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减灾及防护工程范文
时间:2023-10-30 17:31: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防震减灾及防护工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隔震;橡胶;支座;阻尼;结构
中图分类号: TU7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工程结构防震减震技术的历史
从20世纪出开始,静力理论逐渐得到发展,减小了结构体系的刚度,并形成柔性结构体系,工程抗震防灾技术的发展,使上部结构刚度得到增加,并在柔性底层结构体系中减少了结构底层刚度,一直到现在,工程抗震防灾技术已经基本发展到全国普及的地步,而且延性结构体系的传统抗震方法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设防烈度”一般情况下会做为传统抗震方法的设计依据,此方法以“抗”为核心,通过控制构件的刚度以及非弹性状态下的延性,来达到抗震目的,这个方法能有效的消耗地震波能量以及减轻地震反应,达到使建筑物“裂而不倒”的效果。
2、建筑结构防震技术
2.1 防震方法
现在城市建筑物防震方法可分为两大类:一,建筑物的结构抗震方法。其中包括底部剪力法、振型分解法、时程分析法、频谱法、随机振动法等。二,建筑物的结构减隔震方法。其中包括辊轴隔震、滚珠隔震、橡胶垫块隔震、悬挂基础隔震、摇摆支座隔震、滑动支座隔震、悬挂结构隔震、耗能减震、冲击减震、主动控制减震等。
2.2弹性建筑
弹性建筑是一种防震效果最佳的新型防震建筑,其特点是以柔克刚。最常见的弹性建筑是建在隔离体上的防震大楼,隔离体由分层橡胶、硬钢板组和阻尼器组成,建筑结构不直接与地面接触。阻尼器由螺旋体钢板组成,以减缓上下的颠簸。此外,在滚珠和弹簧上建造大楼是抗震新法,其共同特点是通过隔离或吸收地震能量,减少到达建筑物的振动,防止地震破坏。
3、建筑隔震技术
3.1 隔震结构体系
为保留柔性底层结构体系的特性、避免底层结构构件的损坏,可采用隔震结构体系。根据隔震装置所处的位置,将隔震结构特性分为地基隔震、基础隔震和层间隔震三大类。
地基隔震可分为绝缘和屏蔽。绝缘是利用软弱地基或象人工地基那样较软的地基有降低输入加速度的性质,在地基自身中降低输入波的方法,但设计时首先必须保证地基对建筑物的支承强度和基础沉降量不超过允许值。屏蔽是在建筑物周围挖深沟或埋入屏蔽板等将卓越长周期的剪切波(S波)隔断的方法。这两种方法都是以地基为对象,用以减少地震波输入,实际工程设计中应用较少。
基础隔震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最为成熟的一项技术,它是在建筑物基底设置控制机构(隔震装置)来隔离地震能量向上部结构传输,使上部结构的振动减轻,防止地震破坏。一些研究和应用较广泛的基础隔震方案有:①橡胶垫隔震装置。包括天然橡胶垫,标准多层橡胶垫,高阻尼橡胶垫,加铅多层橡胶垫等。②滑移隔震。在房屋基础底面处设置钢摩擦滑板、石墨、砂料、涂层垫层及聚四氟乙烯等材料形成滑移层,使建筑物遭遇地震时,通过该处不连续介面的滑移错动,部分地切断地震波的传播,限制上部结构的地震反应。③滚珠及滚轴隔震。用高强合金制成的滚珠(滚轴)涂以防锈或层后置于上部结构与基础之间,地震作用下,通过滚珠及滚轴滚动而达到隔震的目的,此外还有摆动隔震、悬吊隔震、螺栓钢弹簧隔震、混合隔震等装置。
隔震装置除了可以设在建筑物基底,还可视需要设置在建筑物层与层之间,即形成层间隔震体系。一种是将隔震层设置在结构一层、中间层的隔震结构;一种是将MD系统中的弹簧一阻尼器用叠层橡胶支座代替、用顶层楼板或隔热层作为质量块的屋顶隔震。由于这类结构的隔震装置都是最初用来隔震的橡胶支座,只是隔震层的位置不同,故统称为层间隔震结构。
3.2橡胶支座
根据“基础隔震”理论研究开发的建筑隔震橡胶支座是当今世界上应用最多、技术最成熟的隔震元件。橡胶支座的隔震原理是在建筑物或构筑物基底或某个位置上设置橡胶支座,利用橡胶支座的水平柔性形成一道柔性的隔震层,通过此层吸收和耗散地震能量,以集中发生在隔震层的较大相对位移为代价,阻止或减轻地震能量向上部结构传递,并使整个建筑物的自振周期得以延长,以减轻上部结构地震反应,最终达到减轻上部结构地震破坏目的。据有关资料报道,装用橡胶支座后,建筑物受地震冲击破坏的能量可减轻1/3~1/5。
目前常用的建筑隔震橡胶支座有三种:①天然橡胶支座,是由多层天然橡胶板与多层钢板相互叠合而成。天然橡胶耐老化、耐蠕变性能好,但减震(阻尼能力)差,作为隔震用途时,往往与其它阻尼装置配合使用,其外部用耐侯性、耐臭氧性好的合成橡胶做保护层。②高阻尼橡胶叠层支座,由于采用高阻尼橡胶,具有隔震橡胶所需要的稳定支承、弹性复位和阻尼功能,可单独作为隔震装置使用。其橡胶材料为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并用,或用氯丁橡胶、硅橡胶,由于其本身具有较好的阻尼性能,不需与其它阻尼装置配合,可单独使用。③铅芯叠层橡胶支座,在普通天然橡胶支座的中孔灌入铅芯而成,其目的一是提高橡胶支座的阻尼,二是增加支座的早期刚度。近年为保护环境,改用锡代替铅。
4、建筑结构减震技术
4.1消能减震设计原理
消能减震设计指在抗侧力结构中设置消能装置,通过其局部变形提供附加阻尼,以消耗输入上部结构的地震能量,从而使主体结构构件在罕遇地震下不发生严重破坏。消能装置通常由阻尼器、耗能支撑等组成。消能装置不改变结构的基本形式,房屋的抗震构造与普通房屋相比不降低,其抗震安全性可有明显的提高。
4.2技术要求
需要减少地震水平位移的钢和钢筋混凝土等结构类型的房屋宜采用消能减震设计。减震设计应根据罕遇地震下的预期结构位移控制要求,设置适当的消能部件。消能部件应对结构提供足够的附加阻尼。目前减震部件较多有:橡胶垫隔震减震器、空气阻尼式减震器、不锈钢丝绳减震器、封闭形减震器等等,石墨也是较理想的助滑剂材料。
消能部件可由消能器及斜撑、墙体、梁或节点等支承构件组成,消能器与斜撑、墙体、梁或节点等支承构件的连接,应符合钢构件连接或钢与钢筋混凝土构件连接的构造要求,并能承担消能器施加给连接节点的最大作用力。消能器可采用速度相关型、位移相关型或其他类型。速度相关型消能器指粘滞消能器和粘弹性消能器等;位移相关型消能器指金属屈服消能器和摩擦消能器等。消能部件可根据需要沿结构的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设置。消能部件宜设置在层间变形较大的位置,其数量和分布应通过综合分析合理确定,并有利于提高整个结构的消能减震能力,形成均匀合理的受力体系。与消能部件相连的结构构件,应计入消能部件传递的附加内力,并将其传递到基础。
消能器和连接构件应具有耐久性和良好的易维护性。设置隔震部件和减震部件的部位,除按计算确定外,应采取便于检查和替换的措施。
参考文献:
[1]祁皑.层间隔震技术评述.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4(6)
篇2
关键词:通信工程;设备设施;抗震对策
中图分类号:S97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工程在生活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重要功能,所以保障通信工程的稳定顺畅运行就非常重要,本文就发生地震的特殊条件下通信工程的抗震性进行了系统阐述
1.我国通信建设工程防震减灾的发展
史料记载,我国是在河北省邢台发生了建国以来在人口稠密区的强烈地震后,第一次提出地震工作要以预防为主的方针,这标志着我国防震减灾工作的开始。新形势下的防震减灾工作方针,把原来地震预报为主战场改为走“以地震预报为基础的综合防御”的道路,把震后的消极救灾转变为震前的积极防灾,并开始向法制化减灾转变。《防震减灾法》的制定为我国防震减灾领域中各项工作和活动的法制化提供了法律依据,极大地推动了我国防震减灾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为了保证地震时公用电信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公用电信网的抗震性能,信息产业部从预防为主的方针出发,相继颁布了强制性通信工程建设标准,要求工程的设计、施工,应当严格按照有关的工程建设标准进行,并按有关规定接受当地通信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核验和监督检查,通信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对参与通信工程建设各方主体的质量行为以及工程执行强制性标准的情况进行监督。
2.提高通信工程抗震能力的迫切性
地震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我国的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是一个震灾严重的国家。地震灾害主要是因为建筑物、工程设施的破坏和倒塌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保证工程质量和具备抗震设防能力是防震减灾的关键。而防震抗震的重点则是重要建筑和“生命线工程”,可靠的通讯系统对于及时有效地控制灾害是绝对必要的。无数次的震害都给了我们血的教训,地震时正是灾区人民急需要与外部地区通信的关键时刻,以便我们可以准确地了解灾情,提供援助,及时地制止灾情的进一步恶化。但遗憾的是,往往就是通信设施的破坏造成通信中断,使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加大,使抗震救灾工作艰难进行。
3.通信设施的防雷措施
通常来说,避免建筑物及设备遭受雷击的方式大致有四种:①疏导,即将雷云中的电荷通过引线疏导至大地,避免直接雷击或感应雷击电流流经建筑物或通信设备,从而使建筑物或通信设备免受雷击。②隔离,即将雷电所产生的过电压和被保护物隔离开来从而避免雷击。③等位,即将铁塔地、天馈线地、设备工作地、建筑物的公共地等置于等电位上。④中和,即释放出异性电荷和雷云中的电荷进行中和,从而阻止雷电的形成。根据以上的四种避雷方法,具体到一个通信工程的防雷电过电压来说,其主要的措施有以下几种方法。
3.1外部防护
外部防护主要采用避雷针(避雷网、避雷线和避雷带)和接地装置(接地线、地极)来加以防护。其保护原理是:当雷云放电接近地面时,它使地面的电场发生畸变,在避雷针(避雷线)顶部形成局部电场强度畸变,以影响雷电先导入电的发展方向,引导雷电向避雷针(避雷线)放电,再通过接地引下线、接地装置将雷电流引入大地,从而使被保护物免受雷击,这是人们长期实践证明的防直击雷的有效方法。然而,被动放电式避雷针存在反应速度差、保护的范围小以及导通量小等不足。根据现代通信发展的要求,避雷针应选择提前放电主动式的防雷装置,并且应该从30°、45°、60°等不同角度考虑,以做到对各种雷击的防护,增大保护范围,增加导通量。建筑物的所有外露金属构件(管道)都应与防雷网(避雷线或避雷带)连接良好。
3.1.1安装避雷针或接地装置的要求
①避雷针应当装在高于天线尖端数米,避雷针与天线之间应有一定的间隔,以防止由于避雷针的存在而损坏天线的辐射图形影响通信效果。一般的做法是避雷针成为天线塔体的主杆,通信天钱却装在避雷针外线大约1.5个波长以外。
②避雷地线的直流通路的电阻要求足够低,一般为10-50Ω,由于雷电浪涌电流较大,频谱较宽且持续时间短,因此要求必须有尽量小的电感量。
③接地引入线长度应不大于30米,其材料应采用热镀锌扁钢或铜排,截面积应不小于40mm×4mm。地线不能用扁平编织线和绞合线,因为这两种线电感较大,不利于泄放雷击电流,且容易被腐蚀。要尽可能使用3毫米以上的实心导线,且最好是相同的金属材料。
④为了增大地表层的过电压的泄放面积,可采用埋设有一定间隔的多根接地体,且相互焊接。如在建筑物的四周以1至2米的间隔埋上10根左右的铜管,并把它们焊接起来。
