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政策的主要特点范文

时间:2023-10-30 17:31: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经济政策的主要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新经济政策的主要特点

篇1

一、美国经济模式的主要特点

1较为开放的经济。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每年贸易逆差和流入外资均在2000―3000亿美元左右,是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和贸易逆差国。美国经济规模庞大,严重依赖国外的原料和市场。因此,美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美国经济规模的不断膨胀,美国经济模式自由开放的特点也更加明显。

2不断优化的产业结构。在美国的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不断得到优化。从近20年的发展趋势看,第一、第二产业的比重不断缩小,而第三产业的比重迅速上升。美国三大产业的就业结构,自上世纪90年代初期到本世纪初,第一产业的就业人数所占的比重从4%下降到3%,第二产业的就业人数所占比重从27%下降到21%,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所占比重从69%增加到76%。

3较低的政府干预。美国主张尽量减少国家干预以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在其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干预程度相对较低。美国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和调节,主要是通过制定和执行各种法律法规,经济政策,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社会保障和福利政策等,以及为社会提供一系列公共产品和服务来实现的。

4比较完善的市场经济法律制度。美国在市场经济方面有一套比较完善健全的法律制度。这些法律、法规的制订与实施,使得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及市场主体自由进入或退出得到了保证,保护了平等竞争规则的贯彻实施及政府调控措施的执行,并鼓励了各种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从而为经济运行创造良好的秩序框架。

二、美国经济模式与经济增长

1美国经济模式中以股权融资为基础的企业经营管理机制,有助于企业进行知识与技术的创新,促进经济的增长。首先,股权融资可以增加企业的自有资金,从而为企业进行创新研究和技术开发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而这在银行融资的情况下显然是做不到的;其次,股权融资可以通过所有权激励鼓励企业家和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与知识创新;第三,股权融资为企业与风险投资者开展股权合作提供了可能性,从而增加了企业进行创新活动所需的资金来源。

2美国经济模式中的金融投资机制为风险投资者提供完善的退出机制,促进了美国新经济的发展。与金融衍生市场上交易的金融产品不同,风险投资所面临的风险都不是十进位制,而是二进位制的,因而是无法通过风险定价在金融市场上进行买卖的。因此,需要一种特殊的退出机制来保证风险投资者的获利。美国的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就是一个具有这种特殊功能的、能够为风险资本带来投资收益的退出机制。

3美国经济模式中的自由主义的政府干预政策为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支持。美国的自由主义政府干预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放松政府管制,鼓励企业创新和金融创新,为新经济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和人力资源支持发展教育、增加人力资本的供给,以及生产新经济发展所必需的公共产品如信息高速公路和网络安全等。正是因为美国的经济模式具有以上的优势,才造就了美国长达十多年经济高速的增长。

三、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1对市场经济进行合理的干预,发挥政府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从历史角度看,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的政府不对市场进行干预,只是干预的程度、范围、方式不同而已。例如美国政府在千方百计开拓国际市场的同时,实施“行政保护措施”,动辄对所谓以倾销价格出售商品或利用政府补贴进行销售的外国出口商征收惩罚性关税,筑起壁垒,保护本国的企业,并对高科技产品出口实行“最为严格”的控制。事实表明,市场经济从产生到发展都离不开政府,相反,市场经济呼唤敢于干预、善于干预的政府,呼唤能根据国情和按市场经济规律进行干预的政府。

2谨慎推进金融市场的自由化改革,加强对金融活动的监控。我们在鼓励金融市场创新的同时,不能对金融市场采取过分放任自流的做法,因为过分放任自流的金融市场将导致严重的机能障碍。在美国,金融市场创造了越来越多的投资工具为投资者提供获利的机会,但是,这些金融投资工具中的绝大多数与实际经济无关,它们纯粹属于虚拟金融活动,很少对实际生产领域的能力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因此,中国必须谨慎推进金融市场的自由化改革,尽可能地防止虚拟经济与实际经济的过分脱节,保证所有的金融活动都受到一定的约束。

