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普小知识范文

时间:2023-10-30 17:32: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科普小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科普小知识

篇1

关键词:高校 媒体 科技普及

中图分类号:G3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11-189-02

1 引言

科普知识是一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种种科学现象和理论的知识文字。科学技术普及,是指采用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普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推广科学技术应用的活动。以大学生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开展科学技术普及是切实发挥科技公共服务功能、全面提升大学生科学素质的有效途径。然而,目前大部分高校对科普知识的普及措施比较单一,不够新颖,而且,科学的普及的涉猎面极其广泛,科普知识普及的效果不是很好。

2 大学生科技普及的必要性

人类进步史已雄辩地证明:科学技术是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历史动力。而科学普及作为科学技术通向人类社会的桥梁。大学生是国家的主力军,高校普及大学生科普知识尤为重要,高校需要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科普工作。网络、电视、报刊和广播是我国公众获取各种科技信息的渠道,这些也是大学生获取知识主要并且最感兴趣的途径之一。本文认为高校除了举办一些特色活动还需要充分利用校园媒体,提升同学们的科学素养,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更好地营造校园学术氛围。

3 利用校园媒体进行科普知识普及的有利条件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媒体的产生,校园中构建了以报刊、广播、网络为主的校园媒体。为了更好地普及科普知识,需要充分利用校园各项媒体。

第六次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显示结果:“报纸杂志”是我国公众获得科技发展信息的重要渠道。大学生通过校园科技期刊获得科技信息来改变知识结构,拓宽大学生的视野,引导研究方向,推动社会进步。

广播科技节目能够提供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社会舆论、提倡科学生活、起到教育受众的作用等功能,科普广播具有传播迅速、覆盖面广、制作方便灵活性强等优点,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广播电台对科普广播栏目的制作与开发不足,采用新的模式对广播电台进行开发,制作丰富多彩的科技广播栏目,使大学生在校园中能够在休息娱乐的同时了解科技资讯。

目前,网络及网络电视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娱乐和获取知识的模式,对大学生科技知识的增长和科学信息的获得提供了便利条件。网络弥补了传统电视所欠缺的即时性、交流性和高度自由性,由于报刊携带及传阅不方便,而且,在电视等影音片段的比较下震撼力和感染力比较低,广播收听缺乏视频与文字,不便于传播抽象的内容,而网络及网络电视也具有可控性。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曾《中国科普市场现状及网民科普使用行为研究报告》报告显示,30.9%的中国网民属于网络科普用户,会定期通过科普网站、科技博客或者科技类报刊杂志网站获取科普知识。对大学生而言,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吸引更多的同学关注科技。

2011年10月17日网友“方可成”在其新浪微博中上传了一段“神曲”——《化学是你,化学是我》,该视频随之迅速在微博上走红并受到很多人士的关注,可以说这是对科普知识的普及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它把科技和音乐相交融,使大学生在娱乐自己的同时,逐步树立起爱科学的信念,进而投身到学科学和用科学的行列之中,更利于大学生对科普知识的学习,从而达到科普知识普及的目的。

4 校园新媒体普及科技知识的开发及利用

4.1 丰富科技期刊的内容,拓宽同学们的科普知识视野

(1)大学中,有着各种各样的期刊,但是,要使同学们能更多的关注科技期刊,学习科普知识,就必须创立科技独特的品牌。结合实际体验和最新的学科行业信息写作科普文章,并且要加强原创稿件和再创作稿件的质量管理。(2)鼓励校园科技工作者策划原创栏目和选题。要根据读者需求精心设置原创文章的栏目,且经常根据读者的反馈意见进行调整,如对读者进行一些有抽奖活动的问卷调查等。(3)科技类报刊一个重要部分是科技新闻,而综合型科技新闻要及时准确的报道,通过有效的方式满足大学生的需求。这就需要寻找让科技新闻走进大学生的路径,把科技新闻通俗化,结合大学生日常关心和专业相关的问题,结合相印的科技新闻事件不断延伸出来报道。

4.2 充分利用学校广播电台普及科普知识

科普广播在运作中解释自然现象,报道科技新闻,介绍丰富的思想和鲜为人知的科技事件,了解科技人物,传达科技政策等等。

科普广播中如果有意识并讲究方法地渗入探索求知的理性精神、实验验证的求实精神、互助合作的协作精神等科学精神内容,就能使科普广播增加人文色彩,增加可听性与感染力。科普广播在内容选择、形式安排上应该通盘考虑,要因对象不同而异,尽量做到各种层次的内容和形式的合理安排,在主要面对某种层次受众的安排中,又要精心处理科普广播的内容和形式,尽可能使更多的受众也能受到影响,选择好所传播的内容,以在最大程度上影响受众。

目前,广播业提倡创新,节目要常变常新。需要经地进行收听率的调查,根据对同学们的满意度、最喜爱的栏目及建议等调研,定期的对广播栏目进行调整和创新性的改版,吸引更多的听众,使更多的大学生在娱乐中收获知识,了解科技,营造一个良好的科技氛围。

4.3 大力发展校园科技网络

4.3.1 电视科普栏目的质量切合大学生,吸引受众

(1)提高电视科普栏目的制作能力,保持创新性,增强符合大学生特点的特色栏目。创新性表现为电视节目的创作者时刻以创新的眼光审视自己的作品,以不断创新的思维模式去修改现有的节目,时刻保持节目的新颖性,以满足受众日益变化的要求。强调科普栏目制作的科学性,有针对的满足不同兴趣,不同特点的大学生的科普需求,使得栏目能起到更好的宣传普及工作。(2)学校需要加大一些对科技普及的投入,在普及科普知识的同时,进行一些提升高度的栏目,拍摄事宜电视传媒广泛宣传的专题电视科普栏目及科普电视片。

4.3.2 网络新媒体对科普歌曲等文艺形式的开发,营造科技普及的良好氛围

新媒体是应运信息技术飞跃发展而生的一类新的媒体,使各种科技表演也成为科普宣传的有力武器,科普歌曲等科技类文艺表演是新近崛起的科普文艺品类,它以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技术知识为主题。通过新媒体,做好以下几点,把校园科普歌曲等科技类文艺科普潜能的有效开发推上更高层次。

(1)学校各级领导重视科普歌曲和表演的开发和推广,招募学科教授、音乐教师、校园歌手、科技和音乐爱好者等进行创作团队的建设,通过平面媒体的宣传和广播、电视、网络等校园媒体将科普歌曲等文艺形式延伸到校园的每个角落。(2)充分发挥学校科技组织的作用,大力开展群众性科普歌曲演唱和表演活动,鼓励大学生积极主动融入到其中,让科普歌曲的演唱提升到“唱红歌”那样的规模。在网络中上传科普类的文艺表演视频,让科普歌曲等文艺形式融入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3)在网站上开辟视窗,让包括科普歌曲在内的科普文艺作品出现在我们科协系统的网站系统中,更让其它网站、及至知名网站能从我们的网站系统中下载这类科普资源,扩展我们的科普网络阵地。

综上讨论,各个高校大力推广运用各项媒体宣传普及科普知识是一项有意义并且势在必行的项目。

参考文献:

[1] 翟杰全.科技传播与知识经济[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0(04).

[2] 陈维瑶.强化公共关系意识,重视科技期刊形象建设[J].中国期刊研究,2003,14(2):216-217.

[3] 陈辉.新媒体时代网络音乐文化传播特征解析[J].中国音乐学,2009(3):113-119.

[4] 鲁晓波,黄石.新媒体艺术——科学与艺术的融合[J].科技导报,2007,25(13):30-33.

篇2

关键词: 植物生理学 实验课教学 教学改革

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基础学科[1],是生物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将直接影响到后续课程及专业课的学习质量。植物生理学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实验课教学是植物生理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训练,可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已成为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3]。我院是一所新的专升本的地方普通高校,植物生理学是我院新生物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实验课是该课程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但由于学院基础薄弱,在实验课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为了适应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要求,真正实现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创造能力和对植物生命现象作出敏锐判断的能力,改革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势在必行。

1.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1.1实验教学内容陈旧。

植物生理学是我院生物专业的一门新课程,由于各方面的条件都非常有限,因此,目前该课程所开设的实验课中绝大多数为基础的验证性实验,如从2005级到2007级生物科学专业所开设的实验内容基本上都是相同的,包括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种子活力的快速测定、生长调节剂对果实发育的影响等内容,这些实验内容都属于验证性实验,内容简单陈旧,实验方法也是沿用传统的老方法,操作简单。综合性实验很少,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根本无法开设,这样的实验教学内容是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1.2实验教学方法枯燥。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往往是老师讲授和演示,学生听然后模仿操作。这种按部就班的“灌输式”实验教学模式在我院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中尤为突出,如在植物生理学实验课堂上学生完全按照老师在黑板上写出来的实验步骤机械地进行操作,基本是老师写什么学生就做什么,这种实验教学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制约着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1.3实验设备严重缺乏。

我院是一所新的专升本的地方普通高校,植物生理学是我院生物专业的一门新课程,各方面的基础都还很薄弱。目前我院植物生理学还没有独立实验室,只能跟其他课程共用实验室,而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不仅陈旧,数量也非常有限。如目前称量用的天平只有精确度为百分之一的,而且只有一台供20名学生在实验课时使用;目前用的恒温水浴锅也只有一台不能显示温度的老式水浴锅。实验设备紧缺严重影响了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4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一直以来我院植物生理学实验课都没有专门的实验员,因而从实验药品、材料、仪器等的准备,到实验课堂上实验步骤、操作等的指导都只能由理论课老师来独自承担,这样大大地增加了任课老师的工作量,同时也不能保证按时按量完成实验课的教学。

1.5实验考核不科学。

目前我院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的成绩考核主要是根据学生实验报告来给予实验成绩,缺乏有效的考核学生实验能力的方法,这种评定成绩的方法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

我院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多种问题,使学生在该课程实验教学中往往是被动的,这些不利的因素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2.对我院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建议

2.1改变教学观念。

生物学是当今发展最迅速的学科,知识更新很快,新技术层出不穷,教师在教学理念上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要逐步改变过去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提高对人才培养的认识,把技能培养看成人才培养的关键之一。

2.2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植物生理学实验数量多、内容丰富,而我院植物生理学实验课时安排一般为24学时,因此在有限的计划学时内完成全部实验项目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分析,对实验内容进行重新调整和优化组合,主要利用实验室现有的仪器设备、经费等具体条件,依据教学目标、内容、技术方法重新进行相应的组合。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可从两方面进行。

2.2.1实验要有代表性。对于实验步骤、操作方法和实验所用仪器相同或相近的实验可选择较有代表性的一个或两个即可,如定量实验中一般都要进行分光光度计的操作,这种使用仪器相同的实验只要安排一个即可,如叶绿素含量的测定或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其中的一个就可以。通过选择代表性实验,一方面可避免一些重复的内容操作,另一方面可在有限的课时内开设其他内容的实验。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选择哪个实验为代表,都应该做到让每个学生对所涉及的仪器的操作步骤和方法都能熟练掌握。

2.2.2增加综合性实验内容。如在植物抗逆生理中,可以进行的实验很多,包括丙二醛含量的测定、脯氨酸含量的测定等,这些都是分析植物抗旱生理指标的实验,应该设计成综合性实验,具体办法就是在实验室模拟干旱协迫条件,然后对一些抗旱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并综合分析,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实验结果的综合分析能力。

2.3改变教学方式,提高学习积极性。

长期以来,我们采用的是“注入”式的教学方式,强调的是学生按实验指导书和老师的安排去做,整个实验过程由老师牵着走,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只是机械地完成任务了事。这种方法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改变教学方式是必要的。教师改变教学方式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3.1紧抓学生的预习。预习可以使学生对即将进行的实验的内容、目的、原理和方法步骤有所了解,并且可能会提出一些疑问。由于预习时遇到了一些问题,上课时学生会主动地将自己遇到的问题向老师请教或跟老师一起探讨,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实验的效果,而且可以增加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

2.3.2提倡学生参与实验教学。实验前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做一些准备,如实验需要用的一玻璃仪器可以让学生在实验前做好清洗,有些实验所用的材料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选择准备。通过参与实验的准备,可以增加学生的责任感,也有助于调动学生对实验课的积极性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3.2关注学生实验操作。实际操作是实验最主要的环节,也是衡量实验效果的重要指标。因此,在实验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尤其是对于一些初次使用的实验仪器,指导老师必须做到“手把手”地指导,并且要求每个学生都能独立操作,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

2.2.4重视实验结果的分析。在实验中,不仅要求学生得出实验结果,而且要学会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为什么是这个结果,它能说明什么问题。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4增加实验仪器设备的投入,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植物生理学是我系的一门新课程,实验教学仪器设备不仅缺乏,而且非常简陋,同时植物生理实验课没有独立的实验室,通常只能跟其他课程挤在同一间实验室,导致一些重要实验内容没法开展,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因此,增加实验仪器设备的投入,创造良好的实验条件是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此外,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也是植物生理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之一。植物生理学的每个实验都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因此必须有实验员的协助,才能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

