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技术培训范文
时间:2023-10-30 17:31: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能化技术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系统架构设计主要涉及5个方面:1)采用基于业务层/支撑层的双层虚拟网络,支撑层提供底层硬件设备支持,业务层由虚拟机构成,完成服务请求;2)在逻辑上,支撑层与外部网络完全隔离,其仅为业务层提供虚拟机运行的硬件资源,间接对外提供云计算服务,增强系统安全性;3)业务层确保与外部网络的通信,外部网络的智能终端能够访问到上层的虚拟机集群,并提供的相应的云计算服务;4)通过虚拟机所提供外部接口,业务层口实现了与其他外部系统的数据交互,完成平台内部与外部之间的数据流通;5)支撑层支持业务层虚拟机的迁移与复制以及计算资源分配。通过虚拟机集群的形式,业务层实现了计算资源的重新组合与分配。
2、虚拟网络分层架构设计
平台沿用虚拟化网络基于业务层/支撑层的双层架构,双层架构设计沿用了虚拟化计算通用框架,其优点是逻辑上,将提供服务的虚拟机独立划分为一个层次,与支撑层的物理设备完全分离,增强系统的兼容性。确保系统的硬件设备无缝升级,且不会影响到虚拟机层的业务处理。
3、外部接口设计
各地区系统的数据采集数据必须进行分析、统计和汇总,最后形成教育资源调度与推送的指标参数。平台框架设计在业务层采用中央核心数据库,并在匹配加上分布式接口数据库的设计模式。本研究为确保数据资源的灵活性和适用性,在通用的数据库接口的基础上,允许客户端的用户对存储管理模式以及数据格式进行自定义操作。平台的外部数据完整性和完备性由外部系统统一实现。本平台真正用来运作的数据库是中央数据库,其用途涵盖了业务运行、数学模型分析与计算、内容推送、数据的统计和报表生成等。各个接口数据库的交互数据通过系统的分析、汇总、统计后由服务器组的进行一体化加工,格式统一后存储到中央数据库。同时,平台运行过程中得到的数据资源有匹配性地从中央数据库分配给各个接口数据库,供外部服务调用。
4、支撑层架构设计
4.1支撑层架构
支撑层通过平台的虚拟机接口和网络存储接口,为业务层的虚拟机运行提供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和网络传输资源。1)在逻辑上与孟海斌蔡金苹外部网络隔离,可以间接对外提供服务。其仅为业务层的虚拟机运行提供各种硬件支持;2)硬件异构系统能够支持各种不同的硬件设备,确保系统的兼容性。通过平台统一的内部接口为业务层的虚拟机提供硬件支撑;3)支持业务层的虚拟机控制和调度硬件资源的分时使用以及资源过度预分配。
4.2网络存储接口
支撑层为虚拟机软件提供网络存储接口,一般不直接向业务层的虚拟机提供数据接口。借助虚拟机软件可以实现各种虚拟机磁盘映像的存取操作。业务层虚拟机在对自身磁盘访问的过程中本质上间接调用了支撑层的网络存储模块。支撑层的网络存储接口极具特点:1)访问接口的虚拟化;2)分布式存储本身的虚拟化;3)存储接口的统一化。
4.3虚拟机磁盘映像池
为保存业务层各虚拟机的虚拟磁盘映像,支撑层的虚拟机磁盘映像池通过分布式存储的方式实现。磁盘映像池对外提供四种磁盘映像,共两大类,其性能特征也不尽相同。磁盘映像包括只读映像、差分映像、动态映像和准静态映像四类。
4.4数据存储池
业务层的虚拟机由支撑层的虚拟机磁盘映像池统一提供数据盘和系统盘。当多个虚拟机组成集群时,必须对各个虚拟机的数据的存储区域进行共享,“共享”区域由支撑层的数据存储池负责分配。
4.5虚拟机接口
虚拟机软件是实现本平台的双层虚拟网络架构的关键所在。支撑层的各种硬件设备资源通过虚拟机接口统一分配、统一调度,划分给多个虚拟机动态使用。
4.6计算资源池
计算资源池对支撑层的GPU和CPU等硬件计算资源进行整合,给业务层的虚拟机提供分布式并行计算能力。尤其针对高密集度的统计分析计算,通过相应的开放标准接口,虚拟机第一时间获取到所需要的硬件资源。
5、业务层架构设计
业务层基于虚拟机集群模式实现,这确保了硬件资源调整和配置的灵活性。根据各地区的不同实际情况,业务层的具体的应用可以制订个性化方案,平台的包容性和兼容性得到保障。中央数据库使整个平台的数据、信息有效统一起来,避免与各系统的数据分割。
6、总结
篇2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实施要点;探究
中图分类号:TL372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不仅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财产安全,而且还维系到人们的生命。从近几年来看,我国消费者协会公布的被消费者投诉最多的十大类商品中,房屋住宅质量问题一直位居前列,可见,建筑施工技术问题已经成为公众所关注的焦点,因此,质量管理是关键和核心,只有在工程施工全过程中注重影响施工技术方面的各种主要问题,不断强化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坚持标本兼治的原则,才能将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真正引人良险循环的轨道,从而建造出更多更好的的优质工程。
一、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中存在的技术管理问题
(一)技术管理问题
施工技术问题没有得到相关领导的高度重视。在建筑工程进行施工时,相关领导对施工技术工作缺乏重视力度,认为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应该是政府质量监督机构应该承担的,同时还过度依赖社会监理单位,这样就忽略了企业自身技术管理的职能和作用,企业内部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开始大量流失,致使施工企业缺乏强有力的质量监督管理队伍,进而导致施工技术逐渐下降。
(二)建筑施工材料质量不合格
建筑施工材料是保障工程质量的物质条件。施工材料的质量能否符合施工需要,关系到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和安全。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如果施工材料的质量不达标,很可能会出现工程返工,甚至严重时还会发生工程质量事故。常见的建筑施工材料质量问题包括:建筑材料经检查出现质量不合格问题;对施工材料的使用没有对其质量进行严格的把关;施工材料进入施工现场时没有对质量合格证进行检查,致使不合格的材料用于施工。
(三)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低
由于在近几年来,建筑工程施工任务的增多,使得一些农民工进入到了建筑工程施工队伍中,由于一些农民工缺少专业化的施工技术培训,对施工技术缺乏认识,常常在施工中出现不规范操作问题,他们所采用的施工方法只是凭借以往的工作经验,并没有经过专业的技术指导,所以极易影响工程施工技术。
(四)建筑智能化工程的发展速度慢
由于近年来,智能化建筑的普及率以及应用的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因此在工程建设中,将整个工程的规划、设计以及工程的管理需要将各个子系统提升到总承包建设中。在智能化建筑的水平中,基本上还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该项工程的建设水平不够高,因此工程的质量也十分的有限。部分工程还存在着一定的残缺,这就导致了整个工程水平受到了限制。
二、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实施要点
(一)建立组织保证制度
1.强化目标管理,针对工程项目的整体目标,进行逐层分解,层层落实,按照工程以及分部分项工程,落实到具体的负责人,明确其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制定合理有效的措施,通过细致的操作,确保工程施工技术目标的实现。
2.针对分部分项工程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程序,健全信息反馈系统,并定期开展质量统计分析,随时掌握工程的质量动态,从而实现对分项工程的全面质量控制。
3.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和理念,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引导全体员工树立“质量第一、为用户服务”的思想理念,确保工程的施工技术。
4.对施工流程进行优化管理,做好每一道工序的施工技术交底工作,加强对于员工的技术培训。同时,要对物资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控制,杜绝不合格产品流入施工现场;要做好施工器械的保养和维护工作,确保其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要采用质量预控法,将事后检查转变为事前控制,达到预控为主的质量管理目标。
(二)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在建筑工程中,物资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的施工技术,因此,对质量保证体系进行健全,做好物资质量管理,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结合工程的实际需求,对物资材料进行确定,选择信誉良好的供应商,确保其具备足够的能力,为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提供设备的全部型号规格和数量,保证工程中使用的设备材料的一致性。其次,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和标准,做好物资的检验工作,通过抽样检验和试验等方式,确保物资的质量和性能。然后,在对材料进行验收后,要及时填写《综合验收单》,明确合同单号、材料单号、数量、外观等,并由验收人员签字确认。
(三)加强智能化管理技术
在当今的建筑智能化电气工程管理中,人们对高科技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因此,新技术的应用日渐增多,智能化管理技术就是其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智能化技术又可以成为“人工智能技术”,它是计算机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将“GPS定位技术”、“精密传感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集中于一体的综合技术。“人工智能”这个词语最早是在1952年提出来的,主要是由智能控制系统、处理语言系统、专家系统、识别图像系统以及识别语言系统等组成。智能化技术诞生至今,在控制领域的应用最为广泛。
智能化技术在建筑智能化中的应用,主要有自动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技术几个方面,智能建筑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楼宇自动化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化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也逐渐增多,其发展也日新月异,研究者们根据实际生活的需要,综合自动化、仿生学、语言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加入更加实用的功能,在中国兴建的大型建筑将占全球一半,而现代大型建筑的主流是智能化大厦,因此智能化大厦的弱电系统研究及实施,成为自动化控制领域里的一个重要分支,将现代大厦建设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智能大厦,并保有今后进一步的扩展性。
(四)确保施工技术安全
安全技术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中之重,在确保项目人身安全、设备安全的前提下才能为建设项目增值。同时安全是保证项目施工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智能化工程项目施工不同于建筑工程施工,其安全隐患点不同,在施工中要特别针对建筑智能化施工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制定一系列的安全施工规范,采取安全防护措施。项目无论大小,至少要配备应持证上岗的安全员,对施工中的安全隐患进行巡查同时,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培训制度,进班组前、在施工过程中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安全教育后还应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作业。
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安全管理工作不仅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而且受到社会和人民的广泛关注。因为建筑工程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做好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不仅可以保障人们所居住的建筑物的质量,而且还能逐渐推动建筑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安全管理在整个工程施工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在提高工程施工技术及进行工程安全管理时,都应该利用一切积极的因素和积极的手段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才能为人民打造优质放心的工程。
参考文献:
[1]季萍,张彪.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的应用探讨[J].企业导报,2013,16:194.
