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智能化课程总结范文

时间:2023-10-30 17:32: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智能化课程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建筑智能化课程总结

篇1

关键词:高职教育 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 校园跟岗

一、学院对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思路与举措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以岗位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必须注重课程技能性、实践性和职业性的内容。笔者学院于2012年在电子工程系开设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每年招生80人。专业发展紧跟东莞智慧城市建设步伐,对接智能楼宇管理师职业标准,重点培养符合智能楼宇、智能工厂和大型社区智能设备维护和管理需要的建筑智能化行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涉及学科多、应用技术广和产品繁杂,对实践教学环节要求很高。学院为此专业建设了电子技能实训室、电工实训室、单片机实训室、组态技术实训室、PLC实训室等电子工程系各专业共享的基础实验实训室。专业实训室的规划建设获得学院全面支持,建筑智能化综合实训室获2014年中央财政第四批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专项资金资助160万,建筑智能化工程实训室获2013年东莞市财政资助263万。专业实训室实现建筑智能化各子系统的独立性、联动性、开放性和综合性系统应用,满足实践教学、职业训导、应用开发、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一体化需求。在教学团队建设方面,教师结构合理,“双师型”或“双师素质”教师比例适中,专任教师有6人,副高职称1人、中级职称5人,兼职教师有3人,具有智能楼宇管理师二级职业资格7人、智能楼宇管理师三级职业资格2人,皆获智能楼宇管理师(三级)考评资格。

虽然专业的各项教学条件能满足培养学生专业领域实际工作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的需求,但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仅完成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并不够,达不到学生满意就业、企业满意用人的目的。校外跟岗实习是促进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提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迫切需要大批掌握本专业技术应用的技能型人才,不再欢迎没有掌握专业关键技能的实习生或技术不熟练的毕业生。为了更好地满足校外跟岗实习企业的要求,让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更好地与岗位相适应,让学生顺利地开展校外跟岗实习以及学生在毕业后能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笔者学院在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在校园跟岗工作的新课程,在与专业相适应的职业环境中进行实训教学,让学生学习解决实际问题。

二、课程建设与实践

1.校园资源整合

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涉及的学科领域较多,也受地域和资源等的限制,与专业对口并能全面让学生体现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工作岗位的企业并不多,能够接收非毕业班的学生以低门槛的要求进行有偿报酬跟岗实习的企业更加少之又少。幸运的是建筑智能化工程技g与校园内日常工作和生活联系紧密,而笔者学院是一所新建的现代化、信息化院校,具有面积大、类型多、智能化水平高的特点,涉及建筑、电气自动控制、通信网络、安防、消防等方面,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相关知识和技能在校园内的应用比比皆是。结合学院自身发展的优势,通过优化整合学校资源,拓宽实践条件的建设渠道,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多方联合组建成利益共同体,为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在校园内搭建工学结合的学习平台,营造真实的职业环境。

2.课程设置

校园跟岗课程侧重共性职业技能,理论以够用为度,要求学生在校内相关部门跟岗,跟岗的部门包括后勤管理处、产业中心、教育技术中心、保卫处、实训中心、电子工程系等。学生在第二个学期进行分组分岗位,在第三个学期开展课程(见表1),工作任务包括建筑、电气、通信网络、安防、消防等系统的检测、维护和管理(见表2)。根据各部门的实际需要按时间上岗工作,共需完成52学时,实现上岗即上课、上课即上岗。任课老师由专业老师和跟岗部门的指导老师组成,跟岗部门的指导老师为所在部门的职员,主要负责工作任务的规划和分配,以及按工作时间对学生进行考勤。专业老师主要负责按学生的工作时间表进行检查监督,与学生交流、总结。课程考核由专业老师和跟岗部门的指导老师共同对学生进行评价,通过考核者即修满此门课程的学分。

