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乐常识范文

时间:2023-10-30 17:32: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古典音乐常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古典音乐常识

篇1

网站近日加入了没有版权保护的数码音乐下载销售浪潮,这对于古典音乐迷们来说无疑具有重大意义。自该网站解除数码权益管理部门后,消费者不仅能在任何设备上播放音乐,而且还能听到音质进一步改善的音乐。

古典音乐近年来的销售量一路攀升,这使得很多对古典音乐消费持悲观意见的人大感惊奇。苹果公司iTunes网上音乐商店控制着数码音乐市场70%的份额,而它全部销售额的12%来自古典音乐,是古典CD市场销售额的4倍。古典音乐在2006年仍是整个行业中增长最快的门类。业内人士预测,随着版权保护费的免除,古典音乐下载还将掀起又一番热潮。

百代古典音乐唱片公司出品包括指挥家西蒙・拉特尔、小提琴家马克西姆・温格罗夫、女高音玛丽亚・卡拉斯和杰奎琳・杜普蕾的作品。该公司副总经理马克・弗尔洛认为,版权费的解除,将吸引更多音乐迷下载古典音乐,“因为只要录制下来的声音继续存在,购买古典音乐的人就会选择古典音乐这种最好的音乐。”

在网站做出这一决定的前一个星期,百代公司宣布他们将成为在iTunes网上音乐商店第一家解除数码权益管理的大型唱片公司。

据在线音乐零售商介绍,古典音乐购买者通常更愿意购买占有更大磁盘空间的音乐文件夹而不是音质较差的压缩文件。在Magnatune音乐网站,很多专辑或单曲,都提供了五种不同的格式,包括CD音质的WAV格式和经过压缩的Mp3格式。该网站负责人香侬科特勒说,WAV格式的音乐是最受欢迎的,真正的古典音乐迷往往都是高保真音乐爱好者。同样,费城管弦乐团也开始在网上出售他们的演出录音,包括传统的Mp3格式和未经压缩的FLAC格式。该乐团负责电子媒介部门的克里斯朵夫・阿莫斯透露,他们售出的音乐中有一半是FLAC格式。

很多业内分析家称,虽然像iTunes和eMusic这样的网上音乐商店赢得众多“初级音乐爱好者”的青睐,但在资深乐迷的心目中占据的地位并不高。

篇2

【关键词】古典音乐 幼儿音乐教学 方法

一、古典音乐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的价值

现阶段我国幼儿音乐教学是遵循《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对于音乐教育内容大致如下:第一,贴近幼儿的生活,满足幼儿对音乐的天性、兴趣、感受、体验、表现及创作;第二,要照顾到各年龄阶段幼儿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水平,还要考虑每个幼儿的愿望和兴趣;第三,音乐作品的题材风格要广泛;第四,引导幼儿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音乐表现形式。从上述我们可以看出,古典音乐作为一种重要的音乐形式,国家是大力推崇的,因为它所能涵盖的范围很宽泛,从横向上来看可以代表各个国家的音乐风格,从纵向上看代表着每个不同时期的音乐风格,以及每个音乐家所诠释的音乐风格,它能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

二、古典音乐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古典音乐尤其自身的独特性,幼儿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亟待我们解决,对于如何使其古典音乐能更好的发挥它的作用,笔者将着重两种方法谈起:实践方法和游戏方法。

(一)实践方法

如今幼儿音乐教学中最缺少的是实践,针对这一方面,古典音乐应该如何融入幼儿实践中去,应该如何体现幼儿在实践中的主体性地位,笔者进行了一些探索。

方法一:器乐带进课堂

古典音乐的体裁形式多样的,如协奏曲、奏鸣曲、交响曲等,在幼儿刚了解古典音乐初期阶段,可以从交响曲开始,例如以贝多芬最为著名的命运交响曲为例,当乐曲的开头部分,强震撼的重音演奏出来的时候,幼儿教师可以通过注意观察幼儿的表情,是充满了恐慌情绪还是依然镇定等等,来判断幼儿对音乐的理解。用音响、交响的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先给幼儿一种音乐初步的印象,再通过这首曲子介绍整个交响乐团的构造,最后,适当的带器乐到课堂,可以让幼儿进行适当操作或观看有特长小朋友的表演,这样幼儿可以知道,在这复杂的交响音乐中,原来单独一件乐器的声音也同样是美妙的。

方法二:音乐三要素的运用

构成古典音乐三个要素是:节奏、旋律、和声,一首好的音乐都是这三个要素完美的统一,在对于幼儿音乐的培养上,尤其在实践的环节,更应该从这三个方面进行训练。第一,节奏上来看,据了解,儿童最初学习音乐最适宜的速度是每分钟120拍—130拍,如强弱的节奏,可以表现正步走的律动,但如果被拉宽,四四拍子的节奏,就变成了抒感的律动,正如“我的太阳”,相反如果紧缩,变成八分音符或者十六分音符,正如“土耳其进行曲”就是一种欢快。这样不同的节奏感训练,是常见幼儿音乐教学实践中采用的方式。第二,从旋律上,表现的形式更加的丰富,旋律是音乐真正的灵魂。在这里,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加上各种其他艺术表现形式,如舞蹈、戏剧、音乐剧等等,这样不仅可以使更多的儿童参与,还能活跃课堂气氛,第三,从和声的角度,由于幼儿对于音乐基础的概念还不能完全的建立,在和声表现两个或多个不同的音同时发出的音响方面,不一定可以很好的掌握,幼儿教师针对这一缺陷,引入其音乐相关背景及其故事情节介绍即可。

(二)游戏方法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我们应该注重儿童的音乐教育,用音乐来丰富幼儿的生活,陶冶儿童的情感,使儿童的性情通过音乐的洗练,达到至精至纯的陶冶,以至于引导儿童以快乐的精神来塑造自己的生活”。根据研究表明,幼儿期处于的象征性游戏阶段,幼儿的游戏不再是身体动作的简单重复,而是由思维的参与,出现了象征物或者替代物,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应该采取的游戏方法可以有独自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

第一,独自游戏

这个阶段主要是出于幼儿园的小班阶段,在这一时期,因为儿童喜欢独处,很专注于自己的世界,幼儿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优美的古典风格的曲目,作为背景音乐,侧重培养对于古典音乐的兴趣,感受不一样的声音。

第二,平行游戏

这种游戏方式,表明儿童对于游戏方式他要求一种对等关系,正因为如此,教师可以拿一首古典音乐谱子,例如肖邦的夜曲钢琴谱,可以先教会孩子们五线谱的一些简单的符号,比一比,谁画的好,这样的游戏是统一性的,幼儿更容易接受。

第三,联合游戏

这个阶段处于幼儿园的中班,幼儿会出现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性,这时儿童大多表现出以自身的兴趣为出发点,愿意参加其活动,但是以自身出发。针对这一时期,在幼儿教学中,我们就可以采取一些创意性的做法,比如选用“圣桑动物狂欢节”片段,里面有不同的乐器表现出来的声音,幼儿教师可以用事先做好的道具,让儿童自己选择,想扮演的角色,通过角色扮演,教师可以传达一些关于动物的常识。

