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突发事件处理方法范文
时间:2023-10-30 17:31: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常见突发事件处理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 TV331 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混凝土结构建筑物特点
1、受力效果好
混凝土结构建筑物的受力效果好表现在混凝土与钢材的特长,如果对于相同的压力负荷来说,钢管混凝土构件的断面明显小于钢筋混凝土构件,钢管约束改变了受力性能,由单向受压变为三向受压,提升了混凝土抗压强度;加上混凝土的填充,从而保证了钢管的整体稳定性,使得建筑物的总体结构坚固。
2、可塑性高
混凝土属于脆性材料,但是加上钢筋构架,混凝土处于三向约束状态,不仅改变了使用时的脆性性质,而且还具有了很大的可塑性变形,使得建筑物更加多变,为建筑提供灵活的使用空间。混凝土与钢管相结合的结构使钢管混凝土柱完全没有脆性特征,而可塑性大大提高。
3、抗震性好
相比较传统砖质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有坚硬的钢筋为框架,混凝土进行浇筑,使整体建筑物更加稳固,加上钢筋混凝土结构自身的重量大大减轻,这都有利于减小地震带来的晃动,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
4、经济效益好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物主要采用混凝土构件,在施工阶段即可作为承重骨架,节省木材、脚手架等材料设备,减少施工材料和施工工作量,同时也加快了施工工期,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二、建筑混凝土结构发展现状及问题
1、梁、柱的钢筋保护层厚度问题
钢筋保护层厚度通常是指主筋的保护层厚度,有些施工人员按字面将其误解为构件最外侧钢筋到模板,甚至是拉筋外侧到模板的距离。钢筋保护层一方面能够确保混凝土包裹钢筋,使两者共同工作;另一方面是防止因混凝土开裂后钢筋被氧化锈蚀,且满足耐火极限的需要。如果施工人员的错误使保护层太厚会导致构件有效截面削弱过多而太薄,将影响其作用的发挥。
2、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的问题
目前,我国建筑也在对混凝土强度方面有着具体的规定。梁柱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差不宜大于5MPa。如果超过,梁柱节点区施工时应作专门处理,使节点区混凝土强度等级与柱相同,强调节点核心区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要与柱相同。大多数单位采用商品混凝土泵送工艺,并习惯将竖向构件与水平构件分两批集中浇筑;若要求梁柱节点单独浇筑,会因浇筑时日不易控制而导致质量事故,且节点区与梁板间分隔也有难度。对此问题虽然有很多处理方法,但还未得到统一规范的做法。
3、梁柱节点的施工问题
梁柱节点的施工工作具有很大的复杂性,主要表现为:节点构造复杂,钢筋分布密集,操作人员高空作业,施工难度大,特别是中间柱子钢筋纵横交错,箍筋绑扎不便,采用整体沉梁时节点区下部箍筋无法绑扎,致使梁节点部位不放或少放柱箍筋,留下严重隐患。部分施工人员意识到钢筋骨架柱节点内箍筋绑扎困难,便采用两个开口箍筋拼合,然而在整个节点区均采用开口箍筋显然不符合相关规范和规定,使整个建筑工程留下隐患。
三、通病预防及治理实施方法
1、钢筋施工
一般情况下工地上施工阶段钢筋容易出现的主要问题有:钢筋表面锈蚀;钢筋间距偏差大;钢筋下料尺寸不准;钢筋焊接不规范等问题。
钢筋加工采用在棚内加工成半成品,然后用托盘车运至施工现场绑扎成型,对于一些不适应在场内加工的钢筋,长钢筋和较为笨重的在场内加工运输困难的钢筋就在结构物现场加工,加工场地均是经过砼硬化处理过的原地面,然后在上面摆放方木,在方木上加工钢筋。钢筋加工完成后及时的入模,并在尽短的时间内浇筑砼,以防因时间长而生锈,如果钢筋表面已经有轻微的锈蚀,用钢丝刷刷干净表面锈蚀后方可使用。
构件配筋应预先算好箍筋间距,作为绑扎钢筋骨架的依据,施工前现在原地进行放样,用粉笔等做好标记,然后进行绑扎成型,在成型时安排专人随时检查钢筋间距及时调整。
加强钢筋下料的管理,预先确定各种形状钢筋下料长度调整值,配料时考虑周到,依据实际成型条件,采用画线方法,在操作台上画出分段尺寸线,形状对称的钢筋,从钢筋中心点向两边分画,尽量减少加工成型后的钢筋与设计图纸中偏差过大,反复试验,找出其中的规律后方可大量加工制作。
项目部安排质量部门会同实验室随时抽查工地施工现场焊接的钢筋,首先是不允许使用不合格的焊条,对焊接完成的钢筋随机的进行抽样做试验,当环境温度较低时采取挡风、防雪、焊前预热、焊后缓冷等措施。
2、模板施工
为保证混凝土的外观质量,项目部对所施工的结构或构件均采用定型钢模板,在施工前首先进行试验构件的预制工作,或者叫首件制工作,以验证构件或结构物的施工工艺方法、人员机械的配合情况。模板在使用前先用砂轮磨光机进行模板表面除锈,再用柴油将模板表面清洗干净,立即使用的模板表面均匀的按照柴机油(不得使用废材料)配比涂刷脱模剂,不立即使用的模板清洗干净后表面涂一层防锈油脂,待使用时在清理干净重新涂刷脱模剂。模板在安装时加强砼保护层短的检查,在主筋上绑扎强度及厚度都满足要求的塑料垫块做保护层。在底层钢筋下面适当加密保护层的间距。
3、混凝土施工
混凝土施工中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主要有:混凝土强度不合格,离散性太大;表面有蜂窝、麻面、水纹、离析、漏浆、露筋、颜色不一致、错台、边角破损、裂缝。
根据项目施工特点,施工单位首先对拌制混凝土所用的原材料严格控制,对每批进场的砂石料进行取样做常规检查,及时的向机料部门反馈试验结果,不合格的材料及时的清出料场,对拌合站所进的水泥、粉煤灰等胶凝材料按照抽检频率做委托试验,一些常规试验由项目部试验抽检。
选用的是施工质量比较稳定的水泥,不同的施工工艺采用了相对应的配合比,混凝土生产时,砂、石的实际含水率可能于设计配合比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对混凝土拌制前对砂、石含水率进行测定,建立砂石含水量台账,根据测定结果调整材料用量及用水量,及时的调整施工配合比,以保证混凝土良好的和易性,减少水泡气孔的形成,另外实验室所确定的配合比,其和易性不一定能与实际施工条件完全适应,项目部实验室会根据实际情况而做出调整,当运输设备、运输方法或运输距离、施工气候等条件变化时,所要求的混凝土塌落度也随之改变。为保证混凝土和易性符合施工要求,实验室会及时将混凝土的含水率及含水量做出相应的调整,调整后准确的实现实验室配合比,而不会改变实验室配合比,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随时制作同期养生试块,检查混凝土的强度均匀性,如果发生变差过大的情况,及时调整配合比。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加强混凝土的过程控制,主要是通过调整施工入模塌落度进行控制,混凝土入模前首先测量混凝土的塌落度,塌落度满足要求后才可以入模,如不能满足要求,当盘或当车混凝土坚决不能入模,每车运至施工现场时安排专人负责测量塌落度,开始时每车都要测量,当正常后随机抽取做塌落度试验。
浇筑混凝土时控制好混凝土的自由降落高度,如果超过2米时应加串筒、溜槽等设施,防止因落差高度过大混凝土产生离析。在浇筑时按水平分层浇筑,根据振捣设备的不同,每层浇筑厚度一般按照30控制,在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混凝土时一定要注意振捣棒与模板间的距离,不可使用振捣棒碰触到模板,在浇筑前对振捣工艺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工作。
4、混凝土养护
为了保证浇筑完成后的混凝土达到终凝时所需要的温度,在混凝土浇筑完成达到终凝后采用保湿土工布覆盖并浇水养护,项目部制定了一系列的混凝土养护措施,如墩柱模板在浇筑完成后在墩顶表面安放一个塑料水桶,塑料水桶人为的在周围穿几个小洞,桶里注满水,水由小洞慢慢淌出,安排专人负责向桶内加水,拆模后在墩身上套一个塑料袋防止水分的散发,这样能保持墩柱湿润,其它结构也有的采用这种方法,项目部通过这种手段控制浇筑完成的混凝土表面7天内保持湿润状态。混凝土拆模时间根据现场同期制作的时间强度来确定,当试件强度达到2MP或者达到设计强度的75%时在进行拆模,具体拆模强度根据是不是承重构件来控制。
结束语:混凝土结构施工,是我国建筑行业中技术含量比较高的领域,也是近些年来各个科研院所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文章通过对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工艺描述,使更多的建筑界同仁对此领域产生关注与兴趣,最终使我国的混凝土结构工程走在世界的前列。
参考文献
[1]赵志缙,赵 帆.高层建筑施工(第二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
篇2
1 急诊科护士长在协调、排解医患纠纷中的作用
1.1 发生护患纠纷的原因及特点分析 急诊科是一个风险程度较高、容易发生纠纷的部门,如何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需要护理管理者及急诊科护士共同高度重视和引起关注。急诊科普遍存在着患者病情急而且危重、病情变化快,病种较为复杂,死亡率较高的问题,而且患者及其家属缺乏对急救常规、急救原则知识的了解,对病情发生的各种变化难以理解,对发生突发事件无法接受。随着患者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的逐渐加强,护理诉讼也越来越多。纠纷发生的原因还常常来自于患者及其家属对护士服务态度不满意、操作技术不满意、对护士责任心不强、护理收费频繁不满。
1.2 做法
1.2.1 “急”字当先 急诊科是一所医院医疗服务的重要窗口,其治疗和护理质量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声誉和患者的生命。因此,急诊科护士长首先要明确责任和任务,突出一个“急” 字,打破就诊常规,疏导分诊要做到迅速,注意与医生的配合和协作,做到不拒绝患者,力争使急救护理方案在重患到院5 min内即可落实。我们知道,急诊科的工作属于被动型的工作,在工作中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复杂情况,有时是意想不到的。因此,护士长要善于使用恰当的、得体的话语向患者家属解释和加以安慰,使患者在良好的气氛中得到治疗和护理。在交流中避免使用刺激性和严厉的语言,不使用绝对性语言或肯定的语言,以防万一抢救不成功时不能取得家属的理解,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和镇定。
1.2.2 加强预见性护理 预见性护理也叫超前护理,是护理人员在准备护理前以及实施护理的过程中预测患者可能出现的问题,确定护理重点,及早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最大限度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护理质量,从而实现由被动救治向主动抢救的转变[2]。急诊科护士长应坚持科学的思维,执行科学的护理抢救程序,即从患者病情评估、紧急护理救治到配合医生诊断,然后达到继续进一步救治。在医生检查患者病情时,护理人员应立即投入护理抢救,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在未明确病因时抢救是第一位的,然后再配合医生做进一步诊断;要认真听取患者和家属的诉说,及时处理各种急症危象。如患者发生呼吸或心博骤停时要迅速实施心肺复苏术,同时建立静脉通道,持续心电监护,及时给氧等,并且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为医生提供诊断依据的同时,尽量采取措施保持患者的生命体征趋于平稳,以利于后续的进一步治疗和诊断。因此急诊护士长平时要注意加强护士对危重病患者的护理意识,组织好相关技能的训练,提高救护技能。
