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的能源管理范文

时间:2023-10-30 17:30: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司的能源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公司的能源管理

篇1

关键词:节能环保 BOT BTO EMC 轻资产 资产证券化

目前全球的能源及环境问题都趋于紧张,我国已把建立节约型社会及减少二氧化碳及二氧化硫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作为国家的层面先后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税务总局发革委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在十二五计划中也把节能减排纳入重中之纳入重中之重的工作。由此可见未来节能减排市场将蕴涵巨大的市场需求。而城市环境能源投资管理公司(以下简称“环司”)作为政府在环保节能领域融资和资金运作平台,也将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城市环境能源投资管理公司经营项目

根据环司的市场定位,环司的经营项目大致可以分为:

(一)投资节约(电、煤、燃油)能源类:

1、空调源热泵改造及余热回收(暖通工程类)

2、公共电梯变频智能化节能改造

3、公共(LED)照明及城城市亮化节能改造与建设

4、智能化城市公共照明节能系统推广(电流载波控制系统)

5、建筑节能材料的开发与投资(保温材料、热学材料)

6、大型工矿企业电机、锅炉、水泵、空压机与空调余热回收减少锅炉使用(机电节能系统)

(二)开发新能源类

1、太阳能发电

2、地热发电

3、风力发电

4、垃圾发电

5、风光互补转化发电

(三)环境保护投资类

1、工业、生活污水回收利用

2、工业废气的防治

3、灰霾的防治

二、公司盈利模式设计

考虑到环司所经营环境能源项目大部分具有投资大、收益低、回收期长、但现金流相对稳定的特点,为了实行公司的良性循环,理顺让投资项目在长、中、短进行有效组合,环司除了做大做强节能环保主营业务以外,还可适时以战略投资者或财务投资者的形式参与股权投资业务,实现节能环保业务与股权投资业务的良性互动。一方面,由于节能环保投资业务有相对稳定的现金流量池,可为股权投资业务的发展和壮大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为公司的稳定经营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另一方面,股权投资业务在积极发展中快速积累资本,其投资收益又可反哺节能环保业务。节能环保业务和股权投资业务相辅相成,这样,环司的盈利将主要来自于两方面:

(一)节能环保项目收益,具有以下特点

资本沉淀性强、收益率较低、回收期长;但市场风险小、现金流入非常稳定、发展前景较好。

(二)股权投资项目投资收益

与节能环保项目形成互补,若项目选择得当,则股权投资项目投资回报率将高于节能环保项目收益。除了财务投资方式以外,环司还可通过战略投资的方式入股能源管理公司、节能设备融资租赁公司等,适时将被投资公司推向资本市场,扩充环司的融资渠道,并且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

通过节能环保项目以及股权投资两大类业务优势互补,协同增效,共同做大做强环司,提升核心竞争力,提高公司资产收益水平。

三、投融资模式创新

城市节能环保项目大多投资额巨大,项目回收期长,因此环司将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除了常规的银行贷款、发行公司债券、借助应付帐款、商业汇票等商业信用方式外,可以根据项目的不同,因地制宜地开展多种投融资方式:

(一)灵活运用BOT、BTO、EMC等模式

通过多种渠道,采取BOT(建设-经营-转让)、BTO(建设-转让-经营)、BOO (建设-经营-享有)、TOT(转让-经营-转让)、EMC(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等模式,充分运用市场资金进行项目的建设。尤其是近年来涌现出来的EMC模式,将为环司提供一种无风险的项目建设方式。但此类模式一般对能源管理公司的资金要求很高,因此可协助能源管理公司采用保理等方式解决资金问题。

(二)充分运用产业投资基金、信托基金来充实公司的资金来源

这种方式的特点是将众多投资者的小额资金汇集起来,集中社会闲散资金,使众多的中小投资者参与到节能减排项目中,并分享收益。例如国际水务巨头威立雅曾通过中国平安信托融资1.56亿元。

(三)适时开展资产证券化

资产证券化(ABS)可有效降低融资门槛,为企业建立股权、债务融资之外的第三条融资渠道,并且可以盘活企业资产,降低资本成本,有效提高企业整体经营效率,分散经营风险。例如可以在房屋节能改造中以改造后可以产生的现金流为依据,构成资产池的基础资产是房屋改造后所能节约的能源费用,将这部分收入卖给SPV,从而快速回笼资金。

(四)借鉴 “轻资产”运营模式

“轻资产”源于威立雅在中国投资水务项目中的商业模式。威立雅为了充分发挥其在运营方面的技术优势,将项目投资和项目运营两职能一分为二,通过与合作伙伴合资成立项目公司和运营公司,并巧妙安排合作伙伴在项目公司中占大股,分担大部分投资成本,而自身在运营公司中占大股,又通过灵活的外部资金杠杆,最大限度地获取“技术溢价”。此种融资工具降低了巨额的投资成本,增加了投资收益。

(五)融资租赁

在环保节能项目中,设备往往占到了投资额的绝对比重,为了缓解资金压力,可以考虑采用融资租赁的方式。承租时间和租金依节能效益而定。租赁期满后,灵活选择留购、续租或退回出租方。

(六)成立项目公司,打造投融资子平台

对于大型项目,可考虑成立项目公司,利用项目公司作为融资主体。通过成立项目公司,还可以实现一定程度的风险隔离。

此外,在开展城市节能改造项目中,可尝试积极争取城市资源,确保项目资金。这些资源如城市公共物业、城市空间资源等等,同时还应针对各项目,采取不同的方式,如在旧居民楼节能改造上,可采取如对部分旧居民楼拆除重建,新建住宅除用于回迁外,扩建增加的面积向社会销售,所得收益补贴未拆除建筑的节能改造或者在结构安全许可条件下,对旧的居民楼的顶层实施加层节能改造,增加面积向社会销售,所得收益用于补贴节能改造等等。

总之,环司要健康发展,需要培育收益性城市环保节能项目、增加城司的现金流量、发挥有限资金的最大效益,创造性地、多种方式融资,尽量减少环司的负债比率,实现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机制。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馆员;能力;大众阅读

中图分类号:G25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0-0135-03

引言

2012年3月12日,来自国家图书馆和首都图书馆的代表在首都图书馆联盟成立仪式上签署合作框架协议。①根据此协议,在京读者可以在北京市行政区域内的63家图书馆通借通还,真正实现了“一卡通”。此举整合了大量首都图书馆资源,提高了公共图书馆的使用效率,切实满足了广大市民的阅读需求,可以说是信息时代条件下我国公共图书馆发展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近年来,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推进,如何促进我国国民学习能力的提升,持续提高国民文化素质,并最终形成“学习型社会”,不仅是我国科教事业的艰巨任务,更成为我国公共图书馆体系及馆员队伍面临的重大课题。就这一问题,本文欲以公共图书馆馆员为切入点和落脚点,做一尝试性回答。

一、文献述评

笔者于2012年7月17日,在中国知网主页上以“公共图书馆馆员”为主题词进行了文献检索,共获得65条资料,②在剔除诸如“书讯”“通知”等与本研究无关的资料后,进行了对剩余文献的回顾工作。在梳理,分类、归纳和总结的基础上,可以发现,目前学界对“公共图书馆馆员”的研究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公共图书馆馆员心理健康与情绪管理;二是公共图书馆馆员教育培训与职业发展;三是公共图书馆馆员素质能力及角色定位。

在公共图书馆馆员心理健康与情绪管理方面,研究者大多认为公共图书馆馆员心理影响因素众多。白雪松通过对102名受访者SAS与SCL-90两种量表③的测试,认为人际关系是影响馆员心理的首要因素[1];也有学者对深圳市公共图书馆的大样本调查表明,工资福利是最大限度地影响了馆员的工作满意度[2]。为此,应通过树立信心、合理宣泄、正确调节等方式[3],加强对职业道德、职业情感和职业技能的管理[4],进而促进公共图书馆馆员的心理健康。

在公共图书馆馆员教育培训与职业发展方面,多数研究者认为应加大对我国公共图书馆馆员的教育培训。汤宇红认为我国公共图书馆馆员在学历层次、专业结构、知识更新和专业水平方面有较大的提高和改善的空间[5],为了更好发展图书馆事业,提高图书馆服务水平,培养创新性人才[6],应该在知识、技能和态度方面,通过案例研讨、专家讲学、考察访问和岗位轮换等方式[7],不断加强公共图书馆馆员的教育培训。

在公共图书馆馆员素质能力及角色定位方面,熊军认为健康的体魄、无私奉献的精神、良好的从业心态和习惯、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公关技能、“一专多能”的知识结构是公共图书馆馆员的基本素质[8]。当然,学者们对馆员的素质要求有所侧重,比如田竟锋比较强调馆员的计算机技能[9],周慧红则比较重视馆员的参考咨询能力[10],也有学者特别注重对馆员的外语要求[11]。而曲晓玮特别指出,现代图书馆的领导应成为知识型的管理者和社会活动家,普通馆员则应侧重从事社区文化活动[12],他还对公共图书馆其他人员的角色进行详细说明。

总的来看,这些研究对我国公共图书馆馆员做了初步的研究,涉及了较为广泛的研究领域,其中不乏较为规范的研究方法和较为可信的研究成果。然而,不可讳言,大部分关于公共图书馆馆员的研究还处于经验总结的阶段,停留在就事论事的层面,缺乏鲜明的理论意识和时代精神,且现代社会变化迅速,多数研究成果已然过时,为此,本文将以信息时代为大背景,从大众阅读的角度切入,在构建社会—心理—技术—职责为核心的分析框架的基础上,以四种意象对现代公共图书馆馆员的能力要求进行了再次审视。

