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能源管理体系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3-10-30 17:31: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推行能源管理体系的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4月16日,能源管理体系建设项目在吴华宇航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正式启动。在氯碱行业面临内外需求不足等困难的情况下,昊华宇航决定启动该项目,对于企业降低能耗、控制成本、保护环境、提高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实施能源管理体系是一种管理上的创新和理念上的变革。能源管理体系是从能源管理的全过程出发,遵循系统管理原理,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标准、规范,在企业内建立起一个完整有效的、形成文件的能源管理模式,注重建立和实施过程的控制,使企业的活动、过程及其要素不断优化。通过节能监测、能效对标、内部审核、能耗计量与测试、能量平衡统计、管理评审、自我评价、节能技改、节能考核等措施,不断提高能源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有效性,实现能源管理方针和承诺,达到预期的能源消耗控制目标。
据了解,昊华宇航公司是氯碱行业的重点企业之一。去年12月份,该公司投资建设的能源管理中心正式投运。该系统利用现代化通讯、计算机和自动控制技术,通过能源计划、能源监控、能源统计、能源消耗分析、重点能耗设备管理、能源计量设备管理等多种手段,对企业的电、蒸汽、水等能源介质进口总管进行计量,对内部能源状况进行监控,达到对企业能源系统的生产、输配、消耗环节等系统的优化,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项目投运后,年可节约标煤20709吨,新增利润931万元。今年一季度,在产品售价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吴华宇航通过最佳实践增加收益5400余万元。
中国氯碱工业协会研究部主任幺恩琳女士表示,下一步氯碱行业的节能点在管理,用能源量化管理措施进一步减排是降低能源消耗的有效办法,因此氯碱行业全面实现能源体系建设将成为未来行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北京中化联合认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姚芩女士讲解了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的内容和实施措施。她谈到,今后一年,昊华宇航公司将经历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四个阶段和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的二个阶段,主要工作内容包括能源管理现状评审;能源管理知识、标准培训;能源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的制定等,帮助企业梳理现有能源管理体系的薄弱环节,建立企业内部持续改进机制,使得能源管理工作能够有标准、有依据、有检查、有整改、有落实。
昊华宇航公司是氯碱行业第二家推行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企业,也是中国化工集团公司中首家启动能源管理体系建设项目的企业。
篇2
能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加强能源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改善环境和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措施,也是缓解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能源约束矛盾、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计量工作是企业实现从粗放型管理到精细化管理的基础,也是企业从依靠经验管理到依靠数据实现企业量化管理的保障,尤其在节能降耗,减排增效中,能源计量管理是企业贯彻执行国家节能法规政策、技术标准,合理用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加强能源计量管理,建立和完善能源计量管理制度,对于减少能源消耗、保护环境、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当前企业在能源计量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误区
企业在能源计量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一是大中型企业虽然普遍重视能源计量工作,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计量检测体系,但信息化程度普遍较低,能源计量数据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只有少数大型钢铁企业建立了功能比较先进的能源计量、统计、实时监控的计算机网络。其他行业能源计量信息化建设水平还比较低,远远不能适应目前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科学计量、节能降耗的需要。二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能源计量工作普遍薄弱,装备水平低、工艺落后、单位产品耗能高,又没有资金进行节能设备改造和能源计量。三是大部分企业了解节能技术、节能产品的信息渠道不畅,对节能技术、节能产品的可信性、可靠性缺乏有效判断,在选用节能产品时无所适从。四是大部分企、尤其是民营企业,缺乏熟悉计量工作的专业人员,企业计量管理水平不高。通过IS010012测量管理体系AAA认证的很少,迫切需要相关部门的引导和相关机构的服务。五是国产计量仪器仪表质量不稳定,不能满足企业能源计量工作的需要,企业不得不购买进口计量检测设备。而进口设备不但价格高,而且服务不到位、维修不及时,给企业在使用过程中造成许多不便,影响能源计量工作的开展。六是部分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对能源计量工作重视不够,推行能源计量工作缺乏动力。认为能源计量工作是投入多、产出少的工作,没有认识到能源计量工作的基础保证作用。
三、加强企业能源计量管理工作的建议
篇3
日前,《北京市“十二五”节能减排全民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紧扣“全民参与”主线,立足首都特大消费型城市特点,内容涵盖市民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是向广大市民、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发起的号召,是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节能减排的倡议,是引导全民共同践行绿色低碳生活的指南。
三大目标
《行动计划》提出到2015年要达到三大目标:
一是公众节能减排理念深入普及,如家庭节能减排宣传材料普及率城区≥75%,郊区≥70%,中小学节能减排教育课程开设率达到100%,每万人拥有百名以上节能减排志愿者等。
二是节能减排行为不断深化,市民经常参加节能减排活动的人数比例≥80%,二级及以上能效产品市场占有率≥80%。市发改委资环处副处长郭庆山解释,《行动计划》对此目标的设定,意在从居民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着手,树立节能减排意识。
三是节能减排先进典范广泛创建,评选创建500户节能减排家庭标兵和100个节能减排示范社区、500个节能减排示范企业和10个节能环保低碳园区、500所绿色学校和50个节约型机关等,而且每年评选设立10个节能减排新闻奖。
五大主题活动
《行动计划》提出促进节能减排工作的五大主题活动:
一是有针对性地开展节能减排科普知识进家庭社区、进政府机关、进学校等“十进”活动。编制节能减排科普挂图、科普知识读本、《首都节能减排公民指导手册》、创意科普剧等科普宣传品,广泛宣传节能减排知识。建设一批科普教育基地,支持有条件的科普教育场所设立专门展区,向公众展示开展节能减排等方面的科普实践活动。
