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减灾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3-10-30 17:31: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防震减灾的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肯定成绩,正视不足,夯实工作基础
“十一五”期间全市防震减灾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有关部门积极努力下,地震系统干部职工精诚团结、和谐奋进、拼搏进取,全市防震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大为改观,观测手段和技术力量显著增强,应急救援队伍基本建立,抗震设防工作稳步推进,防震减灾宣传效果明显,尤其是监测预报工作始终在全省保持先进行列,为全市社会和谐安定、经济持续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这里我代表市政府对多年来一直支持我市防震减灾事业的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全市地震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年来,围绕防震减灾三大体系建设,我市防震减灾事业取得了累累硕果。
(一)地震监测预报连创佳绩
一是台站建设不断完善。泗县形变数字化地震观测仪器改造已顺利完成,各手段观测数据纳入到省局台网中心,为全面监视郯庐断裂带地震活动提供有力保障。去年市地震局继续完善地震台监测环境建设,工作和生活环境都有了较大改善。同时争取市财政拨款8万元在地震台建设了地震科普教育基地。
二是信息节点初步建成。按照“安徽省数字地震观测网络”建设规划,以实现全省、全国地震数据信息共享为目标,开展了防震减灾技术系统的基础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目前试运行良好。
三是群测群防工作健康发展。去年,市地震局在市政府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地震群测群防工作的实施意见》的基础上,又下发通知对加强群测群防工作作了再强调。4月份对各县“三网一员”的建设和经费落实情况进行了检查,有力促进了各县群测群防工作的开展,使我市群测群防工作进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四是监测预报水平不断提高。多年来,地震局坚持周、月、半年、年度会商制度,台站始终保证有专人值守,两部应急电话24小时保证畅通,每天坚持宏观异常零报告制度,做到无缺报、漏报。市地震局向省局提交的《年度地震趋势会商报告》已连续十四年保持全省前三名,这个成绩来之十分不易,代表我市的监测预报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依法行政稳步推进
新的《防震减灾法》实施后,市地震局及时调整了依法行政领导小组,明确规定灾害防御科和行政执法队负责全市防震减灾依法行政工作,为规范执法行为,明确执法责任,强化执法监督,制定了行政执法责任制,包括组织领导制度、执法岗位责任制度、行政执法监督制度、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等5项制度。这些都从规章上为全市依法行政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依照有关法规,市政府还出台了《宿州市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实施办法》。市地震局克服执法队伍人员不整、能力不强、经验不足,相关部门和企业主不配合等不利因素,加大宣传力度,发扬“钉子”精神,不怕苦,不怕累,努力开展抗震设防工作。全市新建的多数重大工程依法进行了地震安全评价,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市地震局自进入市行政服务中心以来,我市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工作纳进了政府统一规范的管理轨道,但通过几年来运转情况看效果并不理想。去年重新整合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单位,进一步优化基建审批流程,提高行政审批服务效能,简化审批程序。将“地震窗口”纳入市行政服务中心“两集中、两到位”基建联合审批大平台,列入建设规划前置审批关口,力求从源头抓起,使我市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地震应急体系建设完善
我市地震应急体系建设已实现完整、统一、高效的应急指挥平台。一是对全市地震应急救援队伍进行了登记。全市地震应急救援队伍主要由军分区、公安局和皖北煤电集团的矿山救援队组成,平时分别由所属单位管理,常设人数近1500人。二是由卫生局成立了有48人组成的“宿州市抗震救灾医疗救护队”。三是由商务局对我市承担活体储备和冻肉储备的企业进行了实地查验,对大企业的面粉、米、食用油等生活必需品库存情况进行了详细摸底。四是建立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将银河公园建设成市级地震应急避难示范场地,占地面积为52700平方米,可容纳近30000人。四是加强对中小学校长进行防震减灾知识培训。市地震局与埇桥区教育局联合多次召开有全区中心校长和安全员参加的现场会。内容包括观摩全体师生的紧急疏散演练,讲解地震科普知识和避震知识等,大大提高学校师生的地震应急反应能力。去年还专门下发了《关于在全市中小学进行防震减灾安全教育的通知》,对中小学校进行防震减灾安全教育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和部署,达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防震目的。
(四)防震减灾宣传常抓不懈
近年来,市地震局积极联合相关部门,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充分利用5·12、7·28、国 际减灾日、红十字会日等固定纪念日开展常规宣传活动,放置展板,发放资料,接受群众咨询。认真制作防震减灾科普讲座宣传片,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活动,向社会各界宣传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特别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和“4·14”玉树地震后,市电视台对市局专家进行专访,在黄金时间播出大地震情况、我省我市面临的地震形势及我市现有的各项监测手段等;《拂晓报》刊发“地震知识百问百答”,系统介绍了地震的基础知识、地震有关的法律法规、地震的自救互救知识、地震谣言的识别、当前全球及我国的地震概况等,极大地满足了广大市民对地震知识了解的需求。同时,在新建的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内划出150平方米场地建设市地震科普馆,向城区中小学生和广大市民宣传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地震宏观异常、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知识,逐步提高我市青少年和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及能力。
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我市的防震减灾事业发展中还面临着很多困难和不足。总体上看我市抗御地震灾害的整体水平相对较低,防震减灾能力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仍十分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具体表现为:监测网点数量不够,技术力量也不高;影响台站监测环境事件仍时有发生;科技创新力量不强,后备人才不足;抗震设防工作进展缓慢,与周边地市已经拉开差距;防震减灾经费投入总体不足等等。这些都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尽快加以解决。
二、抓住重点,全面推动,促进防震减灾事业健康发展
,省政府召开了全省防震减灾会议,出台了《安徽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实施意见》。这是指导“十二五”期间我市防震减灾工作的纲领,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依法履行防震减灾管理职责,坚持“宁可千日无震,不可一日不防”的理念,认清防震减灾工作在保障社会公共安全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的地位,确保防震减灾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市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一定要树立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明确责任分工,抓好协调配合,共同抓好全市防震减灾工作。下面我就如何做好下一步工作谈几点意见。
(一)建立健全各类地震应急预案
安庆1·19地震的事实告诉我们,在地震来临时,地震应急预案作用是相当大的,预案有没有、掌握没掌握、演练没演练,效果差别很大。全市的地震应急预案现在正在修订,各地各有关部门的预案也要抓紧修订,注意增强预案的可操作性。要加强对本单位预案的学习,熟练掌握重点环节。地震部门要经常性地开展预案演练,适时组织多部门联合演练。市政府将择时组织有关部门对地震应急预案落实情况展开专项检查。
(二)进一步加强群测群防网络建设
《实施意见》中明确要求底前,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均要确定1名兼职防震减灾助理员。我市仍有部分地区没有完成,要抓紧时间落实,务必在今年4月底前全部完成。地震发生后,政府首先需要知道的就是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其次就是破坏情况怎么样,有没有伤亡。这些基本情况只有通过基层信息网点获得。因此一定要加强信息网点的检查管理,尤其是震情形势较为紧张的县,要定期对助理员进行必要的业务培训,需要时才能真正达到快速获取信息的目的。
(三)认真做好地震应急准备工作
“1·19”安庆4.8级地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36亿元,地震的危害性巨大。各级地震部门要从组织领导、预案完善、队伍建设、物资储备等各个方面做好地震应急的准备工作。由市应急办牵头,年内初步建成3~5处市级应急避难场所。市地震局要尽快建立地震应急数据库,完善规章制度,明确职责分工,紧紧围绕震情信息、地震现场工作、震后趋势判断、灾情信息、灾害评估等环节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机制。市局和各县均需培养1名灾评技术人员,提高应急救援协同行动工作能力。
(四)不断提高监测预报水平
