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科学教育范文

时间:2023-10-30 17:31: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家庭科学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家庭科学教育

篇1

许多家庭里都有花草,这些植物都可以用来让孩子观赏,甚至可以让孩子自己用小花盆小铲子小水壶等,种植一些花草或常见的蔬菜,比如大蒜葱苗或者大豆 黄豆等,让他们在种植的同时,仔细的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并用最简单的方式记录下来,既让他学会了一种技巧又使他懂得关爱生命,使种植活动得到延续。

孩子对做饭也有极大的兴趣。家长在择菜时,可以拿出常吃的蔬菜让孩子比较,它们的叶子茎、根有什么不同,或者是品尝它们的味道,说说它们的吃法,或者试一试怎样把面粉做成面团,只要家长提出明确的要求,选择适当的难度,孩子就知道如何比较如何操作了。在孩子观察时,家长可以提供小刀等工具,让他们切开来观察蔬菜的内部特征。这样不仅能让孩子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和操作方法,同时也使孩子获得一些新的知识经验。

任何观察活动都离不开材料,材料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只有反复的对材料进行操作,不断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才能使孩子得到进一步发展。因此我们可以多为孩子提供一些安全方便的操作材料,让孩子在家长的视线范围内进行操作活动,让孩子在 这一过程中体验到发现的乐趣,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但任何材料都不能只为孩子提供一次,操作材料正如孩子听故事一样,只要有感兴趣的内容就会让父母反复的讲,对材料孩子只要还有疑惑,就会反复操作,不断发现新的知识。

水是孩子们一辈子也玩不厌的材料。家长们不妨给孩子一盆水和一些或浮或沉的材料,让孩子在玩水的过程中感受水的性质,感知哪些物体是沉下去的,哪些物体是浮上来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最后得出结论:水有浮力。家长甚至可以将家中的旧玩具交给孩子拆装,这样可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使他们勇于探索,乐于探索,同时又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这何乐而不为呢?家长可千万不能做捆绑孩子手脚的绳索,扼制孩子探索的欲望。

孩子对身边的任何事物都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喜欢刨根问底 ,哪怕是对成人而言微不足道的事,这是孩子探索发现欲望的萌芽。家长可不能不耐烦或敷衍了事,而应当与孩子交流探讨,并与孩子一起找出问题的结果,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神秘感。这个过程使孩子知道了问题的答案,也使他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增长他的自信心,引发探究的兴趣,培养探究精神。

孩子的问题多种多样,形形。但最好不要直接告诉答案,要想方设法为他们创设可以让他们寻找到答案的场景,让他们自己去探索答案。如有的孩子会问:为什么会有影子?为什么有时长有时短?我们可以在晚上点燃一支蜡烛,拿出一个木棍或用自己的影子探索影子的秘密,通过点燃和熄灭让孩子体验光线与影子之间的关系。有的孩子会问:为什么会下雨,起雾?家长可以在做饭的过程中让幼儿观察锅盖上的水滴,洗澡时让孩子观察浴室内的水气,通过身边这些易于让孩子接触到的现象来让孩子进一步了解雨和雾的形成是因为水蒸气遇到冰冷物体或冷空气形成的。这比空洞的说教更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更容易让幼儿理解。有时,家长还可以带孩子一起到网上寻找答案或去图书馆查阅资料,让幼儿体验到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解决问题,同时也满足了孩子进行深入探究的欲望。

其实,只要家长做个有心人,生活中处处都是培养幼儿的良好的探究欲望的机会。在家庭中注意科学活动的渗透,既能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和探究欲,使孩子拥有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态度,也使孩子具有学习和发展的动力,这是使他们终身都受益的经验。

有一段话说的非常好:“成功的家长总是看见杯子里有水,而不是空着的另一半。他们总是为孩子朝着正确的方向迈出的每一步而鼓掌喝彩。如果每一位父母都能这样,这对我们的孩子将是一件幸事,因为他们也总是看见自己的进步,这对他们是具有决定性作用的积极的影响。”

篇2

国际上普遍将科学素养(Scientific Literacy)概括为3个组成部分,即对科学知识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只有在上述3个方面都达到要求者才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众。青少年的科学教育就是希望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方法和手段帮助他们达到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和科学过程,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的目标。

雅培家庭科学教育项目是由雅培基金会和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共同举办的一个公益科学项目,主要面向小学生和他们的父母。项目于2011年正式启动以来,活动规模不断扩大。活动旨在拓宽青少年科学教育视野,通过寓教于乐的科技活动,吸引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科学探究过程,激发青少年对投身科学研究的兴趣。同时,通过亲子互动,让家长和孩子在共同享受科学探究乐趣的同时,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家庭科学教育与学校科学教育有着必然的联系,同时又具有灵活性和随机性,是培养青少年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家庭科学教育由孩子最亲近的人和他们一起进行,不受地点和时间的限制,往往是由孩子的兴趣、需要、情感诱发,采用他们最喜欢的游戏形式,寓教于乐。家长和孩子一起查阅资料或翻阅有关书籍,并通过一些直接探索共同找出问题的答案,可以引导孩子通过自身的探索去思考、去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探索的过程带给孩子的乐趣也远远超过知道结果本身。这时家长若再稍加点拨,就会使孩子萌发更大的探究欲望,这对于孩子将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华东师范大学和国外的研究显示,父母在教育活动中的参与对孩子学业成功的影响,是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孩子学业影响力的2倍。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报告也显示,早期积极接触科学对激发孩子未来学习科学的兴趣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青少年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初步的实践能力。雅培家庭科学教育项目开设启蒙活动、调查体验活动和科学实验3个环节,通过选择更为自然、更符合孩子年龄特点的科学活动来激发学生和家长对科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启蒙活动环节设置了牙签星星、漂浮的曲别针、气球赛跑、提起早餐、色彩挑战、弹出硬币、超越巅峰等18个孩子感兴趣的科学互动游戏,由雅培志愿者带领在场的学生和家长们进行参与互动活动,利用身边常用的小道具,如气球、勺子、牙签、纸条等简单的材料和工具进行科学实验和科学游戏。活动选择了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容和方法,以有趣味的途径将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谋求游戏般的乐趣,激发他们对科学活动的好奇心,点燃他们的科学兴趣与热情,使学生对随后的科学体验活动产生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调查体验活动“奶茶有‘奶’吗?”中,通过让学生们观察纯牛奶和奶茶在食醋的作用下发生的物理变化,判断奶茶中是否有“牛奶”,并向外延伸应用。在演示实验中,放牛奶的锅中出现了大量的白色沉淀物,形态类似豆腐渣;而放奶茶的锅中仅有微量的沉淀物出现。由于牛奶中含有大量蛋白质,食醋中有酸性物质,这些酸性物质会使牛奶中的蛋白质凝结成为奶泥。而奶茶中牛奶含量很少,蛋白质含量也少,遇酸后不会出现大量沉淀。学生和家长们经过讨论后得出“原来奶茶中没什么牛奶,看来以后不能喝奶茶代替牛奶”的结论。同时,还有些学生在家长和志愿者的启发下,引发对牛奶、豆浆与酸性饮料或果汁产生沉淀物的现象的讨论,更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学习兴趣。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我们会遇到种种类似的问题,通过这个调查体验活动,学生们纷纷提出这些有趣的现象,并开始尝试用活动中学到的方法进行探索。如怎样不让衣服褪色,灯为什么不亮,米饭为什么会夹生,这些生活常识,并不能全部通过学校教育获得,而且生活中的问题层出不穷,每种问题的解决办法也不能一概而论,需要每个人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进行尝试,从不同的途径寻找解决的办法,这需要我们教给学生有效的探究途径和方法,帮助他们养成动手、动脑解决那些未知问题的能力。