⑤对一些重要的通信工程来说,可以考虑安装放射性避雷装置。放射性避雷装置可以说是目前世界最先进的防雷保护装置之一。放射性避雷装置的关键部分是放射源,它能连续自行发射α粒子,使周围空气电离产生大量电子。在雷电场的作用下这些电子不断加速,对空气产生连锁的多极电离或雪崩电离,形成与电场强度成正比的电子流,这时产生的由放射源指向雷云的电离通导会永不间断地中和及释放空间电荷,把已有
的低电场消除掉,把可能形成的高电场降为低电场,从而有效地防止发生雷击,起到显著的消雷作用。这种放射性避雷装置的防护面积较大,其半径大约为260米左右,且安全可靠对人身无伤害。
3.1.2防感应雷击的方法
除在通信铁塔上安装避雷针或避雷装置的同时,还要注意消除感应雷击,其常用的方法是在天馈系统中安装电涌保护器(SPD)。在天馈系统中安装SPD时应注意以下方面的问题:
一是SPD的接地端必须与地连接可靠,一般要求接地引线应从天馈线入口处外侧的接地线、避雷带或地网引接,且接地电阻不得大于5Ω,不然将会影响到防雷的效果。二是因存在一定的插入损耗,对天线辐射信号的强度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并且还要注意驻波比,一般要求天馈系统的驻波比不大于1.5。三是安装通信天线时,天线的支撑杆要与铁塔可靠连接,连接电阻等于零。对重要的通信工程而言,除在天馈系统中安装SPD外,还要注意供电系统的防雷,常见做法是在变压器和配电房安装避雷装置。
3.2内部防护
首先是电源部分的防护,因为线路是雷电侵入的主要通道之一。对于高压部分,供电部门有专用的高压避雷装置,而线对线的过压则无法控制。因此,对380V低压线路应进行过电压保护,按国家规范要求应分为3部分:建议在高压变压器后端到通信局(站)配电机房总配电盘的电缆内芯线两端对地加装避雷器,作为一级保护;在楼宇总配电盘至楼层配电箱间电缆内芯线两端对地加装避雷器,作为二级保护;在所有重要的、精密的设备以及UPS的前端对地加装避雷器,作为三级保护。目的是用分流(限流)技术将雷电过电压(脉冲)能量分流疏导至大地,从而达到保护的目的。分流(限流)技术中采用的防护器的质量、性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防护的效果,因此应选择合格优良的避雷装置。
第二是信号部分的防护,这需要根据通信设备的对雷电的敏感度来确定。建议在所有信息系统进入楼宇的电缆内芯线端时,应对地加装避雷器,电缆中的空线应接地,并做好屏蔽接地。最后是接地处理,接地系统把雷电流引入大地,从而达到保护设备和人身安全的目的。一般建筑物的接地系统有建筑物地网(与法拉第网相接)、电源地(要求地阻<10Ω)、逻辑地(也称信号地)和防雷地等。通信设备要求交直流工作地、安全保护地、防雷地必须独立时,如果相互之间距离达不到规范的要求,则容易出现地电位反击事故。因此,各接地系统之间的距离达不到规范要求时,应尽可能使它们连接在一起,如实际情况不允许直接连接,可通过地电位连接,从而保证各类接地点的基准电位是惟一值。为保证系统正常工作,每年在雷雨季节前后或春、秋检修时应定期用精密地阻仪检测地阻值,以确保地阻值始终保持在规定的范围内。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信运营部门、电信设备抗震检测和管理部门应当密切协作,共同监督和提高通信网络的抗震能力,使之在地震发生时保持通信能力。只有防患于未然,才能不断提高对通信工程建设的抗震设防工作的认识,有效地减少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汪梦甫.用极值统计方法估计场地的抗震设计参数[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1988年04期
篇3
【 关键词 】 网站;安全;应急;机制
Research About the Information Security Protection and Emergency Response Mechanism
in Anhui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Website
Chen Liang
(Anhui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HefeiAnhui 230031)
【 Abstract 】 With the increasing application of computers and websites,the safety of websites become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the website features and potential safety hazard,constructed a integrated website security protection system. Finally,it designed the emergency response mechanism procedure.
【 Keywords 】 website; security; emergency response; mechanism
1 前言
安徽省防震减灾信息网(以下简称“网站”)是安徽省地震局实现政务信息公开,服务社会公众和稳定社会秩序的重要渠道,网站的信息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而地震行业的敏感及特殊性决定了防震减灾信息网可能遭遇的突发事件庞杂、不可预测,如网站非法言论、感染病毒、网络中断、并发访问堵塞、网站攻击篡改等,其中后两种突发事件造成的社会影响更加恶劣,应对能力的提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强震、2009年4月6日肥东3.5级地震发生后,网站访问量骤然增加,网络堵塞严重,信息部门紧急调配高性能服务器,将门户网站转移以便缓解。之后经联系,省电信部门决定短期援助互联网出口带宽由10M升级至100M。近年来全球地震频发,社会公众关注度逐渐加深,对地震信息的需求越来越高,网站的正常运行和访问、信息的即时都需要应急体系的支撑。
在网络攻击愈演愈烈的大环境下,政府门户网站遭受攻击的几率越来越高。2008年5月31日、6月1日和6月2日,广西防震减灾网被黑客工具多次侵入,网站内容被恶意篡改,服务器全部数据被彻底删除,网站瘫痪。时值汶川震后敏感时期,犯罪分子的地震谣言制造了社会恐慌,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危害了社会稳定。前车之鉴,严峻的现实表明,我局要高度关注网站的安全运行。
随着网站的深入应用,网站的安全性问题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国家及各级政府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文件精神,从政策角度对网络信息安全进行规范和部署,确保政府网站的安全运行,各行业部门对本行业所可能产生的安全事件及相应的解决措施进行研究,并据此制定了本部门相应的网站信息安全应急预案。2010年1月12日百度公司网站突然无法访问使得网络安全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安徽省信息化主管部门省经济和信息化工作委员会通过此事件清醒地认识到信息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已出台《安徽省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全力保障我省网络信息安全。
综上所述,为妥善应对和处置各种网站安全突发事件,确保网站和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研究网站应急响应机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行之有效满足安徽省防震减灾信息网网站需求的应急预案是必不可少的措施之一。
2 网站特征及存在的问题
2.1 版块多,更新不易
目前,网站新版本已上线运行。新网站采用PHP脚本语言编写,数据库使用My SQL进行管理。涉及页面数量多,版块块类型丰富,不仅有震情、省局动态、直属单位动态、市县机构动态、行业动态、综合减灾等需每日更新的版块,还包括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应急救援、群团组织等需定期更新的业务版块。有的信息需从后台直接上传,有的则需要进行网页的编辑更新,丰富的内容需要组织较多人力进行更新。
2.2 部门多,协调不易
网站的管理主要包括网站信息、网站应用程序开发、功能升级、服务器运行和安全维护等工作。一般情况下,日常更新版块由省局及市县各所属部门指定专人通过网站后台上传,办公室进行审核后;定期更新版块由各所属部门提供审核后的信息由局网站技术人员上传。网站应用程序开发、功能升级、服务器运行和安全维护则有局网站技术人员负责。参与网站管理的部门较多,需要完善的网站管理制度来进行管理协调工作。
2.3 内容多,备份不易
随着网站版块的增加和运行时间的延续,网站容量不断加大,不能及时清理的垃圾文件也随之增多。我局网站容量逐年增加,并还将有上涨的趋势。如果今后没有专门的设备和技术,网站的集中备份难度将很大。
2.4 人员多,管理不易
参与网站管理人员不仅包括省局各部门,还包括了大量市县局、台站的工作人员,变化快,网络知识不足,很多管理人员会办公自动化软件的操作,但是普遍缺少网络安全知识和安全技术,安全意识淡薄。
3 可能存在的网站安全隐患
3.1 客观因素
(1)病毒。目前网站安全的头号大敌是计算机病毒,它是编制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数据,影响计算机软、硬件的正常运行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程序代码。计算机病毒具有传染性、寄生性、隐蔽性、触发性、破坏性等特点。
(2)软件漏洞。每一个操作系统或网络软件的出现都不可能是无缺陷和漏洞的。这就使我们的计算机处于危险的境地,一旦连接入网,将成为众矢之的。
(3)黑客。电脑黑客利用系统中的安全漏洞非法进入他人计算机系统,危害非常大。从某种意义上讲,黑客对信息安全的危害甚至比一般的电脑病毒更为严重。
3.2 人为因素
(1)安全意识不强。网站管理人员不在岗,用户口令选择不慎,将自己的账号随意转借给他人或与别人共享等都会对网站安全带来威胁。
(2)网站后台配置不当。安全配置不当造成安全漏洞。例如防火墙软件的配置不正确。对特定的网络应用程序,当它启动时,就打开了一系列的安全缺口,许多与该软件捆绑在一起的应用软件也会被启用。除非用户禁止该程序或对其进行正确配置。否则,安全隐患始终存在。
4 网站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建设
4.1 防护体系设计
中科院刘宝旭等设计了一个基于模型的网络安全综合防护系统(PERR),该模型由防护(Protection)、预警检测(Early warning & Detection)、响应(Response)、恢复(Recovery)四个部分构成一个动态的信息安全周期,同样可以适用于我局网站信息安全的防护与应急工作。
4.2 防护体系建设
4.2.1安全防护中心
网站目前安全防护主要采用硬件防火墙、Webgard软件防火墙、瑞星杀毒、清除木马、360安全卫士及系统安全设置来进行日常的防护。
安全防护中心的主要职能是通过安全产品、技术、制度等手段,达到提高被保护网络信息系统对安全威胁的防御能力和抗攻击能力,同时,加强管理人员对信息系统的安全控管能力。其建设可从安全加固和安全管理两个角度来考虑。通过对网络拓扑结构的调整、系统配置的优化,并部署入侵检测、防病毒、反垃圾邮件、身份认证、数据加密等安全产品和系统进行安全加固;通过制定管理制度进行安全管理,使用安全管理平台等技术手段,统一配置管理系统中的主机、网络设备及安全设备,增强监控能力,使其运转更为协调,最大程度地发挥安全防护效能。
