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政策梳理范文
时间:2023-10-30 17:30: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县域经济政策梳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县域工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在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加速城镇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和带动作用。通过系统梳理和总结成都县域工业发展现状,从规模总量、经济效益等五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成都县域工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在总结和借鉴先行地区有益经验的基础上,对成都市县域工业差异化转型升级发展提供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县域经济;县域工业;转型升级
中图分类号: F299.2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20539(2015)06006007
县域工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加快县域工业发展对壮大地方经济规模、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金融危机后,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更加复杂、严峻,为县域工业发展带来了诸多风险和挑战。然而,与国内先行地区相比,成都县域工业的总体规模偏小、对区域经济带动作用不足等问题仍然较为突出,亟需充分挖掘发展潜力,发挥比较优势,培育新的竞争力和经济增长点,为推动成都工业整体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成都县域工业发展概况
(一)县域工业的范围界定
目前,我国学术界对于县域工业研究的对象与范围尚未形成统一和公认的标准,主要从行政区划和功能定位等角度对县域经济内涵进行界定。本文认为县域经济具有明显的区域经济属性,既源于县级区划又应当区别于县级经济,是在县级行政区划内形成的一个相对独立而又充分开放的经济综合体,在界定研究范围时,应当综合考虑一产比重、城镇化水平、财政体制、规划建设等多种因素。基于上述分析,本文将成都县域工业的研究范围界定为除中心城区(含高新区)以外的各区(市)县工业(表1)。
表1 基于县域经济内涵特征的成都中心城区与
非中心城区对比情况
区域特征因素 中心城区非中心城区
一产比重≈04%~20%
城镇化率100%30%~70%
财政体制市级财政主导相对独立
城市规划市局统一规划,各区仅设规划分局,用地规划范围为五城区及高新区独立完成,报成都市审批
(二)发展现状
1.整体实力显著增强
2013年,成都市共有规模以上县域工业企业2766户,从业人员 108.8万人,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040.2亿元,是2009年的1.7倍,占全市比重达70%;实现利税510亿元,与2009年相比年均增幅达20%,占全市比重68%。
2.产业结构趋于优化
依托本地丰富的资源物产,食品饮料、轻工纺织等传统工业稳步增长,食品饮料成为继电子信息、汽车产业之后新的千亿产业集群;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等现代制造业蓬勃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初具规模,逐步形成了新津新材料产业基地、双流新能源产业基地、金堂节能环保产业基地等一批具有西部领先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3.区域发展各具特色
各区市县基于经济基础、资源条件与区域优势差异,逐渐发展出各具特色的工业发展模式。如龙泉驿区依托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建设,大力发展汽车产业,成为省内最大的汽车制造基地;双流县、温江区依托毗邻中心城区的区位条件优势,积极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相关的生产业,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
4.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经过多年发展,成都县域工业已由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企业创新意识和专利保护意识明显提升。数据显示,成都县域工业企业省级以上技术研发中心,从2009年的36家增加到2013年的110家;2013年县域工业申请专利数达到22709个,相比2009年的申请专利数提高近1.7倍。
二、成都县域工业发展综合评价
为全面反映成都市县域工业发展水平,本文基于层次分析法,建立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2][3],对成都市14个区(市)县工业发展水平进行评价与分析。首先,从规模总量、经济效益、技术创新、对外开放、可持续发展等5个维度确定评价指标,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图1),进而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通过专家打分对指标间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和分析判断,利用层次分析软件测算出指标权重,通过加权平均计算得出综合评价指数。具体计算公式为:
Y=∑nk=1(bk∑ni=1akiCki
其中,Y为综合评价指标指数,aki是第k项一级指标的第i项二级指标的权重,是第k项一级指标的权重,Cki是隶属于第k项一级指标的第i项二级指标的标准数值。由于采用极差变换法进行标准化处理,综合得分分值在0~1之间,越接近1表示综合排名越靠前。具体评价结果如下(表2)。
(一)综合评价
从评价结果可以看出,全市县域工业发展的得分区间以0.3分为界,形成较为明显的三个区段(图2)。第一区段:龙泉和双流综合发展水平明显超过其他区市县,得分在0.6分以上;第二区段:温江区、新都区、郫县、新津县、青白江区综合得分介于0.3~0.6之间,分列第3~7位;第三区段:蒲江县、崇州市、金堂县、邛崃市、大邑县、都江堰市、彭州市得分在0.3以下,分列县域工业发展综合得分的第8~14位。
图1 层次结构模型
图2 2013年成都县域工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得分
(二)规模总量
龙泉驿区规模总量得分达到0.244,远高于得分第二、三位的双流县(0.107)与新都区(0.106)。其主要原因在于,近年来龙泉驿区汽车产业迅猛发展,工业规模和就业人数总量大幅提升,2013年,全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481.2亿元,二产占比超过80%,工业规模相当于三圈层区市县工业产值的总和(1489.8亿元),遥遥领先于其他区县。都江堰市则受城市定位、区位条件、产业基础、灾后重建等因素影响,工业经济在规模总量方面已经明显落后于其他区市县(图3)。
(三)经济效益
