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管理考核制度范文
时间:2023-10-30 17:31: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能源管理考核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北京铁路局自2010年开始,根据企业自身发展和节能管理要求,充分利用节能监测站的人员和专业技术优势,先后在机务、车务、工务、电务、供电等10个单位开展自主能源审计工作,收到了较好的审计效果。
(1)严格按GB/T17166—1997《企业能源审计技术通则》规定的程序和内容对所属单位进行能源审计
通过对所属单位能源购入、支出的财务账目和反映企业内部能源消费状况的台帐、报表、凭证、运行记录及有关内部管理制度为基础,以《节约能源法》和总公司《铁路实施<节约能源法>细则》为评价依据,极大地提高了所属单位节能管理的科学性,使被审计单位认识到开展能源审计的过程是企业改进能源管理的有力措施之一。
(2)开展能源审计
主要是帮助被审计单位梳理能源消耗流向,分析能源消耗指标、摸清能源计量现状、完善能源管理体系、分析挖掘节能潜力。企业自主能源审计,审计单位与被审计单位不存在经济利益关系,所以审计报告体现的内容更加客观、公正,查找的问题更加准确、务实,受到了被审计单位的广泛认同。能源审计相当于为被审计单位找到了下一步节能管理的工作方向。
(3)开展能源审计工作
可以查清企业主要耗能设备的运行状况(包括能源利用效率以及淘汰设备的使用情况),对淘汰期限已到或能源利用达不到国家最低要求的设备制定限期整改计划,并针对浪费能源的工艺流程和管理环节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能源审计组对被审计的10家所属单位总共提出能源管理建议80条,主要涉及能源定额管理、国家明令淘汰设备、计量设施配备及“三定双卡”制度执行落实等。提出技术措施建议70条,主要涉及建筑物外墙保温、节能设施设备保养维护、供热管网保温、推广集中供热提高锅炉效率、老旧管网维护、节能产品推广应用等。出检测报告20份,主要对锅炉热效率、炉渣含碳量超标、螺杆空压机功率因数低、负载过高、运输作业现场照度不够等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整改建议。有效地促进了被审计单位的节能管理工作。
(4)通过能源审计可以使用能单位的生产组织者、管理者、使用者及时分析
掌握用能单位能源管理水平及用能状况,排查问题和薄弱环节,挖掘节能潜力,降低能源消耗和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5)随着能源审计工作范围的不断扩大
可以积累铁路企业大量用能产品的能源消耗数据,为制定铁路各系统主要产品能耗限额提供科学依据,有利于对所属企业的能源使用状况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合理的考核。
(6)探索出了适合于铁路各专业交流的评价指标
总公司对各个铁路局按百万换算吨公里的单耗进行考核,但是局属各运输站段主要工作性质不同,不便于用某个单一标准进行评价,所以评价的重点放在了能耗总量的考核。通过能源审计我们发现,单纯能耗总量的增减不能反映单位能源利用效率的变化情况,考核评价并不科学。例如:我们在审核张家口车务段时就发现,该段能耗总量在逐年增加,但是装车每千列的单耗在逐年下降,应该说该段的能源利用效率在逐步提高。所以我们现在评价某单位能源管理水平时,是以该段主要工作量的单耗作为评价依据,如果该段连续三年单耗逐年下降,说明该段能源管理水平在逐年提高,反之就要分析查找原因。
二对铁路企业开展能源审计工作的建议
为更好地落实节能减排工作,使铁路企业的自主能源审计工作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1)加强领导,规范管理
建立能源审计评价考核制度。开展能源审计政策框架研究,制定适合于铁路企业的能源审计方法,使能源审计工作更加规范、合理。
(2)积极宣传贯彻能源审计的相关标准、规定
建立配套的能源管理体系标准,针对铁路企业特点,制订相应能源审计评价标准,不断提高铁路企业的能源管理水平。
(3)加强能源审计的能力建设
作为企业能源内部审计,应建立一支能源审计专业化队伍,对那些懂技术、会管理,懂财务、会统计,了解铁路各专业工作特点的人员进行能源审计业务培训,提高能源审计人员整体素质,是开展好企业能源审计的重要保证。
(4)对审计发现的问题
从而提出的节能措施,要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并确保投资使用科学、合理,收到经济效益。
(5)应定期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回访
确保能源审计发现的问题得以解决,体现能源审计工作的严肃性。
三结束语
篇2
关键词:能源管理现状 利用效率 计量器具 准确度 监测数据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 (2010) 05-111-02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资源和环境越来越成为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主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特别是石油资源,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1%,年人均用电量只有1038千瓦时,仅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0%;我国能源利用率较低,单位产值能耗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3倍,主要用能产品单位能耗比国外先进水平高40%,工业产品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占企业生产成本的75%左右;我省既是能源消费大省,同时也是能源紧缺的省份,煤、电、气、油资源的需求矛盾也日益突出。
1概况分析
浙江金圆水泥有限公司是金圆控股集团的核心企业,位于人杰地灵的浙江省金华市。公司东连杭金衢高速公路,南接金千铁路,北临九龙山,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企业成立于2001年11月,注册资本6000万元,总资产3.9亿元,拥有2条日产2500吨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年生产能力260多万吨。年生产熟料165万吨(95%自用)。两条生产线分别于2002年9月与2003年12月相继建成投产,采用的是TDF型分解炉与五级旋风预热器配 4.00m回转窑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
企业拥有严格的质量检测制度和完善的销售服务体系。经过这几年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金华地区一大型的水泥生产企业。其主导产品为“金圆”牌P.O 32.5、P.O 42.5、P.C 32.5等系列水泥,企业产品质量稳定,各项质量指标均优于国家标准。产品具有安全性能好、早期强度高、后期强度稳定、抗压抗折剪性强、混凝土脆性低、抗渗能力强、干缩性小、耐寒性好等特点。已在高速公路、铁路、桥梁、城市建设等国家重点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众多重点工程及广大消费者的首选品牌。
2企业能源管理现状
2.1能源输入管理
浙江金圆水泥有限公司能源输入管理职能部门是财务统计部,企业能够保证输入的资源、能源满足生产需要及输入的数量,能做好日常的管理和记录工作。对输入的原材料在质量上严格把关,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生产线。其中,作为能源的电主要来源于外购;水资源方面,其生产用水主要由企业通过自备水泵站抽取当地金华江的地表水获取,生活用水则取自当地的深井水。
2.2源分配和传输管理
能源分配和传输管理的目的是保障安全连续供给,降低损耗。企业能对内部输配电线路、供水设备等组织定期地检查,杜绝了安全隐患的产生,同时也将责任落实到相关部门和负责人身上。企业拥有相关的奖惩措施,对具体的考核范畴制度化,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这方面的管理力度。企业的供电设备主要由电气部负责,供水设备则由烧成车间水泵房负责。
2.3能源使用管理
浙江金圆水泥有限公司对能源的使用管理具备有效的考核制度,员工节能方面的意识较好。另一方面,企业拥有着一个良好的管理团队,敢于动脑,对设备的性能优化及节约能源方面敢于创新,勇于实践。企业制定了相应的质量管理条例等考核制度,企业针对产品的质量、产量以及涉及到安全运行、安全生产方面的内容均进行了严格的把关,并建立了相关制度并落实以文件形式。此外,企业对设备的经济运行、能耗和员工的优化操作等的培训还有待加强。
2.4能源消耗状况分析
浙江金圆水泥有限公司对能源消耗状况的分析仅局限于产品的电耗、成本、经济效益等简单的分析,对工艺、用能设备等进行系统的,科学的评价、分析则相对不足。
3企业能源计量管理情况分析
浙江金圆水泥有限公司十分重视对能源计量器具的安装、管理与维护,但却尚未建立起完善的能源计量管理体系。建立能源计量管理体系的目的,是将企业能源计量管理工作纳入科学有序的管理轨道,保证企业所有的能源计量设备准确可靠,测量过程受控,测量数据准确可靠。整个能源计量管理体系的建立需充分考虑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对能源计量管理的要求,及GB15316-1994、GB17167-2006等标准所规定的能源计量设备和检测过程,充分考虑因不符合计量要求而带来的风险和后果。在配备各种能源计量器具时,需满足能源管理分析,监测过程,并充分考虑因不符合要求而带来的风险和后果。在配备各种能源计量器具时,满足能源管理分析、监测过程的各种需要,同时为防范风险的出现还要制定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浙江金圆水泥有限公司在计量仪表管理方面,已完善了对一级计量仪表的配置。但是对二级、三级计量仪表,特别是水资源的计量仪表配置率还有待提高,这也在客观上使得企业内部部分工序能耗及单位产品能耗无法制定细化的考核定额指标。能源计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也是为推行能源定额管理制度,更好地开展节能降耗工作服务,为能源消耗定额指标分解考核更切实可行打下扎实的基础。
因此,企业迫切需要建立起完善的能源计量管理体系。
浙江金圆水泥有限公司能源计量系统主要由原煤、电力、水三大部分组成,其中原煤、电力的使用部门较多,消耗量较大。2007年,原煤除了考虑供应烧成车间的使用外,还需要提供给自身自备余热电厂使用;而电力一部分来源于外购,另一部分则取自企业自身自备余热电厂的发电,因此,两者的计量范围较大。目前,该企业的能源计量、统计、管理工作主要由电器部负责。
浙江金圆水泥有限公司能源器具的配备情况见下表。
说明:
(1)当计量器具是由传感器、二次仪表组成的测量装置或系统时,商标给出的准确度,是装置或系统的准确度。
(2)“准确度”栏中括号内数据为国家规定的准确度要求。
从现场情况看,该企业的一级计量仪表配置较为完善,特别是原煤、电力等方面的计量。其二、三级计量相对较差,如部分重点用能设备尚未配备能源计量器具,给各工段的能源考核带来一定的难度。
4指导企业合理配备能源计量器具加强能源计量监测数据的应用
按照GB17167―200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的要求,指导企业合理配备能源计量仪器、仪表,使之能满足GB/T6422、GB/T15316关于用能设备的能源监测要求,保证企业所配备的能源计量器具科学合理和准确可靠。帮助企业建立健全计量器具档案,完善计量仪器、仪表管理,完善计量检测体系。指导企业加强对能源计量监测数据的应用,采用先进的数据采集、分析和管理系统。在企业能源计量采集的监测数据了解到2008年产品单位综合能耗高于2007年。企业通过一系列技改更新生产工艺,并于2009年2月完成余热发电项目。从2009年的监测数据可以看出,当年的吨熟料单位能耗从2008年的117.0kg降低到103.6kg,吨熟料单位平均能耗降低了13.4kg。
