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宇经济扶持政策范文

时间:2023-10-30 17:32: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楼宇经济扶持政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楼宇经济扶持政策

篇1

一、健全服务机制

(一)成立服务机构。区政府成立楼宇经济发展服务小组及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发改局。服务小组负责指导、协调、推动楼宇经济发展。辖区商务楼宇较多的街道办事处应成立相应服务机构。

(二)建立联络员网络。街道办事处应确定一名以上的楼宇经济联络员,并建立健全辖区商务楼宇服务制度。

(三)做好统计调查。区发改局、财政局、统计局以及各街道办事处负责辖区楼宇经济统计调查并进行相关分析,相关部门应积极配合。街道办事处负责提供商务楼宇入驻企业名单,并开展本辖区楼宇经济统计调查,按区楼宇经济发展服务小组办公室要求汇总填写有关调查表格并拟写上报分析报告;区财政局负责商务楼宇入驻企业的纳税情况核实并提供相关数据;区统计局负责提供商务楼宇内入驻的规模以上、限额以上、资质以上企业的营业收入(产值)和基本信息(规模以下、限额以下、资质以下以及其它入驻企业营业收入和基本信息由商务楼宇所在街道办事处负责调查统计);区发改局负责全区楼宇经济发展情况综合分析。

(四)强化跟踪服务。街道办事处楼宇经济联络员应加强与楼宇物业的联系沟通,及时跟踪了解辖区商务楼宇企业变动情况,更新“区楼宇经济信息管理系统”相关信息,同时协助做好楼宇招商、协税护税工作。对新建商务楼宇入驻率低于30%,所在街道办事处要设立临时窗口,派驻专人实行“一门受理、限期办结、一条龙服务”。

二、加强政策扶持

(一)对纯商务楼宇开发主体的扶持

1、开发主体新投资开发建设的纯商务楼宇采取只租不售方式的,在该商务楼宇入驻企业产生税收次年起三年内,每年按该商务楼宇对区级财力贡献(不含房地产、建安税收)比上一年度新增部分的3%给予扶持。

2、开发主体新投资开发建设的纯商务楼宇采取租售结合方式的,在该商务楼宇入驻企业产生税收次年起三年内,每年按该商务楼宇租用企业对区级财力贡献(不含房地产、建安税收)比上一年度新增部分的1%给予扶持。

(二)对商务楼宇物业服务企业的扶持

1、物业服务企业达到国家一级管理资质且在我区内管理2座及以上商务楼宇的,一次性给予1万元的扶持。

2、物业服务企业所管理的商务楼宇在我区年纳税总额3000万元及以上,比上一年度新增部分分别超过1000万元、2000万元、3000万元的,且该楼宇入驻率达到80%及以上,分别给予1万元、2万元和3万元的扶持。

(三)对纯商务楼宇入驻企业的扶持

1、入驻企业为新登记设立,内资注册资本500万元人民币及以上,外资注册资本100万美元及以上,注册登记过程中发生的工商注册费等行政事业性收费(不含中介机构有偿服务收取的费用)予以全额或部分补助。

2、区外新引进的纯商务楼宇入驻企业,自企业纳税归属我区当年(企业在下半年税收归属我区的则从次年算起)起三年内,年地方级财力贡献在100万元(不含房地产、建安税收)及以上的年度可对应给予以下扶持:第一年按其该年对区级财力贡献的15%给予扶持,第二、三年均按企业该年对区级财力贡献比上年增加部分的30%给予扶持。

3、区外新引进的总部型企业,在纯商务楼宇新租用自用办公用房(租赁合同期在5年以上)并实际入驻办公的,自获得总部型企业认定当年起3年内,年地方级财力贡献300万元及以上的年度可给予20万元租金补贴,但不超过年度实际支付租金。同时,该企业还可按《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暂行办法》(政【】1号)给予相应扶持。

(四)对老旧纯商务楼宇更新改造的扶持

1、对投入使用时间超过15年、商务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及以上的老旧纯商务楼宇整幢整体进行公共部位、公共设施设备等更新改造的,工程竣工结算款(需由有甲级资质的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审核认定)超过500万元的,对出资组织实施更新改造的楼宇业主或物业服务企业按照工程竣工结算款的5%给予一次性补贴,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2、老旧纯商务楼宇更新改造后采取只租不售方式经营的,在更新改造次年起三年内,每年按该商务楼宇对区级财力贡献(不含房地产、建安税收)比改造前一年度新增部分的5%给予出资组织实施更新改造的楼宇业主或物业服务企业扶持。

(五)对原有厂房经批准后转为纯商务楼宇的扶持

原用途为厂房,经批准用途转为纯商务楼宇,从按新用途使用当年起三年内可将其缴纳的房产税对区级财力贡献的50%给予纳税企业扶持。

三、调动工作积极性

区政府每年结合楼宇经济工作会对在我区楼宇经济发展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适当奖励,对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通报。考评工作每年由区楼宇经济发展服务小组办公室组织并提出建议,报区政府楼宇经济发展服务小组研究和批准。

(一)先进单位:满足以下条件可参评楼宇经济工作先进单位,经区政府批准后,给予5000元的奖励。

街道办事处参评条件:有效开展楼宇招商、协税护税、统计调查、更新系统信息等工作;上年度辖区内有2幢以上在我区年纳税总额超亿元商务楼宇或有3幢以上在我区年纳税总额超5000万元商务楼宇或辖区商务楼宇在我区年纳税总额比上一年度有较大幅度增长;辖区纯商务楼宇(不包括投入使用两年以内的楼宇)入驻率均在80%以上;辖区商务楼宇中在我区的纳税额和纳税企业数达90%及以上。

(二)先进个人:对努力推进楼宇经济发展、成绩显著的个人,由单位推荐1-2名,经区政府批准后,每人给予1000元的奖励。

四、其它

(一)本修订意见中的“商务楼宇”是指现有或新建,以对外出租、出售为主,主要用途为企业商务办公的楼宇,商务办公用途的建筑面积应在5000平方米及以上。

(二)本修订意见的适用范围为:

1、在我区区域范围内(不含观音山国际商务营运中心启动区、自建区和软件园等另有政府扶持政策的商务集聚区)纳税归属我区的商务楼宇开发主体和物业服务企业。

2、区外新引进并经区招商责任单位或招商部门认定、纳税归属我区的商务楼宇入驻企业。

(三)本修订意见中“总部型企业”是指按照《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暂行办法》(政【】1号),经区政府审核认定的企业。

(四)本修订意见中涉及的楼宇“入驻率”是指:(该楼宇中企业已实质入驻办公的面积总和/该楼宇用于商务办公的建筑面积总和)X100%。“入驻率”以年度楼宇经济统计调查数据为准。

(五)对高端服务业入驻企业、商务楼宇招商等方面的扶持参照我区现有相关政策执行。

(六)我区在商务楼宇开发建设时已给予开发主体其它综合扶持的,不再给予扶持。企业同时符合本修订意见与区政府出台的其他扶持政策时,可择优但不重复享受扶持政策;扶持政策另有规定的除外。

篇2

为加快我区楼宇经济发展,打造都市经济品牌,提高区域资源利用效益,加速推进长沙芙蓉中央商务区建设,不断增强区域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现就加快楼宇经济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规划先行、产业先导、政策扶持、优先发展”的思路,以长沙芙蓉中央商务区核心区和协调区为重点,以五一路、芙蓉路、韶山路、解放路、八一路为轴线,突出抓好商务楼宇的开发建设、招商引资、产业发展和管理服务,做大规模、做优产业、做强特色、做精服务,使楼宇经济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和效益高地,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二、发展目标

力争到年,全区商务楼宇建筑面积达600万平方米以上,入驻企业达6000家以上,楼宇经济对区域税收贡献率达60%以上。重点新建一批高端智能化商务楼宇,置换转换一批非商务楼宇,改造提质一批旧商务楼宇,培育发展一批专业商务楼宇。着力引进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区域性总部、国际品牌五星级酒店、世界500强企业区域性总部和国内500强企业总部。

三、发展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把加快楼宇经济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科学谋划,积极推进。成立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楼宇经济发展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订发展规划、扶持政策、工作措施,协调解决影响楼宇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各街道(乡、园、局)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落实专人负责,为楼宇经济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建立区、街、楼宇三级联动的服务网络,加强工作协调,形成整体合力。

2、加大财政投入。区政府每年度安排地方财政收入的20%投入长沙芙蓉中央商务区建设,发展楼宇经济,重点用于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和中心城区环境提升,建立优质高效的楼宇经济服务平台,扶持商务楼宇建设和入驻企业发展。

3、提高服务效能。区政府为入驻企业提供“一站受理、限期办结”的一站式服务,全程代办相关手续,协调解决企业的困难和问题。规范对入驻企业的检查收费,同一行政机关对同一企业的执法检查,年度内不得超过1次(国家、省、市另有规定的除外),执法检查单位提前5个工作日告知区楼宇经济办公室和企业。完善楼宇经济信息化管理系统,及时公布政府相关规划、政策法规、企业信息、最新动态等信息,及时提供楼宇项目开发建设情况、楼宇资源供求信息情况。

