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能源管理的目的和意义范文
时间:2023-10-30 17:31: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能源管理的目的和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信息化能源管理及现实意义
信息化能源管理[3]是以帮助工业生产企业在扩大生产的同时,合理计划和利用能源,降低单位产品能源消耗,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为企业建立一条虚拟的能源管道,为企业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提供了信息化的管理手段,推进企业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另外,信息化能源管理符合国家节能减排、“两化”融合相关政策,可积极向国家相关部门申请政策资金支持,信息化能源管理必将是未来管理节能方式的发展趋势。
“十二五”期间,国家增加了二氧化碳、氨氮和氮氧化物等节能减排考核指标,这要求企业夯实统计、计量基础,数据准确及时则是最基本的。信息化能源管理把企业化石能源及二次能源通过仪表和能源管理模块,把各项能耗数据实时采集到统一的信息化能源管理平台上,使能源变得可视化和共享化,对于企业能源平衡起到至关重要的协调和管理作用。
准确的数据信息流能指导企业科学的调节传统能源调度的数量、方向、目标等,提高能源的配置效率。对能源监测历史数据通过全面的分析,帮助企业查找隐含的漏洞,提高能源利用的安全可靠性,寻求改进工艺和管理的机会。通过车间、班组、设备之间能源信息共享,及早发现能源浪费及事故预警,规范操作层面带来的能源浪费和设备损坏,结合有效的能效考核机制,使每一名操作人员从被动节能向主动节能的转变。
信息化能源管理能提高设备运作效率和安全系数,加快生产系统的故障和异常处理周期,提升事故的快速处理反应能力,有效防范各种生产安全事故。资源的节约能有效减少排放,据统计每节约1度(1kWh)电,就相应节约了0.4kg标准煤,同时减少污染排放0.272kg碳粉尘、0.997kg二氧化碳、0.03kg二氧化硫、0.015kg氮氧化物,从而在节能的同时减轻企业环保压力,推动企业清洁生产。
信息化能源管理在工业企业中的应用分析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信息化能源管理基于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和自动化仪表技术的应用,统计全厂各机组能源消耗情况,对各机组的能耗信息进行加工、分析、管理及保存,从而实现对机组用能情况全面,规范、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信息化能源管理主要包括信息采集系统、数据库和信息处理平台等三部分,通过分布在企业内部各处的能源数据采集装置将企业能源使用情况动态的实时转化为更直观的图形、表格方式展现出来,建立虚拟能源管道,使得企业管理者能及时掌握能源从购入到转化、分配、传输、使用、回收等环节。通过对用能情况进行分析,得出设备的能耗效率高低,操作人员能源使用中是否存在浪费,工艺流程是否可以更优化,单位产品能耗是否还有的下降空间的有关结果,根据这些分析结果,可以在相应的环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从而实现系统性节能,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以某企业每年能源消耗总量折合成本为1000万元计,建设信息化能源管理系统后全企业总体能耗保守估计能降低约15%,每年能为企业节约资金达近150万人民币。系统一般使用周期为不低于10年,按企业现有产业规模不变的情况下,10年最少能为企业节省1500万,具有较高的投入产出比。目前,国内一些企业已经实施了信息化能源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松下电器的信息化能源管理已可视化数据为基础,提出了节能33项目管理[4],对33项目进行细化为各个能源管理事项和用能设备的小项目,制作成为推进表形式,由各用能企业每年制定各项目的推进对策,并将实施情况实时报送系统,松下电器总部可随时对33项目的实施状况进行总检查并推进。松下电器对各项目采取改善前后对比的方式进行总结,如其某工厂射出成型机安装隔热盖后,用电量消减20%,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1.2t,成功实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另外,笔者就信息化能源管理实施效果走访了某大型企业,直接提升企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大降低了企业用能成本,节省了能源管理的人力成本。该企业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总原则先后建设了能源管理系统,建设能源监管系统后总能耗降低了26%,通过流程优化、绩效考核、意识提升等手段,其中一期工程当年收回成本。
在实施信息化能源管理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如下问题:一是实施单位对于企业的生产流程和现状不了解、人员流动等情况,有可能造成能源管理系统不能对企业的用能情况进行预判、预报及能源平衡分析。二是企业一方面要进行生产,另一方面要进行现场的能耗计量节点和重点能耗设备进行改造,有可能使部分生产工序临时停止运行,小范围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三是由于系统一部分为数据采集装置,针对不同的建筑结构,数据能源的采集装置架设难度不一,存在数据采集装置覆盖不到的可能,构造数学模型存在一定难度和差异,为“真正”优化能源配置带来一定难度。克服上述问题,企业必须从长远考虑,要采取以下有效措施确保能效监管系统建设工作的开展:加强信息化能源管理建设的领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地方能源管理工作的相关政策和规定,及时审议信息化能源管理建设规划和决策,在规划实施、资源配备、检查指导、队伍组织等方面给予支持;规范信息化能源管理建设程序。规范信息化能源管理建设行为,严格从规划、立项、可行性研究、实施到项目验收的建设程序,统一建设标准和规范,保证信息化建设有序推进;落实信息化能源管理建设资金。把信息化能源管理建设提到企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高度,保证资金渠道的稳定畅通,合理安排建设期资金以及运行维护期资金,确保信息化能源管理正常有效运行;培养信息化能源管理建设人才。根据企业实际,在信息化能源管理建设及实施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营造有利于信息化能源管理人才发展的环境,在用人和激励制度中给予支持,培育出一批能源管理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加强信息和经验的交流。企业要按照预定的目标、任务和措施,结合各自实际抓紧制定具体落实方案,与信息化能源管理实施单位充分沟通,及时解决各类问题。通过行业对标和企业调研等形式,借鉴先进经验,使能源管理的整体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普及环境保护和能源管理知识,引导全体员工深入领会能效监管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为系统的推行创造良好的环境。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形成大家出谋划策,共同推动信息化能源管理建设工作。
篇2
(一)绿色及绿色饭店的界定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绿色食品、绿色社区等名词,绿色一直和环保、健康密不可分。而在本文研究范围中,绿色是指人类生存的环境必须受到良好的、有效的保护,从而达到生态环境保护标准,是无污染的标志。人类生存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保护环境的含义是广义的,包括保护自然环境及其资源,还包括保护社会环境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如今,人们通常把与环境保护、防止污染相关的事物冠之于绿色称号。绿色饭店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就与说法此相关,但并不完全局限于此。
绿色饭店是一种比喻性的说法,是指能为社会提供舒适、安全、有益于健康的产品,并且在整个经营过程中,以一种对社会、对环境负责的态度,坚持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饭店。它是在“全球绿色浪潮”的推动下,环保意识逐渐融入到现代饭店的经营管理过程中的结果。国际上把绿色饭店称为“生态效益饭店”或“环境友好饭店”,意为充分发挥资源的经济效益。在整个经营过程中,以一种对社会环境负责的态度,为社会提供舒适、安全、有利于人体健康的产品。《陆诤岚绿色饭店》一书中说到,绿色饭店指“能为社会提供舒适、安全、有利于人体健康的产品,并且在整个经营过程中,以一种对社会、对环境负责的态度,坚持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饭店”。陆诤岚的观点中强调了绿色饭店的“社会性”和“可持续性”两个重要特征,这两点从根本上对能源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二)能源管理的概念和内涵
今天在环境保护的研究中发现了许多的环境问题与能源的使用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而且饭店的能耗水平相当高,所以能源管理成为绿色饭店的重要内容。
能源管理只不过是指理智地利用资源,根本就不是剥夺人们使用能源,而是杜绝能源的大量浪费。能源管理是采用现代科学管理手段,运用先进成熟的能源管理技术与经验,对能源使用实施全方位、多功能的管理。而这就决定了其目标是在满足客人需要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能源的使用,而且要尽可能使用便宜的能源,换句话讲就是要尽量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高效节能。
我们经常听说的降低成本、开源节流,其中一个主要内容就恰恰是节能。节能是能源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节能是指在不增加其他资源的投入而满足需要或达到目的的条件下,采取技术性、经济性、环境性、社会性的措施,充分发挥并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以保证企业在继续发展企业规模、提高企业产品质量的情况下,尽量的减少对能源需求的不断的提高。
(三)加强能源管理是打造绿色饭店的核心内容
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各国政府都在指定保护环境的行动策划。绿色饭店理念的传人,使各国开始制定饭店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相关部门对于环境保护的政策方针使饭店业的环境质量和服务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同时政策标准中充分体现了节能、环保的要求,节能环保成为现代化饭店的绿色标志。能源是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无论是个人的生活还是一个企业,都会受到能源使用费用的高低和能源的总量、结构等的影响。能源作为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人类对它的需求与日俱增。我国能源总量丰富,但人口众多,能源入均量稀少,而且由于人口基数大的问题,人均能源占有量低的情况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很难得到改变。因此能源管理便成为保护生态资源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是饭店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首要任务。加强饭店的能源管理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项长期性、综合性、技术性的工作。
1.长期性。饭店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呈现持续向好的方面发展的趋势。这一点从根本上决定了能源管理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须有一个长效的机制。在这种前提下,就必须对饭店的各项措施进行全面的、不断的改进。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打造绿色饭店的工作起步时间不长,各项可供参考的标准还不够完善,各个饭店的耗能情况大有不同。所以,目前只能用统计的方法,饭店因地制宜的建立符合自行发展的指标,通过目标的阶段性,从而长期的、不断的实现自我提高。
2.综合性。一个饭店工作的展开涉及到的是人的生活方方面面,人的吃穿住行都需要能源作为基础支撑。这样一来,饭店必然出现耗能量大、耗能点多的情况,因此,能源管理对于饭店来说是一个综合的、系统的工程,能原管理的涉及面广。要多方面考虑,不仅要达到细节上的节能,还要力争整体上减少能耗。
3.技术性。要加强饭店的能源管理少不了对饭店进行节能改造,推广先进的节能技术一般都能够获得一定的节能效果。而采取节能措施时要将节能效果和投资同时考虑,如果使用过分的投资来达到不明显的效果,饭店就无法从中获得经济效益,这并不是经营者能源管理、减少能耗的初衷。再者,节能改造技术也要兼顾到环保。能够减少能耗、有利于环保并且不耗费资本的改造是最理想的节能途径,因此加强能原管理是个技术性的工程。