二、以社会—心理—技术—职责为核心的分析框架

信息时代下大众阅读的方式、内容和习惯与传统时代有很大差异,这对公共图书馆馆员的素质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如何科学分析这种素质要求,做到既不过高过多,以致脱离我国国情,也不至于太低太窄,无法满足公众需求,这就需要我们有一种合理分析思路。在本文中,以社会—心理—技术—职责为核心的分析进路,是笔者在科学分析并综合大众阅读、科技时代和公共图书馆三者需求、特点、任务的基础上,以马克思倡导的利益分析法为指导,结合当今世界和我国社会实际发展阶段提出来的。在此框架中,社会是大众阅读的约束条件,心理是大众阅读的内在表达,技术是大众阅读的物质基础,职责是大众阅读的现实助力和公共图书馆的逻辑起点。

社会指的是具有很强的时间表征。不同的历史时代,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会给处于当时的人们提供不同的资源,也会给人们限定不同的发展基础。人们只有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获得自己的利益。马克思说:“利益本身已经是社会所决定的。这种联系是由需要和生产方式决定的……它的内容以及实现的形式和手段则是由不以任何人为转移的社会条件决定的”[13]。现代社会是高速发展的社会,表现出多元而非一元,动态而非静态的特征,社会给大众提供了多种选择,大众也不得不承受巨大的竞争与压力。社会包含的不同约束,引导和制约着大众阅读的方式方法,也给公共图书馆提出不同的职责要求。

心理是表现出高度的多元性特点。首先,大众心理具有共同性,从整体意义上说,作为自然人和社会人,每个人都有追求物质满足、人身安全、社会尊重、自我实现等方面的诉求,都有渴望幸福和规避痛苦的心理倾向;其次,大众心理具有易变性,思想是人类与其他动物的最大区别,而思想受社会变化而变化,不同的社会时代会出现不同的社会思潮,这也体现了人类高度的适应性;再次,大众心理具有个性化特点,从个体意义上讲,受年龄、职业、性别、教育等方面的影响,每个人都是一个世界,拥有不同的社会关系,“凡是有某种关系存在的地方,这种关系都是为我而存在的”[14],不同的社会关系就决定了多元化的大众心理,而这种多元化的大众心理,必将深刻塑造大众阅读的不同倾向。

技术是大众阅读的物质载体。所谓“阅读”,指的是“获取他人已预备好的符号并加以(符号的)辨认、(行文的)理解、(内容的)分析之过程”[15],而这一过程必然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不同的生产力水平和科技发展阶段,为大众提供了不同的阅读物质载体。从人类社会初期的泥版、甲骨、羊皮到古代的图书、报纸、期刊,再到近代的电报、电话、电视、广播,直到当代的互联网、手机、电子书[16],是人类阅读范围不断扩大,也是大众阅读需求不断满足,更是大众阅读权利持续实现的过程,可以说,这种技术的不断进步,不仅深刻改变了普通大众的社会生活,配合了大众的阅读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形塑了大众的阅读心理。

职责是公共图书馆的合法性基础。任务陈述(mission statement)是对企业“存在理由”的宣言,它回答了“我们的业务是什么”这一关键问题[17],这对于一个公共组织来说,更是如此。1975年,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在里昂召开的以“图书馆职能“为主题的研讨会上,与会者普遍认为现代图书馆具有保存人类的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情报和开发智力资源四方面的社会职能[18]。可以说,国际图联对这四种职能的认识是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我们要做的是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处理好普遍和特殊,长远与短期的关系问题。公共图书馆必须有力把握住社会发展走势,深刻理解大众阅读需求,牢牢掌握自身核心技术,根据时代变化和具体国情,不断调整并严格履行其社会职责,而作为组织的职责实现,必然要依赖于每一个具体的公共图书馆馆员,这就引出了公共图书馆馆员能力建设这一研究课题。

三、公共图书馆馆员四种能力的四个意象

社会—心理—技术—职责的分析框架,提供了思考公共图书馆馆员能力建设的方向,成为构建公共图书馆馆员能力命题的认知基础。可以说,馆员的任何一种能力要求都由此形成,因而,这种分析框架具有较为普遍的指导意义。然而,单单提出这种分析框架,未免过于宏观,缺乏对现实的解释力。为此,本文将以该框架为基础,提出关于公共图书馆馆员能力的四个意象。

在社会、心理、技术和职责四个要素中,任一要素都可成为命题构建的逻辑起点,而对每一要素的不同划分,都可产生不同的命题陈述。选择何种要素,进行何种划分,不仅受到四种要素在同一社会时期的不同作用权重的影响,也受到研究者对于问题的认识和把握。从发生学角度看,社会环境塑造大众阅读心理,大众阅读诱使技术力量的支持,公共图书馆职责则是这种技术力量的集中体现。虽然,这一过程并非完全线性,比如技术力量也可形塑大众阅读,但以这种发生学的分析路径,无疑具有内在的逻辑性。从这一分析路径可以看出,大众阅读心理是此过程的逻辑起点,并居于四个要素的首要地位。为此,本文以大众阅读心理为分析的基础,并将其分为从众心理、功利心理、休闲心理和学习心理,进而提出公共图书馆馆员能力的四个命题。需指出的是,这种划分仅为了研究的方便,实际生活可能表现为这些命题交互作用。

1.神经网——信息把握能力

从众心理是人类的普遍心态,大众阅读中也会表现出从众效应,①在信息高速流动的网络社会,这种效应将会被无限扩大。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任何社会都有主流的意识形态,长期浸润其中的公众,会形成相似的社会认知和相同的阅读取向,20世纪六七十年代,“红宝书”盛行就为此提供了很好的现实注解。同样,某些特殊的社会事件或社会人物,经过媒体的放大,会极大吸引公众视线,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比如前几年百家讲坛热播后,《易中天品评汉代风云人物》、《于丹心得》等成为红极一时的产销书。在此情形中,公共图书馆承担引导和开发智力资源的作用,应为优秀的作品“造势”,替先进的书籍“宣传”。而这种“造势”和“宣传”职责的履行,必将以公共图书馆馆员广泛的信息搜集范围,敏锐的信息识别能力,有效的信息整合能力为基础。公共图书馆馆员也只有强大的信息把握能力,才能掌握主动,有效应对大众阅读的从众心理。

2.指南针——市场洞察能力

这里的功利心理指的是人们追求眼前的个人利益、职业发展的心理状态,不涉及价值判断。当今的中国,一方面是经济高速发展,社会不断前进;另一方面则是社会矛盾凸显,社会不够和谐,加之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人们的生存和生活压力日趋加大。如何获得更好的职业,如何在职场游刃有余,如何进行更好的财务管理,成为现代社会人们不得不认真思考的问题,人们的阅读也必须服务于这种个人的需求,这就是大众阅读的功利心理。参看当前的畅销书名单,便可发现各种有关学历教育、课程教育、资格考试、公务员考试相关的教材、辅导书和诸如《杜拉拉升职记》、《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职场潜伏心理学》的各种职场“指导手册”,以及《聪明的投资者》、《巴菲特怎样选择成长股》、、《战胜华尔街:成功投资的心理学与哲学》等各种“理财宝典”高居榜首。公共图书馆应发挥社会公众教育,促进大众有效阅读的职责。因而公共图书馆馆员就应把握社会经济发展走势,在复杂的社会实践中,洞察市场需求,选择并推荐真正有利于大众的图书和信息资源。

3.显微镜——心理研究能力

休闲心理是当今中国社会公众的普遍心理。随着生活步骤的加快,社会竞争的加剧,人们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和烦躁。为了有效缓解和释放压力,以致人们不被压垮,人们会选择适时地休闲。阅读作为一种很好的休闲方式,历来受到人们,特别是知识阶层的青睐。然而,这种阅读和专业学习不同,它主要是一种休闲的需要,因而不能过于高深,而必须综合运用人类各种信息吸收功能。图画书、卡通书等形式多样的适合于浅阅读的“软书”就是很好的图书形式。而且,不同社会群体,有不同的阅读需求,比如成人和青少年不同,白领阶层和蓝领阶层不同,需要分别研究,区别对待。作为一个公共组织机构,公共图书馆理应为人们“排忧解难”,成为大众心灵的港湾,放松自身的好去处。而公共图书馆馆员应当认真分析当地社区的人员构成及其工作性质,研究他(她)们的阅读爱好和阅读水平,深刻把握他(她)们的阅读心理,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对公众服务,对社会尽责。

4.引导者——知识管理能力

这里的学习心理不同于功利心理,它不是指人们追求眼前的个人利益、职业发展的心理状态,而是一种对人类历史的总体把握,对国家民族的深刻理解和与自己内心的不断对话,是一种长远的、精神的、高层次的阅读心理状态。可以说,这种学习心理每个人都会有,区别在于有些人是自觉的,有些人是自发的;有些人更全面一些,有些人更狭小一些;有些人更深刻一些、有些人更浅薄一些。人类历史上的伟大作品,比如《论语》、《红楼梦》、《巴黎圣母院》、《资本论》属于此列,在街头巷尾听到的诸如“大地的胸怀是无比宽阔的,它能容纳人世间的所有痛苦”之类的人生哲学也属此列。快餐文化到处盛行,对这种阅读心理造成很大程度的伤害,人们似乎在社会洪流中迷失方向,不知道了生活的意义,甚至不知道自己是谁,在熙熙攘攘的社会中,丧失了自己。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对公共图书馆来说,应该更好地履行保存人类的文化遗产的职责。而对于公共图书馆馆员来说,应在加强自身文化修养的基础上,创新工作方式,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思想推荐给社区公众,引领他(她)们步入更为深刻的思想境地。

四、结语

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纪宝成教授说过:“于个人,读书益智修身;于国家,读书富国强民;于社会,读书构建秩序与和谐”。的确,从古至今,书籍的重要性已被多位名人所重申。公共图书馆以其所承载的保存人类的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情报和开发智力资源四项职能,更体现了一个社会组织的重大使命。而在大众阅读心理日益多元的时代,通信技术日新月异,信息高度流动的今天,如何重塑公共图书馆的职责使命,成为文化教育界的重要课题。本文所购建公共图书馆馆员能力的四个意象,既是对公共图书馆职责使命的抽象,也体现了对公共图书馆馆员能力要求的具体化。

参考文献:

[1]白雪松.公共图书馆馆员焦虑现状分析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5):150-151.