对照工业规模总量指标看,部分区市县出现了规模与效益水平相背离的现象(图4)。如邛崃、蒲江、都江堰规模较小,但由于食品饮料制造业的增加值率和税收较高,经济效益达到县域工业中上游水平;而青白江区虽然工业规模相对较大,但由于冶金、化工等传统产业持续低迷,严重影响了工业发展质量;再如新都区工业规模仅次于双流和龙泉,但主导产业盈利能力不强,如家具、机电装备产业合计产值占全区比重达66.7%,但税收占比仅35.7%。这一现象,一方面说明依托特色优势资源,成都市县域传统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也表明,目前县域工业仍然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附加值相对较低的行业和环节,亟需向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业转型升级。
(四)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方面,双流县技术创新水平稳居县域工业首位。这主要是由于近年来双流县大力培育发展新能源、生物产业、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高新技术产业规模达到龙泉驿区的3倍;在三圈层区(市)县中,崇州市是国家级知识产权试点城市,2013年工业产业专利申请数仅次于龙泉驿区、新都区,成为技术创新水平排位最高的三圈层区县;金堂县则由于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小,同时电力生产和供应行业能耗较高,整体水平落后于其他区县(图5)。
(五)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方面(图6),龙泉驿区在国家级经开区排名中,位居西部第二,已形成较好的品牌效应,同时,汽车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投资规模大,内外资引进总量位居县域工业第一。这说明,在宏观经济形势严峻、工业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和品牌影响力的区域在内外资引进方面更有优势。如在三圈层区市县中,对外开放水平最高的新津县也仅与温江区相近,与二圈层相比还有明显的差距。
(六)资源环境
资源环境方面(图7),龙泉、双流、新都、郫县、温江、蒲江、青白江、新津等区市县空间资源相对丰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较强,表明这些区市县更有望成为成都工业未来发展的主战场[4]。
三、成都县域工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从综合评价结果看,成都各县域工业在总体水平和不同评价维度上,已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化类型特征。因此,可根据成都市县域工业的不同类型和发展特征,综合考虑县市产业基础、发展潜力和约束条件,将相关的14个区(市)县划分为:优化发展(龙泉驿区、双流县)、强化集聚(温江区、新都区、郫县、新津县、青白江区)、培育引导(蒲江县、崇州市、金堂县、邛崃市、大邑县、都江堰市、彭州市)等三种类型(表3)。按照差异化、动态化、特色化的原则,通过对不同类型的县域工业实施产业推进政策,引导各区市县合理分工、科学布局主导产业和配套产业,加快推动成都市县域工业转型升级[7]。
表3 县域工业不同类型及特征、趋势
类型区(市)县发展特征
优化发展型龙泉驿区、双流县已形成较大的产业规模,主导产业趋于成熟,产业配套和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综合竞争优势相对突出。但产业高端化不足,仍然有一些非发展方向的低层次产业和企业,对县域工业进一步发展形成制约。
强化集聚型温江区、新都区、郫县、新津县、青白江区已具备一定的产业规模,在部分领域形成了特色产业集群和园区,拥有部分优势企业和产品,具有较大发展潜力。但县域工业尚未形成完善的产业链条,产业集群内部的关联性不强,集群发展态势不明显。
培育引导型蒲江县、崇州市、金堂县、邛崃市、大邑县、都江堰市、彭州市尚未形成较大规模, 工业园区内的基础设施等配套体系还不完善,工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不够明显。
(一)创新体制机制,激活县域工业发展活力
理顺市县工业发展的权限职能,探索建立“统分结合、管放协调”的有效机制。在领导班子建设、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工业发展战略等重大经济政策上,发挥市级领导作用,确保市级相关政策精神的深入贯彻和落实,总体把握工业经济的发展方向;在全市产业发展战略的框架下,对县级政府职能范围内的事项予以充分放权,赋予基层管理实践中的灵活性,引导区(市)县工业发挥优势、竞相发展,市级部门则着重做好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指导、服务和考核。在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上,立足区域工业发展阶段、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科学制定考核机制、指标和考评内容。对于优化发展型区域,应重点考核产业结构、创新能力等指标,突出创新驱动;对于强化集聚型区域,则重点考核工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政府服务环境的指标;对于培育引导型区域重点考核工业发展增速、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指标。同时,探索适当增加有利于促进各市(州)之间协调性的指标,推动市域内产业发展互补、基础设施互通。
(二)发挥产业辐射作用,推动圈层融合发展
深入实施成都“五大兴市战略”和工业“1313”发展战略,以电子信息、汽车、石化等突出发展产业为重点,明晰三大圈层的功能定位,促进三圈层发挥各自优势,互为补充,错位、竞合发展。其中,电子信息产业采取“一业多园”的空间布局方式,以高新区为核心,打造世界一流科技园区,辐射带动双流县、崇州市、温江区、郫县等区域配套发展、联动发展,打造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轨道交通产业更加突出功能分区,新都区重点布局发展南车成都产业基地的地铁车辆和城际动车等项目,新津县发展现代有轨电车等项目和材料研制,金牛区则依托轨道交通科技园,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勘察设计研发总部,共同形成轨道交通产业带;汽车产业以龙泉驿区为核心,按照汽车产业规划和空间布局规划,优化完善龙泉驿区、新都区、青白江区、金堂县的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拓展“两区一县”汽车产业发展空间;石化产业以石化加工和下游产品为主要突破口,依托彭州石化项目发展大型化工装置,在新津、邛崃周边区域的工业园区适度发展环境污染和安全风险相对较小的下游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产业,延伸石化、轻工产业链。
(三)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做大做强特色产业
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探索在有条件、有基础的镇乡建设发展特色工业点,丰富市县镇三级工业布局体系。食品饮料、家具家居、轻工纺织等具有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的传统产业,以邛崃、新都、彭州、蒲江等区市县工业园区为重点,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提升产业价值链水平,向高附加值环节和精深加工方向调整。同时,结合城镇化发展需要,探索在新都龙桥、温江永宁、彭州军乐、蒲江成佳、大塘等镇乡,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鼓励和支持邛崃临济、夹关镇把握好灾后恢复重建的契机,以临济农副食品加工基地为核心,吸引茶叶、果蔬深加工企业加速聚集,带动茶叶精深加工产业连片发展,做实镇乡产业支撑。
