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常见问题范文

时间:2023-10-29 15:06: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审计常见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审计常见问题

篇1

当前审计评价主要存在下列问题:

一是审计评价超出审计职责范围并且前后自相矛盾,如报告中评价为某单位较好地执行了国家财经法规、收支合法;但在审计决定中却又认为该单位挤占挪用财政专项资金问题严重,没有专款专用,造成前后矛盾。

二是审计评价主观片面。某些审计项目审计评价意见,未经过必需的审计检查和测试,而是在对部分情况审计查证后,在主观推理基础上得出的片面结论。如部分项目审计评价为:某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比较健全,某单位执行国家财经法规较好等情况,凭主观推断给出评价意见,没有相应的审计工作底稿作为依据。

三是审计评价单一笼统。不管什么审计项目,审计评价一个样,没有按照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审计项目确定的审计目标和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会计资料真实、合法、效益性及被审计单位的相关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而是作一些单一笼统的评价,或不予评价,或统一评价为帐帐相符、帐表相符。

篇2

关键词:财政 往来款 审计

政审计中的“往来款”一般涉及暂付款、暂存款、应收款等科目。根据《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暂付及应收款项指“政府财政业务活动中形成的债权”,暂收及应付款项指“政府财政业务活动中形成的债务”,均应及时清理结算,不得长期挂账。财政往来款审计的难点在于,上述往来科目中不仅包括正常的往来性质资金(属于资产、负债),往往还包括隐藏在往来科目下的收入、支出及各类结余结转资金,这些资金本应在其他相关科目核算,不妨称其为“非往来款的往来款”。故而在财政审计中,对往来款的审计和对其他事项的审计往往呈现相互交叉的局面,以往来款为突破口,可以进一步发现财政收支和预算管理方面的一些问题。在审计中,应当注意区分往来科目中的资金性质,分别取证、定性、处理。

一、“往来款”中的财政收入

审计中发现,财政部门为了调节收入或税占比等指标,预算收入未能及时足额缴入国库,期末挂在财政专户的暂存款科目。常见的一种情形是:先利用财政专户归集非税收入,再视收入预算完成情况将非税收入缴入国库。这一行为实际上是把专户作为调节预算收入进度的“蓄水池”,当预算完成情况较好时就延期入库,从而影响了非税收入及财政总收入的真实性、完整性。此时非税收入可能直接在暂存款科目核算,取得收入记贷方,缴入国库记借方,如期末未足额缴库,且未能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工作的通知》规定在10个工作日内及时补缴入库,则应确认为问题。出于同样的动机,财政部门年底还可能将部分财政收入退库,待下一年度再缴入国库,这部分退库收入可能挂在暂存款科目。究其本质,仍属于调节预算收入。

审计中还应留意利用财政暂付款虚增财政收入的情形,此时收到此“暂付款”的单位可能以“非税收入”名义再次将其上缴财政,抑或通过“缴纳税收”形式经税务部门到达国库,最终形成虚增财政收入。审计中,应取得暂付款科目和相应税收及非税收入的明细账(具体到单位),顺着时间链条,查找比对有无通过“收入空转”的蛛丝马迹。

二、“往来款”中的财政支出

财政部门为了平衡年度收支,或者因为部分支出科目的考核需要,可能利用暂付款科目人为调节预算支出。一方面,调减财政支出时,可能将已作支出转挂暂付款。审计可以关注相关支出科目,重点检查年底时贷方有无异常变动或借方有无红字冲销等。另一方面,调增财政支出时(虚列支出或权责发生制列支),可能在同一账套中借记预算支出科目,贷记暂存款;也可能在一个账套中作支出,资金转至另一账套中挂暂存款或作收入,此时需仔细比对两套账的关联科目,查找是否有在同一日期或相邻日期内,某笔款项一头作支出另一头挂往来的现象。从这一问题出发,审计还应进一步关注权责发生制列支资金清理情况:根据国务院《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方案》,已按权责发生制核算的存量资金,要结合当前财政经济形势在2年内使用完毕。对此,审计关注相关科目的后续变动即可,同时应留意被审计单位是否将资金转入其他暂存科目。

预算法修正案要求所有政府收支均纳入预算,但从审计的情况看,财政支出实际游离于预算之外的现象仍普遍存在。其中一种常见情形是:因预算没有安排某项目,以及对财政收支平衡的考虑,先将某项支出挂暂付款,以后年度视财力情况预算安排。究其本质,仍属无预算支出。在实际操作中,这一情形容易与借款发生混淆。审计中需查阅相关的原始凭证,特别是会议纪要、领导批示等文件,结合资金所投向的项目性质作具体甄别,并与被审计单位沟通确认。若资金有明确投入的项目,且其属于无收入来源或收入有限的公益项目,则这部分资金很可能在以后年度由财政预算安排,此时就不能将其定性为有借有还的“借款”了。

三、“往来款”中的财政存量资金

如前所述,往来科目不仅能成为调节预算收支规模和进度的工具,也能在更广义的维度上成为隐匿A算资金的工具,这部分财政资金应纳入但未纳入预算,或应统筹未统筹,形成了有待清理的财政存量资金。事实上,上面所述的“权责发生制列支资金”本质上讲也属于财政存量资金的一种。除此以外,还需关注以下情形:

一是关注是否存在部分重大资金游离于预算之外,长期挂在财政专户暂存款的现象。例如审计中经常发现,原先按“预算外资金”管理的财政资金未能全部解缴国库,长期挂专户暂存款;再如,部分具有专项用途的资金,如偿债准备金没有按年度分门别类纳入预算,而是挂专户暂存款,等等。

二是关注财政“待查收入”。财政部门可能因收入确认不及时等原因,以“待查收入”等名义将其挂暂存款,形成多年以来“无人认领”的现象。这些资金最初作为“待查收入”入账或许是合理的,但长年未动就属于明显的不正常现象,事实上构成了财政资金未纳入预算的局面。在审计实践中,这部分资金可能分散在暂存款下的多个二级科目,需要和被审计单位了解情况并仔细甄别、确认。

三是关注结余资金与暂存款之间是否有转入转出的现象。按照国务院规定,连续结转两年以上的财政资金应统筹使用,其中属于上级专项资金的,还可能被上级财政收回。财政部门为了在账面上隐匿结余结转资金的存在,可能将资金从结余科目转入暂存款,让暂存款成为资金的“避风港”。

四、“往来款”中的债权债务资金

当我们从财政往来款中区分出收入、支出和结余结转等类别的资金之后,才能更清晰、更准确地反映财政债权、债务关系,这也许更接近作为资产、负债科目的“往来款”的原貌。在此需关注以下情形:

(一)关注作为借垫款的“往来款”。实践中,出借财政资金现象早已屡见不鲜,特别是地方投融资平台因资金周转的需要,经常申请财政借款。审计需要区分两个口径:一是借款与暂付款的不同,不应把所有的暂付款都视为借款,借款顾名思义为有借有还,确认一笔暂付款为借款,通常需要具备借款申请、批示文件及借款协议等;如无相关资料应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供,以便进一步研判。二是借款单位的性质不同。按照现有的财经法规,向非预算单位出借财政资金属于违规行为,应作为问题确认;向私营企业出借财政资金风险较大,可作为重点审查事项。

