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能源管理范文
时间:2023-10-30 17:30: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如何做好能源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 要 企业职能部门人数少,员工文化水平高,大多有追求;工作内容难以量化;能者多劳,多数职工报怨不公平。企业应从岗位管理、绩效管理、职业生涯规划等多方面下功夫来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才能实现个人和企业双赢。
关键词 岗位管理 绩效管理 职业生涯规划
每个大中型集团公司都是由职能部门和业务单位组成。集团公司对业务单位的管理手段较多,包括目标管理、绩效管理等等,但这些手段在职能部门实施就经常流于形式,员工靠自觉,长期以往对企业的发展很不利。如何建立一套适用于职能部门员工的管理体系,使职能部门员工在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中工作学习,最终实现个人和企业双赢的目的?本文从多个方面对职能部门员工的管理进行了探索。
一、职能部门的岗位管理
要想部门工作任务高效完成,首先就要做好岗位管理,包括岗位分析、岗位设置和人员入编,具体如下:
(一)岗位分析
岗位分析来源于部门职责,部门职责来源于组织机构定位及战略目标任务。利用“矩阵分析图”对职责进行梳理,以人力资源部为例:横轴是“人员招聘、薪酬福利、员工培训、劳动关系和党群工作”等专业模块。纵轴是“合同制员工、劳务员工、退休员工和其他人员”等人群范围。通过矩阵分析图完整系统的将部门工作内容全面梳理出来。
(二)岗位设置
职能部门普遍采用“一个萝卜一个坑”的设置办法。这种设置方法的缺点是各岗位各自为阵,大项目工作人手吃紧;岗位专业性强,人员变动时补充人员很难及时达到上岗要求;员工既能做要求高的工作,又能做要求低的工作;对人员成长不利。针对以上缺点,按照岗位扩大化原则和团队化原则对岗位设置进行变革,按工作内容分为成专业组,各专业组共同负责各业务块内工作。
(三)人员入编
人员入编时,只能因地制宜地选择既能胜任岗位,又有兴趣任职的员工,力争做到人尽其材、职得其人,达到整体效益的最优化。同时,人员入编时还应尽可能均衡搭配,每组既有较高水平的员工牵头处理复杂事务,同时又有水平相对较低员工处理简单事务。
二、职能部门的绩效管理
岗位分配好后,若绩效管理跟不上,就会出现“出工不出力,能者多劳”的情况,最终使得部门绩效目标难以完成。绩效管理重点注意的地方如下:
(一)绩效计划
职能部门绩效计划包括基础任务和关键任务。基础任务具有一定重复性,规律性,往往已形成周期性定势,这类工作不用再另下计划,只需在岗位职责中明确即可。关键任务是根据公司目标任务和部门自身需要在当月安排的难度系数相当较高的任务,这个计划是在每季初根据当季的需要临时下达的。绩效计划的制定力求突出重点,让员工清楚本季工作任务和努力方向。
(二)绩效辅导
绩效计划下达后,部门负责人还要做好全程辅导,当好记录员和教练员。当好教练员即是定期对任务进展情况进行监督,及时和员工讨论任务思路架构,帮助员工找准方向,避免浪费时间。当好记录员即及时对绩效计划实施情况进行记录,包括完成时间、质量、返工次数,来自各方的意见反馈、需要改进的地方等等。
(三)绩效考核
首先部门员工进行自查,部门负责人对绩效记录进行整理汇总,得出考核结果。这一步的关键是有事实依据,如果没有实施过程的完整记录,考核就是空谈,无法落地,难以服众。考核的基础资料包括工作数量质量统计表、关键任务完成情况表、公文处理情况表、当季参加培训和技能考试的结果、考勤记录、信息上报等等。
三、员工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员工对其一生中所承担职务相继历程的预期和计划,包括个人学习与成长目标,对职业和组织生产性贡献和成就期望。职能部门员工大多学历高,到企业工作除养家糊口外,还对个人未来发展非常关注。企业应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员工职业生涯规划:
(一)建设好岗位发展通道
根据企业岗位特点,建立起适合企业的岗位序列和岗位层级,如将岗位分为领导序列、职能管理序列、技术序列、技能序列和营销序列等,使具备不同能力素质、不同职业兴趣的员工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上升路径,避免所有人都去挤“领导岗位”的独木桥。企业在建立岗位序列时,还应明确各序列任职条件、评定、考核、晋升和降级办法,岗位序列层级与薪酬等级的对应关系等,给员工明确的努力方向和晋升机会。
(二)做好员工职业生涯设计
企业通过引入外部或内部专业测评工具,对员工的基本素质、职业能力、工作态度、个人性格和特长进行评估和职业倾向调查。根据测评结果为每位员工设立未来职业发展目标、制订发展计划表。
(三)主动帮助员工发展提高
企业应结合员工职业发展目标为员工提供职业发展条件,包括提供培训、工作实践和业务指导等。培训包括在职、脱产等多种形式。工作实践包括岗位轮换、挂职锻炼等。业务指导包括业务工作讨论会、参加大型工作项目组、安排具有丰富经验的上级及高层级员工对其进行有针对性职业指导等。
(四)定期检查评估
篇2
作者:吕杰 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后勤管理处
高校资源使用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高校在资源使用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水、电、暖、气等资源浪费严重。学校的教学楼、学生公寓、浴池、实验楼等都是容易出现资源浪费的场所,主要是因为很多高校还存在能源“大锅饭”的情况,资源的浪费最终都由学校来买单。(2)高校建设盲目追求“高、大、全”,建材不节能。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部分高校在建设过程中追求建筑的“高、大、全”形式,已经远远脱离教育教学的根本要求,片面的追求建筑的奢华,多次出现的豪华校门、“高校五星级酒店”的建筑,更加凸显了这一问题。“低碳”的号召虽然已经提了很多年,并且也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是更多的时候只是停留在呼吁上,未能有效落到实处,致使“低碳”建设没有突破性的进展。笔者认为出现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低碳”意识淡薄。长期以来,高校作为我国教学、科研的主要力量,对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因此,教学、科研成了高校发展的重中之重,对于“低碳”的建设只是见诸于某些科研院所的研究领域,并没有在高校中掀起“低碳”的热潮,造成了高校“低碳”意识普遍淡薄。(2)缺乏有效的管理体制。近年来,很多高校陆续出台有关“低碳”的规章制度,但是很多只是流于表面或者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没有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体制,缺乏可执行性,使规章制度成为一纸空文。(3)缺乏有效监督考核机制。由于缺乏有效监督考核,各部门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致使制度得不到合理的利用。(4)缺乏先进的设备及技术手段。很多高校在不断的扩大办学规模,却没有及时的更新后勤配套设备和技术手段,致使后勤保障能力不能同步提高,导致资源的浪费。
