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管理范文
时间:2023-10-30 17:32: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字:交通管理;道路规划;统一
城市的交通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我们国家为之困扰的问题。我国的城市经济贸易和社会的活动日益的繁忙起来,城市交通的迅猛发展已经使我国传统的道路设施适应不了现代社会的需求。当前,我国大城市的交通问题已经变得极其严重,如果不能解决这些问题,那么这些问题必将成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最大障碍。
一.交通问题制约经济的原因
1.城市的大规模发展
从1995年的时候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达到百万人口规模的城市已经超过了30个,人口也已经达到了9000多万,其中非农业人口就达到了6500万以上。据调查,城市的人均每天出行次数,已经从80年代的每天2次多一点,提高到90年代的平均每天3次,据国外的有关资料记载,在全世界一些大的城市,人均每天出行次数在2次左右,加上我国数目庞大的流动人口,城市生活强度的增加,使城市以内的客运货运也承受着极其沉重的压力。
2.城市成为交通枢纽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城市的交通运输量在全国的交通总量中占了很大的比例,其中的一些大城市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大城市负担着一个地区甚至一大片区域的客运运输、换乘、中转、集散等任务,表现的重点就是出入通的增加和过境车辆的大大增加,严重的冲击着城市内部的交通运输。加之现在诸多的大城市已经成为全国的经济发展的重心,在全国32个百万人口大城市中,人口仅占7.6%,但是却占有25%以上的国民经济收入,全国工业产值的四分之一在大城市中,社会商品的零售额的四分之也要通过这些大城市来实现。
城市交通必须要有一个适应经济社会的大发展,现在一些现代化的城市交通正在进入以信息化为目标的新时期,道路的建设、客运体系和交通管理组成的快捷、舒适、高效的城市交通系统已经成为衡量当前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提高现代化水平,做好交通管理和道路规划的统一已经成为当前的主要任务之一。
二.交通管理和道路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道路的容量严重的不足
目前在全国32个百万大城市中,有27个城市的人均道路面积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上海市人均道路面积只有3.5平方米,致使在市中心一半以上的车道上高峰时间饱和度达到95%,全天的饱和度超过了70%,这段路段整天繁忙,相当的拥挤,有点路段持续堵车,中心区汽车的车速平均每小时只有10公里左右。这些问题的主要问题就是道路的面积严重不足,我国的大城市中人均道路面积只有一些发达国家的三分之一。加上一些大城市的市区正在向郊外扩散,这些都要有大量道路建设的增加,很多道路建设的增加主要分布在了新的开发区和郊区相对来说,中心区的面积建设率反而下降了很多,还有大量的房地产开发主要集中于市中心地段,产生的过量交通,也造成了道路的超负荷运载。此外,我国很多城市占用道路和人行道的问题也一直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城市中新增加的道路面积,很快的就会被各种摊位和停车场所侵占,使得原本就很紧张的道路面积变得更为紧张。道路的不足原来的主要的问题在于道路的建设相对滞后,这种之后使得城市的道路功能变得混乱而且低效,同时也造成了时间的浪费和行车的成本。
2.城市的道路规划设计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很多城市现在只是对道路进行盲目的扩宽,因为我国的城市主要的街道宽度普遍较窄,主机动车道的道数相对较少,一般只有几条,近几年来,我国的城市道路的交通量在不断的增加,在道路上,堵车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为了解决这些机动车的要求,许多城市在将以前的旧道路拓宽的过程中并没有经过认真的规划,只是将机动车的道数增加到10条左右甚至更多。机动车的道路是越来越宽,但是占地面积确越来越多,使得原本就不多的土地资源变得越来越少。其次在设计的时候,对于交叉路口的设计缺乏合理性。大的交叉路口是一个城市各类交通汇合的地点,更是交通控制的地点,由于城市的道路是政府的工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建设的过程中,为了按照要求的工期完工,不得不降低标准,在主要的干道上并没有采取科学的原理建设,许多基础的建设并不牢固,使得主干道路在正式投入不久,就出现了道路下沉、断面的现象,严重的影响了道路的使用质量。
三.加强道路规划和交通管理的统一
1.加强规划的实施监督
城市的道路规划发展是一个很重要的责任,不仅要保证城市的道路规划的顺利实施、顺利进行还要各级城市的行政主管部门将规划实施的监督落到实处。首先要做好的就是图的审批,使用建设的工作必须要严格监督,正在进行的规划工程要按照主管部门提出的详细要求严格完成。要经常进行监督并且做好检查,如果在检查的过程中,发现存在一些违法的行为,要按照相关的制度进行纠正或者处理,只有将相应的制度落到实处,才能维护监督的权益,使得管理规划的工程更顺利的进行下去。
2.坚持“以民为本”的原则
在城市道路的规划过程中要坚持“以民为本”的原则,在规划时,要采用先进的理论和实践知识相结合来规划城市的建设,要依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所起的作用,给城市做一个正确的定位,同时制定一个有效的发展目标。城市道路的规划要坚持相应的严肃性,不要频繁的变更,否则将会导致建设工作的失误。在规划的过程中要结合当地的交通管理,不要脱离实际,从基础着手,结合本身的问题,不断完善城市的道路规划体系因地制宜,做出更好更详细更专业的道路规划设计,最好能发动广大群众,为城市的道路建设和交通管理给予更好更宝贵的意见。
3.采取措施做好各方面的协调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是越来越高,私家车的进入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趋势所在。城市的交通作为一项社会公益性的事业,应该从积极的方面做好思想和物质的准备,从而适应汽车
增长的新趋势。对于这些发展,必须把握好“车”、“行”、“停”三方面之间的关系。城市规划中可以考虑加强交通需求控制和管理,城市也可以根据自身的道路容量控制或地区控制措施。做好宏观的交通检测分析工作,及时采取调控手段。
参考文献:
[1] 谢在玉.中国城市交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公路交通科技,2007(7)
篇2
关键词:运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问题;对策
城市轨道交通是人们出行的关键,对城市轨道交通进行运营管理,有助于提高人们出行的安全性,降低交通事故发生概率,减少城市交通的拥堵情况。但目前我国城市交通运营管理中还存在诸多管理制度不健全、标准不统一、管理模式多样化,以及缺乏管理人才、资源、技术支持等问题,文章就上述一些问题给出了详尽的解决方法。
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一)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标准不一致
由于我国城市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各不相同,城市的建设规模和建设质量也不尽相同,而且各地域的民俗、生活习惯等也不相同,因此,各城市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投资力度上也并不统一。该种现实情况通常会导致不同城市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分别采用不同的管理标准,从而降低了运营协调管理的效率,容易发生浪费运营资源的现象,不利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高效管理。
(二)安全评估存在偏差
为确保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安全运行,就要做好安全评估工作。然而在实际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过程中,相关人员或部门并没有对城市轨道投入运行前的安全措施进行相应的检查,比如缺乏安全监管,未对消防工作进行验收等,安全评估工作不到位;在轨道交通投入使用后,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缺乏对轨道交通运营情况的检查,更没有召开专业的安全会议对交通运营情况进行评估,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情况堪忧。
(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效率低、成本高
