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与能源利用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10-30 17:31: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节能与能源利用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低碳环保建筑,节能减排
建低碳环保建筑的重要性
低碳环保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 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环保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 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发展低碳环保,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今年全国两会上,民建中央提交的《关于发展绿色建筑促进节能减排提案》重点突出,将目光放在建筑节能领域。该提案强调,我国应该构建节能、节水、节地、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的低碳环保建筑(绿色建筑),同时更注重人的舒适以及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因为这代表了现代建筑的发展方向。
低碳环保建筑的概念
低碳环保建筑是指在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目前低碳建筑已逐渐成为国际建筑界的主流趋势。一个经常被忽略的事实是:建筑在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中,几乎占到了50%,这一比例远远高于运输和工业领域。作为建筑物,无论在时间和空间上,它的碳排放是影响环境的主要来源,所以说“低碳环保建筑”是当前“绿色建筑”理念的前沿体现。
低碳环保建筑的技术要求
低碳环保(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六类指标组成。
1、节地与室外环境 :在建设过程中应尽可能维持原有场地的地形地貌,这样既可以减少用于场地平整所带来建设投资的增加,减少施工的工程量,也避免了因场地建设对原有生态环境景观的破坏。场地内有价值的树木、水塘、水系不但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而且是传承场地所在区域历史文脉的重要载体,也是该区域重要的景观标志。因此,应根据《城市绿化条例》 (1992年国务院令第100号)等国家相关规定予以保护。当因建设开发确需改造场地内地形、地貌、水系、植被等环境状况时,在工程结束后,鼓励建设方采取相应的场地环境恢复措施,减少对原有场地环境的改变,避免因土地过度开发而造成对城市整体环境的破坏。
2、节能与能源利用: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国土被分为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夏热冬暖和温和5个不同的建筑气候区,除温和地区外,建设部已经颁布实施了分别针对各个建筑气候区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标准。建设部所颁布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节能率为50%,即在保持相同室内热环境条件的前提下,要求新建和改扩建的居住建筑的采暖或空调能耗降低一半。节能50%并非建筑节能的最终目标,近几年来已经有一些省、市根据当地建筑节能工作开展的程度和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制定了节能率高于50%的住宅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因此将本条作为必须达标的项目。在公共建筑(特别是大型商场、高档旅馆酒店、高档办公楼等)的全年能耗中,大约50%~60%消耗于空调制冷与采暖系统,20%~30%用于照明。而在空调采暖这部分能耗中,大约20%~50%由护结构传热所消耗(夏热冬暖地区约20%,夏热冬冷地区约35%,寒冷地区约40%,严寒地区约50%),因此本标准对绿色建筑围护结构提出了节能要求。
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结合城市水环境专项规划以及当地水资源状况,考虑建筑周边环境,对建筑水环境进行统筹规划,是建设绿色建筑的必要条件。因此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前应结合区域的给水排水、水资源、气候特点等客观环境状况对建筑水环境进行系统规划,制定水系统规划方案,增加水资源循环利用率,减少市政供水量和污水排放量。
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有害物质的释放规律非常复杂。本条可定量评价装饰装修过程中建筑材料对室内环境的污染程度。选用有害物质含量达标、环保效果好的建筑材料,可以防止由于选材不当造成室内空气污染。
5、室内环境质量:室内热环境是指影响人体冷热感觉的环境因素。“热舒适”是指人体对热环境的主观热反应,是人们对周围热环境感到满意的一种主观感觉,它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般而言,室内温度、室内湿度和气流速度对人体热舒适感产生的影响最为显著,也最容易被人体所感知和认识;而环境辐射对人体的冷热感产生的影响很容易被人们所忽视;除此之外,围护结构辐射也会对室内空气温度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本标准只引用室内温度、室内湿度、气流速度三个参数评判室内环境的人体热舒适性。
6、运营管理:物业管理公司应提交节能;节水、节材与绿化管理制度,并说明实施效果。节能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业主和物业共同制定节能管理模式;分户、分类的计量与收费;建立物业内部的节能管理机制;节能指标达到设计要求。节水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按照高质高用、低质低用的梯级用水原则,制定节水方案;采用分户、分类的计量与收费;建立物业内部的节水管理机制;节水指标达到设计要求。耗材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建立建筑、设备、系统的维护制度,减少因维修带来的材料消耗;建立物业耗材管理制度,选用绿色材料。绿化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对绿化用水进行计量,建立并完善节水型灌溉系统;规范杀虫剂、除草剂、化肥、农药等化学药品的使用,有效避免对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的损害。
低碳环保建筑的前景
目前,国务院印发了《“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该方案从节能减排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等多方面提出具体要求,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俨然成为产业升级、经济结构转型的重中之重。此次工作方案中重点提到工业节能、交通节能、建筑节能、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商业和民用节能以及公共机构节能减排等六大领域。而在六大节能减排领域中,建筑节能是目前最具发展前景的领域。随着我国城市化节奏的加快,建设绿色低碳的宜居城市,发展绿色建筑,推动建筑节能,是我国进入城市化阶段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和中国建筑节能减排联盟获悉,在湖南郴州举办的“2012城市建设与绿色人居发展论坛”上,与会城市建设管理者、规划设计专家认为,建设低碳宜居城市,发展低碳环保建筑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
总之,建筑设计中的低碳环保乃是大势所趋,做好低碳环保设计,对于节约能源,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城市绿化条例》(1992年国务院令第100号)
篇2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原则 设计要点
1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环保的意识逐步加强,且随着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水平、审美要求和道德、伦理价值观,发展绿色建筑成为现代建筑的趋势。根据我国GB/T50378 ―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的定义,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根据自然环境,综合运用生态学、建筑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化科技手段,对建筑与其它相关因素的关系,进行合理安排组织,使物质能源在建筑系统内有序循环、转化,并与自然、建筑和人三者之间高度和谐统一,创造出舒适、健康的人居环境。
2 绿色建筑设计原则
2.1 生态性原则
所谓的生态性原则,就是指建构绿色建筑人文理念要以现代生态科学为前提,所提出的人文理念必须体现尊重自然、尊重生态规律和维护我国及全球生态系统动态平衡的客观要求。绿色建筑首先要遵循的是生态性原则,即适应自然条件,保护自然环境。通过蓄热等措施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并充分利用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利能、海洋能、生物能等,减少对于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尽可能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构建和谐的生态环境。
2.2 以人为本原则
人是社会的主体,不能以降低生活质量,牺牲人的健康和舒适性为代价。在绿色建筑中强调舒适不是以牺牲建筑生态性为前提,而是在环保节能的基础上强调人的主观舒适度,譬如在建筑上应用新型的建筑节能材料,通过提高维护结构的保温和隔热性能,利用太阳能冬季取暖,夏季降温,通过遮阳设施来防止夏季过热,最终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性,达到很好的效果。
2.3 合理选址原则:
绿色建筑强调要因地制宜,不能照搬肓从,任何一个区域规划、城市建设或者单体建筑项目,都必须建立在对特定地方条件的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其中包括地域气候特征、地理因素、地方文化与风俗、建筑机理特征、有利于环境持续性的各种能源分布等等。例如位于美国匹兹堡市郊区的熊溪河畔,由F•L•赖特设计的流水别墅,充分的整合地形、风景等因素,创造出了一个非常优美和谐的环境。
2.4整体设计原则
绿色建筑还强调整体设计思想,结合气候、文化、经济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不能仅仅着眼于局部而不顾整体。例如,热带地区如果使用保温材料和蓄热墙体就毫无意义。对于寒冷地区,如果窗户的热性能很差,用再昂贵的墙体保温材料也不会达到节能的效果。由此可见,整体设计将对建筑的节能以及舒适性产生巨大的影响。
2.5 和谐原则:
即关注建筑整个生命周期。建筑作为人类行为的一种影响存在结果,由于其空间选择、建造过程和使用拆除的全寿命过程存在着消耗、扰动以及影响的实际作用,因此关注它的生命周期,不仅使它在使用阶段能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低耗无害的空间,而且在拆除后对环境的影响很小,拆除材料也可以进一步循环利用。
2.6经济原则:
绿色建筑的建造、使用、维护是一个复杂的技术系统问题,更是一个社会组织体系问题。在建设时以最小的投入得到最环保、最利于人居住的环境是每个单位、每个居民的愿望。因此,我们要推动经济型节能材料的发展,使建筑更加环保、更加节约资源、
3 绿色建筑的设计要点
3.1规划设计技术要点
绿色建筑的设计过程涉及到的有规划、建筑、给排水、电气、暖通等众多专业,是一个全系统的设计。在规划时要充分了解建筑周围的环境,进行合理有效地规划。
在室外环境方面,应该种植适应性较强、绿化效果好的植物,这样不仅可以对环境起很好的绿化作用,还可以节省大量的植物维护成本,除此之外,还要采取减少建筑外立墙和室外照明引起的光污染、采用雨水回渗等措施减少室外环境对建筑的不利影响。
在室内环境方面,要创造良好的通风、光、声及空气环境,对通风要求较高的建筑要尽量保证每栋建筑物都有一定的迎风面,通过建筑形体设计、朝向、建筑群的布局等,根据当地风玫瑰来取得最大的自然通风,获得较好的通风效果;通过对天窗、窗户、照明系统等的合理布置,使室内达到最佳的采光效果;通过对建筑进行动静区进行平面布置和空间划分,合理选用具有隔音效果的建筑材料都可以很好地保证声环境。
在节水方面,绿色建筑要实现节水目标,就需要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即将废水、雨水回用,将水环境系统由原来的“供给――排放”模式进行技术改进,增添必要的贮存和处理设施,形成“供给――排放――贮存――处理――回用”的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合理地利用水资源。
