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减灾办法范文

时间:2023-10-30 17:32: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防震减灾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进一步加强完善群测群防体系建设

建设好全县群测群防体系是扩大防震减灾工作社会基础的重要环节,在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实现短临预报有所突破的关键,是提高全民防震减灾意识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震后快速应急的重要保障。所以,借此次宣传活动的契机对各乡镇民政助理员、宏观观测员、中小学校的防震减灾助理员进行了业务培训指导及谈心交流,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防震减灾助理员和地震宏观观测员的业务素养。并发放了《丽江市地震群测群防基本知识读本》及相关的地震科普知识读物。从而进一步增进了专业人员与宏观观测人员之间的联系,为更好地开展好防震减灾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

进一步加强宏观观测点的建设,××县位于中甸—大理地震带上,主要断裂有龙蟠—乔后断裂、大具—大东断裂、鸣音—三古断裂,历史上多次遭受5级以上地震的破坏和影响。所以,我局在原有两个宏观观测点(九河南高占泉、巨甸岩固泉)的基础上,在主要断裂上增设大具岩窝龙潭泉、龙蟠兴文龙潭泉及拉市美泉三个宏观观测点,并聘请专职观测人员进行观测水温及其它宏观前兆异常,使全县宏观观测分布更趋全面、合理。

(二)积极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活动

我局将人员较集中的学校作为宣传的重点,达到“宣传一个学生,教育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的宣传目的,积极开展5.12系列活动。通过发放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读本、科普光碟、进行地震基本知识讲座和地震应急演练等形式,让广大师生了解和掌握了地震基本知识、科学避震知识、震后自救互救措施等。先后到××县一中、××中学、拉市二中、九河中学、塔城中学、龙蟠中学、大具中学及塔城完小、大具完小等学校进行了宣传活动。把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及防震避险演练纳入学校素质教育,要求各学校制定防震避险应急演练方案,建立长效机制,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演练活动。

为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此次活动期间在丽江日报刊登《防震减灾进校园》等图片和《××县认真开展“5.12”地震科普宣传》等宣传文章;同时在丽江电视台和××县电视台同时播出了《丽江市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片。

篇2

【关键词】防震减灾 科普 学校

1 防震减灾知识进学校的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公众对防震减灾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四川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发生后公众对防震减灾知识的需求越来越高,面对新的形势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就显得尤为突出。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家庭的希望,他们理解和接受新知识能力较强,社会影响面较广,加强这一群体的宣传教育是全社会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的主要方面。

山东省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同时也存在着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质构造背景,是华北地区重要的地震活动区之一,一旦发生破坏性地震将造成较为严重的损失。1995年9月20日山东苍山5.2级地震,共造成320多名中小学生跳楼受伤或争抢外逃而被挤倒踩踏压伤,这一惨痛教训时刻提醒我们必须加强中小学生防震减灾知识的普及,牢固树立“减灾也是发展”的理念。

学校师生防震减灾知识掌握的多少,不仅影响着学校本身防震减灾工作的成效,而且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对防震减灾工作的认识和防震减灾的实效。“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会”,学校师生的防震减灾知识、避险技能,可以在地震应急工作中得到切实的体现。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发生时,四川省安县桑枣中学由于平时的多次演习,地震发生后,全校2200多名学生及上百名老师,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的教室中,全部冲到操场,以班级为组织站好,用时1分36秒安全撤离无一伤亡,创造了生命的奇迹。2012年5月28日河北省唐山市发生4.8级地震,唐山市英才学校的师生们沉着应对,按照平时的地震应急演练仅用两分钟就撤离到安全地带,没有发生踩踏事件。突遇强烈地震时,求生是大多数人的本能反应,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发生地震是什么情景从未经历过,就更不用说中小学生了,就会盲目的逃生,发生一些本不应该发生的惨剧,因此,加强学校防震减灾工作,必须从提高广大中小学师生的防震减灾意识入手,全面推进防震减灾知识进学校工作。

2 滨州市中小学防震减灾知识开展情况

地震是较为敏感的公共安全问题,防震减灾宣传的基本原则是“主动、慎重、科学、有效”。因此,滨州市中小学在宣传活动中,紧密结合安全教育宣传活动,将防震减灾知识科普纳入学校安全知识范畴。

2.1制度建设

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校园安全管理制度》、《学校安全教育制度》、《学校安全检查制度》、《学校安全责任追究制度》等一系列关于学校安全的规章制度,为防震减灾知识进学校提供了制度保障。

2.2领导重视

学校领导历来注重安全教育,在每学期计划上将安全教育工作列入工作计划,并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安全教育领导机构,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主题教育活动方案,明确安全教育目标,做到活动有计划、有记录、有落实、有归档。

学校积极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周”活动,召开专题会议进行部署,制定活动周实施方案。要求全校教职工认真组织,统筹安排,切实做好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工作,开展好活动周的系列活动,使全体师生都能受到教育。

2.3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

(1)充分利用黑板报、手抄报、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及家长进行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和教育。并要求教职工将所了解的防震减灾知识带回家,讲给家人、朋友、邻居听,增强全社会的防震减灾意识。

(2)利用校园广播,定期广播有关于防震减灾方面的内容。

(3)在学校宣传栏内张贴《地震科普知识》、《地震来了怎么办》等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挂图,让学生们学会在发生地震如何应对,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4)定期组织有关人员对学校重点部位及周边安全情况进行巡检,彻底消除安全隐患,预防地震次生灾害的发生。

(5)充分利用碣石山地震与火山博物馆这一国家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平台,组织学生到博物馆参观,学习防震减灾知识,博物馆工作人员结合日本大地震有关情况向师生们介绍地震成因、地震基本知识以及发生地震如何自救互救等基本常识;在科普宣教展厅,参观地震仪器陈列,同学们认真地观看记录台站三十多年来使用过的各种观测设备、科普知识挂图、防震减灾法律法规、火山岩石标本等;在4D动感影院,师生们饶有兴趣地观看模拟地震发生情景的动感电影;在多功能报告厅,观看滨州市中小学生地震科普知识竞赛录像。组织学生们写观后感、演讲比赛。

(6)组织“四个一”活动:广大师生每人阅读一本防震减灾的书籍;观看一部涉及灾害的影视作品;分享一次避险经历;开展一次家庭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提高了广大师生的防灾减灾的意识和防范能力。

(7)成立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兴趣小组:部分学校成立了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兴趣小组,时常开展防震减灾知识的科普活动,活动主题以防震减灾为主要内容,主要有地震知识、防震知识、地震时紧急避险方法的学习与演练等。

2.4开展地震应急疏散演练

各中小学依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操作可行的《学校地震应急预案》,每学期进行一到两次的地震疏散演练,提高学生们地震发生时的自救互救、避险能力。

这些活动的举办,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学习这类科普知识的兴趣,使“防震减灾”科普教育与同学们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增强广大学生的防震减灾意识,普及防震减灾知识和技能,使学生了解地震发生时的应急避震知识,掌握应对地震发生时采取的防护措施和方法,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的目的,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地震带来的损害。

3 防震减灾知识进学校存在的主要问题

3.1制度建设尚不健全

自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以来,国家以及我省不断完善防震减灾法律法规体系,地震监测预报、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地震应急等工作得到了逐步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重视,但由于《防震减灾法》、《山东省防震减灾条例》以及《山东省防震减灾知识普及办法》等对学校在防震减灾工作中职责、任务的规定很少,防震减灾知识进学校工作缺乏制度建设。

3.2目标、内容不够明确

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之前,地震主管部门没有制定防震减灾的宣传规划,对防震减灾知识进学校工作缺乏统筹的安排部署,防震减灾知识进学校工作的目标、思路以及内容、形式、载体等都不十分明确,防震减灾知识进学校存在宣传内容单一、宣传形式单调,宣传载体单纯等问题。

3.3保障机制不够完善

做好防震减灾进学校工作,离不开优秀的防震减灾作品、高素质的宣传教育队伍和充足的宣传教育经费保障。就目前情况来看,防震减灾知识进学校宣传教育产品开发相对滞后、宣传教育队伍匮乏、宣传教育经费不足。

4 推进防震减灾知识进学校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4.1切实加强对防震减灾知识进学校工作的认识

要把做好防震减灾知识进学校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提高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度与参与度,按照“十二五”防震减灾规划相关要求,研究制定具体工作目标、措施,切实加强防震减灾进学校工作的组织领导。

4.2强化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立法

在我国现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立法工作,逐步完善防震减灾法律法规体系建设。通过立法明确学校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主体地位、权利与义务,建立健全防震减灾知识进学校的规章制度,确保防震减灾知识进学校工作有效进行。

4.3构建保障防震减灾知识进学校工作的长效机制

明确防震减灾知识进学校的目标、内容、形式和载体以及保障措施,创新工作思路,充分发挥教育网站、学校广播、报纸、宣传栏在防震减灾宣传中的阵地作用,提高防震减灾宣传在学校的覆盖面,全面推进防震减灾知识进学校工作。一是安排必要的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时间,并适时开展地震自救、自救和逃生的应急演练。二是创作更多形式的防震减灾宣传作品,不断加大宣传力度,丰富宣传载体,创新宣传形式。三是加大教师与学校防震减灾辅导员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防震减灾意识。四是加强对防震减灾教育的评价与督导,重点评价学生防灾意识的建立、地震逃生基本技能的掌握和安全习惯的养成状况,并把考核评价纳入学校考核的范围之内。

4.4加大地震科普示范学校建设

地震科普示范学校是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2003年,我省首次提出并开始建设地震科普示范学校。目前,滨州市共有省级地震科普示范学校35所,市级地震科普示范学校14所,县级地震科普示范学校20所。