[2]马正祥.建筑智能化工程总承包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9.
[3]王汝懋.普天大厦建筑智能化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
篇3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 变电站建设 变电站运维
引言
随着国家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智能变电站的运用越来越广,如何加强智能变电站的维护管理已经成为了电力系统日常管理的重点内容。在智能变电站的维护管理过程中,必须要将各种问题消灭在萌芽阶段,只有这样才可以使智能变电站运行的经济性、稳定性和安全性得到保证,减少智能变电站因为故障而出现的经济损失。
1、智能变电站
智能变电站设备运行的目的是满足智能电网的构建,这就要从传统设备中进行一次和二次的设备成分划分。然后建立过程层或者间隔层以及两项层面划分。科学合理的方式有助于综合判断智能设备。智能设备前期故障诊断中,要结合设备本身进行分析,利用合力解决现有问题。一定程度上,应采用智能设备完成设计和应用,并确保备战设备在相对环境中安全的运行,最好在站内形成较好的评测,从系统总体性方面出发,做好功能性调节。
2、运维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及应注意的事项
2.1变电二次检修专业与智能变电站
目前在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维检修中,发现的问题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人员技术水平的问题,二是设备维护的问题。二次运维检修人员技术水平需进一步提高智能变电站与常规变电站相比,二次设备与网络的变化翻天覆地,如何让二次检修人员迅速实现过渡,掌握智能变电站相关技术是智能变电站检修的最核心问题。我公司虽然作为省范围内位数不多的具有220kV智能变电站自主建设和调试能力的单位之一,但是整体二次技能技术水平仍然需要进一步提高和加强。为此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人员技能技术水平。一是将智能变电站培训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并建立智能变电站检修人员技术考核评价体系,实行达标上岗;二是开展技能技术比武,促进员工对智能变电站技术的学习;三是提升人才队伍稳定性,建立新、中、老合理搭配的二次检修队伍,尽量避免人员变动过大导致人才断档;四是以平春站继电保护培训基地为基层,进一步建立智能站培训基地,便于二次检修和运行人员对于智能站的模拟操控与检修,加速智能站检修和运维人才队伍的建设。
2.2电子式互感器直流电源的管理
如果广电互感器中的直流电源出现中断的现象,那么就会对继电保护以及相应的测控装置产生一定的影响,造成其不能正常的进行工作,这样也就无法对正常的工作状态及时的反馈,在没有安全保护的状态下工作。当前配置呈现出双重化的发展,所以OCT电源的主要提供者是两组直流电源,如果其中的一组直流电源出现中断的现象,那么就会造成相应的元件保护无法接收到采样信息,造成保护装置出现闭锁的状态,也正是因为如此,在直流接地以后,不能运用拉路的方式检查,只有在保护装置停用以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操作。
2.3辅控系统管理
智能变电站中有用于全站消防、安保、环境检测的监控系统,因此需要制定相关的维护管理制度,定期对这些系统及各种附属的智能感应设备的运行状况与报警功能进行检查与维护。同时,还要对这些系统及其附属的智能感应设备的信号传输情况进行检查,确保信号传输正常。
3、智能变电站建设与运维建议
3.1智能化变电站建设工程在初步建设中的技术管理
近几年随着智能化变电站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和推广,我国智能化变电站建设已进入全面建设阶段,但智能变电站建设在设计方案、设备选型、施工管理等方面都与常规站建设有所不同,为此,要依照实际情况,明确智能变电站在建设过程中的技术管理工作流程,贯彻执行智能变电站相关技术文件,保证工程实际技术管理工作开展。在此,就智能化变电站建设初步阶段中的设计审查技术管理进行分析,初步设计阶段方案关系到变电站建设的质量、技术、效益和效率,对初步设计的审查是本阶段技术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主要包含:审查智能变电站通用设计运用情况及核实智能站通用设备和配置情况。
3.2完善运行维护管理制度
以往的运行维护管理制度都比较简单,因此为了保障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使用自动化设备以后应该在变电站现场运行规程中增加相应有关自动化设备的内容,其中包括自动化设备的功能介绍与结构、技术参数与运行标准、正常运行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网络连接方式以及事故异常与处理方案等。在设备巡视制度上应该完善自动化设备管理条例、在线监测与控制、网络交换器、光纤接头盒、智能终端、光缆槽盒以及合并单元等,这是强化巡视效果的重要条件。在设备维护制度上存在很多管理上的不足之处,应该健全变电站自动化设备的维护制度,这包括在原有设备维护制度上增设在线监测、后台监控、高级应用程序系统、智能设备与组件、辅助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光缆清理维护管理注意事项以及网络通信管理注意事项等内容,从而保障变电站自动化设备的运行维护水平。
3.3强化运行维护人员的培训
当今社会,智能化变电站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其普及的范围还是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很多运维人员对自动化设备不够了解。只有运维人员充分认识了自动化设备的相关知识,才能将运维工作效率不断提高。智能化变电站的技术培训应该是对全工作人员普及,将培训工作进行长远的发展,为智能化电网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4、Y语
智能电网建设进程中,智能变电站的作用不言而喻,能支撑智能电网的运行,传统的变电站内,多使用智能电网,其优势较多。电力企业发展中,智能化电网是其发展的新趋势,相较于传统的变电站,智能变电站的优势颇多。所以要不断的做好智能电网的研究,研究中探究关键性技术实施手段,更要注意实施中的诸多注意事项,继而为推动电力行业的发展出一份力。
参考文献
[1]周广阔,寇建中,孙德祥.500千伏智能变电站关键技术及其构建方式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02):11-12.
