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减灾注意事项范文
时间:2023-10-30 17:30: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防震减灾注意事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为了进一步宣传防震减灾知识,传播防震减灾科学信息,增强广大师生的防震减灾意识与能力,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在县教育局和地震局的指导下,结合我校实际举行了招贤中心初中防震演练活动,现将活动过程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运用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手段,在校园内进一步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有效地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发动广大师生共同参与防震减灾活动,全面提高师生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努力构建和谐平安的校园环境。
二、目的要求:通过开展形式多样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教育活动,使师生了解地震发生时的应急避震知识,掌握应对地震灾害发生时应采取的防护措施和方法,最大限度地降低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从而提高师生紧急避险、自救自护和应变的能力。为防震减灾工作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让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进课堂、进家庭,使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真正成为一种自觉的需要和行为。
三、活动安排:在年秋新学期开学后,集中安排一周时间,开展以“增强防震减灾意识,建设平安和谐校园”为主题的地震科普进校园宣传活动,采取各种有效方式,大力宣传地震科普知识,进一步加大学校防震减灾宣传力度,认真开展校舍抗震安全排查,组织师生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提高全体师生防震减灾意识,增强广大师生应急自救自护能力。
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范意识。结合9月份新学期开学各项工作,努力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通过加强地震科普知识教育(利用班会教育课和图文资料展示与分发、广播站结合此次汶川抗震活动经验与教训)开展校舍抗震安全排查。
2、开设地震科普知识专栏,组织学生集中观看防震减灾科普音像片;在宣传栏等醒目位置张贴宣传挂图,分发《地震知识百问百答》、《地震来了怎么办》等地震科普读本。
3、通过组织班会等活动,在师生中宣传普及应急知识,让学校师生进一步了解灾害发生的原因、灾害发生前的防范方法、灾害发生时的应急措施。
4、组织疏散演练,增强应急能力。制订学校地震应急疏散预案,组织师生地震应急疏散演练等活动。为了使得演练方案安全可行,我们对这次演练的具体操作程序、疏散要求与注意事项作了一一讲解。为了确保演练活动按方案顺利进行,演练活动领导小组在演练的前一天,进一步明确疏散集合地点、疏散顺序和注意事项。活动中,全校师生都能服从指挥,听从命令,快速、安全地进行疏散。学生反应很快,都弯腰、抱头、有秩序地按指定路线迅速撤离至目的地。在撤离过程中,没有拥挤推攘现象发生。学生从教室撤离到操场只用了大约20秒,安全撤离后,各班清点人数,报告总指挥。演练活动结束,各班有秩序地回到教室,班主任就本班参加这次演练活动立即进行分析、小结,再教育。全校师生在领导的指挥下,出色的完成了防震减灾疏散演练,达到提高防震减灾知识,增强自救的能力的目的。
5、结合组织“防震减灾”宣传周活动,加强教师职业道德责任感,评选安全防护示范班。
各位领导,组织演练应注意:
演练前成立领导小组,认真做好部署,做好分工。演练时,学校领导要亲临指挥,既要确保演练顺利进行,又要通过演练来提高学生的自救自护能力。
1、向学生讲解清楚演练的目的,以免家长和社会中发生“我县将发生地震”等误传。
2、正式演练前一天:通过广播进行最后动员部署,并提出注意事项。
安全方面应强调:
①在教室内的学生,应立即就近躲避,身体采用卧倒或蹲下的方式,使身体尽量小,躲到桌下或墙角,不要靠近窗口,以避免身体被砸。听到第一次警报响,要迅速在课桌下抱头或顶书包躲避。注意保护好头部和眼睛,以免被课桌椅碰伤。
②撤离的总体要求是“安全、有序、快速”,而首先要保证“安全、有序”。学生在撤离过程中,特别在楼梯口,不准相互推、拉、挤。
③整个演练过程应保持紧张、严肃,不准喧哗、嬉闹。
④疏散原则:
(1)以年级(楼层)为单位,疏散;
篇2
2021年学校防震减灾演练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以应急避险演练活动为主体,推动幼儿园应急避险演练活动的规范化和常态化,努力提高师幼应急避险意识和能力,确保幼儿园安全稳定。
二、活动目的:
通过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进一步强化幼儿园安全教育工作,帮助全体教职员工、家长和幼儿树立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和自救能力。
三、活动时间:
四、活动内容及形式:防灾减灾教学活动、防灾减灾应急演练
1、以班级班单位集体渗透防灾减灾知识、提高幼儿应急避险意识很能力。
2、全园开展应急逃生演练活动。(防火、防震、防暴)
五、班级教育活动内容安排:
1、利用学习防火灾、防地震、防台风、防洪水等安全知识。
2、结合健康活动,学习防火灾知识。
3、利用夏天雷雨天气,讲解雷电知识、防水灾知识。
4、参加全园内逃生演练活动。
六、活动要求:
1、各班在进行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时形式多样,讲究实效、留有文字资料。
2、安全知识具体落实到每次安全活动中。
3、班级宣传与家长结合,小手拉大手,带动全社会共同关注。
4、日常生活中把安全教育渗透到幼儿生活的各个环节,增强孩子的安全意识。
2021年学校防震减灾演练活动方案
一、演练目的:
为了促进地震应急疏散演练工作安全、有序、有效地开展,切实增强师生的避险减灾意识,提高师生防范、自救、互救能力,使全校师生正确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熟悉逃生路线,以达到有序、迅速的引导学生安全疏散,确保全校师生的生命安全。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活动方案。
二、演练准备:
1、使全体师生明确此次防震应急疏散演练的任务和注意事项。
2、演练前班主任动员,班主任收集防震相关资料,让学生熟悉应急逃生的正确方法,组织学生学习有关自我保护知识。教育学生做到: ①遇事不慌,头脑冷清。②判明情况,思考对策。 ③积极自救,互帮互助。 ④听从指挥,有序疏散。同时讲明演练的程序、内容、时间和纪律要求,以及各个班级疏散的路线和到达的区域,同时强调演练是预防性、模拟性练习,并非真正的应急和疏散。
3、演练前对疏散路线必经之处和到达的“安全地带”进行实地仔细检查,对存在问题及时进行整改,消除障碍和隐患,确保线路畅通和安全。
4、组成相关工作小组,确定人员,明确职责。
三、演练时间:
20xx年x月x日下午
四、演练组织机构:
总指 挥:
现场指挥:
五、工作小组分工及职责:
1、协助指挥小组:各班班主任
职责:班主任是第一责任人,要在演练前对学生撤离教室的队形进行进行编排,做到安全有序、快捷。撤离时做到:(1)演习前清点学生人数;(2)带领学生安全撤离;(3)到达安全场地后清点学生人数。
2、宣传小组:(拍照、摄像)
职责:具体负责应急人员撒离现场的拍摄宣传教育、宣传报道图片资料。
3、救护小组:
职责:具体负责演练疏散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事故的应急救护等。
六、演练要求:
1、不要惊慌,听从指挥,服从安排。
2、保持安静,动作敏捷、规范,严禁推拉、冲撞、拥挤。
3、按规定线路疏散,不得串线。
4、各班主任要严密组织,认真对待,避免危险情况的发生。
七、疏散保护安排:
1.楼道护导老师安排:
一楼出口:
二楼转向台:
职责:负责学生紧急疏散时的撤离秩序、安全管理,严防楼道拥挤、踩踏事故发生。
2、报警小组:于负责用广播报警。
3、计时:负责整个活动的计时。
八、疏散管理:
1、疏散信号:
①第一次响铃,全体老师到达目的地。班主任安全教育引导学生就地隐藏避险。
②听到发出的报警声后,全校师生立即快速、有序、安全进行疏散。
2、疏散路线:
班主任领队,二楼学生按三、五、六顺序依次靠楼道墙壁,快速、安全下楼,不争、不抢,以免发生拥挤踩踏事故。一楼学生从教室直接跑出。各班紧急疏散到操场指定地点,或安全场地。
3、集合地点:
学校操场
4、人员清点与报告:
班主任应当在集合地点对疏散的学生人数进行清点,保证全员安全撤离。如果没有全到,就要去寻找滞留在事故现场的学生和受伤人员,帮助其安全撤离。各班清点完人数后要向总指挥报告撤离情况。
九、疏散前的注意事项:
1、全体师生要高度重视此项活动,各就各位,要严格按照指定时间、计划和方案要求,开展逃生演练活动,不得延误。
2、各班主任和组织人员要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班主任提醒疏散的同学不出现惊慌与骚乱,保证每位学生安全、有序地疏散逃生。
3、楼道护导老师确保疏散通道的畅通和现场秩序稳定。
4、各工作小组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及时发现、处理演练时出现的问题,确保演练不出现师生伤害事故。
篇3
一、工作思路
牢固树立“震情第一”的观念,紧紧围绕全县的重点工作,切实加强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防御、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建设,有效提高全县的地震监测和应急反应能力,服务全县社会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大地震安全宣传教育,完善地震灾害管理机制,依靠科技、法制、全社会力量,不断提高综合防震减灾能力,全力做好地震突发事件处置工作,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强台网维护管理,不断提高地震监测预报水平