1.2.3 合理安排护理人力 利用好护理人力资源与提高服务质量密切相关。人们传统的观念是重医轻护,而且个别医院护理人员比较少。护士长要做好护理人员的调配工作,合理安排值班等护理管理工作,安排有经验的年长护士和年轻护士协同工作,以减少因护理人员安排不合理造成的护患纠纷,确保护理质量。
2 应对突发事件的对策
突发事件的发生是在事先没有通知、没有预兆的情况下突然发生的, 具有不确定性。它不仅具有一定的破坏力,而且有一定的影响力。为了应对突发事件, 平时必须预先制定出一套实用完备的应急预案。
2.1 建立应急预案和学习预案 护士长应根据急诊科室的业务和技术特色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并组织大家反复认真学习, 使全体临床护理人员熟知本部门应急处置的程序和预案的内容、流程。平时要做好处理应急、突发事件的思想意识和心理准备,并具备高度的责任感。
2.2 加强应急的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应急能力 对于突发事件的应急工作,主张以预防为主,常抓不懈。突发事件的早期处置常常关系到整个事件的最后结果。因此,要定期加强应急处置相关知识及应急技能培训和演练, 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应急能力和反应速度。现场救护知识培训主要根据临床经验,对重伤员特别看护,并设专人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轻伤员集中管理,并协助与患者单位或家属联系。突发事件往往给患者及家属造成巨大心理伤害,救治时态度要认真,注意关心、体贴和安慰患者,体现人性化服务,如适时帮助患者整理衣衫,轻拍患者以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和恐惧心理,也有助于减少护患纠纷。
2.3 完善各项制度制定 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制定有利于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遇到突发事件时有章可循,做到急中有序。护士长应及时调动科室内护理人员参与突发事件的处理,为抢救患者和及时处理突发事件赢取宝贵时间。建议制定各种突发事件汇报制度、急救物品管理制度、抢救室管理制度等。
3 小结
急诊急救是医院重要的临床学科,急诊科护士长应具有敬业奉献精神、具备高素质、高技能以及扎实的理论基础,合理使用人力资源,疏缓工作压力,增强法律意识,及时化解各种矛盾,减少或避免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在应对突发事件中要沉着冷静、头脑清醒、指挥得当,平时要注意抢救技能和应急反应能力的提高,为伤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
参 考 文 献
篇3
关键词:辅导员;高校;突发事件;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1-0021-02
一、高校突发事件的常见类型及高危群体分析
1.高校突发事件的常见类型分析。综合不同研究学者的划分类型,基本可把高校突发事件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政治类突发事件,如因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中涉及我国国家利益的事件造成学生游行抗议等。(2)伤害类突发事件,如师生冲突、群体斗殴、学生不堪就业压力、失恋自杀自残等。(3)安全类突发事件,如建筑事故、校园交通事故、漏电触电事故以及火灾等。(4)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如洪水、地震等灾害。
2.高校突发事件的高危群体分析。(1)有自杀家族史的,直系、母系、父系和旁系亲属三代以内有自杀史。(2)有人格偏执或人格障碍等情况的群体。此类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往往质量低下,密友少、缺乏倾听者,情绪长期低落不与人往来,冲动型人格的人容易做出过激行为。(3)近期遭遇严重生活事件困扰的。比如感情挫折、遭遇重大财务损失、亲人身故、自己或家人患上重大疾病、意外怀孕或近期堕胎、不能如期毕业或顺利就业、家庭极度贫困等。(4)长期患病或有生理缺陷,自感生活能力低下或极度自卑者,如有妄想或其他精神病症状。
二、高校辅导员在突发事件中的角色定位和能力要求
1.高校辅导员在突发事件中应扮演的角色。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和意外性,因此必须建立完备的应对机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处理方案,科学妥善地积极应对。对待突发事件,辅导员要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在上级部门领导下,细致地开展工作,在事件平息后,努力降低不良影响,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健全善后处理机制,把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和影响降到最低程度。高校辅导员要从思想上培养成就感,深刻认识自己工作的重要性,才能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服务。可以说,对辅导员来讲,凡是跟学生有关的事,辅导员都要管,只要是学生的事就是辅导员自己的事情。辅导员应该做到第一时间出现在突发事件现场,能第一时间控制和清除突发事件对学生的危害,维护正常的校园秩序,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在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高校辅导员在突发事件中应具备的能力。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类型繁多、成因复杂、爆发突然、扩散迅速、破坏性强、影响面广,辅导员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突发事件时,各种难以预测的局面随时可能发生。这就要求辅导员坚持以人为本、教育为先的基本原则,并将其转化为解决事件的战略性指导。一方面切实提高对自身在处理突发事件中应发挥作用的认识,辅导员要以充分的理论知识来武装自己,切实提高应对能力,加强应对突发事件理论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高校辅导员要时刻记着“突发事件无小事”,对突发事件发生后可能带来的影响加以足够重视。
三、高校辅导员应对突发事件的基本程序
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和意外性,因此必须建立完备的应对机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处理方案,科学妥善地积极应对。对待突发事件,辅导员要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在上级部门领导下,细致地开展工作,在事件平息后,努力降低不良影响,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健全善后处理机制,把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和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1.爆发前期:快速反应,迅速介入,了解情况,稳定局面。学生突发事件防不胜防,辅导员要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稳定在场人员的情绪,控制场面,防止事态进一步蔓延和恶化。根据现场的情况和事情的性质,采取相应措施,如拨打急救电话或请求学校相关部门的支援。等事态稍微稳定,辅导员应了解事件的原因,掌握第一手的资料,保存现场证据,理清来龙去脉,然后将事件的前因后果、现场情况、处理进展、事态发展和预测趋势一一向上级领导汇报,认真听取处理意见,并采取措施逐一落实,同时,及时将情况整理成书面材料上报给有关领导。
2.持续期间:服从调配,顾全大局,通力协作,稳步开展。突发事件爆发后,有可能会持续升温,蔓延扩散,影响日益扩大。在上级部门和领导介入后,辅导员要把手头掌握的信息一一汇报,认真听取上级领导对事件处理的部署和安排,在思想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贯彻上级部门和领导的应对方案和处理意见。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小组中,辅导员要根据分工,全力做好职责范围内的大小事务:或是继续关注事态发展,深入学生群体,进一步排查隐情,消除导致事件恶化的隐患;或是照顾和安抚当事人,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和思想动态,进行思想引导,平息当事人的情绪;或是疏散围观者和盲从者,做好解释工作,消除围观人员的疑虑,防止人群拥堵;或是与当事人家长联系,真诚接待,安排好后勤保障;或是协助学校部门开展进一步的调查取证,查明事件起因和情况;或是做好信息统计和资料整理,按时上交汇报等。辅导员在开展上述工作中,要根据领导安排和分工,注意工作细节,保证负责的工作不出疏漏。这一阶段的工作量大,事情繁杂且细致,工作中一个小小的疏忽或遗漏都有可能增加处理的困难程度,因此辅导员要格外细致谨慎,多留意,勤汇报,并要牢牢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以妥善解决为目标,遵守纪律,服从大局;二是正确处理好事件中的几种关系,如与当事人的关系、与学生家长的关系、与同级部门及同事的关系等。
3.善后阶段:稳定思想,恢复局面,总结经验,完善机制。在突发事件处理的尾声阶段,辅导员承担着大量的“扫尾工作”,比如当事人关于手续的办理、学生情绪的安抚、家长的送往、物品和资料的整理。为了尽快消除突发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学生的消极态度,辅导员要通过面对面、三级网络和信息技术手段,尽快将事件的正面信息传递给广大学生,让学生对事件有一个全面、完整、客观、正确的认识,消除负面影响,引导网络言论,将学生的主要精力和关注点转移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来。遇到对学生心理产生极大冲击的特殊事件,辅导员可要求学校心理机构对学生进行群体、个体的心理疏导和咨询,组织开展积极向上的文体活动,营造良好的进取氛围。在恢复重建阶段,辅导员也要注重对整个事件的资料整理和对全过程的总结与反思,以专题讨论会的方式,分析回顾、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提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改进意见,完善预警和应对机制。