篇4
关键词:智能化;项目管理;工作要点;业主方
Abstract: Based on the owner's perspective described on intelligence system construction in the whole life cycle of each phase of project management work points, and points out the various stages of a relationship with each other and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process and development.
Key words: intelligent; project management; working point; owner
中图分类号: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11-0020-02
引言
智能建筑在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已经经历了20多年,智能化技术从控制技术、自动化技术发展到目前的信息网络技术、数字化技术;智能化系统集成从控制系统集成、管理系统集成到目前基于网络化的信息集成,智能化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已经趋于成熟。尽管有些系统产品和技术应用都是成熟的,但是在不同的项目上所实现的效果有很大的不同甚至是千差万别,究其原因就是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运作和工程管理的问题。要将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建设好,一定要有“系统工程”的概念,即将智能化系统工程实施过程中的规划和设计、招投标、工程实施、运营管理四个阶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首尾相连、环环相扣、协调一致。前一阶段的工作成果,将是下一阶段工作的依据,因此在任何一个阶段中,由于计划与安排上的考虑欠周或不慎,都将给下一个工作阶段带来障碍和困难,也将给整个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在建设目标、技术应用、实现功能、投资成本、系统工程质量工期等方面造成严重的缺憾。
设计阶段项目管理工作要点
设计阶段项目管理工作包括:编制智能化系统总体规划方案;进行智能化系统需求分析;编制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任务书;对设计单位提供的智能化系统总体设计和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图设计进行审核和评估。
智能化系统总体规划
智能化系统总体规划是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具有重要的指导性作用。智能化系统总体规划的要点是: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建设目标、建设内容,智能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智能化系统的技术应用,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工作流程及要点,智能化系统的工作节点与工期安排等。
智能化系统需求分析
智能化系统需求分析工作要点是:遵循智能建筑设计标准、智能化系统总体规划,并充分结合本项目建成后的物业与设施管理方面的要求,以及智能化系统与本项目业务系统(如:商场、写字楼、住宅小区、展览馆、机场等)建设的个性化实施特点,对智能化系统在系统组成、系统架构、系统集成、技术应用、实现功能以及在建筑节能和绿色环保等方面进行分析、咨询、论证、评估、评审,最终形成智能化系统需求报告。
编制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任务书
根据智能化系统总体规划方案,依据智能化系统需求报告,编制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任务书。设计任务书的内容包括:确定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目标、设计范围、设计标准、设计深度及成果要求;提出智能化系统集成和各应用系统在技术应用、实现功能、系统设备选型、系统工程预算控制等方面的要求。
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成果审查与评估
智能化系统设计成果包括总体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总体设计重点是智能化集成系统和各应用系统的设计。其成果包括:智能化系统总体设计编制说明,智能化系统总体结构图,系统总体实现功能框图,智能化各应用系统结构和实现功能框图,智能化系统机房设计大样图以及智能化各应用系统工程概算表。施工图设计的成果包括:智能他系统施工图设计编制说明,智能化系统综合管线路由图,智能化各应用系统分楼层预埋管线平面图(包括监控点及信息点位置),智能化各应用系统设备连接系统图,智能化系统机房及弱电间设备布置图,智能化各应用系统监控及信息点一览表,智能化各应用系统设备配置数量与工程量清单,智能化各应用系统主要设备技术与规格要求一览表,智能化系统集成(含与机电设备)通讯接口标准配置一览表,智能化各应用系统及工程造价预算一览表。
根据设计单位提交的总体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成果进行审核。总体设计审核的重点是智能化系统总体结构图、集成系统结构图、网络结构图、软件结构图、数据库结构图、系统安全体系结构图、集成系统功能结构图、集成系统与第三方系统通讯接口设计等。施工图设计审核的重点是:智能化各应用系统设备连接系统图、智能化各应用系统施工平面图、系统监控及信息点一览表、系统设备配置数量及工程量清单等。施工图设计审查的要点是:设计任务书、图纸、点表、工程量的“四统一”。应避免所提交的设计成果存在诸如设计缺项、设计图纸不规范、监控与信息点统计不准确、系统设备配置数量与工程量清单不完整等问题。确保上述四项设计成果间的统一是系统工程招投标和系统工程施工的重要保证。也可组织设计专家、系统集成专家、电子工程专家组成专家组,对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图设计成果进行评审。
招投标阶段项目管理工作要点
智能化系统工程招投标阶段工作的要点是:编制智能化系统工程招投标工作预案,进行智能化系统工程招投标模式的分析;编制智能化系统工程招投标文件;对投标文件进行评标;签定合同商务与技术条款。
编制招投标工作预案
预案的主要内容包括:招投标范围与模式、招投标进度安排、招投标工作流程、招投标文件编制要求和分工、投标文件评审规则和量化标准。通过招投标工作预案编制与确认,可避免在智能化系统招投标过程中的随意性和不规范性操作。
编制招标文件
以智能化系统施工图设计文件及图纸为依据,编制智能化系统招标技术规格书、工程量计算及报价估算。招标技术规格书的内容包括:项目简介、系统总体要求、系统技术应用要求、系统实现功能要求、各应用系统监控点及信息点一览表、系统设备配置数量与工程量清单、系统主要设备技术性能和技术指标要求、系统主要设备安装工艺要求、施工图深化设计要求、投标技术方案编制要求、投标演示系统要求(如有必要)。可组织相关专业专家对技术规格书进行评审,听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后修改、确认。
投标资格预审
根据国家招投标法规和有关规定,确定智能化系统工程总承包和各应用系统设备供应投标资格预审程序及工作流程,编制相关投标资格预审文件。投标资格预审文件包括:资质审查及项目考察要求,资格预审评审细则及量化评分表,投标项目考察预案和评估细则及量化评估表。
类似项目考察
项目考察包括工程承包商的工程项目考察,也包括对系统和设备供应商的产品应用项目的考察。考察内容包括:智能化系统组成和实现功能、系统设备选型和工程实施过程的文件和资料、系统运营管理的情况和用户的意见、建议。在考察结束后,应根据考察的相关内容,按量化评估标准进行总结和定量评审,并向决策层提供项目考察评估报告。
智能化系统工程总承包招投标
根据国家招投标法和有关规定,首先确定智能化系统工程总承包招投标程序及工作流程。智能化系统工程总承包内容包括: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图深化设计(含智能化各应用系统)、工程实施管理、智能化系统集成、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然后编制智能化系统工程总承包招投标文件。招标文件包括:招标商务条款、招标技术规格书、招标文件条款响应评审细则及量化评分表。
智能化系统设备供应招投标
根据国家招投标法和有关规定,首先确定智能化各应用系统设备供应招投标程序及工作流程,确定智能化各应用系统设备供应内容,包括系统设备配置报价及供应、系统设备调试、系统设备售后服务及维修保养。然后编制智能化各应用系统设备供应招投标文件。招标文件包括:商务条款、技术规格书、招标文件条款响应评审细则及量化评分表。
对预中标投标商技术和报价合理性的审查及评估
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预中标投标单位所提供的投标技术方案和报价进行技术与功能响应及对设备配置与报价合理性进行审核和评估。也可向专业顾问进行咨询,并提供评估意见。业主可参考相关审核和评估意见,作为最终确定中标商的决策依据。
商务及技术谈判与签订合约
确定商务及技术谈判的原则,确定合同商务条款和技术条款,以及技术附件的内容。商务谈判的重点是:工程实施组织人员及工期安排、项目经理人选、系统设备配置及报价确认。技术谈判的重点是:确定系统技术设计、设备交验、系统验收、系统技术应用和实现功能保证等相关条款,并确定技术附件的内容:招标技术规格书、系统设计方案、系统及设备交验程序及验收标准、系统质保期维修保养工作程序及规范等。
工程施工阶段项目管理工作要点
智能化系统工程实施阶段工作的重点是:审查智能化系统工程承包商施工组织方案,审核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图深化设计文件及图纸,组织专业技术协调会对承包商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过程管理进行阶段性评估,编制系统工程验收大纲,审查系统工程竣工文件,参与智能化系统工程验收工作。
审查承包商施工组织设计
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组织方案应体现该阶段主要工作内容、实施步骤与进度、检查与验收、方法与措施等。系统工程施工组织计划方案编写的内容应包插:系统工程项目管理方案、系统工程施工图深化设计方案、系统集成实施方案、工程施工人员组织方案、系统工程验收方案等内容。
审核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图深化设计
审核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图深化设计工作的要点是:根据招标时所提供的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图设计以及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图深化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审核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图深化设计;根据“深化设计任务书”对智能化信息及系统集成和各应用系统产品选型的要求,审核“智能化系统深化设计方案”,并根据“智能化系统深化设计方案”,审核智能化各应用系统预埋管线图、设备安装监控及信息点位图;审核智能化系统集成与各应用系统间通讯与数据接口规范标准;审核智能化各应用系统主要设备安装工艺图;审核智能化机房及弱电间设备布置工艺图;审核智能化各应用系统设备配置清单及系统设备到货验收方法,审核智能化各应用系统验收规范等。
