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艺术基础知识范文
时间:2023-10-30 17:31: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文学艺术基础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信其道 兴趣 信心 效率 终身学习 发展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使其“尊其师,信其道”
学生刚入初中时,由于环境和教学的对象变了,往往对老师采取一种琢磨的态度,因此,教师要以火一般的热情去温暖学生的心田,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加强与学生感情的交流,增进与学生的友谊,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作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学生对老师有较强的信任感、友好感、亲近感。当教师的情感灌注在教学内容中,就能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情感,学生就能够更好地接受教师所教的数学学科。达到“尊其师,信其道”的效果。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产生情感期待效应,使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期待,感受到教师对学生深切的爱,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每一节课,教师都要满腔热情,让学生从教师的 “热情”中受到激励,感到振奋。总之,要热爱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在期待我”。要善用自己的眼神、语调、表达对学生的爱,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
二、挖掘教学内容的 “娱乐性” ,提高其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教材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已有体现,教材中的 “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实习作业等正是试图增强数学娱乐性,使枯燥的数学变得更有趣,变得学生好容易理解了,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但其所占比例极小。教师可在不冲击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充分挖掘教学内容的娱乐性。选取学生感兴趣的具有娱乐性的素材。初中学生已有较大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已拓展到许多方面。教师在教学素材的选取、数学情景的假设和数学模式的建立上要多花功夫,使其更具有娱乐性。
三、适时鼓励赏识他们,增强其自信心
进入中学以后,随着数学学习的不断深入,解题的难度加大, 再加上几次考试的不理想,顿令有的学生一下子悲观起来,缺乏学习信心。针对同学的这种状况,要让哪些缺乏学习信心学生随时可听到“你真行!”“你讲得真棒!”“大胆些,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等鼓励赏识的教学评价语。再适时不妨举几个成功的例子,在不断鼓励和引导下,学生就会逐渐消除自悲心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焕发斗志,最终实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可喜转变。特别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培育学生的成就感,从简单处入手,从细微处入手,平时提问题,出考卷,要注意循序渐进,分层要求,把握好难度、梯度,要敢于让学生取得好成绩,使之能产生一种成功的感觉,一有进步就要不失时机地加以表扬,鼓励他们,消除他们对数学的恐惧感,培养信心。另外,对考试,作业中的失误,不能责怪、讽刺,而要耐心地帮他们分析错误的原因,找到知识上的缺陷,然后用类似问题对他们重新测试,从而增强自信心。
四、处理好中小学教学内容的衔接,提高其学习效率
小学生主要是学习具体的数及其运算,而进入有理数的学习后,由于数的扩充引入了负数、有理数、相反数、绝对值等新的概念,会使那些认为“数学就是解题算得数”的学生望而生畏。因此应先复习小学学过的有关内容,尽可能用已有的知识引出新知识。例如负数概念的引入,这是一个关键问题,要耐心地让学生表示物体的长度、重量……但温度的表示仅用自然数、零和分数是不够的,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获得理性认识。
到了初一接触到的是用字母表示数,建立了代数概念,研究的是有理式的运算,这种由“数”到“式”的过渡,是学生在认知上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飞跃。如何使学生适应?在具体的教学中,一方面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好用字母表示数和表示数量关系的方法;另一方面又要注意挖掘中、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本身的内在联系。如对整数与整式、分数与分式、有理数与有理式、等式与方程、方程与不等式等等,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并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区别,在知识间架起衔接的桥梁,从而搞好知识间的过渡,提高其学习效率。
五、重视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学习,为其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基
篇2
关键词:传统知识知识产权保护国内法国际法
一、传统知识是重要的人类知识成果
(一)传统知识的含义。
传统知识(TraditionalKnowledge),顾名思义是强调人类知识成果的传统来源及传承性,而且此类知识往往与当地自然、人文环境条件相互结合、相互作用,历经世代因袭,深刻影响着现代知识的发展和演变。
对于此类知识的概念表达众多,除传统知识以外,还有诸如土著知识(IndigenousKnowledge)、土著遗产(IndigenousHeritage)、无形文化遗产(IntangibleHeritage)、非物质文化遗产(Non—materialCulturalHeritage)、传统文化表达(TraditionalCulturalExpressions)、遗传资源(GeneticResources)、传统艺术遗产(TraditionalArtHeritage)、民间文学艺术(ExpressionsofFolklore)、乡土知识(KnowledgeofFolklore),等等。以上概念从不同角度揭示了传统知识的内涵、特点和表现形式,从而也使得对于传统知识的认识与理解更加全面清晰。
一事物区别与他事物的本质特征是对于该事物的准确界定,通过与之相类似的事物进行比较,区分相同与差异,进而把握该事物。传统知识是人类现代知识成果的源头,而现代知识产权正出自这一源头不断地向前奔流。现代知识产权的发展进步离不开传统知识的积累和支撑,正如培根所言: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了人类的命运,创造了人类社会的繁荣与文明。传统知识构成了人类知识体系的基础。