[2]王冰彭,静深圳地区公共图书馆员工工作满意度调查报告[J].公共图书馆,2010,(9):30-37.

[3]陈文眉.公共图书馆馆员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06,(4):29-30.

[4]庄玉香.试论公共图书馆馆员的情绪管理[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5,(3):46-47.

[5]汤宇红.信息时代公共图书馆馆员的继续教育[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9,(3):90-91.

[6]吕珩.公共图书馆馆员继续教育的新思考[J].江西图书馆学刊,2010,(2):106-108.

[7]田儒会.公共图书馆馆员的绩效提升与态度培训[J].社科纵横,2011,(6):220-221.

[8]熊军.现代公共图书馆馆员素质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5):47-49.

[9]田竟锋.浅谈信息时代图书馆馆员素质要求与提高[J].社科纵横,2010,(12):109.

[10]周慧红.论提高公共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水平[J].山东图书馆季刊,2002,(4):45-46.

[11]魏冬梅.简论21世纪公共图书馆馆员素质的培养[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7,(6):140-141.

[12]曲晓玮.现代公共图书馆馆员的角色定位[J].图书馆论坛,2000,(12):16-18.

[1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02-103.

[1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286 .

[15]阅读[EB/OL].http:///wiki/%E9%98%85%E8%AF%BB.

[16]海胜利.新媒体时代的大众阅读与公共图书馆对策[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12):50-53.

篇3

一、河南能源化工集团物资采购管理基本情况

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一家集煤炭、化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物流贸易、建筑矿建、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多元化发展的国有能源化工集团,下设457家子分公司,经营结构成多元化,管理方式制度化。作为一家大型的集团公司,其内部的物资采购管理模式也有自己采购流程。对于内部通用类设备采取的招标方式是:自有的招标单位对外公开采购招标;对具有尖端科技所属的设备由委托招标公司招标。

河南能源下设物资供应管理中心、供应处等职能部门,主要负责物资采购功能,主管物资采购的计划、采购、合同、库存调剂、结算、修旧利废、物资成本等管理与协调工作。根据标的大小以及难易度分类:集团层面的统一采购;设备使用人(下属的生产经营单位物资采购职能部门)的自行采购模式。在面对信息化的今天,河南能源于2014年成立电子招标平台,在更加公开、公平、公正的环境下,集团的物资采购管理更上一层楼。

二、河南能源化工集团物资采购管理与招标法的一致性

河南能源作为一家国有企业集团,其国有控制权的性质,决定了其不能按照小型企业的物资采购模式管理。其性质指示物资采购作为招投标的一种类型,必须严格按照《招标法》以及《招投标法实施细则》的规定进行物资采购。

1.更加公开、公平、公正的管理模式。《招标法》第五条规定“招标投标活动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河南能源在2014年电子采购平台成立前,通常采用的是邀请招标的模式,虽符合招投标法的总体规定,但真正的公开、公平、公正方面存在欠妥之处。具体体现在:河南能源通用类物资采购由具体使用物资单位,根据自身物资需求情况,通过考察存在潜力的供应商邀请其参与投标,其只是在部分范围能公开,但在这种招标模式下,虽不违背招投标的邀请招标的有关规定,但真正的公开尚不到位。实施公开的物资采购招标,不但能避免 “暗箱操作”行为,增加采购的透明度,堵塞物资采购漏洞,而且能直接享受有竞争带来的大幅度的成本降价,减少流通环节对价格的影响。从物资采购管理制度上直接避免违规行为,不仅是对自身企业建设的完善,并且也是对企业员工保障。2014年河南能源电子采购平台成立,真正的公开环境上升到更高的境界。河南能源电子采购平台公开简称“中原云商”,是河南能源物资采购的公开平台,除涉及专利类型设备外,所有物资采购均应当在电子平台上公开招标。至此,按照《河南能源物资采购管理制度》的规定,河南能源所有物资采购招标公告在平台上进行,同时,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在政府指定的媒介上同步。

2.物资采购程序的合法性。物资采购程序的合法性,保障物资采购实体权利能够实现。《招标法》第二十四条规定“招标人应当确定投标人编制投标文件所需要的合理时间;但是,依法必须进行的项目,自招标文件开始发出之日起至投标人提交投标文件截止之日止,最短不得少于20日”。河南能源《河南能源物资采购管理制度》第十三条第三项规定“公开招标自招标文件开始发出(即招标文件开始发售)之日起至投标人提交投标文件截止之日不得少于20日,其中出售标书的时间不得少于5日。在招标文件具备对外发售条件的前提下招标文件发售期的首日可与招标公告公布的首日为同一日”。物资管理制度的规定与招投标的一致性,充分体现了采购程序的合法化,并避免了企业集团法律风险的发生。其次,河南能源物资采购管理规范招标行为比招标法更加明细,比如,在规避招标方面,物资管理制度列举了一系列诸多违背法律法规的行为。

3.电子招标法律规定保障电子采购平台有序开展。河南能源电子采购平台根据《电子招标投标办法》的法律法规开展物资采购,根据法律规定的:“数据电文形式与纸质形式的招标投标活动具有同等法律效应”,肯定了电子采购平台的确立,并依据确立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规范电子签名行为,保障了电子采购平台合法有序的开展。

三、河南能源化工集团物资采购管理模式的建议

1.加强物资采购的监督。对物资采购实施全过程监督。从采购计划制订开始,到采购物资的使用结束,包括计划、审批、招(议)标、签订合同、验收、付款和发放等环节,每个环节都进行监督。河南能源下设物资供应管理部门,统管一切物资采购工作,包括监督下属单位招标部门。目前,随着煤炭经济的发展滞后,河南能源发展前景困难的情况下,集团公司采取一些的措施节能减排、放权减压,集团公司监督管理部门不再参与物资采购管理监督,而由物资供应管理职能部门统管一切下属单位物资采购,及物资供应管理部门自身的物资采购。虽下级单位物资采购所有程序由上级主管部门监督管理,但物资供应管理部门自身的监督管理,监督权利并不能完善实施。放权减压和监督管理并不相背离,相应的放权应更好地实施监督管理。因此,个人建议,将集团监督管理再次纳入到物资采购的管理,并贯穿于物资采购活动的全过程,确保采购管理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营造一道确保企业利益不受损的坚实防护墙。

2.增加物资采购的法律审核。河南能源作为国企,一切物资采购管理按照招标法的规定实施不容置疑。企业物资采购法务人员参与仅限在:一是审核合同时、合同出现纠纷时;二是物资采购后经人举报出现问题。上述基本是事后审核,不能及时发现存在的疏漏之处;物资采购程序是否规范;招标资料是否维护我方利益等等,诸多方面都需要法律的介入。然而,对于河南能源来说,法律服务局限于合同审核及处理诉讼纠纷,避免法律风险存在不足。因此,建议法律审核纳入权过程物资采购的全过程。审核采购计划的制定、合同的签订、质量的验收资料处理以及往来信函的传递;审核合同的合法性、严密性;审核结算是否符合合同要求以及给我方会造成的不利因素。

3.建立信息“ 公开”共享的管理制度。信息系统的完整、畅通,直接影响到物资采购内部管理的控制效率和效果,必须在采购部门中建立全方位的信息公开共享制度。所谓的“公开”不对全方位的,而是对内的公开。

例如:河南能源不同的下属单位购买同类的产品机率很高,如果在电子采购平台上建立公开的价格共享制度,即便于同类产品有效的低价高质量购买优势,也有利于领导管理层有效的决策;因信息的公开共享,监督部门也能一览无余的对比监管。建立信息“ 公开”共享制,不仅是在价格上,而且在其他领域都极其实用,信息共享保证信息快速有效传递。在企业内部建立局域网络共享,通过信息平台,根据企业的特点,将计划管理、库存管理、价格管理、合同管理等纳入信息化管理当中,并采取准入制,根据职责分配权限,便于信息查看。降低采购成本,方便集团模式的集中采购,平衡整个集团库存调剂,形成覆盖物资采购链条的系统管理。信息“ 公开”共享制的建立,一方面由管理层利用信息公开及时的向业务人员决策,明确业务人员应认真履行的控制职责,业务人员明白自己在采购活动中所处地位和作用,知道如何进行一步工作;一方面业务人员根据自己掌握的工作一线的信息,及时反馈给管理层,有助于管理层的决策。