四、发展政策

(一)支持楼宇建设

1、对新建单体商务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高端智能化商务楼宇或国际品牌五星级酒店的开发企业,符合长沙市棚户区改造政策的,按相关政策执行。对不符合棚户区改造政策的,按该项目实缴区级建安营业税的100%给予开发企业财政补贴。此外,对区域经济发展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项目,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给予支持。

2、对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的旧商务楼宇进行整体改造提质,改造投入经费超过500万元,改造后楼宇配套设施完善、服务功能齐全的,按改造提质投资额给予投资改造主体20%的财政补贴。

3、对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的非商务楼宇实行整体功能置换,转为商务楼宇并成功招商,投资额在200万元以上的,按改造投入额给予投资主体20%的财政补贴。

4、对原有旧商务楼宇规划配套停车位不能满足需要,新增建设立体停车场的,在建成投入使用后,按每个车位1万元的标准给予投资主体财政补贴。

(二)奖励招商主体

1、培育一栋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引进的企业税务注册关系落户我区(下同)且同行业率达80%以上的专业商务楼宇,奖励招商主体100万元。

2、引进一家国内外银行区域性总部的,奖励招商主体50万元。

3、引进一家国际品牌五星级酒店的,奖励招商主体50万元。

4、引进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区域性总部或国内500强企业总部的,奖励招商主体50万元。

5、引进一家国内500强企业区域性总部或省内大型企业总部的,奖励招商主体30万元。

6、引进一家上市公司总部的,奖励招商主体20万元。

7、引进一家国际知名中介服务机构的,奖励招商主体10万元。

8、引进一家国际知名品牌湖南总经销或旗舰店的,奖励招商主体10万元。

9、引进一家国外知名品牌物业管理公司、国内一级物业管理公司的,分别奖励招商主体10万元、5万元。

(三)扶持入驻企业

1、国内外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区域性总部到我区购买2000平方米以上面积的商务楼宇作为自主经营场所且税务注册关系落户在我区的,按200元/㎡的标准给予财政补贴,同一单位最高补贴不超过600万元。

2、国际品牌五星级酒店入驻我区商务楼宇且税务注册关系落户我区的,从其申报纳税之日起连续五年给予奖励。在剔除一次性税收之后,前三年按实缴区级税额的50%给予奖励,后两年按实缴区级税额的25%给予奖励。

3、对新入驻我区商务楼宇或税务注册关系变更到我区的楼宇企业,从申报纳税之日起年度内实缴区级税额60万元以上(含60万元)的,按其实缴区级税额的20%给予奖励。

4、对原有楼宇企业上年实缴区级税额达到60万元,当年实缴区级税额比上年增长20%以上的,按其实缴区级税收净增额的20%给予奖励。

(四)鼓励优质服务

1、对商务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的商务楼宇,企业入驻率90%以上,入驻企业工商、税务登记率达95%以上,积极协助招商引资和协税护税,为入驻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企业满意率达95%以上的物业管理公司,年度奖励6万元。

2、在剔除一次性税收的基础上,单栋楼宇当年实缴区级税额在500万元、1000万元、1500万元、2000万元以上的,分别奖励该楼宇的物业管理公司5万元、10万元、15万元、20万元。

篇3

一、大力发展现代服务经济,进一步推进服务业高端化发展

(一)会展经济。积极参与东部新城国际贸易展览中心核心区建设,依托国际会展中心,加快引进培育会展策划举办主体,精心承办好“家博会”、“机械展”等各类展会活动,积极做好“浙洽会”等各类展会的综合服务工作,利用东港喜来登、香格里拉等高星级宾馆,积极引进全国乃至国际性会议。积极引进培育进口贸易、国内贸易机构,有效集聚国内外商品销售机构、采购机构,实现会展促进贸易、贸易繁荣会展的产业联动发展。

(二)航运物流经济。全力配合推进国际航运服务中心建设,利用其海港通关、航运服务和物流信息等核心功能集聚优势,加快引进国内外知名航运物流企业分支机构,集聚一批中小航运物流企业,培育发展一批本地优势物流龙头企业,不断提升航运物流业总体规模和发展水平。编制《航运物流在*》宣传画册,进一步营造航运物流业浓厚发展氛围。

(三)金融保险经济。全面参与国际金融服务中心开发建设,促成其成为金融、会计、咨询机构等一站式服务功能载体,积极做好汇丰银行开业服务工作,加快外资银行和金融保险证券企业到*设立分支机构,集聚一批投资管理、金融担保企业。通过“银企联谊会”、“金融企业座谈会”等活动载体,积极搭建政府、银行、企业之间的互动平台,努力营造良好金融服务环境。

(四)中介服务经济。依托丰富楼宇资源,引进“监理协会”等市级中介行业协会,加快发展法律、财务、咨询策划、信息服务等机构,加快推进抽纱三厂地块开发,着力拓展中介服务的门类和领域。

(五)科技信息经济。依托科创中心、“信息产业孵化园”等平台,充分发挥浙江信电、吉品通讯、成功多媒体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产业。

(六)文化创意经济。以工业设计街区为发展龙头、以“228创意园”等载体为支撑,引进国际模具协会等工业设计研发功能机构,加快集聚一批工业设计、建筑设计、旅游设计等企业。以*书城建设为契机,加快引进一批出版发行、版权贸易企业。

二、着力提升传统服务经济,进一步促进城区商业繁荣繁华

(一)商业零售业。依托三江汇金融街建设,有效整合金光中心、波特曼区块成熟商业网点,加快培育繁荣三江口商圈。以天伦广场、家乐福为核心,加快延伸发展各类商业设施,繁荣发展家乐福商圈。加快推进世纪东方商业广场建设和入驻企业招商洽谈工作,为形成区域商业中心夯实基础。加快推进中信泰富广场建设,做好富邦广场大型国际商业连锁机构引进入驻工作,尽快形成新的商业热点。依托大量新交付的临街商业资源,延伸贯通城区大小商业网点,加快形成以若干个大型商业区块为支撑、数十条商业街区为纽带的中心城区商业发展格局。

(二)住宿餐饮业。积极促成香格里拉等酒店建成开业,加快推进雷迪森等在建星级酒店的建设步伐,积极引进“嘉裕”等国际知名连锁商务酒店,引导条件成熟的本地宾馆开展星级评定工作。创新举办第二届“*·*美食节”,进一步提升扩大节庆效应。通过重点企业引进培育、特色街区培育打造,着力构建品牌旗舰餐饮、精致高档餐饮、大众规模餐饮、特色风味餐饮和便民连锁餐饮五大餐饮服务体系。

(三)商品市场。积极促进现代商城通过整体包装宣传等途径提升市场集聚和辐射能力,加快推进华东物流大厦项目开工建设。研究制定商品市场管理企业激励机制,有效提高商品市场入驻企业纳税贡献。合理引导面临搬迁的商品市场选择新空间发展。通过开展菜市场环境评估交流会等活动载体,进一步巩固城区菜市场三年改造成果。

(四)汽车服务业。推动国际汽车城尽早完成主体招商和正式开业,积极打造汽车零部件采购贸易平台,做大做强世纪汽车城车邦二手车市场。围绕中兴路汽车集聚带,积极培育提升汽车4S、3S店发展水平,拓展汽车保险、中介、保养维修等配套服务,精心举办“车博会”、“汽车文化节”,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汽车服务业发展氛围。

三、全力突破楼宇经济发展,进一步强化城区集聚辐射功能

(一)进一步楼重视宇经济发展。以打造“楼宇税收高产田”为导向,以提高楼宇入驻率、注册率、贡献率为重点,制定实施《*区重点楼宇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通过比税收总额、税收增幅、单位产出、特色打造,积极培育税收高产高效楼宇,进一步推进楼宇经济发展水平新突破。

(二)着力优化楼宇经济扶持政策。适应形势发展需求,研究制定《关于楼宇经济扶优扶强扶特的实施办法》,进一步突出政策扶持重点,优化楼宇经济扶持政策体系。

(三)加快开发建设一批商务楼宇。择优引进一批具有较强行业竞争能力、熟悉本地市场发展规律的品牌开发商,重点加快推进三盛连城、银晨国际等项目的开发建设,促进中信泰富广场、恒富大厦、第五大道、徐家综合楼等项目尽早竣工,为楼宇经济持续发展储备能量。

(四)继续整顿规范一批楼宇企业。总结提炼20*年工作经验,继续深入开展楼宇经济秩序整顿规范工作,通过开展“楼宇经济市场秩序整顿规范月”、“楼宇经济整顿规范回头看月”等活动,充分发挥政策和相关部门职能优势,积极引导相关企业在我区完成工商注册、税务登记,促进相关企业办事处发展成为独立公司或分公司。

(五)精心培育一批特色楼宇(街区)。依托*产业基础和区位特点,积极推进特色楼宇、特色街区项目建设。重点打造以文化创意、工业设计等为主题的创意产业楼,以金融保险、证券交易为主题的金融特色楼;以经营品牌橱柜为主题的桑田路品牌橱柜特色街区,以精品高档商业为主题的波特曼大街,以经营品牌体育用品为主题的体育中心奥环广场,以体现健康休闲为特色的演武天地,以发展文化娱乐为特色的飞越广场。继续提升海运港、惊驾路餐饮特色街、天童北路餐饮特色街等特色载体发展水平,力争全区特色楼宇、特色街区项目总数达到10个。

