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文化研究范文

时间:2023-10-30 17:30: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艺术文化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艺术文化研究

篇1

一、创新思维的必然趋势

(一)世界性的发展。创新推动着世界向前发展,无论是何种形式的创新,都离不开创新的思维。而每一个领域对于创新性的人才,都十分渴求。(二)人口众多的社会分工。人口基数多,社会资源有限,创新思维就显得十分的必要了。人口众多,每个人的社会价值也不同,必然会有革新者出现,推动社会再一次进步。

二、东北地域文化艺术研究

(一)何为东北地域文化。东北的北面是辽阔的草原,西北连着广袤的沙地以及无数的游牧民族,东北文化就是在这样独特背景的酝酿下形成了自身的一种文化形式,并在时代的带动下不断发展。(二)文化同化。东北文化有着和中国文化一样的特性,那就是同化。就拿美食为例,全国各地的美食来到东北,即便是最简单的麻辣烫,也有着不一样的创新和改革,融合当地人的口味和审美,这就是同化。自然,各个领域也都有着同化的标准,都在吸收不同的东西发展。

三、创新思维作用

(一)推动文化产业良性发展。文化是一个城市发展的要素之一,没有文化产业的推动,经济基础也必然会有着巨大的影响,会导致城市的各个层面面临着巨大的危机。而创新思维却能够让文化领域有着非同一般的改变,使它内部存在一个永动的机制。(二)新视野。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观点也在慢慢的改变,东北地域文化艺术研究,也要不断发展,那么拥有新的观念陈述过去没有发现的东西就是必然的。而且每一个创新的思路,所带来的都将是巨大的发现,带动的不仅仅是一个历史的问题,还有史观的改变,也将是这个地方未来走向的巨大变动。(三)思维方式的改变。创新思维方式带动不仅是一个或两个的具体的变动,还有精神层面上的改变。思维形式的改变,思维方法的变革,系统思维的变动,都将是巨大的改变,都会给东北文化领域艺术研究带来良性的改变。(四)重要性。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迎接文化艺术研究上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

四、案例分析

在不同的文化领域之中,已经有了许多的创新例子,给世界或者一个地域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一)乔布斯的苹果手机了整个世界。乔布斯即便已经离开,但是他的创新思维还有他的苹果手机却一直留在这个世界上,让人们趋之若鹜,这就是创新思维的作用。(二)文化产业化。文化从来都不是作为一种产业营销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经济的发展,文化产业化成为了必然。诚然,在文化商业化的同时,却也因为经济的必然性使得它推广甚远,加快了文化的传播。(三)戳出来的发明。日本一位K先生,他发现在打火机的火芯盖上钻个小孔,可以给打火机灌一次油由原来的使用10天变成50天。由此可见任何的一种创新都会有不断地进步,而且取得进步都是巨大的。

五、东北地域文化艺术研究的未来走向

(一)创新方式。当思维创新融入东北地域文化艺术研究时,就会产生巨大的变化。思维模式的改变,新思路的产生,都将给研究带来新的变化,不断地前进、丰富和发展。(二)带领东北文化的变革。东北地域广阔,文化地域广博,其中的历史文化也十分的杂乱,但当新的思维模式融入,便会将不同的思路串联起来,产生新的变化。而且这也将引领东北文化的变革,朝良性的趋势发展。(三)创新人才。创新思维必然来源于人才的创造,只有培养新时代人们的创新思维,这才能够真正的给一个产业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带来真正的发展。故而创新人才的培养也将是未来东北地域文化发展的方向。

六、结束语

篇2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艺术设计;市场竞争力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商品的艺术价值在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文化创意产业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对艺术价值的追求,并有效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文化创意产业对于企业的经济调控、建立品牌认知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文化是发展的根本,创意则是支撑企业前行的动力,文化创意产业在追求商品质量的同时,强调了文化艺术的价值。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界定

文化是一个民族千百年来智慧的结晶,民族文化是民族生命力的延伸。因此,注重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不但可以推动经济发展,而且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全民艺术教育的普及都具有深远意义。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型产业方式,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有助于提高全民的艺术审美水平。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艺术与商品的有效结合,强调创新与个性,使商品与艺术设计完美结合。可以说,艺术设计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灵魂,加强艺术设计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应用,是提高其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二、文化创意产业的优势及作用

文化创意产业强调产品的创造性、艺术性等审美要素,对艺术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文化创意产业将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趋势,艺术设计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重要环节,其本质是设计师利用已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将普通的事物加以改造,最终实现文化艺术推动经济发展的目的。现阶段艺术设计在文化产业中普遍存在,如影视、新媒体、广告设计、时装设计、文字排版设计等。如在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东城园中,“创意胡同工厂”是在旧城改造的基础上保留原有的历史文化遗产打造出的创意产业文化园区,体现了具有文化底蕴的古城风貌。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设计风格已不能满足企业与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文化创意产业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将文化、艺术等元素用于产品设计中,也能使具有艺术欣赏价值的商品逐渐成为企业的品牌标识。文化创意产业抓住了人们对美的追求,赋予了产品文化内涵。文化创意产业的出现有效满足了社会和市场的需求,提高了民众的生活质量,对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起到积极作用。文化创意产业实现了产品与艺术的结合,能够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并提升国家在国际舞台的文化实力与形象。文化创意产业将会带来无限商机,但是在带来商机、增加企业效益的同时,也会面临一定的挑战。因此,设计师要不断提升艺术设计的创新意识,丰富艺术设计的表现形式,更好服务于文化创意产业。

三、当代艺术设计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发展与应用

艺术设计是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加强产品在艺术设计方面的创意,不仅能够满足消费者的审美需求,同时能够提高商品的艺术价值,进而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设计师的专业技能和艺术修养。因此,提高设计师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是文化创意产业持续发展的保障。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生产具有独特创意的产品对企业品牌的认知、企业形象的树立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下面笔者从四个方面论述艺术设计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应用策略。第一,在设计中融入民族文化和地方风俗,提高艺术设计的核心竞争力。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生命力的源泉,风俗习惯是一个民族长期以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积淀。在设计中融入民族文化,对提高产品的独特性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建立品牌认知、树立企业形象,设计师应该在融合各国文化的同时,更加注重体现本民族的文化内涵和风土人情。在全球化的语境下,民族文化是特色,应立足于本民族文化进行创新。习俗是一个地域的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和认知,消费者会因为习俗的影响而去购买某种商品。随着审美水平的提高,传统艺术理念已经不能满足当代人对商品的需求。设计师在艺术设计上应该不断探索创新,运用具有时代特点的艺术表现形式,将民族文化发扬光大(图1)。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打造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创意产业,能够提高市场竞争力。第二,注重个性化创造,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21世纪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是否拥有创意类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创意产业发展的成败。创意人才是整个创意产业的核心。不断丰富艺术设计的创新理念、提升商品的艺术价值,是提高文化创意产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培养文化创意产业艺术设计师的专业技能,提高其创新能力在市场营销中非常重要。企业领导应该注重文化创意产业设计人员的专业知识,不断完善其专业技能,提高其创新意识,培养艺术设计的创新理念。同时,在艺术设计环节上要注重个性化创造,这是决定品牌营销成功的关键。如何使产品更加符合当代人的实用需求,同时满足其对艺术审美的需求,是文化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第三,将本土化设计与国际文化相融合,提高个性化创新能力。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应从本土文化出发,构建具有当地文化特点的艺术设计产品。本土化设计不但能够在本地发挥地理优势,在国际市场上也能够突出重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本土化设计对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土化设计并不代表闭门造车,而是强调本国的艺术特色,设计师应该将国外优秀文化艺术与本土文化相融合,提高个性化创新能力,充分发挥艺术设计的优势,从而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如深圳国际中心创意产业园(ICC)的Logo设计,以中国“五行”的概念作为设计原点,用国际化的设计手法诠释中国传统文化(图2)。第四,注重产权保护意识,提高市场竞争力。虽然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意并不容易被复制,但是创意产品是非常容易被模仿的。一旦有一种新的文化创意产品进入市场,那么后来的相似产品就很难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文化创意产业是通过对创意的不断复制获取利润的,如外观、图像、动画等。但是如果缺乏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创意随时都有被抄袭的可能,那么创意公司就得不到预期的利润和收益,对设计者也是很大的打击,在各个方面都会产生消极影响。纵观世界各国,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完善的国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才能顺利进行。我国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目前还不太完善,很多企业对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产品稍加改动,就生产投入市场。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品被其他企业恶意模仿和复制,主要是因为缺乏完善的法律保护机制,相关部门也缺少必要的管理和监督机制。虽然我国现在对于文化知识产权的保护并不完善,但是笔者相信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将会日益完善,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保护也会逐渐完善。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文化是发展的根本,注重艺术设计的个性化创造,将文化艺术与商品相融合,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根本所在。艺术设计的创意水平直接影响到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提高艺术设计创新能力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因此,深入探究文化创意产业中影响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提高艺术设计创意水平,对提高企业品牌认知度、推动市场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辉.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的当代设计研究范式转换[J].四川戏剧,2016(2).