二是充分利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和互联网、移动网络等新媒体,开展节能减排“四个一”主题宣传活动。制作一批以节能减排知识、法规、政策、行为宣传引导等内容的公益广告。组织一批节能减排优秀方案征集、知识竞赛、公益演出、法规宣讲等特色宣传活动。拍摄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故事性强、科普性强、富有教育意义的节能减排主题宣传片。组织一系列节能减排方面的展示展览活动。
三是在全市范围内推广“节能减排‘一二一’模式”。倡导每位市民做到每天进行一次以上节能减排相关活动、每年学会两种以上节能减排新知识新方法、每年参与一次以上大型节能减排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倡导企事业单位等各类机构设置不少于一名节能减排专兼职岗位、每年开展两次以上的节能减排专题推广活动、每年召开一次创优评选活动,鼓励创新开展形式多样的节能减排活动。
四是鼓励相关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和市民积极开展群众性、社会性、基础性技术创新活动。组织“节能减排科技需求调研“系列活动。开展“节能减排创新创造”系列活动,研究开发一批节能减排先进适用新技术与新产品。建设“节能减排适用技术成果库”,开展“节能减排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系列活动。
五是建立科学规范的评选标准体系,评选创建出一批理念新、行动实、示范效果好、诚信度高的绿色发展典范。持续加强本市绿色发展成就的宣传推介,绘制绿色发展地图,为社会各界提供信息资讯,推介节能减排实践示范标杆。
推进十大领域行动
《行动计划》提出要推进十大领域行动。包括:
一是家庭社区节能减排行动。倡导家庭节能减排行动十件事。组织开展万户居民家庭节能示范创建活动。搭建节能减排社区服务平台,开办周末社区旧货交易市场。推广社区“绿袖标”服务行动,指导居民正确投放垃圾,组织开展社区节能减排小窍门入户宣讲等活动。深化开展社区垃圾分类收集活动,鼓励分类垃圾定时定点投放和安装厨余垃圾就地制肥设施。
二是政府机构节能减排行动。推行有利于节能减排的6个办公行为习惯。深入开展政府绿色采购、强制采购具有高效节能、环境标志的办公设备和照明产品。推行政府机构合理用能,着重建立定额管理岗位责任制、目标责任制、节奖超罚等制度。带头践行公务绿色出行,严禁超标准、超编制采购公务用车,推动公务车节油。
三是学校节能减排行动。加强校园节能减排知识教育,组织节能减排社会实践和征文、摄影、演讲等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打造节能减排校园创新阵地,加强相关专业学科建设,支持广泛开展节能减排技术项目合作。组织校园节能减排宣教队伍,在中小学组建20万人的小卫士护卫队,在高等院校组织10万人节能减排志愿者。积极推进校园节能减排,实现餐厨垃圾“日产日清”和规范化回收处置,加强公共水房、实验室等用电智能管理。
四是企业和园区节能减排行动。广泛发动企业职工参与节能减排,广泛开展“我为企业节能减排献计策”的小革新、小发明、小设计、小创新、小窍门等活动。组织行业能效领跑者活动,开展重点用能企业与国际国内同行业能效现金水平对标活动。积极创建节能环保低碳园区,鼓励高标准规划建设园区基础设施,推动入园企业间形成能源资源阶梯循环利用体系。支持企业加强能源审计和情结生产审核。开展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活动,鼓励企业设立能源管理岗位和能源管理中心,培养1500名能源管理师。
五是农村节能减排行动。统筹推动农村生活领域节能,积极开展农民住宅抗震节能改造工作,加强农村清洁能源利用。深入推进农村垃圾分类达标工作,推广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输、区处理的方式。深入挖掘设施农业和农机节能,示范推广一批节能省力专用设施农机具。广泛推广节约型农业种植模式,持续推行“区域灌溉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试点。推进畜禽规模化养殖,减少农村面源污染。
六是宾馆饭店节能减排行动。积极推广绿色服务,鼓励减少一次性可用物资消耗量,推广绿色餐饮服务。健全符合行业特点的节能减排管理制度,鼓励建立合理用能指南和内部巡视检查制度。推行能耗水耗设备智能化管理,全面普及节水设备。推进餐厨垃圾定向回收和集中处置,建立餐厨垃圾分类责任人制度和排放网络登记申报机制。
七是商场超市节能减排行动。深入开展节能超市创建活动,建立节能减排产品的畅通供应渠道。加强绿色消费标识引导,鼓励商场超市设立节能产品展销专区或专柜。继续推行“限塑”与“限制过度包装”活动。开展节能减排日常自查见效活动。
八是休闲场所节能减排行动。加强节约用电管理,加快安装LED、太阳能灯等高效照明产品。强化水资源的集约利用,严格限制高耗能水行业发展,全面推广使用先进适用的节水产品、器具。倡导绿色文明的休憩娱乐方式,布放位置醒目、有利于游客投放废物的分类垃圾箱。加大园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探索园林绿色废弃物的多元收集、专业回收、集中处置模式。
九是建设工地节能减排行动。推进施工工地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严格执行禁止与限制落后淘汰技术、工艺和设备的现行有关规定和标准规范,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高能效设备。加强施工工地污染减排防治。加强施工现场噪音和振动控制,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加强建设施工工地标准化管理,定期评选创建节能减排型工地。创建节能减型工地活动与建筑施工企业、项目部信用评价挂钩。申报市安全文明标准化诚信工地的项目应符合创建节能减排型工地基本要求。
十是交通节能减排行动。鼓励乘坐公共交通,提倡大型超市、商场开设班车。鼓励自行车出行,推进不同自行车租赁公司之间形成资源统一共享机制。持续改善公共交通服务环境,建立“无缝隙”交通换乘系统和微循环交通网络。加快发展现代物流,组建5万辆规模“绿色车队”。开展绿色出行宣传引导,推行泊车熄火,轻装行车灯节油措施。
八项重点活动
在《行动计划》提出要推动的十大领域行动中,市发改委联合市住建委等其他相关委办局,对其中的重点活动进行了具体说明。包括:
组织开展家庭社会区万户居民家庭节能示范创建活动
家庭是全社社会节能减排工作的实践者。为倡导崇尚节能减排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计划》在社区、大型家具建材市场开办居民家庭节能改造课堂。研究支持政策,鼓励居民家庭结合家庭装修自愿开展节能改造,完成上万户居民家庭节能示范改造。组织开展“节能减排家庭标兵”评选活动,对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的家庭给予荣誉和奖励。
组织校园节能减排宣教和志愿者队伍
在大力加强校园节能减排工作的同时,要强化以节能减排为内容的校园主体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着力培育节能环保技术专业人士,将学校打造为节能减排基础教育、技术创新和知识传播的阵地。在中小学组建20万人的小卫士护卫队,动员学生参与家庭和社区节能减排活动。通过“大手带小手,小手拉大手”全面提升家庭节能减排意识。在有节能减排相关专业和配套设施条件的学校,鼓励学校建设一批面向社会开放的节能减排教学实践基地。在高等院校组织10万人节能减排志愿者,走近家庭社区、工业企业等进行节能减排理念、知识宣讲。
开展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活动
鼓励企业挖掘节能减排潜力。“十二五”期间鼓励企业建立完善节能管理机构,设立能源管理岗位,明确节能工作任务和职责。在电力、供热、交通灯重点领域企业,推行能源管理师制度,累计培养1500名能源管理师,基本实现全市重点用能企业能源管理负责人由能源管理师担任。鼓励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中心,对企业能源系统的生产、输配和消耗环节实施动态监控和数字化管理,促进企业科学用能、合理用能。
宾馆饭店推进餐厨垃圾定向回收和集中处置活动
宾馆是城市资源能源消耗的重点领域。做好节能减排工作,打造首都服务的绿色品牌形象意义重大。未来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广配置餐厨垃圾油水分离装置,配置分类收集容器。在餐饮服务单位推广餐厨垃圾就地资源化处理,餐厨废弃油脂集中统一,规范有序收集、运输和处理。建立餐厨垃圾排放网络登记申报机制,鼓励餐饮服务单位积极参与申报登记。
深入开展节能超市创建活动
商场超市是引导绿色消费行为的主要阵地。未来五年,本市将进一步加强“节能超市”的宣传和建设,将电子商务网站、专营店、商场超市专区专柜等多种方式有机结合,建立节能减排产品的畅通供应渠道,提高消费者对“节能超市”的认知度。并计划开展节能减排产品集中展示推广活动,在每年节能宣传周期间,组织节能减排产品特价促销品类折扣促销等活动,进一步强化商场超市的绿色商务服务功能,推广绿色产品。引导市民绿色消费、文明消费。