四、加快重大区块项目建设,进一步丰富服务经济发展载体

(一)加快东部新城开发建设。按照“会战东部”的高度和要求,扎实做好区块内有关社区住宅拆迁和群众安置工作,重点跟踪推进国际航运服务中心、国际金融服务中心、市行政中心等重点功能性项目的开发建设,主动做好配套服务和相关招商工作。积极推动发展留用地项目尽快落地、加快开发,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形成建设全面铺开、项目陆续建成、功能逐步形成的良好局面。

(二)全面推进服务业集聚区开发建设。加快推进三江汇金融街相关地块拆迁工作,积极与绿城集团等国内外知名开发商进行招商洽谈,早日促成项目落地。进一步细化东外滩文化走廊详规,加快完成相关地块拆迁工作,积极推进*书城项目、工业设计街区、渔轮厂地块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世纪东方广场建设步伐,积极协助开发商与国际知名商业机构开展招商洽谈。积极推进上东国际商务区主体楼宇招商工作,加快完善周边配套设施。深入做好甬东现代物流城基础调研,确定区块开发范围,进一步完善规划。根据长丰滨江休闲居住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重点跟踪推进*片相关地块商业商务项目的招商和落实工作。

五、不断优化招商选资工作,进一步深化服务经济对外开放

(一)强化科学招商和重点招商。充分依托*独特的区位条件、重要的功能载体和良好的产业政策,坚定不移推动“四大转变”,突出招商选资,注重产出贡献,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加大对各类银行机构、保险、证券等金融产业和设计、咨询等中介服务业的招商力度。进一步引进跨国公司分支机构、区域性总部和大企业集团,力争在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分支机构上取得新进展。

(二)强化整合存量资源招商。以资源整合为突破口,围绕区域建设和发展的重点,立足区域资源实际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建立招商引资项目编制和储备工作的长效机制,切实盘活闲置土地、厂方,有效整合土地、信息、客商等各种资源,在服务业机构集聚和招商引资方面实现更大突破。

(三)强化载体招商创新。以重大经贸活动为载体,特别是充分利用“浙洽会”、“甬港经济合作论坛”、“新加坡·*周”等契机,紧紧围绕服务业主题,主动走出去开展特色服务业招商推介会,紧盯入驻上海、香港的世界500强企业和知名服务业企业,广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

六、积极推进创新提升工程,进一步增强产业整体发展活力

(一)推动服务业企业加快企业制度创新。研究制定鼓励服务业企业股份改革和上市的政策措施,对神化化学、轿辰集团等有强烈上市需求的企业要切实加强上市培训指导,加快上市步伐,努力实现服务业企业上市零的突破。对向阳渔港、石浦、迪赛等优势企业要主动服务,积极促进企业股份改革,做好上市准备,积极引导条件成熟的企业组建集团公司、股份公司,进一步壮大服务业企业上市梯队。

(二)引导服务业加快实施品牌创新。鼓励服务业企业注册和使用自主商标,引导已有自主商标的企业加快升级成市知名、省著名、国家驰名商标,努力实现服务业国家驰名商标新突破。同时引导条件成熟服务业企业积极开展星级宾馆、星级餐馆、星级旅行社等各类行业等级申评工作,通过品牌创新提升企业影响力和竞争力。

(三)引导服务业加快实施技术创新。充分发挥《关于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创新型城区建设的实施意见》等财政扶持政策,积极引导服务业企业运用现代技术改进营销环节、服务流程和经营模式,加快提升区域服务业整体发展质量和水平。

七、切实增强社会服务功能,进一步促进服务经济和谐发展

(一)积极营造优质消费服务环境。以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为契机,通过社区商业建设、放心工程实施、绿色市场评选、平安市场创建、市场经济秩序整顿规范、消费市场预警监测等工作载体,进一步营造中心城区和谐有序的消费服务环境。

(二)切实开展节能减排工作。按照《*区20*年节能减排工作要点》,推动三星级以上宾馆和大型超市商场、商务楼宇、餐饮企业等能耗较大服务业企业实施节能改造,在饭店宾馆开展清洁生产试点。

(三)建设完善公共网络服务平台。满足企业在政策咨询、规划了解、意见反馈、信息查询等方面的需要,为及时给企业排忧解难提供有效的平台和途径。

(四)深入开展服务企业工作。通过“百名机关干部下企业”、“项目推进月”等活动载体,及时了解企业的经营发展情况和困难问题,强化服务指导,为企业排忧解难,努力提高企业服务质量和水平。

八、健全完善合力推进机制,进一步营造经济发展良好氛围

(一)加快完善服务业发展统计体系。加快健全完善服务业发展统计评估体系,特别是要加快完善现代服务业和楼宇经济统计体系,切实增加服务业统计信息的内容和频率。认真做好服务业“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工作,为服务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篇4

总体目标: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推进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2011年以来新办楼宇企业明年产生税收4000万元,新办注册资本100万元以上企业300家以上。

一、招商工作

一是围绕重点项目招商。广场招商正在进行,继续加大中介机构签约入驻量,明年年底部分开业。广场项目基础工程已经开工,招商工作正在进行。科技广场预计明年上半年开业运营。招金引银方面,注重以项目吸引创投基金,根据我区企业资产规模较小、培育周期较长的特点,当前应侧重引进偏VC的创投和天使投资。

二是加大小分队招商力度。继续发挥小分队招商机动灵活,针对性强的特点,以行业50强为主要目标,以等创投行业发达地区为招商区域。对资本等有意向的客商继续跟进,对IDG资本、中风投等已取得初步联系的客商上门拜访。

三是加大会议招商力度。充分做好市十六届经贸洽谈会、股权融资对接会的筹备和客商邀请工作。提高交流层次,促进投资意向转化为招商成果,争取2只以上基金落户我区,并推动中科淮海、淮海红土后续基金的成立。

二、重点楼宇招商

一是,我们在服务、扶持方面加大力度,使其继续保持运转正常,经营稳定的良好状态。

二是等成长中楼宇,进行重点关注,积极帮助其引进具有带动作用的重点、亮点企业,注重招商选资、腾龙换鸟。

三是在建楼宇招商。充分利用《区经济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扶持政策》,鼓励建设一批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行政配套齐全、建筑风格鲜明的商务写字楼宇,统筹实施,边建设边招商。

三、融资工作

篇5

一、武昌区高新科技产业的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武昌区以总部经济为龙头,重点发展金融保险、文化创意、高新科技、商贸旅游业的“1+4”产业格局初步形成,各产业发展势头很猛,但总体看产业结构不均衡。高新科技作为四大重点产业之一,其税收贡献率和相关产业带动性并不高。

(一)武昌区高新科技产业技术优势不明显。

(1)武昌区计算机软件业发展不快,计算机优势发挥不够,未做强做大,未形成全国知名品牌。

(2)电信产业一枝独大,其他信息服务业发展不均衡。

(3)市场化程度不高。部分信息技术服务业领域市场准入门槛较高,民营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垄断现象较为严重,经营机制和管理方式有待创新。

(4)计算机服务业集群不够,产业链延伸不充分,产学研合作不紧密,技术创新滞后,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

(二)武昌产业园区高新科技产业发展现状不理想

(1)园区内企业整体发展规模不大,产业优势不明显。

(2)园区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强,园区对有关国家、省、市各类专项资金项目的申报服务指导不够。

(3)产业园中企业产业集群不够,产业链延伸不充分,产业关联度不强,专业化程度不高,品牌效应不大。

二、武昌区高新科技产业空间支撑的建设现状

武昌区高新科技产业发展的空间支撑从广义而言,可分为三类:园区、专业楼宇、企事业单位自有办公生产区。

(一)园区的建设现状

武昌区高新科技产业主要分布在小洪山、石牌岭、凤凰、白沙洲。

截止目前,武昌区建成武昌现代制造业孵化基地、湖北机电科技园、武汉珞珈科技信息产业园、白沙洲都市工业园4个园区,总面积约133万平方米,其中白沙洲都市工业园物业面积125余万平方米,其他五个园区的物业总面积仅8万平方米。

(二)专业楼宇的建设现状

专业楼宇一般具有四大特征:一是产业集聚度高,楼宇内某行业企业占到60%以上;二是规模大,即企业数达到20家以上,楼宇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以上,产生税收5000万元以上;三是层次高,该行业必须属于现代服务业范畴;四是带动力强,能带动楼宇附近地区经济的发展。根据该标准,目前武昌区高楼林立的中心商务区还没有高新技术专业楼宇。

(三)大型高新科技企事业单位自有办公生产区的建设现状

近来年,武昌区采取“政府扶持、院校共建、企业参与”的方式,充分整合大型高新科技企事业单位的存量空间资源,大胆探索园区共建模式。目前,利用高新科技企事业单位闲置空间建成的产业园区仅有湖北机电科技园。

三、武昌区高新科技产业政策环境比较分析

(一)武昌区高新科技产业的政策体系分析

武昌区高新科技产业的政策主要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国家、湖北省和武汉市出台的产业支持政策,二是武昌区出台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激励政策。武昌区主要在财税和房租补贴这两个方面出台了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激励政策。