第四,合作游戏

到了幼儿园的大班,儿童组建的以集体共同目标为中心,在游戏中相互合作努力达到目的,有明确的分工、合作及规则意识。鉴于此特点,古典音乐与游戏结合形式更加的丰富,不仅仅局限于角色的扮演,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情景进行变换。比如欣赏维瓦尔第的“四季”,其针对不同的季节,对于音色的选择,节奏的感觉各不相同,把音乐与生活结合起来组合一些小游戏,让儿童更好的熟悉生活,了解季节的变换,体验生活的美好。

三、总结

儿音乐教学正处在不断探索的阶段,利用好古典音乐这一宝贵的资源,创设出符合儿童的教学方案,这是作为幼儿音乐教育研究者急切需要解决和探索的问题。国内外对早期儿童音乐教学的心理学研究正在进行,特别是对“多通道参与”教学思路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了重视。古典音乐作为独特的音乐素材,可以很好发挥感官作用运用到幼儿音乐教学,可满足其“多通道参与”功能教学属性,但如何让其更好的运用,这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发现的。

参考文献:

[1] 冯志平.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M] .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年版

[2] 罗小平,黄虹.音乐心理学[M]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年版

[3] 沈旋,谷文娴,陶辛.西方音乐史简编[M] .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版

[4] 张天军. 略论经典音乐与提高幼儿整体素质的关系[J] .音乐时空音乐教育教学,2011.12.

篇3

关键词:大学生 音乐 鉴赏能力培养

音乐鉴赏能力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素质之一;是体现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我校为提高大学生的音乐修养,开设了艺术、音乐鉴赏等方面的选修课程。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开展也使更多学生更多的了解了音乐。但是根据对我校大学生最喜欢的音乐类型抽样调查显示,喜欢西方古典音乐的占12%;喜欢中国古典音乐的占15%;喜欢流行音乐的占73%,之所以喜欢古典音乐的学生比例较小,大多数学生反映听不懂古典音乐,不知道如何了解和理解古典音乐,还有少数学生觉得古典音乐听起来“都一个样子”。这个调查让我感到若想真正提高大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需要采取一些更加新颖的途径和方式,来普及大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加强音乐欣赏的常识教育。

1 音乐具备的基本特点

音乐是由客观世界和人类审美活动创造出来的,不同时代、民族、国家、地区以及流派创造出的音乐都不相同,他们以各种形式、各种手段来表现不同内容、含义的音乐。音乐的主要特征分为:

1.1 抒情性

音乐是表现感情的艺术,感情是指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活动,是人对客观事物认识过程产生的心理体验。音乐最重要的内容是情感的表现,是作者对世界的认识、对社会的看法和对生活情感的体验。如贝多芬就因为非常热爱大自然而写出了《田园交响曲》这一美丽的乐章。

音乐的抒情性在影视艺术中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它能使观众在不知不觉中沉浸在音乐和画面共同创造的氛围中。如:电影《勇敢的心》插曲就是为表现幽静的田园景色而配置的牧歌风格的音乐;电视剧《乡村爱情》的乐曲,就是为喜庆场面配置的欢乐而活跃的音乐;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主题曲,就是为悲惨的场面配置的呜咽而凄凉的音乐。

1.2 时代性

音乐的时代性是它又一重要特性。许多优秀音乐作品都是作曲家对当时社会现实生活的深刻体会、认识和描写。不同的时代产生不同的音乐,每个时代的音乐作品无不打上那个时代的烙印。如,我国三四十年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和欺凌,音乐发出了全国人民不屈的怒吼和抗日的呼声,《黄河大合唱》、《义勇军进行曲》正是这一时代的代表作;目前我国正进入一个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新时期,家喻户晓的《春天的故事》和《走进新时代》正是反映这一时代特色最典型的音乐作品。

1.3 民族性

音乐是没有国界的语言,音乐所表现的情感是人类共通的。但由于各国的地理环境、人文背景、审美标准不同,音乐语言的差异也就很大,这些差异就是民族性差异。音乐的民族性表现出一个民族千百年来逐步形成的审美习惯、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

1.4 概括性

音乐的概括性是由于音乐的不确定性决定的。音乐能抒发和表达一种情绪或感情以及外在环境的某些形象和状态,但不能像文字或绘画那样具体精确地描绘。音乐的描绘是一种概括性的表达,它可以使人产生极为丰富的遐想和意境,这是任何文学语言所不能代替的。音乐对世间万物描写的高度概括力主要由两方面构成:一是模仿,二是引起人们的遐想。

2 结合实际多渠道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

几年来,我校为提高大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主要采取以下一些做法:

(1)每年聘请音乐方面的名人、名家、名校进校园开设讲座、演出数场,通过讲解、演奏和现场互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了解音乐,同时产生共鸣,引起兴趣。

(2)加强地方音乐的了解和宣传,组织学生研究当地音乐。

因学校地处苏州,为使学生学会欣赏本地区的音乐,学校经常聘请当地有名的昆曲、评弹表演艺术家来校讲演。让更多学生了解地方音乐,并学会如何欣赏这些音乐。

(3)组织有艺术特长的学生成立各类乐团,委派有经验的指导教师,排演经典的中外优秀作品,如,室内乐团排练约翰·斯特劳斯的圆舞曲《蓝色多瑙河》;民乐团排练《春江花月夜》;合唱团排练《黄河大合唱》等。每次演出都将作品的详细介绍提前公布,让学生了解作品的作者、含义和所处的时代背景。这样学生就不会盲目的去听音乐会,以入门者的角度去欣赏音乐会。

(4)让学生了解多元化的音乐,拓展视野提高欣赏能力。

学校还通过广播等形式对不同风格的音乐进行播放,在播放前进行详细介绍,目的是让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作品,了解音乐风格。播放的音乐健康、广泛,具有代表性,让学生对各个时期的音乐作品有直观的认识。如,中西方古典音乐,乡村音乐,流行音乐,爵士音乐和戏曲等等。

(5)重视音乐艺术社团的建设。

在学校里音乐类学生社团也有很多,学校为这些社团成立了专门的音乐社团联合会,加强社团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委派了长期固定的专业指导教师对社团活动进行指导,以提升活动的水平和质量;学校还结合质量工程和素质教育向这些社团下拨足够的活动经费。这样就使得音乐社团的层次和影响力大大提高,吸引了更多学生的参与。为他们搭建了了解和学习音乐的平台。

(6)加强大学生的社区演出活动,让大学生走出学校在一个更广阔的平台上表演,通过这样的社区演出使大学生更能充分展示自我。也让音乐艺术走进百姓的生活中,这些活动的参与使大学生对音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提高了大学生整体的音乐素质。

3 对非音乐专业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培养的设想

音乐的鉴赏能力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加强对非音乐专业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更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对此本人有如下设想:

首先应将音乐鉴赏课程纳入学校的培养方案,开设必修课程,课程的学时至少应每学年34节课,每周两节课。课程的内容可以包括初级基本乐理、简单的中西音乐史、中国戏曲音乐作品结构及艺术风格分析等内容。同时开设更多内容的全院性选修课程,使学生全面了解音乐的历史和演变过程,了解不同国家地区的音乐特点。如:开设古典音乐赏析和流行音乐赏析、戏曲赏析等课程,合格者获得相应的学分。目前我校已进行了这方面的尝试,大学生选修这方面课程的热情非常高涨,这个现象充分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渴求。当前我校正处在提高素质教育教学改革阶段,针对如何提高大学生音乐素质,正在积极努力的进行尝试和探索,并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其次,有条件的学校图书馆可开设古典音乐欣赏数字教室。因音乐会的门票价格比较高,大多数学生不能经常出入音乐厅。数字教室为学生提供资源,定期播放和下载一些影音资料。对音乐了解的越多,欣赏水平才会逐渐提高。

篇4

【关键词】中学音乐教育;《声入人心》;音乐节目

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内容和人文内涵。中学音乐教育是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素质教育服务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具有大众性和普及性特点。当今媒体时代的音乐娱乐节目具有同样的特性,从前几年的《超女》《快男》《中国好声音》《蒙面唱将》《我是歌手》《星光大道》到《这就是街舞》、《声入人心》等,这些音乐娱乐节目将音乐与娱乐有机融合,先后引发收视热潮,成为观众的焦点。节目在电视和视频APP播放,覆盖面很广,内容和人物设定都经过精心编排,特别能引起观众共鸣。中学生的音乐欣赏方向和对音乐的态度,无不受到这些风潮的影响。不可否认,近年来这些音乐娱乐节目已经超越了唱片、广播的影响,在音乐知识普及教育和音乐文化传播、审美培养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音乐教师们常常在课堂上“循循善诱”,希望学生多听听古今中外的经典音乐,多高雅少低俗,但是却收效甚微,学生喜欢的多是时下的流行音乐。而2018年湖南台《声入人心》节目的播出似“忽如一夜春风来”,节目大胆创新,高雅艺术的大众化年轻化表达,让大家瞬间爱上了古典音乐。节目播出仅一个多月,演唱者的实力和魅力让一直阳春白雪的美声、歌剧、音乐剧歌曲《声入人心》,接了地气。包括中学生群体的观众发现,原来有这么一个类型的音乐也非常好听。节目中36位歌者在屏幕上一一亮相,他们不是业余歌唱爱好者,不是草根逆袭,而是专业学习音乐多年的中外音乐学院学霸。他们不再哈韩哈日,不画浓妆,没有无病,音准不会常跑偏,底气十足,唱功深厚,气质典雅。该节目在湖南电视台这个以传播流行文化著称的媒体平台出现,真是一次不媚俗的大胆尝试。一首首经典的美声歌曲在拥有众多低龄粉丝的屏幕上流出。36位有风度有实力的年轻音乐人对经典音乐作品的精彩演绎,展示了高雅音乐独特的魅力。超凡脱俗的表现使他们成为青年人学习的榜样和新型偶像。播出不长时间,他们的微博粉丝量短时间就由原来几百个变成十几万到几百万。尤其是他们的代表阿云嘎、郑云龙,窜上了微博音乐人物榜的第一、第二名,他们出演的国产音乐剧歌剧原来观者寥寥,剧院座位都坐不满,现在要看都得靠抢票,而且票价也比之前提高了很多,带动了我国各地大剧院的歌剧音乐剧市场。有些歌剧音乐剧即使没有他们出演,购票观众也突然多了起来,各地歌剧院为此打开了久未开启的二楼、三楼的座位票销售。节目播出期间音乐剧歌剧网页的搜索量大增,似乎进入了兴旺的古典音乐牛市之中。《声入人心》节目势不可挡的力量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学校音乐教育,如何利用音乐娱乐节目,让中学音乐教材中的作品旺起来,让音乐教育也能够“声入人心”呢?

一、借鉴娱乐节目,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当前学生对于学校音乐课堂存在一定的排斥心理,教材内容多为古典音乐,让他们产生距离感,似乎有一个无形的鸿沟阻隔着学生对音乐课的喜爱。音乐教师可以借鉴《声入人心》音乐娱乐节目的心理模式,走近观众,开设微博抖音账号和观众进行话题互动。音乐教学也要走近学生,理解学生的感受,激发学生参与音乐教学的积极性。音乐娱乐节目特别注重贴近观众的心理和参与性。有一个小故事: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钥匙来了,它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大锁就打开了。铁杆很奇怪:“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地就把它打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它的心。”[1]学生常常说:“老师,听一听流行歌曲吧,真的很好听!”的确,如果教师对学生的音乐生活一无所知,怎么引导他们呢?因此教师也应走进学生的内心,主动关注与学生生活相关的音乐文化现象和热点问题,因势利导,引导他们积极参与音乐学习,在课堂或校园研究性学习平台上敞开心扉,自主交流,发表独特的见解。[2]娱乐节目的主持人和导师们各独特色,他们普遍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对节目轻松氛围的营造起到重要作用,他们的专业水准和实力也使节目具有相当的权威性和可信度。这值得我们教师反思,要让音乐教学“声入人心”,音乐教师们在专业上一定要努力提高,可以保证示范时保持一定的水准。在教态和语言上也要追求简练风趣,缩短与学生的距离或代沟,能疏导学生对音乐教学的抗拒心理,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二、利用音乐节目,进行审美教育

(一)感受多元音乐文化。《声入人心》节目中的歌曲有各国歌剧、音乐剧的经典作品,如《图兰朵》《歌剧魅影》选曲,还有一些经典老歌、世界名曲的改编,如《友谊地久天长》《山楂树》等,具有古典、创新、民间、流行等不同的多元化曲风。将这些优秀作品适当引入音乐课堂,可以学生体验到各类音乐不同的音乐理解和表达,能够重新认识和爱上古典音乐。(二)树立文化自信。目前大家熟悉的歌剧、音乐剧大多是国外的。国内原创作品往往在教材中介绍的少,社会上演出场次也少,普遍大家不太熟悉。《声入人心》在节目中推出多首中国原创音乐剧作品,如作曲家三宝的音乐剧作品选段《心脏》《天边外》等。让观众发现中国也有优秀的原创作品,并且它们的音乐风格更符合中国审美,看到中国还有音乐人在本土原创音乐剧、歌剧上的坚持、努力和付出。另外一些中国民族风格的歌曲《青春舞曲》《希拉草原》《九儿》等作品,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播很有意义。学生在欣赏这些中国作品的过程当中,也可以体会到对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三)学习音乐常识。优秀的音乐节目,都是经过编导精心策划和准备的,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课程资源。观看节目的过程中,我们会接触到很多的专业音乐知识,如音域、音色、和声等等。如周深和王晰的音色对比,独唱、二重唱到小组唱,音乐剧歌剧民歌作品的展示,这些视频资源让教师们对音乐常识的讲解可以更加直观生动,在课堂上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学生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记忆。(四)提高音乐鉴别力。我们的娱乐节目也有部分是缺失社会责任意识,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追逐庸俗的,给学生的审美造成不良影响。中学生的心理还不够成熟,知识、经验都还比较欠缺,教师在音乐文化的选择上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在课堂上引进好的音乐节目,屏蔽格调不高的娱乐节目,提高学生分析和鉴赏音乐的能力,学会判断哪些音乐是高雅的,哪些是低俗的,提高他们鉴别音乐的审美能力。