休闲场所加强节约用电管理活动
北京集聚的丰富文化、体育与休闲娱乐资源设施,是市民业余活动的重要空间。要在广泛推广节能减排先进技术的同时,完善公共服务,加强这些场所用地、用水节约管理。减少文博场馆、影剧院、体育场馆、城市户外景观等大规模用电场所亮灯时间和降低开灯等级,在非重大活动和节日期间,一律按平日要求开启夜景景观照明设施。加快安装LED、太阳能灯等高效照明产品,改进电路布设和控制方式,优化照明系统运行。关闭非必要使用的户外广告牌、霓虹灯等设施设备和大功率用电设施设备。倡导在自然光足够亮的情况下不使用照明设备,做到人走灯关,杜绝浪费现象发生。
加强建设施工工地污染减排防治活动
建设工地是建筑节能减排工作一个重要领域,是建筑“全生命周期”节能减排的一个重要延伸。要加强施工现场噪音和振动控制,确保现场噪音排放不超过国家标准。使用密目式防护网、定期喷水等措施减少施工现场扬尘。施工场地生活垃圾实行袋装分类收集,及时清运处理。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加强可回收利用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其他建筑垃圾处理应符合有关规定。禁止在施工现场焚烧垃圾。并加强建筑施工工地的标准化管理,定期评选创建节能减排型工地。创建节能减排工地活动与建筑施工企业、项目部信用评价挂钩。申报市安全文明标准化诚信工地的项目应符合创建节能减排型工地基本要求。
篇4
关键词:集装箱码头;绿色循环低碳港口;建设;未来发展
前言
中国能源匮乏、环境日益恶化,绿色港口作为一种能耗少、污染小的新型港口是港口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新形势下,绿色港口是港口发展的必由之路,是解决港口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遇到问题的关键。较之国外,中国绿色港口建设起步晚、进展慢、成效小。因此,e极稳健地推行我国绿色港口建设非常必要。
1 绿色港口的概念
绿色港口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是指以绿色观念为指导,建设环境健康、生态保护、资源合理利用、低能耗、低污染的新型港口;将港口资源科学布局、合理利用,把港口发展和资源利用、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走能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增长方式优、规模效应强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最终做到港口发展与环境保护和谐统一、协调发展,达到了相应绿色等级标准的港口及码头。
2 集装箱码头绿色循环低碳港口的建设思路
2.1 制定绿色循环低碳港口的建设文件
2015年5月,中国港口协会组织在全行业内开展绿色港口等级评价试点工作。申报单位经自评价、第三方评价、专家评审、评审委员会评审等程序,评审通过后可被授予“中国绿色港口”称号。为确保评价试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中国港口协会组织相关科研单位编写了《绿色港口等级评价自评价指南(试行)》、《绿色港口等级评价第三方评价指南(试行)》、《绿色港口等级评价专家评审手册(试行)》、《绿色港口等级评价评审委员会评审规则(试行)》。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四家部属科研单位被确定为第三方评价机构[1]。
2.2 具体实施方案
2.2.1 理念建设方面
在公司战略上,要做好的绿色发展专项规划,并对外公开;有固定的年度预算用于开展绿色发展工作;在各项工作计划中都有体现绿色发展内容。在公司文化上,将绿色港口理念融入企业的经营管理体系;加强各类教育培训,特别是在绿色港口建设方面;制订绿色港口宣传计划,开展专项宣传活动。
2.2.2 行动建设方面
(1)在环保方面,重点是污水处理,很多码头需新建污水处理站及污水管道,将港区污水进行统一收集处理,达到一级排放标准,并且尽量将处理后的污水进行二次利用,如绿化灌溉和喷淋等。污水处理可能是很多码头的薄弱点,但也是绿色港口建设的重中之重,需特别重点对待。同时还要采用节水设备,对各种废弃物进行收集处理;在港区内开展植树等绿化工作,既可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又可隔声减振;还可以定期开展鱼类放生活动,促进码头前沿水域生态环境平衡发展;以及制定环境污染应急管理计划,配备应急处理设备设施等。
(2)在节能方面,港区作业的起重设备需应用具有节能效果的技术,如桥吊及龙门吊采用变频驱动技术,龙门吊进行AFE能量反馈改造和电池转场改造等,甚至还可以考虑桥吊和龙门吊LED照明灯具改造等。同时讨论推广具有节能效果的作业工艺[2],如采用双40英尺吊具作业工艺,这种吊具作业工艺不但能够确保设备在实际运行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装卸效率,将作业工艺的技术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提高企业效益。
(3)在低碳方面,对具备改造条件的,龙门吊应采用“油改电”作业方式,港作车辆考虑进行天燃气或电池改造;也可充分挖掘可再生资源,在各办公楼屋顶新建光伏发电项目,利用风能发电或潮汐能发电等。
2.2.3 内部管理方面
加强体系建设,明确绿色港口建设职能部门和管理人员,开展能源审计,同时开展完成环境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及能源管理体系认证(ISO50001)工作。另外需要加强制度建设,对各级人员进行节能环保达标考核;建立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开展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监测;建立能效管理信息系统;定期开展能量平衡测试;建立绿色港口建设各项激励约束机制,使绿色港口建设标准化和数字化。
2.3 实际效果分析
通过上述前三方面的努力,经过第三方评价,使绿色港口建设各方面指标和参数(如单位吞吐量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年均下降值、单位吞吐量COD排放量年均下降值、港口生产综合能源单耗年均下降值、港口生产单位吞吐量CO2排放量年均下降值等)能够满足绿色港口相应星级等级申报要求,使绿色港口建设形成体系,闭环化,使绿色港口永葆“绿色”[3]。
3 集装箱码头绿色循环低碳港口的未来发展
通过以上集装箱码头绿色循环低碳港口的建设方式,已经初步形成相应的建设思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绿色港口建设发展的实际目标,根据绿色港口的概念和发展方向可以知道,绿色循环低碳港口的建设,就是根据人、港口和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绿色环境理念,并且将这种理念充分落实到建设过程中,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港口资源的利用率和管理水平,减少污染的排放,对港区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改善,实现港口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绿色循环低碳港口的未来发展当中,需要结合技术创新、依法管理和全员节能等基本原则,根据绿色港口的实际建设发展理念,建立并完善相应的制度,根据规章制度来进行人员管理,并且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创新改造,提高绿色港口的建设速度。同时,在资源管理方面,需要相关人员对港口的产业结构进行分析,并且在此基础上对产业结构和生产布局进行优化管理,尽量使用可再生清洁能源,在建筑和管理等各个方面实现全面节能。
4 结束语
“绿色港口”建设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号召,经改造后的港口能有效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降低港口生产综合能源单耗、提高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可再生能源消耗占总能源消耗份额等,为港口城市美丽环境做出应有贡献,同时对港口码头也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示范效应,能极大提升公司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付佳.浅谈集装箱码头绿色循环低碳港口建设[J].港口装卸,2014(4):50-51.