我市的监测预报水平较为先进,但和震情需要相比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台网密度不高,装备水平较差,有的县至今还没有监测手段。今年省地震局下拨了100万元资金加强地方台监测能力,要紧紧抓住契机,多争取主管部门支持。萧县应尽快做好新台站的规划、选址、配套资金等前期工作,力争监测仪器早日投入使用,强化对本地地震活动情况的监视能力。砀山县和灵璧县也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出工作目标,填补地方监测手段空白。市地震台要尽快解决供电和信息传输问题。各台站要提高分析研究能力,培养技术骨干人员,加大技术队伍建设,认真做好异常信息的收集和核实,加强震情跟踪和分析会商,努力把握震情发展趋势,不断提高地震预测预报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在确保全省先进行列基础上能有新的突破。
(五)努力提升灾害综合防御能力
全市地震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抗震设防要求监管,确保重大建设工程、生命线工程、容易产生次生灾害工程,尤其是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继续实施中小学校校舍安全工程。规划、建设、地震等部门要协同深入开展城市地震安全社区示范点工作,加快推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的实施。这次安庆地震震级并不大,但造成605户房屋不能居住,主要原因就是房屋不抗震,农村建房防震意识差。值得注意地区和郯庐断裂带沿线要加强对农村建房抗震设防的政策引导和技术支持,开展农村居民危房安全排查,扶持农民进行房屋抗震加固。市地震局要对城区重点工程进行排查,把工作重点放在从严管理和严格执法上,确保全市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工作规范、有序、高效运行。
篇2
一次难忘的防震减灾应急演练
在5.12大地震中,死了许许多多的同胞,可其中有一所最牛的学校。为什么说它是最牛的学校呢?在平常他们都定期进行演练,所以在地震中,他们有次序地离开,没有一个人员伤亡。你说这是不是最牛的学校?学校为了提高我们的防震应急,所以特地给我们安排了演练呢!4月14日, 4:00左右,期待已久的演练终于开始了。
忽然,一阵阵警笛声向我们传来。全校同学马上蹲在桌子旁,一手抓着桌脚,一手挡在眼前,不让眼睛受伤。
一年级的同学马上跑到他们做操的地方,双手抱头,蹲下。同时三年级的同学也在逃离,到了楼下也马上双手抱头,蹲下。现在是二年级和五年级逃离了,他们一到楼下就蹲下,抱头。现在轮到我们四年级和六年级疏散了。一班和二班从左边的楼梯逃离,三班和四班从中间的楼梯下,我们班和六班从右边的楼梯疏散。到我们班疏散了,我们双手抱住头,按一到四组的顺序疏散。我们听老师的指挥,双手抱头,一个紧接着一个,不慌不忙、紧然有序地疏散。我们下了楼梯,马上听老师的话:第一组蹲在这,第二组蹲在那,第三组蹲在这,第四组蹲在那,老师把我们安置好后,自己也蹲了下来。我们保持姿势不动,静静地等待演练结束。
演练结束了,领导又把要注意的几点讲给我们听,这一时刻是我最难忘的时刻!
篇3
先进计算机技术在不断的快速发展,相关软硬件技术也在同步发展,在服装教学上出现了一种虚拟仿真技术,它以逐渐在教育过程被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了虚拟仿真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对服装教育教学工作,给予了好的教学思路,尤其是在服装教学的技术上,又出现了新的成果。虚拟仿真技术作为一种新型媒体技术,它的主要特点是具有多样性、形象性、灵活性、交互性、个别性、重复性等。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的特性是,对客观现实的模拟,在教学过程中也给学生提供一个虚拟仿真的技能实践环境,将客观存在的服装企业生产各环节和应用技术呈现给学生,可以让学生直面地去发现问题、了解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进一步有效地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实物,从而让学生发现更多、更具体、更完整的专业技能知识,更加深刻地认识专业技能的应用性,更好地掌握教学知识,更完善地使用专业技术。在服装专业工艺教学中采用虚拟仿真技术,可以使企业情景再现,使学生更了解教学技术,也可以减少教学资金的使用,进一步提高学生技术操作能力。在服装工艺教学上采用虚拟仿真技术,可以使服装专业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在服装技术上开创一个新的教学技术“虚拟仿真数字化教学”,它展示了服装设计艺术的发展,同时它也是现代教学的重要标志。
一、虚拟仿真技术在服装教学中的应用特点
在服装教学上体现虚拟仿真技术的特点主要有教学方法的形象化、教学情境的仿真性以及教学内容比较实用。1.教学方式的形象化,在服装工艺虚拟仿真教学的特色就是教学方式的形象化。在服装企业的生产技术、生产顺序,以及服装工艺教学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学生可以直面地了解以及学习。这样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该专业的技能及知识的学习与了解,最终掌握相应技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教师在教学中的工作量,而且也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教学目标。2.教学情境的仿真性,这是服装工艺虚拟仿真教学的关键所在,可以将服装企业的生产状况采用虚拟技术进行模拟,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服装生产场景,利于学生的学习与思考。通过虚拟仿真服装生产场景,可以使学生在虚拟仿真情景学习中能够感受到服装企业生产场景以及其他问题,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技术的实践能力。3.教学内容实用性,在服装工艺虚拟仿真教学中的基础是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在进行服装工艺学科教学中,它的实践性以及技术性都比较强,所以教师在服装工艺技能教学过程中,应该对现代英语技术的实用性进行充分考虑,在服装工艺理论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加强服装工艺技术理论知识。只有充分发挥服装工艺理论教学的实用性,才能不让虚拟仿真技术在对服装工艺教学内容中失去本身意义,才能更有效地培养现代生产技术型人才。
二、服装工艺教学中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
服装工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进一步实现以上三个应用特点,必须创设合理的虚拟仿真平台,该平台的构成主要包含软件平台和硬件平台。通过该平台的应用,学生可以对服装工艺直观、充分地进行了解。1.仿真软件平台。创建该平台主要的内容可以设置为服装企业的现代生产技术,以此进行仿真操作,创设仿真软件平台,包含服装工艺虚拟仿真教学系统软件的设计与开发及制作,它可以使学生更了解生产过程,掌握更多知识。2.仿真硬件平台。该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操作场地以及工具,同时它也是开展服装工艺虚拟仿真教学的基础问题。有一个完整的操作场所以及实践设施,这直接关系着服装工作教学的质量问题以及工作效率。
篇4
关键词 心肌酶谱 急诊检验 心肌梗死 脑外伤
心肌酶是心脏内各种酶的总称,心肌酶谱是检查心肌酶的检查项目,通过心肌酶的变化,可以有效反应心肌病变和细胞膜通透性[1]。主要包括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及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临床上用血清AST、LDH、CK、CK-MB、α-HBDH反应心肌损害程度,根据不同的结果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将其列入急诊检验项目,现将2011年6~12月诊治情况回顾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1年6~12月收治急诊患者106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60例,急性脑外伤46例,分为心梗组和脑外伤组。60例心肌梗死患者均按照WHO制定的心肌梗死标准进行诊断。46例脑外伤患者根据Glascow标准评估。极重度16例,重度12例,中度18例。两组年龄18~65岁,平均43.35±15.11岁。
方法:①仪器和试剂选择:心肌酶谱检查均选择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为配套生化检测剂,心肌酶谱正常值62~174U/L。②检查:入院后均根据患者情况做相应检查配合心肌酶谱检测。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数据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心肌酶敏感度:经过急诊积极检查和入院后辨别,心梗组60例,CK明显升高59例,敏感性95.33%,脑外伤组46例,CK明显升高46例,敏感性100.00%,由此结果可以看出,心肌酶CK检查对两组患者同样有效。见表1。
心肌酶谱:通过心肌酶检查,两组患者心肌酶各项指标对比,均差异明显(P<0.05),可见,心肌酶谱检查同样实用于心梗患者,见表2。
讨 论
心肌梗死和脑外伤患者,是急诊科常见病变,心肌梗死早期心肌酶谱检查对于早期心肌梗死诊断治疗,都有重要意义,这个是临床医生早已明确的内容[2]。其次是风心病、病毒性心肌炎等,可以引起心肌损害的病变,都可以起到心肌酶谱改变增高,受到重视。
通过上述分析可见,在急性脑外伤组,AST 253.03±30.21U/L、CK 546.14±32.09U/L、CK-MB 122.02±10.13U/L、LDH 422.21±35.12U/L、α-HBDH 56501±4612U/L均出现不同程度增高;心肌酶敏感性分析也高达10000%,说明对于急性脑外伤患者,心肌酶谱检查早期也可以出现明显增高情况,敏感性高。
总之,心肌酶谱检查对于心肌梗死等有心肌损害病变有明确诊断意义,为患者争取抢救时间。通过上述对比发现,心肌酶谱检查对于急性脑外伤患者,同样有早期确诊作用的,配合其他检查,可以更好地指导早期治疗。通过资料发现心肌酶谱检查还可以用于新生儿窒息等检查,效果都是显著的。
综上所述,心肌酶谱检查,价格相对不高,但对于诊断价值很高,应用范围较广,因此有必要把心肌酶谱列为急诊检验项目。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建筑管理;管理措施;创新原则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一、关于建筑管理的简述
在建筑行业大发展的趋势下建筑管理也出现了细节、层次、结构和重点上的变化,特别在建筑工程的招投标、具体施工和工程验收等方面,建筑工程管理工作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跄离先进国家和国际建筑领先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在我国目前的建筑形式下,有很多传统的工程建筑弊端日趋显现。在施工建设过程中,这些问题的出现在客观上制约了工程的进度和发展,从而对工程的建设质量也带来了重要的影响!所以在时展的客观需求下,要对管理创新的技能加以引入和学习,对一些创新的管理技能加以利用和探索,不段应对变化的市场和竞争。
