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精细化管理范文

时间:2023-10-30 17:32: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镇精细化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城镇精细化管理

篇1

关键词:夜景 规划 建议

Abstract: the night illumination has become a symbol of the city development and sign, and has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the people's government of the city, and became the government to do practical for the citizens of the popular project, how to make the night lighting design mor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build a modern civilized and harmonious city landscape system is the night we need to address the urgent problems. This paper YangChunShi in guangdo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night view of landscape system planning of small towns lighting management and implementation suggestion, put forward the small towns at night lighting landscape planning should be included in the town planning management system of thinking.

Keywords: night planning advice

中图分类号:R857.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城市夜景照明的现状

阳春处于连接珠三角与粤西地区结合部的区域,是广东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起点区之一,与珠江三角洲、香港、澳门相邻,即是国家地质公园、又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奇山、碧水、溶洞,给游客留下难忘的记忆。然而,在夜幕降临后却是另一番景象,一些街道路灯昏暗,多数大型公共建筑面暗头灰,商业建筑更是灯色单调,公园、广场灯饰仅供照明,就连有些广告牌也是黑灯瞎影,一些相对偏僻的街道上“有路无灯,有灯不亮”,一些普通建筑物和小商铺就更加难得见灯饰。原因主要表现在:

1.夜景照明规划滞后

阳春市光技术和光文化起步比较晚,还没有把夜景照明纳入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中和城市设计中,建设随意性较强,对照度、亮度、眩光、光色、诱导性及市民舒适度等因素考虑较少。

近年来,随着LED灯在我市建筑物、商业街、住宅楼、园林景观、公共广场、桥梁、广告牌和灯箱等照明中的应用,城市夜晚景色发生了很大变化,文塔、电视塔夜景让人耳目一新,尤其被市民称作无敌江景的漠阳江两岸,动感浮华的光照气氛不仅聚拢了人气,成为现代化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使人们得到美得享受,感受到时代的光彩,还提升了旅游价值。但城市整体照明效果缺乏协调统一性,没有形成景观面、景观路、景观点、城市地标相结合的夜景照明系统。

2. 夜景缺乏艺术特色

目前我市城市照明还没有形成规模,视觉形象不够理想,城市夜间空间感、整体感不足,部分夜间景观项目档次低、精品少(如火车站广场、大型公建等),没有更多的考虑城市自身的特点和历史文化特色,而是盲目的抄袭大城市灯光建设的特点,盲目追求气派,追求亮度,重点确不突出。特别是一些大型、标志型的建筑物、重要文物景点以及商贸、企事业的建筑物照明呈较为分散各自为政的局面,城市夜间视觉景观性不强,没有让人感受到完美统一的视觉享受,照明设计艺术性和功能性的结合较弱,无法体现出城市形象和城市特色品质。

3.宣传力度不够、管理制度不健全

对照亮照美照好照出特色阳春的宣传力度不够,动员全社会的关注也不够,群众对光学、美学、艺术的欣赏能力不高,对照明设施的保护意识不强,舆论监督性不强,惩罚力度也不大。缺少保护照明设施的立法,灯的防护等级、光源的利用和控制、照明效率、灯杆、灯具的造型和装饰性无技术规范和相关技术检测标准可依,相关管理法规和管理制度尚不健全,安全保卫机制也不健全,夜景照明设备常常遭到人为的破坏和盗窃。

4.能源浪费、光污染严重

我市许多路灯和建筑物还未采用灯光控制系统来节约能源,未采用分级控制系统,无论是冬天还是夏天,无论是平日、一般节日和重大节日照明场景均无变化。合理性用光意识较为淡薄,缺乏必要的照度计算,盲目选用大功率灯具,滥用大功率投光灯,造成能源的浪费和光污染。

二、城市夜景照明规划建构

根据城市空间布局,以有利于促进旅游经济发展、有利于提升城市形象和城市品味为出发点,重点围绕山水城布局城市夜景照明,打造阳春特有的“二核二带、三横四纵、五园三区”的夜景空间轮廓,形成江亮、 桥亮 、路亮、山亮、城亮的夜景立体体系,体现阳春“山、水、城”的夜景风貌,形成城市照明的“旅游观光网络”。

1、“二核二带”:

(1)“二核”:指阳春两个市级公共中心,聚集市级高档次、大规模公共服务设施,为全市居民和游客服务。

一核:东湖商圈,由商业购物、旅游购物、科技文化、文化休闲、商务展示、公园游览休憩区组成。

本区CBD特性要求光色以暖白光为主,色温控制在不超过3300K的范围内,照度控制在 10lx~20lx范围内。

二核:红旗路商务区,由行政办公、商务金融、文体娱乐、医疗办公区组成。

本区商业特性要求光色以暖白光为主,色温控制在不超过3000K范围内,照度控制在 10lx~20lx 范围内。

(2)“二带”: 指南北向漠阳江夜景游览带和东西向情人河夜景游览带。

一带:漠阳江夜景游览带,沿漠阳江两岸形成以展现阳春母亲河文化景观特色魅力为主的城市夜景灯光带,从规划鱼王石风景区南下,经三桥、二桥、一桥至四桥,由北向南沿江两岸城市景观面,以沿江两岸岸堤照明为纽带,以沿江地标建筑、公共建筑、游船码头、亲水平台、桥梁和水上激光水幕表演等夜景照明为主重点,形成阳春市城市夜景中有代表性的一条亮线。其中鱼王石到三桥段展现未来生态景观,三桥至四桥段再现小城传统风貌特色。这一带是亮度、色彩和动态光、现代技术重点表达夜景的地点,也是城市夜景观赏的视觉中心。

本段根据不同的功能,采取不同的色温控制,总体光色从暖白光到中白光再到冷白光,总体色温以不超过3000K的暖色光为主。根据不同功能区域段采取不同的亮度背景的野趣自然生态景观带。总体照度控制在15lx-20lx范围内。

二带:情人河夜景游览带,从隆海山庄至人民桥,沿情人河两岸形成以农田、耕地、山地等大地景观为背景的生态景观线。本段根据不同的功能,采取不同的色温控制,总体光色从暖白光到中白光再到冷白光,总体色温以不超过3000K的暖色光为主。根据不同功能区域段采取不同的亮度控制。总体照度控制在5lx-20lx范围内。

2、“三横四纵”: 以城市主次干道及沿线建筑景观特色魅力为主的城市夜景灯光轴,对主次干道两侧的绿化、灯箱广告及沿线建筑物的底层商铺和顶部采用相对统一的色调来进行统一处理,并通过光色、亮度的变化,明度退晕推移的手法及一些彩色光的点缀来进行夜景画面的塑造,形成城市照明的网络亮线。

根据不同的区段功能,色温有所区别,总体光色从黄至白光,总体色温以不超过3000K的暖色光为主。本区域不同功能段亮度不同,总体照度控制在10lx-15lx范围内。

(1)“三横”:以莲平路、城东大道和阳春大道三条纵贯南北的交通干道及两侧人文建筑物和绿化为背景,形成特色突出、形象鲜明的城市夜景照明形象。

(2)“四纵”以四桥路、城西大道、迎宾大道、和春洲大道四条横贯东西的景观大道为主线,重点打造城市夜景景观,塑造优秀阳春旅游城市特征和时代风貌,形成以沿线街道绿化为底线,以沿线建筑为背景的整体夜景景观轴线。

3、“五园三区”

指市区五大公园和三个风景核心景区构成的特色景观风貌区,是阳春市政府全力提升阳春城市形象的重要工程,是开拓夜游经济的重要区域,也是阳春的标志性区域。

本区根据不同的功能,采取不同的色温控制,总体光色从暖白光到中白光再到冷白光,总体色温以不超过3000K的暖色光为主。根据不同功能区域段采取不同的亮度控制。总体照度控制在5lx-20lx范围内。

1、“五园”:由文塔公园、旗岭公园、大华岭公园,名树公园、中心公园组成的城市重要景观节点。岗背琅山(文塔公园)、旗岭、大华岭三座位于中心城区的山脉,是整个城市的制高点,山脉轮廓线是城市天际线标志的形象,是城市的夜间特色景观。因此,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采取适度点缀性的照明,成为城市形象的经典之作。

2、“三区”:由东湖春晓文化休闲区、鱼王石景观区和崆峒岩风景区构成的以自然山水、人文建筑为主的风景游赏区。

(1)东湖春晓文化休闲区:是阳春八景之一,主要由革命烈士纪念碑、东湖广场、上湖下湖及绿道等景点组成。以野趣、自然、地方文化为风格,集旅游、文化、会务为主的区域。

(2)鱼王石景观区:

以两尊象鱼的百米奇石、鱼王庙、春洲楼为核心、以滔滔的漠阳江水为纽带,以打造高质量城市夜间旅游热点为目标,通过对岸边的绿化带照明和对其他建筑小品进行恰当的灯光配置,塑造夜晚水中粼粼光影的奇妙意境,形成依山傍水、开放、悠闲、独特的夜间景观特色区,成为阳春市内最好象征。

(3)崆峒岩风景区:崆峒岩风景区历史悠久,古雅清幽,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俱全,既有古代文物景点和古代建筑,又有景色迷人的奇山、奇石、奇树,是集游、娱、购、食、住于一体的旅游观区。因此以“开放历程”为主线,根据景观载体的特征,以多风格的夜景景观来观表现,重点突出古韵、神秘梦幻的意境,体现自然特征和气息,着力打造其夜晚独特魅力。

