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城市管理精细化范文
时间:2023-10-30 17:32: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推动城市管理精细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快速推动下,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及水平愈来愈高,城市化进程的步伐不断加快。城市作为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及信息文明的主要场所,也是一个极其复杂与特殊的综合体,在不断的发展中也出现了较多的问题,尤其体现在城市管理方面。如何有效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及能力,充分发挥出城市应有的效能,成为了现阶段城市管理者首要解决与思考的问题。本文探讨和分析了大数据时代对于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能力的价值。
[关键词]
大数据;城市;精细化;管理能力;价值
大数据作为推进我国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战略资源,其背后也蕴藏着巨大的管理意义与价值。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城市管理情况来看,大数据只被应用在简单与初步的工作范围内,这一方面严重阻碍了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发展,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城市精细化管理的质量及水平。如何根据我国城市管理的实际情况,深入探索与分析大数据对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中思想力、决策力及实施力的价值,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大数据对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中思想力的价值
第一,大数据是一种全新的城市管理理念,主要以信息数据采集、信息数据分析及信息应用为基础。大数据的中心理念为:一切事物实施量化,从而衍生出“4V”理念,即数据量与数据完整度、信息数据之间的内在与关联性、数据必须满足实际需求、使用数据分析养成价值。这样的管理理念,一方面与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理念达到和谐统一,即精确、准确、细化及严格;另一方面也与专业能力、细致量化及科学细节的城市管理原则保持一致。与此同时,该管理理念能够不断丰富与深入人民群众的内心,提升其对于城市精细化管理的认知及了解。若城市管理者能够坚持以“4V”理念作为基本的管理依据,还可以极大程度上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的主观能动性,促进精细化管理成为城市管理者的自觉。
第二,大数据是一种创新的城市管理技术。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内容有:细化城市管理的空间、量化管理的对象及优化管理的流程,必要之时还需采用科学、规范及合理的方式,促进城市管理的各个环节之间能够高效、统一并有序运行。城市精细化管理技术主要是由空间信息技术、交换技术、目录技术、空间信息可视技术及空间信息挖掘技术等组成,而大数据技术能够与其相吻合。大数据技术作为一种创新的城市管理技术,不但可以起到信息数据整合、信息共享、网路开放与集成运用的作用,而且能够搭建起一个全新的智慧化与自动化信息舞台,不断融合城市管理与科学技术,最大限度上为城市精细化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大数据是一种新兴的城市管理文化。大数据是一种蕴含丰富内涵的城市管理文化,利用不断创新与发展的科学技术,全面感知、采集、统计与共享数据,能够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提供全新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首先,大数据是一种尊重客观事实与实际情况的文化,因为数据能够详细记录客观事实。其次,大数据是一种追求准确的文化,人们可以通过图片、文字及声音来描绘具体实施,但只有数据才是最为精确、准确与科学的工具。最后,大数据是一种具有逻辑思维的文化。在城市精细化管理的范围内,大数据能够推动城市实施更为科学及更为明确的管理工作,并为更多的人民群众带来便捷与实效的服务。
2大数据对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中决策力的价值
第一,大数据能够实现城市管理者决策力的科学化,使其准确决策。大数据本身具有的特征,能够影响到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决策水平。首先,要求城市管理者要有数据推动决策能力的思想,在决策时要根据具体的数据与实际情况,不能凭借自己感觉与他人的认知。城市管理者一定要重视数据、关注数据并相信数据,一切从数据出发,这样的做法能够全面保障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科学性及规范性。其次,要求城市管理者全面掌握数据的综合度。大数据的相关科学技术手段促使了人民群众在不同领域及不同层次之间获取到想要的信息,并且该数据会呈现出类型丰富、信息量大且智能化的特点。再次,要求城市管理者全面掌握数据的准确度。因为城市的精细化管理不仅仅是定性,而且包含了量化,即所有的数据必须提供给城市管理者更大更多的价值,并且能最大限度上发挥出原本的性能,不断放大细节,促使城市管理者能够全面掌握城市中任一目标、对象、位置场所、属性等各方面的详细资料,为城市管理者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准确及科学的依据。
第二,大数据能够探索出城市精细化管理过程中的工作关系与规律。由于大数据主要的工作原理为不断能够对数据进行由内到外、由局部到整体的深入研究与分析,并建立模型,可以将城市管理之间存在的工作关系与规律发掘出来。这就要求城市管理者应当从多个角度与多个层次来提炼历史数据与现实数据,丰富城市管理者的思维空间,并使其找到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能力的具体方案。
3结语
本文就大数据时代对于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能力的价值展开剖析,分析了大数据在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中思想力及决策力方面的价值。通过这样的做法,能将大数据真正贯穿落实在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整个过程中,实现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目的,使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能够全面提高。
作者:谭丽莎 李学锋 吴晓鑫 单位:沈阳建筑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邵宇,王鹏,陈刚.重塑中国:新型城镇化、深度城市化和新四化[J].金融发展评论,2013(1).
篇2
【关键词】荥阳市;城市精细化管理;对策建议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郑州正处于大建设、大发展的高峰期,大枢纽、大产业、大都市和建设以国际商都为特征的国家中心城市的“三大一中”战略正如火如荼,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各种社会矛盾和管理难题也日益突出,社会治安、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物业服务、供热供水等问题进一步凸显,不断考验着政府的行政能力和服务水平。荥阳市作为离郑州最近的县级市,持续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对郑州建设国际商都,打造和谐宜居、富有活力、独具特色的现代田园城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荥阳市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探索与成效
为了更好地解决城市发展带来的各种社会矛盾和管理难题,提升城市整体运行效率和市民幸福感,荥阳市组织考察组分别赴北京、成都、杭州等城市考察,在充分吸收其他城市先进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在郑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中心的指导帮助下,于2015年4月初启动了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项目建设,开始了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有益探索。
荥阳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从2015年7月初开始试运行。试运行期间,通过系统化的管理体系、规范化的管理标准、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常态化的管理机制,有力地推动了城市管理的创新,取得了明显成效。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由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转变
数字化城管系统利用网格地图技术,在城市管理区域以一万平方米为基本单位,划分出4017个边界清楚、无缝对接的网格单元,把城市管理对象定位在万米单元网格,通过信息融合和数据挖掘,使城市管理人员与城市管理对象准确定位,实现了小区域模块化管理。由于管理范围的相对缩小和固定,使各类城市管理问题能够快速发现、及时处置,形成了市区主要街区全覆盖、工作无死角的良好格局。
(二)由定性管理向定量管理转变
一是全市48名信息采集员每天14小时在大街小巷不停巡查,发现城市管理问题使用“城管通”采集,即时发送到系统平台。二是由市监督指挥中心对市容秩序、环境卫生、市政设施、绿化管理等方面情况进行监控。同时,安排专人每天24小时受理群众通过12319城管热线、微信公众平台和中心网站等渠道反映的问题。三是以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为枢纽,网络终端连接32个部门和单位,实现实时在线派遣,发现问题及时截图立案,派遣到相关责任部门和单位限时整改。四是以数字化城管问题处理率为基本依据,由软件自动生成数字化城管绩效评价系统数据,使考核考评工作更科学、更客观。
(三)由指令管理向实时管理转变
目前,城管执法车、机械清扫车、洒水车、渣土车都建立了自动化管理系统和远程控制技术,通过对作业车辆进行GPS定位、实时监控车辆的位置、运行线路和司机精神面貌等,对车辆作业状态进行有效监管,大大提高了指挥的实时性和调度的准确性。同时,为执法队员配备了执法记录仪,以专线方式接入城管专网。随着车载GPS监控系统与数字城管平台的深度整合,占道经营、店外经营等“十乱现象”得到遏制;市区非机动车停放纳入日常化管理轨道,乱停乱放现象有了明显改善;道路保洁推行纵横到边、全日保洁,保证了道路环境整洁;渣土扬尘治理初见成效,城市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二、荥阳市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推进综合执法
目前,北京市已经首善尝鲜,设立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作为市政府组成部门,在整合原北京市市政市容委全部职责的基础上,将发改委、商务委、园林局、水务局等多部门的部分职能一并划归市城管委,明确规定新组建的城市管理委员会为本市城市管理的主管部门。同时,将供热、燃气、自来水、市政、环卫、绿化等行业的市属国有企业纳入成员单位。荥阳可借鉴北京市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经验,全面整合现有执法资源,赋予市城管局足够的管理和执法职能,使其真正承担起城市综合管理与执法作用。