篇4

一、结合税收优惠政策,延伸国债质押式回购业务,提高盈利能力

1.税收政策:企业取得的国债利息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国债利息收入,是指企业持有国务院财政部门发行的国债取得的利息收入。

2.业务运作模式:

(1)购买国债,目前中债登公布的信息看,国债票面利率大致在2.4%左右(税后),由于免征企业所得税,折成税前收益率是3.2%。

(2)进行国债质押式回购业务,目前银行隔夜债券质押式回购报价是2.1%左右。

(3)利用回购资金进行再投资,我司活期存款最高是2.4%,如果结合活期(类定期)业务价格2.8%,扣除逆回购成本,再投资盈利区间在30-70BP之间。

(4)将上述业务组合运作,整体收益率将提升至3.5%~3.9%。

3.业务优势

(1)相比目前大额通知存款,该业务收益率明显,可以有效提升公司整体盈利能力;

(2)提高公司债券投资业务占总业务比重,提升债券市场运作能力;

(3)解决公司短存长贷及长期外源融资的难题,同业拆借最长期限7天,而债券质押式回购期限最长不超过365天。

4.符合市场现状与规律。与信用拆借等其他融资手段相比,以债券为质押品的债券回购交易业务风险小、交易的限制条件少。因此,质押式回购在银行间市场的融资交易中被广泛采用,交易量快速增长。2014年,我国银行间市场债券质押式回购交易量达到212.4万亿元,其中隔夜回购占比达到78.6%。

二、积极参与集团年金基金管理计划,增加财务公司长期存款,优化财务报表,切实服务集团

《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企业年金基金财产的投资范围,限于银行存款、国债和其他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产品,包括短期债券回购、信用等级在投资级以上的金融债和企业债券、可转换债、投资性保险产品、证券投资基金、股票等”

财务公司可以沟通集团以及投资管理人,将年金基金在银行存款部分争取到财务公司作为长期存款,同时财务公司将此部分长期存款进行投资放贷,投资收益(贷款利息收入)扣除“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后的全部净收益作为该部分银行存款的“给付收益率”,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年金基金中银行存款的收益率,切实增加集团每位员工的年金收益,同时提高财务公司资产、负债项目,优化财务公司报表及有关监管指标,做到一箭多雕、多方共赢。

“给付收益率”参考公式:4.35%/1.06*(1-6%)*(1-25%)=2.89%。该收益率相信比在外部银行定期存款要高出很多。

三、对“投贷联动”业务的一点思考

2016 年,《中国银监会、科技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创新力度开展科创企业投贷联动试点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16〕14 号,简称《 指导意见》)明确定义,投贷联动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以“信贷投放”与本集团设立的具有投资功能的子公司“股权投资”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相关制度安排,由投资收益抵补信贷风险,实现科创企业信贷风险和收益的匹配,为科创企业提供持续资金支持的融资模式。

篇5

【关键词】技工院校 就业指导 师资建设 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1)24-0176-02

技工院校开设就业指导课从目标上来说,是通过学习使学生建立起职业生涯规划的自主意识,清晰地认识自我,了解国家地区的就业形势和政策,掌握基本的就业应聘技巧;培养和提升技工院校毕业生信息搜索、心理调适、求职沟通、劳动维权、自主创业等能力。但从近几年就业指导课程的发展情况来看,技工院校极度缺乏经过专门训练的专业教师,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从而导致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质量不高,无法完整实现就业指导课开设目标的现状。而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提升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

一 技工院校就业指导课专业教师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专业师资极度匮乏

技工院校的就业指导教师不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远远不能真正满足就业指导教学的需要。由于技工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多数都在2005年左右开设,时间较短,大多数技工院校的就业指导教师来自于行政岗或德育教师,所学专业有中文、德育、工商管理、法律、人力资源等人文学科,相当繁杂,同时他们中的多数也是直接到技工院校工作,基本没有经历过市场求职残酷考验,缺乏企业对一线员工需求的了解,所以各学校很少有经过系统化专门培训的专业师资。此外由于就业指导课程在技工院校课程设置中所处的地位,学校很少为专业教师提供培训机会,相关教师职称评定也比较困难,以上种种原因造成了专业教师队伍短缺且极不稳定。调查表明,技工院校社会科学类的教师愿意今后从事就业指导这项专门工作的教师不足10%,专业教师队伍难以扩大。

2.学校重视不够,管理混乱

目前,就业指导课程仍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从大多数技工院校领导层面上来看,就业指导教学只是应付面试的工具,课程设置缺少系统化、过程化。许多学校在就业指导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和组织管理等方面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大多数教学采取讲座形式,多班合教,教学流于形式。在课时不足、师资匮乏、教材不精的情况下,教师根本无法实施教学设想。与此同时学校在就业指导课程管理方面,尚未建立起一套科学、规范的就业指导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缺乏统一管理和组织测试,试卷由任课教师自行设计,难易程度参差不齐,根本无法达到检测就业指导教学内容的目的。

3.专业教师的能力严重不足

就业指导是一项专业性、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工作,要求指导者熟悉国家就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掌握教育学、心理学、职业指导、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理论知识,具备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适应、劳动者权益维护等相关专业知识及相关专业领域的实践经验,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自主创业方面也要有一定的认识。但实际情况是目前技工院校的教师大多是行政人员和德育教师,持有职业指导师资格的人很少,甚至不少人连教师证都没有。教师大多是社会学科出身,从学校到学校,对技工院校制造业专业情况极不熟悉,对当地就业市场现状,企业人才需求现状知之甚少,加上对就业指导工作研究不深,缺乏职业指导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教学基本上只采用简单的理论讲解教学法,不能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就业特点进行指导,也很少采用互动式、任务驱动式、情景模拟等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有效教学训练与指导方法,为学生提供个性化职业指导的更是少之又少。因此,专业教师教学能力的不足大大影响了技工院校就业指导服务水平的提高。

4.教师自我提升意识淡薄

成为就业指导专业教师并非一蹴而就的,需要跨专业学习,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就业指导课开设随意,波动性大,学校不重视,没有规范的教学教研活动,极少能给相关教师提供专业的培训支持,因此,教师队伍不稳定,严重挫伤了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积极性,就业指导教师自我提升意识明显不足,不能主动地去寻找相关信息、资料和案例,缺乏教学教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满足于理论到理论的讲解。

二 加强技工院校就业指导教师教学能力建设的对策

1.技工院校提供政策支持

首先,技工院校的教学管理者要本着适应市场,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建设一支相对稳定、专兼结合、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师资队伍。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和督促机制。在校内,每年可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就业指导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的培训项目。加强对骨干教师的培养,科学制订计划,分期分批组织教师培训,使其掌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的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在校外,学校要搭建教师、企业专家、行业专家沟通的平台,经常进行互动交流,使专业教师能够及时获取最新的行业信息和业务案例。组建校、企、行业三方的就业指导专家队伍,开展就业课题研究,建设精品课程,并在实际教学中运用。此外,学校还可出台政策,强化就业指导教师的职业资格认证工作,要求相关教师必须具备职业指导师、职业规划师、创业培训师中的一项职业资格证书,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

2.建立就业指导教师能力建设及考核的目标

学院必须督促就业指导专业教师明确认识,并提升六个方面的能力。第一,具有参与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态度;第二,具有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专业理论的主动学习与研究能力;第三,具有主动关心与解决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理论应用的能力;第四,具有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信息调研与开发应用的创新能力;第五,具有主动关心与解决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应用实践的能力;第六,具有技工院校就业指导教育教学与管理的持续工作能力。一旦制订了明确的目标并细化考核项目,教师就有了努力的方向。

3.强化教师教学能力的自我发展

技工院校就业指导教师应努力提升专业教学能力,强化自我发展,具体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是坚持进修和专项能力提升等继续教育,主动学习就业指导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知识。二是改革教学方法,杜绝照本宣科。积极在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情景模拟等互动式教学方法和手段,做到课程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教学效果。三是形成反思教学的习惯,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完善教学,不断弥补自身的欠缺和不足,真正实现课程教学的目的。四是多方搜集各类相关信息。了解国内外教学的最新动态与方法加以选择吸收。参加学校内毕业生双选会,人才市场招聘会、校企合作咨询会,感受求职压力,增加实践体验,获取教学素材,补充教学内容的不足,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说服力。

4.编写适合技工院校特点的就业指导校本教材

篇6

【关键词】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服务公司用能单位

合同能源管理是一种起源于欧美的节能机制,目前在各国被广泛应用,我国自1998年引进合同能源管理机制以来,在国家和政府对合同能源管理的立法和政策引导下,合同能源管理已经从单纯的引进逐渐被实践所检验、改进和创新,在实践中落实得也越来越理想,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据“十一五”中国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报告显示,从 2006 年到 2010 年,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节约能力从 86.18万吨标准煤增加到 1064.85 万吨标准煤;二氧化碳减排能力由215.45 万吨增加到 2662.13 万吨。

我国推进合同能源管理过程中的障碍

虽然我国政府已经充分认识到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对于节能减排的重大意义,也制定了诸多政策来推进该机制在我国的发展,但现实中,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推行还是存在着明显障碍。只有正视并且扫除这些障碍,才能为我国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发展开辟道路,使其为我国的节能减排发挥应有的作用。在合同能源管理的实施过程中,主要存在着以下障碍:

节能服务公司融资困难,缺少融资平台。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一般涉及的金额比较大,节能改造工程的前期投入绝大部分甚至是全部都由节能服务公司提供,用能单位基本零投入,而且节能服务公司的这种投入回报期比较长,资金回流较慢。随着节能服务公司开展项目的增多,垫付资金的数量将累积成一个庞大数字,仅仅依靠节能服务公司的自有资金是明显不够的,情况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节能服务公司业务的停滞。节能服务公司要开展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就必须通过融资来完成,因此,节能服务企业的融资能力成了企业发展与存亡的决定因素,但节能服务公司却缺乏相应的融资渠道和平台,融资难成了节能服务公司的“老大难”。

节能服务市场不完善。合同能源管理说到底是一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节能机制和模式,它的推进离不开市场的完善和成熟,有序的市场才能保证市场主体的公平竞争和交易。目前市场上各种节能信息严重不对称,往往产品找不到市场、市场找不到项目、项目找不到资金、资金找不到技术,对接链条脆弱,缺乏产业整合平台。①节能服务市场的不成熟,制约了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发展。

如何扫清合同能源管理障碍

一是加强对节能服务公司的管理。目前,我国还没有对节能服务公司统一适用的特殊管理规范,各省市为了配合财政奖励资金的管理,设定了对在本行政区域内开展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节能服务公司适用的一些规定。这些规定大同小异,总的来看包含节能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建立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节能服务公司机构库,各级财政奖励资金支持承担节能效益分享型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入库节能服务公司,鼓励项目单位从节能服务公司机构库中选择符合条件的节能服务公司,入库节能服务公司应当具备相应的条件,节能主管部门对节能服务公司库实行动态管理。这些管理措施并没有涉及到对节能服务公司的准入门槛和业务中的监督管理,并不能规范节能服务公司的具体行为。加强对节能服务公司的管理,一方面要设立准入门槛,针对节能服务公司设定成立的条件而不是适用公司成立的一般条件,这些条件要从企业的注册资本、从业人员的资质、从业人员的数量、开展业务的区域等体现出来,一般要远高于普通公司成立的条件;另一方面,对节能服务公司的管理还体现在对其在履行职能过程中的监管,可以要求能源管理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必须实行监理,以保证节能服务合同的如期完成。

二是增强对节能服务公司的扶持力度。第一,扩大现有受惠企业的范围,改变现有的政府财政奖励模式,从事后奖励转变为事前鼓励。2010年,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的《合同能源管理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中对节能服务公司的奖励有厚此薄彼的嫌疑,大部分省份制定的奖励细则对已享受国家和省其他相关补助政策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都不再纳入本地的支持范围。政府对节能服务企业奖励的目的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但落实下来之后反而是只有部分条件较好的企业能够得到资助,对更需要帮助的大部分企业起不到任何作用,这和政府奖励的初衷有所背离。既然均为节能服务产业,就应该一视同仁地得到政府资助,可以在受资助的数额上有区别,但不能只倾向于一小部分而排除另外的一大部分。当前各级奖励措施都是针对完成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进行的奖励,这样还是无法解决节能服务公司前期投入大、融资难的问题,如果换一种思路,政府的奖励改为事前的奖励也不可行,奖励的对象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而事前还不能准确把握这些条件,奖励就无法进行。事中的奖励应该是一种可行的办法,参照已经展开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实施情况适时地予以奖励,一方面可以利用奖励措施激励节能服务公司积极保证节能效果,预防节能服务公司出现违约,另一方面也能够缓解节能服务公司融资难的问题。

第二,鼓励企业积极探索新的模式融资租赁模式。面对节能服务公司在操作中最难解决的融资难问题,山东融世华租赁有限公司创新了能源管理的新模式,即融资租赁模式。该公司在中国首开“节能融租新模式”,由融资租赁公司出资投放节能设备,节能服务公司作为承租人将节能设备运用到节能客户的节能改造中。通过与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信银行、中国投资担保有限公司等金融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公司不断创新融资模式,全面突破了银行保理的时间限制,有效地打破了融资瓶颈,实现了由传统节能服务公司向金融租赁企业的转型。这种融资租赁模式已经被实践所证明是切实可行的新模式,可以尝试在节能服务行业进行推广和应用,以化解制约节能服务企业发展的瓶颈,拓宽了融资租赁公司的业务,实现节能客户、节能服务公司、融资租赁公司三方在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中的共赢。针对客户不同的融资需求,融资租赁公司在开展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时可以采取直接租赁、售后回租、杠杆租赁、委托租赁等方式,能源管理合同的类型得到创新的同时,节能成效也在不断地提升。“十一五”中国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报告中指出,“十一五”期间,节能量保证型占主要地位,约占 57%,节能效益分享型约占32%,能源费用托管型占 8%,融资租赁模式仅占很小的一部分,而恰恰是这一部分走出了一条成功的道路,可以成为其他节能服务公司的典范。

三是发挥行业组织的服务和自律作用。行业协会作为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可以实现二者的沟通,对业内企业,行业协会可以制定并执行行规行约和各类标准,协调本行业企业之间的经营行为;对政府,行业协会可以协助政府制定和实施行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行政法规和有关法律。在市场不成熟、不规范的前提下,节能服务产业行业协会的作用尤其突出。作为合同能源管理机制起源地的美国,1983年就成立了国家ESCO (NAESCO)协会,加拿大、瑞士、巴西、日本、韩国等国也都陆续设立了ESCO协会。各国的ESCO协会会员一般都包括政府以及节能服务公司,承担政策咨询、专业培训、技术交流、展览展示等工作。我国《节约能源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国家鼓励行业协会在行业节能规划、节能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节能技术推广、能源消费统计、节能宣传培训和信息咨询等方面发挥作用。”2003年12月30日,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简称EMCA)正式注册成立,成为中国节能服务产业的行业协会组织,致力于引进、示范、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全国行业协会,自成立以来为我国节能减排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和其他的行业协会同样面临着资金紧缺、人员紧张、服务能力欠缺、政府的管理和约束多于扶持等问题,这都制约了其积极作用的发挥。

要发挥节能服务行业协会的服务和自律作用,就需要出台相应的资金扶持政策,转移政府的管理职能给行业协会,这是行业协会存在的应有之义。目前,节能协会从事的多是为节能服务企业搭建交流和融资平台、配合国家相关主管部门为促进产业发展而开展的调研工作、参与产业扶持政策的研究工作,宣传贯彻相关政策和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等工作。同时可以探索允许其接受政府委托,进行对节能服务企业的资格审查、签发证照(如市场准入资格认证)、对本行业服务质量、竞争手段、经营作风进行监督、在行业内部开展优秀节能企业和项目评比等,以真正发挥其行业协会的功能。

(作者单位:山东政法学院经济贸易法学院;本文系山东政法学院科研发展计划项目《合同能源管理法律问题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1F06B)

篇7

关键词:合同能源管理;融资困难;第三方认证

一、概念

合同能源管理是指节能服务公司通过与用能单位签订服务合同,约定给用能单位提供节能改造等相关服务,并从改造后的节能效益中收回投资成本并获得额外收益的一种能源效率改进机制。它是一种能给合同双方都带来能效提升利润的契约机制。

二、我国合同能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引入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目前节能产业已初具规模,但仍存在许多问题亟需改进。

(一)市场问题

市场从业主体———节能服务公司实力弱小。合同能源管理虽然被引进中国有二十多年的时间,但很多企业对这一机制的认识程度并不高,很多甚至没有听说过。由于现阶段我国合同能源管理的节能服务公司还没有成长起来,多是小公司,资金实力弱小,导致一些企业对该制度项目管理模式持怀疑的态度。而市场行业的发展变化又会出现很多不确定的因素,致使用能企业不敢冒风险将节能改造项目交给节能服务公司。市场认识程度低及风险的不确定性制约了合同能源管理的发展。

(二)项目资金短缺

任何项目的成功实施最重要的就是资金的支持,融资困难也成了合同能源管理的最大障碍。

1、中小企业,资金实力弱,无可担保物,使得银行等金融机构觉其信誉低,不愿贷款给他们。

2、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是先投巨资后回报,且短期内看不到收益,但负债却很高,存在很大的风险性。

3、即使在合同期内产生了收益,银行等金融机构根本无法查实其真实性,所以更不愿为其提供贷款。

(三)法律法规、政策扶植不健全

1.赋税沉重是导致合同能源管理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我国在2010年4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规定了将合同能源管理及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纳入国家能源发展政策,但对于该《通知》,各地方还没有制定与之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所以该《通知》并没有起到所期望的作用。

2.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不健全。缺乏对节能服务和用能单位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激励机制,如缺乏对节能服务公司市场准入的法律规定;对节能服务公司的服务水平、能耗改造缺乏评价标准及能耗检测制度,致使其经营不规范,影响行业的健康发展。

(四)技术不成熟

合同能源管理技术要求相关管理技术人员对该项目的整个节能产品的技术问题及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管理问题进行全方位的了解。

1、我国很多节能服务公司本身企业弱小,自己又缺乏相关的技术,大多没有经验,能源管理合同周期长,对市场风险的评估不够。

2、我国现在的合同能源管理市场还缺乏权威的能效检测机构,这使得那些用能企业很难相信节能服务公司的技术水平。

三、解决对策

(一)市场问题的解决

1.完善节能服务公司的市场准入。通过《公司法》、《能源法》等以法律法规形式确定能源服务管理行业的资金条件、技术条件、人员要求、市场准入及行业规章。让有资质的节能服务公司进行企业备案,以方便管理和加强企业信用监督。