(二)武汉东湖开发区的科技产业政策体系分析

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关于高新科技产业的政策体系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吸引高端人才集聚的激励政策,开展股权激励和科技成果转化奖励,加快和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二是加大财税政策扶持力度,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鼓励科技投入的税收政策等。三是深化科技金融改革创新,加大中小科技企业信贷支持力度,促进金融服务创新,进而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四是开展政府采购和示范推广试点,在落实国家财政补贴政策的同时,东湖高新区再给予适当支持。

(三)武昌区高新科技产业政策环境评价

武昌区出台的促进高新科技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中,仅有3个《办法》和2项较为具体明晰的政策措施,与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相比,在国家、地方各级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力度上,武昌区远不如东湖开发区。

(1)武昌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激励政策和措施力度不够。目前的科技计划项目配套资金政策、产业园区发展激励政策,均因门槛设置过高或资金支持力度有限等原因,未能在激励企业创新、产业发展上产生实质性的影响。(2)武昌区关于促进高新技术重点产业发展的实施办法不够细化,只有一个笼统的《武汉市武昌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激励政策》,没有涉及各级各类科技担保、风险投资、贷款资金等方面的支持政策。(3)武昌区在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上予以政策支持不够准。资金充足是企业、产业快速发展壮大的关键保证,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科技融资政策上做足了文章,也取得了优异的成效。

四、促进武昌高新科技产业发展的对策分析

产业园区是高新科技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因此,在武昌――这个科教资源丰富的省会之区,整合地区资源,建设科技产业园区,促进高新科技产业发展,是中心城区增强发展后劲,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一)武昌发展高新科技产业空间支撑的对策分析

(1)制定武昌区高新科技产业园区建设的空间布局和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统筹全区园区建设与发展。同时,指导各个园区制定本园区的建设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打造专业特色产业园区,形成有区域影响力的品牌园区。(2)围绕产业链打造,建设产业聚集的专业楼宇。通过规划引导和专业化产业定位,吸引产业链关联企业自然集聚,利用好武昌区已建和在建的高端楼宇引导科技含量高、专业特色鲜明的科技企业入驻聚集。(3)加强对城中村产业用地的规划和政策引导,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采取合资、参股等多种方式,建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高”的专业楼宇,改变城中村的产业发展停留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低”的传统服务业的现状。(4)整合武昌区有限的土地资源,由政府牵头完成十二五期间高新科技产业与空间支撑建设利用的整体规划,预留空间实现可持续发展。

篇6

促进市民创业,是围绕我市提出的“双保、双扩、双转”的具体举措,是落实区委会提出的“再创民生工作新成效”的重要措施,鼓励市民创业对于带动就业、促进发展、保障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区今后三年促进市民创业工作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做到五个延伸,即:在创业理念上坚持创业促就业向创业促发展延伸,在创业对象上坚持主要抓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向抓大学生等各类群体创业延伸,在工作要求上坚持抓扩大创业人员数量向提升创业企业质量延伸,在政策上坚持全面普惠向重点扶持延伸,在创业服务上坚持初创人员的开业服务向成功企业的后续服务延伸。支持帮助更多的有志创业者成功创业,支持帮助更多的成功创业者稳定创业成果,更有效地带动社会就业。

二、总体目标

我区-年促进市民创业工作总体目标是:1.力争扶持5000人成功创业;2.开展各类创业培训3000人次;3.推介创业项目200个;4.建成各类创业基地20个;5.创业带动社会就业30000人。

三、主要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组织体系。一是成立由区长任组长、四套班子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区有关部门、各街道组成的市民创业工作领导小组。二是领导小组下设6个工作组:分别是:创业宣传工作组、创业培训工作组、创业基地开发组、创业项目推介组、创业融资服务组、创业后续服务组,加强对全区创业工作的具体业务指导服务。三是调整由工商、税务、金融、法律、经济、劳动保障等方面人士组成的创业指导专家团,增加经营、策划、评估等方面的人士,指导市民创业。四是建立联动协调机制,明确议事规则和程序,定期召开工作进度会,及时分析解决创业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五是区政府每年安排500万元创业资金,用于引导、鼓励和扶持市民创业工作。主要用于创业项目的开发、创业基地的建立以及融资、开业指导、后续跟踪等服务和对创业典型的奖励等创业推动工作。

2.优化扶持政策,加大扶持力度。重视政策的支撑作用,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扶持市民创业、发展经济、发展企业的各类政策措施,指导企业用好、用足、用活各类政策。同时根据我区的实际,坚持全面普惠与重点扶持相结合的原则,对我区现有的政策进行疏理,扩大政策受益面。对于政府鼓励发展的行业、企业和重点扶持的对象出台重点扶持政策。鼓励科技人才自主创业,对于拥有高新技术产品的创业者要加大扶持力度,培育自主知识产权,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有效推进区域科技进步和区域经济发展。

3.强化创业培训,提升创业能力。在坚持创业初级培训的基础上,积极动员失业人员、大学生、农民、残疾人等群体参加SYB的培训,切实转变创业者的观念,提高创业者的能力。要进一步拓展创业培训内容,针对已经创办实体的创业者的不同需求,开设创业提高班,组织开办“如何扩大你的企业”的IYB培训,提升创业者适应市场竞争的创业能力。同时,要结合女性创业、大学生创业、失地农民创业等特定群体的创业需求,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特色培训,为创业者打牢创业根基。

4.注重项目信息,创新推介形式。创业项目征集渠道有待进一步拓宽,要实现以社区自行开发、与中介组织合作以及向全社会征集的多种形式、多种途径的项目信息征集办法,进一步加强与社会中介组织、新闻媒体合作,广泛征集适合各种人群的创业项目,在开发论证、专家评审的基础上,建立创业项目资源库,及时对外,使创业项目推介变为一项常态化工作。适时举办创业项目推介会,让有创业意愿的人员能更直观、更清楚地了解创业项目,满足不同层次创业的需求,提高项目成功转化率。

5.拓宽融资渠道,加大信贷规模。继续完善小额担保贷款审核、放贷、管理、服务的工作机制,在贷款额度、放贷次数、贴息奖励等方面寻求新的突破。适当增加区级小额担保贷款额度,在做好贷款审核、贷后走访帮扶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简化小额担保贷款手续,缩短放贷时间。适度增加区级小额担保贷款次数,对于参加创业提高班培训的创业人员,根据其创办实体经营规模和资金需求,可进行再次贷款。有效拓展贷款资金来源,对我区优质创业实体,研究制定社会商业贷款贴息奖励办法,扶持创业实体发展壮大。

6.整合优化资源,加快载体培育。利用各种社会资源,继续坚持创业(孵化)基地建办主体多元化、类型多种化、形式多样化的基地建设方针,统筹兼顾、因地制宜、错位发展,建设市场型、楼宇型、门面型、创业一条街等适合初次创业的孵化基地。要将创业培训和创业实训相结合,鼓励企业申报各级青年创业就业见习(实训)基地,按照企业和青年双方自愿的原则,组织青年进入企业进行实训。要认真做好“大学生训练营”试点工作,边摸索、边实践、边总结,形成特色、形成经验,为大学生创业和就业创造条件。同时,要结合新城建设、山塘开发、石路西部综合改造、特色街区打造计划等区重点工作,大力挖掘创业载体,建立科技型、创意型、服务外包型等多种形式创业园(街),提升企业的发展空间。全区力争3年建成区级创业(孵化)基地2-3个,每个街道新建创业(孵化)基地1-2个,全区建成青年见习基地5个。

篇7

一、发展矿业总部经济的意义和目标

(一)重要意义。矿业总部企业是对其在一定区域内所投资的全部或部分企业行使经营、管理和服务职能,规模比较大、实力比较强的法人机构。矿业总部经济是矿业总部企业充分聚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强力带动和辐射作用的经济形态,具有知识含量高、专业关联度强、集聚带动作用大等显著特点。加快矿业总部经济发展,是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选择,也是推动我市率先发展的迫切需要。我市拥有发展总部经济的良好区位条件、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和投资环境,应抓住当前历史机遇,围绕全市经济发展战略,以引进矿业企业总部为核心,努力构建矿业投融资平台、矿业信息交流平台和矿业权交易平台,提升我市矿业在国际国内市场的话语权和整体竞争力。

(二)总体目标。尽快建立比较完善的政策框架、服务体系,加快建设矿业总部经济集聚区,吸引矿业领域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来我市设立总部或区域总部,培育壮大一批产业关联度高、竞争能力强的本土矿业企业总部,特别是鼓励依法设立资源勘探和资源加工一体化的矿业企业总部,实现总部经济发展环境明显改善、规模效应明显增强、财税贡献明显提高的目标,把我市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二、矿业总部企业的认定条件

(一)矿业总部企业按照经营模式包含加工类矿业总部企业、贸易类矿业总部企业和服务类矿业总部企业。

(二)矿业总部企业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在市中心城区注册并办理税务登记,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实行统一核算;

2.企业发展方向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依法开展经营活动;

3.控股企业或分支机构不少于3个(其中在市中心城区外的不少于2个),且在市中心城区汇总缴纳企业所得税;

4.年纳税额(市、区实得部分,下同)达到规定数额,其中:贸易类和服务类矿业总部企业在500万元以上,加工类矿业总部企业在1000万元以上。

(三)矿业总部企业应当提交以下资料:

1.法定代表人签署的《市中心城区矿业总部企业申请表》;

2.本企业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

3.下属2个企业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隶属关系证明(均为复印件);

4.《市中心城区矿业总部企业税收贡献核算表》;

5.经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本企业上年度财务报表(复印件);

6.其他必要的相关证明文件。

上述文件材料注明为复印件的,在申请时应出示原件,并在复印件上加盖企业公章。上述文件材料未注明为复印件的均需提供原件。

(四)在原市矿业领导小组下设市矿业总部经济发展办公室,由市政府分管领导担任办公室主任,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矿业总部经济发展办公室设在市经信委,主要负责总部经济政策制定、规划编制、立项运作、认定条件及重大问题的协调、服务和指导等工作。

(五)矿业总部企业申请程序

1.企业申报。企业从市政府门户网站、市经信委网站下载申请表格,并按要求向市经信委提供各类有效证明材料进行申报。

2.初步审核。市经信委对企业申报材料进行初审,提出初审意见;税务部门对申报企业的纳税情况进行核算,提出企业纳税核实意见;财政部门根据税务部门核实的企业纳税情况,提出是否给予财税支持的意见;市矿业总部经济发展办公室综合提出审查意见。

3.审定。由市矿业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审定企业名单。对审定未通过的,由市经信委向企业作出书面答复并说明理由。

4.公示。将审定通过的矿业总部企业名单在市政府门户网站和《日报》等进行公示。对公示有异议的企业,由市经信委会同有关部门重新审查。

5.授牌。对审定企业发放矿业总部企业牌匾。

(六)矿业总部企业自领取牌匾之日起应承诺3年内不将其注册地址迁离市中心城区,不改变其在市中心城区的纳税义务。

(七)单独达到矿业总部企业标准且其上级企业注册地在市中心城区的企业,建议与上级企业一同申请。独立提出申请认定总部企业的,相关税收贡献不再重复计入在市中心城区的上级企业。

(八)矿业总部企业发生更名、重组等重大调整的,应在办理相关手续后1个月内将相关情况报送市经信委,市经信委汇总后报市矿业总部经济发展办公室审核确认,公告并重新换发牌匾。

三、加大对矿业总部企业的扶持力度

(一)用地支持

1.保障总部企业用地。在每年新供用地中,提供一定比例的工业项目用地用于总部企业投资新上工业项目,并按国土资源部规定的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通过招标、拍卖、挂牌等公开方式,按规定程序提供给总部企业。征地报批过程中,在必备申报材料具备、其他前置条件承诺在一定时限内补齐的前提下,先行进行总部企业用地预审。

2.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建设若干总部基地,工业用地应当向园区集中。在规划企业用地的同时,规划建设相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支持鼓励在总部基地或其他具备条件的区域规划建设总部楼宇,为总部企业提供总部办公用房。

3.支持鼓励符合条件的总部企业申请单独或联合建设总部楼宇。总部企业单独建设或联合建设总部楼宇的建设项目用地,土地供应采取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并在出让公告中列明规划设计要点及竞买资格条件;总部企业单独建设或联合建设的总部楼宇,自用办公用房(不包括附属和配套用房,下同)的建筑面积应不少于总建筑面积的70%。

4.总部企业单独建设或联合建设的总部楼宇和购买政府投资建设的总部楼宇物业,已经享受相关优惠政策的,未经批准不得出售或转让,不得改变用途。总部企业租赁政府投资建设的总部楼宇物业,不得转租,不得擅自改变用途。

(二)财税支持

1.从2011年起设立矿业总部经济发展专项资金,专项用于对矿业总部企业的奖励、补贴等。奖励(补助)资金由财政部门初审,市矿业总部经济发展办公室审查,报市矿业领导小组审定。奖励(补助)资金由市与区按城区体制分享比例分别承担。

2.企业纳税奖励。对企业缴纳税收按市、区实得部分实行累计定率奖励办法: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按40%给予奖励;超过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部分,按50%给予奖励;超过1000万元至2000万元的部分,按55%给予奖励;超过2000万元至3000万元的部分,按60%给予奖励;超过3000万元的部分,按65%给予奖励。

3.个人纳税奖励。对矿业总部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即董事长、常务副董事长、总经理、常务副总经理、总会计师、总工程师、总经济师,下同),根据其缴纳的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按市、区实得部分的60%奖励给个人,同时在计算企业纳税奖励时予以扣除。

4.办公用房补助。在市中心城区购置总部自用办公用房的,按每平方米5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补助,每个企业的补助不超过100万元,补助分3年支付;在市中心城区租赁总部自用办公用房的,按年租金的30%给予3年房租补助。已享受购房、租房补助的矿业总部企业办公用房在享受补助期内不得对外租售。

5.申请纳税奖励应提供税务部门出具的本企业纳税证明复印件(加盖税务部门公章),并附企业据此制作的在市中心城区纳税情况明细表等资料。申请购房补助应提供房屋所有权证、购房合同及购房发票等资料。申请租房补助应提供备案登记的房屋租赁合同和租赁发票等资料。企业所提交的资料需用A4纸按顺序装订成册,并提供电子版,除注明提交原件外的其他材料可提供复印件,加盖企业公章,并核验原件。

(三)金融支持

1.市政府定期召开“矿业总部企业金融服务论坛”,加强政银企资金方面的沟通、协调和联系,通过提高贷款额度等方式支持矿业总部企业的发展。

2.在立项、融资担保等方面优先支持和帮助有条件的企业申请国家政策性贷款。

3.引导矿业总部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合资合作、引进创业风险投资基金或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多种方式拓宽融资渠道,为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四)政策服务

1.开通“绿色通道”服务。比照本市重大招商项目有关规定,对矿业总部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对认定为总部企业的,将其列为重点跟踪服务对象,实行优先办理、专人指导等服务措施。

2.支持引进和培养企业优秀人才。加大矿业总部企业紧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重点引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科技创新人才和高技能适用人才,引进人才按《市人才引进暂行办法》(郴发〔2010〕12号)享受生活补贴、住房补贴、配偶工作及子女入学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引导本地高校为矿业总部企业培养适用人才,鼓励矿业总部企业与境内外优质教育机构建立人才培训平台,在重点领域引进高质量的培训机构和项目。对矿业总部企业人员因公出境申请,人力资源、外事、公安等部门予以优先办理。

3.提供规费减免和便捷通关服务。矿业总部企业在建设期内,按规定由本市收取并支配使用的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在本市权限范围内能免则免,不能免的按最低限额收取。配合做好通关协调服务工作,为矿业总部企业及其下属企业货物进出关和开展服务贸易提供便利。

4.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城市道路、桥梁、供水、供电、通讯等公共基础设施,加快公路、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和完善写字楼、停车场、高档宾馆、会议展览等商务设施条件,提高城市公共服务功能和商务服务水平。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完善专业配套服务体系,为矿业总部企业提供良好配套服务。加强城市管理,维护社会稳定,营造加快矿业总部经济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四、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一)强化与总部企业沟通机制。实施总部企业对口服务,建立各级领导干部联系重点总部企业制度,及时了解并掌握总部企业需求,帮助解决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二)建立健全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市场监管、引导自律、培训服务等方面职能,协助做好总部企业引进、培育等工作。加强调查研究,及时反映行业动向,提出政策建议。

(三)加强总部经济发展工作的研究和宣传。政府部门、研究机构要加强对总部经济的研究,逐步建立和完善总部企业统计分析体系和统计核算制度。新闻媒体要加强对总部经济的宣传力度,有计划、有重点地宣传有关政策和工作进展情况,在全市形成促进总部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

五、其他事项

(一)本意见规定的各项优惠政策与本市其他文件规定的优惠政策属于同类型的,不得重复享受。

(二)企业弄虚作假,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总部企业财政补助或奖励的,撤销其补助和奖励,责令退回补助和奖励所得,并记入企业信用档案;触犯法律法规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三)被取消矿业总部企业的,享受的有关优惠政策相应终止。

(四)各县市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发展矿业总部经济的优惠扶持政策。

篇8

一、园区范围

金融商务中心区位于区北部,东至饮虎池街—上新街,南至经十一路,西至纬五路—小纬六路,北至经一路,占地面积约5.5平方公里。核心区以“两纵三横”(纬二路、顺河街、经四路、经七路、经十路)为发展轴线,占地面积1.69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约468万平方米。

二、园区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

功能定位。着眼于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核心区,突出城心区的高端综合功能,巩固提升金融商务产业,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形成金融、商务、商贸、文化、信息等产业协调发展的现代服务业体系,打造金融商务核心区、高端商贸承载区、文化创意休闲区、商埠文化传承区等功能区为一体的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

发展目标。力争用三年时间,把金融商务中心区打造成为全省首批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成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乃至全省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支撑点和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争取到2016年末,园区金融业增加值达到220亿元,年均增长12%;金融业区域税收达到48亿元,年均增长13%。