通过指导帮助企业在完善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的基础上加强数据的分析运用,进一步发挥能源计量对加强企业能源成本核算、堵塞能耗漏洞、优化生产工艺用能、提高节能技改效率等管理节能的积极作用。企业从提高能源计量的管理手段和更新生产工艺开展节能降耗,取得了明显的效益。
5结束语
加强企业能源计量管理,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依法保护和合理使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永续利用”的方针,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提高能源效率为核心,将是我省企业应对新时期挑战,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增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也是保持我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长久之计和必然途径。
篇3
1-6月份我厂根据2018年度公司下达的各项费用消耗指标,严格管控各工序备件、电费、燃料费用实时消耗指标,以保障完成公司下达年度计划指标;对设备管理基础工作,制定了各级领导深入车间、班组监督、检查设备管理基础工作的考核制度,使我们的基础工作从制度上有了保障;设备工作,设备科各专机技术员定期对全厂特种、重要、主要设备点进行细化检查,确保安全;为保障现场设备运行技术标准,设备科工程技术人员坚持每天深入设备运行现场进行巡查,有力保障全厂设备安全运行;为保障设备检修质量,在月度检修过程中专机人员进入现场指导、监督工作,使设备检修在技术上得到保障;对于发生的设备故障、事故,都严格执行考核制度,对出现的每一起机电设备事故都遵照四不放过和一事一议的原则,查清事故原因和落实事故责任,本月发生设备故障、事故3期,处理3起,罚款550元;
在资产管理上,继续加强固定资产小型设备、大型工具的日常动态管理,掌握设备的购置、使用、变更和报废工作,对小型设备、大型工具实行了三级管理,做到了设备底数清、情况明;日常加强备品、备件的入库质量验收管理,对备品、备件入库进行严格管理,杜绝有质量问题的备件不入库;根据各种停车情况,组织全厂机、电设备检修工作,使全厂的机电设备技术状况有了大幅度提高。
在设备工程、技术改造工作中,本月完成了砂泵站、2号水源井双电源施工改造;关于碎矿排尘改造的先期技术可行性研究工作;设备投资项目、费用情况:本月实施了以下项目:碎矿补充电动滚筒0.42万、配电所改造淘汰贫油开关16.3万、改造选厂厂大门9.8万、尾矿库坝下曝气池清淤97万。
下月工作的重点:继续做好碎矿排尘改造的前期可行性技术准备工作、做好年度大修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根据年度设备更新、改造计划,做好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使各计划如期实施、强化设备的现场管理,加强设备的巡检工作,保证设备的技术状况完好,为完成全年设备管理目标打基础、做好能源管理工作,努力提高全员的节能意识,重点做好压峰填谷、提高设备运行效率,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强化设备管理的基础工作,对设备点检记录、档案、台帐、图纸资料的健全、修订、完善工作、加强备品、备件库房管理,认真执行发料单制度,确保帐、物、卡一致。
篇4
为了更好的把我厂2008年工作,做到“节能减排、科学发展”,结合我厂实际特制定2008年节能降耗工作如下希领导审定:
1、整理我厂近几年节能降耗工作材料,并进行数据分析,对节能技术改造、定额管理等工作进行总结。继续推进有效的节能措施,对不完善的地方要进行改进,为以后节能工作更好的开展提供可靠依据。
2、为了更好的落实各类节能降耗措施、满足能源管理方针,成立节能降耗工作检查小组,落实、检查节能降耗工作开展情况,并进行指导监督,以全面完善、推进节能降耗管理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3、修订节能管理制度。为了使节能降耗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根据我厂的生产经营现状,进一步修订各类节能管理办法,对其进行梳理,使节能措施更符合我厂实际情况,确保节能措施执行到位。
4、制作节能降耗宣传标语、横幅,在厂内张贴、悬挂,为节能降耗工作开展创造良好的氛围。同时在厂宣传栏,开辟节能降耗专题栏,做好舆论宣传的节能降耗导向工作。
5、积极挖掘身边节能降耗的典型员工、典型事例。对平时在节能降耗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员工、项目、以及节能降耗工作较突出的事迹,进行发掘,在厂内进行宣传。
6、根据厂部要求,利用空余时间,组织员工进行学习、讨论,不断强化员工的节能意识。
7、组织节能工作人员,参观有关节能环保会。通过参观使大家了解新技术、新能源设施,拓宽员工节能降耗工作思路,加强科学环保观念。
8、加强班组学习,并鼓励广大职工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我厂节能降耗工作献计献策活动,结合本厂特点,对节能降耗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
9、开展节能降耗讲座、培训,让在节能工作中有突出表现的员工或生产专业技术人员,组织相关的节能技术、节能优秀事迹讲座,并组织交流。
10建立节能目标和评价考核制度,将节能降耗的目标任务细化分解到班、组、个人,重点能耗岗位,签订责任书,严格进行考核。
11、抓好节能监察和监控。通过限制消耗定额,推行清洁生产,加大节能、节材技术改造投入力度,实现生产工艺的优化和产品结构的升级。
12、制定鼓励政策,严格奖惩。制定节能降耗、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激励、奖惩办法和措施,评选节约型社会、节约型单位等先进典型,给予表彰奖励。
篇5
关键词:节约型校园;能源管理;高校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0-00-01
一、引言
作为目前世界上第一位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我国已经成为世界能源市场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飞速发展,急剧增长的能源供应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但同时能源与发展的矛盾也日益突出,我国能源存在着人均拥有量低,分布不均,能源开发难度大等特点。针对日益严峻的能源问题,目前我国提倡以节约资源为基础的发展政策,在现代化及工业化发展过程中着重突出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性,希望以此为根本实现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目标。
随着高校教育水平的发展,教育成本问题是高校能否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依靠大量消耗资源或能源求得的发展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开展节约型校园建设活动是高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
二、节约型校园建设的意义
1.节约的水平体现学校发展的质量
当前社会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平台,如何在新形势下合理的对校园进行管理,将高校建设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实现能源使用最大化,是目前节约型校园创建过程中首要思考的问题。校园规划建设中应坚持长远可持续发展的方针,以节约为基础,推进自身科学、和谐、快速的发展。自身节约水平的高低是体现校园发展质量的关键。
2.节约的成效体现学校管理的水平
学校管理水平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节约型校园能够顺利的建设,所以说,高校应加大对校园日常管理的重视度,创建完善的规章制度进行约束,这是实现节约型校园顺利建设的基础,同时也是重点所在。通过各种管理技术手段实现理念节能、技术节能和管理节能,倡导节俭、文明的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确立起节约资源能源的新的价值观,帮助教师及学生自身节约意识、责任意识及主人翁意识的提升,让他们把资源节约、节能降耗转换成自觉遵守的行为习惯。进一步在全社会发挥高校的示范作用,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
三、节约型校园建设的措施
1.制定节约型校园规划,定期部署节能工作
高校应把节约型校园建设作为学校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把建设节约型校园的规划纳入学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学科专业建设规划、校园建设规划,确保节约型校园建设的计划性、持久性和有效性。
高校需要结合自身实际的发展情况对各个学科及用水用电的类型做出综合性的分析,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统筹管理、科学定量,注重效率及潜力的提升和挖掘。通过制定相应的水电消耗指标约束各部门及学院,还要在重视责任分担的同时注重差别对待,确保各项教学及科研工作有序开展,严格制止各种不合理的水电使用行为,努力创建完善规范的节约型校高效管理体系。
2.节能目标责任到人,建立能源考核制度
高校应以节水节能专业化、系统化、科学化建设为方向,以相关部门处为职能考核牵头部门,带动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其中,通过各个层级的不断完善形成分级管理网络。并且强化节能目标的考核奖惩,将节能目标纳入各部T绩效考核中,并对各责任部门年底进行考核,彻底把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贯彻到各责任部门中。
3.能耗数据在线采集,实现能源可视化
高校应推进建筑能耗数据在线采集的建设,这样在参考各种类型的建筑合理用能水平的同时,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用能标准范围,同时还要创建以能耗监测为基础的监管平台,对校园实际的能耗进行统计、对能源审计、对能效展示、对用能进行定额,实现能源数据化和可视化。
4.加强节能宣传、提高师生节能意识
高校具有“行为示范”的作用,一方面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节能习惯,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走向社会引导他人树立节能意识,能起到推动全社会节水节能工作之作用,因此抓好节能教育工作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学生是学校能耗使用大户,节能工作大有潜力可挖。以节水为例,如果每人每月节约0.1吨水,一个月节约的水将有千吨之多,一年下来将有万吨之巨。为此,高校应把“强化节约宣传,加强节约教育,增强学生节约意识”作为一项基础性的教育工作加以贯彻实施。
四、结语
随着节约资源这项基本国策的推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成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在此背景下,节约型校园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不仅提高高校师生的节能意识,也凸显了节约型校园在全社会的示范引领作用。本文对当今形势下节约型校园的建设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关建设措施,为推进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出谋划策。
参考文献:
[1]国发[2006]28号.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北京:国务院,2006.