强化措施,规范管理,提高观测资料质量。依托现有监测手段进行综合分析,及时准确地向市地震局报送监测资料,定期向上级提出震情趋势会商意见。报送电磁波资料300份,报送会商意见42份。及时掌握震情,对省市提出的震情预测意见及时报送县委县政府。加强台网监测管理,实行24小时震情值班,确保工作人员在岗、仪器设备正常、数据处理准确,为地震监测预报提供及时、准确、连续、可靠的观测数据。
(二)开展地震科普知识宣传,提高全民减灾意识
按照“积极、慎重、科学、有效”的原则,统筹宣传资源,5月12日在县城东大街、文化广场举行了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摆放地震科普知识版面20块,悬挂防震减灾宣传横幅3个,发放地震知识读本5000本、地震科普知识宣传材料10000份。通过赠送《防震减灾图册》、分发地震知识宣传材料,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防震减灾意识,全面提高全民防震避震、自救互救和地震灾害综合防御能力。
(三)加强地震应急演练,提高抗震自救能力
联合县消防中队在实验中学、东关小学等城区学校进行应急演练,制订了较为科学的演练方案。演练前,对老师学生进行了培训,进一步明确了疏散集合地点、疏散顺序和注意事项,要求师生一切行动听指挥;演练中,各配合单位各司其职,到达规定的位置,完成各自的任务;演练后,组织开展讨论,总结成绩,寻找差距,不断丰富地震灾害的“实战”经验。演练活动是对我局《地震应急预案》的又一次检验,不仅落实了应付自然灾害事件的防范措施,而且也提高了实际应对和处置实发安全事件的能力。
(四)赴震区开展调查工作
6月3日18时11分,在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北纬37.99度,东经103.56度)发生5.0级地震,震源深度15公里,我县震感强烈,距我县最近的居民点为南湖镇南井村,直线距离约26公里。地震发生后,我局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报告震情、第一时间派出现场工作队赴震区开展调查工作,没有发现人员伤亡、房屋倒塌和财产损失情况。
(五)开展“百村万户大走访大调研”活动
县委、县政府“百村万户大走访大调研”活动动员会后,县地震局根据动员会议精神,结合本部门实际,早部署、早安排、早启动、迅速成立“三同”活动领导小组,成立工作组,精心制定活动方案,并迅速进驻重兴镇扎子沟村,正式拉开以“送政策、访民惰、办实事、促发展”为主题的活动序幕。饱含着对人民群众的深情,采取召开村民大会、座谈会等方式,积极宣传政策,按户走访、联户座谈,将中央、省委、市委、县委有关文件精神送到村干部手中,将强农惠农政策进到农户家中。经过一个多星期的连续奋战圆满完成驻点村309户的走访民情工作。召开驻点联系村党员干部和村民大会、座谈会3次,填写调查表309份,送出《惠农政策汇编》手册309份,撰写民情日志近35篇,掌握了民情民意100余条,走访调查入户率达到100%。
(六)提升机关办事效率,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认真执行依法行政各项制度,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无行政执法错案发生。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积极协调处理案件,党务、政务及时公开,内部财务管理规范,工作作风扎实,办事效率显著提高,无工作作风方面的违纪违规问题发生。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无违法违纪案件发生。
三、工作成效
(一)严格依法行政,履职能力进一步提高
一是地震工作步入法治化轨道。贯彻实施防震减灾法律法规,推进当地防震减灾法制建设,进一步规范全县地震行政许可工作,严格依法行政,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把好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关。逐步健全执法队伍,有计划的开展执法人员培训,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防震减灾法规大众教育机制。结合实际,先后制定了《县十三五防震减灾规划》、《县地震灾害应急处置操作手册》等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地震应急工作流程,完善了地震应急管理制度,落实了地震应急工作职责,加速推进了地震应急工作法治化建设的进程,县镇村三级干部和防震减灾成员单位应对地震灾害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提高。
二是地震工作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强。县防震减灾领导小组同县抗震救灾指挥部为“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县和镇都成立了防震减灾领导小组,并实行动态管理。目前,民政、卫生、消防等防震减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基本建立应急组室,地震应急救援工作有专人负责。全县18个镇配备防震减灾助理员,部分村社配备地震安全员。
三是地震规划管理逐步完善。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加强与省市地震工作对接,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组织力量,全面科学地制定防震减灾规划工作。加快探索县级防震减灾工作管理新机制,稳步推进县镇地震预测、减灾等基础性工作,督促协调发改、规划、建设、土地等部门切实把抗震设防要求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
四是地震灾害应急基础与灾情速报体系基本形成。对全县中小学校舍地震安全排查鉴定工作进行了排查,并组织多部门协同开展了地质灾害检查、消防安全检查等活动,对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及时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对重大基础设施、生命线工程和次生灾害源进行险情排查。加大“三网一员”建设力度,健全县、镇、村三级地震灾情速报网络建设,加强各种应急通讯设备、设施、通讯网络的建设、管理和维护,进一步完善地震灾情速报制度,规范灾情速报程序,确保及时快速上报震情与灾情、应急与救援等动态信息。目前,全县镇防震减灾助理员和村社地震安全员达60余人,专兼职地震灾情速报人员28人。
(二)把握震情趋势,监测预防救援能力不断增强
一是地震监测预报能力不断提高。牢固树立“震情第一”的观念,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科学严谨的作风,严密监视震情的发展变化,及时捕捉和研判前兆异常信息,积极开展地震趋势判定工作。积极推进地震宏观观测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和地震知识宣传网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布局合理、职责明确、联系紧密的地震群测群防网络。
二是地震灾害预防能力不断增强。县抗震减灾领导小组各成员部门单位紧紧围绕全县重大建设项目,强化防御措施,做到“地下搞清楚,地上建结实”。推进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监管一体化,认真贯彻落实《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和《市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分工负责,相互协作,密切配合,依法加强监管,从源头上把好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关,确保新建、改建、扩建工程达到抗震设防要求。加强对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加强对各类重大建筑工程、生命线工程和易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工程,以及交通、水利、电网设施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了抗震设防整体水平。全面推进地震安全农居示范工程建设,结合新农村小康农宅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危旧房改造、城中村改造、小城镇建设等项目,加强在场地选址、规划设计、工程实施等环节的抗震技术指导,提高农村整体防震减灾能力,让广大农民群众看得见、学得会、受教育、得实惠。
三是地震应急救援能力不断加大。高度重视地震应急工作,严格落实应急值守和领导带班制度。按照《县地震应急预案》的要求,全面落实和监督检查地震应急预案要求的各项工作。加强和推进“三网一员”建设,落实人员和经费。切实加强震情监测、短临跟踪和震情研判工作,加强应急避难场所管理,进一步完善使用功能,健全管理制度,确保应急启用正常。
(三)坚持群测群防,社会防震减灾力量逐步形成
一是群测群防措施更加科学。积极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对地震的监测和预防,因地制宜的开展地震宏观异常观测,充分发挥群测群防在地震短临预报、灾情信息报告和普及地震知识中的重要作用。在现有7个观测点的基础上,计划新增4个观测点。每个镇确立了1名灾情速报联络员,筛选培训了10个宏观监测员,大范围收集地震宏观前兆异常信息,使防震减灾知识逐步深入人心,民众的防震减灾意识普遍增强。
二是地震科普宣传深入人心。坚持以“科技三下乡”、“防灾减灾”活动周等大型活动为契机,以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示范基地、示范社区建设为抓手,不断完善地震应急科普宣传教育体制机制建设,认真开展科普周、7.28地震纪念日、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和12.4法制宣传日等科普活动,鼓励地震科技人员参与科普创作,深入开展应急管理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大力推进防灾避险、自救互救等应急救援技能知识“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进一步提高了全社会风险防范和灾害应对能力。
三是地震应急队伍发展壮大。结合实际,不断完善了地震应急救援工作队伍建设。建立了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依托县消防紧急救援队,组建了县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督促民政、建设、卫生、电力等成员单位成立了防震减灾工作队,各镇组建了以基干民兵为主的突发事件工作队,基本形成了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为骨干和突击力量,以抢险救灾等专业救援队伍为基本力量,以企事业单位专兼职队伍和志愿者为辅助力量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