四、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重要意义
1.高校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置是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环节。高校是思想活跃、信息交汇、人才荟萃的场所,具有独特的社会引导功能和社会批判功能,是引领社会思潮、批判社会现实的急先锋,也是传承先进文化、创新科学技术的排头兵。青年大学生民主意识强、富有激情、善于获取信息,对社会上发生的突发事件会在第一时间做出回应,对社会舆论产生引导,但同时他们涉世未深,价值观未完全定型,也容易被引导,稍有不慎极易激发矛盾冲突,引起社会动荡。此外,随着高校与社会互动的增强,发生在高校的突发事件如大学生自杀事件、学术造假问题、校园安全事故以及学校管理中的一些问题等,都会引起社会舆论的高度关注。所以,高校稳定被视为社会稳定的“晴雨表”,突发事件应对处置效果直接关乎社会稳定。
2.做好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置,是维护高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保障。维护高校稳定是推动高校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做好校园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置,是和谐校园建设的最低要求。不同性质的突发事件均会给学校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和损害,及时有效地做好应对处置,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防止矛盾激化、事态扩大,避免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次生、衍生和耦合事件,从而确保师生安全,保障师生权益,保证学校各项工作有序运行,为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科研、生活创造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
3.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置是加强高校自身建设的有利契机。一方面,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置是改善和提高学校管理水平的机会。对于高校来说,作为承担着育人职责的社会机构,管理者更应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以保证学校培养目标得以真正实现。在校园突发事件应对处置的实践中,学校管理层的管理意识、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也可以得到检验和提高,进而提高师生服务的水平和能力。另一方面,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置是高校维护声誉甚至树立良好社会形象的机会。一旦学生发生突发性事件,媒体往往会第一时间重点关注,并进行连续性报道。对于一次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置结果,很可能对高校社会形象带来直接的影响。对于应对处置得到,则可以化危机为转机,为学校树立良好的形象和口碑。
4.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置有利于促进高校师生自觉增强危机防范意识,提高危机处理能力。突发事件的处置和预防存在着互动关系。在处置突发事件的过程中会暴露突发事件预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如危机防范意识不强或危机处理知识欠缺、危机处理能力不足等,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置无疑给人们敲响了警钟,提供了生动的教材,使其在对照、检验、反省后,自觉增强安全防范意识,自觉掌握危机自救知识,自觉提高突发事件处置能力。
参考文献:
[1]郑栋鹏,张芳芳.辅导员在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处理中的作用和应对机制探讨[J].潍坊学院学报,2012,(12).
篇4
【关键词】辅导员 校园 突发性事务
随着市场化经济的不断完善,贫富差距的加大,高校的不断扩招,后勤进一步的社会化,校园似乎不再是单纯学习的地方。近年来,校园打架、自杀等突发性事件屡见不鲜。突发性事件因其发生突然,且有一定的时间积淀,因此一旦出现,往往会造成极为严重的负面影响。在高校,可以说辅导员是与学生接触最多、关系最深的伙伴,是大学四年校园内外的“保姆”,因此,学生中如果出现什么变动或突发事件,首当其冲的就数辅导员老师。而目前高校辅导员普遍年轻化,在应对紧急事务的能力上有所欠缺,有的辅导员在处理过程中劳心费力,而最后结果却不尽人意,因此,辅导员要妥善处理好各种紧急事务,就要了解这种事件的发生原因,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疏导和教育,预防这类事件的发生,同时也要掌握一定的处理程序和原则。
一、突发事件的定义及特征
突发事件是指在学生日常生活中突然发生的、预料之外的不良事件或矛盾冲突的爆发。如学生之间打架、意外受伤、情感纠纷等。它主要有以下显著特征:
1、突发性。由于事发突然没有预先的思想准备,也往往是一个发生、发展、急剧变化的过程,使教师没有充裕的时间仔细思考处理的对策,因而突发事件给人出乎意料的感觉。
2、不良影响性。这类事件一旦发生,往往给全班学生带来一定的震动、使学生的注意力马上聚焦于事件的发展,会对多数人的思想产生冲击,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3、紧迫性。突发事件往往具有紧迫性,这类事情一旦发生,往往要求教师必须马上作出判断,因势利导,随机应变,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扩大,使事件的影响得到及时控制。
4、影响的广泛性。突发事件往往会对学生的心灵产生一定的震撼,不仅在学生群体中能够以极快速度传播,而且能够迅速的传播带家庭到家庭、社会,对全社会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如校园伤害案件,一旦发生,不仅学生心灵会受到伤害,而且能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传播到社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引发高校突发事件的原因
(一)思想上的不成熟
大学生阶段是青年人成长的重要阶段。在此期间,青年大学生通过学习和社会实践,渐渐的走向成熟。这一时期,他们朝气蓬勃,有冲劲有创造力,但同时也常常会思考问题不全面、不成熟,部分人容易受到误导或者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从而一时糊涂,违反校纪校规,甚至违法犯罪,在成长的路上走一段弯路。
(二)人际交往障碍产生焦虑
大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个人努力学习和实践,同时也要在校园生活中慢慢学会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与他人打交道。
但是目前的大学生,相当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多是在父母及家庭的照顾和宠爱下长大的,在这样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他们都是人际关系的核心。而来到大学,他们远离家庭,面临新的环境,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特别是处理人际之间的矛盾常常是横亘在大学生面前的一道难题。其中,宿舍矛盾是最常见的人际交往问题,不少学生也会因为无法和他人处理好关系而产生焦虑。
此外,关于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出现的障碍与焦虑,近年来还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例如网络进入大学生日常生活。网络可以用来更好的交流与沟通,但另一方面,网络也可能导致大学生沉迷虚拟世界,从而变得更加孤僻,不善于与人相处。严重影响了学习和自身人格的完善。
(三)恋爱等情感问题
近年来,由于恋爱等感情问题而导致突发遇紧急事务的个案,占据了此类事务很大的比重。现今大学生恋爱在校园中早已是非常普遍的事情,由于高校婚恋政策的适度放宽,近年来在校大学生结婚的新闻,也时常见诸报端。大学生恋爱是青年人成长过程中对于情感的需要的体现,也是大学生校园人际关系的重要一环,但是很多大学生由于心理承受能力脆弱,或者在婚恋问题上没有真确的认识,一旦出现失恋等感情的变化,就会出现从情绪到行为上的偏差,或影响学习,或生活空虚,甚至出现其他更为严重的后果。
(四)前途困扰和就业压力
对于很多高年级大学生来说,常常会因故为前途问题而困扰。究竟是继续深造还是踏入社会开始工作?是在国内读研究生还是申请出国?要在工作和直升、保送研究生之间如何选择?诸如此类的问题会一直困扰着大学生。而近年来,大学生就业的竞争空前激烈,许多大学生为了获得一份好的工作,终日奔波于各种招聘会,忙于应付各类考试,承担着沉重的压力。所有这些,使得大学生备感肩上的压力之大,也使得大学生很容易因为求职、职业选择、前途规划而产生焦虑。
(五)经济压力
在目前的高校中,部分学生因为家庭经济情况比较困难,或者家庭突然遭遇变故导致产生各类情绪、心理问题,并可能导致行为偏差。国家对于贫困大学生总的来说予以了和大的关注和政策上的扶持,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高校中,如何关心与照顾贫困学生,还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另一方面,受到现今商业社会的风气和社会上一些拜金主义思潮的影响,一些学生一味追求高物质享受,追求金钱带来的快乐,无心学习,甚至会因此走上违法乱纪的道理。
(六)心理障碍和疾病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心理障碍和疾病不是一个独立的诱因它与上述几个诱因都有关联。之所以将“心理障碍和疾病”作为高校政治辅导员可能面临的突发事件的诱因,是因为最近数年来,高校大学生由于心理障碍或者精神疾病导致各类事故频频发生,有急速上升的趋势。例如,有调查指出:“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精神疾病呈上升趋势。(据调查,因精神疾病休学的比例占到40%左右,北京大学心理中心咨询者中精神疾病患者占到了60%)由心理问题引发精神疾病已成为修学、退学、学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突发事件尽管具有突发性和出人预料性,但是只要我们在平时把工作做好做细做扎实,有些突发事件还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一)平时善于化解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矛盾。矛盾的产生无法避免,但是矛盾是可以化解的,教师应当善于化解矛盾,将突发事件产生的可能性降低到最小。学生学习、生活一起,不免会产生一些误会,甚至矛盾,帮助他们解开症结、清除矛盾是我们教师的工作之一,老师要及时关心、了解矛盾双方学生的情况,直到真正化解为止。