3.课程实践

校园跟岗课程融合了技能性、实践性和职业性,在校内相关部门分时间分任务进行跟岗。在后勤管理处、产业中心,由于学生不具备电工上岗证,不能安排现场作业,主要负责全校建筑的水电运行监测与控制以及建筑失修情况记录、协助工程项目管理,如工程图绘制、招投标文件管理、现场施工检查等。在教育技术中心,学生主要负责全校多媒体教学设备、网络、固定电话等的维护和管理,对基本的设备或线路突发问题进行检修等。在保卫处,学生主要负责全校的门禁、视频监控、防盗报警、校园广播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协助校园安保人员调取录像资料,对基本的设备或线路突发问题进行检修等。在实训中心和电子工程系,学生主要负责实训室和实训耗材管理,对基本的实训设备故障进行检修等。

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学生、专业老师、跟岗部门指导老师三方共同完成校园跟岗课程检查登记表,如表3所示,重点记录工作过程中相应专业问题、学生及部门反馈的问题等,对一些典型的现场问题附上照片和相关过程记录资料。要求学生针对实习情况填写相应专业问题的认识和收获,老师及时批阅。专业老师在这些过程资料的基础上整理出《建筑智能化校园跟岗指导书》,指导书分三个部分:熟悉环境、融入岗位,熟悉业务、提升技能,熟悉岗位、探索经管,为课程提供指导、规范、借鉴参考,让学生互动沟通。

校园跟岗课程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为目的,改变传统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价值观的过程。课程中所分配的工作任务难度适中,学生能较快地掌握基本工作技能。专业老师全程指导学生的校园跟岗过程,帮助学生使用专业理论联系实际,加强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学习,使知识系统获编排更新,提高工作的积极性。专业老师全面深入指导,学生在不同岗位会遇到不同困难,师生共同总结问题,共同讨论解决方案,处理问题的能力、突发事件应变能力获得提升。学生不仅在专业技能上获得提高,而且在专业综合素质和职业可持续发展上奠定基础。

三、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校园跟岗课程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学习能力目标明确,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课程的建设时间较短,在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测方面还不完善。能力较强的学生对重复性劳动容易感到厌倦,需建立科学的管理和指导方法,如拟以技术方向分为若干模块,让学生主动去发现和解决问题。保障体系还有待完善,需要解决岗位定选、岗位轮换机制和各跟岗部门的反馈不及时等问题。

篇2

【关键词】工学结合 综合课程 实训平台 实训项目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219-02

《教育部关于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也明确指出: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是以职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运作平台,而其中实训教学是教学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手段。

一、楼宇专业工学结合综合课程的基本内容

1.设置工学结合综合课程的目的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主要面向现代智能建筑、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必要的楼宇智能理论知识,会进行楼宇安防系统系统设计与维护,能完成消防系统、楼宇设备监控系统安装调试和维护,会进行建筑电气工程预决算和施工管理,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专业技能和一定创业能力,适应智能楼宇系统工程和系统管理维护要求的高素质高端技能型人才。因此专业的核心主要在智能建筑的安防、消防和楼控三个方面,本专业的就业岗位主要是在智能楼宇管理师、智能楼宇物业管理师和建筑电气工程造价员,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有智能楼宇管理师或物业管理师。

2.构建工学结合综合课程模型

构建的课程模型如图1所示,在专业群平台课程结束后设置“基础综合课程”,作为专业群平台综合课程;在岗位群平台课程结束后设置“技术综合课程”,作为岗位群平台综合课程;在岗位工作方向模块课程结束后设置“岗位能力综合课程”,作为岗位方向模块综合课程;最后设置实施岗前综合训练,进行专业级的综合。从而形成了从“专业群、岗位群平台综合课程”到“工作岗位方向综合课程”最后到“岗前综合实训”的课程综合,最终使学生能力由单一到综合,逐级提升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我校楼宇专业开设的“建筑智能化工学结合综合课程”是属于图1中的第三级岗位能力综合课程,因为作为岗位方向模块课程多为以岗位需要的工作能力的“工作课程”,所以“岗位能力综合课程”目标在于将几门岗位方向相关的课程,按照工作任务相关的原则,选择企业较为工作任务代表性的岗位工作项目,对这几门课进行技术、技能的整合与综合,实现专业能力的第三次综合提升。