[2]向新,陈德j,李良.基于全生命周期的高校能源战略管理模型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14):105-109.
[3]石征锦,王耀成.建设“节能型”高校的措施和途径[J].节能,2006(4):58-59.
篇6
Abstract: the energy problem has become a common problem of all mankind, throughout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human civilization each significant progress, coupled with improvement and replacement of energy resources. The world energy face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oice. The energy saving of the central idea is to adopt feasible in technique and reasonable in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acceptable measures, to more effective utilization of energy resources. The measurement is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of important technical foundation, is also the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s energy monitoring and energy saving the foundation of the assessment, and is an energy consumption statistics, analysis and energy saving in energy efficiency assessment of benefit and efficiency evaluation the important means. Energy measurement work the development, the rapid development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still some shortcomings and problems. Energy measurement work to the enterprise energy measurement examination evaluate standard "as the basis, help enterprises to establish energy measurement evaluation system,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regular and random inspection of the enterprise the work of evaluation of effectively promoting enterprise saving energy consumption, and achieve the saving energy and reducing consumption goals. From the source to ensure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consumption reduction made long-term benefits.
中图分类号:TE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能源是全人类共同的话题
地球,是一个美丽的星球,全世界生命的共同家园。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承载着人类进步源泉的家园却逐步走向枯竭。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支柱,如果没有必需的能源,地球上的生命活动将会终止。
煤炭、石头、天然气等是人类工业发展的主要动力能源。以被誉为工业的“粮食”煤炭为例,在化石燃料的地质总储量中,煤炭约占80%,显然是能源的主将。煤炭在当今世界能源年消耗量中占1/3。在石油的黄金时代即将告终之际,今后20年内可大量增产和弥补石油不足的能源仍是煤炭。煤炭成了传统能源过渡到21世纪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为主的未来能源的桥梁。虽然有人预言未来100年内,煤炭难以避免地仍将是一种主要能源,但地球上的可开采储量有限。剩下的煤炭资源再也难以独力支撑一代又一代持续增长的消耗。
火依然在闪烁,煤炭王国的光环是否还能像神话那样永不消逝?!
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同问题,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伴随着能源的改进和更替。目前,世界上的能源专家都在研究能源生产和消费的问题。从历史上看,人类历史上每一次能源技术的改进和更替,都有阵疼。历史告诉我们能源技术的改进和更替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需要持续好几十年,全世界能源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抉择。
中国是一个能源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煤的探明储量达6000亿吨以上,居世界第三位;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为 6.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石油和天然气的理论储量也很丰富。但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平均每人每年的能源消费量仍处于较低水平。根据中国能源资源的特点和能源利用效率较低等实际情况,中国已确定开发与节能并重,近期把节能放在优先地位的能源方针。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将优先开发煤和水电;大力勘探并积极开发石油和天然气;在严重缺能地区将有计划地建设核电站;广大农村大力发展生物质能沼气和薪炭速生林,推广新型炉灶;积极开展新能源的科学试验和示范利用工作。绿色经济发展模式,事关中国现代化的道路抉择和历史命运。改革开放后二十余年,我国实现了年均9.6%左右的高速增长,但粗放型的增长方式没有得到有效扭转,未来5到10年内,基础资源趋于枯竭和环境成本明显加大所形成的硬约束,很可能严重制约后续的经济增长。为了以历史眼光做好未雨绸缪的事情,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 必须切实地解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问题 。
计量工作与能源节约的密切关系
在严峻的世界能源问题中,解决能源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节约优先。所以我们要进一步促进各大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工作。
节能的中心思想是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接受的措施,来更有效地利用能源资源。由于常规能源资源有限,而世界能源的总消费量则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大,世界各国十分重视节能技术的研究(特别是节约常规能源中的煤、石油和天然气,因为这些还是宝贵的化工原料;尤其是石油,它的世界贮量相对很少),千方百计地寻求代用能源,开发利用新能源。同时为了更好的节能,需要从能源资源的开发到终端利用,更好地进行科学管理和技术改造,以达到高的能源利用效率和降低单位产品的能源消费。
计量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也是政府和企业开展能源监测和节能评价的基础,是进行能源消耗统计、用能效率分析和节能效益评估及能效考核的重要手段。只有依靠能源计量监测提供的客观数据,才能准确分析能源利用状况,为政府和企业节能管理提供科学准确的决策依据。在企业中,准确的能源计量可以杜绝“跑冒滴漏”,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增强竞争力,本身也可以直接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因此,缺少了计量的支持,节能降耗只能是一句空话。
计量对企业节能工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是企业节能工作的基础。
能源计量是企业加强能源管理、提高能源管理水平的重要基础,是企业贯彻执行国家节能法规、政策、标准,合理用能,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2、是国家依法实施节能监督管理,评价企业能源利用状况的重要依据。
在节能监测、节能诊断、能源审计、能源统计、能源利用状况分析等能源管理中,能源计量是基础。没有准确可靠的能源计量,对企业的能源利用状况也就难以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统计。虽然政府通过政策导向、舆论宣传、教育培训、财政政策等方面引导企业主动节能是必要的,但其作用也是有限的。因为再优惠的政策也难以打动那些只热衷于追求局部利益、短期效益而置国家大局于不顾者。奖励永远不能代替惩罚,因此,依法实施节能监督,通过贯彻有关节能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规范能源消费者的用能行为,并对违法者依法予以惩治。这都需要计量工作的统计与管理。节能工作的法制化管理,概括起来说就是把节能工作上升到法律高度,国家对节能事业的鼓励、支持,对推动节能技术进步的措施,对合理用能的监督管理原则及违法者的责任用法律形式予以确立,并通过相应的配套法规、标准,使之具体化、规范化。
所以加强企业能源计量,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对于减少能源消耗、保护环境、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抓好能源计量,是促进节能的关键性工作。
三、能源计量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近年来,通过政府与企业以及计量技术机构的各方面的努力,我国能源计量方面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我国能源计量的政策、法规和标准不断完善并得到有效实施,部分企业能源计量薄弱和严重浪费能源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能源计量技术和管理水平有明显提高。
但是,在能源计量工作的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与问题。
1、对能源计量的重要性认识