(二)要善于观察,将突发事件的苗头消灭在萌芽中。突发事件看似突然但实际上是有迹可循的。这就需要教师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善于观察,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不给突发事件产生的机会。比如说在上课中两名同学发生争吵,那么教师就应该马上去干涉,不让他们继续吵下去,不然随时都可以由争吵发展为斗欧。
四、辅导员处理紧急事务的基本步骤和程序
(1)第一时间赶往现场,果断采取措施
一旦发生紧急事件,辅导员应该力争在第一时间内赶往现场,了解事件的情况,果断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并进行适当处理。
(2)了解情况,掌握信息,向分管领导汇报情况,与家长联系
当发生突发与紧急事务时,辅导员首先要保持镇定,不能慌张。要尽快去了解事件的情况,通过询问、调查,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和前因后果。及时向院(系)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和老师汇报情况,如有必要,尽早和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尽可能的争取到家长的配合与帮助,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3)做好善后工作
首先,是对当事学生的处理。一方面,辅导员应当根据相关校纪校规作为紧急事务处理的依据,另一方面,辅导员也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利益,以治病救人作为工作的方针;其次对于当事学生,无论是本身受到伤害,或者是将受到处分,辅导员都要和学校、院系以及家长共同努力,帮助学生调整心态使他们尽快的重新开始正常的学习生活;再者,辅导员要对事件进行总结,吸取经验教训。尽量避免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篇5
关键词:高职院校;安全性;应急事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034-02
高校应急事件所造成的突发状态不仅构成了对高校正常教学、管理和师生生活秩序的威胁,而且还会使高校的形象和声誉受到严重的损害,直接影响高校稳定、改革和发展。因此,增强高校应急管理意识,构建应急管理体系,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防止高校突发事件的演变,已经成为当前我国高校必须正视的一个严峻而重要的课题。
高职院校应急事件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突然发生的、具有强烈冲击力和影响力的重大事件,需要立即采取措施加以处理。如果处理得当,无论从事态的控制还是从后期的影响来讲,都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反之,一旦处理失当,事态有可能进一步恶化,影响也可能不可挽回。所以研究和处理好高职院校应急事件的特征,以及建立应急事件处理系统十分必要。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安全性应急事件的类型
当代中国正处在社会变革时期,旧有的社会控制机制正在解体并失去效力,新型的社会控制机制正在建立但还不够完善,导致地区之间、民族之间、单位之间、家庭之间、个人之间、合法与非法组织之间的矛盾时常涌现。这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在不同程度上也渗入到高校,引起高校的发生。
高职院校大学生安全性应急事件是高校应急事件中较常见的一类事件。这类事件危及生命安全、引发身体伤害,如火灾、食物中毒、传染病爆发流行、意外伤害事故等等,其中又以意外伤害事故较多。这类事件一旦在高校发生,可能引起个人或集体伤亡,招来外界误解、指责,造成学校整体形象的损害。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安全性应急事件的特性
高校应急事件的特性,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
(一)应急性。应急事件发生前有时并无征兆,真正发生的时间、地点超出了正常的高校运行秩序和教职工、学生习惯性的心理承受能力,具有突发的特点。如果事前没有相应的预案,往往是防不胜防,使管理者措手不及。
(二)不确定性。由于环境的不确定性和人的有限理性、信息的不对称,应急往往产生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主要表现为状态不确定性、影响不确定性和应急回应不确定性。
(三)应急处理的非程序性。决策者对于应急的处理时间有限、信息有限、资源有限,应急情况下的对应策略往往不能按正常程序进行处理。
(四)应急的双重效果性。应急会带来各种损失,但应急也蕴含着机会和转机,如果决策者能抓住机会,很可能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高职院校大学生安全性应急事件出现的原因
(一)高职院校法制教育的缺失,法制意识淡薄
我国高校法制教育已经开展了很多年,但长久以来我国的法制教育主要偏重于哲学类知识的教学,忽略了对刑法等法律方面的教育。
另高职院校无论是从法律教育的师资方面、教育方法、教育途径等方面都处于高校教育的弱势一方,没有受到高校的足够重视,这就导致了学生在法制意识方面的淡薄,遇到法律侵害事件后不能很好的保护自己或没有都得到良好的约束,导致更严重的后果,让应急事件进一步升级。
(二)高职院校学生年龄偏小,自控能力较差
高职院校除招收高中后学生外,还招收一些初中后的学生,这部分学生一般家庭条件较优越,在家也得不到很好的家庭教育,到学校以后难免将一些不良习惯带入学院。另由于他们年龄偏小,所以对自身的约束能力较差,而对一些不法事件的模仿能力较强,容易导致一些如打架斗殴等安全性事件。
(三)高职院校学生数量增多,质量普遍下降
近几年,学生人数大增,生源质量普遍下降,教师工作压力大,高校辅导员工作开展速度缓慢,后勤社会化不断深入,办学层次繁多,等等,这一切使高校师生员工承受了比以前更大的压力,担负更多的责任。尤其是高校辅导员负责的人数较多,很难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学生和学生中一些隐性矛盾,有些矛盾通过日积月累往往会导致高校的一些安全事件。
(四)高校与外界的联系日益加强,诱惑增多
由于高职院校本身的定位使得校方、系、专业教研室、老师个人,以及学生都与企事业单位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与本科院校相比,这方面的联系更加紧密。
上述的校内外关系的复杂化使得问题、矛盾、纠纷出现的概率提高,增大了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四、高职院校大学生安全性应急事件的对策
(一)防患未然,开展应急意识教育与培训
为了使相关人员对应急事件的发生保持一种时刻警惕的状态,需要对其进行的相关的教育与培训活动。当然这种应急意识教育不仅是居安思危意识的强化,而且包含应对应急事件的各种技能的培训与培养。只有全体师生员工都树立起正确的应急意识,才能减少应急发生的可能;只有全体师生员工都有很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变能力,才能在应急发生之际,自觉按照学校统一部署,同心同德,共渡难关。
(二)防微杜渐,建立相应的心理咨询制度
高职院校也应该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询制度,一般入学以后就应该进行一次心理问卷普查,将有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通知班级负责人重点关心。成立学院心理咨询中心也十分必要,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一些简单心理问题。
大量研究表明,公开谈论并接受应急事件给自己造成的消极情绪,比压抑它能更快地消除不良影响。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学校要大开倾诉之门,通过专门化的心理咨询队伍或者受过专业化心理教育的辅导员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向,主动与学生交流,帮助其减缓压力。
(三)通畅沟通,提高应对应急事件的能力
提高应对应急能力的一个关键因素是进行应急管理沟通。建立完善的沟通机制和汇报制度,有利于将应急事件控制在萌芽阶段。如镇江XX学院建立了辅导员进学生公寓和学生住在一起,及时发现处理应急事件;每栋公寓建立服务站,设楼长一名,辅助辅导员老师工作;每层公寓楼选出一位层长,辅助楼长工作;每班安排一名负责人,及时汇报班级动向。通过一段时间的操作,我们发现这个方法对处理学生应急事件很有用处,解决了高校学生公寓这一管理盲区,值得我们学习。
(四)未雨绸缪,制定应急管理政策和操作程序
在突发事件管理中,借鉴和运用西方企业管理中的“项目管理”和“危机管理”理论,为形成专门针对我省高职院校突发事件的高校危机管理理论做出必要的探索。高校危机管理理论的建立需要全方位的协作。一方面,以教育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为主,展开对突发事件管理案例的评析研究,总结经验,对高职院校的危机管理理论做必要的探索。这是本课题的主要责任。另一方面,应组织一批专家不断进行前瞻性的理论研究,针对假设危机事件进行模拟探索。
高校为了面对将来发生的应急事件,要事先制定相应的应急管理制度。应当设立相应的应急监测、预警部门,分别设定应急管理人员的职责、规范应急事件的判断程序和通报方式,构建一个反应迅速的应急机制。
镇江XX学院就建立了,分管学生的院长总负责,学院办公室辅助,学院保卫处联动,系部分管主任负责,公寓辅导员老师汇报,公寓管理站学生辅助处理的大学生应急处理体系。通过这一些列的程序监管和处理,可以将应急事件控制在最初的形态,大大降低其损害和恶劣影响。
(五)痛定思痛,建立综合评估制度和善后修复制度
每次事件处理完毕后,要及时对高校的应措施及其效果等进行综合分析评估,以便总结经验教训,更好地建立健全高校的应急管理体系。该制度的主要目的是在应急事件过后,具体负责消除应急所造成的损害,恢复高校正常的教学工作秩序。该系统应视应急大小及危害的性质、程度及损失的情况,进行有效的补救。
五、小结
高职院校安全、和谐与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有很大的关联,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高职院校突发事件的应对则是和谐校园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应加强对高职院校突发事件的研究,防患于未然,建立高职院校突发事件防控处置机制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体系,以便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沉着应对,有效化解,并且要认真对待突发事件的后期处理工作,才能更好地建设和谐校园。
参考文献:
\[1\]何炬.加强高校法制建设提高依法治校水平\[J\].广西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02).