三、管理和建议

1、统一规划,统一管理

城市的夜景照明,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部门,应从规划、设计、建设、维护、管理等多方面,对各种与夜景照明有关的行为依法进行管理。

2、突出重点,创造特色

要进一步加强现代化建筑与标志性建筑的夜景照明建设,要深入研究城市各景观元素及其周围环境,借助照明手段,突出被照主体景观的灵魂。

3、节约能源、避免光污染

应根据被照建筑物的特征和要求,合理选用最佳的照明方式,特别注意采用节能的照明方法,可根据不同场景的设置进行分级分时分区控制,尽量做到灯具安装隐蔽。

4、加强宣传、完善制度

动员全社会关心和参与城市的夜间照明建设。积极使用节能环保产品和技术,提高城市照明系统的节能水平。

5、加大投入、惩罚分明

尽快出台保障措施,鼓励多元投资,要加强舆论监督,健全法规标准,加强行政执法;落实目标责任,强化监督管理,严厉打击一切偷盗破坏活动。

四、结束语

篇2

关键词:城镇化;农村教师;教师专业化;培训管理机制

一、引言

从上古至今,我国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我国是个以农业为发展基础的超级大国,农业人口比重大,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日将突出。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和产业转移,农业人口比例不断缩小,农村城镇化逐步加快,而转变过程中的农村居民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特别是在时下,农村城镇化,农村经济,文化以及生活方式开始出现了一些新的改变等环境背景下,农村居民的思维模式与农村城镇化发展的不协调导致农村精神文化发展的滞后。广大的农村教师成为这个时期农村教育发展的中流砥柱。故对目前国内农村教师专业化现状以及培训管理机制进行探讨和分析具有强烈的社会需求和现实意义,也关乎到国家农村教育发展。

二、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教师的专业化培训现状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新型农村社区涌现,农村逐渐向小城镇的方向发展。这是农村向城镇地域性质和景观转化的过程,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城镇化的过程也是城市文明、城市意识在内的城市生活方式的扩散和传播过程。农村在这个时期的经济和文化、居民的思维方式出现了一些时代性的变化。政府在农村城镇化的过程中,不断出台资本下乡等政策,引导更多的新兴产业向农村地区倾斜,社会对农村居民的能力和素质文化水平要求的提高,社会福利制度的不断完善,义务教育的普及等都赋予了农村教师新的时代要求和使命。且城镇化过程中,人的地理位置的转移和职业的改变以及由此引起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演变。农村的教师的专业化无法满足社会需求的问题显得越发突出。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道路需要研究机构的参与和政府的政策支持。其中对于如何构建农村教师专业化培训管理机制的研究更是刻不容缓。

目前我国缺乏科学的教师专业化培训管理机制。该问题在国家的农村教育招聘体制中表现尤为突出:大多数地方政府错误认为新教师在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经过短期的实践可达到基本的教师职业化标准要求,故缺少设置教师教育培训机构对新教师进行职前专业化培训,导致新教师融入新的教学环境过程中相当被动。近年来,政府开始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其中把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放在重要的位置,同时教师的职业地位也相应提高,该方面政策的实施引导更多社会人才和精英加入推进农村教育发展的行列。但是,政府在引进人才的基础上,缺乏建立对教师进行职业化专业培训的管理机制。目前的大多数农村教师的培训以“满堂灌”的课程方式,更流向于形式化,缺乏科学培训理论的有力支撑。在政府和社会对农村教师赋予越来越高的期望的同时,而教师专业化培训步伐却滞步不前的背景下,必定导致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教育畸形发展。最后,现有学校官本位的管理机制以及对教师人文关怀的缺失抑制了教师自主能力的发挥,导致教师职业专业化发展缺乏更深层次的发展动力。下面我们主要对以上提出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以期给出解决策略。

三、构建职前培训和职业专业化的一体化培训机制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属于社会学领域的概念,其主要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第一是教师教育专业化职业地位得到社会的关注和尊重,第二是教师专业职业水平的提高。即农村教师专业化的最终目标是发展教师的知识理论能力以及教学实践水平,使其不但专业于自己所教学的领域,而且拥有多交叉学科知识。

农村城镇化已经成为目前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从教师的教育对象学生出发,对多领域多学科知识的向往,枯燥落后的教学内容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从家长重视教育的角度出发,与外界的多方面多渠道的接触,农村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关心程度空前提高,对现有的农村教师的能力水和专业素养平提出更高的要求。经济的城镇化过程中,第二、第三产业往农村地区转移,改变传统的农业发展方式是农村经济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农村地区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将逐步提升.故必须建立教师职前和教师职业专业化一体化培训机制,从源头上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

首先,现有的农村教师的招聘制度主要停留在针对在校应届生,而新教师在原有的知识理论和框架以及从未经过专业培训机构的职前培训的情况下投入教学实践,出现新教师无法快速融入教学环境的困境,对农村教师的积极性产生极大的挫败感。故建立更有针对性和更切合实际的教师职前培训,加强教师在价值取向的正确指引,培养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促使教师的价值取向从教师职业化专业地位的追求转化为农村教师专业能力水平的提高。

其次,“铁饭碗”的教育保障制度和缺乏上升渠道的现状促使教师产生自我发展和自我学习的惰性。农村教师自我发展需求的降低从根本上影响农村教师主动接受新知识的积极性,从而导致专业水平与社会发展的不协调。故政府在构建基本完善的教育保障制度体系的基础上,从制度上规定定期对农村教师进行免费的资格培训,并通过奖罚鼓励刺激制度激发农村教师自我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主动性,并从根本上拓宽针对教师提升平台的上升渠道。学校必须努力拓宽农村教师获得所从事专业领域知识的渠道,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教师专业化的再教育,对已有的知识进行实时性更新。

最后,制定的农村教师专业化培训机制时必须强调职前和职业专业化培训的一体化,避免传统上职前培训和职业培训的知识分离,必须保证整个培训过程的连贯性,以减少教师对培训效果的犹豫和担心,影响培训主体接收培训的积极性,以保证达到满意的培训效果。

四、改革农村教师管理机制和促进人文关怀的必要性

不管从国家教师“铁饭碗”管理的机制,还是教师服务对象的社会性出发,教师作为个体的专业水平的发展都离不开外在环境和外在因素的推动。地方政府和学校负责人的官本位思想以及对教师的管理模式缺乏与时俱进的科学性。

其一,采取统一的考核机制,从某种程度上抑制了教师的个人潜力发展。为了保证升学率和学校排名,大多学校负责人对教师的考核标准主要以学生平均成绩排名作为教师成绩管理的重要参考指标。这种方式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农村教师探究式教学方式的积极性。教师无法试图采用现代建构理论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去引导学生。

其二,教师的教学方式统一化,导致教师的自主教学意识的缺失,影响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内在积极性等核心因素。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农村教师的主动发展思想薄弱,缺少准确的自我定位和对人生职业的系统性规划。故学校必须从整体上科学制定农村教师的考核制度,把农村教师的管理工作上升到人力资源管理学领域,以开发教师个人能力最大化为目的。

其三,由于教师本身职业的特性决定农村教师在工作的过程中必须面对多种类型的社会个体,包括学校领导,家长,学生等。这种社会关系的复杂性导致教师具有一定程度上的职业敏感。所以在教师之间,教师与领导之间的互动关系能够直接或间接的对农村教师的自主发展意识产生深层次及的影响。故学校必须加强构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氛围,提高农村教师对学校的归属感。这种人文关怀氛围的构建同时也可实现从教师正向学生的传递。

五、总结

本文从农村城镇化的时代背景下对农村教师专业化现状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从根本上剖析农村教师专业化存在的问题。针对现有教育体制下农村教师专业化培训管理的弊端,提出构建农村教师职业专业化培训管理科学机制的策略,从根本上上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加快促进农村教育发展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发展相适应。

(作者单位:何依霖,广东省高州市东岸小学;李文杰,广东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1]王顺.教师专业化下中学教师自主发展现状和策略的调查研究[D].2005,05.

[2]王彩霞.教师专业化培训离他们还有多远[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8,26,(3).

[3]曲铁华,冯茁.专业化:教师教育的理念和策略[J].教师教育研究,2005,17(1).

[4]张军.关于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6,02,176(2).