(四)及早安排部署,地震突发事件处置科学合理
坚持“超前谋划,及早安排”的原则,修订下发了《县地震灾害应急处置操作手册》,出台了《地震灾害应急预案》,科学合理的安排部署地震突发事件应急工作。一是认真做好隐患排查工作。以精准扶贫工作为契机,与县扶贫办一道对全县农村住房进行摸排,建立了农村住房情况工作台帐,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民居纳入危房改造工程项目,有计划地分步整改。二是抓好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制定了地震灾害应急演练方案,组织消防、公共卫生、学校等方面的应急演练3场次。通过预案演练增强了各应急救援队伍应对突发事件应急反应处置能力,检验了应急联动和协调配合能力,熟悉了响应程序,为应对地震突发事件积累了“实战”经验。三是加强地震应急保障能力。按照“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时不备”的原则,购置了发电机、GPS定位仪等设备,确定了以广场、公园、学校操场、体育场等开阔场地为主的应急避险场所6个15万平方米,不断提高防震减灾能力。
四、存在的问题和2018年工作打算
我局在防震减灾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一是广大群众的地震忧患意识比较淡薄,群测群防工作力度需进一步加大。二是专业技术力量十分薄弱,工作人员少,而且来自不同的岗位,需要进一步培训提高。三是工作经费十分紧张,地震应急装备的配置、保障物资的储备、监测设备的运行和维护、日常的业务培训、防震减灾知识宣传等工作受到一定的限制。对于以上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今后的地震工作,要认真贯彻省市地震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率先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服务全县社会经济发展,科学的开展地震监测、预报、应急救援等各项工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一是抓好防震减灾法制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开展防震减灾法律法规教育,提高领导干部和防震减灾成员单位应对地震灾害的意识和指挥调度能力,提高全县防震减灾法规大众教育的普及率。
二是抓好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做好地震监测台网的建设和运行、地震观测数据的处理与汇交共享,做好地震群测群防的建设和运行,抓好地震异常及时落实、上报,进一步完善会商机制。
篇4
地震的概念
地震是一种使人类文明毁于瞬间的巨大天灾。它的发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目前的地震预报水平还不能准确地说出它将要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但是,经过几十年的探索,我们有办法减轻地震所造成的损失,这就是“防震减灾”。为提高广大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掌握自救互救的技能,降低震灾损失,在群众中应加强对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
地震发生的原因与分类:地球内部深层物质的不断运动和变化,促成地球表层,尤其是地壳的不断运动变化,从而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中某些脆弱的地带,当它承受不了巨大的应力作用时,或者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
地震根据成因可分为:天然地震、诱发地震和人工地震,其中天然地震主要包括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地震是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全世界每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其中人们能感觉到的有5万多次,能造成破坏的有千余次,而七级以上能造成巨大灾害的地震约十几次。
防震减灾系列科普知识2
地震的震级和烈度
震级,是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尺度。它是根据地震时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的。地震越强,震级越大。烈度,是指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同一个地震在不同的地区,烈度大小是不一样的。距离震中近,破坏就大,烈度就高;距离震中远,破坏就小,烈度就低。烈度除与震级和震中距有关外,还与震源深度、地质构造、地下水分布和土质条件、建筑物结构及抗震性能等有关。
我国将地震烈度划分为12度。按震级大小可把地震划分为以下几类:有感地震,就是震中附近的人能够感觉到的地震。微震,1级≤震级<3级的地震。破坏性地震,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地震。严重破坏性地震,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使灾区丧失或部分丧失自我恢复能力,需要国家采取相应行动的地震。震级每相差一级,其能量约相差30多倍。震级越大的地震,发生的次数越少;反之,震级越小的地震,发生的次数越多。
地震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它本身并不等同于地震灾害,地震只在一定条件下才造成灾害。地震波引起地面强烈振动,造成建筑物倒塌或某些自然物崩塌(如山崩),并由此危及人身安全和带来经济损失,这是地震造成灾害最主要、也是最常见的原因。一般而言,中强以上地震便可造成破坏,但破坏的轻重还与震源深度、地震类型、地震发生时间等多种因素有关;另外,还与地震发生的地点有关。如果一次强烈地震发生在渺无人烟的高山或荒漠区,它对人类便不会造成影响;而那些发生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的地震,则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3
地震的前兆和预测
事实表明,破坏性地震发生前是有前兆的。这些前兆分为微观前兆和宏观前兆两大类。微观前兆是指用仪器观测到的地球物理、化学和地质构造等的微小变化。宏观前兆是指由人的感官直接觉察到的各种前兆现象。那么,地震前会出现哪些宏观前兆呢?
地下水的异常变化:水位、水量的反常变化,如天旱时节井水水位上升,泉水水量增加;丰水季节水位反而下降或泉水断流,有时还出现井水自流、自喷等现象;水质的变化,如井水、泉水等变色、变味、变浑等;水温的变化,水温超过正常变化范围等等。
地声与地光:地声多数出现在临震前或震时,但也有出现在震前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的;声音类似于机器轰鸣声、雷声、狂风呼啸声、石头相互摩擦声等。地光一般出现在临震前或震时,也有出现于震前数小时或更早的;形状各异,有带状光、片形光、球状光、火样光、柱状光等;颜色多呈红、白、紫、橙等色。
自然界的变化十分复杂,各种异常现象出现的原因很多,并非都是地震前兆。因此,当我们观察地震宏观前兆现象时,一定要注意识别真伪,并及时报告地震部门。地震预报一般由省级人民政府,情况紧急时,可由市、县人民政府48小时内的临震警报,并同时向上级报告。其它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地震预报消息。那么,该怎样识别地震谣传呢?“预报”的地震震级很精确,发震时间、地点很具体的传闻是谣传;跨国地震预报是谣传;地震小道消息是谣传;凡带有封建迷信色彩和离奇古怪传说的地震传闻更是谣传。对待地震谣传,应做到不相信、不传播、及时报告。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4
根据指导做好家庭防震准备
在地震危险区、多震区、已地震预报地区的居民须制定家庭防震计划,根据政府或有关部门的防震要求,准备食品和饮料。其间,要看一看自家住房是怎样的,有没有不利抗震的地方?摸清周围环境的情况。住房的建造质量好不好?是否年久失修?不利抗震的房屋要加固,不宜加固的危房要撤离。女儿墙、高门脸等笨重的装饰物品应拆掉,合理放置家具、物品,把墙上的悬挂物取下来或固定住,防止掉下来伤人,清理杂物,让门口、楼道畅通,把牢固的家具下腾空,以备震时藏身。把易燃易爆和有毒物品放在安全的地方。固定高大家具,防止倾倒砸人。家具物品摆放做到“重在下、轻在上”。阳台护墙要清理,花盆杂物拿下来。准备好必要的防震物品,进行家庭防震演练,可以准备一个家庭震包,放在便于取到处。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5
地震发生时的基本注意事项
地震发生时,至关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头脑,镇静自若的态度。大多数地震是有感或轻度破坏地震,所以遇震时一定要镇静。地震发生时是跑还是躲,我国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处开阔、安全的地方。身体应采取的姿势是: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不要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
如果地震发生时在房屋里,要赶快选择到安全的地方,如躲到书桌、工作台、床底下。单元楼内,可选择开间小的卫生间、墙角,依靠上下水管道和煤气管道的支撑,减小伤亡。对于户外开阔、住平房的人,震时可头顶被、枕头或安全帽逃出户外,来不及时,最好在室内避震,要注意远离窗户,趴下时,头靠墙,使鼻子上方双眼之间凹部枕在横着的双臂上面,闭上眼和嘴,用鼻子呼吸。一般来说,不要跑出建筑物,最好就近找个安全处躲避,待地震后,如果需要疏散,再沉着离开。
需要注意,地震时,门框会因变形而打不开,所以在防震期间,最好不要关门。夜间地震时,要争分夺秒向安全地方转移,不要因寻找物品和穿衣而耽误时间,如有可能,要立即拉断电源,关闭煤气,熄灭明火。照明最好用手电筒,不要用火柴、蜡烛等明火。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6
地震中被埋压怎么办?