二、楼宇专业工学结合综合课程的实施

工学结合综合课程通过相关的“工作过程”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紧密结合,课程的内容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把主观陈述性的理论知识与客观过程性的知识理论相整合,体现学生这一核心主体,按照每位学生的个人综合能力与素质的不同,进行差异化分组。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工作经验结合起来,不仅学习了工作知识,适应了工作环境,而且在工作过程中获得了工作经验,进而实现理论学习与工种职业的无缝衔接。下面以“建筑智能化工学结合综合课程”为例讨论工学结合综合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1.综合课程实训项目的设计思路

(1)实训项目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工作任务引导教与学,实训内容侧重于安防、消防及楼宇设备的综合性工作任务操作,目的就是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为企业生产活动提供优质人才。

(2)实训项目真正要做到理实结合,从职业岗位需求出发,采用企业真实的项目,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可以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服务于社会。

(3)实训项目设计具有针对性、扩展性和系统性,贴近职业岗位需求,以学院为依托,利用学院现有设备,学生可以循环使用,企业培训人员也可使用。

(4)实训项目重在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为就业服务。实训过程构建仿真的职业实训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接受训练和熏陶。

2.综合课程实训项目的设置

项目一:安防系统工程构建。本项目以某学校、某写字楼或某小区的安防系统为原型,通过防盗报警系统、门禁控制系统、可视对讲系统和视频监控4个系统的实际构建,掌握门禁可视系统、防盗报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的工作原理;能利用手册查阅门禁系统电路各种技术参数并作出设备选择;能根据现场进行安防系统设计;能根据安防系统设计进行绘制图纸;能进行系统安装、调试及联动。

项目二:消防系统的构建,本项目以某学校、某写字楼或某小区的消防系统为原型,通过火灾报警探测器进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安装、调试;消防联动系统设计、安装调试和自动灭火系统设计。掌握各种火灾报警探测器的工作原理;能根据不同应用场合选择探测器设备;能根据现场进行消防系统设计、绘制图纸;进行系统安装、调试及联动。

项目三:楼宇智能化控制设备系统的构建,本项目以某写字楼的监控系统为原型,通过了解传感器、驱动器、执行器、直接数字控制器的操作使用、运行、测试,以及给排水监控系统和空调系统的构建,掌握智能建筑中各个子系统的监控要求及监控原理;能根据现场要求对传感器、驱动器、执行器等现场设备进行连接及测试;能按照监控系统要求,准确阅读DDC接线图,进行硬件的安装和连接及软件的编程和调试;按照监控系统基本要求,能构建给排水、暖通空调等监控系统,并能对系统进行仿真调试。

综合课程将这三门课的核心知识、关键能力及素质进行有机整合并提升,通过短期的综合训练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其中关键技术的掌握,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获取相应的工作经验而且有利于学生顺利通过智能楼宇管理师或物业管理师的职业资格考试,获取职业资格证书。

3.组织与实施

(1)实训环境与设备。整个实训的实施基本在校内进行,充分利用学院现有设备,以学院楼宇专业几个实验室的设备为平台,适当的时候用实训平台软件来完成实训任务。

(2)授课老师。由院内老师和企业老师共同担任实训指导老师,院内老师具有双师资格的专业老师,院外实训指导老师要求是工作在技术一线的技术人员(工程师),或者为从事技术管理的专家。

(3)学生的组织与要求。实训教学强调工学结合,以“做、学”为中心,每项活动都需要学生自主地组织实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主要帮助、指导和引导学生的学习。因此要求学生课前明确任务,课中积极参与,相互讨论,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同学间相互启发和影响,促进知识与技能的提高。

