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亚健康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10-29 09:32: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治疗亚健康的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亚急性湿疹;健脾利湿法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累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1]。亚急性湿疹由急性湿疹迁延而来,皮损的红肿、水疱有所减轻,但仍然有红斑丘疹脱屑,瘙痒依旧明显,反复发作,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课题组使用健脾利湿法中药复方联合抗组胺等药物治疗亚急性湿疹,显示了比较好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课题病例来源于2009年8月至2011年5月门诊治疗的亚急性湿疹患者90例,均符合亚急性湿疹诊断标准[2],排除真菌、细菌等感染性疾病。患者随机进入治疗组或对照组:治疗组45例中男20例,女25例;年龄21~59岁,平均39.5岁。对照组45例中男23例,女22例;年龄23~61岁,平均41.7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以抗组胺药物治疗为主。口服氯雷他定片10 mg,1次/d;酮替芬片1 mg,每晚一次。治疗组在服用西药的基础上,加用健脾利湿法中药复方:人参、茯苓、砂仁、白术、白豆、山药、莲子、薏苡仁、甘草随证加减,水煎服。服药过程中定期查肝肾功能。两组使用相同外用药物,皮损渗出较多时给予3%硼酸湿敷;渗出较少者给予糠酸莫米松乳膏外用。治疗3周后观察疗效。
1.3 疗效标准
治愈:皮损数目消退≥90%;显效:皮损数目减少60%~89%;有效:皮损数目减少30%~59%以上;无效:皮损数目减少30%以下或增多。总显效率为治愈例数与显效例数所占的比例。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两组总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总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
2.2 不良反应
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两组之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亚急性湿疹,在中医学属于亚急性湿疮范畴,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病变通常局限于表皮及真皮浅层,病理上表现为表皮海绵水肿、不同程度的增生肥厚等。常由急性湿疹处理不当,迁延发展而来;急性湿疹的红肿、渗出等症状有所减轻,但仍有红斑、丘疹、脱屑,以及苔藓化等表现;自觉不同程度的瘙痒,一般无全身症状。中医学认为,本病因禀赋不耐,饮食不节,伤及脾胃,脾失健运,致湿热内生,或外感风湿热邪,内外合邪,两相搏结,浸肌肤发病;或病程迁延,致使素体虚弱,脾为湿困,肌肤失养而发病[3]。故对于亚急性湿疹,治疗上宜采用健脾利湿之法。本课题以亚急性湿疹为研究对象,使用健脾利湿中药,并联合常规抗组胺治疗,观察中西医治疗亚急性湿疹的临床疗效。
研究显示,与单纯西药对照组相比,联合使用中药复方的治疗组患者显效率较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课题使用中药复方以健脾利湿为法,选用人参12 g、茯苓9 g、砂仁12 g、白术15 g、白豆9 g、山药9 g、莲子12 g、薏苡仁9 g,甘草12 g,随证加减。此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甘草为四君子汤之组分,平补脾胃之气;白豆、薏苡仁、山药之甘淡,莲子之甘涩,助白术健脾利湿;以砂仁芳香醒脾,通上下之气机;诸药合用,产生健脾利湿之功效。根据本课题组的临床观察,此健脾利湿法中药复方联合抗组胺药物治疗亚急性湿疹,可以产生相互协同的功效,提高治疗亚急性湿疹的临床显效率,有比较好的实用价值。
参 考 文 献
[1] Bolognia.朱学骏,王宝玺,孙建方,项蕾红主译.皮肤病学.第2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0.
篇2
中医对亚健康状态的认识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亚健康状态是许多种证候的综合表现。亚健康在西医学虽然缺乏诊断标准及有效调治,但中医辨证却取得了很大进展。在整体调节和辨证论治原则的指导下,中药调理和生活方式干预、体质筛检、情志疗法、针灸、推拿及食疗等中医手段对亚健康状态的干预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亚健康/中医药疗法;食疗;针灸推拿疗法
按照2006年10月中华中医药学会的《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的规定,亚健康状态指人体处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状态。亚健康的干预包括亚健康状态的预防与康复治疗两层含义,中医从病因病机到辨证施治,对亚健康状态的认识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中医药干预亚健康状态,总的原则是整体调节和辨证论治,在此原则指导下,采用中药调理和非药物手段等中医方法对亚健康状态的防治发挥了重要作用。
1 整体观对亚健康干预的指导作用
中医学重视整体观,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强调情志活动对人体脏腑的影响,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统一性。中医药擅长调节人体机能状态以维护内外环境及身心的平衡,从而达到有效干预亚健康的目的。以往中医证的许多研究都证实,中医药改善机体的功能状态,可以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而起作用。
2 辨证论治对亚健康干预的指导作用
辨证是论治的前提和依据。中医治病,既着眼于“病”的异同,更着眼于“证”的区别。“证”是一种状态,有轻度心身失调的亚健康状态、疾病前的潜临床亚健康状态,又有疾病恢复期的后临床亚健康状态[1]。亚健康状态可以是许多种证候的表现,其在西医学虽然缺乏诊断标准及有效调治,但中医辨证却取得了很大进展。《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将亚健康的中医常见证型概括为肝气郁结、肝郁脾虚、心脾两虚、肝肾阴虚、肺脾气虚、脾虚湿阻、肝郁化火及痰热内扰8种。
3 中药调理法