建设“低碳”后勤的几点建议
通过“低碳”后勤的建设,能够大大提高后勤的保障能力,有效的增强后勤服务意识,优化组织结构,实现低排放、低污染、低能耗。而且可以通过高校这一资源,向社会大力宣传“低碳”理念,使大家增强建设“低碳”社会的信心和决心。“低碳”建设的关键是节能,如何做好后勤“低碳”工作,就是如何做好后勤资源的节约有效利用。增强“低碳”建设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学校的广播、广告、校报、校园网等媒介进行广泛宣传,扩大“低碳”理念的师生知晓率,形成建设“低碳”高校的舆论;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力量组织各种各样的“低碳”活动,如“低碳”方面的辩论赛、“万人签名”、“寻找绿洲”、“到干旱地区去”等,通过鲜活的事例和自身的体会达到自觉接受“低碳”理念;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如邀请环境专家或在“低碳”建设过程中涌现的先进楷模,通过作报告、演讲等形式现身说法,达到教育的目的,在高校中形成浓厚的“低碳”氛围。制定有效措施,完善监督机制学校成立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该工作组为常设机构,由主要领导牵头,主要负责相关制度的建设以及监督考核工作。各单位成立相应的机构主要负责本部门节能工作。在对水、电、暖、气等资源进行全面详细的调研基础上,充分论证,制定符合实际的节能措施。学校要建立健全奖惩机制,运用定额开展节能工作,学校各用能部门应实行“定额用能,超额自理,节能归己,节约奖励”的能源管理机制[1],各部门要严格执行学校出台的有关“低碳”方面的制度,工作组要充分发挥监督管理职能,对各部门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把检查结果与年终考核挂钩,对在“低碳”建设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确保制定的措施落实到位。合理科学规划,加强队伍建设高校工程建设和维修应科学合理规划,从建筑方案的设计,到建材的选用,到施工工艺的具体实施,优先选用高效“低碳”环保的实施方案。人才队伍在“低碳”后勤的建设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不断提高后勤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确保后勤服务质量,必须着实提高后勤人员综合素质,进行定期培训,用新的知识武装后勤力量,使后勤管理做到科学、规范。重视设备更新,实现资源有效管理要重视新设备、新技术的引进工作,完善基础设施功能、优化布局,特别是在采购时应优先选择绿色节能产品,另外要积极使用新能源,如太阳能,使节能效果显著增强。新设备、新技术的引进有助于实行资源的量化、智能化管理。例如在用水方面,学生浴池安装用水计量设施,刷卡计费;如用电方面,对学生寝室、办公楼等进行智能电表改造,采用插卡式用电,计量收费等,这些新技术、新设备的利用不仅有效节约人力、物力等资源,还可以方便师生员工使用。新设备、新技术的引进有助于资源使用实行动态控制。如室外路灯、景观灯、大厅灯、节假日灯可结合室外日照和节假日采用编程时控器管理照明设备[2]。建立健全网络信息系统充分利用网络信息系统进行文件传送,除必要文件采用纸质材料外,其他材料利用网络传送。信息网络能大大提高文件的运转效率,减少中间环节,更重要的是可以节约大量的纸质用品。另外,还可应用到财务报账、档案管理等诸多方面。5结论高校后勤的资源使用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各高校应该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后勤“低碳”建设。其实,建设“低碳”后勤,就是建设“低碳”高校,最终目的是为了建设“低碳”社会,全球性的环境恶化和资源匮乏已经严重影响了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人们的正常生活。学生将来是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主要建设者,在高校“低碳”大环境的熏陶下,增强学生的“低碳”环保意识,让这种意识深入到学生思想的深处,形成坚定的“低碳”理念,这必然会对其以后的生活学习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当这些意识随着学生踏入社会慢慢渗透到社会各界之后,中国“低碳”社会的建设前景将无比美好。
篇3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绿色建筑
近年来,我国建筑业取得了飞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建筑业在取得发展的同时,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其基本的质量问题以及工程弊端问题逐步呈现出来,制约了建筑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加强施工管理作为加快施工进度、提高建筑施工质量以及降低施工成本的有效途径,得到国家相关建设部门以及施工人员的高度关注和重视。下面结合建筑施工工程管理实践及相关理论,就如何做好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及绿色施工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如下探讨。