其构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蜕变,可以说人类历史多长,人类对客观物质世界与自身的认识所形成的知识发展就有多长。传统知识正是赋有更朴素、更直观、更真切特性的人类主观认识及其系统性的知识结构。它来源于人类生产生活的实践,满足人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双重需求,具有地域性(Corn-munity)、多样性(diverse)、群体性(collective)、传承性(genetic/inheriting)的特点。
(二)传统知识的表现形式。
传统知识带有地理、人文因素影响的浓厚色彩,其中最为典型的表现形式就是民间文学艺术、传统医药,此外还包括生物遗产资源。
民间文艺表达方式繁多,涉及言语(如民间故事或者神话传说等)、音乐、舞蹈、游戏、建筑、手工艺品等,同时也是现代著作权所保护作品的原初表达和雏形。在世界各地的原住民(土著/indigenous)依赖本土自然环境条件和特有的生产方式开发享有着上述文学艺术财产,如同我国各地区优秀的民族文艺成果,也是同样带来了我国艺术文化的丰富繁荣。这些艺术成果常常经由口传心授世代相传,并非为完整的文献资料,其流变更迭比较频繁,使得保存流传难度加大。
传统医药是不同于现代西医的医药知识及疾病治疗方法,例如中医药、韩医、印第安人特有疗法等,包括医学原理、药物学研究、药方、药品、医疗器械及特有疗法(如针灸、刮痧等),甚至包括身体保健与养生之道等,是人类早期的医药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和积累,多数属于生物与物理手段,并且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传统医药文化,有些还带有神秘或者宗教仪式。生物遗传资源是指具有现实或者潜在价值的遗传材料,来自动植物、微生物及其它来源含有遗传功能单位的材料。这类成果关系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研究开发,尤其涉及植物新品种,更是以自然遗传资源为基础的更新繁育,也充分显示出人类生物技术的发达水平和进步。比如,在新疆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有着种类繁多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特有的物种长期生存繁殖在这一特定的自然环境中(如新疆野马、野驴、野骆驼、马尾松、红松、雪莲等)。
(三)传统知识的利用。
传统知识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帮助和便利,并且愉悦和增进了人类精神文化鉴赏。同时也是人类现代知识的有机组成部分,后者与传统知识一脉相承,传统知识是作为现代知识成果创新的基础知识文化资源,而现代知识成果就是于传统知识前提下的革新与智慧创造。
传统知识具有本土、社区抑或个人文化特性(culturalidentity),基于类似的照管(custodianship)、监护(guardianship)关系,由集体所有并且该集体及其成员赋予恰当保存、利用和传递传统知识的责任感,因此诸如此类的相应主体享有、运用和保护丰富繁多的传统知识,包括与传统社区生存发展关系密切的遗传资源、基于传统而形成的创造性智力成果或者商业标志等。传统知识作为文化财产,具有特殊的历史文化价值,挖掘其中的商业价值进行推广开发,既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传统知识遗产,又推动并提升了现代知识成果的创造与利用。
当传统知识被其对应主体以外的法人或者其他社会组织等利用,就必须坚持保护和存留的原则,强调这类主体对于传统知识的恰当利用,即应当以其适当保护为条件。目前各国、各地方大都正式、非正式地表现为习惯、惯例、礼仪、法律等,在于防止不当占有传统知识及不合理侵占和利用。
二、现代知识产权制度对传统知识的法律保护
(一)现代知识产权制度对知识成果的法律保护。
现代知识产权制度是对于人类特定的智力成果设定权利并且加以法律保护的完整制度,以促进科技进步,让知识变成财富,实现社会福利。按照智力成果的不同性质、特点和表现形式,相应建立了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法律保护制度。其共同之处均在于保护的对象为人类智力活动的创造性成果,往往是运用既有的知识创造性地开发新产品、新方法,创作设计作品、商业标识,等等。只有为知识产权的创造者提供完善的法律保护,才能鼓励知识成果的研究开发和推陈出新,也才能实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从此意义上讲,正如我们所作出的论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知识产权制度便是保障推动社会前进的原动力的重要制度。
任何一项知识产权都是在前人知识积累和不断完善的基础上获得的,同时又有所突破、有所发展和创新,因此应当承认和肯定传统知识在当今知识产权取得过程中的基础作用和必要意义。为此,现代知识产权又承当起对传统知识的适当保护,规范其合理利用,充分发挥其对于智力成果创新的有益作用。
(二)运用现代知识产权制度实现对传统知识的法律保护。
根据传统知识的不同表现形式,结合知识产权制度的保护内容,就不同的传统知识可以获得并且主张不同的知识产权。其中,民间文学艺术可以成为著作权保护的客体,而这类知识成果的主体往往为集体。因此,这一集体权利应当由本民族或者本社区享有并主张,还可以成立相应的权利主张机构,建立授权机制,便利于民间文艺成果的合理利用与传播,规范此类文化艺术成果的权利行使,保障法定权利主体的应得利益,促进传统文化遗产的完整保存和继承发展。
对于遗传资源的保护,在于保护生物资源及其基因资源的丰富多样性,一方面研究自然界生物物种现有状况水平,另一方面又通过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培育新品种,所以可以采取获得专利权的方式加以保护,并且还能够申请取得新品种权。相关的知识产权制度必须建立严格的生物技术专利评估标准以及品种权的授权条件规范。比如,传统中医药保护可以采取专利、商标、地理标志、商业秘密等方式加以保护,而且也可依据《中药品种保护条例》申请取得品种权,其不足在于品种独占权仅在国内有效。
三、传统知识的特别法保护
(一)传统知识保护的国际示范法。
人类学关于人类知识与文化的研究认为,传统文化研究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全球化的发展反对“民族中心主义”及“同一化”;另一方面。工业文明发展至今仍然存在无法说明和解决的自身问题。传统不等于腐朽,传统文化在不断发展、变迁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方式是强势文化侵入弱势文化。因此,从人类学的观点来分析,是鼓励相互利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知识,并且认可强势文化对于弱势文化的合理使用与欣赏。
基于传统知识的不同表现形式及特点,若干国际组织从组织设立宗旨和目标出发,开展了多项国际公约的制定,均力图谋求对于传统知识的保存、维护和发展,包括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世界粮农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世界贸易组织等,了诸如《罗马公约》(1916)、《保护民间文学艺术防止不正当利用及其他损害的国内示范法》(1982)、《生物多样性公约》(1992)、《文化多样性宣言》(2001)、《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3),等等。其中,世界粮农组织关于植物遗传资源的国际条约中提出并且规定了“农民权利”;世界贸易组织的《多哈部长宣言》声明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理事会致力于传统知识的有力保护;1976年《突尼斯版权示范法》规定:民间文学艺术无保护期限限制,精神权利由主管当局管理;1982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示范规定》作出了关于民间文艺的广义概念解释,提供永久性保护,并且承认提供者的贡献;而且,东盟各国也签署了《东盟知识产权合作框架协定》及《关于获取生物和遗传资源的东盟框架协定草案》;2006年发表的《郑州宣言——国际范围内对于传统知识、传统文化表达和遗传资源的保护展望》也再次表示出对于传统知识保护的关注和努力。