篇5
关键词:电厂;用电系统;节能技术
引言
现阶段,电站电力设备节能降耗的主要措施是通过降低厂用电率来提高机电组的发电效率。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节能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高标准完成各级政府下达的节能任务,发电厂必须以对标管理为抓手,通过指标在线监督、日考核、周统计、月兑现,强化生产人员责任心,促进检修维护水平和运行操作水平的提高,做到统计科学化、管理制度化、运行机制化,全面推动企业节能降耗工作的务实、高效开展。
1 电厂厂用电系统节能技术管理措施分析
1.1 建设能源管理系统
能源管理系统是用电企业实现节能信息化、自动化和制度化科学管理的基础。建议把高耗能企业节能科学管理纳入电力需求侧管理和“能效电厂”建设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一是通过建设能源管理系统及时掌握企业的用能信息,有利于积累数据,制定能耗标准;二是通过能源管理系统分析,及时掌握能源使用是否合理,能源到底浪费在哪里,有针对性的采取节能措施;三是通过能源管理系统对节能措施的效果进行实时监测,使节能投资能够充分发挥长期效应和规模效应;四是可以从根本上规范人的用电行为,使能效管理制度化、长效化;五是为政府建立节能信息制度、加强节能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2 现役机组节能降耗技术改进
1.2.1 汽轮机通流改造技术支持
针对汽轮机存在的热耗率高、缸效率低的共性问题,提出汽轮机通流部分检查修复的指导性方案,包括:准确测量通流间隙并按下限进行调整、采用先进汽封结构、低压内缸工艺孔处理。部分电厂实施效果表明,30万千瓦机组发电煤耗可降低1~3克/千瓦时,节能效果明显。
1.2.2 冷端系统优化及辅机系统性能诊断
对于30万千瓦亚临界单背压机组,提出优化抽真空系统连接方式的技术方案,实施后可提高凝汽器真空0.4千帕。对同期建设的两台间接空冷机组循环水系统设置联络门,并根据循环水温度和机组负荷,通过冷端系统优化试验,确定循环水泵最佳的运行方式。对于表面式凝汽器清洁系数低于0.4的机组,进行凝汽器冷却管除盐水清洗。
1.2.3 空气预热器密封改造
使空气预热器漏风率降至6%以下。采用热风再循环隔绝装置,改进现有的热风再循环系统,消除热风再循环系统在不投运时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改进一次风管道缩孔,消除锅炉积粉自燃的安全隐患;通过运行调整,控制再热器减温水量。
1.2.4 合理调整厂用母线电压提高经济效益
对于感应电动机,其电源电压将直接影响电动机的功率因数,如果降低电动机电源电压,因降低了磁通,无功功率将明显减少,其有功功率几乎不变,因此提高了功率因数,但是减少电动机定子电压后,电动机的输出转矩将减小,所以对轻负载的电动机或者不能满载的电动机使用,发电厂厂用辅机电动机有很多“大马拉小车”现象,所以合理调整厂用母线电压是对降低厂用电率是很重要的。
由影响电动机综合功率损耗的上述因素,电动机的经济运行应注意以下问题:(1)合理使用三相电动机,在工程设计时尽量选用和拖动负载相匹配的电动机,避免“大马拉小车”现象,如果有电动机与负载不匹配,则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调换与负载相适应的电动机。(2)严格要求电动机的检修质量,以减少电动机的其它损耗。(3)合理调整厂用母线电压,但厂用电压不能太低,一方面当电压低到额定值-5%以下时,部分电动机运行电流大于额定值,铜损使绝缘老化加速,不宜长期运行,另一方面电机的启动转矩与电压的平方成正比,厂用母线电压低不利于电动机的启动;电压太高一方面电动机综合功率损耗增加而不经济,另一方面厂用电系统长期承受高电压运行,绝缘相对容易击穿,尤其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非故障相的对地电压更高,绝缘容易击穿,从而增加了相间短路故障的概率。因此厂用电系统运行电压宜在厂用母线额定电压的-5%~+5%之间,火力发电厂可通过励磁调节器调节发电机的无功功率来调整厂用电压,但要从安全和节能调节发电机的无功功率两个方面来考虑,不能使厂用电压过低或过高。
2 完善能效评价体系
能源管理系统为节能科学管理搭建了平台。建议充分发挥能源管理系统的作用,企业要明确专人负责,建立节能科学管理体系,定期分析、通报全厂用电信息,及时提出合理用能方案和节能措施,并付诸实施。要根据用电数据积累,制定各部门和主要产品的消耗定额,进行实时考核和奖罚。同时,应抓紧建立“能效电厂”绩效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能源专家委员会资深能源专家和老科技工作者的作用,参与重点企业的综合能效评估、节能产品和技术招投标评审、节能项目可行性及其实施效果的评审,并相应建立节能服务企业和节能产品准入制度,确保“能效电厂”建设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3 注重运行方式带来的软节能效益
在保证机组安全的前提下,使设备系统在最优的节能方式下运行,越高越好的参数要努力提上去,越低越好的参数要努力降下来;可以停下的设备要坚决停下来,能并在一起的系统坚决合并;努力实现能源综合梯级利用,高品位蒸汽用于发电、低品位蒸汽用于供热;在水质水温满足要求条件下,上游工艺设备排水用于下游工艺设备;密切与调度的联系与沟通,最大限度减少开停机次数,科学安排机组启停过程控制,并且保证按调度要求快速增减负荷,使机组在高峰时能带得上、低谷时能压得下,争取发电份额,努力提高机组运行的经济性。。优化调整机组的运行方式,根据调度下达的负荷曲线,将总负荷以最佳方式分配到每台机组,确保经济运行;优化辅机经济方式,根据机组负荷情况和季节变化合理安排主要辅机运行方式,提高辅机调峰运行的经济性;优化一、二、三期锅炉氧量控制及二、三期锅炉风门挡板开度控制,进一步降低了辅机单耗;严格控制机组凉水塔浓缩倍率(间接冷却系统),以减少凉水塔的排污量,根据各组机浓缩倍率的变化及时通知化学调整除盐水制水取水点,使用浓缩倍率较高机组的循环水做化学制水水源;在机组启停过程中,合理安排辅机的启停时机和试验项目的衔接,有效缩短启停时间,减少热量损失和工质损失。
4 检修管理,大力推行修旧利废
电厂应该始终把修旧利废放在重要位置,制订《修旧利废管理和奖励考核办法》,对修旧利废进行监督考核,平时不断向员工灌输修旧利废的观念,鼓励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来省煤节电、节约原材料和解决设备缺陷。对那些为企业修旧利废、节约成本的人员给予设备市场价格的5~15%奖励。修复后鉴定合格,兑现奖励金额的40%;设备使用后,成功经过了三个月以上的运行,并可以继续安全可靠运行的,再兑现60%。
5 结束语
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对于降低机组能耗水平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是“服务国家、服务行业、服务华能”、引领科学发展、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具体体现。当前形势下,电厂要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充分节约电能能源,减少电厂生产成本,利用有限资源,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
篇6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8号)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工作的实施意见》(浙政办发〔*〕17号)精神,现就加强我县节能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强化工业领域节能。突出抓好重点耗能行业和年耗能1000吨标准煤以上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工作。县级以上重点用能企业,一律实行能源利用评价报告制度,每年至少实施一个以上节能技改项目(措施)。各重点用能单位必须加强能源管理员队伍建设和企业能源统计工作。
二、积极推进建筑节能。所有新建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必须全面执行节能50%的建筑设计标准,并逐步过渡到节能65%的标准。逐步对现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鼓励在建筑中开发利用太阳能及其他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大力发展新型、节能型墙体材料,扩大预拌砂浆和商品混凝土使用量,提高全县散装水泥利用率。
三、加强交通运输节能。加强交通节能管理,合理规划交通运输体系,努力建设节能型的交通运输系统。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严格实施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鼓励使用节能环保型汽车,加快老旧汽车等交通运输工具的报废更新,积极推广汽车节油技术,大力发展节能运输工具。
四、引导商业和民用节能。在公用设施、宾馆商厦、写字楼、居民住宅中推广高效节能办公设备、家用电器和绿色照明等产品的应用。控制室内空调温度,夏季空调设置温度不低于26摄氏度,冬季空调设置温度不高于20摄氏度。
五、切实抓好农村节能。研究制订农村建筑设计、施工和验收等管理办法。加强农村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大力推广应用沼气、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支持规模畜禽养殖场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鼓励农村发展户用沼气池。加快淘汰和更新高耗能落后农业机械和装备,加快实行拖拉机报废更新制度。
六、推动机关团体节能。加快制订县级机关单位的能源消耗定额,建立能源消耗考核制度,努力降低机关单位建筑面积和人均能源消耗。切实落实国家三部委的《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财库〔*〕185号),禁止采购淘汰类用能产品和设备。严格执行公务用车配备标准,鼓励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低油耗、低排放环保型车辆。
七、积极推广节能技术和产品。鼓励、推广、应用与我县产业适用的先进节能技术(如锅炉煤改废、水循环利用、余热余压利用等),改造传统高耗能工艺和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全县电力系统新上变压器和电力用户受(配)电变压器,必须使用符合国家规定的节能型变压器。积极推广节能灯、节能冰箱、节能空调等节能产品。
八、组织实施重点节能工程。“*”期间,全县要围绕国家推行的“十大重点节能工程”,组织实施重大节能项目。县经济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联合行动,以循环经济为龙头,着力抓好节能技术改造、电力需求侧项目、资源节约及综合利用、节能技术推广、清洁生产、新型墙体材料与散装水泥生产等“六个一批”重点项目。切实做好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
九、建立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全县所有固定资产投资(包括新建、扩建和改建等)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的实施参照《浙江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浙发改投资〔*〕419号)执行,具体由县发改局会同有关部门抓好落实。
十、加强节能管理队伍建设。充实节能管理力量,完善节能监督体系,确保工作经费落实,强化节能工作的监督管理和日常监察(监测)工作。
十一、贯彻节能法律、法规和标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浙江省重点用能企业节能行动实施方案》的要求,进一步完善配套规章制度,强化政策激励,加大惩戒力度,增强可操作性。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制定的主要耗能行业能耗准入标准、节能设计规范、主要工业耗能设备、机动车、建筑、家用电器、照明产品等能效标准以及公共建筑用能设备运行标准。严格执行高能耗行业差别电价政策。