从出借财政资金出l,还可引申至其他方面:根据财政部有关文件,确需借款的事项应报经政府常务会议批准同意;财政部门要与借款方签订借款协议,明确借款用途、金额、期限和违约责任等。据此,审计中应进一步检查借款手续的合规性,以及借款单位是否按照借款协议履行还款责任等。

(二)关注作为担保标的物的“往来款”。政府部门为投融资平台债务提供担保,除了出具承诺函并承诺兜底偿还这一方式外,还有直接以财政资金作为担保或质押标的物的情形,风险亦不容忽视。此时质押的大额定期存单、设立的担保金等都可能作为财政的债权资金挂在暂付款,审计须结合原始凭证、协议等文件的查阅予以确认。

(三)关注作为债务资金及偿债资金的“往来款”。政府为弥补建设资金缺口等原因,往往通过地方投融资平台向金融机构举借债务,资金可能直接进入财政账户统筹使用,若债务未纳入预算,则在账上不作债务收入,一般通过暂存款等科目反映。而那些没有纳入预算的还债资金,也可能先挂在暂付款等科目,待以后年度财力允许时再预算安排。此现象除了从往来款的角度看待,尤其应站在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视角研判,反映债务系统数据不全面、政府债务预算管理不健全的问题,着力揭示暗含的财政风险。

(四)关注往来科目以外的“往来款”。审计中还曾发现,部分财政专户账套因记账方式特殊,表示财政债权的“暂付款”数字无法在资产类科目中直接取得,而是需要通过收支类科目进行核算。此时,这部分往来款没有以“往来款”的名义在账面上反映,但依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无疑仍属于往来款管理的一个部分。如在财政审计中,曾发现某专户“借入资金”期末贷方余额表示财政尚未向上级归还的国债转贷本金,当年借方发生总额表示财政当期归还上级的国债转贷本金;“借出资金”期末借方余额表示项目单位尚未归还财政的国债转贷本金,当期贷方发生总额表示单位当期归还财政的国债转贷本金。另有“占用费收入”“占用费支出”科目核算国债转贷利息的收付情况,与上述两个科目核算本金的方式类似。于是,通过上述几个科目的勾稽关系,可以计算出财政部门为有关项目单位垫付国债转贷借款本息的总和,并可获悉有关单位欠缴国债转贷借款本息的年限。这便是所谓的游离于往来科目之外的“往来款”。

五、关于往来款清理情况

在现实操作中,部分审计人员可能存在认识误区,即认为对财政往来款审计主要就是关注往来款的清理情况。笔者认为,这是对财政往来款的不全面理解造成的。如前所述,财政往来款中的资金性质复杂,很多款项属于收入、支出、结余结转资金,其之所以挂账,往往出于体制机制原因(如为了税占比指标考核人为调节等)。如果对此不加以区分,直接用期末余额清理情况下结论,就可能忽略很多内在问题;这样的“清理结果”也不一定反映实际成效:因为被清理的可能是本身数额庞大的收入、支出和结余资金,而那些真正需要清理的资金如财政借垫款等,或许会不减反增。

基于这一认识,笔者认为对往来款清理情况的审计应当建立在审慎区分的基础之上,主要关注三个方面。一是余额清理情况。往来科目中资金性质复杂,所以一般不直接用账面余额进行比较,而是经过分析,剔除相应的不可控款项,再与上一年度余额比较,反映财政部门清理往来款的实际成效。二是账户清理情况。实践中,暂存款、暂付款等往来科目下往往有数十个甚至上百个二级科目,这些账户的清理情况也可作为审计关注点。但应注意财政部门在销户的同时,是否将相关挂账款项转移至其他科目下,形成“明销暗挂”的局面。三是往来款账龄情况。重点关注是否有挂账3年以上的往来款,特别是暂付款中是否有长期未收回的借垫款,若有则说明财政风险较大,应作为问题予以揭示。X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工程造价、结算、审计

一、工程结算审计中的常见问题

(一)施工单位报审结算存在的问题。

在审计中我们发现,有的施工企业利用建设单位对建设工程结算的知识了解较少、不能对建设工程结算进行有效地监督的弱点,采用多计工程量、高套定额、编制假预算和假结算、重复计算工程量等手段,高估工程造价。

(二)审计工程结算审核面临的问题。

1、工程承包合同不规范,工程结算计价难以确定。在审计过程中经常发现,建设、施工双方工程承包合同不规范。合同中不按投标文件的内容逐一填写,尤其是建筑规模和中标价,存在少填或者不填的现象,给工程计价取费留下活口,目的是为了竣工后高报工程结算价埋下伏笔,使得原本十分严肃的合同失去约束作用,建设单位失去了对施工单位工程报价的有效监督,容易造成决算价格偏高。同时,这也给工程结算审核带来难度和风险。

2、建设单位的不正常举动,增加了审计的难度。审计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建设单位节省建设费用,降低基建成本,提高投资效益。但基建结算审计并不受所有建设单位的欢迎,因为有些建设单位的基建管理人员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与施工单位逐渐产生经济瓜葛,因而这些人思想上有顾虑,认为基建审计核减额越大,说明自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越多,甚至出现施工单位都予以认可的核减,而建设单位反不认可的咄咄怪事。此外,建设单位打着“降低工程成本,节约建设资金”的旗号,肢解工程项目,将一个本应完整的单项工程肢解成若干子项发包给多个施工单位施工,除了要支付总承包单位服务费、增加工程成本外,有的还指定基建材料、指定材料供货商,甚至干脆代替施工单位采购建筑材料等。所有这些建设单位的不正常举动,都增加了工程造价审计的难度。

3、监理单位没有尽职尽责,造成工程结算审计难以深入。限于目前审计机关的技术力量和装备水平,实施工程结算审计难以做到全程跟踪审计,更无法采取技术扫描和钻芯取样等先进检测手段,因而审计所依赖的工程实施过程抽样检测资料只能以监理部门提供的监理日志为主要参考依据。但实际工程结算审计中发现,监理单位提供的监理日志并不能客观反映工程实施过程的真实情况,或填写不规范,或当时编造虚假记录,或事后补做虚假记录,或找不具监理资质的人员编造日志,等等。所有这些,都说明工程监理单位没有按规定进行监理验收,存在“走过场”的现象。例如,我们在装饰工程项目审计中发现,居室装修普遍存在较严重的质量问题,墙面、顶棚抹灰层脱落,通体砖颜色深浅不一造成地面花、地缝大、地坪不平等现象。究其原因,除了施工单位偷工减料、没有严格按工艺要求进行施工,建设单位忽视对装饰工程的质量管理外,监理单位没有尽职尽责是主要原因。这既给工程质量造成很大隐患,又使工程结算审计难以深入进行。

4、材料成本难以确定。现阶段建筑材料市场不规范,价格混乱。常常出现相同质量的材料,仅仅因为其产地或渠道不同,其市场价格差异却十分悬殊。这使得我们在审计过程往往无法核实材料的实际价格,工程成本也就难以测定。即使是审核其原始购货发票,也由于外部建筑材料市场的混乱而难辨其真伪,况且回扣与折扣普遍存在且幅度各有不同,更增加了审计的难度。

二、问题的成因简析

(一)建设单位领导及有关管理人员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学习不够、认识不深,不能完全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进行工程招投标活动并规范合同行为,甚至出现受个人利益驱动,致使建设单位的招投标工作暗箱操作,利用合法的形式掩盖非法目的行为。其工程技术人员或监理人员对《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及其配套的《公路工程工程量清单计量规则》等工程计价的相关知识学习、理解不够,或与传统计价概念相混淆,不能完全按照国家规范有关规定处理相关事宜。