关于中药调理亚健康的临床报导很多,且疗效都很明显。如叶子[2]用补益汤治疗亚健康人群386例,所有病例均有亚健康状态的典型表现,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毒副反应,治疗后理化检查均有明显改善。温茂兴[3]用补中益气丸合六味地黄丸治疗具有亚健康疲劳典型表现的66名患者。服药平均40d后疲乏无力、精神不振、虚烦失眠、胃纳不佳等典型症状明显改善。
4 非药物干预措施
4.1 病理性体质的筛检 中医体质学说认为病理性体质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关键因素,不同体质的人对病邪的反映性亦不一样,王琦[4]主持的“中医痰湿(肥胖)体质的基础研究”课题研究结果表明:肥胖人痰湿体质患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中风的机会远大于非痰湿型体质。因此,积极改善特殊体质,阻止致病因子对人体的侵袭,就成为亚健康病因预防措施的核心。通过筛检,可以从人群中找出病理性体质之人进行病因预防。
4.2 情志疗法 中医的情志疗法在医史上不乏记载。中医认为情志不调能导致气机紊乱,而“百病皆生于气”,所以情志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黄帝内经》有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句话不但说明了保持良好心态对健康的重要性,还明确指出了心理调整的关键是做到恬淡虚无、精神内守。中医治疗亚健康的心理疗法主要包括移情疗法、易性疗法、以情胜情疗法和情境疗法等[5]。 4.3 针灸疗法 关于针灸调理亚健康行之有效的报导也较多。如安丽萍等[6]采用毫针、七星针及耳穴压丸的组合针法应用于躯体性亚健康状态的人群200例,并与自我保健按摩组102例和服用保健品组80例进行同期对比观察。其患者表现为不明原因或排除疾病原因的体力疲劳、虚弱、性功能下降和月经周期紊乱、头晕、耳鸣、失眠等症状,其毫针针刺主穴为腹三针(中脘、天枢、气海)、体三针(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头三针(本神、百会、安眠穴),梅花针取华佗夹脊自第1胸椎至第2腰椎两侧叩刺,耳穴取神门、交感、肾上腺、皮质下双侧穴位,以王不留行籽贴附按压。结果在规定疗程中,200例症状完全消失,总有效率达100%。赵?珏等[7]针刺治疗亚健康42例,患者各表现为肝脾不调、脾胃气虚、心脾两虚、肝肾阴虚或脾肾阳虚5种证型之一,设立针刺组,耳压组,针刺配合耳压组。针刺组主穴:百会、四神聪、足三里(双)、三阴交(双)。耳压组主穴:神门、交感、皮质下、内分泌;配穴:肝、脾、胃、心、肾等穴加减。结果表明:针刺及耳压能调节亚健康人体的阴阳失衡状态。周震等[8]应用贺氏“强通法”于膏肓、四花穴(膈俞、胆俞)治疗亚健康状态6例,以达祛瘀生新,补虚泻实的作用,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4.4 推拿疗法 推拿是疗效确切的亚健康中医干预方法 ,其在躯体性亚健康状态的康复治疗中效果尤为明显。推拿可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调整经络系统和扶正祛邪、防病保健,从而消除亚健康患者的种种不适症状[9]。如黄铁银等[10]运用一指禅推法、揉、抹、按、捏、擦、滚、拿、搓等9种手法,分别在卧位、俯卧位、正坐位对以容易疲乏、食少、纳呆和睡眠欠佳为主要表现的亚健康患者60例进行全身推拿调理,收到良好疗效。谢慧君等[11]则提出了应该采用辨证论治的推拿方法和自我保健按摩来调治亚健康状态。
4.5 其他 树立文明的生活方式是保持健康、预防亚健康的根本方法。中医自古就强调食疗对健康的重要作用。《千金要方》提出:“凡欲治病,先以食疗,既食疗不愈,后乃用药尔”。李爽姿等[12]认为中医“寓治于食”的食疗养生营养方法对保健强身、促进亚健康态向健康态转化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此外,临床报导的亚健康中医干预措施还有五音疗法、刮痧、走罐及导引等。综上所述,中医对亚健康状态的干预措施形式多样、疗效显著,且随着实践的深入,其疗效标准将更加客观化、其辨证体系将更加完整规范。可以预知,中医在亚健康状态的研究领域会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王艳君,胡朝阳.从亚健康看中医诊疗现代化发展趋向[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2,21(4):1-4.
[2]叶 子.补益汤治疗亚健康人群386例[J].新中医,2004,36(7):62.
[3]温茂兴.益气丸合六味地黄丸治疗亚健康疲劳[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6,13(1):31-32.
篇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7)12-2591-02
中医治疗八法中之“和法”,源于《内经》,发展于《伤寒杂病论》,至清・程钟龄在《医学心悟》中,明确将中医的治法归纳为“八法”,和法即是其一。在临床实践中,和法应用非常广泛,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环境与疾病谱的改变,和法在亚健康中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1.亚健康概述
随着时代的发展,竞争日益激烈,失业、工作不顺利、家庭不和,以及自身先天不足、不良的生活习惯、性格偏激、环境污染等许多因素与现代文明相关状况,使得身心疾病日益增多,亚健康即是其例。亚健康状态的主要症状有:其一,躯体症状:头昏不爽、两目干涩、胸闷气短、心慌阵作、身倦乏力、少气懒言、腹部痞闷、胁肋胀满、食欲减退等。其二,心理症状:精神不振、情绪低落、抑郁寡欢或急躁易怒、心中懊恼、焦虑紧张、睡眠不佳、记忆力减退、兴趣及精力下降等。其三,社会表现:不能积极地承担相应的角色,工作、学习困难,人际关系紧张,家庭关系不和谐,难以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表明,目前有60%的人处于不同程度的亚健康状态中,有着亚健康的体验。据统计,我国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健康定义的人群只占总人口的15%,15%人处于疾病状态中,70%人处于亚健康状态。我国在上海、无锡、深圳等地针对中年人的一项调查表明,大约66%的人有失眠、多梦、不易入睡的现象,57%的人感到记忆力明显减退,情绪不稳定的占48%,可见亚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祖国医学认为人与环境、人体自身内部以及人的饮食起居情绪等活动都应是处于一种和谐协调的状态,健康是人类、自然及社会之间的一种动态平衡状态,即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对少阳病、百合病、脏躁、虚劳等病的论述中,有关病因、病机乃至证候的述都有类似于亚健康,其主要病机特点是脏腑气血阴阳失调所致。其病位大多在心、脾、肝、肺、肾五脏有关。症状表现五脏各有侧重,治疗时脏腑定位显得尤为重要。肝气失疏以情志症状为主,选用柴胡汤类方;心虚神怯而出现精神涣散,心神不宁,以睡眠障碍为主,选用养心安神的百合地黄汤、甘麦大枣汤;脾虚湿胜以身体倦怠、四肢困重、大便溏薄为主选用理中扬;极度虚弱者,面色苍白、腰膝酸软则选用金匮肾气丸。