目前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基本由政府财政部分进行投资和运营的,使得城市轨道交通处于垄断运营状态,缺乏必要的市场竞争力,致使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成本较高,效率较低,降低了城市轨道交通的服务水平。另外,很多城市地铁车站中的相关设施、设备的造价较高,使用率却偏低,导致地铁车站的总造价提高;同时,在进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时,缺乏对城市实际情况的考虑,出现了超载或空载的线路,降低了城市轨道交通的总体利用率。
(四)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运营管理体系有待完善
我国现存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体系主要参照铁路的运营标准,来建立自身的运营管理办法,另外,其也参照上海等发达城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办法,建立自身管理制度,这造成管理制度与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运营管理制度不相符的现象,而且不符合当前城市的发展速度和社会模式,影响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运营管理能力的提高。
二、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能力的对策
(一)引入竞争机制并统一规划管理
当前,为提高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效率,需引入竞争机制,使规划管理系统化、统一化,使管理制度更为全面,改变管理标准不统一,管理模式多样化的现状。同时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因此,作为地铁公司,应全面提高自身提升运营管理效率的意识,改变经营者垄断的局面。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提升地铁盈利能力,积极引进民间的资本,为轨道交通行业的繁荣与发展提供资金保证,加快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步伐。
(二)加强安全管理和监督
现阶段,我国有很多城市实行地铁运营,随着网络化运营的深入,很多大城市的客流量持续攀升,很多车站需要限流,才能保证运输的畅通。从城市轨道交通的长远发展来看,需要积极加强安全管理和责任监督,保证线路运行更加安全。同时健全国家的相关规定,完善安全运管理制度以及法律体系的建设。新开通的线路需要进一步规范其条件,保证验收的严格执行。对于已经投入运行的城市轨道线路来说,需要提高其服务水平,遇到突发事件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根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现状,对其进行安全评估,健全安全评估体系,确保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规范化、安全化。
(三)科W规划轨道交通规划
城市发展远景规划的制定,要考虑很多因素,而轨道交通规划则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通常情况下,会在郊区或者城乡结合部设置轨道交通线路的两端。从以往城市发展建设的经验来看,地铁线路所到之处,对于沿线的经济发展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很多郊区的荒地成为现代新城。不过其中也有特殊情况的存在,如果线路终点选择不合理,则周边的商业、楼宇等配套设施很难跟得上发展,这也从实例证明了,仅仅依靠轨道交通带动经济发展,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因此,在进行轨道交通线路设计时,一定要遵循统筹兼顾的原则,结合城市远期发展规划和近期发展目标,科学合理地制定轨道交通规划,从而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的利用率。
(四)完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法律法规及规范标准
想要切实提高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水平,就必须要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不断的完善和健全,如果没有相对完善的法律法规作为支撑的话,就会导致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非常缓慢,运营管理水平也会有所降低。对此,我国相关部门应该对城市轨道交通的法律法规进行细化,并逐渐朝着定量化管理方向进行前进,而且在我国的各个城市中应大力推广和实行完善的法律法规。除此之外,我国相关部门应该在制度上做出明文规定,进而对全部工作人员的操作进行限制和规范。
篇3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问题;对策
城市交通体系中,城市轨道交通是十分重要的内容之一,由于其自身的特点使其在城市交通发展中占据着明显的优势地位,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城市轨道交通对于改善城市交通拥堵情况具有一定的作用,同时,它也能够有效提高城市交通的管理水平。为了更好的发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作用,在对其进行管理时需要结合城市的部分规划,从而更好的提高城市的全面发展。此外,城市轨道交通运行管理不仅能够促进城市交通事业的发展,而且能够促进社会经济效益的提升,进而我国城市现代化的建设。
一、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问题
(一)管理标准不太统一
我国的城市大小不一,经济能力和投资渠道的获得都是不同的,所以在对地铁以及轻轨系统建设时,其规模、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线路的具体形态以及技术等都是存在差异的,这直接影响不同城市对于轨道交通运营的统一管理标准。此外,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在管理标准的不统一性还体现在同一城市中不同交通轨道的线路之间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这不利于城市轨道之间的协调沟通工作。虽然,目前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过程中,相关单位已经加强了对轨道交通运营的网络化管理,但是在实际管理中,仍然存在着自成体系的现象,使得行业呈现出不均衡的发展态势,不利于先进管理理念的树立与推广。
(二)管理模式不太完善
当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过程中,其系统主要是一种投融资体制,各个城市有着不同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大部分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主要是实现融资建设以及运营和物业开发统一的一种管理。同时,部分城市在对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过程中,仍然采用分项管理及总管理等模式。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多种管理模式对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统一监督管理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这也不利于我国整个交通事业的发展。
(三)管理制度不太全面
不健全的管理制度同样也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最主要的一个问题,在运营的地铁和轻轨系统中,往往有着不完善的管理体制。一旦矛盾凸显,才会对其补救措施进行探讨,这种管理制度往往有着一定的局限性,极不利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
(四)安全评估不太到位
为了使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安全运行,就需要做好安全评估工作,这是存在于整个系统的全过程的。城市轨道投入运行前需要运营企业需要让安全监管以及消防部门对交通项目进行检测,并做好安全评估。在城市轨道交通正式运营之后,为了确保轨道交通的正常运行,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该定期对其运营情况进行检查。然而,在城市轨道的实际运营过程中,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却没有充分的对其交通轨道进行监督及管理,缺乏一定的安全评估体系,从而直接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运行的安全评估效果。