智能化系统施工图深化设计应在招标时提供的施工图设计的基础上,在施工图深化设计任务书的要求下进行,不可脱离上述要求,增加系统工程造价。
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过程管理评估
定期组织“智能化系统工程专题技术协调会”,对智能化系统工程承包商项目管理能力和现状进行评估,通常由业主(项目管理单位)、项目监理方、系统工程承包商、智能化各应用系统设备供应商参加。项目管理评估的内容包括:工程进度、系统集成、工程阶段性检查与验收、对出现的专题技术问题进行协调和提供解决方案。在“智能化系统工程专题技术协调会”后提供本次“专题技术协调会”的评估报告。
智能化系统设备到货验收
应确定智能化系统设备到货验收的程序和验收标准及方法。设备到货的常规验收包括:设备产地证明、国家产品质量检测证书(消防及安防系统产品)、设备工厂测试报告、应用软件工厂调试及测试报告、核对到货设备规格型号与合同的一致性、产品技术说明书、设备安装及调试说明等。
编制智能化系统验收大纲
《智能化系统工程验收大纲》编制的主要内容包括:确定验收文件内容、验收标准、验收内容、验收方法。验收的重点是:验收文件的审查,系统技术应用的检查与测试,系统软件功能的检查与测试.系统实现功能的检查与测试。系统验收通常采用“智能化系统技术与功能验收一览表”进行。
智能化系统工程竣工资料交接
竣工资料移交重点是:审核由系统工程承包商及智能化各应用系统设备供应商所提供的系统竣工文件和竣工图纸,审核所提供竣工文件和图纸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系统运营管理阶段项目管理工作要点
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的经验表明,建成的许多智能建筑中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建立起来的技术先进的智能化系统并未达到预期的使用效果。总结其原因主要是对系统的功能不甚了解,没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对系统的维护保养知之甚少。由于系统缺乏维修保养,系统在运行一段时间以后就由“自动”改为“手动”,甚至导致系统无法正常运行。出现这种局面,究其原因,除了系统界面非人性化、操作复杂、用户使用不方便等以外,主要的原因还是对用户技术培训工作没有做好。
智能化系统运营管理阶段的工作重点是:通过物业管理公司,制订系统运营管理规范、系统操作培训规范、系统维修保养规范,以及智能化系统工程后评估(如有必要)、系统技术提升和功能扩展的预案。
结束语
总之,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全生命周期中各个环节和阶段,是一个互相具有内在联系并持续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智能化系统应是一个能随着科技进步和需求变化而与之适应的系统,是一个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系统软硬件不断改进和升级换代,系统功能不断增加和扩展的系统工程。现代的智能化系统应具有在使用中可持续性的完善、改进、提高的能力,只有通过这种具有生命力的能力,才能使得智能化系统在安全、舒适、便捷、高效、节能、环保等使用效果上不断完善地体现出来。
参考文献
[1] 李良红《智能建筑工程施工监理实用手册》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7
篇5
【关键词】油田企业;设备维修;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科技水平的进步以及设备技术的更新换代加快,油田企业中旧有的设备维修和保养工作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新的机械设备。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油田企业的设备使用效率,推动油田企业长期、高效、健康地发展,重视设备维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探寻到解决问题的对策尤为重要。
一、设备维修的意义
设备是制约油气生产的关键因素,是油气生产和勘探开发的重要物资基础。设备维修工作是确保油田企业开采和生产工作顺利开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做好设备维修工作,不仅能够节约成本,提高设备的使用率,为企业经济效益服务,还是实现企业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前提。因此,加强油田企业设备管理和维修工作,并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维修和保养,不仅有利于避免不安全事故的发生,还有助于油田企业在较短的时间内发挥设备效益的最大化,从而促使企业朝着健康良好的方向发展。
二、油田企业设备维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设备维修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设备维修人员平常只重视具体的事务性工作,而忽视设备管理基础知识、技术更新和管理模式创新等方面的培训。针对维修工作,经常依靠的是以往的经验,既没有开展故障检测、诊断和科学维修工作,也没有实现设备维修的专业化管理。近年来,油田企业中引进了一些较为先进的开采和生产设备技术,这些设备技术涉及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这就要求维修人员不仅要全面了解各个专业技术的知识,还要熟悉设备的相关原理、结构和维护方法,总之维修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然而,目前很多维修人员对新设备技术的认识还不够重视,对其性能与结构方面的了解也不深入,设备一旦发生故障很难给予及时解决,加之目前维修职工中的老龄化现象严重,旧观念根深蒂固,难以激发他们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先进的设备技术未能发挥出应有的功效,甚至还会因操作不当而增加不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提高设备维修人员的综合素质至关重要。
2、现有设备使用年限长,较为陈旧
油田企业在开采和生产中使用的设备种类繁多,同一领域使用的设备型号繁杂,且备件类型不配套、型号不统一,使用设备管理难度加大。很多设备的使用年限较长且陈旧,加之维修资金不足,设备出现故障的现象常常发生,严重影响了油田的开采和正常生产。
3、维修人员对新技术设备存在侥幸心理
当前,企业中一些职工错误地认为新设备的稳定性高,主、副两套备用,不用打开设备内部结构进行维修,只要根据提示和表面现象就能判断故障的位置,并进行更换或倒换就可以了。这种侥幸心理大大降低了维修人员对自身业务技术能力提高的要求和标准。
4、设备智能化技术运用还有待提高
智能化技术是指把网络技术与人工智能进行有效结合,产生的具有自动化、准确化的一种科技手段。随着科技化、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智能化技术已经逐渐渗透到了各个领域的发展当中,不仅为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而且也对各领域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性作用。当前,我国已经在诸多生产精密仪器设备的领域上投入使用智能化技术,并且日趋成熟和完善。具体到油田企业,智能化技术为油田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生产效率,并成为油田企业生产工作中一门十分重要的技术。从近些年智能化技术在油田企业生产中的应用来看具有环保、操作简单等方面的优势,这为油田企业的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我们也不容忽视智能化技术在运用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如电子信息化运用程度高,原有维修人员素质提升慢,难以及时有效地解决设备的维修问题。
三、加强油田企业设备维修工作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规范机械设备类型
针对同一领域中使用的设备型号和种类实行统一标准,尤其是对同一类型不同生产厂家设备的尺寸、备件等更要做到统一化管理和标准化管理,这既能大大减少备件的相关费用,又能为开展设备管理工作创造有利条件。针对使用年限超过标准规定时间的设备,需要依照具体的情况及时给予更新或者淘汰,尤其是对在使用上已经严重透支、存在诸多隐患的设备,不仅要给予及时更换,还要做好相应的资金投入,及时引进技术先进、节能环保的设备,从而确保企业安全、平稳、高效地运行。
2、提高维修人员的综合素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油田开采设备技术的更新换代加快,提高设备管理和维修人员的综合素质尤为重要。(1)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和开展不同层次和专业的技术培训和岗位练兵,让维修人员既能够掌握到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又可以学习到先进设备管理的模式、理念、思路和维修技术等,从而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业务能力水平;(2)加强维修人员的技术素质培训,做好设备使用中的日常性管理工作。在设备正常运行中要做到严格按照规定操作设备,及时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及时更换油料和排查不安全因素。在开采和生产中坚决杜绝设备带病运行或超负荷运行,从而来节约成本,保证设备运行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3、建立一支油田设备维护队伍
通过建立设备维修队伍可以将油田常规设备的安装、搬迁、维护及油田场站安装、道管建设、井场维护施工、道路施工、土方零星施工等工作担负起来。可以将油田设备维修人员的待业子女招聘进来,让他们提前接触油田、感受、了解油田,从而热爱油田,这也是稳定油田职工的一项民心工程。此外,还要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实现岗位设置和激励政策向生产一线、重要岗位和优秀人才倾斜,实行优胜劣汰,激励专业技术性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4、不断提高设备智能化技术水平
(1)针对新设备功能不全的问题,我们要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完善监测功能,必要时和厂家协商进行二次开发;(2)做好设备智能化技术的指导工作。不断鼓励从事新技术设备维修和管理的人员成为开采区域和生产车间的主管干部,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在新技术上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福航.电子工程中智能化技术的运用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6-08-05.