[2]高开辉.文化创意产业与当代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创新关系初探[J].包装世界,2016(4).

[3]俞鹰.文化创意产业视野下的艺术设计教育模式探讨[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

[4]尹立娜.我国艺术授权产业与产业提升策略[D].山东大学,2014.

[5]贾宇希.文化创意产业下工业产品中的生活美学[D].吉林大学,2016.

[6]刘研.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与文化产业接轨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2(15).

[7]曹宏,刁艳飞.文化创意产业视野中我国艺术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山东社会科学,2016(3).

[8]祖令.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反思[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6(2).

[9]周斌.文化创意产业视野下的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思考[J].装饰,2010(1).

[10]侯黎鹂.新媒体背景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困境及应对策略[J].滁州学院学报,2016(3).

[11]周师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和教育模式的研究[J].科技展望,2016(31).

篇3

“视觉文化”作为概念,最早是匈牙利著名美学家贝拉•巴拉兹在1913年提出来的①,“视觉文化”以图像符号为构成元素,其表现形态是以感知对象的外在表现样式呈现出的视知觉印象。它颠覆了以文字为核心的表现形态,而转向以影像研究为中心的综合性、创造性文化内容。视觉文化的建构需要多种视觉形式和视觉技术的参与。其中,图像作为基本符号营造各种实感影像和搭建可见的视域空间,通过创造性的语言形式来表达、绘制、解析事物的文化形态。艺术表现形式、大众传播媒介和交互性的多媒体信息平台带来的艺术设计的观念革新和技术的变革创造了新的视觉文化传播的空间和领域,带来了崭新的视觉美感印象。会展艺术设计是时空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受20世纪初期艺术和设计运动的影响,现代展示设计秉承着抽象主义运动和由先锋派艺术家及设计者所推崇的原则,展示空间被各种元素抽象化地重塑,以全新的演绎方式诠释着空间关系。在有限的展示空间中,视觉图像的传播在增强会展艺术设计的审美感受之余,利用这种“有意味的形式”做到了形式与生活、形式与心理的互动体验,创造了一种体验美学。形式的创造并非是视觉图像元素的堆砌,通过形式的研究与创造使之达到了艺术的升华和文化品位的提升,而推广品牌与商品的同时,也在传播文化,并以多个文化要素组合,产生更具影响力的视觉愉悦和情感认同,提供更多的审美参与机会。

二、现代会展艺术设计中视觉文化的表现形态

1.在民族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的交织中打造新的视觉文化印象在当代全球化的文化大视野下,会展艺术设计离不开民族文化,而文化的建构与特色的坚持是继承、发扬传统民族文化和现代设计理念、思潮共进的体现。我们应合理地引用外来文化与设计创新理念,兼容并进地开创、延伸本土独具魅力的文化语言与文化元素,实现民族文化语言与现代设计理念的平行发展,按照现代经济发展的需求形成一条民族文化与现代设计双轨并行的创新路径。在当代设计时尚语境的“包装”下,民族文化的特色彰显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单纯的民族元素的展视,在充分体现民族属性、地区文化元素带来的本土亲切感的同时,我们应营造时尚、炫美之风采,以更为感性的形象展示并炫耀能够使人产生美感的艺术之作,同时以这种传统与现代共融的方式减少不同价值观与文化模式间的冲突,从而产生最大化的情感认同。例如,第61届法拉克福书展中国主宾国展区的视觉设计就迎合了主题“让世界品位中国书香,让中国领略世界风采”,展区的行云流水间充满了中国味道,以“四大发明”为首的活字印刷设计点亮了整个展区。中国风在一动一静、一实一虚中体现着和谐的意境与生命的律动。设计形式沿袭现代流行的简约路线,形成了造型元素之“繁”和无彩素色之“简”的强烈对比。整体展区的编排夸大了汉字文化带给我们的视觉震撼的同时,并不拘泥于传统的平面展示,而是把象征中国民族文化瑰宝的汉字艺术作为行为艺术的展示方式营造一种新的视觉奇观。汉字承载着传播民族文化的作用,在世界性的平台展示中又象征着一种时尚符号被形式最大化,在中国味道中平添了时尚魅力。在这里,民族的视觉语言用一种更为新鲜的时尚表现方式创造出了奇妙的美感体验,把人们的欣赏角度由理性化的认知模式过渡到了感性化、多元化的文化体验空间中来。

2.多元化的视觉形态符号建构文化意象空间会展艺术设计,是集结了各种视觉传达元素和不同的表现方式,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中以新的视角、新的创意、新的表现做出出奇制胜的展示作品。它的文化意象空间的构成从平面构成的点、线、面到立体构成的体量空间的塑造,从具象或抽象的视觉传达符号到多媒体技术搭建的多维图像平台,从具有象征含义的装饰设计语言到能够牵动情感共识的色彩计划……使得现代会展艺术设计的展现形态不仅形成了一种单纯的市场行为,而且带有一种积极的文化、一种美感享受。在前卫新颖的设计理念、丰富多样的设计风格中,不同的造型语言体现出了强烈的个性特征,将整体形态的形式意味不断提升,在有限的展区内浓缩的是不同民族、不同行业独有的文化意象、故事内涵和艺术形式,让观者能够身临其境地观赏和品味。各种视觉元素以不同的概念组合在一起,通过一个图腾的演变、一种色彩的基调、一些材料的拼装,背后承载着丰富的链接意义,能从中解读出展示内容所呈现的不同文化意象。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城市足迹馆主题展厅设计,城市起源厅、城市发展厅和城市智慧厅的总体创思设计中,三个主展厅的色调以代表大地的土黄色、代表辉煌宫殿的金色和代表智慧的透明光亮色为演变,体现了城市足迹的时间维度;贯穿城市文明进程的视觉元素则以象征文明源头的三星堆雕塑、象征人本主义精神的大卫雕塑和象征大工业时代文明的卓别林在《摩登时代》中扮演的拧螺丝工人形象为不同时代历史的见证者。每一个展厅的设计就像一个完整的剧本,演绎城市发展中的背景故事。在城市的文明变迁中用全方位的视听语言和多元的材料表现最大程度地挖掘着城市文化的魅力。展示中的每一个符号都是有生命的,都承载着必然的文化讯息,给无数观众留下了惊奇的发现和隽永的意味。