篇2

[关键词]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理论

一、新自由主义的产生及发展

新自由主义产生于20世纪20-30年代,是在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形成的。一方面是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转变对资产阶级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挑战;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的实践压抑和刺激了资产阶级古典自由经济理论。而20世纪30年代爆发的经济危机,使凯恩斯主义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新自由主义受到了冷落的同时变得更加系统化。70年代的石油危机,使资本主义陷入了“滞涨”的局面,新自由主义将其归结为国家干预过度。此时,在否定凯恩斯主义的声浪中,新自由主义开始占据美英等国家的主流经济学地位。到了70-80年代,随着科技革命的兴起,资本主义国家由西方垄断向国际垄断发展。至此,新自由主义已成为美英国际垄断资本主义推行全球一体化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性事件即为1990年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召开的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美国财政部及拉美国家部分学术机构代表参加的会议,最终达成的“华盛顿共识”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新自由主义取代凯恩斯主义成为了当代资本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中国社会科学院“新自由主义研究”课题组认为新自由主义是在继承资产阶级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础上,以反对和抵制凯恩斯主义为主要特征,适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向国际垄断资本主义转变要求的理论思潮、思想体系和政策主张。

二、新自由主义的基本主张

从新自由主义的主流学派可以看出其基本主张。自由主义经济学有三个重要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即市场化、自由化和私有化。有如下主要特点:1.认为市场万能,抛弃“公共产品”的理论。要让市场机制充分地发挥作用,将一切的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商品化,利用价格机制配置资源主张,解放私企,开放国际间自由流动。推行生产资料所有制领域的全面“私有化运动”。

2.完全否定国家计划经济,反对新老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政策。认为充分的经济自由是提高经济效率的前提,反对任何形式的计划,反对政府国家干预,倡导政府功能最小化。

3.主张私有化,放松管制。认为应该把公有资产给私人,给私人经济活动以充分的自由。新自由主义认为只有私有制才具有内在稳定性和最大优越性。放松国家对经济的管制。主张减少一切形式的、可能会危及企业利润率的政府行为。

4.主张削减政府在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支出。弱化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作用和“福利国家”功能。

在削减政府作用的名义下,放弃对铁路、桥梁、供水系统的维护。

三、新自由主义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实践

新自由主义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但它不可能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以及由此造成的经济危机。从实践上看,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和政策在西方发达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强制推行,产生了经济增长迟缓,贫富分化加剧,社会矛盾激化等消极后果。

(一)美国的新自由主义

以美国为例,在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里根政府的上台,美国将新自由主义作为国家经济纲领,进行新经济改革,成为新自由主义经济模式的重要践行者。反映在经济政策上,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市场化,认为市场是万能的,全部经济运行依靠市场机制自发调节;自由化,反对一切政府干预和宏观调控,让市场放任自由发展,认为自由是效率的前提;私有化,主张全面的私有制。

这段时间新自由主义虽然给美国带来了一定程度的繁荣,但也产生了许多消极后果。比如减少公共开支使得社会购买力降低,导致总需求不足。通货紧缩的危机—27—货膨胀的危机,美国经济学家大卫.M.科茨也从GDP增长率和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两方面证明,新自由主义政策阻碍了经济增长;其导致的泡沫经济使资本主义经济面临了新的危机;加剧了西方社会结构的两极化。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认为美国当前这次危机是整个近30年来世界经济危机的一个延续。近30年来,无论是拉美各国的金融危机、东南亚各国的金融危机,还是当前美国的金融危机都不过是推行新自由主义政策所产生的结果。

(二)拉美的新自由主义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很多拉美国家在“华盛顿共识”精神的指导下,已经开始进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推行华盛顿共识的结果是拉美国家发生一连串的经济和金融危机,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增长率平均比80年代下降了一半。

新自由主义模式虽然为拉美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但也给拉美地区带来了不少经济问题,新自由主义模式通过把拉美地区更大程度地融入全球经济,使拉美各国更加依赖于全球经济的发展变化,经济地位变得很脆弱。此外,拉美各国经济相对国际金融繁多的变化也显得更为脆弱。拉美各国推行新自由主义虽然获得了经济增长,但收入不平等现象加剧。民众受到的排斥日益增多,而社会保障也在不断削减,社会贫困现象大量增加。新自由主义并不能解决拉美国家面临的经济问题,虽然缓和了危机,但不能消除危机,甚至积累了矛盾,酿成了更大的危机。总体看来,社会福利机会的不平等性成为新自由主义经济模式的一大特征。拉美无疑是新自由主义的重灾区。