篇3

关键词:城市精细化管理 城市建设精细化管理平台 研究方向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3(b)-0102-02

1 城市建设管理现状

1.1 产生的背景

在城市现代化建设快速发展进程中,城市管理滞后几乎成为各个国家和各个城市的共性问题。(1)城市管理工作机构庞大、管理人员繁多、运营成本越来越高;(2)管理空间划分不合理,致使管理责任不落实;(3)管理方式粗放,管理对象不具体,导致政府心中无数;(4)信息获取滞后、处置被动;(5)评价不科学,监督不到位,干好干坏一个样;(6)工作效率低下;(7)管理方式落后。

城市的定义:四周筑墙谓之城,有买有卖谓之市。城市的兴起和成长,是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城市是生产力发展、社会分工细化和生产关系变革的结果,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1]城市是人、财、物聚集的场所,是不同质人口高度集中、高度流动的地方,形成了品频繁而复杂的社会活动;集中了各种设施,体现着现代文明;物资在城市集中和交流,进行着事成要素的交换分配。[2]

城市是“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地区,通常是周围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3],政府主要是由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社会服务等职能部门构成。

1.2 城市管理模式的变化与发展

现今政府管理实行全能政府管理。全能政府就是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性作用。各部门设置重叠与部门职责之间划分不清。全能政府不仅直接管理国有企业,而且直接管理国有企业的经营权。决策与执行高度合一是全能政府制度的特点,这就需要高度统一的计划与高度集中的权力,特别是有效的行政协调才能克服部门间的摩擦,如果部门间摩擦的力度大于行政协调的力度,整个行政管理体制就很难运转协调。[4]

1.3 精细化管理理念

精细化管理的主要特点有:一是精细化。重视过程管理、流程优化和细节管理,追求高质量、高效益。二是制度化。管理必须有所依据,制度就是管理的基本规范。实施精细化管理要有一套相对完善的精细化管理制度。三是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是在制度框架中按照相应的制度流程规范运作。规范化的管理能适时地检验制度的前瞻性和适宜性,是制度更加规范、科学。四是科学化。精细化管理靠的是先进的管理手段和科学的流程设计,并不时地对其加以优化和改进,从而是管理更切合组织的运作实际和发展要求。[5]

城市往精细化管理方向发展,来自于现代社会经济分工细致、专业化程度较高,细致的供求关系。实施精细化管理成为现代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有效的管理和统一的制度周密的操作规范来实现。精细化管理需要以“精确、细致、深入、规范”为特征的全面管理模式。提高城市管理效率,体现整个社会“和谐、有序”的发展。

2 城镇化与精细化管理研究方向

(1)住房保障,利用专业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工作协同,通过一系列标准和规范,将全国的住房保障体系纳入行业工作协作平台。基于国家城市精细化管理数据交换中心和承载服务平台,研究与保障人群、保障资金、保障项目紧密关联的城市住房保障信息基础指标体系和农村住房保障信息基础指标体系,研究基于高分数据的城市棚户区改造评估技术,研究廉租房项目选址评估技术,建立全国城市住房保障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和全国农村住房保障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并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示范省开展示范应用,为城乡住房保障监督管理和公共服务提供支撑。[6]

(2)城乡规划,根据高分辨率的对地观测数据为基础,高分辨的影像数据还可以为城乡规划辅助决策、城乡规划监督体系,这样使建立城乡规划的技术路线和工作就简洁了很多。为城乡规划提供编制、审批、实施、监督管理等。把规划计划纳入系统中,与实际现状对比仿真,为市领导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不但可以进行规划的仿真界面,还可以把历史文化古迹进行还原研究,仿真展示。建立一个基于高分辨率的城市古迹二维、三维的变化监测技术的研究,对文化名城、名古迹建立指标体系和监测模型的研究。建立一个以历史文化名城监测的技术路线和工作标准规范。吉林市古迹管理系统界面,如:古船厂、乌拉街文化遗址、龙潭山遗址等等进行监测管理。

(3)城市建设管理(模拟城市建设行业精细化管理平台),城市建设是城市发展的依据。城建工程项目档案是城建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城建档案在经济时代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吉林数字化信息平台的研究,发现城市建设需要一个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软件平台。在工程项目周期档案管理软件里,能体现整个工程项目的精细化管理。实现跨部门、跨阶段的共享服务平台。实现业务交叉,共同管理。

建筑物可以在这个平台建立整个的生命周期档案,从项目立项到用地、规划、设计、投标、建设、施工、监督、验收、项目运营都有详细的资料入库管理。这些所涉及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相关部门业务梳理,实现信息互通、资源整合、业务协同,实现了工程设计、投标招标、施工许可、质量监督、安全监督、档案移交、竣工备案等全过程的信息联合。

(4)节能减排,基于高分辨率的信息平台,对绿色建筑以及周边生态环境监测提取技术研究,使整个城市向低耗能、低排放、高效率、高效能、高效益的中国低碳社会发展。利用建筑物热红外探测分析,对建筑物能源消耗做探测分析,实现整个城市建筑物都是可描述、可量化、可评价的数据库。

3 结语

文章阐述了城镇化发展主要遇到三大问题:(1)城市发展目标偏差;(2)城市管理目标的偏差;(3)城市运行目标的偏差。介绍了精细化管理在城镇化进程中的作用。以大城市为中心,中等城市为骨干、小城市及小城镇为基础,构筑一个容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网络结构。实现中央到地方多级联动、体现条块结合、覆盖全国的城市精细化管理体系。实现信息化的城市,促进城市不同部门不同层次之间的信息共享、交流和运用,减少城市资源浪费和功能重叠,加强对城市发展的宏观管理。它与数字城市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现代城市精细化管理是基于数字城市基础上的,数字城市仅限于城市,而精细化管理,是覆盖全国的管理体系。接着研究精细化管理理论的方法和目标,利用精细化管理的基础理论,研究精细化管理的应用研究趋势和方向。

参考文献

[1] 刘林,刘承水.城市概住房和城乡建设行业业务数据库的建设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1-73.

[2] 程俐骢.城市管理概论[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1-17.

[3]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刷书馆,2004.

[4] 王培军.论社会转型期政府行政职能的构建:从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J].湖北社会科学,2005(5):36-37.

篇4

在工程项目管理中以精细化管理思想为指导,正确解决工程项目质量、成本、工期三者矛盾关系,对工程项目“工期、质量、成本”三者进行有机的整合,以形成更加科学完整的建筑产品交付体系,这一管理思想将成为建筑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大多数建筑企业从零起步,经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持续成长后,逐步构建起自身的发展优势与竞争力。在发展过程中,其内部管理已经、正在或即将经历粗放式、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的四个阶段。纵观中国大多数建筑企业的发展现状,目前正处于由全面规范化向标准化的管理转型阶段,毫无疑问,在逐步实现标准化管理之后,如何从标准化到精细化,将是建筑企业全面管理提升面临的未来之路。

以中建股份为代表的中国建筑企业自“十二五”初期推进标准化管理以来,经过四年的实践与努力,在内部管理上有了长足的进步。最近在和很多建筑企业的领导们沟通,不少人还是感慨其管理太粗放,需要进行精细化的管理,以提升企业竞争优势、提高企业盈利能力。没有哪个企业不想把管理做到精细化的极致程度,杰克·韦尔奇在GE公司塑造的管理巅峰就是把精益制造的六西格玛管理思维运用到极致,也因此被誉为全球“第一CEO”。然而,罗马并非一日建成的,企业管理水平是逐步提升的,如果说精细化是建筑企业在内部管理方面追求的理想,那么必须要遵循企业发展与管理提升的客观规律,在逐步完成从规范化向标准化的管理提升之后,然后在全面标准化的基础上,再思考管理的精细化,最后达到精细化管理的境界。本文结合笔者多年从事工程建设企业管理咨询的实践,就建筑企业未来在内部管理实现全面标准化之后,如何继续未来之路,实现从标准化向精细化的升级,提出自己的所思所想,以期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

为什么建筑企业的管理是“从标准化到精细化”

建筑企业的高产值、低利润运行现状决定了未来必须实现“精细化管理”。建筑业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自中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平均水平连续维持在9%左右,现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目前中国正处于新型城镇化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快速发展时期,中国建筑业市场的规模将不断扩大,国内建筑业增速虽然有所放缓,但产值增速仍将保持在年均15%~20%的增速。建筑业成为拉动中国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历史经验数据告诉我们,中国宏观经济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近40%转化为建筑业的总产值。根据中国未来固定资产投资的状况,可以对中国建筑业未来总量做出预测:到2020年,中国建筑业总产值预计将超过40万亿元的规模。

虽然中国建筑业在过去一段时期实现了“突飞猛进”,在未来一段时期仍将“前景广阔”。但目前,中国建筑业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市场秩序较为混乱,企业诚信建设任重道远,建筑企业长期处于相对弱势地位。与管理水平较高的制造行业相比较,中国建筑业的总体效益差,产品质量水平和生产效率低,企业管理和项目管理处于较低水平。从表1中近几年中国建筑业的发展数据来看,整个行业的产值平均利润率偏低,维持在3.5%左右。

对比“建筑业增加值”“建筑业产值利润率”等指标,不难发现建筑业仍然处于较低的运行水平,且通过对十余家大型的建筑业上市公司的历年年报进行分析,也表明建筑企业的利润率水平大大低于其他行业。造成此状况的外因主要是国内大多数建筑企业仍集中于工程产品价值链的实施阶段,主要从事施工业务;建筑企业在整个工程产品的价值链中所处地位偏低,其利润空间被其他各方挤压(见图1)。