地震科普示范学校的创建,有利于防震减灾知识进学校工作的开展。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家庭的希望,因此加强对青少年地震科普知识的宣传是防震减灾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之一。本着“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会”的原则,地震科普示范学校的建设与管理成为我们对青少年进行防震减灾知识宣传的重要载体。深入开展地震科普示范学校创建工作,从组织领导、预案编制、宣传教育、地震疏散演练等方面对学校防震减灾工作进行规范,全面提高学校防震减灾能力。

篇3

一、上半年工作情况

(一)强化考核督查,逐级落实工作任务

为了今年的防震减灾工作目标顺利完成,市局防震减灾工作会议之后我局及时召开会议研究部署2013年度防震减灾工作,以防震减灾工领导小组名义下达了2013年度防震减灾工作考核指标任务,把防震减灾工作纳入了县上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

(二)突出监测预报,加强群防体系建设

我们始终坚持把地震监测预报作为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内容,以建立群测群防体系为重点,扎实做好各项工作。一是地震信息节点及系统运行良好。初步实现了省、市、县之间广域网络互联,地震信息的实时传递和数据资源共享,便于在较短时间内掌握震情。二是对全县的宏观监测点实地进行了检查,落实了监测人员,明确了职责,对宏观监测点监测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建设了3个规范化宏观观测点、观测点达到了“七有”要求。切实按照“宁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的原则,各宏观观测点开展动禽、井水变化、气象等宏观异常观测,为准确预测预报震情提供了依据。加强了西河村庙嘴山测震台的监测环境维护工作,坚持每季度开展一次全面检查,确保电力畅通、环境整洁,确保测震台正常运转。三是制定下发了《县2013年度震情跟踪工作方案》,采取电话询问、月报表等形式,加强震情监视和跟踪,密切关注地震前兆异常事件,完成了地震趋势会商报告形成有价值的震情趋势会商意见。四是制定了“三网一员”管理办法和职责,全县9个镇、2个社区以正式文件的形式明确了主管领导和镇上的防震减灾助理员,完善更新了“三网一员”信息,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建立了稳定的群测群防工作队伍。

(三)强化机制建设,提升震灾防御力度

认真落实《省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规定》等文件精神,将抗震设防要求纳入了城市规划以及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论证、工程设计、施工审批的重要内容,强化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的监督管理。一是加大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监管力度,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备案工作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要求一般建设工程凡没有县地震办的备案手续,不得进行规划定点、工程招投标和办理施工许可证。上半年备案4项。二是加快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点创建步伐,今年创建示范村一个。三是开展了地震安全示范社区的创建工作,按照《县创建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工作实施方案》,建苑、宜禄等社区积极开展了创建工作。四是开展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检查工作,县地震办联合县住建局、教育局、卫生局对全县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情况进行了检查,及时成立了联合检查组,按照从严从实从细的原则,从2013年5月22日开始至6月17日结束,历时27天对我县教育系统的83所中小学校、8所(不含民办幼儿园)单设幼儿园的198栋单体建筑物和13所乡镇卫生院的35栋单体建筑物及4栋保障性住房进行了全面检查。对不能满足抗震设防要求的建筑物给出了意见,以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四)深入宣传教育,增强防震减灾意识

为了切实提高公民防震减灾意识和应对地震自然灾害的能力,我们组织专门人员,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宣传防灾减灾科普知识,人民群众防震减灾意识得到明显增强。一是“科技之春”、“5.12”汶川地震纪念周、“安全生产月”等活动期间,采取上街设点、现场讲解、发放资料、悬挂横幅等形式,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省防震减灾条例》等法律法规及防震减灾科普知识、避险自救互救知识,切实增加群众对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的了解。截止目前,共开展防震减灾宣讲及演练活动8(场)次,悬挂横幅7条,制作宣传板面20块,散发宣传资料5000多分。二是充分发挥媒体、通讯网络平台的作用,利用在大屏幕播放防震减灾知识专题宣传片、发送手机短信等形式,使群众进一步了解地震科普知识,增强防震减灾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三是扎实开展了防震减灾知识“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家庭”为主题的“六进”活动,在昭仁中心校、巨家中学、巨家中心校开展了地震应急疏散演练和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讲座,提高了师生的防震减灾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为金宇社区、建苑社区、宜禄佳苑、冉店社区上孟村、丁家镇张代河村等社区居民发送了防震减灾科普知识以及《省防震减灾条例》等宣传资料,增强了群众防震减灾意识和避险常识。结合“改作风、抓落实、促发展”及“抓党建、暖民心、保稳定、促发展”活动,进村入户宣传农村民居抗震设防知识及避震、自救互救知识。四是深入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创建工作。按照开展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活动的文件要求,昭仁中心校今年开展市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创建活动,巨家中学开展县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创建活动。

(五)加强应急救援,提升防灾工作水平

一是完善应急预案。制定下发了《县地震应急预案》,我县73个县级部门、9镇2个社区、160个行政村,80%的中小学校和卫生院、按照地震应急预案修编要求,结合各自实际,根据自身职责,完成了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修编工作。各学校开展了应急疏散演练活动,检验了地震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及时更新了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

二是建设应急平台。宜禄街文体广场为县城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在应急避难场所周围及入口处设置明显指示标志牌,并制作了应急避难场所平面图和周边地区居民疏散通道图。合理划分应急避难场所,设置了应急指挥中心、应急供电区、应急棚户区、应急物资供应区、应急水源区等功能区,确保地震应急避难工作有序、高效开展。

三是壮大应急队伍。加强县、镇、村三级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建立了有效的联动协调机制,提高了应急能力。目前,我县有地震应急救援中队各镇、社区均成立了20人的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各村分别成立了15人的地震应急救援队伍。成立了防震减灾志愿者协会,会员40人。

二、存在问题

1、防震减灾基础薄弱、机制不够健全。

2、广大干部群众防震减灾意识不强、知识匮乏、自救互救能力不强,宣传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

3、各级的应急预案还需进一步完善,在应急组织、管理、指挥、协调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提高。

4、“三网一员”人员的业务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监测网络还需进一步健全,群测群防机制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下半年我局进一步贯彻落实好省、市防震减灾工作会议精神,继续按照年初工作计划,进行全面的查缺补漏,重点围绕考核目标任务,进行认真地检查和落实,确保全年的工作完成,下半年要继续做好以下工作:

(一)重点做好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工作。利用“7.28”唐山地震纪念日、科普宣传月、法制宣传周等时段,继续做好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自救互救知识、抗震设防知识的宣传活动。进一步做好我县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社区、村、企业的创建工作。

(二)继续推进地震监测预报工作。认真做好震情值班工作,利用宏观资料,切实做好月、年会商各项工作。加强地震宏观异常现象的观测、调查核实工作,加强对群众的宣传培训,在提高群众宏观现象的观测、识别能力的基础上,广泛引导和发动群众开展地震宏观异常的观测,发现异常及时向政府或地震办报告,为地震部门判定震情提供及时而有价值的信息。

(三)进一步抓好“三网一员”队伍建设工作。加强对宏观观测员、防震减灾助理员、灾情速报员工作的业务培训指导,推进全县群测群防体系建设。

篇4

一、肯定成绩,正视不足,夯实工作基础

“十一五”期间全市防震减灾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有关部门积极努力下,地震系统干部职工精诚团结、和谐奋进、拼搏进取,全市防震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大为改观,观测手段和技术力量显著增强,应急救援队伍基本建立,抗震设防工作稳步推进,防震减灾宣传效果明显,尤其是监测预报工作始终在全省保持先进行列,为全市社会和谐安定、经济持续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这里我代表市政府对多年来一直支持我市防震减灾事业的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全市地震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年来,围绕防震减灾三大体系建设,我市防震减灾事业取得了累累硕果。

(一)地震监测预报连创佳绩

一是台站建设不断完善。泗县形变数字化地震观测仪器改造已顺利完成,各手段观测数据纳入到省局台网中心,为全面监视郯庐断裂带地震活动提供有力保障。去年市地震局继续完善地震台监测环境建设,工作和生活环境都有了较大改善。同时争取市财政拨款8万元在地震台建设了地震科普教育基地。

二是信息节点初步建成。按照“安徽省数字地震观测网络”建设规划,以实现全省、全国地震数据信息共享为目标,开展了防震减灾技术系统的基础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目前试运行良好。

三是群测群防工作健康发展。去年,市地震局在市政府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地震群测群防工作的实施意见》的基础上,又下发通知对加强群测群防工作作了再强调。4月份对各县“三网一员”的建设和经费落实情况进行了检查,有力促进了各县群测群防工作的开展,使我市群测群防工作进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四是监测预报水平不断提高。多年来,地震局坚持周、月、半年、年度会商制度,台站始终保证有专人值守,两部应急电话24小时保证畅通,每天坚持宏观异常零报告制度,做到无缺报、漏报。市地震局向省局提交的《年度地震趋势会商报告》已连续十四年保持全省前三名,这个成绩来之十分不易,代表我市的监测预报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依法行政稳步推进

新的《防震减灾法》实施后,市地震局及时调整了依法行政领导小组,明确规定灾害防御科和行政执法队负责全市防震减灾依法行政工作,为规范执法行为,明确执法责任,强化执法监督,制定了行政执法责任制,包括组织领导制度、执法岗位责任制度、行政执法监督制度、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等5项制度。这些都从规章上为全市依法行政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依照有关法规,市政府还出台了《宿州市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实施办法》。市地震局克服执法队伍人员不整、能力不强、经验不足,相关部门和企业主不配合等不利因素,加大宣传力度,发扬“钉子”精神,不怕苦,不怕累,努力开展抗震设防工作。全市新建的多数重大工程依法进行了地震安全评价,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市地震局自进入市行政服务中心以来,我市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工作纳进了政府统一规范的管理轨道,但通过几年来运转情况看效果并不理想。去年重新整合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单位,进一步优化基建审批流程,提高行政审批服务效能,简化审批程序。将“地震窗口”纳入市行政服务中心“两集中、两到位”基建联合审批大平台,列入建设规划前置审批关口,力求从源头抓起,使我市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地震应急体系建设完善