新时期为了进一步缩小这一差即,实现建筑管理工作的良性发展,就必须从整体和重点出发,通过完善合同管理,加强施工安全教育,加强建筑验收等各环节,进而实现建筑管理工作的不断提升,以实现对建筑施工细节的全面管理,进而为建筑施工质量找到整体提升的保障。任何情况下机遇的发生都会带来一定的挑战,所以在市场竞争的新局面下,要对管理,规模和资本进行重新的定位。对于一些创新的机制来说,要进行不断的优化,营造出一种全新的企业文化,在市场经济的趋势下,不断提高施工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促进企业能够健康平稳的发展。
二、建筑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建筑施工过程中管理工作应该围绕质量和安全两个主题来进行,而实际工作中很多管理人员对质量和安全重视度不够,导致建筑工程粗制滥造,给未来建筑施工和使用带来各种问题。
(一)建筑管理人员的素质问题
建筑管理人员的素质尚不能适应建筑工程招投标工作的需要,导致不规范不合理的招投标合同的制定,不但为进度、安全带来隐患,而且有可能形成工程施工经济性的降低。更重要的是,在没有严格管理工作科序作为保障招投标阶段形成的问题会在未来的施工中表现出来,形成人身、财产和安全上的巨大隐患。
(二)关于建筑管理的成本问题
相对于其他的比较大型的建筑项目,比如道路建设中的铁路建设,投入的资金相对而言比较少,但是盈利也比较低,因此,需要在改善综合的设备和人员的基础之上不断加强成本控制,实现精细化管理是提高房建项目效益的根本,树立质量第一的理念是项目工作的最终目标。
(三)控制管理建筑用材的质量问题
在工程施工中,建材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工程的建造质量,一些不合格的材料即使建设过程再符合规范化要求,建造起的房屋都是豆腐渣工程,所以我们在进行材料采购时,一定要注意做好质量检测环节,对每一批货物都要不定期抽查,对于大件商品需要全部检查,在进行查处时,要杜绝三无产品,绝不允许不合格的产品进入施工场地。工程施工中,我们为了自己安全的着想,最好采取包工不包料的方式,材料采购完全由自己人把控,控制好房屋的建造材料。
(四)招投标管理问题
招投标的做法是当前建筑行业进行工程承包和建设的主要过程,招投标可以加速建筑行业规范化、法制化的目标实现,是发达国家和地区建筑工程从设计到竣工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当前我国的建筑工程招投标工作存在着诸多问题和矛盾,一方面传统的计划经济思维作怪,很多建筑企业不重视招投标这一环节,造成建筑企业无法跟上时代和市场的发展与变化。
(四)工程竣工验收的管理问题
很多建筑企业在竣工阶段出现管理态度工的不重视,行为上的不谨慎,验收工作上的不严格问题,导致竣工验收中没有形成正确检验和客观评估,影响了建筑工程的正常验收,最终为建筑物埋下各类性能和安全方而的隐患。
三、促进建筑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
促进建筑管理水平的基础工作建筑工程管理工作需要在劳务方面进行基础的铺垫工作。在劳务的管理上也有很严格的要求,需要加大劳务的投入,在不断增进劳务的整体素质和劳务人员的工作技能上需要加大管理的力度。在具体的工作当中需要不断改进工作的水平,把各项的工作具体落实到工作的具体的细节上面。关于建筑管理的基础工作需要具体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做到实事求是,把各项的问题重点解决好。要加强对工人思想教育,让施工人员对自己的工作有崇高的荣誉感,还需要对工人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帮助项目部人员了解各类施工的操作规范,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二)提高工作人员的技能
不仅仅在劳务方面,在具体工作的准备方面也需要打好基础,对于设备的能否正常运转的具体情况需要仔细进行检测,对于出现故障的设备需要及时进行上报,进行检修,以免在问题的处理上,在日后的施工中带来没有必要的麻烦。在人员的配备方面需要对工作人员进行比较谨慎的管理,需要进行施工的技术人员具有比较强的理论功底和工作经验,对项目施工中比较困难的操作要给予书面指导,制定专门的建设施工作业指导书帮助施工人员顺利完成项目。还有就是在我们开始大的项目施工前,要先对工程样板做检测,确定样板的各项材料使用指标都符合国家规范。对于未来建筑管理事业的发展需要首先从基本的施工管理工作要求,不断提高建筑管理的技能。对于不断进步的建筑部门的管理工作多的发展成为未来重要的事业。
(三)建立建筑工程的管理体系
在国家经济不断发展,社会广泛进步的情况下,社会对于建筑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计算机网络化进入到建筑管理部门的教育也越来越完善。在不断改善自身综合实力的能力上提高我国建筑管理的总体的水平和实力。建立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制度。高层建筑施工工程是一项较大的工程项目,持续时间长,涉及行业广,交涉人员多,我们在进行现场质量管理时,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对不同区域内的不同施工环节要分工明确,做到责任到人,要让施工作业人员知道自己的职责和权利。要审核特种工种的资质证明,确保无误后方可让施工人员进行作业,在作业的过程中,要保证有监理对整个过程进行监督,并且对施工的技术进行复核,做一份质量报告调查书,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汇报。
(四)注重成本的前期策划管理
通过施工合同,找到成本管理的控制点和切入点,优化设计,加大现场签证的范围和力度,做好房建项目的成本测算。通过召开全体管理人员成本管理专题会,组织学习和分析项目和业主签订的施工合同,找出二次经营的切入点和成本管理的着重点。大力控制管理费开支,培养和加强项目部成员的成本意识,立足工作细节,加强成本控制。质量是工程的根,树立质量第一的理念是项目工作的最终目标。在房建施工中要想把房建做专、做精,不仅要有好的理念,更重要的是要有一支技术过硬的劳务队伍。培养一支作风好,技术过硬的劳务队将作为我们项目的工作重点抓好。
(五)加强管理学习,走房建专业化道路
项目部成员普遍较年青,施工经验相对不足,房建能手较少,要想实现专业化,必须不断加强学习。首先,组织管理人员分批到有先进经验的项目学习。要做到事前查找资料、准备问题,事后总结反馈、进行讲解。其次,实行“导师带徒”学习机制。师傅结合学员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做学习计划,项目领导不定期进行抽查、考核。此外,为项目部成员提供培训学习的机会,聘请外部人员到项目现场传授,不断提高其素质,发挥其创新性和主动性。最后,项目领导带头学习,深入现场指导施工,经常性地组织关于施工方法的讨论和交流,树立榜样,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营造团结和谐、奋发向上的氛围。
四、建筑管理的主要创新原则
对于创新来说,一定要遵循一定的发展规律和原则。对于建筑的整体施工企业来说,在进行创新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有相关合理科学的理论作基础,再根据实际的工程需要进行开展!对于一些工程在建设过程中,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创新原则。
(一)对于基本的管理创新来说,要和市场的基本需要相符合,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理论脱离实际的创新管理。要对市场情况进行细致合理的分析,创新管理要根据不断变化发展的市场特点来决定。把握好创新管理的整体方向,企业的基本管理运作要和市场的基本发展相适应。
(二)要对整体的建筑目标加以确立,创新的管理要和企业的目标相一致,都是为了能够对企业的整体核心竞争力进行提高。对于创新的技能管理来说,就是利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来赢得市场,对企业工程的总体竞争力进行提高!对这一目标的实现,就要不断的对企业继续创新发展,把一些先进的创新思想和理念逐步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进行运用,营造出一种积极的创新管理理念和文化。
(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采用和推广先进施工技术和机械设备。工程管理者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现代化利用率,改变传统的手工操作方法,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程质量。传统的混凝土采用人工振捣的操作方式,操作人员责任意识淡薄,工作过程中松懈、懒散,导致结构不密实,严重影响了在建工程的质量。但是采用现代化操作技术,使用机械进行自动化高抛免振捣的方式,既节约了人力资源,又提高了工作效率!高层建筑在施工过程中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合理引进和运用先进施工技术,更新施工设备,保证工程的现代化,实现操作人员的优化配置,有效降低工程成本。
结语
为了使我国高层建筑行业有进一步的发展,就应该从工程的根本做起,一切从实际出发,加强对基础结构建设的控制和管理,有效地利用相关技术工艺和方法建设高质量的高层建筑,从而推动我国的经济建设。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实证研究 监测 软基处理 真空预压
Abstract: Vacuum joint heap contains pre-pressure method as soft base reinforcement of a effective method, in recent years get larger of promotion, applies range main is big area super soft base of reinforcement processing, this engineering used has vacuum pre-pressure reinforcement method, to check construction effect and provides uninstall pursuant to, in site laid has large of monitoring instrument and arrangements has more items site test, by monitoring and test data, can at any time check and evaluation vacuum pre-pressure of reinforcement effect. On the effect of vacuum United heaped load preloading for evaluation, mainly from field monitoring and analysis of experimental data for comparison, has played a very good role in early warning, direction and evaluation.