3.新媒体艺术及交互体验中的视觉文化营造会展艺术设计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多维的展示空间。在这个空间的编排中,其中最为重要的三个因素即是:空间、信息、文化。通过系统的设计与精心的创意,使三者能够相互融合以传达准确的意图,赋予了观者生理和心理上的新奇体验。新媒体衍生出的技术为把传统意义上的形式美外化表现在视觉传达上创造了无限的可能性,使形式与功能相互依存,达到了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展示目的。至此,展示从静态走向动态,从声、光、电的普及走向高科技、新技术的尝试与发展,带给了人们全新的审美体验,体现出了自然和社会的文化内涵。在新媒体艺术时代,3D虚拟成像技术代替了大量的实物展示,并且起到了还原无实物或者实物无法实施的作用。在有限的展示面积中变化出了不同的空间,使观者在一个弹丸之地获取了多种体验。虚拟现实所带来的真实性、还原性、新奇性等特征让观众沉浸在一个前所未有的遐想空间中产生了身临其境之感。而交互技术的发展,把观赏物从被动的静态展示方式中拉到了可以与参观者进行角色转换的沟通模式中来。这样的互动参与使枯燥的展览变得生动有趣起来,新鲜感、惊喜感伴随着某种刺激吸引着观者驻足,达到了直观、有效的传播目的。在艺术表现形式中,图像艺术作为新媒体艺术构成的核心元素成为直接面对观众的第一界面。无论是图形、动画、影像还是装置设计等都将适宜地安排在展示空间的各个布局中,数字技术的参与以图像为基本载体使主题的文化内涵得以多维且充分地展示。

三、会展设计的未来趋势——共建艺术与生态和谐的视觉文化

篇4

一、浙东沿海传统渔船装饰艺术的历史变迁

浙东沿海海洋捕捞渔船的演变发展历史悠久。作为浙东前沿的舟山群岛,其舟山之名就与“舟”有着不解之缘。《昌国州图志》云:“舟山在川之南,有山翼如枕海之湄,以舟之聚,故名舟山。”或曰:舟山“岛形如海中之舟。”舟船乃舟山一大特色,船文化是舟山海洋文化题中应有之义。舟山时属海外,岛民时称“岛夷”或“鸟夷”,俱属东夷部落,亦称东越之民。《越绝书》道:越,“水行而山处,以船为车,以楫为马,往如飘风,去则难从。”越人与船相依为命,由其地理、生活环境使然。当时,越人使船,人习以为常,其造船工艺及航海技术在当时也是令人刮目相看的。传说海洋捕捞渔船是由内陆江河使用的舟筏演变的。舟山海洋捕捞渔船是在涂滩采捕向沿岸浅海捕捞延伸时出现的,并且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夏商时期捕捞渔船小而简陋,无定型规格和名称,一般船身长4.5米-5.5米,载重约1吨-2吨,称“丈八河条”。后随着木板拼装船建造技术工艺的不断进步,开始改革捕捞渔船的结构模式,在船身一侧装饰“玉肋”(船肋),称“单搁河”;两侧皆装上玉肋的称“双搁河”。船体狭小,无“门头盖”(无舱盖)。宋始,渔船逐渐增大,一般船长8米-10米(约3丈),载重3吨-4吨。船头两侧没有装饰“船眼睛”的称为“瞎眼龙头”,宋后期至清初,渔船船头两侧均装上“船眼睛”,称之为“亮眼木龙”。并随涂滩捕捉向沿岸浅海作业延移,开始给渔船冠以名称。

二、浙东沿海传统渔船装饰艺术

渔船的制作技艺是人们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所沉淀下来的,传统渔船的装饰艺术中蕴含了许多我国劳动人民积累下来的宝贵技艺。

(一)渔船装饰手法的独特性

作为船体结构来讲,它按照捕捞种类的不同分为大对船、大捕船、小对船、小捕船、流网船、小钓船、张网船、拖乌贼船和舢舨船等渔船;还有打洋船、小白底船等木质渔船。船型从宋代初步成形的浙江帆船型为主。如图1所示的舟山“绿眉毛”号传统帆船代表之一,其特征是船头像一只鸟。这种造型是中国舟船史上的四大名船之一“浙江鸟船”。在距今6500年的河姆渡新石器遗址上出土一块象牙雕刻,上面用阴线刻着两只飞鸟拱护着中间一个火焰熊熊的火球搏击升空的画面。远古的人们认为太阳是靠神鸟作为飞升天穹的运载工具。河姆渡先民的后代面对变幻莫测的大海,出于对鸟文化的崇拜,把“双鸟昇日”文化信仰融入至制造舟船的劳动中,期盼自己驾驶的舟船能象飞鸟一样,自由搏击大海。这种诞生于浙江沿海地区的舟船型制的鸟的造型是延伸了6500年中国舟船文化的缩影,具有很高的海洋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二)渔船装饰的构图形式

渔船的装饰艺术手法继承和发扬了祖先留给我们的传统装饰的制作手段。早在八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已经学会了在陶器上装饰纹样和雕刻花纹。这些图案,同样也被运用到渔船装饰中。主要的构图形式有折枝纹、缠枝纹、几何纹等,这些造型丰富的纹样极大地丰富了渔船的装饰内容。折枝纹:以数枝花卉对称形式构图,形成交错、均衡、对称的布局,互为呼应。有的渔船装饰的折枝花构图中,有一枝大的花卉,与周围的花卉形成主次关系,十分热闹。缠枝纹:缠枝花纹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图案,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有广泛的使用,并且一直流传至今。缠枝又称穿枝,是中国工艺美术作品中常见的纹样。缠枝纹由两个对称的缠枝方向均齐,对称的对向式和缠枝的主体和形态朝一个方向延续伸展的顺向式。以二方连续为骨骼,自下而上,从左到右,在船体的装饰部位卷曲伸展。缠枝图案一般以缠枝莲和缠枝牡丹为主,还有牡丹与凤凰组合“凤穿牡丹”,莲花与龙组合的“缠枝龙”等纹样。这种纹样一般装饰在旧时木质船头根部位(船舷两则),或如今机动渔船驾驶台的前壁四周。渔船装饰中的缠枝纹,吸收了建筑雕刻中和陶瓷装饰中的造型进行构图。自然流畅的缠枝曲线,迎合着船体的造型线条,比折枝的装饰更为生动、活跃。丰富的线条加强了渔船的视觉变化,增强了装饰形体线条的节奏感,使得纹路和船体融为一体,体现了渔船装饰图案的艺术化民族风格,如图2所示。几何纹样:有回纹、工纹、三角纹样等,以长、短、横、竖线组成。有一正一反相连成对的,也有连续不断的,几何纹样常用作为主体画面或者船舷两侧的边饰图案,这种装饰方法一直沿用到现在。

