企业自身计量管理,达到节能降耗增效的目的。
加大节能降耗监督管理和执法检查工作力度,督促引导企业节能减排。加强了企业能源计量信息平台的管理,强化企业责任。
根据GB17167要求,以及企业的能源计量管理组织建设、计量器具配备、计量保证体系建设、数据分析应用以及节能降耗成效等情况,开展企业能源计量管理评价和审计工作。
加快和促进新的能源计量检测技术的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特别是应用物联网技术开发在线能源计量器具在线检校技术,为企业能源计量检定和校准提供最直接的服务。
(二)企业要重视能源计量管理。按照GB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和《能源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要求,提高能源计量仪表的配备率和检定率,结合企业进出用能单位、主要次级用能单位和主要用能设备的实际情况,合理配备符合准确度和性能要求的能源计量器具,明确能源计量检测对象,完善能源计量检测点及动态管理,定期下达能源计量仪表检定或校准计划,保证能源计量仪表合格率、周检率达标。
(三)完善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加强企业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和动态管理,加强原材料、生产工艺过程和成品的计量检测和数据管理,切实提高计量保证能力和计量管理水平。
做好计量器具的检定和校准工作,确保计量器具的准确可靠。
采用新型具有能源计量数据远传功能的能源计量器具,在新上项目中直接就实现能源计量数据的动态采集、存储和分析。
(四)理顺能源计量和节能的关系。统筹用能企业内部能源计量与节能管理部门的职能,明确能源计量和节能监测工作职责,可以减少成本,便于协调,利于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管理同节能工作有机结合,使其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形成有效的节能管理体系,能源计量的有效性才能得到真正发挥。
(五)提高能源计量人员综合素质。加强企业能源计量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服务能力,企业计量人员需要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参与计量管理。对原始计量数据的存档、对计量器具的定期检修都要做到细致认真。使受检的每件计量器具严格执行标准和检验规程,确保所检定的计量器具符合技术规范的要求,保证计量数值准确,使计量器具在生产经营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只有切实提高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现代化能源计量管理的需要。
(六)完善能源计量器具资料,科学利用能源计量数据。建立能源计量器具动态信息管理系统,完善能源计量器具的基本资料、档案,以及能源计量量值溯源图。逐步建立能源计量数据的监督核查制度。加强对原始记录和统计报表的抽查,保证能源计量数据来源于计量器具的实测结果,确保计量数据的真实性。
充分、科学利用能源计量数据,并对他们进行分类,建立用能企业的能源计量中心,根据用能企业本身的特点,利用能源计量数据构建企业能源效率评价体系,真正将能源计量数据变得有价值、看得见、摸得着。
五、结语
能源计量是能源管理的技术保障,是节能减排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也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半岛蓝色经济区的用能企业在能源计量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效果,但是能源计量工作的潜力还很大,必须完善和理顺能源计量管理考核机制,针对重点生产、能耗计量数据开展监督核查和专项治理,培养高素质能源计量队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缓解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能源和环境约束,确保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林佳,宋晓东.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分析――增长极理论角度[J].东方企业文化,2011.11.
[2]陈宝萍,赵岩.企业能源计量工作现状及对策[J].品牌与标准化,2011.6.
[3]周燕,石登荣.企业能源计量问题的管理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1.4.