一、建筑施工管理概述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速度日益加快,城市建筑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推动了建筑业的进一步发展。然而,目前我国建筑企业在发展的同时,由于施工管理的不当制约了其长期、健康、稳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建筑施工的质量、进度以及成本管理方面。
(一)建筑施工质量管理
首先,合理控制原材料的质量。在选材时,科学判断原材料的质量,坚决杜绝劣质原材料进场。严格规定外购原材料进场时要主动出示出厂合格证,同时由采购方对其进行验证,若验证合格方可进行订购。加强对混凝土、砂浆等半成品材料的质量控制,根据不同标号的水泥、混凝土计算出各自的配合比,以达到水泥、混凝土的最佳配比质量要求,凡质量不达标的,一律不准进入施工现场。
其次,坚持全程质量管理原则。在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以事前和事中控制为主,并与事后控制相结合,确保质量控制贯穿到施工管理的全过程。这样一来,可以有效的预防和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从而降低乃至避免工程质量问题的发生率,将施工质量隐患控制在事物发生的初级阶段,避免质量问题的扩大化。
最后,加强工程质量检查力度。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坚强质量检查力度就是要做好工序交接工作,在完成一道工序之后,进行多方面的检查。施工检查组自己进行质量检查,再由专业质检员进行检查,最后由工程监理人员进行检查,对于没有达到质量标准的工序,及时通知其进行完善,以确保建筑施工的质量。
(二)建筑施工进度管理
建筑施工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需要将其施工进度控制在计划范围之内,以确保工程能在预期内顺利完工。加强建筑施工进度管理,首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进度计划表,结合合同的工期要求和施工单位的条件等确保计划内容的科学性;其次,需要处理好施工进度、质量以及安全之间的关系,在保持施工进度的同时必须以施工的质量和安全为前提,只有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才能够追求进度目标,不能为了赶进度而忽视了建筑施工的质量和安全,建筑施工的质量不达标,就要进行返工,不仅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损耗,还会埋下一定的安全隐患,必然会影响正常的施工进度;最后,加强施工组织安排,做好施工人员分工,明确进度控制责任,将施工进度总目标分解到各个部门、各个阶段的每个施工人员身上,真正实现施工人员各司其职,促进工程在预期内按质按量完成。
(三)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施工安全管理是确保建筑施工顺利推进的保障性工作,是维护建筑施工人员生命健康与安全的保证。所以,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做好施工安全保护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以讲座、板报等形式加强施工安全教育宣传,培养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使每个施工人员都明确施工安全规范的具体要求,从而提高自我安全保护意识,降低施工安全风险系数;其次,做好施工安全防护措施,针对建筑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安全问题,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包括加固措施、防摔措施以及安全应急预案等,例如进入施工场地必须佩带安全帽、禁止穿拖鞋进入施工现场等;最后,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奖惩制度,奖优罚劣,赏罚分明,不断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责任感,提升其工作积极性。
二、绿色建筑施工管理
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环境问题日益显著,国家大力倡导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理念,实现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绿色建筑施工管理是建筑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绿色管理理念,对当前的环境、资源造成严重影响,所以实现绿色建筑施工管理迫在眉睫。下面从能源、材料、水资源三个方面入手,浅谈绿色建筑施工管理。
(一)能源管理
目前,我国可用能源主要包括天然气、煤、汽油、电、液化气、柴油等,其中应用于建筑施工中的能源以柴油和汽油为主。这些能源对空气产生较大的影响,这就需要施工单位加强对能源的管理,有效控制能源的污染。首先,控制污染源,尽可能的减少能源的使用量;其次,在施工的过程中选择较为优化的施工方式和优良的设备和工艺,定期检查和维修相关设备,将能源消耗大的机器设备更新;最后,培养专业的设备能源管理人才,分配至每个建设环节,以有效的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在保证环境质量的前提下提升施工效率。
(二)水资源管理
水资源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果不能合理有效的强化水资源管理,可能会发生滴水、冒水甚至漏水的现象。为此,施工单位必须高度重视水资源的管理,可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首先,尽可能的减少施工的用水量,降低水资源的损耗,安装节水型的流水设备;其次,定期对供水管网进行检查和维修,减少出现滴漏等情况,也能有效提高建筑施工的质量;最后,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设置一定数量的污水处理池、雨水收集井等,有效的处理现场的污水和雨水,处理后的水可以用来搅拌混凝土以及对其零部件的养护。
(三)材料管理