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对策
(一)强化竞争机制及统一规划管理
强化城市轨道交通竞争机制及统一规划管理有利于我国城市轨道事业的良好发展。现阶段,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过程中存在多样化的管理模式、不统一的管理标准以及不全面的管理制度,为了做好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效果,相关管理单位就应该积极引进竞争机制,并且对城市轨道的运营实现统一及规范性管理,从而保证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有着相对完善的市场经营机制。现阶段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管理模式在不断的发展变化,经营者垄断的局面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者的效率意识全面增强,对城市轨道进行统一规划管理,从而提高城市轨道的盈利能力。
(二)化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管理
强化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是确保城市轨道安全运营的重要前提条件,只有提高对轨道的安全运营管理,才能够有效促使城市交通的正常运行。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较强的封闭性,车厢拥挤,行车间距大,并且客流量很大,一旦发生事故,在造成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的同时,还会带来恶劣的社会影响。目前,全国有很多城市开通地铁运营,使得很多特大城市的客流量激增,一些车站不得不采取限流的措施。所以,为了稳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长期发展,应该对相关管理人员进行监管意识的强化,提高轨道运营监管能力,从而确保城市轨道的安全运行。为了更好的强化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管理,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对安全运营相关的安全管理机制及法律体系进行不断的健全及完善,对于新开通的线路,必须规范开通条件,严格执行验收程序。对于已经运行的线路,应提高运营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加强突发事故处置、设备运行和管理办法,确保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营。同时,为了加强对城市轨道的管理效果,相关单位还应该制定完善的安全评估体系,并且将其积极落实在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中。
三、结语
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问题、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对策的研究分析,明确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在城市交通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了更好的提高轨道运营管理效果,相关单位应该从强化竞争机制及统一规划管理、强化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管理等多个方面开展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促进我国城市的健康发展。
篇4
1城市轨道交通站场外环境艺术设计
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站场外环境艺术设计而言,设计者在设计阶段主要侧重于考虑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与外部环境的有机融合,使车站能与其周围环境和谐相融,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美化环境的重要职能。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占地面积相对较大,且一些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位于城市核心区域,车站周围有城市CBD(中央商务区)、高校、政府行政机构等,因此,在进行城市轨道交通站场外环境艺术设计时,需要考虑如何将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与外部环境融为一体,以确保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在其场外环境中显得不突兀、不庸俗。因此,设计师需先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附近的外部环境进行充分调研,以设计合理的联通通道、嵌入方案与融合方案,这能在最大程度上优化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整体设计。同时,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场外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性也是设计师应主要考虑的问题之一,这也是公共建筑环境设计的主要诉求之一。对于城市发展而言,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都广泛关心的问题,其关乎人们未来生活的延续。城市轨道交通作为绿色、环保、节能的交通出行方案,其场外环境艺术设计也必须遵循这一原则。因此,设计团队通常会在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建筑的建设用料选择方面投入大量精力,以使建筑材料满足绿色、环保、节能等要求,例如采用太阳能光板、可降解材料等能够体现可持续发展这一设计理念的建筑材料。花卉、雕塑、绿化带等艺术性装饰元素也能有效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站场外部环境设计的艺术性。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每天或一天多次出现在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因此,城市轨道交通站场外环境的艺术装饰与设计至关重要,其能起到最大程度美化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形象的作用。从宏观角度来说,城市轨道交通站场外部环境所呈现的景色构成了每个城市所特有的景色风光,是城市居民视野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从微观角度而言,自然且秀丽的城市轨道交通站场外环境对城市居民有一定的吸引作用,能够吸引更多的城市居民乘坐城市轨道交通到特定的车站商圈购物和娱乐,能够有效促进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商圈经济发展,进而推动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城市轨道交通站场内环境艺术设计
篇5
根据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不断飞速发展,它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契机,但是由于轨道交通建设需要投资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我国政府加大吸引外资、鼓励民营企业进入到轨道交通建设的领域来。到目前为止,外资只在设备供应和技术支持上有较大介入。其主要原因是源于我国的轨道交通建设起步较晚,技术力量不足,各项基础相对薄弱,而且建设需求较大。在城市轨道交通AMS城市轨道交通管理系统建设的初期,以保障AMS城市轨道交通管理系统建设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为中心大量的引进国外可靠的技术手段和设备支持。
社会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稳定发展,城市化进程节奏的加快使得城市向周边城镇扩展急剧加速,辐射范围不断扩大。城市交通已经不能靠人工合理规划来实现提高交通运输的速度和合理性,尤其是像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型城市,交通拥堵是阻碍城市发展的一大因素。城市轨道交通AMS城市轨道交通管理系统的建设和逐步完善具有良好的市场和发展前景,地铁、轻轨和磁悬浮列车均是未来高级轨道交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
AMS管理在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中的意义和作用