二、在打造绿色饭店中能源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我国能源管理的现状
1.我国能源的现状分析。我国能源现状所存在的问题症结在于,我们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而我国众多人口对能源的需求量却不断增高。
近年来,我国第二产业一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0%左右,而能源消费却占总消费量70%。它不仅反映了我国产业结构、工业结构不够合理,技术装备水平比较落后,而且也表明了我国工业领域能效偏低的事实。从宏观上看,我国能源经济效率明显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主要耗能产品单耗是中观层面的能源经济效率指标。通过比较,我国工业领域主要用能行业能耗水平明显偏高,比国外平均先进水平高出1.4倍,有的产品耗能水平甚至是世界先进国家的18倍。
2.我国能源体制的现状分析。我国目前的能源管理体制是近几年改革后形成的。从1998年以来我国能源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和效果来分析,可以认为我国能源的宏观管理不是强化而是弱化了,能源的基础地位被动摇了。我国能源管理被弱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决策者把能源工业等同于其他的加工工业或制造业,没有认识到能源在国家发展中的基础作用。虽然近几年我国分别进行了煤炭、石油、电力产业的管理体制改革,但这些改革是缺乏能源产业管理体制整体设计的,因而是分散的、表面的、局部的和零碎的。目前我国的能源管理体制改革还停留在低层次的微观的国有企业改革的层面上,还没有触及到宏观的高层次的能源管理体制问题的要害。
(二)我国饭店能源管理的现状及不足
饭店是一个耗能大户,按照理论标准,饭店的能耗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应该在6%-8%范围。饭店的各项经营成本和水电等能源的控制,历来是酒店节能的重中之重。能耗占用的大比例直接影响到酒店的经营效益。但由于我国绿色饭店刚刚起步,很多饭店对节能采取的措施只是宣传教育等方式,并没有制定较完整、健全的标准措施和建立严格的内部考核制度。饭店的管理人员对能源管理重视不够,又缺乏科学合理的能源管理技术和方法。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大多数饭店都存在着能耗量大,能源短缺的情况。饭店能源管理的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层对能源管理与饭店发展的关系没有足够充分的认识。能源管理的加强与绿色饭店的打造息息相关。能源管理是一项很具体、较繁琐但又是很必要的一项基础工作,既要确保饭店的正常需要,又要在较经济的情况下运行,是有必要提到高度的认识上来的。从饭店本身而言,节约能源,将直接带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目前我国很多饭店的管理人员对能源管理的认识还停留在节能的被迫性阶段。一方面,长期以来,许多饭店高层管理部门的工作重心一直处于饭店的前台部门,关注营业收入的增长,而对于后台部门,尤其是能源工程费用的控制问题不够重视;另一方面,由于节能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全面系统的工作,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不是简单的靠宣传教育等方式达到节约能源、控制内部成本的目的。当我们只看到表面,而不从根本上去考虑和重视能源问题的时候,节能的成效必然受到巨大影响,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做得不错了,而事实上能源利用率低、能源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依旧存在,节能实际上无从谈起。
2.缺乏系统的培训及严格的内部能源管理考核制度,导致部门及员工态度消极。在绿色浪潮推动饭店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许多饭店对宾客实行绿色消费与绿色宣传,许多饭店在客房内放入这样的卡片:“如果您不需要更换床单,请您把本卡放到您的枕头上,谢谢”。饭店以此来培养宾客的绿色意识和消费精神。但是,饭店的员工缺乏节能意识,很多员工认为这么到一个饭店,浪费一点东西算什么,况且饭店又不是自己的,何必那么在意细节。节能措施的贯彻实行,会让很多人感到束手束脚,很不习惯,随手不管灯,厕所水长流的现象习以为常,而在行动上表现得也很消极。事实上,饭店的培训种类繁多,从新员工入店培训,到消防知识培训,到部门的服务技能培训,到接待外宾的外语培训等等,但偏偏往往缺乏能源管理培训包括设备正确使用和维护培训。而从考核制度方面来看,我们常常会听到某个部门管理得不错,销售额因此增加了多少,或者是那个服务员优秀,出勤率高、服务态度一流、很受客户喜欢。但问题就出在这里,我们看到,无论是对管理人员还是一般员工都缺乏在能源管理方面的系统考核。而这种情况下直接导致的是能源意识的淡薄,从管理层到员工没有人想过要对能源的损耗负什么责任,这就造成了能源消耗过程中的“人人使用,无人负责”现象。
3饭店在能源管理方面缺乏科学合理的能源管理技术和方法。饭店的能源管理涉及到饭店的方方面面,技术含量高,对管理水平的要求也高。概括的说,饭店的能源管理涉及到供配电系统、给排水系统、供热系统、制冷系统、中央空调系统等多个系统。依靠能耗运作的饭店设备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安装隐蔽,技术先进,且直接构成饭店的产品。可见,饭店的能源管理涉及到饭店的各个部门,而不仅仅是工程部的工作。我们知道,由于饭店部门分工性质的不同,一般的饭店都是由工程部来负责饭店的设备管理和维修,工程部真正在使用过程中却很少涉及,这在无形中造成了使用和维护的责任分离;而能源消耗的成本通常是财务部在统计,数据掌握在财务部,这又再次造成了消耗和付费的责任分离。另外,很多饭店能源管理的方式单一,尤其是缺乏现代科学管理手段、先进成熟的能源管理技术与经验来对能源使用实施全方位、多功能的管理,当然这是有原因的。首先,从大环境来看,饭店节能工作起步较晚,经验积累少。其次,由于目前饭店发展的现状,其工程技术力量比较薄弱,一定程度地制约着节能工作的实施和开展。另外,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各种节能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今天的先进转眼就成了明天的落后,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选择、采用其中最适合饭店节能需要的新技术、新方法,也是饭店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三、突出能源管理来打造绿色饭店的基本策略
饭店是一个为社会提供休憩、娱乐的公共场所,因此饭店必须营造一个环境舒适、光线柔和、休息处安静的人工环境。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外交流的不断扩大,现代星级饭店不断增加,各个饭店对于打造舒适环境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这意味着其能源消耗也相对增高。饭店已进入微利时代,开展节能的意义尤其重要,对饭店实行能源管理,可促进饭店开展节能的实际行动,节能降耗不仅能使饭店获得可观的经济利益,更可为缓解国家的能源紧张现状产生现实的教育意义。因此无论是从社会的环境资源,还是饭店经营成本的控制,或是满足宾客要求的角度考虑,对饭店采取科学合理的能源管理,在满足宾客要求的基础上做到节约成本、节省能耗、提高饭店经济效益是打造绿色饭店走饭店可持续发展之路的经营之道。而我国很多饭店在加强能源管理方面的工作还很不够,节能减耗都没有明显的效果。对突出能源管理来打造我国绿色饭店我认为因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加强饭店高层管理部门的能源管理意识
饭店能源管理薄弱之处在于饭店高层管理人员对能源管理的认识不够,从而未能制定完整的节能制度。饭店高层管理部门的节能意识强弱,是饭店节能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所在,只有饭店高层管理部门的节能意识提高了,饭店的节能工作才能获得财力、物力、人力等方面的充分支持。所以,饭店管理人员要进行节能工作的宣传教育,让每一位宾客、每一为员工都高度重视节能工作。还要抓紧饭店日常的节能减耗,对“跑、冒、滴、漏”等现象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从小事抓起,从日常抓起。
(二)建立节能组织机构,确立节能的目标方案
建立合理的组织机构是高效率地开展饭店节能的组织保证。这就好比一个国家要实施某项措施,需要有一个系统的组织管理体系一样。因为只有完整的组织机构和明确的节能目标才能使饭店的能源管理落实以行动,组织管理和目标管理的有机结合往往在这里得以体现,落实到具体上。饭店节能组织机构应由一位高层领导具体负责,由各部门指定一位领导共同参与构成,保证节能工作能够协调顺利地开展。首先,要由饭店内部技术人员或借用外部技术力量对饭店能源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再细化开来讲,就包括饭店的用电情况、用水情况、供热系统以及空调制冷系统的运行效率等各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根据调查的结果经过分析总结饭店的节能管理中真正存在的节能空间和节能潜力,最后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意见。调查研究是节能工作的重要前提,因此,该阶段要提供尽可能详细的信息资料。其次,是根据调查研究所取得的信息资料以初步确定饭店节能管理的目标方案,形成一定的材料,然后尽可能听取各部门的意见。最后,再根据各方的合理意见对目标方案进行适当的调整并颁布实施。
(三)做好能源消耗的统计分析工作
能源消耗统计在推动饭店企业自身能耗的持续改进方面可发挥巨大作用,是建立一个专业化的能源管理方案的一个基本步骤。能源消耗统计的目的是分析和估计收集的数据以决定整个饭店的能源使用状况和主要的能耗点。饭店可以在对能耗情况进行评估统计后,结合本饭店实际情况,发现自身在能耗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并通过对该薄弱环节影响因素的分析,找出原因,从而制订出更具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实施更加有效的能耗控制和管理。通常,能源消耗统计工作主要分两个步骤实行:一是从纵向上收集历史能耗数据、成本、设备运行状况、住房率、上座率,横向上比较相类似的饭店的数据、设备技术数据、气候、环境状况等,然后从纵向横向两个方面做一个较为完整、系统的统汁分析;二是要真正发现饭店的能耗是在哪里被消耗的,而哪里又浪费的最严重;找出所有的高能耗、大功率设备,并通过专业的能源平衡测试来发现和查找问题。在这一点上,饭店可以考虑配备专门人员负责各项抄表数据记录。三在此基础上,定期对各项基础数据进行统计,并结合经营数据前后比较分析,建立起动态的能耗指标体系,与上期或历史同期进行比较分析,寻找规律,实现问题早发现、早解决,为节能工作提供依据。
(四)积极采用先进技术
提高管理人员对饭店能源管理的重视,确立能源管理目标和完善能源消耗统计工作固然能给饭店带来一定的节能效益,但这些措施并不能代替新技术的引进所起的作用。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饭店能源管理必须添加新技术元素来科学有效的节能。饭店是用能大户,拥有多种用能设备,而今市场,某一类相同功能的设备的耗能量都大不相同,因此在选择新设备时。要把能源消耗作为一个重要因素来考虑,尽可能的采用先进的节能设备,同时还要对设备的使用寿命进行科学的评估。此外,应采用先进的能源控制系统,来弥补人工控制能源所不能及的缺点和漏洞,更加精确的控制饭店的能源消耗系统。最后,对于饭店内部不能达到节能要求的设备和设施要进行经济的技术改造,逐步改变能耗大的设备和系统的能耗量,以达到饭店能源管理的节能目的。
(五)建立完整审核制度,提高员工的节能意识,改变传统的服务方式
在饭店高层管理人员对饭店能源管理高度重视的前提下,饭店管理人员应健全能源的文件化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审核制度,使节能工作长期、全面、深入地开展下去。节能涉及到饭店的每一位员工,没有广大员工的热情参与,节能就成了一句空话。只有全体员工都提高节能意识,主动做好节能工作的先锋带头作用,才能搞好节能工作。所以,节能工作是全员性的,这里的全员性不仅是指每一位员工要做好日常工作中的节能工作,做到节约能源的使用者,还包括饭店员工在不同岗位上要做好能源的管理工作。因此,必须让每一位员工明确节能的重要意义。
能源管理工作的认识增强对员工的服务方式会有一定的影响,在遵守节能的原则下饭店的员工将改变传统的服务方式,采用绿色营销和绿色服务对宾客进行绿色宣传,用更经济的、效率更高的方式来提供服务,提高服务的标准和质量。同时,用自身行动引导宾客也加入到节能的工作中来,使节能工作更全面、更广泛、更有效的进行。
绿色饭店管理是很多有长远眼光的饭店经营管理者所优先选择的发展方向,而选择绿色饭店这一大方向的背后需要考虑很多问题。能源管理作为绿色饭店管理的核心内容和基本衡量指标,在打造绿色饭店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因此,在实际管理中研究饭店能源管理问题有着重要和积极的意义,它的必要性、现实性在绿色饭店内涵中具体体现在其发展的各个方面。立足绿色饭店,抓好能源管理,是现代饭店管理的科学理念和实际要求。
参考文献
[1]陆诤岗《绿色饭店》,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2]罗伯特・E・舆尔伯文雾,乔治・R・康黎德.饭店业的能源管理[M]旅游教育出版社出版,1991.