(四)实施差异化分类引导政策,加快培育新的竞争优势
根据各区市县域工业划分类型,制定差异化的产业扶持政策,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对于优化发展型区域,在规模提升的基础上,要更加注重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注重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依托良好的工业基础,加快发展与主导产业相关联的研发设计、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等生产业,营造产业发展良好环境,更好地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对于强化集聚型等县市,发挥空间资源、人力成本等比较优势,完善主导产业发展规划,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推动工业产业做大做强,进一步强化工业园区的管理水平,构建公平公正、规范有序、优质高效的竞争环境。对于培育引导型的县市,充分利用后发优势,明确产业园区的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引导具有优势或特色的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形成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同时,在园区建设起步阶段,政府应加大对资金融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支持[8]。
(五)坚持“产城一体”理念,促进县域工业提质升级
深入贯彻“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科学制定产业规划,强化产城互动发展平台建设,将提升城市功能和产业发展相融合。在规划引导上,按照“三规合一”的理念,加强城规、土规、产规的相互衔接,结合本地城市产业和区位交通等发展需求,统筹制定城市建设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城市功能布局与产业分工布局有机衔接的发展规划。在平台建设上,以工业园区作为县域两化互动发展的主要载体,根据不同县域发展特点,探索产城一体的开发建设模式,构建符合产城一体发展要求的管理体制,打造各具特色的产业新城和城市新区。
参考文献:
[1]肖飞.县域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研究――以海宁市为例[J].工业技术经济,2010,(5):39-42.
[2]陈俐谋.成渝经济区框架下的成都发展核心区经济差异分析[J].当代经济,2012,(11):136-137.
[3]王德赢.县域工业经济产业竞争力评价――以安徽怀远为例[D].合肥:安徽大学,2012.
[4]王维.基于生态承载力的成都产业空间布局研究[J]. 环境科学研究,2010,(3):334-339.
[5]欧向军.江苏省县域经济发展差异与极化比较[J].经济地理,2012,(7):24-29.
[6]胡祥勇.湖南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3.
[7]王强.成渝经济区县域差距及县域经济聚类发展研究[D].重庆: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2013.
[8]贺亚茹.对我国县域工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和路径的探讨[J].中国商界,2010,(1):150―151.
The Thinking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Differentiated
County Industry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Development in Chengdu
MEI Yu, GAO Yun, JIANG Chensheng
(Chengdu Industr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re, Chengu Sichuan 610031,China)
篇2
(一)文化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
近年来,秀山持续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2009-2013年,全县文化产业累计完成投资7.89亿元,年均增幅达87.2%,其中投资2.76亿元用于新建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体育馆、文化站等“四馆一站”建设,共计建筑面积4.3万平米,截至2014年底,全县每万人拥有“三馆一站”建筑面积874.3平米,居全市第六位。
(二)民族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秀山文化产业规模化发展趋势明显。据统计,2014年全县现有文化旅游、演艺娱乐、广告会展、网络服务、图书发行等各类文化企业231家,实现营业收入4.8亿元,实现增加值约2.3亿元,占GDP比重2.26%。2014年,县委、县政府提出加快“两轮驱动”,推动文化发展的工作部署,力争使文化产业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立足以“文化园区”为带动,走“文旅融合”发展道路,重点发展民族演艺、传统工艺、民族饰品、休闲旅游、电子商务、现代传媒等文化产业。
二、秀山县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双束缚”:文化体制与民营投入资金受束缚
一是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不够完善。县委、县政府虽然出台了一系列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措施,但从整体来看,文化产业政策体系还不够健全,特别是在投融资渠道、文化产业人才引进和培养等方面存在不足。二是吸引社会力量投资不够力度。文化产业发展资金来源过于依靠财政支持,对民营文化企业在国土规划、立项审批、投融资、申请专项资金、享受税收优惠等方面尚未出台长效的激励机制,社会资本投资文化市场还不够活跃。
(二)“双少”:传统文化传承人少、文化人才培育少
一是传统民俗文化传承人少。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非遗”文化传承人迅速减少。比如秀山花灯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只有1个,其他市级以上非遗项目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也只有7个。因此,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和抢救迫在眉睫。二是文化人才培育少。既懂专业艺术又懂经营管理的综合型人才不多,高层次的文化产业管理人才、策划人才、创意人才、技术人才更是非常紧缺,培育少。
(三)“双不足”:文化资源挖掘整合力度和发展模式种类不足