自中国加入WTO以来,经济发展势头迅猛,各行各业尤其是服务行业更是日新月异。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它使得城市化进程发展也同样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城市轨道交通对于改善城市交通拥堵以及方便人们出行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使用AMS系统管理城市轨道交通是轨道交通发展的必然趋势。AMS城市轨道交通管理系统的主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AMS城市轨道交通管理系统通过中央处理器能够连接大型数据库系统对车票数量、时间等信息资源进行迅速整合利用,合理的布置城市轨道交通,不但能显著提高运输的效率,还可以有效缓解城市交通紧张和交通拥堵问题,同时对带动城市客运的飞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建立城市AMS城市轨道交通管理系统可以有效改善目前各地客运系统部门相对独立使得资源不能共享,造成资源浪费的现象,实现车辆的统一调度,车票价格的统一管理,运营资源的共享和客运信息的全面现代化管理,促进城市轨道交通的高速、稳定、合理发展。
(2)AMS城市轨道交通管理系统能够逐步的实现城市轨道交通从售票到制票、检票整个过程的全自动运营体系,淘汰以往排队购票、人工检票的笨拙方式。不仅可以对售票信息进行及时反馈,也方便了交通部门的科学管理和有效规划。
(3)AMS城市轨道交通管理系统通过实时监控客流量及车辆信息能够掌握第一手交通数据,能够正确规划客运服务,解决客流量增大所带来的困扰。例如其中的自助售票机等设备解决了排队购票的烦恼和客流量的拥堵,更是大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AMS城市轨道交通管理系统通过信息的及时传递,帮助交通部门掌握客流量数据以及客流走向,大大提高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输效率。
篇6
关键词 路网;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安全运输
中图分类号U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3-0106-02
城市轨道交通凭借其客流量大、速度快、能耗低等优点成为当前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城市交通建设的重点。而且,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人口密度逐年升高,居民出行量和出行频率不断增长,这也对城市轨道交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安全需求是人类的第一需求,安全问题是当前城市轨道交通面临的重大难题,所以对基于路网的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安全运输的研究是非常有价值的。
1 城市轨道交通路网
西班牙工程师索里亚在经典的“线状城市”理论中强调城交通规划应先于城市规划。但是,目前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是在现有城市形态的基础上,依据客流量多少和城市发展潜力来修建的,是明显落后于城市规划的,所建成的城市轨道交通路网其实并不具备明确清晰的路网结构,甚至一些轨道交通结构简单的城市还没有建成路网。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方向必然是朝向大规模、网络化方向进行的,我们对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安全运输的研究也必然建立在路网的基础上的。
2 基于路网的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安全运输的影响因素
城市轨道交通路网是一个分布很广且开放性较强的动态体系,影响其行安全运输的因素错综复杂,大体来说可以分为三类:人为因素、道路因素、环境因素。
2.1人为因素
城市轨道交通路网的行车安全运输与许多人为因素有关,毫不夸张的说,人为因素是这三大因素中最至关重要的因素。轨道交通的各个环节都要依赖于高效、安全、可靠的个人操作,离不开人的控制与主导。工作人员不仅要操纵、控制和监督各设备的运行,还要与客观环境进行不断地交流协调。除了工作人员以外,乘客行为也是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安全运输的重要影响因素。所以相关部门必须对乘客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规范乘客行为,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2.2道路因素
道路是城市轨道交通路网中的基础,良好的道路条件是确保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安全运输的前提。道路因素包括道路基础设施和交通管理现状。越复杂的路网结构,其受道路因素的影响越大。
2.3环境因素
城市轨道交通路网是一个非常庞大、非常复杂的系统。在组成成分上它包括硬件系统、人员配备、组织机构、社会经济环境、社会互动等。其安全性不仅要受到运营企业内部环境的影响,还要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人文、法律等方面的影响。
3 构建基于路网的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安全运输管理系统
构建基于路网的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安全运输管理系统需要政府职能部门、运营企业、监管部门等共同努力,制定安全管理总方针,同时积极开展健全法律法规、强化政府行政管理职能、规范企业行为、加强安全监管力度、完善安全审核评估制度、建立应急预案等工作。
3.1明确基于路网的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安全运输管理的难度
与简单线路的城市轨道交通相比,对路网的行车安全运输管理难度更大。线路是构成路网的基本单位,不同的路网呈现出千差万别的形态结构,线路越多,路网越复杂,对各线路、各车站协调能力的要求就越高,安全管理的难度就越大。
3.2组建安全管理部门,确定部门职责
为了做好城市轨道交通路网的行车安全运输管理,应当设置专门的部门来进行此项活动,而且要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度,明确部门职责和权限。在人员配备上至少要包括最高管理者、部门业务经理、安全训练人员、特种装备负责人、设备技术操作人员等等。其中最高管理者要承担安全管理责任,安排部门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职责,审查安全管理措施,协调各线路安全管理工作,并对安全管理提供充足的资源保障。在安全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职责划分上,要面面俱到,坚决对决职责划分不清,遇事相互推诿的情况。
3.3对城市轨道交通路网的运行进行控制
对城市轨道交通路网进行运行控制的目标是与运行相关的所有风险,并使这些风险都处于受控状态。对于需要进行控制的风险(主要是不可容许的风险)应当建立文件化程序。参照相关法律法规、行业规范或惯例设置运行标准,该标准要确保每个操作人员都可以看懂并知道如何去做。
3.4建立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安全运输应急系统
应急系统的工作应该从四个方面着手,即预防、预备、响应和恢复,而一份完整有效的应急预案在内容设置上应当包含参与单位、应急责任人、参与人员的岗位职责、应急信息、紧急联络通信、内部报警与通报、人员疏散预案、关键设备保护预案、危险品处理预案。
应急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安全运输管理系统中作用主要由两大方面:1)确定安全事故或紧急情况的发生可能性;2)对已经发生的事故或紧急情况做出快速反应,降低安全事故或紧急情况造成的损害。
在应急预案的设置方面,积极建立包括公安、消防以及医院等单位在内的抢险救援队伍,定期安排演练。在演练期间要注意协调各单位之间、各部门之间、应急设备与参与人员之间的合作,提高抢险救援队员随机应变的能力。这里的应急设备包括消防设备、报警系统、隔离阀、应急照明系统、逃生工具、安全避难等。
4 结论
作为当今城市重要的运输手段,城市轨道交通正在大规模的建设当中,路网结构日益形成,且复杂多样。构建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安全运输管理体系,保障行车运输安全,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持续、健康、平稳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刘建仁.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模式讨论[J].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12(9).