(二)制定权责清单,创新工作模式
一是按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要求,结合郑州市推行的“五单一网”,全面清理调整现有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职责,依法建立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部门的权力和责任清单。二是借鉴深圳市“律师驻队”工作模式,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与律师事务所签订协议,由律师事务所派出专业律师常驻执法队,为执法队开展普法教育、提供法律服务。由律师以第三方的身份参与执法,通过开函催告履行、介入现场处置、罚后答疑说明兼进行法治教育等一系列法律服务活动,使律师在城管与经营户之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
(三)开展业务培训,增强城市管理人员执法能力
一是加强执法人员法律素养的培训。随着全面依法治国的推进和群众依法维权意识的增强,城管部门要定期开展与业务相关的普法培训,增强执法人员的法律素养和依法行政意识,使执法行为经得起群众的监督和考验。二是加强执法人员信息技术的培训。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荥阳的“互联网+城市管理”模式会越来越成熟,需要大量的执法人员掌握信息技术,熟练操作便于城市管理执法的各项电子设备。因此,要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加大对一线执法人员的信息技术岗前培训。
篇3
各位领导、同志们:
近年来,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高度重视城市建设,对我市城市建设倾注了极大的关心和支持,两会期间广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积极建言献策,就推动我市城市建设提出了许多建设性建议,涉及建设职能部门主要有农村村庄规划、城市市政设施精细化管理和窨井盖设计等问题,现将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所提问题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村村庄规划问题
当前我市村庄规划普遍滞后,已适应不了新时期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村庄规划滞后问题已成为我市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制约因素。今年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第二年,是新农村建设承上启下关键的一年,我们必须充分发挥规划先导作用,进一步加强村庄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全面开展村庄建设规划的调整、修编,推进村镇规划的全覆盖,以村庄规划全覆盖来推动我市新农村建设。07年,我市将开展新一轮城镇总体规划调整修编工作,重点中心镇和经济条件好的乡镇将先行一步。进一步提高乡镇详细规划的覆盖率,乡镇新开工建设地段和成片改造地段原则上都要编制详细规划;全年每个重点中心镇编制2个以上详细规划,其它乡镇共编制12个以上详细规划;根据镇村规划布点要求,确保完成100个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工作。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我们将本着分区明确、布局合理、节约土地的原则,按照“撤并小型村、拆除空心村、缩减自然村、建设中心村”的思路,综合考虑规划点的地理环境,人文资源、历史渊源等自然和社会要素,合理安排融医疗、文化、体育、娱乐等为一体的公共服务设施,全面修编全市的村庄规划,为农业向规模经营和农业园区集中,工业向开发区集中,农民居住区向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集中创造条件。同时不断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可操作性性,有目的地促进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整合利用,为产业集聚留下空间,为企业发展提供便利。一是做到起点高。村庄的现状图、总体规划图、建设规划图、给排水规划图、电力通讯规划图、道路规划图和说明书等必须齐全,规划上要有超前意识,至少10年不落后。二是做到精确度高。现状图、规划图等尽量要用1:1000的比例,也就是图上1毫米代表实际距离1米。特别是现状图测量时精度要高,所有的建筑物、构建物都要准确的标注在图纸上。三是做到因村制宜。充分考虑各村经济发展、地理条件、区位优势、资源状况,以及今后的发展潜力,坚持“一村一策”的原则,科学合理地编制规划。考虑到要完成今年100个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任务相当繁重,时间相当紧迫,我们计划分为三个层次来推进100个村规划编制工作。第一个层次对于特色比较明显、规模比较大、历史文化遗传比较多、地形地貌比较复杂以及要创建示范村的“五种类型”的村庄委托外地具有一定资质、设计经验丰富的设计单位编制规划,第二层次对于规模较小、人口较少、特色不明显的村庄拟委托市规划局规划设计院编制规划,第三个层次规模小、人口少的村庄邀请大专院校学生编制规划。四是规划时留出足够的规划建设用地。从近年各地规划实施情况看,规划难以实施,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没有留足建设用地,备群众新建之用。五是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农民群众对本村的情况最了解,在编制规划过程中我们将认真听农民群众的意见,事前要充分听取村民的意见建议,事中要请村民代表和村干部参与收集提供有关资料,配合开展各项基础工作,事后要将规划成果提请村民代表会审议,并向全体村民公示。通过落实农民的规划参与权,既向农民宣传了规划知识,增强了农民对规划的认同感,又提高了农民执行规划的自觉性。为了方便群众看懂规划图纸,规划图纸的标示要简单明了,图例要明确,并用中文标示。六是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村庄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后一经批准,就要严格实施,一张图纸管到底,不因时而变,不因人而废,体现其权威性和严肃性。
二、城市市政设施精细化管理方案
近年来,随着我市城市建成区不断扩大和城市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对城市市政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城市市政管理模式逐渐向外延拓展,要求市政管理全覆盖和全天候,另一方面市政管理由原来粗放型管理逐渐向精细化管理过渡。这里就要引入一个“精细化”管理理念,城市市政设施精细化管理是城市市政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和长效化管理统一体,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城市市政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是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城市市政管理效能的重要举措。我们将不断汲取和融合其它城市市政管理先进管理理念,借鉴各地城市市政管理成功经验,逐步建立起一套适合我市实际的城市市政管理精细化管理体制。
一、夯实市政设施精细化管理工作基础,精心制定精细化管理标准。首先要做好精细化管理的基础工作。对我市城区所有的市政设施进行摸底调查,及时了解和掌
握设施的运行和使用情况,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信息系统,提高城市市政管理效率。其次要精心制定精细化管理考核标准。对城市道路桥梁维护、城市道路路牙绿化池等公用设施管理、城市绿化管护及广场公园绿地管理等方面管理标准进行重新调整,进一步提高标准,细化指标,制定出详细的考核标准和评分标准,进一步明确责任单位、养护责任人和督查责任人,将工作责任由一般的工作纪律要求转向责任落实、行为规范、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要求,为实施精细化管理,提高工作效能和管理质量奠定坚实基础。二、坚持长效管理,建立健全市政设施精细化管理工作机制。一是建立日常巡查制度,对市政设施进行定期巡查,发现问题及时修补更新,对破坏绿地、破坏公用市政设施等问题及时纠正和处理,我局所属市政管理处、园林管理处和路灯管理处都已建立起固定巡查制度,下一步,我们将考虑进一步整合系统资源,组建专业养护维护施工队伍和执法巡查队伍,加强对城市市政设施管理。二是建立完善城市管理精细化监督考评机制。从进一步强化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工作目标考评,严格实行“日巡查、月检查、季通报、年奖惩”制度,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检查与抽查相结合,分类指导与分类考核相结合,使检查考评工作更加科学合理。三是完善城市市政管理激励机制。建立城市市政管理精细化目标考评工作,实行绩效挂钩,对取得突出成绩的科室、单位和个人予以奖励,对城市管理精细化工作不达标的科室、单位限期予以整改,整改不到位,予以批评教育,并取消年终系统评优资格,通过奖优罚劣,严格奖惩,有效推动城市管理精细化工作扎实开展。
三、抓好三个结合,整体提升城市市政管理水平。一是城市市政设施精细化管理要与市政管理全覆盖相结合。不仅要加强对老城区的管理,也要搞好新区、后街背巷、居民小区的管理,方便老百姓生产生活。从内容上说,不仅开展城市主次道路桥梁维修,方便老百姓出行,而且要加大路灯维修、城市绿化管护和城市道路路牙绿化池等附属市政设施管理力度,提升城市形象。二是城市市政设施精细化管理要与市政管理全天候相结合。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对于群众反映市政管理维护的要求,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情况,都将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及时快捷地进行处理。三是城市市政设施精细化管理要与“12319”城建服务平台相结合。以“12319”城建服务平台为依托,建立市政基础设施抢修维护指挥调动系统,通过服务平台,将市民投诉及反映各类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关科室和单位,同时对城区市政设施管理、投诉、问题处理等进行登记、汇总、督察。对每一问题必须在限定的时间内提出处理意见,限定时间内办结,限定时间内向市民反馈答复并做好处置情况记录,并确保市民投诉处理率达到100%。
三、窨井盖设计问题
篇4
数字城管运用3S(GIS、RS、GPS)空间信息技术、地理信息技术、无线电通信及网络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通过对城市管理对象的数字化,以一万平方米为一个单元,将城市划分为若干个管理网格,整合管理资源,建立城市管理新模式,使信息采集、问题处置、监督评估成为完整的管理链,形成“闭合回路”的管理新体系。
数字城管自2004年在北京东城区推出以来,在住建部的推广下,在全国各地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较之其对推动城市管理的各方面影响,而发现问题的创新是关键性的变革之一。可以说,主动、及时发现问题是数字城管的生命所在。
围绕发现问题,各地进行了积极探索。根据发现问题的主体,大致有两种模式:一是政府成立专门的机构,设置专门的编制,吸纳专门的人员负责问题的发现工作;二是把发现问题环节从政府职能中剥离开来,引入第三方机构来承担。其中,杭州市积极推行发现问题的市场化,走出了一条新路。据悉,在数字城管最初的试点城市(区)中,已经有部分城市由原来的政府自主发现问题模式向市场化模式转变,而后期数字城管新上线的城市(区)大多是采用市场化模式。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的数字城管上线城市(区)中,采用发现问题市场化模式的有30多家。
一、数字城管信息采集的基本特点