[3]蔡静加强饭店能源管理努力提高经济效益[]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
[4]宣能啸.我国能源的现状及利用分析[N].经济日报,2004-09-28
[5]潘伟尔.从国际比较看加强我国能源管理问题[ $N]煤炭工业经济运行中心.
[6]王捷二,朱玲.论通过改变能源结构提高酒店业经济效益[ ]企业技术开发,2004(11).
[7]周均悦.试论饭店的节能途径[ $N]能源工程,2000
[8]汤铁龙,论饭店的节能管理[]源工程,1999.
[9]陆诤岚.饭店节能与创建绿色饭店[J]能源工程,2000
[10]韩群冬,绿色饭店的理念及其生态化控制过程[ $N]自然生态保护,21202.
(作者单位:新疆石河子大学政法学院 832000)
花卉园艺
吊兰的栽培
篇3
关键词: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服务;电力需求侧管理
作者简介:张裕(1983-),男,湖南邵阳人,贵州电网公司电网规划研究中心,工程师。(贵州 贵阳 550002)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9-0152-02
“十二五”期间,电源性缺点的紧张局面日益严重,并且国家对“十二五”期间的节能减排提出更高要求。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为电力用户提供节能服务,是缓解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与常规能源越来越短缺之间矛盾的有效办法之一,也是促进电力可持续发展和满足国家技术节能与结构节能要求的战略措施。合同能源管理给电网公司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从而提供节能服务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电网公司引进和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对节能减排工作以及企业自身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它的出台是节能服务行业的福音,为节能服务企业实施合同能源管理提供了广阔空间。
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纳入《“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工程被列为五大重点节能工程之一,并明确了发展的目标:“到2015年,建立比较完善的节能服务体系,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进一步壮大,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协会协调、用户参与、金融支持的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大格局”。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推广已经上升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节能服务产业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也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出:深入开展能源审计和能效水平对标活动,实行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建立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实行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等市场化节能机制。
一、合同能源管理应用现状
1.合同能源管理概念、经营方式和类型
合同能源管理(简称EPC-Energy Performance Contracting)是一种基于市场的、全新的节能新机制,一种以节约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投资方式。基于这种机制运作的专业化公司被称为“节能服务公司”(在国外简称ESCO-Energy Service Company,在国内简称EMCO-Energy Management Corporation)。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合同能源管理在市场经济国家中逐步发展起来。“节能服务公司”的发展也十分迅速,尤其是在美国、加拿大,节能服务公司已发展成为一种新兴的节能产业,带动和促进了这些国家的能效投资和节能项目的普遍实施。
合同能源管理的经营方式就是专业化的节能服务公司与愿意进行节能改造的客户签订节能服务合同,按照合同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设备、全新的服务机制来为客户实施节能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节能服务公司为客户提供能源系统诊断、节能项目可行性分析、节能项目设计,帮助项目融资,选择并采购设备、安装调试、进行项目管理、培训操作人员、合同期内系统设备维护、节能量监测等一条龙服务,然后与客户共同验证项目的节能效果、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最后,与客户分享项目实施后取得的经济效益,回收项目的投资和获得应有的利润。合同能源管理作为一种新兴的节能管理机制,对于推进整个社会的节能工作、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合同能源管理主要有以下3种基本类型。
(1)节能效益分享型。ESCo/EMCo提供资金和全过程服务,在客户配合下实施节能项目,在合同期间与客户按照合同约定比例分享节能收益;合同期满后,项目节能效益和项目所有权归客户所有,客户的现金流始终是正的。
(2)节能效益保证型。客户提供节能项目资金并配合项目实施,ESCo/EMCo提供全过程服务并保证节能效果,客户向ESCo/EMCo支付服务费用。如果项目没有达到承诺的节能量,ESCo/EMCo按照合同约定赔付未达到节能量的经济损失。
(3)能源费用托管型。客户委托ESCo/EMCo进行能源系统的节能改造和运行管理,并承包能源费用。如果ESCo/EMCo不能达到合同中规定的能源服务质量,应按合同给予赔偿。ESCo/EMCo的经济效益来自能源费用的节约,客户的经济效益来自能源费用(承包额)的减少。
2.合同能源管理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合同能源管理机制是由全球环境基金项目、世界银行于20世纪90年代引入我国。在1996年,国内建立了三家示范性节能服务公司:山东省节能工程有限公司、辽宁省节能技术有限公司和北京源深节能技术有限公司。截至2006年6月,三家公司已为400余家用能单位提供了相应的475个节能项目,总投资额约13.3亿元,获得净收入总共约4.8亿元,产生了巨大经济效益。
我国政府从 2000年开始大力推广合同能源管理这一节能新机制。2004年4月3日在北京召开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简称 EMCA)成立大会。EMCA是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中国节能促进项目二期 EMCo服务子项目的执行机构,它建立专项担保资金,实施节能服务公司的贷款担保计划。
据EMCA统计,截至2012年底,全国从事节能服务业务的企业4175家,从业人员突破40万人,达到43.5万人。其中,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备案节能服务公司2339家。节能服务产业总产值从2011年的1250.26亿元增长到1653.37亿元,增长32.24%;合同能源管理投资从2011年的412.43亿元增长到557.65亿元,增长35.21%,实现的节能量达到1828.36万吨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4570.9万吨。
二、贵州电网合同能源管理SWOT分析
1.贵州能源消费现状
贵州煤矿资源丰富,地下矿物质储量大,拥有全国磷化工基地、煤化工、铝化工、火电厂、大中型水泥厂、冶金等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工业比重占70%以上,既是耗能大省,也是全国节能减排滞后的省份。从表1可知,2011年贵州省生产总值能耗在全国除、香港、澳门、台湾以外省份的排名为27位,仅高于山西、青海、宁夏。相对于全国能耗最少的北京,贵州省能耗约为北京的3.73倍。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贵州省仍旧有很大的节能减排的潜力可以挖掘。
据统计,贵州省2012年贵州省全社会用电量为1046.72亿kWh,第一产业用电总量约为3.95亿kWh;第二产业用电总量约为796.29亿kWh,其中,工业用电总量约为782.96亿kWh;第三产业用电总量约为76.50亿kWh;居民生活用电量约为169.98亿kWh。可知,贵州省工业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76%,其中高耗能用户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50%左右,大多为感性负荷且功率因数偏低。
因此,贵州作为落后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高,工业用电与高能耗产业占总用电比重大,节能潜力巨大,节能服务行业将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适合开展合同能源管理。
2.贵州电网节能工程试点情况
针对贵州省高耗能企业大多为感性负荷且功率因数偏低的问题,贵州电网公司选择中国五矿(贵州)铁合金有限责任公司、龙里龙腾铁合金公司等6家高耗能企业开展“大容量集中感性负荷无功补偿试点工程”的节能新技术示范项目。在示范工程中,采取“一厂一策”的策略进行实际调研、现场数据实测,邀请专家对6家高耗能企业的补偿方案进行逐一研究、论证,确定了低压测动态补偿、低压侧消谐型无功补偿、SVG+FC低压侧动态无功补偿3种就地无功补偿改造方案。目前已完成6家企业无功补偿设备的安装,并有2家进入了试运行。从这2家实际运行的效果来看,功率因数可从0.72~0.75提高到0.92~0.95,功率因数约提高了0.2%;产品单耗约降低了170千瓦时/吨,日产量约提高了6吨,直接为企业降低成本每吨约100元。预计项目完成后,6家高耗能企业每月将减少耗电254万千瓦时,一年将减少耗电3000万千瓦时,折合成标准煤1.1万吨。
3.SWOT分析
对贵州电网公司开展合同能源管理进行SWOT分析,分析情况如表2所示。
从SWOT分析中可知,贵州电网公司开展合同能源管理具有优势和机会,但风险和挑战并存。尽管经济效益具有风险,但社会效益是很显著的。贵州电网公司可成立节能服务公司,一是能促进节能服务行业的发展,二是加强自身企业的竞争力,三是体现了公司的社会责任感。
2011年几部委联合制定的《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各省级电力运行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电网企业的年度电力电量节约指标,并加强考核;指标原则上不低于有关电网企业售电营业区内上年售电量的0.3%、最大用电负荷的0.3%;电网企业可通过自行组织实施或购买服务实现,通过实施有序用电减少的电力电量不予计入。电网企业要实现节能指标,合同能源管理是重要途径。参考国外的成功案例,集合行业优势、资金充足、电网企业的优质信誉、电网企业的长期发展,贵州电网公司逐步建立附属的节能服务公司,并且首先开展针对高能耗企业和政府机构的节能服务及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节能措施。
三、合同能源管理在贵州省的运作分析及发展建议
1.运作分析
从贵州地理位置和经济状况来看,合同能源管理在贵州的推广应用必须以贵州省政府为主导,贵州电网公司和其他电力企业为主体,中大型节能服务公司逐步进入,用户积极参与。
在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贵州省政府提出具体强制性能耗标准,为能源企业参与实施合同能源管理提供政策支持和激励机制,对节能服务公司、生产和制造节能节电设备和产品的企业实施一定的优惠政策,制定合理的能源价格体系,主导合同能源管理的开展、推广。
凭着自身的资源和融资能力以及南方电网公司“十二五”节能减排的具体要求,贵州电网公司积极开展节能服务,进行合同能源管理先试点后推广应用。贵州电网公司利用在需求侧管理上的经验,提升节电服务技能和合同能源项目管理技能;通过比较技术优势、客户节电潜力、节电项目可操作性等因素,选取优势项目进行合同能源管理试点。贵州电网公司加强沟通,争取政府部门的支持、节能服务公司的合作、客户的响应,利用供电服务平台资源,搭建节能服务平台,逐步推广合同能源管理,促进合同能源管理在贵州的发展。
贵州发电企业与电力辅业公司组建节能服务公司,是在贵州开展合同能源管理的生力军。中央发电集团大都有自己的节能服务公司在运营,这些节能服务公司技术实力、经济实力雄厚,发挥着重要的节能减排作用,如国电科技环保集团有限公司、中电投远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等。贵州发电企业可借助所属发电集团的资源优势,在贵州开展和推广合同能源管理。
只要省政府创建良好的行业市场环境,面对贵州巨大节能潜力,中大型节能服务公司将会逐步进入到贵州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中,共同促进节能服务行业的发展。争取到2015年,贵州省建立比较完善的节能服务体系,合同能源管理成为用能单位实施节能改造的主要方式之一。
2.发展建议
合同能源管理在贵州的推行和发展,需要政府、电网企业、能源公司、节能服务公司、客户共同努力。前景光明,但任重道远。为了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推进合同能源管理,必须加大能源审计力度,建立能源利用和节能经济效益评价机制;率先推进公共机构的节能改造;搞好高能耗企业、重点用能单位和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鼓励电网企业、大型能源企业、能源设备制造企业、大型重点用能单位组建专业化的节能服务公司,为用能单位提供节能服务,推动节能服务公司做大做强;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应通过公开招标等竞争性方式,选择节能服务公司,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节能服务市场环境。
参考文献:
[1]孙攀.合同能源管理的探索与分析[J].贵州电力技术,2009,(7).