Key words: Research Monitoring Ground improvement work Vacuum preloading
中图分类号: TV5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项目场地地质概况
该工程场地原始地貌类型属于浅海地貌,经人工填海造地平整而成,地面平坦。场地表面局部堆填有中微风化花岗岩或砂岩块石,个别块径较大,需机械才能搬运。
表3-1 主要土层分布情况表
②号淤泥层为本地基处理项目主要处理土层,该层为海陆交互相沉积层,饱和,流塑。含水量高,强度低、水平抗力小,灵敏度高,工程力学性质差,在自然条件下,地基稳定性较差,不能直接做为建筑物的基础持力层,在上部附加荷载作用下会发生显著变形和沉降等现象,应重视其对建构筑物、基础及地下管线等的影响。
2 监测目的和内容
2.1 监测目的
分析地基土在大面积堆载时的加载速率、变形、固结度增长及孔压消散规律,评价地基土在施工期的稳定性,控制施工期堆载速率;根据总沉降-加载-时间过程线,计算土体固结度。卸载控制标准为工后沉降量和加固范围内地基平均固结度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此外,参考类似工程,还要求沉降速率连续5~10天不大于2mm/d。
2.2 监测内容
本工程监测项目包括:①地表沉降;②真空度;③深层水平位移;④孔隙水 压力;⑤分层沉降;⑥地表水平位移;⑦地下水位
3监测过程
3.1表面沉降监测
为了解预压过程中地基土的沉降量情况,场地铺设密封膜后,应及时埋设浅层沉降板。标杆随填土而加高,以保证其高出填土至少0.5 米。沉降观测数据为二等水准观测精度。
沉降标规格尺寸按设计图纸制作。对真空预压施工起监控作用,并对实际固结度的计算和卸载标准提供最可靠的数据。
1、测量仪器
沉降监测主要采用水准仪测量,测量精度2mm。
2、沉降标的制作
沉降标的底板用厚度10mm的钢板,尺寸为50×50cm,沉降杆用Φ20的镀锌钢管制作,两头制作螺纹接头,钢管与底板连接,用四条中Φ12钢筋焊接牢固,保证其高出填土至少0.5 米,可随堆土高度的变化而及时接长。
3、布设方法
在密封层上部搭建2m*2m的土工布沙袋平台,用于放置沉降板,要求沉降标设置点地面平整,沉降杆不能晃动。
4、测量方法
采用几何水准测量方法进行,布点完成后先测定标点的初始位置与高程,要求在排水板施工前埋设好并观测初始读数。临近预压期结束时,根据沉降观测资料计算固结度,为真空卸载提供依据,如遇特殊情况可随时增加测量密度。
5、资料的整理与反馈
每次观测所得的数据按有关规范要求进行处理,实施分析地基处理状况,指导工程施工。
3.2孔隙水压力监测
在每个真空预压单元块布置多组孔隙水压力传感器,每孔埋设3个,按深度方向分别置于淤泥层上中下部位,其中上部与下部孔隙水压计分别距离该处淤泥层顶面和底面3.0m处,中间孔隙水压计市监测点处淤泥厚度置于淤泥层中部,各深度位置的探头要求分孔埋设。
1、仪器设备
采用振弦式孔隙水压力计及专用的SZG-20型数字频率计进行观测,仪器精度为 1Hz。
2、布点方法
在插板后埋设孔压计,按深度方向分别置于淤泥层上中下部位,每个孔位埋设3个,位置分别是-7m,-14m,-20m。各层深度的传感器按不同量程需要确定,电缆线分别穿过密封膜,出膜后集中绑扎,安放在电机旁边,便于测量和维护。
观测仪器的埋设,按下列步骤进行:
(1)在安装孔隙水压力测头前,应将其细节资料以及各仪器的出厂规格、试验证书监理批准。
(2)按设计图标示的位置先进行钻孔(用Φ127mm套管扩孔)至设计深度,每孔埋设一个测头,埋设深度按设计图所示。
(3)埋设测头前,先在选定的位置钻孔到所需测量的深度,在孔底填入部分干净的砂,再将已用砂网、中砂裹好的压力计放到测点位置,然后在孔里注入中砂,最后在孔内填入干燥粘土球封孔,要保证孔压计周围充分布砂。为了消除空气的影响,测头埋设前须将其浸泡在不含空气的水中15min,安装时从水中提出,快速放入孔中埋设,孔压计探头导线均需从密封沟导出。
3、测量方法
将孔压计电缆线接上数字频率计,测量通过的电流值,记录并换算成孔隙水压力。
3.3 分层沉降监测
1、分层沉降观测点布置
为了解预压过程中深部各层地基土的沉降量情况,场地铺设砂垫层后,应及时设置深层沉降观测孔,孔底施工深度至下卧坚硬土层(基岩残积层)2.0m 为宜,沉降磁环自淤泥层以下1m 按4m 间距往下布置,淤泥层底与以下粉质粘土层交界处应布置1 个沉降磁环。
2、分层(软土层中不同深度)沉降磁环及其埋设观测仪器由MZ5-2型伸展仪、伸展磁环(D=42~45mm)及量测管(中外=53±5mm)等组成。
用钻探成孔法钻孔(用Φ127mm套管扩孔)至设计孔深,在清干净孔内余泥后,先放入量测管,再在量测管外从孔底向上每隔3m埋设一个伸展磁环,埋设完毕后对不同深度磁环按顺序编号,并测量其初始标高。放入仪器后,用成孔时取出的土按深度顺序回填复原上部孔径空间。
3、观测方法
使用专用分层沉降观测仪器进行观测。
3.4 地下水位
1、测量仪器
水位观测可采用水位仪进行,并需用水准仪测定水位管管口高程。
2、测点布置
为了解预压过程淤泥土中水位情况,便于孔隙水压的分析,场地铺设砂垫层后,应及时设置水位观测孔,水位管要求进入淤泥层不小于1m,孔底用碎石填充,水位管与孔之间用膨胀剂水泥灌浆。
3、观测频率
要求在排水板施工前埋设好并观测初始读数。其观测频率与孔压的相同。
3.5 真空度监测
1、测点布置
设置真空度测头的目的是:监测真空度沿地基深度方向的传播规律,掌握地基中真空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布状况。每个区域(约2500m2)设置2个膜下真空表和每个区域设1个主管真空表。
① 膜下真空度测头:布设于膜下砂垫层中,均匀分布于场区,全面监测施工作业面;
② 深层真空度测头:沿淤泥深度分布,其布置方式与孔压计的布置相同。
2、观测频率
加载期每天观测4次,施工满载预压期及施工间歇期每天一次。
3、资料的整理与反馈
便于了解抽真空情况,每次观测所得的数据按有关规范要求进行处理,实施分析地基处理状况,指导工程施工。
3.6 测斜监测
沿场地堆载周边边坡坡顶设置测斜管,孔深以穿过淤泥层至下卧坚硬土层(基岩残积层)2.0m 为宜。主要观测影响范围内深层土水平位移变形情况。
1、布设位置
在的真空预压单元块中选取有代表性的区域埋设测斜管,共15个,具体埋设位置见设计图。
2、观测方法
在插板前要观测初始数据,堆载前后个观测一次,满载后1次/7天。根据观测数据分析各土层的侧向压缩方向及数值,真空预压期间土体侧向变化规律及侧向影响范围,结合表层沉降、分层沉降等实测资料推算土层的压缩体积。
3、资料的整理与反馈
每次观测所得的数据按有关规范要求进行整理,如果向外的水平位移突然增大,随时上报监理工程师并提出处理意见和措施。
3.7 监测频率
1、上述各项各点监测设备埋设完成时,初读2 次。
2、加载期间,每天观测一次,其中真空度为每天观测不少于4 次。
3、施工间歇期及满载预压期间,每3~5 天观测一次,随沉降量的减小,观测间隔时间可适当延长。
4、真空联合堆载预压结束后,每天观测一次,直到观测值一周和结束观测稳定。
5、出现异常情况时加密观测。
4 结论及建议
4.1 监测结论
1、各区膜下真空度及恒载时间达到设计要求。
2、各区平均固结度均达到设计要求的80%固结度,达到卸载标准。
3、各区平均工后沉降量均小于35cm。
4、各区至少连续六昼夜实测地面沉降速率均小于2mm/d。