一是文化资源挖掘与整合不足。秀山县文化资源丰富,但是对民族文化资源的挖掘度和整合度不足,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现象。二是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种类不足。发展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还存在单一性,主要是资源依托型的发展模式,严重影响了发展速度和竞争力。(四)“双缺乏”:文化产业企业缺乏规模和缺乏文化品牌效应一是全县文化产业企业的规模偏小。规上文化产业企业尚未超过5家。如毕兹卡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翔龙广告装饰有限公司、跨越装饰广告公司等在秀山算得上有一定规模的文化企业,其产值和规模在市内及周边区市县都没有特别的优势和特点,综合竞争能力、创新能力不强,全县缺乏有核心竞争力的大规模文化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缺少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文化产业集团。二是缺乏文化品牌。文化产业的品牌效应不大,影响力不大。不管是文化旅游业的发展,还是民族文化产品的开发,基本上是周期性短、范围小、辐射面窄,缺少可持续发展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精品。
三、秀山县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打破“双束缚”,不断加大文化产业发展改革动力
1.完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文化产业是特殊产业,需要政府依靠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来支持、促进发展。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通力合作,尽快出台具体的文化产业政策,包括产业组织政策、投资融资政策、财政税收政策、分配激励政策和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政策等。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文化体制的所有制结构,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国务院关于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尽快制定鼓励非文化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创办文化产业的政策,明确文化开放领域的市场准入标准、准入程序及管理监督办法,降低文化产业准入的门槛。2.健全文化产业投融资机制。积极落实各项文化经济政策,建立多渠道融资的文化产业发展机制,加大对文化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引导各类风险投资机构进入文化产业领域,组建文化产业风险投资公司、小额贷款担保公司以及风险担保公司等,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采取政府引导、资本运作、扶优扶强的模式,进一步优化文化产业投资结构,解决文化企业融资难问题。动员社会力量,鼓励企业、个人、社会各界对文化产业的投入,大力发展民营文化产业,实现文化产品民营化战略,形成多元投入,真正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解决文化产业发展所面临的资金、技术、人力、管理资源等不足的问题,实现文化产业投资主体多元化、社会化、公共化,以此构筑文化产业体系。3.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建立文化产业发展基金,以贷款贴息、扶优扶强、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对重大项目,给予前期启动经费补助;对文化产业研究、开发,给予资金扶持;对市场前景好的文化企业,给予资金、信贷、贴息等支持;对项目推进等作出重大贡献的有功人员,给予直接奖励。重点扶持和奖励重大题材文艺作品的创作;扶持和补助民间文化艺术研究,开发整理本土的音乐、歌舞、服饰、民居、饮食、民间故事等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吸纳融合多元文化,研究论证,把一批具有可操作性的文化精品推向市场。
(二)消除“双少”,扎实实施人才战略
1.加大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文化产业作为一种人力资本主导的“新经济”产业,其发展主要依赖人力资源。针对全县文化产业人才短缺的状况,要启动文化产业发展“人才工程”,抓好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和引进,特别是抓好文化企业家、文化创作人、文化经纪人队伍的建设。一是要大胆培养和使用现有的人才,给其创造良好的环境,让其安心创业;二是要用优厚的条件引进文化产业的策划、创意、管理、营销、技术、文化经纪等方面的人才;三是要与高校等合作培养文化产业方面的人才。四是抓文艺骨干及文艺业余人才的培训与培养,配齐村(居)文化站工作人员,发挥基层文化能人的作用。2.扶持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一是加快推进新建文化馆、图书馆、花灯博物馆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结合秀山花灯、辰河戏、灯儿戏、傩戏等国家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一批非遗展演剧院戏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培养、培训提供良好的阵地保障。二是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命名,支持其开展授徒传艺、教学、交流等活动,对高龄和无固经济来源的代表性传承人,采取多种形式予以扶助,对有突出贡献的代表性传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学艺者采取助学、奖学等方式,鼓励其成为后继人才。
(三)转变“双不足”,深入挖掘、整合文化资源
1.深入挖掘地质资源。一是充分发挥和挖掘武陵山喀斯特地理优势,建立武陵山根雕、奇石加工基地,创造出独特的根雕、奇石作品。二是打造“秀山紫砂红”产品,武陵山地区的紫砂红与其它地区石质相比有明显区别,可开发如茶具、书画用具、健身产品等旅游工艺品,以树立秀山产品品牌形象,宣传秀山带动旅游。2.深入挖掘旅游资源。建议成立乡村旅游旅行社,锁定具有民族特色的村落定位为旅游村,让旅客领悟感受秀山生态、田园、民居、民俗风景,在旅游过程中可增加一些土家族、苗族的各种文化展示。3.深入挖掘文化资源。积极推动乡村文化走上产业化道路,把丰富的乡村文化资源转变为文化资本。对于历史典故、民间传说、风土人情、民间艺术、名人、名山、名水等文化资源要梳理、分类、建档,并根据市场需求立项开发,深度挖掘,力求突破和创新。顺应市场的变化与要求,整合乡村文化资源,壮大规模,整体推向市场。一是通过特色乡村文化旅游来推出文化产品,吸引城市和外地游客前来感受独有的淳朴的乡村生活风味;二是通过体验来多样化展现乡村文化的参与互动魅力,将乡村生产、生活、民俗、农舍、田野等系统链接,打造乡村文化产业链条;三是开发乡村盆景、根雕、竹编、剪纸等土特名优工艺品,组织农民进行特色文化产品加工生产和经营;四是开展乡村休闲娱乐、地方风味餐饮、感受乡村生活等活动;五是开展乡村文化历史文化展览,生动系统地反映农耕文化、花灯文化的特色和历史等。
(四)改变“双缺乏”,重点壮大民族文化产业企业规模和突出文化品牌效应
篇3
一、正确应对形势,坚定发展信心,咬定发展目标不动摇