数字城管信息采集具有采集环境的复杂性、采集行为的实时性、采集内容的多层次性等特点。
(一)采集环境的复杂性
数字城管的诞生推动了“市级统一受理、层级协同指挥、按责处置问题”的城市管理工作新机制的形成,整合了市区各级政府、各部门及社会的管理资源和力量,信息采集在数字城管系统运行中不仅要采集源头信息,而且还要核查问题是否最终解决,督促责任部门限期整改落实,已成为数字城管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信息采集数据也是考核各区政府和部门管理绩效的重要依据。一旦牵涉到切身利益,各城区和部门对信息采集工作的态度也变得更加敏感和复杂起来。
(二)采集行为的实时性
城市管理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十分庞大的工作,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从天上到地下可以说包罗万象,而城市管理问题的采集工作同样如此,因此数字城管对信息采集队伍的要求几乎是全年无休,遇到重大节庆、活动或者异常天气情况时更要求加班加点。由此才能确保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同时,信息采集员还必须在规定时限内对上报问题的解决情况实时核查、反馈,确保第一时间处置和解决问题。
(三)采集内容的多层次性
数字城管是一种定量化、精细化的现代城市管理方法,较之传统的城市管理,数字化城市管理先进的管理理念、灵活的运行机制以及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之在实现精细化管理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精细化主要体现在:一是管理内容的精细化。通过城市管理,事、部件全面普查建库,做到了管理权属的一一对应。二是管理要求的精细化。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管理对象的不同处置要求,数字化城市管理进一步细分管理对象的材质、属性、问题性质及处置要求等,突出了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动态诉求的精细化。随着城市化的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及时捕捉市民对城市管理的新诉求,进一步扩大管理的范围,不断提升和细化处置的标准,逐步提升城市管理的水平。
二、数字城管信息采集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一)采集标准的细化和扩大
信息采集的范围涉及到城市问题的方方面面,依据管理的重要程度将采集巡查范围设定等级,等级最高区域2小时巡查一次,次之4小时巡查一次,依次递减,信息采集对象和分类标准按《数字化城市管理部件和事件立案、结案规范》执行。杭州数字城管在几年来的发展中,事、部件类别已从上线之初的122类拓展至205类,绿化积尘、街面油污等起初不作采集的问题都被纳入了数字化城市管理。如此高的采集频次和分类复杂繁多的采集对象,迫切要求一支责任心强、专业化程度高的采集队伍来承担数字城管信息采集工作。
(二)采集标准的透明和更新
公开透明的标准不仅是数字城管问题处置的刚性依据,也是衡量和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主要标尺。数字化城市管理不仅制定了各类标准,而且这些标准公开透明。例如,杭州市制定了《数字化城市管理部件和事件立案、结案规范》、《数字化城市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与处理期限》、《数字城管信息采集市场化管理规范》等规范标准。这些规范标准向全社会公开,做到标准透明,对数字城管信息采集工作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三)监督考核机制的公开和中立
数字城管的强力推进得益于杭州市政府①将数字城管运行绩效纳入对城区和部门的效能监察体系,由此带来考核方与被考核方之间的一系列不信任事件。因此,要求引入第三方进行数字城管信息采集的呼声强烈,该方应立足于政府和市民之间,它不隶属于政府行政管理体系,也不单纯反映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诉求,能够公正、客观地进行数字城管的信息采集工作并对城市管理的效果进行监督,由此得来的数据才能毫无异议地作为城市政府对城区和部门进行考核的依据。
(四)管理理念的突破和创新
城市管理手段的高科技化和综合化推动了城市管理理念创新。与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相比,数字城管更加精密高效。可以说,它实现了城区范围内的、每一个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事、部件的全覆盖。要发挥数字城管的这种独特优势,管理者就必须迅速从过去“发现问题靠举报、解决问题靠批示、处理问题靠突击”的固有思维中解脱出来,将注意力从对城市主要干道和主要事件的宏观管理逐步转移到更加注重精细化的管理上来。这就要求必须充分运用数字城管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处置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问题的数字城管目标,而首要的发现问题一环就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
三、数字城管信息采集的主要模式
数字城管问题的信息采集范围、信息采集标准化体系、监督考核机制、技术环境等因素影响了数字城管信息采集模式的选择,目前国内主要存在封闭式和开放式两种信息采集模式。
(一)封闭式信息采集模式
各地对于信息采集员队伍的建设,一般都是以政府自己“养人办事”的方式进行的,这是政府内部循环的“封闭型”,即政府在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数字城管信息处置中心)设置信息采集管理人员和信息采集员的编制,一般为事业编制和合同编制,列入机关的编内或编外人员。监督中心自己组织人员,进行采集员的招聘、培训、上岗、管理,这种方式也被称为“自主管理式”。目前,大多数城市都采用这种方式进行信息采集工作。
(二)开放式信息采集模式
开放式信息采集模式与封闭式相对,即把信息采集工作从承担数字城管日常管理的政府部门中剥离开来,引入第三方参与,第三方可以是另一个政府部门或是政府部门的下属企事业单位,或者是通过招标确定的社会企业。这支采集队伍人员构成多样,既可以在政府内部循环之中,又可以在循环之外,政府既可以“养人办事”,也可以“花钱办事”。
(三)市场化信息采集模式
市场化信息采集模式也是一种开放式的信息采集模式,是采用政府与社会互动的“开放型”模式开展数字城管信息采集工作,即政府通过市场化运作的方式购买信息。由数字城管信息处置中心提出信息采集的需求和目标,由政府采购中心组织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若干家专业的服务公司承担全市的信息采集工作,每个公司负责一个或多个城区。数字城管信息处置中心是确定信息采集的需求、目标、考核评价、质量监控,不承担信息采集员的日常管理责任,以合同要求、考核评价的方式来保证信息采集的质量和数量,这种方式也被称为“委托管理式”,属于一种“开放型”的政府管理模式。
在“开放型—委托管理式”模式中,数字城管信息处置中心针对目标提出具体的采集时间、采集区域、响应时间、上报数量、采集密度、覆盖率、失报率、误报率、核查率等质量要求,而不再具体关心到每个员工的招聘、考核、排班、薪酬、福利等,可以减少大量管理人员和繁琐细微的日常管理工作,以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的方式确保信息采集的质与量。
四、杭州城管信息市场化采集的缘起、发展和推广
信息采集市场化以第三方角色参与城市管理的监督行为,第三方服务商中立于政府和市民之间,它不隶属于政府行政管理体系,也不单纯反映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诉求。一方面,它通过合同受制于政府,追求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另一方面,它以市民利益代表者的身份,监督政府行为。这就要求企业始终站在公平公正的立场,以客观、全面反应城市管理现状为最终目标,任何有意识的偏袒都将造成政府和市民其中一方的不满。信息采集第三方服务商公正、中立地监督问题的处置和解决情况,推动了城市管理工作与市民需求的逐步贴近与融合。信息采集市场化实际上是政府部分权力向社会的转移和公众对政府部分职能的参与过程,“这一过程本质上是民主化的一种表现,有利于社会民主进程的发展。公民或是通过直接参与公共服务供给,或是通过协商、听证、公决、质询等形式影响公共决策,这不仅能推进民主化,而且能形成政府与民众的良性互动”。
(一)市场化采集的缘起
信息采集市场化伴随着杭州市数字城管的诞生而同步出现。在杭州市数字城管系统上线之初,杭州市城管办信息中心就数字城管项目有一个详细的规划,规划中有一个以自建管理模式测算的人员单量和经费投入。如果数字城管信息采集采用自建管理模式,则城管系统就必须自建一支监督员队伍,以实现统一管理、统一考核。然而,在杭州市现有管理状况下,兼及数字城管实施后一系列软硬件的需求等因素,通过运用科学手段对人员单量和经费投入等内容进行的测算表明,如果自建一支监督员队伍,与市场化模式相比,政府投入有天壤之别。
以杭州市第一阶段四城区试点为例,需要监督员数量为756人,年薪以1.8万元计算,同时需要5%的管理人员,约38人,年薪以4万元计算,加上794部信息采集器“城信通”成本,以每部成本5000元计算,政府投入共需1860万元。在实施信息采集市场化模式后,也以第一阶段四城区为例,信息采集招标分三个标段,数字城管信息处置中心招聘了三家采集公司,招标金额共计392万元。数字城管信息处置中心投入管理人员10人,年薪以4万元计算,另产生超额费用67.5万元,三家采集公司实际使用采集器160部,上述三项内容政府投入共计579.5万元②。
两者对比,显而易见,数字城管建设中,仅信息采集一项就为国家节省费用1280.5万元③。
(二)市场化采集的发展
杭州市对信息采集巡查时间规定为7:30~21:00,无节假日、双休日,并要求其对数字城管覆盖范围内所有涉及道路、街巷按照重点区域一天不少于4次,主城区范围一天不少于2次,一般区域一天不少于1次,城郊结合部一周不少于1次的巡查频次,通过全时段、全覆盖的巡查采集,能够在不同的时间、地域发现、总结出不同的城市管理现状和规律,从而为数字城管全面掌握全市城市管理情况提供了一手数据。仅2012年一年,杭州市数字城管共立案交办问题156.94万件,问题解决率为99.98%,问题及时解决率为97.27%,其中主城区数字城管问题及时解决率为96.86%,滨江、萧山、余杭及五县市为97.74%。自2006年上线运行以来,杭州市数字城管共发现、解决问题600余万件④。
此外,信息采集员还承担了专项普查工作。由于信息采集员遍布杭州全市,可以方便地进行一些城市管理的专项普查工作。由信息采集员对各自工作区域内的专项普查对象进行拍照和文字描述,上报数字城管信息处置中心,由数字城管信息处置中心进行汇总统计,可以方便、快捷、高效、节俭地完成专项普查工作。
(三)市场化采集的推广
杭州市数字城管系统自2006年3月上线运行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尤其是首创数字城管信息采集市场化模式成为其中的一大亮点。该模式的实施,确保了街面城市管理问题的第一时间发现,充当了政府综合管理的“千里眼”与“顺风耳”,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信息采集市场化对于数字城管的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转变政府职能、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提高政府的核心竞争力,同时推进了社会民主化进程,并且形成了一支信息采集的专业化队伍。
五、结束语
公共服务市场化是一种将政府垄断职能与市场竞争行为进行整合的复合型制度安排,两者取长补短,是一种较为高效的政府职能履行方式。从数字城管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出,信息采集工作是数字城管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信息分析处理的源头、基础和前提。信息采集环境的复杂性、采集行为的实时性和采集内容的多层次性等特点都决定了信息采集市场化模式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注释:
①数字城管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副市长兼任,领导小组办公室通常设在市数字城管信息处置中心,承担数字城管的日常管理和对城区和部门的考核工作。
②数据来源:杭州市城市管理信息中心内部数据,2006年。
篇5
关键词:城市管理;精细化;以人为本;西安
中图分类号:F291.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5)04-0300-05
1引言
城市是现代化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集中体现一个地域历史、文化,是生活在其中的人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城市管理一直都是国内外政府和民众普遍关注的问题,不同国情的国家城市管理方式、方法和现状都有着很大差别。我国城市管理的摸索刚刚起步,新型城镇化建设大潮就到来,城市管理成为迫在眉睫的热点问题,这是一个系统、复杂、巨大的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当前要将城市管理融入到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从全局考虑,从细节、精细化入手,提升城市管理的有效性,创造多功能、有活力、宜居城市。
2西安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
2.1西安城市精细化管理现状
2005年西安市组建了城管执法局,标志着城市管理工作的全面加快推进,之后围绕着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等,对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园林绿化、交通秩序等方面进行了集中治理,有效地改善了城市面貌,并初步建立起了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的长效机制,对城市交通管理机制、信息化水平、公共安全等方面都有了极大地促进和推动。
2012年了《西安市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用“精细”理念管理城市,涉及到体制机制完善、标准化措施以及每年不同的重点任务,是一次积极地探索。
这项工作开始从建立城市管理综合协调平台、实行分区域层级化管理、完善城管定点值守责任制、市政设施要与城市格调相协调、街头公共设施缺损3d内修补等方面入手,重点解决长期遗留的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主要包括车辆无序停放、占道经营、街头散发野广告、施工围挡标准不一、公厕开放、绿化带间和护栏保洁、天桥地下通道脏乱无序、城市夜景、架空线缆落地、建筑工地管理、渣土车超速和乱倾倒、城乡结合部扬尘、街头标志牌和户外广告设置、保洁人员配备不足、道路灰带、街头流浪乞讨、果皮箱设置凌乱不规范、废品收购站和周边环境、沿街门店乱挂乱放等20个方面,每个问题的解决办法都经过科学论证,制定了切合实际的整改措施。
为了保证各项措施的有效落实,成立了以市政府主管领导为组长的西安市城市管理综合协调领导小组,13个区县和各个开发区、市容园林、市政、商务、交警、规划、城管执法、民政、财政、卫生、旅游、供电、交通、环保等几乎所有的职能部门都有各自分工,权责明确,任务清晰,并对每项工作都设置完成时限,采用向全社会公开的方式,透明监督。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有创新的方案和举措出台,例如莲湖区的“城市管理标准化执法”、未央区“数字城管”等探索都得到落实,而且在全市进行推广,成为西安城市管理的一个又一个新亮点。2年时间来,切实地解决了很多问题,并间接推动了诸如《陕西省城市地下管线管理条例》等一批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得到群众的普遍认可,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的居住、游览舒适感都有所增强,城市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
2.2西安城市精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2.2.1城市管理理念存在差距
联合国人类居住中心《关于健全的城市管理规范:建设“包容性城市”的宣言草案》对城市管理有如下定义:“城市管理是个人和公私机构用以规划和管理城市公共事务的众多方法的总和。它是一个解决各种冲突或不同利益以及采取合作行动的持续过程,包括正式的制度,也包括非正式的安排和公民社会资本。”可以说,管理的对象即城市,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对象,要运用到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一系列管理机制,采用法律、经济、行政、技术等手段,通过政府、市场与社会的互动,提供优质的城市生活产品,推动城市良性发展。
因此,这项工作需要具备多维度、多结构、多层次的管理理念,需要综合、协调、全局意识,任何单一、简化的认识都难以胜任。很多人还在围绕到底是“管理”还是“治理”进行争论,其实这些都只是在玩文字游戏,没有触及到问题的本质,不论是哪一种叫法,都需要从根本上提高认识,树立正确的理念。目前在很大程度上还存在着单一思维,很多人将城市管理和城管执法简单对等,还是陈旧的“管制”思想,只注重片面细节忽视整体,还经常会出现一些不文明执法引起的政府和民众之间的冲突。
2.2.2城市管理模式较为落后
西安的城市管理模式仍然以政府为主体,它的运行方式是自上而下的,主要运用政府的政治权威对社会公共事务实行单一向度的管理,还没有意识到政府的管理应该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即从纵向来看,政府单一指导的管理机制容易导致党政不分、政府职能泛化、政府市场服务意识淡漠化、缺乏优质服务的动力和能力、管理方式行政化等问题。
从横向来看,西安城市管理有一个区别于其他城市的比较独特的现象,就是西安的行政区与开发区之间经常存在社会事务事权划分不清而导致的矛盾,这在全国较为少见。西安的开发区以“五区一港两基地”为主,很多行政区还有自己的诸如产业园之类的小开发区。21世纪初制定的《开发区条例》仅对早期成立的高新区和经开区的职能和权限进行了规定,后来创立的开发区无法适用此条例,而且因为发展速度快,即使对于高新区和经开区来说条例当中的很多条款也不能适应时代要求。这就导致开发区除了要承担经济建设的任务,还要承担社会事务,但很多社会事务和行政区又有交叉或者空白,群众在办理例如养老金、医疗保险、子女就学、结婚离婚事宜等民生问题时,互相推诿扯皮的现象大量出现,甚至一些开发区中的小区很多年连社区这个最基本的社会管理单位都没有成立,给群众生活带来极大不便。而不论是行政区还是开发区都有各自无法逾越的困难,很难准确界定是谁的责任。这直接反映出城市管理的体制、机制和模式成为当前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2.2.3城市规划与建设脱节
西安市在2008年了第四轮总体城市规划,但城市建设的速度太快,使得规划编制稍显缺乏时代感,反映在现实中就是很多老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新问题又层出不穷,这是规划与建设脱节的第一个表现,即规划前瞻性不足。例如城市道路建设问题,缺乏长期规划,铺了修、修好又重新铺设的事情时有发生,“拉链路”的情况经常出现,随着机动车数量的不断增加,由于修路导致的交通拥堵成为家常便饭,给市民出行带来极大不便。与此同时,道路上原有的绿化带也经常“不翼而飞”,环城路的建设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当年郁郁葱葱的行道树都是几十年的老树,但道路改建后那些树不见了踪影,不仅让市民失去遮阳蔽日的屏障,更使城市失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这种损失需要很多年才能弥补。
规划与建设脱节的第二个表现,在于建设不按规划要求进行。例如一些新的商业楼盘和住宅小区建设中往往片面追求高容积率,很多楼之间的楼间距过小,住户常年需要拉着窗帘生活,而从整体看,一个很大的区域里医院、学校、超市、健身场地严重缺乏,市民生活的公共基础设施薄弱,这些问题成了城市管理中无法回避的难点,也是产生矛盾纠纷较多的地方。而且很多建筑在设计中不注重和城市整体氛围的融合,一些奇怪的造型、呆板的式样都纷纷出现,给整个古都形象带来负面影响,不仅是缺乏特色的问题,更是城市文化缺失的表现。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的龙头,其前瞻性和整体性非常重要,而建设当中不按照规划进行更是失去了规划的意义,成了一纸空文,其损失往往无法弥补。
2.2.4城市发展中各种矛盾凸显
城市管理中很多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被看做管理中的“顽疾”,而这些问题恰恰又关系民生。最突出的就是占道经营、摩托车违规载客、流动商贩等。这部分从业者以外来务工人员、低收入群体居多,他们的数量巨大,每个人身后又关系到一个甚至几个家庭的生活。例如西安开“摩的”的人大约4.5万人,因为公共交通的不发达市民又有巨大需求,如果一味地以“堵”的方式禁止上路,会造成市民出行不便、摩的从业者大量失业等社会不稳定现象。
在城中村建设、旧城改造中大多数农民的身份转成了居民,“村改居”也基本实现,但在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很突出。
从城市景观上来说,很多旧城改造项目中,原住民安置房不论从外立面色彩选择上还是结构设置上看上去就明显粗制滥造,而商品房则要显得高档很多,这就暗示着对待被改造群众和其他业主的标准不统一,容易从心理上造成对立情绪,激化很多隐藏的矛盾。从物业管理上来说,很多旧城改造项目名义上过渡到城市化,但本质还是原来城中村的管理模式,脏乱差的现象仍然存在,有些安置房和商品房在一起的小区,经常会因为生活习惯不同而产生矛盾。尤其严重的是,随着村子的消失很多传统习俗难以保持,例如丧事的操办上,原来是一家有事整村齐上阵,搭台唱戏办仪式,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多值得继承的东西。但改造后的小区没有地方,很多在公共区域操办仪式导致其他居民提出抗议,媒体多次报道此类事件但仍然没有好的解决办法。
2.2.5公众参与意识和市民素质有待提高
西安是一个千年古都,但很多市民的行为完全和城市该有的形象背离。公共场合抽烟、随地吐痰、大声喧哗这些“顽疾”一直没有根治,肆意偷盗和破坏公共设施的事件频发,机动车数量在增加,但不按照标线行驶、随意变道、猛按喇叭等不文明现象时有发生,因为一点小的刮蹭就互不相让而导致交通堵塞的事件也不少见。虽然城市里到处张贴着文明标语,但很多市民视而不见。
这不仅仅是市民素质不高的体现,而是城市在管理中忽视了公众参与的直接结果,市民没有机会参与到城市管理中,缺乏主人翁意识,相关的保护环境、维护城市形象的意识自然淡薄,很多提示性的标语形同虚设,和管理执法队伍之间有隔阂甚至采取一些抵抗行为也时有发生。
3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思考与建议
3.1新型城镇化建设视角下城市管理的着眼点
对于城市管理的认识,不能简单地用一种概念去界定,而是要分为几个层次理解,第一层是从宏观上来讲,涉及到体制机制、规划等的运行管理,第二层从中观上来讲,涉及到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行政职能,第三层是微观层面,涉及到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环境管理等方方面面。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需要有不同的侧重,在当前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大形势下,城市管理要紧密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展开。我国当前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是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目的在提高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要求要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提高城镇建设水平和管理能力。这个指导思想和城市管理的三个层次都有紧密联系。