我市地震应急体系建设已实现完整、统一、高效的应急指挥平台。一是对全市地震应急救援队伍进行了登记。全市地震应急救援队伍主要由军分区、公安局和皖北煤电集团的矿山救援队组成,平时分别由所属单位管理,常设人数近1500人。二是由卫生局成立了有48人组成的“宿州市抗震救灾医疗救护队”。三是由商务局对我市承担活体储备和冻肉储备的企业进行了实地查验,对大企业的面粉、米、食用油等生活必需品库存情况进行了详细摸底。四是建立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将银河公园建设成市级地震应急避难示范场地,占地面积为52700平方米,可容纳近30000人。四是加强对中小学校长进行防震减灾知识培训。市地震局与埇桥区教育局联合多次召开有全区中心校长和安全员参加的现场会。内容包括观摩全体师生的紧急疏散演练,讲解地震科普知识和避震知识等,大大提高学校师生的地震应急反应能力。去年还专门下发了《关于在全市中小学进行防震减灾安全教育的通知》,对中小学校进行防震减灾安全教育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和部署,达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防震目的。

(四)防震减灾宣传常抓不懈

近年来,市地震局积极联合相关部门,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充分利用5·12、7·28、国 际减灾日、红十字会日等固定纪念日开展常规宣传活动,放置展板,发放资料,接受群众咨询。认真制作防震减灾科普讲座宣传片,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活动,向社会各界宣传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特别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和“4·14”玉树地震后,市电视台对市局专家进行专访,在黄金时间播出大地震情况、我省我市面临的地震形势及我市现有的各项监测手段等;《拂晓报》刊发“地震知识百问百答”,系统介绍了地震的基础知识、地震有关的法律法规、地震的自救互救知识、地震谣言的识别、当前全球及我国的地震概况等,极大地满足了广大市民对地震知识了解的需求。同时,在新建的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内划出150平方米场地建设市地震科普馆,向城区中小学生和广大市民宣传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地震宏观异常、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知识,逐步提高我市青少年和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及能力。

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我市的防震减灾事业发展中还面临着很多困难和不足。总体上看我市抗御地震灾害的整体水平相对较低,防震减灾能力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仍十分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具体表现为:监测网点数量不够,技术力量也不高;影响台站监测环境事件仍时有发生;科技创新力量不强,后备人才不足;抗震设防工作进展缓慢,与周边地市已经拉开差距;防震减灾经费投入总体不足等等。这些都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尽快加以解决。

二、抓住重点,全面推动,促进防震减灾事业健康发展

,省政府召开了全省防震减灾会议,出台了《安徽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实施意见》。这是指导“十二五”期间我市防震减灾工作的纲领,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依法履行防震减灾管理职责,坚持“宁可千日无震,不可一日不防”的理念,认清防震减灾工作在保障社会公共安全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的地位,确保防震减灾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市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一定要树立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明确责任分工,抓好协调配合,共同抓好全市防震减灾工作。下面我就如何做好下一步工作谈几点意见。

(一)建立健全各类地震应急预案

安庆1·19地震的事实告诉我们,在地震来临时,地震应急预案作用是相当大的,预案有没有、掌握没掌握、演练没演练,效果差别很大。全市的地震应急预案现在正在修订,各地各有关部门的预案也要抓紧修订,注意增强预案的可操作性。要加强对本单位预案的学习,熟练掌握重点环节。地震部门要经常性地开展预案演练,适时组织多部门联合演练。市政府将择时组织有关部门对地震应急预案落实情况展开专项检查。

(二)进一步加强群测群防网络建设

《实施意见》中明确要求底前,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均要确定1名兼职防震减灾助理员。我市仍有部分地区没有完成,要抓紧时间落实,务必在今年4月底前全部完成。地震发生后,政府首先需要知道的就是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其次就是破坏情况怎么样,有没有伤亡。这些基本情况只有通过基层信息网点获得。因此一定要加强信息网点的检查管理,尤其是震情形势较为紧张的县,要定期对助理员进行必要的业务培训,需要时才能真正达到快速获取信息的目的。

(三)认真做好地震应急准备工作

“1·19”安庆4.8级地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36亿元,地震的危害性巨大。各级地震部门要从组织领导、预案完善、队伍建设、物资储备等各个方面做好地震应急的准备工作。由市应急办牵头,年内初步建成3~5处市级应急避难场所。市地震局要尽快建立地震应急数据库,完善规章制度,明确职责分工,紧紧围绕震情信息、地震现场工作、震后趋势判断、灾情信息、灾害评估等环节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机制。市局和各县均需培养1名灾评技术人员,提高应急救援协同行动工作能力。

(四)不断提高监测预报水平

我市的监测预报水平较为先进,但和震情需要相比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台网密度不高,装备水平较差,有的县至今还没有监测手段。今年省地震局下拨了100万元资金加强地方台监测能力,要紧紧抓住契机,多争取主管部门支持。萧县应尽快做好新台站的规划、选址、配套资金等前期工作,力争监测仪器早日投入使用,强化对本地地震活动情况的监视能力。砀山县和灵璧县也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出工作目标,填补地方监测手段空白。市地震台要尽快解决供电和信息传输问题。各台站要提高分析研究能力,培养技术骨干人员,加大技术队伍建设,认真做好异常信息的收集和核实,加强震情跟踪和分析会商,努力把握震情发展趋势,不断提高地震预测预报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在确保全省先进行列基础上能有新的突破。

(五)努力提升灾害综合防御能力

全市地震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抗震设防要求监管,确保重大建设工程、生命线工程、容易产生次生灾害工程,尤其是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继续实施中小学校校舍安全工程。规划、建设、地震等部门要协同深入开展城市地震安全社区示范点工作,加快推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的实施。这次安庆地震震级并不大,但造成605户房屋不能居住,主要原因就是房屋不抗震,农村建房防震意识差。值得注意地区和郯庐断裂带沿线要加强对农村建房抗震设防的政策引导和技术支持,开展农村居民危房安全排查,扶持农民进行房屋抗震加固。市地震局要对城区重点工程进行排查,把工作重点放在从严管理和严格执法上,确保全市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工作规范、有序、高效运行。

篇5

一、防震减灾事业取得的成果

(一)地震监测预报连创佳绩

一是台站建设不断完善。县形变数字化地震观测仪器改造已顺利完成,各手段观测数据纳入到省局台网中心,为全面监视郯庐断裂带地震活动提供有力保障。去年市地震局继续完善地震台监测环境建设,工作和生活环境都有了较大改善。同时争取市财政拨款8万元在地震台建设了地震科普教育基地。

二是信息节点初步建成。按照“省数字地震观测网络”建设规划,以实现全省、全国地震数据信息共享为目标,开展了防震减灾技术系统的基础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目前试运行良好。

三是群测群防工作健康发展。去年,市地震局在市政府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地震群测群防工作的实施意见》的基础上,又下发通知对加强群测群防工作作了再强调。月份对各县“三网一员”的建设和经费落实情况进行了检查,有力促进了各县群测群防工作的开展,使我市群测群防工作进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四是监测预报水平不断提高。多年来,地震局坚持周、月、半年、年度会商制度,台站始终保证有专人值守,两部应急电话24小时保证畅通,每天坚持宏观异常零报告制度,做到无缺报、漏报。市地震局向省局提交的《年度地震趋势会商报告》已连续十四年保持全省前三名,这个成绩来之十分不易,代表我市的监测预报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依法行政稳步推进

新的《防震减灾法》实施后,市地震局及时调整了依法行政领导小组,明确规定灾害防御科和行政执法队负责全市防震减灾依法行政工作,为规范执法行为,明确执法责任,强化执法监督,制定了行政执法责任制,包括组织领导制度、执法岗位责任制度、行政执法监督制度、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等5项制度。这些都从规章上为全市依法行政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依照有关法规,市政府还出台了《市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实施办法》。市地震局克服执法队伍人员不整、能力不强、经验不足,相关部门和企业主不配合等不利因素,加大宣传力度,发扬“钉子”精神,不怕苦,不怕累,努力开展抗震设防工作。全市新建的多数重大工程依法进行了地震安全评价,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市地震局自进入市行政服务中心以来,我市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工作纳进了政府统一规范的管理轨道,但通过几年来运转情况看效果并不理想。去年重新整合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单位,进一步优化基建审批流程,提高行政审批服务效能,简化审批程序。将“地震窗口”纳入市行政服务中心“两集中、两到位”基建联合审批大平台,列入建设规划前置审批关口,力求从源头抓起,使我市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地震应急体系建设完善

我市地震应急体系建设已实现完整、统一、高效的应急指挥平台。一是对全市地震应急救援队伍进行了登记。全市地震应急救援队伍主要由军分区、公安局和皖北煤电集团的矿山救援队组成,平时分别由所属单位管理,常设人数近1500人。二是由卫生局成立了有48人组成的“市抗震救灾医疗救护队”。三是由商务局对我市承担活体储备和冻肉储备的企业进行了实地查验,对大企业的面粉、米、食用油等生活必需品库存情况进行了详细摸底。四是建立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将银河公园建设成市级地震应急避难示范场地,占地面积为52700平方米,可容纳近30000人。四是加强对中小学校长进行防震减灾知识培训。市地震局与埇桥区教育局联合多次召开有全区中心校长和安全员参加的现场会。内容包括观摩全体师生的紧急疏散演练,讲解地震科普知识和避震知识等,大大提高学校师生的地震应急反应能力。去年还专门下发了《关于在全市中小学进行防震减灾安全教育的通知》,对中小学校进行防震减灾安全教育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和部署,达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防震目的。