2.5完善实验课考核办法。

植物生理学是我院生物学专业的一门新课程,一直以来都把该课程的实验与理论视为一门课,对实验的考核主要以学生平时的实验报告为依据,但是这种考核方式的弊端是教师的主观性较大,缺乏评定的量化标准,容易出现一部分学生只会写实验报告而实际动手能力则较差的不良局面,较难反映学生的真正水平。因此,在今后实验课中我们将更倾向于对学生的综合测评,着重以实验操作、实验报告,以及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思路来评价实验成绩。

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广的课题,既需要大量资金、设备的投入,又需要教师与实验人员的合作、共同研究、讨论与实践。希望经过一段时间的共同努力,我们能成功地把我院的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潘瑞炽.植物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篇3

作者简介:李国超,华南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硕士生。(广州/510640)

摘 要:研究表明,案例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满意度主要影响因素是专业喜爱程度,专业类型和学习成绩等对本科生教学质量满意度影响不显著。当前,案例高校本科生最满意的是学风与教学效果,其次是教师与教学资源,再次是教学与实践,最后是课程和专业设置与教学管理。为提升本科生满意度,高校在课程和专业设置中应充分考虑本科生需求,加大本科教学经费投入,改善本科教学和实验设施完备度和使用率,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发挥教育的艺术性以及加强本科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等。

关键词:普通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满意度;实证研究

教学质量属于有机复合概念,没有单一衡量标准。目前,教学质量有三个较具代表性定义:一,教学质量是指教育所提供的成果或结果达到教育目标系统规定标准的程度;二,教学质量是指学生获取的知识、技能及价值观与人类需要相关的程度;三,教学质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和条件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发展变化达到某一标准的程度以及不同公众对这种发展变化的满意度。[1]可见,本科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对教学质量满意度评价应最具发言权,这也是本研究理论基础之一。此外,面对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和高等学校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要在激烈竞争中获取优势,提升教育质量是关键。教学质量是教育质量的决定因素之一,本科生作为高校教学质量的直接感知者,对所在高校教学质量满意程度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该校教学质量一般水平,同时更能反映出高校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高校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革和提升教育质量。

学生满意度研究理论基础源自顾客满意度。近年来,国内学者以对顾客满意度研究为理论基础,同时借鉴国外学生满意度测评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方法,开始关注我国高等院校学生教学质量满意度的调查与研究。但在实际调查研究方面大多都是从心理学或人文关怀的角度进行的定性研究,而定量分析的较少。[2]通过对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检索发现,国内学者以教学质量满意度为题开展研究始于2006年,起步较晚。截至目前,研究成果最多年份为2013年,共7篇学术论文。此外,现有研究涉及领域较广,如按照办学类型,现有研究可分为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高校、教学型高校、高职高专、独立学院和继续教育院校研究等;按照科类结构,现有研究可分为综合性大学、工科院校以及师范院校等教学质量满意度研究;按照评价主体,现有研究可分为社会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等研究;按照办学层次,现有研究可分为专科生、本科生和研究生评价等研究,其中专以普通高校本科生为调查对象的较为鲜见。基于此,本文以H高校为案例高校,以H高校本科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研究方法,以客观和准确揭示我国普通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满意度现状以及存在问题,进而提出解决对策。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H高校本科生为调查对象,以H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满意度为例分析我国普通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满意度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二、研究设计

为全面客观反映普通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满意度现状,在普通高校本科满意度评价量表编制前先以H高校为案例开展了普通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通过整理和分析相关资料,针对本科生群体的特殊性,参照顾客满意度模型以及经过专家咨询和课题组讨论等,初步确定本科教学质量满意度影响因素调查量表。量表变量分为课程和专业建设、教学资源与利用、教学管理与改革、师资建设、学风建设、教学实践及教学水平等七个维度。为确保答案填写真实性和量表回收率,采用现场发放并回收方式,共发放调查量表50份,收回量表43份,量表回收率为86.0%,其中有效量表40份,量表有效率为93.0%。在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选择获选比例在65%以上的指标为本科教学质量满意度影响因素项目,共计50项。经过专家咨询和课题组内部讨论等,最终确定本科教学质量满意度评价量表。量表变量共45项,其中1至5为被试信息,包括专业类型、学习成绩和专业喜爱程度等。其余为观点态度题,共40项,分为课程和专业设置与教学管理、教师与教学资源、教学与实践以及学风与教学效果等四个维度,如表1所示,各维度包含10项题目。采用现场发放并回收方式,共发放量表350份,收回336份,其中有效量表331份,量表有效率为98.5%。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调查数据收集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其中满意度影响因素调查对象为H高校全日制本科生和研究生,满意度评价调查对象为H高校全日制本科生。

本研究调查数据处理采用了SPSS16.0统计分析软件。其中,观点态度类变量均采用李克特五级正向计分法:“非常不满意”计1分,“不太满意”计2分,“一般”计3分,“比较满意”计4分,“非常满意”计5分,不能确定计0分。

四、研究评价

(一)信度检验

信度主要评价量表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稳定性和可靠性,多以内部一致性表示。一般来说,如果是标准化测定量表,通常分别进行总量表和各个领域的评价,对包含各种条目的一般问卷,很难进行整个调查表的考评,一般就对某些条目或领域进行考评,并以此间接说明整个调查表的好坏。[3]本研究所用量表为李克特五级标准化测定量表,因此采用同质性和分半信度方法分别对总量表和各分量表进行了信度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操作步骤略,下同)。

经过检验可知,如表2所示,案例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满意度评价总量表和各分量表信度系数均大于0.85,表明量表具有较高内部一致性,量表信度较高。

(二)效度检验

效度主要评价量表的准确性、有效性和正确性。其中,内容和结构效度一般被认为是检验效度的最常用和最有效方法,本研究也采用这两种方法。内容效度方面,在指标体系设计过程中,笔者查阅了大量国内外有关教学质量满意度的期刊文章、学位论文、报刊资料和专著等,经过专家咨询、课题组内部讨论以及满意度影响因素和评价两次调查,使指标最大限度反映本科教学质量满意度问题,因此,量表具有较高内容效度。结构效度方面,采用了相关分析方法。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如表3所示),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案例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满意度评价量表与各分量表平均值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84,各分量表平均值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60,p

五、结果分析

(一)普通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满意度的人口统计学分析

教学质量满意度评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构成要素具有客观性,而评价主体具有主观性,人口统计学差异很可能导致评价结果出现差异。此外,为针对各类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革,有必要比较分析不同类型学生评价结果,以改善和提升各类学生教学质量满意度。

1.专业类型与本科教学质量满意度

案例高校不同专业本科生教学质量满意度评价结果为:理工科生平均评分为3.41分,非理工科生平均评分为3.44分,结果如表4所示。

由表4可见,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无论整体还是各维度,案例高校不同专业本科生教学质量满意度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同时,非理工科生满意度平均评分均略高于理工科生。这可能与H高校的学科发展战略有关。为建设成为综合性研究型大学,H校对各个学科和专业发展都较为重视,注重学科间的协调发展,因此不同专业本科生教学质量满意度之间没有明显差异。同时,为建设成一流研究型大学,该校对当前发展较薄弱的非理工科倾注了更多资源和关注,

因此非理工科生满意度并不比理工科生低。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专业类型与普通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满意度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表明专业类型不是本科教学质量满意度的重要影响因素。

2.学习成绩与本科教学质量满意度

案例高校不同学习成绩本科生教学质量满意度评价结果为:成绩优秀本科生平均评分为3.44分,成绩良好本科生平均评分为3.39分,成绩中等本科生平均评分为3.38分,成绩较差本科生平均评分为3.50分,具体差异还需通过事后多重比较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

由表5可见,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案例高校不同学习成绩本科生教学质量满意度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表明学习成绩不是本科教学质量满意度的重要影响因素。这可能与大学的学习氛围和大学生自身特点有关,相对中小学,大学具有更为宽松和自由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加之作为主观能动性特点较强的个体,大学生主要依靠自主性学习,因此学习成绩虽然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教学质量,但较好的学习成绩并不代表较高的教学质量,也不能代表较高的教学质量满意度,因此学习成绩与本科教学质量满意度之间不存在绝对的正向关系。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学习成绩与本科教学质量满意度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说明学习成绩不是本科教学质量满意度的重要影响因素。

3.专业喜爱程度与本科教学质量满意度

不同专业喜爱程度本科生教学质量满意度评价结果为,非常喜欢所学专业本科生平均评分为3.80分,比较喜欢所学专业本科生平均评分为3.51分,一般喜欢所学专业本科生平均评分为3.28分,比较不喜欢所学专业本科生平均评分为3.14分,非常不喜欢所学专业本科生平均评分为3.26分。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不同专业喜爱程度本科生教学质量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但要想得知两两间的具体差异,还需通过事后多重比较分析,结果如表6所示。

由表6可见,事后多重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案例高校非常喜欢所学专业本科生与比较、一般、比较不和非常不喜欢本科生之间,以及比较喜欢所学专业本科生与一般、比较不和非常不喜欢本科生之间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一般喜欢所学专业本科生与比较不和非常不喜欢本科生之间,以及比较不喜欢所学专业本科生与非常不喜欢本科生之间满意度不存在显著差异。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专业喜爱程度与本科教学质量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专业喜爱程度是本科教学质量满意度影响因素之一,本科生对所学专业越喜欢,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投入程度越高,学习效果越好,对教学质量也越发满意,同时教学质量满意程度又强化了专业喜爱程度,形成良性循环。因此专业喜爱程度是本科教学质量满意度影响因素之一。

综上可知,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样本结构中影响案例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是专业喜爱程度,专业类型和学习成绩等对本科教学质量满意度影响不显著。

(二)案例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满意度的整体分析

案例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满意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普通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满意度一般水平,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和分析我国普通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现状。同时各维度是总量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本科生客观和具体评价。经过统计分析,得到案例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满意度整体和各指标平均分。案例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整体满意度为3.41分(保留两位小数,下同)。各结构维度方面,课程和专业设置与教学管理满意度平均评分为3.35分,教师与教学资源满意度平均评分为3.47分,教学与实践满意度平均评分为3.36分,学风与教学效果满意度平均评分为3.48分,如表7所示。各观测点方面,满意度平均评分排前五位的是:教师课余解答学生疑问情况(3.79分),专业设置契合社会需求情况(3.72分),高校对学风建设重视程度(3.69分),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比重情况(3.66分),专任教师占师资队伍比重情况(3.61分),图书馆藏书量情况(3.61分);平均评分排后五位的是:高校运用科技创新基地培养学生程度(3.07分),本科生教学经费投入情况(3.08分),本科生实际操作能力培养重视情况(3.18分),课程设置契合学生需求情况(3.21分),本科生科研能力提升情况(3.25分)。如果将平均分在1-2分之间定义为“非常不满意”,2-3分之间定义为“比较不满意”,3-4分之间定义为“比较满意”,4-5分之间定义为“非常满意”的话,案例高校本科生对本校教学质量整体上处于较为满意水平。

由表7可见,各结构维度中,案例高校本科生最满意的是学风与教学效果,其次是教师与教学资源,之后是教学与实践,最后是课程和专业设置与教学管理。具体而言,案例高校本科生对教学条件无论硬件还是软件均较为满意,对教学实践满意度较低,尤其是自身实践操作能力培养情况;在教学条件方面,对非实验类教学条件满意度较高,对实验类教学条件满意度较低,尤其是实验器材配备和使用情况;在教学实践方面,对课堂教学满意度较高,对实践教学满意度较低,尤其是科技创新基地利用情况;对专业设置满意度较高,对课程设置满意度较低;对师资条件满意度较高,对教材选择满意度较低;对教师教学态度满意度较高,对教学水平和能力满意度较低;对教学内容满意度较高,对教学方法运用满意度较低;对高校学风建设重视程度满意度较高,对自身参与学风建设情况满意度较低;对知识掌握情况满意度较高,对能力提升情况满意度较低;对学习能力提升情况满意度较高,对科研能力提升情况满意度较低。

(三)各结构维度教学质量满意度分析

1.课程和专业设置与教学管理方面

在课程和专业设置与教学管理方面,平均评分为3.35分。单项指标满意度由高到低依次为专业设置契合社会需求情况、教师与其他人员(教辅、行政和工勤人员等)比例合理程度、课程设置契合社会需求情况、教学管理制度执行情况、人才培养方案总体满意度、课程结构合理性、教学管理制度合理性、课程安排合理性、课程设置契合学生需求情况以及本科生教学经费投入情况等,如图1所示。