2.《金匮要略》中和法对亚健康的防治
“和”的观念首先在中医理论奠基之作《内经》中体现出来。《内经》认为人与环境、人自身系统以及人的饮食起居情绪等活动都应是和谐的,治疗疾病也应达到这种和谐的状态。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又说:“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明确提出了调和阴阳五行的治疗法则。张仲景汲取了《内经》中“和”的精神用于临床,并有发展、创新。仲景对桂枝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及小柴胡汤等均言“和”,对于“和”法,即所谓“和解”,领会仲景原意,当为调和正气,解除病邪。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疾病谱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医学模式也已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转变,在临床实践中,致病因素也日趋复杂,机体抵抗能力有强有弱,疾病的发展变化更是复杂多样,单靠一种方法是难以应付的,所以和法的临床治疗范围也有了极大的拓展。应用和法防治亚健康成为目前的一大亮点。
2.1.《金匮要略》对亚健康的预防 未病先防,防患未然。中医认为健康的生活、工作、行为方式是提高生命预防亚健康的根本方法。其主张饮食、起居正常、情志调畅、劳逸适度等既是对防治本病的高度概括。要消除亚健康状态,必须防患于未然。《黄帝内经》就阐述过这样的思想:“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恢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且特别强调“不治已病治未病”,其“未病”的概念即包含着亚健康状态,并形成了“治未病”的理论。张仲景在《内经》预防思想的影响下,发展了《内经》的“治未病”预防医学的思想,体现在“治未病”、早治疗、防传变、防治结合等方面。如《金匮要略》“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日:“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凡饮食滋味,以养于生,食之有妨,反能为害”、“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勿令竭之,服食节其冷热、酸苦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如此则”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等思想。
“治未病”对预防亚健康状态的指导:亚健康状态对人类的威胁越来越大,如不采取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必将导致人们从健康一亚健康一疾病的最终转化。因此,必须从预防人手,从导致亚健康的病因入手,从生活、工作、精神、心理、饮食、体育运动等方面,注意调节自身的精神状态,使情志调和,就会大大减少亚健康状态,“治未病”思想,就是强调调养精神,内保真气,也即是社会心理干预,调整心态,适应社会,使人体内阴阳、气血、脏腑的偏盛偏衰状态达到一个动态平衡,即以人的健康为调和的目的,达到“以平为期”。
2.2《金匮要略》对亚健康的治疗 祖国医学认为,人体出现“亚健康证”的根本原因是气血不足及脏腑功能低下。亚健康及疾病的发生发展取决于正气的强弱,故有“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说法,正胜则病退,正虚则病进。所以在治疗时尤其强调顾护正气,即使祛邪也要注意避免损伤正气,这一精神始终贯穿《伤寒论》及《金匮要略》的全书。
身倦乏力、少气懒言等症状是亚健康的重要临床表现,其归属于中医的虚劳病范畴,劳伤既久,必然损及五脏,《金匮要略》中虚劳病诸方,恰恰对此作了很好的示范。损其心者调其营卫一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炙甘草汤。损其肝者缓其中一酸枣仁汤,泛而言之,凡治疗虚劳肝病,能促使疏泄条达者,都符合“损其肝者缓其中”的原则。一般来说,失眠而见郁郁微烦,或焦躁不安,或常恶梦惊醒,都是火郁于中,属于虚烦一类,并不一定有明显内热,只要脉弦,使用酸枣仁汤都有效。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一小建中汤,小建中汤温中补虚,和里缓急,治疗虚劳里急证,及由
阴阳不和所致“心中悸而烦”、“腹中急痛”,这是燮理阴阳。
《金匮要略》:“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为治疗本病提出了论证。甘麦大枣汤具有养心安神、健脾和中之效,从养心安神、健脾和中。调整阴阳出发,达到治疗该病目的。刘承梅应用甘麦大枣汤加减治疗亚健康60例并同时设立西药(谷维素、安定)对照组30例,结果治疗组治愈27例,显效3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3%。对照组治愈6例,显效9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51.2%。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
《金匮要略》中百合病的临床表现以饮食、神志、感觉、行为等方面失常,并见阴虚内热;脏躁以悲伤欲哭、精神失常、周身疲惫症状为主,常伴有心烦失眠、坐卧不安等。百合病极为符合亚健康的临床表现,目前国内有人用百合地黄汤治疗不寐、抑郁症、脏燥等,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若见少阳不利,胆胃失和者,要和解少阳,用小柴胡汤加减。韦立莲运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2例,效果较好。杨思华等应用补中益气汤合小柴胡汤加治疗,同时设立对照组给予三磷酸腺苷治疗。结果:治疗组38例中,总有效率为89.5%;对照组34例中总有效率26.5%,两组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在病理状态下,病之轻者,可调动人体自和本能使阴阳自和;病之重者,不得自和则予以治疗使和。即以人的健康为调和的目的,达到“以平为期”。中医所提倡的扶正祛邪,调节阴阳,疏理气机,正是对付“亚健康”的有效方法。正如清代孟河医家费伯雄在《医醇脂义》中所云:“疾病虽多不越内伤外感,不足者补之,以复其正;有余者祛之,以归于平,是即和法也”。
篇4
Abstract:Itanalysesthesubhealthstateintheearlystageofosteoporosis,explorestherecognition,preventionandtreatmenttothediseasefromTCMmethods,prospectingtomakeitnippedinthebud.