4.2.2安全预警检测中心
网站目前安全检测主要采用IDS(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s )入侵检测、防病毒熊猫网关、防火墙等来进行安全预警检测。
安全预警中心的主要职能:(1)预警,可通过漏洞扫描、网络异常监控、日志分析、问题主机发现等技术手段以及评估、审计等安全服务来实现;(2)检测,可使用入侵检测、病毒检测(防病毒墙)等工具和异常流量、异常网络行为发现等手段和工具。
4.2.3应急响应中心
安全问题发生时需要尽快响应,以阻止攻击行为的进一步破坏。所以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的应急响应中心,对安全事件、行为、过程及时做出响应和处理,对可能发生的入侵行为进行限制,杜绝危害的进一步蔓延扩大,最大程度降低其造成的影响,避免出现业务中断等安全事故。
应急响应中心处理的手段包括阻断、隔离、转移、取证、分析、系统恢复、手工加固、跟踪攻击源甚至实施反击等。可通过制定应急响应制度、规范操作流程,并辅以紧急响应工具和服务来实现。
4.2.4灾备恢复中心
网站灾备恢复目前主要采取人工定期备份的方式。灾备恢复中心建设主要通过冗余备份等方式,确保在被保护网络信息系统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安全事故之后,被破坏的业务系统和关键数据能够迅速得到恢复,从而达到降低网络信息系统遭受灾难性破坏的风险的目的。备份包括本地、异地、冷备、热备等多种方式,按照不同备份策略,利用不同设备和技术手段来实现。
5 应急预案规划设计
5.1 应急队伍建设
组建一支专业化程度较高、技术一流的信息安全技术服务队伍是网站信息安全应急预案规划设计的人员保障。为保证应急情况下应急机制的迅速启动和指挥顺畅,应急组织应设立领导组和技术组。
领导组主要职责包括:(1)研究布置应急行动有关具体事宜;(2)应急行动期间的总体组织指挥;(3)向上级汇报应急行动的进展情况和向有关部门通报相关情况;(4)负责与有关部门进行重大事项的工作协调;(5)负责应急行动其它的有关组织领导工作。
技术组主要职责包括:(1)执行领导组下达的应急指令;(2)负责应急行动物资器材的准备;(3)负责处理现场一切故障现象;(4)随时向领导小组汇报应急工作的进展情况;(5)负责联系相关厂商和技术人员,获取技术支持。
5.2 应急标准
研究网站安全隐患,结合我局网站管理现状,确立应急标准:(1)网站、网页出现非法言论;(2)黑客攻击、网页被篡改;(3)突发事件发生后大量并发访问;(4)软件系统遭受破坏性攻击;(5)设备安全故障;(6)数据库安全受侵害;(7)感染病毒。
5.3 应急流程图设计
如图2所示。
6 结束语
网站信息安全防护与应急是一项综合性和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安全技术服务措施,制度建设是基础,队伍建设是保证,技术手段是根本。网站安全隐患和安全时间是所有网站管理人员不想遇到但又不可避免的事件,只有通过加强日常的管理和维护,不断完善防护与应急机制,提高技术水平和工作的责任心,才可以有效抑制网站安全事件的发生,保障网站的安全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 刘宝旭,陈秦伟,池亚平等.基于模型的网络安全综合防护系统研究[J].计算机工程,2007,33(12):151~153.
[2] 张帆,刘智.网站安全事件的应急响应措施讨论[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8,24(2):38~40.
[3] 陈胜权.基于USB Key的政府门户网站保护方案[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7(11):36~39.
[4] 张薇.论政府门户网站安全保障体系建设[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21):66~66.
[5] 刘少英.防病毒策略在政府门户网站中的应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03(5):20.
[6] 杨莉.政府网站的安全性问题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1(6):77~79.
[7] 曹飒.信息整合是地震政务网站建设的基础和关键[J].国际地震动态,2008,1(1):34~38.
[8] 陈锦华.计算机网络应急响应研究[J].计算机安全,2007(12):50~52.
基金项目:
安徽省地震局2010年科研合同制课题项目(201041)。
篇4
一、成立避震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统一协调指挥:
1、避震应急指挥领导小组
指挥长:略
副指挥长:略
A1区现场指挥:略
A2区现场指挥:略
B区现场指挥:略
成员:各部门党政负责人、班主任、辅导员
避震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值班室设在学院保卫处,避震应急期间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行政干部和教职工轮流参与值班。
2、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
(1)研究地震及防震减灾工作,完善应急措施的制定和各项措施的落实,制定周密的疏散路线和方式。
(2)利用各种渠道进行地震灾害知识的宣传教育,开展防震减灾知识的普及教育,组织师生进行地震灾害的自救和逃生训练,提高广大师生防震减灾意识和基本技能。
(3)不定期组织师生开展地震应急疏散演练。
(4)破坏性地震发生后,领导小组成员要按照措施中的疏散路线和方式组织师生有序疏散至安全地带,把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点。
(5)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迅速恢复教育教学秩序,促进社会安定。
3、领导小组下设机构及工作职责
(1)避震应急指挥办公室
办公室主任:略
成员:略
工作任务及职责:
①协调各小组工作;
②下达领导小组指令;
③汇集各组信息资料;
④收集上级组织的指令,上报数据资料。
(2)疏散组:
组长:略
成员:校区指挥、班主任、辅导员、学生宿舍管理员、巡逻员
楼幢负责人:
学生宿舍总负责人:略。各楼幢负责人:适时值班宿舍管理员。成员:学生会宿管部干部
实训楼负责人:略。成员:实训中心教师
图书馆负责人:略。成员:图书馆管理员
学生食堂负责人:略。成员:食堂工作人员
科苑宾馆负责人:略。成员:宾馆工作人员
A1区教学楼负责人:略。成员:适时上课教师
中专部A2区教学楼负责人:略。成员:适时上课教师
中专部B区教学楼负责人:略。成员:适时上课教师
B区经管系教学楼负责人:略。成员:适时上课教师
工作任务及职责:
①确定疏散场地和路线;
②学生宿舍、学生食堂、图书馆、实训楼、教学楼等场所的管理员和适时当班、上课教职工是该楼幢应急疏散的第一指挥人员。第一时间打开所有应急通道,第一时间向本楼幢人员地震警报,第一时间向本楼幢人员疏散指令并指导进行疏散。
③迅速组织学生、教职工按照疏散路线到学校的空旷场地;
疏散方案:
在疏散撤离时给学生讲清楚,地震时第一不能跳楼,第二不能一窝蜂似地往外挤,应在老师或学生干部的带领下,全体同学一齐行动,把桌椅摆放得有利于避震;与外墙和窗户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外墙倒塌或玻璃破碎时伤人;避开室内的悬挂物;留一定的通道,便于震时紧急撤离;把体弱或残疾的同学安排在方便避震或撤离的地方。震后有秩序地撤离。
疏散要求:
①做到不惊慌、采取就近避险。
②必须按下述指定行走线路疏散,下楼时成两路纵队下楼,以免碰撞、拥挤、踩伤。
③学生疏散时要听从指挥,严禁乱跑乱挤。
④遇到灾情,千万不要跳楼。
⑤疏散过程中,以双手护头或书包、书本护头,以防被砸。
⑥疏散过程中,要迅速,要排队有秩序前进,不要慌乱奔跑,不要争先恐后。
⑦疏散途中不能穿过建筑物,要尽量避开建筑物和电线。
⑧到达集中地后要蹲下或坐下,以班级、系部或楼幢为单位相对集中,立即清点人数,并向疏散小组领导报告。
(3)医疗救护组:
组长:略
成员:略
工作任务及职责:
①准备充足的药品,器械和设备;
②根据指挥部命令,立即进行现场救护;
③根据灾情情况,部署救护力量,妥善安置重伤员;
④防止和控制疫情的发生、蔓延,加强水源管理;
(4)治安保卫组:
组长:略
成员:保卫处人员、全体保安、安全员、学生会保卫部干部
工作任务及职责:
①制定社会治安保卫措施的应急实施方案;
②检查各部门的安全措施和消防器材;
③地震灾害发生后,指挥保安做好重点部位的安全保卫;
④维护治安,严防各种破坏活动;
⑤督促有关部门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清除产生次生灾害的隐患。
(5)抢险救灾组
组长:略
成员:总务处人员、教师党员、教工团员
工作任务及职责:
立即集结人员和器材,根据指挥部命令开展抢险救灾。
①抢救被埋压人员;
②及时运送重伤员和调配救灾物资;
③抢修主要设施,尽快恢复正常教学秩序;
(6)防震减灾宣传组:
组长:略
成员:宣传部人员
工作任务及职责:
①通知学校电工根据情况实行停电、关气。
②通知指挥部、抢险救护组、疏散组、后勤保障组快速赶赴突发事件地点按制定的措施抢险施救,展开工作。
③通知119、110、120快速到场施救,派出人员引导专业抢险救护队快速到达突发事件现场。
④向指挥部报告事故情况,并根据指挥长的指示迅速报告上级相关部门及领导,保持与上级的联络,同时派出人员跟随指挥长传达相关指令,保持通信联络畅通。
⑤负责向社会媒体事件相关信息。
(7)隐患排查整治组
组长:略
成员:略
工作任务及职责:
①开展学生宿舍、职工宿舍的安全隐患排查并整改;
②开展水、电、气安全隐患排查并整改;
③A1区教工15幢、金江2幢临时住宿人员限期调出。
(8)后勤保障组
组长:略
成员:总务处、后勤公司人员
工作任务及职责:
①保障生活用水、吃饭;
②准备应急物资(手电筒、喊话器、警用口哨、安全帽、雨衣、水胶鞋、地震帐篷)
③提供临时厕所。
(9)建立院级应急分队和系部应急小分队。
应急分队受避震指挥长直接指挥,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解决震后交通、救援、生活用水、吃饭、临时住所等问题。
院级应急分队180人(行办1人、党办1人、组织人事处1人、宣传部1人、招生就业处2人、学保团5人、总务处1人、教务处3人、实训中心5人、图书信息中心3人、继续教育部2人、后勤公司150人)
系部小分队150人(建筑工程系20人、现代制造系20人、经济贸易管理系20人、人文社科系20人、中专部20人、自动控制系15人、电子信息系15人、生物化工系15人、五年制5人)
3、疏散路线:按从下到上,从近到远,先学生后老师(包括管理员),先群众后党员干部顺序进行疏散
⑴A1区:长江一幢、二幢、三幢、四幢、图书馆、教学楼、办公楼、实训大楼、教工宿舍、科苑宾馆全部人员疏散到A1区足球场。
⑵A2区:教学楼、学生宿舍、实验楼、学生食堂、职工宿舍全部人员疏散到A2区旗台前球场。
(3)B区:金江一、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幢宿舍、经管系教学楼、中专部教学楼、学生食堂、职工宿舍全部人员疏散到B区篮球场。
二、临震应急行动(接到上级地震、临震预(警)报)