\[2\]李刚.健全公共应急法制应对重大突发事件\[J\].辽宁警专学报,2005,(04).
\[3\]洪兴文.论我国高校管理的法治要求\[J\].现代大学教育,2004,(01).
\[4\]王绍让,顾方磊,徐骏.高校公共危机的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J\].新西部,2010,(02).
\[5\]刘文光.消解高等院校突发事件诱因的路径探析\[J\].社科纵横,2009,(12).
篇6
关键词:铁道工程;施工;问题;措施
铁道工程建设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在铁道工程施工的同时其自身的问题也明显的暴漏出来了,铁道工程施工存在的问题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
一、铁路工程施工存在的主要问题为
(一)安全意识问题。不管是作为铁道施工单位及施工个人,安全意识都相对淡薄,对于事故的预防工作缺乏完善的体系。作为铁道工程的工作人员而言,铁道施工工程任务重,工期紧,为了提高工程进度可能会进行危险作业,在作业中存在着侥幸心理,不严格履行安全程序,以及在思想上放松警惕,工作后期时常出现事故伤害、人身伤害等问题。
(二)施工过程割裂,关系混乱问题。铁道工程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部门比较多,一个完整的铁道施工过程应该包括决策过程、施工过程、运营过程,应该由一个单位全面处理。但实际承包单位与监理单位责权不分明,甚至出现了承包单位管理水平降低,监理变成监工的发展趋势,导致工程施工出现严重质量问题,给铁道工程施工造成了巨大的问题和挑战。
(三)铁道工程施工测量误差问题。测量误差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测量仪器和测量者这两个原因造成的。我们知道测量仪器的精准度是有一定限度的,可能仪器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误差;测量者由于感觉器官的鉴别能力的限制以及测量者的工作态度、工作方法等原因会对测量数据产生直接影响,由于误差问题可能会造成工期延误甚至质量问题。
(四)处理突发事件问题。铁路工程施工作为一项浩大的工程,不可避免会出现各种突发事件,这就要求施工人员具备独立应对各种突发问题的能力,把问题引发的后果降低到最小化。可是作为多人参与的工程,每个人更在意的是自身利益及自身工作,导致突二、发事件发生到处理相对缓慢,可行性较差,拖延工程施工的进行。
(五)工期较长引发的一些列问题。 铁道工程施工人员普遍反映工期时间较长,施工时间较长,施工人员容易产生懈怠心理,而且施工时间较长容易造成施工成本的浪费以及施工时间较长工作效率较低。
二、针对上述提出的问题,铁道工程施工的解决措施为
(一)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安全意识是每一个工程参与人员必须据具备的首要意识。在工作中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放在首要位置,施工单位应加强施工人员业务素质和安全教育的培训工作,把安全问题当做工程施工中的头等大事来处理。提高铁道施工单位和个人的安全防范意识,完善安全生产作业制度和规范,确保安全作业,对实现工程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双赢有重要作用。
(二)优化铁道工程施工过程。根据项目管理体系,铁道工程建设管理可以分为5个过程组:启动过程组、规划过程组、执行过程组、监控过程组、收尾过程组。对生产要素进行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加强各施工部门的合作,保证各部门准时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确保其施工活动如期进行,提高工作效率。优化铁道工程施工过程,做到承包单位、监三、理单位责权分明,提高承包单位管理水平,加大监理单位监工力度。
1、缩小测量误差。针对测量仪器的测量误差的问题要选择正确的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规范操作尽量消除外界因素造成的影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多次测量,争取把测量误差降到最小化,对于测量仪器造成的误差我们不可能做到完全避免,但是我们可以凭借我们过硬的专业知识把误差控制在最小化;针对人为原因的误差我们其实是可以避免的,要做到测量人员端正态度、工作严格要求自己,培养严谨的工作方法,提高其自身的业务素质,测量人员要具备耐心和细心,不能因为自身马虎令工作出现错误。铁道工程施工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要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心,防患于未然。
2、提高应急能力。制定完善突发应急方案,综合考虑可能会发生的各种突发事件,铁道工程施工单位应加强后期培训工作,要求施工个人熟练掌握应急措施。每个人对于突发事件处理的能力我们不容忽视,工程施工人员其自身的专业知识加上后天经验,对于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可以有效降低突发事件产生的不良后果。
3、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效率不是单纯的要求缩短时间,而是在缩短工期的同时合理调度和控制各施工部门的进度,控制成本,达到时间和效率的双赢。
我国的铁道工程建设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铁道工程施工的重要性更不容小觑。铁路运输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活动紧密相关,全国旅客周转量的百分之六十与货运周转量的百分之七十都是依靠铁路。要实现铁路工程的健康发展,需要相关单位及个人把铁路工程施工作为头等大事抓好,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处理好铁路工程施工存在的问题,保证铁路工程建设的长治久安,以适应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张新意.浅析铁路路桥施工的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J].科技创业家,2014(02).
[2]雷永军.铁道工程施工中常见的技术问题及解决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08).
[3]华长权.构建风险管理控制体系推行施工安全风险管理[J].铁路技术创新,2013(01).