5、各项监测数据均未超过警戒值,施工过程中未出现地基失稳现象。
4.2 建议
1、在建筑使用期间进行长期沉降观测,进一步掌握地基变形规律,为二期项目建设提供更合理的一手资料。
2、鉴于本项目密封沟处打设了淤泥搅拌桩,且淤泥搅拌桩下仍有20米深的淤泥。建议卸载后针对密封沟进行处理,特别在有道路、建(构)物经过或有大型设备长期放置的地方进行二次处理。
参考文献
[1] 叶书麟.叶观宝。地基处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篇7
【关键词】 血清淀粉酶;脂肪酶;联合检测;急性胰腺炎;诊断
DOI:10.14163/ki.11-5547/r.2015.34.017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急重症, 发病初都以急性腹痛为主要症状, 容易与胃病、阑尾炎等急腹症患者相混淆造成误诊, 延误患者的治疗, 由于急性胰腺炎进展极快, 治疗不及时会危及患者的生命。目前临床上诊断急性胰腺炎以检查血清淀粉酶为主, 但由于发病时间等原因, 造成单纯检查血清淀粉酶阳性率不高。故如何提高急性胰腺炎的诊断率, 改善患者的预后已经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有学者提出血清淀粉酶联合脂肪酶可提高急性胰腺炎的诊断率[1], 但对此的研究却相对较少, 故为探讨血清淀粉酶联合脂肪酶检测对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价值, 作者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4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 取得了良好效果, 现将经验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资料为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4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 所有患者都经B超、CT等实验室检查及临床症状及体征确诊为急性胰腺炎, 且符合1996年外科学分会推荐的胰腺炎诊断标准[2], 且通过彩超排除胆结石、胰腺癌、严重肝肾功能损害等影响研究的疾病。48例患者中男27例, 女21例, 发病时间6~12 h。
1. 2 方法 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3 ml, 应用离心机进行离心处理10 min, 转数为3000转, 然后应用生化分析仪进行血清淀粉酶及血清脂肪酶的检测。
1. 3 评定标准 脂肪酶正常值为20~180 U/L, 检测值>180 U/L为阳性, 血清淀粉酶的参考值为80~180 U/dl, 检测值>180 U/dl为阳性。脂肪酶、血清淀粉酶其中一项阳性或同时为阳性确诊为胰腺炎。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血清淀粉酶阳性例数为27例, 阳性率为56.25%;血清脂肪酶的阳性例数为26例, 阳性率为54.17%;联合检测的阳性例数为38例, 阳性率为79.17%;血清脂肪酶与血清淀粉酶的阳性率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21, P>0.05)。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血清脂肪酶的阳性率及血清淀粉酶的阳性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500、5.7648, P
3 讨论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胰腺自我消化的疾病, 此病起病急, 进展快, 急重性胰腺炎的死亡率极高, 根据资料显示, 重型胰腺炎的死亡率高达20%[3], 因此如何早期诊断急性胰腺炎临床意义重大。其中血清淀粉酶、血清脂肪酶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胰腺炎检测指标。但对于血清淀粉酶、血清脂肪酶诊断胰腺炎的阳性率说法不一。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血清脂肪酶联合血清淀粉酶诊断急性胰腺炎的阳性率高达79.17%, 明显高于单独血清淀粉酶与血清脂肪酶的56.25%与54.17%, 这与国内相关报道一致[4]。根据临床研究显示, 急性胰腺炎时血清淀粉酶与脂肪酶都会增高, 但持续性的时间不同。血清淀粉酶增高的较早, 发病6~8 h后开始增高, 一般持续12~24 h达到高峰, 2~4 d恢复正常。因此血清淀粉酶的敏感性要高于血清脂肪酶。而血清脂肪酶增高的较晚, 且在血液中可持续10 d左右, 因此医生在临床诊断胰腺炎过程中, 要注意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及发病时间, 从而决定选择检测哪种指标, 并可对血清脂肪酶及血清淀粉酶检测水平进行分析, 从而做出快速, 准确的判断。有学者提出, 因为血清脂肪酶持续时间较长, 而血清淀粉酶的持续时间较短, 因此其特异性要高于血清淀粉酶。同时, 血清淀粉酶增高较早, 而血清脂肪酶增高较晚, 血清淀粉酶的敏感性要高于血清脂肪酶, 联合检测血清脂肪酶及血清淀粉酶两项指标, 既提高了胰腺炎诊断的敏感性, 又提高了胰腺炎诊断的特异性, 国内学者研究显示, 血清脂肪酶仅存在胰腺中, 而正常人血清中就存在少量的淀粉酶, 且淀粉酶在多种疾病中都可升高, 因此血清脂肪酶诊断急性胰腺炎要高于淀粉酶[5]。但作者认为这种说法缺乏科学性, 因为通过研究显示, 正常人血清中仅含微量的淀粉酶, 只有发生急性胰腺炎时才会明显升高。同时如其他急腹症出现血清淀粉酶升高, 一般在发病48 h内都升高不明显, 且持续时间都较长, 一般7~10 d。因此对于发病时间较短的急性胰腺炎患者, 血清淀粉酶的诊断价值还是非常高的, 同时血清脂肪酶虽然仅存在于胰腺中, 但并不代表其升高就可诊断为急性胰腺炎, 因为胰腺癌、酗酒、肝胆疾病也可导致血清脂肪酶非特异性增高。因此, 在诊断过程中, 要与患者的实际症状相结合。国内相关报道称, 血清淀粉酶、脂肪酶诊断急性胰腺炎的阳性率高达92.67%与87.0%, 联合检测的阳性率高达98.1%[6], 这高于本次研究结果。作者认为可能与选择患者的发病时间有关, 因为血清淀粉酶与血清脂肪酶的升高时间存在差异。
综上所述, 联合检测血清淀粉酶及脂肪酶可提高急性胰腺炎的诊断率, 在临床中应推广应用。但值得注意的是, 本次研究属于回顾性分析, 因此在数据的分析上可能存在盲从性, 且缺乏科学性, 因此研究结果有待大数据, 前瞻性研究的证实, 但无论如何, 其可为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提供思路。
参考文献
[1] 诸孙桥 .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联合测定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意义.大家健康(下旬版), 2014(5):59-60.