2.建立第三方审核认证制度。在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企业之外委托第三方权威机构对节能进行监督和评估,该机构也要对其所评估鉴定的机构和结果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第三方认证评估机构的建立和发展不仅可以打消用能企业的质疑,消除能源效益确认方面的不确定性,也为银行贷款融资准备了基础。

3.提高信用评价和企业认知程度。制定节能服务公司信用评价制度,制作信用记录,提高其信用等级,为用能单位接受施工项目和金融机构提供融资参考。加强宣传,提高合同能源管理的认知度。

(二)完善融资渠道,规范融资环境

我国的节能服务公司的融资主要靠商业银行的贷款,但银行又因企业信誉低不愿意给付贷款。为此,国家要不断地为能源管理带来项目融资提供“福利”政策,我们也要不断创新融资渠道,搭建融资交易新平台,开拓节能服务公司融资向国际支持、融资租赁、股权融资方面发展。

(三)完善相关政策法规

1.通过运用法律手段建立合同能源管理法律制度,促进行业规范发展;规避合同风险;可以学习国外,即在我国《能源法》中规定相关合同能源管理的法律规范,明确其市场准入、项目模式及合同方的法律责任,

2.完善政府政策指引,国家提供专项补贴基金、奖励措施对合同双方进行扶持;加强节能政策宣传和政策引导,扩展多领域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使用能单位都能认识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并应用该项目进行能源改造。

(四)完善技术措施,培养相关人才

1.完善能效检测,建立权威的能效检测机制,培养专业的第三方能效检测机构,进行权威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负责。

2.培养大量的相关技术人才;同时,还要不断地吸引外资,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的合同能源管理技术和有效的管理经验,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创新合同能源管理在我国的发展。

作者:蔡志丽 毕晓博 单位:河北大学政法学院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合同能源管理;会计核算;计量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4-0-02

近几年,合同能源管理以新兴产业的形式在我国大范围兴起,它可以利用市场机制对温室气体的排放、能源的使用等进行有效调节,得到我国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因此,合同能源行业的市场容量非常广阔,而从事这一行业的企业也越来越多。但是,当前还没有完全统一的合同能源管理会计核算体系,在核算的科目、内容以及披露的信息方面等都还存在不规范的现象,因此,很多服务企业目前的会计核算非常混乱和模糊,需要我们进一步对其进行规范。

一、合同能源管理会计核算基本内容

合同能源管理的概念最开始是从欧美地区引进的,它是从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中发展而来,主要是针对一些新型的节能项目的投资机制。它的主要含义是从事节能服务的企业或单位以签订契约的形式规定节能项目的相关节能指标,这些企业主要提供节能项目中的设计、诊断、融资、施工等等服务,然后保证项目的节能率,而用能单位主要达到某种节能效益来支付项目的投资或者利用所得利益改进服务机制。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单位签订合同之后,根据项目的设计方案开始进行施工、安装、运行、管理等,对于会计核算来说,主要的内容涉及到以下几方面:第一,在设备的安装过程中所花费的材料费、工时费等应该具有具体的科目和计量方式。节能项目所使用的设备很有可能是从外面购买的也有可能是自己产生的,而工程的时间通常比较久,因此,对于节能公司来讲,到底应该是商品销售还是发出材料应该具有详细的科目和计量规则。第二,融资利息的归属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由于节能项目的工程款通常比较大,所需的资金也比较多,因此,融资利息的归属就成为了一个重点问题。第三,项目的收益问题。在合同的期限内,节能项目根据用能单位的收益来确定收入的详细情况,因此,每一期的收入情况都是不确定的,另外,对于确认收入的时间和地点也要详细记录清楚。第四,资产的折旧问题。在规定的合同期限内,用能单位所用的产品数量、设备运行时间等都不确定,因此,节能效益也是不稳定的,对于计提折旧的问题也需要进一步核实。

二、合同能源管理会计核算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财政部针对合同能源管理还没有出台相关的会计核算规定,很多服务公司在会计科目的设置与核算上做法如下:

(一)把用能单位安装的节能项目作为固定资产处理。在节能项目的安装过程中,采用本单位自己生产的产品,借记“在建工程”科目,贷记“库存商品”科目;在安装工作完成以后,在使用过程中则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在建工程”科目。按期确认合同能源管理收入时借记“应收账款”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 发生融资费用时,借记“财务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或“长期借款”科目等;对于设备折旧,根据本单位固定资产折旧方法进行计提折旧计算。采用这样的方法没有把企业的自用固定资产和用能单位的设备资产分开来计算。由于这两种资产都归节能服务公司所有,与固定资产特点一致,但是,两者的收益模式却是不一样的。自用的固定资产主要作用是生产节能产品或其他类型的产品,因此,企业可以自己规定其产品的价格,产品在销售以后就能获得收益,其中的不确定因素比较少;但是安装在用能单位的节能资产,主要依靠用能单位的节能量来确定收益,其中的不确定因素很大。因此,两种资产的计算方法应该是具有差异的。

(二)把安装节能项目的本单位产品作为销售来计算。在使用自己单位产品安装节能设备的时候,借记“发出商品”科目,贷记“库存商品”科目;按期确认合同能源管理收入时,借记 “应收账款”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 ”科目,同时按期结转发出商品成本,借记“主营业务成本――节能产品成本” 科目,贷记“发出商品” 科目;发生融资费用时,借记“财务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或“长期借款”科目等;在设备的计提折旧方面,由于没有对固定资产进行处理,因此,则不需要进行计提折旧。这样把用于节能项目的本单位安装产品作为销售计算的方式是违背销售实现原则的。由于节能项目在没有达到可使用状态以前很可能会失败,发出产品以后,节能产品的风险与报酬都并没有全部转移,因此,它和销售实现原则是相违背的。

(三)把安装在用能单位节能项目上的设备作为融资租赁固定资产计算。主要由承租单位经营融资租赁固定资产,而出租单位的收益是基本稳定的,因此,其中存在的很多风险与报酬可以转移给承租方;节能服务公司负责安装节能项目资产,因此,在合同期内,资产的所有权归节能公司所有,但是使用权是归用能公司所有,节能公司的主要收益来源则是用能公司产生的节能收益,由此可见,节能公司的风险和报酬存在很大风险。因此,这两种资产的处理办法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

三、合同能源管理会计核算相关建议

合同能源管理的特点与含义都非常独特,现在我们使用的会计科目没有将所有的经济内容都涵盖到其中,企业的会计核算也很难进行完整的、正确的操作。因此,针对目前这些业务需要制定相关的会计准则和处理方法。具体建议如下:

(一)会计科目的设置一定要能够全面反应合同能源管理业务。在当前的会计规范中,对于合同能源管理还没有相关的规范,从目前的会计科目现状来分析,我们可以设置专门的“合同能源管理资产”科目。在核算的内容上可以与其他业务区分开来,尤其是与“固定资产”、“融资租赁固定资产”等严格进行区分,这样可以使会计信息质量得到很大的提升。

(二)对合同能源管理资产的初始计量进行严格的规范。安装节能项目的时间通常比较久,费用的构成内容也非常多,资金数目比较庞大,收益期也比较长,因此,从性质上来分析应该属于固定资产,我们可以采用固定资产的计量方式来处理合同能源管理资产业务。换句话说就是,在开始构建的时候,设置“在建工程”科目,把符合条件的相关材料费、工时费、人工费等等归纳进入本科目,在工程完结以后,根据正在建设的工程成本,借记“合同能源管理资产” 科目,贷记“在建工程”科目。

(三)对于合同能源管理资产的后续计量进行规范管理。通常,合同能源管理资产都是安置在用能单位,因此,节能量完全取决于用能单位使用合同能源管理。用能单位各个会计期间使用的设备时间总量是不一样的,因此,节能的数量每一期都存在差异,由此也导致节能服务公司每一期得到的节能效益都不一样。因此,合同能源管理资产折旧方法我们可以采用工作量法,这样使得节能服务公司的收益与合同能源管理的计算方法保持一致,对于节能服务公司的经营状况可以更准确地反应,对于税务部门的优惠稽核要求也能及时满足。因此,我们根据每月的计提合同能源管理资产折旧的数额,借记“主营业务成本”或单设的“合同能源管理资产折旧费”等相关费用科目 ,贷记“累计折旧――合同能源管理资产”科目。科学技术正在不断发展和进步,在各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合同能源管理资产存在着减值的风险,如果在末期的时候检查合同能源管理资产,发现确实存在兼职现象的,应该进行减值测试,对合同能源管理资产的可回收资金进行预估。如果可收回的资金不账面价值更低,那么就要把差额作为合同能源管理资产的减值准备,将其记在资产损益表之内,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合同能源管理资产减值准备”科目。

(四)收入的确认和计量。基于用能单位在各个期间使用节能设备产生的效益和节能服务公司、用能单位的节能效益分享比例,每一期节能公司所获得的收益都是不一样的。从整体来看,节能服务公司的收益应该与收入实现原则保持一致,也就是在各个会计期末,收入的确定应该由项目节能量的测试结果以及节能效益收益分享比例来决定,借记“应收账款”或“应收票据”等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待收到该款项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账款”或“应收票据”等科目。

总而言之,节能减排是人类生存环境中非常重要的事情,对于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方式的转变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当前已经了很多的优惠政策,例如税收优惠、节能专项扶持以及奖励办法等等,因此,合同能源管理企业怎样才能使资产管理、收益计算等做到准确、可靠是会计核算的重要内容。并且,需要我国有关部门对合同能源会计核算问题进行进一步的规范和指导。

参考文献:

[1]刘玉来.我国节能服务公司的营销环境及其优化[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4).