图1 课程和专业设置与教学管理满意度评价图示

由图1可见,案例高校本科生对课程和专业设置契合社会需求情况满意度较高,对其契合自身情况满意度较低。长期以来,我国高校课程和专业设置坚持社会本位论,以社会和市场需求为中心,社会和市场需要什么样的课程和专业,高校就设置什么样的课程和专业,出现了急功近利和“赶热门”情况,而这些热门课程和专业多反映了社会需求,而不是学生需求,这就折射出一种教育理念的缺失,即以人为本和促进学生自由、全面、和谐发展理念的缺失,忽视了学生自身成长需求和教育与人才培养基本规律。课程设置另一个问题是结构和安排等不合理,我国普通高校课程结构和安排等多由校方规定,学生可选择的只有课目,对课程总体规模、结构体系和开设时间等只能服从校方规定,忽视了学生个人需求。此外,经费问题一直是制约高校教学质量提升的“瓶颈”问题,这与当前我国高校尤其是研究型大学追求短期效益,更为注重科研和社会服务而相对忽视本科教学密切相关。

2.教师与教学资源方面

在教师与教学资源方面,平均评分为3.47分。单项指标满意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比重、专任教师占师资队伍比重、图书馆藏书量、教师教学态度、教学设施(非实验类)完备度、生师比合理程度、教学设施(非实验类)使用情况、实验器材完备度、实验器材使用情况以及高校教材选择情况等,如图2所示。

由图2可见,案例高校本科生对非实验类教学器材配备和使用情况满意度均高于实验器材配备和使用情况,反映我国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存在注重课

图2 教师与教学资源满意度评价图示

堂教学而相对忽视实验教学等问题。另外,无论课堂教学还是实验教学,本科生对设施配备情况满意度均高于使用情况满意度,反映我国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和实验设施一定程度存在使用率较低等问题。此外,案例高校本科生对高校高职称和专任教师占比情况满意度较高,对生师比情况满意度较低,反映我国普通高校在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的同时,应注重适当扩充教师规模,以更好适应和满足学生需求。此外,案例高校本科生对图书馆藏书量满意度较高,对教材选择情况满意度较低,反映我国普通高校本科教材多是统一的“规划教材”和“推荐教材”,较少配备针对在校学生特点的校本教材等问题,这是导致当前我国普通高校本科生质量水平不高、个性发展不足和培养规格类似的重要原因之一。

3.教学与实践方面

在教学与实践方面,平均评分为3.36分。单项指标满意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教师课余解答学生疑问情况、教师对待作业和考试态度、学生课堂讨论情况、教学内容更新情况、教学内容交叉和融合情况、教师对学生学习关心程度、教师教学方法运用情况、师生课堂互动情况、本科生操作能力培养重视度以及教师运用科技创新基地培养学生情况等,如图3所示。

由图3可见,在教学方面,案例高校本科生满意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当前本科生对高校教师教学态度满意度较高,对教学内容更新和融合情况满意度较低。此外,教师对本科生学习关心程度有待提升,教师

图3 教学与实践满意度评价图示

不仅应关注自身教学,也应关注学生学习,以便更好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习得知识。此外,合理运用讲授、问答、谈话、辩论、练习、实验、实习、演示、陶冶和参观等教学方法能有效激发学生好奇心,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当前本科生对教师教学方法运用情况满意度较低,一方面缘于高校教师对创造性运用教学方法的忽视,同时缘于教师运用教学方法能力不足,而这又缘于教师对教育理论的学习、掌握、应用以及日常教学经验积累、总结和提升等不足。在知识教学和能力培养方面,案例高校本科生对知识教学满意度明显高于能力培养,表明我国普通高校本科教学中存在重知识灌输而轻能力培养等问题,这与另一调查发现即案例高校教师运用科技创新基地培养学生不足情况相关。科技创新基地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平台,当前我国不少高校尤其是研究型高校均建有科技创新基地,但将其运用于本科教学过程不足,没有充分发挥其人才培养的功能。

4.学风与教学效果方面

在学风与教学效果方面,平均评分为3.48分。单项指标满意度由高到低依次为高校对学风建设的重视程度、本科生学习能力提升情况、高校学风建设保障制度合理程度、本科生思想品德提升程度、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提升程度、专业知识掌握程度、高校学风营造情况、本科生参与学风建设程度以及实际操作和科研能力提升程度等,如图4所示。

由图4可见,案例高校本科生对所在高校学风建设情况满意度较高,对教学效果满意度较低,提

图4 学风与教学效果满意度评价图示

醒高校应注意处理好学风建设与教学效果间关系。学风建设是高校全体师生知、情、意、行等在学习问题上的综合体现,其主要目的是营造良好学习环境和氛围。忽视教学效果,学风建设活动将流于形式。具体而言,案例高校本科生对高校学风建设重视度以及学风保障规章制度建设情况满意度较高,对学风营造情况和自身参与学风建设活动情况满意度较低,表明我国普通高校对学风建设重视程度较高,注重通过制度建设等促进良好学风形成,但实际效果不容乐观,其原因之一是忽视了学生参与,学生参与程度不高,高校学风建设活动就难以转化为学生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教学效果方面,本科生对知识掌握和品德提升情况满意度较高,对能力提升情况满意度较低。其中,实际操作和科研能力提升情况满意度在该分项中平均评分最低,表明我国普通高校即使本研究所选的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仍存在重知识传授而轻能力培养和重知识教学而轻科研训练等问题,这是导致当前本科生以及今后研究生科研和探索能力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

六、研究结论

(一)普通高校课程和专业设置中应注重考虑学生需求

课程和专业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载体,高校教学模式革新主要通过课程和专业变革以实现。当前,我国高校专业设置主要从体制、市场和就业考虑,重视按目录设置,专业课程及其体系往往孤立、被动地受制于预置专业方向,不能通过课程组合的变化实现灵活、自主的专业人才培养,在学科理性、职业现实和学生自主三方面关系上顾此失彼,不能有效应对职业市场需求,也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4]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学习者在认知过程中有自身独特的兴趣、需求和理解事物的方式,反对正规教育中将学生视为无生命的对象,认为教育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特点,鼓励学生在学习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做出自身决定,实施“个性化教育”。应秉持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倡导的教育理念和原则,普通高校在课程和专业设置中应注重考虑学生需求,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个性化自主学习。

(二)加大教学经费投入,改善教学和实验设施配备与使用情况

普通高校应积极拓展教学经费来源,在吸收上级生均拨款和学生学费的同时,多渠道筹措教学资金。在争取上级专项经费支持的基础上,努力开拓社会融资渠道,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以及服务创收。扩充并合理配置高等教育资源,加大本科教学经费投入力度,逐渐配备更加先进和精良的教学和实验仪器设备,同时保障教学和实验仪器设备的高效利用。合理规划图书资料等经费投入,在扩充纸质版图书的同时,加速建立数字化图书馆,以方便学生学习和阅读。充分发挥现有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的功能,加强专业实验室建设,保障实验仪器设备的质量和原材料供应,同时提升仪器设备和原材料的使用效率,为开展本科实验教学以及促进本科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等提供良好环境。

(三)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发挥教育的艺术性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实现共同教学目标,完成共同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方式和手段的总称,通常包括教师教法、学生学法以及教与学的方法。创造性运用教学方法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本科生学习兴趣,降低知识掌握难度和提升知识理解深度等,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技能,提升思想,同时提升教育体制的生机和活力。当前多数本科生具有自主学习热情,应通过创造性运用教学方法激发本科生自主学习的热情,灵活运用讨论、问答和辩论等方法组织教学,鼓励本科生通过共同探讨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本科生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达等能力。合理运用发现、探究和读书指导法等方法,以学生自主发现为主,将本科生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相结合,以培养本科生独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加强本科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

创新精神主要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情感以及创新品德等,实践能力主要包括设计能力、自学能力、查找信息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人际关系能力等,应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贯穿于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普通高校应适时开设创新实践课程,同时设置为限制性选修课。充分发挥现有实验室和科技创新基地等的作用,尝试向本科生开放实验室,鼓励本科生进入实验室和科技创新基地等开展科研活动,为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环境。此外,积极开展本科生科技竞赛、本科生科研探索训练,鼓励本科生发表学术论文和发明创造以及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本科生和研究生共建科研团队等措施以激发本科生创新和实践热情,促进本科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1][4] 本科教学质量现状调查课题组.工科本科教学质量现状调查报告――三校学生满意度调查[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6):71,73-74.

篇4

[关键词]普通地质学;小组合作;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10-0028-04 

普通地质学是地质类专业的入门基础课,是地质类专业学生学习有关后续课程的基础课程,而实验课是普通地质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实验课不但教授理论知识,也传授实际技能,同时还是矿物学和岩石学等后续地质课程学习的主要环节,因此,其无论是教学方法还是考核方式都需要与时俱进。实验课是普通地质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了理论和实践技能内容。普通地质学课程包括理论课、实验课及野外实践教学三个环节。由于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课就显得尤为重要,是地质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通过实验课的实践训练,学生能获得基本地质现象的感性认识,更好地掌握课堂所学的抽象理论知识,初步学会基本的地质工作方法,还能学会如何去思考,如何去理解、掌握地质现象,最重要的是培养对地质专业的兴趣,学会科学的推理方法。[1][2]因此,重视实验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门课程的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普通地质学实验课有四部分,分别是常见矿物鉴定、常见岩浆岩鉴定、常见沉积岩鉴定和常见变质岩鉴定,主要以矿物、岩石的肉眼鉴定实习为主。[3]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作为油气地质及环境科学领域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科學研究基地和学术交流基地,一直非常重视普通地质学课程的教学及学科建设工作,对学生的培养要求夯实基础、提高动手能力;在教学学时紧张的情况下,要求保证实验课程保障教学质量,为学生后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为地球科学学院、石油工程学院和地球信息科学学院学生开设了普通地质学课程,学时均为48学时,其中实验课程根据不同专业需要设置为10~12学时。 

一、普通地质学实验课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普通地质学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一)实验课目前为大班教学,师生间沟通时间有限 

作为我校的专业基础课,普通地质学主要教授学生地质学基本概念以及野外实际工作技能。现在每学期石油工程专业普通地质学课程学习人数大约为180~200人,由于师生比例较低,现在课程理论教学采取大班教学方式,集中讲授理论知识。实验课是对理论课所讲知识的重要实践环节,要求授课教师与学生“面对面”进行指导,而大班实验课教学只能提供有限的机会让学生和实验课教师单独交流。为了适应实验课师资力量不足、实验室空间有限的情况(容纳30~40人),建议开展实验课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从而增加师生互动以及学生之间交流。 

(二)实验课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以记忆学习为主 

由于实验课时间、空间有限,实验课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以记忆学生为主。2014年初我们收集了关于普通地质学课程的学生反馈意见。相关调查反馈结果显示,学生希望在实验课能够由教师引导自学,并且能够得到教师的指导与帮助,最不喜欢的是需要在短短的实验时间内完成太多理论学习,缺少实践锻炼。 

(三)实验课成绩考核评价缺乏科学性 

在传统实验课考核方式下,评价学生学习程度的唯一标准是作业成绩,而对学生综合素质、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评价十分缺乏。因此,学生在实验课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厌学现象,学生学习没有动力,对课程缺乏学习兴趣,逃课现象比较严重;并且学生作业存在抄袭现象,实验课作业成绩不能全面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这对于教学效果的实现是非常不利的。 

高校基础类课程是学生进行后续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实验课程,可以起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加深巩固课堂学习效果的作用。[4]但随着教育理念和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教学也在不断变化,实验课程教学在新的环境下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学生不重视、课时量减少等因素都会导致实验教学质量不断下滑。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应该根据学科和学生的特点及时调整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借鉴国外课堂教学的先进理念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笔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对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普通地质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做了一些探讨与思考,启动教改项目来研究如何重建该课程,主要目标是改进实验课的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二、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实验课教学改革探索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小组合作学习”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美国,是目前被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它具有区别于传统班级教学的显著特征。“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5]“小组合作学习”包括以下几个内容:(1)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的一种教学活动。合作学习并不排斥班级教学,但其特色在于小组活动的科学组织与展开。(2)它是以教学动态因素的互动合作为动力资源的一种教学活动,其中教学动态因素主要是指教师与学生。(3)它是一种目标导向的教学活动。所有的合作学习活动都是围绕所要达成的特定的共同目标而展开的。(4)它是以团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活动。合作学习通常不是以个人成绩为评价的依据,而是以各个小组在达成目标过程中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与奖励的标准。这种机制可以把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从而促进小组内部的合作,使学生在各自的小组中各尽其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6]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策略 

1.小组活动学习 

课堂上的小组活动主要包括小组讨论、合作创作和合作演示三种形式,每种活动都有特定的目标。小组合作活动将教学变成了一种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型互动,这种互动能够有效调动所有参与者的积极投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激发高度的求异思维。[7]学生在这种多变互动与协作的群体活动中,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思考,通过小组讨论集思广益,学习新概念、加深理解,或者是遇到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提高学习自主性;通过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查找课程相关资料,针对授课教师布置的问题进行构思,设计学习思路和进行任务分配;最后通过合作演示的方式将自己的小组的研究成果展示出来,在交流信息、探讨问题、分享成果的过程中,增长知识、提升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2.切块拼接法 