现有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方法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传统工程项目管理中,当工期较短时,施工企业通常会降低对工程项目质量、成本的控制。为了赶工期,人为地增加夜班次数和人数,造成夜间施工费、管理费的增加。另外,业主要求降低成本时,为了求得项目最大利润,建筑企业则会使用质次价低的材料,施工人员也因工价较低只能聘请技术等级低、素质低的工人。上述情况的发生不·仅保证不了工程质量,还会增大成本,延长工期,而且使工程项目质量、成本、工期三要素处于对立和矛盾中。国际实践证明,为了从根本上改变工程项目管理质量、成本、工期三大要素彼此相互矛盾、相互对立的问题,将精细化管理思想运用到建筑业,在工程项目管理中以精细化管理思想为指导,正确解决工程项目质量、成本、工期三者矛盾关系,对工程项目工期、质量、成本三者进行有机的整合,以形成更加科学完整的建筑产品交付体系,这一管理思想将成为建筑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从企业生命周期与管理规律来看,建筑企业实行“精细化管理”是必然方向。企业生命周期是企业的发展与成长的动态轨迹,包括发展、成长、成熟、衰退几个阶段。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提出就在于试图为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企业找到与其特点相适应、并能不断促其发展延续的特定组织结构形式,使得企业可以从内部管理方面找到一个相对较优的模式来保持企业的发展能力,在每个生命周期阶段内充分发挥特色优势,进而延长企业的生命周期,帮助企业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的建筑企业无不例外,大多数从零起步发展,经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持续成长后,逐步构建起自身的发展优势与竞争力。但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应对挑战,主动或被动地变革自身的组织机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以适应其不断成长的需要。

纵观中国建筑企业的发展历程,结合企业发展的生命周期及其经营管理演进的客观规律理解,其内部管理一般经历了粗放式、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的四个阶段(见图2)。

企业在创业发展的初期,由于规模小、人员少,在经济投入、成本控制、人员管理、质量监管等生产环节中没有一套合理有效的运行体制,管理中只是为了完成某一既定目标,也没有一个科学有效的过程。其管理主要依靠管理者实行“人盯人”的方式,就能满足企业管理的要求,这一时期就是“粗放式管理阶段”。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人员的增加,创业初期“人盯人”的管理弊端逐渐暴露出来,而且随着时间推移,矛盾越来越突出,管理者针对企业运行中的具体司题就试图依靠建立制度来规范企业及其员工的生产经营活动。伴随着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企业内部分工越来越细,零散的、滞后的制度规范亦越来越不适应管理的需要,此时管理者就开始寻求依靠系统化的制度体系建设来实现企业的有效管理。这一时期就是所谓的“规范化管理阶段”,规范化管理就是从企业生产经营系统的整体出发,对各环节输入的各项生产要素、转换过程、产出等制定制度、规程、指标等标准或规范,并严格实施这些规范,以使企业协调统一地运转。根据企业属性的不同,在制度建设过程中,也可使用流程来辅助管理。规范化管理一方面是企业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也是企业由“人治”变“法治”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有利于企业提高员工的总体素质。

建筑企业依靠规范化管理实现了持续稳定发展,管理者们在继续思考是否可以通过一套类似麦当劳、肯德基式可复制的、标准化的模式来实现建筑企业的快速扩张,于是“标准化管理”就走上了舞台。标准化管理就是首先按照一定要求制定规则,进行规范,对管理活动提出具体应该做什么、怎么做,规定不应该做什么等标准,然后在经营管理活动中按照标准化要求落实在实际行动中,使操作方法、使用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及作业环境等满足要求的管理活动。例如,原铁道部提出的铁路工程建设“四个标准化”,就是从管理标准化角度提出管理制度标准化、人员配置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过程控制标准化的要求,然后通过标准化管理来促进铁路工程建设管理水平的提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建筑企业逐步认识到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意义,并依托自身力量或借助外部咨询来推进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在对产品专业化、组织标准化的基础上,按照“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表单化、表单信息化、作业手册化”的思路扎实推进标准化管理工作,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与规模壮大。

依托标准化管理,中国建筑企业可以在短期内实现快速“做大做强”的目标。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服务要求越来越高,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理念与文化,依托常规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的基础,通过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精细化管理就是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它要求每一个管理者都要到位、尽职。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好做到位,工作要日清日结,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处理等。在当今的中国建筑行业中,能够达到精细化管理水平的企业可谓少之又少,在工程建设的某些细分领域有极少数领先的企业可以称之为“精细化管理”,如专业经营建筑装饰的金螳螂、德胜洋楼,专业从事基础设施BT业务的浦东建设等企业。建筑企业如何有效实现管理“从标准化到精细化”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标准化管理让建筑企业依托麦当劳式的复制模式,实现了快速“做大”的目标,但建筑企业要真正实现“做强”目标,需要逐步过渡到精细化管理的模式。通过有效运用文化精华、技术精华、智慧精华等来指导、促进企业的经营与管理,并依托管理模式来打造企业的整体综合竞争优势。精细化管理的本质意义就在于它是一种对战略和目标分解细化和落实的过程,并让企业的战略规划能有效贯彻到每个环节并发挥作用的过程,同时也是提升企业整体执行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对于建筑企业,如何有效实现管理“从标准化到精细化”呢?

切实转变管理理念。国内目前还没有大型建筑企业全面实施精细化管理,被业内誉为“中国建筑业标杆中的标杆企业”——中建三局也只是在标准化升级与信息化联动发展的管理阶段。所以首先要让建筑企业的员工在企业管理观念上有所转变。传统管理模式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而精细化管理模式则以顾客的最大化价值为经营的最大目标,同时消除浪费使得利润相对地最大化。所以建筑企业必须摒弃与现代企业管理不相适应的思想,消除与精细化要求不相符合的行为习惯,树立“时间就是金钱”“效益就是生命”“细节决定成败”“一份工作一份责任”“执行就是能力,落实就是水平”等管理理念,坚守认真负责的科学态度,把每一件事做到位,形成“精、准、细、严”的工作作风与行为习惯。

强力推进目标落地。没有国标就没有管理,执行目标是精细化管理的基本方针。建筑企业要实施精细化管理,必须把公司阶段性的发展战略目标和年度经营工作计划分解到每一个业务条线,落实到每一个职能板块,量化到号码公司、专业公司、区域公司,并细化到每一个项目部、生产班组和岗位员工,建立日、周、月、季度、年度目标管理体系。耍以业绩为导向,强力推进目标的执行与落地,做到当日事当日毕,日清日高,形成企业上下分工协作、全体员工尽职尽责实施目标的工作格局。

持续优化运营流程。流程是将输入转化成输出的一系列资源和活动的集合,运营流程包括核心业务管理(市场经营、生产施工、物资采购、技术质量等)流程和关键职能管理(财务资金、人力资源、法务审计、成本控制等)流程。要加强运营流程的分析与研究,使其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要加强流程控制和改进,缩短业务流程,提高企业对市场与客户的响应速度;要着力流程环节的价值创造,消除流程汇总各种隐性的浪费,如施工质量、工期延误、不必要的工序、不必要的人工活动和内部转运等。要加快流程的信息化工作,依靠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管理手段,促进流程化运行与管理。

注重提高工作效力。要清晰界定备组织层级。各部门岗位的职责和权限,按照“人岗匹配”的基本用人准则选聘符合任职要求和能够胜任的人员履职,着力减少企业冗员;要加强备层级员工的职业培训,特别是核心业务经营与关键职能管理员工的职业理念、专业技能提升工作;要强化项目管理团队和重点生产管理岗位的工作研究,着力创新工作方法、增强协作能力,提升整体工作效率、运行效果。

严格控制业务成本。成本控制是建筑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最直接的重要条件,要了解成本发展的趋势,特别是工程项目的成本变化,做出成本最有效决策;要准确编制成本计划,在过程中控制成本;要精确进行成本核算,深入开展成本分析{要全面完成成本考核。从环节入手、细节着力,持续改进和加强建筑企业的成本管理体系建设。

坚持升级标准化管理。没有标准就没有企业,标准化管理是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基础,管理精细化一定始于管理标准化。技术有技术标准,管理有管理标准,作业有作业标准……所有标准化的内容一定要落实在具体的岗位上——项目作业层、项目管理层、企业的职能部门、企业决策层。相比而言,高层决策是不太容易标准化的,而岗位的操作最容易标准化,所以针对每个岗位的作业手册是标准化的重点、精细化的切入点。岗位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能推动企业各项管理的进步,提高企业的整体运营水平。

建立健全考核体系。精细化管理能否有效实施,考核评价机制是不可或缺的保障。做与不做一个样、做多做少一个样、做好做坏一个样,谁还愿意开展精细化管理。要建立健全企业的考核、评价体系,营造“用数据说话、凭业绩取酬”的良好工作激励与利益分配机制。通过建立以业绩为导向、绩效为核心的利益机制,淘汰落后、鼓励进步、彰显先进,推进精细化管理,全面激发员工活力和企业内生增长动力,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以标准化管理为基础,推进精细化管理,有效推进建筑企业管理“从标准化到精细化”的转变,全面构建企业的发展优势与综合竞争力,应当是建筑企业发展与管理变革不断追求的理想与奋斗目标。

篇5

随着国家对城镇化建设和“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将出现大规模的基础建设,给建筑施工企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使得了施工企业间竞争日趋激烈,工程项目的盈利水平越来越低,施工企业只有加强项目管理,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才能提高竞争力,确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如何加强企业项目管理,细节决定成败,有效可行的办法就是实行精细化管理,对施工中各个环节实行精细化管理,按照流程操作,不断挖掘企业内部潜力,控制施工成本,追求目标利润最大化,才是关键途径。