篇7
关键词:隧道施工;安全管理;事故原因;加强措施
中图分类号:U45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的交通事业快速发展,在众多的交通工程中隧道特别是高危险隧道出现的几率越来越大。隧道施工向来是交通工程施工的重点和难点,如何控制隧道施工风险和如何有效的组织施工是所有施工单位一直思考和忧虑的问题。因此,在隧道施工管理中做好安全管理,对于减少损失、保证工程质量和降低施工人员事故具有积极意义。
一、引起隧道安全事故的原因
1、施工中偷工减料造成的隧道坍塌现象
隧道围岩的压力除了要靠自身的结构来对其进行支撑外,大部分还是要靠隧道中的其它支护来进行的,只有做好支护工作才能减少隧道出现坍塌的现象,尤其是对隧道进行超前支护时更为重要。设计人员在对隧道支护强度进行设计时,是根据围岩的压力参数来设计的,但是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不当对围岩造成破坏,破坏了其原有的参数,原有的支护方案不能满足围岩的压力;对隧道进行超前支护、初期支护时,没有按照图纸的要求进行,施工工艺不规范,降低了支护的强度。由于支护没有达到围岩的需求,所以导致坍塌事件发生。
2、开挖方式不当,监测工作没有做好,支护又不及时造成隧道坍塌
在对隧道进行开挖前,要对隧道施工的地质进行勘测,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选择不同的开挖方式,开挖方式不当会造成隧道坍塌;很多时候为了施工方便而扩大开挖的断面,盲目的拉大了施工的距离使得封闭不及时造成隧道坍塌现象发生;隧道施工过程中,对隧道支护的监测工作没有做好,支护变形时没有及时发现采取相应的改变措施,造成隧道坍塌现象发生。
3、由地质灾害造成的隧道坍塌
地质灾害造成的隧道坍塌现象是比较常见的,很多时候在施工过程中没有意识到前方地质的问题,仍然按照原有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导致突然涌水、涌泥等现象发生。
二、编制应急方案
在对隧道进行施工时,难免会发生突发事件,例如坍塌、涌水等事故的发生,为了对这些突发事件进行预防控制,编制出应急方案。应急方案要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作出准备,明确应急的职责,具备对应急事件的分析能力,辨别事件特点,最大程度地减少因突发事件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避免因突发事件引来的人身事故。在对应急方案进行编制时,项目部应该成立相应的应急指挥小组,避免发生突发事件时出现慌乱现象而造成更大的事故发生。项目部经理应该做为应急小组的组长,并对应急的组员进行分配,将责任具体划分到每一个人身上;应急小组成立后,要对应急救援中应该做的事情进行分组,每一个救援环节都有相应的组员对应,这样有条理的划分,可以避免突发事件发生时因慌乱而造成救援混乱。可以分为现场抢救组、技术处理组、消防排水组、后勤保障组、善后处理组、事故调查处理组,几个组要互相协作,保证救援工作有序的进行,减少人身事故的发生,减少经济的损失;在对应急方案进行编制时,还要将应急中用到的设施设备进行配置,辅助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例如抢救车、挖掘机、运输车辆、电焊机、抽水机等。应急方案的编制要从多个角度考虑,保证其全面性。
三、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措施
1、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意识
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意识不光是喊喊口号,而是要从具体施工程序上进行安全操作意识树立。首先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强施工前情况分析明确、施工前预先加固、尽量减少爆破次数、尽量减少阶段性挖掘长度、加强支护架设、提高数据测量频率等等。在每一个环节都认真落实安全生产的规范操作才能在工作中切实树立起安全意识。其次是要加强管理人员执勤工作力度,要建立专门的安全管理值班计划并严格进行值班人员值班情况记录,严格值班人员交接手续执行。在施工过程中如果遇到需要进行爆破的情况,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并且做好爆炸物品的采购、管理、使用、回收等各个环节的记录工作。对于某些特殊地质条件的隧道施工,必须事先制定一个或者多个应急预案,力求万无一失。
2、强化施工组织的安全设计
2.1施工安全设计
安全生产保证措施是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内容。根据隧道设计文件的“施工安全设计”、施工阶段超前地质预报和风险评估意见,细化工程措施,必要时进行专题研究进行分析论证。尤其是对穿越断层破碎带、岩溶等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的隧道,必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及相应安全保证措施,编制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
2.2隧道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批和实施
(1)长度1000m及以下的一般地质隧道施工组织设计,由总监理工程师审批后实施;(2)长度1000m以上隧道和不良地质、特殊岩土、深埋隧道的施工组织设计,须经施工单位集团公司审查;总监理工程师审核后报工程部审批;(3)按经审查批准的施工方案组织实施。如需调整,一般隧道经总监理工程师组织设计、施工单位研究后报公司工程部批准;重点隧道重大施工方案调整须报铁道部批准。
2.3做好超前地质预报
由于目前勘察手段、时间、费用以及判释水平等因素限制,在勘察设计阶段尚不能完全准确地探明隧道所穿越的地层及洞身周边的地质情况,特别是存在的对隧道施工安全有很大威胁的岩溶、断层、富水裂隙、暗河等也不能准确判释和提示,因此施工中进行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是确保施工安全必不可少的手段。(1)勘察设计单位负责超前地质预报方案编制,指导施工单位实施方案,依据超前预报成果修正设计。超前地质预报方案要明确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等级、预报方法、预报内容、预报频次、实施计划,提出仪器配置和操作要求、信息判释、数据采集与处理、预报成果编制等技术要求。(2)施工单位按照超前地质预报方案编制实施细则并实施,对超前地质预报成果及数据真实性负责。应将超前地质预报纳入工序管理,严格按预报方案和实施细则实施。(3)监理单位负责检查施工单位现场地质、物探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及能力,设备类型及数量,超前地质预报的实施和数据采集情况;进行相关协调工作。
3、加强施工安全培训和管理
3.1加强施工安全培训
隧道开挖、喷锚支护、防水板安装、衬砌等工序操作人员必须进行上岗前的技术、安全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监理单位负责监督检查培训情况并负责公司报告。
3.2其他安全事项管理
(1)洞口洞内相关安全设施:通风防尘、供风供水供电、照明等一般设施和特殊岩土及不良地质地段所需专门的检测、防范设施应符合相应标准规定并满足作业实际需要。设施配置齐全、经鉴定性能完好方可进行隧道施工。(2)加强火工品管理:建立火工品采购、保管、领用、监控的符合国家规定的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火工品管理必须专人专项负责。(3)突发事件处理:隧道施工要编制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进行预演,提高隧道施工人员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要配齐应急所需的人员、物资、设备。
结束语
目前隧道施工是我国建筑工程的主要施工项目,隧道施工的环境复杂,安全事故容易引发,所以在对隧道进行施工时,要对
施工中的安全隐患加以考虑,并对安全隐患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施工中出现安全问题而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参考文献
[1]吴从师,丁祖德,叶勇.大跨公路连拱隧道安全控制爆破研究[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2008(1).
[2]朱宇仪.略谈提高隧道工程技术水平问题[J].铁道建筑,2004(9).
篇8
【关键词】数学;教学;机智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如何机智地、敏锐地去开发受教育者的自身潜能,提高人才素质,是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
一、教学机智的概念及特点
所谓教学机智就是指教师通过敏锐的观察,灵活的思维,果断的决策对教学中的各种信息反馈作出有效的反应和机敏的处置,以求最大限度地开启学生的思维才智,获取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的教学机智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经过磨炼,运用教育科学理论逐渐形成的,是其经验、才能、智慧的结晶。教学机智有其独特的表现,其特点一般归结为观察的敏锐性、思维的灵活性、意志的果断性、处理的巧妙性四个方面。
1.观察的敏锐性。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想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故矢”,就必须要具备准确、深刻、细致、敏锐的观察能力。通过观察,抓住问题症结所在予以解决即“对症下药”,同时还必须察觉出突发事件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偏离度,如果偏离了教学目标这个“定向”或控制要求,就要抓住有效信息,充分发挥教学机智,调控教学过程。
2.思维的灵活性。教师在处理突发问题时,能够做出灵活反应,从而显示出思维方式的开放性、敏捷性和多变性,运用较强的应变能力,给事件以巧妙、完善的处理。
3.意志的果断性。教学机智多显示在突境中,因此,它所借助的心理机智并不是严谨续密的逻辑思维,而是简捷跳跃式的直觉思维。这就要求老师在面对偶发事件时,必须做到冷静沉着,判断准确,且行动要果断。教师的意志突出地表现为自制能力,即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行为,约束自己的动作、言语,抑制无益的激情等。
4.处理的巧妙性。教师在处理比较棘手的突发问题时,应变策略要巧妙,即要方法巧、时机巧,既做到因势利导,又能掌握好分寸。做到适度、适时、适情,方能巧中见奇,奇中见功。
二、数学课堂教学机智的常见表现
1.恰当运用幽默,创设轻松氛围
数学是一门具有理性美的学科。但由于年龄特点,学生们往往不能欣赏这种美。在他们看来,那些数字、规律和法则都是比较枯燥的。如果在这枯燥而紧张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能适当加一些得体的幽默,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不仅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甚至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幽默精神。恰当地运用幽默也是启迪学生思维,增强课堂吸引力的重要手段,它能引起学生注意,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融洽师生情感,引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自主探索。创设轻松氛围是数学教师运用教学机智的主要表现。
2.注重过程引导,充分把握时机