[2]邵芳.浅谈试验设备的使用与维护指南[J].科技信息,2013-04-05.
[3]赵建春.油田设备维修现状及思考[J].青海石油,2012-06-15.
篇6
关键词:建筑施工智能化建筑现状分析 解决建议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建筑智能化对于人类来说并不陌生,不过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对它的了解却不深,信息系统集成商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使得智能化项目施工达不到预期效果,在施工中由于管理不到位同样也存在一些问题。下面就针对智能建筑施工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一系列解决建议。
第一、智能建筑施工发展现状
近年来,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发展迅速,并形成了一个行业。不管是建设项目主管部门,还是建设单位或行业从业人员,他们一致认为在现代建筑中,智能化系统技术的应用是非常重要,也是整个智能建筑物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受各种因素影响,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在设计和施工中的现状并不容乐观。信息系统集成商在初期的方案设计中提出了很多优秀的方案,真正在施工、安装阶段中,由于不同专业承包中的施工工艺和技术水平有差异,加之在系统集成阶段各个设备厂商之间的协议接口、兼容性等有不同程度的差别,从而影响了信息系统集成商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中最终的成果,无法和预期设计的效果达成一致。这就需要专业承包单位中的各从业人员及行业主管部门注重施工管理及质量监督。
第二、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很多设计单位不符合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设计要求,或者缺乏智能化系统设计技术人才,领导不重视智能化系统设计,把设计技术难题抛给集成商或施工单位,加上智能化系统设计技术不够专业,设计结果不科学,设计质量低,从而影响了整个施工过程的有序进行。
建筑智能化行业最重要的是要打造一支专业的施工队伍。从目前形势来看,大部分的智能建筑的智能化系统工程均由系统集成商来负责。这些单位除了几个略懂工程管理的人员在负责智能化各个系统调试外,其施工力量都比较少。承接工程后又把安装工程转包或分转给其他单位或群体施工,导致工程质量低下,工程质量不合格,给建设单位或业主带来影响。总结建筑智能化专业施工队伍,其出现三个主要的问题:
(1)智能系统的系统集成商拥有的技术智能系统调试人员较少,加上他们对工程管理了解不深,施工力量整体薄弱。大多数情况下,部分系统调试都需要厂商工程师的配合,先期与厂商工程师缺少沟通,导致在实际调试过程中,遗漏设备和线缆,增加了调试难度和影响了施工进度。
(2)大多数施工单位的项目管理人员缺少相应有能力的上岗资质,如项目经理、技术工程师、施工员等未配置岗位证书,技术水平不够扎实,缺乏对建筑智能化施工中的整体把控能力。
(3)有关部门对建筑智能化专业施工队伍未能建立好的管理制度,智能化专业承包单位有转包何分包的现状,使得整个建筑智能化专业施工队伍处于混乱之中。
此外,各专业承包单位一般隶属于总包管理范畴,但总包和监理单位缺乏对专业承包中智能化系统建设架构和系统的必要了解,导致无法真正对其进行管理和监督,只能靠智能化专业承包单位自己监管,在管理体制上也存在着部分不科学的流程。智能化系统建设完成后的验收工作,也是业主和监理单位共同做好的必要程序,但是目前行业内还没有专业单位对其进行检测和监管,只是满足一般业务需求即验收合格,对其工程结果和设计预期效果没有得到匹配。
第三、建筑智能化工程实施问题的解决办法
为了促进筑智能化健康发展,对于工程实施中的问题要制订有效的管理办法和制度,使建筑智能化实现规范化发展,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1)政府建设相关主管部门起到带头作用,建立政府部门组织的建筑智能化施工相关人员的技术培训机构,培养一批建筑智能化的设计、施工、监理和维护的技术人员。政府要完善智智能建筑设计和施工资质的企业,完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资质审批、年检审查制度,以及设计方案审批流程及工程验收制度等规范要求。统一管理建筑智能化持证上岗的要求,按照国家颁布的有关建筑智能化施工规范,规范建筑智能化中的设计、施工、监理和工程验收工作。
(2)重视信息系统集成商作用,指导和培育技术人员。政府要集中管理信息系统集成商,并实时监督、检查,规范其经营行为。施工过程中,要认真落实施工规范和设计施工制度,抓好试验检查工作。工程监理单位要做好工序和质量控制、中间验收和竣工验收工作,并对其质量进行把关。信息系统集成商要努力培养一些优秀的项目管理人员,不得出借项目经理、建造师资质,使其能够更好的完成对项目。并严格控制安全,质量及工期,把智能化的新技术作用于实践,更好的完成建筑智能化的项目目标。
(3)完善建筑智能化专业承包工程管理模式
加强对建筑智能化专业承包工程的管理,有利于项目总体进展。目前,存在的建筑智能化专业承包工程管理模式有以下几种:第一,工程总承包模式,这种模式中,工程承包商要对所有系统进行深化设计,管理设备供应、管线和设备安装、系统调试等。第二,工程总承包安装分包模式,其中,工程承包商将管理系统的深化设计、设备供应、系统调试、系统集成等,然后再进行移交和验收。专业安装公司承担管线、设备的安装,这种模式对于整个建筑工程(包括土建、其它机电设备安装)管道、线缆走向的总体合理布局都是有帮助的,施工起来也会更加便利和顺畅。第三,工程总包管理分包实施模式:系统深化设计和项目管理由总包商负责,实现系统集成,其各子系统设备供应、施工调试由业主直接与分包商签订合同,工程实施由分包商承担,不仅能可降低项目成本,对施工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也有很大的帮助。第四,全分包实施模式:由设计院或建筑智能化承包公司进行系统设计与系统实施,业主与各分包签订工程承包合同即可,业主和监理可协调和管理整个工程实施工程。这种工程承包模式能够降低系统造价,同时也能利用专业单位的项目实施经验避让风险程度。
对于建设单位来说,在工程实施阶段的要尽量实现协调发展,做到智能化系统可靠实用原则,做好智能化系统方案的深化设计工作。建设单位的项目管理人员要从实际出发,把握全局并对方案需求明确交代给设计院或智能化专业承包单位对其进行深化设计,合理地调配各个项目之间的功能,通过优化方案来降低工程经费。此外,还要进行合理安排,化被动工程为主动工程。业主要提前安排工程计划,做好工程的总调度,实现工程同步,提前安排好施工工序和工程界面,加强多方的协作关系。总承包单位要把握全局,掌握方案调整和工程施工的主动权。其项目管理人员要统盘全局,从技术和经济的方面对整个工程进行严格把关,确保工程施工的质量。
结语:
新时期发展形势下,国内的智能建筑施工发展还面临着很大的问题,制约了整体施工过程及目标的实现。建筑智能化工程建设是个长期过程。每一个步骤都是我们要关注的重点。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只有通过搞好施工方案设计、专业的承包单位和技术队伍,严格控制和管理施工进程,落实每一步施工计划,才能在降低施工成本的前提下,创造出施工的最大效益。
参考文献
[1]吴栋,葛宝荣.关于智能建筑楼宇自控系统的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6):165
[2]王浩,魏旻.智能建筑控制网络安全探讨[J].建设科技,2010,(01):74-75
[3]文方,孙敏.集散型楼宇自控系统的实现[J].科技广场,2010,(01):159-161
[4]张久.新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2):159
篇7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方法;智能化技术
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质量水平,只有在保障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的基础上,才能使建筑工程的施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但是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不到位,要求建筑工程施工企业不断改进管理方法,运用智能化技术,在丰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推动建筑工程建设的高效发展。
一、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建筑质量管理不过关