[2]张晓宇.合同能源管理(EPC)在中国各行业的发展前景分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8).
[3]雷鸣.合同能源管理在电网企业开展节能服务中的实践应用[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8,(10).
[4]中国统计局.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G].2012.
篇4
摘 要 合同能源管理是一新型的市场化节能机制,是一种全新的节能模式。本文主要分析了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特点和合作机制,提出了采用该模式实施节能项目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合同能源管理 设备改造 节能
国有电信企业经过上世纪90年代的规模发展,形成了四通八达的通信网络,从纵横千里的管道光电缆网络,到星罗密布的网络设备,规模壮观。经过20多年的蓬勃发展,如今设备不断老化,性能下降,故障率高、在投资收紧、成本降低的情况下,如何保持网络质量优势,满足业务的发展?是企业面临的一个难题。此外,随着技术的不断演进,设备的推陈出新,传统的老旧设备利用率不断下降,资源闲置,空转率高,耗能大而产能低,如何节能降耗,降低运营成本?又将是一个难题。运用基于“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施老旧设备的改造无疑是一个新的出路。
一、合同能源管理基本情况简介
合同能源管理(Energy Management Contact(简称:EMC))方案是一种新型的市场化节能机制。其实质就是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业务方式。“节能服务公司”为用户提供能源诊断、融资、改造、运行管理等服务,并以节能效益分享方式回收投资和获得合理利润,可以降低用能单位的节能改造资金和技术风险。这种新型市场化节能机制,“节能服务公司”投资改造“用能单位”的高耗能设备,从“用能单位”的节能收益中进行分享,合同期内由“节能服务公司”负责维护其投资的设备,合同期满所投的设备资产归属“用能单位”。“用能单位”在降低网络投资和运营成本的同时能提升系统的运行可靠性。
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特点
传统的节能投资方式下,节能项目的所有风险由实施节能投资的企业承担,而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中,其资金由专业的节能服务公司投入。合同能源管理的实质就是把“节能”当作投资,项目实施后节省的能源费用成为投资回报,投资方根据双方签署的协议从节能效益中收回投资并分享部分利润,合同期满后,节能设备及长期收益全部归企业所有。合同能源管理不是推销产品或技术,而是推销一种减少能源成本的管理方法。EMC 公司的经营机制是一种节能投资服务管理;客户见到节能效益后,EMC 公司才能与客户一起共同分享节能成果,取得双赢的效果。合同能源管理是EMC 公司通过与客户签订节能服务合同,为客户提供包括:能源审计、项目设计、项目融资、设备采购、工程施工、设备安装调试、人员培训、节能量确认和节能保证等一整套的节能服务,并从客户进行节能改造后获得的节能效益EMC模式特点:给客户提供更多的利益,EMC才能得到更多。
三、利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施旧设备改造的实施内涵
1.优化网络主方向
改造旧设备主要的目的是使改造后的设备,或者新投入的设备能够替代原来的设备发挥其使用效能,这必须要有资金的投入。电信企业在新的战略定位和战略转型需求驱动下,为更好的应对市场竞争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构建“集约化”的网络运营发展体系,实现资源的集约、高效配置,投资趋向4G建设和终端营销,原有网络极少投资,老设备只能维持现状,能用就行。在此情形下,借助第三方节能服务公司的雄厚实力,建立合作关系。由节能服务公司投入资金,运用合同能源管理这种新型的合作方式,对原来旧网络设备进行改造。
2.节能减排是核心
因为合同能源管理实质就是用能单位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而节能服务公司以节能效益分享方式回收投资和获得合理利润,因而设备改造主要的目的要实现高效节能。如何测定项目是否节能?节能多少?节能效益是否足以支付改造项目全部成本?节能服务公司能否获利?这需要制定精确的节能测量方式与计算方式,如采用历史数据对比法、标杆数据对比法、电功率法分摊法等方式进行测量节能量,并通过试点验证节能的效果,才能立项实施,建立合作关系。
3.建立机制做支撑
合同能源管理是新型的合作方式, 目前在企业中实施非常少,这需要在合同模式、双方分工界面、产权归属、财务处理方式上进行明确,建立合作机制以支撑项目的最终落地实施。
四、基于“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施旧设备改造的实施效果
基于“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施旧设备改造是近两年在电信企业管理模式变革上进行的一项探索,通过一年多的全面运行,取得了显著成效。
1.节约投资成本和运营成本,节能降耗效果显著
基于“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施旧设备改造是以优化网络为工作出发点,以合同能源管理为工作主线,以节能降耗为最终目的。
用能单位在不增加任何投资的情况下,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改造了十万线程控交换设备。按分成比例计算,用能单位节约了电费,节能服务公司收回成本又获利,双方达到共赢。
2.顺应网络转型,提升运营能力,释放人力资源
随着固定电话网络演进步伐的加快,接入网的盛行,软交换网络技术的成熟,IP多媒体系统的逐渐兴起,电信网络已经进入了巨大的变革时期,老旧设备的改造成了历史的必然。网络改造后,提高网络质量,延长了设备使用的寿命,降低设备的维保费、维修费等运维成本。同时,提高了维护效益,释放人力、物力资源。
五、运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施网络改造低投入、易用性强,具有推广价值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让用能单位以极小的投入实现网络的更行改造。整个模式中用能单位、设备提供商以及节能服务单位均得到收益,实现共赢。
2010年3月26日国资委下发《中央企业节能减排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文中电信企业被列为了关注性企业。2010年4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意见的通知》,明确提出了合同能源管理在促进节能减排工作中的重要意义、政策措施、指导思想以及发展目标。
六、结束语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是基于现有的组织架构、投资和网络等资源条件下进行的方式和方法创新,无须额外的资金投入,相反因为模式运行成功而吸引了合作方的投资,具有低投入、高回报、可操作的特点;该模式仅仅是工作模式的改变,并有国家政策指导,因此方便各行业各类设备的改造中推广。
参考文献:
[1]通信世界网.http:// .cn.