在教学中,因数学知识具有的逻辑性、严密性、系统性及完整性,学生总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就应当尽可能地考虑问题的内涵与外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讨。或把学生的思维“聚焦”,引向问题深处;或把学生的思维“发散”,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地去分析问题。不能对学生提出的难题采取种种办法敷衍了事,避重就轻,左顾右言。在教学中,要做到注重过程的引导,善于利用学生的问题契机,充分把握引导的时机,则是一个数学教师发挥教学机智的重要表现。
3.灵活反馈调节,促进个性评价
数学课堂教学机智的运用还表现在教师对学生的反应作出机巧的调节上。一般来说,学生在反馈中出现的问题往往是由于学生现有的数学思维结构不适应拓展新的数学思维结构的需要而产生的。这就需要教师能敏锐地观察学生的反应,发现他们存在问题的症结所在,继而对教学作出灵活机巧的调节,引导学生能创造性地从正反两方面去认识问题。而灵活的反馈调节常能使课堂教学起到化平淡为新奇,化消极为积极的作用。数学的严密性不是绝对的,如果刻意让学生“循规蹈矩”,满足于一个标准的答案,追求一个肯定的分数,那么就不可能有生动活泼的思想,更不可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因此,我们必须要灵活调节,改变单一的评价方式,从满足学生个性的需要出发,探究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人本化评价,惟此才能适应探究性学习的需要。
三、正确运用教学机智的几点建议
诚如“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一样,教学机智不是一种单纯的教学技能,而是一种综合性的智能表现。但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处理是有一定的规律和方法的,只是需要教师机智灵活地加以运用。
1.爱心是前提――虚心、宽容地对待学生是教师机智地处理偶发事件的前提条件。教师只有发自内心地、真正地去爱学生,关心、体谅学生,在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机智时,才能从偶发事件中探求出学生的潜在动机、思想奥秘,并能抓住偶发事件这一契机,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否则,只能使事态更加恶化。许多教育实践证明,宽容比训斥更能感化学生,有利于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教育,教师也只有给予学生更多的宽容与理解,才能促使学生自我反省,自我教育。
2.适度的原则――要机智地处理偶发事件,教师必须做到掌握分寸,宽严相宜。我们对待学生要有爱心,要多理解学生,给他们以更多的宽容与信任,但宽容不是软弱无能,无原则地迁就,也不是对学生的高度不负责任,更不是对学生不良行为的默认和纵容包庇。因此;在对待偶发事件时,教师在采取任何措施与手段时都要掌握分寸,宽严相宜。
篇9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8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7)05-0385-02
【关键词】 公共卫生工作;中小学生卫生保健服务;组织目标
1 公共卫生的职能
关于公共卫生的定义很多,目前WHO采用的是耶鲁大学Winslow教授在80多年前提出的定义[1]:公共卫生是指通过有组织的社区力量,高效率预防疾病、延长寿命、促进心理和身体健康,并能发挥更大潜能的科学和艺术。其工作范围包括环境卫生、控制传染病、进行个体健康教育、组织医护人员对疾病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发展社会体制,保证每个人都享有足以维持健康的生活水平和实现健康地出生和长寿。
在传统的公共卫生职能中,传染病防治是最重要的内容。解放后,我国采取“预防为主”的卫生方针,建立公共卫生系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计划免疫,迅速地控制了常见传染病、地方病和寄生虫病的流行。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公共卫生应对的问题越来越多,如不良生活方式引发的慢性病增加,各种环境危害导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因此,现代公共卫生更加关注健康危险环境和健康危险行为,重视人群健康保障、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其主要职能集中在人群健康监测和分析、疾病爆发流行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食品卫生和环境卫生的监督、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的建立、卫生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不同地区人群间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公共卫生人力资源的培训等方面。
2 学校卫生的工作目标
吴仪副总理在2003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提出,公共卫生是“组织社会共同努力,改善环境卫生条件,预防控制传染病和其他疾病流行,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和文明生活方式,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达到预防疾病、促进人民身体健康的目的”。
学校卫生工作的对象是各类在校学生的公共卫生问题。广大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和接受教育的阶段,学校卫生工作不仅直接关系到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发育和学业圆满完成,而且间接影响到中华民族的国民素质、医疗费用的合理控制和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学校卫生工作的重点是“监测学生健康状况;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改善学校卫生环境和教学卫生条件;加强对传染病、学生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从而达到保护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健康水平的目标。
3 学校卫生面临的问题
自1990年《学校卫生工作条例》颁布以来,我国学校卫生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2]。但随着社会发展,新的公共卫生问题不断出现,学校卫生面临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3.1 学校卫生发展不平衡 我国的学校卫生发展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别和城乡差别。有些地区的基层卫生防疫机构没有专门的学校卫生人员和工作经费;有些学校不仅缺乏校医或保健教师,同时现有人员的素质也有待提高;广大农村中小学的基础卫生条件较差,导致食物中毒和传染病的突发事件。
3.2 预防性卫生监督力度不够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投资增加较快,新建、改建、扩建的各类学校大量涌现。但是在学校卫生工作中,对于新建校舍选址、建筑设计、教学和生活环境的预防性卫生监督并没有同步加大工作力度,有些学校的硬件设施不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缺乏切实保障学生卫生安全的基本条件。
3.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发生 目前,许多学校的食品卫生安全仍然存在问题,如食堂卫生设备简陋,管理不规范,食物中毒发生后报告不及时,影响了对突发事件的有效防制。据统计,我国70%以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在学校,80%以上的学校突发事件为传染病和食物中毒。2006年9月以来,全国就突发多起传染病、食物中毒的公共卫生事件,这些事件90%发生在中小学,60%以上发生在农村中小学。
3.4 学生常见病状况不容乐观 总体上,我国对于“视力低下、沙眼、贫血、营养不良、蛔虫和龋齿”等学生常见病的防治成效显著。据上海市2002年的统计数据,100%的学校开展了学生视力低下和沙眼普查;96%的学校开展了贫血检查和矫治;97%的学校开展了营养不良和肥胖的防治工作。但是全国的学生健康监测数据表明,城市学生视力低下居高不下,并有逐年上升趋势;农村特别是一些边远贫困地区的儿童营养不良相当严重;城市学生肥胖症及超重比率也在逐年增加。
3.5 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持续增加 2002年上海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包括中专、技职校)没有接受过艾滋病知识教育的占49.30%,不能正确了解艾滋病传播途径的占31.20%,高中生(包括技职校)中曾发生婚前的占2.4%,其中使用的学生仅占1/3。
2005年6月,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在哈尔滨举办了“中国儿童青少年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及应对策略―儿少/学校卫生论坛”,根据此次论坛发表的有关调查数据分析,吸烟、酗酒、饮食不当、缺乏运动、心理行为异常、网络成瘾等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率近年来持续上升,这不仅对青少年本身造成各种身心伤害,而且对社会和谐也带来危害。
4 学校卫生的主要任务
学校卫生是公共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3],从现代公共卫生的职能出发,我国当前学校卫生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理顺学校卫生管理机制、规范学生健康监测分析、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整学生常见病防制策略、加强预防性卫生监督力度、探索学校健康教育新模式、促进学校卫生信息化建设、提高学校卫生人力资源质量”。
4.1 理顺学校卫生管理机制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第4条规定: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学校卫生工作的行政管理,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学校卫生工作的监督指导。教育行政部门必须认真贯彻执行我国颁布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食品卫生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传染病防治法》、《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监督办法》、《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等法律法规,确保学校卫生工作落到实处。
卫生行政部门必须加强与教育部门的合作,将学校卫生工作纳入公共卫生体系,加强对学校卫生的监测监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各级疾病防制机构要明确专人负责学校卫生工作,为学校提供疾病防制、食品卫生、健康教育等技术支持,协助学校落实各项卫生措施。