1、接到上级地震、临震预(警)报后。领导小组立即进入临战状态,依法有关消息和警报,全面组织本校各项抗震工作。各有关组织随时准备执行防震减灾任务。
2、应组织有关人员对学校建筑进行全面检查,封堵、关闭危险场所,停止各项大型活动。
3、加强对易燃易爆物品、有毒有害化学品的管理,加强对供电输电、机房等重要设施设备、场所的防护,保证防震减灾顺利进行。
4、强化广大师生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做好师生、学生家长思想稳定工作。
5、加强各类值班值勤,保持通信畅通,及时掌握基层情况,全力维护正常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
6、按措施落实各项物资准备。
四、震后应急行动
无论是否有预报、警报,在本区范围或邻近地区发生破坏性地震后,领导小组应立即赶赴岗位,在上级统一组织指挥下,迅速组织抢险救灾工作。
(一)紧急避震(地震发生后,学校内如何紧急避震)
1、要保持镇定,切莫惊慌失措。听到警报(哨声或呼喊声)后由组织者尽快组织学生就近躲避到安全地点,千万不要匆忙逃离教室。
(A)上课(自习)时间:
①在教室内的学生,应迅速抱头或头顶书包就近躲避,身体采用卧倒或蹲下的方式,使身体尽量低,躲到桌边或内墙角,以保护身体,避免被砸,要闭上眼睛和嘴,用鼻子呼吸,不要靠近窗口、外墙。坐在最靠近门的同学,应首先把教室门打开。
②躲避的姿势:将一个胳膊弯起来保护眼睛不让碎玻璃击中,另一只手用力抓紧桌腿。在墙角躲避时,把双手交叉放在脖子后面保护自己,可以拿书包或其他保护物品遮住头部和颈部。
③卧倒或蹲下时,也可以采用以下姿势:脸朝下,头近墙,两只胳膊在额前相交,右手正握左臂,左手反握右臂,前额枕在臂上,闭上眼睛和嘴,用鼻子呼吸。
(B)下课时间:
①在走廊过道的同学,应立即选择有利的安全的地点,就近躲避,蹲下或卧倒,用双手保护头部,不要站在窗口边。
②在教学楼外的同学,应迅速跑到空旷的地方,双手抱头,防止被砸,要避开建筑物和电线;在操场上的同学,感觉地震来临时,要保持镇静,可直接在球场中央蹲下、双手抱头即可,不能乱跑,更不能再躲进建筑物里。
(C)就餐时间:
在食堂就餐时,当感觉地震来临时,大家尽可能蹲到餐桌椅边或靠墙角蹲下,切勿站到餐厅中央。餐厅在一层的话,提倡直接迅速有序跑出,到空旷的地方避震。
(D)就寝时间:
一般在宿舍就寝时大多是22:40之后,如果此时发生地震,在感觉上下颠簸时,住在靠门的同学,首先要负责把门打开,住在上铺的同学,应立即下来,随后马上钻到床底下,也可以蹲立在内墙角边,切忌钻到衣橱里或站在宿舍中央,也不要急着冲出宿舍楼,千万不要跳楼,保持镇静,等到地面震动平息后(1分钟内),再有秩序的快速沿楼梯疏散到避震场所。
2、指挥人员要按预先的分工,迅速到各自岗位检查避震的情况,发现有采取不正当措施的,要及时纠正。
3、与外墙和窗户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外墙倒塌或玻璃破碎时伤人;避开室内的悬挂物;留一定的通道,便于震时紧急撤离;把体弱或残疾的同学安排在方便避震或撤离的地方,时机一到马上撤离。
(二)紧急疏散。距发生地震约1分钟后组织疏散。指挥信号为一声长哨,代表主震结束,同学们进行疏散。
当主震结束后,为了防止有较大的余震发生,立即进行有秩序的疏散,到预定的安全地点集中躲避余震。应急避震和疏散以哨声作为启动信号,并配合以喊话器。宿舍管理老师及时打开所有通道,学生沿大楼通道、楼梯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带。
(三)集中避震
到达运动场预定地点后,要有秩序地集中在运动场中心地带,教师要组织学生立即蹲下,双手抱头保护头部。
人文社科系、自动控制系、生物工程系、信息工程系、五年制大专以系部为单位清点人数;经贸系、制造系、建筑系以专业为单位清点人数;中专部以年级为单位清点人数,并向各校区指挥负责人报告。
篇5
一、百花齐放(必答题)
1.
地震三要素是
发震时间、震中、震级。
2.
让人产生震感而又不会造成较大破坏的地震通常称为有感地震,它的震级范围一般是
3~4.5
级。
3.
建筑物地基应选在
基岩完整且稳定的
地方。
4.
地震时,最先到达地球表面的波叫
纵波。
5.
地震时遇到毒气泄漏应捂住口鼻
沿逆风方向
跑离。
6.
当你听说某日某时某分,将发生几点几级大地震,你应
不信不传,必要时向地震部门报告或询问。
7.
震中区从感到地动到房屋倒塌之间的时间一般为
10~20秒。
8.
世界上三大地震带是:
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
9.
我国处于
欧亚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
两大地震带之间,是一个地震活动频率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的国家。
10.
地球上天天都有地震发生,而且多到一天就要发生一万多次,一年约有五百万次。其中能造成破坏的约有一千次。一般情况下,
3级
以上才感觉,称为有感地震。
11.
我国地震较多的省(区)依次是
台湾、西藏、新疆、云南。
12.
2011年1月19日,我省
安庆
市发生了4.9级地震,为我省近50年来震级最大的地震。
13.
地震造成人员伤亡的最主要原因是
各类建(构)筑物的破坏和倒塌所致。
14.
地震发生后,从高楼撤离时应走
安全通道。
15.
乘坐正在行驶的电(汽)车内遇到地震时,要
降低
重心,躲在座位附近,等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16.
软弱地基
上建造的建筑物,由于地基在地震时会发生液化、塌陷等现象,而造成地基失效,位于这种地基上的建筑物,将会遭到严重破坏。
17.
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指
5级
级以上地震。
18.
减轻震灾的工程性措施之一是
对建设工程进行抗震设防。
19.
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必须达到
抗震设防要求。
20.
对地震时处于黑暗窒息、饥渴状态下埋压过久的人,救出后正确的护理方法是
蒙上眼睛,慢慢进食。
21.
在城市楼房中,一旦发生地震,最好的自救方式是
地震时保持冷静,地震后跑到户外。
22.
人们在避震“自救瞬间”的首先选择是
先保护头。
23.
震后被埋压时求生的对策是
保存体力,寻找脱险捷径。
24.
在城市,一旦被地震埋在废墟内,应该
冷静观察,尽量自救,保存实力,等待救援。
25.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及其一系列的配套法规的制定,标志着我国防震减灾工作进入了法制化管理的阶段。
26.
各级人民政府应把防震减灾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编制
防震减灾规划
成为其中提高我国综合防御地震灾害能力的一项重要措施。
27.
我国防震减灾工作的方针是:“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
救助
相结合”。
28.
什么样的山体易产生滑坡?
破碎、松散、风化强烈的岩层。
29.
台风风力最大的部位是:
台风眼附近。
30.
沙尘暴可以诱发什么部位的疾病?
皮肤、眼、鼻、喉、肺。
31.
发生火灾时报警应注意什么?
电话报警,说清位置及火情。
32.
据统计,火灾中死亡的人有80%以上属于:
被烟气熏死。
33.
雨天骑自行车去看足球比赛,他穿
黄色
的雨衣是最安全的。
34.
小陈乘坐的客车在高速公路上发生故障,不能继续行驶,这时他应当
撤离到护栏以外的安全地带。
35.
被热油烫伤了,应该
立即用凉毛巾冷敷,然后用烫伤膏。
36.
从业人员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
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
37.
对出现中暑症状的人员,可
用冷毛巾敷脸
缓解症状。
38.
大型活动现场发生突发事件,需要紧急疏散时应
按顺序迅速撤离现场。
39.
灾后水体污染怎么办?
收集雨水饮用,寻找或开挖新水源。
40.
泥石流到来前有何预兆?
暴雨过后山谷中传来雷鸣般的响声。
41.
最易发生森林火灾的气象条件是:
晴朗、高温、大风。
42.
海洋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
工业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弃物。
43.
救火时如何防毒?
扑救时应用湿毛巾、湿口罩护口鼻。
44.
飞机水上迫降时怎么办?
系好安全带,穿上救生衣。
45.
如各种逃生线路被切断,最直接的做法应当
退居室内,关闭门窗
,同时,可向室外扔出小东西。在夜晚则可向外打手电,发出求救信号。
46.
公共娱乐场所安全出口的疏散门应
向外开启。
二、争分夺秒(抢答题)
1.
影响地震灾害大小的因素除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发震地点、地震类型、地质条件外,还有:(
ABCD
)。
A、建筑物抗震性能
B、地区人口密度
C、经济发展程度
D、社会文明程度等。
2.
地震发生时你在户外如何避震(
ABD
)
A、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
B、避开高大建筑物
C、迅速返回室内
D、避开过街桥、立交桥
3.
听到地震谣传怎么做?(
ABC
)
A、不相信
B、不传播
C、及时报告
D、迅速告知家人朋友
4.
下列哪些属于家庭防震准备:(
ABCD
)。
A、制定家庭防震计划
B、合理放置家具、物品
C、准备好必要的防震物品
D、准备一个家庭防震包,放在便于取到处
5.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规定,(
AB
)工程,应当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按照经审定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所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A、重大建设工程
B、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工程
C、一般新建建设工程
6.
地震的突发性很强,往往使人措手不及,防不胜防。因此,家庭在平时要准备一个防震包,以解震后的燃眉之急,防震包所装物品数量不能太多,以方便携带。一般必须存放的物品应该有(
ABD
)
A、食品
B、水
C、日常生活用品
D、急救药物
7.
震后救人的原则是(
BCD
)。
A、先救人多的地方
B、先救医务人员
C、先救容易救的人
D、先救近后救远
8.
被埋压的人员通常应当采取以下方法,保存体力,等待救援(
ABCD
)
A、用湿手巾、衣服或其他布料等捂住口鼻和头部
B、尽量活动手和脚,用周围可搬运的物品支撑身体上面的重物,避免塌落
C、在周围安静时或能听到上面(外面)有人说话时,应敲击出声,向外界传递信息
D、无力脱险时,尽量节省力气,要静卧,保持体力,等待求援
9.
如果在地震、台风、洪涝灾害中,身体被塌倒的建筑物压住怎么办? (
BCD
)
A、使用明火告知他人来营救
B、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悬挂物或其他危险物
C、搬开身边可移动的碎砖瓦等杂物,扩大活动空间
D、敲击水管求救
10.
突发地震时,高层居民不应采取的逃生方法是什么? (
ACD
)
A、乘坐或躲到电梯里
B、就近躲在小开间的房间内
C、跟随拥挤的人群沿楼梯逃生
D、跳楼逃生
11.