篇9

[关键词] 合同能源管理 节能新机制 创新发展

一、引言

随着人类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能源消耗日益增加,20世纪70年代世界石油危机爆发后,合同能源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节能新机制在市场经济国家逐步发展起来。最早的节能服务公司1975年出现在瑞典,随后各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等都产生了一批节能服务公司,合同能源管理发展迅速,成为一个新兴的节能产业。

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开始引进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在当前我国经济强劲增长,能源短缺已经开始隐现的大背景下,合同能源管理顺应社会发展的方向,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立足于从需求角度解决能源问题,实现能源管理从自我管理向社会化、专业化管理的转变。作为节能概念的全新创举, 合同能源管理这一新型的节能模式在我国还处于刚起步阶段,还是较新的概念,其发展遇到了很多问题。如何实现合同能源管理的创新发展,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已成为持续发展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合同能源管理

合同能源管理(Energy Management Contract ,简称EMC),即由专业的节能服务公司(Energy Service Company,在国外简称ESCO,在国内简称EMCO)通过能源服务合同为客户企业提供能源诊断、方案设计、技术选择、项目融资、设备采购、安装调试、运行维护、人员培训、节能量检测、节能量跟踪等一整套的系统化服务;在合同期节能服务公司与客户企业分享节能效益,并由此得到应回收的投资和合理的利润。与一般设备和技术的供应不同,合同能源管理是一种比较特殊的产业,他是按照“合同能源管理”机制运行的、以盈利为直接目的的专业化服务。合同能源管理的特殊性在于节能服务公司销售的不仅是产品或技术,更重要的是客户提供综合性的节能服务,也就是为客户实施节能项目,其实质是为客户实现节约能源。

三、世界各国合同能源管理服务经验

合同能源管理经过30多年的运行,商业模式已经十分成熟,合同能源管理也已演变和发展为一种成熟的市场化节能新机制,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得到了较好的推广和应用。

美国是能源管理服务产业最发达的国家。美国政府对合同能源管理服务有利的政策包括:政府制订了有关建筑物节能标准和法规;环境保护的法规、审计的法规等等。1985年以来,美国政府曾以25亿美元的财政预算支持政府机构的节能项目。1992年,美国联邦政府通过一个议案,要求政府与能源管理服务公司合作进行合同能源管理,同时不增加政府预算。该议案要求到2005年,联邦政府机构的所有办公楼宇节能30%,为此联邦政府提供了30亿的财政拨款。

在上个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后,人们的节能环保意识也大大加强。为了促进政府机关大楼带头接受合同能源管理服务,1992年,加拿大联邦政府开始实施“联邦政府建筑物节能促进计划”。其中规定了节能省下来的资金留给政府机构,同时,该计划规定政府机构只能与通过资格审查的能源管理服务公司进行合作。

法国是欧洲各国电力出口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核电比例最高的国家,但法国政府仍然注重节能和环境保护,能源管理服务公司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规模。与其他国家相比,法国的能源管理服务公司多为行业性的,如在煤气、电力、供水等行业较发达,这些公司不仅提供节能方面的服务,而且还承担相应的类似物业管理方面的工作,节能与能源供应相关的一系列服务是其收益来源。

日本成立了能源管理服务协会。近几年来,日本的能源管理服务关联市场规模增长迅速,自2002年,其在工业领域的项目份额也开始迅速增长。为节能改造项目,日本政府主要采取了三种支持政策:事业资金支持政策、金融支持政策和税制支持政策。

巴西的能源管理服务公司大多为工程公司,隶属于大公司下一个分支,业务领域在工业尤其是电厂方面,他们的项目规模比较大,在百万美元左右,采取的是效益分享方式。由于2001年的能源危机(巴西电力结构以水电为主,占97%,由于天气干旱导致电力短缺),巴西政府重视节能,颁布了一些法规,如要求电力公司必须以1%的年收入用于节能研发和节能项目投资,加上人们节能意识的提高,大大促进了巴西能源管理服务的发展,成立了能源管理服务协会,并于今年开始对能源管理服务公司进行认证的准备。

四、合同能源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

10年前,我国从国外引进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新机制,首先在北京、辽宁、山东等地进行了示范性推广。目前,北京、郑州、山东、湖南采用这种模式的试点项目已达32个,试点面积达127.9万平方米,平均节能率为42.5%,节约能源总量每年2.04万吨标准煤,拟参与试点的项目数量为113个,预计总面积350万平方米以上,有逐步扩大的势头。但是,我国节能市场的发育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合同能源管理在我国还是较新的概念,以市场为导向的节能投资鼓励机制和企业节能激励机制尚没有形成和确立,节能产业发展面临五大瓶颈的制约。

1.缺乏强有力的政策、法律支持

目前,我国对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尚没有专门的支持政策,税务部门对节能服务公司开展节能服务业务也没有优惠扶持政策,导致节能服务公司自我积累能力和业务拓展能力受到严重影响,制约了节能产业化发展进程。另外,现行节能法律约束力较弱,对能源利用效率低的企业或行为并没有明显的惩罚措施。对节能行为也缺乏明显的激励政策,特别是没有与节能的环保效益挂钩。除部分高耗能企业从节省成本出发对节能有一定认识外,大多数企业因为能源占产品成本不是太高,没有节能的积极性。

2.一些正处于起步阶段的节能服务公司缺乏运营能力

节能服务公司的运营机制是全新的,又比较复杂,潜在的节能服务公司或者是按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运营却没有受过专业培训的节能服务公司,大多数缺乏综合技术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商务计划制订能力、财务管理与风险防范能力、后期管理能力等,降低了向用户提供服务的水平。目前,在我国合同能源管理的推广主要由新成立的节能服务公司,以及一些中介机构承担,国家级节能公司尚未介入。而缺乏大公司、大集团的参与,也严重影响了合同能源管理推广的规模和进程。

3.资金短缺且缺乏融资能力

多数运营的节能服务公司经济实力较弱,无力提供保证其贷款安全性的担保或抵押。融资难是企业普遍反映较多的一大问题。由于合同能源管理的投入产出周期长,大项目一般在投入几年以后才会有回报,企业要进行后续投入面临很大的资金压力。而作为中小企业,又是新生的企业,商业资信度相对较低,很难从银行获得商业贷款。这就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因资金不足,大量好的节能技改项目无法实施。虽然世行/GEF中国节能促进项目二期已正式启动,全球环境基金将提供2600万美元赠款支持,但对庞大的节能服务产业需求来说,仍是杯水车薪。

4.合同能源管理这一先进的市场节能新机制的运作,与现行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存在矛盾

“先投资后回收”这一模式按现行企业财务运行模式根本无法做财务核算,目前多是进行变通处理。例如将一台节能锅炉放在企业使用,在合同期内所有权仍属于节能公司,企业支付节能费,既难进成本,又无法提折旧,让双方都很为难。

5.部分节能服务企业缺乏诚信,阻碍了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推广

在节能服务市场推广上,由于广大能源用户等对合同能源管理还缺乏充分的了解,加上一些公司以节能公司名义扰乱市场秩序,导致一些单位对合同能源管理心存排斥。

五、合同能源管理在我国的创新发展

过去,我国的节能管理工作主要是通过政府节能主管部门、各级节能服务机构和企业节能管理部门三位一体的能源管理机制运作。这一节能体系在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取得了显著的节能成就。但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面向市场的转变,原有的节能管理体制,已不适应变化了的形势,也必须随之转变;在新形势下,节能的阻力主要表现为节能投资的市场障碍。基于市场的节能新机制,合同能源管理的创新发展应着手建立节能服务体系,发展节能服务产业,主要措施有:

(1)坚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以点带面、近期目标和长远利益相结合的原则,探索适合我国国情需要的节能体制和机制的创新模式,逐步推进节能服务体系的建设工作。

(2)要求各地要有效运用价格、收费、税收、财政、金融等经济杠杆,不断完善政策法规、技术支撑体系和节能信息服务,形成良性的节能服务市场机制,使其成为驱动节能向前发展的内在动力。

(3)建立政府节能减排基金,通过贴息、补贴、担保等方式支持企业、节能公司利用新型节能模式进行节能改造。

(4)修改现行节能法律,出台带有强制执行的措施,并与环保政策相衔接,从政策法规上引导全社会,特别是企业真正重视节能工作。

(5)有针对性地帮助合同能源管理建立防范风险的市场机制,创新融资模式、拓宽融资渠道,鼓励金融机构、风险投资机构、专项基金进入节能服务领域,为合同能源管理搭建更为广阔的融资服务平台。

(6)加大对节能服务理念和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宣传力度,改善节能信息和节能信息传播不畅的现状。

(7)对企业进行能源监测,对能源消耗达不到行业标准或产品标准的企业提出节能整改建议,限期整改。

(8)改革财务管理相关规则,允许合同能源管理中的费用进入当期产品成本,确保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正常运转。