在科学实验环节,志愿者带领学生和家长进行“请给出证据”和“完美容器”两个活动。志愿者通过让学生解决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如给事物找出证据或者设计一个能够刚好装入一定量物品的容器等,让学生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在一个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学生面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同时又具有充分的动手和交流互动的时间,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这时,他们充分调动起自己的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利用学校和日常生活中所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在“完美容器”活动中,学生们通过计算、测量和画图的方法都设计出了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容器,以及形式多样的创意包装。这些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造性思维,帮助他们建立了初步的科学研究的概念,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篇3

美术教育教学是完成美育的重要途径和手段,通过美术教育可以开发大脑的形象思维,活化人的美感想象,使大脑的创造思维得到正常发展。通过美术教育,使人从精神上获得愉悦、宽舒,从而完善自身人格,创造新的世界。因此,我们在美术教育实践过程中加强美术教师整体素养和教学能力提高的同时,也要注意到家长对美术教育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将直接影响到学校美术教育的效果、教学的质量和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毕竟学校美术教育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补充和延续。因此,我们对所任教的学校学生家长针对美术教育认识的现状作了一系列调查,并对如何提高家庭的教育能力进行了分析、研究和实践。

一、家庭美术教育现状的调查、分析

1.学生家庭情况的调查分析

我们所任教的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外扩,调查显示:从事个体经营的家长占32%,从事房屋租赁的占24%.外来务工占21%,仅有12%的家长受过高等教育,从事技术工作,还有11%的家长待岗。很显然,学生家长的知识水平偏低。

所以,目前学生家长的文化素养较低,教育观念陈旧,也影响到了其子女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2.家长的兴趣爱好情况

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家长精神生活空虚,尽管有13%的父亲和23%的母亲喜欢美术,但是对美术知识的了解却很少,审美水平也较差,使学校美术教育教学活动得不到很好的补充和延伸,直接影响到学校美术教育的

3.家长对学生学习美术作用的看法

大部分家长对美术教育作用的认识只停留在一般意义的层面上,没有充分认识到美育的重要功――“以美育人,育完美之人”。这就影响到家长对学生参加美术活动的理解和支持。

二、家长对学生学习美术的影响

1.家庭的正面影响

(1)家长的重视是学生学习美术的动力。 美国心理学家成廉・杰姆说:“人类情绪最强烈的莫过于重视。对学生来说,重视将左右他的一生。”的确,人都有渴望被肯定与重视的心理,而青少年学生在这一方面的表现则更为直率与天真。他们会主动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别人,寻求鼓励。家长欣赏、重视孩子的作品,能使他们增强信心,从而使其对美术的学习保持持久的、浓厚的兴趣。

(2)家长的兴趣促使学生完美人格的形成。 家长的审美情趣、知识范畴、品德意志,直接地影响着儿女学习美术的心态、状态及人格。家长言传身教、律人律己的思想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使家长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家长鼓励孩子进行美术创作、进行大胆的探索实践活动,充分尊重他们的人格,张扬其个性,给孩子以自由发挥的空间,使其在美术创作中得到个性化的发展。通过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从而造就较完美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这正是美术教育的根本目的之所在。

(3)家长的支持为学生学习美术提供了物质基础。 学习美术需要多样的创作工具与材料,经济支持是学生学习的有力保障。现在的家庭结构大都为一个子女,大部分家长都愿意为孩子进行智力投资。现在的家长大多都能为孩子提供学习美术的物质件,给孩子提供多元化的文化氛围,这就保证了学生能顺利地参加美术活动。

(4)家长正确的教育方式能促进学校美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学校美术教育的力量是有限的,家庭教育的有力支持与配合则显得尤为重要。家长正确的教育方式,如恰当的鼓励,和孩子共同作画,利用闲暇时间带孩子走出室外,引导孩子用自己的眼睛有意识地去关注自己的生活及周围的一切,逐步地学会去寻找和挖掘那些蕴藏在普通而平凡生活中的美;或带孩子游历名山,领略各地风土人情,开阔眼界,收集素材。这样的日积月累,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拓宽了其艺术视野,学生对美术“意兴盎然”,从而引向更深层的学习。

2.家庭的负面影响

家长如果过多地参与孩子学习美术,就使得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受到限制。如果孩子的学习是在家长的操纵下进行的,孩子便会觉得学习索然无味,产生厌学情绪。又由于家长的自身素质和对学校美术教育理解的差异等因素,对学生学习美术都会带来负面影响。

(1)以个人的喜好指导孩子创作。

(2)以成人的意志强压孩子作画。

(3)以成人的审美标准评价孩子的绘画作品。

了解了学生家庭教育的现状,学校、老师和美术教育工作者应采取一些具体措施,帮助学生家长促使家庭教育发挥作用,做到家庭与学校之间的结合,共同培养孩子的审美素养,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塑造完美人格,从而达到美育的根本目的。

(一)以现代教育思想帮助家长更新教育观念

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传播现代教育思想,帮助家长更新教育观念,努力提高家长的素质,加深家长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和理解,使他们认识到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美术活动可以锻炼左右半脑,并使其全面发展,这个意义远远超出了其本身的含义。要让家长的思想得到根本的转变,树立正确的、科学的教育观,注重对孩子的美术教育,创造一种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大环境,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校美术教育的发展。

(二)以多元的角度评鉴学生的作品,凸现个性,提高家长的审美能力

美术是“无错误学科”。教师在评价学生作品时应充分张扬他们的个性,保护孩子的自信心,多表扬、多鼓励,正如卡耐基所说:“慷慨地赞扬他们。”教师妥善于从笔端发现学生心灵的闪光点,从他们的创作中分析个性类型和成熟水平;运用多元化的方式进行评价,通过这样的评价、交流和沟通,学校和老师的态度能渐渐影响到家长.让家长逐步学会用欣赏的、动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美术作品,以此来提高家长的美术鉴赏能力,不再以“像不像”为评价标准,让孩子建立起对美术的兴趣。

(三)创设艺术氛围,完善交流环境,提高家长的视觉欣赏能力

篇4

家长关于观看“学校共育  立德树人——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想

根据县幼儿园观看线上课堂公开课的要求,我们关注了教育部关工委微信公众号,根据授课时间,观看了线上课堂,了解新时代家庭教育理念和科学教育方法,感受颇深。

1.家长是孩子的第一教师,也是孩子的一面镜子,你的孩子未必不会变成曾经令你厌恶的那一类人群,所以理应以德树人,传承良好的家风,树立榜样的力量,从小给孩子提供有效的正能量。