三、利用音乐节目,进行品德教育

媒体节目中所包含的人与事要比青少年在学校所学习和接触到的丰富得多。娱乐节目中传播的文化与思想,逐渐地影响着青少年价值观的发展。中学生处于青春期,榜样示范的力量非常重要。[3]《声入人心》节目中有着帅气的外形、非凡的才华和鲜明的个性的偶像们,正是他们追求的理想形象。社会媒体中出现的热点人物良莠不齐、各色各样,教师也要及时加以引导和教育。《声入人心》节目中的反面教材当属“把往届生身份改成应届生”的仝某,对违法违规的事情,不以为耻,在公共场合说话毫无顾忌,其不诚信的行为受到公共舆论的广泛谴责,相关人员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而节目中我们看到以阿云嘎、周深为代表的《声入人心》大部分成员对事业的追求,他们克服生活困难,不追求流量,不急功近利的心态,百折不挠的奋斗过程和不懈努力的精神,感召着学生们像他们一样,希望将来也能怀着对事业热爱的初心,脚踏实地去实现自己的梦想。时展的步伐日新月异,我们看到新的媒体音乐娱乐节目在从单纯追求收视率,开始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积极宣传社会正面现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传播积极健康的音乐文化,追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共赢局面。中学音乐教育也要像媒体做娱乐节目一样与时俱进,音乐教师应主动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充分利用音乐节目资源,积极创新,拓展音乐教学的内涵和方法,努力消除音乐教材内容与学生的隔阂,做到让高雅音乐在课堂上真正“声入人心”,探索出适应新时期的中学音乐教育新模式。也希望类似《声入人心》的好节目越来越多,除了声乐类的,还可以有器乐类的“声入人心”节目出现,让健康的社会音乐环境和学校音乐教学联动,促进中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儒德.教育中的心理效应[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罗晓燕.信息技术在高中音乐合作学习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界,2018,(7):96-97.

篇5

(一)音乐鉴赏能力课程设置不合理

高校课程设置的目标就是满足社会的要求,为社会培养人才。但是目前在师资培养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课程设置与社会的实际要求脱节。即使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在基础音乐方面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在高职类院校尤其是学前音乐鉴赏能力课程这一方面的改革进度较慢。如今强调素质教育,更加强调音乐的特殊功能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

(二)学生价值有偏差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的学生只是注重音乐的娱乐功能,他们认为音乐是用来放松自己的紧张情绪的,主要是为了消遣。所以,学生在选择自己所听的音乐时,就会选择自己喜欢的风格,大部分的学生喜欢的是摇滚或是流行的歌曲,追求感官的刺激。对于那些古典含蓄而且有内涵的名曲就会有抵触的情趣。比如在古典音乐鉴赏课上,大部分学生不是睡觉,就是看杂书。

(三)被动学习的态度

因为音乐鉴赏能力是一种无法定量测评的方法,所以很难对鉴赏能力进行考核。而且大部分学生在音乐鉴赏能力方面基础薄弱,更不用说音乐素养。有的学生甚至对于基本的音乐常识都不清楚,对于音乐家和歌手都分不清。在学生们的眼中,课本中的音乐家离他们的生活太遥远,所以学生对于古典音乐和民族音乐的学习都是被动的。再者,由于流行音乐的影响,许多学生更加喜欢流行音乐,对于学校中的音乐课程的学习处于被动状态。

(四)缺少音乐氛围的熏陶

父母和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比教育的影响更大。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如果父母喜欢音乐,那么这种对音乐的爱也会影响到孩子。因此父母如果经常听高雅的音乐,学生对于音乐的素养也会无形中提高。但是,大部分的父母忙于工作,而且有些父母很少会听高雅的音乐, 他们更喜欢流行音乐,买CD 时也很随意,不关心 CD 的质量,因此这些父母很少会考虑到 CD中的歌曲对孩子音乐素养的影响。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音乐专业学生音乐素养低下的原因分析

(一)老师缺乏积极性

由于艺术情操的培养是一种无形的东西,无法进行一个定量的衡量,这就导致有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比较懈怠,不重视对学生音乐艺术情操的培养;另一方面,音乐艺术情操的培养要靠学生自身的领悟能力,不同的学生领悟能力也不同。虽然教师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却发现学生没有一点进步,于是失去了信心,疲于应付学生。

(二)老师对教学目标缺乏理解

由于高职类学前教育音乐专业的教师对于学生的培养还停留在传统的模式上,重在提升学生的音乐技能和技巧,但是对于艺术熏陶方面的重视程度还不高。分析其主要原因,教师对于目前对学生的培养重点不是很明确,而且教学目标还存在一些误解,最终导致的就是学生会音乐技巧,但是对于艺术情操的陶冶方面则是软肋。

(三)音乐鉴赏方面缺乏创新

选择音乐专业的学生大部分是出于对音乐的热爱,但是到了真正的课堂,枯燥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环境让他们对音乐的热情消减了一大半。教师在课堂上只是一遍又一遍地不断重复那些传统的古典音乐,要知道现在的学生追求的是新鲜和潮流,传统模式的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应如今的学生。

(四)教学方法单一

对于艺术情操的培养,大部分教师认为这主要还是学生自己的理解和顿悟,所以他们在课堂上提供的就是传统的乐曲,上课了就通过设备放给学生听,但是学生是真听了还是假听了,教师不得而知。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已然不适应如今音乐教育的发展,应该被淘汰和废弃,但是依旧还在高职类院校中沿用。

加强学生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

(一)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

社会的未来在教育,教育的未来在教师。只有拥有优秀的教师,才能够培养出优秀的人才。由于音乐教育在目前高校中的地位比较低,所以要想加强音乐方面的建设,就需要提升音乐在众多学科中的地位,需要加强音乐教师队伍的力量。首先必须加强重视,尤其是领导的重视。领导是一个企业的领头者,只有先引起他们的重视,才能提升音乐在众多学科中的地位,真正实施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其次要尊重学生在音乐方面的造诣。不同的学生对音乐领悟力不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学习音乐的权利,形成一个学校重视教师、教师重视学生的氛围。同时还可以应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将多媒体、电脑等现代技术运用到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充分感受到音乐的氛围。这就要求音乐教师也要加强现代技术方面的学习,而不是单纯地教学生怎么唱歌。

