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艺设计分析范文

时间:2023-10-29 09:32: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花艺设计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花艺设计分析

篇1

在中国设计者的作品中,时时流露出传统绘画造型艺术潜移默化的影响。分析这些影响,肯定某些积极的因素,将会有助于发展中国艺术设计。下面就从这个角度进行一定的剖析。

远在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就已在生活中孕育了绘画的胚胎,从已由仰韶文化为代表的新石器时期所产生的彩陶艺术所描绘的鱼纹、人面纹及花叶纹等装饰图形,至明清时期的文人绘画,我们会发现从原始社会的图形符号一直到封建社会晚期的各类绘画艺术,总有一些永恒的主题,而在这些主题之中,“形”的表现往往是中国历史艺术家借以传情达意的一种外在形式,也就是古代画论所说的“以形传神”、“借物咏志”。中国画艺术家在表现某一种自然物象时,更多地是注重与“形”所蕴涵地精神意义,而不是对自然物象作物理形态的外形模写。正因如此,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在自然物象的描绘中往往融入了更多的“理性”色彩,将自然物象之形抽象为一种图式化的符号语言。

现代艺术设计它不同于架上油画或版画,它要求一目了然,简洁明确,集中概括的设计已逐渐成为主流。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现代艺术设计往往采取一系列假定手法,突出重点,删去次要的细节、细部,甚至背景,并可以把各个不同的比例,把在不同时间、空间发生的活动组合在一起。并运用象征手法,启发人们的联想。

因此,它的构思要能超载现实,构图要概括集中,形象要简练夸张,要以强烈鲜明的色彩为手法,突出醒目地表达所要宣传的事物,赋予画面更广泛的含义并使人们在有限的画面中能联想到更广阔的生活,感受到新的意义。在这些方面,中国绘画讲究构思上的“以一当十”、“以少用多”,构图上“计白当黑”等审美追求能为平面设计师提供大量的营养。这已经在我国艺术设计中得到充分体现。如香港著名平面设计大师靳埭强,创作了大量文化招贴。

他认为,美的原则有三条:立意——意念先行,以形取神:创新——承先启后,破旧立新;活用——适身合用,灵活生动。这实际上强调的也是老庄的哲学思想,也是中国山水画的表现意境。他的许多作品都无一例外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并融合西方现代设计的理念,其招贴设计《自在》系列运用了中国的水墨画技法,又融合了现代技术的特殊肌理效果。“水—生命—文化”招贴图形作品,更构筑了一幅在中国特定大文化场景下的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现代平面图形设计作品。2008年的深奥标志也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范例,整个标志造型没有对传统造型的直接借用,而是运用了中国特有的介于似与不似之间的写意手法,恰到好处的传递出“中国结”和“运动员”两个意象。

中国传统艺术讲究均衡和内在的节律,我国篆刻艺术中有所谓“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布局法则,强调变化中的均衡,这既符合科学上相对的原理,也符合艺术上形式美的规律。在我国的艺术设计作品中,动与静、疏与密、多样统一、宾主呼应、虚实相生、纵横曲直、黑白对比、重叠交错等传统构图法则中也屡见不鲜。此外,远古的铜器纹样、画像石、金石篆刻等,特别是中国画,巧妙的运了用白底的匠心。民间剪纸和兰花布粗犷豪放的黑白关系、明代木刻插图的疏密聚散、都可以在现代招贴艺术的构图中得到印证。西方传统艺术,基于几何学空间观念,从模拟生活现象入手,借以展示作者的创作思想。中国艺术家则以“不似之似”、“脱形写神”为艺术追求的胜境。这些师法自然,来源于生活但又经过千锤百炼,概括而又多变的“程式”是一种经过高度提炼的美的精华,是沉淀了内容要求的形式之美。正因为如此,它才具有无穷的生命力。

艺术家随着时代的要求,赋予它新的活力,常用而常新,这种程式化的处理在我国招贴画的装饰性形象处理上,也常得到应用,显示了夺目的光彩。齐白石曾提出“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著名论断,我们的一些招贴画,就“似与不似”的观点来考察,很多形象显然不是生活的简单模仿,而是由复杂到单纯,由繁杂到简洁的可贵提升。