现阶段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中的质量问题不过关,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普遍较短。质量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第一,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建筑工程监管人员工作不到位。在质量监督方面,力度不够,工作职责的分配不明确,没有完善的质量监督管理制度。在实际监督工作中不能进行规范化质量监督管理,降低了建筑工程施工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从根本上导致建筑工程质量下降。第二,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过度追求工程的施工进度,忽视工程的质量安全。不遵守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客观规律,盲目更改施工计划,降低建筑工程的成本造价,过分追求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个人经济效益[1]。建筑工程施工材料采购过程中,采购工作的流程不规范不合理,造成严重的建筑材料不合格现象,直接降低了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缩短了建筑物寿命。
(二)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安全管理不到位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核心问题就是安全问题。虽然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一直被高度重视,但是仍然经常出现安全事故,给建筑工程的施工企业造成很大经济损失。建筑工程施工期间,缺乏完善的安全施工管理制度指导,施工现场安全操作的行为规范不能严格执行,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基础性安全设施设备不到位,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建筑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不强,施工企业管理人员对安全意识的宣传力度不够,不利于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
(三)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成本管理落后
现代化建筑工程建设的主要目的是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但是在实际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浪费现象,直接导致施工成本的增加,影响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2]。比如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成本意识淡薄,建筑材料浪费严重,或者不合理计划变更,也增加了建筑工程的施工成本。成本管理方法落后,不能科学优化资源分配,缺乏成本管理创新性思维。此外,某些建筑工程为了降低工程施工成本,在招投标过程中盲目压低工程报价,随意减少建筑材料的使用情况,虽然短期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但是从长远利益来看,这些行为间接导致工程质量不过关,从根本上阻碍了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整体利益。
二、建筑工程管理方法分析
(一)建筑工程管理中加强技术培训与监督
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过程离不开专业建筑技术的支持,确保建筑工程的建设在规范化施工技术以及技术准则的提前下进行。首先,加大对建筑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更新施工技术,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更好开展建筑工程施工建设工作。其次,严格按照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规范进行操作,对违反技术标准的行为,要严肃处理,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最后,加强对施工技术的监督管理,主要包括对建筑工程施工设计技术、建筑工程的成本预算制定、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规范以及建筑工程验收阶段的验收测评技术等。
(二)建筑工程管理中增强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
建筑工程管理中要高度重视工作人员的安全问题,建筑工程施工企业中的各级领导对待安全问题的态度直接影响到施工人员的安全施工。第一,建筑工程的施工单位要积极组织开展施工安全的知识讲座,鼓励建筑工程的技术操作人员以及管理人员按时参加,加强安全操作流程的学习,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技术操作技能。第二,对于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中的高难度且安全要求高的工作,必须要按照工作经验丰富的高素质技术人员开展,比如电工、重工等。一般性质的工作,要做好安全施工防范措施,熟练掌握建筑工程的施工环境,确保其人身安全。严格要求施工人员的规范化安全施工标准,最大限度减少安全事故。
(三)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材料设备控制管理方法
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工程成本,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在进行材料采购工作中,选择信誉好、物美价廉的厂家。严格检查厂家的生产许可证、合格证等证件,对基础安全设施的采购,要进行取样复试,保证质量安全。建筑设备的采购安装要根据设备的使用说明书,规范化组装,对于因材料设备不合格而产生的建筑工程事故问题,要严肃处理,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三、建筑工程智能化技术
(一)建筑工程全方位智能化监控系统
为了保证建筑工程施工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要对建筑工程全过程的基础设施设备进行监督检查,建筑工程全方位智能化监控系统的研究开发,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建筑工程监督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该系统将建筑工程现场的给排水、冷冻、公共照明、热交换、电梯以及变配电等基础设施设备进行集中监控管理,监控范围也越来越广,包括空调系统、建筑工程照明系统、热交换系统以及建筑工程给排水系统等,促进建筑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监督监控工作的进步发展。
(二)建筑工程信息系统管理智能化
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中的信息管理对建筑工程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信息的准确性与及时性,提高信息数据采集整理的速度。将建筑工程中的信息数据进行科学统一管理,根据建筑工程的具体要求以及自身的个性化特点,有针对性地分析管理[3]。建筑工程信息系统管理的智能化,将工程建设中不同环节的信息数据进行采集汇总,建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成本控制、人员管理、工程计划管理以及建筑工程进度管理等的智能化独立档案信息,形成系统化建筑工程资料库,为以后建筑工程的总结分析工作提供资料参考。
(三)建筑工程智能化消防安全自动报警系统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问题,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事故率。建筑工程智能化消防安全自动报警系统根据建筑工程的具体要求,将各种通讯设备、报警器以及灭火的基础设施相连接,进行系统化控制管理。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智能化自动报警、安全疏导、智能化灭火以及建筑工程消防档案智能化采集等。该系统可以实现火灾以及可燃气体的准确探测工作,确保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施工,从根本上提高建筑工程的管理水平。
结语:
总而言之,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离不开先进管理方法以及智能化技术的支持。现代化建筑工程建设的要求不断加大,要求建筑工程施工企业不断更新管理理念,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措施,借助智能化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丰富实践经验的前提下,实现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以及智能化。
参考文献:
[1]温志良.探究新时期建筑工程管理方法的智能化应用[J].江西建材,2014,06:284.