2.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不是父母的防老工具,不应该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孩子,更不应该强制孩子做任何事,否则会适得其反。他们有自己的自由和理想,要尊重孩子的决定,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然开心快乐的成长。

3.孩子成长过程中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学会懂得感恩,家长多参与陪孩子一起共同成长,比什么都珍贵。要抓住孩子的个性,培养孩子个性发展,及时引导纠正偏差,配合老师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

篇5

关键词: 输入假说 输出假说 情感过滤 大学英语听力

1. 引言

2007年,在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提出了对大学英语听力的三个层次要求。对听力的一般要求是:要求学生能听懂英语授课,能听懂日常英语谈话和一般性题材的讲座,能听懂语速较慢(每分钟130―150词)的英语广播和电视节目,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能运用基本的听力技巧。较高要求要求学生能听懂英语谈话和讲座,能基本听懂题材熟悉、篇幅较长的英语广播和电视节目,语速为每分钟150―180词,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和相关细节。能基本听懂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程。在更高要求下,要求学生能基本听懂英语国家的广播电视节目,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能听懂英语国家人士正常语速的谈话。能听懂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程和英语讲座。这个教学要求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并且更加层次化、具体化,使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增加了新的难度,同时也使得对大学英语听力课的操作有了新的思路。

2. Krashen的“输入假设”和“情感过滤假设”理论

2.1Krashen的“输入假设”理论。

Krashen(1988)提出了习得假设、自然法则假设、输入假设和情感过滤假设。在本文中,笔者将主要探讨后两个假设。Krashen提出i代表学习者当前的语言水平。i+1代表学习者下个阶段的比目前阶段稍多或稍难的语言信息和知识结构。Krashen认为语言输入不能太难,也不能过易,学习者只要获得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就可以从i阶段过渡到i+1阶段。语言输入不能过难,超过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达到i+2;也不能过易,等同于学习者的现有水平,即i+0。这两种情况都无法产生可理解性的输入,学习者也就不能取得进步。

2.2Krashen的“情感过滤假设”理论。

Krashen认为在学习者的语言习得过程中即使有了一定的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也未必能够掌握语言知识。学习者心理上可能会产生一种语言吸收障碍,阻碍了其把可理解的语言成份进入语言习得机制(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这种障碍叫做“情感过滤”。这些情感过滤变量包括:动机、自信和焦虑。情感过滤弱,则有利于学习者吸收语言信息进而习得语言;反之,情感过滤强,会抑制语言信息的吸收和习得的产生。可理解性语言输入只有通过情感过滤才能真正为学习者所习得。

因此,在语言习得过程中,两个条件是必要的:一方面是包含i+1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另一方面是能够帮助学习者获得语言的较低的情感过滤。

3. Swain的“输出”理论

Swain(1995)认为可理解性输入对于语言习得是必不可少的,但它并不是唯一途径,输出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它具有三个功能:(1)引起学习者对语言问题的注意。在输出过程中,学习者会注意到想要表达的内容与其现有的语言知识之间存在着差距。当学习者认识到自身语言问题时,他们会在以后的输入中更加集中注意力去关注有关的语言特征,加强对这些相关输入信息的处理,这样就有助于促进语言习得。(2)输出可以检测或验证有关目的语的假设。输出为学习者提供了机会,去尝试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意图并能检验这些对目标语潜在的假设是否正确,所得到的反馈能让学习者修改或更新加工其输出。(3)输出有元语言功能。在输出的过程中,学习者会有意识地考虑语言系统的本质,既要注意到语言的意义,还要注意到语言的形式,对语言输出进行构想,进行句法加工,这样学习者才能够控制和内化语言知识。

4.当前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4.1重输入轻输出。

传统的听力课上只注重教师在台上放录音,学生听完后对答案,听力课变成单向的信息输入过程,缺少必要的输出,使得听和其他环节割裂,不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同时,听力教学太注重语言规则的解释和理解,而忽视了学生自身的语言实践。

4.2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

在传统的英语听力课上,教师是占主导地位的,学生只是被动地接收语言信息。在听材料之前,教师对材料中将出现的词汇进行讲解,听完之后,教师给出正确的答案供学生参考,同时解释材料中出现的一些语言现象。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完全被扼杀,久而久之学生对听力课失去了热情。

4.3听力内容过于陈旧,不够新颖,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很多听力材料仍然是“人为化”痕迹严重的“非真实”材料,与学生日常生活脱节,或者是与社会和时代的发展脱钩。这样的材料一方面不利于学生的吸收;另一方面实用性差。

4.4听力材料的难度把握不当。

听力材料的难度没能够充分地考虑学生的不同学习阶段,未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这就使得学生在学习一段时间后,听力水平得不到提高,仍然滞留在原先的水平,不能突破。学生在不能顺利过渡到i+1阶段。

4.5教学设备参差不齐。

很多学校的教学设备仍然是只有音频的功能,也就是说,学生只能接收到“听”的内容,对于“视”的部分却接收不到,更别提发挥师生间、学生间的互动性了。

5.三大假设对于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启发

5.1分级教学,因材施教。

各个学生的听力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造成他们听力困难的语言输入因素也不尽相同,他们在语音、语速、语言背景知识及反应速度方面都有着鲜明的个体性。因此我们应按照学生的真实听力水平,把学生分等级,根据各个等级学生的真实水平选择与之适应的听力材料。《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版)也曾指出:“分级教学经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有利于不同基础的学生提高英语水平,是因材施教原则的具体体现。”

5.2完善输入内容。

5.2.1选择合适的难度适中听力材料解决语言输入问题,既要覆盖学生现有水平又要让学生有新的收获。听力的语速不能太快,也不应太慢,听力材料中的词汇和语法应该绝大多数是学生曾经学习过的,这样学生才可能在已有的语言基础上理解新的语言信息,学生才可以从i阶段发展到i+1阶段。

5.2.2听力材料要具有真实性。听力教材应该尽量使用直接取材于生活的真实的听力材料以及录音文字材料,使学生能够接触真实的英语语言文化背景知识,感受地道、真实的英语语音语调,不同话语的自然的节奏和速度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与英美人士进行正常交流。

听力材料要具有趣味性。内容要有趣、不枯燥,可以选用多种形式的听力材料,如英文歌曲、英文电影剪辑、英文广播材料、英文电视节目、动画片等。内容的趣味性往往可以降低课文语言的难度,使学习变得容易些。课文内容的广泛性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分。(蔡基刚,1997)同时,材料的趣味性能够使学习者降低焦虑感,降低语言习得过程中的情感过滤。

听力材料要具有实用性。材料要适应社会和使用者的需求,能使学生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加深对外部世界的了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服务。实用性的听力材料有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从而促进语言的习得。

听力材料要具有连贯性。要使得一堂课的若干任务相互关联,前后相连,层层深入,具有统一的教学目的。(吕桂,2007)