(三)渔船装饰的典型图案

渔船装饰图案的变化,从古到今,历代都有典型图案纹样传承下来,这些图案中,不仅有大量的太极八卦图案、还有佛教中的八吉祥、暗八仙等典型图案。八吉祥:海螺、圆轮、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盘长。既是佛教中“八吉祥”,也是渔船装饰中的传统图案。在佛教中,海螺具有妙引吉祥之意,圆轮是圆转不息,宝伞曲复众生、白盖偏护一切,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宝瓶福具圆满、金鱼活泼洒脱、盘长是回环贯彻之象征。在渔船装饰中,一般以轮、螺、盖、伞、花、鱼、瓶的顺序排列,既有以“八吉祥”图案作为主题纹样,也用作边饰图案。暗八仙:八仙手持的法宝—宝扇、宝剑、渔鼓、玉极、葫芦、横笛、花篮、荷花,被称为暗八仙。这也是渔船装饰中的吉祥图案,在装饰过程有时用做主题纹样,有时作为边饰图案。山水图案:把繁杂的山水景物浓缩成一副画面,是今日渔船驾驶台上主要图案。从中国山水的基础上进行加工,绿油油的松柏旁,一轮红日冉冉升起的图案,色彩对比强烈,观赏性极强。

三、浙东沿海传统渔船装饰中的民俗文化

传统渔船装饰艺术中的图案,大量的题材来自于我国民间传统的吉祥纹样。那些纹样往往有象征、谐音、用典等手法,来寄托人们对美好理想的期望,这些在渔船的装饰艺术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归纳渔船装饰艺术中的民俗文化观,主要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一)对富裕生活的期盼和追求

富裕的生活是穷苦劳动人民的向往。人们通过把吉祥图案融入到渔船装饰中来反映内心的愿望。如在船尾勾画牡丹花、八仙和八宝等纹样。牡丹花姹紫千红,自宋以来牡丹即被称为“富贵花”,从气质上给人以富贵之感。八仙八宝的纹样也有吉祥、幸福的寓意。

(二)对航行顺利的祈求

旧时渔船出海讲究顺风顺水,在旗杆上、船尾等部位雕刻凤凰图案以表虔诚之心。凤是人们心目中的瑞鸟,有太平的象征。古人认为时逢太平盛世,便有凤凰飞来。凤其甲骨文中和风的甲骨文字相同,即代表具有风的无处不在,及灵性力量的意思。《山海经•南山经》云:“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者天下安宁。”凤凰在民间自古就代表着和美、和谐与吉祥的意思。

(三)对鱼神或龙的图腾崇拜

鱼神或龙的图腾崇拜是海洋文化传统观念中独特的吉祥内容。民间常在船头的正中挡浪板中画一条小鱼和鱼尾,似鱼跳跃之状,称之为“鲤鱼跳龙门”。旧时渔船尾部左右两侧,还各画一条翘首生须,摆尾欲游的神鱼,相传,神鱼勇猛无比,连大鲨鱼也惧之三分,故称其“猛”。凡画有“猛”的船出海,不会碰上大鲨鱼。值得一提的是渔民会在船头画上各种鱼旗,画中多为海泥鳅和海鳌旗。渔民相信鳌足能立四级,被誉为是辟邪的神鱼。而海泥鳅在本地的传说中是东海龙王的外甥,为统管鱼类的鱼皇帝,因此这两种鱼类受到渔民的普遍崇敬,是渔船装饰中绘画中相当普遍的题材。

(四)对生产工具的崇敬

渔民一年四季皆漂泊在茫茫大海中,时常与风流险滩打交道。船是他们的生产工具,也是在海上唯一的依靠,所以渔民相信船和人一样具有魂魄和情感。据《舟山博物》记载舟山船饰文化的有一奇特之处就是船有魂灵一说。船魂灵俗称“水魂灵”。它既是一种船饰,也是渔民敬龙崇龙,视船为木龙,期望木龙有灵性,以求庇护的图腾崇拜心理的反映,体现了船饰文化的深刻丰富内涵。渔民造新船时,当船的骨架(俗称“龙骨”)搭成后,即取一小块硬木,在硬木上挖个小小圆孔,将替作船魂灵的铜板(或铜钿、银圆),钉在小木块的圆孔中央,然后定置于渔船或冰鲜船的水舱。船眼睛,大凡渔船都有一对明亮清澈的大眼睛,嵌在船博中头两边。其形状似扁平半球形,眼珠稍凸,眼中内壁还各嵌一枚银角子和银元。关于眼珠的视中线还颇有讲究,一律朝下,远远望去,乌博溜溜的眼珠子正聚精会神地注视着海面。渔民说,渔船眼珠必须朝下,这样才能看到海中之鱼,捕获到满舱鱼虾。船眼睛一般选较好的樟木,请造船师傅精制而成,然后择定吉日,将其嵌钉在船头两侧。钉船眼规定用博钉三枚,不多不少;下钉位置要准确,不偏不倚。

篇5

关键词:文化审美情趣;现代社会;美术艺术

现代化审美是与社会现代化进程相对立的文化现代性,而脱胎于其中的文化审美情趣,则更详细的代表着一部分社会群体在固定的环境中,形成了对美的基础感知与看法。审美的变化改变着现代美术艺术,现代美术艺术的发展影响着审美的转变。这种现代化的文化审美对于美术艺术所引起的变化,更是个性与文化、外观与内在产生的多重对立、多重影响的最直观体现。

一、现代审美注重艺术设计的“形式美”与“内涵美”

过去所流行的现实主义更加注重作品的外形与结构的美感与冲击力,作品擅长在第一时间把握人的眼球,使其注视自己的作品。但是过度重视整体的构造与外形的华美,缺乏内在的美感与文化的沉淀。仅仅给人予视觉上的享受与刺激,但是缺乏对内心的冲击,不能触动观赏者的灵魂,再美丽的作品也会在时间的洗涤下显露其空洞、苍白、单薄的本质。在全新时代下,文化审美情趣使得人们对美术设计艺术的外在美与内在美的整体性上越发重视,对美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希望作品在外部整体的华美下,其内在也有着不逊于外在的艺术之美、文化之美。在设计中着重文化的沉淀与作者心血的凝聚,前者融入文化的厚重,使得作品在外表产生一种多层次的美感;而后者才是一部艺术作品的核心,作者在创作作品之时,将自己凝聚着一切心血、艺术、执着、感情熔作灵魂,赋予作品之中。在观看其作品之时,首先就会看到作者的灵魂所在,这是外表之美所不能掩盖的精神,这是作品内在的最高表现形式。一部作品需要做到的是在给人予视觉上的享受之时,也会对观赏者的灵魂产生颤动。这是美的综合性表现,在双重冲击下,观赏者们会产生一种发自心灵深处的触动,这才是一件美术艺术品的价值最好体现。

二、现代审美注重艺术设计的“简约性”

在艺术设计中,为满足人们所需要的简约性,在设计相关作品之时,会限制复杂的表现形式,突出作品本身简约的美观外在形式与简单的核心表达性,以最简单有力的方式表明其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容。艺术来源于生活,也同样融于生活,简约性在生活中最大表现形式就是对家的修饰。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与绚丽多彩的视觉冲击之下,对生活于其中的都市人群产生生理与心理的双重负担,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需要视觉上的简约性,给予人们在一天的劳累下以良好的心理放松与缓解生理上的劳累。整洁、宽广的大厅设计可以使每一名刚结束工作,回到家中的上班一族都得到心理上的舒缓;点缀小物品增加家的气息;房间内部简单的色调可以避免压力增大,减缓心理压力;干净的白色灯光与暖色调的黄色灯光是家庭灯光的主要颜色。来源于生活的美术艺术,会对人们所关注的现代都市设计做出合适的改变,这种改变就是文化审美情趣对现代社会中的美术艺术设计的实际意义之一。

三、现代审美注重艺术设定的视觉“冲击力”与“大胆性”