尤其是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成立了知识产权与遗传资源、传统知识、民间文学艺术表达政府间委员会,该机构编制了关于保护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民间文学艺术)的政策目标和核心原则草案。提出对于传统知识的专门保护不得取代,并且依据其他知识产权法律可以适用于传统知识及其派生形式的任何保护。而有关传统知识的具体概念术语由各国家或者地区自行界定,凡属于创造性智力活动产物,并且具有能够反映一社区独特文化特征及由该社区所发展并维持的传统遗传特性的智力成果,均可作为保护对象。受益人是指土著人民及传统社区和其他文化社区,即依据社区习惯法、惯例保管并保护传统知识的各社区,及作为其传统文化遗产来维持、使用、传统文化表达的社区。涉及权利的管理包括相关主体的主管单位、社区,参照习惯法、惯例、传统决策与管理程序,进行规范权利的立法,制定条例,采取行政措施,内容包括授权申请程序、费用、通知程序、争议解决、授权的条件与条款,等等。保护范围在于防止任何歪曲、篡改或者修改原有传统知识的减损行为;防止未经授权的公开并随后使用等;相关表演应当保护其精神、经济权利;使用、利用时应当注明来源;商业经营利用应当公平付酬或者实行利益分享。同时确定了如下的若干原则:利益兼顾、均衡相称原则;反映社区愿望的原则;尊重其他国际、地区文书、程序并与之合作的原则;尊重传统文化表达的习惯使用、传播方式的原则;灵活全面原则;保护的有效性、可获得性原则,等等。目标在于承认传统知识的价值,增进相互尊重,满足社区实际需求,赋予社区权力,维护习惯做法,有利于保障传统文化,促进思想文化交流和文化多样性,预防无效知识产权,增强确定性、透明度和相互信任,与保护知识产权互补,尊重相关国际协定、程序并与之开展合作,鼓励社区创新创造,有利于社区发展和合法贸易活动。
对此,发展中国家在传统知识保护方面的原则立场为国家原则、知情同意原则和利益分享原则。强调发展中国家传统文化对于当今知识产权获取的重要基础性价值的维护,要求建立获取资源与惠益分享(ABS—Accessandbenefitsharingofgeneticresourcesand~aditionMknowledge)机制,保护相应权利主体正当合法利益,并且通过实行遗传资源来源披露制度、来源地标识制度等措施保障发展中国家的文化遗产及其利益。
(二)建立国内法律机制保护传统知识。
传统知识的法律保护制度主要包括权利主体、权利取得方式和程序、权利内容及其救济等,由于表现形式的各异,实践中所采取的保护措施也不尽相同。比如,云南林业科学院建立了关于野生动植物、森林管理等方面乡土知识的乡土专家数据库,实行有偿使用,这些乡土专家是乡土知识的传播载体,这一做法有利于保护和存留宝贵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丰富的民间知识遗产及遗传资源。
对于遗传资源的保护,由于对外合作中我国民间文艺、农业遗传资源、农耕技艺、特有种子以及传统医药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流失,缺乏保护意识和必要的防范措施,另一方面,外来物种引进或者其他现代技术成果的吸收借鉴却给社区传统知识带来了不良影响,因此,我们制定了《关于加强生物物种资源保护与管理的通知》(2004)、《全国生物物种资源保护与利用》(2005)、《生物遗传资源管理条例》(2006),而且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中确立了“生物资源知识产权战略”。同时还可以参考美国黄石国家公园的实践做法实现对于生物多样性资源的妥善保护,即通过颁发研究标本采集许可证规范公园内的生物科学研究活动,实行准入制度,拟定涉及研究者、社会公众及公园三方利益的惠益共享方案,签订“合作研究与发展协议”(CRADA),强调被许可人更多的义务,且许可其有权申请专利,但必须将申请事宜告知资源提供方。
此外,还颁布了《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条例(草案)》等法律文件,云南省、贵州省等地方还制定了《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这些都是保护民间文学艺术的专门法律规定。
社区在保护传统知识中确定有关权利归属的成功实践表明,拥有传统知识的相关社区在保护此类知识成果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就此也提出诸如关于传统知识的部落或社区权利、)社区知识产权的概念,社区成为传统知识保护中的主要主体,并且通过社区非正式的习惯、惯例、礼仪或者特定仪式实现对传统知识的保留和传播。
参考书目:
1.徐家力:《论传统知识的法律保护》,《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杨明:《传统知识的法律保护——模式选择与制度设计》,《法商研究)2oo6年第1期。
3.陈宗波:《东盟传统知识保护的法律政策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
4.《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和我国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篇3
【关键词】高师 钢琴 音乐表现力
一、演奏技巧与艺术表现的辩证关系
关于钢琴技巧性和艺术性哪个更重要的问题,历来都是钢琴学术界讨论的焦点。德国钢琴家冯·彪罗曾经指出:“对于一个钢琴家的三件事,第一件是技巧,第二件是技巧,第三件也是技巧。”当然也有人认为弹练习曲和有系统地发展弹奏技术并不重要。当然,我们不能凭这种只言片语就给钢琴演奏下结论,因为每一句话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以及针对的对象和特定的目的。笔者认为,钢琴的演奏技巧和音乐表现力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因为音乐表现力是要靠技巧来体现的,离开技巧,音乐就变成无用之功;反过来,技巧如果失去了表现音乐的目的,也同样失去其存在的意义。如果非要说出谁更重要,那笔者认为技巧是为音乐服务的。正像钢琴教育家但昭义曾指出的,表现音乐是目的,技巧是表现音乐的手段。手段为目的服务,技巧应服从于以表现音乐为目标的需要。
二、提高高师钢琴专业学生音乐表现力的途径
提高高师钢琴专业学生的审美能力是高师钢琴基础课程的性质和钢琴教学目标的要求所在。高师钢琴教学目标为:拓展学生的钢琴文化视野,培养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培养熟悉钢琴的普通音乐教育人才。这些都表明提高钢琴表现力是高师钢琴专业学生的学习目标和重要任务。
提高高师钢琴专业学生的音乐表现力的关键在于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以及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钢琴演奏是将作曲家已经符号化的乐谱(一度创造)通过表演者对乐谱的研读和诠释,将乐谱中的音乐要素以动态音响的形式呈现给听众或观众,将无声的乐谱变成有声的音乐。所以,钢琴演奏是再创造。既然是再创造,就需要演奏者有较好的音乐理解和创造能力,笔者认为这种能力的提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