美国大学课堂上的切块拼接式学习是通过伙伴教学的形式进行的学习活动,它是在斯拉温的切块拼接式学习的基础上产生并发展而来的。切块拼接式学习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授课式课文讲解模式,教师将课文切块,由学生分组阅读、合作备课、互教互学。[7]切块拼接式教学强调的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授课教师自始至终都参与到学生的自主学习当中,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创造一个动态的学习氛围。每个小组不仅是学习小组,更是教研组,组中每个学生轮流担任组长,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与集体荣誉感。组长与组员讨论共同制定小组学习方案,小组成员在互教互学中学习知识,并且通过组员间的互助行为培养合作精神和领导力。 

3.团队研究式学习 

研究式学习是模拟科学探究过程完成课题研究的一种情景式教学模式。美国大学课堂普遍采用团队研究方式,一般由教師根据教学内容制订一个研究主题和一系列子课题,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子课题,分工协作,用一定时间寻找问题答案,完成研究报告,并且向全班报告和演示研究成果。[7]研究性学习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教师主张学生积极运用发散思维去思考问题,而不是用书本知识进行知识灌输。授课教师与学生之间、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创造精神、增强主体意识,学习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学会收集筛选信息,并且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小组当中承担一部分的研究任务,随着课程学习的深入,学生的自身潜能能够充分发挥,小组成员间的关系也会从刚开始的磨合阶段进入到默契配合阶段,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新知识,也提高了多方面的能力。 

4.小组调查法 

小组调查法(GI)是最成功的一种任务专门化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其代表人物是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沙伦夫妇。在小组调查法中,学生在设计他们将要学什么和怎样学的问题上具有重要作用。首先,他们按照对某一论题的共同兴趣来组成合作学习小组,小组所有成员都积极参与设计如何研究他们的问题;然后,将任务进行分工,每一个小组成员都承担一部分调查任务;最后,小组综合和总结他们的工作,并向全班展示或汇报他们的研究结果。小组调查法适合于把获得、综合、分析信息融为一体的探究性问题的教学,如历史、文学等学科的教学。[8] 

(三)“小组合作学习”在普通地质学实验课教学中的实施——以沉积构造和颜色实验课为例 

第一,合理异质分组。以石油工程专业普通地质学课程为例,实验课一般安排在学期中旬。在学期期中考试结束后,授课教师根据期中考试成绩并结合调查问卷对全班学生的学习兴趣、特长爱好以及对普通地质学的掌握程度,充分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然后按照异质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进行分组,以4~5人的规模组建学习小组。为了更好地利用小组成员的特长,使小组合作学习能够顺利进行,在进行分组时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组员的性别。合作学习小组中不同性别的组员组合可以丰富小组考虑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而不同思维互相补充促进可以使认识更加充分,也可以充分发挥男女学生各自的性格特点及特长。(2)组员的能力。根据期中考试的成绩可以大概了解班级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从而选取掌握程度相对优秀的学生带动掌握程度稍微欠缺的学生,起到很好的帮扶效果。(3)组员的性格。如果同一学习小组内有的学生善于表达,乐于分享自己的观点,有的学生性格相对内敛,前者可以带动后者参与到小组讨论当中来。 

同时,由小组全体成员共同协商轮流担任小组长的顺序,小组长负责组织团队活动,分配每次的学习任务、协调成员间的关系。这样有助于提高每一位组员的责任心和领导力,也敦促小组中每个成员都遵守纪律,积极参与到小组活动当中来。 

第二,教师教学引导。课前授课教师根据该节实验内容设计出能够综合运用普通地质学基本知识的若干问题,问题可以由浅入深,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和发散意义。实验课程前,教师要利用一定时间简要介绍实验相关内容,向学生说明该节课程的基本要求及相关实验课习题,并且引出该节实验的作业及问题。随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设计学习方案和问题的解答思路。 

在沉积构造和颜色实验课当中,需要观察并掌握层理构造、层面构造、化学成因的构造、生物成因的构造、变形构造、沉积岩的颜色六方面内容,这些内容在理论课学习中都已经讲授过,授课教师需要带着学生进行简单的课程回顾,同时讲述观察描述的重点,随后引出课程相关问题和探讨。 

第三,小组合作自学。每个小组要根据授课教师讲授的重点内容及问题进行讨论,小组长最终制定出学习方案并在课上进行自学;在完成作业时采取自愿优先、组长分配任务的形式使每位小组成员都有明确的分工,如搜集材料、问题分配、PPT制作等。分工完成学习任务并根据需要在图书馆或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如果遇到疑问随时请授课教师进行指导,从而达到对知识有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的目的。之后,授课教师把学生自学时遇到的问题以及答疑过的问题进行集中整理。上课期间,教师要观察记录每个学生在小组讨论时的表现,并随时了解各小组学习的进展情况和遇到的各种问题,并且有针对性地与学生进行交流。 第四,学习成果展示。小组成员在自学和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问题及作业,以PPT报告和纸质作业的形式提交学习成果。每组小组长走上讲台,借助PPT进行报告,向全班展示其小组学习成果,其余报告人担任评审成员进行打分。学生可针对其他小组做的报告提出相关问题,借鉴学习其他小组的优点。 

第五,教师总结点评。教师在听取每个小组合作学习成果报告之后,结合学生在进行小组讨论时的表现和评审小组的评分情况,用一定的课时对各小组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评述,指点迷津,必要时进行补充讲解,对学生存在疑问的内容给予指导,确保问题的解决。在最后的评价阶段,教师一般以表扬和激励为主,同时对于个别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批评和纠正。[5] 

三、小组合作学习法的应用效果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资助探索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自学或小组内讨论获得的知识是经过自己的思考和再创造而主动获取的,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会更加深刻、运用也更加灵活,学习自觉并且富有兴趣,不容易走神分心。学习过程中唱主角的始终是学生,整个课堂气氛生动有趣,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和训练的积极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取并且记忆相关知识。 

(二)提升学习的合作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领导能力 

对于传统学习方式的“单兵作战”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习小组是一个整体,组员之间必须同心合力,才能配合默契,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掌握程度好的学生要学会照顾掌握程度稍欠缺的学生,先完成的学生要照顾速度慢的学生,否则小组的整体利益将无法保障。要采取轮流当组长的方式,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组长;组长制定学习计划和方案,分配给组内每个学生不同的任务,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逻辑性和领导能力。 

(三)发掘学生自身的潜能,提高学生学习逻辑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学会思考,能够积极主动地提出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不是把书本上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而是主张学生积极运用发散思维,引导学生能够按照学习的逻辑先后顺序进行自学,同时鼓励学生能够提出不同的观点和疑问,以自己独特的视角来发现问题并且通过教师引导从而解决问题。在小组共同学习讨论当中,学生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據,教师就可以对其进行鼓励并将问题和学生观点分享给全班同学,这样不仅可以使“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得以实现,同时可以提升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充分发掘。 

(四)改变了传统的考核方式,教师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都是被评价者,同时也是评价的参与者,学生可以找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对比其他小组完成情况找到自己小组存在的不足;学习其他小组的优点,找到自己小组今后的努力方向,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任课教师不仅可以从卷面作业完成情况考核每个小组的成绩,并且能够将时间和精力更多地投入到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的表现上,可以更全面深入地了解每一个学生,从而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全面评价,目的主要是通过激励性评价,给予不同学生个性化的指导,让每个学生的长处都能在小组中发挥出作用,并且给予一个合理的平时表现分数。 

四、结语 

根据学生的反馈以及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普通地质学实验课“小组合作学习”取得了一定成效,学生的学习热情明显提高了,课堂参与重心也从授课教师向学生转移。在普通地质学实验课中,我们将继续使用这种“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形式。“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增加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和思考的能力,挖掘学生的自学潜力,拓展学生思维。授课教师在教学方面需要做更充分的准备工作,才能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如何更好地设置问题并吸引研究生参与到课程助教工作中,是我们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 参 考 文 献 ] 

[1] 王家生,谢树成,龚一鸣.普通地质学野外和室内实践教学改革与体会[J].中国地质教育,2009(2):79-82. 

[2] 周鼎武,赖绍聪,张成立,等.地质学实践教学新体系[J]. 中国地质教育,2006(4):47-53. 

[3] 舒良树,解国爱,王博,等.新形势下普通地质学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12(4):143-147. 

[4] 刘学锋,张伟伟.理工基础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力学课程为例[J].大学教育,2017(1):6-8. 

篇5

论文摘要:我国目前法学教育的规模如此庞大,是不可能都进行学术化培养的。普通本科院校法学教育应找准定位,形成特色,探索应用型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对于解决培养出的法律专业人才与社会实际需要相脱节的矛盾是很有必要的。

论文关键词:本科法学教育;定位;应用型;

一、普通本科院校法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1.就业难,就业率低、失业率高

《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法学大类毕业生就业率排名倒数第二,仅法学一个专业失业人数在全部本科专业小类中排名第一;高职高专毕业生法律大类就业率排名也是倒数第一。法学专业成了就业率最低、失业率最高的专业。确实目前法学专业学生就业存在着困境:就业环境方面,应届毕业生考公务员面临着多省联考的机会限制、具备基层工作经验的资历限制、通过司法考试的资格限制和生源地限制,公务员考试竞争越来越激烈;就业竞争力培养方面,学生眼高手低,求职就业的能力训练不够;再加上地方本科院校没有地缘优势,社会影响力和辐射力远不及其他本科院校,法学专业学生就业难显得尤为突出。

2.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相脱节

实际上,在西方法治国家,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紧密联系。法学教育是从事法律职业的必备条件。例如德国、法国等国家,接受法学教育是从事法律职业的前提条件,英国美国等国家,法学教育本质上是职业教育,接受法学院教育是从事法律职业的必由之路。而在我国,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处于分离状态是不争的事实,例如:部队转业人员可以安置到司法机关工作,法学教育不是法律职业的必备条件,不管什么专业,只要能够通过司法考试,就具备从事法律职业的条件,法律职业也不是法学教育的目标。调查发现普通本科院校法学专业毕业生从事法律职业的不到50%,形成了学习法学的人数众多而从事法律职业的人数有限的尴尬局面,造成法学教育资源的浪费。

3.法学教育与社会需求相脱节

我们调查发现在法学专业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着人找工作和工作招找人的矛盾,曾经有一则新闻报道说一个法学博士到法院工作后竟然连一起离婚案件也审理不了。形成这一局面的原因错综复杂,笔者认为应用型法学教育模式的缺失是关键。我国属于大陆法系,教学注重对法学理论的研究,但是,法律工作却尤为注重实践经验。学生毕业后,无论是到企业干法务,还是到律所当律师,再或者到法院、检察院工作都需要大量实践经验,这也是现行法学教育和法律职业脱节的地方。

二、地方普通本科院校法学教育的定位

我国目前法学教育规模大、层次多。全国除了五所专门的政法院校,几乎所有综合型大学都有法学院,除此以外,还有电大、自考的法学专业,涉及到专科、本科、硕士等层次。我国传统的法学教育是培养学术型法学人才,形成了重知识、轻能力的明显倾向,从近几年法学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来看,存在培养出的法律专业人才与社会实际需要相脱节的弊端。关于本科法学教育的定位成了法学教育改革关注的焦点,对这一问题主要存在三种观点。

1.精英教育

即认为普通本科法学教育应当是精英教育。美国对法学教育的要求比其他教育要求更高、更严格,其法学教育是典型的精英教育,这种培养方式要求学生在学习法律之前已经获得了必要的人文社科知识,报考法学院的学生通常已经取得了学士学位,并且要通过法学院的考试。相当于我们国家的研究生教育起点。这种精英式教育源于美国人民对于法律近乎宗教般的信仰和对法治的真正制度要求。就我国目前的条件来讲,照搬这样的制度是不合适的。

2.职业教育

即认为普通本科法学教育就是培养法律职业人才的职业教育。这是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把法学教育当作职业教育,采用投师见习制(也称师徒传授制)的法学教育制度,在教学上一般采用判例教学法,法学教育带有浓重的行业主义和实用主义色彩,特别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掌握法学基本理论知识。

3.复合型教育

即认为普通法学本科教育既培养学生的法律职业素养和能力,还进行相关学科基础知识的传授,为其进入研究生教育从事高层次的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不论是在英美法系国家还是在大陆法系国家,一个完善的法律人才培养体制,既包括通识理论教育又包括职业技能教育。

笔者认为:我国传统的本科法学教育是培养学术型法学人才,但目前法学教育的规模如此庞大,是不可能都进行学术化培养的,绝大多数本科毕业生将直接走向工作岗位,面对法学专业严峻的就业形势,作为普通本科院校来讲不应坐享其成或者坐以待毙,应找准定位,形成特色,以法律职业要求为导向定位本科法学教育,探索应用型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升法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能力,解决法律专业人才与社会实际需要相脱节的矛盾。本科法学教育的定位应该是分层次的,地方本科院校的法学教育应主要是为地方的经济发展、法制建设服务,立足于实际,形成办学特色,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法学教育的定位上不能照抄照搬。