4.2 规范学生健康监测分析 规范学生健康调查和常年健康监测分析,使学生的健康状况和健康问题能够得到准确、及时的反映。健全学生健康检查制度,有条件的学校每年组织1次健康检查,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校,至少做到入学与毕业时的2次学生健康检查。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进行生长发育、常见病等监测分析,研究学生体质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防制措施,如提供咨询、确诊和治疗服务,改善环境不良因素,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4.3 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按照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规定,落实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指定专人作为学校卫生安全工作的联络员,完善食物中毒和传染病流行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及时切断传染病在学校的传播途径,有
效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学校传染病防制方面,要进行学生疫苗接种证的查验和实施疫苗补种,加强学校生活饮用水水源管理,做好粪便无害化处理等厕所卫生管理,改善学生宿舍卫生与通风条件。在食物中毒防制方面,要加强对学校食品卫生的监督,培训分管校长、卫生保健教师以及食堂从业人员,加大学校食堂改造力度,不断改善硬件设施,加强食堂卫生管理。
4.4 调整学生常见病防制策略 调整学生常见病防制策略就是要扩大常见病的监测范围,增加有关成年期疾病早期防制(肥胖、高血压、高血脂)和伤害(车祸、溺水等)等监测项目,并加强对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和健康危险行为的预防监测。在贫困的乡村地区,传统的“六病”监测,特别是对沙眼、贫血和蛔虫感染的防治仍然需要加强;在城市发达地区,针对当前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持续增加的现状,重点则要放在近视、肥胖、伤害的一级预防上。
4.5 加强预防性卫生监督力度 卫生行政部门必须加大执法力度,从根本上做好学校卫生设施的预防性卫生监督。要开展学校卫生设施现状调查,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要求,对于学校的卫生室、教室、课桌椅、照明灯、食堂、厕所、饮水设施等,实施公共卫生标准化建设,不断优化卫生环境和教学卫生条件,保证学校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和建筑设施的卫生质量。
4.6 探索学校健康教育新模式 学校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健康的重要手段。
国外学校的健康教育有多种模式,如日本的小学至高中都开设有“保健体育课”,系统讲授健康知识,培养学生具备增进健康的实践能力。我国2001年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后,“健康教育”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就不再作为一门课程设置,而是将其内容分散到其他学科之中。小学阶段健康教育被分散到社会、科学、体育等课程;中学阶段则分散到历史、社会、科学、生物、体育等课程。因此,学校卫生必须探索有效开展学校健康教育的新模式。
学校健康教育要根据学生年龄和性别特点,从社会、家庭和学校关注的公共卫生热点问题出发,开展多种主题的健康教育活动。如可以设立“爱牙护牙、用眼卫生、平衡膳食、食品卫生、控制吸烟、环境保护、远离、预防艾滋病、伤害”等专题。
学校健康教育要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开展能激发学生兴趣和参与热情的健康教育活动。如采用主题班会、读书活动、知识竞赛、板报、广播、录像片、专题讲座、绘画、图片展、辩论赛等形式。
学校健康教育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逐步建立健全心理咨询机构,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预防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和心理问题的发生,重点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4.7 促进学校卫生信息化建设 为了及时、准确、全面地了解学生身体素质和学校卫生工作状况,必须促进学校卫生信息化建设。在学校卫生信息化方面,要加强学校卫生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作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训提高。在“学校卫生疾病综合监测信息系统”的基本模块中,应当包括学校基本情况,教室、食堂、饮水和厕所等环境卫生状况,学生生长发育监测(体检),学生常见病和传染病监测,学生伤害监测,青少年行为危险因素监测等内容。
4.8 提高学校卫生人力资源质量 学校的校医室(卫生室)是学校卫生工作的基层单位,校医(保健教师)负责组织学生健康检查、监控学生常见病,开展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监督学校环境卫生、防制学生传染病,检查学校食品卫生、防范食物中毒发生。
提高学校卫生人力资源质量的关键是加强对广大校医(保健教师)的业务能力培训。2002年,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南大学相继成为国家级学校卫生骨干教师培训基地,已对全国学校卫生工作者近1 000人进行了培训。培训内容涉及到“素质教育与健康新观念、学校卫生管理及任务、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心理发展及心理卫生、合理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学生常见传染病管理与预防、学校卫生科学研究方法”。
篇10
关键词:广播电视;信息传输;管理;维护
广播电视的信息传输系统的安全运作,不是单一的技术维护工作,而是涉及相关领域学科较为广泛的系统工程。因此,安全运输不但要考虑技术方面,还要明确构建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即创设出包括节目录制、存储、播放以及传输等方面的安全质量管理体制,以保最终能使广大用户享受到优质的银屏视觉与精神感官上的享受。
1 广播电视信息传输系统日常维护的特点
1.1 前瞻性
能根据传输设备的日常维护的状况,进行推断,即合理预测设备的运转情况、机械故障等,以此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寿命;把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防范于未然。
1.2 在线安全性
传输设备都是在线设备,而各大电视台的播出时间愈来愈长,停机维护的时间就急剧减少。这就要求应当在日常维护、维修之前做好紧密、周详的计划,提前准备好应急维护措施,这样才能对在线设备进行维护,以保证安全传输。
1.3 群众性
充分调动每一位设备监管人员与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群策群力,增进预防意识,补漏拾遗。
1.4 平凡性
日常传输设备的维护需要持续、恒久的反复监管。对于设备维护的无名无力、繁杂性质的工作性质,需要工作人员要有工作韧性,把名利置身事外,辛勤与默默无闻的做好日常维护工作,细微之处见证工作精神,平凡之中印证工作效率。
2 设备维护工作具备的条件
2.1 保证设备工作环境及条件良好,如机房环境与其电源供电系统。另外要明确,常规情形下的供电电压为-36-72伏特,与工作温度为-5-45摄氏度。
2.2 当发现某网元有异常警告出现,在网管中应对异常事件上报,并上报后解决初步问题时,应重置为上报。对于虚虚假预警可予以解除,对真正预警,可初步应急处理,之后详细讨论对策,实施方案。
2.3 如果设备运作中,发生故障需更换板卡时,技术人员务必佩戴防静电手腕,在拔出板卡后,就要及时装入防静电塑料袋;对能够修理的板卡,送外修理时,应当做好防震包装,以防止板卡零部件损坏。
2.4 处理光信号时,不得将光发送器的的尾纤断面或其上面的活动连接器的端面对着眼睛。
2.5 当对光口自环时,一定要加上质量有保障的光衰,防止光口被烧坏。
3 传输系统的日常维护技术要求
3.1 对于设备日常巡检工作机制应紧密结合专业检修的技术方式进行协调。
3.2 维护人员做好日常巡检的基础之上,还要明确掌握系统的操作流程的结构框图以及信号流程,如遇到设备系统的故障盲点,能够进行有效排查,从而缩短停机检修时间。
3.3 设备维护期间内,如果需要改动电路线路,应当由分管同事进行确认,并做好相关技术笔录。
3.4 设备检修完毕后,机房工作日志记录要清晰明了,有据可依。
3.5 除了按照正常惯例做好日巡检、周检、月检、季检以及年度检的执行基础之上,还要根据设备故障以及事故的突况,进行临时探查,解决处理故障、事故问题。
3.6 每逢节假日来临时,提前做好设备的维护、检修、调试运行,保证设备运作良好。
3.7 检修配电机柜等设备电源时,要确保合理分工,至少应配备两人,以此协调工作有序进行,确保人员与设备安全。
3.8 机房认真做好传输系统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及系统指标测试工作,及时掌握系统信号通道状况,确保通道指标在规定范畴之内,以此保证系统运行在最佳状态。
4 设备故障处理方法
4.1 网元维护人员的故障分析方法。只有当设备预警提示后,网元维护、检修人员才能对设备的机械故障所反馈出来的信息进行有效分析,但是由于设备与单板所反映出的信息较少,也就使定位分析出设备的故障的疑难之处就略显困难。因此,维修、检修人员应当深刻认知到到预警灯得闪烁含义。第一,应当从设备的整体故障状况去分析其是否有高危级别预警,这一步可观察设备预警告示灯。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设备的次预警灯在高危预警、警告时不会亮,因此故障实处就有可能是这些次要预警所没有提示的地方。这时,就要对设备的各个单板警告灯进行定位分析,具体排查故障所在。第二,排查、分析故障坚持的原则是:首先分析线路单板,之后再分析支路单板;分析预警机制灯,应由高危到次级进行。
4.2 网络维护人员的故障分析方法。用网管计算机对设备展开实时监控就能够看到很多细节性的信息,包括告警和性能,并能对全网络有一个整体的观察。这对于告警分析、定位是极有利的。但又面临告警、性能信息太多,无从着手分析的局面。对于这一点,先观察分析高速部分(线路单元),再分析低速部分(支路单元);先分析高级别告警,再分析低级别告警。因为设备出现故障时,一般会出现大量的告警与性能事件,但只有其中几个告警是基本告警,与故障息息相关,可通过这些基本告警直接定位出故障点。还有一些告警是由这些基本告警衍生出来的,不能通过它们定位出故障点。
4.3 突发事件处理方法
设备突发故障性事件维护是指在日常例行维护阶段、周期性例行维护阶段、用户申告发现设备故障以及系统调整等带来的维护任务。常见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有:
4.3.1 误码。先对收发光功率进行初步检查,确认出其是否在正常范畴之内,再检查系统运行温度是否正常,再查尾纤的清理程度,最后用OTDR检查光纤质量是否符合标准,按照上述检查处理,常规性的误码就可以避免。
4.3.2 业务问题。运用逐段环回法与挂测试仪表法。环回法,是SDH传输设备定位故障最常用、最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环回有多种方式,如内环回与外环回,远端环回与本地环回,线路环回与支路环回等。挂表就是一端环回后,在另外一端测试,进而有效排除故障。
4.3.3 无法登陆部分网元。先检查两边的光功率是不是在规定范围,再检查上游站对下游站的光板ECC是否关断,如果排除,就有可能是站下主控部分有问题,建议到站上作进一步检查处理;也有可能本站时钟问题,建议删除时钟再从上游站重新取时钟。
4.3.4 如果某网元相邻两个网元都有信号丢失,而且该网元无法登陆,业务中断,正常情况情况下,就应当认定为是该网元掉电或电源板故障所导致的两个方向光路不通而引发的故障问题。
总之,加强广播电视信息传输系统的管理与维护设备,技术人员首先应当对设备的性能、使用特点、技术方法、相关指标等有明确的认知,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与维护,制定相关修改设备系统方案、机制等,并向上级领导申请批示,严格按方案、机制执行,将检修后的设备维护记录详细做好,对于定期检修过程中的周检、月检、季度检以及年检等制度的执行,应当结合平时设备运作的具体状况,做出合理的实际安排。
参考文献
[1]苑宪卿.通信电缆的维护与管理[J].电信技术,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