篇5
[关键词]合同能源管理 会计核算 会计准则适用
2010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意见》的通知([2010]25号,下简称25号文),意见提出了一系列完善和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其中包括完善会计制度。
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暂未对合同能源管理的会计核算进行明确规范。近年来关于合同能源管理会计核算的理论研究也有不少,而在实践中,不同的节能服务公司及用能单位、或合作方式不同的合同能源管理业务,其会计处理也是方法各异。在此笔者想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对合同能源管理的会计核算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合同能源管理的概念及特点
所谓合同能源管理,就是由能源服务公司与用户签订节能服务合同,向用户提供节能诊断、设计、融资、改造、培训、维护甚至节能量监测等一条龙综合,并通过与用户分享项目实施后产生的节能效益来回收投资成本及取得利润的一种商业运作模式。
合同能源管理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用能单位在零投资、零资金风险的前提下实现节能效益,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支付节能改造项目成本,合同期满后可免费获得该节能设备;
2.能源服务公司先垫付资金为用户进行节能改造,因此承担了资金使用成本和投资回收的风险,但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下投资的收益往往比节能设备即时卖断方式的利润空间要大。
3.节能设备由能源服务公司投资建设,在合同期内设备的所有权属于能源服务公司,使用权属于用能单位。合同期满,节能设备一般无偿赠送给用能单位。
二、合同能源管理的会计准则适用
合同能源管理主要依赖于特定的节能设备进行,因此合同能源管理会计核算的关键是节能设备的核算,而会计核算的基础是会计准则的适用。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中,根据不同的合同条件,对节能设备的会计核算主要有以下观点或方法:
1.适用存货准则
节能设备生产企业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向用能单位提供自产的节能设备及节能服务,并分享节能效益,这种情况下,节能设备作为存货核算,其实质类似于分期收款的节能设备和节能服务的混合销售。
2.适用租赁准则
认为合同能源管理适用租赁准则的理由是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的解释:确定一项协议是否属于或包括租赁业务,应重点考虑两个因素:一是履行该协议是否依赖某特定资产,二是协议是否转移了资产的使用权。合同能源管理中,节能改造需依赖特定的节能设备进行,在合同期内节能设备由用能单位使用和管理。可见,合同能源管理符合会计准则关于租赁的规定。虽然。合同能源管理的合同条款表现为效益分成而不是租金的收付,但《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亦提到:某些情况下企业签署的协议所包含的交易虽然未采取租赁的法律形式,但该交易就经济实质而言属于租赁业务。因此,合同能源管理适用租赁会计准则。
由于租赁又分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因此合同能源管理应归类融资租赁还是经营租赁,也有不同观点。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规定,符合下列一项或数项标准的,应当认定为融资租赁,融资租赁以外的为经营租赁:
(1)在租赁期届满时。租赁资产的所有权转移给承租人。
(2)承租人有购买租赁资产的选择权,所订立的购买价预计将远低于行使选择权时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因而在租赁开始日就可以合理确定承租人将会行使这种选择权。
(3)租赁期占租赁资产使用寿命的大部分。
(4)承租人在租赁开始日的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几乎相当于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出租人在租赁开始日的最低收款额现值,几乎相当于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
(5)租赁资产性质特殊。如果不作较大改造,只有承租人才能使用。
按照前述分析,合同能源管理至少具备了融资租赁的第1、2、5项特点,应视为融资租赁的一种特殊形式。
另有观点则认为合同能源管理下未来的节能收益并不能确定,且在合同期内节能效益由双方共享,与节能设备所有权有关的风险和报酬实质上没有全部转移给用能单位,再者合同期通常远短于设备的正常使用寿命,因此,建议按经营租赁核算。
3.采用BOT处理
BOT(buiId-operate-transfer)即建设―经营―转让,是指政府通过契约授予私营企业以一定期限的特许专营权,许可其融资建设和经营特定的公用基础设施,并准许其通过向用户收取费用或出售产品以清偿贷款,回收投资并赚取利润;特许权期限届满时。该基础设施无偿移交给政府。认为合同能源管理可采用BOT处理的理由是:该项业务有着明显的建造一经营一转移这一过程,与《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规定的BOT模式一致,因此,可参照《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进行处理。
4.作为长期摊销的费用处理
又有观点认为由于未来的节能收益不能准确确定,每期的节能收益都不相同,如果节能设备作为固定资产核算,则按合同期平均计提的折旧与每期的节能收益不配比,因此可考虑把节能设备投资作为长期待摊费用,在合同期限内按与确认收入相同的基础进行分摊。尤其是在25号文未前,相关的财税优惠政策不明确,如果节能设备作为固定资产核算,考虑到加速折旧及合同期满节能设备无偿移交给用能单位的涉税问题,在实务中不少能源服务公司采用此种处理方法。
三、合同能源管理会计核算方法的应用
前述的几种会计准则适用,就形式特征而言。似乎适用租赁准则的理论依据比较充分,在理论研究领域倾向于适用租赁特别是融资租赁准则的观点也比较多。但笔者在实际工作中接触到的能源服务公司,特别是非上市的小型能源服务公司却绝大部分将节能设备投资作为待摊销的费用处理,在合同期内进行摊销;个别上市的、或纳入上市公司报表合并范围的、或规模较大的能源服务公司则把节能设备作为固定资产核算,按直线法以合同期为限计提折旧;销售自产节能产品同时提供节能改造服务的生产型能源服务公司则将节能设备作为存货核算;按融资租赁或BOT处理的极少,甚至可以说是零个案。
因此。笔者认为,在以会计准则为标准的前提下,结合我国能源服务公司的发展现状,本着简化核算和便于操作的原则,可根据不同情况对合同能源管理业务进行以下会计核算处理:
1.节能设备作为特殊的固定资产核算
节能设备作为能源服务公司一类特殊的自有固定资产核算,既不作融资租赁处理,也不完全等同于经营租赁。因为,合同能源管理下未来的节能效益只是一个理论上的预期值,每期的实际收益一般不能在合同明确,也不会规定一个利率。但在融资租赁的会计
核算中。需要确定租赁内含利率和最低租赁收、付款额,从而计算资产及融资费用或融资收益的入账价值;再者,合同期内与节能设备所有权相关的风险与报酬并没有完全转给用能单位,所以从可操作性的角度看,不主张采用融资租赁的处理;而如果作为经营租赁的固定资产处理,按会计制度规定应合理确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并预计净残值,按税法规定生产设备的最低折旧年限是+年,为了使会计与税法处理趋同。企业往往按税法的规定制定折旧年限,并预留残值。但合同能源管理下,合同期一般都远短于上述规定的折旧年限,目前实际工作中合同能源管理的合同期多为五年左右。因此,笔者认为节能设备可按合同期为折旧年限进行平均摊销。又因合同期满时节能设备一般会无偿赠送给用能单位,对于能源服务公司而言预计残值的意义不大,建议残值预计为零。相应地用能单位按合同约定比例实际支付给节能服务公司的节能效益分成建议作为费用列支,不再区分购建资产和接受服务的支出。合同期满用能单位接受无偿移交的节能设备时,将其作为已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入账。笔者认为这样处理与25号文的精神也是一致的,据25号文的意见:能源管理合同期满后,节能服务公司转让给用能企业的因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形成的资产,会计上按捐赠处理,税务上按折旧或摊销期满的资产进行处理,并免征增值税;节能服务公司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符合税法有关规定的,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企业所得税实行“三免三半”;对于用能单位支付给节能服务公司的支出,如果用能单位是政府机构或事业单位,该支出作为能源费用或相关支出列支,如果是企业,其购建资产和接受服务能合理区分且单独计量的,应分别核算,不能合理区分或单独计量的,作为费用列支。
至于现阶段实际工作中,很多能源服务公司通过“长期待摊费用”或直接在“在建工程”进行核算,一定程度上是考虑了节能设备作为固定资产核算时计提折旧以及合同期满设备转交用能单位时的涉税问题,随着25号文的公布及具体实施办法的陆续出台,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得以明确,节能设备如按前述作为特殊的自有固定资产核算,其实质与按“长期待摊费用”处理并无太大差别。
2.采用BOT处理
对一些政府招标的公共基础设施节能改造项目,也可参照《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采用BOT处理,但这种情况下能源服务公司可能要确认一项金融资产一能源服务公司可以无条件地从合同授予方收取的确定金额的货币资金或其他金融资产;或者确认一项无形资产一合同授予方授予能源服务公司的特许经营权力,即用基础资产向第三方提供服务并向其收取服务费用的权力。如果由能源服务公司确认金融资产或无形资产,则要由合同授予方确认固定资产。如前述在合同期内与节能设备所有权相关的风险与报酬并未完全转移给用能单位,因此笔者认为采用BOT的处理不如按能源服务公司自有固定资产核算恰当。
3.节能设备作为存货核算
能源服务公司用自产节能产品为客户提供节能改造服务,属于正常的销售产品和提供服务,设备部分按产品销售处理则可,在此不赘述。
4.后续服务支出计入当期损益
能源服务公司在合同期内为用能单位提供的设备维护、技术咨询等后续服务支出,直接计入发生当期的损益。
按照“十二五”规划,我国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任务是难巨的,但同时节能的潜力也是巨大的,节能产业将迎来历史性发展的机遇。在此背景下如何本着创新和扶持的原则完善、细化合同能源管理的会计核算制度以及财税优惠政策,切实推动合同能源管理的发展有着更大的现实意义。而对这些问题进行一点思考,亦是笔者拟写本文的初衷。
参考文献:
[1]《企业会计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33号2006年2月15日
[2]《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人民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版
[3]《完善会计核算方法加速推进节能减排》作者:尹桂凤宋佳璐《经济视角》2007年第10期
篇6
关键词:能源管理;体系建立;标准;要求
中图分类号:F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3)03-0124-03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能源管理体系概念源自对能源问题的关注,能源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问题,发展需求与能源制约的矛盾唤醒和强化了人们的能源危机意识。随着对节能工作的重视和质量、环境等管理体系在我国的深入推广,一些先进企业将节能融入企业经营理念中,把能源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能源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开发积极进行探索,不断接受先进管理思想,采用系统的管理模式来提高企业能源精细化管理水平,能源管理体系概念逐步形成、完善。
能源管理工作既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和地方能源管理系统的终端环节之一。企业能源管理工作涉及范围广泛,除了做好能源的利用规划、保证供应外,更需要做好能源的合理利用,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力求以最小的能源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有助于上述目的的实现,能源管理体系是建立并实现能源方针、目标的一系列相互关联要素的有机组合,包括企业的组织机构、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等。2011年12月,国家12部门制定下发的《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实施方案》第三部分“万家企业节能工作要求”的第三项内容明确提出:“建立能源管理体系。万家企业要按照《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 23331),建立健全能源管理体系,逐步形成自觉贯彻节能法规与政策标准,主动采用先进节能管理方法与技术,实施能源利用全过程管理,注重节能文化建设的企业节能管理机制,做到工作持续改进、管理持续优化、能效持续提高。”
二、能源管理体系标准情况
进入21世纪以来,一些发达国家如英国、美国、丹麦、瑞典、爱尔兰等进行了能源管理体系的研究与实践,陆续出台了一些能源管理体系标准,主要有英国《能源管理体系要求》(BS EN16001-2009),美国《能源管理体系》(MSE2000),2005年和2008年进行了修订,丹麦《丹麦能源管理规范》(DS2430-2001),目前已被欧洲标准EN 16001《能源管理体系》取代,瑞典《能源管理体系说明》(SS 627750-2003),目前已被欧洲标准EN 16001《能源管理体系》取代,爱尔兰《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I·S·393-2005)、目前已被欧洲标准EN 16001《能源管理体系》取代。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也在关注并组织编制能源管理体系国际标准,2011年,ISO能源管理体系国际标准委员会了ISO50001《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我国重视能源工作,研究能源管理标准较早,1995年国家了GB/T15584《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2008年进行了修订。该标准对我国工业企业加强能源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2002年我国提出了能源管理体系的概念,并组织专家进行系统研究,2009年我国出台了《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 23331-2009),目前我国正依据ISO 50001《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对其进行修订,配套《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国家标准正在制定过程中。