(4)建立工学结合综合课程实训平台。 结合课程三方面的内容,并兼顾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内容,尝试运用专业的工控组态软件开发工学结合综合课程实训平台,如图2所示。

实训平台上包括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要求,职业资格考试培训的理论内容和实操内容、试题库、模拟试卷及训练等项目,借助实训平台的训练,帮助学生学习和动手操作,从而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提升职业素养。

(5)实施综合课程的效果。楼宇专业的建筑智能化工学结合综合课程从2013年开始实施,在实施的班级中,由于实训项目是从具体工作任务出发,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又结合“楼宇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考证的需要,学生普遍反映较好,课程结束后基本都能通过考证,通过率在95%以上;另外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专业老师又承担了行业企业的职工培训,为企业职工开展“智能楼宇管理师”的培训项目,先后参加培训的有近千名职工,考证通过率在85%以上。

三、结束语

本文以建筑智能化工学结合综合课程为例,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依据,在实训环节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中结合工学结合的理念,积极探索利用工学结合综合课程和实训平台开展基于企业岗位需要的实训课程新思路。通过这种模式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交流协调能力等职业素质,使学生的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进一步提升,为专业建设、学生培养及高职教育服务于企业、服务于社会打下良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艳红.高职教育中“工学结合”的实训教学模式分析.课程教育研究(下),2015,3:116-118.

[2]张景耀,戚基艳.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途径[J].高等教育,2013(12):28.

[3]曾金霞.工学结合视域下的高职教育实训教学模式[J].职教论坛,2012,23(11):37-38+41.

作者简介:

篇3

(一)开展“岗位―技能”专业调研

1.构建企业调研机制

组织教研组深入企业开展专业建设调研,了解楼宇智能专业相关岗位群,并对每个具体岗位进行工作任务分解,获取完成工作任务的核心技能,然后,以能力为核心,设计教学项目,形成专业课程体系。

2.开展专业相关岗位分析

楼宇智能化设备安装与运行专业毕业生主要在各类建筑施工企业、智能化集成公司、房地产及物业管理企业从事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规划、现场施工设计、安装、调试、检测、维护、招投标、工程监理等工作。其中涉及的具体岗位有:“楼宇供配电与照明系统、安防系统、综合布线系统、音像广播系统的安装员、施工员,智能化系统集成工程师、业务代表,房地产及小区物业智能化系统的技术员”等。依据每个具体工作岗位,分解岗位工作任务,掌握岗位核心技能,为后续培养目标的制定、人才规格绘制打下基础。

(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在对岗位、工作任务、核心技能进行系统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办学的实际,制定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即楼宇智能化设备安装与运行专业招收初中起点的毕业生,专业以电路、智能设备知识和安装、调试、维护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计算机为主要控制工具,依据楼宇智能相关岗位能力分析,本专业旨在培养能胜任楼宇智能物业设备的设计、安装、调试、维修及相关设备的操作维修等工作的技能型“灰领人才”。

二、立足岗位,绘制“人才培养规格书”

通过岗位系统调研,制定专业培养目标,详细绘制楼宇智能化设备安装与运行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书》,具体内容包括:人才规格及其基本要求。

(一)核心工作岗位分析

通过楼宇企业调研,我们发现:目前,中职楼宇专业所涉及的核心工作岗位内容主要有楼宇智能化系统的安装调试与故障排除;管理和维护建筑设备,室内安防监控系统、通信网络系统;使用与改进智能建筑管理系统和管理火灾报警与安全防范系统,从事楼宇智能的方案设计、项目预算、市场营销、技术培训等工作。

(二)人才需求规格描述

通过调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规格描述为:具备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拥有扎实的楼宇专业知识,熟悉楼宇行业相关法律、条例,掌握中高档写字楼园区的弱电、门禁、综合布线、消防监控、巡更等系统的安装、运行与维护等核心技能。具有一定的市场开拓与人际沟通能力,开展智能楼宇系统相关营销活动。