建筑材料是建筑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筑成本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相关调查显示,建筑材料的成本在建筑总成本中以达到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六十,所以,加强材料的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建筑项目的经济效益、减少环境污染,提高整个工程的效益。这需要具体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减少使用包装复杂的建筑材料;其次,在施工现场设置专门的建筑材料回收点,将材料分类回收再利用,提高建筑材料的使用效率;最后,加强施工成本管理,将材料成本控制在预算范围之内,避免资金浪费和材料损耗,以真正实现建筑施工的绿色管理。
结束语:综合上文,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企业呈现飞速发展之势。不断强化建筑施工管理,实现建筑施工的绿色管理是建筑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作为建筑施工管理人员,需要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从建筑施工的质量、进度以及安全管理三个方面入手,切实提高绿色建筑施工管理水平。只有实现施工管理的绿色化,才能进一步提高环境质量,以最大程度的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成.浅谈建筑施工管理[J].轻工设计,2011
[2]史爱民,王晓华.浅谈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J].山西建筑,2010
篇4
1.1能耗居高不下
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原地区公共建筑单位能耗普遍高于居住建筑,尤其是大型公共建筑,其单位面积耗电量达80~350kW•h/a,为普通居民住宅的10~20倍。中原地区公共建筑面积总量相对虽少,但其能耗占建筑总能耗的比率相对较大,是建筑能源消耗的高密度领域。笔者认为:随着郑汴一体化的推进,在未来10年内,中原地区公共建筑的建筑面积将长期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中原地区公共建筑能耗占建筑总能耗的比例势必将进一步扩大。
1.2空调能耗突出
由于夏季普遍使用空调制冷,导致空调能耗显著。据有关研究表明,在公共建筑总的能耗构成比例中,空调系统、照明设备、办公设备及电梯等耗能约占其总值的90%,其中空调系统耗能约占50%。据中原地区五年来的公共建筑能耗统计来看,采用中央空调制冷和采暖的建筑14个(有重复),累计面积274115m2,年能耗累计4483494kgce,平均年单位能耗16.35kgce/m2,高于所有公共建筑平均年单位能耗值(15.785kgce/m2)。其中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南有限公司开封分公司最为突出,采用中央空调制冷和采暖,2010年年单位面积耗电量高达368度,年单位面积能耗为452216.35kgce/m2,单位面积年耗能费用高达272元/m2。
1.3同类型公共建筑能耗差异明显
从近年来的统计情况来看,不仅不同类型公共建筑之间能耗差异显著,就是同类型公共建筑之间的能耗差异也明显。比如同是大型酒店,汴京饭店年单位面积能耗为3.56kgce/m2,而中州国际饭店、开元名都大酒店分别约为21.92、44kgce/m2,约为前者5~10倍;同是国家政府办公楼,开封黄河河务局、农林局年单位面积能耗分别约为3.4、1.3kgce/m2,而中原地区公路管理局、财政局、税务局办公楼年单位面积能耗分别约为10.4、16.73、11.94kgce/m2,是前者的3~5倍。这说明由于公共能耗管理措施、管理手段、监管力度、管理制度的不同,导致同类建筑年均单位面积能耗差异大。
1.4可再生绿色能源利用空白
当前,中原地区公共建筑采用能源主要以煤电和燃气为主,统计各类公共建筑60项次,累计建筑面积1135081m2,总耗电78312618度、耗天燃气4557882m3,分别占公共建筑能耗总量的53.7%和33.8%,其他能源如煤炭、液化气约占10%,目前开封电力主要为煤电,而对太阳能、风能、光能等可再生绿色能源的开发利用依然是空白。
1.5能耗呈快速增长态势
随着中原地区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公共建筑的增长速度非常快,公共建筑所占新建建筑总面积的比例也越来越大,导致了公共建筑能耗不可避免的会大幅度增加。以大型商场为例,10年前中原地区的大型商场只有零星几个,如兴和百货、铜锣湾、航天、万宝等几个,且面积基本都在30000m2以下,规模较小,商品较为单一,如今开封大型商场的建筑面积和数量均是2005年的2倍以上,基本均为综合型市场。由于大型公建比例逐渐增大且其用电密度高,导致了建筑能耗的增长速度高于建筑面积的增长速度。
1.6部分单位能耗浪费严重,节能意识缺失
从上述相同类型相同规模公共建筑之间及不同类型不同规模公共建筑之间的能耗统计比对来看,部分公共建筑能耗存在极大浪费现象,可以看出相关单位和部门在能源管理上存在监管不严甚或监管缺失现象,相关人员节能意识淡薄,未采取有效节能减排措施,如果正确对待及时采取妥当节能改造措施,加大节能监管力度,采取有效奖惩措施,则中原地区公共建筑节能减排前景巨大。
2面临的困境
目前,中原地区既有公共建筑能耗问题依然比较严峻,如何做好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成为有关部门和单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调查研究表明,当前开封市公共建筑节能主要面临困境如下:1)超过95%的既有公共建筑属于高能耗建筑,建筑面积虽占不到城镇建筑总量的4%,但其消耗建筑能耗总量超过20%;2)节能改造宣传不到位,节能积极性不高,既有大型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是一项新生的复杂性、系统性较强的工作,绝大多数公共建筑业主对建筑节能改存在诸多疑问,感到困惑,甚至心存芥蒂,从而极大影响了其建筑节能改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3)节能教育不到位,用户缺乏专业知识,导致的能源浪费现象也非常普遍;4)节能改造资金缺乏,是导致节能改造项目搁浅的主要原因之一;5)节能服务障碍多,一方面,大型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项目规模大,所需资金投入大,用户对改造项目缺乏认识,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新的能源服务,会直接影响公共建筑原相关部门的传统利益。