地震时如被埋压在废墟下,周围又是一片漆黑,只有极小的空间,一定不要惊慌,要沉着,树立生存的信心,千方百计保护自己,相信会有人来救援。地震后,往往还有多次余震发生,处境可能继续恶化,为了免遭新的伤害,要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环境。
首先要保护呼吸畅通,挪开头部、胸部的杂物,闻到煤气、毒气时,用湿衣服等物捂住口、鼻;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和其它容易引起掉落的物体;扩大和稳定生存空间,用砖块、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发生后,环境进一步恶化。
如果找不到脱离险境的通道,要尽量保存体力,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呼救信号,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动,这样会大量消耗精力和体力,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或闭目休息,等待救援人员到来。如果受伤,要想法包扎,避免流血过多。
如果被埋在废墟下的时间比较长,救援人员未到,或者没有听到呼救信号,就要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并节约使用。
震后,外界救灾队伍不可能立即赶到救灾现场,在这种情况下,为使更多被埋压在废墟下的人员,获得宝贵的生命,灾区群众积极投入互救,是减轻人员伤亡最及时、最有效的办法,也体现了"救人于危难之中"的崇高美德。据有关资料显示,震后20分钟获救的救活率达98%以上,震后一小时获救的救活率下降到63%,震后2小时还无法获救的人员中,窒息死亡人数占死亡人数的58%。他们不是在地震中因建筑物垮塌砸死,而是窒息死亡,如能及时救助,是完全可以获得生命的。在施救时,要先将被埋压人员的头部,从废墟中暴露出来,清除口鼻内的尘土,以保证其呼吸畅通,对于伤害严重,不能自行离开埋压处的人员,应该设法小心地清除其身上和周围的埋压物,再将被埋压人员抬出废墟,切忌强拉硬拖。对饥渴、受伤、窒息较严重,埋压时间又较长的人员,被救出后要用深色布料蒙上眼睛,避免强光刺激,对伤者,根据受伤轻重,采取包扎或送医疗点抢救治疗。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7
教育部门震前应做好防震工作?
篇5
老师、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在2019年新春开学之初,我校利用今天上午的这个时间,再次开展全校师生的紧急疏散演练活动,这是在学校领导和相关部门老师统一部署和要求下进行的一次非常有重要意义的教育活动。本次活动其目的,就是要使全校师生更深入地了解逃生自救知识,熟悉逃生疏散路线,切实树立起防震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在遇到地震、火灾等突发事件时能够撤离有序,行动迅速,临危不乱,从容应对。
在进行应急演练前,学校组织相关各部门老师认真学习应急演练预案,同时组织各班级学生认真学习防震减灾应急疏散演练预案,强调本次演练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此次活动效果良好,总结如下:
本次消防应急疏散演练取得了圆满成功。全校师生从现场指挥发出指令、消防警报响起,从教室安全撤离至操场历时6分48秒,活动安全文明、紧张有序,全体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进一步强化,应急逃生技能进一步提高。整个演练活动达到了预期效果。那么本次活动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疏散的过程中,学生的嘈杂声较大。少部分学生在疏散过程中很不严肃,有嬉笑、吵闹等现象。各别班级在哨声未响之前就跑出教室,还有一些班级对疏散路线不熟悉。
篇6
扪心自问 防灾意识差
问:侯主任,您十年来16次出征救援,作为知名的救援专家,就您所了解的目前我国经常出现的灾害有哪些?我国民众对防灾常识的认识现状是怎样的?
侯主任: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灾害一般包括地震、雪灾、水灾、干旱、滑坡、泥石流、台风、沙尘暴、火灾、交通事故、传染病疫情等等。
其实扪心自问,我们每个人的防灾减灾意识都不强,我国民众减灾防灾常识的普及现状,更是令人担忧。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主办的《防灾博览》,介绍了对汶川震区中小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进行的一次实地调查。调查显示,70%的学生没有接受过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而高达85%的受访者表示不会主动阅读有关防震减灾知识的书籍。接受过地震逃生训练的受访者仅占30%,知道地震有相关前兆的仅占35%,不能熟练灵活运用防震知识的占到了90%。这些数据表明了汶川地震灾区广大中小学生很少能接受到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对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掌握得不够充分。
其他大城市的调查也不容乐观。对地震时的自救方法,民众了解程度并不高,知道在地震时寻找藏身处的占10%,知道可以暂避到洗手间等开间小的地方的占30%,知道应该远离危险区的占60%,知道地震被埋时要保存体力的仅占25%。对地震发生后应尽量远离玻璃幕墙、变压器等危险场所,最大限度的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等避震基本防护知识的,就有24%~40%的受访者表示不知道。
问:日本也是一个地震多发国,我们与他们相比存在怎样的差距?他们在减灾教育方面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呢?
侯主任:1946年12月21日,日本西部发生里氏8.0级地震,死亡仅1443人,我们的汶川8.0级地震死亡8万人,日本地震造成的伤亡数字形成鲜明对比(当然两国人口居住密度也有差别),但其中主要是因为日本的建筑非常坚固和抗震,这一点是不容否认的。日本政府根据其地震多发的地理特征,强调了建筑质量要在8级以上抗震水平,地震仅仅造成极少部分建筑倒塌,很少因楼房倒塌而造成人员伤亡,死亡事故都是在户外发生的或遭遇山体滑坡,或被滚石击中身亡。同时地震预警系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日本地震局提前十秒成功预报地震信息,使居民能够在短暂的时间内逃生。
经济社会的发展有个过程,以前经济条件差不允许,现在我们应该在建筑的抗震能力和预报信息上下工夫了。我国对建筑的抗震要求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此外,日本是个忧患意识极强的国家,日本人有着很强的预防灾害的意识,从政府到普通民众都非常注重防震减灾工作。日本人从幼儿园起就开始接受防灾常识及应急避险训练,小学、中学乃至大学都有这类的教育或课程,而我们许多学校却把避灾教育的课时用来补那些考试升学需要的科目了,甚至有的学校根本就没有安排相关的课程。日本的各个机关、团体、学校、企事业单位每年也都有一次防灾训练。电视台、街道、社区也有防灾宣传专题活动、节目等。政府经常向社会公众宣传地震注意事项、自救互救常识,并要求备好应急物品及储备物品,做到有备无患,这些都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
问:所谓的应急物品及储备物品主要包括哪些东西?
侯主任:在日本每个家庭中的每个人都有一个地震急救包,里面有最重要的六样应急物品:橡胶指垫的棉手套、应急食品、清水、蜡烛及火柴、保温雨衣、可以扯成绳子的强力尼龙包。更高级的急救包还有收音机、哨子、维生素片、存折、保温毯、手机和充电器,不需要火和电只要有水就可以加热的速食食品等。这些急救包一般放在睡床下边,并且这个急救包的背面写的是“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可在我们中国人的家庭里却很难发现这样的急救包。
储备物品则有饮用水(每人3公升,3天的量)、食品(不需要烹调的紧急食品3天的量)、衣服、缆绳等等。
灾难猛于虎 防灾要有道
问:请您谈谈比较常见的两种灾害,如地震和火灾发生时人们该如何进行简单自救?