地震后燃气泄露时怎么办? (
AD
)
A、切断总气源,迅速离开现场
B、打开抽油烟机或排风扇排气
C、光线较暗且照明电路被地震破坏时,点燃蜡烛找到燃气泄露口,用湿毛巾堵塞
D、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找机会尽快逃离
12.
埋在废墟中如何维持生命?(
ACD
)
A、寻找食物和水
B、不断高声呼救,直到有人来救援
C、尽量休息,闭目养神
D、若有伤,应设法包扎
13.
洪灾发生时,来不及向楼房外转移怎么办? (
BCD
)
A、立即跳入水中,一边游泳一边寻找安全地带
B、设法向所在建筑物内的高处转移
C、扎制漂浮筏等逃生用品备用
D、躲在房顶,当发现救援人员时,吹哨或挥动衣物引起救援人员的注意
14.
人落入水中怎么办? (
ABD
)
A、屏气,待浮起后再正常呼吸,避免呛水
B、抓住身边任何漂浮物
C、不停地呼救
D、寻找树木等固定物体
15.
在旷野遇到雷电时的正确做法是: (
CD
)
A、躲到大树底下
B、躲到高压线铁塔下
C、钻到汽车里
D、双脚并拢蹲下,头伏在膝盖上
16.
为防止地质灾害对人类的影响,采取的正确防御措施是:(
AC
)
A、实施护坡工程,防止滑坡和崩塌
B、加固山体
C、实施植树造林等生物工程,改善生态环境
D、修筑梯田
17.
外出旅游如何避免遭遇滑坡?(
ABD
)
A、不在大雨天走进易滑坡地段
B、远离陡峭、破碎、疏松的斜坡
C、夏季不去山上的风景区旅游
D、必须通过滑坡易发区时,选择干燥的季节与气象条件
18.
驱车从发生滑坡的地区通过时应注意什么?(
ACD
)
A、最好调头找一条安全的线路
B、加速通过,越快越好
C、注意是否有石头滚落
D、注意前方是否有塌方
19.
暴雨时在野外怎么办?(
AC
)
A、洪水来时来不及跑就用绳子或裤带将自己捆在树上
B、躲在较低洼的地方
C、往山上或高坡上走
D、躲到可避风的悬崖下
20.
火灾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ABCD
)
A、有毒气体中毒,如一氧化碳
B、缺氧、窒息
C、烧伤致死
D、吸入热气
21.
干粉灭火器主要用于扑救哪些火灾?(
ABC
)
A、石油 B、可燃气体 C、电器设备 D、家具
22.
利用楼梯逃生时应注意什么?(
ABD
)
A、不要拥挤
B、可以沿着应急指示灯逃生
C、听不熟悉环境的人疏导
D、下楼时有秩序地将另一半楼梯让给消防队员
23.
被火困在屋内怎么办?(
ACD
)
A、关闭火场与自己之间的所有门窗
B、住在二层以上的居民应从窗口跳下逃生
C、用被单或者其他衣物淋湿将门缝全部塞紧
D、使用移动通讯设备向消防人员报告火情
24.
车祸现场抢救伤员的要领是什么?(
ACD
)
A、先呼救,再抢救
B、等待医生到来再抢救
C、先救人,再抢救财物
D、有条件时可用担架搬运
25.
乘坐空中缆车时应注意:(
ABD
)
A、不可探出身体去拍照、观光
B、不准在车厢内打闹,左右摇晃
C、不可以分散站立,应集中在一侧
D、遇雷雨天不可使用手机
26.
装修时请注意保护燃气管道,应做到什么?(
ABC
)
A、装修前关好室内管道燃气阀门(球阀或旋塞)
B、把燃气表、调压器等燃气设施用塑料包装袋包裹,严防泥水侵蚀,严禁用硬物乱敲乱撞
C、不可把电源插头装在管道附近,应保持100毫米以上的距离
D、请装修工人将不用的燃气管道封包
三、冒险冲刺(风险题)
10分题
1.
地震的基本参数是什么?
答:发震时刻、震中位置、震源深度和震级。
2.
什么是震源深度?什么是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
答: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叫做震源深度。震源深度在60公里以内的地震为浅源地震;震源深度介于60~300公里之间的地震为中源地震;震源深度超过300公里的地震叫深源地震。
3.
什么是震级?
答: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强度大小的等级,它与震源释放出来的能量多少有关。能量越大,震级就越大;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30多倍。
4.
什么是地震波?地震波有几种类型?
答:地震发生时,由震源向四周传播的弹性波,称为地震波。地震波分为纵波、横波、面波等。
5.
什么是地震带?世界上有哪几个大地震带?
答:地震发生较多又比较强烈的地带,叫地震带。世界主要有三大地震带:(1)环太平洋地震带,(2)欧亚地震带,(3)海岭地震带。
6.
地震灾害有哪些特点?
答:地震灾害是群灾之首,它具有瞬间发生、破坏剧烈、监测预报困难、次生灾害严重、社会影响深远等特点。
7.
地震直接灾害有哪些?
答:地震直接造成建筑物破坏以及山崩、滑坡、地裂、地陷、喷水冒沙等地表的破坏和海啸。
8.
什么是次生灾害源?
答:次生灾害源是指因地震而可能引发水灾、火灾、爆炸等灾害的易燃、易爆物品,有毒物质的贮存设施等。
9.
为何城市的地震次生灾害十分突出?
答:城市人口密集,各种建筑物、构筑物密集,是各种生命线工程高度集中的地区,地上地下各种管网密布,所以地震次生灾害突出。
10.
地震时,为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城镇居民首先要做的是什么?
答:切断电源、燃气源,防止火灾发生。
11.
地震时,人员疏散应避开哪些地方?
答:高大建筑物、窄小胡同、高压线、变压器、陡山坡、河岸边。
12.
火灾逃生的四个要点是什么?
防烟熏;果断迅速逃离火场;寻找逃生之路;等待他援。
20分题
1.
破坏性地震发生时,影响人员伤亡的因素有哪些?(列举出4项以上即可)
答:(1)地震强度;
(2)震中距离;
(3)震区人口密度
(4)
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及密度;
(5)发震季节和时间;
(5)
有无地震预报;(7)有无地震应急预案;(8)抢救速度;
(9)人们是否具有防震减灾知识。
2.
什么是构造地震?有何特点?
答:构造地震是由地球内部构造运动导致岩层断裂而引起的天然地震,与地质构造体系关系密切,多分布于地下5—30公里的地壳中。其特点是:地震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破坏力强,并且具有重复性。构造地震占全球地震总数的90%以上。
3.
若政府己短、临预报,家庭应做哪些震前准备工作?(列举出4项以上即可)
答:(1)撤离易损易倒老旧房屋;(2)选好相对安全的避震空间;
(3)
清除床下、桌下,楼道杂物以利避震和疏散;
(4)
将高大家具与墙体锚固一起,以免震时倾倒伤人;
(5)
取下高架重物和阳台围栏上的花盆杂物以免震时掉下砸人;
(6)
将有毒、易燃、易爆物品搬到室外;
(7)
将卧床移离窗户旁、大梁下;
(8)准备防震包;
(9)开一次家庭防震会讨论和约定避震方案。
4.
在选择建筑物的地基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一般说来,地基的选择应该避开以下地方:
(1)
活动断裂带中容易发生地震的部位及其附近地区;
(2)地下水位较浅的地方和松软的土地,如古河道、旧池塘或沙滩上;(3)矿山陈旧坑道容易冒顶的地方等等。
5.
驾车行驶在路上,见大雾越来越重,你如何做?
(1)打开防雾灯,密切关注路况;(2)减速慢行,控制好车速、车距;
(3)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车辆,遇大雾天气,能见度过低时,应立即减速慢行,并将车驶向最近的停车场或服务区停放。
6.
如果遇到有人中暑与昏厥怎么办?
(1)立即扶他到医务室或附近医院,找医生;
(2)把他扶到阴凉处,松开衣扣,用毛巾冷敷颈部,及时补充水分;(3)用手指掐嘴唇上方的人中穴。
7.
发生火灾时你应注意的事项?
答:(1)切忌慌乱,判断火势来源,采取与火源相反方向逃生;
(2)
切勿使用升降设备(电梯)逃生;
(3)
切勿返入屋内取回贵重物品;
(4)夜间发生火灾时,应先叫醒熟睡的人,不要只顾自己逃生,并且尽量大声喊叫,以提醒其他人逃生。
8.
为了自身安全,进入陌生场所应该先了解什么?
答:(1)避难逃生方向;
(2)、安全门、梯位置,及是否未关闭、是否上锁;
(3)、查看消防栓、缓降机、救助袋等各项灭火、避难器具位置。
9.
在挖掘扒救被埋压着时,应遵循什么样的扒救次序?
答:(1)确定头部位置,先将头部扒出,并设法将呼吸道的堵塞物排除。(2)上肢;
(3)下肢;
(4)
在无法确定伤情之前,绝对禁止强力牵拉四肢;
(5)切忌因救人心切,忽略上下左右的环境伤害其它未被挖救者。
30分题
1.
地震发生时,在家中如何进行个人防护?(答要点即可)
答: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做出敏捷反应,是保障安全的关键。在家中要就地避险,不可贸然外逃,可选择较安全的地方(如床边、桌子边)躲避;在单元楼内,可选择开间小的卫生间、储藏室及墙角躲避;同时,要关闭电源、煤气,熄灭炉火,防止发生火灾和煤气泄溢;高层住户向下转移时,千万不能跳楼,也不能乘电梯。地震后,利用两次地震之间的间隙迅速撤离。
2.
震时若被埋压应如何自救?
答:震时若被埋压,应坚定有生的信心;尽力挣脱手脚,清除压在身上的物件;用毛巾、衣服捂往口鼻,以防烟尘呛闷;用可搬动物品支撑身体上面的重物,以防倒塌;有条件时,尽量朝宽敞、有光亮的地方移动;听到外面有动静时,大声喊叫或敲击物品,若防震包在身旁,可打开收音机或手电,向外传送信息;无力脱险时,要注意保存体力,等待救援。
3.
挖掘扒救被埋压人员时,应掌握什么原则?
答:(l)应先易后难;(2)先近后远;(3)先轻伤后重伤;
(4)先扒活人后挖死者;(5)尽可能地先扒青壮年和医务工作者;
(6)对于被压埋程度浅,伤势不重的可先将头、胸露出后,暂时放置,先急救周围的被埋压者。总原则是争取时间,扩大战果,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扒救挖掘的失误造成的伤亡。
4.
在公共场所怎样避震?
听从警察或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免拥挤,要避开人流,避免踩踏或挤到墙壁、栅栏处。
在商店、书店、展览馆等处: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住头部;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玻璃柜台;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悬挂物。
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用手或其他东西护住头部;听从工作人员指挥,震后有组织地撤离。
在行驶的车内: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过去后再下车;驾驶员迅速停车到安全地带,并拉手刹安全制动。
5.
台风来临时,一个人正在街上行走,他应注意什么?