三、加快园区产业培育,推动园区产业升级

(一)打造特色金融产业。培育发展新兴金融产业,巩固提升传统金融产业,支持和推动金融市场创新发展。进一步吸引和培育法人金融机构,鼓励民营资本发起或参与设立民营银行、融资租赁、股权基金、产业基金、民间资本管理、消费金融公司等新兴金融业态,积极推广网络支付等互联网金融创新产品和服务,打造新兴金融组织特色聚集区。鼓励齐鲁银行业务拓展,增加营业网点,扩大经营范围,增强企业竞争力。依托齐鲁证券已建立的投资银行、资产管理等大投行业务平台,通过资产证券化方式,把实体经济优势转化为资本竞争优势。统筹推进要素交易市场建设,依托泰山文交所国家级艺术品交易平台,积极开展文化艺术品鉴定评估、交易、拍卖、质押融资等各类创新业务。发挥领锐基金的典型示范作用,不断提升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空间。

(二)发展商务服务机构。大力引进培育会计、审计、法律、资产评估、资信评级、证券咨询、保险经纪等中介服务组织,鼓励发展商业机构,构建专业化金融中介服务体系。协调中央财经大学、大学、财经大学、大学等高校,探索创建金融数据、金融工程实验室等金融研究机构,为园区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三)建设总部经济集聚区。依托全市总部基地发展示范区建设,加速构建与总部经济相适应的产业支撑体系。积极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及大型民营企业总部,以及营运中心、研发中心、营销中心、票据中心等职能总部集聚发展。

(四)加快园区产业优化升级。建设一批集商业、酒店、餐饮、会议、休闲娱乐等城市功能为一体的大型商业综合体,促进高端商业集聚发展,满足高品质、多元化消费需求。加快推动老商埠一期、书城、新世界商城改造等项目建设,打造特色文化休闲产业。发挥中国联通、中国移动总部集聚优势,打造高水平信息网络服务集群,增强信息技术支撑园区金融商务产业发展的能力。

四、推进园区规划建设,提升园区整体形象

委托国内外顶尖规划设计机构,对园区的整体城市规划、天际线设计、区域景观、地下空间和管网、区域交通、夜景照明等进行高起点、高层次、高标准规划设计。统筹考虑金融商务中心区范围内土地储备和开发建设计划,加强对重大载体建设项目的协调服务,引导投资商按照园区规划要求进行投资建设,采取“一楼一主体、一楼一业主”的建设模式,积极引进国内外金融地产专业机构,规划建设园区标志性建筑,提升金融商务中心区整体形象。科学制定现有存量资源的整合、改造和提升方案,通过包装策划、置换改造、优化环境,打造配套功能齐全、建筑风格鲜明的商务楼宇,进一步夯实金融商务产业发展载体平台。

五、创新园区管理模式,加快园区发展步伐

探索在园区试行省、市级行政审批下放,重点在优化流程和加强监管、创新机构编制管理等方面先行先试。按照产业功能区管理模式,充分发挥金融商务中心区服务中心作为园区管理服务机构的职能作用,加强对园区产业发展、投资促进、企业服务等方面的业务指导,形成服务中心与办事处统筹协调、相互促进的工作机制。建立专家咨询工作机制,聘请国内外金融界领军人物以及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学者,成立金融商务中心区专家咨询委员会,通过举办专题研讨会、论证会等活动,加强对产业发展、重点项目、体制机制、扶持政策的咨询论证。

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化园区发展环境

(一)保障土地供应。对符合园区产业发展导向的金融、商务、商贸、文化、信息、总部经济等,在供地安排上予以倾斜,优先办理用地手续,给予一定扶持补助。

(二)加强引新扶持。对经认定的新引进园区的金融、商务、商贸、文化、信息、总部经济等企业,按照一事一议的原则,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扶持。

(三)突出重点发展。除新引进机构外,对经认定符合条件的金融商务机构、总部企业等,充分利用多种方式给予重点企业业务支持,提高扶持奖励企业的成效。

(四)鼓励企业创新。高度重视信息化对园区传统产业的改造,积极研究支持电子商务、物联网、互联网金融、物流金融等发展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

(五)强化人才支撑。鼓励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来园区创业发展,以企业成长性和经济贡献为依据,通过多种方式对其高层次管理人才和科技人才予以重点培养。

篇9

今天,区委、区政府在这里召开一年一度的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年经济工作,研究部署2009年经济工作任务,动员全区上下进一步坚定信心,克难攻坚,团结一致,奋发进取,扎实推进区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下面,我讲二个方面的意见:

一、*年经济工作回顾

*年是我区发展进程中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历史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严峻挑战和年初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带来的困难影响,全区上下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狠抓落实之年”和“创新突破之年”的总体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好字优先”的原则,主动适应国际国内宏观环境变化,扎实推进“保增长、促调整、抓民生”各项工作,较好地实现了经济社会稳健协调发展。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致力于保增长,区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中提升”发展战略,坚持“开发、集聚、拓展”的经济工作方针,积极落实保稳促调各项政策措施,全区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5亿元,同比增长10.0%,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7.22亿元,同比增长12.6%。一是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力推进功能性板块和重点商务楼宇建设,中心区域楼宇集群效应进一步显现。和义路一期万豪国际大酒店建成开业,成为全市率先亮相的“中提升”项目。二期商业中心即将竣工。五金交电地块成功出让,新星商业中心项目进展良好。鄞奉路一期首批、莲桥街地块全部完成拆迁,鄞奉路一期二批、月湖西区地块拆迁工作开始启动。南站区域改扩建工程前期工作稳步开展。科技创业大厦、银泰国际、银亿时代广场、泛亚国际等商务楼宇基本建成。环球中心、月湖盛园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年新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商务楼宇6幢,总建筑面积17.08万平方米;在建商务楼宇21幢,总建筑面积88.14万平方米。二是招商选资扎实推进。积极拓展招商渠道和丰富招商手段,着力强化对重点区域和重点产业的招商,高端优质资源有效集聚。招商中心顺利运作,区、街道两级招商网络得到完善。招商手段不断丰富,借力招商、合力招商、驻点招商等方式积极开展。招商渠道进一步拓展,对上海、香港等重点区域招商深入推进,与香港贸发局以及仲量联行等机构成功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现代服务业等重点产业和国内外知名企业及总部型企业引进成效明显。全年预计引进各类企业5687家,其中500万元以上企业151家。引进现代服务业企业1067家,注册资金20.9亿元。万宝盛华、联泰大都会等一批世界知名企业成功入驻,全球500强企业累计在我区落户达25家。三是服务企业深入开展。积极开展“干部进企业、服务促发展”专项活动,共走访重点企业414家,解决各类问题331个。进一步加大对企业的融资支持,区委、区政府分别召开银企座谈会,牵线搭桥,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积极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首家小额贷款公司已筹建结束并经市政府批准。同时,扎实做好上级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减征企业社会保险费,取消和停征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困难企业税收,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在年初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招商引资的若干意见》、《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鼓励外经贸发展的若干意见》、《促进工业经济发展若干意见》等扶持政策的基础上,又出台了《关于加大区域经济发展政策扶持力度的补充意见》,对现代服务业、都市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外贸出口等行业进一步加大了扶持力度。

(二)致力于促调整,产业发展水平继续提升

坚持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产业结构继续调整优化,区域竞争力持续增强。一是现代服务业快速集聚发展。全年预计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77亿元,同比增长8.0%,其中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22亿元,同比增长18.4%,占服务业的比重达到44%。创意产业、服务外包起步发展,全市首家LOFT创意产业园“新芝8号”启动运作,网络产业创业园企业开始承接外包业务。二是传统商贸业整合提升。预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5亿元,同比增长14%。天一广场部分区块完成升级改造,品牌集聚度明显提高,天一商圈影响力辐射力不断增强。“好又多-丽园尚都”商圈加快发展。宁波购物节、香港时尚珠宝节等重大商贸活动成功举办,中心商贸商务区地位进一步夯实。三是都市工业创新发展。全年预计实现工业产值288.73亿元,同比增长7.6%。纺织服装、电器机械、电子信息、通用设备等优势行业趋精趋强,重点企业支撑作用明显。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获国家级立项8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家,实现授权专利604项,同比增长55.7%,增幅位列全市第一。我区已累计拥有中国名牌产品7个,驰名商标5个。四是对外开放步伐加快。预计实现进出口总额67亿美元,同比增长12.6%,其中自营出口55亿美元,同比增长13.7%,进口12亿美元,同比增长7.8%。积极参与浙洽会、新加坡·宁波周、武汉·宁波周等重大经贸活动。同时,股份经济合作社改革深入推进部分资产市场化运作试点启动实施。

(三)致力于抓民生,社会和谐局面不断巩固

继续加强改善民生工作,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不断提高公共管理和服务水平,推动社会和谐稳定,为区域经济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氛围。一是民生建设项目加快推进。通途路西延、机场路北延等重点项目顺利推进,机场路快速通道互通立交桥开工建设。民通街、丽园北路等道路建设全面竣工,市中医院南侧道路、粮丰街延伸段、庙洪路二期等工程开始实施。市中医院迁建工程、望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项目进展顺利。吴家、胜丰(铁路以西)安置房建设全面实施。双杨地块拆迁基本完成,联丰、西成等地块前期工作全面开展。徐家漕经济适用房建设顺利开工。二是公共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数字城管”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81890求助服务中心拓展工程顺利实施。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扎实推进,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监管在全市率先开展,和谐促进工程进一步深化拓展。劳动保障和就业服务工作稳步推进。全年用于民生和公共服务支出约9.3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68%,有力地促进了城市管理、社区建设、平安大区建设和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快速协调发展。三是服务经济效能进一步提高。行政审批职能归并改革工作按期实施,行政服务中心扩建工程顺利完成,行政审批管理服务机构成立并启动运作,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建成运行。