2精细化管理概述

2.1精细化管理的概念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意识,一种文化,一种企业管理理念,一种管理方法和管理工程,是建立在日常管理的基础上,通过管理的系统化、流程化、标准化、数据化和信息化的手段加强企业内部控制,通过各级各管理部门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精细化管理中的“精”就是在管理中求精、做精、追求最佳、最优,“细”就是把管理做细,流程管细。

2.2精细化管理在成本管理中的重要性

精细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种趋势,是未来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对于施工企业来说,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成本管理精细化就是最有效的办法,成本管理精细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体现在一下几方面:

2.2.1精细化管理能够提高成本管理意识过去传统的的施工项目管理模式下,管理人员的成本管理意识低,大多数人员只管干活,不管成本,导致成本管理混乱,效率低。通过精细化管理能够提高管理人员的项目管理水平和成本管理意识,形成良好的成本管理习惯,让管理人员严格按照流程办事,将成本管责任到岗位、责任人。

2.2.2精细化管理使成本管理流程化、标准化、明确化通过精细化管理,制定了项目成本管理的详细实施办法和标准化旳业务流程,建立了管理职责责任矩阵图,明确了成本管理的必要工作事项,明确了部门的贵任,明确了成本管理过.程中各个事项的主责部门和辅责部门,明确了不同岗位的职责。

2.2.3精细化管理能推动企业不断发展精细化管理是由过去的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化管理的转变,由传统经验管理向科学化管理的转变。通过精细化管理可以优化企业生产经营的管理方法、规范项目管理行为,健全项目管理体系,强化公司对项目的管控力度,全面提高企业管理的执行力,提高项目运行质量,提髙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髙企业的竞争力,是企业能够可持续化发展。

3精细化管理在成本管理中的存在问题

3.1对精细化成本管理的思想认识不强

尽管精细化管理对项目管理、成本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企业全力推进的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首要任务,但是任然存在部分管理人员,职工在思想上不能够深刻的认识到精细化管理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不能够将思想统一到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中去,没有从过去传统的粗放型的管理思维中转变过来,对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不能够适应,存在着对工作不严、不细、不实的漂浮作风,甚至存在抵触心理,认为精细化管理与施工现场的情况不切实际,影响了精细化管理工作的执行效率和执行质量。

3.2对精细化成本管理的内容学习不到位

精细化成本管理的执行力差,其中的重要原因是对精细化成本管理的内学习不够。虽然公司进行了不少的教育培训,但是基层绝多数的执行人员由于工作繁忙,没有经过系统的、详细的培学习。没有熟悉掌握精细化管理的制度、实施办法和业务流程,对精细化成本管理的处于半知半解的状态,在执行精细化成本管理的过程中,困难重重,到处碰订,没有取得较好的成绩,直接导致执行效率低。

3.3精细化成本管理执行力度不够

在推行半年的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公司制定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制定了工程项精细化管理实施办法和工程项目管理流程,在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由于施工现场环境复杂多变、精细化管理繁琐、管理人员成本管控意识淡薄,导致执行力度小。制定的制度、办法再好,执行效率低、质量差,再好的制度,执行力差或不执行就是形同虚设,导致精细化成本管理难以落实到位,无法很好的实施精细化成本管理。

4精细化成本管理中的实施措施

成本管理指在保证工程工期和质量的前提下,通过组织措施、经济措施、技术措施、合同措施等将工程成本控制在计划成本在内。体现在一个项目的全过程阶段,从项目投标、中标、施工准备、工程实施、竣工验收都要进行相对性的成本管理工作。如何在成本管理中实施精细化管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4.1组织学习培训,提高精细化成本管理意识

首先,要以各种形式大力开展精细化管理大宣贯活动,促进精细化管理的开展,灌输成本管理全过程化、全员化的理念,要求在对精细化管理全体员工中入脑入心,确保各项制度、流程、内容全面掌握。其次,要通过“集中培训”、“网络培训”、“一对一培训”、“视频自学”等手段系统的、认真的学习《公司的工程项目管.理精细化实施细则》和《工程管理手册》的内容,重点是培训成本管理、成本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的操作人员等业务骨干人员做重点培训,做到不留死角、全面覆盖。培养成本管理的细节意识,服务意识,规则意识,系统意识。

4.2细化精细化成本管理的管理制度建设

在实施过程中总结经验,进一步细化、完善成本合同管理、施工生产和安全质量管理等精细化管理制度,制定和完善各项工作的标准化工作文本,建立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的精细化成本管理体系,制定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的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办法、工程项目绩效考核办法、项目管理奖罚办法等基础制度,保障精细化管理能够有效长期的实施。

4.3深化精细化管理的组织实施,提高执行力度

影响项目成本的主要因素有:劳务分包模式与分包价格、材料采购价格与现场消耗、机械设备租赁单价与消耗、施工技术方案与资源配置、项目工期与进度安排、质量标准与施工控制水平、施工安全状况、大小临设置方案与标准、项目外部环境、项目资金支付情况、技术创新能力与应用、项目管理体制机制与管理水平等,要将其作为成本管控重点。如何在精细化成本管理过程中提高执行力,提高执行效率,对精细化成本管理措施进行深化,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4.3.1做好成本预测,加强责任成本管理首先,在项目中标后,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工地调查。调查的内容主要包含工程概况、工程地质水文自然条件、征地拆迁情况、施工现场勘察、当地造价信息、当地劳务资源情地政策法规、交通运输费用、燃料、物资供应和运输方式、当地的工程况和价格信息、当原材料价格、施工用水电费用、施工机具设备的配置方案、大型设备租赁价格,需要使用商口混凝土的,需对商砼供应厂家进行考查比选、工程施工对当地居民、交通、既有设施的影响,生活习惯和民风民情。其次,进行施工的方案经济性比选。通过对图纸的审核,对主要的工程数量认真做好合同、图纸、现场实际的三量对比,编制临时工程设置方案,对重点及难点等关键部位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案是施工生产的指导性文件,施工组方案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施工成本的高低。施工方案的不同,工期就不同,投入也就不同,因此,优化施工方案是成本管理的有效途径。编制施工方案时,要合理确定材料、机械、人工等因素,在保证安全、质量、工期的前提下,对不同方案进行经济合理性比选,选择费用最少的施工方案。再次,做好责任成本的编制和分解依据调查内容和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按照业务流程和管理职能分工表,各部门要紧密配合。责任成本预算按单位工程编制,总价控制为:直接费+施工措施费+特殊施工措施费+大临及过渡费+安全生产费+风险包干费+项目间接费+税金。具体编制的内容按照公司责任成本编制办法进行。项目部根据公司下达的责任成本,横向分解到要素管理责任部门,纵向分解到核算单元、架子队和班组。

4.3.2施工过程成本控制①劳务费的管理首先,对劳务队伍的选择,要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也可进行议标或竞争性谈判确定,选择信誉有保证、有施工经验和能力劳务分包方。单价采用公司劳务限价,对于特殊的超过限价的,先进行超限价审批,通过后按批准的单价执行。合同采用清单单价和实际完成工作量计算合同总价的方式,严禁外部劳务队伍进行二次分包和转包。其次,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劳务分包队伍管理,对合同进行交底,工地负责人、领工员、必须熟悉签订的劳务分包合同内容,分清双方责任与义务。按时进行劳务费用的结算。在每月29日前完成劳务费用结算,7日内完成审批手续。结算严禁超合同结算,严禁预验、超验。最后,严格控制零用工的使用和结算。严格执行公司零用工管理办法,零用工必须按照实际由领工员签认,工经部审核,项目经理审批。零用工只能签证合同外的工作项目,属于合同范围内的工作项目,不得出现零工。②材料费管理材料费占工程总造价的60-70%左右,因此材料费便成为生产成本控制的关键内容,必须加强材料在计划一采购一验收一保管一领料一使用一回收的各个环节中的控制。物资部门要严格按照物资管理流程进行物资控制,对大宗物资做到对合格的材料供应商以招标的形式进行采购,控制材料的采购成本。在材料进场后,办理验收移交手续,确保材料检验合格;加强材料的现场管理,妥善堆放保管,减少二次搬倒和损失浪费;建立材料管理台账,做和合同数量、计划数量、实际采购数量的对比分析。按核算单元进行限额发料管控,加快周转材料的周转次数,降低周转材料成本,按月对库存物资和工地材料进行盘点,按规定对废旧料进行回收和处置,并按核算单元进行盈亏分析。③机械费的管理项目部落实公司批准的机械设备配置方案,并将机械使用费归集到各核算单元,加强机械设备维护和保养,提高机械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实行单机核算,降低燃油费、电费和维修费,对于分包限价已含的机械费不得另行支付。严格控制零星租赁机械的使用和结算,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时进行清退,严禁机械设备闲置。

4.3.3成本归集、核算与分析管理工程部每月统计实际完成的工程数量,工经部负责己完工程劳务分包结算,物机部门负责材料收支、机械费结算、运杂费结算及材料盘点,财务部提供其他直接费支出,综合办公室负责项目部间接费用支出。根据划分的核算单元按月对成本进行归集与核算,按月、季开展责任成本分析,主要分析实际成本与责任成本的偏差情况。责任成本分析应及时确认收入,正确归集成本,真实反映项目成本状况。坚持实际产值?与实际成本“同步”原则,严格划清己完工程成本与未完工程成本的界限;坚持“六不放过”原则,S卩:工程数量超结不放过;分包单价超限不放过;机械费用超支不放过;单项物资超耗不放过;清单项目亏损不放过;单项管理费用亏损不放过。通过责任成本分析查找管理薄弱环节,制定整改措施并督导落实。