企业,尤其是生产型企业,能源就是存在与发展的根本所在。同时,这些企业的生产工作也是能源的主要消耗方式。现在大中型用能单位普遍比较重视能源计量工作,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计量检测保证体系;但是很多中小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工作普遍比较薄弱,装备水平低,更谈不上信息化,能源计量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部分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对能源计量工作重视不够,认为能源计量是只投入不产出,没有认识到能源计量工作的基础保证作用。
针对企业认识上的差距,加强能源计量工作的宣传,不断增强企业及全社会对能源计量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人们的节能意识和计量意识,形成企业、社会共同关注节能降耗,重视能源计量工作的良好氛围,提升能源计量工作的影响力。用大量的事实和专业数据来向企业宣传和推广计量与能源的相关知识。使企业可以预见到计量管理在生产过程中对产品质量的保证作用以及能源计量工作带来的潜在经济效益。同时使企业领导熟悉国家能源与计量的法律、法规,掌握相关政策,领导和组织协调企业的能源计量工作。领导重视的程度体现在找准和选好突破口和切入点,以点带面,狠抓落实,并在行动上支持节能项目改造,特别在实施新工程、新项目时将能源计量作为新工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以免留下隐患。
2、计量工作的专业人员的培养
能源计量事业的发展,关键在于造就一支掌握现代化计量技术和管理知识的专业人才队伍。只有切实抓好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人员的培训,才能适应现代化能源计量管理的需要。尤其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大量智能型的计量仪器、仪表逐步替代能耗高、准确度低的传统仪器、仪表这对计量人员提出了更高的专业知识要求。但是现在大部分用能单位特别是民营用能单位缺乏熟悉计量工作的专业人员(管理、技术),用能单位计量管理水平不高,没有建立比较完善计量检测体系,特别是能源计量体系的建立。
所以我们要进一步加强企业能源计量队伍的建设。在加强企业能源计量队伍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提高能源计量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同时应该根据企业需要,配合和帮助企业对企业计量人员进行培训,帮助提高企业计量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促进企业计量检测和计量管理水平的提高。针对各个企业计量人员情况,举办各种能源计量技术培训班,邀请各有关方面的专家为重点耗能企业能源计量管理人员讲解能源统计、能源平衡测试、能源计量等方面的知识,通过标准宣传、专家讲座等方式提高企业能源计量人员素质。通过培训,逐步建立一支既懂计量技术,又懂计量管理的能源计量队伍。 内外兼施,以取得长久稳定的计量人才队伍。
3、夯实企业计量基础
在企业内部计量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素质提高的同时,计量检测手段和水平也有待提高。
现在许多企业计量基础薄弱,在前期投入时没有足够重视导致许多环节计量不准或缺少计量,没有建立和形成有效的能源计量监测体系。
针对这种情况,积极帮助企业完善计量检测手段,开展能源监测分析。依据《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国家标准及有关行业的管理要求,指导企业合理配备能源计量仪器仪表,提高企业计量检测能力。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能源计量监测体系和计量管理体系,提高能源计量监测水平。并且按照国家计量法律法规的要求,定期检查和督促企业对所配备的计量器具进行检定和校准,组织和监督计量检定机构按时完成企业计量标准和强检工作计量器具的强检工作。
4、进一步加强计量仪器仪表质量的稳定性
企业对能源计量工作的支持与信赖,离不开计量工作为其提供的各种测量数据。能源消耗量和工业产品质量都要靠数据体现,数据要靠准确的计量来实现。所以在企业进行节能化发展的同时,我们必须紧抓计量器具检定等基础性工作。为企业节能降耗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和质量保障。我们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认真细致地开展计量检定工作,通过提高计量器具的准确度,有效提高企业生产的过程控制能力,使各类能源入库量、消耗量、产出量有准确可靠的核算标准和依据。同时也可以提高产品的生产质量,减少了因废品率过高导致的大量资源性浪费。这样既降低了生产成本,也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5、加强政府部门对企业计量工作的指导
从实际计量工作中,我们可以看出政府部门对企业的指导具有很重要的影响。但是现在普遍存在政府服务不到位,缺少针对性的问题。政府部门对企业的指导没有帮助企业解决能源计量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针对政府部门对企业计量工作的服务缺乏针对性的问题,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摸清企业的现状和需求;加大科研和技术投入,研究能源计量仪器设备在线检定、校准的方法,尽最大努力帮助企业解决因能源计量器具难以拆卸而无法检定和溯源的实际问题。
同时大力发挥政府部门的职能,搭建一个企业间相互交流、协作的平台,组织企业广泛进行经验交流,推广先进的节能方法和经验以及先进的能源计量检测和管理经验,提高企业能源计量技术水平。建立各企业之间的质量技术监督系统绿色通道。将重点耗能企业列为特殊服务对象,为企业提供更加快捷、方便的服务。以节能降耗为中心,以能源计量为基础,加强指导,强化服务,突出重点,分类帮扶,着力夯实企业计量技术基础,促进企业节能降耗工作。
篇7
一、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总体目标。到2010年,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比2005年下降20%以上(以2005年可比价计算),年均下降4.50%以上;全市第一产业、第三产业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13%以上,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23%以上;重点耗能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培育50家节能示范单位。
(二)基本原则。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节约资源基本国策。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调整经济结构,加快技术进步为根本,以科技创新、依法监管为保障,坚持节能降耗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强化管理相结合,坚持控制源头与存量挖潜相结合,坚持依法监管与政策激励相结合,坚持突出重点与全面推进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创新机制,完善政策,努力形成市场导向、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公众主动参与的节能工作格局,积极营造有利于推动节能工作的良好环境,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
二、着力抓好重点领域的节能
(一)强化工业节能。推广一批先进成熟实用技术、工艺、装备,提升发展一批节能型企业,淘汰一批落后工艺装备,关停一批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突出抓好建材、印染、电力、金属压延加工、化工、造纸等重点耗能行业和年耗能3000吨标准煤以上企业的节能工作,组织实施重点用能企业节能行动,引导鼓励企业调整产品结构,严格控制高能耗项目引进。重点抓好工业锅炉、区域热电联产、余热余压利用、节约和替代成品油、电机调速、能量系统优化等节能技术改造。引导用热企业集聚到具备集中供热条件的开发区、工业园区或工业功能区,扩大集中供热范围。
(二)推进建筑节能。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严格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按照节能标准组织建筑项目论证、设计、施工,大力推广应用节能建筑技术和新型墙体材料,加大现有宾馆、饭店和政府、商业大楼等公共场所节能技术、节能产品的推广应用力度。积极倡导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重点推广太阳能与建筑物一体化设计,全面实施建筑节能50%标准。到“十一五”末主要城镇建筑节能65%标准实施率达到50%以上,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使用率达到30%。
(三)加强交通运输节能。积极推进节能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通过运力结构调整、大吨位货车和标准化船型的推广,发展公共交通与现代物流集约配送,降低运输能耗;鼓励使用醇醚类、燃料电池等节能环保型混合动力交通工具,倡导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小排量汽车,加快老旧汽车的报废更新。“十一五”期间,各类机动车船的能效提高5%,实现节约和替代石油制品10万吨。
(四)引导商贸和民用节能。在公用设施、宾馆商厦、写字楼、居民住宅中提倡采用高效节能办公设备、家用电器和太阳能,大力推广使用半导体灯、双端荧光灯、自镇流荧光灯、高压钠灯和金属卤化物灯等高效节能灯及其照明系统。争取到“十一五”末,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万元营业额能耗分别比2005年下降20%、18%。
(五)抓好农村节能。加快淘汰和更新高耗能落后农业机械装备,加快农业提水排灌机电设施更新改造,推广“畜禽养殖——沼气——作物”模式,推进太阳能光伏治虫技术和秸杆气化技术,因地制宜发展小水电。
(六)推动政府机关与事业单位节能。各级政府机关要率先垂范,带头节能,努力成为全社会节能降耗的表率。以节电、节油为重点,抓好政府办公楼等公共建筑物空调、照明系统改造和公务车节能,努力降低机关用电总量。严格执行政府节能目录采购,优先选购节能产品、节能材料,带头采用声控照明技术,率先淘汰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低能效设备和产品。
三、着力构建节能型产业体系
(一)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国发〔2005〕40号)要求,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依靠工业带动和数量扩张带动为主,向三次产业协同带动和优化升级带动转变,立足节约能源推动发展。合理规划产业布局,避免由于决策失误造成能源浪费。
(二)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充分发挥服务业能耗低、污染少的优势,积极推进服务业集团化、网络化和品牌化经营,引进先进服务技术和服务标准,创新服务产品,促进规模经营,提高竞争能力,尽快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大力发展信息、科教、文化等知识型服务产业,加快提升商贸流通业产业层次,大力发展社区服务、娱乐、旅游及生活消费型产业层次。