1.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来刻画音乐形象
非因伯格在《钢琴作为一门艺术》一书中说:“音乐形象的特性在于听和充满活力的想象,这是音乐艺术基本和原则性的特点。”教师可指导学生把作品想象成一个故事或是一个场景,不同的乐段或句子代表不同的人物或情景。比如演奏莫扎特的奏鸣曲K309的第一乐章开头的主题的呈现,可以想象成许多王公大臣和国王的对话,开头两小节是王公大臣们齐声向国王请安,紧接着国王开始讲话,五小节过后,王公大臣又齐声向国王答话,这样,学生就能打开想象的大门,顺着这样形象的场景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从而更好地表现作品。
此外,音色的控制也影响着音乐形象的刻画。音色是钢琴描绘意境、渲染情绪、塑造形象的重要途径。钢琴演奏过程就是音色变化的过程。教师可以通过把音色想象成生活中可看到可触摸到的形象进行启发。比如演奏德彪西的《阿拉伯风格曲》第一首,乐曲开头四小节的三连音长句,学生对音色很难把握,经常不是弹得很生硬就是很虚弱,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弹出珍珠项链般的声音,这样学生可以想到珍珠项链是非常饱满光滑,大小统一,并且连成一串的,自然音色就统一均匀了。
2.养成认真读谱的好习惯
钢琴演奏是二度创作,一首完美的钢琴作品要经过两次创作才能完满地完成。演奏者要使作曲家乐谱上无生命的符号变成有生命的乐章,这有赖于我们养成认真读谱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准确体会作曲家的意图和思想。钢琴演奏大师鲁宾斯坦曾指出:“我的乐感所考虑的是把音符和乐谱背后的真正的涵义表达出来。”如果不认真读谱,怎能挖掘出乐谱背后的含义呢。笔者的学生普遍存在一些读谱的不良习惯,比如一些学生,尤其是成年学生习惯背谱演奏。因为成年学生学琴较晚,缺乏钢琴基本功,手对钢琴琴键位置不熟,视奏能力差。他们的“背谱演奏”是背一段,练一段,而且只记住音符和节奏,不关心其他音乐标记。久而久之,便缺乏音乐语汇的积累,更谈不上再创作了。那么在教学中,对于这样的学生,笔者要求他们在新学曲目的谱面上标记出所有音乐记号的含义并按照其要求演奏。这样下来,既改掉了他们背谱弹琴的坏习惯,加强了视奏能力,也慢慢提高了其音乐表现力。当然,重视乐谱不等于对乐谱咬文嚼字,认为乐谱就是一切,过分注重乐谱的片面观点也是不对的,正像米考夫斯基的观点“乐谱只是起点,它开启了我们的想象力”。
3.提升文学艺术修养
提高高师钢琴专业学生的文化素养也是提高钢琴表现力的重要方面,这也是钢琴审美学习中一个重要的因素。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厚情感底蕴是要有较广的知识面和较好的文学艺术修养的。文化基础知识的完善程度、文学艺术修养的深浅直接影响对事物感受能力的强弱和情趣品位的高低,直接影响演奏者的审美能力。很难想象一个知识匮乏、毫无文学艺术修养的人能演奏好一部音乐作品。除此之外,笔者还建议学生多进行朗诵和歌唱,因为音乐是将内心听觉的音响用手指体现出来,没有内心的歌唱,手指就难以表现出动人的音乐。
篇4
一、注重审美素质教育
审美素质教育,简称美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欣赏教学的首要任务。审美教育要贯穿在美术欣赏的整个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美术欣赏教师要挖掘教材本身美的因素,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审美教育。美术作品欣赏是全面提高学生修养和审美素质不可缺少的环节,初中美术教材精选了许多优秀的美术作品,要充分发挥这些作品的作用,就要认识到:一件优秀的美术作品,不仅具有表现形式和技巧的美,而且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包容了祖国文化艺术精品和世界文化特色。欣赏基础知识与名家作品赏析相连,美术作品形象与文学语言美同现,给人以强烈的美的享受,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公民意识,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高尚的审美情趣的好教材。
审美素质教育和思想品行教育要同时进行。如:在欣赏中国画不但以其绚丽夺目的民族光彩和漫长悠远的历史著称,而且丰富了世界艺术的殿堂,为世人所喜爱时,就应该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感情;在欣赏优秀的革命历史画卷时,就应该树立革命远大的理想;艺术家良好风范都是教育人的活材料。现代工艺内容,这些“新”的科学文化成果的融会,对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都是有帮助的,也是进行德育的重要内容。美术欣赏教师在欣赏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开展一些讨论性、故事性、参与性的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对自然美、社会生活美、艺术美的感受能力,增强其爱国主义意识、公民意识、审美意识,培养其良好的品
德与行为习惯。
二、注重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素质的形成离不开知识、能力和智力。深受“应试教育”影响的当代中学生,其素质发展是不全面的,知识面不够宽,特别是社会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审美能力等方面相对较弱。当然,能力有大小、高低之分,初中美术欣赏的能力培养应着眼于发展型。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是美术欣赏教学的重要任务。在现实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美,绚丽夺目的大自然风光,令人神往和陶醉。美术作品演绎了生活中的万种风情,以色彩、线条和形体直接提供视觉形象,表现创作者对世界的感受和认识;美术作品不是客观事物的翻版,而是画家用自己的思维和感情改造过的对象,是艺术家的个性和感情的“具象化”。艺术家为人类创造了一个绚丽多姿的艺术世界,而欣赏者能否进入“物我两忘”的审美境界,进而探求其中的深邃与奥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欣赏者能力的高低。通过美术欣赏获得情感的满足和精神的平衡,都需要审美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平时多观察、阅读、欣赏,更需要在课堂教学中积累感性认识,了解美术美术基础知识,熟悉各类美术作品的不同特征和表现技巧,进而学会把握作品的意义和内容的方法,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高尚的审美情趣。