3中原地区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可行性研究
3.1政策可行
能源问题己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重要战略问题、政治问题和外交问题。能源也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之一。因此,节能己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内容。随着建筑能耗的不断上升,建筑节能己成为节能工作的热点。实施对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全面推进中原地区建筑节能工作,不仅是降低能耗、节约能源、实现节能目标的需要,也是减少污染、改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一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和河南省政府颁发的《关于加强建筑节能工作的通知》(豫政[2010]72号)文件,中原地区政府颁发了《中原地区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市政府第17号令),规定指出,要积极推动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工作,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经过认定达到节能标准的民用建筑工程采取“先征后返”的方式,给予返还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30%的优惠政策。
3.2技术可行
目前中原地区建筑能耗已经占社会能源总消耗量的近30%。中原地区既有公共建筑量大面广,能耗突出,尤其是大型办公建筑,绝大多数的建筑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较差,供热系统缺乏分室调温装置,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气候相近发达国家的3倍以上。中原地区既有公共建筑保温性能差,技术设备落后,在采暖和空调季节能源浪费严重。中原地区公共建筑采暖基本上以燃煤为主,严重影响了空气质量并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活环境的恶化。而且当前中原地区既有大型公共建筑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其能耗也必将成为中原地区未来能源消费的一个主要增长点。由此可见,中原地区既有公共建筑节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潜力,对中原地区既有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应该及早开展,并应作为中原地区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当前,我国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大多采用外墙改造+外窗改造+屋面改造的模式。外墙一般采用EPS聚苯板、XPS挤塑板或岩棉板做保温层,外窗主要采用更换成塑钢Low-E中空窗、镀膜钢化玻璃或贴隔热膜等方式,屋面改造主要采用聚苯板EPS聚苯板、XPS挤塑板做保温层+卷材防水的形式,屋顶节能改造也有采用屋顶绿化、屋顶表面做浅色涂料层、屋顶遮阳、通风屋顶和蒸发屋顶等措施。随着中原地区建筑节能工作的逐步推进,开封地区建筑节能改造技术已基本成熟,节能效果也日趋显著。
4结语
篇5
关键词:酒店;成本管理;方法;建议
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外商独资旅游企业正大举进入中国市场,跨国经营和国际标准管理将全面参与中国酒店业的市场竞争,我国酒店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这将对中国酒店业产生深远的影响,将会促进我国酒店业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向国际标准靠拢。面对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酒店业只有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降低成本,迅速实现低成本扩张,才是中国酒店业发展的根本出路。
一、酒店成本管理概述
(一)酒店成本
酒店成本主要是指酒店的运营成本,即酒店在日常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相关成本,不包括前期的酒店建造成本和后期的酒店终结成本等成本。它不仅包括在酒店实体内部发生的成本,还包括上游成本和下游成本。酒店是个特殊的企业,其成本构成较为复杂。企业内部发生的成本就是酒店在直接为客人提供服务,包括住宿、餐饮、娱乐、休闲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从酒店价值链角度来看,即价值活动中的基本活动所产生的成本。上、下游成本包括采购成本、技术开发成本、人力资源管理成本、信息化成本等等。
(二)酒店成本管理
酒店成本管理,就是对酒店成本进行的管理。这里所要强调的是成本管理不等同于单纯的成本降低。成本降低是以成本最小化为目标,不停的降低、降低再降低。成本管理关注是企业整体的效益和长远的发展。
成本管理在本质上并不是关注成本本身,而是要注意识别那些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成本管理具有以下三个重要特征:
其一、全局性。成本管理不仅关注部门成本,更关注企业作为一个整体的长远效益,它实际上是一种价值管理,涉及到企业价值活动的任何方面,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对产品成本进行管理。将成本管理定义为对产品成本的管理,缩小了成本管理的范围,限制了成本管理作用的发挥,也是对成本管理对象的片面理解。
其二、综合性。成本管理不仅关注财务信息,更需要利用非财务指标为管理决策提供服务;