(1)尽量远离高大树木、棚子、架子、电线等;
(2)不要在高墙、广告牌及居民楼下行走,以免被砸伤;
(3)避开高层施工现场;
(4)注意街道积水,不要在道路边缘或打着漩涡的路上行走;
(5)风大行走困难时,可就近到商店、饭店等公共场所暂避;
(6)看见倾斜及倒下的电杆等输电设施,要远远绕行,以避免触电。
6.
雷暴发生时,如果您正在建筑物里或建筑物附近,应注意什么?
(1)不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
(2)远离电线等带电设备或其他类似金属装置,紧闭门窗;
(3)最好不使用电脑、彩电、音响、影碟机等设备。
7.
游泳时,都需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1)下水之前应做些准备运动,使身体适应水温;
(2)游泳时使用合格的救生设备(救生衣、救生圈),使用之前检查救生设备是否脱离或者破裂漏气;
篇6
大力开展我市__药材品种脱毒种苗繁育和无公害生产技术推广应用,实现我市中药材优良品种的可持续供应和改善中药材产品品质,此项目已列入20__年__省科技支撑申报指南,截至目前共完成了四个道地中药材品种的组培研究及选育工作,在__药业建立30亩祁种植示范基地,在惠农良种繁育基地建立100亩丹参种植示范基地,到目前为止,已通过了项目阶段性执行情况的考核;药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体系建设项目、__药标准化种植集成与示范项目绩效考核顺利通过省科技厅验收,到今年年底准备项目结题验收;__省重大科技支撑项目__市道地药材脱毒复壮、提纯选育及组培工厂化种苗生产与应用项目顺利通过省厅验收 ;__瑞高动物药业有限公司承担的__省科技支撑项目纯中药防治生态猪传染病研究项目顺利通过省厅验收。
1、积极谋划中药产业研究院建设,加强与省厅汇报对接,全面推进中__建设。
以省政府提出的关于做好中__建设五项工作要求为指导,__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中药材道地品种组培脱毒研究及中成药二次开发、新药创制等开展药业科技攻关方面,加大了与省市科技部门联系。同时按照省厅主要领导的指示精神,初步形成了__中药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的模式、管理和运行机制,通过调研,起草了__市建设中药产业技术研究院方案,政府常务会议已通过后。副市长__带队,多次组织政府办、编办等有关部门及重点企业负责人就中药产业研技术究院创建模式、功能地位、运行机制、管理机制及产业服务方式等到枣强县、沙河市的产业技术研究院及江苏泰州医药产业科技平台及医药产业基地建设、承德市平泉县食用菌产业技术研究院、唐山轨道客车责任有限公司学习考察。借鉴三地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市实际,建立适合我市的产业研究院的创建模式,全面推进中__建设。
2、加强产学研合作,完善药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全面拉动药业产业的整体升级。
进一步完善了__市药业生产力促进中心、__市药业产业研究发展中心、__省中药材gap__市研究中心建设,通过整合我市科技资源,建立以项目建设为纽带,广泛开展产业链招商,积极与中国农大、__农大、__农科院等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就种子培育、繁育、包衣技术及中药材饮片初加工技术进行对接,构筑完善的中药材产业科研平台服务体系;依托保定市中药材产业科技专家工作站、__省科技传播站的专家团的技术优势,健全__市中药材产业县、乡、村三级技术服务与推广基层组织,建立__中药材产业技术推广体系,促进成果转化。10月23日__市科技局与中科院北京分院对接,中科院教授就我市中药产业发展规划实地调研,并深入我市中药材种植基地、饮片加工企业、制药企业考察,初步达成合作意向。开展产业科技培训,提高科技对全市药业产业发展的贡献率,全面拉动药业产业的整体升级。
3、推进我市药业经济发展,加快__省中药质量与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
20__年__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被保定市科技局认定为中药质量检测技术,20__年6月又被省科技厅进行评估论证,8月列入__省中药质量与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计划,目前,正编写中药质量与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任务合同书。中心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手段检测中药质量的一门技术。中药质量与检测研究对中药材加工、中药生产的质量安全性、均一性、稳定性和中药的健康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同时对人类用药安全、人民生活健康有着重要意义。该研究有助于推动我国现代中医药技术的发展,提高我国中药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对于促进我国中药制药产业实现整体技术进步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中药质量与检测研究对相关领域有着积极的促进和带动作用,形成一种以中药产业为主的行业和为之配套的、相关的种植、包装设计、物资供应、机械制造、原料产品运输、信息技术等行业,为全民提供新的商机和大量就业岗位,从而推动经济发展,生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4、全面实施科技兴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到目前为止组织符合条件的两家药业企业申报了高新技术企业,其中金木集团已通过专家认定并公示期,__集团已通过复审。__中药材科技示范园区被省厅确定为试点单位,20__年10月22日,__省科技厅组织相关专家对__市道地中药材标准化种植产业园区建设进行了实地考察,专家组一致认为,__市道地中药材标准化种植产业园区建设项目达到了2013年__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计划书中所规定的各项指标,予以通过。国家火炬计划__中药材特色产业基地顺利通过国家复审。__市药业生产力促进中心承担的药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体系建设项目顺利通过省科技厅的验收。结合20__年__省科技支撑指南,实地指导,组织振宇药业、__集团等4家企业申报20__年科技支撑项目;组织5家企业申报了9项国家专利申请补助。为提高我市中小企业创新力度,利用2个月时间对全市中小企业情况摸排,认真筛选出第二批符合条件的35家中小型企业认定为__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并做好对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指导工作,为项目申报打下基础。
依托国家星火
学校即__市中药材技术培训学校,聘请中国农大郭玉海教授为首选专家,建立__市中药材培训平台。__市科技局深入开展科技活动周活动,20__年5月21日__市科技局组织科协、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展了全市以“科学生活创新圆梦”为主题的__市科技活动周活动。此活动共发放明白纸8000余份,宣传图书500余册,科技创造演示50余次,科普展板20余块,活动周活动切合中__建设的实际,内容丰富多彩,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通过开展此活动,提高了全市人民学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9月30聘请技术人员在奉伯村就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及病虫害防治进行培训,培训药农100余人,发放宣传资料500余份。
1、 以“5.__”防灾减灾日为契机,设立咨询服务台、悬挂横幅标语、布置展板、发放科普资料等,使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了解防震减灾法律、法规,提高地震预防、自救、互救、心理承受能力及鉴别地震谣传的能力。2、结合科技下乡活动,组织有关人员深入农村宣传地震法律、法规,讲解地震科普知识,发放地震科普资料,把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及科学知识送到农民手中。3、在中小学校设立地震科普知识橱窗、发放青少年地震科普知识读本、播放科普录像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通过深入持久的宣传教育,提高市民自救、互救和心理承受能力,增强防震意识。4、按照省、市地震部门要求,已将地震安全性评价或抗震设防要求标准纳入可行性研究报告,对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严格界定,并按照程序进行审批,到目前为止共完成13家企业的抗震设防审批工作。
1、大力开展我市__药材品种脱毒种苗繁育和无公害生产技术推广应用,建立70亩脱毒丹参及50亩祁白菊中药材规范化核心生产基地,并建立100亩祁白菊及600亩丹参规范化种植的辐射区。
2、围绕中__建设,积极与省厅联系,结合我市实际加快__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工作,进一步推进中__建设。
3、积极做好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对接,建立科技信息平台,帮助企业建立院士工作站,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4、加大科技培训力度,聘请有关专家针对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技术和无公害栽培技术、质监设备应用技术、专利申请及成果转化、项目申报等进行培训。
5、深入企业调研,结合20__年__省科技支撑项目指南组织企业申报__省2016年科技支撑项目。
篇7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震害分析抗震措施
中图分类号:TU528.57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在建筑物的设计全过程中,首先要根据使用要求处理好建筑物的总高度、总宽度、平立面形状、门窗洞口位置、承重体系等等的相互关系,根据场地情况选择合适的基础形式,包括基础深梁、基础圈梁、系梁等的设置,按地震烈度的高低和房屋层数的不同,兼顾大房间、楼梯间的要求确定构造柱的位置,力争达到最好的抗震效果。做好结构的合理布置和采取必要的抗震构造措施,这是做好抗震设计的非常必要的前提条件。结构的合理布置及采取必要的抗震构造措施是我们减轻震害的最根本、最有效的措施。钢筋混凝土框架是现在最通行使用的结构形式,在抗震问题上也应当首先考虑这项结构的设计和加固问题。抗震设计应当遵循规定上关于柱子的强度要大于梁节点必须加固等要求,实际上在施工时候由于人员的理解力和对于人的掌握方面可能把握得不是十分准确。并且对于某些问题还存在争议,所以抗震问题的把握应当更加认真投入探讨研究。
一、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震害特性分析
1、结构布置不规则的震害
(1) 扭转破坏
如果建筑物的平面布置不当而造成刚度中心和质量中心有较大的不重合, 或者结构沿竖向刚度有过大的突然变化,则极易使结构在地震时产生严重破坏,这是由于过大的扭转反应或变形集中而引起的。
(2) 薄弱层的破坏
出于对建筑物使用功能的考虑,如上部为住宅、下部为商业用房或车库,相对上部其他层,底层填充墙较少,甚至于没有填充墙,导致层间侧移刚度相差较大,地震作用下建筑物的侧移集中在底层,使之成为薄弱层。这种由于竖向刚度不连续造成侧移集中在底层的情况,在应力集中结构竖向布置产生很大突变时,在突变处由于应力集中会产生严重震害。
(3) 防震缝处破坏
两建筑物间防震缝宽度留设不足,在地震时发生相互碰撞而破坏。
2、节点处的破坏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遭遇震害时, 节点破坏表现为:
( 1)受拉钢筋屈服, 受压区混凝土压碎, 混凝土保护层剥落,梁上交叉斜裂缝严重, 梁端形成塑性铰。
( 2) 柱筋压曲, 箍筋外鼓或崩断, 柱端形成塑性铰。
( 3) 钢筋滑移或混凝土压酥,梁筋拔出。
( 4)产生斜向对角裂缝或交叉斜裂缝, 严重时混凝土成块剥落, 箍筋外鼓或崩断等 。
3、砌体填充墙的破坏
砌体填充强在硬度上是较强的。但是延展性和弹性方面却严重不足,这种部分出现地震时会首先遭到破坏并且倒塌。震害规律一般是上轻下重,空心砌体墙重于实心砌体墙,砌块墙重于砖墙。
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的抗震措施
1、慎重选择配合比。
要想混凝土不裂或不容易开裂,就必须得到高质量的混凝土也就是说配制的混凝土的各项均匀性、和易性、流动性都要达到优良的水平。避免由于混凝土的泌水、骨料下沉而产生塑性收缩裂缝。我们在浇筑底板、墙体和大梁之前,翻车机分别根据不同标号混凝土的要求,经过数次的实验确定了最佳配合比和塌落度并按当时白天和黑天、晴天和雨天的最大温差确定了几套调整方案。根据泵送高度塌落度控制在180kg,用水量为170kg/m 3。水泥用量为330kg/m 3,水胶比0.55。砂率在满足工作性能要求的前提下,采用较小的,我们采用的砂率为0.38。