侯主任:地震时若在平房首先打开房门,迅速撤离;切忌乘电梯,如果是住在楼房的一、二层应第一时间跑出去,如果在三层以上的楼房里要躲在承重墙拐角(墙根)或厕所、储藏室等有管道、跨度小的房间或床下桌子下,不要去厨房,以防管道断裂燃气中毒。如果在公共场所,要听从现场人员指挥,切忌跳楼或慌乱拥挤,在影剧院、体育馆要就地趴下或趴在排椅下,商场、书店、展览馆、地铁等处要靠近结实的柜台、柱子边或内墙角,用手或其他东西护住头。
一旦地震时被埋压后要镇静,保存体力,要有信心,在被困的小范围内,把情况搞清楚。震后往往会有好多次余震,要创造条件避免再次的危险。可以用手边儿现有的东西敲击以发出声音,外面的探测仪可以搜寻到声音。如果遇到煤气及其他毒气时,设法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如果受伤要自行包扎。寻找水源无望时,自己的尿液也是可以救命的。
火灾:往往在火灾中丧生的人,并不是被火烧死的,而是被浓烟窒息而呛死的,所以科学地躲避显得尤为重要。
发生火灾时一定要保持冷静:(1)用水浸湿毛巾、手帕或衣服捂住嘴鼻,弯腰或趴在地上迅速逃离火场;(2)如果在楼上房内,楼梯通道和门已被火封住无法逃生时,应当机立断,用绳子或把被单撕成条结成长带(最好用水浸湿),一端系在身上,另一端在房内找个固定点系好拴牢,然后从窗台爬出,拉着绳子或布条顺墙而下,但要选择不坚硬的地面,同时应从楼上先扔下被褥等增加地面的缓冲,尽量缩小下落高度,做到双脚先落地,千万不要在慌乱惊恐中轻易跳楼;(3)如果室内有水源,可用浸湿后的被子蒙住门窗,以阻挡火势闯入,等待消防队员或群众救援;(4)在失火的楼房内,逃生不可使用电梯,应通过防火通道走楼梯脱险。因为失火后电梯竖井往往成为烟火的通道,并且电梯随时可能发生故障;(5)如身上衣物着火,可以迅速脱掉衣物,或者就地滚动,以身体压灭火焰,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跳进附近的水池、小河中,将身上的火熄灭,总之要尽量减少身体烧伤面积,减轻烧伤程度。
问:大家都知道,火警电话是119,那么发生火灾后,该如何拨打“119”呢?
侯主任:拨打“119”火警电话时要沉着、不要慌乱,
要把话讲清楚。要说清发生火灾的地点,是哪条街、多少号,附近有什么大的建筑标志、起火是什么部位以及报警人的姓名、联系电话等。打完电话后,最好自己或叫其他人到附近路上等待,引导消防车到火场扑救。
居安思危 有备无患
问:为什么说灾前充分预防,灾后科学自救,应该成为每个社会成员必须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侯主任:1989年,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将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确定为“国际减灾日”,旨在唤起国际社会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视。世界上许多国家也都设立本国的防灾减灾主题日,其目的就是有针对性地推进防灾减灾教育工作。
其实灾难距离我们很近,地震、酸雨、温室效应、台风……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目前全球正处于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频发期。地震预报作为世界性难题,在目前科学技术水平尚未取得明显突破的情况下,任何国家要想准确预报都是不可能的一件事。尽管避灾常识已说’过多次,但是大家的印象并不是很清楚,其实说多少次都不为过,我国民众这方面的意识不强,尤其是与欧美及亚洲的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差得很远,我国人口众多,这方面的教育很欠缺,再加上某些地区建筑设施条件差,因此,反复强化避灾常识十分必要。
有句话叫“居安思危,有备无患”,医学上提倡治未病,救援医学也提倡在正常安全的生活里,把一切最有效的准备,做在灾难未降临之前。用科学的方法来防灾减灾,保护自己,保护家园。对生命的尊重和珍视是人类社会永远不变的追求。我们要对每一个生命负责,通过各种办法,增强公众的公共安全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避灾自救意识,使公众能够掌握避灾自救的基本常识、专业知识和技巧。灾难来临,最及时有效的办法是进行科学的自救,把灾害和损失降到最低。让减灾常识深入人心,让“防灾减灾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每一次你都准备好了吗?”成为公民的生活常识和生活意识,成为公民的一种生活能力和素质,这是我们救援人员发自内心的祈盼和心愿。
灾害无情 人间有爱
问:在多次实战救援行动中,哪些经历让您终生难忘?
侯主任:每一次灾难都惨烈,每一次救援都难忘。最险的是印尼海啸,没有任何保障,通讯、交通等等一切都处在瘫痪之中,存在许许多多的无法预想的险情;最惨的是汶川地震,面对着用白布裹好的一排排死难的同胞,心灵简直难以承受……最悲痛是海地地震,中国驻海地维和防暴队有8人被埋。我和队友们经过20多个小时的飞行,终于抵达太子港机场,但却无法降落,我们直接从七米多高的地方跳下,40摄氏度的高温、24小时不间断搜救,可是大灾无情,我们还是没能挽救同胞的生命。
问:这次玉树救援有哪些人和事最让您感动?
侯主任:在玉树救援时,高原反应很严重,我们前三天没有时间搞吃的,吃一块压缩干粮,节约时间抗震救灾。一个藏族老妈妈让她的小孙子,每天用一个从废墟中拣出来很旧的暖壶给我们送来热腾腾的开水,男孩的父母都在地震中丧生了,他和奶奶被我们救治,她是让孙子记住,是武警救援队救了他们!在救援期间喝热水是一种非常奢侈的享受,尤其是到晚上零下几度,喝上几口热水是非常的幸福,我们从内心感到非常的温暖。我们撤离的时候,在紧张忙乱中抽出一点时间,到灾民帐篷中跟他和奶奶告别,可惜他们已转移到新的地方,由于时间紧急,不能再去寻找他们,未能如愿。这样的故事,很多很多……
问:您一次次赶赴救灾一线,看到了那么多在灾难里挣扎的生命,在痛苦中甚至死去,您对生命有哪些特殊感悟?
侯主任:十年来,一次次面对惨烈的灾后现场,这是我们每个救援队员都不愿意看到的,但那是必须要面对的场面。我们的心在流血,那种疼痛无以言表。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人世间最宝贵的是生命,最珍贵的是人情,不论国内国外不同肤色不同种族,帮助弱小、救危扶困是人性中的本能。人类要友善,人生很短促,我们要珍惜;生命很脆弱,灾害很无常;防灾减灾,刻不容缓,需要你我同行!
篇7
为了使学生了解地震发生时的应急避震知识,掌握应对地震发生时采取的防护措施和方法,最大限度地降低地震带来的损失,从而提高学生紧急避险、自救自护和应变的能力。
二、演练安排:
1、参加对象:全体师生
2、演练时间:每周四下午4:20
3、地 点:各班教室及操场
4、演练内容:
演练包括应急避震和疏散两个内容。当地震发生时,先进行应急避震。当主震结束后,再进行疏散,到预定地点集中,以防余震发生。
5、警报信号:
应急避震和疏散以哨声作为启动信号。
防震警报讯号:连续长哨声。代表发生地震,学生进行应急避震。
地震发生后,组织疏散的信号:两个长哨声。代表主震结束,学生进行疏散(距发生地震约2分钟后)。
听到哨声及广播后按预订方案进行演练,全过程要求在6分钟内完成。
地震警报解除讯号:钟声。
三、演练步骤:
演练活动基本程序:
1、防震减灾知识教育(30分钟)
主要讲解地震常识、地震避险常识、自救互救常识、地震次生灾害常识、应急疏散注意事项等。
2、地震避险(1分钟)
当演练总指挥发出“地震了”的口令,全体师生立即就近找到坚固的隐体避险。
3、应急疏散(3分钟)
当演练总指挥发出“紧急疏散”的口令,全体师生立即有序快速地到指定疏散集合地点。到指定地点后,全体师生应蹲下继续做护头动作。
4、演练总结(6分钟)
当演练总指挥发出“地震结束”的口令,各班集合学生,由总指挥总结。总指挥总结后,各班主任将学生有序带回班级进行演练小结。
四、管理人员职责:
管理人员及老师应做到:
1、明确职责,负起责任,演练开始前要到达所负责的岗位,每层的楼梯口、疏散路线每个拐弯处等,都要有人负责。
总指挥、总负责:张雅丽
各相关人员安排:
李晓锋——负责哨声信号
刘康柱——负责巡视
其他老师——负责疏散路线上学生安全
2、要严肃,要当作是真的地震发生,而不是一种游戏。
3、及时纠正学生不正当的动作。
4、当发生意外事故时,要及时作出处理。
5、集合后及时清点人数。
五、地震发生时的应急避震:
当听到地震发生的信号后,学生们立即开始演练,应该做到:
1、要保持镇定,切莫惊慌失措。尽快躲避到安全地点,千万不要匆忙逃离房屋。
2、在室内的学生,应立即就近躲避,身体采用卧倒或蹲下的方式,使身体尽量小,躲到桌下或墙角,以保护身体被砸,但不要靠近窗口。
3、躲避的姿势:将一个胳膊弯起来保护眼睛不让碎玻璃击中,另一只手用力抓紧桌腿。在墙角躲避时,把双手交叉放在脖子后面保护自己,可以拿书包或其他保护物品遮住头部和颈部。