因此,新形势下的着眼点和政策落脚点正是今后在城市管理中,需要从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上进行完善和提高的地方,只有这些发生了变化,其他具体的措施才能落到实处。
3.1.1着眼于法规、制度建设
需要改变传统的政治动员式的管理方式,加强制度化、程序化建设,让城市规划、建设规划等以规范化的形式明确下来,不再以管理者的更替而影响制度的延续,建立和健全工作责任制度和政治责任制度。尤其要尽快完善城市管理法律法规体系,以法律形式来规范管理主体的行政行为,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使各级管理主体在法律制度框架内规范有序地行使城市管理的职能,并能对其行为有效监督,避免有制度不执行或执行不力的情况。
需要制定一整套完善、严格、具体、周密、切合实际、操作性强的城市管理法规体系、罚款制度、考评制度和管理资金、经营机制等城市管理基本方法,以此构成城市管理方法体系的基本内容。新加坡等国家城市管理最大的特点就是完整和操作性强,能够做到“无事不立法”,执法过程中“严”字当头,从而实现城市管理的规范化、长效化。
3.1.2着眼于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坚守的根本理念。现代化的城市首先应该是适合人居住、生活的,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城市既能融入大自然又能体现地域特色,既有国际化的现代因素,更有对传统的保护和传承,把让市民生活得更舒适这个理念融入到每个细节中。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管理理念、管理模式都会有所调整,去选择最有利于群众的方式,城市规划、建设和各个方面的管理都会首先考虑到是否适应市民需要的问题,会考虑如何调和城市建设与民生、生态的关系,会更加科学化、合理化。政府不会与民争利,而是和谐共生,很多矛盾就可以迎刃而解。
3.2加强和完善西安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对策
3.2.1引入公众参与机制,全社会齐抓共管
作为一个800多万人口的大都市,仅仅用市民素质不高来推诿城市管理中的弊病是不可取的,真正原因是城市管理中公众参与度低,引入公众参与机制,不仅让市民有知情权,更是给每个市民参与权,有权参与到城市建设和管理中,城市就是每个人自己的家,自然会细心维护,从而提高决策质量,保证政策的可行性。
事实上,科学、可操作性强的公众参与制度是以人为本理念的本质要求和体现,也是行政管理模式的转变方式。首先,要从“政府中心”转向“市民中心”,任何公共政策的出台和措施的实施都从城市实际出发,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和公众的需求,以市民和其他社会组织的满意度为导向对政府行政绩效进行测定。其次,要正确认识“政府失灵”现象,不是政府本身有问题,而是政府的职能是有限的,只有借助全社会的力量,发动广大群众一起治理,才能发挥政府职能的最大功效。这就要求实现多元主体治理的长效机制,将大量的社会事务由各个专业的社会组织来承担,共同发挥作用。
政府在制定城市发展的战略时,应当事前通过各种传媒向社会公布,征求广大市民的意见和建议。而且不能把征求意见会、听证会等做成形象工程,给市民做个样子,这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会伤害市民的感情,使其失去对政府的信任,降低决策的权威性。要建立市民建言献策的常态机制,开设网络问询、专家咨询、市民论证会等多种方式的沟通交流平台,并保持渠道畅通,对所提意见和建议要在一定时限内答复,公开解决状态,让每一个建议都能落到实处。
在公众参与中,各类社会组织的参与是一只越来越重要的力量,据民政部统计,截至2011年,我国各类社会组织共有46.2万个。当前的社会组织包括传统的权益保障类、社区服务类、文体类,而日益发达的公共服务类、慈善公益类作用也日益明显。权益保护类例如社区法律援助中心、妇女儿童保护协会等;社区服务类例如为残疾人、生活困难等特殊群体提供的无偿服务组织,和为社区普通居民提供收取象征性报酬的便民组织;文体类例如老年大学、健身队等;公共服务类社会组织涉及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养老、劳动、体育、环境保护、法律服务、社会中介服务、工伤服务、农村专业经济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慈善公益类社会组织在日常的对特殊群体的帮助和一些重大地震、洪水事件后发挥着巨大作用。各类社会组织不仅本身吸纳大量就业,激活市场潜力,而且成为政府职能部门在社会事务上不可或缺的补充,对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起着重要作用。政府要善于吸纳社会组织参与到城市管理中,把那些适合社会组织的社会事务交由他们来实施,既发挥了他们的专业性和民间性的作用,也体现还政于民、问计于民,真正实现全社会齐抓共管,凝聚人心。
3.2.2推进数字城管建设,全方位监督管理
历经十几年的摸索、创新和发展后,全国各地城市管理体制逐步趋于统一,基本上都确立了“建管分离、管罚合一”的改革思路,构建“大城管”工作格局逐步成为整合城市管理资源、解决城市管理突出问题的普遍选择,在实践中有效推动了城市管理工作的开展,凸显了“大城管”模式的体制优势,其中,尤其以武汉、广州、南京、杭州等城市的改革效果明显。
他们的做法集中体现如下。
(1)整合城市管理职能,设立专门的城市管理机构,将市政设施、公用事业、市容景观、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城镇燃气、城市河道、城市排水、爱国卫生等管理职能和与之对应的行政执法职能以及公安交警、工商、环保等方面的部分执法职能集中起来,并成立级别较高的综合协调机构,规避了职能分散的弊端,便于统一管理。
(2)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整合了市政、市容、城管、公安交警等城市管理的数字平台和多个与城市管理相关部门的信息资源,推行网格化管理,建立综合性信息采集队伍,所有涉及城市管理的问题,通过网格化管理来及时发现,运用数字城管平台来闭环处理,作用突出,效果明显。例如,广州市数字城管平台整合共享了市级10余个部门的基础数据和视频监控资源,实现“110”、“119”、“12319”三台合一,联网互动。武汉市数字城管平台整合了“12345”市长专线,监管范围覆盖全市。杭州市建立了跨部门的数字城管协同联动机制,全市846家城市管理网络单位和468个社区城管联系站依托市数字城管主平台,共享了公安视频监控系统。南京市数字城管对8个区48条街道的2000多个街巷和170多个农贸市场实施并网监控。信息化平台的设置既避免了重复建设,又实现了资源共享,可以进行全局掌控,充分发挥管理合力。
西安与以上四个城市在城市发展情况上有很多相似之处,而且各个管理职能部门信息化意识较强,普遍借助信息化手段促进管理创新;市、区数字城管信息系统已建成,初步形成了支持跨部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数字平台基本框架,这些表明西安已经具备整合信息化平台的条件,应该尽快借鉴成功经验,全市统一规划、统一安排,做好顶层设计,建设城市管理信息共享和为民服务于一体的信息化平台,推行统一收集城市管理问题和多部门联动处置的城市管理新举措,提出保障一体化数字平台建设运行的体制机制,编制一体化城市综合管理数字平台建设方案,设计平台的体系架构,整合城市管理服务热线,城市管理问题按责处置,并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整合建设工作。
同时也要加大对城市管理经费的投入力度,制定奖罚分明的考评机制,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从而助力智慧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3.2.3从精细上下功夫,全面提升管理水平
“精细”一词的含义是精致细密,意味着标准要高,内容要详细,西安目前已经将城市管理的内容分解为很多具体的项目,但仍然有继续提升的空间。
(1)细分受众,精准宣传到位。在城市管理中,广泛的宣传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辅助手段,如果不仔细研究受众群体的特点,采取“撒胡椒面”的方式,既影响了宣传效果,也浪费了宣传资源。随着大众传媒技术的发展,市民接收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尤其是掌上信息更是随时传递。当前就需要对受众群体进行细分和定位,按照行业、职业、兴趣、收入、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等指标划分为不同群体,运用技术采集“大数据”并进行分析,准确认识他们的特点,将同样的一个政策法规以不同的方式向这些群体投放,其作用必将事半功倍。
例如文明交通问题,对于经常步行的人需要宣传走斑马线、不乱闯红灯等内容,就可以采取沿街标识牌的形式;对于经常坐公交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的人需要宣传按顺序上下车、给老弱病残孕让座等内容,就可以采取随车广告的形式;对于经常开车的人需要宣传按道路指示行驶、文明驾驶等内容,就可以采取交通广播等形式。如此,城市管理信息就可以正确地传播至当事人,提高了宣传的针对性,就能得到广大市民的理解和支持。
(2)建立一套完备的、操作性强的考评体系。这里所说的考评体系不同于其他的考核系统,主要是针对城市管理的内容,可以按照城市硬件设施的维护管理、城市的清洁管理等分为几个大类,每个大类下再细分若干个小类,例如在设施维护中,要对公共电器、公共娱乐设施、公共休闲空间、垃圾桶、指示牌、绿化带、路灯等制定严格规定,责任落实到人,规定中详细、明确地要求达到什么标准,并赋予具体评分标准,这些标准要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成体系,减少考评中人为主观评判,把考评真正做成有效监督和管理的有力抓手。同时建立相应的奖罚机制,以有效激励促进考评工作顺利开展。
(3)“老问题”要出台“新办法”,并建立长效机制。这些老问题主要集中在关系民生的流动商贩、“摩的”等方面,不仅要考虑从业者的需求,也要顾及市民也就是需求方的心声,所以要建立对话机制,善于倾听他们的诉求。例如对于“摩的”,一方面要继续加大公共交通建设,一方面能够变“堵”为“疏”,把它作为特殊时期的产物,制定相应阶段性的法规,给他们划定区域营运,尽可能地发挥作用,方便市民出行,给这些从业者一个一定时期内谋生的职业。对于流动商贩和占道经营的,可以实施档案化管理,将流动商贩的个人与家庭信息、摆卖方式与主要内容、经常设摊摆点的区域和地点、家庭收入和生活质量变化等情况采集录入,建立精细化的档案资料,实行电子化跟踪管理;再如实施发证发牌管理,以牌证规范流动商贩的摆卖行为。南京市玄武区建立的12分制摊点管理制度是很有创意的一种长效机制,值得西安借鉴。
对于由于旧城改造而带来的新问题,事实上还是需要从管理理念上转变,要用公平的眼光来对待被改造区域的群体,不要实施歧视性的政策和制度,一视同仁地都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理念来建设和管理,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4结语
城市管理是一个动态化的工作,很多问题都是在发展中慢慢凸显、慢慢摸索解决的,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一蹴而就,既要站在国际化、全局化的高度来审视和规划,又要从细处着眼、小处入手,既要从理念上不断深化认识,又要从具体应用上不断创新,既要学习和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又要根据当地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制定相应措施。而归根到底,是必须要把握以人为本的理念,从群众利益出发,一切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舒适、更加幸福为根本原则,顺应时展潮流,不断提升管理水平,为广大群众营造宜居、安宁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刘厚良.杭州城市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城市,2007(3).
[2]赵继敏,杨波.中国城市管理水平评价的初步研究――以44个重点城市为例[J].宏观质量研究,2014(3).
[3]方东华,陈珊珊.国外先进城市管理模式及其对宁波的启示[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7).