在节能与能源利用方面,首先要降低能耗,通过合理地布置环境减少能量的消耗,还要适当地能量利用效率,优化能源系统,进行能源回收等,当然,我们要尽可能开发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等。
由于早期规划的不规范、杂乱无章等问题,现在我们国家提出了一个新的话题――建筑一体化。在规划、建筑方案之初就必须与给排水、电气等专业密切配合,准确计算出建筑物所需的各种建筑材料,合理确定建筑物的体型及屋面形式,为光热、光电集热构件的安装提供合理安全的初始条件,使其融入建筑,成为建筑物的构成元素,使它们成为绿色建筑的亮点。
3.2 施工技术要点
在施工场地环境方面,通过合理布置,减少施工对场地及场地周边环境的扰动和破坏;设置专门场地堆置弃土,土方尽量原地回填利用,并采取防止土壤流失的措施;采取保护表层土壤、稳定斜坡、植被覆盖等措施;使用淤泥栅栏、沉淀池等措施控制沉淀物等等。要降低环境负荷。施工废弃物分类处理,且符合国家及地方法律法规的要求;避免或减少排放污染物对土壤的污染,如:仓库、油库、化粪池、垃圾站等处应采取防漏防渗措施,防止危险品、化学品、污染物、固体废物中有害物质的泄漏;施工结束后应恢复施工活动中被破坏的植被(一般指临时占地内)补偿施工活动中人为破坏植被和地貌造成的土壤侵蚀等损失。要保护水文环境。岩土工程勘察和基础工程施工前应采取避免对地下水污染的对策;保护场地内及周围的地下水与自然水体,减少施工活动对其水质、水量的负面影响;优化施工降水方案,减少地下水抽取,且保证回灌水水质。
在节能方面,首先要降低能耗,通过改善能源使用结构,有效地控制施工过程中的能耗;其次根据具体情况合理组织施工、积极推广节能新技术、新工艺;还要提高能量利用效率,通过制定合理施工能耗指标,提高施工能源利用率;确保施工设备满负荷运转,减少无用功,禁止不合格临时设施用电,以免造成损失。
在节水方面,节水提高用水效率采用施工节水工艺、节水设备和设施;尽可能地采用天然降水等作为施工用水,从而节约能量;采用更为合理的节水方案,使建筑在满足各项其他要求的基础上尽可能节约水资源。
在节材与材料资源方面,临时设施充分利用旧料和现场拆迁回收材料,使用装配方便、可循环利用的材料,例如采用再生混凝土骨料。周转材料、循环使用材料和机具应耐用、维护与拆卸方便、且易于回收和再利用;采用工业化的成品,减少现场作业与废料;减少建筑垃圾,充分利用废弃物。
使用绿色建材施工单位应按照国家、行业或地方管理部门对绿色建材做出的法律、法规及评价方法,选择建筑材料;就地取材,充分利用本地资源进行施工,减少运输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3.3运营技术要点
首先是建立优良的管理网络平台,加强对节能、节水的管理和环境质量的监视,提高物业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建立必要的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系统。
在节能与节水管理方面。建立节能与节水的管理机制;实现分户、分类计量与收费;节能与节水的指标达到设计要求;对绿化用水进行计量,建立并完善节水型灌溉系统。
在耗材管理方面。建立建筑、设备与系统的维护制度,减少因维修带来的材料消耗;建立物业耗材管理制度,选用绿色材料。
在绿化管理方面。建立绿化管理制度;采用无公害病虫害技术,规范杀虫剂、除草剂、化肥、农药等化学药品的使用,有效避免对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的损害。
在垃圾管理方面。建筑装修及维修期间,对建筑垃圾实行容器化收集,避免或减少建筑垃圾遗撒;建立垃圾管理制度,对垃圾流向进行有效控制,防止无序倾倒和二次污染;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回收和资源化利用。
在运营时应充分应用管理学知识,做到有效、有序的管理。
4 结语
篇3
【关键字】工程机械;燃油消耗;原因;节能控制策略
工程机械一般应用于大小型工程的建设,其种类繁多,使用广泛。然而因为当前工程机械的各方面技术仍不完善,故而在使用中,经常会出现各种浪费或者消耗过大的现象。燃油消耗就是其中之一。
1 影响工程机械燃油消耗的原因
工程机械的燃油消耗过大,会增加工程成本,影响企业的效益。而影响工程机械燃油消耗的原因大体上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个是工程机械本身在运行的过程中,由于各个零部件的运行不正常,导致整体燃油消耗过大。第二个是工程机械的使用和维护制度不完善,人为操作失误造成燃油消耗过大。第三个是柴油机本身技术较低的问题。
1.1工程机械自身的系统不完善
工程机械在运行的过程中,对零部件的精度和协调性要求极高。然而,当期中国的工程机械自身系统及其不完善,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和耐久力都比较差,在运行的过程中,经常会偏离标准精度,直接影响了整部工程机械的运转。在这些零部件中,发动机和底盘的影响是最大的,发动机系统的不完善,增加了工程机械启动过程中的燃油量。而底盘的不完善,增加了工程机械传动时的能量,这两者都会使整个工程机械的能耗增大。
1.2工程机械的使用和维护制度不完善
因为不完善的制度,所以操作者(驾驶员)在使用工程机械的过程中,经常出现超速驾驶、急速换挡等现象,而超速驾驶和急速换挡都需要强大的动力和能量作为支撑,就促使燃油极具燃烧,造成巨大能耗。同时,很多企业不注重对机械的维护和保养,也没有相关的定期检测维修制度。无节制地使用工程机械,不健全的保养维护制度,严重后果威胁着工程机械的使用寿命,使其老化的速度更快,耗油量更大。
1.3柴油机本身的技术水平较低
当前中国的工程机械普遍采用的是柴油机燃油技术,这种技术本身的科技含量低,经济成本高。在使用的过程中,还经常会出现燃油燃烧不充分,以及燃油泄漏等问题。燃烧不充分不利于燃油的循环使用,而泄漏直接导致燃油的浪费,这些问题是造成工程机械燃油消耗过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需要制定一套有效可行的节能控制策略。
2 节能控制策略
根据工程机械油耗产生的原因,我们可以对症下药,从三个方面来制定节能控制策略,一是改善工程机械自身的技术系统,二是完善工程机械的使用、维护制度,三是采用新技术新能源。
2.1改善工程机械自身的技术系统
2.1.1发动机技术改进
发动机是整个工程机械的动力系统,也是最需要燃油的部件。对发动机的改进重点是以下几个方面:
(1)气门间隙的大小。柴油机在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它的气门间隙可能会变化。当气门间隙较小时,会出现燃油燃烧不良的状况,降低了燃油使用的效率。而当气门间歇过大时,燃油不大可能充分燃烧,导致用油量增加,油耗上升。故而要调整好气门间隙,降低燃油消耗
(2)喷油泵和喷油器的工作压不均匀。喷油泵和喷油器的工作压过小时,会使缸内的柴油不能够充分燃烧,增加油量消耗。故而工作人员要对及时对喷油泵和喷油器进行定期检查和调整,保证节能。
(3)气缸的压力问题。气缸的压力关系到发动机动力系统的运行,汽缸压力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燃油的燃烧,造成耗油量的增加。所以,发动机气缸的压力一般都会保持在标准气压。
(4)冷却水温度的高低。发动机的水温低于50摄氏度时,会导致耗油量增加。而高于90摄氏度时,会造成燃油燃烧不够充分。通常冷却水的温度应该保持在85-90摄氏度,才能够保证燃油消耗最低。
(5)空气滤清器的清洁与否。通常燃烧1kg的柴油需要15kg的空气,在工程机械的运转过程中,如果没有及时清理空气滤清器中的废气,就会降低发动机的功率,在启动或作业过程中,需要的能量就会增加,直接造成燃油消耗,故而操作者要按照要求定时清洁空气滤清器。
2.1.2底盘技术改进
工程机械的底盘技术关系到工程机械的转动效率。底盘状况较差时,机械行使的阻力较大,转动效率就低,燃油消耗自然就高。反之,消耗就低,底盘技术需要改进的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个方面:
(1)离合器打滑。通常情况下,只有完全放松机械的离合器踏板之后,机械才有可能正常起步。这样出现了机械加速时,柴油机的转速已经提高,然而车速却并不一定提高,导致燃油的消耗。
(2)变速器、驱动器、传动轴等出现故障,一般表现为异响或者发热。通常要及时更换这些部件,排除存在的故障,保证其正常运转。
(3)油效果差。在传动系统中,一些部件会因为缺少油或者油的质量较差等,造成传动系统运行效率较慢,导致燃油的过度消耗。故而要选用质量合格的油及时对机械进行。
(4)轮胎气压低。当轮胎式工程机械的气压低于标准气压时,会增加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进而降低机械行使速度,增加油量消耗。所以要及时对轮胎进行充气,保证标准气压。
(5)转毂轴承的松紧不合理。转毂轴承过紧时,将是传动系统的阻力增加,使整个机械系统需要更大的动力来保证其运行;转毂轴承过松,降低了车轮的稳定性。这两种状况,都增加了燃油的消耗,故而保证转毂轴承的松紧合理对燃油节能至关重要。
2.1.3操作技术改进
正确的操作和使用工程机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燃油的消耗,达到节能的目的。通常情况下,企业和操作人员要加强这几个方面的技术:
(1)避免机械超负荷运行。工程机械一般都会配备全程式调速器,这种调速器有一种特点,即在一定调速范围内的发动机,负荷增加,其功率也增加,消耗的燃油会相应降低,故而当机械处于满负荷状态时,消耗的燃油是最少的。相反,当机械超负荷运转时,发动机的运行超出了调速范围,机械功率增加的速度会更快,燃油量消耗最多。所以要避免机械的超负荷运转,尽量使其保持在满负荷状态。
(2)避免在低温下的冷启动。在冬季,经常会出现工程机械启动困难的状况,很多操作人员不顾及温度对燃油的影响,强行进行冷启动。这样既浪费时间,也消耗大量燃油。故而在低温下启动工程机械时,首先要对发动机进行预热,之后在进行正常启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燃油消耗。
(3)避免急剧加速运转。根据发动机燃油消耗与功率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得知,超负荷状态下,功率越大,燃油消耗越大。故而在工程机械的运转工程中,要避免急剧加速运转。而较大油门的中速运转是最好或者最为节油的方式。既保证耗油量较低,又保证加速的平稳过渡。
2.2完善机械的使用、维护制度
通过完善的使用和维护制度,来进行节能控制的策略主要有两个:一是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二是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
2.2.1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先进健全的管理制度是整个节能控制实现的前提,也是使用、维护制度完善的基础,具体来说,要做到四点:
(1)实行工程机械责任制。工程机械责任制,就是将机械使用、保养、维修等各个环节责任到人,之后以机械为单位,组成一个团队。比如一辆工程机械的驾驶员、机械保养和维护员以及维修人员,他们就可以组成一个团队,专门负责一辆或者几辆机械的使用和保养。这样能够明确分工,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保证机械的专业使用和保养。
(2)实行项目成本管理制度。在工程机械的使用过程中,企业可以采用项目成本管理的方式控制燃油,即将操作者的个人工资、绩效、奖金等与燃油消耗量、机械维修和保养等各个方面结合起来,减少不正确或者超速使用的可能,同时能够达到节省燃油的效果。
(3)实行定额燃油管理制度。除了老旧、损坏程度较高的工程机械外,其他机械的常用燃油量一般都是有定数的。故而,企业要定期定人对工程机械进行检查和维修,对于损坏程度较高的,要由高级维修人员进行专业检修,而那些较为老旧的机械,可以根据企业的经济成本和效益,进行改装或者直接淘汰。
(4)采用一定的经济奖惩制度。企业在制定节能策略时,可以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对于节约燃料的员工,进行经济奖励,反之,则进行惩罚。奖惩制度的建立,要充分考虑员工的工资状况、心理和经济承受能力,以及其燃料浪费的状况,这样才能够保证奖惩制度的有效实施,同时不伤害员工的感情。
2.2.2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
通常情况下,企业要对工程机械的操作人员要进行定期的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机械认识(机械构造、机械原理、机械性能等)、机械的使用和保养等,这些培训能够保证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然而,这些还远远不够,企业还应该加强对操作人员职业道德的培训,帮助其树立节能意识,提高其责任感,这样才能够保证燃油在使用过程中的节能。
2.3采用新技术新能源
采用新技术新能源是实现工程机械节能的最终途径,也是最有利的途径。
2.3.1采用新技术
面对当前柴油机技术水平低、油耗大、成本高的状况。我们可以采用两种方法来降低能耗。一种是采用新技术,改进柴油机,提高它的技术水平,降低其油耗。另一种是利用当前的科学技术,直接开发和研究一种新型的燃油机,让它代替柴油机进行工作。使用这两种方式,都能够达到节能的目的,同时还有利于环境的保护。
2.3.2采用新能源
目前天然气、风能、地热能等新型能源已经被开发和使用,而工程机械的主要能源仍旧是油。这样的差距降低了工程机械能源技术,也增加了其运行过程中的燃油消耗。故而,工程机械也应该加快能源更新换代的速度,采用天然气等新型能源,降低燃油的消耗,减少能源成本。
通过这些策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较低燃油消耗,达到节能的目的,符合当前节能减排的政治要求,同时也是未来工程机械的燃油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
参考文献:
[1]刘茂福,等.工程机械电子节能控制技术研究.机床与液压,2011(12).