[2] 董秀鹏.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联合检测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应用.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5, 36(5):655-656.
[3] 王燕, 郭婧澜, 常欧.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检测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应用.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4, 35(3):265-266.
[4] 陈斌. C反应蛋白、淀粉酶及脂肪酶联合检测在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中的作用.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5, 36(3):298-300.
[5] 闫红霞.联合检测淀粉酶和脂肪酶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诊断价值.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2, 14(9):110-111.
篇8
这次会议是我市第一次防震减灾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分析全市防震减灾工作形势,全面部署今后工作任务。开好这次会议,对于进一步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把我市防震减灾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省地震局对我市防震减灾工作十分关心,王建荣局长专程前来指导,并作了重要讲话,对我们进一步做好防震减灾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对王建荣局长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刚才,市地震台吴小勇副台长作了一个很好的分析报告,铜鼓县作了经验介绍,为我们下一步开展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希望大家按照会议的总体要求特别是王建荣局长的讲话精神,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进一步增强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广大地震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市防震减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各级政府防震减灾工作职能进一步明确。市政府成立了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市、县两级防震减灾工作职能主体,要求“市、县两级防震减灾工作职能均由同级科技部门承担,并在科技部门增挂地震局牌子”。
二是地震监测预报能力逐步增强。市地震台更新了数字化地震监测设施,有效提高了监测能力,*年分宜县的4.0级、2*年樟树市的3.6级和*05年九江的5.7级地震,我市的地震监测机构都提供了很有价值的监测资料,得到了省地震局的肯定。
三是地震应急管理机制和设施逐步完善。制定了地震应急预案、地震应急工作制度和值班制度,初步建立了地震应急指挥室,完善了地震应急管理机制。同时,加强了城市应急避险场所建设,仅在*中心城区就建立了体育中心广场、袁山公园、松江园、秀水公园、迎宾广场等10多处城市应急避险场所。
四是群众防震减灾意识不断提高。各级地震工作部门本着“服务大局、把握分寸、讲究时机、因地制宜”的原则,在每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颁布实施纪念日、“唐山大地震纪念日”、“国际减灾日”、“科技活动周”等活动期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宣传媒体,采取播放专题片、街头宣传、科技下乡、社区活动等形式,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防震减灾宣传活动,进一步增强了群众防震减灾意识。
五是防震减灾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在省地震局指导下,我市地震台数字化监测设备*年已开通运转,数字化前兆观测项目基础工作已经完成;市地震应急指挥室和地震信息节点基础建设工程已全面完成,通信光缆已经到位;丰城、高安地震数字化监测台站已初步建立。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和省地震局大力支持的结果,是相关部门相互配合、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广大地震工作者埋头苦干、无私奉献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从事防震减灾工作的广大干部职工,向所有关心和支持防震减灾事业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的防震减灾工作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地震监测能力较弱,监测手段单一;抗震设防尚未依法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部分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工程没有按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评估和设防,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农村民居基本处于不设防状态等。这些问题务必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在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地震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的自然灾害。我市地质构造比较复杂,多条断裂带穿境而过,存在发生中等有感地震的可能。*年邻县分宜发生4.0级地震,彬江、下浦等乡镇和*中心城区有明显震感;2*年6月4日樟树市发生了3.6级地震,部分农户房屋受到破坏。这些都提醒我们,*不是无震地区,要时刻绷紧防震减灾这根弦,站在对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负责的高度,深刻理解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常抓不懈,未雨绸缪,把防震减灾工作切实抓紧抓好。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不断提高我市防震减灾工作水平
根据省政府要求,我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防震减灾工作总体要求是:以“*”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坚持防震减灾同经济建设一起抓,实行以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切实加强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管理体制,依靠科技、依靠法制、依靠社会力量,实现防震减灾工作由局部的重点防御拓展到有重点的全面防御,不断提高综合防震能力,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可靠保证。
奋斗目标是:到**年,全市基本具备抗御6级左右、相当于我市各地地震基本烈度的地震的能力,*中心城区的防震减灾能力达到全国中上水平。
实现这样一个目标,既要坚持政府主导,又要动员、组织和引导社会公众积极参与。既要坚持地震部门的防震减灾主管职责,又要坚持民政、建设等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相互配合。既要坚持地方特色的防震减灾道路,又要借鉴国内外减灾的成功经验,努力提高地震灾害的综合防御能力。要以积极的工作态度,扎实的工作作风,创新的工作精神,高标准的工作要求,完善思路,明确责任,强化管理,落实措施,不断提高防震减灾能力。
(一)进一步健全地震监测预报体系。在已建成*数字化地震监测台站的基础上,全面完成丰城荷湖和高安米岭两个数字化台站的设备安装和环境改造,尽快完善全市地震监测、前兆观测和强震监测网络建设,发展城镇深水井观测,不断提高地震预报水平。
(二)进一步强化震灾预防工作
一方面,要切实加强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管理。各县(市、区)政府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与监督,把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列入项目规划、可性行论证、工程设计和施工审批的必备内容,并纳入基本建设审批管理程序。新建、扩建、改建工程必须达到抗震设防要求;一般建设工程必须按照国家颁布的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根据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各级地震部门要加大对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抗震设防管理力度,并加强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的管理与监督;各级建设部门要加强工程抗震勘察、设计和施工管理。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开展对超限高层建筑工程、生命线工程、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产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工程项目的安全性评价和抗震设防的专项审查。
另一方面,要积极实施地震安全农居工程。各县(市、区)要高度重视并尽快改变农村民居不设防的现状,提高农民的居住安全水平,逐步实施地震安全农居工程。地震、建设部门要组织专门力量,开发推广既科学合理、经济实用,又能达到抗震设防要求的不同户型结构的农村建设图集和施工技术,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所在的县(市、区)政府要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组织实施“地震安全农居示范工程”,并总结经验,以点带面,推动农村安全民居建设。
(三)继续推进地震应急和救援能力建设。各县(市、区)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和灾情速报系统建设,为地震应急提供有力的技术和信息保障。各县(市、区)要尽快制定地震应急预案,增强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明确应急工作程序、层级管理职责和协调联动机制,做到临震不乱,决策科学,行动迅速,处置有力。
各级地震部门要努力捕捉地震前兆信息,积极探索地震预报的新方法、新途径,加强分析与会商。市地震台要充分利用地震数字化监测设施和前兆观测手段,加强地震监测和前兆观测,掌握地震监测资料和前兆观测情况,并对地震前的宏观现象和震时的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和会商,实现有减灾实效的地震监测预报。