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强,对具体问题的思考、分析概括能力也都比较强,在教学中美术欣赏教师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引导学生不满足于教材中的例举,发现身边的美,分辨身边事物的美与丑。可采用“答题法”、“讨论法”让学生多动脑动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材中现代工艺美术内容比较充实,对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都是有帮助的,美术欣赏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在教学中,美术欣赏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观察和分析范图、实物等,其艺术特征、表现技法等在仔细观察中得以把握,进而把握作品的形式和内容、主题思想和艺术成就,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形象、抽象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在教学中,美术欣赏教师应适当安排一些速写、记忆画、想象画、创作画练习,这都是培养学生形象记忆力和创造能力的好方式。记忆力是智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形象记忆帮助储存更多的形象信息。形象记忆力的提高还可以促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三、注重兴趣的培养和发展
美国学者贺拉斯曼说:“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想要硬塞的教师,不过是在捶打冰冷的铁。”这句名言鞭挞了灌输教学模式,也向我们昭示:必须改革教学方法,让学生充满热情、自觉主动地投入学习才能取得良好结果。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初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强,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进一步提高,表现为能独立思考,不盲从,喜欢发表个人见解,美术欣赏教师如果在教学中发挥这些优势,有组织地开展一些讨论性活动,就可活跃课堂气氛,起到激发兴趣的作用。
初中美术教材的语言美能给欣赏者以文学艺术的感染,如在教学中结合文学艺术特色进行欣赏教学,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美术欣赏教师在利用形象的图片和直观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一定的欣赏情境后,要善于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重点,精心设疑,从不同的方向和角度提出一些形式新颖、富有启发性且难度适当的问题。教师不直接揭示矛盾,而是当学生在“心求适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之时,再给予点拨与启发,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解决,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散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另外,要使学生保持持久的兴趣,促进学生身心素质良好地发展。学生缺乏抗挫折的能力,意志薄弱,缺乏竞争意识,兴趣不够持久等,在欣赏教学中教师就应开展一些讨论、演讲、故事等活泼、有趣的教学活动,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活动中愉悦身心、发展特长,增强自信心。
兴趣是一种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发展有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这种可贵的求知欲,也许会造就许多的未来人才。紧紧把握以上三个方面无疑会为落实素质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活动强调三个字“新、活、实”
篇5
关键词:初中语文 素质教育 创新教育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弘扬民族文化、学生继续学习、提高自身修养和素质具有重要意义,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从素质教育观出发,以学生发展为本,更新教学观念,探究创新教法,从而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时代人才。一直以来,我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启发下,认为过去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和缓慢的教学节奏已经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语文教学必须纳入科学化的轨道。通过语文教学既要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更要立足于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是时代赋予我们语文教师的历史使命。
一、加强自身修养,奠定创新基础
要使学生爱语文,教师首先必须有浓厚的语文兴趣,关注文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多读书看报,利用课内外与学生交流心得感受;对教材选文有独特的理解与评价,敢于针砭时弊、发表见解、视野开阔等等。教师自身的文学兴趣和修养是最好的榜样,是培养学生语文兴趣的最好教材。初中学生身心发展还不健全,可塑性强,语文教师要把握好这一教学契机,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通过知识的学习,使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同步发展
无知必然无能,智能发展的程度又反过来影响着掌握知识的质量和速度。语文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上的学科,语言又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只有在语文教学中把思维训练置于中心地位,结合语文知识抓好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的训练,鼓励学生多想、善想,才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大胆求异、勇于探索的精神,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具体实施我只强调三点:
首先是加强预习的力度。如《最后一次演讲》,在预习时,教师只提出一个思考题:为什么讲演稿中多用疑问句和感叹句?同学们通过预习,很自然地把握住了讲演者闻一多先生满腔悲痛、慷慨陈词的情绪,为讲解课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强调预习,重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求学生对生字注音释义,对词语结合课文进行解释,写出文章的结构、段意、中心和阅读提要。运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温故而知新,这样就由教师的教为主,转移为学生的学为主。
其次是努力抓好阅读教学。要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自觉性,就要善于提出引起他们兴趣、激发他们思考的问题,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给他们打开一个新天地。经教师稍加点拨,就能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比较自然地引导学生逐步进入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作品的主题也就从形象描绘的笔触里一步步地显露出来。