十二、加大节能执法监督。把淘汰落后工艺、技术、设备以及单位产品能耗定额和限额执行情况、建设项目执行节能标准情况、高耗能行业执行差别电价情况作为节能监督执法的重要内容,重点检查高耗能企业以及机关、商厦、宾馆、医院、学校等公共设施的用能情况及淘汰落后情况;产品能效标准和标识、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行业设计规范执行情况;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专题论证规定的执行情况等。对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高耗能设备的企业,要加大查处力度。主要产品生产能耗超标准限额的,必须限期整改,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依法责令其停产。
十三、加强能源统计和计量管理。要高度重视能源利用统计工作,为统计部门依法行使节能统计调查、统计执法和数据等提供工作保障。统计部门要切实加强能源统计,充实人员,完善能源统计指标和统计网络体系。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加强能源计量管理,督促用能单位按照国家标准建立健全能源计量管理体系,加强用能计量和检测,确保能源统计数据准确可靠。
十四、完善节能价格机制。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按照产业政策要求,建立有利于节能降耗的价格机制。对经认定属于淘汰类、限制类的高耗能企业和其他能耗超标企业,价格主管部门应认真督促落实差别电价政策,对其用电实行加价。
*、加强节能宣传、教育和培训。宣传、文化、广电、新闻部门和有关社会团体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节能宣传活动,广泛宣传节能的重要意义和先进典型,弘扬勤俭节约的精神,曝光浪费能源的现象,引导合理消费,营造“节约能源资源是每一个单位和公民的义务和责任”的良好氛围。经贸部门要及时报导循环经济新理念、有关方针政策、节能成果和典型经验。认真组织开展一年一度的节能宣传周活动,加强经常性的节能宣传和培训。动员全社会节能,倡导健康、文明、节俭、适度的消费理念,用节约型的消费理念引导消费方式的变革。大力倡导节约风尚,使节能成为每个公民的良好习惯和自觉行动。
篇7
关键词:企业经济效益;管理
中图分类号:DF412.1 文献标识码:A
1 提高经济效益对企业的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格局形成,企业的业务拓展范围扩大,与企业有关系的经济对象和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企业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密切,无形中加大了企业的竞争,经济效益作为企业生存的根本,企业要想持续性发展壮大,就需要从经济效益方面下大力气,在如此的大环境下,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企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 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
2.1积极采用现代管理方法,向管理要效益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是企业良好运行的重要保障;管理是否顺畅和有效将直接决定了企业的工作流程,进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比如:进行财务管理时,需注重全面预算管理、科学安排资金周转和财务审计等等;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时,需注重合理人才的培养、激励和储备等等;进行销售管理时,需注重产品与市场的有效结合点、销售方法的有效性和市场信息的掌控等等;进行装备能源管理时,需注重对设备的点检和维护管理、经济型状态预知维修管理、改进和大修管理等等;进行生产工艺和流程管理时,需注重工艺的改进、流程的优化、节能降耗方法的应用等等;进行安全管理时,需注重员工的安全意识培养、工作过程中危险因素的辨识与控制等等。
2.2建立企业完全成本管理体系,向完全成本要效益
比如:建立三全成本管理体系,即全员、全系统、全方位推行成本管理;进而加强对员工成本意识的培养和行为规范;查找和分析影响产品完全成本构成的因素;全系统地推行成本责任制;应用完全成本管理系统中的有效方法寻求成本改善空间和进一步降低完成成本。
2.3根据自身企业特点,适度扩大企业经营规模,向规模化要效益
目前,向规模化要效益的企业比比皆是,但对于自身企业能否扩大企业经营规模,要考虑众多因素,比如:考虑自身企业所处行业的特点与前景、考虑自身企业的实际经营业绩、考虑企业的利润空间等等,做好充分的调研、研究、分析和评估等,方可决定是否向适度的规模化要效益。
2.4优化产业结构,开发合适的产品和服务,向产业结构要效益
比如:发展良性的循环经济;进行产品的深加工;开发合适的产品和服务等等。
2.5依靠科技,采用先进技术,向科技要效益
比如:通过自主开发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赢得核心竞争力;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工作方式方法的现代化,赢得市场先机和增加产品的附价值。
2.6注重营销策略和手段的创新,把握市场脉搏,向市场要效益
比如:通过有效的方法,及时了解市场上产品价格的波动,合理营销,使得企业自身产品卖高价。
2.7拥有高素质的企业经营者,向企业带头人要效益
因为企业带头人的素质往往影响甚至决定企业发展的方向,并对企业管理有重大影响,进而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构成潜在的甚至直接的巨大影响。
2.8提高产品质量,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向产品质量要效益。比如:借助质量管理体系的标准化和有效性,来提升产品的质量;通过掌控原材料的质量、精细化生产、对产品质量严格把关等来提升产品的质量。
2.9对于部分企业的产品单一而且发展前景不乐观的,适度考虑深化改革,发展多种经营,向经营策略要效益。
结合自身企业实际状况,适度开展改革和运营转型,在发展多种经营之前需要充分调研和研究,切不可盲目或不切实际地进行,需要注重近期和长期有效结合,更要贴合实际。
3 以成本管理为核心,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成本是体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高低的一个综合指标。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增产节支,改进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大意义。
它不局限于生产耗费活动,而是扩展到产品设计、工艺安排、设备利用、原材料采购、人力分配等产品生产、技术、销售、储备和经营等各个领域,也就是说,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应该以成本管理为核心全面加强和创新各项管理。
3.1 坚持“一切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理念,让员工共享企业改革发展的成果通过宣传、引导和强化员工的效益观念,使全体员工、从上到下在生产经营活动的任何时候都能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营造人人关心效益、人人关注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使企业内部各系统能自觉以公司的整体经济效益为中心开展各项工作。只有全体员工都树立起效益的观念,并在日常工作中自觉认真地执行,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秉承“让企业走上发展之路,让员工走上富裕之路”,在员工促进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让员工共享企业改革发展的成果,共建和谐企业。
3.2 以战略管理引领企业发展的方向战略管理是企业形成竞争优势和参与市场竞争的关键因素,它决定着企业未来发展的命运。
特别是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竞争一体化,企业生存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大大增加,要求得生存并实现长远发展,就必须立足全局高瞻远瞩,既要有详实深入的战略分析、志存高远的战略目标,也要有切实可行的战略措施和坚定不移的战略实施作保证,强化自身优势,取得企业内部资源与外部环境的动态平衡,才能实现企业长期可持续的发展。
3.3 完善成本内控机制加强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并充分发挥内部监督作用
采取措施,加强内部成本控制,提高资产运营效率和毛利率水平。建立降本增效的长效运行机制,建立企业从领导到管理部室、生产单位共同参与的由上到下的增收节支体系并形成闭环,做到人人有责任,人人有指标,使企业内部各系统能自觉以整体经济效益为中心开展各项工作,确保完成年度及战略规划目标。实施目标毛利率管理,根据市场战略需要、行业毛利率及产品成熟与否、批量大小等情况,分别设定目标毛利率,要求在签订销售合同时就要确保必要的利润空间。建立价格成本分析预警机制,遵循市场定价的原则,对制造成本与目标利润进行比对判断,对低于目标利润或没有利润的产品,及时预警并采取措施,如:实施产品升级,进一步降低成本或放弃产品。从产品设计源头人手,实施全寿命周期的产品成本控制,根据设计决定产品总成本70% 的规律,抓住设计这个成本控制的源头,实施设计目标成本管理。对设计、工艺等所有技术部门的业务工作均制定具体的经济指标和评价衡量标准。通过全方位、全过程的成本控制,创造长远的市场空问和利润空间。
3.4加强企业信息化管理
为融入到经济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中去,企业管理信息化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是国内企业的竞争利器和生存法宝。管理信息化能够大大提高企业收集、传递、处理、利用信息的能力,为决策提供充分、可靠的依据,增强制度的约束性,提高管理的透明度。同时,实施企业管理信息化是企业内部管理的一场革命。推进管理信息化的过程是对传统的、落后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的改造过程,是深化企业改革的过程。
结束语
企业的管理需要不断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的管理方式和方法在不断的提高,从而有利的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的发展,为企业步入了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提供了动力支持。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建筑工程创新;绿色施工管理
前言
目前,我国建筑业的发展较过去取得了大幅度的提升。然而,由于在建筑工程中管理意识不强,导致工程施工常常出现资源浪费、工期无故拖延、规划不合理以及生态破坏性大等现象,对建筑业本身以及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所以,建筑业需要在施工、管理、技术等各方面做出与时俱进的变革。在人们节能意识和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的现代社会,创新施工管理,推行绿色施工管理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如何推动新时期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
随着新时期建筑工程高速发展,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自然成了我们关注的热点。而想要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就必然离不开创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必须加大研究力度,通过优良的创新理念,推动建筑工程施工行业的快速与发展。