(三)积极调整工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严格控制新建、扩建、改建高耗能项目,把能耗指标作为项目核准和备案的强制性标准,遏制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技术和设备,限期淘汰不符合能耗标准的在役机电通用设备。凡不按期淘汰的企业,依法责令其停产或予以关闭,依法吊销排污许可证和停止供电;凡属实行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依法吊销生产许可证;对高能耗行业实行差别电价。积极推进企业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规模效益。
(四)优化用能结构。创导科学、依法、诚信用电。大力发展高效清洁能源,推广使用太阳能、生物质能、浅层地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替代能源,提高天然气应用比重,积极推广煤炭气化燃烧技术。
四、着力推进节能技术进步
(一)加强节能技术攻关。各级政府要把节能作为科技投入的重点,加大对节能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科研单位和企业开展新型照明、节能空调、建筑保温等领域的关键技术攻关,加强对高效能工艺技术、产品以及可再生能源的研发,加快产业化进程。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优势,推进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二)加强节能技术推广应用。定期编制《节能及清洁生产导向目录》,引导企业重点应用节能新技术,加快引进、消化、吸收一批先进、适用的节能技术、工艺和设备,加强对传统工艺、生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进一步推广变频调速、纯低温余热发电、炉窑煤炭气化燃烧、灯光节电器、太阳能集中制热、冰蓄冷空调、地源热泵空调、空气源热泵等节能技术(产品)。抓好一批节能型和清洁型示范企业(项目),树立节能典型,整体提高企业能源综合利用效率。
(三)加大耗能设备工艺更新改造力度。制订和实施分行业的耗能设备工艺更新改造计划,应用先进适用节能技术替代传统工艺、生产设备。组织实施燃煤工业锅窑改造、热电联产、余热余压利用、节约和替代石油电机系统节能、建筑节能、能量系统优化等重点节能工程,积极推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加快拆除集中供热有效范围内的现有工业锅炉。
五、强化节能管理
(一)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组织实施能源审计,定期公布重点用能单位名单,并对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进行定期检查评估,每季度公布重点用能企业能源消耗和单位产品综合能耗等指标完成情况;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审核、能源平衡测试和节能专项检查等工作,指导企业做好节能方案;加强对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推进重点用能企业节能工作的开展。各级政府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与各重点用能单位签订节能任务书,加强指导、监督、服务和考核,并辅之一定的奖罚措施。重点用能单位要建立严格的节能管理制度,强化基础工作,设置能源管理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将节能降耗的目标和责任落实到车间、班组和个人,并加强监督检查,切实提高能源利用水平。
(二)实施GDP能耗公报制度。统计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每年向社会公布各县区万元GDP综合能耗及降低率等指标完成情况;每半年公布各县区万元GDP电耗和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等指标完成情况。
(三)大力推广节能管理新模式。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创新节能新技术推广机制,积极引进先进的节能管理模式,大力推行电力需求侧管理(DSM),探索合同能源管理(EMC)模式,及时向社会节能降耗技术、设备、管理和政策等方面信息,加强对重点节能降耗行业、企业及产品的跟踪指导,组织开展技术推广交流活动,举办节能产品推介会和节能产品展示活动。
(四)加强能源执法监管与能源监测。加强节能管理队伍建设,充实能源执法监管力量,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完善节能监管体系,年综合能耗100万吨以上县区要建立健全能源利用监测(监察)机构,添置必要的监测设备,保障执法监管经费,依法开展节能执法和监测。积极创造政策条件,支持和鼓励有实力和资质的投资者和专业人员进入节能技术服务市场,开展合同能源管理业务,提供节能项目评估、设计、融资、施工、运行管理等全方位的服务,推动企业能源利用状况的改善。
(五)进一步健全统计和计量体系。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能源统计工作,充实统计队伍力量,保障必要的工作经费。统计部门要不断改进和完善能源统计制度,充分调动和利用社会统计资源,建立能够科学反映各地区、各行业能耗水平,并与节能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制度相衔接的节能统计体系。对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指标实行下管一级,力求数据真实可信。有关涉能主管部门要加强本部门能耗统计工作,依法及时向统计部门报送有关能耗数据。统计部门要及时向有关领导和能源管理部门提供相关能耗数据。有关部门要把实现节能指标作为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和监测的重要内容。
质监部门要依法加强能源计量管理,督促用能单位合理配备能源计量器具,狠抓能源计量管理制度的落实,做好能源计量器具的定期检定、校准,强化能源计量数据的应用和管理,引导企业全面建立能源计量检测体系,提高计量保证能力和计量管理水平;依法加强已实施能效标识的产品监管工作。
(六)建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合理用能联审制度。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报告),应当包括合理用能的专题论证或节能篇(章),对高能耗项目实行合理用能审查,对达不到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要求的项目,不得审批、核准、备案,对未经批准擅自建设的,要依法追究直接负责人的责任。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在招商引资中,要将项目万元增加值能耗作为重要审核条件,严格把关。
六、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一)加大政府节能投入。各级政府要加大公共财政对节能的支持力度,在编制预算时要安排节能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推广应用、示范试点、宣传培训、信息服务和表彰奖励,节能服务平台建设和先进节能管理模式推广应用的运作等所需费用,形成支持节能的稳定资金渠道。建立市节能降耗专项资金,用于节能降耗专项支出。各级政府也要根据财政情况,安排相应的节能降耗专项资金。
(二)拓宽节能融资渠道。金融机构要加大对节能项目的支持力度。节能主管部门要加强与金融主管部门的联系,向社会和金融机构推介有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节能项目,推动和引导社会各界对节能降耗的资金投入。鼓励企业通过市场直接融资,加大节能技改投入。鼓励担保机构对节能项目进行投资担保。
(三)强化政策引导。各级政府、各部门要对在节能管理、节能技术推广应用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及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重点用能企业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节能奖励办法,对节能工作中作出贡献的车间、班组、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节能奖励资金计入工资总额。
(四)充分发挥企业节能的主体作用。各类企业要认真贯彻和执行国家和省的节能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标准,重视本企业节能工作,在技术节能、结构节能和管理节能上狠下功夫,努力做到“增产不增能、扩建不扩能、增能靠节能”。重点用能企业应加强能源管理,编制节能降耗行动方案,落实能源管理制度,层层分解节能目标,逐级考核,定期向政府统计部门和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如实报送能源利用状况报告,每年安排一定数额的资金用于节能技术创新、技术改造以及宣传培训等。
七、加强组织领导
(一)切实加强节能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召集、分管市长牵头,宣传部、农办、发改委、经委、财政局、统计局、质监局、农业局、贸粮局、机关事务管理局、旅游局、教育局、科技局、卫生局、建设局、交通局、电力局等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单位的节能降耗协调会议制度,设立**市节约能源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经委。市发改委要强化综合规划,制订完善产业政策,探索能源价格形成机制,实施差别电价;市经委要做好市节能办的日常工作,加强对节能降耗工作的综合协调,指导、督促全社会开展节能降耗工作;市财政局要落实节能降耗专项资金;农业局要做好农村新能源的开发、推广应用和农机的节能工作;贸粮局负责做好煤炭、成品油的供应和商贸流通领域的节能降耗工作;市机关事务局要指导督促各级机关落实节能措施;教育局负责将节能常识列入中小学的教育内容,督促中小学校采取节能措施;市科技局要加大对节能科研项目的扶持力度,技术创新资金优先给节能科研项目;卫生局负责抓好医院的节能降耗工作;市建设局负责做好建筑节能规划,组织实施建筑节能标准和建筑领域的节能工作;交通局负责做好车辆、船舶的节能工作;电力局负责电网结构优化,降低电网电力损耗,推广电力需求侧管理;各县区、居民社区、村委要组织开展群众性的节能降耗活动;各行业协会要组织开展节能经验交流活动,电力、建材、纺织行业要组织开展以节能降耗为主要内容的劳动竞赛。上述及其他相关部门都要按照各自职责,切实抓好本领域的节能降耗工作。各县区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形成一个覆盖全社会的节能工作网络。
篇8