艺术设计的服务对象就是人,产品的目的就是吸引人,而视觉的冲击力就是作品吸引住人的直观感受。在当今这个信息高度饱和的环境中,大量同类商品与出格的商品设计层出不穷,作品要具有视觉上的冲击力与风格的大胆性,也要避免对消费者产生过度的内心刺激。涉及的类型不只有单纯的色彩、外形、整体构造等,还应增强设计的创意性与风格化,采用风趣幽默的语言设计,在多种措施下,得到有着优秀的创意与风格的作品。作品的核心需要就是要被人们所关注,例如商业化作品,作品的需要就是吸引更多的关注,每一次的更新换代,都是在寻求潜在消费者的更多关注。作者需要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作品的出现就是利用其冲击力与大胆性,震撼每一位消费者的眼球的同时,引起直触内心的震撼,产生消费的需求,最终,从无数的同类中脱颖而出。

四、现代审美艺术设定趋于民族化与全球化

民族化的本质就是一个民族的自身在悠久历史下形成的独具特色的独特文化与艺术风格,这是令每一个民族都引以为傲的文化底蕴。文化审美情趣就是在民族化与全球化的影响下形成符合时代特色的审美观念。西方文化注重寻求自我、大胆奔放的文化理念,而东方文化则表现的更为含蓄与内敛。东方的艺术审美讲究“求全美满,统一和谐”的整体风格,代表如北京的故宫、苏州的园林、的布达拉宫等等,服饰如旗袍、唐装、中山装等等。这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象征,在全新的时代,中华民族的审美也在不断的与时俱进,代表着现代工艺与审美的水立方和鸟巢就是其中的代表典型。

五、结语

人们的文化审美情趣经过每一次的变化,都会引起现代社会中美术艺术设计的相应改变,现代社会中美术艺术设计每一次突破性的变化,都会引起人们的文化审美情趣的变化。在大变革时代的大环境下,审美情趣与美术设计都在其影响下相互改变着。美术设计外在与内在的表现形式可以说不断改变,形式美与内涵美、个性化与简约化、冲击力与大胆性、民族化与全球化都是其改变后的产物,这是商业性与功能性、艺术性与审美性的大融合。只有以现代文化审美为核心,以改变美术设计的方向为目的,产生更多具有强烈目的性与风格多变化的优秀作品,未来才能在人与艺术、设计与生活的和谐互助下共同改变与进步。

【参考文献】

[1]孙磊.浅析现代艺术设计与民族文化符号[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4,03.

[2]刘畅.文化审美情趣对现代社会中美术艺术设计的重要意义分析[J].戏剧之家,2014,11.

篇6

关键词:艺术设计;民族文化;风格

当今世界的艺术设计伴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信息技术把世界日益变成一个地球村”。艺术设计因图形语言的交流便捷和获取信息的优势,及大地推动了艺术设计在世界范围内的交流与发展。

中国的现代艺术设计起步较晚,现代设计教育的年青化和不成熟,使设计教育体系中引用借鉴西方教学内容与方法较多,因而受西方现代设计观念与设计思维的影响较为严重。特别是对民族的传统文化教育的不够重视与忽略,导致了大多青年设计者民族文化底蕴的匮乏,缺乏自己的思想与创新能力。因而在设计创作中盲目模仿借鉴西方的设计形式风格导致了设计创作只流于表面形式,而缺少了作品的文化内涵和精神追求。没有自己的文化风格和艺术个性,更谈不上既有民族文化内涵又具中国特色风格的设计。

如何使中国的设计走向世界,创造出中国风格的艺术设计,把握和坚持设计中的民族性,将传统的中国文化内涵与现代的艺术风格有机的结合尤为重要。

我们提倡艺术设计中的民族文化与民族化内涵。民族文化是指该民族成员历代相传的共有价值观、思想意识,它是思想情感、风格习惯、审美情趣、道德观念、等因素的综合。而设计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不仅反映着文化,就它本身而言,也是一种文化和文化的传播形式。

在世界的发展日益呈现多元化的今天,中国的艺术设计应在国际化艺术设计中将民族化的元素进行有益的补充,使本民族的设计文化得到发展,并创立出具有民族化特色的艺术设计风格,在国际艺术设计领域中,提升中国艺术设计地位。

国际主义趋势的同一性,必然形成一种单一、僵化的艺术语言,设计师的个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形成单一性,它必然导致视觉传达效果的削弱,不利于艺术设计的进一步发展。日本在民族风格溶入现代设计中取得了很大成功,日本的设计起步阶段也是西方化盛行,但最终还是回到了传统,创造了极具民族文化风格又是现代设计观念的艺术设计成为了民族特色与现代时尚观念相结合的优秀典范,使日本的艺术设计颇具世界影响力,在日本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是其最重要特征之一。

从艺术的发展史可以看到任何主流艺术或文化的发展都曾受到民族传统艺术的影响和滋养。传统文化艺术能够流传至今,也证实了它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坚持现代设计的民族性很大程度上要求对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学习与借鉴。尊重传统,发扬传统,从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中去吸取精华丰富素养,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中国设计者的必修课。

民族文化是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有共性,又有历史阶段性;同时也具有社会阶层性,民族的多样性。汉族和各少数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国文化,各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个性鲜明、千姿百态,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传统民间艺术的亲切感,是人与人、人与物、人与世界的直接接触与碰撞的结果。它即朴实又生动感人。因此,在每一件民间艺术作品中都融入了创作者们对世界、对生命、对社会的理解。它再现了每一代人的生活、观念与情感,成为最直接的艺术之源,所以说传统的民间艺术是最具原创力的艺术。设计归根到底是为人类服务的,个性化是它的重要特征。设计不仅要有民族性,也要具有世界性,而且世界性某种意义上是民族性的归纳和概括。只有个性的,民族性的东西才能被世界人士所发现并在相互交流中得到认同。同样设计作品的民族性是其具有世界性的前提,这也是我们的中国画、书法、京剧等艺术能在世界艺术领域大放光彩的重要原因。

以我国传统民间彩色剪纸为例,它不仅是融绘、刻、染于一体的工艺美术品,也是极具装饰魅力的设计作品。在造型上,它追求自我完美的中国民族装饰形式美;在构图上,强调对称、均衡、有稳定感;在形式上,通过点线面的对比,色彩的映衬,效果上虚实动静,产生节奏和韵律感;方法上,重归纳和概括,将自然形态规律化,更符合装饰美的要求,手法上,多采用夸张变形,并赋予象征和寓意。用色上,色彩鲜艳,感彩浓郁,这些对我们现代艺术设计都起到典范和启示作用。

设计艺术的是在空间中的设计活动,其涉及的内容包括字体设计和插图、摄影的采用,把图形、字体、插图、色彩、标志等以符合传达目的的方式组合起来,用于传达信息及指导、劝说等目的,达到准确的视觉传达功能,同时给观众以视觉心理满足。由于民间美术与现代设计的某种巧合,以及传统艺术本身的艺术魅力,传统艺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青睐,特别是那些优秀经典的作品,往往以很高的审美价值引起现代人们的赞叹与兴趣,并对艺术设计起着一定的影响,以致在一些现代设计大师的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传统艺术的踪迹和设计应用的经典范例。