(二)合理设置音乐鉴赏教学目标

新的课程设置在不断地完善,但是音乐审美能力直接与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相关。因此,必须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但是这还是有别于传统音乐教学中的技能教育。传统的技能教育过分地强化了技能的作用,依靠的是单纯的音乐知识,造成的局面就是学生喜欢音乐但是讨厌音乐课的尴尬局面。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音乐可以让教师失去了兴趣,学生又如何会学好音乐呢?所以,如今的音乐教育应该提倡的是一种融合式的教学,不仅仅是传授音乐知识,而要将趣味性和审美性融合到教学中,让学生在愉快而轻松的环境中全面掌握好音乐技能让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替代传统的音乐枯燥的理论知识,使学习变得轻松和愉快。

(三)因地制宜地创造音乐鉴赏的教学内容

对于音乐这门艺术的鉴赏能力,只有依靠对好的作品的鉴赏才能提升。 勇敢面对音乐课程的挑战,对音乐教材进行适度的增加和删减,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这样不仅仅改变了学生以往对音乐课缺乏兴趣的现象,而且还能在“流行”的音乐中学到大量的音乐知识,从而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要把握好古典、流行和抒情等歌曲的特点,将优秀的作品融入到教学中,同时将教学寓于美、情、乐之中。根据学生的需求,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和音乐课程之间的联系,将教材用好、用活,在提升学生鉴赏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学水平。因此,音乐教材的编写需要编写者突出重点、因地制宜。让学生喜爱音乐是一个目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爱音乐的同时,能够更加愿意学习音乐知识。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对教材产生浓厚的兴趣,所以这对教材的编写者来说是一个较高的挑战。在教材中要尽量使用简谱教材,在音乐的选择中,要介绍音乐的背景,比如与音乐相关的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这样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另一方面,教师的地位不应该是传统的作用———学生和教材之间的搬运工。教师可以将音乐知识运用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比如可以举行音乐大赛,鼓励学生参加,学生肯定希望能够在比赛中取得好的成绩,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在学生表演之后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提出诚恳的意见,这样的指点会比课堂上的直接改正效果要好得多。#p#分页标题#e#

(四)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

篇6

关键词:民族音乐 音乐广播 听众参与

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会珍视自己的音乐文化,极力保存和发展它。我国绚丽多彩的民族音乐经历代人民和音乐家的不断改造、加工,成为形式多样、题材广泛,风格流派独特、表演艺术精湛的表演艺术。发展民族音乐的关健实际上就是民族音乐的现代化问题。但近年来,相对于流行音乐、摇滚音乐、西方古典音乐以及主旋律音乐,中国民族音乐的处境堪忧。

音乐与广播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天然的“好兄弟”,两者融合形成的音乐广播成为满足人们精神审美需求的专业广播媒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近年来,各级广播电台的调频广播音乐节目作为拳头产品纷纷亮相,并占据不小的比例。音乐广播节目通过广播的物载形势,以音乐为主要传播内容,通过广播工作者,把音乐创作者的一度创作,进行再次创作,可以充分展示广播音乐的独特魅力。借助广播,音乐的传播范围、速度和覆盖范围大大增强。相关实践表明,通过办好民族音乐广播,创立一批精品民族音乐节目,能有效的传播和弘扬我国传统民族音乐,本文就此做些有益的探讨。

与发烧友音响节目中的民族音乐的介绍不同,音响节目中民乐介绍与欣赏是点缀,目的是检验其录音效果、线材设备等硬件,而专题的民乐欣赏节目民乐是主角,占主导地位,摆正它的位置,才能使民乐节目真正深入民心。社会不断进步,文化艺术领域也会不断发展变化,但是无论如何发展变化,我们都应该坚持原则,办好民族音乐广播,这对音乐广播是非常重要的。

新时期,要办好音乐广播节目,相关工作人员就应该先将华夏民族几千年的音乐文化精髓分阶段、有层次、有目的地以资料介绍和音乐欣赏、听众参与的形式介绍给听众,只有这样,才可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才会在听众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不会听后就忘记。

当今社会,众多媒体激烈竞争。与传统的报纸和广播相比较,电视既有声音又有图象,传播手段更为先进,表现手法更为多样。新兴网络媒体以强大快捷互动的传播方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受众,但广播也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广播覆盖率高,随时随地可以收听。音乐是靠听觉接受的,广播的音质好,更适合收听音乐。但是,听众通过攻广播欣赏音乐,需要依靠主持人介绍作品与音乐家,引导听众领会和理解作品的内涵,信息的双向传播沟通效果差,催发了广播节目的互动需求。

要办好音乐广播节目,节目除了有主持人的介绍及音乐欣赏外,还打破传统民族音乐欣赏节目的框架。普及型的民族音乐节目应把吸引尽量多的听众去接触民乐、了解民乐,进而喜爱民乐,所以在策划时应首先考虑如何尽快吸引受众去欣赏民乐。节目可以加入听众电话环节,对每晚节目的内容进行提问,比如以民乐c d 作奖品吸引听众的参与,并且倾听他们对本节目或某乐曲的看法,从而活跃了节目气氛,加强了交流,更好地发挥了广播在推介民乐节目中的优势。

结合具体的音乐广播节目,我们首先要在节目编排上下工夫,因为是普及型的节目,节目应该注重系统性,讲究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可以先介绍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介绍作品的作者以及作者写作的背景、内涵、小故事,以多种方式让听众了解作品。

其次,要以化整为零的方法逐步介绍民族音乐常识。我们可以把节目分为音乐家专题、乐器专题、题材专题、地域专题、门类专题等,音乐家方面通过介绍作者的生平、作品、风格等,让听众对其有详细的了解,乐器方面每次介绍不同的乐器,如琵琶、古琴、古筝,特别是古乐器埙、编钟等,介绍它们的形状、音色、来源、表现力,并让听众欣赏这种乐器演奏的作品,另外还对不同地域、不同表现手法、不同题材的民间音乐分门别类地介绍,让听众多角度接触民乐、全方位了解民乐知识,

三是以多种形式吸引听众的兴趣。邀请听众上节目,对喜欢演奏民乐的朋友进行采访,让他们谈谈体会,都可以活跃节目气氛,每次节目最后几分钟对听众进行提问,看看他们对本次节目的理解、听听他们对节目的意见,送出民乐c d等作为奖品,类似的互动都可以让听众更踊跃地参与到节目中来,策划好民乐节目的广播,不仅仅是单纯的我播你听,更重要的是让节目活跃起来,吸引和培养更多的喜爱民族音乐的听众,而听众队伍的壮大又可以促进民乐节目向更高层次发展。

四是织极联系企业厂商和广告客户争取他们的支持,联办节目和举行一些户外直播活动,如民歌演唱比赛,民乐演奏比赛等,这样即可搞活了节目,吸引更多的听众参与,又为商家和产品做好了宣传,达到双赢的目的。

最后,要做好音乐广播节目,主持人要不断加强自身的音乐修养。在做节目时,主持人要翻看大量音乐资料,经常听音乐会和相关的c d 唱片,与爱好民乐的听众交流,务求让自己深入了解民族音乐的精髓,只有主持人素质的不断提升,才能让听众感到有说服力

新时期的音乐广播,不仅会因其特殊的传播方式强化了民族音乐的传播效果而继续生存和发展,而且将随着新世纪人类文化发展的积极趋向,彼此促进、互相协调,使人们通过这一特别的方式,移情、交流、共鸣。我们要坚持原则,努力创新,办好民族音乐广播节目。广播工作是一项比较单调的重复性高的工作,我们要心怀听众,精心准备好每一期节目,力求节目完美,达到每一次节目对听众来说都是一次聆听音乐的享受,在本职工作上,为发展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音乐多做贡献。

参考文献:

[1] 周青青. 中国民间音乐概论[m]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2003.