其三、管理性。成本管理不仅是一项控制工作,更是一项管理工作,需要站在企业战略管理的层面进行操作。
(三)成本管理的一般原则
企业在构建成本管理体系和方法的时,为了发挥好成本管理的作用,实现成本管理目标,应遵守这样一些基本原则:及时性原则、节约性原则、责权利相结合原则、互相协调原则。
及时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是指成本管理系统能及时反映成本管理过程中实际发生与管理标准之间的偏差,使之能及时消除偏差,恢复正常。当成本管理系统中出现偏差而没有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时,间隔越长,企业遭受的经济损失就越大。因此,在成本管理过程中,应及时纠正偏差,以减少失控期间的损失。
节约性原则。实施成本管理一般会产生一些费用,如人员工资费、办公费等,这些费用一般称为管理成本。实施成本管理的目的就是通过实行有效的管理活动,在花费一定支出的同时为企业带来更大收益,如果管理成本超出管理收益,则该项管理活动是不可行的。实施成本管理一定要符合节约性原则。
责权利相结合原则。为调动企业内部各单位积极性,许多企业都在推行责任会计制度。在实施成本管理时,就要同企业所实行的责任会计制度相结合,对于成本管理的结果要进行具体的分析,落实奖惩措施,才能促进成本管理和责任会计制度的加强,调动各单位的积极性。
互相协调的原则。成本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既然是一项系统工程,就会涉及企业的各个部门、每个职工。要做好成本管理工作,仅靠成本管理部门的努力是不够的。在实施成本管理工作中,成本管理部门要加强与其他部门沟通协作,确保成本管理工作能实现目标。
二、我国酒店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酒店企业成本管理中普遍存在着成本意识淡化、成本管理弱化,成本行为软化的“三化”现象,致使成本失控日益严重,成本水平高居不下,严重制约着企业效益的提高,影响了企业的发展。我国酒店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责任不明确,企业内部成本管理主体确立失误
长期以来,企业一直把成本管理作为少数人的专利,认为成本、效益都应由企业领导和财务部门负责,而把各部门、班组的职工只看作生产者,广大员工对于成本管理等问题无意也无力过问,成本意识淡漠。员工认为干好干坏一个样,感受不到市场的压力,管理成本的积极性无法调动起来,浪费现象严重,企业的成本管理失去了真正能对成本控制起作用的管理群体,成效当然不会明显。没有全员性的参与,要想实现成本管理的目标只是空谈。某宾馆属典型的国有企业,其经营机制基本维持过去的一套,在岗位设置上,没有充分考虑科学经营的需要,甚至对因人设岗,在人员使用上没有引入竞争机制,不是能者上,而是看你有无关系、有无背景,整个酒店人事关系错综复杂,各有各的山头,各有各的靠山,形成许多派系。这里为了照顾各级领导的关系,安排了大量关系人员,而许多关系人员能力不行,干活不积极,却要指定位子、待遇。许多人有后台有关系可以不干、少干,但待遇却比在岗的人还好。对于有关系的人员自然要供着、养着,而对于没有关系的一般员工,表现不称职却不能解职,因他们都是正式工,谁都不服谁,否则就撒泼、耍赖,可以闹翻天。该酒店对一位不称职的洗衣房副经理降职调离原岗位,结果此人大闹总经理办公室,向上级各部门写信、上访,闹得满城风雨,影响了酒店正常经营。
(二)对成本管理对象与内容认识不清
在成本管理过程中,仍将成本管理局限于传统的“节约一度电、一张纸”的简单、狭窄的模式之内,忽视潜在的损失,尚未对成本实行全方位的管理。目前,许多酒店企业对人力资源耗费缺乏重视,企业内存在大量冗员,人员配置不合理。劳动条件相对较差的一线生产岗位如客房服务员、餐厅服务人员相对不足,劳动强度较大,而薪酬却最低;而二线的人员如管理人员中却存在大量闲置人员,而薪酬标准却很高。作为酒店这种劳动密集性的服务性企业,服务质量好坏取决于一线服务人员的质素、服务意识,而一般酒店企业人力资源的配置却与此相抵触。同时,不少酒店忽视对人力资源的培养如对职工进行相关职业培训,导致员工业务不熟,工作效率低,造成人工费用相对过高。或者任由人力资源流失与浪费,如对人员安排学非所用,对人力外流重视不够,这些情况导致人力资源这一无形但又十分重要的成本耗费严重。
(三)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模式没有确立
首先,成本管理基础工作薄弱,缺少一套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一些企业原始记录不够健全,资产定期盘点制度执行不严,定额管理、计量验收等基础管理制度不完善,甚至出现制度成为只求形式的一种摆设,完全失去监督、考查作用。有些企业成为无收支计划、无正常审批手续、无报领制度的三无企业。这种花架子式的管理,其结果自然是管而无效的。
其次,过分依赖现有成本会计系统,无法适应企业实行全面成本管理的需要。现有的成本管理体系没有采用灵活多样的成本方法,导致成本管理目的成为单纯为降低成本而降低成本,无法提供决策所需的正确信息,无法深入反映经营过程,不能提供各个作业环节的成本信息,反映不了各个环节的发生的后果关系,结果误导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另外,现有成本管理对象局限于酒店产品财务方面的信息,不能提供管理人员所需的资源、作业、产品、原料、客户、销售市场等非财务方面的信息,不能为企业的战略管理提供充分信息。
第三,考核制度不完善,力度不大。具体表现在:考核只是企业内部考核,没有很好地跟市场联系起来;考核只考核到部门一级,没有落实到个人,对于考核结果仍存在吃大锅饭现象、搞平均主义;奖惩措施力度不够,起不到调动员工积极性的作用。对酒店内部业绩的考核只是粗略的以部门为单位,但由于下达考核指标的制定缺乏科学依据,基本上只是在上年实际发生的基础上上浮一定比例即成为下一年度指标,且在运行过程中也不会随实际市场情况变化如按季或按半年作相应调整,考核指标往往严重偏离实际情况,起不到真正考核的作用。
(四)成本核算工作有待提高
目前,国内外很多酒店企业成本计量与核算上取得了长足进展,但这些计量与核算还并没有贯穿酒店企业所有的成本管理中。
在成本管理理论中,把成本视为可用货币表示的一种成本。如果把信誉损失、社会损失等也列入成本,则成本面则不是单一的货币计量形式所能表示的成本。还要兼用其它计量形式,从社会、经济的各个角度反映酒店成本的内在属性。即使是按传统的成本范畴进行统计核算,得到的也只是一个近似数据。因为成本的核算方法是因企业而异,没有固定的模式,其数据的来源是多层次、多方面的,特别是有些成本是属于隐性的,它独立于财务会计核算之外。如:酒店会大量采购肉类食品,而且大都使用冷冻车运输,如果运输人员在肉上洒水,经过冷冻后就可以增加肉的重量,而运输人员就可以把多出来的货物据为已有,这种情况在实务中很常见,验收人员一定要严把质量关,尽快查明肉上形成冰块的原因,并及时上报给管理人员。