三、本科院校应用型法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法律职业具有突出的行业背景和特殊性,我国新修订的《法官法》、《检察官法》、《律师法》对法律职业人员的从业资格有统一规定,要求都必须通过司法考试,自2002年开始实施的统一司法考试制度体现了法律职业内在规定性和同一性。法律职业共同体不仅是法律知识的共同体,而且还必须是法律职业素养和法律职业技能的共同体。一体化法律职业人才的培养模式缺失,结果导致盲目的人才高消费,专业不对口和万金油式的人才过剩的现象并存。一体化法律职业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世界主要法治国家法律人才的培养体制包括四部分:一是法律的学科教育;二是统一的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三是统一的法律职业培训;四是终身化的法律继续教育。笔者认为本科法学教育作为一体化法律职业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既不能越位也不能错位,根据法律职业的内涵应定为于培养应用型法学人才。具体实现路径如下。

1.课程设置方面

我国现行的本科法学教育只考虑到法学教育的教育属性和一般共性,将法律职业按照一般的社会职业对待,沿用社会通用人才的培养模式和采用普通的教育制度,其结果是所培养的人才不能适应法律职业的需要。因此笔者建议开设专业导读课程,建起具有政法特色的全程化、专业化、体系化的就业指导体系;将就业指导的普及性与提高性相结合;将知识指导与能力训练相结合。

2.教学内容方面

许多本科生毕业后不会办案、不会起草合同,其原因在于法学本科教育缺乏必要的法律职业教育和法律实务训练。因此笔者建议加大专业实践课程的比例,应用型法学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目的在于对有志于从事法律实务的人进行科学且严格的职业训练,使他们掌握法律的实践技能及操作技巧,能够娴熟地处理社会当中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这就要求转变教学观念,加强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比重。完善实践教学的方式和内容。②建设高质量的实践教学基地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质量、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备条件,法学院应加强和当地的公、检、法机关的合作,在当地的司法机关建立学生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3.教学方法方面

在各年级学生的法学专业课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法,在本科阶段的二年级,组织学生到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旁听、观摩法律实务活动;定期开展法律宣传咨询;进行法律文书写作的集中训练。三年级,开展模拟法庭审判;许多大学在实践中摸索出了在校内建模拟法庭的成功经验,从而使学生在学校里就能够接受实践能力训练。建立模拟法庭辅助教学的目标是:通过模拟法庭演练,增强学生的法律应用能力,提高其法律职业技能。借鉴英美法系的诊所式教学,法学专业学生就像医学院的学生在诊所实习一样,可以接触到真实的案件,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处理,为以后从事法律职业积累实践经验。在掌握了一定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这个阶段可以在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四年级,组织毕业实习;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效地组织各个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

4.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加强法学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实践能力;有助于提高教学的实效性,避免纸上谈兵,使学生能够掌握法学基本理论知识,并得到逻辑推理和法律技巧的训练,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法律问题的能力。兼职教师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一个手段,法学院可以聘请富有经验的法官和律师,担任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讲授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让法官和律师等指导教师将鲜活的经验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接触到真实的法律实践。

5.考核、考试方面

篇6

汽车类基础课试题卷

考生注意:所有答案都要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1-20;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21-40。每小题3分,共120分。每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涂在答题卡上)

1.当连杆弯、扭变形并存时,应该

A.先校弯后校扭

B.先校扭后校弯

C.弯、扭同时校

D.先校弯或者先校扭都可以

2.调整发动机气门间隙之前,首先要确认一缸活塞处于

A.进气行程下止点位置

B.压缩行程上止点位置

C.作功行程下止点位置

D.排气行程上止点位置

3.发动机气环的断面形状有多种,为了加强密封及改善条件,发动机广泛采

用了

A.矩形环

B.扭曲环

C.梯形环

D.桶形环

4.四行程汽油机活塞顶部多采用

A.球面顶

B.平顶

C.喇叭形顶

D.凹面顶

5.直列四缸四行程发动机相邻发火的两缸曲拐间夹角是

A.60°

B.90°

C.120°

D.180°

6.四行程发动机某缸活塞处于作功行程下止点时,进、排气门的位置处于

A.进气门开,排气门闭

B.进气门闭,排气门开

C.进、排气门都关闭

D.进、排气门都打开

7.油路中设置旁通阀的主要作用是

A.防止机油消耗过多

B.保证系统最小压力

C.防止系统压力过大

D.机油滤清器堵塞后,机油仍能进入主油道

8.给发动机冷却系统加压,使冷却液在冷却系中加速循环流动的部件是

A.散热器

B.补偿水桶

C.水泵

D.节温器

9.以下采用压力的零件是

A.曲轴主轴承

B.气缸壁

C.汽油机活塞销

D.配气机构凸轮

10.根据排气中氧浓度监测空燃比,向电脑发出反馈信号,以控制空燃比,达到降低排放污染目的的传感器是

A.曲轴位置传感器

B.空气流量计

C.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D.氧传感器

11.在发动机燃烧室的高温、富氧条件下生成的有害物质是

A.HC

B.CO

C.NOX

D.CO2

12.将节气门打开的角度转换成电压信号反馈给电喷发动机电脑的传感器是

A.氧传感器

B.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C.曲轴位置传感器

D.空气流量计

13.发动机是由多个机构和系统组成,能使发动机保持正常的工作温度的是

A.配气机构

B.系

C.冷却系

D.进、排气系统

14.以下部件中,属于电喷发动机执行器的是

A.空气流量计

B.喷油器

C.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D.曲轴位置传感器

15.在多点电控汽油喷射系统中,电磁喷油器的喷油量主要取决于

A.气缸内压力

B.供油总管压力

C.喷油器内压力

D.喷油器针阀开启持续时间

16.将柴油从油箱中吸出,并以一定的压力及足够的数量输送柴油的是

A.喷油泵

B.输油泵

C.柴油滤清器

D.油水分离器

17.电喷汽油发动机的燃油被喷油器喷入气缸是在

A.进气行程

B.压缩行程

C.做功行程

D.气门重叠时

18.为了增大发动机的进气量,近年来车用汽油机,特别是轿车汽油机越来越多地采用

A.机械增压

B.气波增压

C.涡轮增压

D.扫气泵增压

19.柴油机喷油泵柱塞行程的大小取决于

A.柱塞长短

B.喷油泵凸轮升程

C.柱塞与套筒相对位置

D.供油时间

20.柴油发动机烧机油的原因可能是

A.凸轮轴后端漏油

B.曲轴箱通风不良

C.活塞与气缸壁间隙过大

D.正时齿轮室密封不严

21.汽车上坡行驶时,需要克服由于汽车重力和坡道所引起的

A.滚动阻力

B.空气阻力

C.加速阻力

D.上坡阻力

22.手动挡汽车发动机的动力经传动系传递给驱动车轮,首先要传递给

A.离合器

B.变速器

C.万向传动装置

D.主减速器

23.自动变速器中,与变矩器外壳连成一体,用螺栓固定在发动机曲轴后端的凸缘上与曲轴一起转动的部件是

A.导轮

B.涡轮

C.油泵

D.泵轮

24.自动变速器通过操纵选挡手柄可实现不同挡位,一般用字母“D”表示

A.前进挡

B.倒挡

C.空挡

D.驻车挡

25.在越野汽车的转向驱动桥上得到广泛应用的万向节是

A.球笼式万向节

B.球叉式万向节叉

C.三销式万向节

D.双联式万向节

26.普通行星齿轮差速器中,通过半轴带动驱动轮旋转的齿轮是

A.行星齿轮

B.主减速器主动齿轮

C.主减速器从动齿轮

D.半轴齿轮

27.使接合套与待接合齿圈两者之间能迅速同步的部件是

A.同步器

B.换档杆系

C.换档拨叉

D.都不是

28.普通变速器的动力输入轴是

A.第一轴

B.第二轴

C.中间轴

D.倒档轴

29.汽车上广泛采用的减振器是

A.单向作用筒式减振器

B.双向作用筒式减振器

C.阻力可调式减振器

D.摆臂式减振器

30.安装在车身与车桥之间,用来检测车身高度的变化和因道路不平而引起的悬架位置移量,并将其转化成电信号传送给悬架ECU的是

A.悬架控制开关

B.转向传感器

C.车身高度传感器

D.高度控制阀

31.汽车由高速挡换入低速挡,变速器输出轴的转速和扭矩变化情况是

A.转速增大、扭矩减小

B.转速降低、扭矩增大

C.转速增大、扭矩增大

D.转速降低、扭矩减小

32.具有弹性大,耐磨性好,滚动阻力小,附着性强,缓冲性能好,承载能力大等优点的轮胎是

A.子午线轮胎

B.普通斜交胎

C.无内胎充气轮胎

D.有内胎充气轮胎

33.在液压动力转向系中,当油泵输出油压过高时,自动打开阀门,使出油口、进油口相通,从而降低输出油压,保证转向系安全正常工作的部件是

A.转向器

B.流量控制阀

C.贮油罐

D.安全阀

34.由于道路不平而传给转向盘的冲击振动,为了衰减振动,防止转向盘打手,保证汽车行驶方向,汽车均装有

A.转向直拉杆

B.转向减振器

C.转向垂臂

D.转向节臂

35.电控式动力转向系中具有检测方向盘的操作方向和操纵力功能的部件是

A.转向扭矩传感器

B.减速机构

C.电控单元

D.电磁离合器

36.车轮制动器中,由制动凸轮的机械力张开制动蹄的制动器属于

A.非平衡式制动器

B.单向助势平衡式制动器

C.自增力式制动器

D.双向助势平衡式制动器

37.主减速器的作用是

A.减小扭矩,降低转速

B.降低转速,增大扭矩

C.增大转速,增大扭矩

D.增大附着力

38.液压制动系统制动主缸中制动液不足时,会造成

A.

制动不良

B.制动失效

C.制动拖滞

D.制动跑偏

39.汽车直线行驶时,差速器中的行星齿轮

A.不转

B.公转

C.自转

D.边公转边自转

40.离合器处于结合状态时,以下部件之间

A.压盘、飞轮和从动盘之间没有压紧力;

B.飞轮和从动盘之间没有压紧力;

C.离合器处于滑磨状态

D.弹簧将压盘、飞轮及从动盘相互压紧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60分)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答题卡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41.发动机飞轮上的标记,一般是表示第一缸上止点记号。

42.发动机的正常工作温度一般在60~75℃范围内。

43.化油器加速柱塞严重磨损后,会导致发动机加速时转速不能及时升高。

44.混合气过稀会导致发动机不易发动,发动后动力不足,行驶无力。

45.发动机气门间隙太大或气门间隙调整螺钉松动都会导致气门响。

46.进行发动机气缸压缩压力检测时,应使发动机运转至正常工作温度。

47.发动机的有效功率随转速的不同而改变。

48.在柴油机中,孔式喷油器用于直接喷射式燃烧室。

49.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用于检测曲轴转角和转速。

50.当只接通点火开关,而未起动发动机时,发动机故障灯点亮,表明故障灯电路良好。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51.活塞行程

52.发动机压缩比

53.进气谐振增压

54.制动跑偏

四、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55.更换汽车轮胎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56.发动机凸轮轴的磨损和弯曲,对发动机的工作有什么影响。

57.发动机冷却系的故障有哪些?

58.汽车上的电脑都备有自诊断系统,调出故障码的方法有哪些?

59.柴油发动机供油系的关键件是哪三对精密偶件?其中属于喷油器的是哪对偶件?

五、综合题(8分)

60.电喷发动机电动汽油泵不工作的原因有哪些?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70分)

六、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答题卡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

61.对于客车或中重型载货汽车,在传动系中,要求输出更大的扭矩和实现较大的速度变动范围,一般广泛采用二轴式变速器。

62.汽车在制动过程中,车轮没有抱死的迹象,制动防抱死系统是不工作的。

63.驱动桥磨合试验的目的是为了扩大运动副的实际接触面积,为驱动桥承受负荷做好准备。

64.汽车轮胎双胎并装时,两轮胎的气门嘴应对称排列(互成180°),这样有利于平衡。

65.汽车悬架中弹性元件的作用是承受和传递垂直载荷,缓和和抑制不平路面所引起的冲击。

66.循环球式转向器具有结构简单,传力杆件少,维修方便,操纵灵敏等优点,目前广泛应用在上海桑塔纳、一汽奥迪等轻、微型车和中、高级乘用车上。

67.齿轮齿条式转向器一经拆解,必须调整齿轮齿条间隙。

68.车轮制动器制动蹄上新摩擦片的安装,一般采用铆接连接。

69.气压制动传动装置中,制动气室是将输入的空气转变为制动凸轮的机械力,使车轮制动器产生摩擦力矩。

70.若制动防抱死系统ABS出现故障,制动防抱死系统警告灯点亮,发出警告信号,ABS自动停止工作,普通制动系统仍照常工作。

七、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71.传动比

72.汽车的牵引力

73.独立悬架

74.转弯半径

八、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75.汽车制动系检修后,应进行制动性能检测,常用的检测方法有哪些?评价制动性能的指标有哪些?