2、限制约束配筋和配筋形式
加密塑性铰区内的箍筋间距是很重要的一点,为保证“强节点”、“强柱弱梁”、“强底层柱底”和“强剪弱弯”的设计原则及塑性铰区域的局部延性,有必要加密塑性铰区内的箍筋间距, 这不但可提高柱端抗剪能力, 还可约束核心区内混凝土,对纵向钢筋提供侧向支承,防止大变形下纵筋压曲,从而改善塑性铰区域的局部延性。规范对约束区纵筋的最小直径、最大间距、塑性铰区域的最小长度等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并对箍筋肢距及箍筋形式提出了相应要求。
3、填充墙的利用
填充墙在地震力作用时可减轻主体结构的破坏,但混凝土填充墙可能会造成框架比较显著的局部破坏,所以说填充墙对主体结构抗震有有利和不利两种影响,应该在结构抗震时加以具体分析,深人研究不同填充墙布置情况下填充墙对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以期提出对填充墙布置的量化规定,具有重要的工程价值。同时要使隔墙和围墙在平面上要对称均匀分布、沿竖向连续均匀分布。
4、利用赘余构件增多抗震防线
在超静定结构构件中,赘余构件是第一道防线,由于主体已是静定或超静定结构,赘余构件破坏不会影响整个结构的稳定。超静定结构在超过其荷载能力时,先使多余杆件发生塑性变形,消耗吸收一部分能量,而保证整个结构的稳定性,减少地震破坏。超静定结构次数多,则消耗地震能量也就愈多,建筑抗震性能越强。增强构件的相互连接多个构件有可靠的连接才能保证各个构件的强度充分发挥,才能更好地传递地震力,使各个构件都能充分地吸收地震力,提高整个构件的延性。构件连接不破坏,整个结构才能保证其整体性,各构件之间的连接必须可靠。
5、钢筋混凝土左加固处理
(1) 采取在原结构梁上设置有效的支撑,对受损梁在加固过程中部分卸载和安全防护。
(2) 加固施工前,用灌缝材料将构件上的裂缝封闭。
(3) 对于受损的混凝土梁构件采用外包钢筋网复合砂浆加固提高构件的承载能力及刚度等力学性能。为保证新老界面紧密连接,在界面处涂刷界面剂,并在梁体内植入锚固筋。
6、积极做好抗震鉴定
这不仅是结构抗震性能的校核,更要经常涉及到抗震研究和工程决策。按照《建筑抗震鉴定标准》进行鉴定, 相当一部分现有建筑经过第一级鉴定便可“ 一锤定音”,大大提高了鉴定效率;它所提出的两级鉴定的思想,根据具体情况应当能作适当的推广。对于遇到的不在规范之内的问题处理,工程师运用抗震概念鉴定的知识和经验尤其重要。还有,就是要建立起一套专家决策系统,综合技术、经济等因素,以便作出决定时更科学。通过两个实例分析,运用《建筑抗震鉴定标准》进行大面积、全方位的抗震鉴定,是促进防震减灾非常有效的途径。顺便提及的是,房屋建筑档案文件管理十分重要,由于工程资料丢失、缺少准确数据将给抗震鉴定、分析事故原因及吸取经验教训带来麻烦和增加难度。
除此之外, 加大政府监督、检查力度, 保证建筑材料的质量, 保证国家建筑设计与施工标准的有效执行, 从而确保新建建筑的良好质量和性能。避免再发生大震下房屋建筑的大量垮塌。
总之,地震是一种具有突发性、破坏力强的自然灾害, 对人类危害极大。目前人类尚无法控制地震的发生, 要减轻地震的危害只有在工程抗震和防震减灾方面采取措施, 如编制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等。经验证明, 采取了这些措施能提高抗御地震的综合能力, 减轻地震灾害。对建筑物进行较为准确的震害预测是编制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核心内容, 也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徐建平,严建烽.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设计[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9(20)
[2] 武长远.论当代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原理[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14)
篇8
对已有建筑抗震加固的首要任务是地基基础的加固,根据地基的竖向承载力、水平承载力及不利地基因素,分别采取加强上部结构刚度、加固处理地基(注浆加固法、锚钎静压桩)、加大基础底面积、加大或加钢筋、结合灌浆等措施,提高基础承载能力,延长基础的使用年限。
上部结构根据实际工程概况分析加固原因和目的,进而确定结构的抗震加固方法。对抗震承载力不足或开裂受损的房屋而言,宜采取面层或板墙加固、拆除重砌、增设砌体或钢筋混凝土抗震墙、裂缝灌浆加固等措施。对于整体性差的砌体结构,采用增设构造柱、圈梁、钢拉杆或锚杆等措施加强纵横墙及其与楼屋盖的连接;也可采取增设托梁、预制楼屋盖增设叠合层等方法加强楼屋盖,从而提高结构的整体性。局部薄弱部位,如无拉结筋的填充墙、“女儿墙”、悬挑构件、平面不规则处等,采取有关拉结、增强承载力、拆除或平面切割等措施。以上的加固措施均属于传统加固方法,其基本原理是提高砌体结构的抗震承载力或整体性,主要措施是增大材料强度、加大构件截面、增设新构件等。
适用于砌体结构的直接加固方法[3,4]1)钢筋混凝土外加层加固法———属于复合截面加固法。其优点是施工工艺简单、适应性强,加固后的承载力提高明显,技术经验比较成熟;常用于加固柱、带壁墙,但其现场湿作业施工时间长,加固后建筑结构的净空有所减小。2)钢筋水泥砂浆外加层加固法———属于复合截面法。其原理是把欲加固墙体表面粉刷层剔除,在墙体两侧附设4mm~8mm的钢筋网片,然后抹水泥砂浆面层,常用于砌体墙加固及钢筋混凝土外加层加固带壁柱墙时两侧穿墙箍筋的封闭。3)增设扶壁柱加固法———属于加大截面加固法。其优点与钢筋混凝土外加层加固法相近,但承载力提高有限,不易满足结构的抗震要求,一般仅用于非抗震设防地区。
适用于砌体结构的间接加固方法1)包钢加固———也称粘结外包型钢加固法,以环氧树脂化学灌浆等方法粘结时,称之为湿式包钢加固。这种措施受力可靠,施工简便,现场作业量小,但用钢量较大,加固费用高,防护措施要求较高,适用于使用上不允许显著增大原构件截面尺寸,但又要求大幅度提高结构承载能力的加固。2)预应力撑杆加固法———其优点是最大幅度地提高砌体柱的承载能力,适用于加固高应力、高应变状态的砌体结构;缺点是不能在600℃以上的高温环境中使用。
砌体结构构造性加固与修补1)增设圈梁———这种措施可用于既有砌体结构的圈梁设置不符合抗震要求、纵横墙交接处有明显缺陷及房屋整体性较差等工况。2)增设梁垫———该措施可用于大梁下砖砌体被局部压碎或大梁下墙体局部产生竖向裂缝等工况。3)砌体局部拆砌———当房屋发生局部破裂,且未影响承重及结构性安全时,将破裂墙体局部拆除,并采用高一级强度的砂浆及整砖砌筑。4)砌体裂缝修补———可根据砌体构件的受力状态和裂缝特征及其产生原因,针对性地进行裂缝修补或加固。常采用水泥砂浆填缝修补、配筋水泥砂浆填缝修补、灌浆修复等措施。2抗震加固新技术2.1减震隔震随着减震技术的发展,以及对历次强烈地震中建筑结构破坏形式的总结,我们可通过分析地震作用效应,采用减震隔震技术,减小既有砌体房屋在强震中所承受的地震作用。目前在既有建筑结构中常用的减震技术主要有基础隔震技术、消能减震技术以及调谐减震技术等被动减震方法。
篇9
我校在教育局的领导下,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教育、群防群治的原则,通过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通过齐抓共管,营造全校教职员工关心和支持学校安全工作的局面,从而切实保障师生安全和财产不受损失,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一、领导重视,措施有力
为进一步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切实加强对安全教育工作的领导,学校把安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学校校长马起林作为安全第一责任人,赵志副校长分管学校安全,李文广副主任具体抓,办公室设在政教处,总务处和教务处以及年级组分别分工负责,各岗位负责人具体负责并组织实施。
二、制度保证,措施到位
1、建立安全工作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由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负责,将安全保卫工作列入各班和功能室的目标考核内容,并进行严格考核,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对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要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及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2、签订责任书。学校与各功能室和班主任以及全体教师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各自的职责。学校还与学生及家长签订了安全责任书,明确了家长应做的工作和应负的责任。将安全教育工作作为对教职员工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度。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
3、不断完善学校各项安全工作规章制度。建立学校安全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并根据安全工作形势的发展,不断完善充实。建立健全定期检查和日常防范相结合的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学生管理、门卫值班、巡逻值班、防火防灾、食品卫生管理、防火安全管理、体育器材检查、健康体检、化学药品等规章制度。严禁私自组织学生集体服用药品和保健品,严禁学生参加商业性庆典活动,严禁组织学生从事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危险性工作,严禁教师个人利用假期(日)私自带学生外出,在校外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要坚持就近、徒步原则。对涉及学校安全的各项工作,都要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不留盲点,不出漏洞。
三、齐抓共管,群防群治
学校安全教育工作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密切配合。我们积极与镇派出所、县卫生、大秦铁路派出所等部门通力合作,做好学校安全保卫工作,学校组织开展一系列道德、法制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加强教育,促进自护
要确保安全,根本在于提高安全意识、自我防范和自护自救能力,抓好安全教育,是学校安全工作的基础。我们以安全教育日、安全教育周、安全生产月为重点,经常性地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特别是抓好交通、消防、饮食卫生、抗震、课间活动等的安全教育。
1、认真做好安全重大节日工作。3月30日即安全教育日以“强化防震减灾意识,争创文明和谐校园”主题,组织学生进行防火应急演练,组织开展各项2、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利用班会、团队活动、活动课、人防课、学科渗透等途径,通过讲解、演示和训练,对学生开展安全预防教育,使学生接受比较系统的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触电、防食物中毒、防病、防体育运动伤害、防火、防盗、防震、防骗、防煤气中毒等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还利用学校广播、黑板报、悬挂横幅、张贴标语等宣传工具及举行主题班会、讲座、安全征文与知识竞赛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学校积极推行一周安全提醒,学校利用周前会议和周一升旗活动时间,小结上周安全工作,强调安全事项。通过《致家长一封信》的形式,增强家长的安全意识。通过教育提高广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安全防范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3、宿舍管理工作到位。围绕“以科学管理,主动和谐发展”这个核心,实现三个运行机制的建设:一是以关爱学生、服务学生为主的教师责任制管理,构建合理、有序的学校宿舍管理运行机制;二是教师参与学校宿舍管理,构建学校宿舍管理的全面、全方位的管理运行机制;三是以政教处为主,总务处、教务处以及年级组为主体的跟踪督查、通报责任制,构建严格、有效的监控、督促机制。遵循“严、细、实”的管理办法,制定教师、学生目标管理的标准,充分体现了我校教师全员参与学生宿舍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也体现我校教师教育管理的自身价值和落实我校管理育人、教学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保证学生宿舍管理的全面性、规范性和针对性,推动学校管理向“一流管理”的预定目标前进,全面实施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
篇10
关键词:抗震设计;防灾避灾;质量控制