Keywords:osteoporosis;subhealth;treatpredisease
“治未病”的思想一直贯穿在祖国医学中。本文通过分析骨质疏松症发病前期的亚健康状态,运用中医方法探讨对骨质疏松症亚健康状态的认识及防治,以期将骨质疏松防患于未然。
1骨质疏松亚健康状态的含义与表现
亚健康状态表现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以内分泌功能变化和机体各器官功能性变化为主,主要表现为精神、胃肠道、心血管及肌肉等多方面的症状。骨质疏松是渐进的过程,在早期阶段没有症状,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由于劳累,会出现腰酸、背痛、四肢酸软、疲乏无力等症状,但休息后就会好转,这种情况发展下去,上述症状经常出现,而且痛苦越来越明显,患者同时出现了驼背,就可诊断为骨质疏松症。
2骨质疏松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认识
2.1中医对亚健康的治疗来源于《内经》中“治未病”的学术思想,“治未病”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未病先防;二是既病防变。首先从预防入手,从导致亚健康的病因入手,强调“治未病”对防治亚健康状态的意义。中医学认为,亚健康状态的主要病机是:饮食不节、起居无常、情志不遂、劳逸无度、年老体衰等导致脏腑气血阴阳失调,或正气耗伤。这种认识和现代医学对亚健康的认识是一致的。而中医的虚证与亚健康有诸多相同之处。
2.2骨质疏松症是以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等比例地不断减少,骨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升高的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的疾病,主要是以腰背下肢酸痛、乏力、麻木为主要表现[1]。祖国医学认为骨质疏松症最基本的病机是本虚标实。肾虚是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关键。肾虚则肾精不足,骨髓失养,可出现腰背酸痛、腿膝酸软等骨质疏松症状。中医的肾涉及内分泌、神经、免疫、代谢等多种功能,对全身的生理功能起多种调节的作用。研究表明,肾虚患者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减退,性激素水平下降,进而引起成骨功能下降,使单位体积内骨组织含量减少,发生骨质疏松。肝失调达是女性发病的重要病机。若肝失调达,则肝郁耗血,可致肾精亏损,骨髓失养,肢体不用。中医认为“女子以肝为本”,肝郁可引起月经失调,这是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生的重要病机。脾主运化生肌,是气血津液生化之源,为后天之本。脾旺则四肢强健,脾虚则无以生髓养骨,导致疾病的发生。
3亚健康与骨质疏松症之关系
祖国医学对亚健康与骨质疏松的最基本的病机认识是一致的,认为两者都是以肾虚为本,肝郁脾虚为重要病机的病症。因此,骨质疏松在没有形成明显的症状时,可视为是一种骨质疏松的亚健康状态,当出现明显持续的症状时,就是疾病状态。亚健康状态通常是指机体虽无明确的疾病诊断,却以表现出自体生活能力降低,社会适应能力减退,并且显现出了各种身体不适的症状。亚健康的基本特征是身体无明显疾病,但骨量减少,体力下降,适应能力减退,精神状态欠佳,各种身体的不适的症状可以间断出现,也可持续存在。由于骨质疏松症对人的危害严重,可导致骨折等多种疾病,所以应当认识和重视骨质疏松疾病形成之前的亚健康阶段[2]。
4“治未病”理论在骨质疏松治疗中运用
目前对骨质疏松前期亚健康状态的治疗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心理疏导;指导病人保持乐观畅达的心情,荣辱不惊,使情感波动不过于激烈,保持气血调畅,脏腑功能不受影响。(2)指导患者坚持运动是调治亚健康状态非常有效的方法,根据个体差异,可选择跑步、游泳、健身、武术、气功等,适度的体育锻炼能改善循环,增强呼吸,愉悦心情,促进新陈代谢,从而改善亚健康状态。(3)食用含钙丰富的食品如奶及奶制品、大豆及豆制品、带骨的小鱼、虾皮、坚果等。(4)针灸推拿通过手法激发和引导经络、奇经八脉系统实现扶正祛邪,平衡阴阳,调节气血功能,使体内正气旺盛,免疫力增加。调适女性独特的生理障碍,多从肝、脾、肾经着手。注重阴阳经的选择,腧穴功能的阴阳搭配以及补泻手法的有机配合。(5)根据病证的阴阳偏盛偏衰,结合药物的阴阳属性和作用,选择使用相应的药物。适宜的中药治疗既可以预防亚健康的发生又可以治疗已发生的亚健康状态。
【参考文献】
篇5
1心理亚健康的界定
什么是心理亚健康?2008年以陶芳标为主编制了《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4,5],问卷中指出亚健康状态包括躯体亚健康和心理亚健康两部分,其中心理亚健康包括情绪问题、品行问题、社会适应困难3个维度,共有39个项目,每个项目分6个等级,分别将持续3个月以上赋值为1,持续2个月以上赋值为2,持续1个月以上赋值为3,持续2w以上赋值为4,持续1w以上赋值为5,没有或持续不到1w赋值为6。将症状持续不到1个月的赋值为0,持续达1个月以上的赋值为1,分别计算每一个调查对象的得分,将总分≥1的界定为存在心理病理症状,界定标准为全国青少年学生症状数的P90,将心理病理症状总数≥8界定为心理亚健康状态[6]。刘欢欢[7]也曾对心理亚健康做过研究,将其定义为:"是一种介于心理健康与精神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这种状态未达到CCMD-Ⅲ等精神病学诊断标准,但同样会给人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甚至还可诱发躯体疾病、精神疾病和心理危机的状态"。
2不同层次青少年心理亚健康的状况
近年来,国内有关大中学生心理亚健康的研究有很多。梅松丽[8]在对长春市1271名初中生心理亚健康状况调查研究中发现,有34.8%的学生存在轻度心理问题,其中感到学习压力、情绪不平衡、人际关系紧张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18%、14.9%及11.6%,另外敌对症状、焦虑、抑郁的检出率也相对较高。张衡[9]对呼和浩特市29中的学生进行了心理亚健康现状的调查,结果发现,在被调查的407名学生中,与108名属于心理亚健康状况,占总调查人数的26.5%,主要表现在紧张、心理烦躁、人际关系敏感、学习适应困难等方面。调查发现,我国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检出状况也不容忽视。雷军在山西高职院校学生心理亚健康现状调查[10]中指出,在被调查的409名高职学生中,大约有76.7%的学生在学习、工作中都感觉到不同程度的劳累,且存在着自我感觉压抑、信心不足等心理障碍的人数比例较高。李力生[11]等对天津中医药大学的学生进行了心理亚健康状况的调查,发现心理亚健康的检出率为61.8%,其中女生亚健康者的比例为56.%,男生则较高,为67.7%,作者认为可能与男女生处理事情的方式,应对情绪的方法及生活习性不同所致。
3大学生心理亚健康干预
目前国内对青少年心理亚健康的干预所采用的方法大多为集体(团体)辅导、开设相关心理健康课程、生物反馈疗法、个体心理咨询等等[12]。不同干预方法的使用,所达到的干预效果也会有所不同。肖艳红[13]等对120名存在心理亚健康的在校大学生采用集体心理辅导、生物反馈治疗、心理健康教育等综合治疗方法,结果发现,3个月后,SCL-90总均分、抑郁、焦虑等均有显著性降低。陈瑜[14]对广州某医科院校168名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大学生进行了为期4w的干预实验,共将其分为音乐组(34人)、健身组(33人)、健康课组(32人)、综合组(32人)、对照组(37人),共五组。实验结果显示,音乐组、健康课组以及综合组的MR总分、SCL-90总均分、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4因子得分,PSQI总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建设组的MR总分,SCL-90总均分、抑郁、焦虑因子得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4研究意义与展望
当今社会处于知识大爆炸的时代,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日益激烈,在这个人才激烈竞争的时代,心理素质的健康与否就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是未来影响我国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不仅需要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丰富的社会实践,还必须具有过硬的心理素质,才能适应社会的高速发展。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由于收到了来自诸如学业、就业、感情等多方面的压力,使得大学生成为了当今社会中心理亚健康的高发人群。
心理健康不仅是一切个人活动的基础,同时也是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由于青少年处于青春发育期,性格上活泼好动,情绪波动比较大,易激动好怒,更容易出现诸如抑郁、焦虑、偏执等心理问题,如果这些问题没能得到及时有效地解决,就会出现学习困难、沟通及情感交流障碍等问题。青少年心理亚健康的研究目的在于减少心理亚健康的检出率,对于有心理亚健康行为的青少年能够做出及时地诊断,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干预,以求为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为今后顺利踏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于勇.试议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成因与对策[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4,6(2):60.