1.1创新建筑企业施工管理模式
建筑企业项目施工工程具有很独特征,例如,较强的流动性、阶段性以及季节性等等。对此,我们必须通过联系建筑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然后在借鉴的基础上,将国外科学、规范、成功的管理模式相结合,同时坚持为我所用的原则,对现有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模式进行创新。首先,对于施工企业而言,应该建立具有灵活市场适应力的管理模式,尽量贴近市场,并且以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体系对工程进行监督管理。其次,实行施工管理与项目工程施工作业相互分离的机制,借助纯粹的处理方式管理项目施工各项工作。最后,根据实际施工状况,制定相应的项目工程计划表,促使项目控制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确保建筑施工项目的顺利完成。
1.2创新施工管理机制,提高施工进度
管理机制的创新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同等条件下,如果一个企业具有科学、合理的施工管理体系,就能够为缩短工程时间提供一个合理的方案,如此在同类企业中就能够获得主动权,这同时意味着得到项目施工权的概率也越高。所以必须创新施工管理机制:首先应该加强内部管理,以此推动外部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其次,应该引进现代管理机制,取长补短,从而在施工企业中形成有效的项目工程施工管理体系。
1.3加强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
一个建筑工程好坏的评判标准主要体现在施工项目的质量,因此,要实现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就必须促进施工项目管理水平的提升,加强施工项目质量管理,通过合理、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制约施工管理问题的出现,使之与我国项目施工工程的特殊性相符。作为项目施工企业,应将企业施工生产与管理者、施工机械以及施工等要素进行有效的结合。人力资源是施工企业最主要的资源,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能够有效调动全体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促进全体员工为了共同目标而奋斗。施工材料作为建筑产品重要组成部分,倘若施工企业缺失了保质保量的施工材料,那么就如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好的外观,也属于豆腐渣工程。所以说,工程质量的关键就在于工程材料质量的控制。现代科技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各种便捷,施工机械的不断革新,同样给建筑行业带来了极大的优势,它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加快了施工进度。因此,施工机械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的进度和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条件,选择合理的施工机械,并对施工机械进行有效的控制与管理,从而达到加强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工作质量的效果
2建筑绿色施工管理新措施的探讨
绿色施工是新时代的建筑领域概念,同时也是有限的资源环境对人类发展提出的严肃要求。绿色施工主要指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融入生态理念,通过建筑设计的优化、工程耗资的减少以及环境的保护等方面达到建筑的生态化要求。在我国,绿色施工首先要求各建筑单位在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充分节约资源,以保证建筑工程经济、环境等方面的效益。
2.1绿色环保施工材料的筛选
在整个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会涉及到诸多原材料,这些原材料也是整个建筑的关键。绿色施工管理最基本的就是原材料进购的绿色管理。在我们日常的建筑原材料采购过程中,因为环保意识的缺失,环保因素往往会被原材料采购者忽视,只考虑到质量和价格因素,这对绿色施工来说是非常不科学的。绿色环保施工在原材料的筛选上要选用一些污染物质较少的材料,对于一些"氨、甲醛、苯"等有害物质较多的原材料要杜绝在施工中使用。除了在选用原材料方面要保证绿色环保之外,在施工的过程中也要做到绿色环保。因为建筑行业中所用到的一些原材料,虽然在绿色环保施工材料的筛选上避免了一些有害物质较的原材料,但是在其他的原材料中还是会含有一定成分的有害物质,这就需要在施工的过程中对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有充分的保证。所以,不管是在原材料的选择上还是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工人人身安全的保护上都要严格遵守国家关于建筑环保的相关标准,只有这样才会真正的实现"绿色工程"。
2.2施工过程中污染的防治措施
在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会因为实际施工的需要进行一些现场的操作,但是如果这些操作控制不当就会造成一定的施工污染。下面对施工过程中造成的污染以及防治方法进行简单的介绍:第一,泥浆污染及其控制。建筑工作制造泥浆是必不可少的程序之一,但是如果对泥浆的控制不力,让泥浆流出场地就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对于这种情况,就要严格控制泥浆的使用,按照实际的需要生产泥浆,尽量不要出现过多生产泥浆的现象。如果一旦泥浆生产过多,在泥浆使用完毕后就要对多余的泥浆及时固化,防止污染。第二,尘土污染及其控制。尘土污染也是施工现场常见的污染之一,因为施工现场尚未硬化,尘土飞扬当然是正常的事情。针对这一类情况出现的污染,淋水降尘的方法是有效直接的方法。第三,光污染及其控制。光污染是指在施工现场的电焊发出的光亮污染,针对这类污染现象只要在进行电焊操作时,周围布置好维护即可。
2.3能源消耗过大的防治措施
能源消耗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大量的能源消耗是不符合绿色环保建筑含义的。所以,加强在施工建筑中能源管理,对于降低建筑过程中的能源使用是非常重要的。在建筑中降低能源消耗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机器设备的选择上,要选择能源消耗较低的机器设备。第二,在施工过程中对于出现故障的机器设备要及时检修,这样既可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年限,同时也可以降低设备的能源消耗资源的意识,只有这样才会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不必要的浪费。
3结语
建筑施工管理创新是提高建筑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应重视创新理念在施工管理中的运用,同时为进一步迎合未来建筑施工发展趋势,建筑企业应将绿色施工管理理念落实到具体的施工中,以提供我国建筑企业的综合实力,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申黎君.谈建筑施工企业全面质量管理[J].山西建筑,2013(08)
[2]黄宏欢.建筑施工技术及安全管理工作探究[J].门窗,2013(08)
篇9
一、充分认识加强用能管理工作的紧迫性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今后五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6%,并将合理的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我省也制定了对能源消费强度和能源消费总量实行“双控”的政策。至“十二五”期末,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9.5%,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降低25%以上。下达给我区任务为“十二五”期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9%、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降低25%以上。应对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能源供应将成为重大的制约因素。进一步加强用能管理,完善用能机制,提高用能效率,是确保我区完成省市下达的“十二五”节能目标任务的硬性要求,也是从实际出发,统筹节能工作与经济协调发展,实现能源利用方式调整,拓展发展空间的现实途径,更是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求,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现实需要。
二、进一步明确加强用能管理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把控制用能总量和能耗强度作为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突破口,按照“控制总量、降低单耗、强化责任、建立机制、夯实基础、倒逼转型”的思路,保障合理用能,鼓励节约用能,限制低效用能,禁止过度用能,实现能源使用的高效配置,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确保完成省市下达的“十二五”节能目标和能源消费总量目标任务,为我区实现“经济强区、科技新城、生态家园、幸福”的总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二)目标任务
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的“双控”目标:即能源消费强度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能源消费强度目标是:到2015年,全区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率、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率完成省、市政府下达的目标,即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比“十一五”期末下降19%以上,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25%以上。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至“十二五”期末,全区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省、市下达的目标之内,能源配置更加合理,用能效率显著提高。
三、强化举措、严格管理,切实提高我区用能管理水平
(一)加强新建项目准入管理
1.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在区委、区政府统一领导和省市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完善全区分工负责,分级管理的用能管理工作机制。对于新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在进行节能评估和审查前,乡镇必须先行审核把关。对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0000吨标准煤(含)以上的新建或扩建项目,在引进签约或进入报批程序前,须经区长办公会议讨论。
2.总量控制,占补平衡。按省市下达的我区能源消费总量,排定全区工业用能增加总量,并按年分解至各乡镇,由乡镇负责,实行总量控制,占补平衡。乡镇新增的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除按照省、市、区有关节能审查的规定执行外,在上报区节能主管部门审核时,须明确新增用能量在区下达增量指标内消化,或淘汰相应落后产能进行用能等量或减量置换。