最后是教师富于启发性的轻轻一点。水到渠成,分析直入文章的内里,学生便能生动活泼地学习,思维随之开窍,能力随之获得提高。
三、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实践告诉我们,教学的成功必须取得学生的密切协作,教学活动应该是师生双方共同寻求新知识的活动。要达到这一境界,教师就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求知欲,对学生的学习心理进行有意识的调控,创设轻松的教学氛围,想方设法使他们对教学内容发生直接兴趣, 变苦学为乐学,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积极地进行思维活动。例如:程翔老师在讲《谁是最可爱的人》的时候,利用了当天的新闻节目,很自然地导入新课,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了“角色”,好象抗美援朝就是现在、同学们都在战场上一样。
四、积极创设情境,触发创新灵感
创设情境是触发创新灵感的有效手段。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带进特定的“情境”中,常常能让学生“心有灵犀一点通”,“物我两溶”,思绪翩跹,从而擦出他们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文学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一样,重感受力、想象力的培养,在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可将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引入课堂,让文学艺术焕发动人的光彩。如朱自清的《春》,学生在用心感受散文不同的写景片段后,展开想象,用彩笔绘下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绘画的技巧可忽略不计,重要的是每一位学生进入了色彩斑斓的想象世界中,对其形象思维发展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以画绘文”,对初中低年级的学生较为适用。
五、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成长为主线”现代教育思维。
1、课前三分钟口头表达训练。可以讲故事、介绍知识、谈读书心得、就事评议,从准备发言稿到即兴发挥,有步骤地训练学生的演说、交流能力。
2、课堂教学活动。口头表达到一定阶段,组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当小老师,是口头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
篇6
一、 列表复习的作用
列表法是最常见的历史学习方法之一。表格作为承载历史信息的一种载体,是历史教材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形象、直观、概括化的史料,它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达到清晰直观、一目了然的作用。具体的作用有以下几方面:
(一) 通过宏观比较,理清历史线索
学习过程中,许多同学只是对单个历史概念、历史事件、历史专题进行死记硬背,结果往往是前读后忘、顾此失彼、事倍功半。运用表格形式进行宏观比较,可以站在历史的整体角度分析总结历史,从而把握历史发展的来龙去脉,构成较为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下面以20世纪中美科学技术发展的比较表为例:
(二) 通过微观比较,准确掌握史实
历史的相似性使同学们在学习中经常混淆知识点,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也正因为历史具有相似性,我们可以在学习中利用微观比较法,对各种特殊的历史现象、概念进行具体的比较,从而使自己准确、牢固地掌握史实。如下表就可以帮助总结19世纪以来的文学形式及阶段性特征:
(三) 通过纵横比较,发掘历史规律
错综复杂的历史现象背后往往隐含着许多历史规律,在学习中,通过纵横比较法,可以透过现象看本质,发现许多曾经熟视无睹但很有价值的东西。如19世纪以来的浪漫主义艺术可设计表格如下:
通过以上的表格比较,我们会明白:19世纪以来的浪漫主义艺术包括方方面面(文学、美术、音乐),除此之外还有现实主义艺术(文学、美术、音乐)、后现代主义艺术(文学、美术、音乐)。
(四) 通过古今比较,掌握难点
通过历史与现实的比较,可以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史实,解决难点。比如通过学习科技发展这章,我们会思考:我国古代为什么没能产生近代科学呢?古代中国科技与近代科技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可以设计如下表格:
(五) 通过辩证比较,提高分析能力
表格式比较法是一种科学有效的从不同视角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例如在学习三次工业革命时,可以使用表格,把工业革命的原因和后果加以列表分析,从而得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的结论。我们可以利用这些规律对历史现象进行客观、深入的分析,帮助自己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列表复习要注意的问题
1. 以课本为本,以专题为中心。以列表法进行的专题复习只是重要问题的归类复习,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要深入发掘教材内容,复习时不能丢开课本,应与阅读课本同步进行。
2. 以练习为主,讲配合练。用列表法实行专题复习,必须有配合的练习题,以消化表格内容,同时还需进行相应的测验。必要的话,还应做些专题外的归类题,以弥补列表法的不足。
3. 在加强基础知识的同时,更要注意提高能力。同学们要重视表格要点的设计,并充分利用表格内容开阔思路,提高选材答题的能力。
篇7
失控的艺术教育市场
在市场经济作用下的艺术教育的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用市场经济规律作出适当的调节,因为艺术教育这一市场不仅无序,而且失控。充足的生源给了各个院校扩招以充足的理由,而没有任何监控的生产又导致了更多进入艺术教育市场的机会。目前,在其它产业的生产和发展中,都有市场准入的限制和质量监督机制,那么,教育产业也不能游离于这一系列监控之外。艺术教育在产业化的发展过程中,如何监控产品质量,谁来监控产品质量,都是值得考虑的问题。而这其中基本的师资和办学条件,应该是一个重要的考核指标。
全民办艺术教育,虽然带来了艺术教育的表面繁荣,但实际上不仅不能有益于艺术教育的发展和提高,相反却有害于艺术教育。比如分散了师资,就从另一个方面削弱了艺术教育。全民办艺术教育使艺术人口急剧膨胀,也影响到这一人口的整体质量,所以艺术教育也该搞“计划生育”了。当我们从全民办艺术教育的急剧升温中渐渐冷静下来时,应该认真思考究竟如何打造艺术教育这块金牌?
首先,崇尚人文精神和创新精神应该是艺术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人文素质在专业艺术院校中不被重视的现象屡见不鲜。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离不开人文教育。艺术院校是文化艺术的摇篮,是一片弘扬人类文明的沃土,更应把提高学生人文素质作为最根本的任务。但遗憾的是,我们一直不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特别是人文素质的培养,片面强调实用技术教育,忽略人文教育,可能会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技术纯良的“工具人”或“机器人”。