三、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的总体要求
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体系时,应结合企业生产、管理状况,特别是企业自身能源管理情况,依据GB/T 23331-2009《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借鉴ISO90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等先进管理模式的理念和方法,建立适合企业自身情况的能源管理体系。
(一)能源管理体系标准基本框架
(二)能源管理体系核心思想
能源管理体系采用过程方法和管理的系统方法,采用其他管理体系普遍采用的、先进成熟的PDCA循环管理模式。能源管理体系与质量、环境等其他管理体系相比,针对能源管理和利用的特点,强调能源利用全过程的监视测量和控制,强调对用能设备运行参数的控制,强调建立和持续更新能源目标指标,注重能源绩效的评价和持续改进。
企业能源管理体系总体结构框架示意图如图2所示:
四、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步骤
能源管理体系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包括四个阶段:策划阶段(P)、实施阶段(D)、检查阶段(C)和改进阶段(A)。
(一)体系策划
体系策划包括统一思想、领导决策,组建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开展宣传培训,制定工作计划,开展初始能源评审,识别评价能源使用,建立能源方针、目标和指标,职责分配与资源管理,策划能源管理和利用活动,编制能源管理体系文件等十项工作,我公司自“十一五”以来,公司领导非常重视节能工作,但没有实现对能源管理和能源利用的全过程、及时化、系统化管理,下面根据公司能源管理现状建议体系策划阶段开展如下工作。
1.组建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公司需要在2012年公司修订完善的节能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基础上,重新建立能源管理体系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领导小组负责体系建立实施工作的决策和协调,由公司董事长与能源管理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主要任务是审议有关体系建立和实施的重大决策,协调体系建立和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工作小组负责能源管理体系策划阶段的组织和实施工作,工作小组建议由具有企业管理经验、掌握能源管理制度、了解节能技术、有体系建设经验、有较强文字水平的相关管理人员组成。工作小组从各相关职能单位抽调,他们的主要任务是负责能源管理体系的策划,负责联络各相关单位,提出初步方案,起草体系文件。
2.开展宣传培训。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作,涉及到公司的各个单位。在开展工作之前,培训工作由人力资源部负责,外聘老师对公司领导、中层干部、内审员及能源管理体系中的关键岗位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重点是《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方案》、GB/T 23331-2009《能源管理体系要求》、能源管理体系标准内容、能源评审内容、公司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的目的和初步计划等。宣传教育由工作小组负责,将建立实施体系的决策和意图传达到各单位,在公司内形成良好的氛围,引起全体人员的重视并予以配合。在体系建立和实施初期,宣传的主要内容是体系建立、实施的目的和意义及执行体系文件的重要性等。
3.制定工作计划。由工作小组编制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工作计划,确保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工作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进行。工作计划编制完成后报领导小组审议批准后进行实施。结合公司实际情况能源管理体系工作计划如表1所示:
4.开展能源评审。能源评审是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的基础,是企业对其本身的能源管理行为及能源利用状况进行全面、综合调查和分析的过程。近几年,由南车集团安排戚墅堰节能监测中心对我公司进行能源监测和能源诊断,但没有进行过能源评审,而且南方汇通正在重组,建议南方汇通重组工作完成后重新开展一次能源管理评审,首先要确定能源评审的范围,即确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的边界,只要确定了范围,企业在这个范围内的所有活动、产品和服务都应当包括在能源管理体系中。
公司目前的能源管理部门为建设装备部,能源管理人员配备相对较弱,建议请外部专家评审组为我公司进行能源评审,可以请戚墅堰节能监测中心或贵州的评审机构,同时,公司内部要组织相关精干力量,协助评审组工作。
能源管理评审的主要内容包括对法律法规、能源管理现状和能源利用状况三个方面的评审。法律法规主要是识别评价收集与获取适用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情况,识别应遵守的具体条款和评价落实情况。能源管理现状主要是评价现有的管理机构及其职责落实情况,与标准要求的差距,各项操作的可操作性、适应性以及各规定间的系统性。能源利用状况主要是分析掌握目前能源利用全过程的管理情况和控制现状、水平,发现能源利用全过程的薄弱环节和节能潜力。能源评审结束后由评审机构为公司编制能源评审报告。工作小组将根据能源评审报告针对公司现状建立有效的能源管理体系。
5.识别评价重要能源使用。识别能源使用是工作小组针对能源评审所发现的问题,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分析,识别出影响公司能源利用各过程、环节能源消耗的原因和条件,根据能源使用的能源消耗和节能潜力大小,评价出重要能源
使用。
这个阶段的工作重点是确定公司能源基准,广泛收集标杆,针对能源评审中发现的薄弱环节,采用一系列科学的方法和适用的工具,对产生能源浪费和能耗较高的用能设备设施进行深入系统的原因分析,找出造成能源浪费的根本原因,采取完善的管理制度或节能改造等方式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利用过程中的浪费。
公司主要消耗能源为电、工业液化石油气、氧气、压缩空气、水、煤油和汽油,识别时按照种类和车间进行识别即可,分析哪些条件或原因能够对能源的消耗产生影响,将这些条件或原因逐条记录分析结果,并分类汇总。在评价重要能源使用时应重点考虑以下方面:能源使用是否产生了能源浪费或出现了用能违规行为;产生能源浪费或出现用能违规行为的频次及造成的影响;产生能源浪费或出现用能违规行为的原因;改变重要能源使用的技术难度;采取措施减少能源影响所需投资资金。
识别评价能源使用应把握以下原则:一是识别能源使用要全面、系统并具有针对性;二是确定重要能源使用要按照程序、按步骤分类进行;三是对重要能源使用的排序应符合公司实际、切实可行。
6.建立能源方针、目标和指标。
(1)制定能源方针。能源方针应包括:对法律法规的遵守、为能源目标、指标体系的建立提供框架、优化能源结构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承诺以及与公司经营方针的协调。
制定能源方针时,首先收集相关信息,包括国家、省市等的总体规划和政策方针,公司总的经营方针、理念和目标,能源评审结果内容,公司员工的节能意识,公司能源管理现状,计量监测设施配备和运行情况,员工的意见和建议等。然后领导小组根据收集的信息,以会议的形式进行充分讨论,最后达成共识,确定公司能源方针。最后由公司董事长签署。
(2)制定能源目标、指标。2010年公司虽然开展了前方修造车系统单耗定额,但指标的制定不太科学,工作小组必须根据公司已经制定的能源方针,依据能源基准,对比能源标杆,综合分析公司当前的能源状况和节能潜力,确定能源目标,而且制定的目标、指标应该是具体、可测量、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比如铸造事业部电炉钢单耗,目前的实际单耗与标杆差距太大,制定目标、指标时必须综合考虑,制定的指标如果责任单位通过努力达不到,反而达不到制定目标、指标的
目的。
7.职责分工与资源管理。
(1)能源管理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合理的职责分工与充足的能源管理人员配置是能源管理体系运行的保障。能源管理职责目前由建设装备部归口管理,但涉及到多个管理部门,如物料部采购、技术部工艺管理和计量管理、建设装备部设备管理、动力车间动能供应运行管理、储运部储存发放煤油、汽油、人力资源培训、企业文化部宣传等。因此,公司在建立能源管理体系时,应在满足节能法律法规及《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方案》要求的前提下,针对各职能和层次的人员,说明其在能源管理体系实施运行中的位置和作用,并赋予职责和权限,特别是对于能源利用全过程的各个关键环节,公司应指定专人负责。
(2)策划资源管理。提供适宜的资源支持,是保证能源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基础性条件,包括人力资源、设备设施和资金。
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节能意识、岗位能力评价和培训。公司通过建立、运行能源管理体系,采取宣传节能降耗所带来的效益,提高员工认识,培养节能习惯和落实制度细化考核、开展表彰奖励活动等措施不断提高员工的主动节能意识。公司应明确各岗位特别是关键能源管理岗位在能源管理、节能技术等方面的能力需求,每年利用公司绩效考核平台通过技能、教育、培训和经验等方面对相关人员进行岗位能力评价,并通过采取培训等措施使其满足所需的能力。
设备设施主要指基础设施、能源计量器具和用能设备设施。设备设施的采购、使用、配置、维护保养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公司的能源利用效率。设备设施是公司用能的终端环节,消耗了绝大多数能源,因此,在保证正常生产经营的条件下,加强了用能设备设施的节能管理,才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公司对用能设备应实行全过程管理,即从技术部的工艺提出、设备设施选型、选择生产厂家、设备设施安装、投产使用、设备操作、维护保养、技术改造到设备报废整个过程。
资金是能源管理体系各项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建议公司每年考虑一定资金确保体系的运行。
8.策划能源管理和利用活动。在能源管理体系策划阶段,公司应利用能源评审过程中现有的管理机构、制度、职责权限与能源管理体系标准要求的差距,对现有管理组织机构进行整合、调整或增加,明确职责、权限,策划各管理层次、部门、岗位在能源管理体系中的作用、位置及具体的能源管理和利用活动,将策划结果以文件形式将其固定下来,形成能源管理体系文件,并依据体系文件定期检查、评价各岗位开展工作、活动的履行情况及效果。
9.编制能源管理体系文件。能源管理体系同质量、环境管理体系一样,需要编制体系文件。编制体系文件是公司建立和有效运行能源管理体系的重要基础工作,也是公司达到能源目标、指标,实现能源方针,评价与改进体系,实现加强能源管理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依据。公司在体系运行过程中,应当根据发现的问题、按照规定的程序评审和修订所编制的体系文件,以保证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能源管理体系文件包括:能源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相关记录等支持性文件。
(二)体系实施
策划阶段已经建立了系统化的能源管理体系文件,体系的实施就是按照编制的体系文件要求运行能源管理体系,对能源利用的各个过程加以控制,从而实现能源管理的规范化、系
统化。
能源管理体系实施可按照以下五个步骤进行:体系文件,培训体系文件,执行体系文件,监视测量和不符合、纠正、纠正措施及预防措施。
(三)体系检查
检查是保证能源管理体系持续有效的重要手段,主要通过内部审核的手段进行。在此过程中,公司应检查能源管理体系覆盖的各部门是否履行了能源管理体系的管理职责,体系文件是否能够有效执行;能源利用的各个过程及采取的节能改进方案是否按照预定安排执行并达到了预期效果;检查公司遵守法规贯彻机制运转情况,评价能源管理和利用的各个过程是否能够满足法律、法规、产业政策、标准及其他要求,确保能源管理体系运行的充分性和有效性。
(四)体系改进
改进能源管理体系不是阶段性的,而是经常性、持续性的,主要通过管理评审的手段进行。能源管理体系具有自我完善的功能,在建立实施的任何阶段、任何活动和所有过程中,主要发现问题就要及时改进。
五、建设实施能源管理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公司在建立实施能源管理体系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建立能源管理体系要以现有管理为基础。
2.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是动态的过程。
3.公司能源管理体系应反映自身特点。
4.能源管理体系应融入公司其他管理体系。
5.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关键是领导重视。
6.建立能源管理体系要防止“两张皮”现象。
参考文献
[1] 赵旭东,朱辉.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M].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2] 杨申仲.能源管理工作手册[M].中国计量出版社,2009.