3.有保有压,控制单耗。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降低高能耗产业的比重;实行有保有压政策,限制高能耗产业的盲目发展;提高用能水平,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工艺、技术、设备和产品;严格新建项目评审制度,将项目能耗情况纳入评审范围,对项目单耗高于1吨标煤的,除对我区经济和产业发展起到关键作用的项目以外,原则上不进行审批。
4.年度控制,周期结算。按照分级负责的要求,以乡镇为单位,按年结算,实行用能总量控制;对引进能耗水平低,经济效益高,财政贡献大,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产品附加值高的优质项目,新增用能总量所在乡镇当年度未能消化的,可在下一年度或数年内统一结算,但新增用能总量不可超过区下达的“十二五”期内新增的用能总量。
(二)积极推进节能降耗工作
1.继续加快节能降耗项目建设。“十二五”期内,每年排定的节能降耗项目不少于60个,总投资额不少于3亿元,年节能量不少于3万吨标准煤。
2.积极推进建筑节能。提高建筑中的能源利用率,在保证提高建筑舒适性的条件下,合理使用能源,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民用建筑建成后,建设单位组织竣工验收时应当对建筑物能效进行测评,测评不合格的,不得通过竣工验收。竣工验收报告应当包括能效测评结果。
3.加强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充分发挥公共机构在全社会节约能源资源中的表率和示范作用,严格按照《区公共机构节能“十二五”规划》,培育和强化公共机构节能意识,推动公共机构节能全面发展,提高公共机构节能法制化、规划化水平。至2015年末,人均能耗比2010年下降15%,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比2010年下降16%,建立完善的公共机构节能组织管理、监督考核、宣传培训、技术支撑、市场化服务和监督考核等五大体系。
4.全面推进商贸流通服务业用能管理。在各类零售批发、市场等经营场所,严格执行节能标准,最大限度地节约照明、空调用电,积极争创绿色饭店,引推广使用节能技术和产品,开展用电、用水、用气、用煤等节能降耗活动,争取用5年时间,批发零售业实现万元营业额节电20%以上,住宿餐饮业实现万元营业额能源消耗降低18%以上。
5.加强清洁生产。将清洁生产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鼓励企业不断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减少或避免生产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积极推动区内有条件的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审核,“十二五”期间,每年完成清洁生产企业15家以上。
(三)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按照国家、省、市的有关要求,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为先进产能腾出发展空间,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及必要的行政手段,进一步建立健全淘汰落后产能长效机制。
1.加速淘汰印染企业。根据《省淘汰和禁止发展的落后生产能力目录(2010年本)》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力争在2013年前将年生产能力3000万米以下或环保不达标的印染企业全部实行关停并转,在2015年前将年生产能力5000万米以下的印染企业实行关停。
2.加速淘汰小矿山、矿山无宕面机组、小铝合金加工等落后产能。“十二五”期间,将技术含量低,用能总量大,用能水平低,有环境污染的落后生产设备或生产工艺逐步限期淘汰,重点是3米以下的水泥粉磨站、环境污染较严重的小铝合金加工冶炼、西部山区小矿山、矿山无宕面加工机组以及用于童装加工的老式缝纫机等。
(四)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深入贯彻中央、省、市有关发展可再生能源文件精神,利用我区地理环境和产业优势,通过向上争取补助和区政府财政专项补贴等方式,加快实施可再生能源,余热余压利用等消费量不纳入总量考核的可再生能源项目,以减少我区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十二五”期间,我区将重点实施南太湖风力发电、标准厂房屋顶太阳能发电等项目。同时,加大太阳能开发利用力度,大力推广使用太阳能,积极进行生物质能开发研究和产业转化。
(五)提高用能水平
1.积极推进“两型”企业示范建设。在重点行业推进“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两型”企业试点示范工作。充分发挥大型企业(集团)、重点耗能企业的骨干支撑和示范带动作用,培育一批先进高效用能示范企业。
2.完善企业用能监察体系。进一步加强能源监察力量配备,大力开展能源审计工作,对年综合能耗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企业启动能源审计,每年能源审计5家以上。组织年综合能耗1万吨标准煤以上的企业开展能效对标管理,加强锅炉等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审查和运行监测管理,组织年用电1000万千瓦时以上重点用电单位开展电平衡测试。
3.进一步加强有序用电。在确保合理生活用电的前提下,突出企业用电与企业工业增加值、税收贡献率挂钩,将有限的能源配置到能耗水平低、经济效益好、财政贡献大、发展潜力大的行业、企业和用能单位,严控高能耗和产能过剩行业企业用电,实现能源的高效配置。并依据《省执行差别电价政策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省超限额标准用能电价加价管理办法》等省市相关文件规定,逐步推行差别化电价、惩罚性电价。
4.加强能源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企业能管员队伍,加强对年综合能耗5000吨标煤以上重点耗能企业的能管员配备和业务培训,提升其能力素质,使之成为我区企业加强用能管理的主力军,在“十二五”期间建立和完善企业节约用能与能管员考核奖励相挂钩制度。
(六)完善政策机制
1.加大财政支持。在区财政工业发展资金中安排节能专项资金,并每年保持一定的增长比例,主要用于支持节能产品开发、生产、推广应用和节能降耗示范项目等用能形式的创新,形成支持节能降耗的稳定资金渠道。积极向上争取国家节能专项资金,制定和完善对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财政补助政策。
2.强化监督机制。加强能源统计和计量管理,要进一步加强能源统计人员的培训和队伍建设,完善统计指标和统计网络体系,强化对能耗指标数据的审核,确保数据真实可靠。各主管部门要对能耗目标执行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建立工作通报制度。完善节能监督管理体系,加强对全区节能降耗工作的日常监察,对高耗能行业、大企业集团的用能情况要重点检查,并实行常态化的监察机制。
篇10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经信委、经贸委)、财政厅(局):
园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领域。为贯彻落实《循环经济促进法》、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园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提升产业园区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现就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园区循环化改造的重要意义
《循环经济促进法》提出,“各类产业园区应当组织区内企业进行资源综合利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将园区循环化改造列为循环经济重点工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快重点企业和各类园区的循环经济改造。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就是推进现有的各类园区(包括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以及各类专业园区等)按照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减量化优先原则,优化空间布局,调整产业结构,突破循环经济关键链接技术,合理延伸产业链并循环链接,搭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创新组织形式和管理机制,实现园区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和废物“零排放”,不断增强园区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园区是我国产业发展的集聚区,也是国民经济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但目前很多园区受到土地、资源、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迫切需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有效支撑。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用循环经济理念改造存量、构建增量,有效引导园区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园区迈入创新驱动、自主增长的发展轨道,可实现经济快速发展、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改善的有机统一。
(二)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是提高资源产出率,提升园区综合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园区是能源资源消耗的集中区域,也是节约潜力较大的区域。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通过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构建企业内部、企业之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生产过程耦合和多联产,物尽其用,变废为宝,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园区的物耗、水耗和能耗,改变粗放的能源资源利用方式,切实提高园区的资源产出率,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对于提高园区资源产出率,提升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是加强环境保护,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
产业园区是生产的集中区域,也是各类污染物集中产生或排放的区域。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一些地方的产业园区成为污染物集中排放场所,对所在区域的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压力,有的甚至已对当地生态环境乃至群众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变末端治理为源头减量、全过程控制,实现园区废物“零排放”,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入园后集中生产的环境负荷,改善生态环境质量,降低区域环境风险,减少园区与周边居民的环境纠纷,促进当地社会和谐稳定。