5.2.3听力材料问题的设置形式应该多样化,可以包括填空、选择、判断正误、回答问题、复合式听写、写出段落大意、利用上下文推测词义、复述故事、填字游戏等。

5.2.4在注意输入的质的同时,也要关注输入的量。听力材料的量不宜太少,否则达不到学习者的需求;也不宜太多,否则会超过学习者的吸收能力。应该在满足学习者课堂听力需要的基础上适当添加部分材料供学生课后自主学习。

5.3合理输入方式。

5.3.1采用多媒体语言学习系统的语言实验室及多媒体教室以提高语言输入量。通过使用图形、音频和视频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在各种情景和多元文化中通过视、听、说的有机联系,将语言教学和客观情景联系起来,保证课程内容和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和时代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满足不同学生交互、个性化、自主学习的需求。

5.3.2听力课堂的形式要避免单一,应该多采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减轻学生压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启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营造轻松友好的课堂气氛。

5.3.3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听力策略,最大程度的降低学生的焦虑感。在听材料之前,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与之相关的背景知识,激活学生头脑中已经存在的图式信息,这样不仅可以预知听力内容,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减少听材料的难度;同时“一种语言并不是语言、语法和词汇的简单组合,它还在各个层面上体现着使用该语言的民族的文化”。(裴光刚,2002)在听的时候,教师要启发学生利用上下文提供的信息及其他的手段猜出材料的大意,培养学生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同时帮助培养学生分析、预测、推理、判断的能力。在听完之后,教师应对学生的表现尽量给予鼓励和表扬。

5.4激活输出。

在语言习得中,向学习者输入充足的可理解性知识并不等于语言技能,而且这些语言知识也不可能自动地转化为技能。因此,在给学习者提供充足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的同时,也要给其提供机会使用、检测、验证或者重新加工语言的机会,进行必要的语言输出。因此在听完或者看完一段视频之后,可以找出对话中的关键表达方式,设置情境让学生运用这些表达方式,使“陈述性”知识发展为“程序性”知识,让语言知识真正转化为学习者的语言技能。

6. 结语

解决听力教学中的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Krashen的“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理论以及Swain的“输出假说”理论给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很多启示。因此,在听力教学中,我们一方面要重视把语言的输入和输出相结合,另一方面注重降低学生的情感过滤,这样就一定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并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参考文献:

[1]Krashen.Stephen D.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Prentice-Hall International,1988:20-32.

[2]Swain.M.Three functions of output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A].In A.G.Cook&B.Seidlhofer(eds.).Principle and Practice in Applied Linguistics[C].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28-40.

[3]蔡基刚.浅谈21世纪大学英语教材编写中有关选材的几个问题[J].外语界,1997,(1):5.

篇6

【关键词】课堂听写 高中英语教学 应用策略 应用价值

Brief analysis of the applied value of the class dictation in the senior English teaching

Lu Xiaoyun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writer has analyz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senior students’ English learning. Combining the personal practice, she has expatiated on the application strategy and application value of the class dictation in the senior English teaching and also summarized what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the course of training the class dictation so as to make it bring its biggest function into play in the senior English teaching.

【Keywords】Class dictation Senior English teaching Application strategy Application value

1.引言。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听写训练仍然是必不可少的。听是接收和理解,写是表达和考查,听是写的前提,写是听的结果,听写是促进学生能力培养的有效方法,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巩固已学知识,提高英语学习水平。课堂听写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长期以来被以各种形式在我们的英语教学实践中或多或少的沿用至今,对英语教学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试图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及相关研究理论,主要就课堂听写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初步探讨。

2.课堂听写的意义。听写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测试手段,而且是不同层次的语言学习过程,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学习活动。Oiler认为,听写涉及分析的动态过程,是积极的、有创造性的训练和测试手段,“听写之所以有效,就在于它所包含的全部听力活动忠实地反映了人们在听觉处理语段过程中通常要完成的那些活动的关键方面”。

在课堂听写过程中,学生注意力集中,把听到的语言信息先接收到大脑进行分析理解,在此基础上转化为书面语。在整个过程中,由于眼、手、耳、脑并用加深了对大脑各中枢神经的信息刺激,比通过单一手段刺激的效果明显。更为重要的是,在后来的纠错过程中,学生对自己所犯的错误印象深刻,能达到今后避免犯类似错误的目的。经常适时、科学的听写训练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由于学生听音会意能力的逐渐增强和提高,使得他们在课堂上逐渐能听懂老师、同学所讲的英语,能围绕课文进行听、说、问、答,能听懂简单英语故事,从而体验学以致用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

根据心理语言学理论,听写还是一项需语言与思维共同作用的复杂而富有创造性的学习活动。正如Brown&Barnard认为,如果使用得当,听写是一项强有力的心理技能,可以鼓励学生潜意识思考――他们必须去主动思考创作。

3.高中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分析。《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具体内容和标准。其中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这四种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而当前的高中学生,尤其是农村高中的学生,其英语水平往往存在下列状况:一方面,学生在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能力存在一方或多方的严重缺失,在英语学习中极度缺乏语感,从而造成学习兴趣的缺乏;第二方面,在学习英语时缺少良好的语言应用环境,使用机会极少,造成学生用中文思维,用中文的习惯演绎英语,从而陷入语言学习的误区。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具体出现了以下问题:

3.1 大多数学生认为由于高中词汇数量的增加,使词汇的记忆难度加大,而且容易混淆。笔者经过调查,发现原因如下:第一,学生不注重单词读音,没有运用音标来记忆单词,导致单词的短时记忆时间大大减少。第二,学生在记忆词汇方面缺乏自觉性,在老师没有要求听写或默写的情况下,往往不能自觉地安排时间记忆单词。

3.2 学生只会孤立地记忆单词,在实际运用中缺乏对相关短语和固定搭配的了解,在写作文时不能灵活地运用短语和较好的一些句子结构,从而导致作文中句子单一而乏味。

3.3 笔者发现多数学生的课堂笔记相当杂乱,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只听不记,无所事事,一旦想查阅某个重要知识点,学生很难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快速找到。

3.4 部分学生认为一个单元只听写或默写一次会让他们产生投机心理,并且由于量比较大,往往很难一次性通过,因此容易产生挫败感。

4.课堂听写的实际应用策略及注意事项。

4.1 针对以上学生所出现的常见问题,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相关的试验,并总结出针对课堂听写的一系列有效的应用策略:

4.1.1 加强对学生音标学习和单词拼读能力的培养,教会学生运用音标记忆单词。如:confidence, fluently, identity等单词,在运用音标记忆的情况下,可大大降低学生记忆的难度,并增加学生对单词短时记忆的长度。

4.1.2 教师应在课前对相关语言知识点进行删选,在课堂上充分利用课堂板书,指导并督促学生按日期记下相关笔记,做到每堂课有所记录,不定期检查笔记,督促学生养成认真记笔记的习惯,避免学生出现上课无所事事的现象。