(四)防震减灾宣传常抓不懈

近年来,市地震局积极联合相关部门,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国际减灾日、红十字会日等固定纪念日开展常规宣传活动,放置展板,发放资料,接受群众咨询。认真制作防震减灾科普讲座宣传片,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活动,向社会各界宣传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特别在汶川特大地震和“”玉树地震后,市电视台对市局专家进行专访,在黄金时间播出大地震情况、我省我市面临的地震形势及我市现有的各项监测手段等;《拂晓报》刊发“地震知识百问百答”,系统介绍了地震的基础知识、地震有关的法律法规、地震的自救互救知识、地震谣言的识别、当前全球及我国的地震概况等,极大地满足了广大市民对地震知识了解的需求。同时,在新建的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内划出150平方米场地建设市地震科普馆,向城区中小学生和广大市民宣传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地震宏观异常、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知识,逐步提高我市青少年和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及能力。

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我市的防震减灾事业发展中还面临着很多困难和不足。总体上看我市抗御地震灾害的整体水平相对较低,防震减灾能力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仍十分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具体表现为:监测网点数量不够,技术力量也不高;影响台站监测环境事件仍时有发生;科技创新力量不强,后备人才不足;抗震设防工作进展缓慢,与周边地市已经拉开差距;防震减灾经费投入总体不足等等。这些都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尽快加以解决。

二、抓住重点,全面推动,促进防震减灾事业健康发展

省政府召开了全省防震减灾会议,出台了《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实施意见》。这是指导“十二五”期间我市防震减灾工作的纲领,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依法履行防震减灾管理职责,坚持“宁可千日无震,不可一日不防”的理念,认清防震减灾工作在保障社会公共安全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的地位,确保防震减灾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市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一定要树立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明确责任分工,抓好协调配合,共同抓好全市防震减灾工作。下面我就如何做好下一步工作谈几点意见。

(一)建立健全各类地震应急预案

地震的事实告诉我们,在地震来临时,地震应急预案作用是相当大的,预案有没有、掌握没掌握、演练没演练,效果差别很大。全市的地震应急预案现在正在修订,各地各有关部门的预案也要抓紧修订,注意增强预案的可操作性。要加强对本单位预案的学习,熟练掌握重点环节。地震部门要经常性地开展预案演练,适时组织多部门联合演练。市政府将择时组织有关部门对地震应急预案落实情况展开专项检查。

(二)进一步加强群测群防网络建设

《实施意见》中明确要求底前,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均要确定1名兼职防震减灾助理员。我市仍有部分地区没有完成,要抓紧时间落实,务必在今年4月底前全部完成。地震发生后,政府首先需要知道的就是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其次就是破坏情况怎么样,有没有伤亡。这些基本情况只有通过基层信息网点获得。因此一定要加强信息网点的检查管理,尤其是震情形势较为紧张的县,要定期对助理员进行必要的业务培训,需要时才能真正达到快速获取信息的目的。

(三)认真做好地震应急准备工作

“级地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36亿元,地震的危害性巨大。各级地震部门要从组织领导、预案完善、队伍建设、物资储备等各个方面做好地震应急的准备工作。由市应急办牵头,年内初步建成3~5处市级应急避难场所。市地震局要尽快建立地震应急数据库,完善规章制度,明确职责分工,紧紧围绕震情信息、地震现场工作、震后趋势判断、灾情信息、灾害评估等环节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机制。市局和各县均需培养1名灾评技术人员,提高应急救援协同行动工作能力。

(四)不断提高监测预报水平

我市的监测预报水平较为先进,但和震情需要相比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台网密度不高,装备水平较差,有的县至今还没有监测手段。今年省地震局下拨了100万元资金加强地方台监测能力,要紧紧抓住契机,多争取主管部门支持。萧县应尽快做好新台站的规划、选址、配套资金等前期工作,力争监测仪器早日投入使用,强化对本地地震活动情况的监视能力。砀山县和灵璧县也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出工作目标,填补地方监测手段空白。市地震台要尽快解决供电和信息传输问题。各台站要提高分析研究能力,培养技术骨干人员,加大技术队伍建设,认真做好异常信息的收集和核实,加强震情跟踪和分析会商,努力把握震情发展趋势,不断提高地震预测预报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在确保全省先进行列基础上能有新的突破。

(五)努力提升灾害综合防御能力

全市地震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抗震设防要求监管,确保重大建设工程、生命线工程、容易产生次生灾害工程,尤其是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继续实施中小学校校舍安全工程。规划、建设、地震等部门要协同深入开展城市地震安全社区示范点工作,加快推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的实施。这次地震震级并不大,但造成605户房屋不能居住,主要原因就是房屋不抗震,农村建房防震意识差。值得注意地区和郯庐断裂带沿线要加强对农村建房抗震设防的政策引导和技术支持,开展农村居民危房安全排查,扶持农民进行房屋抗震加固。市地震局要对城区重点工程进行排查,把工作重点放在从严管理和严格执法上,确保全市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工作规范、有序、高效运行。

篇6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立足本旗实际,创新思路,充分发挥宣传舆论的导向作用,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普及防灾减灾和自然灾害的自救知识,增强各人民群众灾害风险防范意识,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为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生命财产安全,促进我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贡献。

   二、活动主题

   弘扬防灾减灾文化,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三、时间安排

   5月12日至13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

   四、活动内容

   广泛开展防灾减灾宣传。一是充分发挥媒体作用,认真做好防灾减灾宣传周的新闻报道工作。二是在乌审电视台举办防灾减灾节目,普及自然灾害常识。三是举办专题展览、街头咨询、悬挂横幅、张贴海报标语、印发科普读物等形式。四是在乌审民政网站开设防灾减灾知识宣传专栏,大力宣传党和政府以人为本的防灾减灾工作理念,介绍防灾减灾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重大政策措施和进展成效,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参与防灾减灾工作的良好氛围。

   积极组织开展应急演练。灾害频发易灾地区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对监测预警、抢险救援、转移安置、应急救助、自救互救等环节,因地制宜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应急演练,切实增强各级各部门对预案的掌握运用能力,提高社会群众的避灾自救能力。

   组织开展灾害风险隐患的排查治理。组织专人对敬老院、困难户、优抚对象等进行安全检查,对存在问题的住房及时进行修缮,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对重点排洪街道、大小街道、险村、险段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汛前检查,组织群众及时清淤疏浚,加固堤防,排除险情隐患,确保畅通安全。同时号召全旗广大干部群众从自身做起,开展一次家庭灾害风险隐患排查,增强广大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

   五、工作要求

   一是要紧紧围绕“防灾减灾”活动主题安排部署各项工作。

   二是要加强组织领导,抽调专人负责,明确职责分工。

   三是要有针对性地动员每个公民关注身边的种类灾害风险,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关于防灾减灾活动方案范文精选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防震减灾条例》等文件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增强忧患意识,扎实有效地开展防震减灾工作。

   一、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完善地震灾害预防体系。

   1、继续完善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审批手续,全面提升审批手续的办理率。

   严格按照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和《新和县县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及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管理办法》文件要求,对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标准进行分类管理。认真做好一般建设工程和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的抗震安评工作。严格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工作,规范审批手续的把关行为,并做好建设工程的跟踪服务工作。

   2、加大防震减灾行政执法工作力度。

   依法加大行政执法工作力度,是履行行政职能的有效保证。提请镇建设环保领导小组组织镇相关部门,对《防震减灾法》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督促。拓宽行政执法的工作面,加大执法工作力度。

   3、建立地震安全性评价中介服务机构。

   为做好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服务工作,配套做好行政管理工作,筹建“新和镇震安防震工作技术服务中心”。集中全全镇的技术力量,向新和镇地震局申报丙级资质;此项工作力争在下半年完成并取得资质。

   二、全面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 1、抓住契机进行重点强化宣传。

   利用“3〃1”、5.12、“科普宣传周”、“7〃28”、等有利时机开展全镇规模的宣传活动。拓宽宣传领域,开展常规性宣传。

   2、召开宣传点观测工作,指导基层的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

   三、地震监测和地震应急工作 1、做好地震应急中心的建设。

   一是确定工程建设场地。与相关单位共同协商确定,建设场址意向,再邀请地区地震局相关专家进行现场测定,以确保场地符合地震前兆观测项目(电磁波、核旋)所必备的条件;

   3、进一步完善《新和镇地震应急预案》,指导各社区修订地震应急预案。在镇政府的组织下,与相关部门单位一起共同修订《新和镇地震应急预案》;指导各社区、各部门和重点站所制定、修订各自地震应急预案。对地震助理员的应急工作进行自查,修订地震班地震应急预案,并落实地震应急通讯、交通等条件。

   4、对现有的地震前兆观测项目进行维护,保证地震基础资料的准确、及时、连续、可靠。

   5、适时召开全镇防震减灾专题会议,专题讲座,通报近年来的防震减灾工作,部署今后的重点工作。

   2011年防震减灾工作具体事情安排实施方案 1、召开防震减灾工作会议,防震减灾助理员会议等活动。

   2、加强防震减灾队伍建设,开展防震减灾执法检查活动。

   3、编制镇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

   4、加强宣传网点、宣传队伍、科普基地建设,以乡镇、社区、学校为载体,构建防震减灾宣传拦,以乡镇防震减灾助理员为骨干,组建防震减灾兼职宣传员队伍。

   5、编印防震减灾宣传材料,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以《防震减灾法》施行十二周年、科普宣传周、科技文化“三下乡”为契机,集中组织两次以上较大规模的宣传活动,营造声势,形成氛围,提高效果。