篇6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也是事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海宁城管始建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并随着城市的发展不断成长,目前还处在摸索中发展的阶段。随着城管事业的发展,如何通过城管文化建设来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越来越成为当前城管工作者研究探讨的重要课题。
城管文化是城市管理和城市文化的有机结合,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城管执法工作要有独特的文化氛围,要有健康的、和谐的城管文化精神。海宁市城市管理行政局自20__年底组建成立以来,就始终围绕建设“忠诚、为民、公正、和谐”的城管执法目标,力求通过文化建设,以文化凝人心,聚合力,促进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水平的全面提升。
一是打造一个活力团队
朝阳事业需要充满朝气、充满活力的队伍,海宁城管执法局在深化文化建设中,丰富全局干部职工精神文化生活,积极探索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队伍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文化的引领、导向和凝聚作用,努力打造活力海宁城管。
开展潮乡城管“潮乡城管五(吾)带头”标兵评选、城管优秀团队微故事评选、城管最美故事汇评选等一系列活动,以先进典型和感动事例,教育人、激发人,形成了强烈的团队荣誉感;推行青年干部成长导师制,落实新老队员师徒结对,营造青年干部拜师学艺、导师无私帮带的良好氛围,增强了团队的使命感;创办海宁城管“正德行”,鼓励全体城管人“正德厚生、互助和谐”,推动城管志愿服务,激励互助帮扶,提升了团队的自豪感;关爱职工家庭生活,坚持做到职工生病住院必访,因公负伤必访,突发事件必访,并结合城管文化建设,组织评选城管贤内助、举办城管亲子活动,激发了团队归属感;组建城管足球队、举办太极培训班、“活力城管”书画摄影展、城管好声音比赛等文体活动,让职工文体特长得到充分发挥,提升了团队的幸福感。
二是建设两支引领队伍
党员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基础,而中层干部作为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系上级与下属的桥梁和枢纽, 抓好两支队伍决定了城管文化建设的成败。
1、建设好一支党员先锋队伍。通过将支部建到各基层中队、事业单位,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健全基层党建工作责任体系,配强基层党支部领导班子,抓好党员发展工作。深化党员“一员双岗”制度,开展党员干部双诺双评、党员先锋评议;通过微型党课宣讲、周一夜学,加强党员教育监督管理;开展创意组织生活青春党日、两地双服务等活动,落实党内关怀机制,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来引领整个城管执法系统干部职工队伍。
2、建设好一支中层骨干队伍。通过开展全员竞聘上岗,实行“两全两突破”的模式(即全部岗位推出,全体人员参与;突破部门界限,突破身份界限),选拔聘任中层干部。并针对中层队伍特点和工作实际通过授课培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方式加强中层干部培训,切实提升工作能力和队伍管理水平,在基层实践不断煅造队伍中坚力量,从而营造整个城管执法系统干部职工队伍奋发有为积极向上良好工作氛围。
三是培养三种工作理念
城管文化建设首先要确立正确的理念。城市管理是城市环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是城市文明程度、文化品位和社会公德意识的综合体现。对理念的认知和把握决定着城市的水准和品位。我们在实践中要坚持培养三种工作理念:
1、民本理念。满足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是城管执法工作的主题,群众满意不满意是检验城管执法工作的根本标准。只有坚持以人为本,践行民本思想,城管工作才能赢得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同时也让更多的人生活宜居,安康乐业。基于这个理念,一方面真正为老百姓着想,“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另一方面我们也为管理对象着想,提倡温情执法、真情服务,疏堵结合,既维护广大市民的利益,又顾及弱势群体在这座城市谋求生活的权利。
2、精细理念。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具体到城市管理工作,精细化就是管理理念的精细化、管理模式的精细化、管理内容的精细化。因此,我们在队伍管理上,不断强化用心管理的工作理念,实行勤务制度改革、完善管理制度,健全绩效考评,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强化责任落实,细化工作分工,实现工作量化、标准化的管理和与之相应的奖惩考核,进一步调动工作积极性,坚持常态管理,精细管理。
3、公平理念。城市管理始终面对各种社会关系,如何保证处理各种关系不出偏差,就要我们在城管核心文化里牢固树立公平公正的理念。公正理念具体到执法管理工作中,一是要求我们的城管执法人员的一切执法活动必须客观、适度,体现公平、合理。二是要求我们的城管执法工作必须公开透明,要形成完善的政务公开制度。三是要求我们的城管执法工作程序必须规范,做到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
四是树立四种城管精神
城市,需要有独特的城市精神来展现城市形象。在新形势下,城管执法系统迫切需要总结和提炼出能引领这支队伍提升发展的城管精神。只有这种城管精神,才能给队伍赋予思想灵魂,树立精神支柱,注入前进的动力和工作激情,引领这支队伍朝着规范、向上的方向发展,更好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1、忠诚。强调了城管执法队伍的政治素养。一是要忠诚于党和国家。城管执法工作者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地把党和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砥砺品格,锤炼意志,提高思想境界。二是要忠诚于法律制度。城管执法工作者要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法,维护法律权威,维护社会秩序。三是要忠诚于城管事业。城管执法的干部和职工必须要不断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到勇于牵头、敢于负责,体现出廉洁奉公、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
2、为民。明确了城管执法工作的服务对象。为民服务是当前各级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在要求,也是城管执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提升城管执法工作群众的满意度,“为民”是城市管理的核心和根本。
3、公正。彰显了城管执法工作的价值理念。公正执法是城管执法的基本价值取向,也是社会和谐的必备要素。这就要求城管执法部门必须要有胸怀坦荡、无私无畏的胸襟和气魄,在日常工作中坚持和体现公平正义的原则,明辨是非、刚正不阿。既要做到执法到位,更要严格依法办事,做到认定事实公正、收集证据公正、实体处理公正、执行程序公正、自由裁量公正、社会反映公正。
4、和谐。确定了城管执法工作的追寻目标。要树立“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工作理念,切实贯彻“全民参与,疏堵结合,教惩并举,和谐共享”的工作方针,坚持以理服人、以法服人、以情感人,要以严肃的法律,规范的程序,文明的举止,热情的态度,科
学的方法,娴熟的业务,真诚地为社会、为市民提供服务,树立起城管执法队伍亲民爱民的新形象。
五是践行“潮乡城管五(吾)带头”
近两年以来,海宁城管人紧紧围绕“忠诚、为民、公正、和谐”八字海宁城管精神,以让党委政府满意、让市民群众满意、让管理相对人满意为目标,号召全体城管人爱岗奉献我尽心,争当“忠诚敬业标兵”;服务群众我热心,争当“为民惠民标兵”;依法管理我用心,争当“公正执法标兵”;以人为本我上心,争当“和谐城管标兵”;全体城管人以城管文化为引领,开拓创新、众志成城、团结协作共同践行着潮乡城管五(吾)带头,并实现了城市管理工作新跨越。
1、美化城市我带头,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
通过科学化确立城市管理标准,大胆借用和导入iso质量管理体系这一理念,编制《海宁市城市管理质量标准体系》,建立起一套城市管理新的运行、评价机制,把城市管理工作逐步引入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常态化管理的新阶段,从而促进城市不断洁化、序化、美化。实施精细化环境卫生管理,推进垃圾处置设施建设,促进城乡生活垃圾处置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实现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置,无害化水平达到100%。实行常态化维护市政基础设施,推进“智慧城管”建设,完善市政设施维修维护机制和城市道路小坑洼、小破损快速修补等机制,推进路灯、路牌、公交站台、交通标志、道路护栏等“城市家具”改造提升。开展合理化进行亮化提升改造,贯彻实施《海宁市城市亮化专项规划》,并融合我市三大文化特色,推进东西“两山”、市河、洛塘河“两河”以及重要路段亮化提升改造工程,并努力增添城市夜景风景线。
2、文明执法我带头,执法水平进一步提升。
通过建立科学考核机制,完善督查考核体系。从队容风纪、工作实绩等八个版块加强对日常工作的加强督查,并进行绩效考核和积分排名,以激发工作激情、规范执法行为,提升管理效率。健全教育培训机制,开展素质提升工程、全员综合素质封闭式集训、工作作风教育、作风教育整顿等一系列教育培训活动,提高城管执法人员的政治思想、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使文明执法、规范执法、公正执法的意识深入每一个队员、协管员骨髓,把积极向上的城管文化深植人心。完善公正执法机制,开展规范执法百日竞赛,进一步规范执法者的执法行为、执法程序,根据《海宁市城市管理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办法》,严格落实重大案件集体讨论审核机制,通过强化前置管理,简化审批环节,提高审核质量,进一步确保执法办案的公正性。通过建立廉政防范机制,创新廉政教育模式,开展作风教育顿等活动,在全局范围内深入查找廉政风险并制订相应的防范措施,强化机关党员干部执政为民、廉洁自律意识,构建城管廉政文化。
3、服务群众我带头,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开展“三民”群众走访工作,加强与永丰、军民联系村对接、互动互访、共谋发展,并就结对村文化建设、星级美丽乡村创建开展指导,落实结对帮扶。同时,落实市区辖区内服务对象、两代表一委员及社区群众工作定期走访,切实做到把民情民智带上来,把政策服务带下去,把矛盾纠纷化解好。落实来信来访维稳工作,从深入基层主动寻访,耐心细致主动接访,邀请群众主动督访,依托媒体主动回访等方面入手,层层抓落实,妥善受理群众来信来访,并急群众所急,及时处置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创新城管行政审批工作,启用政务服务业务应用新系统,并采用网上审批,将“城市市区内饲养家畜家禽的审批”、“特殊车辆在城市道路上行驶审批”等四个事项的承诺时限缩短,实现审批提速80%以上。开展基层满意站所创建,完善制度、亮牌创建、推行透明执法、阳光行政,进一步深化基层工作作风建设,提升政风行风建设水平,提高执法管理服务效能,促进服务型城管建设,方便市民群众、方便执法相对人、方便管理对象,打造群众满意型执法中队、服务窗口、基层站所,提升城管整体形象。
4、洁净潮乡我带头,城乡环境进一步提升。
进一步落实城乡四位一体长效保洁机制,在全市范围内探索建立起“一部门统筹、一条线管理、属地负责、以块为主”,集镇区、公路、河道、村庄的“四位一体”城乡环境卫生保洁新机制,有效地破解了农村环境卫生管理中存在的体制、机制问题,促进了全市环境卫生面貌进一步提升。理顺城乡建筑垃圾管理工作体制,完善运作机制,并组织开展针对市区建筑垃圾管理专项整治,稳步实施对市区建成区内29个临时堆放点和主要道路两侧的无主建筑垃圾实行市场化运作,管理工作成效初显。有序地推进废旧物资收购站点整治,配合各镇、街道开展废旧物资回收站点的整改或取缔工作,成功关停丁公堰废旧物资交易市场,促进城乡环境问题的改善。积极探索生活垃圾分类,深入推动学校垃圾分类试点和机关事业单位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结合可回收垃圾兑换等活动,开展居民小区垃圾分类有益尝试。
5、和谐城管我带头,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
篇7
一、加强法治建设,推动城市管理法治化
一是完善法规规章。推进重点领域法规规章的立改废释,形成覆盖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的法规规章制度。加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方面的立法工作,加强立法调研,提高新立法规规章的针对性。完善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相关制度,解决执法依据不足问题。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城市重大行政决策依法履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等程序。
二是规范执法。充分运用法律法规、制度、标准来管理城市,切实提高专业执法与综合执法水平。加大对违法建设、占道经营、露天烧烤等痼疾顽症的日常执法力度,落实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行政执法公示、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和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度,规范执法行为。加强科技执法,提高执法效率。落实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强化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与法院非诉执行的工作衔接。针对对公共利益危害较大的违法行为,探索建立民事公益诉讼制度。