篇9
【关键词】低碳交通;重庆;发展现状;对策建议
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全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客货运输需求旺盛,交通运输能源需求快速增长。
1.重庆市低碳交通建设成果
至试点项目推进至今,重庆市围绕试点项目建设,全面推进了建设低碳交通城市工作的开展中,在建设低碳交通基础设施、推广应用低碳交通运输装备、优化交通运输组织模式及操作方法、建设智能交通、提供低碳交通公众信息服务、建立健全交通运输碳排放管理体系等6个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效。
1.1低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公路网络化建设情况。2013年全市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2312公里,省际通道增加至11个,全面实现“4小时重庆”。国省道改造全年完成1210公里,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22846公里,公路网密度达到149.2公里/百平方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里程达到10599公里,在路网结构中占8.6%;
1.2低碳交通运输装备推广应用。节能与新能源客车推广应用情况。截至2013年底,全市累计完成投入LNG班线客车112辆,清洁能源汽车在区域性城市间的运用得到进一步推广;
1.3优化交通运输组织模式及操作方法。甩挂运输示范推广顺利进行,截至2013年底,长江水路甩挂运输示范已完成投入牵引车30辆,挂车50辆,主要线路为重庆至荆州线路,陆路甩挂运输示范已完成投入牵引车154辆,挂车124辆;
1.4智能交通建设。主城区公交电子站牌手机查询功能实现50%公交车到站实时信息查询,共涉及230条公交线路,2300个停靠站点、5300辆公交车,公共交通智能化管理和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同时,完成了5000余台出租车电召系统智能终端设备以及数据资源中心、监控指挥中心、电召服务中心、企业在线业务管理平台建设;
1.5低碳交通公众信息服务。基本建成重庆市高速公路网出行信息系统,有效提高了公众出行效率和高速公路交通运行效率,降低拥堵发生的概率,为高速公路交通无效碳排放的降低提供了有力手段;交通综合信息平台(手机版)系统已完成路况模块(高速、国省、市内)、信息交互模块、轨道模块、出租车模块等,方便广大群众及时了解与自身相关联的出行信息,协助制定出行计划;
1.6建立健全交通运输碳排放管理体系。正逐步建设营运车辆能耗动态监测系统,建立能耗统计基础数据库,摸清营运车辆能源消费水平及车辆技术状况,实现能耗实时动态监测;已完成2家大型航运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使企业清楚掌握用能结构和能源管理状况。
2.重庆市低碳交通建设成果分析
重庆能够位列试点城市,其低碳城市建设成绩带来的累积效应是主要原因之一。根据《重庆市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试点实施方案》,重庆市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12个试点项目分别是:靠港船舶岸电系统示范、公交与轨道交通接驳线路应用、新能源汽车应用、模拟驾驶器应用、船型标准化、城市公共交通综合运营信息平台、港区智能调度系统、成渝复线高速公路低碳示范工程、重庆交通电子口岸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工程、果园铁公水联运、废旧材料再生技术在国省道改造中的应用示范、长江水陆甩挂运输示范工程。
2.1重庆市低碳港口建设。靠港船舶岸电系统示范工程的建设,完善大水位落差码头岸电系统,推广使用斜坡码头驳岸电源(简称岸电),对现有码头进行岸电使用改造,在码头设置岸电系统,保证船舶在靠泊码头后能够完全使用码头提供的岸电电源。靠港船舶使用岸电,减少了码头船舶停靠期间辅机运行造成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为靠港船舶提供相对价廉、高效能源,减少轮船公司燃油消耗,降低船舶在港期间运营成本。每万元直接投入将减少CO2排放约2.2吨/年,每年可节省60万元。
2.2重庆市低碳公交建设。重庆市公交与轨道交通接驳线路应用、是以轨道交通1、2、3、6号线沿线常规公交线网为优化对象,通过线网重组、优化、调整方式,对轨道交通沿线的公交线路进行优化,实现地面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的高效接驳,减少沿线交通拥堵。通过对线路、车辆、资产等各类资源进行整合,最终形成4个经营主体,即北部区域(江北区、渝北区)、南部区域(南岸区、巴南区)、西部区域(渝中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大渡口区)、北碚区域(北碚区)。每万元投资可减少CO2排放约12800吨/年;年节约燃油成本约31万元。
2.3重庆市低碳技术运用。模拟驾驶器应用,重庆市规定:市内一级培训机构配备15台以上模拟驾驶器、二级培训机构配备10台以上驾驶器、三级培训机构配备5台以上驾驶器。模拟驾驶器的应用,减少了场内训练道路总长达25%。每万元投入节省燃油约2.1万升/年,减少CO2排放约47吨/年。
2.4低碳材料运用。成渝高速公路复线(重庆段)低碳示范工程,从前期设计、建设施工到后期的管理运营,全过程中坚持低碳理念思想。坚持,低碳路面、低碳隧道、低碳服务区、收费出行系统、太阳能照明等举措。
3.探索城市低碳交通建设新方向
2014年9月25日,国务院印发《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促进长江经济带建设。国务院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对重庆市来说是巨大的机遇。重庆市应牢牢地抓住这次机遇,建设区域交通,建设低碳文明城市,把重庆市打造成为国家实至名归的中心城市之一。
3.1完善制度法规体系,灵活财税政策。在制度的制约下,还必须出善的交通产业政策,且还需充分利用经济杠杆,运用专项资金及财政税收等措施推动低碳交通新技术的研发及普及,加快能源技术的商业化、产业化。要运用税费等约束性政策严格征收与汽车消费及排量相关的车辆购置税、车辆消费税、碳税及拥堵税。
3.2合理建立道路运输行业节能技术标准,探索碳排放交易。汽车尾气排放是造成大气污染和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所以交通运输燃油消耗必须是低碳交通战略中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我国应建立合理的与国际同步的燃油消耗限值标准,以进一步完善交通体系中相应的硬性技术标准。
3.3加快区域交通设施建设,完善城市轨道交系统建设。国家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建设长江黄金水道,这也是重庆市航运发展的黄金时代。建设高等级航道、港口,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缓解市中心交通拥挤。
3.4注重交通科研创新。“创新”是一个耳熟能详的词,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能听到。尽管重庆市在低碳交通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重庆市低碳交通建设仍需创新。优化低碳建设管理体系,寻找出更加迅速、高效、节约的管理方式。注重交通运输设施设备科研创新,创造出更加节约能源,减少大气污染物、CO2排放等交通运输工具。
4.结语
低碳交通运输体系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交通模式,是实现低碳交通必经之路,也是实现城市建低碳建设必不可少的一步。
参考文献
[1]交通运输部.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R].北京:交通运输部,2011.