   6、继续创建科普示范社区。

   7、建设一个功能齐全的应急避难场所 8、积极向上争取建立前兆监测手段。

  关于防灾减灾活动方案范文精选

   2020年5月12日是我国第_个“防灾减灾日”,为切实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增强应急避险自救互救能力,进一步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切实做好“防灾减灾日”宣传工作,根据长沙市应急管理办公室、长沙市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和天心区人民政府关于组织开展第_个“防灾减灾日”集中宣传活动的精神和要求,特制订如下方案:

   一、活动主题

   减轻社区灾害风险,提升基层减灾能力

   二、活动时间

   2018年5月10日上午9:30

   三、活动地点

   _省_篮球场

   四、活动组织

   主办单位:区应急办、区民政局

   协办单位:区文明办、区人社局、区卫计局、区食药局、区安监局、区人防办、区民宗局、质监天心分局、区公安消防大队、裕南街街道办事处、长沙市民众应急服务中心、天心区红十字会志愿服务队

   承办单位:_街道仰_社区、_小学

   五、出席领导和参加人员

   (一)区领导

   区政府副区长

   (二)参加人员

   区文明办、区应急管理办公室、区民政局、区人社局、区卫计局、区食药局、区安监局、区人防办、质监天心分局、区公安消防大队相关领导、区属各街道分管民政的副职、各街道社会事务办主任、20_年综合防灾减灾示范社区负责人、仰天湖小学60-80户家庭、志愿者代表(30人)。

   六、活动安排

   1、开场舞。

   2、授牌。

   3、领导致辞。

   4、减防灾知识传授之学习防毒面具穿戴方法,学习后邀请2组家庭进行试戴体验,并逐一讲评,赠送体验奖品(防毒面具二个)。

   5、互动环节:“减防灾知识”你来答(奖品设置:医疗急救包5个)。

   6、防灾减灾知识传授之现场传授心肺复苏和包扎止血方法等应急自救知识。

篇7

一、不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或者不按照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的

处罚种类:罚款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四十四条:“违反本法第十七条第三款规定,有关建设单位不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或者不按照根据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的,由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责令改正,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2.《**省防震减灾条例》第五十一条:“建设单位不依法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或者不按照根据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的,由地震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3.《**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第十九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地震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依法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

(二)未按照审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的。

4.《**市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第十一条:“需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工程,建设单位未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或不按照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的,由市地震局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10000元至100000元罚款。”

二、未取得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证书的单位承揽地震安全性评价业务的

处罚种类:没收违法所得、罚款

法律依据:

1.《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第二十三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未取得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证书的单位承揽地震安全性评价业务的,由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依据职权,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2.《**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第二十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地震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没收非法所得,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颁发资质证书的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吊销其资质证书:

(一)未依法取得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擅自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的;”

三、超越其资质许可的范围承揽地震安全性评价业务的

处罚种类:没收违法所得、罚款

法律依据:

1.《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依据职权,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颁发资质证书的部门或者机构吊销资质证书:”

(一)超越其资质许可的范围承揽地震安全性评价业务的;

2.《**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第二十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地震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没收非法所得,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颁发资质证书的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吊销其资质证书:

(二)超越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许可的范围,承揽地震安全性评价业务的;”

四、以其他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的名义承揽地震安全性评价业务的

处罚种类:没收违法所得、罚款

法律依据:

1.《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依据职权,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颁发资质证书的部门或者机构吊销资质证书:

(二)以其他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的名义承揽地震安全性评价业务的;”

2.《**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第二十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地震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没收非法所得,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颁发资质证书的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吊销其资质证书:

(三)以其他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的名义承揽地震安全性评价业务的;”

五、允许其他单位以本单位名义承揽地震安全性评价业务的

处罚种类:没收违法所得、罚款

法律依据:

1.《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依据职权,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颁发资质证书的部门或者机构吊销资质证书:

(三)允许其他单位以本单位名义承揽地震安全性评价业务的。”

2.《**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第二十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地震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没收非法所得,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颁发资质证书的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吊销其资质证书:

(四)允许其他单位以本单位名义承揽地震安全性评价业务的。”

六、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对地震监测设施或者地震观测环境造成危害,又未依法事先征得同意并采取相应措施的

处罚种类:罚款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四十三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五千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对地震监测设施或者地震观测环境造成危害,又未依法事先征得同意并采取相应措施的;”

2.《**省防震减灾条例》第五十条:“违反本条例,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地震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五千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对地震监测设施或者地震观测环境造成危害,又未依法事先征得同意并采取相应措施的;”

七、破坏典型地震遗址、遗迹的

处罚种类:罚款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四十三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五千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破坏典型地震遗址、遗迹的。”

2.《**省防震减灾条例》第五十条:“违反本条例,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地震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五千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破坏典型地震遗址、遗迹的。”

八、占用、拆除、损坏下列地震监测设施:地震监测仪器、设备和装置;供地震监测使用的山洞、观测井(泉);地震监测台网中心、中继站、遥测点的用房;地震监测标志;地震监测专用无线通信频段、信道和通信设施;用于地震监测的供电、供水设施

处罚种类:警告、罚款

法律依据:

《地震监测管理条例》第三十六条:“有本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八条所列行为之一的,由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给予警告,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对个人可以处5000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六条:“禁止占用、拆除、损坏下列地震监测设施:

(一)地震监测仪器、设备和装置;

(二)供地震监测使用的山洞、观测井(泉);

(三)地震监测台网中心、中继站、遥测点的用房;

(四)地震监测标志;

(五)地震监测专用无线通信频段、信道和通信设施;

(六)用于地震监测的供电、供水设施。”

九、在已划定的地震观测环境保护范围内从事爆破、采矿、采石、钻井、抽水、注水活动

处罚种类:警告、罚款

法律依据:

《地震监测管理条例》第三十六条:“有本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八条所列行为之一的,由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给予警告,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对个人可以处5000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八条:“除依法从事本条例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三条规定的建设活动外,禁止在已划定的地震观测环境保护范围内从事下列活动:

(一)爆破、采矿、采石、钻井、抽水、注水;”

十、在测震观测环境保护范围内设置无线信号发射装置、进行振动作业和往复机械运动

处罚种类:警告、罚款

法律依据:

《地震监测管理条例》第三十六条:“有本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八条所列行为之一的,由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给予警告,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对个人可以处5000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八条:“除依法从事本条例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三条规定的建设活动外,禁止在已划定的地震观测环境保护范围内从事下列活动:

(二)在测震观测环境保护范围内设置无线信号发射装置、进行振动作业和往复机械运动;”

十一、在电磁观测环境保护范围内铺设金属管线、电力电缆线路、堆放磁性物品和设置高频电磁辐射装置

处罚种类:警告、罚款

法律依据:

《地震监测管理条例》第三十六条:“有本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八条所列行为之一的,由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给予警告,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对个人可以处5000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八条:“除依法从事本条例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三条规定的建设活动外,禁止在已划定的地震观测环境保护范围内从事下列活动:

(三)在电磁观测环境保护范围内铺设金属管线、电力电缆线路、堆放磁性物品和设置高频电磁辐射装置;”

十二、在地形变观测环境保护范围内进行振动作业

处罚种类:警告、罚款

法律依据:

《地震监测管理条例》第三十六条:“有本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八条所列行为之一的,由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给予警告,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对个人可以处5000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八条:“除依法从事本条例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三条规定的建设活动外,禁止在已划定的地震观测环境保护范围内从事下列活动:

(四)在地形变观测环境保护范围内进行振动作业;”

十三、在地下流体观测环境保护范围内堆积和填埋垃圾、进行污水处理

处罚种类:警告、罚款

法律依据:

《地震监测管理条例》第三十六条:“有本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八条所列行为之一的,由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给予警告,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对个人可以处5000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八条:“除依法从事本条例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三条规定的建设活动外,禁止在已划定的地震观测环境保护范围内从事下列活动:

(五)在地下流体观测环境保护范围内堆积和填埋垃圾、进行污水处理;”

十四、在观测线和观测标志周围设置障碍物或者擅自移动地震观测标志

处罚种类:警告、罚款

法律依据:

《地震监测管理条例》第三十六条:“有本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八条所列行为之一的,由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给予警告,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对个人可以处5000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八条:“除依法从事本条例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三条规定的建设活动外,禁止在已划定的地震观测环境保护范围内从事下列活动:

(六)在观测线和观测标志周围设置障碍物或者擅自移动地震观测标志。”

十五、建设单位从事建设活动时,未按照要求增建抗干扰设施或者新建地震监测设施,对地震监测设施或者地震观测环境造成破坏的

处罚种类:罚款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四十三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五千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对地震监测设施或者地震观测环境造成危害,又未依法事先征得同意并采取相应措施的;

(二)破坏典型地震遗址、遗迹的。”

2.《地震监测管理条例》第三十七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建设单位从事建设活动时,未按照要求增建抗干扰设施或者新建地震监测设施,对地震监测设施或者地震观测环境造成破坏的,由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责令改正,限期恢复原状或者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情节严重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四十三条的规定处以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十六、经过地震动参数复核或者地震小区划工作的区域内不需要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工程,没有按照地震动参数复核或者地震小区划结果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处罚种类:罚款

法律依据:

《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规定》第十七条:“建设单位违反本规定第十三条的规定,由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责令改正,并处5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三条:“经过地震动参数复核或者地震小区划工作的区域内不需要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工程,必须按照地震动参数复核或者地震小区划结果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十七、重大建设工程选址前未进行地震活动断层调查或者不依据经审定的地震活动断层调查报告进行选址,逾期不改正的