(二)很多施工企业的工程造价编制人员,在编制工程项目决算时为了省时间图省事,往往不对竣工工程进行实地现场勘察,甚至在对工程图纸及相关变更材料均不熟悉的情况下就草率编制,导致已变更取消的工程项目在工程结算中仍然出现等高估冒算的情况。有的则有意增大工程造价,以提升其劳务费的“含金量”,进而造成工程造价增大。

篇4

关键词:园林绿化审计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1、关于绿化工程审计

绿化工程项目需要的苗木品种多,变化大,苗木控制作为绿化工程投资控制的关键要素之一,在施工过程中控制好苗木价格、数量,整个绿化工程造价的主体一般就会得到控制。苗木因数量、品种、规格、时间、地区不同价格也存在着很大差异,部分苗木价格起伏较大,常常行成有市无价的情况,现在不少地区都会由当地的造价主管部分定期造价信息,其中很多都包含了常用的苗木价格信息,但是在实践操作中,很少有审计师直接套用该价格,因为造价信息上面的苗木价格带有一定的宣传成分,并不能反映真实的苗木价格,一个地区如果有大型苗木基地,那么该地苗木价格较外地相对便宜,反之,如果没有,则价格会贵上好几倍,因此,在绿化工程审计中,合理的确定苗木公允价格,则是整个审计过程中的重点。

2、绿化工程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工程设计施工管理方面。园林绿化工程设计阶段实际上是属于艺术创造的一个过程,但是相比较其他艺术创造类型,绿化效果的设计常常具有高成本性、不可移动性,由于现有技术的限制,由计算机辅助设计渲染出来的效果和现实栽植后的效果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其还具有模糊性,在后期工程施工过程中,边施工边改方案的情况已是家常便饭,最终造成了实际栽植苗木和招标工程量清单中的苗木数量、规格有较大出入,为最工决算审计带来很大困难。为此,审计部门因提前防范,前置审计关口,不能坐等送审单位报送审计资料,要在施工工程及早的参与进来,重点把关工程量变更情况,对于存在较大出入的及早联系参建各方,确定最终价格方案,避免工程完工后“生米煮成熟饭”时审计处于被动的局面。

审计专业人员水平和素质方面。绿化审计专业人员水平和素质相对较低。园林绿化工程是随着城市美化亮化环境发展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才逐渐增多的,但相对于市政、土建项目专业人员较少,目前还没有绿化专业执业资质从业人员,从事绿化项目审计人员大多数是土建、市政专业资质的执业人员,他们对绿化施工工艺、验收规范、苗木识别等专业知识了解不深,造成绿化审计难以审深、审透。从业人员应加强绿化专业知识的学习,一方面学习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要多参与施工现场获得实践经验。造价管理部门应尽快组织对绿化的施工工艺、验收规范、苗木识别等专业知识进行培训学习、并通过执业资格考试提高绿化方面从业人员水平和素质。

合同对苗木规格审计的界定方面。合同对苗木规格审计的界定不清。大多数合同、设计图纸对苗木规格确认的时间没有明确,规格确认的时间是苗木进场报验时的时间,还是养护期满的时间。在审计时常常发现以蓬径为衡量指标的大都达不到要求,施工方则认为报验时的规格是达到的,由于后期修剪造成蓬径变小。以干径或高度为衡量指标的往往超过设计规格要求。施工方则认为应以大规格来审计。合同应对苗木规格审计界定的时间进行明确,绿化保修养护通常为一到两年,两年以后审计苗木规格大小,其苗木相对于栽植时可能长大了不少,这种长大带来的价格利润归谁享有应在合同内明确。对苗木规格修剪造成变小确认的时间也应在合同内明确。工程招标清单中,对于苗木规格、效果的约定应详细全面,在以后的验收和审计工作中做到有据可寻,切实保证工程质量。

现场审核调查方面。园林绿化工程涉及面积较大,通常以亩为计量单位,而且绿篱色块造型较多,普通审计部门常常没有专业计量工具,在现场审核阶段,审计人员面对庞大的工程量,特别是不规则图形时,只能采取“连估带蒙”的土办法,虽然效率是提高了,但是这种不确定性常常带来的是建设单位的损失,因为,施工单位心中有笔真实账,成本多少,他们了熟于心,估多的时候他们默不作声、估少的时候他们是坚决不会同意的。因此,审计人员在现场审核的阶段要加大加派人手,从细计量,力争在拿准每一项工程量,为准确核实最终工程造价打下坚实基础。

苗木价格的确定方面。苗木价格的确定是全部审计过程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各种主客观园林的限制,苗木的真实价格或者说成本,审计人员很难知道,因此,审计人员只有多跑市场、多跑苗木基地才能对数以百计苗木价格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在日常审计过程中,要注意积累和保存,对同种同规格的苗木要加以归纳,日积月累,长期训练,将在审计人员中形成定性思维,行家里手也就产生了。

定额计价依据缺失。现行的园林绿化工程定额大多是由上个世纪80年代制定的,经过近30年的发展,苗木品种以及工艺均与目前施工水平有很大差距,比如,在定额中规定的苗木移植,挖土球界定都在50公分以上,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园林企业通过草绳、防晒网包扎等方法,物流发达,朝挖夕栽已经十分普遍,施工企业很少按照定额规定挖到50公分的,因此由于土球缩小所带来的是人工费、机械费用的大幅缩减,因此在决算审计中,即便是移植苗木也很少用到绿化定额的,达到了有定额可套,无本可用的尴尬局面。因此,建设主管部们和造价站,要尽早着手编制新版绿化定额,为各地绿化工程竣工决算提供参考和依据。

结束语:园林苗木工程自身决定了苗木种类的繁多,随着栽培技术的发展,同一品种的苗木还分成了实生、嫁接等规格,无形之中加大了审计的难度,不管怎样,审计人员都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和提升,通过不断的积累,相信一定会成为绿化领域的权威专家。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行政事业;审计;问题;剖析;查证途径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8-0254-01

我们在对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中查处的问题进行归纳分类时,发现一些被审计单位发生的违纪违规问题很相近或相似,存在一定的共性。下面对这些常见问题进行归纳、剖析,并提出了相应查证途径。

一、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中发现的共性问题

(一)挤占挪用项目资金、专项资金。主要变现为:一些行政事业单位违规将与项目无关的或不应由项目承担的事项费用等在该项目资金中支出,形成挤占项目资金;或将违规挪用于其他项目、基本建设;或用于发放奖金、津贴等福利性支出;或违规用于吃喝招待、请客送礼等。

(二)未严格执行政府采购规定。一些行政事业单位自行购置属于采购目录规定的建设工程、办公设备、货物或服务,未按规定执行政府采购;未报经审批自行变更政府采购方式,自行采用单一来源方式或者竞争性谈判方式进行采购等;或在招投标过程中,委托给无招标机构资质的公司实施邀请招标,或由评标委员来自采购单位。

(三)违规乱罚款、乱收费、使用不合规票据收费。一些具有执法权的行政事业单位利用其职权无法律依据乱罚款;或未经国家批准擅自增加收费项目,征收国家明令禁止的项目;或超标准、超范围或应征未征、随意减免非税收入;或使用自购、自制或其他票据乱收费。