篇7
1.1企业能源审计类型
我国现在开展能源审计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政府监管的能源审计,即国家或地方节能主管部门对石油化工企业能源使用情况进行审计,是我国开展能源审计的主要类型;二是委托从事能源审计的相关机构,该机构具有规范性,以保证审计方案、采用数据和审计结果更加科学,提出的建议更加有效;三是企业内部设立能源管理体系,依照国家能源相关规定对企业用能情况进行审计。
1.2企业能源审计的方法
石油化工企业能源审计的基本方法是依据物料平衡原理、能源平衡、能源成本分析原理、工程经济与环境分析原理以及能源利用系统优化配置原理,对企业的能耗、物耗的投入产出情况进行审计、诊断和评价[3]。相关依据参考表2。
1.3能源审计程序
1.3.1编写能源审计方案首先成立能源审计小组并分工,其次,明确能源审计目标,审计期和审计内容,最后根据前两块内容制订能源审计方案。
1.3.2了解企业能源利用情况针对能源审计内容,通过企业能源管理人员初步了解企业生产工艺、能源管理体系、能源购销、能源转换输送等等。召开能源审计动员会,向相关人员介绍能源审计的目的和要求,随后布置数据资料收集工作,资料主要包括:能源管理资料、能源统计报表、各分系统和主要用能设备的数据资料等等。
1.3.3现场调查测试进入企业生产内部,了解主要的生产系统、能源转化输送和能源利用系统的详细情况,必要时对重点用能设备和装置进行现场测试。另外,可通过现场核查、盘点、查账等手段来判断、分析收集数据的真实性。
1.3.4召开交流会相关信息收集和分析之后,就发现的相关问题与企业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交流探讨,共同提出提高能源利用率得可行性措施以及可达到的初步成果。
1.3.5编写能源审计报告报告内容主要包括:审计有关事项的说明(如:技术标准)、企业概况、能源审计结果、重点耗能设备的测试结果和对标评价、企业能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和能源审计总体评价和结论。
2我国石油化工企业能源审计面临的问题
随着能源审计规范不断地完善,我国企业能源审计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如许多化工厂考虑到投资回报率和回报期,时间如果是两三个月则会比较积极,若为3~5年甚至更久的话,往往会扔到一边。现将相关问题总结如下:
2.1企业对能源审计的需求意识淡薄相关文献报道指出,面对我国日趋严峻的能源形势,各重点耗能企业被迫与各地政府签订的《节能目标责任书》,被动地接受能源审计。很多省份的企业自主能源审计几乎为零,主要原因是企业认为能源审计太过麻烦,需要增加新的投入,很难产生经济效益,所以管理人员对能源审计并不持支持态度[4]。对于石油化工企业而言,部分能源也是生产原料,对企业内部进行能源审计,从管理到设备及能源的分配都需投入一笔较大的资金,而且在短时间内得不到及时的利润,故企业自主进行能源审计的积极性不高。
2.2能源审计部门存在限制性能源审计的主体包括审计单位和专业性人才。目前我们国家能源审计以政府审计为主,很少有企业自主设立专门的能源审计部门。而政府部门由于业务繁多,工作人员有限,不可能及时处理各企业的能源审计需求,因此会导致部分企业不能按时拿到相关审计材料。另一方面,对于审计人员而言,不仅需要掌握财务方面的知识,对于企业单位能源计量和统计、社会节能量的认定和换算方面也需要了解,而在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大多是财务科班出身,对能源审计业务不熟,“不会审”现象时有出现[4],且审计队伍的水平参差不齐,在工作方面会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导致能源审计失去其包含的重要意义。
2.3企业能源管理基础薄弱大多数石油化工企业缺乏有效的能源管理体系,从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制到能源数据的计量和统计工作,都无专人负责。日常能源运行情况的记录,直接影响到能源审计的进行,数据的真实性与实施能源审计后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密切相关。
3能源审计面临问题对策的思考
3.1“强制性”和“鼓励性”措施并举首先,政府部门可根据自己在能源审计中的主导地位,结合新修订的节约能源法、化工企业能源审计管理规范和管辖范围内石油化工企业的实际情况而下发政策文件,政策中可规定新老企业需进行能源审计的的方法、步骤和审计内容等。其次,政府部门可积极出台相关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奖励进行能源审计较好的企业,带动其他石油化工企业进行能源审计;最后,政府部门应积极宣传能源审计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让企业明白能源审计的本质是服务于企业,使企业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本钱”,最大化企业利益。
3.2充分发挥能源审计中介机构的作用能源审计需要既懂财务和审计,又懂工程技术的综合型人才。因此,政府部门可招聘相关专业的人才,并对其在专业方面进行考核,然后进行技能培训和岗位实践,最后可根据各地需求成立第三方能源审计服务机构,更好地服务各地石油化工企业。对企业内部从事能源管理的人员可阶段性地进行培训,总结出节能的经验,从而更好地展开能源审计工作。
3.3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能源管理体系石油化工企业内部建立能源管理体系不仅有利于企业能源管理的合理化,安全化,能及时掌握企业能源消耗情况,保证能源计量数据的真实性,从而为企业实施能源审计和节能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此外,企业内部成立能源管理体系,能够为企业带来间接的经济效益,例如:企业在进行能源审计或申请新项目时,完整、科学的能源消耗数据,可以为企业省去一系列的行政成本。
4结语
篇8
1 技术节能
建筑物能耗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与建筑物建造相关的能源消耗,包括建筑材料生产用能,建筑材料运输用能,房屋建造和维修过程中的用能;另一方面是建筑运行的能耗,即建筑物照明、采暖、空调、给排水系统、办公设备和电梯等设备的能耗,这些能耗将一直伴随建筑物的使用过程而发生。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中,建筑材料和建造过程所消耗的能源一般只占其总的能源消耗的20%左右,大部分能源消耗发生在建筑物运行过程中。由此而知,建筑运行能耗是建筑节能任务中最主要的关注点,也最具有节能潜力。实现建筑节能的技术途径:尽量减少建筑内能源总需求量的同时,
大力开发利用可再生的新能源,
从而减少使用在建筑领域内易引起环境污染的能源。
2 管理节能
很多企业及单位都完成了大量的节能改造。例如:更换低效的设备、照明改造、变频器、热回收、楼字自控系统等。对于管理节能,大部分都是零散的、账单式能源管理方式。能源管理系统在数据监测(电、水、燃气、油、蒸汽、热水等各种能源)的基础上,着重干对各种能耗数据进行监测、统计、整理和分析,帮助管理层进行高效的能源管理,建立内部能耗基准线,生成各种E-KPI(Energy KPI),建立高效能源管理体系,持续降低能耗。
一套良好的能源管理系统,可以帮助用户从以下几点提高能源管理效率:(1)规范和加强能源管理,从粗放式的能源管理模式到科学的能源管理模式。(2)发现能源使用过程中浪费的情况。(3)生成各种用户需要的能源经济性指标,例如:分项能耗、分类能耗、分类建筑能耗等等。(4)帮助客户建立能耗基准线。(5)帮助客户管理各个环节的能耗。(6)发现各个系统或设备低效的环节。(7)对节能措施产生的节能效果进行测量和验证。(8)分析各种变量对能耗的影响,如天气、运行时间等。(9)帮助客户将能源价格的影响考虑至实际使用中,帮助用户进行电量峰值管理。进行有效的需求侧管理。(10)和用户的ERP系统(如sAP,Oracle等系统)对接,为用户提供各种能耗指标。(11)和原有的楼控系统(BAS)系统对接,共享资源信息。
3 校园能源管理系统构成
节约型校园节能监管平台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前端采集、数据传输、终端数据统计分析公示。需要注意的是与远程集抄、楼宇自控系统在需求与定位上有所不同,不可简单套用。
楼宇自控系统,特别是建筑能耗中的大户一空调制冷设备系统,运行控制参数需要以分秒为单位的高频率反馈和通讯传输,要求较高精度的传感器具,要求复杂的控制逻辑,而建筑能源管理系统基本上仅要求以小时为单位的数据采集,传输,数据量和传输速度都与前者有很大差别,精度要求也不在同一个层次。因此,除了在部分参数计测上存在可共享之处外,两者基本上是特性相异的系统,现实中的失败就在于过于“贪婪”、硬性地将这两个目的不同,特性相异的系统捆绑在一起,看似功能多,综合性强,却并不合理的也不实用。
事实证明,将建筑能源管理与建筑设备自控系统分开更趋于合理,当然,这并不妨碍两个系统之间必要的数据共享和联动。目前我国的大型公共建筑能源管理也正在向这个方向发展,即建筑分项计量系统相对干BA系统独立设置,但尽量共享数据、考虑联动控制接口。而对于校园来说。除少数大型建筑外,中小规模建筑居多、量大、用能密度小,更是应该把握好校园节能管理的需求,为校园建筑节能监管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分类与分项计量相结合(粗略计测与详细分项计测相结合,综合近期宏观监控与长远细化管理的布局),注重实用和高效。
在对系统的构架、硬件(计量表具,网关设备、网络系统)和软件(管理平台、通讯协议等)进行了广泛深入研究后,制定了《高等学校校园建筑节能监管系统建设技术导则》(已颁布),各大学应该参照这些技术导则,科学的建立起校园建筑节能监管系统。系统支持在线监测、数据比对,能耗统计审计分析、能耗预测、指标定额、专家诊断等功能。校园节能监管平台既能够使管理者及时发现建筑高能耗环节以及照明,空调等系统的故障和不合理的运行方式。为节能诊断分析及管理提供依据;也可为校园能耗数据和指标公示,实现能耗数据可视化、节能效果定量化,节能管理指标化目标,同时,作为基于校园网的校园的互动平台,可在树立校园节能环保风尚,促进行为节能、形成绿色校园文化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篇9
【关键词】风险管理;合同能源管理;电力需求侧管理;过程管理
1.引言
DSM项目尤其是EPC项目与市场联系十分紧密,在项目规划、决策、实施和评估等各个阶段都伴随着风险。特别在工程类项目过程中,具有投资额较大、周期较长、涉及方较多等特点,因此对风险的管控显得格外重要。此外,风险管理贯穿于项目的整个过程,较其他要素管理有管理持续时间长、涉及要素多等特点。为确保实现DSM项目的预定目标,满足合同要求,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必须进行风险管理,其主要目的是识别与项目有关的风险,评价和管理改善项目的执行效果,从而使潜在机会或回报最大化、使潜在风险最小化。
合同能源管理(Energy Performance Contracting , EPC)项目是我国DSM管理大力推广的以节能服务公司(ESCO)为主体的能效项目的融资和实施方式。相对于一般DSM项目,EPC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会面临更多的不确定因素,其风险也远大于一般DSM项目。对此,有必要对EPC项目中ESCO所采用的风险管理策略进行研究,以求在实施过程中尽可能的规避所面临的风险。本文主要研究EPC项目过程风险控制,给出控制策略。
2.EPC风险管理内容
EPC项目风险管理的目的在于对项目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排查,将风险管控工作纳入EPC的全过程,实现对项目风险的全方位防范和动态化监控,这对保障EPC项目顺利健康进行具有重大的意义。根据风险的隐蔽性强、破坏性大等特点,项目风险管理的核心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风险识别;2)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分析、筛选与诊断(风险评估);3)制定出相关的控制措施对风险有针对性地进行控制(风险监控)。