4.4加强安全质量精细化管理,降低施工成本

质量、安全成本之间是相互影响、紧密联系的,只有保证安全、质量,才能防止事故发生产生的费用,减少返工引起的成本投入及后期的赶工增加成本。要确保安全、质量应采取以下措施:在安全方面,以精细化管理办法为指导,建立安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到人,全面覆盖”的监管网络体系,形成安全层层负责的安全机制。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掌握安全操作规程。通过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公布、控制来防止事故的发生。强化要责任落实,通过项目稽查、定期检査、日常巡查、突击检查、专项检查、季节性及节假日检查、特殊检查等形式进行全过程安全检查,对安全隐患,不分大小,及时处理,严格执行奖罚规定和分级责任追宄。在质量方面,以精细化管理办法为指导,严把施工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关,做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跟踪检査落实,杜绝偷工减料,消灭质量通病。在质量检查方面实行三检制度和首件制度,从严从细把好质量关。

4.5加大责任考核和奖罚力度,提高执行力

在精细化成本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将精细化成本管理的责任落实到各个岗位。对考核办法的进行细化,考核要以提高员工绩效为导向,考核过程要公开、公平、公正,考核的结果与岗位绩效工资挂钩,以此提高精细化成本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员工的管理素质和能力,降低施工成本。同时,要加大奖罚力度,“重奖之下必有勇夫”,以激励为动力,重奖之下也必然也能提高精细化成本管理的执行力度。

5结束语

篇6

目前,我国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供电企业中的创新不够,无法根据客户的需求来制定较灵活的营销方案。此外的话,就是很多的供电企业提供的服务太过于单一话了,很多的服务都是趋同的,而在成本价格上又无法实现一个很大的优势,这样就导致整个市场服务趋同,选择单一。另外,就是一些电力营销人员的素质太低,缺乏相应营销技能,不能提供人性化的服务。当然,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持续走强,知识的全球化让我了解了更多的外面的世界,引入了国外许多较为承受先进的管理思想。在人才培养方面较之以前也有非常大的改变。精细化管理的营销理念更像此前国外在生产过程中规定的流程化,流水线式生产的模式,给各个营销阶段的任务以一种更标准话,程序化管理手段来实现营销目的。最后,我国的地方电力系统还存在着思想观念陈旧,管理方式太过于僵硬的问题,安全生产的意识没有进入企业的规范化要求中。因此对于推行提高电力企业全部职员的管理意思,做得精细,把各个营销过程的每一步都规范化合理画面,安全化。这将有助于电力企业的高校发展,在这种严峻的形式下,保证持续性的发展。在如今中国电力营销管理面临的外部环境和政策更为严峻。第一,由于社会对电力的企业的关注越来越重要,大凡直接关系到群众生活的方面,就会引起各个领导等的关注。这样就加大了企业对于服务质量上有所保证,在安全的同时还能保证适当的价格。第二,《电力监管条例》中规定要加大对电力供给部门的监督和管理,在农村和偏远地方都要完善的建设电网规划,实现群众的利益和生活方便。第三,除了安全因素受到广泛的关注以外,在对于节能环保方面要求更是越来越高。现如今,中国在电力营销的方式手段都远远的落后与美国等其他的发达西方国家,中国电力企业要保证建立和谐社会,节约能源的同时还要创造出新的供能方式。

首先,要建立更精细的管理标准体系。按照各个工作部门的岗位和只职能进行量化性的目标。此外,还有建立匹配的监督制度和奖励制度,对员工的行为要进行正确的引导,从而保证提高整个营销部门的能力和凝聚力。其次,为了实现电力营销精细化管理策略还要做的一点是实现现代化信息管理。在如今的许多大型企业中给,会运用到SAP,用友,金蝶等等的一些软件进行辅助管理,这大大的提高了整个企业的运行效率同时还能把整个企业和各个部门实现的效益都能够看得很清楚,使得管理有章可循。同时建立信息网还有助于维持客户的稳定性,一段时间久可以进行跟进,这样就避免了客户的流失。此外,建立信息化还有助于整个流程和管理的规范化,减少出错率,网站可以自动的统计动态数据吗,还能利用历史数据进行业绩等等的分析。另外,一个重要而且非常有用的办法就是在实现精细化营销管理的过程中要进行服务和产品的创新。企业可以在节能方面实现突破。另外还可以在环保方面健康方面有一定的差异化,或是在人员服务过程中,包括速度,后期的保证维修中实现独特的优势。这样一来就能大大的增加需求,使得自己的电力企业有稳定的客户源。

供电企业的管理非常重要,尤其是精细化的管理更是一个必须的选择。精细化的营销管理能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知名度,保证企业的创新与活力,能够长期有效的在其他的同样行业中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正在不断的完善,经济的发展,以及各个城市话的区域规划都导致我国在房产建设,电力供应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需求。如此一来,电力企业正面临着一个很大的发展机会,中国在电力供给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缺口,这要城镇化没完全发展起来,电力总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电力企业首先要做的是确定好自己的未来愿景,对市场进行定位。在营销管理这一方面则需要进行更为精细化的规定,例如此前提到的,可以通过建立信息网站来收集和统计信息,有助于企业管理的同时还可以避免客户流失,在统计信息的过程中还能为未来的一些指定计划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总而言之,电力企业要不断的把各个流程和环境的精细化更加的规范化,要有阶段的的实现这一目标,对于引进国外的一些管理思想也是非常的重要。发挥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凝聚力,保证整个营销团队的战斗力这是这最重要的,也是真个营销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部分。随着市场形势的变换,运用现代精细化的管理营销模式已经是一种趋势。电力营销要保证一个良好的团队,同时要对整个流程进行规范化的管理,从而实习供电企业的独特性和差异性。

本文作者:张超伟工作单位:河南思达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篇7

关键词:热力公司 供热 精细化管理 节能降耗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3-268-02

实施精细化管理是企业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我们管理水平的必然选择。要实现建设全国一流供热企业的目标,打造行业领先、管理先进、品牌响亮、具有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规划,实现长远的发展目标,必须用长远发展的战略眼光去谋划精细化管理工作。要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工作,要从供热工作中的方方面面抓起,要有科学、严格、可行的精细化管理制度,供热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就必须提高认识,抓好供热设施的精细化管理、供热运行的精细化管理、供热安全的精细化管理、供热成本的精细化管理等工作。

一、太原市热力公司现状

太原市热力公司成立于1982年12月,主要承担太原市的集中供热建设和生产运行管理工作。公司下设23个部门,14个分、子公司,其中从事供热生产的分公司9个,供热相关领域的子公司5个,集生产运行、设计规划、工程建设、设备生产等多种职能于一体。公司现有职工2600余人,平均年龄35岁,其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占45%,一线职工主要为具有专业资质的技术工人。目前公司管辖一次供热管网近1000公里,热力站1310余座,公司总体供热面积达1.3亿平方米以上,占太原市主城区可供热面积的70%,主要由热电联产、大型热源厂等11个热源供热,覆盖全市较大单位3736个,90万余户居民,260余万人。

公司制定的《保供热精细化管理实施细则》,不断提升了公司的供热管理水平,逐步建立起了科学规范、节能高效的供热管理体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精细化管理机制,供热质量、优质服务、节能降耗、安全应急、环保工作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与上级机关要求和兄弟单位相比,还有不少差距。我们深深体会到,实施精细化管理,只要思想重视,加强领导,勤于动脑,扎实工作,就能真正抓出成效。我们要进一步总结经验教训,努力学习其他企业在精细化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继续推广实施好公司的其它领域的精细化管理工作,不断提升公司内部的管理水平,全面促进供热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和公司的不断发展进步。

二、供热设施的精细化管理

供热的设施设备是优质供热的硬件基础,我们首先在供热设施和设备上实施了精细化管理。一是抓好设施设备和供热管网的维修保养。每年夏季停供期,都要根据冬季运行情况,对供热设施设备进行全面地维护保养,对不合理的设施和冬季供热有问题的站线进行更新改造,尤其是使用年限长及存在安全隐患的老旧管网,确保所有设施设备在运行中处于良好状态。进入运行期间后,公司要有严格的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和热网巡检制度。通过夏季的维修改造和冬季的巡检维护,不仅提高了供热设备的性能,而且降低了供热设备的运行能耗,使运行期间,供热设备完好率保持在99%以上。二是抓好用户管网的延伸管理。为提高供热质量,更好地服务好用户,每年停热后,各供暖分公司都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用户庭院管网情况进行摸底,指导和督促用户对管网维修和改造,从而促进用户供热质量的提高,延伸了精细化管理程度。