处罚种类:罚款

法律依据:

《**省地震活动断层调查管理规定》第十七条第二款:“违反本规定,重大建设工程选址前未进行地震活动断层调查或者不依据经审定的地震活动断层调查报告进行选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责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其他具体行政行为(共25项)

一、编制、修改防震减灾规划和计划

法律依据:

1.《防震减灾法》第二十二条:“根据震情和震害预测结果,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应当会同同级有关部门编制防震减灾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修改防震减灾规划,应当报经原批准机关批准。”

2.《**省防震减灾条例》第二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震情和地震灾害预测结果,会同有关部门编制防震减灾规划和计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修改防震减灾规划和计划,应当报经原审批机关批准。”

3.《**市防震减灾管理规定》第十七条:“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辖区内的地震灾害进行预测,并根据地震灾害预测结果,会同有关部门编制防震减灾规划。”

二、编制地震台网规划

法律依据:

《地震监测管理条例》第十条第三款:“市、县地震监测台网规划,由市、县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根据省级地震监测台网规划制定,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三、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备案

法律依据:

《**省防震减灾条例》第三十三条第二款:“大型企业、生命线工程和可能引发次生灾害的单位,应当根据当地人民政府的要求,制走本单位的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并报当地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四、特殊部门和单位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备案

法律依据:

《**市防震减灾管理规定》第三十四条:“下列部门和单位应当制定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报当地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一)供水、供热、燃气等属于生命线工程的部门和单位;

(二)车站、机场、铁路、港务等属于交通工程的部门和单位;

(三)大型商场、体育场、大型公共娱乐场所;

(四)医院、学校、二类以上幼儿园;

(五)大型厂矿企业;”

五、制定地震监测预报方案

法律依据:

1.《防震减灾法》第十一条:“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应当加强地震监测工作,制定短期与临震预报方案,建立震情跟踪会商制度,提高地震监测预报能力。”

2.《地震预报条例》第八条:“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机构应当组织召开地震震情会商会,对各种地震预测意见和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形成地震预报意见。

市、县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机构可以组织召开地震震情会商会,形成地震预报意见,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机构报告。”

3.《**省防震减灾条例》第十条:“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重点防御城市的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短期预案;临震预报方案,建立震情跟踪会商制度,加强对地震活动与地震前兆的信息监测、传递、分析和处理,对可能发生地震的地点、时间和震级加强预测。”

4.《**市防震减灾管理规定》第二十一条:“本市的地震监测预报方案,由市地震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省地震监测预报方案制定并组织实施。

市、区(市)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市地震监测预报方案,建立震情跟踪会商制度,并负责本辖区内的震情信息收集、分析与核实,在提出初步预测意见后,报上一级地震行政主管部门。”

六、对地震活动与地震前兆的信息检测、传递、分析、处理和对可能发生地震的地点、时间和震级的预测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十二条:“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应当加强对地震活动与地震前兆的信息检测、传递、分析、处理和对可能发生地震的地点、时间和震级的预测。”

七、负责震情跟踪与报告

法律依据:

《**市防震减灾管理条例》第二十二条:“已地震中期预报的区域,在震情跟踪过程中如发现有明显临震异常,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立即报告同级人民政府。情况紧急时,可以由市或所在区(市)人民政府48小时之内的临震预报,并及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和地震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八、破坏性地震发生后,负责抗震救灾事宜

法律依据:

1.《防震减灾法》第三十条第二款:“破坏性地震发生后,有关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设立抗震救灾指挥机构,组织有关部门实施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

2.《**省防震减灾条例》第三十八条:“破坏性地震发生后,省人民政府应当宣布灾区进入震后应急期。震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立即成立抗震救灾指挥机构,统一组织有关部门实施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

3.《**市防震减灾管理规定》第三十七条:“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立即转为本级人民政府的抗震救灾指挥机构的办事机构,具体负责抗震救灾事宜。”

九、平息和澄清地震谣言

法律依据:

1.《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第十五条第二款:“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传播有关地震的谣言。发生地震谣传时,防震减灾工作主管部门应当协助人民政府迅速予以平息和澄清。”

2.《地震预报管理条例》第十七条:“发生地震谣言,扰乱社会正常秩序时,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机构应当采取措施,迅速予以澄清,其他有关部门应当给予配合、协助。”

3.《**省防震减灾条例》第二十条:“禁止制造,散布地震谣言。发生地震谣言,扰乱社会秩序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迅速予以澄清。”

4.《**市防震减灾管理规定》第二十三条:“禁止制造、散布地震谣言,发生地震谣言时,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迅速予以澄清,公安部门应当依法采取措施,维持社会的稳定。”

十、会同有关部门调查、评估地震灾害损失

法律依据:

1.《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第二十四条:“防震减灾工作主管部门应当加强现场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并及时会同有关部门评估地震灾害损失;灾情调查结果,应当及时报告本级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和上一级防震减灾工作主管部门。”

2.《**市防震减灾管理规定》第四十一条:“地震灾害损失由地震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建设、民政等部门负责调查、评估。地震灾害损失评估结果应及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并按规定上报。”

十一、制定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

法律依据:

1.《防震减灾法》第二十六条第三款:“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地区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参照国家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的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省、自治区和人口在一百万以上的城市的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还应当报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2.《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第十一条:“根据地震灾害预测,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地区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防震减灾工作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有关部门以及有关单位,参照国家的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的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3.《**省防震减灾条例》第三十三条第一款:“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根据省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的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上一级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其中,人口在一百万以上的城市的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还应当报国家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4.《**市防震减灾管理规定》第三十三条:“市、区(市)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本辖区内的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上一级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十二、震后地震趋势判定和破坏性地震的震后地震趋势判定报告并公告

法律依据:

1.《**省防震减灾条例》第三十九条:“破坏性地震发生后,省地震行政主管部门以及震区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立即开展现场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对地震有关参数做出速报,并及时对震后趋势做出判断。”

2.《震后地震趋势判定公告规定》第四条:“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地震事件发生后,有关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机构应当组织召开震情会商会,对本辖区近期内地震活动形势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形成震后地震趋势判定意见。

市、县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机构形成的震后地震趋势判定意见,应当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机构报告。”

第五条:“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发生的普遍有感地震的震后地震趋势判定和破坏性地震的震后地震趋势判定,由有关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机构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可以适时向社会公告。”

3.《**市防震减灾管理规定》第三十八条:“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地震类型和震后趋势迅速做出判断,并将有关情况及时报告同级抗震救灾指挥机构。”

十三、划定地震观测环境保护范围

法律依据:

《地震监测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二款:“地震监测设施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的保护工作。”

第二十七条:“地震观测环境应当按照地震监测设施周围不能有影响其工作效能的干扰源的要求划定保护范围。具体保护范围,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会同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规定的最小距离划定。

国家有关标准对地震监测设施保护的最小距离尚未作出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会同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规定的测试方法、计算公式等,通过现场实测确定。”

第二十九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在地震监测设施附近设立保护标志,标明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的要求。”

十四、鼓励、扶持地震监测预报,加强地震监测台网的现代化建设

法律依据:

1.《**省防震减灾条例》第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鼓励、扶持地震监测预报的科学技术研究,根据地震监测预报需要和规划要求,加强地震监测台网的现代化建设,更新落后设备,强化监测手段,不断提高监测预报水平。”

2.《**市防震减灾管理规定》第二十六条:“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防震减灾规划要求,加强地震监测台网的建设工作。

地震监测台网的建设应当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并纳入城市防灾系统。”

十五、负责地震监测的管理工作

法律依据:

《地震监测管理条例》第五条第二款:“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震监测的管理工作。”

十六、管理和指导地震监测台网(站)

法律依据:

1.《地震监测管理条例》第二十条:“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应当对专用地震监测台网和社会地震监测台站(点)的运行予以指导。”

2.《**省防震减灾条例》第十三条:“政府投资建设的地震监测台网(站),由地震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其建设所需投资和维持运转所需经费,按照事权和财权相统一的原则,由同级人民政府负担;企业、事业单位投资建设的地震监测台网(站),由建设单位负责管理,并接受当地地震行政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

3.《**市防震减灾管理规定》第二十九条:“企业、事业单位投资建设和管理地震监测设施,应当接受地震行政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地震监测设施需要搬迁或者撤消时,应当事先征得市地震行政主管部门的同意。”

十七、对村镇房屋建设抗震设防的指导

法律依据:

《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规定》第十五条:“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应当按照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加强对村镇房屋建设抗震设防的指导,逐步增强村镇房屋抗御地震破坏的能力。”

十八、对实施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工作进行检查

法律依据:

《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第十八条:“在临震应急期,各级防震减灾工作主管部门应当协助本级人民政府对实施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工作进行检查。”

十九、对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和抗震设防要求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法律依据:

1.《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第二十二条:“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应当会同有关专业主管部门,加强对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监督检查。”

2.《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规定》第十四条:“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应当会同同级政府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加强对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使用的监督检查;确保建设工程按照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3.《**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第十八条:“各级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和抗震设防要求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各类建设项目达到抗震设防要求。”

二十、对地震工作给予表彰或奖励

法律依据:

1.《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条例》第十七条:“对下列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给予奖励;

(一)严格执行本条例,为保护地震监测设施及其观测环境,作出显著成绩的;

(二)对破坏、哄抢、盗窃地震监测设施的行为检举有功的;

(三)制止破坏、哄抢、盗窃地震监测设施的行为,防止事故发生的。”

2.《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第三十六条:“在破坏性地震应急活动中有下列事迹之一的,由其所在单位、上级机关或者防震减灾工作主管部门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一)出色完成破坏性地震应急任务的;