今年以来,国内外形势发生了新的深刻变化,经济、政治领域以及自然界的困难和风险接连发生。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我们紧密结合和县实际,积极应对多重困难和挑战,有效化解突出矛盾和问题,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13456”发展思路,抢抓全省扩权改革试点县和县域经济分类考核一类县的难得机遇,全面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与合作,锐意进取,奋力攻坚,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增速加快、质量提高、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喜人局面。一是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进一步提高。财政收入持续大幅增长,对外贸易大幅提高。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0亿元,增长13%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5亿元,增长30%以上;财政收入5.2亿元,增长5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3.2亿元,增长4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亿元,增长*.8%;进出口总额2.3亿美元,增长91.6%;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5万元,增长22%;农民人均纯收入5260元,增长12%。二是“三个年”活动扎实开展。城市建设年项目总投资17亿元,今年预计完成投入近5亿元,滨河大道、镇淮古街、水上公园等一批多年想干而未干成的城建项目得以顺利实施,老城区面貌有了较大改观;城北新区建设步伐加快,“三纵三横”路网基本实现贯通。项目推进步伐加快,全年36个重点项目进展顺利,盘景水泥、省精细化工基地、张家湾船舶制造基地、港口物流基地、如山湖国家小球训练基地、香泉湖旅游综合开发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部分项目建成投产,进一步增强了和县未来发展的承载度。环境优化成效显著,干部作风有了明显改变,机关效能有了显著提高,发展环境有了进一步改善。三是社会建设进一步加强。重点实施了25项民生工程,总投入达2.1亿元,较好地解决了广大群众在就业、社保、教育、卫生、医疗等方面的问题,尤其是农村敬老院建设,使社会满意程度大大提高。四是加快发展的趋势愈来愈明显。沿长江的“工业经济走廊”和北部山区的“旅游经济走廊”加快形成,四大产业基地、五大经济板块、六大主导产业日益明显,发展态势强劲有力。“两区”、乌江化工基地、老城区改造等项目建设征地拆迁工作进展顺利,超出预想,群众支持发展的意识愈来愈自觉。全县干部群众精神状态特别好,干事创业的劲头特别足,形成了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良好局面,大发展、快发展、跨越式发展的氛围越来越浓厚。
可以说,今年以来,我们所取得的发展成绩前所未有,但是我们发展面临的困难也前所未有。从国内看,上半年,国家两次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严把土地调控、信贷资金、项目审批、节能减排“四大闸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和资本转移的势头明显放缓,影响了我们的招商引资和项目工作。从国际看,9月份以来,国际金融经济形势风云突变、急剧恶化,次贷危机迅速演变成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世界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对我县的负面影响已经显现,并且,这次金融危机何时见底,目前还很难预料。当前这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是对我们正确分析形势、处理复杂局面、运用政策和把握机遇的能力和水平的一次全方位的考验。面对当前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正确应对。前一段时期,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应对金融危机,抓好跑项目、促招商、帮企业三件大事,收到了较好的成效。非常之时要有非常之策,非常之事要有非常之举。我们要正确把握当前经济形势,把国家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政策供给与和县的实际需求有效结合起来,按照中央提出的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的要求,做到快而有序不慌乱,重而有选不盲目,准而有速不拖沓,实而有效不落空。在具体工作中,要做到强化“三种意识”、端正“三个态度”、狠抓“三大关键”。
第一,要强化“三种意识”,善于从金融危机的“危险”中发现“机遇”,从不利影响中寻求有利因素。一要强化危机意识,就是要十分清醒地认识到这次危机的严重性,这次金融危机已经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蔓延,并且已经影响我县的实体经济,使我们加快发展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和困难增多,形势趋向严峻。部分指标增幅有所回落,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出现困难,部分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减慢,部分企业投资意愿下降。目前,受国外市场影响,华星化工的月生产规模只相当于今年正常月份的1/6,虽然华星在积极拓展国内市场,但短时间内难以扭转;受钢材价格大幅下跌影响,我县金鑫铸造、华顺铸造、鑫泰特钢等铸造冶炼企业亏损严重,均不能正常生产;同时由于全球航运需求减少,对我县造船业冲击较大,中润重工由于订单取消,已经停止生产等。对此,我们必须有足够的认识,随着危机影响滞后效应的进一步显现,支撑我县经济发展的工业、投资等要素将会发生新的变化,明年发展形势将更为严峻,困难将比今年更大。我们必须把形势估计得充分一些,把困难想得多一些,把应对措施考虑得周全一些,更加扎实主动地做好各种应对工作。二要强化机遇意识,就是要十分清醒地认识到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大调整带来的机遇,产业转型升级面临的机遇和我们自身发展存在的机遇。中央把稳健的财政政策调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把从紧的货币政策调整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出台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项措施,省里也出台了刺激经济增长的14条措施,这些政策和措施正是我们发展多年难得的重大机遇。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我们要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来迎接机遇,抢抓机遇,力争多干一些多年想干而没有条件干的大事,在新一轮发展中抢得先机。和县再也没有资格等待了,再也不能耽误了。不发展、不跨越式发展,就是我们无能,我们就是和县的千古罪人。希望大家都要有这种历史责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三要强化项目意识,就是要十分清醒地认识到,扩大内需、拉动消费,中央和省里出台的所有政策和措施,最终都要体现在项目上,项目就是发展,项目就是财富,项目就是生产力。我们必须要把项目工作作为当前最根本、最紧迫、最重要的任务,争分夺秒,打破常规,围绕政策机遇和我县自身发展的需求,加快谋划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以及关乎和县未来发展的牵动性项目,全力推进项目开工和建设,争取更多支持。