76.为什么要进行车轮动平衡检测?

77.机械转向系主要有哪些故障?转向节主销与衬套装配过紧或缺油时,将会导致什么故障?

78.汽车离合器主要有哪些故障?离合器踏板自由行程过大,将会导致什么现象?

79.对普通变速器的性能有什么要求?

九、综合题(18分)

80.(1)现代汽车上为何都采用了双管路制动传动装置?

(2)简述液压制动传动装置的工作过程。

河南省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考试

汽车类基础课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1-20;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21-40。每小题3分,共120分)

1.

B

2.

B

3.

B

4.

B

5.

D

6.

B

7.

D

8.

C

9.

A

10.D

11.C

12.B

13.C

14.B

15.D

16.B

17.A

18.C

19.B

20.C

21.D

22.A

23.D

24.A

25.A

26.D

27.A

28.A

29.B

30.C

31.B

32.A

33.D

34.B

35.A

36.A

37.B

38.A

39.B

40.D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60分)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51.活塞在气缸内由上止点运行到下止点(或由下止点运行到上止点)所经过的距离称为活塞行程。

52.发动机气缸总容积与燃烧室容积之比称为压缩比。

53.进气谐振增压也称为“惯性增压”,是利用进气惯性产生的压力波,提高进气压力(2分),增加进气量(1分)。

54.汽车同轴上的左、右车轮制动力不等或制动生效时间不一致,当汽车制动时,将导致汽车偏向制动力较大或制动较早的一侧。

说明:答出主要内容可酌情给分。

四、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55.答:不能装用其它汽车型号的轮胎,否则难以保证汽车的路面附着性和行驶的安全性

(2分);

为了使轮胎磨损尽可能达到均衡,安装在汽车上的所有轮胎,应进行轮胎换位。(2分)

56.发动机凸轮轴的磨损和弯曲,会使气门最大开度和气缸充气量下降(1分),配气定位失准(1分),发动机噪声增大(1分),发动机功率下降(1分)。

57.发动机冷却系的故障主要表现在水温不正常(过高或过低)(2分),冷却液泄露(外漏或内漏)。(2分)

58.(1)用专用的解码器读取故障码,它能显示出故障码及故障的文字、符号和数据流;(2分)

(2)利用汽车仪表盘上故障灯的闪烁信号来读取;(1分)

(3)直接用直流电压表,根据表针的摆动情况读取故障码。(1分)

59.柱塞偶件(1分),出油阀偶件(1分),喷油嘴(针阀)偶件(1分)。其中属于喷油器的是喷油嘴(针阀)偶件(1分)。

说明:答出主要内容可酌情给分。

五、综合题(8分)

60.(1)汽油泵电源线路或保险有故障;(2分)

(2)EFI继电器故障;(2分)

(3)汽油泵继电器不良;(2分)

(4)空气流量计汽油泵开关接触不良;(1分)

(5)汽油泵电动机故障。(1分)

说明:答出主要内容可酌情给分。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70分)

六、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七、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71.主动齿轮的转速与从动齿轮的转速之比称为传动比。

72.汽车在行驶时必须由外界对汽车施加一个推动力,这个力称为汽车牵引力(驱动力)。

73.独立悬架广泛应用于乘用车上,它能使汽车两侧的车轮各自独立地与车架或车身独立连接。

74.汽车转弯时,从转向中心到转向外轮中心的距离称为转弯半径。

说明:答出主要内容可酌情给分。

八、简答题

(每小题4分,共20分)

75.常用的检测方法有路试和台架检测。(1分)

制动距离(1分),制动减速度(1分),制动力。(1分)

76.由于车轮动不平衡时对汽车的危害很大,汽车车轮动不平衡会造成车轮

的跳动和偏摆(1分),使汽车的有关零件受到损坏(1分),缩短汽车的使用寿命(1分),对于高速行驶的汽车来说,还容易造成行驶不安全。(1分)

77.转向沉重(1分),前轮摆头(1分),汽车行驶跑偏(1分)。

转向沉重(1分)。

78.离合器打滑(1分),离合器分离不彻底(1分),离合器发抖(1分)。

离合器分离不彻底(1分)。

79.

1)具有合理的挡数和适当的传动比;(1分)

2)具有倒档和空挡;(1分)

3)传动效率高,操纵轻便,工作可靠,无噪声;(1分)

4)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维修方便。(1分)

说明:答出主要内容可以酌情给分。

九、综合题(18分)

80.(1)答:双管路制动传动装置是利用两个彼此独立的液压系统(3分)。当一个液压系统发生故障时,另一个液压系统仍然照常工作(3分),从而提高了汽车制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3分)

(2)1)汽车制动时,踩下制动踏板,推杆推动双腔制动主缸的前、后活塞

前移,使主缸前、后腔油压升高,制动液分别流进各个轮缸。(3分)

2)轮缸活塞在制动液压力作用下向外移动,进而推动制动蹄张开,压向制动鼓产生制动效能。(3分)

篇7

【免费咨询电话】400-001-9911转分机27483

【课程范围】Java、C++、C#/.Net、3G/Android、3G/IOS、 PHP、嵌入式、软件测试、UID、网络营销、网络工程、会计、UED、web、Unity3D、大数据等16大课程方向中高端软件人才。

【课程特点】达内科技资深讲师一线教学,根据学员需求安排授课,实训与理论结合,从入门到精通,结合实际项目让学员快速掌握所需技能,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成本。

【免费咨询电话】400-001-9911转分机27483

【温馨提示】学员您好,达内科技是IT培训行业品牌!请先输入前10位总机号码,根据语音提示输入后5位分机号码,稍等片刻即可接通校方顾问老师。您可以把自己目前的技能水平跟老师做反馈,达内科技针对不同基础(包括零基础)的学员都开设有针对性的课程,包教包会,根据学员发展潜力推荐合理岗位就业,欢迎您的来电。

达内科技北京培训中心分布情况:

北京市朝阳区达内科技潘家园安卓/IOS课程中心

北京市朝阳区达内科技亚运村软件测试课程中心

北京市朝阳区达内科技会计中心

北京市东城区达内科技南锣鼓巷UED课程校区

北京市东城区达内科技天坛Linux云计算/Pyhton/红帽认证中心

北京市东城区达内科技广渠门C++/嵌入式课程中心

北京市海淀区达内科技中关村JAVA课程中心

北京市海淀区达内科技大数据中心

北京市海淀区达内科技万寿路WEB前端课程中心

北京市海淀区达内科技清华园.NET/Unity3D课程中心

北京市海淀区达内科技海淀园PHP课程中心

北京市海淀区达内科技魏公村UID课程中心

北京市海淀区达内科技网络营销中心

一、达内国际集团简介

达内国际集团是中国IT职业教育的品牌,是目前中国IT职业教育集团,2014年4月3日,达内国际集团成功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是中国家在美国上市的IT职业教育集团,同时也是2014年赴美上市股。根据IDC的数据,达内国际集团是目前国内的IT职业教育机构,市场份额超过8.3%,排名行业。达内时代科技集团致力于培养面向电信和金融领域的Java、C++、C#/.Net、3G/Android、3G/IOS、 PHP、嵌入式、软件测试、UID、网络营销、网络工程、会计、UED、web、Unity3D、大数据等16大课程方向中高端软件人才,先后获得美国国际数据集团IDG、集富亚洲JAFCO ASIA、美国高盛银行的三轮投资,是国内首家获得国际风险投资的IT职业教育机构。达内国际集团经过13年运营,以中关村科技园区为依托,在中国软件业发达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大连、南京、武汉、杭州、西安、苏州、成都、太原30多个大城市,建立100多个职业教育中心,年培训5万名软件人才。已累计为IBM、微软、摩托罗拉、华为、中软、用友、Yahoo、阿里巴巴、TOM、新浪、搜狐、百度、联想、神州数码、大唐电信、亚信等知名IT企业培养输送了20万名中高级软件人才,是中国目前的人才培养与输送的提供商。

除中高端IT人才实训外,达内时代科技集团同样致力于IT 人才输送、教育平台建设、软件研发等综合服务。目前,已形成包括 人才实训中心、软件研发中心、软件人才中心、IT 教育中心四大人才服务模块达内国际集团逐渐形成以IT培训为主的多元化、综合性的职业教育及人才服务领导品牌。

达内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的各个中心由软件专家负责运营,课程设计引进北美先进技术,贴近中国软件企业的实际需求,同时,聘请北美海外专家与来自IBM、华为、用友、亚信、东软等国内外名企的一线实战专家担任讲师,以确保高端培训效果。达内在课程设计与培训模式上不断创新,开创“零首付、低押金,就业后付款”的信贷就业模式先河,改革培训模式保持培训规模扩大的同时确保90%以上的就业率,同时高质量就业。

二、达内时代科技集团与高校和企业合作

从创建之初,达内国际集团就非常重视与高校进行学术交流、专业共建等方面的合作。经过13年辛勤的耕耘,达内国际集团在全国高校中建立了良好的口碑和美誉度, 达内先后与全国500多所大学的计算机或软件学院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其中20%以上为211重点大学,在100多所院校里建立了达内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并与包括北大软件学院在内的7所院校建立软件工程研究生联合培养合作。近年来,达内加强了与院校开展深度合作的步伐,在人才培养模式、项目课程体系的整体构建、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师资培养等方面全方位的高校开展合作,对高校的教学改革、优化高校课程体系,强化实训实习以及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实战型业务水平的提升都积极的推动作用。

达内发展离不开与企业的密切合作,达内在全国建立5大软件人才中心,300人才顾问每天不断与全国上万家企业保持联系和沟通。通过13年达内不断地探索与尝试,达内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人才推荐,人才定制培养、人才租赁与外包、校园招聘、IT猎头、企业内训等多样化的合作方式和一站式的服务体系。截止到2014年5月底,达内与全国5万家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每个月在达内全国中心有近600场的企业双选会,达内还会定期做专场招聘会,正是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关系,达内学员保持行业的学员就业率,2014年实现了95%以上的就业率。

三 、达内国际集团公益事业进行中

达内办学不忘承担社会责任,奉献爱心倾注公益事业,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达内向灾区的学生发出援手,免费资助多名灾区学生参加高端IT培训,对于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达内还给发生活费;2011年11月14日达内与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携手启动期达内高端PHP软件工程师班,公益资助25名肢体残疾的学生学习达内高端PHP课程,学员毕业后基本就业, 其中视力有障碍的甄智博成功入职湖南大厦,获得3500元的月薪、双腿残疾的吴鑫4000入职中科创达;2012年5月10日达内再次携手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启动第二期达内高端测试班,公益资助30名学生;近些年,达内将公益事业融入到员工的文化,不断通过各种手段帮助家境贫寒的学生和农村学生; 2008年达内就曾经推出“暖冬工程”帮助近万名大学生实现理想就业,改变自己的命运,2011年达内获得高盛三轮融资后,达内又启动了“阳光计划”,希望帮助更多优秀的贫困学生接受高端IT教育;2012年,达内再次携手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启动第二期达内高端测试班,公益资助30名学生,帮助他们改变自己命运;2012年,达内得知佳木斯第十九中学老师张丽莉舍身救学生的事件后,向相关公益慈善为最美女教师组织捐款。达内自成立以来,达内累计捐款已经数千万,资助3万名多名贫寒学子接受高端IT培训,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四、达内国际集团主要业绩:

达内国际集团作为中国高端IT培训的翘楚,从创业之初就倡导 “诚信、创新、开放、合作”的企业文化,同时经营战略一直都保持经营模式和产品保持行业的一步:

率先在美国上市家IT职业教育机构

率先推出“先就业,后付款”IT信贷就业培训的IT职业教育

率先获得国际风险投资的IT职业教育机构

率先入选“德勤中国高科技高成长50强”的IT职业教育机构

率先由IT技术专家建立和运营的IT职业教育机构

率先全面开放课堂,随时真课试听的IT职业教育机构

率先与“211工程”大学联合培养软件工程硕士的IT职业教育机构

率先真实披露学员就业率、就业品质的IT职业教育机构

率先开辟高端课程,培养IT白领、金领的IT职业教育机构

率先完全真实公开师资背景的IT职业教育机构

篇8

关于防震减灾活动总结社区2021

一年以来,我社区防震减灾工作,在区委、*的指导下,按照年初制定《***社区防震减灾工作计划》认真贯彻落实,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加强组织领导,发挥基层作用