Abstract Thearticlebyearthquake damageafter the earthquakeanalysis,summed up thedisastercausedsignificant loss oflife and property ofone of the mainhousingquality problems,from design,construction and otheraspects ofhousing qualitydeficienciessummarizedseismic standardsled toreducedreason, while focusing onthe desig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use of materialsand otheraspects ofthe systemintroducedto improvetheseismic behavior ofsome thinking,this paperput forward somefinalanalysisbaseddisasterpreventiondisaster preventionrecommendations.Keywords:seismic design;disaster preventiondisaster prevention;quality control
中图分类号:U442.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从唐山、汶川及2013年4月20日雅安一些造成重大伤亡的地震灾害来看,都呈现出类似的现象,除了地震规模(震级)大外,主要还是因为大量没有经过良好抗震工程设计与施工的房屋倒塌。而且这些房屋经常是完全倒塌成一堆石块废墟,将人活埋;这样的场景在我国历次的大地震都极为类似。因此,探讨建筑物于地震中受损倒塌的原因,并加以防范,从工程上建造经得起强震的抗震建筑是减少地震灾害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下面就房屋抗震设防等方面进行探讨。
1、房屋质量问题分析
目前,从一些重大地震灾害调查的结果我们综合得出了一个结论,一大部分地震灾难都是因为房屋质量不高而倒塌引起,在质量上存在设计不当、施工不良多方面因素。
1.1设计上欠缺
建筑物的抗震设防标准是经过科学统计分析而计算出的各地的地震危害程度,并综合考虑经济与风险等因素而决定的。在极端情况的大规模地震下,实际地震烈度还是有可能超过设防标准的,因实际地震动烈度远大于抗震设防标准烈度,而导致严重的灾害实例很多。如1999年台湾地区“9·21”集集地震的车笼埔断层(逆冲断层)活动、汶川地震的逆冲断层龙门山断层活动致使灾区附近的实际地震动烈度所引起的地震动烈度太大超过预期的标准。所以建筑师、结构师应须加强活动断层的调查研究与地震危害评价,对断层事先展开充分的调查研究,不能以致低估其震危害程度。
地震倒塌时瞬间变成巨大的石块堆将人活埋,这是造成惨重伤亡的主因。这些建筑可能设计不当或者根本未经专业(抗震)设计。如不符合钢筋水泥建造的基本要求,钢筋严重缺乏,没有达到钢筋量的最低要求,水泥强度有问题等情况。建筑物的设计必须依据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配合学理的分析验算来决定柱、梁及墙等主要抗震构材的尺寸与配筋,并且需符合详细的耐震设计与施工细节标准;这样的房子纵使遭遇超过设防标准的地震而破坏,也不致于发生完全坍塌成石堆的现象,人命的伤亡还是可以得到相当降低的。
1.2施工质量问题
一个无论多优良的设计若施工不良一样会造成灾难。没有精良的施工,设计只是纸上谈兵,建筑物必须经过施工才能真正的实体呈现。尤其是钢筋砼建造的房屋,除了钢筋与砼的强度需要符合标准外,还有许多施工细节必须切实遵守,诸如钢筋摆放的数量、位置、搭接位置、弯钩角度与箍筋间距等都对抗震能力有决定性之影响。1.3人为改变结构用途,使用不当
由于安全意识问题,擅自加层、拆除承重构件等在现象比比皆是。建筑物在设计时都是根据原定的使用条件(用途)加以分析设计,若用途变更也可能导致载重变化而影响其抗震能力。对改变结构房屋要事先经过专门的机构检测、鉴定,再由设计单位做详细的工程分析并做必要之加固,以防由于改造而导致房屋抗震能力严重下降,而在强震中受到严重威胁。
2、抗震设计基本方法
2.1抗震设设计基本要求
根据我国抗震规范的要求,房屋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计。抗震设计基本要求要做到: (1)选择对抗震有利的场地、地基和基础 (2)选择对抗震有利的建筑平面和立面 (3)选择技术上、经济上合理的抗震结构体系 (4)处理好非承重结构构件与主体结构的关系 (5)注意材料的选择和施工质量。多层砖房抗震构造措施: 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墙体之间要有可靠的连接,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楼盖、屋盖构件具有足够的搭接长度和可靠的连接,加强楼梯间的整体性,采用同一类型的基础。梁、柱塑性铰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强锚固。
2.2充分认识抗震设防目标
结构物在强烈地震中不损坏是不可能的,假如建筑物遭受极端地震的袭击,超过其抗震标准,那么建筑物还是可能严重受损或倒塌的。以这次汶川地震的规模来推算,在龙门山断层附近距离断层线20公里范围内的地震动强度可能高达0.3g以上(地震烈度8度以上),约相当于中国抗震规范烈度9度的设防地震水平,但实际耐震设计的标准只有7度(成都)左右。换言之,建筑物只有7度的耐震能力(符合抗震标准),却遭受了9度以上的地震袭击。有些城市虽然距离龙门山断层较远,理论上震波会随距离而衰减,但可能是因为地质较松软,而在当地发生震波放大的效应(地盘效应),这也会使地震烈度超过抗震标准而成为重灾区。因此对地震与活动断层的充分研究也极为重要抗震设防的底线是建筑物不倒塌,只要不倒塌就可以大大减少生命财产的损失,减轻灾害抗震设防目标是指建筑结构遭遇不同水准的地震影响时,对结构、构件、使用功能、设备的损坏程度及人身安全的总要求。
2.3要有符合要求结构体系2.3.1 应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 2.3.2应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抗震能力或对重力荷载的承载能力。 2.3.3 应具备必要的抗震承载力,良好的变形能力和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 2.3.4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抗震能力。 抗震设计尽量做到建筑平面和立面规则、减少大悬挑和楼板开洞、总质量小且沿平面和立面分布均匀、刚度柔并不出现凸变
2.4按照二阶段进行抗震设计
对绝大多数结构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和构件承载力验算和结构弹性变形验算,对各类结构按规定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对特殊结构应进行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变形验算、三水准: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原则进行。第—阶段设计是(小震不坏)按小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验算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以及在小震作用下验算结构的弹性变形。具体的说是在方案布置符合抗震设计原则的前提下,以众值烈度(小震)下的地震作用值作为设防指标,假定结构和构件处于弹性工作状态,计算结构的地震作用效应(内力和变形),验算结构构件抗震承载力,并采取必要的抗震措施。这样既满足了在第—水准下具有必要的承载力(小震不坏),同时又满足了第二水准的设防要求(损坏可修)。另外,对于框架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等较柔的结构,还要验算众值烈度下的弹性间层位移,以控制其侧向变形在小震作用下不致过大。对大多数的结构,可只进行第一阶段设计,而通过概念设计和抗震构造措施来满足第三水准的设计要求。第二阶段设计是(中震可修)弹塑性变形验算,对特殊要求的建筑和地震时易倒塌的结构,除进行第一阶段设计外,还要按大震作用时进行薄弱部位的弹塑性层间变形验算和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实现第三水准(大震不倒)的设防要求。首先是要根据实际设计截面寻找结构的薄弱层或薄弱部位(层间位移较大的楼层或首先屈服的部位),然后计算和控制其在大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层间位移,并采取提高结构变形能力的构造措施,达到大震不倒的目的。
3、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的应注意的问题
3.1建筑抗震场地的选择
在进行建筑抗震场地的选择中应尽量选择风化影响较小的基岩或者是密实的砂土层等,尽可能避开地震险区,例如山丘、山坡等这一类地址环境。在特殊情况下无法避开这一类抗震能力较差的地质环境时,就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和手段,根据具体的地址环境采取加固等措施改善建筑抗震场地的环境。
3.2合理选择建筑结构抗震体系
在进行建筑结构抗震体系的设计时应该尽可能完善整体和部分的功能,在建筑施工和使用中难免会因为部分结构和构建的原因而破坏整个抗震系统的运作,提高其负荷和承载力。因此要保持结构体系必要的赘余度和可变性,注重内部构建的协调和作用。在进行抗争体系的设计中要具体根据客观环境进行恰当合理的设计,保持设计图纸以及计算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3.3提高建筑结构抗震能力的措施
合理的控制建筑刚度和强度的分布,保证建筑的支柱、梁与墙的轴线处于同一个平面,从而提高抗侧力,强化墙体的承载能力,避免墙肢的剪切性破坏,对于结构中的薄弱部位加强保护。在建筑抗震设计的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局部的抗震能力提高整体建筑的抗震性能。注重各个部件之间的连接,对建筑的骨架和整体结构进行综合调整。
4、施工质量控制
4.1施工管理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施工管理方式己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改变传统的管理手段,运用计算机等现代技术监督管理施工进度与质量,实现建筑施工管理现代化,是施工管理工作的发展要求。
4.2建筑材料的运用
选择具有自重轻,拉强度高、密度小、耐腐蚀性和耐久性好等优点材料,从一定程度上能减轻地震破坏力,大大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如轻质多孔、保温隔热、放火性能良好加气混凝土、抗震防水建筑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缓冲抗震材料等等。
5防震抗震的思考
5.1提高防灾意识
由于在天然灾害中,地震灾害的偶发性特征往往被除人们遗忘,拿风灾、洪灾和地震这几种天然灾害来比较:前者发生几率高,规模有大有小,且比较容易预警;反观地震灾害虽然损失往往十分惨重,却数十年才发生一次,且通常没有预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的社会应该越来越重视防灾工作,如果有防灾意识的话,那些早期建造、抗震不足的房子就应该进行加固工程,地震的伤亡必定也会大大地降低。
5.2加强抗震防灾知识的普及
基本常识的普及在震害发生时能很好地提高人们的自救能力,减少员的伤亡。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防护的较好方法。所谓就近躲避,就是因地制宜地根据不同的情况。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政府及相关教育机构不断加强抗震防灾知识的普及是减少灾害的不可缺少长效机制。
6结语
总之,探讨建筑物于地震中受损倒塌的原因,并加以防范,从工程上建造经得起强震的抗震建筑是减少地震灾害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提高建筑物抗震性能,是提高城市综合防御能力的主要措施之一,同时也是防震减灾工作中一项“抗”的主要任务,是人民生命财产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2010
[2] 郭继武《建筑抗震疑难释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2003
[3] 郭长城.建筑结构振动计算续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1992
[4] 傅金华《建筑抗震设计及实例——建筑结构的设计及弹塑性反应分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
[5] 王昌兴《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及工程应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6] 胡庆昌《建筑结构抗震减震与连续倒塌控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2007
- 上一篇:建筑工地的消防安全管理
- 下一篇:建筑装修工程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