4、卧倒或蹲下时,也可以采用以下姿势:脸朝下,头近墙,两只胳膊在额前相交,右手正握左臂,左手反握右臂,前额枕在臂上,闭上眼睛和嘴,用鼻子呼吸
5、在走廊的同学,也应立即选择有利的安全的地点,就近躲避,卧倒或蹲下,用双手保护头部,不要站在窗边。
6、洗手间内的同学,也要采取应变措施,就近躲避。
7、在室外的同学,应跑到空旷的地方,要用双手放在头上,防止被砸,要避开建筑物和电线。
8、老师要按预先的分工,迅速到每个教室检查避震的情况,发现有采取不正当措施的,要及时纠正。
六、疏散的集中地点:
等到主震结束后,为了防止有较大的余震发生,应该立即进行有秩序的疏散,到安全的地方去躲避余震。疏散的集中地应选择坚实、平坦的开阔地,远离高大建筑物的场地。
当听到疏散的信号后,按预定的路线和集中地、有秩序地进行疏散。
(一)安全撤离:
听到第二次号令(大约2分钟后),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迅速排队撤离,依照年级的顺序进行疏散,安全而有序撤离到操场指定位置上。
(二)疏散注意事项:
1、要有顺序地疏散,在楼梯下楼时,不准学生在楼梯或走廊互相拥挤,避免跌倒。
2、老师应在每层楼梯把守,指挥学生有秩序疏散。
3、疏散过程中,以双手护头,以防被砸。
4、疏散过程中,要迅速,要排队有秩序前进,不要慌乱奔跑,不要争先恐后。
5、疏散途中不能穿过建筑物,要尽量避开建筑物和电线。
6、各班学生到达集中地后,学生要蹲下,保护头部。等到演练结束后,以班为单位集队,各班应立即清点人数,并向总指挥报告。
篇8
学校地震应急演练总结1
学校是人员最集中场所之一,一旦发生地震等重大突发性灾害,极易造成重大伤亡。为使大家了解防震、疏散等应急避险知识,提高全校师生在密集场所紧急避险、自救自护和应变的能力,掌握地震来临时最有效的逃生方法,今天上午举行了全校师生地震逃生演练。演练中,教师沉着镇定、恪尽职守,学生临危不惧、戮力同心,师生同舟共济、众志成城,演练因此十分成功。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领导重视,演练活动组织到位
为了确保演练活动落到实处,我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政教一班子、各班班主任等为组员的领导小组,并召开领导小组会议部署演练工作。会上,学校领导要求全体教师首先从思想上要引起重视,增强安全意识,在学生中进行安全意识教育,抓住这次演练机会,提高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学校领导还着重强调,对于这样的活动,一定要注意安全,保障措施一定要到位,以确保这次演练活动顺利进行。
二、筹划缜密,演练方案安全可行
在方案中就演练的时间、路线、内容、对象都作了具体的说明。对这次演练的具体操作程序、疏散要求与注意事项作了一一讲解。为了确保演练活动按方案顺利进行,进一步明确疏散集合地点、疏散顺序和注意事项。要求班主任教育学生,听到宣布后,全校师生必须服从指挥,听从命令,立即快速、安全进行疏散,不能再收拾物品;不得拥挤、推搡,抢先下楼,不得重返教室,更不得喧哗、开玩笑;如发现有人摔倒,应将其扶起,帮助一起逃离危险地。要求各司其职,到达规定的位置,完成各自的任务。
三、井然有序,演练效果呈现良好。
总指挥通过广播下达命令:“全体师生请注意,现在发生地震,请大家不要慌,一切听从老师的指挥,马上有秩序地撤离。”在场教师指导学生有秩序地迅速撤离。到达目的地,各班主任马上清点人数,向校长汇报。演练指挥小组坐阵统筹,驾驭全局。这次活动全部学生从教室撤离到操场只用了1分47秒,演练按预案进行,整个演练过程既紧张、激烈,又有条不紊。这次演练活动是对我校《防地震应急预案》的又一次检验,不仅再次落实了我校应付自然灾害事件的防范措施,而且也提高了我校实际应对和处置实发安全事件的能力,更进一步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增进师生之间的患难真情,真正掌握在危险中迅速逃生、自救、互救的基本方法,提高抵御和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整个演练活动达到了预期目标。
四、不足之处:
1、防震工作的学生思想还有明显的不足认识例如个别的同学在思想上没有高度的重视与切实的执行预案的方针和政策,在安全撤离过程中出现喧哗、开玩笑等显现。
2、防震撤离在路线上要避开高大建筑物,应当走楼与楼之间空旷地带。
3、主楼道与辅助楼道之间要合理搭配,不能出现拥堵、挤的发生。
4、如果楼道如果出现坍塌显现应该怎样去及时调整紧急疏散的通道和路线。
学校地震应急演练总结2
今天是国家安全教育日,为了加强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增强全校师生应对紧急事件的能力。保证在发生紧急事件时全校师生能迅速撤离危险区,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带来的损害,切实保障师生的安全。学校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安排,于4月15日进行了二次防震楼内、撤离安全应急演练,现将应急演练情况总结如下:
一、本次安全撤离演练活动的目的:
为了提高师生遇到突发事件时的安全自救和互救能力,同时也是为了“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使更多的人学会紧急应对突发事件。保证全体师生能够在紧急状态下安全迅速地疏散,使安全事故损失降到最低范围。
二、演练的基本做法:
1.学校成立了应急演练领导小组、工作小组、保卫小组,全面负责本次应急演练工作。
2.学校召开组织领导小组会议,全面部署楼内安全撤离应急演练活动。
3.演练过程:快到当天下午的第二节课上课时间,我校全体师生突然听到学校的电铃响起了警示音。一时间,整个学校都沸腾起来,虽然嘈杂但却非常有序。“疏散时按指定通道逃生”、“逃生过程中身上任何东西掉落都不要停下来捡,迅速撤离”根据紧急事件应急预案,楼内疏散撤离紧张有序地进行。在学校的精心组织下,全校学生及全体教职员工安全疏散撤离到学校操场的空阔地带。
返回教室后发出“地震警报”,上课教师立即停止了授课,转而成为教室演练负责人,指导学生进行室内避震,纠正学生的不正确动作和姿势。全校学生及全体教职员工都能遇事不慌,服从安排。
三、演练的主要收获及效果:
1.全体同学在班主任有序、负责的组织下,服从命令,听从指挥,行动统一,步调一致,圆满完成了地震应急疏散演练任务。
2.在本次演练中,尽管撤离迅速,时间较短,但全校师生安全到达指定地点,无一人出现意外,公物未受一点损失,这充分说明了班主任负责任的意识和全校师生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
3.本次演练,充分说明了我校师生在紧急问题、全局问题上的'态度。在各级部门的精心组织下,任课教师全员参与,维护学生安全,作现场撤离指导,他们就好比学生的定心丸,在“紧急关头”给学生以及时的帮助。
4.周密的组织和精心的安排是本次演练活动胜利的成因。本次活动首先下发了应急演练活动通知与预案,作了周密的部署。其次学校又在演练前召开了组织领导小组会议,保证了活动的顺利进行。
5.全体师生在本次演练活动中学到了地震及其它紧急情况下从楼内撤离的技巧、知识和自我保护的措施,知道了如遇此类问题如何自卫、互助和从楼内疏散。
四、演练的同时也暴露了很多潜在的问题:
1.一些同学对此项活动的意义认识不足,疏散过程中嘻嘻哈哈,有说有笑,缺乏现场紧张感。
2.还有些同学可能认为此项活动毫无意义,认为这种事情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但我们都看到了512大地震的严重后果,应该知道安全疏散的重要性。
通过本次紧急事件应急疏散撤离演练,有效增强了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我们必需认真对待这样的演练才可能对突发的危机事件有充分的认识和必要的自救能力,今后我们将针对出现的问题作更进一步的指导,加强应对紧急情况的意识及训练。
学校地震应急演练总结3
我们今天成功地组织了全生进行了地震应急疏散和消防演练活动。学校组织这样的活动,目的是为了增强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师生的自救、自护能力。在刚才的演练中,同学们能按照要求认真对待,疏散迅速、有序,老师们组织到位,保障有力,保证了这次演练的'成功。在此我代表学校向同学们出色的表现提出表扬,向为这次活动付出辛劳的各位老师表示感谢。