成立了领导小组,将我社区防震减灾工作纳入了本年度社区工作目标考核,并加强防震减灾工作,做到人员落实到位。

二、创新宣传方式,大力普及防震减灾知识

一是按照上级防震减灾工作会议精神,4月1日组织社区干部、工作人员、居民参加了***社区组织的防震减灾知识讲座,并结合本社区实际,认真组织开展学习相关文件及相关法律法规,在社区醒目区域悬挂宣传标语横幅,积极宣传防震减灾知识,增强民众防灾减灾意识;二是传达上级防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安排部署了今年的工作任务,传达学习了防震减灾工作会议精神,对防震减灾工作进行强调,要求:一是要有意识。要有预防各种灾害的意识;二是要有措施。要加强各方面的措施和准备;三是要有责任。要认清防灾减灾形势,加强责任心,相关工作人员要增强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的责任意识,克服麻痹大意思想和侥幸心理。防灾减灾是公共安全的重要内容,关系*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是大家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通过这次活动的开展调动了全民参与的积极*,强化了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提高了民众的防灾能力,防震减灾知识得到了大力普及,为保护*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我社区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三、充分发挥基层作用,努力推进防灾应急工作

为全面贯彻上级防震减灾工作会议精神,加强社区防震减灾工作,一是制定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立地震灾害应急救援队。二是制定社区《防震减灾应急预案》,建立健全了防震减灾应急机构。三是抓好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基本筹建起一支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和志愿者队伍,积极开展了志愿者队伍的地震应急救援知识培训。四是制定了防震减灾紧急疏散应急预案并开展了应急疏散演练,通过演练不断完善了预案。

四、切实加强防震减灾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业务培训,搞好自身建设,不断适应防震减灾工作需要

在社区的组织下,进一步加强了相关人员的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学习。一是组织各类相关法律法规的专题学习和业务知识培训,不断提高防震减灾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二是加强防震减灾工作业务指导,搞好震害防御、应急管理业务培训。通过不断学习,不断适应防震减灾工作需要,促进我社区防震减灾工作的发展。

在5.12特大地震和青海玉树7.1级地震,使许多鲜活的生命瞬间被无情地吞噬了,灾难给我们敲响了*钟。普及防震自救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市、区教育局《关于在全市中小学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活动的安排意见》文件精神,以增强师生防震减灾安全意识、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为目标,我校于5月份在全校范围内广泛深入地开展了一次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活动,普及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开展地震应急模拟演练等活动。增强了学生防震减灾意识和自觉*,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了学生地震灾害防御和自救互救能力,进一步探索了学校防震减灾教育工作的新思路。现将此次活动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的组织领导,成立了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负责,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广泛宣传动员,提高了学校师生对防震减灾教育意义的认识,激发了师生积极参与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工作的积极*,有力提高了师生对防震减灾的认识,深刻认识到防震减灾安全教育是学校安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必须常抓不懈。

二、多渠道广泛宣传防震减灾科普知识。

以加强师生公共安全教育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根据《中华*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充分整合学校科普教育的资源优势,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学习科普知识,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增强学生安全意识。防震减灾教育重视活动体验原则,开展了以防震减灾为主题,以灾害防御科普知识教育为主线的系列科普教育活动,增强师生的防灾抗灾意识和自觉*,提高灾害防御和自救互救能力。首先,把震减灾科普知识教育作为学校安全教

育的重要内容,并列入教学计划,重视学科渗透,将防震减灾知识引入课堂教学,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在每周校本课程时间开展防震减灾知识教育。其次,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宣传:利用黑板报、手抄报、横幅、展板、标语、主题班队会等形式,宣传防震减灾知识。并组织学生观看了《唐山大地震》、《蟾蜍》、《地震揭秘》、《直面地震》等防震减灾录像,使学生一方面了解了地震小知识、防震自救互救的小常识,拓宽了知识面,另一方面看到了地震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第三,组织防震减灾专题知识讲座和知识竞赛,使学生对防震减灾和自救互救知识有了较系统全面的了解。

三、开展地震应急模拟演练。

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地震应急模拟演练实施方案,成立演练指挥部,确定了科学详实的活动流程、疏散路线及人员分工。于5月12日下午3时分别在罗坊中学、罗坊希望小学、下山桥小学三校进行了地震应急模拟演练,校长亲自指挥,班主任及课任教师协同配合,顺利有序地完成了撤离疏散、安全保障、医疗救助等过程,结束后校长对演练过程进行了总结。进一步增强了师生防震意识,真正掌握在危险中迅速逃生、自救、互救的基本方法,提高了抵御和应对地震事件的能力,整个演练过程井然有序,历时三十多分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通过此次宣传教育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增强了全校师生防震减灾安全意识,我校将以这次活动为契机,以保障师生安全,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为目标,把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继续开展下去,创建*校园。

关于防震减灾活动总结社区2021

打造社区减灾平台,构建和谐美好社区。在“防灾减灾日”来临之际,根据区委、街道办事处的要求,结合我社区工作实际,从防灾抢险演练活动、开展社区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建立防灾减灾长效机制三方面进行入手,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开展火灾现场抢险演练

为引起社区全体居民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进一步增强灾害风险防范意识,广泛普及灾害自救互救知识,结合本地防灾减灾工作实际和我社区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火灾现场抢险实施方案,细致安排部署活动的实施步骤和操作办法;假定演练背景,根据活动总体要求,明确指导思想、社区及驻街单位在活动中的具体职责。

我社区高度重视此次演练活动,预设一居民楼发生险情,演练开始:报警器响起、社区的扩音喇叭播放、敲锣报警,紧急通知居民进行疏散转移,通知消防队进行救援,派出所实施交通管制,开展应急抢险工作。演练总体情况良好,群众顺利转移、疏散,但是也体现出一些具体问题,如群众和抢险队伍配合默契差影响转移速度等。

二、开展社区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周活动

为进一步深入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工作,提高社会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我社区通过展板、宣传栏等形式面向辖边居民进行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宣传。

面向不同人群进行了宣传,司机朋友应如何面对浓雾天气;家中老人和少年儿童面对火灾应如何自救。针对辖区居民开展关于地震等灾难的相关知识。

通过宣传,使居民不断增强防灾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动员广大居民相信科学,不听信谣传,当好联络员,一旦发现异常,及时上报,形成全社区广泛参与的群防体系。

三、建立防灾减灾长效机制

防灾减灾工作是关系到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民生工作,必须在集中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的基础上,把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制度化、经常化,建立健全防灾减灾,及其宣传教育的长效机制。我社区通过此次活动加强了对居民的防火知识宣传,增强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提高避灾自救和互救的基本技能,形成全体居民共同关心和参与防汛减灾工作的良好局面。另外我社区通过加强责任制建设,建立健全预警机制建设,为防灾减灾工作做好了准备。

四、存在问题

这次“防灾减灾日”活动是比较成功的,但同时通过活动也体现出来一些问题。

1、居民防灾减灾意识不强。通过调查、宣传,我们发现一般群众的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都有待大幅度提升。

2、防灾减灾活动不勤,训练时间明显不足。

关于防震减灾活动总结社区2021

今年5月12日,是国家第x个“防灾减灾日”。为进一步深入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工作,提高社会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我社区于5月x日至x日向居民大力宣传防灾减灾基本知识,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开展社区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周活动

通过展板、宣传栏等形式面向辖边居民进行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宣传。面向不同人群进行了宣传,司机朋友应如何面对浓雾天气;家中老人和少年儿童面对火灾应如何自救。针对辖区居民开展关于地震的一些相关知识。通过宣传,使居民不断增强防灾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动员广大居民相信科学,不听信谣传,当好联络员,一旦发现异常,及时上报,形成全社区广泛参与的群防体系。

二、建立防灾减灾长效机制

防灾减灾工作是关系到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民生工作,必须在集中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的基础上,把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制度化、经常化,建立健全防灾减灾,及其宣传教育的长效机制。

我社区通过此次宣传教育活动,增强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提高避灾自救和互救的基本技能,形成全体居民共同关心和参与防汛减灾工作的良好局面。另外我社区通过加强责任制建设,建立健全预警机制建设,为防灾减灾工作做好了准备。

三、存在问题

这次“防灾减灾日”活动是比较成功的,但同时通过活动也体现出来一些问题。

1、居民防灾减灾意识不强。通过调查、宣传,我们发现一般群众的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都有待大幅度提升。

篇9

关键词:综合实践;选题;策略;成才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有独特的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但没有具体的教材内容,要求地方和学校参与课程开发和选题。活动主题是整个活动的灵魂,选题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性和导向性环节,它所涉及的方向关系着学生的兴趣导向,关系着学生的成长成才。这对从事综合实践的教师来说是一次严峻的挑战。根据笔者近年来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和思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综合实践活动的选题。

一、选题应来源于学生的兴趣爱好

要把综合实践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圆满成功,就得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课题,确定方向,积极探究。学生只有对某个问题产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究的欲望,才会产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究的动力,参与活动的热情才会空前高涨,学生活动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才会不断体现,活动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综合实践活动“创意钟表制作”。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引导学生对自己平时看的各类钟表产生兴趣,并进行仔细观察。寻找钟表的创新、创意设计,并给予学生五彩斑斓的及时贴,机芯及各种工具。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加上教师各类创意钟表图片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创作欲望,设计制作出独具特色的创意钟表。再如“旱地龙舟”的拓展活动,抓住学生爱玩,爱动的特点,将个人与团队荣誉结合起来,不但锻炼了学生的身体,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团结意识,培养了合作精神。

二、选题应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

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有限,对生活的触觉敏锐度不高,对于生活中熟悉的现象,不一定会有做进一步研究的想法。即使有些学生发现了问题,想做进一步的研究,也不知如何去做。对于学生这些稍纵即逝的想法或问题,教师应该积极去引导、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不能盲目扼杀学生的探究欲和创新思维。这样不仅培养学生从身边发现问题,还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大多数教室都会出现这样的现象:经常有学生到饮水机前接水时,不经意间把水泼在地上;还有的学生喜欢灌一大瓶水,喝不完就倒掉,班级里浪费饮用水的现象很普遍。教师可以从这些学生熟视无睹的日常生活现象导入,同时展示水资源的相关资料,引发学生探讨水资源的实际状况。在一个个事实和一堆堆数据面前,“水资源短缺”“用水问题将越来越突出”这些问题就自然摆在了同学们面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自然流畅地引入主题,在浓浓的探讨氛围中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热情,也使学生获得了一次独特的心理体验,使他们“对水的认识”和“保护水、珍惜水资源”的意识不断得到升华。

三、选题应来源于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创新

综合实践活动的最大特点就是综合性,我们除了要有意识地将规定的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以及劳动技术教育这四大领域内容进行整合加工外,更多的课题资源将来源于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创新,由学科教学的内容延伸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和内容。

例如,初中学段的“电子百拼”综合实践活动,利用各种彩色的电子元件模型拼装出能产生声、光、电效果的电路。在电路的拼装过程中,学生既学会了基本电路的组成、串联和并联电路的连接方式、短路的特点和危害等电路的基础知识,又在教师的引导下对电路某个元件进行改造创新,出现新的功能。这个活动整合了初中物理教材中电路的基础知识,不仅让学生巩固了电路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可供选择和利用,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材的课文《春联》,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后,教师可引导学生继续对春联进行研究,延伸出“春联”这一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根据学生对春联的研究方向的不同,自主分成若干个研究小组,分别研究春联的历史、春联的知识、春联的欣赏、春联的趣闻、春联的创作等,通过查询有关书籍、上网浏览相关网站搜集资料、走访春联研究兴趣爱好者等活动,然后小组分工合作整理资料。通过一系列的研究活动,学生对写春联、贴春联这一传统习俗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

四、选题应来源于学校的办学特色

由于历史传统、文化背景、所处的地理环境等因素决定了每一所学校与其他学校在办学思想和风格上有所不同,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地方、学校、学生和教师参与课程开发和选题的国家课程。因此,在课程开设上应该充分体现“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原则。每一所学校,在课题选择中,应该充分考虑学校的办学思想和风格,选出反映学校特色的课题,走出各具特色的选题路子来。

例如,张家港市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在2009年成为全国“科技馆活动进校园”项目的试点单位后,开设了一系列面向全市中小学生的不同年级段的科技活动类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小学高年级,灯艺饰品、简易手电筒制作、钟表创意制作、飞机模型制作、箭模制作、多米诺游戏与竞赛、科普馆科学探究活动、无线电测向与定向追踪等;初二年级,电子百拼、电子门铃制作、自行车拆装、机器人一、车辆模型制作、船舶模型制作、气象观测与模拟播报等;高二年级,计算机DIY、简易收音机制作、建筑模型制作、机器人二等。并承办了张家港市第一届青少年科技运动会,创出了基地在江苏省乃至全国的科技特色品牌。

五、选题应来源于社会生活热点问题

当今社会是多元化的信息时代,加上学生的心智发展成熟较快,学生的双耳不仅要闻窗外事,还应该闻天下事,社会上的某些热点问题,同样也是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张家港市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开展了“敬廉崇洁”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以不同学段为分界,精心设计了“敬廉崇洁”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小学阶段,设计“寻廉之旅”的主题活动,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拿着“定向追踪器”寻找藏宝地点,找到宝囊之后,根据提示,学生要说出关于廉洁的成语或童谣,方可进行下一段“寻廉之旅”…… 让小学生在实践和快乐体验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和熏陶。初中阶段,设计“寻廉之行”的主题活动,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廉洁知识抢答、廉洁故事会、情景剧表演等,让学生在快乐实践中了解廉洁小知识,浸润“敬廉崇洁”精神。高中阶段,以“与廉之约”为主题,以“模拟庭审”和辩论会等核心活动项目,将廉洁教育和人生规划相结合,让高中生把“廉洁”作为人生道路上的行为准则之一。