(四)违反“收支两条线”、“收缴分离”规定。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执收执罚收入未能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收缴分离和票款分离的规定;未能及时将财政预算管理的收入全额缴入国库和财政专户,通过违规开设过渡户隐瞒拖欠、转移、坐收坐支财政收入。

(五)滞留预算资金、无预算拨款。一些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资金分配拨付不合理,未按照预算管理权限和所属单位职责任务等分配预算资金,未细化落实到具体单位和项目;或将资金安排拨付给非预算单位等不属于部门预算范围的事项;或拨付不及时影响项目进度和事业发展。

(六)违规设置“账外账”、“小金库”。一些行政事业单位收入不入法定账内,而是将其存入私设的“小金库”或个人账户;或通过编制虚假的项目和经济事项进行虚报支出,将资金报账后存入单位其他法定外或个人账户,并在其中列支一些非正常支出。

二、问题成因及危害

产生上述问题成因和危害主要体现为:一些行政事业单位领导遵守财经法律意识较弱,存在模糊意识,认为只要不贪污,不把公款装入自己的腰包就没事;有些行政事业单位为追求本部门或小团体的利益,不惜违反财经法规和财务制度,弄虚作假,损失肥公;有些财经法律法规相互矛盾,存在着较多的漏洞,有的已明显落后,改革发展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无章可循,这就使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和个人打着改革的幌子,实则是钻法律制度的空子,化大公为小公、化小公为私分,损害国家的利益,谋一单位(己)私利。

三、常见问题的查证途径

(一)通过对比核实查证挤占挪用项目资金、专项资金问题。查阅与行政事业单位项目资金、专项资金相关的使用范围等文件资料,审查项目(专项)支出明细账户,调查核实列支的会计记录与实际事实,追踪资金拨付流向,核实支出的真实性、合规性,判断行政事业单位是否存在挤占或挪用项目(专项)资金问题。

(二)通过比照文件资料查证违反政府采购规定问题。查阅年度政府采购目录及限额及相关规定,审查支出账户购置设备、货物等会计凭证记录事项,查阅相应的购置审批、购销合同、验收记录及付款方式等资料,累加自行购置设备支付金额,以此确定行政事业单位违规采购行为和金额。

(三)通过内查外调查证乱罚款、乱收费问题。查阅行政事业单位收费文件、收费许可证及处罚文件,抽取部分收费票据、罚没收据、收费或罚没台账,对照执行标准和范围,查有无存在多收费、乱收费、乱罚款问题;将全年应收额与实收额比较,并抽查部分缴费单位及个人缴费金额与收费标准对比,查有无应征未征或随意减免的问题;抽查相关收费票据,审查票据使用的合法性和收入的真实性。

(四)通过审查资金往来账户查证违反“收支两条线”、“收缴分离”规定问题。审查行政事业单位收入过渡户开设的审批依据,将过渡户资金解缴与规定按时间比较,查是否存在拖欠;查阅收费票据月报表和票据领销登记簿,对比报表收费金额与暂存款账户、收入过渡户收入金额是否相等,判断收费与入账金额的一致性;审查暂存款账户核算的支出,查阅支出会计凭证,判别其是款项解缴还是直接列支费用;审查暂存款账户年(月)末余额,对长期挂账的资金进行询问了解相关人员,判别行政事业单位是否违反收支两条线规定或截留财政收入。

(五)通过关注资金拨付流程查证滞留预算资金、无预算拨款问题。审查行政事业单位与下级单位往来、银行存款等账户,查阅资金拨付、入账时间,对照项目完成计划和实施进度资料,确定资金拨付金额与项目完成量是否一致;审查项目性质、资金额度的分配与所属部门单位的职责相关联程度,确定分配是否合理;审查拨出经费账户记录,检查拨给单位是否属于本部门所属预算单位;审查单位设立的批复文件等资料,确定是否属于向非预算单位拨款。

(六)通过审查跟踪资金流向查证“账外账”、“小金库”问题。审查盘点行政事业单位现库存金,检查该单位现金库存是否与其现金账一致,特别是大额的“白条”抵库应逐项查明资金来源、去向等;要跟踪资金流向,查询开户情况,银行存款账要逐笔核对,对超过一定额度的资金去向一定要追查到底;检查费用支出账目,查有无通过报销虚假发票,套出资金账外核算;审查单位相关资产,查看有无出租、出借资产,收入不入账形成的“小金库”资金等问题。

篇6

关键词:会计凭证 审核 问题 应对策略

《会计法》明确规定,会计人员要对会计凭证进行严格的审核,并对不符合规定的凭证予以退回或者按照要求更正补充。实际上,会计凭证作为记录经济活动、明确经济责任的重要依据,加强审核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会计凭证审核的关键要素与审核的意义

会计凭证审核,就是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会计凭证的真实、准确、合法性进行审核。真实性就是要审核会计凭证所反映的经济活动的时间、地点、金额、活动内容等是否与实际情况完全吻合,在实际操作中,真实性审核通常通过查看经手人是否审核签字等方式来进行;准确性就是要审核会计凭证所反映的经济活动是否全面、客观,是否存在应填写未填写、没有将关键事件进行记录等方面的问题;合法性就是要审核会计凭证所反映的经济活动是否符合国家的规定,是否存在弄虚作假等违规行为。

强化会计凭证审核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可以强化监督,保障资产安全。在完善的审核体系下,会计凭证中的内容在形式上将非常完善,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遏制一些公款超标消费、虚假消费等问题,从而避免违规行为的发生。其次,可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完善的会计凭证审核制度可以帮助会计人员全面的了解经济活动的内容,并真实的反应到会计报表和财务报告中去,从而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特别是,完善的会计凭证可以帮助会计人员按照会计科目“对号入座”,这将提高会计报表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再次,可以为内部审计、外部审计等后续活动的开展提供帮助。完善的会计凭证可以帮助上级审计部门、内部审计机构更好的掌握经济活动,从而降低审计难度。

二、会计凭证审核中常见的问题分析

    虽然国家立法和财政部门对会计凭证的使用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但从实践来看,由于填报会计凭证人员的专业素养、熟练程度等方面的原因,当前会计凭证仍然面临一些常见的问题。

1、会计凭证所包含的内容缺失

会计凭证所包含的内容缺失是指没有按照要求填写会计凭证,或者填写的内容不全面。这主要表现在:主体缺失,如会计凭证缺失经手人的签字审核,或者没有相关领导的签字审核,此外,还有部分会计凭证缺乏单位名称等内容,从而也出现主体不明确的问题;内容不全面,如部分会计凭证以办公用品来统领整个经济活动,而没有将办公用品的明细进行罗列,从而导致内容不全;此外,还有其他一些内容上的缺失,如没有将金额用大写进行表述等。按照规定,这些内容上缺失的会计凭证必须予以退回,并在补充相关内容后才能入账处理。

2、会计凭证处理不及时或者手续不全

会计凭证处理不及时是指相关责任人没有及时的按照有关规定将会计凭证进行入账处理,从而导致凭证失效等问题,这种情形较为容易发生在有多个经济主体等情况下。会计凭证手续不全是指经济活动的发生没有经过相关的审批手续,从而使得凭证难以通过审核,此外还有可能出现一些越权批示等方面的问题,如对于某一经济活动主管领导没有签字同意,但协管领导签字同意;或者分管领导没有签字同意但上级领导签字同意等,这也是手续不全的一种表现。