由此,我想到了2008年5.12汶川地震时,紧邻地震极重灾区北川的四川安县桑枣中学2200余名师生却无一人伤亡。究其原因,是该校不但平时对学校有安全隐患的教学楼进行加固、维修,而且从20xx年开始,每学期都要在全校组织一次紧急疏散演练。由于平时多次演练,地震来时全校2200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仅用1分36秒的时间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的教室中全部冲到操场上。要知道,该校每个教学楼内的学生都非常多,人员密集,学生数最多的班级有80多名,能做到安全、快速的疏散很不容易。桑枣中学抗震救灾的经验告诉我们,平时重演练,震时无伤亡。因此,在广大师生中广泛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和应急演练,不断提高师生应对突发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少各种自然灾害造成的伤亡和损失,具有重要意义。为切实增强广大师生的防震减灾意识和防震避灾技能,提高学生的防震自护和面对地震逃生自救的应对能力,我校开展了此次地震应急疏散和消防演练活动。
在今天疏散演练过程中,全校师生能够按照学校的统一指令和要求,较快地撤到了指定地点,学生从教室撤离到操场(安全区域)只用了分钟,整个演练过程既紧张、激烈,又有条不紊,基本上达到了疏散演练的要求,没有发生拥挤等不安全的事故。安全疏散主要是做到有序和迅速,有序就是有组织有秩序,迅速就是速度要快,事故发生时,时间就是生命,迅速是建立在有序的基础上的。但是,在今天的演练中,也有部分同学思想上还不够重视,有的班级在撤离疏散过程中速度还不够快,从发出指令到到达指定地点用了分钟时间。部分同学也没按要求跑步进入指定地点,认为是演练,不是实战,因此没有紧迫感和危机感。这些存在的问题都是今后我们要努力改正的。
篇9
关键词:框架隔震;建筑设计;方法;应用
1前言
我国是个多地震国家,随着地震频发现象的日益突出,人们的防震减灾意识不断提高,建筑隔震技术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与传统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相比,隔震设计主要是通过隔震层的设置来吸收地震能量,延长结构体系的自震周期,从而降低上部结构的地震响应。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建筑隔震技术已经在一些地震频发的高烈度区得到了广泛应用。
2 基础隔震结构的应用
范围隔震体系通过延长上部结构的自振周期来减小结构水平地震作用,即减小上部结构的损坏,从而达到减震效果,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可靠使用,其隔震效果与结构的高度、体型、刚度、变形情况、场地条件等因素有关.因此,从减震效果考虑,采用隔震建筑时最好满足以下的几个条件:尽量选在场地土比较坚硬的场地上,因为软弱地基对于隔震建筑来说,输入地震动时会使上部结构的振动周期较长,增加上部结构的破坏,不利于结构减震;隔震建筑的结构不宜过高,过高会使得结构在隔震前周期较短,而隔震后周期较长,隔震效果就会非常明显,一般要求建筑物的结构高度不超过40 m;由于过大的高宽比易造成上部结构转动,引起隔震支座受拉,因此要求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高宽比不大于2.5;为保证隔震建筑在地震作用能够有来回移动空间,隔震建筑与其他建筑物之间至少要有20 cm的距离;隔震装置应设置在基础和上部结构之间,以确保将地震作用最大限度的隔离在结构的外部.
3框架隔震技术的前期咨询工作
建筑工程在尚未进行隔震设计之前,还处于建筑方案阶段时,建设单位可组织有经验的专家或委托专门的咨询机构展开框架隔震技术的前期咨询工作。主要针对当地抗震设防烈度、结构高度、高宽比、结构形式以及有无地下室等情况,就框架隔震结构设计的相关问题展开详细的咨询,对该项目采用框架隔震方案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进行评估,指出建筑、结构、水电等各个专业在设计中的注意事项,并对构造措施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3.1前期咨询工作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框架隔震建筑的经济性问题。对业主来说采用框架隔震技术是否经济是非常重要的问题,采用隔震技术,增加了隔震支座费用、隔震构造措施的费用,但是减小了上部结构梁柱截面,节约了钢材和混凝土用量,同时增加了房屋的使用面积,在前期工作中尽可能的对隔震建筑的经济性进行合理分析。根据大量的工程经验,在抗震设防烈度高的地区采用隔震技术具有比较明显的经济性。
(2)隔震建筑的适用性问题。隔震技术目前在我国主要应用于使用功能有特殊要求的建筑,例如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学校、银行、高档住宅等,使用功能不能间断的医院、通讯、消防等建筑,以及存放存放珍贵物品的建筑或珍贵建筑,如博物馆、档案馆、纪念性建筑等。由于隔震装置仅对抵抗地震作用有效,在风荷载或其他水平荷载的作用下,隔震建筑更宜倾覆,因此隔震技术的应用还应满足我国规范规定的非地震作用水平荷载产生的总水平力不超过总重力10%的要求。同时,隔震建筑宜建在场地类别为Ⅰ、Ⅱ、Ⅲ类场地,且选用稳定性较好的基础类型。
(3)隔震建筑的高宽比问题。在方案确定之初,应考虑结构体型的规则性,鉴于我国目前的技术条件,对于隔震结构的抗倾覆问题,限制其高宽比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根据橡胶隔震支座抗拉屈服屈服强度低的特点,结构的变形特点需符合剪切变形为主且房屋高宽比小于4或有关规范、规程对非隔震结构的高宽比限制要求。因此,在建筑方案阶段,需请教专家或委托相关咨询机构进行前期咨询,对框架隔震方案设计进行合理评估,指出问题,提供解决措施。
3.2框架隔震设计思路
咨询工作结束以后,在进行隔震设计时,需要对建筑工程的抗震设防烈度、场地条件、使用功能及建筑、结构方案,从安全和经济两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若该工程宜采用隔震技术,应先进行初步设计,除应满足规范的相关条文外,还应合理确定隔震支座的类型和布置位置。目前,国内的框架隔震设计多采用分部设计的方法,即整个框架隔震设计分为四步:上部结构设计、隔震层设计、下部结构设计和基础部分设计。
4框架隔震建筑设计要点
4.1框架隔震层的设置位置
确定隔震层的位置是隔震设计的第一步。对于没有地下室的建筑,需要增加一层作为隔震层,隔震层的层高不宜过高,过高对结构不利也不经济,但也不能过低,过低不便于日后隔震层的维护和检修。对于有地下室的建筑,框架隔震层可以设置在地下室这一层,框架隔震支座放置在地下室柱顶或墙顶、柱中或墙中、柱底或墙底均可,可根据地下室的实际使用功能来确定框架隔震支座放置的位置。根据工程经验,大部分是放置在地下室柱顶或墙顶,这样避免了单独设置支座造成的费用增加,保证框架隔震建筑的经济性。然而,隔震支座设置在柱顶,必然会导致下支柱很粗大,不利于地下室的使用,因此可以将下支填做成牛腿,也可以在下柱顶部设置拉梁。
4.2隔震支座的数量、规格和布置
隔震层隔震支座的布置应使隔震层刚度中心与上部结构的质量重心重合,减少系统的扭转效应;其规格、数量应根据竖向承载力、侧向刚度和阻尼的要求通过计算确定。选用多种规格的隔震支座时,应注意充分发挥每个隔震支座的承载能力和水平变形能力;设置在隔震层的抗风装置宜对称、分散地布置在建筑物的周边。
4.3框架隔震结构的计算
建筑结构隔震设计的计算分析,包含计算模型、地震波选取、地震作用计算等内容。对于框架结构,其隔震体系的计算简图采用剪切型结构模型,一般情况下,宜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计算,输入地震波的反应谱特性和数量,按建筑场地类别和设计地震分组分别选用人工模拟的加速度时程曲线和不少于总数2/3的实际强震记录,多组时程曲线的平均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应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所采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在统计意义上相符,计算结果宜取时程法的平均值和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较大者。求水平向减震系数时,多层框架隔震结构的层间剪力按多遇地震作用下用时程分析法计算求得。水平向减震系数应根据结构隔震与非隔震两种情况下各层层间剪力的最大比值。
5框架隔震建筑设计应用的目标
框架隔震设计的关键是确定初步的隔震设计目标。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进行上部结构设计时,抗震设计方法还沿用传统抗震设计的方法,只是水平地震作用应采用降低后的值,当地的抗震设防烈度并没有降低;第二,叠层橡胶支座不能隔离竖向地震作用,所以上部结构设计时竖向地震作用仍保持不变,特别是对于高烈度地区,隔震建筑设计中考虑的竖向地震作用比传统抗震建筑大得多。