(三)专业人才基本要求

1.知识要求

具有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和职业素养;掌握照明电路、电子电工技术等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智能楼宇与物业设备安装工艺知识、安装工具及测试、调试的应用技术知识;熟悉一般智能楼宇物业设备的结构、原理及安装工艺并掌握智能楼宇与物业管理整个安装、调试过程;熟悉各种设备的结构原理、懂得测试技术、设备的拆装调试技术、设备的维护及维修技术。

2.能力要求

(1)具有现代楼宇设备安装、运行、测试、调试、维护、改造和管理能力。

(2)具有对楼宇设备系统和室内环境品质的构造,性能和状态评价及故障分析排除的能力。

(3)与物业设施管理相关的项目管理能力。

3.证书要求

本专业旨在培养“一专多能型”中职智能楼宇专业初中级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具备“一证三书”,即本专业的毕业证、加上楼宇智能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电工证”、“智能楼宇管理师”、“物业管理员”。

三、工作导向,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一)“工作任务导向”培养模式

楼宇专业“工作任务导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以智能楼宇行业国家职业标准和岗位需求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养为核心,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线,以岗位工作项目为内容的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岗位―技能”系统调研,制定楼宇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人才培养规格。然后,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开发职业功能模块校本教材,采取“工作任务导向”实践教学策略,组织学生进行实训,提高学生的岗位核心技能。该模式强调“以技能为核心,以素养为根本”的多元评价模式,制定专业核心能力目标,通过建立科学的实训机制,构建完善的实训管理制度,保证教学质量和实训工作规范运作。

(二)基于“DACUM”课程开发

基于楼宇“工作任务导向”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强调课程开发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工作岗位依据、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综合实训为手段,重在培养“一专多能”的综合性岗位实战型人才。

学校楼宇专业可以采用“DACUM”课程开发模式,从企业需求出发,在楼宇行业企业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企业人才需要调研报告》、《企业用人需求规格报告书》,系统掌握中职楼宇专业人才市场状况,以及行业企业对人才基本素养规格要求,从而为后续岗位能力的分析确定提供必要的引领和参考。

组建由DACUM课程研发团队,该团队除了要有本专业骨干教师、课程理论专家意外,更重要的是通过校企合作与集团化办学的方式,吸纳楼宇行业高级技师加盟团队,通过召开DACUM专业研讨会,以职业分析为依据,以工作任务为内容,以岗位技能为核心,设计与开发专业课程。

(三)“工作任务导向”教学改革

依据楼宇智能化设备安装与运行专业教学内容和专业现有的教学条件,确定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和思路,由任课教师实施推行。在建设过程中,通过师资队伍的培训、专家指导、企业实践专家参与等方式,对教学模式进行实践探究,对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形成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展示、总结、提升,形成系统的楼宇专业“工作任务导向”教学模式。

1.教学项目设计

组织教研组深入行业、企业开展专业调研,通过企业实践专家访谈会的形式,详细了解楼宇智能专业相关岗位群,并针对每个具体岗位进行工作任务分解,提取完成工作任务的专业核心技能,然后以专业能力为目标,设计实践教学项目,策划整个专业教学实施过程。

2.教学资源库建设

结合新课程教学模式的实施,引进企业机制,建设教学资源;营造适应工作任务导向课程模式的学习环境,加强教学硬件建设,创设工作任务导向教学情境,建设满足教学需要的多媒体教室。

(1)打造专业“学习资源库”,形成供学生学习查找资料的平台。购买专业参考书籍,包括购买楼宇智能化与物业管理杂志,拓宽专业知识面;购置各类施工规范、设备原理等方面的书籍,提供资料供学生检索;购买电子学习资源库,包括购买智能楼宇设备资料、维修手册、工具手册等,配合课程开展;开发建设专业学习资源库,包括组建团队,配合课程任务进行课件、视频的制作,提供多样化教学手段;开发培训考核题库。

(2)加强教学软件建设,营造仿真和模拟教学环境。校企共同开发楼宇智能化设备安装与运行专业教学平台软件;提升物业电工、智能楼宇物业、物业给排水及其他实验室的建设效能。

(3)建立一个专业“企业化”教学场景(包含备料区、咨询区、学习区、服务区),使学生真实感受企业的文化氛围。

(4)信息化多媒体教室的建设: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对实训室进行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徐书芝.基于行动导向教学的中职学校教学改革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2]李明.面向企业的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09(2).