四、新自由主义在中国的影响

新自由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流入中国并传播开来,在学术界对新自由主义的争论和分歧很大,有大力宣扬也有全面否定,也有学者认为应当客观地学习外来的理论与文化,批判地吸收和借鉴新自由主义。

在全球新自由主义一度严重泛滥的大形势下,世界各国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我国也不例外。新自由主义在政治经济以及思想文化上都对我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仅从经济角度加以论述。

新自由主义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不可忽视。新自由主义强调市场机制减少政府干预,对我国加速对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的建设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同时转变了政府职能并且提高了政府的效率,但总的来说,新自由主义在我国的传播给我国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后果。

首先,其私有化的主张使得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短时间内近90%的中小国有企业实现了事实上的私有化,公有制经济比重大幅下降。

其次,“看不见的手”是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最基础的理论依据,新自由主义主张市场自由化,反对任何形式的国家干预,反对新老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政策,造成了我国严重的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市场可以推动消费和创造财富,但不能公平地分配财富。

再次,新自由主义排斥政府干预和计划,主张自由化否定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甚至有外国学者认为我国的宏观调控干预过多,认为应该仅实行财政和金融手段,放弃政府对经济直接干预。这对于我国现在的发展状况是不利的。虽然在中国经济的发展进程中,市场的作用越来越大,但政府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

最后,在依赖外资的程度上有所加深。我国为了适应新自由主义的全球化浪潮,实施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外商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不利于民族企业与外资企业的竞争。

五、其他国家实践对我国的启示

从2006年春开始,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逐渐席卷全球,占主流地位的新自由主义的思想毫无疑问应当承担一定的责任。新自由主义作为一种经济学思潮和理论已经逐渐在我国传播开来,我国应从其他国家的实践来吸收经验教训,防止新自由主义的悲剧在我国上演。

第一,要正确认识新自由主义的本质,警惕新自由主义思潮的泛滥。新自由主义是西方发达国家用以推动全球自由化进程的工具,它是为西方发达国家服务的。它强调市场化和自由化,主张私有化,既不适应我国的社会经济体制,也不适合我国当前的国情。

第二,警惕新自由主义带来的贫富分配不均匀。从实践新自由主义的国家及新自由主义在我国的发展情况来看,它加剧了两极分化的现象。我国要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制度,要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这样才能达到缩小贫富差距,消除两极分化的经济目标。

第三,应发挥市场机制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宏观调控体系。但要注意的是市场机制不是万能的,而且市场还存在着自发性、盲目性等弊端,因此应当谋求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战略。同时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发展方针,防止对外资的过度依赖。

第四,应当根据国情,逐渐适应经济全球化,金融全球化,信息数字化的潮流。在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同时,实行独立自主的发展经济政策。

[参考文献]

[1]何秉孟.新自由主义评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2]黎映桃.论新自由主义对当代中国的影响[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11).

篇3

【关键词】旅游地产;规划项目;发展趋势;研究

中图分类号:F590.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收入及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社会的进步,促使人们在消费观念上有了很大的改变,从以往的注重吃穿用度,变化为注重休闲养生、精神享受,因此旅游业也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不断的发展,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而旅游业的开发有带动了其中后边产业的持续升温,其中旅游地产即为其中极为重要一部分。旅游地产能够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其对于旅游业的发展以及实现粗狂型经营模式模式为系统性经营模式起到了良好的带动作用,且能够促进房地产行业和旅游业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1.旅游地产的涵义及分类

旅游地产是指将各项旅游活动作为服务课题的相关建筑物及配套的空间。根据规划的范围不同及的使用功能,基本上可以大致分是个类型,即旅游景点地产、旅游度假地产、旅游商务地产、旅游住宅地产,具体情况功能及性质如下:①旅游景点地产 旅游景区内特别建造的具有观赏、休闲养生、娱乐等功能的建筑,但是其不包括住宿等功能;②旅游度假地产 主要功能为住宿,是能够为游客提供旅游居住空间的度假型建筑及其附加建筑;③旅游商务地产位于旅游景区内或者临近旅游景区提供相关服务的建筑,包括餐厅、特产商店、娱乐休闲会所等;④旅游住宅地产 和旅游区联系较为紧密的建筑物,如景区工作人员住宅区、休息室等。