[2]牛志刚.降低工程机械燃油消耗的几点措施[J].内蒙古公路与运输,2010(04).
[3]章崇任.工程机械节能降耗新途径[J].建筑机械,2010(04).
篇4
一、指导思想
年全区节能工作的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巩固、提升、精细化”深化年活动的要求,积极转变思路,立足全局,统筹好各个节能领域(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各社会领域),把握好三大节能方向(结构节能、技术节能、管理节能),协调好多种工作方式(政策激励、节能预警、重点项目、节能执法等)。坚持降低能源消耗强度与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相结合,形成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倒逼机制;坚持强化责任、健全法制、完善政策、加强监管相结合,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坚持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技术进步、加强管理引导相结合,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有效驱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节能长效机制,确保均衡持续地实现全年节能目标。
二、工作目标
年全区节能工作主要目标:全区万元GDP能耗比年降低3.7%以上,新增能源消费量完成市下达的控制指标,万元GDP电耗比年降低3.7%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比年降低5.32%以上,万元GDP取水量比年降低2.09%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取水量比年降低2.09%以上,主要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2%以上,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单位10家,完成市下达的绿色照明产品推广任务。
三、年节能重点工作
(一)完善节能目标评价考核体系。
一是搞好纵向衔接。全面总结我区“十一五”及年以来节能工作实际情况,根据《市“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等文件要求,进一步修订完善区节能目标评价考核体系,研究探索推进节能考核从事后算总帐向事前预测、事中监控转变。
二是搞好横向统筹。节能工作思路及评价体系建设从以工业为主向全社会节能转变,从单项改造向系统节能转变,用能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不断健全完善节能长效机制。
(二)强化目标考核奖惩和政策激励。
一是对各镇办、区直有关部门和重点企业进行年度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对未完成节能目标任务的,实行严格问责和“一票否决”。公布年度节能目标考核结果,表彰一批节能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与各镇办和重点用能企业签订年节能目标责任书。
二是加强日常考核监督检查,加强工作情况调度和检查督导,定期公布节能指标完成情况。
三是加大中央、省、市节能减排专项资金项目的争取力度,进一步完善节能减排奖励和激励政策,落实节能节水、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加大财政、税收、金融对节能的支持力度。
(三)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
一是项目开工建设坚持“能评前置”,充分发挥节能减排在项目策划方面的引领作用,从源头上控制能源消耗增长,同时抓好项目竣工后的能评验收工作,确保项目实现预定节能量。
二是严格落实区域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和新增能源消费总量预告预警制度,建立和完善事前、事中监督和调控力度。
三是发挥市场作用,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开展低碳试点。推进《年重点产品能耗定额》标准的宣传和落实工作,以先进的节能标准引领产业升级改造,形成推动科学发展的倒逼机制。
(四)积极推进结构调整。
一是要继续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根据我区产业特点适度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扩大淘汰范围,巩固南部工业区升级改造和“两炉”企业治理成果,加大建材、冶金、化工等行业落后产能淘汰力度,不断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落实综合配套政策措施。
二是要加快节约型产业体系建设,构建以服务经济为主导、先进制造业为支撑、都市农业为补充的产业体系。以提高技术含量和加工深度、拉长产业链为重点,培育一批适应市场需求、拥有核心技术、资源消耗低的优势企业和产业,促进新材料、精细化工、电子信息、机电装备等产业跨越发展。
三是积极响应市“节能改造年”活动,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深入挖掘节能改造潜力,把节能改造项目、投入量分解落实到每个企业、每个单位和每个项目。加强项目调度和工作指导,确保完成市里下达的改造任务。
四是有序推进产业转移。以建陶产业过剩产能转出为突破口,进一步探索和创新产业梯次转移的方式,推进企业发展总部经济,将生产环节对外转移,加快等地工业园建设,不断拓展经济发展空间。
(五)强化项目建设,推进节能技术进步。
一是继续抓好节能重点项目建设,坚持靠项目支撑节能降耗和经济发展,把符合科学发展观、新型工业化道路和我区特色产业政策的各种资源要素充分调动起来、形成合力,在推动和落实具体项目上下功夫,使之变成现实生产力。重点加强100家重点用能企业和重点监控企业节能管理,着力培育一批能效标杆企业。争取更多的项目列入国家、省、市财政资金扶持计划,更好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二是加大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应用,强化企业节能主体意识,深挖节能潜力,加大节能共性和关键技术研发力度,以建材、钢铁、化工等行业为重点,加强重大节能环保技术应用示范。
三是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快发展节能服务产业。通过引进先进的节能服务公司、培育骨干节能服务企业等模式,积极搭建合同能源管理服务平台,定期组织合同能源管理供需见面会,促进合同能源管理为主体的节能服务产业发展。
(六)强化重点用能企业和重点领域节能。
一是强化重点企业节能管理。督促重点用能企业完善基础工作,落实目标责任,实施能源审计,开展能效对标活动,挖掘节能潜力。实施节能人才培训工程,对基层节能管理人员进行节能政策法规、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等专题培训,对重点用能企业主要负责人实行节能工作问责制。按照节能属地管理原则,理顺与驻地大企业的工作关系,加强联系、摸清家底、力求实效。
二是进一步健全和落实好相关管理制度,如能源管理负责人登记备案制度、能源利用状况报告网上直报制度、能源管理师制度以及我区特色的节能管理人员和统计人员培训制度,坚决淘汰列入国家、省淘汰目录的高耗能用能设备和生产工艺。
三是深入推进建筑节能、交通节能、公共机构节能、农村和商贸等重点领域节能工作。积极开展各领域节能低碳行动,严格执行新建建筑节能标准,加快既有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不断提高节能标准执行率和工程质量;加快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积极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科学合理配置城市各种交通资源;建立完善公共机构能源审计、能效公示和能耗定额管理制度,加快公共机构办公区节能改造,开展机关节能低碳行动;推广节约型农业技术、节能机械及设备,推进农村节能型住宅建设;在零售业等商贸服务和旅游业加快设施节能改造,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引导消费行为。
(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打造节能亮点工作。
一是根据我区产业特点加快实施循环经济,建立循环经济工业体系,推出以山铝赤泥治理与综合利用项目、工贸的建筑垃圾处理及资源化利用项目等为代表的一批循环经济示范项目及示范技术,着力抓好资源综合利用、再制造产业化、餐厨废弃物资源化、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等重点工程。
二是继续把清洁生产审核工作作为我区特色工作深入开展。年除完成市里下达的任务目标外,着重考虑在我区化工、机械企业的深入开展,争取在宾馆酒店领域有所突破。同时进一步加强清洁生产咨询服务体系的规范和建设工作,加强清洁生产技术交流,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
三是抓好综合利用企业认定工作,严格审核把关,做好每年两个批次的综合利用企业认定工作。寻找资源综合利用新的增长点,积极做好资源综合利用网上直报试点工作,利用资源综合利用信息系统加强统计分析和监督预测,帮助企业做好优惠政策争取工作。
(八)规范和加强节能执法监察。
一是认真落实节能法律法规。加强节能执法监督检查,建立完善节能监督检查机制,建立健全节能监察机构,加强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二是根据我区产业特点,重点加大对建材、冶金等高耗能行业能耗专项检查力度。严肃查处违反节能降耗法律法规的企业和单位,对年综合能耗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企业和重点行业、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对能耗限额执行情况、对大型宾馆取消免费一次性日用品情况等进行专项执法监察,其中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专项执法监察要向建筑业推进。
三是规范执法行为。整个执法过程应严格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进行,规范用语,文明礼貌,公正公开,司法文书要完善、规范并建档立卷,使节能监察部门与被监察单位实现执法与发展共进,效能与效益双赢。
(九)加强宣传教育,积极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
篇5
1.在设计方面的问题
暖通空调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一些设计部门或者工作人员没有对节能采取足够的重视,加上工程的设计时间普遍较短、一些技术性问题没有得到合理解决等因素,使得设计的工程不仅投资大,在运行中的消耗也十分惊人。一些公共建筑的暖通空调耗能量可以占到整个建筑总耗能的百分之六十五。总之,在暖通空调设计方面,存在着不注重节能、空调能源消耗大等问题。
2.在施工方面的问题
暖通空调设计好以后,就到了施工环节。但是,因为目前的建筑施工监理行业中的暖通空调专业人员数量不足,水平不一,使得施工的质量受到了影响,严重情况下还出现了无法挽回的后果。建筑施工机械行业中,存在着很多人员专业不对口的现象,甚至一部分人员并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培训,对本专业知识掌握不够,在实际工作中凭经验办事,使施工中出现的问题无法得到协调和解决,给暖通空调系统的运行和管理留下了隐患。
3.在评价设计方案方面
目前,暖通空调设计方案体现的是创新性和环保性,但是,因为各个设计方案的风格各异,设计方案没有科学的评价方法,这就给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带来了一定的难题。设计人员在评价设计方案的时候,每个人各有不同的评价角度,评价结果不相同,这就很难选择出最合适的节能方案。
4.在运行管理方面
设计施工对于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非常重要,同样,运行管理对于节能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有些业主认为只要设计达标就可以了,忽略了对操作人员的暖通空调知识的培训。如果不懂得利用必要的暖通空调理论知识,不懂得对空调系统进行合理调节,就很难实现节能目的。