二、总体要求、原则和目标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循环化改造作为各类园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有效实现形式,以提高资源产出率为目标,按照“布局优化、产业成链、企业集群、物质循环、创新管理、集约发展”的要求,统筹规划园区空间布局,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园区土地集约利用,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推进企业间废物交换利用、能量梯级利用、废水循环利用,共享资源,共同使用基础设施,形成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能循环的现代产业体系,把园区改造成为“经济快速发展、资源高效利用、环境优美清洁、生态良性循环”的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二)原则
1.坚持发展循环经济与提高园区竞争力相结合。依据园区现有产业结构和资源环境禀赋,发挥产业集聚带来的各种优势,把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贯穿于循环化改造的全过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成本,构建具有特色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培育新的增长点,提高园区的核心竞争力。
2.坚持总体规划与重点突破相结合。整体规划园区循环化改造,统筹考虑循环化改造的各项任务;同时要针对园区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明确阶段性的改造方向、重点和目标,对提高园区资源产出率,关键补链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进行重点设计,力争短期内取得明显成效。
3.坚持技术进步与强化管理相结合。依靠科技进步,把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作为园区循环化改造的重要支撑,推进产业循环链接的关键技术突破,实现资源由低值利用向高值利用转变,由难循环向易循环转变,同时要创新机制,强化管理,提高园区循环经济发展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关键技术、信息的共享。
4.坚持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基于区域环境容量调整对现有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大力发展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严格节能、环保、安全、质量等标准,严把新上项目准入关,强化污染物总量控制,使园区内的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发展速度与环境容量相适应,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5.坚持市场引导与政府推动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以企业为园区循环化改造的实施主体。政府通过编制规划,完善政策,健全法规标准,加强监督检查,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引导企业自觉参与循环化改造。
(三)工作目标
到2015年,50%以上的国家级园区和30%以上的省级园区实施循环化改造。通过循环化改造,实现园区的主要资源产出率、土地产出率大幅度上升,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率、水循环利用率、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显著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度降低,基本实现“零排放”。同时培育百个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示范、推广一批适合我国国情的园区循环化改造范式、管理模式,为各类产业园区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转型发展提供示范。
三、主要任务
要从空间布局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清洁生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组织管理创新等方面,推进现有各类园区进行循环化改造。
(一)空间布局合理化
根据物质流和产业关联性,开展园区布局总体设计或进行布局优化,改造园区内的企业、产业和基础设施的空间布局,体现产业集聚和循环链接效应,实现土地的节约集约高效利用。
(二)产业结构最优化
结合本区域的产业和资源的比较优势,考虑园区环境承载力和地方发展需求,围绕提高资源产出率和提高园区综合竞争力,加大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力度,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调整和优化园区的产业结构。
(三)产业链接循环化
按照“横向耦合、纵向延伸、循环链接”原则,实行产业链招商、补链招商,建设和引进产业链接或延伸的关键项目,合理延伸产业链,实现项目间、企业间、产业间首尾相连、环环相扣、物料闭路循环,物尽其用,促进原料投入和废物排放的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以及危险废物的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
(四)资源利用高效化
按照循环经济减量化优先的原则,推行清洁生产,促进源头减量;开发能源资源的清洁高效利用技术,开展清洁能源替代改造,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推动余热余压利用、企业间废物交换利用和水的循环利用;推进水资源替代,沿海地区的园区适当开展海水淡化,减少淡水的使用。
(五)污染治理集中化
加强污染集中治理设施建设及升级改造。培育专业化废弃物处理服务公司,实行园区污染集中治理。强化园区的环境综合管理,开展企业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构建园区、企业和产品等不同层次的环境治理和管理体系,最大限度地降低污染物排放水平。
(六)基础设施绿色化
对园区内运输、供水、供电、照明、通讯、建筑和环保等基础设施进行绿色化、循环化改造,促进各类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集成优化,降低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成本,提高运行效率,使园区生态环境优美。
(七)运行管理规范化
建立园区循环化改造指导协调机制;建设园区废物交换平台,以及循环经济技术研发及孵化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制定并实施循环经济相关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激励政策;制定入园企业、项目的准入标准和招商引资指导目录,实行产业链招商、补链招商;强化对园区内企业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执法监管;开展宣传教育,促进公众参与,形成优美、清洁、和谐的环境和氛围。
四、组织实施
(一)加强统筹规划
各地要高度重视,把园区循环化改造作为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园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重要抓手,统筹规划,全面推进。各地方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财政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本地区园区循环化改造的推进工作方案,确定改造的目标、重点任务和推进措施,并推动、指导各类园区制定循环化改造实施方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印发园区循环化改造指导指南。
(二)完善支持政策
中央财政资金将加大对园区循环化改造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各地要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关于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投融资政策措施意见的通知》(发改环资[2010]801号)要求,制定实施方案,用足用好有关政策,加大对循环经济发展的投融资支持力度。各地要研究完善促进园区循环化改造的综合配套政策措施。
(三)创新改造模式
鼓励园区引进或培育专业化公司为园区废物管理提供“嵌入式”服务。鼓励园区采取合同能源管理方式推进园区及企业节能改造。鼓励园区创新环境服务模式,积极推进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的专业化、社会化。推动技术创新、管理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促进企业内部“小循环”、园区(企业间)“中循环”与社会“大循环”的有机衔接,发挥循环经济整体效益。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组织成立园区循环化改造专家组,对各园区开展循环化改造提供技术服务指导。
(四)实施示范工程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将组织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工程,选择一些基础条件好、改造潜力大的园区进行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并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各地方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财政部门要结合本地区实际,支持推动一批重点园区进行循环化改造示范。
(五)强化监督检查
各地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要依据《循环经济促进法》,督促各类园区组织区内企业进行资源化利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对各地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工作进行督导,对园区循环化改造成效开展评估。对工作开展较好的地区在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工程、重点项目安排等方面优先考虑,对循环化改造成效明显的园区,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将其优先确定为 “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并加强宣传推广。
加快园区循环化改造,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阵地,要抓紧抓好,切实抓出成效。各地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财政部门要加强调研,认真总结园区循环化改造的经验,推广好的做法,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认真研究解决,并及时向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财政部(经建司)提出意见和建议。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
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