篇8
中图分类号:TN941-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73X(2010)16-0146-03
Improvement of Simulation Training System by Video Structure Mining Method
CHEN Zhen1, CHENG Jia-cheng2
(1. College of Information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Dongying 257061, China;
2. Petrochina Beijing Marketing Company, Beijing 100101, China)
Abstract: The content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video vary with the video type. The video data of the training system can be further mining by introducing the idea of video structure mining to solve the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problems for the present state and the problems of simulation training systems. The video structure of the training system was defined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video structure framework of the available simulation training systems is propos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concept framwork of the video structure mining. Under this framework, the improvement methods can optimize system structure, obtain the high level semantic information,make the system more intelligent andprovide the instruction for dicision of the training approach or improvement of the training quality.Keywords: video data; video structure mining; analog simulation;training system
0 引 言
计算机仿真技术和可视化技术的应用[1-2] 在模拟仿真培训系统中可以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和图形技术的进步,模拟仿真培训系统要求仿真可视化更加直观、逼真和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能力。本文尝试以基于视频的模拟仿真培训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挖掘其视频结构中语法模式和语义规则,合理优化培训系统视频单元结构,为提升培训质量提供理论指导。
原始视频是一种非结构化时基媒体,通过视频的结构化可以实现计算机的有效管理、访问和检索。传统基于视频的模拟仿真培训系统采用常规的视频结构化方法,即仅采用视频的基本结构,而缺乏视频的结构语义描述,这种视频结构化存在高层信息处理方面的缺点,难以提升此类系统的人机交互智能化水平。
通过视频挖掘方法发现,原始视频所蕴含的基本结构、镜头语法、场景语法表征视频的语法模式;通过抽取的视频特征类关联规则和与时间相关的事件关联规则表示视频包含的结构语义。这些视频结构知识可以用于视频数据库的组织与管理、基于内容的个性视频推荐、基于语法和语义的视频摘要等视频数据的处理当中,因盯以可有效解决人机交互的智能化问题。
1 视频结构挖掘的概念框架[1-2]
视频的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是由帧、镜头、场景、视频组成的基本层次结构,在基本层次结构之上,还有视频语法结构(如视频编辑语法、视频单元之间的关联语法等)和视频语义结构(如视频中的精彩镜头、事件、户内/户外场景等),以及视频中的主要对象。结合视频语法和语义,视频结构一方面是由帧、镜头、场景、视频组成的层次关系,同时更重要的是隐藏在基本结构之中的语法结构知识和语义结构知识(系统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视频挖掘系统总体框架
2 基于视频结构挖掘技术的培训系统框架
2.1 培训系统视频基本结构挖掘
对于模拟仿真培训系统,结合需求及功能,考虑定义其视频基本结构(如图2所示)如下:
(1) 视频V。定义为一个完整的培训系统,由n个场景组成,具有表征整个视频V的m个属性特征;
(2) 场景C。定义为培训系统(即视频V)中包含的培训项目,每个场景C针对不同培训类型的培训人员;
(3) 镜头S。定义培训项目(即场景C)中包含的培训操作内容,每个镜头S针对相同培训类型的培训人员。
(4) 关键帧F。定义培训操作内容(即镜头S)中包含的操作步骤所对应的特征帧F。
图2 基于视频结构挖掘技术培训系统框架
2.2 培训系统视频语法挖掘[1-5]
视频语法挖掘方法是根据前面视频基本结构的相关定义,从视频基本结构中挖掘出视频结构构造模式的过程,探索视频结构和特征(指表征视频V的m个属性特征)的关系,主要有镜头S(即培训操作内容)的构造模式、场景C(即培训项目)的构造模式和整个视频V(即培训系统)的构造模式。挖掘过程主要包括:
(1)根据需求制定的培训方案进行视频镜头分割;
(2) 根据分割的镜头挖掘并抽取特征;
(3) 根据特征进行镜头聚类;
(4) 根据镜头聚类结果进一步挖掘视频结构语法模式。
篇9
关键词:桥梁,养护,管理,智能化
中图分类号:K928.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引言
我国目前关于桥梁的诊断及养护的管理系统存在着功能简单,操作繁琐,不具备智能分析等问题,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于现代桥梁技术的发展及维护应用。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建立一套科学化、智能化的现代桥梁智能管理系统,提高桥梁检测效率、降低工作误差、提升养护层次,是未来桥梁智能化管理的趋势。
1 桥梁养护管理的现状
我国关于道桥智能化管理的早期探索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七五”“八五”期间由交通部组织研究的中国道路管理系统( CPMS) 和中国桥梁管理系统( CBMS) 。此后,全国各地许多部门在道桥智能管理化方面不断探索,利用地理信息系统( GIS) 应用于道桥的智能化管理维护,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我国目前的桥梁管理系统按照现行的桥梁管理规范要求编制,存在着以下缺陷:
1) 桥梁的缺损监测信息主观性强,误差率大,受检测人员个人因素影响较大,缺损信息发现不及时。
2) 桥梁运行信息的采集过程评判主观因素影响较大,桥梁缺损程度判定信息少,造成了缺损等级评定误差大,精度相对较低。
3) 桥梁的缺损处理方案不明确,主动性、针对性较差,辅助分析欠缺。
4)桥梁的标志缺乏。公路桥梁为了保护行车行人的安全,通常都是要设置很多标志的,如限速、限高、限重、限轴重以及限宽等多项禁行标志,这对于降低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以及延长公路桥梁的使用寿命都是十分有利的,但是实际的情况确实很多公路桥梁都严重的缺少了这些禁行标志,而原来有的被损坏了的也都没有进行及时的补立,这就加大了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
5)对于已经受损的桥梁结构的维修不及时。公路桥梁在投入使用一定的时间后,由于受到很多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影响,其结构部件和构件受到损坏也是十分正常的,但是这些已经出现的结构变形、构件沉陷、结构裂缝以及空洞在日常的养护维修工做中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对这些问题的维修和养护工作做的也不够及时,时间一长,就会出现钢筋外露生锈以及混凝土菠萝等严重的受损现象。
目前的养护管理系统,实现了由单纯的文字档案向数字化资料管理的进步,但是对桥梁的缺损管理相对较死板,严重的依赖人工收集桥梁信息,造成了主观影响因素较大,后期人工分析处理工作量庞大。对现有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实现对桥梁的机构状态,载重等外部因素影响下的响应进行的实时监测,通过一定的数学模型分析,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识别桥梁的机构损伤,完成损伤预警及定位等,做出最优的维护方案,保证桥梁最佳运行的方案。
2 桥梁养护的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桥梁后期维护保养是桥梁工程领域最常见,工作量大,最繁琐的工作内容,每年投入在该项目上的人力、财力及物力都十分惊人。我国目前的桥梁养护工作手段落后,管理系统滞后,还存在管理手段机械化,危害记录平面化,资料管理台账化的静态管理状态。利用新技术实现桥梁的智能化管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人们可能关心为什么要走智能化发展的道路。桥梁的智能化管理是由以下三个方面决定的:
1) 计算机技术的进步。
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仿真模拟实验技术的进步,使一些无法看到的现象展示了出来,人们进行结构分析和优化的能力大大增强。
2) 数字化仪表仪器的广泛使用。
数字化仪器仪表的广泛使用使得信号处理变得十分方便。人们发现,数字化仪器仪表的使用使数据测量和分析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使用演算数据有时候比使用原始参数更易于发现和解决问题。同时,结合计算机技术,使以前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开始有了解决方案。
3) 智能技术本身的进步。
人工神经网络解决了人工智能在环境中自主学习的问题; 遗传算法的出现解决了混合变量全局最优化的自主选择问题。这两个问题的解决为桥梁结构损伤识别及定位的解决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手段,也为建立一整套预测模型提供了合适的工具。上述技术的发展,为桥梁的智能化管理提供了理论及技术工具。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检测技术等分支技术的发展,为我国桥梁的养护智能管理打下了坚实基础。
4)建立桥梁管理系统
现代计算机技术先进,可以建立专门的桥梁管理系统,将管理范围内的桥梁的基本信息、维护信息、使用年限、限载等禁令录入系统。各养护单位在对桥梁进行维护时就能够很方便的调取桥梁信息,有针对性的进行维护。并且在日常对桥梁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承载能力评定等行为时,都可以快捷方便的进行,不需要再浪费人力物力进行调研或者查找资料,节约了时间。
5)加强桥梁的检查和调研,为桥梁管理系统更新资料
养护部门应该定时定期的对所管辖范围的桥梁进行检查和调研,对其附近的情况也做到了如指掌。对桥梁的缺损情况、异常情况等进行登记,进行养护措施后的情况也记录在档。调查结果录入管理系统,并且生成报告交至上级养护部门。经过统计分析总结后,成为养护指导的技术手段。
6)加强各级各类人员的培训,提高桥梁养护管理人员的素质桥梁的养护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强、专业性强的工作,涉及到很多方面的知识。目前我国的养护部门人员很多不具备这一方面的专业知识,并且实际工作经验少,抑制了养护工作的发展和开展。通过技术培训提高对技术工人在桥梁的养护工作和管理工作等方面的认识和水平,掌握桥梁检测、维修、加固、养护等的基本方法,了解国内外桥梁养护的发展方向,建立一支专业的业务队伍。
7) 购置专业的桥梁检测仪器、设备
桥梁的检测分为上部结构检测和下部结构检测,进行观测时,很大一部分都需要在空中作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购置先进的仪器和设备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利用合适的设备仪器才能真实的检测出桥梁的真实情况。除上述措施之外,还要学习先进的检测手段;普及养护知识;层层布置,层层落实等等。
3 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桥梁使用年龄的增长,结构老化的数量越来越多。因此,桥梁运营过程中的损伤检测及预警就十分重要。建立智能化管理系统,对桥梁的整体结构能力进行实时监控和智能化分析,确保桥梁安全运营,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通过早期发现桥梁病害,能大大节约维护养护费用,避免频繁大修关闭交通所引起的经济损失,且能防止桥梁坍塌等大兴安全重大事故的发生。同时,通过智能化管理获得的数据反馈于桥梁结构设计,更深远的意义在于能改进桥梁结构的设计及相应的规范标准等,为桥梁结构设计开辟新的空间。由于智能化管理涉及信息技术,测量技术,通讯技术等多个学科,目前取得的成就仅处于探索阶段,还需广大桥梁工作者及相关人员不断探索,为桥梁的智能化管理取得新的成就。
参考文献:
[1] http: / /baike. baidu. com/view/6251441. htm,地理信息系统,2012-02-16.