篇7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优化
中图分类号:U239.5
具有重要意义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决策,不仅有助于降低建设成本,最大限度地提高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交通功能,还能促进城市交通和经济的发展。
鉴于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所涵盖的内容非常之广泛,进而有必要探究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的目标之后,再构建优化决策的相关决策指标体系。外带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受影响的因素比较多,可见对其进行优化决策是一个需要综合考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技术及国际因素等的复杂大系统的测评分析课题,也是一个需各方面专家参与并且是多层次、广目标的评价系统。故而对方案 评价、决策宜采用多层次、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
1 城市需要进行轨道交通建设的缘由
1.1 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必要性
(1)城市日益膨胀的公共客运交通运量的客观需要
1)满足单一方向路线的峰值客运量的需求
按照常规而言,若一个客运交通方向上的单向高峰期客流量每小时超过5-8千人次,则此客运交通方向上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就成为必然,不然势必影响此方向上的地面常规公交线路的服务质量,将导致出现车内拥挤、晚点严重、车速偏低、道路堵塞等现象。
若一条地面常规公共线路承受不了超强的客流量时,亦或是为了勉强应对高峰期客流量需求而牺牲乘客的切身利益(拥堵不堪、车速慢、误时、安全隐患),势必有必要考虑对城市轨道交通路线进行修建,理所当然遵循“超前预测、提前规划、适时建设”的原则。
2)应对城市交通整体客运量需求.
根据相关数据资料可以分析预测得出,在人口密度比较大、人口绝对量相对高的发展中国家大城市的远期客运交通发展趋势,其攻克地面交通拥堵不堪,适应高强度阵发性客流需求变化,行之有效的路径就是建设科学合理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现有数据表明,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客运交通总量中所占有的比例还是相对比较高的,比如说现在发达国家的部分城市,其轨道交通完成的客运量一般占到公共客运交通总量的一半以上,更有甚者占据总客运交通量的一半左右。
(2)城市客运交通运距需求
鉴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速度快、客运量大,进而可以满足较远运输距离的客运需求。倘若依据乘客比较合理的在途时间为一小时而言(相对较高标准为40分钟),城市轨道交通与地面常规公共交通的服务范围差异不小。加大对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建设力度,可以促使缓解城市中心区域人口高度密集的现状,同时也可以通过交通的促进来推动城市郊区、边远地区的发展,保障现代化大都市进行科学的布局与调整。
(3)城市现代化发展的技术需求
城市的经济实力及科学技术水平的核心体现是其现代化发展。作为其重要标志之一的是城市交通的现代化。可以说城市轨道交通既是满足城市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也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4)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长远需求
当今城市的发展已经步入了以“环境保护”、“资源利用”两个可持续发展指标作为考核评价指标的时段,故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必须具有环境优化保护、资源优化使用两大特征,换言之,必须具备如下五个特点:
1)人均能源消耗、人均所占有交通用地在所有交通方式中最低;
2)公民出行的时间、费用、服务态度等指标最佳;
3)公民交通行为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最低;
4)交通事故率最低;
5)交通对城市的科学发展起到引导支撑的效能。
1.2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充分性
无需进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一个城市,可以表示为一个单一的方向或长途客运大量客流的需求,也可以表示由于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发展的整体需求,但交通建设需要巨大的投资,较高的施工技术要求,高运营管理要求和设备的制造要求,但也提出了更高的经营风险,因此,在着重强调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必要性的时候,不可小觑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充分性。
(1)经济基础必须能够满足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其主要衡量指标一般是城市整体发展水平(比如说人均GDP、财政收入等),亦或是城市融资、偿债能力。
(2)科学技术基础必须达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水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建设运营兼具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学科的交叉整合,故而,单独依靠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恐难促使其投资与运营成本的降低,发展得不到持续。
(3)观念意识水准必须达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要求。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规划指导必须高瞻远瞩、高屋建瓴,落伍、不跟拍的思想意识势必导致规划的不妥、建设滞后、运营管理不科学。
2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多目标决策问题的特点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包括城市总体规划深化的必要性轨道交通建设分析,流量分析和预测,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轨道交通系统的选择和接触码线规划,环境规划,建设和土地时序分析控制规划。它涉及到城市规划、经济和技术问题,
其核心问题是网络设计问题及线网客流需求预测,通过设计产生可行方案族并筛选得到非劣方案集,进而评价方案的潜在效益、效果及成本。
许多方面,包括其决策的内容具体到一个城市范围内的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目前还没有深度。鉴于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后实施的实践比较长,故而其方案必须具备如下特征:
(1)线网结构匹配城市结构形态;
(2)线网规模满足客流量的要求;
(3)线网密度适应人口分布特点;
(4)线网建设顺序及进度适应城市发展方向及经济能力;
(5)线网覆盖范围匹配城市总体规划。
3 多目标决策方法在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中的应用
3.1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HP)进行优劣的主观评价完全依靠订货计划,所需的数据量很小,它需要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作出决定。
在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两个层次或判断矩阵,人的主观判断的过程中,个人的偏好对判断影响较大,误判可能导致决策失误,故而在使用AHP进行决策时主观成分比较大。
3.2 消除和选择转换方法
消除并选择转换方法(ELECTRE Ⅱ)的最大优点是利用决策矩阵偏好的一部分信息和决策者的价值,直接在选定的方案进行排序,排序的意义不仅对方案的优劣排序,而更重要的是利于分析各方案的可能后果及其影响,以便于决策者决策。由于这种方法可以充分利用所获得的信息为决策矩阵,解决方案可以细化和更好地提取程序进行排序,所谓的多准则决策方法,但大多停留在理论研究层面,实际应用并不广泛。
此方法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特征:(1)相比,个别项目的情况低矩阵指数反映唯一的缺点,该方案没有反映各指标的整体弱点;(2)分选过程过于复杂。当出现四个以上的替代品时,应根据强和弱的正相关关系图,建立排序和反向排序,但是这是一个非常复杂和精细的工作,不方便在计算机上实现;(3)需要一个主观参数设置过,它在分析过程中人为地引入一些参数,并且参数设置是不容易的,涉及到很多主观不确定性的计算方法,以减少鲁莽性的分析结果。
3.3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模糊综合评价(模糊)不仅由对象的综合评价分值的大小来评价和排序,亦可依据模糊评价集上的值按最大隶属度原则去评定对象所属的等级。这是数学方法来克服团结的传统弊端的结果。
该方法简单可行,评价过程中大量应用的主观判断,因为判断具有一定的主观性的权重的因素,在一般情况下,模糊综合评价是一种基于主观信息的综合评价方法。实践证明,该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依赖于合理的选择因素的综合评价,因素正确的重量分布和构成运营商的综合评价。
3.4 灰色关联法
灰色关联度分析是结合了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进行综合评价,更好地解决方案是难以准确量化评估和统计问题,不包括人为因素造成的影响,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准确。
缺点是与时间序列的特征所需要的采样数据,并且只是判断对象的优劣做出鉴别,并不反映绝对水平。
此外,灰色关联系数的计算还需要确定的“决议”,但它并没有一个合理的选择标准。重量分配指标体系,该方法评估对象的应用是选择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评估的最终结果的一个关键问题。
3.5 逼近于理想解的排序方法(TOPSIS法)
一个近排序方法简单加权法,叫做近似理想的解决方案排序方法(技术订单Preferenceby Similarityto理想的解决方案),简称TOPSIS法(也称为双基法双点评价法)。该方法通过多目标决策问题/解决方案的理想选择0和/负理想解0手段的使用空间,每个订货计划(项目对象)作为空间中的一个点,它的中心思想所带来的理想点排序是有一定模式的定义,在此模式下感觉找到一个有效的点,依据计算排序方案对于理想点的相对贴近程度来排序。
4 结束语
城市轨道交通网规划与建设不能理解成一条一条线路的简单叠加,其在空间的布局和时间的选择上均存在着一个优化的问题,只有在规划时充分意识到这一点,才能杜绝出现线路走向不理想,换乘模式不科学,运营管理体制不健全,总体效益不高的尴尬局面。
参考文献:
[1]陈旭梅,李凤军,马林涛.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方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城市规划,2001,25(10):61-64.