艺术教育期待回归
只懂技术不懂艺术,便导致缺乏创新精神。许多艺术院校企图通过强化专业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创新人才,这是不太可能的。人文教育特别是艺术教育主要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的。一个艺术家创造力的大小与他的形象思维能力密切相关。新奇的想象、巧妙的构思、闪光的灵感一向惠顾知识渊博、眼界开阔、情趣丰富的人。我国的沈括、俄国的罗蒙诺素夫、意大利的达・芬奇、德国的歌德等伟人,都是兼备科学家和艺术家的双重修养的。
其次,明确艺术教育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搞清楚它的发展方向和基本任务。重点综合大学艺术学科建设的定位,不能是粗放式的,而应该讲究精品效应,在全国能起到带头作用,具有研究性、综合性、开放性,打破单科艺术院校的培养模式。重点综合性大学艺术教育要和单科艺术院校共同发展,形成两条腿走路。单科艺术院校培养艺术家,综合大学则要致力于培养艺术理论研究者,在这样的双轨制下全面发展,从宏观的角度对艺术教育进行整体研究,确立艺术学科的地位。
要清晰地认识到艺术教育的基本任务应该是:向在校的学生进行艺术教育,提高整个大学学生的综合素质,并培养从事艺术教育工作的指导者。为国家和全民提高艺术素质起到重要的带头作用。最后,确立艺术教育的目的。艺术教育的目的,旨在使人性完美与充实,架起语词和非语词之间以及严密逻辑和情感之间的桥梁,以便使人们更完美地理解人以及人的社会生活。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艺术教育更要培养一批基础扎实、理论水平较高的、一专多能,集基础知识与实践技能为一身的高级复合型人才,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出贡献。
总之,艺术教育是一项带有方向性、全局性和开创性的事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从教育的实际出发,对艺术教育的指导思想、发展方向、基本任务以及艺术教育的目的进行全方位的探讨。明确各类艺术院校办学基础与办学条件之间的差异,由此决定各自不同的培养任务。
篇8
一、寓美育于各科教学之中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幼儿园的各科教学都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音乐教育音乐是以声音塑造形象的听觉艺术,它以一定的节奏和旋律通过听觉影响着幼儿的情感,同时又使幼儿的听觉在音乐中获得更好的发展。音乐教育对于开发幼儿智力,发展其想象力、记忆力,活跃思维及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都有积极的促进功能。在音乐教育中教师要通过唱歌、欣赏音乐、游戏和舞蹈等内容教给幼儿有表情地唱歌并迎合音乐做出美丽协调的节律动作或舞蹈动作,培养初步的音乐欣赏和唱歌、跳舞的简单技能,发展其音乐才能和音乐艺术的想象力、创造力。如:欣赏《牧童短笛》时,教师将一组幻灯片放映到荧幕上,孩子们看到荧幕上出现碧绿的田野,牧童骑在牛背上悠闲地吹着笛子。伴随着画面的变换,听着美丽动听的音乐,幼儿不仅能感受到牧童的愉悦心情,而且对音乐的丰富内涵有了一定的理解。在音乐的功能下,幼儿的表演欲也就产生了,当他们随着音乐的节奏作出一定的节律动作时,其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就得到了发展。又如《小娃娃跌倒了》这首歌曲,幼儿在学唱歌曲和领会歌曲情感的同时还能受到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美德教育。
2.美术教育幼儿园的美术教育包括和欣赏等内容。美术是一种造型艺术。由于它色彩协调,线条清楚,形象生动,有助于锻炼幼儿的视觉,又能够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艺术想象力。幼儿对形象美好、色彩鲜艳的玩具和图片能表现出极大的欣赏欲,喜欢用画笔涂画出一些他们想象的图案来,这一过程中实际上就是幼儿对美的追求和创造。所以教给幼儿简单的绘画、泥工、手工、纸工、制作玩具的技能,使他们能够从事一些简单的美术,可以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喜好,并激发他们的美术创造能力。如:幼儿最初画花朵时,所有孩子画的花朵几乎一个模样──“五瓣一芯”,画面单调。当幼儿把握了一定的技能并经过对各种花的观察之后,再动笔时,就会画出不同颜色、不同外形的花来,这时幼儿已经进入了创造美的境界之中。
3.文学艺术教育文学是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塑造人物形象和情节的艺术,对幼儿的情感发展有重要影响。幼儿园中的文学艺术教育主要是通过听故事、听童话、朗读诗歌、观看儿童题材的影视作品等进行的。儿童文学作品内容丰富、语言美丽,不仅能丰富幼儿的知识,发展语言艺术,而且可以使儿童受到美德教育,提高幼儿辨别真假、善恶和美丑的能力。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有时要通过自己的表演形象地再现故事、童话、诗歌等文艺作品的内容,使其想象力、思维能力、创造力都得到了发展。如:童话《白雪公主》能激发幼儿的爱心和善良的品质,培养疾恶如仇的情感。又如故事《老实的列宁》,能教育幼儿做了错事要勇于承认的老实品质,等等。通过讲、读、看、听等形式,让幼儿多学习一些喜闻乐见的儿童文学作品,既能增长幼儿的知识,又能培养做人的美德,使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4.体育体育是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增强体质的主要手段。也是培养幼儿形体美、姿态美的主要教育途径。黑格尔说过:“通过体育锻炼,塑造一种和谐发展的人体,是同雕塑家的艺术创造相似的一种艺术创造”。在体育教学中要根据幼儿年龄和生理、心理特征教给幼儿一些简单的体育活动技能,使他们能够在简单的体育活动中提高运动能力并促进体质的增强。幼儿园的体育教学还可以结合音乐或模拟小动物等手段进行。如:学免跳动作时,播放节奏强的乐曲,让>幼儿随着美丽的音乐节奏,模拟小兔跳,幼儿不仅跳得认真,活泼,而且都希望自己的动作美丽协调,争取得到老师的表扬。而经常开展幼儿体育锻炼活动,可以提高幼儿的身体机能和对外界的适应能力,还能锻炼幼儿的坚强意志,提高身体的健康素质。
5.常识教育常识教育是对幼儿进行综合知识的教育,其主要目的是使幼儿多了解一些四周生活中粗浅的知识和技能,并了解一些简单的科学基础知识。由于常识教学中经常和自然界的客观事物打交道,所以应该利用常识教学对幼儿进行热爱科学和保护环境等方面的科学常识美教育。如游览动物园时,可以让幼儿从观看各种动物的情趣中产生,热爱和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感。
篇9
关键词:京剧;小学音乐;课堂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京剧是民族的国粹,但是目前京剧发展、生存状况不容乐观。京剧事业的振兴不光要靠从业人员的努力,这是一朵艺术瑰宝中的奇葩,一个民族文化的传承点,作为传播精神食粮、从事音乐教育的我们义不容辞。让我们的年轻一代能真正了解我们的民族艺术,以科学的手段推广京剧艺术。
一、京剧走进小学音乐课堂的现实意义
京剧是戏曲类文学艺术,绵延传承几百年的京剧作为戏曲文化中的精粹,融唱腔、舞美、剧情、脸谱、唱词、表演等于一体,带给人美的精神享受,是一种融合道德与审美的艺术娱乐形式,对于熏陶小学生身心成长有积极意义。