[2] 肖常纬. 中国民族音乐概述[m] 成都: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 汪毓和.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m]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2007.

篇7

关键词:欣赏课;重要组成;品味鉴别;课堂入手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148-02

1.由世界名画打开通向美术世界之门

翻开中小学美术书,第一幅作品一定是美术世界里比较有代表性的丰碑式佳作。它们很好的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向美术世界的大门。这些名著佳作的感染力或陶醉或触动着学生的视觉,由视觉的单纯审美转而慢慢吸引学生对未知美术世界进行探寻。欣赏名著时,教师可以带入美术作品形式这一美术常识,让学生先搞清楚作品的形式和类别。很多学生到了初中,美术作品有哪些形式和分类都不知道,这是应试教育的悲哀,也是美术课堂教学的缺失。我们可以在为学生讲解世界名作时,应首先告诉学生这种类型的作品是油画,素描还是国画雕塑,很多学生连文艺巨匠达芬奇的名作《蒙娜丽莎》是一副油画作品都不知道。这样的美育是失败的,这样的素质教育只是空喊口号。我们的学生在成人后,如果不通过自学或对美术的喜好,很可能在有朝一日参观画展时完全懵懂无知,没有一点艺术常识。为学生引入美术作品分类是非常必要的,但必须做到与学生的年龄特点相结合,适合学生年龄层次的可以多讲解一些,以激发起学生对艺术的求知欲。

2.从文化艺术背景入手,使学生对艺术的理解更深刻易懂

我们在讲述艺术作品时,一个非常有趣的对比就是古今对比和中外对比,这两条线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丰富的对比素材,谈到它的差异性就必须结合历史,而知识是相通的。中国历史有很多古代原始人美留下的艺术符号,我们可以告诉学生,原始美术的现实作用和生存分不开,西方艺术也有异曲同工之处。这样自然带入,在使学生明白之余更加了解艺术与历史之间的内在联系。学会欣赏原始壁画及原始人的图文字样,学会欣赏历史长河最极致的另一端的艺术语言。这需要教师仔细钻研教材和搜集资料。

3.以学生为主导,注重学生的表达及感知

在美术专题欣赏中,教师往往会走进一个误区,播放图片的同时自己一讲到底,教师感动了自己,学生被剥夺了感知能力。学生在听完讲述后,不假思索也没有感受。合上书本,没有一点现实美育意义。学生属于被动被感知,不能表达也无须思索。正确做法应该是,教师在讲解之前应多询问学生对作品的感受,在精彩纷呈的答案里,给出画龙点睛的点评即可。

4.把握专业术语,巧用少用

在分析美术作品时,会运用到一些专业术语,如构图、色彩知识、笔触肌理等,但教师不易多说及太过细致。如环境色,光源色,这些知识专业课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教师只需简洁举例,最好运用生活实例:例如衣服与肤色的关系,这样既浅显易懂,又讲清了色彩知识。教师的着力点要放在作品的分析,艺术感染力、号召力、传达的艺术语言。

5.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景

欣赏课既是一种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也是一种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对于学生来说,贴进生活的最容易引起共鸣。教学中可以融入生活元素,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把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结合起来,创造出一个宏观意义上的教学情境。教师假设一个情境,带入学生,帮助学生移情与想象。例如七年级上册的――《生肖的联想》就是非常有意思的一课。生活中的很多东西都可以产生联想。例如:耷拉的香蕉皮可以看作可爱的小狗,毕加索经典之作《公牛头》等等。分析完课本案例后,随即让学生联想教室内,校园内,联想生活中的一切事物。跳脱出生肖的限制后,学生们给出了更多的答案:例如打开的挂锁象天鹅,教室的开关插座象兔子,喷水壶象汉中的珍禽――朱q,让学生多多训练自己的眼睛,多发现,多动脑,多变换思维与视角。

6.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音乐与图片结合

美术鉴赏课,如果不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那课堂将会黯然失色。多媒体教学最大的优势在于丰富的内容及多样化的形式。如再辅以音乐,精致与直观的内容,学生的参与,教师的点评,课堂一定精彩高效。图片一定要精选,具有感染力。音乐要高雅,必须具有烘托作用。幻灯片的播放形式最好根据内容而有所变化。八年级美术课本中的《两个外国美术流派》,是一堂美术欣赏课。在欣赏课里又带有关于艺术流派的讲解。而此前,初中所有美术课文,从未涉及到任何艺术流派。因此,为了避免太过专业,太多艺术专业名词,我就没有给学生灌输其它艺术流派的知识。我先从一组渐变切换的新古典主义的油画人像导入,选择了7幅新古典油画作品,配以巴赫的名曲,使油画的渲染力在古典音乐的衬托下,使人宛如走入了艺术殿堂。

这7幅巨著,灼灼生辉,神秘又尊贵,高雅又震撼。图片播放完毕,随即切入印象派油画作品,两种截然不同的画风呈F下,提问学生:两幅作品差异在哪?等待学生分析完,再给学生讲解何为新古典,印象派的名称由来等等。同时我还加入了一段关于印象派的小视频,让学生了解到"印象"二字从何而来。整个课件教学内容环环相扣且衔接自然。音乐渲染出油画独有的色彩韵味,视频丰富了视野,充满趣味。所有这些综合因素结合起来才能使美术欣赏课精彩纷呈。因此,美术欣赏课要上好还需要我们多多思索,扩充自己的视野,首先丰富自己的艺术世界。

篇8

初老症,你得了没?