3、会计凭证内容上存在问题

会计凭证内容上存在问题包括多方面的内涵,首先,会计凭证上出现涂改、数据汇总错误、大写数字错误或者大小写数据不一致等方面的问题,从而使得凭证不符合要求。其次,会计凭证内容与实际经济活动不相符合,表现为经济活动的金额明显超出实际,出现虚假凭证等,这种审核难度较大,一般情况下难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

三、完善会计凭证审核的对策建议

完善会计凭证审核,可以从加强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积极宣传普及会计凭证基本知识,规范程序明确要求,完善制度明确责任等方面着手。

1、加强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首先,要积极调研,了解会计凭证审核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一些容易遗漏的内容等,通过对常见问题的分析来帮助会计人员掌握发现这些问题的方法,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效率。其次,要加强对单位主要经济活动相关内容的培训,要让会计人员深入经济活动本身,了解日常经济活动的基本情况,从而帮助其树立一种感性认识,提高其发现会计凭证中问题的能力。如对于一般性的经济活动,其金额的大小一般会维持在一个水平,通过帮助会计人员了解这种实情,可以帮助其发现经济活动异动情形。再次,要加强职业道德培训,帮助会计人员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弘扬爱岗敬业的精神,树立防腐拒变思想防线,从而防止各种疏于审核等问题的发生。

2、积极宣传普及会计凭证的基本知识

    要制定较为完善的宣传方案,并积极努力的进行宣传。要用通俗的语言对会计凭证的基本知识如如何科学、规范的填写会计凭证,会计凭证入账所需用的条件等进行描绘,从而帮助各经济活动主体掌握相关的知识,避免出现一些常识性的问题。此外,还要通过宣传努力营造一种规范化的会计凭证审核氛围,从而为会计凭证审核工作的开展提供外部环境。

3、规范程序明确要求

首先,要规范会计凭证审核的程序,要根据会计凭证管理的要求,详细分析会计凭证审核的主要工作,制定凭证审核的基本流程,并以制度的形式明确下来,从而提高程序的可执行性。在此过程中,要根据审核的关键要素,明确关键环节的审核方式,从而突出审核的重点。其次,要明确会计凭证审核的主要内容,并制定详细的样例,帮助会计人员了解审核的标准和基本内容。如对于超过一定金额的会计凭证的审核需要哪些手续,需要哪一层次的领导签字盖章等,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明确来提高审核工作的规范性,并避免留下“死角”。再次,要制定完善的会计凭证审核配套制度,如对于不符合要求的会计凭证的处理方式,会计凭证审核时间限制等,从而避免拖拉等问题的出现,提高审核效率。

4、完善制度明确责任

首先,要明确会计凭证审核人员的权利和责任,要通过部门规章、管理办法等形式,明确会计凭证审核人员所具有的职权,所应当承担的责任,并尽可能的将这些责任进行量化,细化为可操作性的制度。其次,要制定完善的奖惩制度,要通过制定完善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对会计凭证审核人员的工作效率、工作能力等进行考核,以此为基础,制定相关的奖惩制度,从而调动会计凭证审核人员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建筑设计;消防审核;常见技术问题

随着城市的建设规模不断加大,也使得人们更加注重消防安全问题,这除了给建筑企业提出要求之外,还对审核工作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建筑设计消防审核是通过相关部门对建筑设计中的消防设计、消防设施的安置、工程验收等过程进行检查,保证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的消防安全,保证使用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对消防安全进行审核,对保障建筑物的安全使用有着重要意义。

一、建筑设计消防审核工作中的常见技术问题

1.1 建筑设计平面布置中的问题

建筑设计平面布置,是建筑工程子在工程设计中的整体布置的体现。在这方面主要出现以下两种技术问题:

⑴消防车道的设置。消防车道是火灾发生时消防车能够实施紧急消防措施的保障,因此在消防安全中有着重要作用。根据有关规定,当建筑物沿街部分的长度大于150m时,或者当建筑物的总长度大于220m的时候,必须在建筑物内部设置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道;对于高层建筑,应根据情况设置环形的消防车道。如果后者已经被考虑到设计中去,前者可以不进行设置,这就要求相关企业对有关规定进行详细的研究,并且对消防车道进行设计。

⑵人行道的设置。人行道作为火灾发生时有效的人群疏散通道,其设置对减少火灾损失有着实际意义。对沿街设有封闭的内院的建筑物或者设置了天井的建筑物,应当在内院和天井中设置能够与街道相连的人行通道。但是在现在的住宅建筑物的建筑设计中,大多采用底层为店面,上部为住宅的相对经济化的设计,在建筑设计的时候就不需要考虑专门的人行通道的设计了。

1.2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中的问题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主要应用于大型的公共建筑物中,对火灾的控制和预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对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进行审核时,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技术问题:

⑴集热板的应用。集热板是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当货架内的喷头上方有空洞缝隙的时候应当对集热板进行设置,确保喷头喷水的有效性。但是在检查过程中,往往会发现集热板的滥用状况,比如集热板面积过大,虽然规定的集热板面积在0.12平方米以上,但是集热板的集热效果与集热板的大小并无关联,这就造成了集热板的浪费。还有在喷头溅水盘的设置不符合规定的时候使用集热板,造成喷头的喷水动作延迟,从而导致对火灾的控制情况不利。

⑵喷头的选用。由于公共建筑物的情况不同,针对特殊场所的建筑物,需要选用快速响应喷头。特殊产所包括公共娱乐场所、医院、疗养院、地下建筑物等。这些场所由于人口密集或者疏散路径不便等原因需要设置热敏性比标准响应喷头更强的快速响应喷头。快速响应喷头的使用可以及时感知火灾的发生,并且在火灾发生的初期对火灾进行控制,减少损失。

1.3 住宅灭火器配置中的问题

住宅建筑属于人口密集区域,因此对住宅的消防安全设备进行设置有重要的意义。根据相关规定,住宅应当区别于其他形式的建筑,使用灭火器或轻便的消防水龙,并且还对高层建筑有着特殊的规定。这就需要建筑企业在对住宅的消防安全进行设计的时候考虑住宅的建筑规模和使用情况,对住宅进行相应的灭火器或其他相关消防装置的配置。

1.4 室内消火栓的设置

室内的消火栓的设置问题主要是阀门的设置。根据相关规定,室内消火栓,尤其是单层厂房、仓库或其他建筑物,停止使用的消火栓必须保证在五个以内,并且正在进行检修的时候至多关闭一根竖管,但是当竖管的设置在三根以上或四根以上时可关闭两根,并且四根以上时需要关闭不相邻的两根。在检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往往是阀门设置数量不足从而不得不关闭多跟竖管,导致消火栓的使用出现问题。这就需要建筑企业在进行建筑工程的时候对系统图进行仔细的阅读和研究,保证阀门设置满足相关规定的要求。

二、对建筑消防设计提出的建议

2.1 在审核过程中重视实地考察

实地考察是详细了解建筑消防设计的直接简单的方法,通过派人对实施攻击进行实地勘察,能够对建筑的位置和环境进行详细的了解,从而更加准确的对消防通道、人行道、消防水源和相关消防设备的设置进行了解,方便检查。