篇10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一、智能化建筑概念
目前有关建设部门将智能化建筑定义为:“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高效、安全、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结合了传统建筑工程与高新技术等多学科,内容涵盖多个学科领域,近年来,在我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及巨大的市场潜力。
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
1、目标的明确性
任何工程项目都有明确的建设目的,有明确的工期和投资限额要求,有明确的质量和功能标准。工程项目管理所追求的目标,就是在项目的各限制条件的约束下,将项目顺利建成。
2、责任的明确性
2.1签订严谨合理的工程建设合同,明确项目管理各方的责任和义务,并且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相互监督和促进对合同的履行。
2.2工程项目管理的当事人在组建自己的项目管理组织机构时,要根据实现目标任务的需要,设置部门和岗位,并明确其职责、权利和任务,明确组织中各工作人员的责任,制定完备的工作制度。严格履行合同,有一支精干高效的项目管理组织,是确保工程项目顺利实施的主要措施之一。
3、管理的复杂性
工程项目管理是对项目发展周期全过程的管理,跨越了从项目选择、论证、决策,到项目设计、招标投标、建筑安装,一直到项目运营后和评价,跨度大、时间长。现代工程项目本身技术和内容就十分复杂,而工程项目管理的内容又包括质量、进度和投资(或成本)控制,包括项目组织的建立与管理、合同管理和信息管理多个方面,因此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的管理。工程建设项目的一次性和固定性,使得工程建设项目设计单一,不能像一般的工业产品成批生产(建设),工程施工受气候、水文、地质等因素影响大,因而管理复杂。
三、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的应用问题
1、缺少系统规划理念
由于建设单位对智能化系统的理解深度还不够,因此,常常片面地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而承包单位对以需求为主导规划理念的缺乏,管理部门专业技术人员的缺少,造成经常是外行管内行,最后导致仅仅简单以技术系统的数量堆砌为衡量建筑智能化的标准,进而使整个工程的有效性降低。
2、设计院设计过程脱节
目前我国智能化建筑设计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在定位不清晰。大多数设计院不重视或理解不深,只是停留在传统弱电系统层面上,提不出智能化建筑切合实际的明确需求,根本就谈不上全面系统的规划和设计; 其次,整体设计的理念还不强,在设计时只强调自动化与通信技术及相关功能的应用,较多呈现出电子、自动化、通信技术产品及其功能的简单集合与堆砌的设计倾向,在设计智能化建筑时没有一种整体考虑的思想。在整个项目设计过程中,多数项目智能化工程设计往往滞后于建筑设计,在进行施工图设计时,智能化系统设备尚未选型、订货,所以土建设计图纸往往没有照顾到智能系统,或者仅凭过去经验考虑,造成弱电管线预埋遗漏,电缆通道较小或没有等现象。所以设计满足不了现场施工的要求,从而造成了设计方案不合理、施工质量不合格,工程验收不达标,智能建筑不智能的严重后果。
3、施工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且管理不善
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我国的工程建设管理人员准入制度不完善,很多管理人员可以靠着关系或者是凭借某一个高层的喜好而进入工程地方管理,由于准入机制的不合理,不严格,很多不懂管理,不知经济,不明财务甚至不懂技术的人员,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入工程项目的管理层,管理团队整体素质偏低,管理机构臃肿。对人员的管理缺乏科学性。在施工过程中,分工不明确,权责不清晰,对人员的管理和对工程的管理脱节严重,同时,对工程技术人员的奖惩、任免、选用等主要是由施工单位的人事部门为主,管理也比较随意。
四、加强对建筑智能化工程的管理的措施
1、组织保证制度的建立
1.1实现目标管理,进行目标分解,从项目的各部门到班组,层层落实,按工程及分部分项工程落实到责任人,明确责任,制定措施,以精心操作的工序质量来保证质量目标的实现。
1.2制定各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控制程序,建立信息反馈系统,定期开展质量统计分析,掌握质量动态,全面控制各分项工程质量。
1.3采取各种不同的途径,用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观点和方法,使全体职工树立起“质量第一、为用户服务”的思想,以员工的工作质量保证工程的产品质量。
1.4优化施工方案和合理安排施工程序,作好每道工序的质量标准和施工技术交底工作,搞好图纸审查和技术培训工作;严格控制进场原材的质量,严禁不合格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合理配备施工机械,搞好维修保养工作,使机械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采用质量预控法,把质量管理的事后检查转变为事前控制工序及各项因素,达到“预控为主”的目标。
2、物资质量保证体系
2.1供应商确定,须在确定合格的材料供应商或有信誉的厂家中采购。
2.2材料供应商必须保证有足够的能力提供本机电安装工程所需某种材料或设备的全部型号规格与数量,以确保本机电安装工程所用设备材料的一致性。
2.3物资检验,应根据国家和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的规定及标准、规范、合同要求,对物资进行抽样检验和试验,并做好检验记录。
2.4设备材料进场,应及时对其进行验收,验收工作由物资采购部经理组织质检员、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并应邀请监理工程师参加。
2.5材料、设备验收合格后应及时填写《综合验收单》,《综合验收单》应编号存档。填写内容包括供方名称、合同单号、材料单号、合格证号、日期、数量、外观、质量状况、配件情况等内容,并由参加验收人员汇签。该《综合验收单》是质量追溯性管理的主要资料之一。
3、设计阶段的完善
在系统分析阶段,首先要定义清楚用户所需的智能化系统,在系统规划设计阶段,为用户做出详细的系统规划书,并在详细设计阶段做好技术设计与施工组织设计。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设计和职责问题,合理安排布置,统筹兼顾,有的放矢。在具体实施中,纠正总体设计中的问题,进行优化设计。
4、培养高素质人才
高素质人才的缺乏依然是目前行业的重大问题。因此,有必要加大力度培养一批技术水平过硬的专业科研人员,在技术开发,科研设计等方面深入探讨,在现有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上,组织更多由多方参与的研讨会,听取包括建筑商,施工单位,业主,集成商等众多意见,共同磋商行业发展的方向和出现的问题。建立行业专项研究基金和奖励基金,不断推动科研水平的提升,以此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
5、施工中的管理制度
5.1技术交底制度
坚持以技术进步来保证施工质量的原则。技术部门编制有针对性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方案,积极采用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针对特殊工序要编制有针对性的作业指导书。每个工种、每道工序施工前组织进行各级技术交底,包括项目专业负责人对工长的技术交底、工长对班组长的技术交底、班组长对作业班组的技术交底,各级交底以书面进行。
5.2样板引路制度
施工操作注重工序的优化、工艺的改进和工序的标准化操作。每个分项工程或工种特别是量大面广的分项工程在开始大面积操作前做出示范样板,统一操作要求,明确质量目标。
结束语
工程管理方法的改进和完善随着智能化建筑的开发经营逐渐的显出成效,智能化构建管理方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极大努力。相信在随着法制化不断改善、建设体制的改革和市场运行机制的不断完善,我国建筑工程管理方法的智能化构建体系必将走向进步和成熟的。
参考文献
- 上一篇:工程监理的职能
- 下一篇: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