刚刚过去的*年,在环境多变、挑战趋增的情况下,全区经济工作取得上述成绩实属来之不易。这是全区上下齐心协力、团结奋斗的结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全区经济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还不少,主要有:一是部分指标未能完成年初确定的预期目标,GDP增幅比预期相差1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比预期减少8.65亿元。二是应对宏观环境变化,推进保增促调的力度和措施仍需进一步加强。三是强化招商选资,集聚高端优质资源的手段与能力还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增强。四是优化发展环境,服务经济的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对此,我们既要客观分析,又要增强信心,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克服和解决。

二、2009年经济工作总体形势、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

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影响,2009年可能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区经济发展面临困难最大、挑战最严峻的一年,也是蕴含重大机遇的一年。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特别迫切、特别重要、特别意义深远。从挑战来看: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将进一步扩大,世界经济将经历一个较长的低迷和调整时期。国际金融形势恶化对我国负面影响在逐步加重,经济下滑已经成为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受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的综合影响,我区发展将面临较多困难和严峻挑战。从机遇来看: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世界经济下行引起的倒逼压力,为我们扩大内需、转变发展方式、对接国际资本以及“走出去”等多个方面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中央、省、市、区把保增长作为今年经济工作首要任务,在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多个层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政策举措,这些政策措施将逐步产生良好的综合效应。同时,我区经济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不仅基本确立了一条适合海曙发展的科学道路,而且逐步建立了一个符合都市经济发展的产业体系,同时还打造了一支团结协作、奋发进取、开拓创新的干部队伍和企业家队伍,为进一步抵御风险、战胜困难、促进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此,我们既要清醒看到形势的严峻性、复杂性,进一步正视困难、积极应对。又要充分看到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进一步振奋精神、趋利避害,在应对挑战上出实招,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在科学发展上见实效。

2009年全区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和区委七届六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继续按照“开发、集聚、拓展”的经济工作方针,紧紧围绕宁波中心商贸商务区和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的功能定位,强信心、保增长、促转型、重民生,坚定不移地实施“中提升”发展战略,切实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着力优化提升产业结构,努力实现区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009年全区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6%。重点要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把项目带动作为“保增促调”的支撑,着力优化经济发展空间

重大项目是凝结资金、技术、人才的有效载体,是扩充经济总量、加快发展的强力增长点。要充分发挥我区“中提升”先行优势,加快推进功能性板块和重点商务楼宇开发建设,不断优化区域经济发展空间。一是继续加大拆迁工作力度。紧紧抓住宏观形势变化特别是拆迁政策调整的有利时机,积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和有效手段,精心组织,强势推进,坚决打好新一轮拆迁攻坚战。确保完成月湖西区一期、鄞奉路一期二批地块以及南郊路、横河街、厂堂街等项目拆迁工作。尽早启动南站相关改造区块的拆迁工作。二是切实加快功能性板块建设。抓紧实施和义路二期商业中心项目,确保五月份顺利开业。确保五金交电地块春节后开工建设。积极推进新星商业中心项目相关工作,确保尽早开工建设。尽快完成鄞奉路一期首批、莲桥街地块土地出让,力争部分项目开工建设。加快推进月湖盛园项目建设,确保年底前完成主体工程结顶。三是积极推进商务楼宇建设。重点要加快推进环球中心、银泰国际等高档商务楼宇建设,确保尽早投入使用。尽快启动丽园中央商务区、新典商务区项目建设。

(二)把转型升级作为“保增促调”的核心,着力完善都市产业体系

转型升级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是应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区确立新优势实现新跨越的关键所在。要继续做精做强服务经济,优化提升产业结构,加快完善都市产业体系。一是重点发展高端服务业。充分发挥海曙服务业先发优势,加快调整服务业发展结构,以高端服务业和总部经济作为服务业发展的战略重点,重点发展金融保险、国际贸易、现代物流、专门专业、服务外包、创意产业等高端服务业,着力提高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继续深化和完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规划,加快培育整体布局合理、功能特色明显,分散化、多样化、多层次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不断优化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努力构筑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现代都市产业体系。不断完善现代服务业发展政策体系,抓紧出台鼓励高端服务业和总部经济发展的政策意见,把海曙打造成宁波高端服务业集聚高地。二是加快提升传统服务业。依托天一广场升级改造,加快调整商业格局,优化商业业态。全力做强和义路二期商业中心,加快品牌集聚,提升品牌水平,拓展天一商圈内涵。鼓励特色街区的培育和建设,引导提升经营规模和消费档次,努力形成一批产业集聚、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商业街区。深度挖掘海曙历史文化内涵,精心办好购物节等重大节庆活动,有效促进商旅文融合互动,凸现海曙历史、文化和商贸品牌。三是着力优化都市工业。不断完善都市工业发展政策,引导工业企业腾笼换业,加快工业总部大楼建设,大力发展生产基地在外的工业总部。积极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和实施品牌战略,加快和提升科技创业中心、网络产业园、知识产业园、创意产业园等平台建设,扶持企业建立工程(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和争创名牌产品,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发展科技中介、深化科技合作,推进政产学研结合,提升创新服务能力。

(三)把招商选资作为“保增促调”的重点,着力集聚高端优质资源

招商引资是全区经济发展的主线,是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和提升产业层次的重要保障。要继续按照“招大、引强、选优”的思路,进一步强化招商选资,不断扩大引资总量,提升招商质量,有效发挥优质资源的能量,努力促进都市产业的高端发展、集聚发展和跨越发展。一是加强队伍建设。注重引进与培养,推进整合和提升,加快打造一支懂招商、会招商、能招商的队伍。积极探索和创新招商机制,充分发挥侨台办等涉外部门以及其他经济部门的招商潜力和优势,不断完善和优化招商网络,努力构建大招商格局。二是突出重点区域和重点产业招商。主动把握甬沪、甬港经济合作全方位深入推进等有利时机,积极做好产业对接和招商选资工作。重点瞄准上海、香港等重点区域,继续创新和拓展招商手段,致力引进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法律会计咨询等专门专业企业、国内外大企业集团以及跨国公司地区性总部。三是注重招商选资与稳定企业的有机结合。继续加大对重点税源企业扶持服务力度,建立健全重点税源企业动态服务机制,促进引税与稳税并举,确保税源稳定。

(四)把深化服务作为“保增促调”的手段,着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深化服务是当前促进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必须牢固树立“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大局意识,不断深化服务内容和内涵,积极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切实提升服务的层次和水平。一是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梳理完善保增促调的政策措施,科学把握政策的灵活性,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性、扶持性和有效性,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二是不断完善服务机制。大力开展“创服务型机关、促进企业发展”活动,深化和拓展重点企业联系制度,建立和完善领导联企、干部帮企等各项制度。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强化服务实效,积极帮助解决企业生产、经营和企业家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三是积极搭建服务平台。协调做好银企合作交流,充分发挥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的作用,着力畅通企业融资渠道,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四是充分发挥协会商会作用。充分利用各类行业协会、商会等民间组织安商、稳商等功能,发挥好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

(五)把统筹发展作为“保增促调”的基础,着力推进西部区域建设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也是区域经济实现科学发展的必要选择。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西部商业副中心建设,加快完善城区西部功能,稳步推进产业升级,实现城区统筹均衡发展。一是继续加快配套项目建设,逐步完善西部片区功能。完成粮丰街、市中医院南侧道路等建设。尽快实施丽园南路和气象路二期续建工作,力争年底前完成主体工程。加快市中医院北侧道路、泛亚国际北侧道路等项目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继续推进新典路西延、南苑街西延等道路前期工作。配合市里加快通途路西延、机场路快速通道互通立交桥、轨道交通等重点工程,逐步改善城区西部道路交通框架。同时,加快推进青林湾学校、区文体中心等项目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配合做好蓝天健身中心、外事学校迁建等项目。二是积极培育消费热点,努力提升西部产业发展水平。充分挖掘城西城南商业资源,重点依托泛亚国际、阳光世界大酒店、甬邦大厦等一批已竣工的商务楼宇,积极引进商务、商贸、餐饮、娱乐、休闲等产业,培育消费热点和增长点,引导发展特色商圈,进一步提升和集聚西部商气。三是加快推进旧村改造步伐,有效拓展西部发展空间。抓紧吴家、胜丰(铁路以西)村民安置房项目,尽快启动联丰、双杨、胜丰(铁路以东)安置房项目。全面完成联丰、前丰(周江岸)、西成、后孙等3个旧村拆迁工作。按照“立足长远、梯度开发、错位发展”的要求,建立健全区、街道、合作社三级协调联动机制,加强对村级发展留用地项目管理,不断提高村级发展留用地利用效益。同时,继续深入推进股份经济合作社改革,深化集体资产市场化运作试点,加快推进集体经济发展、转型和升级。

(六)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促调”落脚点,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篇10

2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振兴规划》涉及集成电路、软件及信息服务、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数字视听、宽带通信等多个行业,目的是为相关领域的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内外环境。

这样一个拉动中国内需的产业政策对外资企业有着怎样的影响?政策出台第二天,《新财经》记者专访了韩国LG

CNS China(北京乐金系统集成有限公司)总经理金良镐。他说:“中国政府专门针对高新技术产业出台专门的扶持政策,对这个产业会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他同时透露,金融危机对他们公司的业务有很大影响,特别是美洲和中东市场,但中国市场没有受到冲击,业务量不降反增。

美洲、中东市场受影响最大,中国市场不降反升

《新财经》:国务院近日出台了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这项规划对LG CNS China这样的外企有着怎样的影响?