分析解决暖通空调节能问题的主要对策
1.将节能落实到设计和施工阶段中去
设计方案对于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具有重大意义,而暖通系统庞大复杂,进行合理设计并不那么容易。在设计中,要融入节能意识。一般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1)要做好设计方案的比较和筛选,确保以能耗作为一个重要评定指标进行筛选。从冷热源的选择上看,不仅要注重冷热源的投资和运行费用,还要结合当地能源结构和建筑使用功能的特点,对能耗大小进行比较。确定设计方案时,还要注重不同朝向、区域的特征,将系统分开设置,以便进行分段控制和管理,避免能源浪费。此外,在选择设计方案的时候,要避免盲目采用新技术,从技术可靠且节能角度分析,进而选择出最佳设计方案,确保系统的经济性。
(2)要做好设计计算工作,为系统节能创造条件。在计算时,要对暖通空调系统运行的季节、运行过程进行分析,还要对风管、水管阻力做好计算和分析,选择好冷热源设备、水泵、风机等动力设备,确保各种设备能在高效率的状况下运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应对空调系统各部件的总能耗做好综合分析,实现最大限度地节能。
(3)要为国内暖通空调设计创造良好的环境。为了保证节能目标得以实现,提高设计质量,要为国内暖通空调设计营造一个良好的设计环境,让国内外的设计单位得以在公平的条件下参与竞争。为此,管理部门应该制定相应的法规,工程的设计周期,让暖通空调设计人员能够在方案设计的过程中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做设计,展现良好的设计水平。
2.提高暖通空调系统的运行管理水平
在暖通空调系统的管理过程中,可以从以下两点出发:第一,加强对操作人员的专门培训,让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和知识得以提高。此外,还要注重其职业道德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提高暖通空调系统的利用效率。第二,加强空调操作人员的管理制度建设,对于上岗的人员必须通过相应的考核,符合上岗的要求,如果没有达到相应的要求,需要进行再培训,待考核合格后再上岗。只有这样,暖通空调系统的运行管理水平才会得到提高,才能最终实现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
3.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
篇6
【关键词】工业炉;节能;环保
1 引言
能源是推动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直接影响着国家现代化的进程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是很多的能源是不可再生的,那么就需要做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以保证能源的持续利用。工业炉每年消耗的能源都比较大,那么必须要大力的加强工业炉节能,以积极的应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观,此外工业炉排放出的烟尘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应该要进行合理的治理,那么工业炉的节能和环保也就成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观的重点所在。
2 工业炉的综述
工业炉是热加工设备,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资源,并且排放出的烟尘以及在工作中产生的噪音对环境的污染是较大的,必须要加强治理。工业炉的种类比较多,各行各业都有涉及,但是工业炉对产品的质量、成本以及耗能等都有一定的影响[1],并且耗能高,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影响着环境。由于工业炉是加热设备,需要能源的供给,燃料的选用会影响到设备的整体水平,而燃料是有限的,有些燃料是不可再生的,并且只能够一次性使用,在使用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废气物影响到环境卫生。在我国由于煤炭资源比较多,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相对较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利用煤炭资源作为工业炉的燃料,但是必须要合理的利用煤炭资源,保证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目前我国的能源利用率较低,虽然总能源是世界第三大国,但能源消费却是世界第二大国[2],那么做好工业炉节能与环保就成为重点,必须要一手开流一手节流,做好我国工业炉的节能和环保工作。
3 工业炉节能与环保的方法
做好工业炉节能工作,首先要做好管理工作,积极的改善现行管理制度的不足,将节能作为管理的重点。其次是技术方面的提高,采用先进的工业炉型以及先进的工艺,采用先进的装置改善燃烧,从而提高燃烧的效率,工业炉节能的主要方向就是充分的利用燃料自身的能量,一个性能良好的燃烧器能够保证提供工艺所需的供热能力,稳定空气系数等优点。再有就是回收利用工业炉的余热,工业炉在完成燃烧工艺任务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的余热,应该要及时的回收利用,以免防止余热散发[3],回收余热可以采用换热器预热助燃空气,从而提高炉子的热效率,目前使用较多的换热器有金属换热器和蓄热式换热器等,并且有明显的效果。最重要的就是采用新型的工业炉材料,对炉衬结构进行优化,以减少蓄热散热的损失,一般工业炉炉衬材料分为砖砌炉衬和浇注料炉衬以及纤维炉衬等,现在都是复合应用效果比较好。还有就是采用计算机监控技术来提高热工检测和控制水平,在工业炉内各种热工参数的检测和控制是改善燃烧,降低能耗保证工艺的要求,是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的重要措施。
环境保护是全人类共同关心的话题,只有保护环境才能够做到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坚持科学发展观,在保护环境中发展科技,促进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环境的改善。工业炉在燃烧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烟尘、CO2和SO2等污染物,对大气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在大气中有近三分之二的SO2来自煤炭的燃烧,而CO2气体能够造成地球气温的升高,给地球带来严重的危害。那么就急需做好工业炉的环保工作,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第一,采用先进的燃烧技术,在高温燃烧下,工业炉内的燃料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那么需要组织好工业炉内的燃烧,避免炉内局部的高温,并且采用高温低氧的燃烧技术,也就是在高温条件下,将工业炉内的氧含量降低,并小于空气中的含氧量[4],这样能够有效的降低污染物的排放。第二,调整燃料的结构,不同的燃料在燃烧之后产生的CO2数量不一样,那么需要尽可能的采用生成CO2数量低的燃料,从而减少空气中的CO2,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第三,节约能源,减少燃料的消耗量。工业炉排放的污染物数量和燃烧的燃料是成正比的,所以需要改善燃料,使用环保燃料或者是减少工业炉燃料的消耗量,以此来降低工业炉排放的污染物数量。
其实做好工业炉的节能工作,就是做到了工业炉的环保,节能环保是目前世界各国都砸提倡的,我国也应该积极的应对节能环保工作,研制出更为节约环保的工业炉燃烧材料,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要大力的利用洁净的能源和发展煤炭资源的清洁利用,将传统的的能源产业做到环保节约,保证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4 结语
在新的形势下,我国的工业发展面临着节能和环保的重大挑战,这对于工业炉的发展而言既是机遇也是一大挑战,由于我国能源的短缺,严重影响到了经济的发展,解决能源问题最根本的还是要依靠先进的科技。工业炉的节能与环保,应该抓住技术的创新,寻找新的节能环保途径,走环境污染少、资源消耗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谷吨,康新亚,侯爱民.机械行业工业炉节能的思考[J].热加工工艺,2010(21).
[2]郭崇文.工业炉能耗的利用现状及燃料利用率的提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01).
篇7
关键词:化工工艺;节能降耗技术;应用研究
现阶段,我国的能源危机与环境危机日益严重,节能降耗技术的重要性与关键性逐渐成为生产领域重点关注的建设项目。新经济形势的大背景之下,我国化工领域若想进一步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企业整体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就应在进行实际生产的过程中,充分的引用节能降耗技术。这一技术的广泛应用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与社会意义,有助于减少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实际损失,强化化学转化过程,提高重复利用效率,降低成产流程的整体损耗程度,进而提升化工工艺的管理。
1化工工艺中节能降耗技术的重要性分析
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步伐逐渐加快,导致能源消耗在一定程度上不断增加,并且化工工艺中存在大量的不可再生资源,因此化工生产中出现能源匮乏的现象较为常见。在这种形势背景下,我国化工企业若想实现可持续性发展,保证企业健康运行,就应进一步在节能降耗项目上下功夫,强化对节能降耗的有效应用,能够促进我国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保证企业的良好运行状态,并且能够进一步推动化工领域健康发展。大多数的化工产品生产成本都体现在能源损耗方面,有效的降低能量损耗效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节约化工产品的生产成本,并且有利于提升化工产品的整体竞争实力,有利于企业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并且提高经济效益。目前社会经济不断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环境问题随之而来,例如温室效应问题、雾霾问题与酸雨问题等对人们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并且这些现象的发生都是由化工工业的管理不够完善造成的,因此节能降耗技术的应用对有效缩减企业化工工艺的实际成本与保护环境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2浅析化工工艺生产中存在的诸多能源损耗问题
化工领域是现阶段能源损耗相对较高的领域之一,已经逐渐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在进行化学工艺的生产环节,主要存在的问题是能源浪费与能源损耗问题。在进行化工工艺实际的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与不合理的元素导致能源损耗是难以避免的,因此能源损耗并没有实现节能的最终目的。大部分的能源损耗是由于化工操作技术人员的操作不合理造成的,因此应进一步采用合理的措施进行强化研究,并且及时对相关的生产设施进行合理改进,避免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出现不够规范的操作方式,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缩减化工工艺生产中出现的能源损耗,实现节能损耗的目标。
3节能降耗技术在化工工艺中的应用策略
化学工业是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在化学工艺自动化水平不断完善的情况下,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生产率。但是,在进行化学生产的实际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大量能源浪费的问题,导致一系列污染状况发生,对环境保护产生着严重的威胁。