2.2 审核人员应当尽职尽责

建筑消防设计的审核工作是建筑物的消防安全的保障,有着重要意义,这就要求审核人员尽职尽责,严格根据规定和实际情况对建筑物的消防设计进行审核。由于审核的方面过于繁杂,就需要有关部门对审核人员进行专业分工,通过分工形式可以确保检查治疗,并且对工作效率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相关审核人员应当对建筑物的消防设计进行全面的检查,并进行相应的记录,对建筑物的改建、扩建、功能变更等情况及时进行上报。通过严格执行审核程序,确保建筑工程的正确进行。

2.3 复核制度的建立健全

若要保证审核的质量,就需要建立相关的复核制度。建筑消防设计的生和工作有着一定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并且在建筑的消防作用和安全使用中起着重要作用,这就要求审核人员除了具有专业的消防审核技术外还应具有较高的责任意识,保证审核工作公正的进行。相关复核制度的建立,是确保审核质量的保障。通过审核部门建立技术复核制度,进行专业分工审核后,通过多名具有较高业务技术水平的工作人员进行复核,一方面可以保证审核过程的万无一失,另一方面也对提高审核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素质有着重要作用。

三、总结

对建筑物设计消防审核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进行分析,可以通过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建筑企业的责任意识和审核人员的责任心,避免这些问题的产生,并且保证建筑消防设计的合理性,确保建筑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通过相关审核制度的建立和严格实施,提高消防设计的审核水平,对促进我国建筑的消防安全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许志辉. 建筑设计消防审核常见技术问题探析[J]. 武警学院学报,2011,27(2):59-61.

篇8

【关键词】高层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质量

0.前言

在城市建设不断发展的今天,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越来越被重视,并且向大深度及大跨度方向发展。深基坑的施工变得极为重要,如不重视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的常见问题的研究,对这些问题处理不当必然会对周围建筑物、市政地下设施造成一定影响,使地下基坑施工不能正常进行,造成不安全因素,导致经济上的巨大损失。深基坑支护工程是近二十年来随着城市高层建筑发展而发展的一门新的实践工程学,由于深基坑支护为临时建筑,不在建筑主体施工的范围内,为节省投资、降低成本及加快进度,业主、施工单位往往只强调基坑支护施工的临时性,而忽略了基坑支护施工的重要性、复杂性及风险性,致使深基坑施工时安全质量事故时有发生,不仅延误了工期,还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分析了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施工过程的控制要点。

1.建筑深基坑常见问题分析

(1)忽视深基坑支护工程的重要性引发的严重问题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高层及超高层建筑日益增多建筑工程在向高空和地下两个层次逐步延伸加之国家有关规范对基础埋置深度和人防工程的要求建筑物的地下结构越来越深高层建筑地下室的设计必不可少有的地下建筑深至有三、四层开挖深度达十多米,与之相关的是深基坑支护的施工,因此深基坑支护成为一个必要的施工过程但由于深基坑支护为临时建筑,不在建筑主体施工的范围内为节省投资、降低成本及加快进度,相关单位往往忽略了基坑支护施工的重要性、复杂性及风险性,致使深基坑施工时安全质量事故时有发生,不仅延误了工期,还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深基坑支护方案的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整个深基坑施工的成败。在我国,深基坑的出现较晚,深基坑支护设计日趋成熟,但设计参数众多,地质不明因素的影响,使设计工作的难度加大。据资料统计在基坑工程施工质量事故中,由于设计原因造成的事故占总数的43%。设计原因主要表现在:无证挂靠设计、盲目设计、参数取值错误、地下水处理方法失误、支护方案选择不当等。

(2)基坑设计中的其他问题表现形式钢板桩的施工可能会引起相邻地基的变形和产生噪声振动,对周围环境影响很大,因此在设计中要考虑该方法对人口密集、建筑密度大的地区的影响。同时,还要注意施工结束后钢板桩拔出时对周围地基土和地表土的影响。

土钉墙只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的粉土、黏性土与无黏土,不能用于淤泥质土、饱和软土。对基坑周围环境安全等级要求高,对土坡变形有严格控制要求,以及基坑周围上下水道有漏水可能的,不宜采用土钉墙方法支护。

当基坑周围场地狭小,基坑开挖深度较大,如超过6m,或基坑紧邻已建成建筑物、交通干道、重要管线,通常均选用支撑或锚杆排桩、连续墙结构支护。在软土地区及基坑四周无地下空间设置锚杆,不宜采用锚杆式排桩或连续墙结构对基坑进行支护。

当基坑周围不具备放坡条件及设置水泥土挡墙时,且周围无重要建筑物及管线、开挖深度不大,可以采用悬臂桩或连续墙结构支护。当变形较大可设置双排桩;对土体水平位移控制严格时,不宜选用此种结构支护。

(3)基坑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施工前应对工程的地质勘察报告认真分析研究,根据挖土深度范围内不同土质的物理性能和地下水位情况特别是丰水期的水位情况,选择相应的土方开挖、支护结构及降水方案。根据所制定的施工方案,对全体施工人员作详细的安全与技术交底工作。

基坑开挖前通过降水提高坑内土体的水平抗力,减少基坑的变形量。施工降水不宜过快,降水过程中应加强周边建筑物、地下管线和地表沉降的监测,同时在坑外地面设回灌井,必要时应采取回灌措施,确保周边建筑物安全。在基坑开挖施工中,发现监控数据接近或超过警戒值时,应立即分析原因,准确地找出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施工步骤,采取相应的对策,便能有效控制基坑变形,确保基坑安全为防止边坡失稳,施工前先清除基坑边堆土等荷载,防止由于荷载过大引起基坑坍塌等事故的发生。基坑开挖分层进行,从上到下逐层进行开挖,严禁超挖和掏底开挖,同时开挖过程要与支撑架设同步施工。开挖段的长度必须根据基坑深度和坡度合理确定,不宜过长。

3.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问题的对策

(1)设计人员应具有较强力学知识(理论、材料、结构、流体、土力学)和地基与基础等多学科的知识又要有丰富边坡支护设计经验熟悉当地的水文地质状况和特点,在结合建筑及周围环境特点的基础上,设计出经济合理的深基坑支护方案。

(2)人员在施工前应对方案进行认真审核,理解设计意图,及时与设计人员沟通,以掌握方案在施工组织时使各个组成部分、各道工序协调有序。再者,业主方应了解深基坑支护的重要性,选择有经验的设计单位设计支护方案。

(3)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施工规程、经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及相关的技术规范组织施工,对各施工要点要制定具体措施,并加强过程控制。例如,确定土方开挖方案时,应对周围建筑物、构筑物进行拍照和录像。

4.建筑基坑工程还未彻底解决的问题

由于开挖深度、周边环境、地层性质等多因素的影响,基坑支护方案会根据所选物理力学参数的不同而选择不当。基坑支护的内力和变形的精确计算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其计算模型需要考虑围护结构、支撑体系和土三者的共同作用。但是,目前将其简化为平面问题,难以准确反映空间效应。在软土地区,淤泥、淤泥质土等具有蠕变特性,围护结构会随着无支撑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大变形,即所谓的“时间效应”。目前时间效应尚未精确考虑到理论计算中。

由于受到多种未知因素,如暴雨等自然灾害的影响,深基坑土体的变形和位移无法精确计算。当基坑平面尺寸较大,支撑体系较复杂时,由气温变化引起的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会使支撑杆件内力增加,但在围护结构设计时该理论只加以概略估算。在建筑物密集地区设计深基坑的支护结构,多以变形控制,但在设计时如何控制周围地面沉降尚有一定难度,这是由于计算方面尚难以提供精确值。

5.结语

综上论述让我们对高层建筑的深基坑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要想处理好深基坑施工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必须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防止措施。针对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施工人员还要加大研究的力度,尽早的找出高效快速的弥补措施,确保建筑工程的深基坑支护施工质量能够满足施工规范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黎锦周.深基坑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技术处理措施[J].广东科技,2012(16).