有很多设计师就是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现代设计的理念中去设计出了成功的作品。例:我国著名艺术设计大师韩美林先生为中国国际航空公司设计的标志就取材于传统的凤纹,该标志简洁有力,三条主线粗重,垂直稳健圆满,每一笔的开端和收尾都处理成尖头,使视感粗中有细、刚中与柔,飘逸的凤纹婉曲秀丽、妩媚生动,头部水平,胸部处理为垂直的线条,整体显得器宇轩昂,寥寥数笔刻画出一个姿势动人的凤纹,表明该公司能够像神鸟凤一样给人们提供舒适的飞行服务和安全保障,该标志属于现代设计中民族化风格的典范之作。再如中国银行的标志,整体简洁流畅,极富时代感,标志内又包含了中国古钱,暗合天圆地方之意。它巧妙地把中国的“中”字和中国传统的圆形方孔币作为金钱象征,结合在一起。这是一种很自然的运用传统寓意,这是民族、地域所拥有的“集体表象”,使设计显示出丰富的想象力与造型上的合理性。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背景的人,就能从中一目了然地解读其标志的内在涵意,这个标志可谓是香港平面设计大师靳埭强融贯东西方理念的经典之作,他在对传统民族心理、民族感情的理解和研究基础上,把民族的内核与国际化的语言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对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统文化素养的深厚积累,对一个中国艺术设计师来说是何等的重要。要创造出中国艺术设计的特色与风格,提升中国艺术设计在世界设计界的地位和影响离开了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是行不通的。正如我国老一辈设计大师韩美林先生说的一样:“我始终坚信,我的路在中国。”

参考文献:

《装饰》总第117期杨先艺《论设计文化》

《世界平面设计史》王受之中国青年出版社

篇7

1.传承民族民间民俗文化伊苏是新时期群众文化发展的重要路径。

随着社会经济的向前发展,文化也随之不断迈进,并烙刻着某时代的特征。作为人类社会历史所积淀的产物,文化已成为整个国家及民族赖以维系的物质基础。而在大形势背景下依靠各民族祖先形成的民族民间民俗文化,都带上了一定的地域性和时代性特征,这也就契合了群众文化与当代文化发展的需要。包括民族服饰、诗词古经。思想观念等在内的民俗民间文化艺术,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就是某历史时期的群众文化的展示。在历史车轮向前的滚动中,民族民俗民间文化不论是抱残守缺,还是不断更新进步,它们的存在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都对当时社会、经济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民族民俗民间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大成者,它厚重的文化底蕴与特色鲜明的民族民俗,都是我国的民间文化的艺术风格、气质的反映。而它的所有,追根溯源,都是人民群众所创造的。因此,在新时期的新形势的要求下,我们的眼光不能只停留于对民族民间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上,更要注重对它的整合、创新与发展,使其跟上时代的脚步,促进我国先进文化的发展。

2.发展群众文化活动对传承民族民俗民间文化艺术具有重要作用。

对传统文化的内容与形式的传递,是群众文化活动的一项重要功能。在我国民族民间民俗文化的进步和传承中,很多都以某种比较固定的形式传承下来,并保存了它们原有的特点。比如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民间风俗,一直沿袭至今,受人喜爱。民族民间民俗文化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河中,得到了多样化的发展,并广布五湖四海。这就对我国民族民俗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继承了传统的基础上,群众文化也不断进行着自身的拓展与创新活动。为了使我国新时期的群众文化打下良好的基础,政府方面也应高度关注民俗文化的传承工作。群众文化对民族民俗民间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对它的保护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一环,事关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进步,因此我们对其必须充分重视。

3.在传承中创新是群众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因。

在我国社会主义群众文化建设的新时期,对传统优秀文化继承的同时,我们还应对其不断的发展和创新,使之与群众文化得以更好的融合。由于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民族民间民俗艺术文化,在新时期经济发展进程中,并不会无故消亡,因此,我们要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对其加以保护和继承,以此最大性的发挥它的功能与效用。对于当今我国的一些法定节假日,如端午节、中秋节等都是传统文化遗留的产物,它带给人们更多的时间去感受传统民族民俗民间文化的魅力,并用批判的眼光,取其精华,去之糟粕,实现我国优秀民间民俗的承接与发展。同时,我们不应固步自封,要用世界的眼光,汲取外国文化精华的部分,使之与我国传统民族民俗民间文化相结合而发展。群众文化在与新时期发展特点的结合中,它的内容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发展。例如以前的祭祀神灵至今的庆祝丰收,逐渐演变为一种平常都能够进行的娱乐活动。在这种演变过程中,不仅对传统文化赋予了其时代的特色,而且表达了一定的思想内涵,实现了继承中的创新与发展,满足了新时期人们对群众文化提出的更高要求,推动了群众文化迈向一个新台阶。

二、传承民族民俗民间文化与群众文化的现实意义

在现代化经济不断的发展中,消费民俗学、经济民俗学也随之兴盛起来,并成为一股潮流,从而引起许多相关学者的关注。并且怎样有效开发与利用民俗文化成为很多人所重视的一大现实问题。基于这一现实问题,使其发展对当前经济全球化形式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全球化经济的迅猛发展促进者民俗民间文化和群众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民俗民间文化和群众文化的发展对全球化经济的发展也有着一定的反作用。在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民俗民间文化和群众文化对其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它对西部大开发战略起着一定的导向作用,并在不同方面具有不同的实用性。因此,为了利用好它的这一功能,我们要从它的传统文化影响力入手,把我国的服饰、餐饮等行业不断向前推进,使之成为最具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先进文化。

篇8

【关键词】文化艺术;剪纸;东北;审美

中图分类号:J52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7-0175-01

剪纸艺术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流传广泛。东北的剪纸艺术具有鲜明的氏族社会大地崇拜、祖先崇拜的原始文化特征,与当地普遍信奉的萨满教关系密切,本文以东北剪纸艺术的审美意象为例,研究地域文化艺术中的美学理论。

一、审美与剪纸艺术

(一)审美。我国当代美学理论研究在学习西方美学的基础上,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目前形成了以实践美学为主流的美学理论体系,审美是一种实践活动形态,与人生实践紧密相关。相比古人,现代人更加需要审美。美学以审美活动为对象,通过审美这一特殊的实践活动,构建人类审美的价值体系。审美价值则是在审美主体与对象的精神互动过程中确立起来的。

(二)剪纸艺术。剪纸艺术包含着丰富的中国文化,东北剪纸艺术是我国民间剪纸艺术当中的一个类别。任何艺术品都是人们按照自身审美观念以及生活习俗创作出来的,将自身情感和信念融入其中,表达对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剪纸艺术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其独特的人文性和民族意蕴,见证和传承着深厚的中华文明。

二、东北剪纸艺术的审美意象

(一)东北剪纸艺术。东北剪纸艺术以吉林和黑龙江为代表,题材上有满族祭奉祖先的古俗之物,即旗装马靴的“姥媳人(神)”。萨满教中,“萨满”即为沟通人与神的巫,其所供奉的神即为姥妮人,也就是老太太神。东北剪纸艺术与民间信仰萨满教关系密切,满族祖先很早便用鱼皮、兽皮等剪刻成神偶用于祭祀,这只是东北剪纸当中的一类题材,此外还涉及婚丧嫁娶、衣食住行,常见龟、蛙、人参等,剪纸人物人神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二)审美意象。审美意象,从中国古典美学的角度来说是处于核心地位的,也就是艺术的本体。如果从中国现代美学w系的角度看,它同样居于核心地位。艺术家用某种媒介物构建出意象,表达感情,就是艺术。也就是把情感融入某个符号化的“意象”,人物、动物等元素构成实物剪纸,而在审美当中,审的不是剪纸本身,而是其蕴含的意蕴,也就是“象”。东北剪纸中,娃娃、莲花、葫芦等象征着多子多福,家禽家畜等象征着吉祥幸福。每当重大节日,人们就会用剪纸来布置环境,操办喜事也惯用喜字剪纸等。这种方式将东北剪纸艺术的审美意象呈现出来,将人们心中的意象用实物传达给其他人。审美活动是一种价值活动,表现人的精神价值和精神需求。东北剪纸艺术内含丰富的历史文化因素,有着强烈的生活气息,无论是复杂还是简单的剪纸作品,都能使人产生联想和美感,并获得不同的身心感受。