三、我国酒店成本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企业管理者素质偏低,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新形势
在我国酒店企业中,属于国有或国有控股的酒店多达酒店企业总量的90%。这些企业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的时间很短,这些企业的管理者还未能实现脱胎换骨,树立适应市场经济中的市场竞争观念。对一些国有企业管理者的任命甚至是任人唯亲,而非任人唯贤,这些人通过种种非正常方式走上企业领导岗位后,个人素质无法适应企业经营管理需要,使成本管理起不到应有作用。这些人在经营中的决策不是经过科学严格的可行性论证,而是盲目地“拍脑门、拍胸脯”就可敲定,草率的决策给企业的经营带来的后果是不言而喻。甚至有一部分企业领导将职权作为谋私手段,不择手段侵吞国有资产,导致企业员工人心涣散,无法加强成本管理。
(二)企业技术水平影响了成本降低
企业技术水平的高低对降低成本影响较大。通过加强管理降低成本是有限度的,为了改进成本,企业管理者还应不断提高技术水平。高科技的应用现已成为酒店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和酒店的管理相结合可形成新的生产力。由于许多国企管理者流动性强,对短期内投入较大、回收期较长的高科技投入缺乏积极性,只注重任期内企业利润的高低,不注重长期投入,影响了企业对高科技的应用,结果设备老化、陈旧,无法提高企业运作效率,也不利于企业成本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缺乏成本约束和激励机制
酒店企业普遍未能有效执行成本管理制度,也缺乏成本管理的内部制约机制。管理者为了不正当目的,可较容易对成本资料进行人为调整,使企业的成本管理无法获得准确的资料,对这类企业的评价也是不真实的。同时,对成本进行有效管理,经济效益显著的企业激励也不到位,不能充分调动管理者和员工的积极性。
(四)财务人员地位低,直接影响成本管理的成效
财务人员作为企业成本管理的关键人员,其对成本管理成效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在许多企业中,财务人员地位较低,无法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仅作为后勤人员。财务人员的工作普遍只是事后反映企业经营情况,对企业成本事前、事中控制只是空谈。许多管理者只认为企业经营活动“开源”的重要性,而意识不到“节流”对于一个企业的良性发展也是必不可少。由于财务人员面临上述窘境,工作积极性也受到极大影响,许多高素质的财务专才不愿从事这一行地位较卑微的工作,纷纷改行,导致目前企业财务战线的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普遍偏低,直接影响企业成本管理的成效。
四、改进我国酒店成本管理的建议
要提高我国酒店的管理水平,强化成本管理,就必须从抓酒店外部运营环境与强化内部管理等多方面一起着手。通过多管齐下,不断理顺酒店运行环境,提升管理水平,我国酒店的成本管理水平便有望得到长足的提高。
(一)采用先进技术,降低酒店企业经营成本
新经济时代的来临正悄然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工作环境和生活方式,酒店是最敏感的产业,应该最先体察客人的需求和消费观念的变化,跟上时代步伐,利用高科技来提高酒店的创新能力,加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以提高营运效率和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变化,既及时满足了客人的需求,又加强了企业成本管理,提升了自己的竞争优势。以酒店自动扶梯为例,一般酒店的扶梯是在正常营业时间内就不停运转,无论是否有客人使用,结果会浪费一些能源、加快电梯的磨损。采用先进的电脑自动监控设施后,当无客人使用时,电梯会自动暂停,直至有客人使用时才会重新启动,这样既可以节电,减少电梯磨损,同时也可降低大厅噪音,真是一举三得。
1、重视运用信息技术,提升酒店竞争水平
今天,信息技术已广泛用于前厅接待、收银、问询、客房预订、销售、餐饮、保安、报表、门锁等各个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和不断更新,旅游酒店管理也应向更广、更深层次发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原有酒店管理系统上建立一个高效、互动、实时的内部信息管理系统可以使原有组织结构打破部门界限,使用跨部门的团组,把决策权放到最基层。从而饭店的整个服务过程,可以以顾客为中心来设计工作流程。在这个过程中,员工能够了解整个服务过程,了解他们的决策如何影响整个饭店的绩效。
2、重视新技术运用,降低能源成本
由于酒店能源具有易耗性、不易察觉性、分散性等特点,管理起来较其他成本要困难些,但通过引进先进的中央能源管理系统,就可大幅降低酒店能源成本。该系统科技含量高,通过中央电脑控制器及各房间分控制器,可自动探测房间有无客人并自动关启电源开关。采用该系统后,酒店客房部只需配备一名操作人员,工程部不用派专人值班监控,这样可以降低人工成本,又能使能源成本管理效果好。以酒店自动扶梯为例,一般酒店的扶梯是在正常营业时间内就不停运转,无论是否有客人使用,结果会浪费一些能源、加快电梯的磨损。采用先进的电脑自动监控设施后,当无客人使用时,电梯会自动暂停,直至有客人使用时才会重新启动,这样既可以节电,减少电梯磨损,同时也可降低大厅噪音,真是一举三得。
(二)人工成本管理与调动员工积极性并重
针对酒店作为服务性企业的特点,稳定员工队伍,降低人力资源成本,调动员工参与成本管理的积极性。
酒店的成本管理是需全体员工积极参与才能完成的。许多服务性企业的经验表明:员工的满意感和忠诚感会影响服务的消费价值,进而影响顾客的满意感和忠诚感,并最终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优秀的员工是服务性企业最宝贵的资产。要提高服务质量和企业的经济效益,服务性企业管理人员应高度重视员工的作用,发挥员工参与管理和主观能动性,关心员工的职业发展前途,加强服务文化建设工作,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工作,增强员工工作满意度和敬业精神,激励员工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这样不仅能提高顾客的忠诚度,降低营销成本;也能减少员工跳槽率,减少员工培训费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三)加强采购管理,降低酒店采购成本