三、供热运行的精细化管理

一是要结合各个热网情况制定热网运行方案和供热应急预案。在这两个运行方案指导下,有条不紊地组织好供热系统运行。遇到紧急情况时,根据供热设施故障的大小,启动应急预案,最大限度的保障用户的优质供热。二是积极运用全网自控能源管理系统,实现节能降耗。通过运用先进的自控设备和自控系统,采取分时段多热源切换供热,加大对热网的平衡调节,以及实施能源管理,实现自动控制调节,节热、节电的效果明显,从而降低供热成本,节能降耗成绩显著。三是建立供热运行远程监控平台。在自控系统进行完善的基础上,合理整合建成供热运行远程实时监控平台。该主控系统主要实现对各热源及热网运行状态、运行参数等进行自动采集数据,为供热管网的宏观调控和科学的精细化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四是强化生产调度的职能作用。在供热期间,根据室外温度变化,生产调度中心及时调整热源厂供回水温度;同时对全网流量进行平衡调节,使流量分配更加合理均衡,保证了厂、网、站持续、稳定、安全地运行,大大提高了热网输送效率,既保障了用户的优质供热,又降低了供热运行成本。五是大力推进无人值守热力站的实施。随着城镇集中供热的发展,为了提高供热系统的技术管理水平,降低供热运行成本。热力站实施无人值守,相较于传统的热力站管理模式采用了先进的工业自控、计算机、通信和视频监控等技术,采取远程监控管理系统对热力系统实施更科学、更规范的监控管理。六是实施用户的室温检测。为了及时有效地了解和掌握用户的室温情况,及时分析研究热网运行工况和调节供热参数提供第一手资料。为用户安装室内温度远程检测装置,使室温检测更加快捷准确,并节省了大量的人力成本。

四、供热安全的精细化管理

一是实行安全责任的分解。制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明确当年的安全生产责任目标。将安全责任状所分解的安全目标,再分解给所、站、班组,以年度为单位进行考核。各管理岗位都有书面的安全管理职责。各生产岗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专、兼职安全员,安全责任到人、各负其责。二是实行定期生产安全检查。根据供热的运行规律,实行季检、月检、日检制度,对各安全责任单位每季度检查一次,各安全责任单位对责任区域内的单位每月检查一次,各基层单位每日对责任区检查,发现隐患或问题,及时予以处置。三是实行隐患排查治理。定期组织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事故隐患的排查,对检查出的事故隐患,分轻重缓急,能当时处理的即进行处理,不能立即处理的逐级上报,并登记造册,明确责任人和监管人,并明确隐患具体排除时间。四是实行事故处理与责任追究。对事故处理与责任追究有具体的标准和要求,制定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及安全奖金发放制度,将事故处理与责任追究紧密结合,落实到位。

五、供热成本的精细化管理

一是制定科学、严格的计划和考核指标。为了对公司各项工作进行指导、协调、控制,充分利用人、财、物,合理调节好基建与生产,使各项工作有秩序、有步骤地进行,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要制定科学、严格的计划和考核指标,其中要涵盖各部门中长期规划和年、季、月份计划、实施内容与要求。相关部门要掌握、平衡、调整、核查各专业计划,并按要求及时上报下达。同时,对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二是细化运行成本考核。成立能源管理领导组,制定能源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明确奖罚措施。年初制定年度供热成本计划,划指标分解到所、站,责任到人。每年财务年度核算结束后,对各分公司生产运行成本进行考核评审,使职工绩效工资和收费率、室温合格率、能耗指标、水质达标率、失水率、用户投诉率等技术指标挂钩,有奖有罚,从而促进节能降耗效果的提高。

结束语

综上所述,提高供热企业的管理水平,实施精细化管理势在必行。实施精细化管理不仅对企业自身经营和发展有利,还避免了能源浪费,提高了能源利用率,降低了供热成本,提高了供热和服务质量,为城市居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改善环境污染等问题做出新的贡献。当前在供暖企业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企业为了自身的长远发展,必须积极开动脑筋采取有效的措施,强化精细化管理,有效地解决当前的困难。

参考文献:

[1] 国育溥.探讨提高供暖企业管理水平的策略.东方企业文化,2014(9)

篇8

关键词: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精细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公路工程由于涉及到的范围非常广泛,一个施工企业必须要从方方面面进行管理,在规划前要了解公路的地质情况,是否要架设桥梁,还要进行设计、预算和成本核算等一系列的管理工作,如果一个公路工程项目实施没有精细化的管理,就可能在各个环节产生问题,进而影响到公路工程的质量,同时也会影响到交期。而且就算是很多施工企业积极提升管理水平,已经达到了精细化管理能力,也很可能会产生公路工程在某个细微的环节会产生缺陷,进而影响到间接成本,所以对于公路工程施工企业来说,在公路施工技术方面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通过引入激励制度不断提升企业的施工技术和核心竞争力,这样才能够不断提升公路工程施工质量,同时也能够提升企业的自身品牌,本文通过重点分析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的精细化管理和具体的措施,从而为施工企业提升管理水平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1 公路工程的精细化管理内容分析

1.1项目组织的管理分析

一个企业着手公路建设之前一定会对公路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技术进行详细的规划,这些规划内容包括施工可行性分析,施工过程的技术要点以及施工工序,甚至包括公路工程涉及到质量监管要点都要进行事先定义,在这个方案的起草和设计过程中需要融人到企业的管理过程中,任何施工技术设计方案都需要得到有效的监管,对相关的施工要素都要进行适当的规划,同时在企业内部要设定施工部门和质量监督部门,施工工艺和技术需要在质量检测部门的检测执行,质量部门和施工部门同时还要设定项目操作手册,整个手册包括质量体系和管理体系,当监管体系和施工体系完成之后就基本上完成了项目组织工作,另外完善项目组织工作还要注重在施工过程中适当开展技术研讨会,这能够有效解决在施工过程中容易产生的技术问题。

1.2施工技术的管理

目前公路工程的施工技术多种多样,不同的施工技术会产生不同的质量,精细化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将施工技术进行明确规定,并逐渐标准化,当某个地段的公路施工就必须要按照统一的施工技术进行施工,这样才能够确保工程质量的稳定。施工技术的精细化管理其最终的目的就是实现施工工艺和流程的标准化,并确保施工安全,从而实现对公路质量的质量管控。

1.3首件管理制度分析

精细化管理是将质量管控和生产施工管控融入一体,这样能够确保施工质量,而公路质量的提升则能够有效降低公路施工企业的质量维护成本。在这个过程中施工企业要重视首件的监管,在公路施工领域首件工程通常指的是同类项目中的第一个施工的项目,其方案和标准都需要进行严格的认定和审判,这样才能够将首件工程逐步转化成公路工程项目施工的重要样本,从而为后续的工程提供借鉴,而且还能够有效的延续施工品质,进而将整个施工工程变成整体。

1.4公路施工技术的创新管理

公路品质的好坏同样离不开技术创新,而技术创新如果没有良好的精细化管理,就很难将创新的技术运用到具体的操作中,因为大多数工程单位都有一个定向思维,当就有的技术能够满足生产施工要求之后就很难再次寻找突破,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升,如果施工技术还是原地踏步走,那么公路工程的质量自然就很难保障。因此公路工程单位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来降低成本,从而提升其技术的先进性。

2公路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主要途径分析

2.1质量体系贯穿整个施工过程

公路工程之所以受到不少百姓的诟病关键就在于公路建设好了就修,修好了再坏,坏了再修的不断循环中,这个循环显然就是一个无谓的劳民伤财,而公路质量的提升则明显降低返修率。目前提升施工企业的施工质量就需要在施工单位的各个施工环节实施ISO质量管理体系,通过这个体系将企业的再落实到个人或者管理人员,同时还要建立保障体系,在公路施工的各个环节中涉及到管理部门以及施工操作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的责任区分清楚,实现责任到户到人,这样才能够有效提升施工企业精细化管理水平。在精细化管理过程中要采用保证金制度,并对公路工程的项目进行分解,每个分项目同样设立相应的质量保证制度,这个制度甚至可以使用保证金制度,这样才能够促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将施工工序以及单位工程再到整体工程进行统一管理,并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来促进公路工程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2.2加强对工程进度的管理

公路工程除了要保障质量之外,另外还要保障进度。可是很多施工企业在进度和质量面前往往会优先选择进度,因为提前完工意味着能够降低企业的施工成本,可是进度一旦提前往往很多企业会在牺牲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因此进度和质量往往会成为反比的关系。为了解决这个矛盾,除了对整个工程过程采用全面的质量管理,在进度方面同样要采用全面的管理。当企业开展项日之前就要对整个施工项目进行规划,并按照年度、季度和月度进度进行计划,同时还要制定超短期作业计划,整个项目进度规划在得到相应部门认可之后就需要严格执行,进度管理同样要责任到人和具体的部门,并定期开展总结会,从而解决影响进度的各种问题,为了实现对进度的精细化管理在企业内部甚至可以引入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控制。这对于解决进度问题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3进一步加强安全的施工管理

质量管理和进度管理是针对整个施工工程而言,而安全管理则是对企业施工人员的有效管理。在任何时候安全生产是排在第一位的,警钟长鸣安全第一是公路施工单位最为重要的宗旨。为了实现这个宗旨就需要实现全面而严密的安全责任制。施工企业要针对施工安全制定详细的安全制度,包括每一个技术的安全执行规范,在一些特殊的岗位上一定要配备相应的安全设备,而且这些安全设备必须要使用,否则就要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对于那些重视安全管理并应用到具体的施工过程中的有关部门要进行适当的奖励,通过奖罚并重的方式来激励施工单位重视安全。事实上企业注重质量管理和进度管理本身也是一种对安全管理的有效补充,在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建立严格的检查机制,这样才能够确保工作人员以及设备的安全。

2.4建立健全完善的成本管理和合同管理

公路工程项目所涉金额规模相对较大,因此施工企业和项目需求单位会以合同方式进行相应的约束,合同对于相应的工期和质量会有严格的规定,这就需要施工单位要对合同进行严格的审定,如果由于自身的疏忽导致最后不能够达标对于施工企业来说无疑会产生较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合同管理实际上也是一种有效的成本管理。当然成本管理不仅仅包括合同管理,还包括物料成本控制、员工成本控制以及施工现场的原料控制等,所有的成本控制都需要建立严格的控制标准并责任到人,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将成本控制在预算范围之内。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公路工程的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正如火如荼开展,特别是十以来的城镇化建设更离不开公路工程建设。公路项目施工单位除了要把握当前的机遇之外,苦练内功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才能够在当前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才能够有效的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增加企业的盈利水平。更为关键的是随着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公路的质量就更加有保障,社会自然就会更加和谐。

参考文献

[1]王萍,孙燕明.浅谈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管理[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1):101―103.