2.旅游地产主要特点

旅游地产作为房地产及旅游业的交叉行业,其特殊性在于既具有房地产行业的部分特征,也有旅游业的某些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需求弹性大 由于人们消费能力及各种因素影响,使旅游地产的需求量存在较大的变化空间;②收益率高 房地产的投资的抗通货膨胀能力及保值的特性,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内出租给各种有需求的旅客或者其他消费者,提高了收益;③消费水平高 旅游是纯消费的行为,且旅游地需要开发到一定程度后才开始营业并收益,因此一般消费水平较高,收入较高的人群才有能力进行消费;③受季节影响较大 许多景区的景点都受到季节变化的影响,有风景的观赏性会出现变化,或者在节假、特殊的旅游节是消费人群数量较大,而某些季节或者非节假日旅游人数较少,影响到经营收益,给后期的物业管理带来了较多问题;④可重复利用 地产内不同于其他资源,其不属于消耗性资源,而是能够重复利用的,并不因为一次使用而影响其整体的主要功能;⑤功能多样化 现代人对于旅游消费的目的各有不同,因此需要其具备功能的多元化,如休闲娱乐、养生、会议等;⑥对环境有影响 ⑦对旅游资源的依赖性 位置上处于旅游景区内或者临近旅游景区,根据景区的特色及环境风格进行地产的规划设计,对于旅游资源有很大的依赖性[1]。

3.旅游地产规划项目发展趋势

3.1专业化

旅游地产的投资这所关注的重点是产品的特点、投资收益、社会效益等。当前的社会形势决定了旅游地产需要面对的是专业性高、集约型、网络普及和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时代条件。一般旅游地产的采用租赁及销售共存的营销手段,需管理人员提高自身管理技能、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对其进行更加专业、全面的管理及合理的经营。旅游地产涵盖了许多方面的内容,如金融业、旅游业、建筑业,在日常管理中也会使用到各种学科的知识,如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基础知识、工程质量管理等,加之产品的客户目标越来越明确,类型更加细化,服务水平也需要不断提高,以满足各种可续的要求,因此需要的专业性及综合性较高[2]。

3.2旅游类型的转变

旅游景区的活动在传统意义上,一般为观光旅游,但是由于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以及对于精神上的需求不断提高,对于旅游休闲的方式有了新的理解,传统的观光旅游业逐渐的转化为休闲旅游,而景区内原有的与传统的观光旅游相配套的设施也已经不适应现代人的旅游要求,退出了主导位置[3]。在休闲旅游的新观念下,人们对于旅游要求主要表现在旅游景点的环境及现代的休闲消费。许多游客需要在没有城市浮华喧嚣的环境中休养生息,而作短暂停留,或者定居,这也成为了现代旅游发展的新趋势,对于旅游地产的发展也是新的契机,未来的旅游也必将有传统的观光旅游转变为桁架新颖、时尚的商务型度假旅游。

3.3文化内涵的提升

一个城市有一个城市的气质,文化内涵也是独一无二的,而这种文化内涵往往是一个城市吸引游客的重点,对于城市文化内涵的重点挖掘及开发,是城市发展旅游业的有效途径之一。较为著名的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即是将城市带文化旅游表现到一种极致。探索城市文化现象,感受文化内涵,及寻找文化发展的脉络已经成为现代旅游休闲发展的新趋势。我国现代旅游业也主打文化牌,如芙蓉古镇、平遥古城,国外较为典型的有日本迪士尼乐园、伦敦眼等,该类项目均能为景点增添许多城市的文化内涵,吸引不同层次的客户及投资者。