作者简介
梁喜(1978-),男,江苏连云港人,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赵寅(1990-),男,四川泸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篇10
【关键词】医院;电气资源;技术节能;管理节能
在公共建筑群里,由于医院的特殊性,其电气能耗高出普通公共建筑的2倍。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医院的规模在不断扩大,人员、设备、建筑物大幅增长,医院的电气资源消耗也呈逐年增长的趋势。这也要求医院具备更为完善的电气能源管理与节能措施。
1、医院电气资源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大部分医疗建筑在设计之初就没有充分考虑节能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院就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医院为了给患者提高更为舒适的就医环境,往往在设计时会提高楼层层高,美化照明环境等,这也加剧了医院电气资源的损耗。同时,一所医院往往是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发展历程,很多老建筑在设计之初就没有充分考虑建筑电气节能的重要性。这些种种因素,都是医院电气资源浪费的原因。
1.2 缺乏医院能源管理的专门人员
医院作为医疗卫生行业,通常以医疗质量为重点,而能源管理作为后勤工作往往没有受到重视。目前,一部分医院管理者已经意识到了能源管理的重要性,但实际工作中却往往浮于表面和口号,没有把节能工作落到实处。为此,必然需要有专门的能源管理人员,对节能工作进行设计、实施、监管和总结。
1.3 电气能源管理制度不完善
没有专门的电气能源管理人员,就不会有完善的电气能源管理制度。而没有制度的管理往往不会成为良好的管理,也就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所以,要想在电气能源管理工作中取得成效,不光要建立电气能源管理的专门团队,还需要完善的管理制度做支撑。
1.4 新的节能技术运用不够
近年来,随着国家各级部门对能源管理的重视,也出台了很多电气节能的新技术、新设施、新思想,但很多医院由于受到新技术改造经费和人力资源紧缺的实际因素,并没有多少新的电气节能技术得到真正的运用,这也使得医院电气能源节约的步伐行进缓慢。
1.5 职工、患者的节能意识不强
勤俭节约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社会普遍现象还是存在一些职工到了单位就把节约抛在脑后,总是有在单位用电不会自己掏钱的潜意识,于是夏天把空调温度开得很低、冬天把空调温度开得很高,甚至常年不关办公室的电气设备的现在都有存在。某些患者也认为他既然来到医院花了钱,就应该用这些电气设备,以至于不需要用的都用上。这些行为,都是没有公共节能意识的体现,也造成了医院电气资源的大量浪费,应该成为医院电气能源管理的重点。
2、医院开展电气能源管理工作的三个方法
2.1 技术节能
顾名思义,技术节能即是利用技术改造、新技术运用等既能满足医院日常使用需求又能达到节能目的的手段,通过提高终端耗能设备的利用效率,从而实现节能的方法。前面也提到了新的节能技术运用受限的问题,这个问题不光是经费和医院领导重视的问题,也需要专门的技术人员提出更好的节能改造方案,这也对医院后勤员工的专业技术和医院领导班子的管理高度提出考验。
2.2 管理节能
医院要做好电气资源管理工作,就必须要成立专门的能源管理小组,制定详细的电气能源管理制度。同时,将节能管理纳入医院管理体系,并指定总务部为办事机构,成立医院节能降耗工作小组,各科室指派节能管理员。将节能工作纳入年度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确保节能降耗工作的落实。
2.3 制定能源管理奖惩制度
医院科室分布通常是在固定的建筑区域内,根据各科室往年各月份电能消耗数据和对应月份的收治病人床位数,得出往年当月的床位电气能耗均值作为参考值,若当月实际床位电气消耗值多于参考值,则科室要受到相应的处罚,反之进行奖励。以鼓励科室员工主动节能,逐渐形成良好节能意识。