[2]牟能冶,张锦,陈菊.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7,29(01):60-62.
[3]王炜.城市交通规划理论及其应用[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8(94):357.
[4]刘云芬.模糊规划中模糊量的几种处理方法[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4(04):102-104.
篇8
关键词:轨道交通;地下铁道;单轨交通
中图分类号: U21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非常迅速。解决城市轨道交通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要确保我国城市交通具有安全、快捷、舒适和环保等优势。如今,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已经从建设的重要性逐渐转变为技术和管理等领域,城市轨道工程建设已经跨入网络化、区域化与多样化的新型阶段。目前,我国有约三十多个城市正在建设城市轨道交通,这意味着我国已经进入了大规模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高峰时期。因此,要高度重视和关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发展现状和管理。
1.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与形式
1.1地下铁道
地铁是地下铁道的简称,地铁的主要特点是在市内地下通行,一般不会占用地表和地上空间,运营干扰较小,同时输送能力强,每小时运量达三万到六万人,但是地铁的造价比较昂贵。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伦敦在世界上开通了全长6千米的地铁。到二十世纪其实年代以来,我国在北京建立了第一条地下铁道,也就是说这个时期北京地铁第一期工程开始投入试运阶段,也意味着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第一条地下铁道准备竣工。如今,北京地下铁道全程长达42.5 km,共有30个运营车站,日平均客运量约130万人,而且,北京地铁的满载率和单车运行均居世界第一。
1.2单轨交通
以橡胶轮胎为主的车辆在单根轨道上行驶的交通方式叫做单轨交通。根据支撑方式的区别可分为跨座式单轨交通和悬吊式单轨交通两种形式。单轨交通具有运行安全,运行速度快捷,在陡坡上以及小半径曲线上容易行驶,并且公害较小,建设费用不高,建设工期短等特点。其缺点是当单轨交通经过城市中心以及住宅小区的时候,乘客心理难免会有点害怕;并且单轨交通不能与其他交通设施进行换乘;当单轨交通与其他高架交通设施交叉时,需要设立高架结构,需要避难时间。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展起来的新型轨道交通系统:地铁和一些新型交通体系,具有技术先进、建设造价低的特点。在世界上许多地方得到不同程度的修建。
2.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的现状
我国的地铁始建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目前我国有10个城市的20多条轨道交通线路完全建成并投入运营阶段,总里程长达500余千米。当前我国还有近20多个城市建设轨道交通。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我国城市面貌也在发生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步伐迅速壮大,同时对旧城区的改造也在不断进行。但是对于旧城市有各种结构密集的建筑物、市政道路繁多,干扰较大,因此其改建难度也相当大。地铁建设一般都是在地下运行,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我国绝大多数城市在改造旧城市的过程中选择了地下铁道。但地下铁道建设造价十分昂贵,而且建设资金基本上是由地方财政支配,所以我国目前的地下铁道建设均在沿海经济发达的城市中建设。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都有地铁。
为了解决城市轨道建设的费用问题,在地下铁道建设过程中,必须要进行多渠道融资,而且在技术上要顾全大局。面对不同经济区域、以及不同区段采取相应的轨道建设途径,也减缓了财政上的压力。在北京市,建筑物密度较大的旧城市地区以地下铁道的方式运行,在市郊以及市郊连接的区段,采取城市轻轨或者高架铁道的方式来建设地下铁道。如今,上海已经建成了地铁一号线以及地铁二号线。国内地铁国产化水平最高的南京地铁南北线一期工程沿主城区中轴线建设,是平均造价最低的工程项目。该地铁线路全长20.1千米,每日客流量约为47.3万人,占南京公共交通客运总量的1/5。
3.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发展趋势
3.1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系统化
为促进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的发展,我国政府采取了项目立项审批政策,从政策上控制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规划程序。城市总体规划与城市综合交通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重要前提,这不仅有利于交通发展的整合和综合利用,而且还可以充分挖掘城市轨道建设在城市国道中的带动作用,逐步形成一个地下与地上统一的城市规划交通发展模式。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与铁路、地面公交之间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有关换乘的一系列问题,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乘客的旅行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因此城市规划必须从城市综合交通系统上进行综合规划与设计,应该仔细考虑地上与地下、高速与低速、长途与短途旅车等一系列交通方式的换乘。在我国,乘客换乘不方便是城市轨道交通枢纽存在最为严重的问题,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形成统一规划和设计方案。
3.2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区域延伸化
城市轨道交通在由单中心向多中心结构体系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市域城市轨道交通。市域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是站与站之间的间距相对很大,主要采用公交化运营模式。市域城市轨道交通具有多样化的线路敷设方式,其系统技术与设备标准相对较低。如今,我国国内的许多城市在建设中心区域城市轨道交通的时候,主要开展市域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编制,还有一些城市已经开展了市域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方案。
结论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系统,是我国城市交通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不管目前是否有地下铁道,在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时期,都必须把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并入规划当中来,统筹安排当前我国的雄厚实力,有计划、有步骤的逐渐实施;与此同时,把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与其他交通系统相互联系起来,使其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使城市交通体系科学化、完善化,使其能够更好的为现代化经济建设服务。同时快速建立起信息化的城市轨道建设管理体系以及智能化的运营管理模式来,也把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成一种安全、可靠、便捷、节能以及低维护的新型城市轨道交通方式。
参考文献
[l] 马俊达,梁伟伟.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技术发展的理性思考[J].地铁与经济,2005