篇4

关键词 建筑电气;教学方法;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12-0082-02

Discussion about Teaching Methods of Construction Electrical Construction Technology//Lin Chun, Chen Juan, Wu Xiaoxin

Abstract Construction Electrical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s a course of strong practice opened for electrical professional students. As its deep dependence on spot construction environment, the construction standards and regulations involved in theoretical teaching, those are supposed to be vivid and correspond to the specific things, seem to be abstract and monotonous. The study enthusiasm is hard to be mustered. Problems like how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method of the course and vividly demonstrate to the students the concrete construction processes, are fully discussed in the paper.

Key words electrical building; teaching method; multimedia

Author’s address Schoo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of Nantong University, Nantong, Jiangsu, China 226019

1 前言

进入21世纪,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系统工程技术的高速发展已经渗透到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给社会的发展产生积极深刻的影响,更是给人类的衣食住行带来前所未有的便捷[1]。建筑领域也不例外,在科技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建筑智能化自然而然地进驻到人们的办公大楼、娱乐场所乃至栖息府邸,为人们提供安全便捷、舒适的工作、娱乐条件和生活环境。而建筑电气工程作为建筑工程的一个分部工程,更是借助了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系统工程等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综合利用,获得了日新月异的发展[2]。

对建筑物现代化程度的评判标准并非看其内部设施的先进程度,而是看建筑物本身对使用者的需求满足程度[3]。这种不断深化的行业需求对建筑电气的施工环节也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建筑电气施工技术这门课程是为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而开设的,着力研究这门课程的教学方法[4],让学生熟悉实际的电气施工环节,锻炼操作能力,培养良好的个人素质是非常必要的。

2 教学中引入实践环节和多媒体技术

建筑电气工程主要包括室外架空线路和电缆线路、室内缆线和母线安装、变配电所、电气设备、照明设备、防雷技术、接地工程、等电位措施等。要在有限的课时里让学生了解建筑电气施工的各个环节,掌握建筑电气安装施工的方法和技巧,仅靠教师在课堂上按传统教学方式一本教案、一支粉笔地讲授是远远不足的。在教学中,安排适当的课时让学生或深入现场参观施工环节,或动手操作,或观看某些施工环节的多媒体视频,都能帮助学生了解施工细节,在有限的时间里吸收和掌握更多实践知识。本文将探讨以建筑电气工程中包含的主要内容为依据,安排实践环节和多媒体教学的方法问题。

2.1 安排实践环节“电缆头的制作”

不同电压等级的电缆头制作方法是不同的,且电缆头又有终端头和中间接头之分,根据制作工艺又有热缩式和冷缩式之分。在地下电缆工程内容中可安排“电缆头的制作”作为实践项目之一,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一种,如10 kV三芯交联电缆冷缩户内终端头的制作,让学生两人一组动手制作。实验前务必告知学生:为避免受潮,电缆终端头与中间接头从开始剥切到制作完毕,必须一次性完成。在学生操作过程中,适时地提醒他们在剥切电缆时注意不要伤及芯线和绝缘,绝缘包缠时注意清洁防潮,金属护套及绝缘层均需用铜绞线良好接地,等等。这一实践项目的安排,有利于学生了解各个电压等级电缆的具体组成部分,并形成形象的认知,对电缆中各个组成部分的性状特点也会有感观上的认识,并掌握电缆头制作的一般程序和具体的操作方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2 安排多媒体视频教学环节“导线敷设”