第二,要端正“三个态度”,在积极有效地应对金融危机中赢得主动。一要解放思想,坚定信心。当前形势总体来讲是危中有机。对于我县来讲是机遇大于挑战。要有效地应对金融危机,必须首先解放思想,坚定发展信心,要把当前的危机看作是加快发展的契机,把经济形势的变化当作工作计划的一部分,切实做到头脑清醒,在战略上藐视,在战术上重视,不能因为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而无所作为,从某种意义上讲,别人的危机恰恰就是我们的机遇。从自身发展看,和县当前发展的基本态势、发展趋势没有变化,经过多年发展和近几年来招商引资工作的积累,我们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涌现。盘景水泥、星诺化工、雍镇磁铁矿、石杨碧桂园以及开发区、化工基地的一些新投产企业,将成为明年全县财政收入新的增长点,同时,明年马鞍山大桥、巢宁路的开工建设,也必将带动我县经济的发展,只要我们应对得当,完全可以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从政策导向看,保增长已经成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应当看到,国家政策的导向正是我们着力的方向,国家支持的重点也正是我们多年想加强而未能得以加强的弱点。只要我们找准结合点,就一定能够得到更多支持,为加快发展增添新的动力。从市场环境看,受金融危机和生产成本大幅增加的影响,国内外经济将加速调整,会给我县加快发展带来新的市场机会,我们会在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等方面赢得先机。另外,随着国家宏观调控对市场经济影响的逐步显现,明后年全国经济必然回暖。对此,我们要充满信心。二要细化分析,积极争取。就是要分析形势、研究政策、把握机遇,就是要向国家和省里争项目、争资金、争政策。机遇对于各地都是平等的,关键是要立足于快,立足于准,立足于实。各地各部门对国家和省里的政策措施,一定要细化分析,悉心揣摩,要知道哪些政策能够为我所用、哪些项目我们可以争取,哪些是当务之急、哪些是后续要做的,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招。从现在看,第一批*00亿元项目资金基本安排完毕,目前我们做得还不错,已经到位5500万,2500给了担保公司,3000万用于滁河水利治理。明年*50亿元的盘子也可能在近期内安排,我们要抓紧优选一批项目,不失时机地做好争取工作。从现在开始,县直部门和各镇要跑一个对口部门,各位常委和分管县长要带队跑,这是一项硬任务。三要优化结构,积蓄后劲。这是应对危机的治本之策。当前金融危机对我县的不利影响已经显现,包括对我们出口创汇企业的打击,以及对我们招商引资的打击。就这次危机而言,受冲击较小的还是上游产业,我们要充分利用此次国家宏观政策调整,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融资环境,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要进一步把招商引资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对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新情况、新特点的研究,以参与泛长三角产业分工合作为突破口,不断提升招商引资工作水平,为经济发展积蓄后劲,使和县能够在经济由低谷转为时,位于发展的前列。冷得慢,热得快,这要成为我们赶超的法宝。
第三,要抓住“三大关键”,坚定既有的发展目标不动摇。一要狠抓项目建设。就是要抓开工、抓在建、抓竣工、抓投产,全方位加快项目建设。开工方面,要全力加快工作节奏,已经申报获批的项目要全面落实开工条件,抓紧开工;已经签约的招商引资项目要多方支持,创造条件早日开工;已经确定的城建重点项目,只要财政不直接拿钱,有条件的要以土地换项目开工建设。总之,只要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节能减排要求的项目,快就是好,多更是好,已经具备条件的要抓紧干,迟早要干的项目要提前干,有社会投资意愿的领域要敞开大门鼓励干,让一切有利于发展的项目都启动起来、推进起来,尽快形成实际投资。同时,抓好在建项目调度,能加快进度的尽量加快,能竣工的尽早竣工。此外,要加快项目投产,县经济开发区、乌江工业园内已经竣工的项目要按原定计划抓紧投产,尽快形成经济增长点。二要狠抓企业发展。要把帮助企业解决好实际困难和问题,促进工业经济增长作为保增长的重要支撑。围绕重点行业、骨干企业,深入开展“下百企、解难题”调查研究活动,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县经委要将此项工作牵头好,相关责任单位要切实负起责任,进一步在财税、资金、用工、市场开拓等方面做好工作,帮助企业度过难关,力保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稳定增长。三要狠抓扩大消费。扩大消费是保增长的基本立足点。我们要结合上级有关政策,适时出台优惠措施,撬动全县房地产市场,引导居民购房,努力扩大城市居民消费。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力度,深挖农村消费市场。
同志们,当前的金融危机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可怕,害怕的是害怕本身。只要我们正确应对,趋利避害,剥去缠绕在“危机”身上层层的“危险”外衣后,剩下的就只有加快发展的“机遇”了。在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坚定发展信心,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我多次讲,和县是过去发展不足,现在发展不快,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去年的务虚会上我讲过,和县的发展就像飞机正处于起飞阶段,需要我们踩紧油门,坚持不懈。现在的和县,也正像一架飞机,正处于升空过程中,遇到了气流,赶上了金融危机,也是很正常的事。只要我们把握好方向,稳定心态,咬定发展目标不动摇,就能够顺利升空,到达理想的彼岸。坚持了就过去了,放弃了就结束了。希望全县上下能够正确对待当前这场危机,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在促进全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切实做到“逆风飞扬”。
二、稳中求快、变中求好,坚定不移地推进又好又快发展
*09年将是非常不寻常的一年,我们将迎来建国60周年,经济发展将面临宏观环境的重大考验,认真做好明年的各项工作十分重要。通过两年的实践,我们提出的“13456”工作思路是基本正确的,这个“频道”不能变,但要根据新形势、新情况搞微调。明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既定的发展思路,把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作为首要任务,把扩大内需、扩大开放作为主要手段,把项目推进、城市建设、环境优化作为工作重点,大力改革创新,促进城乡统筹,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民生工程有效推进、社会总体和谐稳定。总的要求是,“逆风飞扬,实现‘三保’”。
*09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初步确定为:全县地区生产总值70亿元,增长13%左右;财政收入6.5亿元,增长*%以上,力争达到3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亿元,增长2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70亿元,增长2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6亿元,增长18%左右;进出口总额1.8亿美元,比上年计划指标增长*%左右;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8万元,增长*%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5784元,增长*%左右;引进内资突破40亿元,外资平稳增长。针对当前形势,明年要实现上述目标是有一定压力的,但必须要完成,而且要超额完成,否则我们就不能实现既定发展目标。