京剧走入小学音乐课堂有利于京剧文化的传承。当前各种各样娱乐形式与娱乐文化的兴起压缩了传统艺术生存空间,为加强戏曲文化保护,不仅要做好专业人才的培养与技艺传承,欣赏受众群体的培养也十分重要,只有不断扩大群众基础,才能确保艺术的生存空间。
京剧作为一种综合的声乐表演形式,是一种高雅且内涵的艺术表演形式,将京剧引入小学音乐课堂,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也符合当前素质教育、全面教育的理念,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有重要作用。新课改中提倡挖掘学生个人发展潜力,京剧作为兼具艺术、声乐、体育等多种形式的综合艺术,可促使小学生们获得良好的文化熏陶,在长期影响下对其文学艺术修养的养成有积极作用。
京剧进入小学音乐课堂,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受众欣赏群体,培养学生们的艺术文化修养,同样也是为了更好的传承传统曲艺文化进行实践探索。京剧作为曲艺艺术的集大成者,兼具多方优点,京剧与小学音乐教学相融合,也是探索未来曲艺艺术与学校音乐教育有机合作之路的重要实践,为其他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参考经验,对诸如豫剧、越剧、黄梅戏、花鼓戏、沪剧、霹雳布袋戏等进入学校课堂有着很好的指导意义。
二、京剧艺术如何进入小学音乐课堂
虽然开设了京剧专业课程,但是受众人群少,这显然不符合让广大学生都能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这一标准,于是京剧进课堂就迫在眉睫。《标准》中提出,音乐是以审美体验为核心,我们如何通过音乐教学活动让学生发现京剧的“迷人之处”,发掘京剧的魅力,接受京剧,喜爱传统戏曲,品味到经过五千年的积淀与锤炼的传统艺术的“真善美”呢?首先我想到要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现今,流行音乐风靡世界,怎么把流行元素和传统京剧有机结合起来,我脑海中浮现这样一个链条――“少儿歌曲――流行音乐――戏歌――现代京剧---传统京剧”。
(一)课程内容的选择
对音乐的喜恶也是因人而异的,我们不可能让学生都有相同的爱好,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兴趣和爱好。但是这并不是意味着我们放弃了引导和教育。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受年龄、文化、生活经验的局限,审美趣味是狭窄的。我们教师有责任通过我们的音乐教学活动让他们学会审美,让他们的审美趣味不断扩展。
京剧一旦真正进入课堂,必须要求我们要以科学、严谨、认真的态度来对待它,把它作为艺术而不仅仅是娱乐。那么怎样才能让学校有教学的兴趣、学生有学习的兴趣呢?除了充分展现京剧她与时俱进的生命力之外,课堂教学活动还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解决好“进课堂”的内容与形式问题。有些唱段表演起来难度很大,如果冒然地采取“填鸭式”教学,反而会激起学生不愿意学唱京剧的逆反心理。
现在是互联网时代,我们应跟随学生步伐,广泛涉猎,灵活安排课堂内容,拓展相关知识,与书本有机结合,牧餍幸衾秩胧郑借助“戏歌”这么一种近来乐坛当红的音乐体裁为切入口,成功连线戏曲艺术与流行歌曲,让学生从他们最感兴趣的事物入手,培养他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引领其高层次地鉴赏音乐,丰富其音乐文化知识,提高其音乐艺术修养。
首先介绍京剧脸谱,教唱具有京剧韵味的《说唱脸谱》,再介绍一些行当、身段、唱腔等基础知识以及历史故事等背景知识,让学生首先对京剧有一个感性认识。当他们对京剧产生浓厚兴趣的时候再具体去教唱选定曲目,效果要好一些。
(二)学习方法的更新
让学生体验以京剧音乐为素材而创作的浓郁京韵,并通过展示脸谱、欣赏京剧表演片段及自制京剧脸谱和道具进行模仿表演。当学生看到形态各异的脸谱所代表的不同人物形象,既好奇,又由衷地赞叹京剧前辈们为弘扬京剧做出的努力,通过接触京剧脸谱,孩子们将学会脸谱的基本谱式和色彩意义,明白那五色油彩的美丽所在和它们的象征意义。激发了他们对学习京剧的兴趣,从而使学生从一个侧面对京剧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现代京剧是特殊年代的产物,样板戏中阶级斗争的革命情结,以及“苦大仇深”的印象,很容易让学生们产生排斥心理,从此对所谓的京剧艺术敬而远之。在欣赏名篇名段之前,要让学生了解当时时代背景,给孩子讲革命故事,让学生感同身受、身临其境,理解这些唱腔里的人物原型,在充分的文化积淀下,才不会反感。
(三)经典唱段的挖掘
篇10
语文教师的课堂科学合理,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一、教学内容的“详”与“略”
语文知识博大精深,“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但罗马是一天天建成的。每天的语文课堂我们该给学生留下些什么痕迹?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传授得多与少,要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教师要给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精华。很多老师上课总是不放心,担心讲得不到,讲得不透,枝枝节节都讲完才算放心。殊不知,在平平淡淡、面面俱到的讲解中重点被淹没了,学生迷失了方向。课堂之上,学习重点一定要凸显,找准文章难点,精心点拨,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有详有略,详略安排得当。
二、语文老师的“讲”与“听”
语文课程改革,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不是否定了老师的讲解,老师的语言魅力、教态和思维都是宝贵的教学资源。老师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方式,为学生指引方向,一些直接经验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领悟、实践、发展。文言阅读为高中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典型课文老师引导学生从整体文意入手,积累重要实词、虚词、特殊句式,重点落到知识点集中的句子的翻译。稍简单一点的文言文就由小组合作完成文意的疏通,基础知识的积累和题目的设置,限时完成之后,小组推举代表讲解,其他同学可以质疑、补充。老师只起 “导演”和“点拨”的作用。语文老师“讲”与“听”的交替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挖掘了学生的潜质。
三、语文教学的“收”与“放”
作文的议论语段是学生写作时的一个难点,不是叙述成分过多,就是议论句子转圈说,使议论语段不能精炼有力。指导学生写作一个标准的议论语段,应该依次包含五种功能不同的句子:观点句、阐释句(由论点到例子的过渡句) 、材料句、分析句、结论句。“文学艺术的成功需要踏实。(观点句)尽管艺术是情感的表达,是激情的释放。但是踏实的功底决定了表达的效果。(阐释句)曹雪芹悼红轩中批阅十载方成就千古奇书;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其实背后有达·芬奇幼时画鸡蛋的刻苦。(材料句) 大凡拥有极高艺术造诣的人,其出神入化的表现力皆来自踏实的功底。(分析句)因此,可以说,艺术殿堂精美的纹饰是用踏实雕刻成的。(总结句)” 。通过实例,让学生有一种结构清晰的意识,此为“收”。实际操作中,学生因文而异,不必五种功能的句子都齐全,根据表达的需要,可以略去阐释句、分析句,此为“放”也。“收”与“放”相间,使学生既有规范意识,又有发挥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