导线的敷设分明敷和暗敷两种,现代建筑中多采用暗敷形式。导线的暗敷施工一般分为预留预埋和管内穿线两个环节。预留预埋时,要配合土建施工,在充分考虑建筑标高、装饰材料及抹灰装饰厚度的基础上确定预留预埋的高度和深度。暗敷线管应选择最短路径,并尽量减少弯曲。管子断面应与轴线垂直,断口处应挫平、刮光并封堵严密。安排“导线敷设”的多媒体视频教学,有助于学生了解导线敷设一般程序,对敷设时应注意的细节建立形象的概念。

2.3 安排多媒体视频教学环节“电动机的安装及其控制线路的连接”

掌握电气图的读图方法是一个合格电气工程师的基本素质。在电气设备安装这部分内容中安排“电动机的安装及其控制线路的连接”的多媒体教学,有助于学生对电动机结构形成形象认识,深化对电动机的启停线路的理解与掌握。另外,按电气图接线也是电工基本技能之一。在这个视频教学环节中,学生将再一次获得学习电工基本技能的机会。

2.4 安排实践环节“日光灯的安装”

电气照明灯具的安装是建筑电气施工的主要内容之一。在照明灯具安装这部分内容中安排“日光灯的安装”作为实践项目,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日光灯的发光原理,并且对灯具内部结构形成形象认识,掌握常用的照明设备的安装技能。

3 总结

在建筑电气施工技术教学中,将理论教学和实验项目的内容结合,以理论为先导,辅之以形象的视频图像或创造条件让学生从动手实践中学习体会施工细节,相信会大大增强教学效果。当然还有其他的施工环节,如室外架空线路的施工、防雷和接地、等电位措施等,也都可以考虑设置适当的实践课时。这一方面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的思考。研究建筑电气施工技术的教学方法将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入的课题,值得长期倾力研究。

参考文献

[1]于海生.计算机控制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黄小玲.建筑电气施工技术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8):251-252.

篇5

关键词:建筑设备;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

一、引言

《建筑设备工程》是建筑工程管理、建筑工程技术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建筑类专业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基础必修课程。该课程主要讲解与房屋建筑紧密联系的建筑设备的相关内容。其主要内容包括: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空气调节工程、电气照明及设备安装、建筑智能化系统、供热工程、燃气工程等。通过理论的阐述与讲解,结合实际案例与社会实践,让学生掌握建筑设备工程的原理及运用。《建筑设备工程》的前导课程有《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房屋建筑学》《建筑材料与检测》等,此时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但对专业知识掌握的深度还不够。而《建筑设备工程》作为一门承上启下的课程,显得尤为重要。

二、目前教学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教材版本更新慢,缺乏有针对性的教材。现今市场上的《建筑设备工程》教材基本为国内高校的统编教材,教材内容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的教材更新周期较长,对于较新型的或正成为主流的一些建筑设备、设备施工工艺并未提及。而且,大部分教材相对比较普遍的覆盖建筑设备的知识点;看似全面,实则没有侧重点,缺乏针对性。以海南省为例,省内的高职高专院校生源基本为海南本地学生,他们中的绝多数都希望留在本地工作。这种情况下,选择针对于海南省或者南方地区的教材就大有必要。正如建筑设备中涉及的采暖工程、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两个方面,相对于海南省来说,明显后者在建筑设备行业常涉及到,而对于采暖方面,基本上没有需求。而教材在知识点上的详略,则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侧重方向。

教学方式单一,缺乏创新。现在的大学教育,基本都是用多媒体教学。很多教师将多媒体教学变成了“少媒体”或“单媒体”教学。基本上都是简单的用演示文稿的形式进行讲解,这种形式相对于传统的黑板板书教学有很大的优势,而在社会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课件讲解的形式也逐渐暴露出了缺点。