[2]王承武.高层建筑施工中的深基坑问题及对策[J].中国城市经济,2012(11).

篇9

在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和国家相关政策的有力扶持背景下,我国企业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会计审核工作是财务工作的重要的组成部分,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试图通过运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和丰富的管理经验来使得会计审核工作对于企业成长发挥更加良好的推动作用。本文阐述了企业会计审核的相关概念和内涵,探讨了我国企业会计审核中常见的问题,并根据笔者的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了增加会计审核工作效率的几条途经,希望能够对于企业管理者提供若干参考。

【关键词】

会计审核;问题;策略

会计审核工作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的重要的一环,在企业的成长和发展之路上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浪潮中,市场不断进行自我规范,信息技术在高速发展,同时个人在追逐经济利益上凸显出不少问题,这些都使得会计审核工作出现了很多问题,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该运用标准的流程去进行企业的财务审核,提高审核效率,为企业决策者做出经营管理方面的财务数据和财务结论。但是很多企业的财务体制存在很多问题,财务运行机制并不成熟,如何不断完善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督制度,规范审核流程,提高企业财务人员在会计审核方面的专业素质,来规避企业成长路上的各种潜在风险,最终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是每个企业管理者所需要思考的问题。

1 会计审核工作的内涵以及对于企业的重要作用

会计审核制度是企业会计部门对于企业会计业务的处理工作,处理过程以货币为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方式,主要对企业的包括会计凭证、会计报表、会计账簿和其他会计资料在内的监督和审查,进行记账、算账和报账,实质过程是对于会计信息的再监督和再复核操作,操作结果是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决策所需要的财务会计信息。

会计审核贯穿于经济活动的整个过程,是会计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职能,又叫反映职能。记账是指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采用一定的记账方法,在账簿中进行登记,以反映在账面上;算账是指在日常记账的基础上,对特定主体一定时期内的收入、费用、利润和某一特定日期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进行计算,以算出该时期的经营成果和该日期的财务状况;报账就是在算账的基础上,将特定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以会计报表的形式向有关各方报告。

会计审核的基本特点有三个: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同时辅之以实物量度和劳动量度;会计的审核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全面性、综合性的特点;以真实、合法的会计凭证为依据。一般遵循的原则有客观性原则、相关性原则、统一性原则、及时性原则、谨慎性原则和历史成本计价原则等等。会计审核的基本要求是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和比较。审核的内容对象有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财务的手法、增减和使用、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资本、基本的增减,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以及其他需要办理会计手续审核的事项。会计审核常用方法有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等。

对于企业而言,会计审核首先能够保证企业财务机制的健康稳定运行,这是企业的资金流是否有效流通的保障。准确真实的财务会计审核制度能够完整展示企业的账目信息状况,避免违法乱纪行为在财务上的发生,进而可以有效监督行为。符合标准的会计审核流程的操作对于提升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有提升效果,专业水平的提高能够更加确保企业财务系统的安全运行。

2 会计审核中存在的问题

会计审核是财务活动中的核心工作,做好企业内部的账务审核对于串联企业的各个环节上的财务活动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企业在会计审核制度上依然存在许多漏洞,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点。

2.1管理层重视度不够。用陈旧的人为制定发展规划和简单管理制度来带领企业向前发展是很多企业管理层的认识误区,没有采取正确的办法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进行合理的引导,没有注意到财务人员的素质在财务管理中和规划管理处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整个企业没有建立从上到下的财务风险意识,认识不够深刻。

2.2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得企业对于员工的素质要求不断提升,对于企业财务人员更是如此。由于高层的忽视,会计审核工作从业人员的素质良莠不齐,部分人员没有受过正规专业的会计技能培训,这导致会计审核工作的质量不高,效率低下。社会科学的进步也使得审核工作在不断吸收新的方法和理念,部分会计审核人员止步不前,不肯学习,单纯利用以往经验应对日渐复杂的审核工作,墨守成规。素质低下导致思想不过关,会给审核带来虚假信息。

2.3 假账、漏账、错账现象频发。虚假账目的现象在企业经常发生,形成原因多种多样,但是主要原因是个人受到经济利益的诱惑,对于利益的追求盖过了思想道德和规章法律,胡乱修改账目信息,利用歪曲的审核结果来进行避税或者呈现虚假繁荣的假象,会计工作的审核人员收取回扣。原始凭据不能在手续完整的情况下传递到财务部门导致漏账频发,带来的问题是财务记录连贯性的缺失,企业实际的财务活动结果与记录结果出入较大,无法客观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甚至会出现资金流失现象。错账现象一般是由相关人员素质不过硬引起的,错账可能会导致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产生混乱,纠正错账也会消耗人力财力,浪费资源。

2.4监督机制缺失。会计审核活动的操作对象是确凿无误的数据,需要有效监督机制来保证审核数据的真实性,否则审核活动就会失去意义。财务部门内部审核监督机制的缺失导致审核活动较为随意,也没有配套的奖惩机制,只考虑到经济效益,对审核工作认为干预较多,审核人员的成绩没有得到奖励,错误没有得到惩罚,会使得工作积极性丧失和侥幸心理的滋生,工作缺乏活力,犯错机会增大。

3 提升会计审核工作水平的几点建议

3.1 提升管理层的会计审核意识和企业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

管理人员的思想决定着企业发展前进的方向,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应该树立正确的会计审核意义,明白会计审核的意义,领导者不一定需要有过硬的审核专业知识,但是需要由知人善任的眼光,聘请适合企业发展的高级审核人员来统筹审核工作。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也是审核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专业素质还要包括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企业可以定期开展对于审核人员的会计专业技能培训和法律知识讲座,例如《会计准则》、《会计从业职业道德》、《会计法》和《税法》等等,保证思想技能双达标。

3.2 搭建严格完整的票账体系

票证和账目体系的完善不是为了应付检查,而是通过系统的完整严格来达到每一次财务活动的的清晰明了,来龙去脉都有源可知。合理的票证体系不仅仅能够保证企业财务体系运转良好,更能够有效减少企业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每一笔账目都需要确定、审核、登记、复查,尽可能详细。出现疑问的地方及时查阅修正。平时定期及时与银行进行业务核对和贷款的核实。

3.3 提升管理信息化水平,实现票据管理信息化

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为财务活动的计算机信息化管理扫清了技术上的障碍,企业可以用相应的会计审核软件来武装自己的财务系统,用电子票据实现企业每个部门的不同经营活动之间的有机连接,票据的申请、印制、审核、登记、入库、出库、使用和保管全部用软件进行数据记录,电子票据代替纸质票据使得财务票据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造假和更改等问题无法出现,审核系统的网络化和信息化可以便于财务活动中的收费名目、收费标准等进行严格的审批和控制,复查也方便省事。审核管理的信息化不仅仅可以降低问题发生的概率,而且可以节省人工成本,降低审核人员的工作量,使得企业把资源集中起来控制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便于会计审核的有力执行。