三加强基层综合执法。推进基层综合执法常态化。发挥基层综合执法平台作用,完善基层执法协同机制,深入推进“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配齐配强基层执法人员,解决抓落实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严格落实“街乡吹哨、部门报到”专项清单,围绕综合执法、重点工作、应急处置等领域,明确街道办事处、部门相关工作职责,规范工作流程。
四是营造好法治环境。树立执法为民理念,强化执法制度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综合素质,确保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入开展城市管理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市民群众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提升社会法治素养。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积极开展体验式法治实践教育活动。依法公开执法主体、执法程序、处罚标准、违法事实、执法依据、处罚内容等事项,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二、深化科技应用,推动城市管理智能化
一是加强城市管理大数据平台建设。落实大数据计划,加强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提升城市管理智能化水平。加强城市管理大数据平台建设;开展城市管理领域数据汇集梳理工作,逐步形成城市管理领域大数据共建共享机制,城市管理提供数据支持。创新大数据利用模式,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大数据建设和应用。
二是健全网格化城市管理体系。明确网格化城市管理各相关部门职责清单,加快建成覆盖城乡、功能齐全、三级联动的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体系。统筹规划、建设市、区、街道(乡镇)三级网格化城市管理云平台。完善网格化管理发现问题处置机制,针对突出和易发问题,建立健全市、区主管部门牵头,相关管理部门和执法部门配合的高效处置机制。加强市、区城市管理相关单位和公共服务企业与网格化城市管理体系的协调和对接,提高问题处置效率。建立城市管理基础数据普查更新机制,适度扩展网格化管理事项,加快组建与城市管理相适应的城管监督员队伍。探索将管理范围拓展至农村公共管理区域,逐步实现网格全覆盖。
三、强化科学管理,推动城市管理专业化
一是加强专业化队伍建设。加强在岗人员教育培训,建立城市管理队伍培训体系和专业等级制度,积极开展全员培训、领导干部任职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招录城市管理专业人才。健全人才培养机制,鼓励市属高等学校设置城市管理专业或开设城市管理课程,培养懂城市、会管理的专业人才。
二是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坚持以专业化为基础,界定服务范围,优化服务流程,广泛采用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全面提升专业化服务管理水平。加强市容景观专业设计,做好户外广告、牌匾标识设计,统筹设施布局。扩大垃圾分类制度覆盖范围;引入市场化专业化力量,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加强垃圾分类全链条管理,加快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四、引导多元共治,推动城市管理社会化
一是夯实社区治理基础。建立以基层党建为引领,居委会为主导,业主委员会共同参与的社区治理架构,办好居民身边的事、家门口的事。加快推进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制定完善社区职责清单,严格落实社区工作事务准入制度,强化社区自治功能。大力推广“互联网+社区”服务,推动全市政务服务“一张网”延伸到社区,扶持养老、助残、物业、家政、零售等领域社区服务机构发展,为居民提供便捷服务。
二是发挥社会各方作用。畅通公众参与城市治理的渠道,围绕城市治理突出问题和重大事项,开展社会公众共商共议活动;积极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参与城市管理监督,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落实街巷长巡查、发现、报告职责,健全长效管理机制。鼓励企业参与城市建设和管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篇8
杭州智慧城管,是“智慧杭州”建设的组成要素,同时也是浙江省首批智慧城市建设示范试点项目之一。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管理模式,是信息化和城镇化融合发展的产物,是“数字城管”的升级版,旨在通过智能设备自动感知、吸引全民参与等手段,拓展信息来源渠道、提高问题发现及时度、实现问题识别智能化,力求实现全面、快速发现问题;通过对队伍作业、事件处置、设施运行等核心要素进行全面标准化管理,并通过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实现对城市管理的统一指挥和调度;通过数据分析、挖掘和预测,实现长效治理的管理效益;同时面向市民服务做到数据开放、服务引导,强化公共服务职能。
顶层设计拉开城市管理智慧化序幕
杭州市以“数字城管”实践经验为基础,以发展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契机,针对城市管理面临的瓶颈,制定出台《杭州市智慧城管建设总体规划(2013-2015)》和《杭州市“智慧城管”项目建设实施方案》,为开启智慧城管建设提供了前瞻性的指导。
为保证项目有序推进,杭州市进一步完善了《杭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部件和事件立案结案规范》等标准规范,形成了涵盖人员数据管理、事件数据管理、设备数据管理、流程数据管理等元数据管理标准和包括系统接口标准与规范在内的智慧标准体系,涉及智慧城管的管理、服务、运作、数据、技术等众多方面。
机制体制创新助推项目深化建设
政府主导与企业主体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杭州市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创新工作方式,通过举办智慧城管沙龙为项目建设出谋划策,营造政府与社会良性互动的“生态系统”,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共建,从而实现了政府与社会力量、企业的互动融合。同时,杭州市积极探索新的政企合作方式,2014年5月,杭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就智慧城管项目与浙江华通云数据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云服务购买协议,积极探索云服务资源、迁移服务以及原设备合理处置等云服务外包机制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加快智慧应用步伐,共建美丽杭州
贴心城管实现精细化服务与管理。目前,杭州数字城管系统日均上报信息6000余件,实现第一时间和100%处置问题。2014年4月,定位于“便民、利民、服务百姓”的杭州智慧城管公共服务平台――贴心城管APP正式上线,以“我来爆料”等应用来推动与市民的深度互动进而实现城市管理的全民化,以“找找车位”、“找找公厕”等应用实现一揽子社会服务功能,以 “城管动态”、“每日一题”等应用实现政策宣传功能。截至7月底,注册用户已达15774人,市民通过该平台反映城市管理问题累计2464件,问题处置率达到100%,并且为市民提供诸如找车位、找公厕、修车、补鞋等生活服务请求40余万次,极大方便了市民生活和城市管理。目前,项目组正进一步研发满足市民各类需求的升级版本,将容纳积分、停车补缴查询、车辆违停查询、行政审批查询等更多的便民服务功能,实现城市的精细化服务与管理。
篇9
崇文区的城市管理模式,就是兼顾部分困难群体生活需要。随着城市生活的多元化,在一部分居民寻求整洁、井然和舒适的城市环境时,另一部分待业青年、下岗职工和进入城市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却为了生计不得不利用城市公共空间作为经营场所。面对这种情况,崇文区从管理相对人的立场出发,能够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用诚心服务换来尊重。通过实施“早餐工程”、“菜篮子工程”,崇文区新增各类早餐经营网点49家、蔬菜经营网点27家,让无照商贩规范经营,既解决了部分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又维护了正常的市容环境秩序,没有因此引发过一起。
崇文区的城市管理模式,就是管理重心向街道和社区下移。崇文区按照“大城管”概念,在首都率先将市政管委改为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对全区城市管理实行统一组织协调和指挥服务,同时推动管理重心向街道和社区下移,理顺区、街和社区三级管理的工作架构。
从实际效果看,各街道和社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有的设立奖励基金,对及时解决问题的给予奖励;有的实行划片分组责任制,定岗定人,对环境秩序实行责任倒查;有的利用“电子眼”等高科技手段对重要点位实行监控,发现情况当即处置,有力地保障了城市管理工作的超常规推进。崇文区城市管理模式的突出亮点,就在于各街道和社区的“全权、全时、全管、全责”,从而克服了“一个部门管不了、多个部门管不好”的难题,加强了行政执行力。
崇文区的城市管理模式,就是完善综合行政执法依据,推动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城市管理面临着日益增多的新情况,以户籍和单位为基础的传统管理办法已经很难奏效,需要整合城市管理手段。也正因为如此,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在减少重复执法的同时,由于权力过分集中而备受争议。崇文区的城市管理模式,就是着力构建一个综合治理、综合管理和综合服务三位一体的总体框架,形成了“管理是一个机制、指挥是一个系统、服务是一个平台、防范是一张网络、执法是一个整体”的新格局。这种探索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以解决职责交叉和力量分散为重点,推动了全国城市管理的法制化建设。
篇10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捏脸蛋”为你整理了这篇城管局“十三五”时期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一、“十三五”期间工作落实情况
(一)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实现质的突破。我市生活垃圾终端处置设施日益齐全,功能不断完善,共建成2座生活垃圾焚烧厂、1座生活垃圾填埋厂、1座厨余垃圾处理厂、1座有害垃圾处理厂,在建的还有1座生活垃圾焚烧厂、1座厨余垃圾处理厂,全市市县日平均处理生活垃圾2600吨,处理餐厨垃圾178吨。
(二)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生活垃圾收运系统规模化。坚持城乡统筹全面发展,通过户集、村收、县(镇)运、市处理模式,构建长效机制,落实主体责任,强化日常管理,广泛动员群众,形成了布局合理、设施配套、运行完好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51个涉农镇街、877个行政村均得到有效治理,治理覆盖率100%,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三)大力发展低碳循环经济,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资源化利用稳步推进,建成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工程。推行新型环保建筑垃圾运输车制度,实现全市建筑垃圾运输车全部环保化,实行渣土运输法人化,对渣土运输企业实行登记备案制度,目前全市共有建筑垃圾运输企业26家。选择约100-200亩场地,作为建筑垃圾资源化再利用厂建设使用,目前已完成设计方案,并与部分建筑垃圾资源化再利用企业进行了初步对接,待市政府研究后稳步推进。我市2018年被列为省级试点城市,目前全市已有1587家党政机关、公共机构、736个各级各类学校、478个居民小区开展垃圾分类,全社会支持和参与垃圾分类意识基本形成。2018年我市顺利通过国家餐厨废弃物试点城市验收工作,以市政府令出台《芜湖市市区餐厨废弃物管理办法》,现已基本建立餐厨废弃物收集、运输、处置一体的管理体系,目前我市收运覆盖全市县区3452家餐饮单位,日平均收运178吨/日,实现项目稳定运行。
(四)大力推进城镇公厕整治提升行动,补齐影响生活品质短板。2017年我市启动城镇公厕整治提升行动,通过建设一批、改造一批、开放一批,共新建公厕263座、改造公厕238公厕,开放厕所277座,达到城市建成区5座/平方公里建设标准和主城区 “10分钟如厕圈”工作要求。
(五)打造夜景亮化提升工程,打造城市新名片。“十三五”期间,围绕长江沿线、镜湖周边、青弋江沿线、扁担河周边区域等城市重要区域,完成了“十里江湾”夜景亮化工程、镜湖区城市亮化一体化工程、青弋江南侧楼宇亮化工程、扁担河沿线夜景亮化工程,体现芜湖城市特色,提高城市品位,增加城市魅力,充分展现了芜湖的活力。
(六)加快综合地下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提升城市排涝能力。完成城市排水防涝三年行动,完成海绵城市建设标准以上面积44.31平方公里,新建和改造管渠158.1公里,新建和改造排水泵站,新增规模42.2立方米/秒,新建和改造雨洪行泄通道18.8公里,有效提升城市排涝综合承载能力。