下面,我根据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总体要求,就明年全县几项重点工作讲几点意见。
第一,认真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作出的重大决策。省里第一批学习实践活动已全面展开,从明年3月开始,县、镇两级将陆续展开第二批、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我们要结合实际,按照中央、省、市的部署,把学习实践活动作为明年的一项重点工作抓紧抓好。一要确定好主题,就是“推动科学发展、加速和县崛起”。二要明确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就是要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提高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在深化理论武装上下功夫,在解决突出问题上下功夫,在完善体制机制上下功夫,真正实现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要求。三要把握关键。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关键是要围绕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在学习中进一步深化对县情认识,把握发展定位,明确发展路径,解决发展动力,健全发展保障,找准上级政策与和县实际的结合点,进一步推进思想解放,切实抓好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把又好又快的要求体现到加速和县崛起的实践中,在实践中推动工作,努力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到新水平。四要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成立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落实领导和指导责任。按照逐级负责的原则,切实加强督促检查,确保不走过场。要加大宣传力度,认真总结近年来我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好经验,及时推广各地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好做法,为学习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与做好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做到统筹兼顾,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努力使学习实践活动成为妥善应对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次重要检验,成为推进科学发展、加速和县崛起的一场生动实践,成为有效改善民生、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一项满意工程。
第二,继续开展“项目推进年”活动。扎实做好明年的项目工作,对于我们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奋斗目标至关重要。我们要牢固树立项目工作永远是第一位工作的思想观念,把项目工作贯穿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全过程,着重抓好五件事。一要下大力气狠抓项目争取。把跑项目、争资金作为明年项目工作的重中之重,县发改委要切实负起牵头责任,县直各部门要加强政策研究,主动配合,积极工作,加强联系,互通信息。县项目办要结合国家宏观政策调整,找准结合点,在已经拿出的222个项目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梳理编报项目,做到快、准、好。县项目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定期调度,及时跟踪项目信息,做到能争取来的项目一个都不能少。在跑项目、争资金、促发展上多花点钱、多花点时间是非常值得的,县委、县政府将不遗余力地大力支持。总的要求,争取的项目和资金不能低于全省平均数,一些关乎和县未来发展和国计民生的大项目必须挤进国家或省里政策支持的盘子。二要千方百计推进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四定”、“五包”的项目推进机制,明确领导责任,加强项目调度,及时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明年在项目建设上,一是重点推进化工基地、港口物流和现代农业示范园等三个经济增长点建设。化工基地要按照规划要求,重点抓好园区内包括天盛多晶硅在内的5个项目建设,力争明年全部建成投产,同时要加快基地征地拆迁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和州港要确保明年上半年一期工程启动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要按照县党政联席会议研究的意见加快推进,力争*工业园等一批在建项目尽快竣工投产达效。三是大力促成盘景水泥第二条生产线、AVK阀门二期以及一批招商签约项目做好开工前准备,尽快开工建设。旅游项目方面,要加快*旅游项目步伐,力争建成一批新的旅游景点,积极申报国家级旅游风景区;加快打通北部山区旅游快速通道,开工建设从花园村至半月湖的道路,年底前确保建成通车。三要加强项目载体建设。出台加强园区建设的意见,给政策、给空间,开展园区竞赛,大力支持园区发展。县经济开发区要按照“彻底放开、封闭运行、自我滚动、加速发展”的要求,做到项目自主、财税自主、招商自主,明年基本的任务是要完成5000万元税收和投入5000万元建设通江大道的目标。乌江、沈巷工业园区要进一步完善功能,扩大规模,提升档次,提高承载水平。西埠盛家口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要加快建设,明年基地规划要完成,再培育几个麻油产业化龙头企业,尽快形成集群式发展。四要加大项目引进力度。要准确分析金融危机给招商引资工作带来的新情况、新特点,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合作,紧紧抓住沿海发达地区“腾笼换鸟”、“腾笼换凤”的机遇,充分利用我县的区位、资源和产业优势,主动承接产业转移,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的水平。要进一步改变招商方式,降低招商成本,提高招商效益。要进一步完善招商政策,一切以税收贡献、科技含量和产业发展论项目。要进一步强化领导,完善机制,优化环境,重奖重罚,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开展。五要大力支持企业发展。结合“5521”工业发展计划和“下百企、解难题”活动,对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年纳税超百万的骨干企业,要给予重点扶持,帮助其开拓市场、多方融资、培训工人、引进人才等,必要时派干部到企业挂职。继续大力支持三联泵业、宏晶新材料、金城米业、香泉湖禽业上市融资,帮助其做大做强。