3.1引用新型技术与领先设备
对先进化技术的运用与新型设备的引用是化工工艺中较为关键的节能降耗策略。节能降耗技术的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能源的实际损耗,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针对这种能源效益在某种程度上能够转化成一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节能降耗技术可以进一步解决能源出现紧缺以及环境出现污染等状况,因此在对国外一些先进技术进行引用的过程中,应将化工工艺的生产与科学技术紧密结合,进一步研发出节能降耗的新型技术。通过积极的引进先进化的节能降耗技术能够有效减小能源消耗,强化化学工艺的反应效率,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对化学原料的有效利用,进一步缩减能源的实际消耗与浪费,充分发挥化学原料的实际作用。领先的节能降耗设备相对较多,例如分馏塔设备、加热炉设备与换热器设备等,对先进型机械设备的换热功能与传热功能进行充分利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缩减化工生产过程中出现能源消耗的问题。
3.2缩减化工生产中动力消耗
在进行实际的化工生产过程中,主要是依靠动力进行维持的,对动力消耗进行有效缩减也是一种相对较为有效的节能降耗技术。针对动力能源消耗问题的减少,首先应采用先进化的供热系统进行实现,化学反应通常应在高温的环境下完成,其中供热系统较为关键,因此应进一步优化供热系统,例如找出与供热系统较为合适的组合形式。不同的设备中由于部分不同,热能供应也有所不同,因此可以按照设备的实际特点进行全新的组合以及优化,进而避免出现高热低用的现象发生,进一步强化能源利用效率。其次,可以采用变频节能调速进一步减少电机拖动系统的能源消耗,改进传统的阀门静态调节形式,将其转变为变频式节能调速,并将电机拖动系统的实际输入与输出保持在动态平衡的状态,预防电机拖动系统出现工频的不良状态,进而将电能消耗有效缩减。再次,强化催化剂的整体活性程度。在进行实际化工生产过程中,催化剂具有一定的实际作用,不但能够有效的加速或者减慢化工工艺的化学反应,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温度的压力,减少单位产品的实际能量损耗,进而全面提高能源生产转换率。因此对催化剂的合理利用能够在一定层面上避免化工工艺中出现副产物问题,有效降低原材料的整体利用量与生产中出现能源损耗问题。最后,回收并利用化工工艺中产生的大量废水。化工工艺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大量的废水,其中一部分是可以被回收与充分利用的,因此化工工艺中应采用合理的措施加大对废水的利用效率。节约用水以及减少污染物排放在一定程度上对环保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废水回收利用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缩减水资源的实际利用效率,全面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与此同时,应进一步实现对电能与热能的有效回收与合理利用。
3.3强化化工能源的管理水平
在进行化工工艺的实际利用过程中,能量的转换与传输效率对化工企业的整体效益能够造成一定的影响,经过实际的研究发现,如果进一步强化化工企业中能源管理制度,能够全面提高化工企业的整体能源利用效率,有利于实现能源的降低损耗,进而有助于提升化工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化工企业的实际能源消耗在某种层面上主要是取决于企业管理能力、生产环境元素、社会经济制度与技术能力等多种方面。在对化工工艺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进一步提高对化工企业人员的管理与监督力度,保证节能技术与节能策略能够正常进行,并且应定期开展一定的节能技术训练,对管理人员进行全面的培训。在化工企业的节能制度制定过程中,应按照一定的规范与程序进行,并且制定出正确的能源耗额与相关的耗能惩罚制度。按照实际的生产实情,对相关生产设备进行合理利用,防止出现超负荷与能源大量损耗现象。在化工企业的生产领域中进行能量管理策略,首先就是将能源的消耗量进行有效统计,明确传热系数。其次应进一步确定工作的实际责任,强化施工人员与施工机械设备整体工作效率。最后,应对化工能源设备进行合理的利用与维护,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化工领域的能源消耗。
3.4采用阻垢剂保护机电设备
通常情况下,一些机电设备在进行长期使用过程中,会产生一部分的污垢,对机电设备的运行效率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导致化工能源出现大量浪费的现象时有发生。为了进一步减少能源浪费,可以采用阻垢剂对机电设备产生的污垢进行合理处理,进而强化机电设备的整体利用效率。除此之外,应保证定期对机电设备进行全面的维护,只有提高对机电设备的重视,才能进一步实现节能降耗。
3.5回收与利用余热
一般状况下,化工进行生产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余热,导致一些废弃物直接飘散到大气层中,不单单对能源不能进行充分的运用,并且导致严重的能源浪费现象,对环境的危害极大。在现阶段的化工生产过程中,应将化工工艺不断的完善,对其产生的热能进行合理运用。因此,余热在化工生产中被视为二次能源,从宏观的角度而言,就是将其第一次能源转化中释放出来的能源,或者一些没有被完全利用的能源进行重新利用,进而产生一定的价值。例如,在实际的化工工艺中,可以将释放出的余热进行全面的回收,例如可采用低温位进行余热回收。特别是可以对热管泵技术的应用,能够对余热进行充分利用并回收,进而完成余热回收的利用效率,达到有效缩减化工生产成本的最终目的。
4结束语
现阶段节能环保的观念一直被社会所提倡,化工领域若想进一步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就应有效利用节能降耗技术,采用改进化工工艺技术、运用创新性化工设施、合理控制能源动力消耗、合理运用催化剂与阻垢剂、强化化工生产管理等方法,进一步完成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能源降耗,进而确保化工企业在成产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强化化工企业的整体生产质量与经济效益。因此国家与相关的化工企业应加大对节能降耗技术的重视程度,推动环保事业的发展。
作者:刘玉星 朱明娟 单位: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韩录,宫吉民.节能降耗技术在化工工艺中应用价值[J].房地产导刊,2015(12):327-327.
[2]塔娜.节能降耗技术在化工工艺中应用分析[J].化工管理,2015(13):210-210.
[3]王广贺,王军.浅议节能降耗技术在化工工艺中应用[J].中国化工贸易,2015,7(33):184-184.
[4]许昌东.浅析化工工艺中的节能措施[J].华章,2014(27):364-364.
篇8
一、总体思路和实施范围
(一)总体思路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印发能效“领跑者”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发改环资[2014]3001号)要求,在全面执行国家政策的基础上,突出山东特色,进一步扩大实施范围,定期遴选我省终端用能产品、高耗能产品生产企业、民用建筑、交通运输企业、商贸企业、星级酒店和公共机构中能源资源管理最优化、能源资源利用最高效的“领跑者”名单及其能效指标,并积极推荐我省符合条件的终端用能产品、高耗能产品生产企业和公共机构进人国家能效领跑者目录,通过政策扶持,标准引领,加强宣传,鼓励相关用能单位学习、赶超能效“领跑者”,带动全省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提升。
(二)实施范围
我省能效“领跑者”制度实施范围除国家确定的终端用能产品(以下简称用能产品)、高耗能行业和公共机构等三类之外,根据工作实际,增加民用建筑、交通运输企业、商贸企业和星级酒店。
1.终端用能产品。按照发改环资[2014]3001号文件要求,我省实施能效“领跑者”制度主要是变频空调、电冰箱、滚筒洗衣机、平板电视、太阳能家用热水系统等家电类产品,并根据国家部署逐步扩展到办公设备、商用设备、照明产品、工业设备以及交通运输工具等产品。
2.高耗能行业。根据我省高耗能行业实际情况,在国家确定实施能效领跑者制度的火电机组、原油加工、钢铁、乙烯、合成氨、电解铝、平板玻璃、水泥等高耗能行业基础上,将造纸和焦化行业纳入我省能效“领跑者”制度实施范围,并根据国家部署逐步扩展到其他高耗能行业。
3.民用建筑。根据我省建筑节能实际情况,重点对商品住宅、公寓、保障性住房等居住建筑及写字楼、商务中心等商用建筑实施能效“领跑者”制度。
4.交通运输企业。根据国家和省交通运输领域有关标准规范要求,结合我省实际,重点在能耗和生产经营指标达到一定规模,并纳入重点用能单位考核范围的道路运输企业和港口实施能效“领跑者”制度。
5.商贸企业。纳入省商务部门节能管理范围或重点用能单位考核范围,达到一定规模和营业收入、能耗量相对较大且直接面向最终消费者的商贸零售和餐饮服务企业,包括直接从事综合商品销售的百货商场、超级市场、零售商店和经营餐饮服务的饭店、连锁餐饮店等。
6.星级酒店。旅游部门评定的三星级及以上饭店,主要包括宾馆、酒店、旅馆、旅社、宾舍、度假村、俱乐部、大厦、培训中心等,能够达到一定的食宿条件和规模,能耗量相对较大。
7.公共机构。按照同类可比原则,对公共机构进行合理分类。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评价的规范性,先以学校、医院等公共机构为重点,实施能效“领跑者”制度,逐步涵盖各类型公共机构。
二、用能产品能效“领跑者”制度的主要内容
(一)用能产品能效“领跑者”要求
1.能效水平达到1级国家能效标准,且为同类型可比产品中能源效率领先的产品;能效“领跑者”指标应逐年改善。
2.采用先进高效的节能技术和零配件,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能耗较低。
3.产品获得国家采信的节能产品认证证书,具有国家认可实验室的第三方能源效率检测报告。
4.产品质量性能优良,近一年内产品质量国家和省级监督抽查中,该品牌产品无不合格。
5.产品为量产的定型产品。
6.生产企业为省内合法的独立法人,具备完备的质量管理体系、健全的供应体系和良好的售后服务能力,承诺“领跑者”产品在主流销售渠道正常供货。
7.认真遵守国家和省相关节能法律、法规和标准,近一年内没有节能违法违规行为。承担国家或省节能目标任务的企业,应完成节能进度目标任务。对有行业联盟标准的产品,要达到联盟标准要求。
8.近一年内没有损害消费者利益的重大产品质量责任事故。
(二)用能产品能效“领跑者”的入围和
用能产品能效“领跑者”的入围,采用企业自愿申报、专家评审、社会公示等方式。用能产品生产企业逐级将入围申请材料报所在地的设区市节能主管部门、质监部门,经设区市节能主管部门、质监部门审核后,上报省经信委(省节能办)、省质监局。省经信委(省节能办)、省质监局组织专家对上报的能效“领跑者”入围申请材料进行评审,专家评审结果在省经信委、省质监局网站等指定媒体向社会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10个工作日。对公示无异议的产品,省经信委(省节能办)、省质监局公告能效“领跑者”生产企业、产品目录及其能效指标。
用能产品能效“领跑者”目录每年两次。
(三)用能产品能效“领跑者”享受的优惠政策
入围省用能产品能效“领跑者”目录的,省里将根据国家部署积极推荐进入全国能效“领跑者”目录;对生产企业在省节能考核、评优树先、表彰奖励、政府采购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企业实施的节能改造和技术装备产业化项目,符合有关条件的,优先推荐申报国家和省专项资金项目。
三、高耗能行业能效“领跑者”制度的主要内容
(一)高耗能行业能效“领跑者”的基本要求
1.单位产品能耗水平达到国家和地方能耗限额标准的先进值,且为行业领先水平;能效“领跑者”指标应逐年改善。
2.对纳入国家和地方节能考核的重点用能单位,要完成政府下达的节能量进度目标任务,未使用落后的用能设备和产品,近两年考核等级均为超额完成等级。
3.按照国家标准《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23331),建立了能源管理体系;建立了完备的能源统计和计量管理体系,能源计量器具配备满足国家标准《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 17167)要求,已经通过能源计量审查;建立了节能奖惩制度;开展能耗在线监测等能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4.年能源消费量超过5000吨标准煤的独立法人。