六、结论

国际上成功的节能运作经验表明,节能的根本出路是:充分依靠市场,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主导作用;同时政府部门采取适当的宏观调控政策和措施对节能市场进行规范和引导。两者都是促进节能的必要和有效手段,关键在于如何把握两者相统一的一面,合理、充分地分别运用市场节能机制和宏观调控手段,同时为实现最佳的节能效果这一基本目标服务。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的节能工作,必须正视目前在合同能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和促进节能机制面向市场的过度和转变,借鉴、学习和引进市场经济国家先进的节能新机制,寻找出一条政府、企业和投资方共赢的节能道路。

参考文献:

[1]沈龙海:合同能源管理与中国节能服务产业发展. 电力需求侧管理.2007.5

[2]马志娟:合同能源管理新趋势.中国经济周刊,2005. 8. 3

[3]许泓:一种基于市场的节能新机制.合同能源管理.电力需求侧管理.2002.4

篇10

关键词: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服务;税收政策

[中图分类号]F810.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287(2011)04-0037-04

最近几十年,人类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能源消耗也急剧增加。一方面,能源消耗的迅速增长使得地区环境和全球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大;另一方面,能源成本已经占到高耗能企业成本中相当大的比重,如何开源节流已成为能源行业积极探索的重大问题之一。合同能源管理机制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世界能源危机时期。石油能源危机使发达国家能源费用大幅度提高,各个国家都转向依靠本国能源、节约能源的能源战略。于是,合同能源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能源管理模式和市场化运作的节能机制在西方国家迅速发展起来,尤其在美国、加拿大和欧洲,节能服务公司已发展成为一种新兴的节能产业。我国近年来也在节能领域积极探索合同能源管理机制,鉴于此,本文拟探讨如何从税收政策角度推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发展。

一、合同能源管理机制与状况

1.合同能源管理机制

合同能源管理是一种将节能服务项目减少的能耗费用来支付全部项目成本的节能投资方式,是市场化的节能机制。合同能源管理通过节能服务专业化,实现节能服务公司、节能改造企业和社会三方共赢的一种市场化节能新机制。针对不同的主体,这些效益主要表现在:第一,对节能服务公司而言,合同能源管理机制使得一批有节能改造想法却无资金和技术实力的中小型企业纷纷加入到节能改造的团队中来,无形中拓宽了改造市场,为节能服务公司带来了更多的潜在客户;第二,对节能改造企业而言,企业不需要投入资金,也不需要承担技术风险和经济风险,就可以完成节能技术改造,同时分享项目的部分节能效益,而且合同期满后节能设备和全部节能效益全部归节能改造企业所有;第三,对社会而言,合同能源管理机制能更好地推动节能改造项目的进行,缓解能源紧张的趋势,也使得生态环境效益大大增加。

2.我国合同能源管理发展的状况

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引入我国十几年来,大大促进了国内节能企业的发展,但其发展进程仍比较缓慢。

①政策缺位导致合同能源管理发展迟缓。由于合同能源管理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生事物,与之相关的政策还不尽完善。首先,现行公共财政管理体制下,公共机构支付的节能服务费用通常还没有相应的支出科目;其次,目前财政资金支持的节能项目资金主要针对大型节能改造企业,扶持节能服务公司发展的政策还没有足够的吸引力;最后,国家缺乏强制性的规定以及经济激励手段,促使广大企业实施节能改造,并且对能源利用效率较低的企业或行为没有明显的惩罚措施。

②融资困难导致合同能源管理发展萎缩。根据国外合同能源管理发展的经验,节能服务公司一般都需要为节能改造企业提供建设改造资金、采购相应的设备并实施节能服务改造工程。但是,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节能服务公司都是中小型企业,规模较小,经济实力不足,一旦承接的项目过多或过大,资金压力就可能压垮这些公司。节能服务公司一旦没有充足的资金保障,合同能源管理的实施就将陷入十分被动的局面,银行等金融机构往往也会把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视作高风险项目,因此,资金筹集渠道及规模等困难是造成我国合同能源管理萎缩的主要因素。

③技术欠缺导致合同能源管理发展落后。节能服务公司为节能需求企业提供节能新产品和新技术是实施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核心。一般来说,需要节能改造的大型企业对合同能源管理都是比较认同的,因为其自身也需要通过节约成本提高其在自身领域的竞争力,所以都十分欢迎节能服务公司,特别是有相当实力的公司为企业提供资金、技术、设备和相应的节能诊断、节能改造和后继的不断提高能效的增值服务。但是,如何客观公正的评价节能的效果并得到参与各方认可,包括是否需要第三方认证机构参与;双方如何分享持续的节能效益,是否存在扯皮;节能改造企业和节能服务公司即使初期达成一致,后期是否又会出现新的情况?这些都是问题。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我国很多节能服务公司成立时间太短,大多是民营企业,另一方面,节能服务往往涉及专业非常多,综合度强,目前的节能服务公司和实力相对薄弱,技术能力较单一,企业公众难免会对节能改造工作的效果有所担心,从而影响其实施的积极性。

二、发达国家推动合同能源管理发展的税收政策经验

合同能源管理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一个充满活力与希望的新兴产业,节能服务公司的业务正在全球很多国家如火如荼地展开。

1.日本

长期以来,日本由于其地理条件的局限性,以及发达的经济对能源有很大的需求,因此它对节能降耗一直相当重视,其利用税收政策引导合同能源管理及其节能产业的发展很有成效,并由此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税收体制。

首先,完善的燃油税收政策补贴节能新技术研发和应用。日本政府对创新一直比较重视,对节能服务的创新模式也同样如此。由于日本是一个工业大国,并且也是汽车生产与消费大国,其燃油的消耗量巨大,再结合其他方面的考虑与经济发展的需要,日本针对能源产品实施了高额的税收政策,即运用高额的燃油税收政策所得的资金,积极推进科研机构、企业开发节能新技术,发展并促进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进一步完善。

其次,全面的税收优惠措施推进节能产品的广泛应用。日本政府根据政策制定节能产品目录,对目录中的节能产品与设备实行加速折旧和税收减免,并根据不同产品的能效水平,制定不同等级的税率,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此外,为鼓励节能设备推广运用,政府鼓励银行给节能项目提供低息贷款,促进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广泛实施。

2.德国

德国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但其工业区污染较严重,促使其在税收政策制定方面对合同能源管理的实施提供特别支持。由于德国技术力量雄厚,能源供给单位分散且广泛,所以政策方面也根据实际实施节能减排的各方利益做了充分的考虑。

首先,开征燃油税,探索合同能源管理新机制。德国在1999年就开始了环境生态方面的税收改革实践。开征燃油税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减少了企业和个人对燃油的依赖程度,鼓励消费者使用新能源,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与此同时,用取得燃油税的部分收入再投入到对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探索研究中去,走出一条低消费、高效率的能源利用的道路。

其次,个别产业税收优惠与高额征收税费并举。政府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实施的重视在很多

地方都有体现。例如,消费者如果购买节能环保汽车或者其他节能产品,政府会根据购买的实际情况给予税收优惠,甚至有相应的消费补贴;相反,如果消费者购买大排量高耗能的汽车或者其他高耗能产品,政府就会对其征收高额税费,从而限制能源的过度消费。

3.值得借鉴的经验

由于能源的日益紧张,世界各国都积极发展合同能源管理与节能服务产业,经过长期研究和实践,发达国家关于推进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相关税收政策比较完善。总体上可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采取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激励企业节能减排;第二,采取开征新税种、提高税率的方法或是扩大征税范围等措施,提高纳税人的纳税负担,使其认识到节能减排的重要性;第三,针对能耗高的企业征收相对高的税款,取得的资金支持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等技术开发、设备采购,激励低耗能企业进一步挖掘潜力,从而向节能环保方向发展,改变资源利用方式。

三、推动我国合同能源管理发展的税收政策建议

借鉴发达国家合同能源管理发展的经验,我国政府应该制定合理的税收优惠以及惩罚性的税收政策以激励和规范我国合同能源管理的发展。

1.强化税收优惠,降低合同能源管理技术与资本压力

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服务企业,加强宣传合同能源管理机制,从国家角度不断强化节能减排技术改造要求,国家相关部委最新《关于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明确了税收优惠政策:从2011年1月1日起,获得资质的节能服务公司都可以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从而享有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等多项税收优惠,获得政府有力支持,大大提高其积极性。笔者认为国家出台的关于具体税种的优惠政策确实能够促进合同能源管理的发展,若在其他方面同时采取税收优惠激励政策,其效果会更加明显。

第一,政府对合同能源管理承担相关的技术开发风险,提高企业研发新技术的热情,促使新技术不断的开发出来并应用于实践,为合同能源管理提供强大的技术保障。此外,要加强科研院校、研发机构等激励工作,鼓励相关的宣传机构、咨询机构做好宣传工作,提高合同能源管理理念、促进节能减排政策的传播和普及,为合同能源管理的未来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第二,利用税收优惠政策降低节能服务公司的成本。一般节能服务公司规模较小,大部分都是民营企业,资金都比较欠缺,如果税务部门对节能服务公司通过合法渠道取得资金的利息能够进行税前扣除,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节能服务公司的利息负担。同时,鉴于合同能源管理的发展意义和风险,最重要的是对那些给节能服务公司提供金融服务的单位或个体都进行一定的税收减免”J,从而增加参与各方的利润率,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总之,合同能源管理需要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努力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快速提高中小型节能服务公司的发展规模以及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