[2] 施仲衡,冯爱军。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发展战略探讨[J].都市快轨交通,2004
[3] 丁仕昭.投资建设项目组织[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
篇9
关键字:城市;轨道;交通;基础;建设
一、城市轨道交通基础建设的影响因素
城市轨道交通基础建设为城市的交通拥堵建立了缓解的措施,从而引导城市建立科学合理的交通网络的规划。城市轨道交通基础建设能缓解城市的交通拥堵状况,建立合理而科学的城市交通规划。在一定的意义上来说,城市的交通拥堵状况的环节和城市空间的合理布局,从而引导城市空间的合理发展,实现了城市的交通方式和土地利用的协调发展,从而形成城市轨道交通和城市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城市的轨道交通基础建设要充分发挥其对交通的引导和疏通的作用必须建立与城市土地利用和空间的规划和发展。当前,城市虽然重视交通规划和设计,但出于多种因素制约,难以形成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之间相互关系的深入发展和研究,城市空间设计和模式设计难以形成系统协调的发展模式,从而也难以利用城市的轨道交通实施对城市的发展和促进,同时也难以实现城市交通和城市空间设计的合理发展。
1、城市交通系统
城市土地利用与城市的交通形成了互动和互存的关系,目前机动化的城市交通系统主要形成了两类,小轿车为主或是公共交通为主的城市交通系统。由于城市交通结构并不稳定,处于转型的发展时期,从而不同的交通系统的选择对城市的空间发展的选择产生了影响。小轿车为主的城市交通系统具有低密度、布局分散、相应的交通道路之间相互沟通、足够的停车设施的选择。而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城市交通系统主要是通过整合城市的土地利用和城市轨道交通基础,从而实现了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的有效利用,提高公共交通的利用率。
2、城市交通方式
城市的交通方式是建立在城市的土地利用和规划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建设和土地利用规划形成了统一发展的模式,而单一的城市总体的规划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基础设施建设难以满足城市交通协调发展的需要。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虽依托城市土地规划,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各层次因素制约,致使相应城市的轨道交通的基础建设难以建立在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基础之上。甚至城市的轨道交通规划未建立在对城市的人口、土地规模、城市空间发展具体基础之上,从而难以建立城市轨道佳通基础建设和城市的协调发展。
3、城市土地利用规划
城市土地规划的利用之前,应在城市规划中对城市的使用和交通方式的考虑也未完全建立。并且城市在土地利用规划发展的基础之上建立对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编制,而更大程度上形成了专项的规划,权威性难以得到保证,且相应的规划也难以体现城市轨道交通对土地利用的反馈作用。由于体制和技术层面的原因,致使城市的轨道交通基础建设难以与城市的土地规划协调发展。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为建立城市空间的布局和城市土地利用的实际协调,并建立在城市总体规划和发展的基础之上,并且应按照城市规划的审批制度。而应在技术或是法律层面上协调解决城市轨道建设与土地规划的相互协调模式。
3、城市客运交通
城市的轨道交通应形成对城市交通拥堵的缓解模式,而城市的轨道交通系统的形成应建立与城市客运公共交通系统的协调发展模式,城市的轨道交通并不应与城市的客运系统的竞争模式。城市的轨道交通应成为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的关键部分,交通轨道并不是公共交通和个人交通的替代。从而应实现与各种交通方式的配合和衔接的发展,一体化的交通规划应建立有效的综合规划发展模式。
4、城市整体规划
城市的整体规划对城市轨道交通基础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规划作用。当前,城市的轨道交通规划都未建立在整体的城市规划基础之上,未建立综合的交通系统的规划和协调。甚至由于城市的整体规划的缺乏导致了公共交通系统与轨道交通系统的恶性竞争。一体化的交通系统仍处于规划状态,并未落实到实际城市的发展和规划上。
二、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措施
1、加大城市轨道交通基础建设投入
城市的轨道交通基础建设应建立在充足的资金保障的基础之上,各大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和发展的经验,相应交通系统建设大都以政府的投资为主。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应建立在充足的投入基础之上,通过政府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建设的资金投入和政策等方面的支撑,从而降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融资成本,发挥出政府对城市交通基础工程的杠杆效应。
2、建立城市轨道交通基础建设的立法
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外部经济性,从而在工程项目的建设和施工过程中通过法律的手段实现工程项目的规范建设和顺利实施。政府部门应赋予城市轨道交通经营的外部经济效益的内部化的权利。主要可通过:轨道交通系统的经营和建设主体对地铁车辆段上盖物的开发权、轨道交通建设相邻的地下空间和地铁沿线一定层面上的土地开发权利;轨道交通运营过程中的电力优惠措施,按照市政路灯的照明标准建立最低的计费标准,从而减少城市轨道交通运行负担;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商可通过企业债券的进行资金的融合;城市轨道交通票价制定的弹性机制,根据居民的消费以及通货膨胀的利率形成对票价的灵活调整。
3、网络化的公交运营模式
城市的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因地价、建筑等多方面的原因,不能建立覆盖整个城市的轨道交通线路系统。而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能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补充。城市的轨道交通系统更应建立网络化的公交运营系统,从而致使城市的轨道交通与公交运营的良好结合,从而实现了轨道交通和公共交通的良好结合,建立了完善的城市交通系统。
4、为城市轨道交通基础建设创造优惠的土地政策
城市的轨道交通基础建设应建立在相应工程项目的优惠土地政策基础之上。土地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而地铁车辆上盖物业开发属于地铁建设,也是对城市土地资源的再次利用。地铁上盖的基础和盖板的建设需要充足的资金作为保障。相应的政府部门应在对城市轨道交通基础建设中的地铁上盖基础和盖板的建设投入充足的资金,在对这两部分的成本进行扣除后再建立相应的优惠土地政策,通过统一的规划实现地铁工程项目的统一规划设计和开发。
篇10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造价构成控制方法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expounds the problems of urban rail transit cost control, and urban rail transit cost elements from the urban rail transit project cost effective control method, designed to effectively reduce the urban rail transit project cost and improverail transit network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standard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the city's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Keywords: urban rail transit, cost structure, control method.