(三)审美价值。首先是题材美。东北剪纸艺术可以说是东北老百姓自己的艺术。一般剪纸艺人多集中在农村,闲暇时,他们用灵巧的双手将生活的感受融入剪纸当中。剪纸作品通常歌颂正面和积极的情感,表现对生命的热爱。鸟兽虫鱼、花木、粮食、人物等元素构成有趣而精巧的剪纸造型,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如图1所示,该作品蕴含多子多福、望子成龙之意。

其次是寓意美。剪纸一般用于纳吉祝福、劝勉警诫、祛邪除恶。这些内涵表达着人们的感情和对生活的追求,体现一种内在精神品质。第三是构图美。一把剪刀就能剪出龙凤、剪出人物、剪出鸟兽虫鱼,具有鲜明的构图美感。第四是含蓄美。剪纸作品题材来源于生活,用简洁朴实的图案表现生活的点点滴滴,只要细细品味,就能够发现剪纸艺术巧妙的手法和表达方式。同时抽象且含而不露的形象,让人联想和思考,耐人寻味。第五是教化之美。剪纸中蕴含的意象有吉祥造型、神话传说等,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同时也是对黑土地文化的传承,教化了一代代的东北人。

三、结语

从当代中国美学理论体系来看,东北剪纸艺术蕴含着丰富的审美价值,值得人们细细品味鉴赏。其所表达的美学意蕴,深含当地的文化特性。剪纸来源于民间,映射着老百姓的精神世界,美学观念积淀于民族文化心理深处,灌注进剪纸艺术当中,发挥着强大的魅力与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尚一墨.当代文化中的“总体艺术观”现象――瓦格纳美学理论评析[J].美术观察,2016,(11):135-141.

篇9

[关键词] 潍坊市;民间文化艺术;瓶颈;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 F740 [文献标识码] B

民间文化艺术作为人类文明的创造成果,它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经济、政治、文化功能日益凸显。潍坊地处胶东半岛中部,历史悠久,是著名的世界风筝都,自古以来就是手工业发达的地区,清乾隆年间便有“南苏州,北潍县”之称。潍坊的民间文化艺术主要有风筝、年画、嵌银、布玩具、泥塑和剪纸等。

一、民间文化艺术的涵义及功能

(一)民间文化艺术的涵义

所谓民间文化艺术是劳动群众在生产劳动社会活动之余,为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的艺术形式。“民间文化艺术”覆盖的领域很宽广,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二)民间文化艺术的功能

1.经济功能。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民间文化艺术也逐步发展,呈现出丰富和多样化的特点,并自发地朝着产业化方向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中,部分民间文化艺术产品具有了商品的特性,有的本身已成为商品,成为了经济新的增长点。民间文化艺术在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城乡就业和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政治教化功能。民间文化艺术的发展与传承,可以使人们受到他们共同认可的行为准侧、价值观及规范等的教育,具有政治教化的功能。

3.文化功能。民间文化艺术是劳动群众在生产劳动社会活动之余,为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的,是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积累下来的物质和精神文化财富,它本身就是一个文化发展和传承的过程,是一代代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它的文化娱乐功能,可以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放松人们的身心、活动人们的肌体、交流人们的情感、丰富人们的知识、陶冶人们的心灵。

二、潍坊民间文化艺术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剖析

(一)潍坊民间文化艺术的发展现状

根据其发展现状,潍坊地区的民间文化艺术大体可以分为三类:

1.已经淘汰、消失的,如传统工艺灯笼《老猫灯》手工制作、手工刺绣、蓝靛印花等,由于生产耗时、成本高、竞争力差,已经在潍坊地区相继绝迹;

2.具有地方特色但日趋衰落的,如传统的手工印花织物蓝印花布,已经被套染花布取代,濒临灭绝,其制作流程及技法也濒临灭绝,此外,花丝首饰等也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

3.针对市场需求,努力改革创新,不断发展的。当前潍坊风筝、年画、红木嵌银、青州花边抽纱等民间文化艺术经政府的运作,已经成功与市场接轨。

(二)潍坊民间文化艺术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潍坊民间文化艺术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创新能力不足、市场竞争力弱、生产规模小等许多问题。分析其原因既包括外部环境的变化,也包括民间文化艺术的自身缺陷。

1.外部环境的变化。

第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一些民间艺术文化针对市场需求,努力改革创新,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已经成功与市场接轨。但从总体上来看,仍然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第二,政府对民间文化艺术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保护意识不强,导致民间文化艺术发展困难。有些地方对民间艺术的保护意识不强,工作缺失,保护传统民间艺术的意识还没有深入人心,特别是对一些濒危传统工艺还缺乏有效保护手段。而且,对民间艺术文化的发展、保护投入的经费也不足,影响了民间艺术文化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政府在民间文化艺术的宣传、教育上力度不够,致使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对本国的民间传统文化了解甚少。

第三,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于民间传统文化的发展、保护,虽然出台了一些规章条款,但就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及发展等整体实施缺乏依据,对民间艺术文化缺少针对性管理,在实际操作上有一定难度。

第四,民间文化艺术产品生产的规模化不高。近年来,一些民间艺术文化产品在投入市场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规模一般都比较小,影响力不够,满足不了大批量需求的要求。

2.民间文化艺术的自身缺陷

第一,民间文化艺术的发展主要依靠个人的知名度,研发、创新能力不足,没有形成良好的品牌,进而导致市场认知度不高。多数民间艺术传承人市场经济观念差,只是一味地继承老一辈的传统手艺,不愿意积极开发创新新的产品,有的也曾尝试使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进行改进,结果却导致艺术产品五花八门,影响了其艺术感受力;有的因为人们的审美观念、生活方式及价值观的改变而被淘汰;此外,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一些民间传统工艺品的实用功能消退,很难继续生存下去。

第二,由于传统民间艺术产品市场需求量小,经济收益低,很多年轻人不愿意涉足其中,而且优秀传承人甚少。各传承人之间各自为战、争名逐利、互不往来,缺乏培养后备人才的经济实力和投入的积极性,组织形式松散,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和稳定的营销网络。

第三,传统民间文化艺术产品竞争力差,不能适应市场要求和变化,有的产品不是没有市场而是没有找到市场。

三、保护并促进民间文化艺术发展的对策建议

近年来,随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大力推行,大量民间艺术进入了公众与学者的视野。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审美观念、生活方式的变化,很多民间艺术面临进退两难的境地。因为民间文化艺术传人绝大多数来自农村,文化知识水平低、经济来源不足,仅靠他们自身的能力,技艺的延续性很难保证;另外,随着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许多民间文化艺人急剧消失;此外民间艺术文化传承后继乏人,传承主体出现了老龄化倾向。因此拓宽民间文化艺术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做好民间文化艺术的保护发展工作势在必行。

当前民间文化艺术要走出生存的困境,不断提高竞争力,需要政府的支持、社会的关注、民间文化艺术自身求变三方面的配合。

(一)政府的支持

1.政策扶持。加大对民间艺术文化的政策扶持,根据当地情况,积极探索建立稳定有效的投入保障机制,加大财政投入,设立保护专项资金,并列入每年财政预算,通过政府行为加大对民间文化艺术的普查、征集、保护和利用。对生存困难、濒危或将失传的传统工艺,采取必要措施,加强保护和传承;经济效益不高的,要加强调控和引导,使其快速适应市场变化,融入市场;对优秀的民间文化艺术设立专项补助资金,给予重点保护