第三,继续开展“城市建设年”活动。围绕“滨江历史名城、生态休闲之都”的城市定位和显古、露水、拥河、滨江的城市特色,继续加强和城建设。明年和城建设的总体要求是实现“三通”,即路通、水通、气通。路通就是要打通一环路;水通就是要加快老环城河水系改造,实现和城水的循环;气通就是加快和城天然气管网建设,使和城居民用上管道天然气。在此基础上,老城区重点是加快滨河大道一期、水上公园等在建工程建设,加快陋室公园改造、镇淮古街等项目招标建设步伐,搬迁县政府大楼,启动历阳东路延伸、滨河大道二期建设。城北新区重点加快行政中心、公安大楼、新一中以及海峰路、禹锡路等在建工程建设,力争上半年全部建成;开工建设县医院、职工培训中心,适时启动体育中心、农林水大厦,积极筹建档案馆、民生大厦等项目。滨江新区要按照“两年做规划、五年打基础、八年见成效”的总体思路,明年按照发展定位基本完成新区规划编制,启动通江大道等部分基础设施建设。
第四,继续开展“环境优化年”活动。明年环境优化年将继续整治和优化政务、法治、人文、生态、市场、金融、政治生态等七个方面环境,同时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重点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要在环境整治上下功夫。“三年创建省级文明县城”是全县今后一段时间文明创建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我们在环境整治上下了真功夫,“五子”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效果,和城及各镇的环境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但是仍然没有根本逆转,还有反复的可能。明年是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加强环境整治的关键一年,各地各有关部门务必要引起高度重视,要按照县创建方案的要求,认真做好各项创建工作。县文明办和督查局仍然要按照要求,每半月督查一次,发一期情况通报,促进工作开展。并且从明年开始,要加强对各镇中心村环境整治工作的督查,督查结果与村干部待遇挂钩。二是要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上下功夫。把选人用人作为优化政治生态环境的关键环节,着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对各级领导干部,在乡镇,试点“公推直选”;在县直,试点“以事论官”。对各级公务人员,实行“末位淘汰制”、“督查问责制”、“考核奖惩制”和“作风评议制”等,进一步有效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三是要在金融创新上下功夫。面对当前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我们要把金融生态建设作为优化环境的一项重要内容,积极研究最近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的9项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和追加*00亿元的贷款规模,督促金融机构抓住机遇,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加快县信用联社改制步伐,力争成功组建地方商业银行;继续大力支持中小企业上市融资,加强担保信用体系建设,建立有效的融资服务平台;要大力培养中小融资机构体系,进一步鼓励引导民间融资和小额信贷,尽快成立小额贷款公司;建立农村信贷担保机制,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积极探索发展农村多种形式担保的信贷产品,积极扩大住房和农村消费信贷市场,加强与境外商业银行的合作,成立村镇银行。
第五,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党的*全会作出的重大决策,是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举措。和县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已经初步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基本条件,完全可以把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作为指导今后全县发展的一项长期的重大战略决策。目前,全县城乡一体化实施意见已经拿出,计划从明年开始,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试点起步阶段(*09年—**年),第二阶段为全面推进阶段(**年—**年),第三阶段为基本实现阶段(**年—**年)。主要任务是:推进“四个集中”,加快“三个转换”,实现“六个一体化”。即,推进农田向规模经营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就业向二三产业集中、居住向城镇和中心村集中,加快农业资本向新兴产业资本转换、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换、农民向社区居民身份转换,实现城乡空间布局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服务功能一体化、就业保障一体化、环境保护一体化和社会事业一体化。明年重点做好五件事:一是继续开展好村庄整治工作。认真开展好“村庄整治回头看”活动,总结经验和教训,查找存在不足。在此基础上,按照市里统一要求,继续抓好50个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开展“三清三改三整顿”工作。这里强调一下,明年示范点建设一定要解决好垃圾到处堆、塑料袋满地飞,厕所越建越远,坟墓越建越近问题。二是开展新村建设。在规范整治的基础上,要认真搞好村庄规划,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根据实际迁村并点,建设干净、整齐、文明向上的新村庄。明年村庄规划工作要作为一项硬指标,与村干部工资待遇挂钩。三是开展城乡一体化试点。计划选择三镇的部分村开展城乡一体化试点,按照土地流转、综合改革、新农村建设“三位一体”的要求,着力推进“四集中三转换一建立”(耕地、工业、就业、居住适度集中,资本、产业、身份加快转换,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力争在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一体化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四是实行强镇工程。给政策,给平台,建园区,壮大各镇经济,充实各镇财力。此项工作请“两办”牵头,相关部门参加,尽快拿出实施意见。五是抓好“农家乐”旅游。加大农家乐旅游项目引进和建设力度,明年原则上每个镇至少都要建一个以上农家乐项目,县文化旅游局要结合各镇旅游资源情况,合理分配任务,尽快拿出方案。
第六,扎实抓好重民生、保稳定、促和谐工作。当前,经济正值调整期,抓好民生工作、保持社会稳定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在不折不扣地完成今年各项民生工程的同时,抓紧谋划好明年的民生工作,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更多的改革发展成果。明年除了省市规定的31项民生工程以外,我们将结合县情,增加9项,初步安排40项民生工程,包括农村敬老院建设、村村通班车、“五场一厕”改造、安置房建设、垃圾处理场和污水处理厂建设、全民健身工程和社区服务功能建设等。明年的就业形势将比较严峻,我们要全面深入地开展好全民创业活动,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岗位,大力鼓励自主创业,加强创业培训,以创业带动就业。要大力加强社会保障工作,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