EPC项目常见的风险分类有以下四种:1)按照项目风险的表现形式可分为政治风险、信用风险、金融风险、完工风险、运营风险、市场风险和环境保护风险;2)按照项目风险的可控制性可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3)按照项目的运行阶段可分为项目规划决策阶段风险、项目启动实施阶段风险和审计验收阶段风险;4)按照项目的投入要素可分为人员要素风险、时间要素风险、资金要素风险、技术要素风险和其他要素风险。
节能服务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有:1)业主提供的现场数据不准确带来的风险;2)物价波动形成的“经济风险”;3)不可预见和不可抗力风险;4)投标报价风险;5)项目分包商的管理风险;6)项目设计与材料采购风险;7)合同责任不清的风险等。
3.EPC项目过程风险控制策略
3.1 项目准备阶段
本阶段的风险一般为客户信用风险,本阶段的风险管理,首先由财务人员和项目经理组成企业资信评估小组,根据对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的分析,进行企业资信评估,并形成分析报告。评估内容包括:企业规模、偿债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盈利能力。其次,项目经理对企业的总体特征进行调查分析,并形成调查报告。调查内容包括:企业总体情况、产品、原料、生产、销售等方面。再次,项目经理在技术专家的指导下,对项目拟采用的技术进行技术风险评估。项目评估小组根据以上分析,做出项目可行性结论。拟实施项目必须得到分管经理和总经理的签字批准后,才能签订正式合同。签署相关的能源管理合同,非文本合同必须经过公司法律顾问的审查。
3.2 项目实施阶段
本阶段风险主要是技术或设备风险以及施工风险。本阶段的风险管理由项目经理、财务人员和施工管理人员组成项目过程控制小组,及时了解和发现风险,使风险始终处在控制之中。这一阶段的风险主要是技术或设备风险以及施工风险。ESCO可采用风险转移的方法,将风险通过合同或协议合理地转移给设备供应商和安装商。由于EPC项目是在旧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改造,生产、建设交叉严重,项目建设难度很大。把住项目技术关、施工质量关是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有力保证。为确保项目技术的合理性,在开工前组织进行设计交底;在施工过程中当现场情况与设计发生冲突时,由施工单位、使用单位、设计单位同时对设计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及时进行设计变更,使项目趋于完善;在施工过程中,建立现场办公会、项目监理、设计变更传送等制度;坚持每天开现场会汇总施工情况,准备第二天的工作。监理工程师严把质量关,每一道工序经过验收合格,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以严格控制过程质量,保证整体较高的工程质量。在施工收尾时,由使用单位及厂内各部门参加,对整个项目进行全面验收,对发现的问题分头落实处理,再进行试运行。
3.3 项目效益分享阶段
这是EPC业务的独特风险,需要ESCO关注和研究。根据国内示范ESCO的经验和教训,只有全面了解客户的情况,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并在出现风险时有相应的对策来化解。必须在合同谈判时就与客户将效益分享比例及分享期限加以明确,并向客户解释清楚分配的原则和方法依据。制定合理的分享年限,并留有一定的应变余量,以保证在客户方面出现任何不利变化时,ESCO仍然能收回全部投资。选择权威的能源审计部门监测项目节能量,以保证能公平合理地进行项目的能耗评估和节能效益分析。审计部门最好是国家有关部门、当地或该行业影响力较大的机构。
ESCO在评估项目效益时,应注意回避与客户的不同意见,以避免可能导致的效益分享风险。EPC项目带给客户的效益不仅是通过节能方式,还有可能是通过降低设备维护费用,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提高产量、质量,降低原材料消耗、降低环境成本等多种渠道来实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应密切关注客户的生产经营情况、管理层变动情况和项目运作状况,定期回访客户,催收节能效益。
4.结论
篇10
【关键词】节能减排;能源计量管理;对策
能源紧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因素,因此在能源问题上“开源节流”已是刻不容缓的选择。为了将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对能源的各方面数据进行精准的统计就有了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能源计量工作因此应运而生,但是作为新兴的事物,在管理过程中难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为此,问题立足现状,提出几点完善建议。
1 重视在能源管理工作中能源计量标准化的实施
只有将能源计量管理工作实现好,才能最终实现节约能源的目的。能源计量管理是目前大多数单位采取的方法,顾名思义,这种管理是以科学的计量方法为基础,并辅以其他程序,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定期或不定期的对计量工具进行维修和检测、对能源计量装置的合理设置以及保证所使用的计量器具是合格产品,以免在检测过程中出现误差。采用能源计量器管理的首要目的就是为了尽可能提供客观、真实的数据,使最终的数据达到国家标准,为我国能源领域的各项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做好这项工作不仅有利于我国节能事业的发展,对单位本身也有百利而无一害。
为了确保在能源计量工作中有能够量化的标准,将计量工作标准化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为这项工作室实现科学管理目标的前提和保证。它能为能源计量管理、检测提供技术依据。2006年国家颁布实施了GB17167-2006,通过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监督检查,已使大部分重点用能单位设立了能源计量管理职能部门,完善了能源计量管理体系,即涵盖以下内容:岗位职责、部门责任分工、人员培训、能耗定额管理、奖惩制度等考核机制。通过标准和机制的建立,企业树立了以加强节约型企业建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目的。
2 建立新型管理模式――重视发挥计量数据在管理中的地位
首先,单位领导要对计量工作给予高度重视,领导重视,并针对计量考核事宜制定相关制度,有利于最大程度的调动下属单位开展节能工作的积极性。某单位各级领导非常重视计量管理工作, 把计量的完善与管理作为公司的基本建设工作之一, 从政策和资金上给予了大力支持, 为公司计量管理建设的完善提供了保证。
明确以计量数据管理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公司明确了以计量数据管理为中心的能源管理模式, 以计量数据管理为中心, 建立了各项节能管理制度, 包括能耗指标下达、分解、落实制度, 能耗指标考核奖惩制度,能耗指标承包制度等; 做到了用能有指标, 指标有考核, 考核有奖惩, 奖惩必兑现, 所有指标考核均落实到一线班组。
建立完善的能源计量体系及机构,公司建立了两级能源计量领导小组,公司技术质量部经理主管, 各分厂分管; 三级能源计量管理机构,公司技术质量部、分厂和分厂科室,为能源计量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3 节能减排工作中加强能源计量管理的相关策略
工业企业能源计量管理的基础工作含盖内容较多,必须坚持全员、全面、全方位的“三全”方针来开展能源计量管理和节能降耗工作,笔者认为,最重要的要素有四个:一是建立能源计量的组织机构;二是建立能源计量管理制度;三是明确企业领导的职责;四是打造过硬的能源计量队伍。五是引进和应用新型节能技术。
3.1 能源计量组织机构建设
合理设置能源计量的组织机构是加强企业能源计量和节能管理的关键。企业的规模各有大小,集中度各不相同,管理层级也迥然有异。每个企业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行业特点,合理构建能源计量组织机构,这个机构应该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牵头领导,从企业最高管理层级开始,垂直向下依序层层设置。
3.2 企业能源管理制度建立
根据企业历年生产、经营数据和管理经验,重点建立能源计量管理五个方面的制度。机构职责及各级岗位人员责任制度,计量器具的选型、采购、入库、流转、报废等管理制度,计量器具的使用、维护、保养制度,能源计量器具的周期检定(校准)制度,能源计量数据采集、处理、使用、保管及监督制度等规章制度。
3.3 能源计量人才队伍建设
能源计量发展的关键在于造就一支掌握现代化计量技术和管理知识的专业人才队伍。工业企业一般都是当地能耗大户,来自地方政府的能耗指标压力必须落实到企业内部精细化节能措施上来,因此,必须切实提高企业内部能源计量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能源计量管理的需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大量智能型的计量仪表逐步替代能耗高、准确度低的传统仪器仪表,这对企业原有的知识技能不高的计量人员提出了更高的专业知识要求。企业应通过大规模、多层次、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能源计量人才队伍。
3.4 新型节能技术的引进与应用
工业企业的经营周期、设计建设水平随着时代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老企业建厂年代一般没有采用新型节能技术,而这类企业却占现有工业企业总量的比例较高。因此,笔者认为,引进和应用新技术降低企业能源消耗是一个普遍性问题,也可以说是工业企业面临的普遍课题。资源量的日益紧缺枯竭,客观上造成了进厂能源价格的不断攀升,这对工业企业的桃战日益突显,尽可能以高效和可持续的技术措施来实现减少能源消耗成了当务之急,随着科技进步的发展,新的节能先进技术给工业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节能潜力,企业利用新能源、新技术降低能源消耗。能源计量数据信息化,有据可查信息技术是企业实现能源最佳配置、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及节能降耗的重要手段。目前,能源计量的网络化管理已成为企业信息化、现代化管理的重要基础和标志,它不仅为生产管理提供量化的、及时的数据,更重要的是依据能源计量数据能够制定企业管理方向、发展方向、技术改造方案以及核算考核机制。可见,加强能源计量数据的信息化管理,使数据准确可靠尤为重要。在实际工作中,用能单位应按照标准化的相关要求对本单位各类能源的输入、转换、分配、传输等。能源计量数据进行信息化管理,确保各类信息采集及时准确。对能源计量检测数据的采集、处理、使用等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充分发挥能源计量检测数据信息化在生产经营、成本核算、能源平衡和能源利用状况、统计分析等各项工作中的作用,用科学准确的计量数据指导生产、及时发现工艺缺陷、管理漏洞,挖掘节能潜力,有针对性的加以改进和提高,切实把数据信息化工作落到实处。
4 结束语
要抓好节能减排工作,必须有明确的机构和人员职责,建立多层级能源网;建立健全能源计量管理制度,并及时修订完善,把能源管理纳入企业标准化范畴;建立完善企业能源消耗定额和相应的考核体系。
【参考文献】
[1]李长春,崔艳.加强能源计量管理 适应改革发展形势[J].西部大开发:中旬刊,2012(1):82-82,125.
[2]王民学,王兴东,蔻春玲,等.能源计量是节能减排的有效手段[J].中国计量,2011(10):36-38.
[3]袁志明.加强计量管理促进节能减排打造生态唐钢[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12(4):27-29.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企业盈利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