3、医院电气节能具体措施与案例分析
3.1 空调系统
据统计,空调是医院能耗最大的电气设备,约占医院总能耗的40%-55%,所以空调节能的重要性可想而知。现在医院的空调主要由电能中央空调、燃气中央空调和分体式空调组成。针对中央空调系统,现在一般采用智能变频节能技术应用于冷却水泵、冷冻水泵和风机,一般节能效果达30%,这个技术基本已经运用于新的中央空调系统中。还要想节能,就要从管理和尾端控制着手。例如,医院的门诊楼一般只有白天工作时间使用中央空调,下班后关闭中央空调主机,而很多区域或诊室下班后却没有关闭尾端风机,针对这个问题,可以在每层楼的空调风机主电源配电箱内装设定时控制装置,根据不同区域的使用要求设定启停时间,就直接杜绝了上述现象的发生,挽回了不必要的浪费;而针对分体式空调,就主要从管理节能入手了,强行规定空调开设温度夏天不得低于26℃,冬天不得高于20℃;夏天温度低于30℃,冬天温度高于8℃时不得开启空调,且科室空调开放原则上每天不得超过14个小时等管理手段来实现空调的电气资源节约。
3.2 照明系统
3.2.1 节能型照明产品的使用。使用高效的节能照明产品(如T5型高效荧光灯、LED节能灯具等)替代原有的高耗能光源(如T8型荧光灯、白炽灯等),在节电的同时还提高了照度,消除了频闪,提升灯具寿命2倍以上,从而给人民提供一个更好的照明环境,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人体健康。例如用T5-28W高效荧光灯替换原有T8-40W型荧光灯,用T5-14W高效荧光灯替换原有T8-20W型荧光灯,节能达30%以上;用节能灯替代白炽灯,节能65%以上,且寿命提高3倍以上。
3.2.2 照明开关及照明布局的优化设计。照明开关的设计也是照明节能的重要因数。例如一个病房3套灯具,若用一个开关控制,每次开时就得全开。若分别控制,很多时候就只需要开启内侧的一套灯具,而靠窗的两套就不用开,从而实现节能;再如会议室的照明片区也应该分为左中右、前中后多路控制,以根据参会人的多少集中就坐,合理开灯以节约电能;而如楼梯等偶用区域,就应该用声光控制或红外控制;地下停车场应该是照明节能率最高的地方,通常的地下室在建筑设计时照明亮度非常大,而事实上地下室完全没有必要那么亮,据统计,地下室照明灯具一般在原设计基础上可减少65%以上而不影响正常运作,再加上节能灯具的使用和红外感应等装置的运用,通常节能率能达到75%-90%以上。
3.3 电开水锅炉的使用
由于医院开/热水使用量的巨大,电开水锅炉也是医院的能耗大户,约占医院总能耗的8%-10%。引入智能开水器替代原来的浮球式开水器,同时为智能开水器电源开关设计安装智能启停装置,根据不同科室的不同需求设定自动启停时间,合计节能率达57%以上。
3.4 建筑节能
前面已经提到了建筑节能有很多的历史遗留问题,所以,为了避免上述一些问题的再度产生,在医院新建或改建过程中的,就应该充分考虑建筑电气节能的重要性。建筑电气节能是一个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工作。一座节能设计充分的建筑,对今后的发展可以说是一笔财富;反之,则是一个长期的财务包袱。医院建筑有着它独特的专业性和复杂性,规划设计受医疗功能制约的程度很高,也是高耗能的建筑,有着极大的电气节能潜力,它需要在设计之初就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高资源利用率等工作贯穿于整个设计过程中。降低冷热负荷,提高医院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合理减低系统设计负荷,可以有效的降低系统能耗;根据区域功能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选用新型节能建筑材料和节能技术含量高、能源综合利用率高、性价比优的房屋设施设备。正确认识建筑节能的潜力和意义,在新建和改建工程项目资金允许的范围内,积极主动的配合设计院尽可能的采用节能技术和产品。免去后期电气节能很多不必要的再改造。
- 上一篇:城镇环卫一体化管理方案
- 下一篇:城市管理方面的金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