初老症是啥玩意

初老症是一种心理问题的表现。当人处于长期的生活压力或负面情绪中,消耗了身体的大量能量,而人体能量消耗与给予相差过大时,就会产生各种类似衰老的症状,如:头晕失眠、记忆力衰退、身体易疲惫、缺少活力。

看看你被说中几条

1 比起消费,你更喜欢存钱。

2 以前出去玩可以和朋友high到天亮,现在只要熬夜一次,就会累上一个礼拜。

3 你经常对周围的人或事不满。

4 对于星座、运势、紫微斗数、塔罗牌不感兴趣。

5 越近的事情越容易忘记,越久以前的事情反而越是记得。

6 你很少会主动去参加健身运动。

7 你不喜欢认识新朋友,是因为懒得从头介绍自己。

8 在床上睡不着,起床看电视却立刻在沙发上打起呼了。

9 你常常会向往旅游却又从来不去计划实施。

测试结果

回答7-9条“是”

初老症程度:严重

你是一个初老症很严重的人,因为你已经开始有老年人的生活习惯。你不喜欢和大家一起疯狂,你只爱在家里独自享乐。年龄不大的你,已经开始感觉到现实残酷,应该珍惜当下。

回答4-6条“是”

初老症程度:中度

你是一个有中度初老症的人。因为你已经不得不面对自己的生活和前景,压力当前,以你的心理素质和性格,你只能默默地承受着一切,这些都会让你感到身心疲惫,适当的放松会让你再次打起精神来,积极面对生活。

回答1-3条“是”

初老症程度:轻微

你只是有非常轻微的初老症。你明白人生里有很多事情需要缜密思考,但你又觉得每天都要算计很多事情的人生非常疲劳。所以你觉得只要当下幸福就好,其他的事可以晚些再想。

没有一条回答“是”

初老症程度:无

初老症对于你来说至少现在不可能发生。你是一个对生活充满了热情和憧憬的人。哪怕是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你也还是会乐观地相信只要付出努力,一切事情都会过去的。

不花钱抗老4妙招

面对各种初老症的症状,不要一味感叹自己身心疲惫。以下4个小贴士或许会对患初老症的你有用,试着感受事物的美好,生活中的温暖和幸福自然会叩响心灵的大门。

给左手一个机会

在日常生活中可时时处处有意识地多用左手,让不受重用的它成为一个有用之材,同时对你的右脑产生良性刺激。一开始可以试着用左手喝水、梳头、按电梯,等到运用熟练以后,可以试试按鼠标、化妆、吃饭,坚持下来对你的大脑有益,内心也会很有成就感。

尝试突破自己的极限

一般人都知道这个常识,要是给没有放完电的电池继续充电的话会缩短电池寿命。人如果害怕疲劳,往往还没有开始就已经很累,这种心态越严重,就会越想休息充电,但越充电累得越快,正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当你坚持一下,尝试着突破自己的极限,你的意志力就会增长,眼前这种越休息越累的窘境就会得到改善。

在睡前放开思绪

如果在失眠的时候烦恼为什么睡不着,只会让你更加心神不宁,不如放开思绪做些缓解情绪的事。轻闭双眼,聆听一首古典音乐,抚平焦躁不安的心情,还能催眠;开盏小台灯,看几页小说或者生活小常识之类的书本也不错;回想一下过去,展望一下未来,把自己送到无意识的空间邀游精神世界。

篇9

奥地利人就干脆把这个调侃进行到底,在许多旅游品店里的T恤上,除了有音乐大师的头像外,还会印上一只大袋鼠,下面醒目地标着:这里没有袋鼠!

和奥地利的朋友聊起他们的国家,都会提到“欧洲的心脏”这么个概念。首先,展开欧洲地图,奥地利的确处在欧洲的中心位置;翻开历史,奥地利富丽的宫殿和雄伟的教堂记录着她曾经的辉煌;走进音乐世界,每位来到欧洲的旅行者都必然会到维也纳朝圣;提到人文艺术,莫扎特、舒柏特、海顿、施特劳斯父子、布鲁克纳、、弗洛伊德等等都是绝对的大师,当然,还有当代的阿诺・施瓦辛格。

一个只拥有8百万人口的欧洲小国,每年接待外国旅游者2千6百多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2百亿美元。全国平均每年每个人的旅游收入高达1600美元以上,有一种说法,这个国家的游客人数超过了本国居民的三倍。

古典的灵魂――维也纳(Vienna)

如果把奥地利称为“欧洲的心脏”,那么,维也纳就是“奥地利的心脏”。自古以来,维也纳就是连结东西欧的交通枢纽和来往于波罗的海和亚得里亚海之间的重要通道。

在欧洲地图上,雄浑连绵的阿尔卑斯山脉就像一只巨大东向的龙虾,维也纳仿佛是龙虾额前供奉的一枚明珠,与风情万种的多瑙河相依偎,和英姿迤逦的维也纳森林相缠绵。作为欧洲的中心,奥地利共和国的首都,维也纳不仅是世界古典音乐的圣城,也是西方文化名城中的佼佼者。维也纳作为哈布斯堡皇族统治的中心达600多年之久。

在维也纳,只要你有时间,可以用你的双脚来体验音乐的魅力,城市并不大,却拥有30多家歌剧院和70多家电影院,还有数不清的音乐厅和咖啡馆,不论你走到哪一个角落,都可以听到美妙的古典音符。

如果你还没有机会亲临奥地利,在上海的绍兴路上有一家维也纳咖啡馆,这是目前上海唯一的一家奥地利风味的餐饮,不管它能不能代表纯正的奥地利口味,去体验一把,多少能呼吸一下维也纳的气息。

一成不变的萨尔茨堡(Salzburg)

本来以为萨尔茨堡是奥地利的第二大城市,后来在和奥地利驻上海总领事凯泰斯(Mr. Walter Kalteris)先生交谈时才了解到,论城市的大小,萨尔茨堡在奥地利也只能排到第三位甚至更后面。但她的名声绝对紧随着老大维也纳之后。

萨尔茨堡只是奥地利北部群山中一座不大的小城,但这里诞生了一位伟人――莫扎特。莫扎特就出生在萨尔茨堡市粮食大街9号。他故居是一座在当地极其平常的房子,至今还是与周围其它建筑连在一起,不看指示牌真的很难区分名人故居还是普通民宅。

萨尔茨堡市分布在美如玉带的萨尔察赫河两岸,四周环抱着白雪盖顶的阿尔卑斯山峰,山青水秀,充满魅力。市区建筑古朴典雅,酷似意大利的威尼斯城,素有“北方罗马”之称。波光粼粼的萨尔察赫河穿城而过,左岸老城区,历史悠久,古香古色,右岸新城区,建筑新颖,市面繁华,新老城区相映成趣,浑然一体。整个城市林木葱郁,花草遍布,那巴罗克式古建筑、教堂的尖塔和现代化摩天大楼,映衬着四周陡峻的山峰,富有诗情画意。

在这个世界闻名的萨尔茨堡市区仍然保持着人们世代生活的习惯,老区的商业街上每家商店都有自己的特色,商店招牌仍然保持着原始的设计。过去很多人不识字,店招上都有一个图画来表示店里销售的商品,比如画一只鞋子表示鞋店。保留这种传统已成为当地的法律,连麦当劳大叔要在这里落户也要用图说话。几百年的传统菜市场更是一成不变,农夫把新鲜的蔬菜在古老的街道上摆摊叫卖。看到这一切,作为总是以海派文化为傲的上海人,我们站在那里可能双腿会微微打颤,无法正视农夫那一双双纯朴清澈的眼睛。作为国际大都市的上海,也是被黄浦江分割成浦西和浦东,一边是老城区,一边是新建筑,说是为了文明和进步,当家的硬是用大理石和水泥把全城的大街小巷的街面都糊成干干净净一模一样,破破烂烂的菜市场全改成亮亮堂堂的超市,谁叫咱有钱呢。不知道我们的后代们还需不需要知道“上海”这两个字了,干脆用个“021”代号来称呼一下就可以了,既干净又容易写。但是,我们相信,再过几百年,如果“上海”这个字没有了,萨尔茨堡永远是叫萨尔茨堡。