(七)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注重公园、街头绿地、特色大道、绿化小品、城市绿雕建设,提升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水平,到2020年,新增绿地2000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2%、绿地率37%。十三五期间,我市城市新增绿地面积1441.53万平方米,绿化提升面积210.4万平方米,新建绿道249.59公里,绿地率将达到38.5%,绿化覆盖率43.0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3平方米,较“十二五”期间有了显著提高。
(八)有序推进白马山生态公园、青弋江生态公园、扁担河生态公园、龙窝湖生态公园、两湖生态公园、浴牛塘景观带、欧阳湖生态体育公园、政务文化中心绿轴景观一期、大阳垾湿地公园二期、滨江公园二三期、奥体公园二期、凤鸣湖公园、上新塘公园、天子港湿地公园、龙山公园、范罗山公园、城北公园、江北规划公园等美化亮化项目。浴牛塘公园已基本建成;政务文化中心绿轴景观一期(人民公园)、大阳垾湿地公园二期、滨江公园二三期、奥体公园二期、凤鸣湖公园、龙山公园等6个公园已建成;白马山生态公园、青弋江生态公园、扁担河生态公园、龙窝湖生态公园、两湖生态公园等5个公园均为生态公园,已例入《芜湖市绿地系统规划》(2013-2030)的生态公园建设计划,其中扁担河生态公园市水务局正在进行项目前期工作,龙窝湖生态公园市规划局正在进行项目前期工作;欧阳湖公园、上新塘公园、天子港湿地公园、范罗山公园、城北公园、江北规划公园等6个公园均为区级公园,已例入《芜湖市绿地系统规划》(2013-2030)建设计划。
???(九)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快数字化城管向智慧城管升级,启动芜湖市智慧城管项目建设工作;建成并使用芜湖市餐厨垃圾监管信息系统(一期),对餐厨废弃收运车辆运行轨迹进行实时监控;建设芜湖市城市地下综合管线信息系统,完成管线基础业务数据建库工作;建成智慧建筑垃圾管理平台,强化全市建筑垃圾运输监管;研发市政设施安全监测信息系统,对我市8座桥梁及2座高架桥安装传感器,检测挠度、位移、沉降、温度、索力等数据,污水管网安装了流量液位仪、COD检测站,监测管网内流量、液位和COD浓度。
二、“十四五”期间工作安排
(一)提升功能品质,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1.加快完善市政基础设施。计划从2021年至2023年,全面开展市政基础设施提升三年行动,进一步补齐市政基础设施短板,深入推进城市有机更新,一是实施市政道路改造提升,实施中江大道(卡子口下穿-北京路)交通提升及长江北路改造提升等项目,全面清理、整治城市市政道路路面坑凹不平、碎裂、隆起、积水、破损现象,实施道路刚改柔,打通断头路,形成互通互联路网格局;二是建设芜湖通沟污泥处理工程,保证通沟污泥处理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通沟污泥资源化,减少通沟污泥对于环境影响;三是全面提升城市排涝能力,开展永安桥泵站二期项目新建,陡门巷泵站改建,弋江泵站、裕溪口泵站改造及排涝泵站双回路建设等泵站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提升城市排水防涝水平;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加快建设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的现代化滨江大城市。
2.提升城市园林绿化水平。充分利用芜湖市山水滨江城市园林特点,进一步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均衡社区公园、街旁绿地,加快公园建设,实施元亩塘等公园建设;提升道路绿化、老旧公园,实施轨道交通一、二号线景观绿化项目、中央公园景观提升、赭山公园景观提升改造等,做到“三百米见绿,五百米见园”,真正满足城市居民休憩娱乐的需要;继续统筹谋划城市绿道建设,将城市绿道融入休闲旅游、体育运动、应急避难等多种功能,因地制宜提升城市绿道品质。结合“大绿化”任务,对新建园林工程,坚持“精建严管”的原则,按“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严格化监管”的理念,通过建设一批园林精品示范工程,提高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水平,打造“山水相间精致繁华”的良好生态环境;开展芜湖市城市“大绿化”建设暨城镇园林绿化品质提升行动,完成省级人民政府下达的绿化任务,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改造提升工作,为老城区增绿添彩。
3.继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一是创新垃圾分类管理方式。统一垃圾分类标准、标识,探索推行定时定点的垃圾分类投放模式和智能垃圾分类等创新做法,积极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创建,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城乡一体化覆盖,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因地制定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二是全面提高垃圾分类收运能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纳入各类主体工程配套建设,鼓励新建小区按每300-500户规划配建一个四分类生活垃圾集中投放点,老旧小区按楼栋分布情况,合理设置生活垃圾集中投放点。推进生活垃圾收运系统与再生资源回收系统“两网融合”运作模式,合理布局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站点,引导建设规范站点。按照垃圾“四分类”需求配备专业收运车辆,严格实行不分类不收运制度。三是大力提高垃圾综合处置能力。按照统一规划管理,推进生活垃圾转运站以及其他垃圾、厨余垃圾和有害垃圾等处理项目建设,形成以焚烧为主,综合利用为补充的多元化垃圾综合处置格局。重点推进无为市生活垃圾焚烧项目、大桥开发区餐厨(厨余)废弃物处置特许经营权BOO项目建成投产。
(二)规范管理行为,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1.提升行政执法水平。进一步完善执法程序、规范办案流程,健全行政处罚适用规则和裁量基准制度,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采取文字、音像等方式对城市管理执法全过程进行记录,实现可回溯管理。加强城管执法队伍作风纪律建设,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确保执法公信力。
2.提升违法建设防控能力。积极开展“无违建县(市、区)”创建活动,实行党员干部带头,有效推进违法建设联合惩戒机制建设,建立防违控违长效机制。
3.加强建筑垃圾处置规范管理。严格执行市场准入、考核、退出机制,加大对建筑垃圾运输企业信用考核力度,实施联合执法,规范建筑垃圾处置全过程监管。推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坚持绿色发展,在“零排放、无污染、低能耗、百分百利用”的基础上,实现建筑垃圾利用“减量化、货源化”。坚持环保优先、规划引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行业主管、属地管理的原则,按照规定的经营模式,引进业界领先的垃圾处理高新技术企业,加快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消纳场建设,提升区域整体环境治理水平,构建布局合理、管理规范、技术先进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处置体系,为推动建设“无废城市”奠定基础。
4.提升市容环卫管理水平。依法查处和拆除违法违规设置或存在安全隐患的户外广告设施。大力推进城市道路清扫保洁工作市场化、专业化、标准化。加大道路清扫保洁机械化作业推进力度,规范设置公厕标识标志,落实“一厕一人、洁净无味”要求,推进城镇公厕建设,方便市民如厕。
(三)优化工作举措,强化管理服务能力
1.推进城市管理网格化。建立《芜湖市城市管理网格化管理体系》,因地制宜、机动灵活、科学合理的划分市、县区、街道、社区管理网格单元,明确网格管理对象、管理标准和责任人,真正把前端管理责任落实到岗到人。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工作部署,发挥数字化城管和大数据等互联网平台作用,建立起“个性化服务、精细化管理、社会化统筹、多元化参与、协调化推进、高效化运转”的芜湖市网格化综合管理体系。
2.推进城市管理标准化。启动事部件普查工作,更新数字城管系统事部件数据。在现有工作标准的基础上,编制《芜湖市城市管理综合指导手册》,修订完善城市道路分级管理、城市容貌管理、市政设施管理、环境卫生管理、园林绿化管理等方面的管理标准,增强标准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为实施精细化管理提供标尺和依据。
3.推进城市管理法治化。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法规体系,推动《芜湖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芜湖市地下管线管理办法》等符合精细化管理要求的法规文件的出台实施,力争做到法规体系完备配套,依法管理城市。健全各项制度规范,坚持依法办事,把城市管理执法工作全面纳入法治化、制度化轨道。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变末端执法为源头治理,继续推行“721”工作法。
4.推进城市管理智慧化。基于现有的芜湖市数字化城管平台,构建适应芜湖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智慧城市管理体系,以打造集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的智慧城管新模式为指引,整合城市管理资源,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等新兴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领域的创新融合,提升城市管理规范化、智能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平台建设主要包括业务指导系统、指挥协调系统、行业应用系统、公众服务系统、数据汇聚系统和数据交换系统。行业应用系统建设包括市政公用、市容环卫、园林绿化和城市管理执法等业务系统。新建园林绿化管理系统和城市管理执法系统,整合地下管网地理综合信息系统、市政设施安全监测信息系统、餐厨垃圾监管信息系统、公厕导航管理系统、芜湖市建筑垃圾智慧管理平台、渣土管理系统,实现内部数据的全面汇聚和各系统业务的互联互通。建立公众服务平台,完善公众的建议、监督机制。打造智慧城管数据中心,扩大智慧城管区域、类别覆盖面,建设智慧城管标准规范、运行监管保障体系 ,夯实智慧城管智能感知、数据交换共享、大数据分析等平台,拓展市容秩序、市政设施运行监管、大数据决策、公共服务、行政执法等智能化应用系统。加快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升级,构建“城市智慧排水”管理体系,通过对流量、液位、气体、水质等实时监测,实现对管网、井盖、泵站、出水口、渠道、污水处理厂等排水设施实现远程监控管理,努力打造智慧管理模式,为创建国家排水防涝示范城市夯实基础。
五、2020年及“十三五”期间城管工作亮点
(一)园林绿化品质明显提升。新建的多项市级重点工程项目,如十里江湾人民公园、汀棠公园、人民公园、弋江路品质提升工程等都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提升了江城市民的生活幸福感。其中十里江湾人民公园、汀棠公园、人民公园已成为市民休闲游憩的最佳打卡圣地,弋江路品质提升工程彻底改变了弋江路周边常年尘土飞扬的状况,使弋江路周边居民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提升。我市城市新增绿地面积1441.53万平方米,绿化提升面积210.4万平方米,新建绿道249.59公里,绿地率将达到38.5%,绿化覆盖率43.0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3平方米,为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二)市区排水防涝工作成效明显。近年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城市排涝工作要求,坚持高标准建设、全覆盖养护、精细化管理,不断夯实城市排涝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抓好城市排水防涝补短板工作,市区多年未发生“看海现象”,特别是在2016年、2020年严峻汛情下,也没有出现大面积、长时间积水现象,皆能平稳、安全度汛。
(三)市管市政设施量大幅增加,品质不断提升。“十三五”期间,随着芜湖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市管市政设施量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到2020年末,市管市政设施包括道路650万平方米、大型桥梁15座、城市立交22座、人行天桥13座、桥涵24座、地下人行通道2座、路灯及亮化灯具111312盏、雨水管网480公里、过路涵及盖板沟11.9万立方米、污水管网243公里、雨水排涝泵站25座(装机33797KW)、污水提升泵站20座(装机2999.5KW),市管市政设施量相对“十二五”期间有了大幅的增长。
(四)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通过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推进试点先行先试,积极打造示范片区,全市共有1587家党政机关、公共机构、736个各级各类学校、478个居民小区开展垃圾分类。
(五)实现餐厨垃圾集中收运。构筑舌尖上的安全防线,基本建立餐厨垃圾收运体系,顺利通过国家试点城市验收。现每日收运餐饮单位3452家餐饮单位,日平均收运178吨/日,资源化产生沼气和油脂。
(六)全面推行环卫作业市场化。统筹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发展,实现环卫作业市场化。全市现有环卫工人9204人,市场化公司54家,每年市场化经费投入4.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