3.4功能综合化发展

对于近年来国内外较为著名的旅游地产的开发,均为先进行大量的投资、吸引大量产业集群从而一步步实现。而其在开发的内容上,融合了核心主题公园、相关商业服务区以及精致的住宅等多种元素,项目的性质多元化,开发具有系统性、规模性及综合性,将娱乐、休闲、度假、养生、购物等多种功能融为一体,将旅游资源充分利用,将其开发成综合性强并具有一定的主题概念的旅游度假区是当今旅游地产开发的共识,其相较于一般的住宅房产,更加具有鲜明的特征,如专业性、舒适性、有针对性等,将度假休闲作为整个开发规划的重点,综合融为一体,形成综合性的地产体系[4]。

3.5投资与消费双重模式

旅游地产不仅是一项收益较高的投资项目,其也具有消费功能。投资者可以在该项目上获得收益,还可以直接消费该项旅游地产。许多收入较高并对旅游地产较为关注的人群对该双重功能有着较大的兴。因此旅游地产的开发商可以通过多种营销手段进一步吸收该类人群的投资目光,如免费自用、委托经营等。该模式的优势在于不仅能够获得较高的收益,投资者还可以讲该地产作为自用,而无法考虑租赁、物业管理等相关问题,其也是该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4.总结

在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消费观念的转变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作为其与地产业的交叉行业旅游地产也随着兴起,成为近年来投资的热点。而合理的旅游地产规划,不仅能够提升景区的的知名度及旅游内涵,且能够充分利用区域内的特殊资源优势加快当期旅游业健康稳定度的发展。旅游地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不认是走向更加专业化、系统化,文化旅游及城市的旅游已经成为大的发展形势,旅游地产也会随之出现新的契机。因此从事旅游地产规划的人员应根据当地旅游业的特点、发展水平、自然景观等多方面因素,合理进行规划,促进当地旅游产业健康、稳定、高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耿松涛,刘维林.我国旅游地产的开发模式及风险规避策略研究[J].建筑经济.2012(01):49-52.

[2]丁少华,杨润高.旅游地产发展问题研究:以云南大理、安徽黄山为例[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5(04):85-86.

篇4

关键词:合作社;农业产业化;组织创新

在我国农业经营过程中,合作社这种组织曾在我国计划经济时代实施过,但由于种种原因得不到大的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组织有没有发展的必要呢?尤其是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实行产业化的过程中,弱小、分散的农民真正走向市场,需要组织起来增强市场的经营能力时,能否发挥合作社这一传统的组织资源,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呢?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呢?本文拟对此作些探讨。

1合作社的历史考察与质的规定性

合作社作为一种经济组织或团体,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当时由于机器大工业的发展,社会两极分化日益严重,为了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困难,一些工人、农民、手工业者组织起来,订立章程,组织相互服务的合作社形式。世界上第一个成功的合作社是1844年英国创立的“罗虚代尔公平先锋社”。在其成功的鼓舞下,合作社在世界各地开展起来,几乎涉及经济活动的每个领域,而且组织形式、合作层次以及经营、服务方式更为灵活多样。目前,合作社这种组织形式在世界分布较为广泛,根据国际合作社联盟(ICA)的统计,全球参加该联盟的社员已有5亿多(不包括中国)。通过简要考察合作社历史,我们可以得出合作社几个质的规定性:

1.1 合作社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

我们知道,合作社所产生的18世纪,资本主义经济已发展到一定程度,暴露出许多尖锐的社会矛盾。近代开展的合作社是以欧文等为代表的各种空想社会主义用以改造资本主义的手段。由于这种合作社带有很强的空想性,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结果失败了。但合作社并没有随之而终结,相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合作社与各国实际结合,形成规模、程度、种类都有自己特色的各类合作社,它已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一支组织力量。据有关资料表明,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的农产品80%由合作社加工、销售,其它商业组织只占15%~20%[1]。并且在世界一体化的潮流中,合作社也有规模化、国际化的趋势,如美国,有不少合作社足以同巨型工业公司相比。据统计,1991年美国农场主合作社的营业额高达1 750亿美元,其中有11个合作社的营业额超过了10亿美元。其中“蓝宝石生产者”合作社,是世界上最大的杏仁生产厂家,产品向90多个国家出口。又如,芬兰最大的乳制品联合生产企业瓦利奥公司,是由47家乳制品合作社共同所有的股份公司,目前是一个具有大规模生产能力的专业化、社会化和集团化的跨国公司[2]。总之,世界各地的合作社还在不断地发展,合作社200多年的生存、发展历史,不仅证明了它在历史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也证明了合作社具有远大的光明前景。那种认为合作社是市场经济不发达的产物,只能适合于经济不发达社会的论断无疑是不正确的。