(四)深入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各级地震、科技、教育、农业、建设、气象等部门要相互配合,深入持久地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制定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计划,共同做好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提高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
三、加强领导,密切协作,努力营造防震减灾工作的良好氛围
防震减灾工作是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各级各部门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责任,齐抓共管,创造良好的环境。
加强领导。各级政府要把防震减灾工作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做到思想重视、组织落实、责任明确、措施到位。要建立完善集中统一、坚强有力的防震减灾指挥机构,健全工作制度,明确部门职责,及时部署工作;要根据机构和人员变动情况,及时调整补充,充分发挥该机构在政府防震减灾工作中的作用。
加大投入。各县(市、区)要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防震减灾需求相适应的经费投入机制,切实加大对地震监测、预防、救助、群测群防、宣传教育的经费投入,并将防震减灾事业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篇9
关键词:城市建设;抗震设防;减灾对策
引言:近一个世纪以来共发生6 级以上地震近800 次,地震烈度Ⅵ度以上地区达国土面积的60 % ,全国2/ 3 的百万人口城市位于地震烈度Ⅶ度以上的高烈度区。包括住宅区、工业区和商业区并且具备行政管辖功能的城市作为经济政治文化、交通中心等高度集中,一旦在发生破坏性地震,其损失将不可估量。城市防震减灾工作举足轻重,因此,探讨如何开展城市防震减灾工作,有效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城市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我国城市防震减灾工作的特殊性
城市防震减灾的特殊性是由于城市的特殊地位决定的。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形成的较大居民点,是一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它们是一个区域范围内工业、商贸、交通、通讯、科技文化教育等等都比较发达,人口较集中的地方。历史地震表明,地震发生的地区环境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差异悬殊,城市地震灾害最为严重。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城市化速度最快的国家,全球50 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有1/ 4 在我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向城市,同时,受土地资源的制约,城市不断向高、大、密的方向发展,城市建筑物密集度增加,城市生命线愈加复杂,城市若遭受震灾,损失也将越来越大[1]。
1976 年7 月唐山7.8 级地震,发生在工矿业发达的地区,3.2 万km2受灾,24.2 万人死亡,16.4 万人受伤,经济损失近百亿元。2008年汶川8级强震猝然来袭,共造成四川、甘肃、陕西、重庆、云南等10个省市的417个县(市、区)、4667个乡镇、48810个村庄受灾,总面积接近50万km2 ,其中极灾区和重灾区面积达1312km2。汶川地震共造成遇难者人数近7万人,受伤3.8万人,失踪1.8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达8451亿元人民币。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现代城市一旦遭到大地震等灾害的突然袭击,极易造成居民大量伤亡, 使整个城市的交通、通讯、水电、燃气等城市生命线瘫痪,随之陷入恐慌和混乱中,而震后的恢复重建工作也将极难开展。
我国在“十五”时期颁布的《国家防震减灾规划(2006 ―2020 年) 》提出我国防震减灾的发展战略是“以大城市和城市群地震安全为重中之重,实现由局部的重点防御向有重点的全面防御拓展”,再次将城市确立为防震减灾重点[2]。城市是否能健康、安全、稳定地发展,关系着一个国家或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更关系到每一个城市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2.加强城市防震减灾工作的若干措施
2.1加强地震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
面对近年来严峻的地震灾害,需要国家地震有关部门、政府采取有效措施,科学预防和应对灾害,需要通过灾害科学知识的普及教育,唤醒民众的灾害、防灾意识,使民众懂得如何科学应对,减轻灾害乃至避过灾害。因此,我国的防灾科普教育,不仅在提高全民的科学技术素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在预防减轻各种自然灾害方面更有现实的重大意义。
近年来,地震系统的各级领导对于防震减灾的科普教育工作日渐重视,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工作的成绩和效果也日益显著。一方面是由于《行动纲领》、《科普法》等法规的推动,另一面需要各地震部门,应该直接面对社会公众,进行各种新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全民防震减灾教育,建立长效的防震减灾宣传机制,使防震减灾工作警钟长鸣。
2.2搞好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规定:“防震减灾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作为震前的预防措施,如何去防御地震成了有效减轻地震灾害的根本。破坏性地震引起的建筑物、工程设施的倒塌、破坏,以及相伴生的次生灾害是导致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主要原因,据统计,世界上130 次巨大的地震灾害中,90 %~95 %的伤亡是由于建筑物倒塌造成的。可见,如果房屋建筑没有进行抗震设防的话,也很难保证在破坏性地震面前就做到不伤亡、少损失。因此,提高房屋抗震能力,加强抗震设防标准,是有效减轻地震灾害的关键。
我国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有《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国务院条例,有中国地震局《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规定》,建设部《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等行业规章。同时具备较完善的建筑抗震各项标准体系,如《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等国家标准。可见提高房屋建筑的抗震能力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关键在于落到实处。也只有环环相扣,落实到位,才能真正实现房屋建筑“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只有各相关部门只有密切协作,加强监管力度,严格责任追究,才能更好地做好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工作,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在地震时才能做到最大程度的减小损失。
2.3加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规划
避难场所建设规划是防灾措施的重要内容,城市是人口、建筑物密集的区域,地震发生后,为了确保救灾工作高效进行,确保人员能快速撤离于安全地区,规划出避震路线通道和避难场所是城市防震减灾的主要对策之一。这些地方应当不受地质灾害或周围可能出现塌陷物影响的空旷地域, 而且应该具备一般临时居住的生活条件。首先合理控制城市建筑密度和人口密度,二是疏散路线要通畅。在设计和改造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时,道路要宽阔,在必要地段建造桥梁,增加城市的对外通道,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在人员集中的公共建筑如影剧院、图书馆、办公大楼、商场、车站等应设置宽敞的安全出口和明显的人员疏散标志,引导人员快速定向流动,避免造成混乱、拥挤、堵塞等事故。在城市中面积开阔地、高大建筑、高架电线、地下管线较少的地区建设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这些场所可以是城市中的广场、公园、绿地、室外体育运动场所等避震安全地带,应力求均匀分布,并保证居民在地震等灾害发生后能够迅速到达的场所。要更多的考虑防灾要求所需要的基本建设,这是亟需加强的方面[4]。
2.4积极开展城市地震应急演练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重,进一步做好严峻形势下的防震减灾工作,增强人民群众在地震中逃生自救的能力,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这就要求我们将地震应急演练融入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宁可备而不震,不可震时无备。社会各级部门,如学校、医院等都应在政府的正确组织领导下,定期开展地震应急演练。各级政府应加强组织领导, 分工明确, 各负其责。成立地震科普教育领导组,全面协调地震、教育、卫生、消防、广电等部门。地震部门应编写科普教案,起草演练规范, 提出演练要领与步骤。医护人员应在演练现场对参演人员进行自救互救环节进行培训。消防人员讲解灭火逃生注意事项、灭火器材的应用等。广电部门进行全程跟踪报道, 通过实例向社会宣传。要求从实战出发, 假戏真做, 充分体现实战性和突然性。按照“地震警报―就近避震―紧急疏散―避难场所集结―被压人员的搜救―自救互救处置”等几个环节进行。此外,社区作为防震减灾工作的基础单元,建立一支反应迅速、训练有素、突击力强的志愿者队伍,可以在强烈地震发生之后,专业救援队伍未到来之前,在第一时间内开展有效地自救互救,从而把损失减小到最低限度,建设城市社区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是十分必要的,也是科学、合理的。
2.5提高城市周边地震台站监测力度
地震监测预报是防震减灾工作的基础和首要环节。对地震信息和地震前兆信息进行连续或定期的科学监测,对破坏性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和地震影响的准确测定能够极大减少地震灾害带来的破坏和损失。因此,必须加强监测预报科研队伍建设,加强对地震预报工作的研究,完善预测预报机制,并在城市及其周边更加合理的布设强震动仪、应力仪等专业设备,提供有效数据,为我们的监测预报研究提供良好前提,为在不久的将来攻克地震预测这一世界难题积累高质量的数据基础。
3.结束语
城市是我国防震减灾工作的重点。城市的特点决定了城市地震灾害的特殊性、严重性。而随着城市规模的的迅速扩大,单位面积人口和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也可能呈指数上升。城市对社会稳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抓住重点、落到实处,才能全面提升城市的防震减灾能力。提高全民对城市防震减灾的认识,保障我国城市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骆艳欣.城市防震减灾对策的探讨[A].防灾技术高等专科技术学报,2005.
[2] 国家防震减灾规划.(2006 ―2020 年).[S].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2006.