5.近一年内未发生重大安全、环境等事故。
(二)能效“领跑者”的入围和
企业逐级将入围申请材料报所在地的设区市节能主管部门、统计和质监部门,经设区市节能主管部门、统计和质监部门审核后,上报省经信委(省节能办)、省统计局、省质监局。省经信委(省节能办)会同省统计局、省质监局委托有关单位开展高耗能行业能效“领跑者”企业入围遴选工作。有关单位通过数据征集、资料审查、现场核验、同行评议、专家座谈等方式,遴选出上一年度的高耗能行业能效“领跑者”名录和单耗指标,报省经信委(省节能办)、省统计局、省质监局。
省经信委(省节能办)、省统计局、省质监局在本部门官方网站等指定媒体对能效“领跑者”名录和单耗指标进行社会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10个工作日。对公示无异议的企业,省经信委(省节能办)、省统计局、省质监局公告高耗能行业能效“领跑者”名录、单耗指标。
高耗能行业能效“领跑者”每年一次。
(三)高耗能行业能效“领跑者”享受的优惠政策
入围省高耗能行业能效“领跑者”目录的,省里将根据国家部署积极推荐进入全国能效“领跑者”目录;对企业在评优树先、表彰奖励、能评审查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在重点企业节能考核方面适当给予加分;企业实施的节能改造项目,符合有关条件的,优先推荐申报国家和省节能专项资金项目。
四、民用建筑能效“领跑者”制度的主要内容
(一)民用建筑能效“领跑者”的基本要求
1.按照同类可比原则,能源效率为同一气候类型中同类民用建筑的领先水平;能效“领跑者”指标应逐年改善。
2.项目建设符合基本建设程序和管理规定,符合有关产业政策、技术要求和标准规范,已建成投入使用。
3.项目规划设计先进合理,建设质量优良,管理科学规范,无工程质量安全事故、拖欠工程款等情况。
4.住宅小区(组团)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以上,商务中心、写字楼等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已取得2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含评审通过),并经建筑能效测评,单位面积能耗优于现行建筑节能标准30%以上。
5.因地制宜地采用“四节一环保”(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减少环境污染)技术、设备、工艺与产品,综合效果显著。
6.申报主体为工程建设单位或建筑使用单位,鼓励参与项目建设的设计、施工、监理等企业联合申报。
(二)民用建筑能效“领跑者”的入围和
符合条件的项目申报单位逐级将入围申请材料报所在地设区市建设主管部门,经市级审核后,上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会同省经信委(省节能办)、省质监局依据国家和省有关标准、政策要求,通过资料审核、现场调研、专家评审等方式,对每种类型的民用建筑评选出能效“领跑者”,在指定媒体向社会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10个工作日。经公示无异议后,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经信委(省节能办)、省质监局公告能效“领跑者”单位和能效指标。
民用建筑能效“领跑者”每年一次。
(三)民用建筑能效“领跑者”享受的优惠政策
入围省民用建筑能效“领跑者”目录的,在建设领域评优树先、示范立项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申报单位可被计为市场信用体系优良行为;符合有关条件的,优先享受省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专项资金奖励。
五、交通运输领域实施能效“领跑者”制度的主要内容
(一)运输企业能效“领跑者”的基本要求
1,按照同类可比原则,道路运输、水上运输类企业运输周转量能耗等相关指标处于同行业领先水平;能效“领跑者”指标应逐年改善。
2.对纳入国家和地方节能考核的重点用能单位,要完成国家和地方节能主管部门下达的节能量进度目标任务,近两年考核等级均为超额完成等级。
3.未使用落后的车船等运输工具。
4.近一年内没有节能环保违法、违规行为。
5.建立了完善的节能管理制度和能源管理体系,具有完备的能源统计和计量管理体系,能源计量器具配备满足国家标准《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 17167)要求。
6.年能源消费量一般不低于100吨标准煤。
7.近一年内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二)港口企业能效“领跑者”的基本要求
1.按照同类可比原则,港口企业单位吞吐量能耗等相关指标处于同行业领先水平;能效“领跑者”指标应逐年改善。
2.对纳入国家和地方节能考核的重点用能单位,要完成国家和地方节能主管部门下达的节能量进度目标任务,近两年考核等级均为超额完成等级。
3.未使用落后的用能设备和产品。
4.近一年内没有节能环保违法、违规行为。
5.建立了完善的节能管理制度和能源管理体系,具有完备的能源统计和计量管理体系,能源计量器具配备满足国家标准《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 17167)要求。
6.年能源消费量一般不低于1000吨标准煤。
7.近一年内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三)交通运输企业能效“领跑者”的入围和
符合条件的交通运输企业逐级将入围申请材料报所在地设区市交通运输局(委),经市级审核后,上报省交通运输厅。省交通运输厅会同省经信委(省节能办)、省质监局依据相关国家和省有关标准、政策要求,通过资料审核、现场调研、专家评审等方式,对每种类型的交通运输企业评选出能效“领跑者”,在指定媒体向社会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10个工作日。经公示无异议后,省交通运输厅、省经信委(省节能办)、省质监局公告能效“领跑者”单位和能效指标。
交通运输领域能效“领跑者”每年一次。
(四)交通运输领域能效“领跑者”享受的优惠政策
入围省交通运输领域能效“领跑者”目录的,省里在开展交通运输企业评优树先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在交通运输企业节能考核方面适当给予加分;对交通运输企业实施的节能改造项目,符合有关条件的,优先推荐申报国家和省交通运输节能专项资金项目。
六、商贸领域实施能效“领跑者”制度的主要内容
(一)商贸企业能效“领跑者”的基本要求
1.按照同类可比原则,单位主营业务收入能耗和单位营业面积能耗等能源效率指标为同一气候类型中同类商贸企业的领先水平;能效“领跑者”指标应逐年改善。
2.对纳入国家和地方节能考核的重点用能单位,要完成国家和地方节能主管部门下达的节能量进度目标任务,近两年考核等级均为超额完成等级。
3.未使用落后的用能设备和产品。
4.近一年内没有节能环保违法、违规行为。
5.建立了完善的节能管理制度和能源管理体系,在本地区同类型商贸零售和餐饮企业中节能管理水平领先。建立了完备的能源统计和计量管理体系,能源计量器具配备满足国家标准《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GB/T 29149)要求。
6.商贸零售企业年能源消费量一般不低于100吨标准煤,餐饮服务企业年能源消费量一般不低于50吨标准煤。
7.近一年内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二)商贸领域能效“领跑者”的入围和
符合条件的商贸零售和餐饮企业逐级将入围申请材料报所在地设区市商务局,经市级审核后,上报省商务厅。省商务厅会同省经信委(省节能办)、省质监局依据国家和省有关标准、政策要求,通过资料审核、现场调研、专家评审等方式,对每种类型的商贸企业评选出能效“领跑者”,在指定媒体向社会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10个工作日。经公示无异议后,省商务厅、省经信委(省节能办)、省质监局公告能效“领跑者”单位和能效指标。
商贸领域能效“领跑者”每年一次。
(三)商贸企业能效“领跑者”享受的优惠政策
入围省商贸企业能效“领跑者”目录的,省里在开展商贸零售和餐饮企业评优树先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对纳入节能考核范围的,给予适当考核加分;鼓励商贸零售和餐饮企业利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施节能改造项目,符合有关条件的,优先推荐申报国家和省节能专项资金项目。
七、星级酒店实施能效“领跑者”制度的主要内容
(一)星级酒店能效“领跑者”的基本要求
1.按照同类可比原则,单位主营业务收入能耗和单位营业面积能耗等能源效率指标为同一气候类型中同类星级酒店的领先水平;能效“领跑者”指标应逐年改善。
2.对纳入国家和地方节能考核的重点用能单位,要完成国家和地方节能主管部门下达的节能量进度目标任务,近两年考核等级均为超额完成等级。
3.未使用落后的用能设备和产品。
4.近一年内没有节能环保违法、违规行为。
5.建立了完善节能管理制度和能源管理体系,在本地区同类型星级酒店中节能管理水平领先。建立了完备的能源统计和计量管理体系,能源计量器具配备满足国家标准《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GB/T 29149)要求。
6.年能源消费量一般不低于50吨标准煤。
7.近一年内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二)星级酒店能效“领跑者”的入围和
符合条件的星级酒店逐级将入围申请材料报所在地设区市旅游局,经市级审核后,上报省旅游局。省旅游局会同省经信委(省节能办)、省质监局依据相关国家和省有关标准、政策要求,通过资料审核、现场调研、专家评审等方式,对每种类型的星级酒店评选出能效“领跑者”,在指定媒体向社会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10个工作日。经公示无异议后,省旅游局、省经信委(省节能办)、省质监局公告能效“领跑者”单位和能效指标。
星级酒店能效“领跑者”每年一次。
(四)星级酒店能效“领跑者”享受的优惠政策
入围省星级酒店能效“领跑者”目录的,省里在星级酒店星级提升、评优树先、政府采购、行业试点示范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鼓励星级酒店利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施节能改造项目,符合有关条件的,优先推荐申报国家和省节能专项资金项目。
八、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制度的主要内容
(一)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的基本要求
1.按照同类可比原则,能源效率为同一气候类型中同类公共机构的领先水平;能效“领跑者”指标应逐年改善。
2.对纳入国家和地方节能考核的重点用能单位,要完成国家和地方节能主管部门下达的节能量进度目标任务,近两年考核等级均为超额完成等级。
3.未使用落后的用能设备和产品。
4.近一年内没有节能环保违法、违规行为。
5.建立了完善节能管理制度和能源管理体系,在本地区同类型公共机构中节能管理水平领先。建立了完备的能源统计和计量管理体系,能源计量器具配备满足国家标准《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GB/T 29149)要求。
6.年能源消费量一般不低于50吨标准煤。
7.近一年内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二)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的入围和
公共机构逐级将入围申请材料报所在地设区市公共机构节能主管部门,经市级审核后,上报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省机关事务管理局会同省经信委(省节能办)、省质监局依据国家和省有关标准、政策要求,开展入围评审工作。通过资料审核、现场调研、专家评审等方式,经征求省教育厅、省卫生计生委等部门的意见,对每种类型的公共机构评选出能效“领跑者”,在指定媒体向社会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10个工作日。经公示无异议后,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省经信委(省节能办)、省质监局公告能效“领跑者”单位和能效指标,并择优向国管局、国家发展改革委推荐申报全国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