金良镐:整个行业人士都一直都在关注这个产业政策,我个人对大概内容也有所了解。此项政策将大力推动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对我们公司在中国区的业务发展将起到很大的帮助。前不久国家对通信产业进行了重组,以促进通讯市场;据了解,到2010年中国将全面普及高清数字电视广播(HD)等,都是促进信息产业发展的举措。

总之,政府能专门针对高新技术产业出台专门的扶持政策,对产业和公司都会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新财经》:你们会不会根据新的产业规划对相关业务或产品进行调整?

金良镐:作为一家系统集成公司,我们是很典型的IT公司。我们一直以IT技术为背景在各个领域进行系统集成业务,比如公共领域的地铁自动售检票系统(AFC)、制造领域的工厂自动化系统(MES)以及建设领域的智能城市U-city等。其中2009年一项重点业务就是大屏幕影像系统集成业务。

据了解,此次政策中有一项重点任务就是视听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我公司的影像系统业务正是属于这个领域。我公司影像系统业务的重点不在于显示屏本身,而是如何通过数字化视听技术来更好地应用产品,美化城市环境。我们希望借助产业政策的春风,使公司的影像系统业务得到更好的发展,为中国都市的美丽尽一份力。

《新财经》:影像系统这项业务是什么时候进入中国市场的?

金良镐:韩国总部从2003年开始开展影像业务,最初以美国和欧洲市场为主,建立了很多成功案例。2007年3月我们将成熟的技术及丰富的经验引入中国,现在已经在上海、广州、深圳等十几个城市建设了大屏幕影像系统。

在中国,我们的主要市场定位于高端市场,就像当年我们在拉斯维加斯建造的天幕影像系统那样,我们希望能够为中国的城市打造地标性影像系统。

《新财经》:为什么选择在2007年进入中国市场?您认为中国市场的发展潜力如何?

金良镐:中国影像市场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影像系统是社会基础设施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产生的业务,与社会各产业密切相关。比如我们公司2009年主推的《楼宇地标化影像亮化方案》,与房地产业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创意多媒体方案》主要应用于广播媒体领域;《竞技Dynamic

Display方案》应用于体育竞技领域;而《U-Art方案》则应用在舞台、艺术展示等文化艺术领域,是影像科技与文化艺术融合的数码艺术产物。近几年,中国户外广告市场迅速发展,媒体形式也由传统的平面广告逐渐向融入高科技的LED、交互式LCD(液晶显示器)等新媒体方向转变,这些因素都为影像系统开辟了很好市场。

此外从总体趋势上来看,事业的重点将从商业化向社会化转变,例如广泛应用环保节能的LED产品等。

《新财经》:中国这个市场的成熟度并不是很高,影响这个领域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金良镐:影像系统是社会各产业综合发展的产物,受着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除了刚才讲到的拉动产业的因素之外,半导体、网络通讯等产业作为技术支持因素也非常重要。

宏观地来说经济因素是每个产业发展的根本。影像系统的建设资金相对比较高,因此受经济方面的影响比较大,而近期的金融危机无疑会影响到影像市场发展的速度。

《新财经》:LG CNS在美洲、中东等不少国家开展了这项业务,有没有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哪个国家受到的冲击最大?

金良镐:影响最大的是欧美市场。预计我们2009年欧美地区影像系统业务量将比2008年约减少13%。但是中国区市场将有望增长20%。

关于影像这块业务,我们在全球的主要重点市场有美洲、中国、中东、韩国。原来业务量居首的欧美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最大。其次是韩国和中东的影响也比较大,对中国的影响是最小的。

发展智能系统需要政府支持

《新财经》:贵公司毕竟是一个以主营传统的系统集成为主的IT企业,多年之后开辟了这么一个新的影像业务,我想知道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金良镐:我们在进行U-City智能城市系统、智能楼宇系统等大型业务时发现,影像系统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但是,影像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想在短时间内扩大市场是非常困难的。我们计划将影像系统作为IT业务的重要部分来推进。将来影像系统会更多地与其他系统相结合,向综合性系统转变,实现大规模的综合智能系统。比如影像系统与ITS等交通系统结合、与智能城市系统结合,等等。

如何将IT技术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更好地为人类服务是发展的宗旨,例如建立智能城市、智能小区等现代居住环境。

《新财经》:这样的系统是不是在别的国家已有应用?

金良镐:对,在韩国有个智能城市的案例。在韩国仁川附近有一个叫“松岛新城”的地方就建设了一个智能城市,它可以说是一座“数字技术无处不在”的综合智能城市。社区、医院、公司和政府机构实现了全方位信息共享;数字技术深入住户房屋、街道和办公大楼,像一张无形的大网把城市支端末节连为一体。居民可以轻松完成交通、通讯、医疗、房产、税务等相关业务,人们的生活变得非常便利。

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得非常好,将来也将走向社区智能化。智能城市系统的市场前景非常好。比如,在海南岛正在规划的一个度假村,我们提出了智能度假村的理念。这个项目中影像系统也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新财经》:您说的这个海南度假村,仅是您的一个设想还是确有这样一个正在进行的项目?

金良镐:这个项目已经做了一部分,但是仅限于影像系统。

《新财经》:您所说的“智能系统”是一个综合项目,就算应用技术问题解决了,短期内也可能很难有较快发展,因为还存在很多其他制约因素,比如通讯、地产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政策的扶持力度,甚至会涉及到个人的隐私,而这,也正是该系统在全球普及起来比较困难的原因。

金良镐:不错。首先,只要涉及到日常生活的IT技术,政策方面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对于外企政策支持就显得更加重要。在国内寻找长期合作的合作伙伴,将进行技术共享,共同为中国的市场服务是我们的发展理念。其次,随着科学的发展,很多技术会涉及到个人信息的安全和隐私问题。如何在保障个人隐私的同时发展技术,是我们目前最关心的主题。也就是科技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平衡。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成本的下降,影像系统的案例会越来越多,它将会被广泛地应用在城市美化、亮丽工程等方面。

《新财经》:您能否具体说一下,发展智能系统业务需要政府哪些支持?

金良镐:个人认为应该是国家的信息化相关政策。智能系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对这个部分,相信国家考虑得应该更多更完善。

如今IT技术高速发展,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来支持产业和稳定发展是好事。我们公司诸多成功的案例在东南亚部分国家得到了应用,希望在政策的支持下,能有更多的机会应用在中国市场,为人民提供更优秀的服务。

要在中国建太阳能发电站

《新财经》:据我了解,贵公司在韩国已经投资了太阳能发电站,在中国,有没有这方面的考虑?

金良镐:自从我上任以后(上任时间:2008年1月1日),就进行过太阳能业务方面的市场调查,考虑过中国区开展太阳能发电相关业务。

我参与过韩国第一个太阳能发电站的建设工作。所以,我一直希望中国区也能开展太阳能发电相关业务。太阳能发电的最大一项成本是太阳能板,而中国又是全球最大的太阳能板生产基地。同时,中国幅员辽阔,日照量充足的地区非常多,具有非常成熟的基础条件。我相信太能阳发电在中国会发展得非常好。

《新财经》:在中国建太阳能发电站,最大的困难在哪里?

金良镐:太阳能发电最大的成本就是太阳能板,如果这项成本不能降低的话,太阳能电的价格也会非常高。跟水利、风力、原子能发电相比,太阳能发电的成本相对要高很多。比如,比原子能电的成本约高出15倍左右。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政府出台一些政策进行支持,否则发展比较困难。从另外一个层面来看,随着全球制造业大量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相比,太阳能发电环保又节能,所以,还是要大力发展太阳能发电产业。据我们了解,有些地区有一些相应的政策,但每个省市的政策好像都不太一样。从诸多不确定性因素来考虑,我们认为投资风险比较大。

《新财经》:韩国有哪些扶持政策?

金良镐:韩国对太阳能有个很好的政策支持:太阳能电由政府进行采购,然后再以普通电的价格卖给老百姓。不论在哪个国家,这种成本的差异都会影响这个产业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全球太阳能应用最广泛的应该是美国和西班牙,它们的共同点都是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日本是最先提出开发太阳能发电的国家,但基于政府扶持力度的不足,至今为止发展得不够理想。

《新财经》:中国如果有类似的政策,您会考虑投资吗?

金良镐:我想我会。

LG CNS简介 LG CNS是世界500强企业LG集团所属的IT公司。1987年LG与美国EDS成立合资公司,2001年末收购了所有EDS股份,并于2002年1月正式更名为“LG CNS”。之后LG CNS在中国成立了独立法人LG CNS China(北京乐金系统集成有限公司)。同时被评为韩国规模最大的IT公司、亚太地区10大IT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