依据以往大量隔震工程项目的经验,场地条件好,属于I、II类场地,上部结构规则、质量和刚度分布均匆,层数在6层以下时,多采用框架结构,可以初步确定隔震目标为降低一度半;6~12层时,位于高烈度区,一般会采用框剪结构或者剪力墙结构,可以确定隔震目标降低一度或者一度以上。总的来说,隔震建筑的抗震设防目标要高于非隔震建筑,也只有高于非隔震建筑的设防目标才能体现隔震建筑的安全性。
篇10
在房建主体结构抗震加固设计过程中,为了保证建筑抗震效果可以达到设计要求,需要在施工的过程中做好监理工作,本文以实际工程为例,对房建主体结构抗震加固施工过程中监理的任务和责任进行了介绍,然后对房建主体结构抗震加固质量控制的监理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房建主体结构;抗震加固;质量控制;监理措施
1工程概况
某建筑工程设计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下一层,地上11层。建筑主体结构在进行改造和装修之前,为了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性,需要对建筑主体进行抗震加固处理。在施工过程中,设计使用植筋技术、混凝土浇筑技术、截面加大技术、修复混凝土缺陷及时、减震消能急死等对建筑主体结构进行抗震加固。本文以此工程为例,对房建主体结构抗震加固过程中质量监理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
2抗震加固工作中监理的任务和要求
抗震设防要求对建筑采取抗震措施,使其能在地震灾害中降低损失,保障人们生命财产安全。进行抗震设防首先要对建筑物的抗震指数提出要求,足够其应对地震灾害;然后进行抗震设计,依据提出的抗震要求对建筑物的结构和地基建设进行抗震能力设计,确保其在地震灾害时有一定的防御能力;最后进行施工,按照设计好的抗震方案进行施工,同时做好监督管理。三个环节环环相扣,缺一不可[1]。进行地震防御的关键点是要对建筑物的抗震能力进行评估。我国法律对抗震设防在《防震减灾法》中提出了相关要求,规定了对地震进行管理评估的部门为各级人民政府。其次完成防震设计,这一环节要严格遵守设计要求及基础建设,确保建筑物有一定的地震灾害抵抗能力;最后一步为对按照要求设计好的方案进行具体实施,施工过程要严格执行规范化,保障质量。施工的所有环节均以工程监理为主体实施监控,工程监理作为施工单位委托人代表其执行监督权力。
3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抗震加固工程监理质量控制要点
3.1对资质、技术文件进行严格审核
房建主体结构的抗震加固需要专业的技术指导和有相关经验的施工团队来进行,在对施工团队的选择上一定要严格要求,由监理对其团体资质、施工技术(包括外粘纤维复合材料技术、植筋技术、消能减震技术等)、设计蓝图、施工人员是否为特殊工种等进行严格的筛查,确保进行施工的方案可行性强、有先进技术、针对性强并且符合安全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施工理念。
3.2对抗震加固用材料的质量验收严格把关
施工材料的选择对施工质量有重要的影响,务必要保证施工所用材料质量达标,在材料订购时,要求查看材料质量合格证明并索要样品进行查验,得到各个施工部门的认可后才能进行订购。选用的界面胶、钢材、用来加固的螺栓和锚杆以及抗震器材等均要按照要求进行检验,样品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保障加固工程的用料安全。
3.3对植筋质量加强监控
(1)准备进行植筋时,施工部门需要按照一定比例给出植筋样板,监理组织各相关部门对样板进行质量评估,符合施工标准才能进行下一步全面施工;(2)施工时,不断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检查,进行植筋之前对前期工作如植筋的孔径、孔道等进行质量把关,合格后再完成植筋。进行植筋所选用的钢筋保证其笔直、无锈,检验合格才能开始施工。
3.4对新浇砼施工质量实施重点控制
(1)完成砼浇筑工作以后,对成品进行保养的后续工作由施工单位继续跟进,为了进一步保证砼的施工质量,对拆模的时机要准确把控;(2)进行施工质量监控时,对新浇的砼与旧砼相结合的部分要尤其重视,保证临界处凿毛和水泥浆可以与新浇砼牢靠的相结合以后方能进行新砼浇筑;(3)为了使工程质量提高,对用料以及掺杂比都要有严格的技术指导,确保水泥用量、水灰比、氯离子含量等参数的科学性,保障砼拌质量;(4)对保护层的厚度以及砼浇紧密情况等方向也要进行质量检查。
3.5外粘纤维复合材料的质量控制
(1)外粘纤维复合材料的施工有特定的施工程序,选用工人要为专业人员,进行样板间施工时按照程序逐步进行定位放线、准备、处理表层、找平处理、对底层树脂进行涂刷、纤维布的裁剪、纤维片粘贴、面料涂刷最后进行后期养护及验收。利用样板间的建设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甲方、设计双方均对样板间验收合格后,才可以全方位施工[2];(2)施工过程中,质量监控十分重要,由建筑单位委托监理对各个程序进行严格的质量审查,要求对构建表面进行清理至砼基层,对存在缺陷的砼及时对缺陷部位进行修复,并对其表面进行清理,保证没有浮浆及油污,通过打磨使砼更加平整,按照要求进行圆弧半径的设计,对粉尘进行清理后砼表面应再次进行清洗;(3)检查碳纤维布搭的接长度判断其是否满足构造的要求,保证受力方向搭接长度最大为200mm,在受力大的部位不进行搭接。
3.6对截面施工质量控制加强
(1)截面施工时要保证凿除构件的粉刷层、锈蚀部分、风化情况和污染度要达到合格标准,做好钢筋的清洁养护工作,对连接处进行符合规格的凿毛;(2)以《砼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为依据,对钢筋质量和浇筑进行要求。
3.7消能减震系统的质量控制
(1)本次房建抗震加固的减震系统引进了非线性粘滞液体阻尼器,通过万向铰连接主体部分和阻尼器,连接方式有斜撑型式和人字型式,设计方案需由施工单位联合生产阻尼器的单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深化处理,得出的设计方案得到设计人员的认可才能投入使用;(2)进行减震系统的全方位检查,对其位置和标格审查,务必保证预埋件位置的准确,经过阻尼器厂家和设计部门联合确认审核达标后才能进行施工;(3)采用阻尼器需要由正规厂家进行供货,对供货厂家要严格进行资质审查,阻尼器产品的质量审核要依照设计方案按照规定进行取样、送检,由第三方进行质量检测,监测结果参照《建筑消能阻尼器》JG/T209-2012符合标准才能投入使用;(4)进行施工时,首先进行样板试验,评估合格后再进行全面施工,焊接质量是监测重点,尤其是焊缝的处理,探伤检测和外观质量都要合格,保证施工质量[3];(5)完成消能减震系统的施工后,由监理对设计部门、甲方、供货商、施工单位等各部门进行联合验收组织,对消能减震系统的质量严格把关;(6)对梁柱接触面和包钢板的结合情况进行仔细检查,一定要保证连接的紧密性;(7)施工过程严格遵守设计要求,对阻尼器的检修与维护要及时、高效、监理到位,定期检测期限为5-10年,对甲方检测工作积极配合,保障系统运行通畅。
3.8钢筋砼结构裂缝处理和砼缺陷修复的质量控制
(1)对钢筋砼进行结构裂缝的处理时要对处理手段进行质量监控,施工工艺要按照规定的流程完成裂缝的处理、对注胶底座进行粘合、裂缝的封缝、配胶以及灌胶后保护,联合施工单位进行现场监察,对裂缝的检测准确性进行校对[4];(2)对砼缺陷修复的质量监控包括基层部分的清洗、钢筋的锈蚀情况等,做好全方位清理工作后再进行修补,若出现大面积露筋的情况需要及时进行设计沟通和处理。
3.9焊接质量控制
(1)进行焊接的工作人员应当具备专业性,有特殊岗位上岗证书;(2)加强焊接施工的质量检查,包括探伤检测和外观检测。
3.10严格执行旁站监理程序
旁站监理是监督施工的重要部分,对关键的施工过程要安排专门的监理人员进行全程监理,并进行录像记录,以监理方案为依据进行质量监督。
4结论
综上所述,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监理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保证房主建筑施工质量,需要监理人员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适应新的发展要求,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开展监理工作,保证建筑的质量和安全。
参考文献
[1]谢赛民.浅谈构造柱的质量问题及其监理要点[J].科学之友,2011,32(6):83-84.
[2]倪张兴.构造柱施工质量问题及注意事项浅析[J].新材料新装饰,2014,23(3):234.
[3]康伟,黄云龙.构造柱的质量通病与监理要点[J].低碳地产,2016,2(12)364-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