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历史阶段,节能减排是我国破解资源环境约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政府制定了约束性目标,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手段,大力推进节能工作。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占全社会总能耗的比重超过70%,高耗能企业又是工业耗能大户,是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政府面向量大面广的工业企业,采取抓大放小的策略,突出抓好高耗能行业中高耗能企业节能,实施目标责任考核、节能重点工程、财政奖励与补贴、节能新技术推广等等,先后实施了针对耗能大户的“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和“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统计数据表明,这些政策从总体上取得了显着成效。
企业是节能减排的主体和国家政策的最终落脚点,其对待节能减排的态度、采取的行动和取得的节能绩效直接因影响到本地区及整个国家目标的实现。本文在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关注企业进行节能技术投资行为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包括:政策措施是否有效激励了企业投资节能技术,具有哪些特征的企业会采取更加积极的行动,是否存在其他外部因素影响企业投资节能技术等,旨在衡量当前政策在企业层面是否得到有效落实,为下一步政策制定和调整提供参考。
从实证研究看,国内研究企业的节能减排观念、意愿、行为和影响机制的论文数量比较有限,而且从时间上看也比较新,对影响因素的分析局限于某一个或几个方面,缺乏全面的综合分析,在作者看来,这方面的研究总体上还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形成较成熟的分析框架和方法。
二、 实证研究及分析
1. 模型与研究假设。离散选择模型是描述特定微观个体行为选择的建模方法,揭示个人、家庭、企业或其他的决策单位行为选择的概率与相关解释变量间的定量关系,从而对解释变量变化对个体行为选择概率的边际影响进行研究。Train(1986)认为离散选择模型要求选项之间具有互斥性、选项集合具有完备性、选项数量具有有限性。Probit模型是广泛应用于教育、管理和生物学等领域的离散选择模型,随机误差项服从标准正态分布,是大多数情况下任何分布的自然的和首先的选择。
在本文中,因变量是企业是否采取节能技术投资,取值为0或1,其概率依赖于自变量,在研究中选用二值Probit 模型进行分析,即P(Y=1)=f(X),也就是说,Y=1的概率是一个关于X的函数,其中f(。)服从标准正态分布。
参考国内外研究文献,设计作为自变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
(1)政府管制与支持因素,包括:政府节能监察管制、政府技术支持(培训和能源审计)、政府节能目标管制、政府财政支持、政府金融支持、限额能耗标准管制和政府示范工程支持;
(2)企业内因的影响因素,包括:企业资源(是否有能源规划、是否设立专门能源管理岗位、是否建立能管系统)、对能源价格敏感程度变量、管理者重视程度变量;
(3)企业技术特征的影响因素,包括技术先进性变量、工艺复杂性变量和流程合理性变量;
(4)企业所在行业特征影响因素,企业是否重点耗能行业。
(5)利益相关者影响因素,包括行业协会、竞争者、公众以及媒体对企业节能减排的压力等自变量。
(6)企业特征因素:包括企业规模、所在省份、是否上市、是否国有和企业年限。
2. 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在问卷设计上,作者尽量借鉴既有量表,通过企业访谈和征求专家意见对问卷进行完善,在发放之前预先进行问卷试填并改进,形成最终问卷。为提高数据有效性,作者在调研对象的选取上做了相关考虑:一是注重地域代表性,选取浙江、湖北、陕西三省进行企业调查,分别代表东部、中部和西部不同经济发展发展水平,而且都是高耗能行业比较集中地省份,也是节能减排需要重点推进的地区。二是兼顾行业覆盖面,调研企业覆盖钢铁、有色、煤炭、电力、石油石化、化工、建材、纺织及造纸等高耗能行业,也覆盖其他非高耗能行业;三是考虑调研企业在规模、企业年限和所有制分布上的代表性,兼容不同规模、成立年限和所有制的调研样本,以期更全面地反映真实的变量信息。四是数据可信性。通过三个省级的节能中心下发和回收问卷,使得数据的可信度较高。
考虑到离散选择模型是行为选择概率模型,具有预测性质,在检验内外部因素对企业的节能技术投资行为的影响应考虑到时间上的延后性,同时参考国外相关文献的做法,本文在问卷中设计调研企业在2013年是否进行了节能技术投资,但是考量企业接受政策支持与管制的相关情况,以及企业的能管系统、能源管理专门岗位以及能源规划等内部资源时,询问的是2013年以前的情况,以此来保障数据预测的合理性。在浙江、湖北、陕西三省各随机选择110家企业进行调查,历时2个月,共回收275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242份,含湖北省107家,陕西65家,浙江70家;有效问卷中汇报2013年未进行节能技术投资的128家,占52.89%,进行节能技术投资的114家,占47.11%。
3. 实证结果及解释。对采用STATA13进行二值Probit回归,以是否上市、是否国有、企业年限和企业规模等企业特征作为控制变量,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得到相关结果。如表1。
观测两个模型的LR对应的P值(模型1 Prob>chi2=0.049 5,模型2Prob>chi2=0.000 0),可见整个方程除常数项以外所有系数的联合显着性很高。对比模型1和模型2,在加入了政府节能监察管制等16个自变量后,Pseudo R2由0.042 0上升到0.252 8,说明上述自变量都对企业是否进行节能技术投资有较强的解释力。
截距为负,说明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企业不倾向于实施节能技术投资。(1)企业特征方面,是否上市对企业进行节能技术投资的影响是显着的,其他因素均不显着;(2)政府管制与支持方面,政府培训和目标管制的影响是正向显着的,政府财政奖励、金融支持、能耗限额标准和政府示范工程的影响不显着;(3)企业内部因素方面,企业规划、能源管理专门岗位和能管系统的影响都是正向显着的,而对能源价格敏感程度和管理者重视程度则不显着;(4)除此之外,行业特征、技术因素和利益相关者因素的影响均不显着。STATA估计结果表明,本模型准确预测的比率为74.09%。
测算模型的边际效应,以衡量每个解释变量对行为选择的概率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企业是否建立了能管系统、是否制定了节能规划、是否设立了能源管理专门岗位以及是否承担“十二五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节能目标这几个解释变量对企业技术节能行为选择的概率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大。
三、 主要结论
1. 政府管制与支持因素的影响。从回归结果来看,政府节能监察对促进企业节能技术投资没有显着影响。专家回访认为,可能的原因是监察机构对于存在问题的企业往往会增加监察频次,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惩罚机制,使得这种督促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同时,也存在部分地区的例行监察工作有走过场的情况,难以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政府实施的能源审计对企业是否进行节能技术投资的影响并不显着。企业回访表明,能源审计能帮助企业发现用能管理中的不足,挖掘节能的需求,但是企业是否进行新工艺、新设备等技术手段的投入,除了需求因素外,还需要综合考量,尤其是资金的投入需要基于成本-收益分析来进行决策。
作为政府支持的重要手段,针对企业的培训产生了显着影响,接受过政府培训的企业更有可能进行节能技术投资。
政府针对企业采取的节能目标管制政策,以“十二五”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为代表,被纳入该行动的企业更倾向于采用节能技术投资。一方面该行动严格的考核制度使得企业受到较大的管制压力;另一方面该行动也对企业提出了在管理、技术上的一整套具体要求,也能帮助企业采取措施。
政府财政支持、金融支持、能耗限额标准、示范工程等对企业节能技术投资的影响均不显着,回访认为,这并不说明政府这方面的政策对于推动技术节能未达到预期效果,可能的原因是技术节能的投资具有阶段性,有部分在之前三年进行了投资的企业,在受调查的2013年度没有进行持续投资。这也对本文的研究提出了进一步拓展的空间,即考量在一段时间内企业的持续节能投资行为。
2. 企业内部因素的影响。能源规划、设立能源管理专门岗位以及建设能管系统三个因素对企业进行节能技术投资的影响都是正向显着的,这说明技术节能与企业相关资源密切相关,具备这些软性和硬性资源的企业更倾向于采用节能技术投资。
企业对能源价格的敏感程度没有产生显着影响,企业回访的结果说明,很多节能技术设备的投入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存在很多不确定性,这与国外的研究结论一致。
管理者的重视程度并不能显着影响企业采取技术节能投入的决定,这与技术节能的投入产出不确定也是相关的,即使是高度重视节能的管理者也会采取谨慎的态度。
3. 行业、技术、和利益相关者等因素的影响。是否属于高耗能行业,以技术先进性、工艺复杂性和流程合理性来衡量的技术因素,以及来自行业协会、竞争者、公众和媒体压力影响并不显着,说明我国节能除政策驱动和企业内因外,其他因素的作用还未充分体现。
四、 创新点与不足
理论方面,本文创新性地借鉴国内外起步较早的企业环境管理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探讨企业层面的节能行为选择问题,选用离散选择模型,利用湖北、浙江和陕西三个省份242家企业的数据,以企业特征为控制因素,分析政府管制与支持、企业内部因素、技术因素、行业因素和竞争者公众媒体等利益相关者这几个方面的因素对企业节能技术投资行为的影响。通过检验,模型的拟合优度较好,大部分影响因素存在显着影响,这一尝试,丰富了节能减排领域的企业管理研究方法和经验,为后续研究提供新的参考。实践层面,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丰富了对工业企业节能技术投资行为的认知,为企业节能政策改善提供了参考。
篇9
今年以来,我市在节能降耗方面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与完成全年下降3.5%的目标相比差距较大。工作中,少数地区和单位还存在思想认识与措施落实不够到位等突出问题。同时,产业结构偏重、增长方式粗放等深层次矛盾尚未得到根本改变,全市节能工作面临的形势还很严峻,任务十分艰巨。做好今年节能工作,确保完成全年节能任务,对实现节能目标至关重要,各地、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从加快推进转型升级的高度和又好又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坚决扭转认识不到位、思想不重视、措施不得力的状况,下铁的决心、用铁的手腕、以铁的纪律,强化倒逼机制,严格落实责任,采取强有力措施,既全力保障经济较快发展,又确保完成省下达的节能目标任务。
二、落实目标责任,实行严格问责