(二)保护国家、集体和公民的财产或者抢救人员有功的;

(三)及时排除险情,防止灾害扩大,成绩显著的;

(四)对地震应急工作提出重大建议,实施效果显著的;

(五)因震情、灾情测报准确和信息传递及时而减轻灾害损失的;

(六)及时供应用于应急救灾的物资和工具或者节约经费开支,成绩显著的;

(七)有其他特殊贡献的。”

3.《**市防震减灾管理规定》第八条:“对在防震减灾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市、区(市)人民政府和有关主管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二十一、组织培训

法律依据:

《地震监测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应当加强对从事地震监测工作的业务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

二十二、重大建设工程选址前未进行地震活动断层调查或者不依据经审定的地震活动断层调查报告进行选址的,责令改正

法律依据:

《**省地震活动断层调查管理规定》第十七条第二款:“违反本规定,重大建设工程选址前未进行地震活动断层调查或者不依据经审定的地震活动断层调查报告进行选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责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十三、危害、破坏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干扰和妨碍地震监测台网(站)的工作,占用和干扰地震专用通信网的线路、信道及其设施的,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限期采取补救措施

法律依据:

《**省防震减灾条例》第四十九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规定的,由地震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限期采取补救措施;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十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危害、破坏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不得干扰和妨碍地震监测台网(站)的工作,不得占用和干扰地震专用通信网的线路、信道及其设施。”

二十四、对在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范围内的建设工程项目提出意见

法律依据:

1.《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条例》第十二条:“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应当避免对地震观测环境造成妨害确实无法避免而又必须建设的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单位在工程设计前应当征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同意,并采取下列措施:……”。

2.《地震监测管理条例》第三十二条:“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应当遵循国家有关测震、电磁、形变、流体等地震观测环境保护的标准,避免对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造成危害。对在地震观测环境保护范围内的建设工程项目,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核发选址意见书时,应当事先征求同级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的意见;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应当在10日内反馈意见。”

第三十三条:“建设国家重点工程,确实无法避免对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造成破坏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的要求,增建抗干扰设施或者新建地震监测设施后,方可进行建设。

需要新建地震监测设施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可以要求新建地震监测设施正常运行1年以后,再拆除原地震监测设施。本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的措施所需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

二十五、涉及特定地震内容的文稿审核

法律依据:

《**市防震减灾管理规定》第二十四条:“有下列内容的文稿应当经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方可:

(一)已引起社会强烈反应的宏观地震异常现象的解释或说明;

篇8

(一)、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我局专利行政执法能力和防震减灾工作建设,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成立科技局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领导小组,以马建山局长为组长,张季副局长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坚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省专利促进保护条例》和《省防震减灾条例》为依据,严格依法行政。同时,根据国家、省、市知识产权局、市地震局和区政府的统一部署,结合我区实际,开展专利权保护和防震减灾执法工作。同时配合企业做好专利试点工作。为企业做好服务工作。

(二)、建立健全各项制度

知识产权方面:建立行政管理责任政务公开和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加强监督检查,明确职责,建立行政执法人员年度考核机制,开展岗位责任制考核和民主测评。加强对行政执法证件的管理和注册年检工作,认真做好规范性文件前置审查、备案工作,做好行政执法依据梳理工作。

防震减灾方面:及时修改《区地震应急预案》,并制定《市区地震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办法》,同时加强对防震减灾执法证件的管理和注册年检工作。

(三)、加强队伍建设工作

加强干部的业务培训,组织业务骨干参加省知识产权局组织的全省专利行政执法人员培训班。认真学习《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省专利促进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省防震减灾条例》,有效提高全局行政执法队伍的执法水平和能力。

(四)、加强依法行政知识宣传工作

利用“4·29”、“3·15”、“5·12”、“7·28”、“科技活动周”等活动以及科技信息网和送科技下乡等平台,加大对有关专利和地震法律法规及依法行政知识的宣传力度,鼓励发明创造,继续做好专利资助工作,努力营造自觉保护专利权的良好氛围。通过组织法制报告、培训、座谈讨论、知识竞赛等形式,保证法制宣传教育真正有实效。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2013年,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区法制办的指导下,经过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我们知道,距离完全掌握和遵守依法行政的有关要求、建立健全依法行政的规章制度、坚持依法行政仍有很长距离,我们将严格按照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要求,结合我局一系列政策、规定,继续深入开展依法行政工作。

一是贯彻落实国务院《纲要》,积极推进政治文明建设。认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把加强党的领导、发扬民主和依法办事有机统一起来,坚持执政为民,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强化法治理念,用法律规范约束执政行为,自觉将各项工作纳入法制的轨道。

二是要继续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加强与科技工作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法律意识,充分认识到依法行政行为就是依法执法行为,促进干部职工依法行政意识的提高。

三是健全完善依法行政规章制度。结合我局的工作实际,有计划有步骤地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全面深化依法行政工作,努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深入抓好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不断提高依法执政能力,切实加强法律培训,努力提高法律素质和依法办事能力。进一步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运行管理体制。

篇9

(一)重视科研,规范管理,监测预报能力进一步提高

一是继续完善建设地震观测设施,提升地震监测能力县级台网中心达到13个,实现全覆盖;在新设行政区——昆嵛山保护区选择了一处深井作为测震、前兆、地下水观测使用,待仪器到位即可开始观测;在长岛新上黑石嘴、南域村两处地下水观测点和长岛地震台流动磁通门,使新建行政区和重点区域台点分布得到优化完善。

二是加强县级台网中心的规范管理。集中两个月时间,由市局监测台网中心、技术保障科技术人员组成培训小组,采取“上门服务,轮流培训,全面覆盖”的办法,赴各县市区台网中心现场讲课,解决管理和技术难题,使县市区地震工作人员扎实掌握台网中心维护管理、数据处理等业务技能,为县级台网中心实时监测、信息快报、初步分析,有效服务等各项功能的发挥提供了坚实保障。

三是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基础性研究。在监测设施日趋完备的基础上,明确提出进一步加强地震监测预报科研工作,促进专业人员逐步由“值班型”向“研究型”转变。按照“着眼,先易后难,多方参与,政策引导,长期坚持”的工作思路,从省地震局及聘请7名专家为导师进行学术指导,并专门出台配套政策,下达7项科研课题任务,鼓励全局科研人员积极开展基础性研究工作,对区域地震活动规律、地震观测方法等展开了有益探索。目前已完成《地区主要活动断裂及其地震活动性研究》,另有6项课题也进度过半。

(二)立足长效,依法行政,综合防御能力进一步提高

一是继续推动重大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和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严把审核、审批关。4月在招远召开全市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工作会议,交流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暨地震行政审批工作经验,研究部署下步工作;5月份下发《关于开展全市重大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集中在全市开展一次专项检查活动,截至目前,市局执法大队对全市的40多个重点项目进行了执法检查,取得明显成效。

二是积极完成国家震害防御数据采集项目工作任务,专门成立了工作组,3月以市政府名义召开会议,对全市64个相关部门和单位进行动员部署,并提请市府办下发了《关于开展国家地震社会服务工程数据采集工作的通知》,使该项工作得到稳步推进。

三是坚持以点代面,继续推进农村民居和城市社区地震安全示范工程。向各县市区发放《省农村民居建筑抗震设计优秀方案图集》,积极推动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创建,在龙口市召开了全市农村民居和城市社区地震安全工作会议,部署了任务,提出了要求,明确了目标,其中招远玲珑镇欧家夼村省级示范工程已报省局待批。

(三)立足震情,以练促战,地震应急能力进一步提高

一是突出抓好实战应急演练。在完成县级地震应急指挥中心建设与应急指挥(监测)车配套的基础上,为检验实战效果,全市地震系统分二次集中9天时间,以震时通讯联络为重点,开展了震时应急指挥和现场演练。期间,局主要领导亲自指挥,分管领导带队,地震系统40人参与,应急指挥(监测)车行程900公里,覆盖全市14个县市区,市、县两级应急指挥中心和应急指挥车进行了不同时段、不同气候条件、各类地形的实地联通演练,并与省局进行联通,收到良好效果。省局晁洪太局长亲自参与视频通话,对演练提出充分肯定。其后,对演练进行全系统总结,为地震应急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4月份,完成了地震局应急指挥平台与市政府应急指挥中心的对接,实现了地震部门与政府的互联互通,进一步完善了应急指挥中心功能。

二是继续加强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和地震志愿者队伍建设。完成了对市级1000多名应急志愿者的登记、注册和证照发放。各县市区也按照要求积极开展志愿者队伍的更新、充实,对应急救援队伍开展了经常性的培训和演练。

三是坚持抓好地震应急预案修订。为适应当前地震应急工作和人员调整变化的需要,对《市地震局地震应急预案》进行了修订完善,可操作性更强。及时对市级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和联系方式重新进行核对、更新;各县市区也根据各地实际,修订完善了县级地震应急预案。

(四)创新形式,高点定位,科普宣传效果进一步提高

一是加大投入,防震减灾科普宣传阵地建设取得新突破。占地4000平方米、投资1000余万元的科普教育基地于6月中旬全面竣工开馆,6月21日试运营以来接待参观者已突破20多万人次,中国地震局、省局领导、市领导分别到基地参观指导,省内外地震系统的领导也纷纷到基地参观,深受社会各界欢迎,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和社会效益,先后被市科协、省科协,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局授予其“省级地震科普教育基地”和“国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称号。县级地震科普教育基地建设也已启动,年内将建成龙口市地震科普教育示范点。

二是抓好“五进”,地震科普常规宣传坚持不懈。积极推进地震科普进党校,县市区均已将地震科普列入党校授课计划;坚持抓好地震科普示范学校推广,今年全市又有16所中小学被命名为省级地震科普示范学校;充分发挥优势载体作用,《地震科普报》每月发放数量达到5000份。

篇10

让咱们把这些知识传给每一个人,让咱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知道防震意识,心中有“防震减灾,人人有责”的想法,共创美好明天!一起来看看5月12日全国防灾减灾日观后感心得感想范文5篇精选,欢迎查阅!