篇9

(一)加强队伍建设,抓好文明执法。在执法业务、政治学习方面加强对城管执法人员的培训;抓好作风建设,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重点抓好廉政勤政、廉洁自律;服务于群众,做好投诉受理工作;严格依法行政,文明执法,树立城管执法队伍形象,打造一流的城管执法队伍。

(二)深化城市容貌精细管理,力促市容环境上水平。继续深入实行城市容貌精细化管理,突出“精抓细管”,在“防反弹、求巩固、促提高、出亮点”上狠下功夫,提高管理标准,细化管理环节,大力推行高效、精细和长效的城市管理方式,突出城市容貌管理的特色化,创造整治优美的城市环境。

(三)打造广告牌匾精品工程,力争达到全国一流。淘汰低档次的广告,对每条街路的广告牌匾实行统一规划设计,达到规格小型化、制作高档化、形式美观化,主要路段的广告牌匾样式达到全国一流标准,打造全国一流水平。

(四)小城镇城管执法全面托管,提高小城镇的管理水平。小城镇城管执法实现全面托管,加大对小城镇环境的综合治理力度,全面提升小城镇容貌管理水平。同时加强小城镇执法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小城镇执法中队日常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业务能力和执法水平,加快城管城乡一体化进程。

(五)加大市政管理、绿化管理领域的执法力度。严查城市道路挖掘、践踏绿地、毁坏绿化苗木等违法行为;严厉查处车辆超重、乱停乱放、泄漏遗撒、沾泥上路、乱倒垃圾和毁坏市政公用设施等违法行为,维护城市建设绿化成果。

(六)严查违法建设,规范各类市场。加大对违法建设、影响市容市貌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查处和拆除力度,扩大规划执法的覆盖面,严控新的违法建设出现。积极参与旧城拆迁改造以及政府安排的其它拆迁活动。与有关部门配合,对城区内的旧货市场、煤炭市场、建材市场、钢材市场、废品收购站点以及几处农贸市场等进行规范治理。

(七)严格执法程序,坚持依法行政。针对执法实践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关键环节,进一步细化各类执法标准,严格执法程序,规范执法环节,进一步完善权力公开、阳光执法运行机制,推动城管执法始终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

(八)加强督查,狠抓工作落实。加强业务知识和法律知识的学习培训,强化制度落实,进一步完善《管理考核办法》,落实工作责任制,严格督查,奖惩分明,在全局形成创先争优的工作氛围。

篇10

关键词:后土地经济;城镇化;发展路径

一、引言

我国的城镇化率在土地经济的推动下,在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多年来,以非常快的速度突破了50%,在城镇化进程进入平缓发展期后,离75%的发展目标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基于此,土地经济之后,亟需新的推动力继续推动城镇化发展进程,土地经济中的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也相继暴露出来,在后土地经济时代,探寻新的城镇化发展路径,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土地出让制度的建立,为城镇化发展带来巨大变革,有偿出让与政府划拨结合的出让方式,一度成为地方政府的主要财政收入来源。随之而来的土地拍卖制度、二元土地管理制度、住房制度改革等措施,将土地经济推至顶峰,并从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经济与城镇化发展中的资本原始积累问题。土地经济的作用不容忽视,其对改革开放初期的经济繁荣与城镇化进程提供了动力保障,但是征地冲突屡见不鲜,贫富分化日渐加剧,半城市化人口等社会问题的不断涌现,使传统的土地政策与经济发展的不适应行愈发明显,在变革中发展的土地经济进入后土地经济时代。

二、后土地经济时代概述

土地出让制度自1987年从深圳开始试点,有偿出让土地经过近二十年发展达到巅峰,这也造就了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奇迹。2001年至2010年,是全国土地出让金收入增长最快的十年,从1200多亿元人民币上涨至27000多亿元人民币,上涨了20余倍,这也是城镇化急速发展的十年。到2012年,全国土地出让金总额低于2万亿元,相较于2010年,降幅非常明显,同比减少12%,土地出让金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支柱,也是支撑城镇化进程的最大推力。土地出让金总额的大幅下降,使地方政府对土地的迫切需求与土地的稀缺性之间的矛盾爆发。土地的自然属性为生产生活的物质基础,其必需性、稀缺性、不可再生性等特点,赋予了土地第二属性,即经济傩浴M恋氐木济属性因经济发展而生,但是,其稀缺性与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土地资源不可能持续地创造无限价值,在大规模土地开发、转化土地使用方式等行为的共同作用下,依赖土地转让金而发展起来的粗放型土地经济,必然被更有利用效率的发展方式所代替,由此,后土地经济应运而生。传统土地经济以建设为目标,通过土地转让获得可以提供城市发展的动力,后土地经济时代应以管理为重点,大力开发土地精细化利用方式,同时消化土地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诸多社会问题,比如着力缩减贫富差距,解决因失去土地而丧失赖以生存方式的半城市化人口的安置等问题。土地的稀缺性与不可再生性决定了粗放式开发不可长久,但是,土地经济为我国城镇化进程代来的巨大助力是值得肯定的,不同的经济时代要有不同的政策制度与之相适应,后土地经济时代土地的集约化、精细化利用成为延续城镇化进程的可选之路。

三、后土地经济时代的城镇化发展路径

以土地出让为目的的城镇化发展,是其发展进程中的初级环节。土地出让可以完成资本积累,从而快速扩张,大力发展基础设施,但是,城镇化不是表面的建筑物与基础设施建设,其所对应的公共服务、文化需求等多方面内容,后土地经济时代的城镇化发展,以土地的管理与效率为中心,兼顾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与文化设施建设,城市发展中,各个环节紧密相连,具体如图1所示。

后土地经济时代的城镇化发展路径,可以总结为以下几方面:实现土地高效利用、从土地城镇化向人的城镇化转变、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推进产城融合发展、构建城乡一体用地市场等。

如图2所示,传统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只是将土地城镇化,而没有将人纳入城镇化范畴,以人为核心是新城镇化的基础目标、通过产业政策、就业政策、户籍制度、教育制度等改革措施,推动半城市人口的完全城市化转变,使其在实现就业平等、教育机会平等、社会保值平等,从身份完全转变到心理完全认同。传统城镇化发展中,土地开发利用方面以增量扩张为主,基于资源等方面的限制,存量挖掘应成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主要思路,以现有土地资源为基础,实现精细开发,合理利用,挖掘土地最大价值。以政策手段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改善政府过度依赖土地转让金的传统,推进财税体制改革。为应对后土地经济时代土地转让金的大幅减少,地方政府应强化政府投资计划及资本预算约束机制。政府职能也要做出相应转变,从经营型向服务型转变,从GDP为核心导向的政绩考核向为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导向的政绩考核转变,真正在实际行动中践行为人民服务使命与责任。

改变农村征地补偿模式,建设城乡一体的用地市场。传统的农村征地补偿,通常以两种模式实现,一是货币补偿,二是住房补偿,或者是两者兼而有之。但是,农民一旦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又得不到与城镇居民相同的待遇与保障,对其当下的生产、生活造成很严重影响。另外,二元土地管理制度使城乡要素的流通不畅,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物权功能必须得到强化,要合理统筹,建设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建立农村土地出让股权化模式,通过集中管理,每年按股份返还土地出让收益,从而保证农民的基本利益,具体如图3所示。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土地经济的出现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其存在的必然性与合理性不容质疑。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发展模式,传统土地经济在难以为继的前提下,新城镇化需要有新的土地政策与之适宜。后土地经济时代土地的集约化利用、精细化的存量挖掘是解决土地资源与经济发展、环境需求矛盾的有效解决方法。

参考文献:

[1]吴康明.转户进城农民土地退出的影响因素和路径研究――以重庆为例[D].西南大学,2011.

[2]何为.后“土地经济”时代城镇化发展的挑战与转型路径研究[J].上海城市规划,2015(12).

[3]李中.“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湖南新型城镇化路径研究[D].中南大学,2014.

[4]汤飞.基于城市规划经济学视角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14.

[5]孟繁瑜,李呈.中国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统一发展研究――国家土地政策的负外部性路径依赖分析与破解[J].中国软科学,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