1.2 合作社具有议价(bargain)功能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合作社作为一种经济组织,可以发挥其功能优势,提高单个农户的市场议价能力。关于合作社的议价功能,美国农业经济学家约翰W·戈德温特别强调了这一点,他在专著《农业经济学》中指出:“建立农业合作社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了获得议价”。因为农业的经济环境,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一个不完全的市场,不可能全靠市场价格机制,而团体组织的议价则使农民生产的农产品在市场中不仅处于相对有利的价格,而且降低了交易成本。事实也是如此,如日本农协、台湾农会等合作社组织,能代表农民利益与政府或企业进行沟通、对话,既解决了国家和企业与单个农民对话的困难,也摆脱了单个农民议价能力低下的局面,进而整体上提高了农民在市场交换中的经济地位。当前我国农业比较利益低下,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农业与其它产业不平等的交换地位所导致的。

1.3 合作社的自由退出机制

这一点是合作社的重要特性。按现代博弈论的观点,不能自由退出的机制使得合作社由多次博弈变成了一次性博弈,从而合作社“自我实施”的协约无法维持,导致组织功能失效。可以说,这是传统合作社失败的重要原因。

1.4 合作社服务的特性

国际上通行的合作社,一个主要特点就是服务功能,表现在合作社内部实行非盈利原则。“一个农业合作社,就是许多农民为了给他们自己提供某种服务而组织起来的一种商业形式”(约翰W·戈德温)。尤其是各种专业合作社,服务性更强。例如,供销合作社是在流通领域为农户提供信息,开展购销,保护农民盈利;而生产社,是组织起来进行机耕、灌溉、植保、防疫等方面的合作,达到经济与相互服务的目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合作社的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无论是从生产到流通,还是产前、产中、产后的信息或物质资料的服务,都在向更高的阶段发展。另一方面,合作社坚持其对内部成员的非盈利性或利润返还原则,也体现了合作社为社员服务的特性。

1.5 合作社是介于国家与农户之间,国家间接组织农民的一种有效形式

从世界范围来看,自近代以来,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不发达国家,在农业领域几乎都采用了合作社这种组织形式。这固然与合作社本身的属性有关,同时也与政府对农业给予扶持或支持是分不开的。如美国颁布政府法律,除直接对家庭农产品给予价格支持外,还给各类合作社提供税收和信贷方面的优惠。除此之外,美国合作社还不受《反托拉斯法》规定的约束等等;而法国、日本等国由于农业的重要地位,也给合作社大开绿灯;中国、原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为联合个体农户,在改造传统小农经济方面,特别重视合作社的作用。合作社在财政、金融等方面取得许多优先权,其原因就在于合作社是作为沟通政府与农民、农业的重要形式。列宁在《论合作制》中有一段话颇具代表性:“在新经济政策时期,使俄国居民充分广泛而深入合作化,这就是我们所需要的一切,因为现在我们已找到了私人利益,私人买卖的利益与国家对这种利益的检查监督相结合的尺度”。考察世界范围合作社的发展历史与分析合作社的内在属性,我们可以作出这样的判断:合作社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其功能和组织形式也在不断完善、发展的,在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它有着光明的前景;合作社本身就与农民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质是为农民服务的,作为组织,它在市场中处于沟通政府与农户、农户与各生产经营团体的中介地位,并且可能借助组织力量的优势,提高单个农户的市场经营能力,节省交易费用等等。因此,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需要更好组织农民的时候,合作社作为伴随市场经济而不断发展的农民组织应该能起到一定的市场组织职能,应该能在一定程度上足市场中农民的组织需求。尽管合作社本质上能在市场经济中起到一定的组织作用,但是中国的传统合作社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在许多方面与国际通行的合作社即面向市场型合作社有着较大的差异,导致在现实中许多职能发生变异。因此,如果要使农民组织的合作社真正能在市场经济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必须对这种传统组织进行扬弃,根据现代市场经济与产业化的要求,进行创造性的转化。