各县(市)区要进一步细化分解节能目标责任,将市下达的节能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各镇(办事处)、有关部门和年耗能3000吨标准煤以上的企业,督促引导企业将节能任务分解落实到车间、班组、机台和具体项目。进一步完善能耗指标公报制度,市按月公布各地相关能耗指标,按季公布各地单位GDP能耗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指标,对能耗增长过快和完成目标进度滞后的地区及时发出预警。将节能目标任务完成和工作措施落实情况作为地方政府及部门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对未完成任务、工作不力的地区和单位,在各类创优评先中实行“一票否决”,并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将节能政策措施落实情况作为监督检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内容之一,开展节能专项督查,针对发现的问题,督促有关地区、企业明确整改目标,制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限期整改到位。鼓励有关地区、单位和个人为完成节能目标任务多作贡献,并对先进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委组织部,市经信委、发改委、监察局、财政局、统计局〕
三、加强源头监管,严控能耗增长
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对区域能耗水平影响作为节能评估审查的重要内容,坚决把住能耗过快增长源头关。将节能评估审查意见作为前置性条件,未经节能评估和审查的项目,一律不得业扩报装接电;对未通过节能评估和审查的项目,一律不准开工建设;对建成后未通过验收的项目,一律不得投产;对违规在建的项目,责令停止建设;对违规建成的项目,责令停止生产。严格控制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进一步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强化能耗、环保、安全、质量等指标的约束作用。对节能目标完成进度滞后的地区,实行区域限批,暂停审批、核准和备案钢铁、有色金属、化工、造纸、建材等高耗能新建及扩能项目,已建成的高耗能项目暂缓接电。继续实施严于国家、省标准的高耗能行业节能强制性地方标准,倒逼高耗能行业单位产品能耗持续下降。〔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发改委、环保局、城乡建设局、水务局、质监局、安监局、统计局、法制办,供电公司〕
四、加大改造力度,推进技术节能
在冶金、电力、煤炭、化工、建材、纺织等重点行业,组织实施锅炉(窑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改造、能量系统优化等节能技改示范工程,推进重点企业能源中心建设,力争形成25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通过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选择一批新产品,组织实施试点项目,创建一批节能示范工程,带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大规模的应用。大力推广应用高效照明产品、高效节能家电及办公用品、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等,城市道路照明、公共场所、公共机构要加快淘汰低效照明产品。全市更新改造20%以上的高耗能变压器,推广应用节能灯25万只。进一步加大各级财政资金投入,重点支持节能技术改造、节能技术开发与应用、合同能源管理和能效电厂建设等重点项目实施和节能执法能力建设。金融机构要加大对节能项目的信贷支持,推动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为主、金融机构贷款和社会资金积极参与的节能投入机制。〔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发改委、教育局、科技局、财政局、城乡建设局、商务局、卫生局、文广新局、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体育局、旅游局,人民银行市中心分行,供电公司〕
五、明确职责分工,狠抓重点领域
工业领域:组织实施“重点企业节能行动”,公布企业名单,制定考核办法,逐户开展能源审计,指导督促企业采取综合性措施,挖掘节能潜力,力争全年节能50万吨标准煤。加强对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监管,建立重点耗能企业能耗信息平台,落实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推进重点耗能行业能效水平对标活动。积极推行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开展清洁生产先进企业创建工作,促进工业能效水平整体提升。采取综合措施,更大力度淘汰落后产能,督促有淘汰任务的企业于今年完成关停、拆除落后产能主体设备、生产线,提前完成现场检查和验收。鼓励和支持各地结合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落后产能淘汰标准,扩大落后产能淘汰范围,更大力度地淘汰和关闭高能耗、高污染、高危险、低效益的劣势企业,加快构建节能型产业体系。〔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经信委、发改委、科技局、财政局、环保局、质监局、总工会〕
建筑领域:严格执行建筑节能监管制度,确保新建建筑设计、施工全过程执行节能标准。大力推进建筑能效测评标识工作,逐步推行建筑能耗限额管理。研究制定全市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推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进一步完善建筑节能市场服务机制,加快发展绿色建筑。,全市新建节能建筑635万平方米,新增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面积214万平方米、地(水)源热泵系统应用面积9万平方米,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达10万平方米。〔责任单位:市城乡建设局〕
交通运输领域:加快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和甩挂运输,监督引导运输企业淘汰高耗能、高污染车辆,严格执行总质量超过3.5吨的道路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全面推进“绿色汽修”创建工作。积极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运用先进科技手段提高运输组织管理水平,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的协调和有效衔接,积极打造低碳运输体系。,全市新开辟和优化调整公交线路15条,新增和更新节能环保公交车200辆以上。形成甩挂牵引车50辆、挂车100辆的专业甩挂车队。〔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
公共机构领域:继续推进公共机构能源消耗分户、分类、分项计量,强化能源消耗信息采集和统计分析,完善能耗数据库,实现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全覆盖。严格执行政府优先和强制采购节能产品制度。建立科学的政府机构节能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制度。加强公共机构重点耗能设备节能更新改造。开展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党政机关发挥带头示范作用,确保人均综合能耗下降不低于2%。〔责任单位: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
六、强化用能管理,严格执法监督
加强对节能法律法规贯彻落实情况特别是产品能耗限额标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落后用能设备淘汰等方面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将监督检查结果作为年度目标管理和依法行政考核的内容,坚决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深入开展节能专项执法行动,对年综合能耗3000吨标准煤以上的企业主要产品能源消耗情况进行监察审计,对其主要用能设备和工艺开展拉网式排查,对能源消耗超过国家和省能耗限额标准以及违规使用落后用能设备的企业实施惩罚性电价,并限期3个月完成整改,到期仍未达到相关要求的,实施停产整改。加大差别电价实施力度,进一步提高淘汰类、限制类差别电价的加价标准,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将有序用电与节能降耗、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相结合,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限,确保城乡居民生活以及医院、学校、金融机构、交通枢纽、农业生产等涉及公共利益和国家安全的用电,优先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业和能耗低、污染少的优势产业合理用电需求,重点限制高能耗、高排放和产能过剩企业用电。加强城市照明管理,严格控制公用设施和大型建筑物装饰性景观照明用电。〔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发改委、监察局、城乡建设局、质监局、物价局、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供电公司〕
篇10
1胜华化工节能减排实践及其存在的问题
山东石大胜华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胜华化工)是以生物化工及基本有机化工产品的生产、销售为主的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十分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在能源管理制度建设方面,制定了从能源采购、计量、统计、生产过程管理和定额考核等制度;在技术改革方面,公司根据自身工艺特点实施了多项节能技改项目并取得良好效果。在进行化工产品生产装置建设的同时,公司还花巨资建起了循环水装置、尾气回收装置及污水处理装置,以便更好地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节能减排。2009年、2010年胜华化工实现销售收入分别为21亿元、32亿元,从这两年主要资源的消耗强度(见表1)来看,与2009年相比,2010年胜华化工电力及煤炭的资源消耗强度都有所下降,但水资源消耗强度增加。从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来看,近几年来,石大胜华的COD排放达到平均4.1吨/年,氨氮排放为6.1吨/年,二氧化硫排放为155.9吨/年,氮氧化物排放为118.8吨/年,烟尘排放47.4吨/年,是东营市25家重点废水工业污染源之一,虽然各项指标在环境评价中基本上都达标,但公司的节能减排工作并未取得实质性突破,在低碳经济目标约束下,仍然存在很多亟需改进的地方。
(1)从管理制度建设来看,公司节能减排的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节能减排的关注点主要落在工艺流程环节,没有从公司的高度推进日常经营管理环节以及生产辅助设备(如锅炉、换热器、电动机、压缩机、风机等)的节能减排,管理比较粗放,并且减排工作的责任落实不够到位。
(2)公司缺少一支既熟悉能源环保政策和相关知识、又熟悉各种产品工艺流程节能改进措施及效果评估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同时也缺乏一支由应急队伍、应急专家库、应急处置技术、应急物资贮备库(信息库)、应急装备库、应急预案、应急演习、污染事故后评估、警示教育等要素构成的环境安全防控体系。