三、教材的选择应符合专业与人才培养计划

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所依据的材料,与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实训指导书等构成学校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起到了连接教与学的纽带作用。不同院校、不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不尽相同。人才培养的侧重点不一样,则要求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也会有不同的要求。高校服务的城市地理位置的差异,当地人才需求情况,亦会影响教学过程中重难点的选择。教材的选择应通过教研室会议讨论,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及专业特点,以便更好的服务于教学过程。同一课程的教师之间应加强交流,选择合适的教材。

四、教学准备工作应充分全面

教师的上课讲台如表演。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歌唱家一次成功的演唱是在台下练习了无数次的结果。同理,教师要想在课堂上的四十五分钟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前的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准备工作通俗来讲就是备课。而备课不仅包括备教案、备课件,还应该包括备学生、备教法、备教具、备板书、备资源、备作业等。

教案应做到重难点突出,知识点全面,时间分配合理。课件应做到图文并茂,条理清晰,多种表现方式相结合;避免死板单一。了解学生对已授课程的把握情况,以便把握教学的速度,安排一定的时间对学生存在疑问的知识点进行复习。教学方法的选择应合理,尽量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形式,以便学生能更好的接受。教具、教学资源,如建筑设备安装图纸、建筑设备安装模型、教学动画演示视频等应提前准备好,确保课程的顺利进行。作业布置应与课程相结合,可通过作业让学生加强对重难点的掌握,也可通过作业让学生对未讲解到的知识点进行自我学习。

五、教学方法的创新

教学方法的创新要求教师能花更多的时间去钻研如何改进教学、如何提高效率。“一个好的习惯能使人终身受益。”而一个好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工作事半功倍。笔者在学生时代遇到过很多有着独特教学方法的教师,他们的教学让学生很容易接受。教学方法因人而异,总体来说,好的教学方法既要适合学生,也要适合教师。不同的学生群体,接受事物的能力不同;不同的教师性格也不尽相同。有的教性格沉稳,有的教师热情幽默,这些性格特点都会在他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

常见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等。一般情况下,这些方法能起到不错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当多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一起使用的时候。很多老师为了追求进度,教学方法单一,基本上采用的是ppt与板书相结合的讲授法。讲授法相对来说更适用于那些难度不是很大、学生较易理解的内容。而那些如室内给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这样的重难点内容使,简单的讲授法就无法满足课程教学了。在讲这一章节的时候,笔者发现,即使加上一些典型案例,学生也不能很好的将它掌握。于是,笔者便利用课余时间,找到几个学生,按一定比例做了一个模型,在上课的时候,将模型带到课堂给学生展示,并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并分组制作;最后再花一节课的时间让他们简介自己的给水管道设计安装方案。在这样的一个互动与实践过程中,学生既学到了知识,教师也可避免课堂教学的单调性。

教学方法的创新应与时俱进,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很多新兴的教学途径不断涌现,教师可以从中汲取优秀的方式加以运用。相信随着科学技术不断的冲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新的教学模式会不断出现,教师应与时俱进,做积极的探索者。

六、实践能力的提升

高职高专院校重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所以,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也是教学的重要环节。除了集中实训外,还可以通过技能活动周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相对于枯燥的理论教学,学生更热衷于对实践实验项目的参与。参与实践或技能竞赛的过程就是对知识运用和巩固的过程。以海南科技职业学院为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建筑设备工程》课程教学中,穿插了大量实践环节。其中就有PP-R给水管道的设计安装。学生通过软件绘制图纸,然后再按一定的比例,将水管安装好。同时,学校通过与校外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让学生到施工现场参观、实习,使理论学习与生产实际做到实质性接轨。

七、结语

本文通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不段的改进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也相应得到了提高,不段更新知识体系,不段总结教学经验,这不仅在教学中使学生掌握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具有从事建筑设备工程技术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乔慧萍 , 顾海燕建筑设备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 《山西建筑》2015.

[2]侯玉洁 , 黄亮,建筑设备教学改革过程中的几点探讨[J], 《科技资讯》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