[2]赵瑞芹,宋振峰.亚健康问题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2002,176: 23-56.
[3]Mikolaidis G.Indeterminacy of definitions and criteria in mental health:case study of emotional disorders[J].Eval Clin Pract,2013,19(3):531-536.
[4]陶芳标,胡传来,孙业桓,等.我国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的编制与应用研究[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08,12(4):309-314.
[5]邢超,陶芳标,袁长江,等.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信度和效度评价[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9):1031-1033.
[6]陶芳标,邢超,袁长江,等.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全国常模研制[J].中国学校卫生,2009,30(4):292-295.
[7]刘欢欢.广东医科院校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状态的筛查及生物反馈干预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4.
[8]梅松丽,李晶华,马晓黎,等.长春市初中生心理亚健康状况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卫生研究,2007,02(36):215-216.
[9]张衡.呼和浩特中学生心理亚健康现状调查分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10]雷军.山西高职院校学生心理亚健康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5(94):18-19.
[11]李力生,井蕊,王泓午.大学生心理亚健康及心理症状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8(24):990-992.
[12]李爱叶.大学生心理亚健康调查研究及对策[J].心理健康教育, 2010,1:48-50.
篇6
[关键词] 蒙医学整体观; 亚健康; 调节; 预防
[中图分类号] R2-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2)-02-215-01
亚健康,不同的医学,从不同的理论观点、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解释。蒙医学认为亚健康是疾病蓄积过程中的一种状态、过程、阶段,尚未形成疾病,不属于疾病。疾病蓄积还可分为小、中、大蓄积等进一步量化研究。亚健康,用现代医学各项辅助设备检查均正常范围或阴性,但症状可存在,尚未形成疾病的症侯群。有些症状可能与临床疾病症状合并、重叠出现,可通过蒙医脉象、舌诊、尿诊与疾病鉴别。
从蒙医学整体观、阴阳平衡、疾病机理分析,健康、亚健康、疾病三者间是一种动态的、相对平衡的、相互间可转换的关系。蒙医学整体观认为人与自然界(包括社会、思维)是既对立又统一的有机整体。这种统一包括,人与自然的统一、人体本身的统一、人的心身统一、人与社会的统一。其中人体内部的统一是生命健康的关键因素,尤其是三根(赫依、希日、巴达干)与七素(食物之精华、血、肉、脂、骨、髓、)、三秽( 二便、汗液)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蒙医学认为,整体功能(或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处于平衡状态)是人固有的、自发的运动趋势,是生命的根本规律,是体内外各种关系的最佳状态[1]。一旦由于致病四因素(饮食、起居、气候、其它)的作用以及人体内部的平衡失衡,则疾病开始蓄积进入亚健康状态。若未及时发现治疗,便可发展成为疾病。疾病就是人体内部的相对平衡失衡的结果,是人与生存环境适应不良的表现。蒙医学力主从各种关系的“平衡”、“不平衡”与“失衡”来认识健康、亚健康与疾病的根本机制。平衡则健,不平衡则亚健康,失衡则病。健康、亚健康、疾病三者间可转换的、动态的、相对平衡有待进一步理论化和量化指标以及通过临床实践来检验。
现代医学认为亚健康是非病非健康状态,是一类次等健康状态,是机体无器质性病变状态。又称“次健康”、“第三状态”、“中间状态”、“游移状态”、“灰色状态”等。则中医学中亚健康称为“未病”,“未病”不是无病,也不是可见的疾病,是身体已经出现了阴阳、气血、脏腑营卫的不平衡状态。治“未病”,就是让人不生病,在出现疾病先兆但未发生之前预先采取调理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与传变。
预防:恢复“平衡关系”是蒙医治疗学的最高法度。利用、顺应、激发人体的“自我平衡”机制,促使各种关系由“不平衡”向“平衡”转化。蒙医学认为,治疗亚健康,树立“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思想体系,以“求本”、“扶正祛邪”、“调理三根”以及三因(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总原则[2],从饮食、起居、蒙医传统疗法(以炙法、放血疗法、油剂、沐浴为主)、护理等储多方面调整,使人体保持身心健康。在蒙医三大经典著作之―《蒙医甘露四部・甘露之泉》中记载:人体预防疾病要注意季节变化,生活起居规律,器官功能,饮食效能的过多、过少、过误等,保持它们的平衡才能保证身体健康。当体力衰弱,器官功能减退,年老体弱时首先要用油剂治疗,沐浴身体,同时用药物清除体内疾病,并针对性的滋补身体,增强体能及改善器官功能,使其健康长寿[3]。说明早在19世纪就蒙医学家们已经掌握了应用油剂、沐浴等自然疗法调节机体的治疗方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综上所述,用蒙医学整体观分析,亚健康不属于疾病范畴,是疾病蓄积过程中的一种状态、过程、阶段。亚健康的预防以“求本”、“扶正祛邪”、“调理三根”、三因为总则,人体内部、人的心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由“不平衡”向“平衡”转化,亚健康是可防可治的。结合现代医学的研究方法,不断地继承、发掘和完善蒙医治疗亚健康的理论,使诊断的预见性更加准确,治疗上更加及时,疾病的传变、转化、合病、并病等发展规律更加明确,发挥蒙医传统疗法优势,从而使蒙医蒙药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宝龙,满都拉等.怎样认识蒙医学的整体观思想[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2,4(8):52-53.