4.1.3 帮助学生利用所记日期做好重要知识点的目录,以方便查看,同时提高学生对课堂笔记本的利用率。

4.1.4 让课堂听写的内容来自于课堂。把前一天的课堂笔记作为第二天课堂听写的主要内容,容量不宜过大,一般控制在20个以内。

4.1.5 教师应采用多种不同的课堂听写方式,比如:①常规听写,即老师念、学生写。老师可念出单词或短语的英语发音,让学生写下英文并注明中文意思;或者老师念出中文意思,由学生写下相关英文单词或短语。②练习性听写。就是用听写的方法进行练习。这通常有一定的伸缩性,根据需要对教材内容包括语言、语法、词汇等进行取舍和补充,以听写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如听写单词German,可让学生写出复数形式Germans,或听写词组be determined to do sth.,让学生写出近义词组make up one’s mind to do sth.。又如,听写动词,教师只读原形,让学生把其他的一般现在时、第三人称单数、现在分词、过去式、过去分词等都写出来。③翻译性听写。教师大声朗读一个中文句子,学生根据中文意思写下翻译后的英语句子。这些对巩固语法知识,掌握所学语言材料都有一定的益处,同时提高了翻译和写作能力。

4.2 在课堂听写过程中,由于教师往往是整个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因此需要注意到以下几个方面,防止课堂听写沦为一种形式而不能为教学所用:

4.2.1 课堂听写所选择的内容不是随机的,更不是教师在没有充分备课下的替代品;相反,听写的内容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并且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分层次作出不同的要求。

4.2.2 每次听写都会有一小部分学生的成绩不理想。教师要允许他们课后重新听写,同时还要多给予他们鼓励。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并在听写过程中增强信心、提升能力。

4.2.3 课堂听写是一个不断坚持的过程,应在每堂课的开始进行课堂听写,还可以在每周一选取前一周中的重要内容,或每月初选取前一月的重要内容进行听写,让学生养成上课必听写,课前必准备的习惯。

4.2.4 听写的评价与批改是十分重要的,形式也可多样化。一般由教师逐个批改记分,这样可全面、及时地了解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发现漏洞与不足,便于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另外,批改也可由学生自己进行,教师出示听写内容,重点指出易出现的错误或听写巡视过程中发现的错误,由学生自行或交换批改、评价,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改错中学习。

5.课堂听写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及反思。Swain认为,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获得足够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后,还需要积极、主动地进行精确而连贯的恰当语言信息产出活动,才能形成有意义的言语学习活动。按照这一理论,听写就是一项有意义的语言学习活动。听为输入,写为输出,学习者在听的过程中受到语言输入训练,紧接着在写的过程里又能进行言语输出活动。这一系列的活动使学习者更加注意到自己所输入的语言,并通过大量的语言输出活动,将其输入的内容内化从而加速语言学习,最后将学习者掌握的消极语言要素变成积极语言要素。这对于日后听力水平、阅读水平、写作水平的提高都是大有好处的。

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总结出课堂听写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价值如下:

5.1 有助于学生重视单词读音,学会拼读单词,加深对所学单词的印象,学生从开不了口到尝试开口读单词和句子的过程中,增强了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从而也逐渐提高了口语能力和听力能力。

5.2 坚持进行课堂听写有助于学生纠正单词拼写错误,如学生容易把modern拼写成morden,把nature写成natrue。笔者发现在不断地听写和纠正以后,学生基本不会再犯错误。同时,课堂听写也有助于学生区分形近和音近的单词和词组,如笔者发现在经过一定时间的课堂听写以后,学生基本不会混淆attitude和altitude,give in和give up。因此在教会学生记忆或区分的方法以后,只有不断地进行强化训练,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并学以致用,而课堂听写就是强化训练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5.3 课堂听写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翻译和写作能力。教师经常给学生听写一些好的短语和句型,并让学生试着去翻译一些好的句子,学生就会慢慢地把这些东西内化,并学会灵活运用。笔者发现大多数学生的作文句子结构单一而枯燥,因此经常在课堂听写时给学生加入一些实用而优美的句型或短语,便可以帮助学生改变写作难的局面。如,笔者在试验过程中听写的do what I can to help others, find it +adj+for sb. to do sth., as a matter of fact,have no choice but to do sth.等结构在随后的学生作文中经常出现。

5.4 课堂听写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反应能力。在进行听写时,学生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理解所听内容,同时积极主动地思考,然后把所听内容转化成应该写下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相对紧张的状态,其思维能力和反应能力都相应的得到锻炼。

5.5 课堂听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在教师用英语给学生听写的过程中,学生必须用英语思维,才能真正理解所听内容,因此可以逐步培养学生对英语的语音、语调、语流和语速的敏感性,以及对语言规则使用的准确性和习惯性,还有对英语国家文化与思维的认知性,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感能力。

5.6 课堂听写还可以培养学生速记的能力。速记是英语听写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在听写时最大的麻烦就是手脑配合不行,记录速度慢。为了跟上说话者的速度,提高学生的速记能力与反应速度,教师应该传授适当的速记方法给学生。在不断的训练过程中,学生的速记能力便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尽管课堂听写有多方面的应用价值和作用,但短期的训练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的。它需要一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长期的过程,也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积极配合,不断实践。

6.总结。综上所述,课堂听写在英语作为外语或第二语言的教学中有着不可低估的地位,它的作用是多维的。听写涉及语音、词汇、语法各方面的知识及快速处理语言信息的能力,并能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起到促进作用。在英语教学中要重视听写训练,长期坚持课堂听写对学生的听能、词汇知识、语言快速处理等方面都有促进作用,定能使他们的英语水平得到全面提高。如果我们能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听写的作用,同时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相信我们的英语教学将会有更好的效果,我们的学生将会从中获得更大的收益。

参考文献

1 Charles W. Stansfield: “A History of Dictation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Testing”,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2005

2 郭丽.《论听写作为综合性语言测试手段》.国外外语教学.2000(1):18

篇7

【关键词】新媒体 英语听力 形成性评价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本文系海口经济学院教学改革重点项目《以构建能力测试为主体目标的外语课程考试模式改革与研究》(编号:hjyj2012008z)、海口经济学院教研教改项目《新媒体环境下英语专业听力课程教学效果评价模式的改革研究》(编号:hjyj2012029)。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094-01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信息技术可以说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关注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特别是在英语教学中的使用。以往大家关注的是互联网等技术带给英语的全新教学理念、内容、及手段,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逐渐产生,英语专业学生如何有效使用新媒体所提供的丰富资源来学习,以及英语教师怎样利用新媒体来有效的监控评估学生的学习,这是新媒体环境下专业英语教学研究的新方向。

一、新媒体的资源优势

(一)新媒体的含义

新媒体是指在新技术的支撑下而出现的媒体形态,比如数字广播和电视、网络、触摸媒体等等,其突出的特点是图文并茂,声像俱全。越来越多的英语学习者可以通过新媒体来接触这些生动真实的语言学习资源。例如,有些媒体推出了英文版的手机报,学生可以通过其中中英对照的新闻版块来学习英语,而且不会受到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二)新媒体所独具的资源优势