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每年一次。
(三)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享受的优惠政策
入围省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目录的,省里将根据国家部署积极推荐进入全国能效“领跑者”目录,争取享受国家相关鼓励政策;在创建节约型公共机构、开展评优树先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在公共机构节能考核方面适当给予加分;对公共机构实施的节能改造项目,符合有关条件的,优先推荐申报国家和省节能专项资金项目。
九、保障措施
(一)强化统筹协调
各市节能主管部门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会同有关部门实施好能效“领跑者”制度,组织有关企业和单位按要求报送能效“领跑者”申报材料。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节能办)负责全省能效“领跑者”制度的组织协调。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商务厅、省统计局、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省旅游局、省机关事务管理局要根据职责分工,进一步制定和细化工作方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通力协作,确保能效“领跑者”制度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注重发挥行业中介组织的作用,建立健全能效“领跑者”遴选第三方评价机制。
(二)完善激励政策
各有关部门要在认真落实现有激励政策的同时,进一步研究制定基于市场化机制的能效“领跑者”扶持政策,加大对能效“领跑者”指标的采信力度。严格落实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各类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要优先选用能效“领跑者”产品、设备和服务。中央预算内投资、中央财政资金和省财政资金支持的节能项目要优先选用能效“领跑者”产品、设备和服务。
(三)强化标准引导
强化终端用能产品、高耗能行业、民用建筑、交通运输、商贸、星级酒店和公共机构等领域能源资源利用标准化工作,鼓励制定实施能效“领跑者”制度配套标准规范。根据实际情况,将能效领跑者指标纳入能效、能耗限额地方标准。鼓励我省能效领跑者积极参与国家相关标准制修订工作,完善标准动态更新机制,不断提高能效准入门槛,逐步推动我省相关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根据能效“领跑者”指标和终端用能产品、高耗能行业、民用建筑、交通运输企业、商贸企业、星级酒店和公共机构能效整体水平,及时将能效“领跑者”指标转化成确定节能目标、开展考核评价的标准和依据。加大对现有标准的宣传培训、贯彻实施力度,规范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服务。
(四)加强监督管理
加强对能效“领跑者”的监督管理,对“领跑者”产品能效、质量等性能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将能效“领跑者”列为产品质量监督抽点,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对能效虚标、认证不符合、产品质量不合格的产品,撤销入围资格、能源效率标识备案和节能产品认证证书,并予以曝光。将提供虚假材料、开展虚假宣传的生产企业列入负面清单,三年内不得申报用能产品能效“领跑者”。加强用能单位能源资源消耗管理,引导用能单位定期开展能源审计、编制节能规划和计划,依法报送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强化能耗监测分析。
篇9
关键词:工民建筑;节能施工技术;应用
近些年来,虽然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此同时,能源的消耗也迅速增加,我国的能源问题日益严峻。建筑业作为能源消耗性产业,如何减少其能源消耗成为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而节能施工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建筑工程的能源消耗,目前在我国工民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一、节能施工技术在工民建筑中的应用
在实际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传统的施工技术能耗过大、局限性较强,因此,迅速被新型的节能施工技术所取代。节能施工技术由于其能耗小、污染小,所以很好地适应当前建筑业的发展需求,对于缓解我国的能源危机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
(一)采光技术的应用
工民建筑施工中,建筑物表面采光技术的应用主要是对自然光线的利用,工民建筑物对于光线的直接利用主要表现为,传统的侧面采光概念,这种方式采光的空间局限性较大。因此,现代工民建筑施工中节能技术的应用,尤其注重的是对光线的间接利用。光线的间接利用能在更大区域范围内,为建筑物提供自然光线,而且能够提高光线质量和视觉舒适度,并且有效节约了日间建筑物供热能源的消耗。
(二)节水技术的应用
在工程项目施工中,节能的重要环节就是对新技术的引进与利用,通过对技术的革新与利用来减少对于能源的以来。对于工民建筑工程来说,其施工期相比其他工程来说要长,而且它的施工工艺也更加复杂,在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水资源,特别是混凝土,其对水资源的需求量是极为大的。目前,根据对我国工民建筑工程所消耗的水资源统计情况来看,每年有大约为3.7亿吨的水资源在工民建工程施工中被消耗掉。由此可见,在工民建施工中引用节水技术,降低水资源的消耗量,对于我国来讲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太阳能技术的应用
太阳能作为一种可以持续利用的无污染可再生能源,在现代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现代化的太阳能技术逐步开始将太阳能的采集、遮阳以及散热等结合在一起,其可以利用太阳光的反射来为工民建筑提供热能和光能,是现代建筑施工技术与节能技术的完美结合,也可以很好地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二、节能施工技术在我国工民建筑工程中的意义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在工民建筑中应用节能施工技术的意义
随着我国对环境问题和能源问题重视程度的增大,节能施工技术在工民建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未来的发展前景也是一片光明。节能施工技术的应用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能源的消耗,从而缓解我国的能源危机。此外,由于节能技术大多采用自然能源、可再生能源,因此其对环境的污染也很小,从而有助于解决我国目前的环境污染问题。另一方面,节能施工技术由于对传统的建筑施工技术进行了创新,因此其对于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体系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有效地提升了我国建筑施工技术整体水平,对于推动我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此外,由于在工民建筑工程中广泛采用了节能施工技术,这会使得一些人造施工材料的使用量减少,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建筑工程的施工成本,提升了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这些应用了节能技术的工民建筑,在其后期的使用过程中,由于自身已经可以充分利用天然能源,因此居民生活所需要支出的费用也减少,对于工业建筑来说,则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工业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总之,节能施工技术的应用使得建筑工程具有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节能技术存在的问题
1、节能减耗的政策问题
目前来看,我国并没有与当前节能施工技术相适应的建筑工程法律规定,国家在政策方面也没有给予节能施工技术足够的鼓励和支持,在宏观调控战略和措施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加强。
2、节能施工技术的管理问题
就目前而言,我国在节能施工技术管理制度上还不够健全,对于节能施工技术的各个环节,比如准备阶段的设计、施工阶段的实施以及调试等管理不到位,由于管理措施不合理或者管理制度有漏洞,导致的能源浪费问题较为严重。
三、需要重点发展的节能施工技术
(一)建筑围护技术
目前在建筑工程中出现了一些新型的节能材料,这些材料可以广泛应用在门窗、屋顶以及墙体等施工中,不仅适应性极强,在各种气候条件下都能使用,而且还具有节能、高效等特点,因此应该得到大力支持和推广。比如,应用在门窗施工中的低辐射玻璃、中空密封玻璃、断桥合金窗框,不仅可以保护工民建筑中的居民不受到辐射的危害,还可以减少对能源的损耗;而外墙外保温施工可以通过对自然能源的利用,达到保温的目的,在施工时通常要采用涂抹、黏贴以及钉挂等方式来对其进行固定。
(二)效率更高地制冷系统和供热系统
新型的高效率制冷系统和供热系统,不仅可以使得制冷效果和供热效果更加显著,提高制冷和供热效率,还可以尽可能地减少能源的消耗。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应当加大对制冷系统和供热系统的支持力度。目前,我国主要采用集中供热和其它方式相结合的供热采暖系统,新时期下应当坚持这一方向不动摇,同时对锅炉房、供热厂、供热管网以及热力站进行技术升级,以适应当前社会更大的需求。同时还应该对现有的供热采暖体制进行改革,研发和应用供热采暖新技术,比如热量表、温控阀以及单管或双管等新型供热采暖技术在制冷系统方面,应当建立多能源的集中制冷系统,最大程度地降低制冷过程中对能源的消耗,比如可推广热电冷联产联供或者燃气空调等新型节能技术。
(三)其它新型节能技术
节能施工技术的涵盖范围比较广,在工民建筑的各个方面都有应用。比如可加强太阳能热水器与建筑一体化技术的研究和实施,将太阳能热水器与建筑完美地结合起来,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提升太阳能热水器的应用效果;再如有我国许多有价值有历史的建筑,可以充分依据现有建筑,对建筑内的照明系统、供暖系统以及门窗、墙体等进行改造,这样一来,不但充分利用了现有资源,而且还使得能源的消耗大大降低;此外,还可以将太阳能与供热、制冷系统结合起来,建立一整套供热、制冷联合系统,最大程度地将太阳能利用起来。
四、结束语
从实际效果来看,节能施一工技术不仅可以有效地增加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还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建筑工程对环境的污染以及对能源的消耗,符合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因此,节能施工技术值得在工民建筑中进一步推广。笔者认为,要想更好地推广节能施工技术,一方面国家应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节能施工技术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建筑企业应当加大对节能施工技术的应用力度,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从而推动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翟天德.工民建中新型节能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1).
[2]叶铭飞.论工民建中节能技术的运用发展[J].河南科技2014(10).