篇7
在古代“疾”与“病”含义不同,不易察觉的小疾,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就会酿成大病,这种“疾”的状态,现代医学叫“亚健康”,在中医学中称“未病”;“病”则是有明显表现的、程度较重的病变。《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伤寒论》曰:“上工治未病”;孙思邈提出“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等观点都体现了未病先防、有病早治的防治思想。
“亚健康”可分为心理亚健康、躯体亚健康、社会交往亚健康等。“亚健康”是健康和疾病之间的过渡状态,可以看做是对健康亮出的“黄牌”。在此阶段,如能及时祛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并进行适当调养,人们就可以摆脱“亚健康”状态,恢复健康。否则,疾病就会接踵而至。因此,对“亚健康”状态应防患未然,及早诊治。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56例均为我院门诊病例,其中男31例,女25例;最小年龄26岁,最大53岁;病程最短半年,最长2年。
1.2 诊断标准
参考刘保延等2对亚健康的定义,确立诊断标准:有持续3个月以上的不适状态或适应能力显著减退而无明确疾病诊断,或有明确诊断但所患疾病与目前不适状态没有直接因果关系。
“不适症状或适应能力显著减退”的指征参照文献[],即躯体症状:头晕不爽,两目干涩,神倦乏力,脘腹痞闷,纳谷不香,食欲减退,面色不华,便秘;心理症状:急躁易怒,心中懊恼,或情绪低落,时而郁郁寡欢,焦虑紧张,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兴趣及精力下降;社会表现:不能较好地承担相应的社会角色,工作学习困难,人际关系紧张,家庭关系不和睦,妇女可伴有月经不调、痛经、不孕等表现。
2 治疗方法
2.1 背部走罐 令患者俯卧位,充分暴露背部。根据患者胖瘦选用不同型号的玻璃上罐,一般较胖的可选用4~5号罐,瘦弱者选用3~4号罐,用闪火法拔罐。火罐吸附力的强度以受试者能耐受为度,沿正中督脉及两侧膀胱经走罐,皮肤干燥者可用医用甘油,一般不需要剂亦可直接走罐,以皮肤潮红或皮下瘀血为度,隔日一次,5次为一疗程。局部过敏、溃疡及出血倾向者慎用。
2.2 刺络拔罐 在患者背部阳性反应点及肺俞、心俞、隔俞、脾俞、肾俞等穴,用三棱针点刺后拔罐,留罐10分钟,以拔出的血液凝成块为准,隔日一次,5次为一疗程。
3 治疗效果
疗效标准参照文献[]。痊愈:疲劳及伴随症状完全消失,舌脉恢复正常,计20例,占35.71%;显效:疲劳及伴随症状基本消失,舌脉恢复正常,计26例,占46.43%;好转:疲劳及伴随症状明显缓解,计7例,占12.5%;无效:疲劳及伴随症状无改善或加重,计3例,占5.36%。总有效率94.64%。
4 体会
中医认为,“亚健康”是身体已经出现了阴阳、气血、脏腑的不平衡状态,根据“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辨证原则,运用针刺补泻手法及拔罐,刺激体表穴位,通过经络的传导,调动自身生理机能,调整阴阳、气血、脏腑的失衡状态,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病保健”的目的。背俞穴为脏腑输注于背部的穴位,《灵枢?卫气》:“气在腹者,止于背腧”,说明了背俞穴与脏腑之气有密切的关系,《素问?长刺节论》:“治寒热深专者,刺大藏,迫藏刺背,背腧也,刺之迫藏,藏会,腹中寒热去而止”,说明取背俞穴可以治疗脏腑的疾病。
脏腑有病,可以在相应的背俞穴上有压痛点,或者发现结节条索样变化,尤以心、胆、胃的的病变在相应背俞穴上反应最为明显。《内经》曰:“欲得而验之,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就是通过外在腧穴的反应来治疗相应脏腑疾病,在临床上,应用背俞穴治疗脏腑疾病,是常用的方法。由于脏腑相互表里,经络联系密切,虽然脏腑之气各自输注于相应的背俞穴,但由于脏腑间经脉相互络属关系,使气血相互沟通,故背俞穴不仅能治疗相应本脏腑疾病,同时也治疗相表里脏腑疾病。所以采用背俞穴刺络拔罐能够达到调整阴阳、气血和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病保健”的目的。刺络拔罐治疗“亚健康”,是一种公认的最自然的极有效的“绿色疗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日益受到各界的重视。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亚健康;中医养生;护士
【中图分类号】R2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712-02
The doctor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ealth care intervention effects on sub-health nurse group
li ping
Liaoning shenyang city big east the area in the north sea street 11 110044
Shenyang thoracic hospital care
Pick to: the health of a phase between health and disease, not in time to give effective intervention adjustment will lead to disease.U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keeping in good health knowledge, 356 in our hospital and health nurses nursing intervention, obtaining good results.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亚健康乃机体无明显疾病诊断,却出现适应性减退、反应能力减弱、活力降低等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类生理功能低下状态[1]。机体长期紧张到一定程度即可诱发亚健康状态。大量资料证实亚健康在护士群体中乃高发。现就我院采用中医养生护理干预对356名护士亚健康状态的调节结果总结如下:
1 护士亚健康状态
1.1亚健康及表现
1.1.1亚健康特点不被社会承认,不被大众重视,不被医学确认的隐匿与潜在性; 可向健康与疾病发展的可逆性及双向性,易被人忽略。它是疾病的起源与根基。