随着新媒体资源不断的出现,互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各高校开始积极的创建属于自己的校园网,还在实际教学中不断的扩大互联网的使用范围。新媒体作为新的传播形式,具有许多传统的多媒体所不具备的优势。在当前的英语专业听力课堂上,由英语教师主导视听资源,并统一控制听力学习的进程,在期末学生统一接受教师的评估考核,且传统的语音室自主听力软件不能及时的进行更新,这很难反映出学生的听力能力是否有所提高。随着新媒体技术越来越多的运用到专业英语听力的教学中,对于英语听力教学思维优势日益凸显出来,不仅提高了英语听力课程的教学实效,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起到了巨大作用。

二、新媒体同英语听力教学的关系

听力课程是高校专业英语的一门主要课程,在英语专业课的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但是以往的英语专业听力教材陈旧,并且英语教师大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通过放磁带或光盘的方式,让学生边听边做练习,最后由教师对答案或者稍加解释,这样听力练习就算完成了。在这种情况下,英语专业的听力课程很难获得成效。新媒体的出现,促使高校的专业英语教学从传统的教师讲授的模式过渡到现在的新媒体教学模式。利用新媒体将声音、图像、文字巧妙的结合起来,使之具有直观、高效、趣味的特点,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英语听力课程教学的有效率。

三、形成性评价教学模式的实施

(一)有效利用新媒体丰富的学习资源

形成性评估是指将评估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对学生平时学习中的表现、取得的成绩以及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价,是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观察、记录、以及反思等作出的发展性的评价。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并且形成性评价是双向的,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同时,也可以促进英语教师有意识的总结经验,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利用原有的知识与经验,对外部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及处理,在英语专业听力课程教学中,英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选择,鼓励学生合理有效的利用新媒体提供的丰富的资源,保证学生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二)采用合理的形成性评估方式

1.建立科学合理的测试方法

利用网络、手机、MP4、MP5等,让英语听力学习可以随时随地的展开,为了防止学生盲目的进行试听,而实际听力能力没有取得有效的提升,英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分时段进行评估,以此确保学生在新媒体的环境下紧靠教学大纲来学习。

2.建立多元化的评估方式

新媒体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电子杂志、网络视频、数字广播等等,这些都是学生们可以采用的视听渠道。听力形成性评估可以将这些形式融入到课堂教学中,通过问答、作业、日记、自我评价等方式,引导学生有目的性的完成听说练习。新媒体的学习形式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多元的评估形式也能够减少学生负面情绪的产生。

3.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

形成性评估的教学模式是专业英语听力课上的练习与课后巩固,学生资助选择与教师推荐,教材内容和学生兴趣的完美结合,能够确保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在做完阶段性评估之后,英语教师应整理听说结合的项目,同时收集好评率高的视听内容,表扬学习效果最好的学生。与传统的英语听力课堂相比较,结合科学评估的听力课堂内容更加丰富。

4.建立反馈机制

评估只有有了反馈结果才会发生作用,反馈结果是对教学结果的显示,同时也能够指导师生进一步的提升。英语教师的反馈应以激励学生为主,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英语教师应以关怀的态度来指出学生的不足与欠缺的地方,并向学生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此外,英语教师还要注意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以及学习积极性与主动的提高。

四、总结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英语学习者可以通过多种新媒体来获得大量真实、生动的英语学习资源,学生也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进行英语学习。我国的新媒体的应用还处在初始阶段,未来新媒体的应用将会逐渐增多。同时,在新媒体环境下,将形成性评估引进英语听力教学,促使英语教师能够有效的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监督学生进步,进而提高学生的成绩,让学生拥有比传统英语专业听力课堂上更多的展示机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饶小飞.罗森塔尔效应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形成性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外国语文,2012(S1):l55-158.

[2]史冬梅.新媒体环境下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形成性评价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1).

[3]林莉兰.网络自主学习环境下英语学习策略和英语学习效果研究-英语听力教学改革实验[J].外语研究,2006(2).

[4]李烨辉.浅析新媒体语境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以中国传媒大学外语部教学改革为例[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8(6):124-125.

篇8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它对一个人的身心健康成长、基本道德品质的塑造、事业发展等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为帮助家长走出误区,提升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必须充分认识并发挥教育学知识在家庭教育中的巨大作用。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孩子与父母的关系最为亲密,也最容易受到来自父母的家庭教育的影响,对孩子来说这种影响往往是深远的。可以说孩子是父母的镜子,怎样的父母就在孩子中反映出来,正如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家庭教育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影响深远,具有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

家庭教育除了对个人发展至关重要以外,它还通过提升个人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思想政治素质,进而对传播道德行为规范,培养社会人才,提高民族素质,维护社会稳定也起到深刻的推动作用。家庭教育对个人、社会的促进作用是以家长良好的教育科学知识素养、正确的教育方法、和谐的家庭氛围为前提的,这是理想状态的家庭教育。事实上,现实中的家庭教育并不完美,而是存在着一定的缺点。

进入新世纪,社会、科学迅速发展,家庭教育作为一种十分广泛的、与千家万户的家庭生活、子女健康成长、社会的人才培养密切相关的社会活动,必须有科学的教育理论作指导。无论是个人发展还是社会的发展都得益于良好的家庭教育,而当今的家庭教育中却存在不少困扰。

家庭教育在建国后很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受到忽视,直到改革开放后,我国有关家庭教育的研究才逐步活跃。近年来,尽管家庭教育学的研究不断成熟,由于其兼具婚姻家庭社会学和教育学的性质、特点,在学科广度、深度、研究视角上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此外,家庭教育缺乏有效的执行力。对家长而言,教育孩子如雕琢玉佩般艰难,不是每个家长都能胜任的。家长们又忽视了家庭教育的科学价值,认识不到家庭教育对子女成长的重要性,没有对家庭教育给予应有的关注和实践。另外,由于外在的生活压力,很多家长不得不把大量时间花在工作上,因而忽视了对子女的家庭教育。最近几年农村地区出现大量留守儿童正是对此观点的有力论证。政府和家长都没有把家庭教育工作看作孩子整个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那么与此相关的各种机构、规定、措施也就不覆存在。

家庭教育在具备灵活性的同时也决定了家长在教导孩子时往往具有主观性、盲目性。

在教育方法上,如今很多家长对孩子娇生惯养,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中,家长溺爱孩子,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殊不知,这种溺爱已经是变异了的爱,它极易使孩子养成独立性差、依赖性强、好逸恶劳、蛮横无理等缺陷。这些缺点又会影响孩子人生观、社会观、价值观的形成,甚至会扭曲三观,走上歪路。至此,溺爱完全等价于伤害,正如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的:“人们时常说,我是母亲,我是父亲,一切都让给孩子,为他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就是父母所能送给儿童的最可怕的礼物了。这种可怕的礼物,可以这样来比方:如果你想毒死你的孩子,你就给他饱喝一剂足量的使他个人幸福的药,于是他就被毒死了” ②百般呵护,包办一切,并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还有部分“专制型”家长对孩子管教过严,要求过高,孩子成绩稍有不好便是又打又骂。专制的教育扼杀孩子的创造性,不恰当的教育方法只能适得其反。

脱节主要是指学校与家长联系少,在共同促进孩子发展方面缺乏必要的沟通。学校和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两个主要场所,如果教育内容不一致,孩子就会产生矛盾,矛盾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很可能会朝着不利的方向发展。例如在德育方面,学校教育儿童要学习雷锋,大公无私,而在家里,父母却私下教导:可不能让自己吃亏。这两股德育思想力量就会在孩子心灵上“打架”,造成孩子迷茫、不知所措。