2 传统合作社的组织创新

2.1 改传统合作社的模糊产权为清晰产权,尤其要明确农民的私有产权

现代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一个基本条件就是微观组织应该有一个明晰的产权结构。就中国农业改革发展到今天而言,产权明晰已是一个现实的问题。现在农户已经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农户承包经营,独立核算。改革开放20年来,农户已经拥有不断增长的私有财产,这就要求在产业化过程中必须把合作社、农户之间的产权与集体产权明晰化,更不能重犯剥夺农民的错误。50年代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进程中由于片面地强调“大、公”,损害了农民个人的利益,应引以为鉴。在现阶段就是要尊重农民的私有产权,保护并发展入社劳动者的私有产权,避免在产权问题上纠缠不清。产权明晰是必要的,这也是合作社退出机制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是合作社健康发展的必要措施。

2.2 变非盈利政府依赖型目标为市场导向的服务、盈利双重目标

合作社要发挥市场职能,真正代表农民在市场中的利益,就必须把自己推向市场,尤其要抛弃传统的过多依赖政府的状态。这一点,国际合作社联盟在1987年一份报告别指出:“发展中国家合作社的发展和成功的基本障碍,是合作社过分依赖于政府,政府对合作社又控制过多,合作社社员本身缺乏积极性的主动精神,往往把合作社看作是政府的机构,其结果是政府对合作社事务干预过多,合作社缺乏内部发展的动力。”我国传统合作社与政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曾经一度“政社合一”,生产经营几乎靠长官意志决定,而不是靠市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合作社要有活力,要有发展,就必须摆脱依赖政府的思想,政府反过来也不要干涉其内部事务,确立合作社独立、自主、盈利性的企业经营思路。因为在市场经济中,合作社与私营企业、国有企业等市场主体是充满竞争的,这就要求合作社要有明确的经营意识,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费用,在价格、质量、服务等方面具有竞争力,否则就会被挤出市场。过去,我们合作社由计划体制控制,企业经营性质不浓,给人造成假象,认为合作社主要担当较多的社会政治职能,而不是经济职能,更不要说面向市场进行盈利性经营。因此,当农民进入市场需要合作社发挥功能的时候,应该确立合作社的盈利性目标,为个体农户盈利提供保障。同时也要正确处理内外关系,按合作社原则,确立对合作社社员的非盈利性目标,即对社员的服务原则和盈余返还原则。

2.3 变单一生产为多种市场服务

由于我国长期处于短缺经济之中,传统合作社的服务是以生产服务为主的较为单一性的服务,这种服务已不能适应农产品供需基本平衡的农业发展新阶段,尤其不能适应当今农业产业化、市场化、专业化的要求。为了让农民更好地面向市场,更好地发挥合作社的市场组织职能,合作社应当围绕市场开展多种服务:首先,在原来生产基础上,加强多种专业生产的服务。比如通过为农户提供机耕、植保、充苗等生产服务,解决分散农户生产费用支出大、收益少、生产被动的局面,做到生产费用的节约。

其次,搞好流通环节服务。这是合作社组织职能发挥较为关键的一点,农民的利益只有经过此阶段才能得到实现。合作社应在这方面积极创新,采取各种措施,减少市场风险,缓解农业发展现阶段农产品相对过剩的矛盾。

第三,大力发展信息服务。市场经济中信息无疑相当重要,对生产经营决策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完整灵敏的一套信息系统可以减少经营的盲目性,提高农民的市场经营水平。比如日本农协就有一整套快速、高效的情报系统,给农民生产经营等各方面以帮助。我们的合作社要更好服务于农民,就应加强国内外农产品市场供求、经营等信息方面的服务,通过多种渠道搜集、整理国内外市场信息,为农民在国际化经营中提供更多的帮助。

结论:合作社这种传统的组织资源在经过一番创新的努力后,应该可以进一步将它本身具有的市场职能得到发挥,可以更好地满足农民进入市场的需求。在农业产业化需要组织的时候,我们不应该放弃这种传统的组织资源,而应该把合作社的本质职能加以阐明,并对传统的合作社进行总结和改进,使之更好地为农业现代化服务。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