篇10
1建立健全地方地震工作机构,完善防震减灾管理体制
防震减灾管理体制是指政府、专业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及其他防震管理主体所构成的管理体系与制度,以及它们的运作。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静态方面,即减灾管理的制度、规范、法律、法规;其二是指动态方面,即管理机制的运作,管理制度及规范发挥它的调适与控制作用,管理职能的实现。
随着《防震减灾法》、《地震预报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我国的防震减灾行政管理工作已步入法制化的轨道。但是,制定与《防震减灾法》相配套的地方性行政法规和政府规章仍是十分必要的,这是因为法律、法规的生命就在于执行与实施。由于我国区域性的差异,国家的法律、法规对有些问题只能作原则性的规定,需要与地方实际情况相结合。地方防震减灾条例就是以国家大法为依法,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社会实际需要制定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所以,地方防震减灾条例是防震减灾法与地方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产物,从而构成了地方立法依据的完整性,充分调动和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调整地方关系,解决地方问题,更有利于防震减灾法的贯彻执行与补充,使法律、法规在一定区域内得以有效实施。
最近的10年,我国发生了多次重大自然(地震)灾害、每年因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相当于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3%-6%,自然灾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1999年,发生在土耳其、台湾的地震灾害造成的危害之烈、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之巨、社会影响之大令人震掠。作为现代社会管理主体的政府,责无旁贷的做好防震减灾工作。因此。以预防、减灾为核心内容的灾害管理不仅成为政府管理的战略任务,而且成为政府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根据总书记"坚持经济建设同减灾一起抓的思想,把减灾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的指导方针和"坚持以预防为主,防灾、抗灾、救灾相结合的减灾方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合理配置资源,处理好减灾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加强国家对自然灾害的管理工作,不断提高综合减灾水平"的重要指示精神,各级政府应当对防震减灾工作给予高度重视,深刻认识到地震灾害对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危害,建立健全地震工作机构,使地震工作机构与本地区防震减灾工作的要求相适应,本着对人民,对地区经济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把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各级地震工作机构也应当以这次政府机构改革为契机,紧紧围绕为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努力提高业务素质,认真做好对外对内的宣传工作,在解决深层次矛盾上下功夫,针对本地区的特点,争取为进一步做好防震减灾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从组织上、队伍上保证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
2预防为主,防救结合,综合防御,切实做好灾前防御
每当我们对国内外大地震灾害事件进行现场考察、对灾害现象进行分析对比研究和总结大地震灾害的经验教训时,都给我们许多启迪。通过这些地震事件可以探讨一些值得重视和有价值的东西。
1985年墨西哥地震、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1998年台湾海峡地震和1999年土耳其地震等灾害事件所印证的正反两方面的事实,给我们揭示一个重要道理,即获得明显减灾效果的就是在灾害发生前,人们应具有高度的居安思危、防范忧患的意识,树立真正的预防为主的观念,认真实施以预防为主的方面,落实预防为主的各种措施,使工程建筑、社区、城市的防震抗震能力增强,成为真正达到抗震设防要求的安全城市。只有平时各项建设贯彻了预防为主的方针并真正按抗震设防要求落实了预防措施、对策,才是实现和解决国家、城市减灾难题的最有效的途径和道路。
树立预防第一或预防为主的思想,就是突破或转变一些陈旧观念和习惯势力。这些陈旧观念表现为;一是以"预防为主"之名,行 "灾后救援为主"之实,预防为主的方针没有落实。二是认为以预防为主,落实预防措施就必须要花大钱,其实落实预防措施所花的钱,与遭到地震袭击造成的损失,以及震后重建费用相比,其差的倍数何止千倍、万倍。三是我们一次次受害、一次次地总结教训,但每次灾后依然看不到思想上、行动上的根本变化。预防措施仍然停留在书面总结上。这个状况和做法一定要改变。
国内外大量的地震灾害事件说明,地震对建筑的破坏是造成人类生命财产损失的主要原因。因此,多震国家的科学家和政府在城市规划、城市建筑物和重要工程方面开展场址选址、场址土壤和岩石性质、场地地震地质构造环境和城市安全性、城市灾害、城市抗震设防及建筑用材、设计、施工等方面进行了科学研究和开发,并应用科技成果于城市建设中,尤其是建筑物上。在灾害发生之前,建设安全的城市,安全的建筑物,做好城市和建筑物的安全工作,这是达到防震减灾的最有效手段。这也是以预防为主,落实防御措施的实际步骤。
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就是将我们以往灾后应急行动为主的做法,转变为灾前做好充分的防御措施,将想到的、计划中的、按规定应做的地震防御工作,在灾害发生前高质量完成。在灾害事件前严格按照防震减灾运作体系和各种信息网络,做好城市抗震设防和工程建筑抗震设防工作,并依法执行。
在灾前做好震后应急工作
所必须的各种准备工作,依法监理、监督验收,保证工程建筑的高质量。在抓好灾前各项防震减灾工作的同时,在遭到地震灾害袭击后迅速地投入到救灾工作中去。由于灾前做了防御,即使遭到地震袭击,其损失也会在预测限度之内,按照应急预案实施救灾,可收到更好的减灾效果。因此,真正做到预防为主,减灾目标的良性循环。人类在自然灾害前就会变被动受灾为主动防灾减灾,人类对自然灾害也不会再那么俱怕、那么悲观。3强化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增强公众防震减灾意识
各级地震工作机构要通过宣传教育和训练来增强公民的防震减灾意识,努力加强社会对地震灾害的应急准备工作,将公众防震减灾意识的提高和政府的防震减灾规划、计划紧密的结合起来,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来减轻地震灾害。
防震减灾教育与宣传的意义和作用在于:
第一,提高全民的防灾意识。人类越来越认识到应当与自然协调共处,并应用人类掌握的科学技术同灾害作斗争。人类对灾害的认识、防灾救灾的知识日益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防灾与减灾意识和知识应成为衡量现代国家文明程度、文化水平程度的一个标准。防灾、减灾意识和知识的普及将大大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
第二,使人们懂得地震灾害对我们生存条件的影响,人类的行为与致灾的关系,提高人们保护生态、环境,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自觉性。
第三,提高人民群众对地震灾害谣言的识别能力,使谣言不攻自破,确保社会秩序和人心的安定。
第四,提高民众与灾害作斗争的主动性、积极性。使人们可以根据地震科普知识捕捉震前征兆,以便及时进行灾前防御,灾时避险自救。提高人们对灾害的心理承受力、应变力和救灾技能,使人们在灾害面前处惊不乱,遇险不慌,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
第五,使人们有序、高效地实施紧急救灾抢险,特别是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次生灾害和其他衍生灾害的发生。而不至于在突发性重大灾害面前不知所措、消极被动。
第六,动员全社会的力量采取全面的整体性的社会行动投入到防震减灾的宏伟事业中。防震减灾教育与宣传应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应考虑定期、定点及宣传普及的覆盖面,建立宣传网络。应针对不同的对象因材施教,选择不同的方式,实施防震减灾知识普及与宣传。如:增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的趣味性,选择群众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形式吸引群众参与到防震减灾知识的科普活动中。真正使防震减灾教育与宣传深入人心,深入社会的每一层次,各个角落,提高全社会的防灾意识,化为全社会的防灾行动。
做好防震减灾工作还要做好针对政府官员、专业救灾抢险队伍、民众、军队、武警、公安干警的防震减灾的知识和技能培训。同时,为了锻炼人们的救灾抗灾能力;锻炼各专业救灾队伍的技能和实战能力;提高人们防止次生灾害的能力;提高救灾决策指挥的水平;训练各方面救灾力量的协调与配合能力;检验救灾预案及各项防灾措施的贯彻落实及效果,找出漏洞,总结经验,反馈与救灾预案的修正及各项救灾措施的进一步修正;提高全社会的减灾参与,适时适地的开展防震减灾演习。
4结合地区特点,认真做好地震灾害的可管性分析,制定和落实应急预案
我国地处世界最强大的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地质构造复杂,活动频繁,是世界上大陆地震最多的国家。我国的地震主要分布在五个地区: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西南地区:主要为、四川两部和云南中、西部;西北地区:主要在河西走廊、宁夏、天山南北两麓;华北地区,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京津地区、山东中部和渤海湾;东南沿海,广东、福建等地。所以可以将我国大致分为,中强震区和少震弱震区。
各个地区针对不同情况,认真做好地震灾害的可管性分析,是地区地震工作机构的重要工作。我国的地震大多数是构造地震,次多水库地震、矿震等诱发性地震。构造地震的震源大都发生在地面iokm以下,是由地壳的构造运动引起的。一般来说,就人类现有的科学水平与能力,既不能消灭,也不能削弱。虽然有些国家曾试用断裂注水等方法使地应力逐步释放,而企图达到削弱地震灾害源强度的目的,但这也仅是在研究过程之中,如若考虑到我国地震的多发性和经济技术能力,类似方法的实用性是很小的,基本上是不可管的。震源的能量是通过地震波的形式传播而进行破坏的,人为阻止地震波的传播也是很困难的,基本上也是不可管的。地震的承灾体主要是构筑物破坏,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坏和引起次生灾害,这些通过工程防震和其他措施是可以保护和减少损失的,具有一定的可管性。
- 上一篇:防灾减灾基础知识
- 下一篇:城市管理协管员考核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