在我国,学校老师联系家长往往是因孩子犯了错误而向父母抱怨,极少有专门为孩子的学习与家长及时沟通的。有些家长错误的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教师的责任,把孩子送到学校就可以了,平时对孩子的学习、成长漠不关心,更不 要说主动与老师沟通、联系、学习经验了。

三、让教育学融入家庭教育

1.教育学的价值

2.普及教育学知识,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一方面,从理论上给已为人父母的家长们补上如何教育子女的课,即对家长进行师范课程的培训,开设教育学相关知识,如教育心理学、智育、德育、美育等理论课程。这些课程培训可以结合成人教育展开,可以利用家长会、家长手册进行宣传推广,也可以通过借鉴别国的学校——家庭沟通机构:“家庭学校联盟”、“家长、教师联合会”、“家长学校”等,建立学校——家长有效沟通机制,定期对家长进行培训。

另一方面,要在各高校﹙包括综合性大学、专科大学﹚中推广教育学课程,普及教育学知识,正如对待英语、计算机课程一样把教育学当成各个专业的必修课。高校的学生既是接近成熟的孩子又是未来的家长,授课可结合他们自身成长时的典型家庭教育案例,对他们普及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知识,帮助他们正确的认识家庭教育,形成科学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以便将来为人父母后科学的养育子女。

注释:

②马卡连柯,《家庭与学校的儿童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62年版,第370页。

[1]马卡连柯. 家庭与学校的儿童教育[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62

[3]彭立荣. 家庭教育学[M]. 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5

[5]B.A.苏霍姆林斯基著, 杜殿坤编译. 给教师的建议[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7]陈鹤琴. 家庭教育[M]. 上海: 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1

篇9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策略研究结硕果

10月10日至11日,广东省学前儿童家庭贯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策略研究成果暨研讨交流会在广州召开。会议了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广东省学前儿童家庭贯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策略研究”成果――《写给爸爸妈妈的教育故事》丛书,并研讨交流学前儿童家庭贯彻《指南》的有效策略。省教育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汤贞敏,省教育厅和省教育研究院相关处室负责人出席会议开幕式。项目负责人、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郑福明教授作项目结题报告。全省各级学前教育管理者和教研员、有关专家学者、幼儿园园长共300余人参加会议。

汤贞敏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儿童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基础,认识儿童的成长规律和特点,保证儿童健康、快乐成长,是国家、幼儿园和家庭的共同责任。为此,一要加强宣传,认清家庭学前儿童教育的重要性。继续加大科学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宣传力度,让《指南》及相关的政策文件精神融入每个学前儿童家庭,提高家长育儿水平。二要深度研究,提供家庭贯彻《指南》策略支持。针对家庭对《指南》理念的实践转化能力存在差异的状况,学前教育有关学者和幼儿园教师要深入研究,探索开发适合不同家庭的学前儿童教育策略和工具。三要家园合作,营造科学共育和谐环境。家庭和幼儿园加强沟通,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形成和谐一统一的学前教育文化,共同保障儿童健康快乐成长。四要专业指导,促进科学理论、理念全面转化为实践。学前教育专家、园长、教师要对家庭进行专业指导,促进科学育儿理念转化为正确的家庭教育行为。汤贞敏寄望《写给爸爸妈妈的教育故事》丛书发挥切实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作用,所有学前教育同行和学前教育儿童家庭齐心协力,加强研究和实践,推进学前教育健康发展,为成就无数“中国少年”和一个“少年中国”奠定坚实基础。

会上,丛书主编、区域学前教育管理者、幼儿园园长围绕家庭教育相关策略展开了研讨交流。丛书各分册主编分别从健康、科学、艺术、语言、社会五个领域,围绕《指南》精神解读了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来自佛山、深圳、广州的学前教育管理者和园长分享了区域及幼儿园家园共育的成功经验。项目负责人、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郑福明教授作项目结题报告,针对项目起源、研究设计、调研结果、研究成果概括作了讲解分析。

省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劳汉生在会议总结发言中表示,学前教育对儿童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已经得到社会认同及国内、国际研究证实,但还要持续不懈加强宣传和引导,尤其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要加强针对性宣传和指导。幼儿园要强化合作意识,政府、幼儿园、家庭、社会等各司其职,共同承担学前教育责任。要拓宽路径,在政策文件等自上而下推进基础上,根据各地、各类人群特征,研究和探索有针对性、形式多样的措施和路径,加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交流,全面推进学前教育科学发展。

篇10

在社会巨变中成长起来的当代中国家长,正在用有限的家庭教育知识、有限的教育经验和对孩子无限的期待、无限的担忧煎熬着自己,从而深陷于高期望和低教育水平的矛盾之中,由此所带来的种种亲子冲突和家校冲突严重阻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影响了家庭的幸福和谐,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校的教育效果,加重了学校的教育责任和负担。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和家庭是一对教育者”。也就是说,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也是社会和家庭的责任。重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相互协调和相互配合,进一步提倡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不仅是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机制的需要,而且也是构建和谐校园、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需要。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强力支撑。而创办“家长学校”则是有效实施“家校结合”的必由之路。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一个家庭走进学校,及时和学校沟通,紧密配合学校,全面的、科学化、培育好每一个孩子。

那么信息化环境下如何才能有效实施“家校结合”呢?现代教育学家是应该好好深思,仔细地探究了。本文就如何实施“家校结合”谈出了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以飨读者。

关键字:教育信息化、家校结合、网上家长学校。

随着我国独生子女家庭范围的不断扩大,独生子女成长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日趋显露:孩子因溺爱而客观存在一定的性格缺陷,很多的孩子自私、狭隘、蛮横、叛逆,逃学,网络成瘾、早恋、离家出走、甚至自杀……亲子关系日益疏远,而家长又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与方法,因而,成立“家长学校”指导家长运用正确的方式方法教育孩子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且是刻不容缓了。

家庭教育作为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其发展、变化总是与社会的发展相联系,并被赋予鲜明的时代特征。当今,全社会对家庭教育的重视达到空前的程度,也为教育改革和发展中进一步确立其地位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网络技术在冲击和弱化学校教育功能的同时,对家庭教育却产生着空前广泛和深刻的影响。面对网络带给孩子们的正负效应,我们必须提高孩子们对社会环境的积极适应力和自我强化的成长力,把家庭教育推向一个全新的高度。网络技术应用于教育,成为家庭与学校、社会结合的有机桥梁。通过这个桥梁,家庭、学校与社会就能迅速、方便地进行沟通,才不至于把教育孩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积累下来,才能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及时的发现问题,进一步解决问题。

一、政府应该加大“家庭教育”的宣传力度,积极引导广大家长提高参加不同层次家庭教育培训活动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这种发生在家庭的教育活动,不是家庭和个人的私事,国家和社会应当予以高度重视并给予积极指导。以避免家庭教育成为育人的“短板”,拖了教育整体改革的“后腿”!