1.1.2亚健康主要体现在心理、躯体、社会适应性等方面。
1.1.3亚健康护士群体常见躯体症状:疲惫、腰酸腿痛、头痛头晕、眼睛疲劳、体力不支、精力不足等,见于疲劳人群;心理症状:记忆力减退、失眠、多梦、烦躁易怒等。
1.1.4亚健康年龄多在22―47岁之间,女性多见。医院乃服务窗口单位,患者集中,医疗和护理工作繁重,且大多医院床护比明显不足,临床护士长期承担紧张繁重的护理工作并承受着很大的心理、社会、家庭、环境、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其工作特点和性质严重影响护士身心健康、生活及工作,据统计临床护士的亚健康状态占99.95%。
1.2 护士亚健康的现状及发生原因
1.2.1护士亚健康的现状
2013年10月-2014年3月对我院400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临床护士中
89%处于不同程度的亚健康状态,明显高于普通人群的亚健康发生率(35%一42%)。明显高于卫生部对10个城市医院人员的调查统计数据(48.0%)。调查显示有1项以上亚健康阳性症状的护士占87.5%,有3项以上亚健康症状的占65.8%。提示临床护士健康状况不容忽视。
1.2.2护士亚健康的诱因
1.2.2.1工作量较大
社会对护理工作的要求逐年提升,护理工作节奏快,责任心要强,情绪压抑,护理急重症患者时精神需高度紧张,各类医疗事故及纠纷的报道,现阶段不良的医患关系,“医托”“医闹”的干扰和“举证倒置”及“侵权责任法”的出台等,更加重了护士的心理压力。
1.2.2.2心理压力大
随着科技的进步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对护理人员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护理人员除完成紧张的工作外,还需完成各种培训与考核,使护士的压力逐渐增加。为了更好地适应临床工作,提高自身的知识层面,许多护士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夜大、自考、网络教育等以提升自身的学历,护理晋升还须参加全国职称考试、职称外语考试、职称计算机考试等等,这些沉重的压力促使护士心理压力加大,导致身心疲惫。
1.2.2.3性别因素
女性生理导致排卵及经期会出现特定时期的亚健康状态。另一方面女性长期超负荷工作引起的慢性应激期血浆GCS显著高于慢性应激的男性。
1.2.2.4人际沟通因素
由于护理人员的严重缺编,人力的不足,致使护士除了应付琐碎而繁重的护理工作外,很少有时间与患者进行沟通及交流,其次因沟通技巧欠缺,导致护理人员与医患及家属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因而使部分护士对周围复杂的人际关系感到困惑,而增加了护士的心理压力。
2.2.1.5 学习机会少,待遇低
很多地方性政策对全日制护理本科以上学历的护理人员才有资格排队入编,其它学历或经继教获得本科以上学历的护士入编的机会却甚微;聘任、晋级及外出进修学习机会少、工资待遇低,发展空间小,竞争激烈等等。相反各种理论、技术考核比医生还多、劳动强度比医生还大,收入与付出严重失调,而导致相当一部分护士不安心本职工作,有的改行,或是到效益好、待遇好的医院应聘,造成护士大量流失和短缺,无形中增加了护士的心理压力。
1.2.2.6护士人力不足,超负荷工作
目前大部分医院护士均缺编,床护比不足是一突出问题。一个护士要负责几项工作,工作量大.经常延时下班, 不能按时就餐,甚至有些护士上班都没有时间喝水、上厕所,造成高发膀胱炎、肾结石、腰脱、腰肌劳损、颈椎病、大隐静脉曲张、胃炎、胃溃疡、神经衰弱等疾病。
1.2.2.7 生活无规律
护士“ 三班倒”的工作将她们正常的生物钟打乱,无法规律的生活和睡眠,大夜班18小时一个人,精神紧张、工作压力大、工作量繁重等,导致护士睡眠质量下降。睡眠是恢复疲劳的重要保证。长期睡眠缺乏或睡眠质量差是护士高发亚健康的重要因素。
2.1中医体质学说
以中医理论为主导,研究人类各种体质特征、体质类型的生理、病理特点,并以此分析疾病的状态、病变的性质及发展趋势,从而指导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一门学说。早在《黄帝内经》时代体质理论就已确立,并已经有细致的观察和较为丰富的记载。现代中医体质学说认为中医体质是由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所形成的个体体质的类型与性别、年龄、饮食、劳逸、地理、情志、疾病等诸多因素相关。
2.2中医体质的分型
现代中医对体质的分型,从临床角度根据患病群体的体质变化、表现特征及与疾病的关系等方面对体质作出分类。较有代表性的为王琦的七分法:正常质、阴虚质、阳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虚质、瘀血质,近年来结合临床观察进行了不断完善,将原来的七分法增补为平和质、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等九种基本类型,并编制了《中医9种基本体质分类量表》,同时制定了中国人群体质分类的标准化工具―《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而且该标准经中华中医药学会批准,认定为学会标准(试行) ,已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
2.3中医体质可变性
2.3.1体质是可变的。
人的体质既具有稳定性,又具有可变性,通过干预可以使人的体质偏颇失衡状态得到改善与调整,从而恢复健康,甚至从根本上改变治疗的观点。
2.3.2体质可相互转化
正常体质的人因为社会、生活环境的变化、心理影响可能转向不健康的中医体质。不健康中医体质的人可以根据本身中医体质特点通过调摄精神、平衡心态 、生活调养、体育运动、药物治疗等向中医正常体质转化。
3 护士亚健康状态与中医体质养生的探究与展望
护理服务对象是身心失衡的病人,长期工作压力大、负担重、长期高度紧张,易造成护士心理和体力的严重透支,而出现亚健康状态。身体不适,精神不振,将无法实施对患者优质的护理,甚至还易发生差错。通过对我院356名护士实施的个性化中医体质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由此可见,采用中医体质理念治疗亚健康护理人群具有可行性。以中医体质学说理论为指导,辨别其中医体质类型,制定出科学有效的治疗、保健、康复等一系列个体化调养方案,包括起居、药膳食疗、情志调节、动静养生等可收到满意效果。
篇9