虽然采购本身的成本在企业整个生产经营成本只占很少一部分,但在采购环节就已确定下来的所采购物品的价格和质量对企业以后的经营成本和经营业绩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做好酒店采购管理工作是强化成本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1、相关部门配合,确定最优采购批量
采购成本与采购批量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而在采购批量和储存成本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为了使企业采购成本与储存成本之和最小,需要在采购部门与仓储部门之间确定一个最优的经济订货量。这个经济订货量虽然不能使采购成本或储存成本中的任何一方达到最小,但却可使二者之和达到最小。经济订货量模型应该根据存货的成本、储存成本和缺货成本建立,最优订货批量是使订货成本、储存成本和缺货成本三者之和达到最低的订货量。通过模型计算出经济订货量后,可以很容易找出最适宜的进货时间。经济订货批量模式适合于在不同阶段使用,数量比较平稳,能够长时间保存,并且事先能够预测出基本数量的产品,如餐具、客房用品、饮料等。
2、建立完善的采购制度
为保证采购活动的顺利进行,规范采购人员在采购过程中行为,最大限度降低成本,需要建立完善的采购制度,以监督整个采购过程,并建立奖惩制度,激励采购人员进行合法、高效率的采购。这是实行有效采购成本管理的前提。
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应包括:采购部门内部合理的职责分工,使责任落实到每个采购人员;采购单的批准和下达方式;采购范围的划分;询价、确定供应商和签订采购合同的操作程序,监督到货、质检入库、采购统计的规定等等。在采购制度中,建立所有采购物品的价格档案和价格评估体系是一个重要内容。如果价格超过档案,应该仔细分析。当然,由于酒店的某些饮食具有一定时令性,价格波动也很正常。故酒店建立的价格档案应考虑这一波动性的特点。为强化对采购人员的管理,应建立采购人员业绩考核制度。鼓励采购人员发挥主观能动性,争取以最低价格买到符合质量、数量和时间要求的产品。同时,对不能以标准采购价格或高于档案价格完成采购任务的采购人员,如无特殊原因,则应该给予惩罚。
3、提高酒店信息化水平,利用互联网降低采购成本
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建立现代采购系统提供了技术支持。运用互联网技术可以更好地实施成本管理,降低采购成本。利用互联网可将信息进行整合和处理,统一从供应商订货,以获得最大批量折扣。利用互联网技术可将生产信息、库存信息和采购信息连接在一起,可以实现实时采购。企业可根据需要采购,最大限度降低库存,从而减少资金占用和仓储成本。这对酒店业来说意义重大,因为酒店采购产品的易损性决定了酒店不能有过多的积压库存,酒店应该根据经营需要实施实时采购。因此,提高酒店信息水平,充分发挥互联网作用,是酒店降低采购成本的一个有效途径。目前,我国酒店中,真正能利用互联网技术来达到实时采购的还很少,这说明我国酒店在提高信息化方面还需引起重视、加快步伐。
(四)全面引入战略成本管理体系,提升酒店核心竞争力
战略成本管理是强化现代酒店成本管理的必然要求和趋势,它将丰富现代酒店成本管理体系的内容,开拓成本管理的视野,提升现代酒店成本管理的水平。在战略成本管理模式下,现代酒店必将构建起全新的酒店成本管理体系,综合运用价值链分析、成本动因分析、战略定位分析等战略成本管理的工具、对酒店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价值流等进行全面的成本分析与管理。确保现代酒店成本管理效益的提升,促进整个酒店的全面发展。
现代酒店成本管理是对酒店成本进行全员管理、全过程管理、全环节管理和全方位管理,是酒店物资流程和产品(服务)价值流程相结合的管理,是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管理。在现代酒店成本管理中,战略成本管理应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即突破将传统成本管理局限在微观层面上的现状,把重心转向酒店整体战略这一更为广阔的领域,通过对内部物资流程、外部采购模式、服务产品定位、财务运作模式、竞争对手及市场环境等的成本分析,有利于酒店正确地进行成本预测、决策、从而正确地选择酒店的经营战略,正确处理酒店发展与加强成本管理的关系、提高酒店整体经济效益。
结束语
我国酒店正面临的严峻的挑战,必须激活这些企业强化成本管理、提升竞争力水平的内在动力,调动企业强化成本管理积极性。通过调动员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通过强化采购货物管理措施,降低采购成本;通过引进新技术来提高酒店运营效率,降低成本。通过以上措施,酒店成本管理一定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孙茂竹,姚岳:《成本管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刘恩,秦书华,陈林:《企业财务成本控制技术》,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
[3]罗音:《餐饮服务企业如何做好财务管理》,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年版。
[4]杜玉海,杨飞:《成功企业如何做好财务管理》,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年版。
[5]祁述宏,钱军:《如何运用成本管理法经营酒店》,载《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4年第2期。
[6]王秀荣,卢锡慧:《酒店服务业产品成本分析与管理对策》,载《经济论坛》,2005年第12期。
[7]孙一鸣:《预控与实控相结合的酒店餐饮成本管理》,载《经济师》,2005年第7期。
[8]张易:《浅析酒店餐饮成本控制体系的建立》,载《商业会计》,2006年第22期。
[9]屠红卫:《高星级酒店餐饮成本控制》,载《商业会计》,2006年第13期。
[10]鲍平平:《基于酒店人力成本费用的酒店经营管理研究》,载《商场现代化》,2007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