政府应发挥其职能作用,充分利用报纸、网络等广大媒体做好积极地宣传,使广大家长摈弃旧的育儿观念,树立新的“家庭教育观”,大力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传播科学育儿、科学教子的理念与方法。使家长和学校充分熟悉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及紧迫性。

政府应指导广大家长积极参加“家长培训”使广大家长学习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科学化的教育好孩子,做好学校教育的强有力的支撑。

二、政府应加大投资力度,活动经费、建立各级家庭教育培训基地,完成家庭教育指导教师的培训。

家庭教育既然是教育的事情,教育行政部门就不能免其责任。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推行父母教育的条件首先是要有固定的场所,其次是有基本达到要求的师资。

首要的是资金的投入,国家应投入专项资金,目前,由于教育事务繁多,教育行政部门未能将家庭教育作为一项重点工作认真抓起来。国家应明确教育行政部门为主联系各种社会力量负责中小学校家长学校督建,拟定标准与实施细则,通过学校与广大教师,将家教指导工作从学龄段往前延伸。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家庭教育的管理,指导与督促各级中小学的家长学校建设,组织开展家庭教育的理论方法研究,在相应的教育活动中列入家庭教育的内容,奖励优秀从事家庭教育的专职与兼职人员;联系新闻出版部门对家教图书与期刊进行管理,对家庭教育中介机构进行评估,与家庭教育相关的信息。

三、学校应积极开办“家长学校”,建立“家庭教育”基地,充分发挥学校的资源优势,创造性地开展家庭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家长素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涉及到每个家庭,而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和影响甚至超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贯穿在人生教育的各个阶段,不仅仅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事。我们注意到,国家规划的工作方针之一是“育人为本”,从这个意义上说,家长是育人的主体之一,应当以宏观的视野认识家庭教育在“育人”中的重要地位和基础作用,在教育规划中体现对家庭的重视以及对家长作为“教育者”的教育和指导,而不应视家庭为学校教育的工具,不应假设家长无师自通!因而,举办“家长学校”首要任务是:“提高家长素质”。

办好家长学校,大力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家长学校是传播科学育儿、科学教子知识的重要载体。家长学校应本着在教学时间和方式上求活、教学内容上求精、教学效果上求实的宗旨,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搞好教学,并通过丰富多彩的家教活动普及家教知识,诸如家教知识讲座、家教经验交流会、家长园地、家长开放日、家长信箱、各种竞赛和论文研讨活动。还可通过建立学校、家庭联系卡,设立心理教育咨询台、家庭教育咨询台、学习方法咨询台等专门解决家长提出的各种问题,变家长被动参与为主动参与,家长学校通过上述活动,可使家庭、学校形成合力,真正达到了普及家教知识,传授科学育儿经验,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四、积极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建立“网上家长学校”

网上家长学校是以数字化信息技术为核心,在因特网和相关软件的相互结合所形成的操作背景和技术条件下,以在校学生的家长为教育对象,以《家长学校工作规程》和《家长学校教学指导纲要》为指导,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三力合一作用,以家庭教育知识、技能为主要教育内容,以全面提高家长素质为宗旨的一所成人的业余学校。网上家长学校主要通过“政策法规”、“家长学堂”、“家教超市”、“家教论坛”、“心理导航”、“名师点拨”、“专家在线”等途径来实现家庭教育目标 。

网上家长学校能充分发挥网络信息技术的先进性,挖掘网络教育积极因素,促使学校内部制定研究规划,实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各方面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共享,达成研究的预定目标;通过网上家长学校本身所具有的时代特征,以创新精神来开展各项工作,取得创新成果,更好地为学校管理服务。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起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密切配合的互动教育信息平台-“网上家长学校”借此科学、合理、有效地量化和考评教师与学生家庭沟通方面的工作情况,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德育现代化工程的实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推进学校常规工作的管理作用。

通过网上家长学校网站的使用,有利于加强学校内部管理,提高了校务工作效率,节约学校办公经费的开支;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强化对学生全方位的管理;有利于学校倾听家长的意见,接受家长对学校的监督;有利于加强班主任工作的过程管理;有利于网络环境下社会化学习体系的建立;有利于教师信息化素养的提高;有利于提高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有利于宣传教育的成就,教育资讯。

有了家校互动平台,许多信息可以运用网络平台及时发出,便于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了解学校的一些具体要求。由于交流及时,对于家长更好的有的放矢教育孩子,合理科学安排孩子的学习,有了一个指导性的作用。老师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了解学生在家的思想、学习情况,解决问题对症下药。强化了学校与家庭之间的交流,建立起一个全新的沟通方式,从而不仅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压力,更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

学生家长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通过短信的方式,把自己对学校管理上好的建议,对老师的要求、希望,自己在教育子女遇到的困惑,发给相关的部门或人员。融洽了师生之间,学生家长与老师之间的关系,沟通起来方便、快捷,高效。

信息技术在家长学校中的渗透,为家长学校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为学校的德育教育、素质教育等提供了有力的作用,为学校管理及各项工作做好了强有力的支撑。

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产品“校讯通”为家校合作保驾护航。

“校讯通”系统是利用GSM网络和短信息技术,实现学校与家长之间顺畅传递学生信息、校务信息为一体的综合校园通信系统。所谓“校讯通”就是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手机短信群发,轻松实现家长与老师间的双向交流的系统平台。

通过借助“校讯通”可以方便的实现:校务管理、家校互动、平安短信、亲情沟通、气象提醒,可以加强和家长的联系,提高服务质量。可以及时和家长联系,宣传学校的政策规定,告知学校的放假和返校时间安排,形成学校和家庭教育的有效沟通,促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结合,构建和谐的教育环境。

“校讯通”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移动窗口 ,及时以短信的方式告知学生成绩和进步。给有进步的学生家长发送贺信,促进学校的精度管理,发扬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可以 宣传先进的教育方法和理念,营造积极和谐的家校教育氛围,是学校、家长和学生交流的一种有效平台。

“校讯通”对广大家长更是可以“低成本”实现与孩子共同成长。校讯通是家长获取子女在校信息的实时手段,包括学习成绩、平安进出校、近期表现、身体状况等等;是获得家庭教育帮助与培训方法的有效渠道;是和孩子实现情感沟通的重要桥梁,实现和孩子的一起成长。

“校讯通”在学校现代化管理方面、在家校合作方面的作用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挖掘、去应用。

著名的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曾说:“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掌握在执政者手里,不如说掌握在父母手里”。从源头上指出了家长教育的重要性!

在北欧一些发达国家,约70%的家长经过专业的家庭教育培训,家庭教育指导已深入到每个家庭。然而在我国,根据国家教育科学研究机构一项调查表明:70%以上的家长承认自己不懂家庭教育;绝大多数为人父母者,不知如何有效教育自己的孩子。

家庭对孩子一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最重要的启蒙老师,也是伴随终生的老师。从某种意义上讲,未来的竞争与其说是孩子们的竞争,不如说是家长们的竞争。因次,我们应依托政府大力研发“家校合作”机制,发展“家庭教育”,实现“科教兴国”的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