随着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逐渐成熟,亚健康状态已受到了医学界和相关学科的重视,逐渐形成一个新的学科,有的学者甚至提出亚健康是21世纪人类健康的最大敌人之一。为此,有许多学者开始关注亚健康状态成因、危险因素、发生机制及检测治疗等方面的问题,但总体来说仍停留在科普宣传、健康调查以及简单心理评测水平,缺乏相对科学客观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证据及科学的评价体系。为能够对亚健康状态的发生、发展有更深入的认识,该文从亚健康状态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方面作一综述。
1 亚健康状态发生原因
国内有学者将亚健康状态发生原因归结为以下5个方面:①营养不全。造成很多人体重要的营养素缺乏和肥胖症增多,机体的代谢功能紊乱。②心理失衡。影响人体的神经体液调节和内分泌调节,进而影响机体各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③缺乏运动。缺乏科学的运动方法指导,损坏人体的健康。④噪音干扰。对于人体的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会产生很多不良影响,使人烦躁、心情郁闷。⑤逆时而作。破坏生物钟规律,影响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不良的生活和工作习惯是导致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原因。
2 亚健康状态发生的机制
2.1 神经内分泌功能的改变 研究表明各种不良因素作用于机体导致的亚健康状态,最终都会引起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轴的功能改变而引发临床症状。Blake等通过动物试验证明抑制应激反应可引起肾上腺皮质激素依赖性蛋白HSP 70合成,这一生理反应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机体免受损伤,并且这种生理反应程度随着年龄的增长降低。另外有研究发现抑郁症可使神经细胞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表现为神经细胞树突减少,影像学测定显示大脑体积缩小,而应用抗抑郁药物后可纠正上述变化。综上所述,神经内分泌功能的改变在亚健康状态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对这一过程的监控可能会有积极的作用。
2.2 免疫系统功能的改变 各种应激因素极易影响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从而导致各种免疫相关性疾病的发生。Bonneau等研究发现,应激后的小鼠模型对单纯疱疹病毒的易感性明显提高,这表明机体在应激状态下可出现免疫功能低下;而亲情、及食物等良性因素可有效的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这一研究结果也许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的道理。因此,通过对免疫功能的检测(如T/B淋巴细胞功能)来评价亚健康状态的程度可能较为科学客观。另外,通过免疫学途径来控制亚健康状态的发生和发展也将成为可能,已有的研究表明应用应激蛋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可能是疫苗治疗后的又一种新的提高免疫力方法。
篇10
经自觉症状及临床理化检查后确诊为亚健康状态“患者”198例,从男、女及各年龄段证型比较如下。男、女及各年龄段比较,见表1。
各证型发病例数比较,见表2。
诊断标准:参照2004年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①通过系统检查,无明显的器质性病理损害证据和实验室检查指标的阳性改变。②无重要器官的器质性疾病,或原有疾病在康复过程中的病理损害和实验检查指标改变与现有的临床表现无明显内在联系。③具有疲劳为主的各种躯体不适症状,且症状持续超过半年以上。④具有急躁、焦虑、抑郁、恐惧等心理不适症状,且症状持续超过半年以上。⑤具有人际交往频率下降,人际关系紧张的社会适应能力下降,且症状持续超过半年以上。⑥在世界观、价值观上和社会道德方面存在着不利自己和社会的偏差,且症状持续超过半年以上。
判断:必备①、②项,加上③、④、⑤、⑥任1项即可判断为亚健康及其类别。对第③、④、⑤、⑥项,可依据量表进行量化评析,划分为轻度、中度、重度。
治疗方法:详细采集与亚健康状态“患者”198例相关资料,仔细观察舌象、脉象,运用中医理论辨证分为脾虚肝郁型,肝肾阴虚型,痰凝血瘀型,脾肾阳虚型四个证型,分别辨证施护如下:①脾虚肝郁型:处方:以疏肝理气,健脾和胃为治则,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15g,赤白芍各12g,茯苓15g,白术12g,陈皮10g,黄连10g,吴萸10g,枳壳12g,香附10g,玫瑰花12g。水煎服,2次/日;做好精神护理很重要,要经常安慰和劝导患者,避免各种精神刺激,保持乐观情绪。宜食用山药、莲子、百合、山查、牛奶、佛手瓜等。半个月1个疗程。②肝肾阴虚型:处方:滋补肝肾,六味地黄丸加减。生地15g,熟地15g,丹皮10g,泽泻15g,山药15g,茯苓15g,当归15g,黄芪15g,酸枣仁10g,龙眼肉10g,木香10g,夜交藤10g。水煎服,2次/日;保持情绪平静,防止精神刺激,患者宜安静休息,适当参加文娱活动。宜食用龙眼肉、百合等。半个月1个疗程。③痰凝血瘀型:处方:健脾化痰,祛瘀通络,黄连温胆汤加减。黄连10g,半夏10g,茯苓15g,竹茹10g,胆南星10g,菖蒲10g,郁金15g,枳壳15g,丹参15g,陈皮10g。水煎服,2次/日;加强心情疏导;注意生活起居。宜食用杏仁、木耳、红枣、香菇、海带等。半个月1个疗程。④脾肾阳虚型:处方:温脾健肾,金匮肾气丸加减。肉桂6g,附子(先煎)10g,熟地15g,丹皮10g,泽泻15g,山药15g,山萸肉10g,川断15g,杜仲15g,狗脊10g,甘草10g。水煎服,2次/日;注意休息;可配合气功锻炼。宜食用莲子、羊肉、芝麻、豆类及豆制品,山查,饴糖等。半个月1个疗程。临床各证型均以1个疗程为观察期。转贴于
疗效判断标准:参照2004年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①显效:临床1个疗程治疗后,自觉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自我意识良好,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②有效:部分症状得到缓解,接受第2个疗程治疗;③无效:经过2个疗程治疗,自觉症状没有改善,并发展为器质性病变,转入下一阶段治疗。
结 果
治疗情况,见表3。
讨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