中图分类号: U2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轨道交通建设是一项投资巨大、专业性强、 技术含量高的系统性工程,从建设经验来看,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造价控制方面存在造价偏高、造价控制的主动性不强、造价控制措施不多等问题。因此,对轨道交通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是发展城市经济的基础之一,成为了大家共同关注的焦点。本文就我国轨道交通建设中造价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造价控制方法。
1城市轨道交通造价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对解决城市公共交通、城际间交通问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且社会效益巨大。但由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造价过高,形成了多数城市需要城市轨道交通,想建城市轨道交通,但又在经济上负担不起的局面。我国有百万以上人口的城市34座,其中超过200万人口的大城市有11座,规划修建2200km轨道交通线,若按照单位公里实际造价5.5亿元人民币估算,需要建设资金12100亿元,这对我国目前仍处于财政收入总量有限、投资主体相对单一及各方面建设资金缺口较大的状况来说,是无法承受和长期支持的,可以说,巨额的建设资金投入,已成为城市轨道交通事业发展的一个主要障碍。
2 城市轨道交通造价构成分析
根据对国内外轨道交通的综合分析,其工程造价的一般构成为:土建工程造价大约占工程总造价50%;技术设备的建设、购置及安装费用约占50% (其中购置费用中的技术设备中车辆占15%、牵引供电占8%和通信信号占11%,一共占工程总造价的34%;另外,轨道占 6%、借款利息占6%,其他费用占4%)。
综上分析,控制好土建工程费和提高技术设备国产化水平,是降低轨道交通造价的主要手段,即通过建设工程合理规模的确定、结构形式的选择以及设计优化等措施,通过积极推进一般设备国产化,才能真正降低轨道交通工程造价。
3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造价控制方法
3.1严格控制基础建设程序
目前轨道交通在建设实施过程中,由于线网规划、建设实施条件不稳定及政府审批程序比较繁琐等因素,往往出现工程已经开始实施,规划设计批复还未完成,局部形成边设计边施工的局面,这为审计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很多困难。一方面,由于初步设计甚至施工已经开始,国家对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时专家提出的修改意见、 造价控制措施不能体现在设计和施工的实际中,监管、审批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另一方面,施工已经开始,因初步设计文件与概算未批复,对项目的投资审计稽查只能以可行性研究报告为批复依据,这与工程实际情况不符, 导致监管局部失效。审查工作缺乏可遵循的标准,使审批流于形式,不能起到约束引导作用。
因此,政府应提高审批效率,规范审批程序,严格执行建设程序。建设程序主要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开工报告和竣工验收等。在建设规模、造价控制上制定评估标准,依据统一的标准, 对项目的设计方案与立项原则的一致性、方案本身的合理性、 先进性和完备性进行评估,不满足条件的不予批准建设, 正式的批复文件下达之前,禁止开工建设。对批复的项目,应实施跟踪监管,确保工程项目按照批复的设计方案实施。
3.2 优化设计方案
在城市轨道交通设计方案优化中,做好客流预测工作是重点。因为客流预测是城市轨道交通设计的基础,直接影响技术标准、工程规模和工程造价的确定。目前地铁设计中通常采用四阶段法进行预测,虽然理论上较为成熟,但对于某个具体项目的预测结果还应结合整个轨道交通网络的建设情况进行合理修正。按照目前的设计规范,项目的建设规模受高峰断面客流影响较大,而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形成,换乘点的增多,每条轨道交通线的实际高峰断面流量值要低于预测值。 因此在设计中应结合线网的实施计划,对远期的高峰断面流量预测值进行调整,使预测的客流量基本接近实际流量,尽量使车站规模、型式、间距和车辆编组符合实际客流增长的需要,并尽量接近实际客流量,以减少建设规模, 降低工程造价。
3.3 探索新的投融资管理模式
建设管理模式是轨道交通投资、建设、运营、监管采取的具体形式,无论是“一体化” 模式还是“专业化”模式,对于造价控制,都有相应的优点和缺点,而真正决定造价控制主动性的就是其中的投资环节,即投融资模式。投融资模式主要是指谁来进行投融资、如何投融资,以及项目建成后如何运营等问题。投融资模式不同,决定了项目投资主体性质的不同,也就决定了投资人从何种角度确立轨道交通项目的功能地位、设计标准,以及工程建设管理和运营管理理念,从而对造价控制管理的主动性、积极性及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主要采用单一的负债型投融资模式,市政府投入40%的资本金,剩余60%的资金以政府信誉为担保从银行贷款, 然后委托建设管理单位轨道交通的建设,最后交付运营单位投入使用。这样的融资模式不仅融资成本大,而且会使城市背负还本付息的压力,更重要的是,这种模式缺乏造价管理激励机制,使得投资方、建设管理方及运营方对造价管理的关注不多。如建设管理单位的管理费用来源于政府依据项目初步设计概算批准的“建设单位管理费”,其费用高低与其管理成效没有挂钩,在制度上形成了建设单位仅仅管理财务报表、账单,只要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投资符合国家规定标准,就可以支出,而不关心这些支出是否经济合理。政府主导的单一投融资模式导致了低效率,致使造价控制缺乏原动力。建议探索新的投融资管理模式,实行轨道交通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
- 上一篇:当前经济政策
- 下一篇:互联网人工智能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