基地还配以环境设计,使基地变成廉洁教育的大课堂:书写着“正”字的廉石、以廉洁图片为主的拼图平台、以廉洁知识为路径的跳棋“廉连跳”等设计,生动有趣,寓教于乐。例如,“廉连跳”的设计是这样的:“经不住诱惑暂停一下”“诚实,直接跳跃,前进3步”“种植花草,美化环境,多掷骰子一次”等,这些游戏让学生明白,诚信、简朴是珍贵的品质,而经不住诱惑则是错误的,意含廉洁的基本理念,但同时又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六、选题应来源于地方文化积淀

各个地区都有不同于其他地区的语言、习俗、景物、服饰、食品特产等,这些都可以以合适的方式、在适当的层面纳入到学校的课程中来,而综合实践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因此,我们在选择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时,要充分挖掘本地区的文化资源,体现学校所在地区的文化特色。

例如,张家港市凤凰镇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河阳山歌,有“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的永庆寺,有生产历史悠久的高庄豆腐干,有种植历史悠久的凤凰水蜜桃,历史上有3名状元、32名进士,还有千年古树――红豆树,千年古街――恬庄古街等名胜古迹。凤凰中小学便充分挖掘古镇文化资源,以“关注地方文化”为切入口,开展了 “探寻家乡文化”“为家乡特产设计广告”“寻找家乡名人”“我们的民风民俗”“了解灿烂的民族文化”等综合实践活动。再如,学校围绕“水蜜桃文化”主题,延伸出了 “品种的调查”“生长环境、生长状态的调查”“无公害水蜜桃生产的研究”“与著名水蜜桃产区的对比研究”“对联与桃文化研究”等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体验、经历、实践中了解家乡的悠久历史,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为振兴家乡、振兴祖国而努力学习的情怀,促进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

七、选题应来源于民族传统文化的挖掘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犹如一个盛满了瑰宝的大宝库,从中可以寻找到很多综合实践活动主题。例如,我们的饮食文化、传统节日、生活习惯、神话传说、、名胜古迹、民族文化、少数民族风情等等。

端午节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现在有的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意识较淡薄,由于端午节的历史悠久,学生只知道端午节要吃粽子,其他一概不知。所以,教师可以开展 “走进中国端午节”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围绕“走进中国端午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上网查找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民间习俗;开展“端午节的民俗风情”知识抢答赛、“端午节诗词”朗诵比赛;向家人学习如何包粽子,开展“迷你粽子” 创新制作比赛;参观民间划龙舟比赛,举行“旱地龙舟”比赛等环节的活动,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自己家乡的端午节风俗及其含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意识、创新思维,培育热爱中华民族、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八、选题应来源于周边社会资源的共享

张家港市青少年社会基地地处张家港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园区内有生态农庄、渔业生产区,生态景观观光旅游区和生态科普、教育培训区三大功能区。在这个功能区里有万亩绿色稻麦基地、千亩设施蔬菜基地、千亩稻麦良种繁育基地;还有依托长江景观资源,即将建成的一个综合性的观光、旅游、餐饮住宿于一体的生态农庄;另外还有常兴社区的3000亩橘园。永联村的江南农耕文化园:按照“缩小比例的江南水乡、功能丰富的休闲农庄、农耕主题的文化走廊”定位建设,园内有农耕历史体验区、土地利用区、动物养殖区、农家休闲区、乡村能源区、江南作坊区、农家谚语区、果树采摘区、生肖区九大功能区。

基地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开设全市中小学不同学段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例如,“农耕文化体验”“三农调查”“时令果蔬采摘”“花木扦插嫁接”“农家生活体验”“垂钓”等系列综合实践活动,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劳动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劳动技能,体验了劳动的艰辛,培养爱惜劳动果实的情感。

篇10

关键词:小教本科生;心理教育;能力培养

小学阶段是学生心理快速变化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强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已经成为当前小学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心理教育能力作为小学教师教学能力的一个重要反映和指标,不仅能有效地影响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还有利于教师自身健康和专业成长。我国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历经十多年的建设,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是如何培养小学教师心理教育能力的工作尚处于探索阶段,没有现成的可供我们直接参考的培养模式,诸如培养途径、阶段任务等问题都亟待我们去探索和研究。因此,本文将对这一问题作一蠡测。

一、培养小教本科生心理教育能力的意义

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自20世纪70年代末兴起,经历了80年代初中期的自发探索阶段、80年代中后期的积累成果阶段、90年代以来的推广普及阶段,一路迤逦至今已有了明确的教育目标和内容体系,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没有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教师教育能力相对薄弱成为问题关键所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心理健康教育人才匮乏;二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性不强。导致在心理教育实践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如心理教育能力普遍不强、参差不齐等等,已成为制约中小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瓶颈”。以山西省晋中市师资力量相对较好的榆次区为例,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情况要明显优于小学,60%以上小学出现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岗位空缺的现象[1],“学校每800~1000名学生配备1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教学承诺更是难以实现[2]。即便随着社会发展达到这一要求,也只能满足部分个体咨询的需要,我们现在提倡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以开发潜能、培养乐观、向上、阳光的心理品质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单靠一名专职教师根本不能实现。在这种现状下,作为小学教师主要来源的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如果能在校学习期间接受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走入工作岗位后,就有能力主动配合专职教师开展工作,从而改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提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成效。

二、小教本科生“四位一体”心理教育能力培养模式

1. 构建知识体系

晋中学院自升格为本科院校以来,积极致力于开发建设校本课程,针对小学教育专业现有课程开设情况,开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教材,加大了小学心理辅导技能技巧课程的比例,适当增设小学生心理教育课程教材教法、小学团体心理辅导、小学生心理技能训练、小学生心理教育课程设计、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实践等课程。同时,将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作为教材编写的价值取向,根据小学生的实际问题确定教学内容,编写出一套适合于全市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教材。如《小学社会心理教育》以小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为出发点,内容选择贴切小学生社会生活经验,且专栏新颖,有利于学生准确捕捉信息,勾勒出形成小学生社会道德行为规范的初步框架;《小学科技心理教育》则从科普教育与科技活动中寻找心理规律,从心理教育的角度去提升科学教育的实效,加强小教本科生对小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等科学品质的重视。目前,该系列教材已经出版并投入使用。通过理论知识体系的学习,学生首先打下了良好扎实的理论功底。

2. 搭建成长平台

(1)设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晋中学院积极与晋中市教育局沟通协商,于2011年7月成立了晋中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中心挂靠在晋中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该中心利用学院的人才和资源优势,通过心理技能辅导、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专兼职心理教师培训等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广泛吸纳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和优秀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工作者,并为其搭建培养、提升心理教育能力的平台。除定期开办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外,中心还开通了专家咨询热线,月刊《晋中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增置了《心育能力培养》栏目,理论联系实际,及时发现、解决小教本科生在培养心理健康教育能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着力提升小教本科生心理教育能力。2011年中心面向小教本科生开展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赛讲6场,校外服务活动53次,指导小教本科生心育论文44篇,有小教本科生参与并取得科研成果5项;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80场,个体心理辅导18例,小教本科生在老师指导下独立进行团体心理辅导124个班次(均有备案),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成果和社会效益。

(2)成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晋中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打破了传统小教本科生心理教育能力的培养方式,但是还存在学生参与机会较少、学生学习主动性不足等问题,随后成立了晋中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研究会是以晋中学院教科院教师为主,小学教育专业全部本科生及致力于晋中市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各阶层成员广泛参与,集学术性、群众性、服务性于一体的社会组织。目前已拥有编辑部、宣传部、咨询部、策划部、调研部、信息部六个部门,拥有室内250㎡活动场地、室外900多㎡的拓展基地。在研究会里,学生们有了更大的舞台,他们组织论坛、参与学术交流、中外前沿研究成果,进社区、进学校进行心理健康小知识宣传,客观上讲,研究会的成立为小教本科生搭建了更多的实践平台,激发了学生参与心理教育活动的兴趣和动力。

3. 组建科研团队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训练计划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晋中学院2009年出台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积极鼓励大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并率先组建了小教本科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向的科研团队,形成以大二大三为主,大一积极参与的稳定梯队,并设立了院级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形成了“省—校—院”三级评选模式,使三级科技创新项目互相促进和推动。通过组织科研讲座,引导学生申报课题,两年来学生团队在心理健康教育方向有“山西省初中班主任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公交司机心理压力源调查”、“山西省中学心理辅导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晋中市大学生村官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四个省级项目,“榆次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现状调查”、“晋中市社区公共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现状的调查”等10个校、院级项目。学生依托项目、科学调研、得出结论、提出建议,这样实践育人有了重要载体,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4. 打造品牌基地

通过对部分城区和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教师状况的调查发现,目前制约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在数量、人员整体素质上存在问题。晋中学院主动与当地政府协商沟通,在全市城区、农村教育实习基地中各选取了10所小学,由具备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的副教授带队,以小教本科生为主力,配合该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率先在这20所小学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由于小学生以体验参与活动为主,一般需要1.5~2小时,他们在课程设置上进行改革,并在心理辅导室建设上提出心理辅导机构设置标准化、设施科学化、师资专业化、管理制度化、监督工作具体化,以及高度重视解决心理辅导老师的职称待遇问题;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等方面进行了八个专题的积极有益的探索,成效不断显现出来,已逐渐成为心理健康教育品牌基地,这不仅对当地其他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到示范作用,而且对小教本科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有了质的提升,实现了双赢。

三、小教本科生心理教育能力的分阶段培养

1. 注重意识培养,制定学习计划

一年级重点围绕心理教育意识的形成。其教育的侧重点在于:

加强心理理论知识学习。通过“心理学”、“教育学”等课堂教学的途径, 加强心育内容,激发学生自觉培养心理教育能力的动力。

吸纳学生成为晋中市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成员。利用研究会的资源优势和便利条件,组织学生观摩、分析小学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分享小学教师教学活动的乐趣与经验,使学生充分认识心理教育在整个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心理教育的重要性、迫切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教育观,提高自身的心理教育能力,制定学生心理教育能力的培养方案。

2. 加强技能训练,提高综合素质

二年级重点围绕心理教育技能的培养。独立地确立心育目标、准确地理解教材,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组织心理教育教学活动,初步掌握心育效果的评价方法。其教育的侧重点在于:

开设小学心理教育课程教材教法、小学生心理技能训练、小学生心理教育课程设计等,

以适应小学普遍开设心理教育课的需要。增设艺术类选修课程,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满足小学生身心发展和素质教育的需要。

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的作用。针对小学不同年级学生不同的心理状况、学习阶段中遇到的心理困惑,开展多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譬如户外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开设小学生心理教育专题(系列)讲座、举办心理教育座谈会、出版心理健康教育刊物、建立心理教育网站等,使学生在高度认同、积极参与、感受心理教育氛围的同时提升心理教育的实践能力。

开展心理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小学心理教育课程教学竞赛,并制定奖励机制和鼓励措施,在活动中提高心理教育技能。同时,学院还注意提升实践的层次,比如在专职心理教师的指导带领下, 引导学生参与相关课题的立项和研究。

3. 调试心理状态 做好心理准备

三年级重点围绕心理状态的调试。加大技能的培训与考核,指导学生做好见习实习的准备工作,在学科教学和见习实习中加强心理教育能力的形成。其教育的侧重点在于:

开设小学各科教材教法选修课。以专题活动形式进行,每周1次;周一公布活动主题,周四下午在多媒体教室进行主题活动。选修课教材为校本研发,通俗易懂,有案例、有作业、有思考题,针对性强,有利于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全程指导。

加大心理实践课程比例。教育实习期间要求每个学生试教一定比例的心理教育课,使学生在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创造力、组织管理能力、操作能力、交往能力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参与学科心育和活动课心育的实验,探索心育规律。

4. 实现角色转换,强化职业能力

四年级重点在于角色转换。强化技能训练,通过顶岗实习,提高学生职业岗位适应和竞争能力, 促进学生步入社会、走向教师岗位的角色转换。其教育的侧重点在于:

开展仿真性的社会实践教育。在低年级心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基础上,组织学生深入实践岗位完成毕业实习工作。毕业顶岗实习是一个重点环节, 它是检验小教本科生心理教育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尺。

开展心理教育专题活动。举办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邀请专职心理教师、优秀小学教育工作者对心理教育的相关问题进行讲解与分析。积极参与心理教育实验,定期撰写心理教育论文,注重自我教育能力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刘月红. 小学教育专业“四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R]. 晋中学院,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