篇10
关键词:合同能源管理;推广;研究
中图分类号:F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09)07-0060-04
合同能源管理是一种由政府给予政策支持,通过市场化运作的节能技改新机制,由专业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耗)能企业签订节能目标合同。节能服务公司先行垫资开展节能技改,并从企业节能的成本中获取利润。它是一种节能减排的市场模式。
合同能源管理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在我国也称“EMC”(即Energy Management Contracting的英文缩写),是能源管理公司的一种经营方式:是一种基于市场化运作、由节能服务公司承担风险的节能新机制。其实质是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投资方式。这种节能投资方式允许用户使用未来的节能收益为企业单位节能设备升级,以及降低目前的运行成本。
一、合同能源管理市场化运作的特点
EMC对能源系统改造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为客户服务,克服了我国目前在节能工作上面临的诸如企业节能投资意识不强,节能投资资金不足,节能项目“头痛医头”,系统效率不高。以及节能投资服务跟不上等一系列障碍,以促进全社会各种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节能项目能普遍实施。合同能源管理具有项目零风险、客户零投入和全新的社会化服务理念等市场化运作的特点,可通过供需双方得以具体体现。
(一)耗能企业方面的主要体现
1 企业零投资、零风险;合同期满后,可免费获得先进高效的节能设备。
2 企业可用节约的耗能费用来偿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或节能项目使用费),并获得自身经济效益。
3 可在不投资甚至不需要维护管理的情况下,确保企业实现节能效益和效果。
综上,实施合同能源管理对于接受服务企业来说,可谓天上掉“馅饼”。
(二)节能服务企业方面的体现
1 节能服务企业的投资收回。合同能源管理,即由专业节能企业掏腰包,为企业节能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包括节能技术和设备更新换代,并从节能效益中获取回报的机制。因此,节能服务企业应在一定合同期限内从企业节能改造后获得的节能效益中收回投资并取得利润。
2 节能服务企业的项目资金。实施EMC模式的节能服务企业一般是通过世行节能环保贷款及其它融资来源进行项目的全部投人,并承担较大的风险。
3 EMC模式是通过与客户签订能源服务合同来实施节能项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4 节能设备的所有权问题。合同能源管理模式采取“先投资后回收”的做法,其节能项目投资需在一定合同期限内,从企业节能改造后获得的节能效益中收回,所以,节能设备的所有权在合同期内仍属于节能服务企业。
5 实施EMC可解决客户开展节能项目所缺的资金、技术、人员及时间等问题。让客户以更多的精力集中于主营业务的发展。EMC提供的一条龙服务,可以形成节能项目的效益保障机制,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促进节能产业化,充分体现了全新的社会化服务理念。
二、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合同能源管理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其较新的概念及经营理念,在国内还不是广为人知。目前,合同能源管理企业面临着一些不可愈越的难题,其主要集中在诚信、人才和融资等方面。
(一)企业的诚信度低下
节能服务企业的客户一般都属于中小型企业,这些企业的诚信度难以保障。我国企业诚信制度尚未建立,加上节能合同一般至少签约1-3年,有的甚至5~8年,无形中加大了节能服务企业的风险。
(二)专业技术人员难寻
对于节能服务企业来说。节能技术和控制资金风险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然而,由于节能服务企业刚刚起步,要找到既懂全面技术,又会控制风险,还能与人沟通的复合型人才非常困难。目前,国内也缺乏专门的培训机构。为此,人才问题极大地制约了合同能源管理在我国的发展。
(三)资金短缺,融资艰难
节能服务企业目前普遍面临着资金短缺和融资难的难题,
资金短缺是节能服务企业面临的最大障碍。多数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运营的节能服务企业经济实力较小,而国家投融资政策对项目融资有很多限制,金融行业目前也仅是在探索,特别是实力较强的四大国有银行不从事项目融资业务。另外,节能服务企业的收益来自节能效益的分享。并非一次性收回所有投入,也就是说其投入要在项目投运后产生效益的若干年内分次回收。因此,还存在提前纳税导致企业资金短缺加剧问题。
融资难是节能服务企业面临的最大难题。企业缺乏资金和经验是普遍现象,单个项目多数投资额在50-150万元之间,对于节能服务企业,特别是潜在的能源服务公司,要想从资本市场中筹措资金是难上加难。由于合同能源管理的业务性质尚未充分被人们所认识、商业信誉未建立、无良好业绩作支撑,因此,较难获得客户的信任和商业贷款。
(四)制度滞后处理两难
目前,采用的“先投资后回收”模式与现行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相矛盾,节能市场混乱,特别是节能服务企业的界定存在问题等,企业根本无法进行正常的会计核算,多为变通处理。如:将一台节能设备放在接受服务的企业使用,在合同期内其所有权仍属于节能服务企业,而耗能企业支付的节能使用费既难进成本。又无法对节能设备计提折旧。再如:节能服务公司的优势在于为客户提供综合性的节能服务,所以在发达国家,节能服务公司被列入服务业,按服务业的税种纳税。而在我国,税务部门总把节能服务公司看作是一般的节能设备销售商,把节能服务公司的服务费视同一般节能设备销售商的设备加价,纳入增值税的范畴,即把本应该是服务税的部分变成了增值税(目前,我国服务费的适用税率为6%,而增值税税率高达17%。);同时,因节能服务公司的收益来自节能效益分享,并非一次性收回投入,而我国的税收制度采用的是权责发生制,因此还存在提前纳税的问题。这不仅增加了企业的税负,同时也进一步加剧了企业的资金紧张。
此外,在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应用中还会经常遇到诸如企业节能认识不强:节能经济效益的评估体系不完善;针对市场诚信不足,合同能源管理项目风险较大;缺乏相应的法律保障等一系列问题。
三、推进合同能源管理的对策建议
破解上述难题,使得真正意义上的节能服务企业
在我国能够生存、发展、壮大,政府须在以下几方面有所作为:
(一)改革、完善相关制度
首先。建议政府进一步完善鼓励节能减排的财税政策。像扶持高新技术企业那样,制定相应的财税优惠政策扶持节能产业,或单独制定节能产业税收优惠政策、产业发展优惠政策以及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等,先试点示范,再逐渐推广;或进一步完善现有的相关财税制度,以支持节能产业发展壮大。
其次,建议各级地方政府建立节能行业认证制度。设立节能服务认定机构,对企业是否能成为节能服务公司进行严格的认证(认证的重要标准为:在合同中是否规定以节能效益分享来支付公司的服务费用),以防止某些企业(如出售节能设备的公司)混水摸鱼,借口节能服务偷税漏税:也可以防止税务部门钱权交易等不正之风的盛行。
最后,在严格界定节能服务企业的基础上,建议有关部门修订会计相关法规,对节能服务企业取得(或分享)的节能效益――服务费收入,变“权责发生制原则”为“收付实现制原则”加以确认,以便客观、真实地反映节能服务企业收入实现的全过程;同时,还应进一步完善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和法规,规范合同能源管理双方的具体业务会计处理,以便促进节能事业的快速、稳定发展。
(二)搭建融资服务平台
首先。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为节能服务产业提供发展平台,营造诚信的环境,并有针对性地帮助节能服务企业建立防范风险的市场机制:鼓励金融机构、风险投资机构、专项基金进入节能服务领域,为合同能源管理搭建更为广阔的融资服务平台。
其次,针对投资回收期长、投资大的节能项目。建议政府借鉴国外的作法,即对正在参与的现有节能改造项目,通过节能服务企业与跨国银行的合作,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同时,建议各级政府为其提供相应的信用再担保,以确保节能服务企业的顺利融资。
最后,建议政府出台带有强制执行的措施,建立节能减排基金,支持耗能企业、节能服务企业利用高新技术进行节能降耗改造,如贴息、担保等:也可考虑安排专项贷款或国债支持合同能源管理的发展,
(三)建立节能服务平台
建议政府用补贴资金建立节能服务平台体系,为企业提供权威的节能信息和准确的节能指导,积极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市场化环境。构建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机制。即建立一支能“发现、挖掘节能市场――提供资金、技术支持――实施节能服务措施”的节能服务平台体系。
首先,建议尽快建立能“发现、挖掘节能市场”的部门或机构。目前,国内企业节能的积极性很高,节能的需求旺盛,但面对还不规范的节能市场,特别是面对纷杂混乱的节能信息,企业无从下手。这就需要构建节能服务平台体系,不仅要提供先进的节能技术、设备信息,更重要的是组织一批节能专家为企业进行全面的节能诊断。同时,政府还要给予用能单位权威的节能信息和准确的节能指导。通过其深入耗能企业单位,特别是高耗能企业单位,对其进行调查、了解,发现节能问题,经过可行性研究,加以归类汇总形成可靠的节能信息,最终提供给节能服务企业。
其次,建议确立和扶持一些能“提供资金、技术支持”的企业,适时满足节能产业发展对资金和技术的需要。目前,我国从事节能事业的公司多为中小企业,资金短缺融资难、技术缺乏已成困扰企业推进节能减排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此,在实施合同能源管理过程中,政府应从各方面给节能服务公司以政策上和财政上的帮助。
在资金方面,各级政府应发挥政府信用引导市场资源的作用,运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促进各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形成与完善,更好地为地方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担保服务,特别是为节能服务企业提供信用再担保或短缺补贴;出台优惠、倾斜政策,支持金融机构参与合同能源管理运营模式,使其克服初创时期从资本市场中筹措资金的困难。
在技术方面,政府应积极建立一支较为稳定的节能技术专业队伍。一是通过大力开展专业培训来造就人才;二是建立节能检测机构为政府对能源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三是可以吸引外资公司进入,带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
最后,建议政府培育一批能“实施节能服务措施”的企业大军。实施合同能源管理运营模式,涉及耗能单位(接受节能服务单位)、节能设备供应商和实施节能服务措施单位等多家企业。其中以提供综合性节能服务为优势的节能服务单位尤其重要。究其原因有三:一是节能设备供应商仅专于某个或某些节能技术,无法为客户提供全面的节能潜力分析:二是在为企业采购节能设备时理所当然的选用自己生产的产品,而非面向全社会优选,这样其产品在耗能企业是否适用,节能的效率是否最优就大打折扣:三是节能是一项系统工程。往往需要许多技术和设备配合使用,而再大的设备供应商也不可能生产出某企业所需的全部节能设备:由不同的设备供应商分头给一个用(耗)能企业提供节能服务,就会存在综合性差的问题。为此,建议政府在严格而准确地界定节能服务公司的基础上,集中各类节能技术专门人才,成立以综合性节能服务为优势的节能服务公司,并在各方面给其以政策上和税收上的优惠,使其快速、稳步地发展壮大,成为一批能“实施节能服务措施”的企业大军,更好地服务于节能减排事业,
(四)给予节能政策优惠
建议各级地方政府采取“多给政策优惠”的方式来支持节能产业。在节能减排工作中,不仅对参与开展合同能源管理的节能服务企业、中介单位和服务中心等给予政策上的优惠及鼓励:还要对使用省级以上权威单位认可的“节能产品”的企、事业单位给予政策上的优惠;进而实现企业和整个社会的共赢。
(五)强强联合,做大做强
首先,建议政府积极鼓励有资金、技术实力的国内企业组建合同能源服务企业,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以促使我国节能事业的快速、稳定发展。
其次,要大胆地引进国外的一些大的从事合同能源管理的公司,这样,既可以引进国外先进的融资风险管理模式,借鉴国外银行对节能服务企业节能项目的评估经验和方法,同时又可以通过不断总结经验,设计出适合我国银行系统的节能融资风险控制、管理工具等,进而促进合同能源管理在我国的快速、稳步发展。
最后。针对当前中小企业承担我国节能服务主要任务的现实,建议政府应对其进行及时正确地引导,使其能将有限的资金或技术真正用于节能事业上:同时,还应制定节能服务考核标准(如:核定每年应完成的节能减排量指标等),建立年度考核制度,做到优胜劣汰,进而使节能服务企业做大做强。
(六)制定标准,完善监督
结合现状,我国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早出台鼓励推进合同能源管理的“管理办法”,尽快修改现行节能法律,出台更多指导性、强制性的各行业的具体能耗标准,建立并完善节能监管体系,形成“政府引导、节能服务企业实施、能耗监控、多方监督”的全方位、立体化、智能化的管理体系。同时,还应把“节能降耗”目标作为考核各级领导业绩的重要组成部分,继续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的发展,提高此类项目的市场准入门槛。
引进市场机制是节能减排的必然选择。在实施“十一五”规划中,一系列鼓励节能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陆续出台并实施,已说明我国在节能降耗上拥有巨大潜力,节能产业将迎来历史性发展的机遇。只要政府有所作为,全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节能新机制一定会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应用。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沈龙海.石油危机催生市场化节能新机制阴.“合同能源管理”有待广泛推行[M.大众科技报,2007-06-14.
- 上一篇: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基本政策
- 下一篇:网络传播和大众传播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