2.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一方面,通过出台新的法律法规加强对民间文化艺术的保护,对民间文化艺术在社会地位、经济保障、专业技术资格认定以及从业资格等方面给予法律、政策和制度保障,为民间文化艺术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另一方面,完善现有法律法规,加大对民间艺术文化有关商标、专利、商业秘密等的保护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侵权、泄密行为。

3.加快人才培育。一是注重从内部培养人才,鼓励和支持各类人才参与,不断培养壮大民间文化艺术人才队伍;二是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有突出贡献的传承人,给予多种形式的奖励;三是鼓励民间艺术传承人与工艺美术院校合作,引导年轻人学习民间艺术,培养民间文化艺术传承人。

(二)社会的关注

1.制作民间艺术宣传片,加大宣传力度,扩大社会影响。利用电视媒体等进行宣传,宣传片可以直观生动地展示文化艺术产品,使人们能够比较深入地了解其特点,可以有效提高文化艺术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

2.搭建民间艺术网络平台进行宣传。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实现了信息的分享、记录、远距离传播和远距离实时多媒体多向交互的传播,民间文化艺术的宣传推广也离不开互联网,需要我们抓住“互联网+”重大机遇,加快推进民间艺术文化的发展、传承。

3.定期举办民间艺术节等活动。通过举办各种活动,提高居民兴趣和社会的认可度,从而达到宣传、普及、发展和传承的目的,这是促进民间艺术文化传承发展的有效手段。

(三)自身求变

1.加强创新,提高民间艺术产品市场竞争力。根据地区实际情况,整合相关资源,提高民间艺术文化的表演性和审美价值等,走差异化发展之路,满足市场需求。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走产业化发展之路,培育民间艺术文化品牌,促进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消费。

2.加强自身的管理,从分散式无人管理向集中的统一管理转变。如成立专业性比较强的协会等对特色文化产业进行管理,对有价值的民间文化艺术及时保护和改造,使其健康发展。

3.民间文化艺术也要“走出去”,坚持对外开放、加强交流,向国际化方向转变。随着对我国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大,民间文化艺术与世界各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合作必然会进一步扩大,我们应抓住机遇,以民间文化交流为纽带,带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的全面发展。

[参 考 文 献]

[1]王振民.潍坊文化三百年[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2]程嘉宏.对加强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的几点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08(17)

[3]袁丹,雷宏振.我国文化艺术产业集群与发展路径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3(12)

[4]张在湘,蔡万江.潍坊文化通鉴[M].济南:山东友谊书社,1992

[5]王培竹.潍坊历史文化名人[M].济南:齐鲁书社,1996

[6]方海枸.潍坊民间艺术[J].潍坊学院学报,2007(1)

篇10

关键词:公共建筑;艺术中心;旅游发展

一、世界文化艺术中心现状分析

近年来,艺术文化中心融入于中心城市发展,体现当今社会文化艺术特色。创建艺术文化中心,提升城市知名度。艺术中心是各地区重点建设项目,成为最具标志性意义的文化艺术综合设施,需要具有设备齐全,功能先进,建筑面积广大等特点。一般由演艺中心、影视中心、商业中心及文化馆等组成。如著名的苏州文化艺术中心位于金鸡湖畔文化水廊景区,占地面积138000㎡,建筑面积近150000㎡,由法国建筑大师保罗安德鲁所设计。中心建筑风格融合了现代设计和古典元素,结合江苏江南园林氛围,获中国建国60周年百项经典工程和“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艺术中心是江苏省及苏州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重要的旅游景点,于2007年10月正式投用。厦门文化艺术中心位于厦门市体育路95号,包括以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科技馆组成的主体建筑以及东西两广场、电影城、演艺中心、会议报告中心、游客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是一座集文化、旅游、休闲于一体的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它是厦门有史以来最大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也是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的最大文化设施项目。厦门文化艺术中心总建筑面积130000㎡,其中,地上面积113900㎡,包括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科技馆和共享会议报告中心,地下建筑面积约13900㎡,约2300㎡的餐饮中心。中山市文化艺术中心位于兴中道73号,是中山市人民政府“十五”规划重点项目。该工程于2003年8月3日奠基,于2005年11月建成并投入使用。文化艺术中心占地面积54727㎡,总建筑面积47368㎡,由演艺大楼和培训大楼两大部分组成,总投资5亿多元。其中,演艺大楼建筑面积23879.87㎡,设有大剧院、多功能小剧场、展览厅、影视演示厅、排练厅、演员化妆室、餐厅和办公区;培训大楼建筑面积19551.53㎡,设有文化和艺术商廊、电影城、美食广场、公共艺术展厅、培训区等,其中戏剧、舞蹈、音乐、器乐、儿童艺术等各艺术门类培训教室38间,包括排练厅、音乐教室、综合艺术厅等。文化艺术中心还设有一个露天文化广场,舞台上配置了一个40㎡的LED大屏幕。广场设置了两个大型喷泉和800多套灯具。停车场可容纳近400台车辆同时停放。其中心建筑设计独特,环境优美,是中山市目前的地标性建筑,是当地人民精神文化富足的完美体现。也是中山市的一道亮丽风景。总体来说,文化艺术中心是一个城市当之无愧的地标性建筑,是城市精神的体现,是一个特色城市必不可少的建筑[1]。

二、文化艺术中心建设设计内容

(一)文化艺术中心的设计理念。显而易见,文化艺术中心是一个具展示、收集、传播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的公益性、开放式场所。近百年来,我国的文化艺术中心从无到有,数量不断增加[2]。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文化艺术中心事业正处在一个蒸蒸日上、蓬勃发展的时期。对于文化艺术中心的设计,是对当代建筑师的一个考验。因为要想设计一个好的文化艺术中心,最为主要的就是,能够实实在在地体现出是什么文化,展现给参观者是什么艺术。因为在当今社会,人们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对精神文化的了解也是越来越多。对历史文化的渴望,以及艺术的欣赏,都是人们所需求的。所以对于文化艺术中心建筑设计,首先要了解相关文化,感受文化气息,在艺术中吸收灵感。其次,我们还可以融入大自然元素,这样对我们的设计会产生非常可观的效果。对于光的利用,也是一个十分不错的设计构思,光元素的添加,利用光的反射、折射产生的不同效果,可以让参观者有不一样的视觉体验。(二)文化艺术中心的功能介绍。文化艺术中心功能区域主要包括展览区和办公区,也可以完全对外开放和非对外开放。比如说,展区是完全对外开放,而办公区域则是文化艺术中心的工作人员办公区域。除了展览区域,艺术中心还可以设置报告厅、会议室、影像厅、剧场、多媒体教室、休闲娱乐场所等等,给人们提供会议报告,教育传播,谈话聊天的场所。如今的文化艺术中心已经越来越多地为人们提供服务。(三)文化艺术中心的平面布局。文化艺术中心的平面布局需要根据功能需求对有限的建筑空间进行合理的利用和组合安排,使功能分区明确,室内外交通畅通,对藏品等贵重物品的保存与贮藏也是应该做一些考虑的。建筑设计的平面布局决定了建筑物的形状,对于建筑平面形状的处理,也要遵循“合理”二字,不可以出现不能正常使用的建筑空间,以及浪费空间面积。(四)绿色建筑。现在绿色建筑施工技术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节能手段。随着当今世界的经济发展,绿色建筑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随着社会的发展,绿色建筑未来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绿色建筑将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绿色建筑设计的实践与应用,越来越重要。绿色建筑已然成为建筑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