(3)从技术改革和科技创新方面来看,公司的节能减排技改措施大都只停留对现有工艺的优化和局部调整层面,同时,生产装置的总体规模仍然较小,缺乏具有创新性的节能环保新技术,在节能减排工作方面难以有突破性进展。
2国内外同行业节能减排成功经验
当前,国内同行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一些成功经验,值得胜华石化借鉴。其中较为典型的当属安庆石化。与石大胜华相比,安庆石化所制定的节能减排制度在执行过程中责任更加明确。为使节能减排与生产管理实现无缝对接,公司将节能办公室设在负责生产运行管理的生产部。节能办公室每年初为各装置量身定制节能减排目标,并将完成情况同月度经济责任制、达标专项奖、装置成本考核进行捆绑。各作业部则将装置能耗指标与班组成本核算工作直接进行挂钩,形成了贯穿于生产全过程的考核和管理体系。同时,围绕节能减排工作,安庆石化成立了降低炼油能耗等多个攻关小组,来解决节能减排的难点问题。除此以外,安庆石化在装置的联合操作尤其是热联合方面要更加突出。对装置运行状况进行分析诊断,优化装置运行参数,做好装置间负荷协调和热联合工作,最大限度地提高装置间的热联合水平,是安庆石化在节能工作中的一大突破。不但如此,2006年以来,安庆石化先后投资近2000万元,引进吸收先进节能技术,对炼油Ⅱ套循环水旁滤池、化肥Ⅰ套循环水旁滤池、炼油生产水系统管线、炼油生活水系统管线、炼油焦化无压回水管线进行更新改造,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2]。从国外同行来看,发达国家更加注重新技术在节能减排中的应用,如:改进燃料系统、提高加热炉效率、改进工艺、优化工艺流程、提高设备性能、加强能量管理、改进操作、进行热电(汽电)联产等[3]。Shell公司推出了碳及能源效率计划来优化和管理炼厂的能量系统,其下属的新加坡Bukom炼厂实施能量效率计划后,节能6.5%;其在美国的DeerPark炼厂实施能量效率计划后,节能5.0%,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0×104t;Shell公司在美国的一家石化厂实施能量效率计划后节能3.5%[4]。除此以外,采用热电(或汽电)联产技术和气化联合循环一体化发电技术可以实现汽电联产,利用废热节能降耗,大幅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比利时的ExxonMobil公司是全球热电联产技术开发与应用最先进的企业,该公司2009年投产的安特卫普炼油厂投产热电联产装置后,二氧化碳排放量每年减少20×104t,相当于大约9×104辆汽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5]。
3胜华化工节能减排对策建议
结合国内外同行节能减排的成功经验以及胜华化工的实际情况,建议胜华化工节能减排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3.1树立基于低碳经济目标的节能减排理念,完善节能减排管理体系,为节能减排工作提供组织文化环境目前石大胜华虽然制定了节能管理办法和节能目标责任评价及考核办法,由于在公司层面只局限于生产环节节能降耗目标的实现,且没有一套健全的管理体系,导致节能减排工作的实施存在短视化、片面化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在低碳经济环境下,基于“十二五”规划提出的低碳减排目标,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管理体系及目标考核制度,为节能减排工作提供组织保障[6]。建议公司成立节能减排领导小组、节水领导小组和低碳环保委员会[7],并将这些管理小组的职责与生产经营的实施与考核挂钩,形成了贯穿于生产全过程和经营全环节的考核管理体系,在每年初制定节水和低碳环保目标,然后逐级贯彻执行。除此之外,公司还应尽量扩大能耗考核范围、加大能耗考核在考核体系中的权重[8]、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节能竞赛活动,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全面节能减排理念,营造节能减排实践的文化环境。
3.2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建设一支节能减排的专业队伍目前,胜华石化公司内部熟悉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的人才严重缺乏。以企业内部原有的环保专业人员组成的节能减排队伍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关于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的目标和定位。不仅如此,现有的节能减排工作多停留在统计和简单分析的层面上,缺乏深层次的建议和措施。缺少既有理论知识,又有专业技能,且具有宏观战略思维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制约公司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瓶颈之一。培养节能减排专业人才的首要任务是要从胜华石化的实际需求出发,切实开展能源管理师、能源统计、重点耗能岗位及环境监测与治理等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建设一支了解能源环保政策、掌握管理知识、熟悉生产工艺、精通节能和环保技术的企业节能减排人才队伍,促使胜华石化节能减排工作的进一步深化。
3.3加大技术改进和科技创新,为节能减排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1)通过技术改进,实现装置大型化和炼化一体化,从而优化炼油结构,达到规模经济炼油结构的优化包括产品调和比例的优化以及落后工艺技术的改进等。研究发现,在炼油厂相同规模的情况下,采用两套装置比单套装置的投资约增加24%,能耗约增加19%;采用3套装置比单套装置的投资约增加55%,能耗约增加29%[9]。中国石油下属大连石化分公司的350万t/a重油催化装置的能耗是50kg(标油)/t。该公司的另外2套催化裂化装置,尽管所加工原料、工艺和能量回收措施与之相同,但是由于加工量偏低,装置的能耗比前者高约40%。由此可见,通过装置大型化实现包括胜华石化在内的众多石化企业的节能是非常必要的。事实上,装置大型化不仅仅指装置规模的大型化,还包括根据工艺特点将多套装置进行集成设计,以促进能量的逐级利用、热联合及低温余热的利用。以催化蒸馏为例,通过将减压蒸馏、加氢脱硫、渣油热转化等多套装置组合设计,不仅大幅度减少设备数量,节省投资约30%,而且还能显著降低运行成本,燃油消耗节省约15%[10]。炼化一体化则是指将胜华石化的炼油厂和化工厂联合在一起,这样做可以实现原料的互供,提高原料的综合利用水平,而且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还易形成大规模、集约化、短流程、高灵活的结构组合优势,因此炼化一体化不仅可以帮助实现公司的节能减排目标,而且能大幅度提升公司的经济效益[11]。不但如此,炼化一体化还可以优化原料配制。例如炼油厂的石脑油和加氢裂化尾油可直供化工厂的蒸汽裂解装置,裂解汽油可直接用作商品汽油的调和组分;裂解汽油和催化重整汽油可同时作为芳烃抽提的原料以生产苯、甲苯、二甲苯等基本化工原料;催化裂化干气与苯烷基化生产乙苯,进而脱氢生产苯乙烯;焦化气体、催化裂化气体和加氢裂化气体等炼厂气经过简单处理后可作为蒸汽裂解的原料;蒸汽裂解装置副产的氢气可作为炼油厂加氢装置的廉价氢源等。第三,炼化一体化还可以简化水、电、汽、风、氮、氢等公用工程,节省装置投资和运行费用,减少库存和储运费用以及中间产品的营销费用,并且能够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整产品结构。
(2)研发新型节能环保型催化剂与助剂,依靠科技创新促进企业节能减排具有创新性的节能减排新技术包括新的分离技术,如超临界分离、膜法分离、变压吸附分离、磁性分离、微波分离、络合分离、抽提蒸馏以及膜法蒸馏技术等;新的反应技术,如反应蒸馏、超临界反应技术等;新型换热器与分离器;新的热能回收、热电联产技术等。从现实条件出发,建议胜华石化首先采用新型节能环保型催化剂与助剂、将热反应改为催化反应等新技术提升节能减排水平。胜华石化的生产过程涉及大量催化反应,需要使用大量的催化剂。催化剂对胜华石化的日常生产乃至节能减排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提高催化剂效率对企业的节能减排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轻质油收率体现了石油资源的有效利用水平,与能耗直接相关,因此提高轻质油收率也就意味着能耗的降低。目前胜华石化的轻质油收率为74%,而国外先进炼化企业轻质油收率在80%以上。由于胜华石化的加工量相对较大,轻质油收率即使提高一个百分点,对整个企业节能降耗都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因此,建议企业在炼油过程中采用一些效率更高的新型催化剂和助剂,提高轻质油的收率,同时能够降低能耗,减少污染排放。其次,炼化过程中的热反应普遍要求在较高的温度下进行,这样就增加了能源的消耗,增加了生产成本。利用催化反应来替代热反应,通过改变反应机理与途径,可以使反应在更低的温度下进行,进而实现节能降耗。在炼化工艺技术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在热反应过程中引入催化剂而开发的催化反应很多都取得了成功,并促使炼化工艺取得了革命性的进步。比如由热裂化演变为催化裂化、由热重整演变为催化重整、以及由热叠合演变为催化叠合等,催化剂都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12]。催化剂的引入不仅降低反应温度和能耗,而且还具有拓宽原料范围、改善产品分布等作用。此外,催化剂的引入可拓宽原料的范围。催化裂解的原料既可以是石脑油、轻柴油等传统蒸汽裂解的原料,也可以是廉价的瓦斯油或重油。这就使原料的来源更加广泛,对于轻烃资源相对匮乏的胜利石化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3.4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炼化行业是资源消费高、污染性强的产业,因此将其废弃物回收再利用,高效发展循环经济模式和清洁生产,是胜华石化的必由之路。胜华石化公司有很多方面都可以实现废物利用、发展循环经济。例如,生产中产生的火炬气和烟道气可以用来发电或作燃料,这样就可以节省燃煤的用量;加大污水处理设备的投入,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净化后循环使用,这样就可以大量节省新鲜水的用量;反应中产生的氢可以作为加氢精制的原料;改造炼厂的照明系统,利用炼厂废气进行发电。可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不仅可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而且可以给企业节省大量成本,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在节能减排大环境下,环保法律法规日益完善和严格,人们的环保意识也日益增强。胜华石化不仅要为消费者提供清洁的产品,而且自身的生产过程也要实现清洁化。尽可能避免使用有毒、有害、有碍人体健康的酸碱等辅助原材料和催化材料,尽可能回收“三废”中的有用资源,尽可能减少污染排放。
- 上一篇:中小学人工智能科普教育
- 下一篇:常见突发事件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