全国防灾减灾日观后感心得感想1

防震减灾自从四川地区发生了7。8级的大地震,人心惶惶,不过大家没有束手待毙,四面八方的人都来支援这就叫: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现在我要告诉你们怎样防震减灾。如果地震来了,要怎样躲避?还要提前知道地震到来。

首先,如果地震来了,咱们要怎样躲避?我有5种可能:1、如果在教室里,一定要听从老师的指挥,躲在课桌底下,注意保护头部。2、如果在上体育课,要避免高大的建筑物,不要被砸伤。3、如果在电影院,要躲在观看椅底下避震,要避开挂在天花板上的灯、空调等悬挂物,用东西保护头部,听从指挥员撤离现场。4、如果在商场发生地震,要避开玻璃柜,避开货物、广告牌、灯等物体。5、如果在公共汽车里发生地震,要躲在椅子底下或蹲下,要稳住重心,扶好扶手。

其次,就是要提前知道地震到来。如果地震来之前,马等牲畜会挣脱缰绳,并疯狂地往外跑;正在冬眠的蛇会涌出洞;蜜蜂会惊飞;狗会狂吠,还有一些家畜会出圈,会到处窜跑;老鼠们会急急忙忙地搬家。如果发现这种情况,要及时向地震局报告,以防在先,及早撤离。

让咱们记住这些防震减灾的知识,并且好好练习,让灾难远离咱们,让咱们这个世界永远平安、幸福!

全国防灾减灾日观后感心得感想2

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有着各种各样天气状况,地表运动,地震就是其中一种。

2008年5月12日,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这是一个令人悲痛欲绝的日子,汶川大地震,它带走了多少生命,拆散了多少家庭,多少个孩子因此成为孤儿,多少人因此将要孤单一生。时光不能倒流,我们也无力改变这个事实,只有坚强面对,才能在这个悲痛的关头挺下来,勇敢地活下去。

灾难,我们无法改变,但是可以避免,地震发生前,会有些预兆。比如马等牲畜会挣脱缰绳,并疯狂地往外跑;正在冬眠的蛇会涌出洞外;蜜蜂会惊飞、逃窜;狗会狂吠,还有一些家畜会出圈,到处窜跑;老鼠成群结队搬家……

地震发生了并不是就必死无疑,其实,还有很多自救的方法。例如:地震了,你被压在废墟的底下,这时候,你不要盲目乱动,要冷静,先把手抽出来,慢慢地挪动废墟,先保持呼吸顺畅,再想办法呼吸,喊人员来救你。如果发生地震时你在家里,必须马上钻到坚硬、并且没有倒塌的小房间中躲避,以免砸伤。还有,要贴着坚固的墙壁或找一个柔软的东西顶在头上,如:枕头。在房子倒塌后,再求生,要避免被弄伤。如果在野外,一定要避开陡崖,防止掉下山。还有要预防山体滑坡,以免滑下去。如果在学校,一定要听从老师的指挥,躲到课桌下,注意保护头部,如果在上体育课,要避免高大的建筑物,不要被砸伤。

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给人类带来很大的自然灾害,我国处于世界地震带之间,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预测和预报地震,是现在的重要工作。

长久以来,地震带给人们的威胁就如同夏天午后的雷阵雨般威力强大且令人走避不及。

全国防灾减灾日观后感心得感想3

当地震突如其来时,如果我们能够采取正确科学的逃生及自救方法,那么就会把人员伤亡降低到最小程度。为强化学校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自救互助能力,按照教育局统一要求,遂平瞿阳二小积极制定预案,并全力部署做好充分准备,于5月11日下午开展了逃生自救演练活动。本次活动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一分钟课桌下防震演习活动及地震后的疏散演练。县公安局莲花湖有关领导受邀前来观看。

首先,由县公安局莲花湖派出所李警官给我校全体师生讲解校园暴力事件的安全防范的常识,李警官结合生活实际和生动事例,从有关安全知识,讲到面对安全事故出现的时候如何及时进行自护自救等,并亲自为孩子们上了一堂精彩的安全教育课

之后开始逃生自救安全演练,有四年级五个班的学生及六年级四个班的学生——孩子们在教室里静静的学习,忽然信号员发出:“地震警报”信号。(学校铃声)同学们迅速拿起课本抱头,钻到课桌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最后一排靠里的同学面向墙,蹲在墙角处。一分钟后,信号员发出“地震解除”信号(哨声):老师告知学生,地震已过,现在撤离教室,进入紧急疏散演练环节。在教师的统一组织下,孩子们不着急、不慌乱,纷纷用书本遮捂头部,有序、快速地跑出教室,并按照预定的疏散路线,迅速撤离到事先指定的地点,成功进行了安全撤离。

通过这次防灾减灾的活动,师生的防灾减灾意识有了一定的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一切行动听从指挥和团结互助的品德。

全国防灾减灾日观后感心得感想4

进一步加深我对它的了解的是高中地理。那时老师拿着粉笔绘声绘色的讲,地震分纵波与横波,纵波比横波厉害,不仅能在固、液、气,三种物质状态中传播,而且速度也远大于横波。所以当地震来临时,站在院子的你会先上下晃动,再左右摇动......

这种科学的解释丝毫没有减弱我对我对这可怕灾难的恐惧,即使是它的影子。我不大认可这恐惧是与生俱来的,宁愿相信是后天传染的。因为心无畏之源,就会无所畏。

人是靠语言交流的动物,这也是喜怒哀乐的主要来源,所以老人们一般喜换重提旧日往事,于是说着说着,那天就说到了地震。

九六年正月初一凌晨,我刚两百天,四处还黑的厉害,一声电话铃打碎了这个清寂的冬夜,随后,就像洪水,铺天盖地的电话声、传呼声、喊叫声,掩埋了这个昨日依旧祥和的小镇。我看到了人们惊惧的神情,听到了话语中溢出的对这灾难的恐惧。我确信,就是在这时,我,被传染了。

知道地震它是个急性子,说来就来,也不会提前打个招呼,所以大人们什么都没带就冲出来了。妈妈抱着叫大布小布紧紧裹住的我,坐在小推车上,姑姑和奶奶推着小车就头也不回的向东边的空地跑去。后来得知,你说可笑不可笑,奶奶说东边有一棵电线杆子,就有拼了命地推到西边的空地,这才安心。

惶恐的等了一会儿,像是等待地震来临要目睹这一壮观景象似的,直到破晓。人们见地震还没有到,一些胆大的,就跑回家拿粮食和衣物了,包括我奶奶。冒死拿这些不算,还有一些人拿来了鞭炮,噼里啪啦的,不知道是风俗还是什么东西,不但没有缓解人们的惶恐,反倒是吓哭了几个像我这么大的小孩,真令人费解。

后来的几天,人们在惶恐中度过,不敢回家,就住在临时搭的帐篷里。男人们把啤酒瓶倒放在床头,说是能防震。年幼的我还就真的以为,这么个小小的绿瓶子能遏制住这头可怕的野兽。长大后我知道我错了,但我希望我是对的。

月圆之夜,谣言不攻自破。

二零零一年盛夏,也就是在我七岁那年。晌午,我们一家人还吃着韭菜馅的饺子,我正去端饺子汤,忽地感觉碗橱晃了一下,就在这个感觉发生的同时,我也听到家人大喊“快跑!地震!”忽的一瞬间我就被推搡到了院子的正中央。几分钟后,见无大事,我们就出门来到过道,别的人也都出来了,于是过道沸腾了起来。这是我从小到大所见识到的唯一的一次地震。可能连级别都未必排上,但足以把我吓得半死。一连几天,我都做着关于地震的噩梦,并且半夜从梦中吓醒。

随后也有传言,但都被证实是谣言了。不过对于胆小的我而言,每一场谣言都可能是一场预言,虔诚地防震减灾,然后安全地躲过每一场灾难,或者说是灾难的影子。

全国防灾减灾日观后感心得感想5

5月12日快到了,然而在去年的这一天,四川省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的大地震。面对难以抗拒的巨大天灾,人类又一次表现出渺小和虚弱。咱们除了震惊、悲哀、坚强之外,也需要反省,比如面对地震、海啸、水灾,如何自救?世界三大自然灾害中,地震高居第一。

据《减灾必读》一书的统计,历史上各种自然灾害曾毁灭了世界各地52个城市,其中因地震而灭的城市就占了27个,超过一半;其余25个城市受毁于地震以外的如水灾、火灾、火山喷发、风灾等。因此,地震灾害作为自然灾害的“群灾之首”是名副其实地震的威力十分的大,为了不让美丽的城市变成废墟,为了不让拥有幸福家庭的孩子变成孤儿……咱们从小就要知道如何在地震中逃生,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请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户外的场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在汶川大地震中感人的场景随处可见,有教师、有消防员、有母亲……其中让我最感动的就是一位50岁的男教师—谭千秋。他用自己的生命在地震发生的一瞬间展开双臂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来保护4名学生。最终被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誉为“英雄不死,精神千秋!”咱们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保卫祖国、建设祖国是咱们的责任。

所谓“防震减灾,人人有责”。咱们应该从小学习地震知识,学会如何预防地震。让这知识伴随着咱们一辈子,让咱们把这些知识传给每一个人,让咱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知道防震意识,心中有“防震减灾,人人有责”的想法,共创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