3.4 票据存根统一管理

“票出多门”是财务活动中经常发生的现象,企业可以进行票据存根收缴,交由财务部门统一管理,方便定期或者不定期随时稽查票据。稽查发现违规使用的票据立即进行相关处理,通知相关当事人,有必要进行通报批评,根除票据使用不当的现象。

4 结语

我国企业财务会计审核制度应该与时展的脚步相吻合,现今我国企业会计审核制度存在的问题是存在大量的错账、假账和漏账,领导层不重视、会计人员素质不高以及监督机制的缺失。为了避免会计审核中存在的漏洞影响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企业应该加强内部财务会计审核制度的建立,领导层要提高会计审核意识,聘请专业高级管理人员,财务人员要提升专业素质和法律意识,还可以建立审核体制的信息化管理,加强监督与奖惩机制,使得企业审核制度能够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发展,保证企业在市场中前行。

【参考文献】

[1]王莺. 论财务管理中的会计审核及内控制度[J]. 中国外资,2013,10:51-52.

[2]孙珊. 会计审核对财务管理促进作用探讨[J]. 现代商贸工业,2013,23:120-121.

篇10

关键词: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问题;策略

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是一项比较繁杂的工作,其系统性较强,需要建设项目部门协同完成,才能确保建筑工程项目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更加科学、合理。目前,我国建筑市场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如果预结算造价出现较大偏差,可能会对企业造成资金链断裂,或导致企业破产。因此,有效控制工程造价、降低工程施工成本,建筑业需加大工程造价预结算的审核力度,推进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人员的综合培训,确保工程造价审核人员能够妥善处理好各项工作,提高工程造价的真实性、可靠性与准确性。

1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概况

概况:(1)工程造价。工程造价是一个广义概念,当阶段和场所出现变化时,其含义也会因此有所改变。工程造价是指进行某项工程建设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它具有大额性、个别性、差异性、动态性、层次性、兼容性[1]。在进行工程造价工作时,工作人员应该按照图纸以及相关规范来展开,从而精准计算出各项费用;(2)工程预算。工程预算主要是对那些未施行项目的收支情况制定出相应的计划。该工作对于企业管理而言是极为重要的,其能够为工程招投标报价以及工程造价提供一些基础信息数据;(3)工程结算。工程结算是指根据承包合同与完成工程量,施工企业可向建设单位进行工程造价清算经济文件的办理。[2]由于工程建设项目的建设时间普遍偏长,且必然会耗费掉大量的资金,故要想确保施工过程能够妥善处理好资金问题,那么就应该做好工程结算工作;(4)审核。工程造价审核过程通常涵盖有工程的量、价及相应的取费等内容,主要是为了确保这些内容更加真实、有效。

2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中出现的问题

2.1建设过程资料缺乏内控制度

在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过程中,采集到的工程实施资料、数据愈真实、精确,那么预结算的结果将愈接近实际投资额或承发包价。然而在工程的整个建设周期各阶段中,往往会不尽人意,出现一些主观或客观的原因,如:图纸设计不详、施工现场地质条件与相关部门提供的资料不符、人为的随意改动设计意图等等变更事件,造成工程造价发生变化。企业内部对变更事件观念淡薄,缺乏重视,未设置内控制度,或内控制度形同虚设,没有严格审核凭证资料或材料不真实,造成了一些原始资料存在着偏差、数据不够精确,及现场施工记录不完善,无法达到预结算造价参考作用,。这种情况对于工程的造价而言是极为不利的,工程也可能会因此而延期,严重的时候甚至可能会发生资金链中断的情况,进而工程项目无法正常完工。

2.2审核人员综合素养明显不高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预结算审核造价人员越来越多,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如理论功底薄弱、常用老眼光、老办法看待新问题、专业技术不精、查处问题不透,缺乏科学技术等综合素养明显不高,各种审核问题频繁出现,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审核事业的发展。

2.3施工企业本身存在问题

目前在我国各类工程项目的“招投标”过程中,投标企业在向招标方展示施工资金整体计划时,一般是根据“工程量清单”报价这种方式。工程量清单均采用综合单价形式,综合单价中包括了工程直接费、间接费、管理费、风险费、利润、国家规定的各种规费等[3]。其是根据技术和经济指标、工程项目管理组织等报价自行确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些施工企业为了能够承揽到该施工任务,会不惜一切代价已低于成本价格来报价,围标、串标或曲解合同,严重扰乱建筑工程项目招投标的市场秩序,迫使履行合同中发生纠纷、违约等现象,造成工程造价预结算存在一些不合常理的费用。

3预结算审核问题的应对策略

3.1加强企业内部审核制度

要想确保审核工作能够保质保量完成且具备较高的效率,则必须加强企业内部审核制度,不断挖掘出审核机制在工程造价预结算中的功用,并在各企业内部灌输合理的预结算审核理念。同时,企业还需要在预结算编制中融入新时代元素,合理做好工程造价管理及控制工作,从整体层面上展开预结算管理。相关企业管理者还需要与审核人员多多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记录好审核制度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借鉴其他国家的精髓,以此来确保审核工作能够圆满完成。

3.2促使造价审核员工综合素养不断提升

审核人员的素质对于审核工作能否完成以及完成的效率和质量是具有极大影响的,甚至可以说,审核人员的综合素养决定了审核工作的成效。要想确保审核人员具备较高的素养,则应制定相应考核制度,选用适宜的审核工作人员,让专业人士、高素质人才来从事审核工作,同时,也需注重审核人员的工作经验,对于那些经验极为丰富的工作人员,企业要给予重视。其次,由于社会的发展变得愈加迅速,该行业的发展进程也非常快,故对于审核人员的素质要求也会变得愈来愈严格,故应该针对审核人员展开相应的培训活动。同时,相关企业还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确保审核人员掌握到更多新型知识,使他们能够灵活应对各种突况。最后,还需要不断增强审核人员的尊法守法意识,以此来避免审核人员违纪违规现象的出现。

3.3不断改进项目管理制度

完善制度是强化管理的重中之重[4]。要想妥善处理好工程预结算审核的诸多问题,则非常有必要改进管理制度,制定出各种合理的规范体系。工程项目管理制度需要明确各个环节的具体操作和行为,进一步将责任彻底落实下去。杜绝招投标过程,施工企业随意压价、抬价、围标、串标的现象发生,建立投标人诚信档案管理制度,对企业管理不规范的情况进行评估,并追究其责任。另外,建设企业的材料采购人员应时时关注建筑市场行情,了解市场各种材料价格变动趋势,以防施工企业虚报工程材料价格,以此来督促企业做好工程建设的管理工作。

4结束语

建筑工程的工程造价管理离不开预结算审核工作的撑持,承发包各方要想做好工程造价管理工作,那么就需要注重预结算审核。现如今,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依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相关企业非常有必要针对这些问题展开深入探究,及时采取各种措施,确保预结算审核工作能够正常完成。

参考文献

[1]张斌.建筑安装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问题及应对策略[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20):21-26.

[2]覃莲玉.论设备安装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内容及方法[J].住宅与房地产,2016(18):39-42.

[3]孙泽中.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常见问题及策略探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9):173-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