无人不知的《希茜公主》

每当谈到奥地利,人们就会想起美丽的《希茜公主》。这部1957年由奥地利和德国合拍的影片,虽然写的只是一段19世纪中叶奥地利弗兰茨皇帝选后的宫廷轶事,但无论作为对欧洲史料的研究,或对多瑙河流经的奥国与普鲁士巴伐利亚州的旖旎风光的领略,以及对爱情标准的探究,即使拿到今天来看,仍是一部非常值得观赏的佳作。

《希茜公主》是奥地利人的骄傲,奥地利人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希茜公主》的,可谓家喻户晓。在奥地利,已经无法分清人们喜欢的到底是罗密还是茜茜。漫步维也纳街头,卖旅游纪念品的小店里摆满了画有茜茜图像的各种纪念品:印刷精美的陶瓷盘、做工考究的锡盘、小巧的装饰性银匙,还有各色的明信片。在萨尔斯堡伏舍尔宫附近不定期地有以罗密为主题的展览,展出罗密的照片及其它文字资料和实物。在欧洲各地,还有各种纪念罗密的电影展活动和出版物。

“希茜公主”早就成为了奥地利的旅游大使。首都维也纳推出的“希茜之旅”半日游几乎成了所有到维也纳的外国游人必走的游览项目。维也纳观光车带着游客参观哈布斯堡家族的王宫,观赏弗兰茨・约瑟夫一世和他的皇后伊丽莎白居住过的卧室、会客室以及放有运动器具的希茜公主化妆室等。

鲜为人知的《音乐之声》

在中国,你可能不相信有人没看过《音乐之声》,或者没听过“哆咪”吧。

这是一部1965年美国好莱坞在地利萨尔茨堡市拍摄并以该地为背景的巨片,当年就获得10项奥斯卡提名。但是,事实上,在奥地利却很少有人看过《音乐之声》这部电影,甚至根本不知道有这么回事。

为此,我们特别询问了奥地利国家旅游局的菲力普・诺伊米勒(Philipp Neumueller)先生,他表示这种现象确实存在。在奥地利,除了做旅游业方面的人士,很少有人了解《音乐之声》的故事。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呢,他觉得原因是多方面的。他举例说,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在全世界都闻名遐迩,但中国人却不觉得怎么样,也没多少人看过。想想菲力普说的也很有道理,“卧虎藏龙”被翻译成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这么古怪的英文本来就挺可笑的,再弄些吊着钢丝的人在竹子上飞来飞去,都是港片几十年前玩的把戏,还配着一口混杂的方言,简直惨不忍睹,怎么会有人欣赏,可它就是获得了奥斯卡的10项提名,而且老外就是人人赞不绝口,中国人实在是有点想不明白。

有一些人认为它不被奥地利人接受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奥地利是一个德语国家,而《音乐之声》是一部英文片,使奥地利人从根本上无法认同它的真实性。

篇10

【关键词】普通高校,艺术课程,兴趣爱好

高职院校学生相对于普通本科院校学生而言,除了具备学习上的普遍特点之外,还有高职学生自身的特点。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上基础相对薄弱,学习主动性、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相对较差,学习效率不理想。高职院校培养职业定向的技能型人才,在教学上重视技能培养、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学生也呈现更加愿意通过参与体验和动手操作来达到学习目的。因此,在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中除了普遍存在的问题,还有一部分是由于缺乏对高职院校学生群体的深入了解和分析而需有针对性思考解决的问题。

1、在课程设置上,高职院校重视职业技能培养,对人文艺术素质类课程缺乏专业机构统筹管理。教师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开设课程,教师专业相同,就造成大量课程同名开课,尽管每位同专业的教师开设同一名称的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不一样,但同一门课程在同一院校还是要有相对统一的课程标准,在同一标准下再,不让学生产生“这个老师教的《音乐鉴赏》是这些内容,那个老师教的《音乐鉴赏》是那些内容,那到底哪些才是《音乐鉴赏》课程对我们最有用的内容”的疑问。

2、教师教学资格及教师的课程标准要有专业师资进行科学论证、专业认定和评价考核。没有艺术类专业的高职院校通常不具备团队型的专业艺术教学师资队伍,,笔者在教学一线的听课中,曾见到有音乐老师将《歌剧魅影》做为外国歌剧的经典作品向学生进行大量课时的重点讲解。众所周知,《歌剧魅影》是著名的小说、电影、其最有影响力的版本是音乐剧《歌剧魅影》,尽管其中有古典歌剧元素,但在教学上是作为外国歌剧经典进行教学的是不合适的,这是音乐常识归类错误。如果专业师资进行课程审核和科学认定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3、让学生清清楚楚地选课。很多高职院校的公共课选课系统在学生选课过程中,只显示课程名称信息,对于教学计划,课程内容,考核方式,教师简介没有任何说明,学生只能根据课程名称选课,势然造成选课的茫然和盲目,选不到自己真正想学习的内容。因此,在开课系统设置中,应该更多的体现课程信息,方便学生清清楚楚地选课。

4、开课方式要紧密联系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实际。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定向性较强,对实践性的学习比理论性的学习积极性更高。在公共艺术课程设置中,课程内容理论性过多和专业性太强都不太容易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艺术课程中,如《全国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中规定的8门限定性选修课包括《艺术导论》、《音乐鉴赏》、《美术鉴赏》、《书法鉴赏》、《舞蹈鉴赏》、《戏剧鉴赏》、《影视鉴赏》、《戏曲鉴赏》,都是理论类和欣赏类课程,课程定位以鉴赏为主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大部分以讲座形式授课,采用讲授与视频音频播放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而如果在教学设计中不参与教学互动和实践,很难集中高职院校学生的听课注意力。在笔者所在的高职院校的公共艺术课程中,开设有《歌唱艺术与实践》《钢琴入门》《古筝入门》等技能技巧类课程,以《歌唱艺术与实践》课程为例,这门课属于公共声乐集体大课,不可能实现一对一声乐教学的专业化教学,但是要求每一位学生学习呼吸技巧,参与练声学习发声方法,学唱歌曲等环节,是可以做到全体学生全面体验音乐学习,参与音乐实践的。在有限的课时和环境下,尽管不能实现每一位学生的演唱技能技能明显提高,但学生还是感受到了声乐演唱的特点,歌唱呼吸的重要性,打开喉咙与不打开喉咙的区别等。再结合音乐鉴赏相关内容,学生对于歌唱家及流行歌手的演唱也能从演唱技能技巧的角度鉴别分析。因此,音乐实践是学生获得深刻艺术体验的最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