靳埭强招贴作品“金、木、水、火、土”招贴图形设计,也充分显示了这种文化精神,萦绕着极其强烈的现代主义设计的精神光环。陈幼坚包装设计作品“奇礼”,靳埭强包装设计作品“双妹花露水”。设计者对中国的文化传统有深刻的理解,对中国传统观念在设计中的应用挥洒自如。

由于艺术设计的特征,决定了装饰色彩在设计画面上所起到的作用。装饰色彩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宋代苏轼曾画朱竹,有人责难他,难道有红色的竹子吗?他反问:难道有黑色的竹子么?意思是既然大家对“墨竹”习以为常,为什么不允许画朱竹呢?这说明传统美学观中对色彩的主观想象是允许的,而且是必要的。但这种主观想象不等于主观臆造,装饰色彩同样来源于生活实践,同样需要从客观事物中吸取营养。这正是包装画面所刻意追求的。“意足不求颜色似”说明了这种关系。人们常从彩蝶、霓虹、彩霞等自然色彩受到启发而创造出色彩绚丽的装饰效果。装饰色彩的主观性使某些联想,将自然景色“拟人化”。传统中国画中也经常把荷花画得红艳艳得,荷叶只用淋漓得水墨,面对这些形象,人们自然会觉得所画的水墨叶子是绿色的。在艺术设计作品上,常常也有这样的例证,一张蓝色的画面,上面画几束灿烂的焰火,这块蓝色自然会被人接受为深邃的蓝天。同样是蓝色的底色,画上几块白色的三角帆影,这块蓝色又会被人们视为无边的海洋。一张绿色的画纸上画一对嬉戏的小羊,这绿色就成了如茵的草坪。正因为只是单纯的底色,空间更大了,给人的联想更多了。

篇2

关键词:自动化仪表;优化设计;自动化仪表的维护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8019603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自动化在逐步地占据人们的生活,自动化仪器的使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给企业带来了经济效益,我们根据自动化仪表进行研究,了解自动化仪表的设计,根据线性自动化仪表在使用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仪表自动化优化设计。

1 概述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等的发展正在加快和拓宽,技术在不断地更新,现代的仪器仪表进入到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的领域。工业的生产领域也从小向大,由简单向复杂的方向发展着,为了社会的需求,各种各样的产品不断地出现,进入到人们的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在工业中,自动化仪表的使用更是广泛。根据自动化仪表中流量仪表的使用从2009年以来每年都保持着37%~4.2%的增长率,流量仪表的类型多大200余种,而新型的流量自动化仪表每年达到7%的增长,我国对新型自动化仪表的研制和使用还有很大的空间。

仪器仪表之所以可以快速地发展,是因为这些仪器仪表所拥有的特点,不仅具有高投入、高技术、高产出的特点,还具有低能耗、低污染的特点,所以在一些低碳经济或者是新兴的产业中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我国的仪器仪表所使用的行业一直是传统的市场,比如说冶金等行业,但是市场需求在发展着改变,一些新兴的行业快速地发展起来,使得互联网等新的技术得到快速的发展。对于食品、药品等的安全更是受到人们的关注,现在一些环保概念的提出,使得国家开始从能源的利用上进行改善和研制新型的产品,我国的仪器仪表行业有了很广阔的发展方向。经济和技术的发展,让自动化检测技术备受关注,一些自动化产品和新的检测技术,在高度的关注下生产出来,比如说无线仪表等产品。在这其中工业自动化仪表中智能化仪表、专用自动化仪表等是其发展的重心。

对自动化仪表进行的优化设计主要是为了提高仪表的精密度、准确度、灵敏度,降低自动化仪表的系统消耗,还有就是对仪表的抗干扰能力进行提升。根据仪表自动化优化在施工设计和施工服务中要注意的内容进行讨论。

2 仪表自动化系统的优化设计

2.1 自动化仪表的优化设计特点和依据

在生产工艺和技术的不断成熟和进步中,仪表的自动化得到了很大程度提高,工艺的检测点很多,要求具有复杂性,仪表自动化的主要工作集中在工程的后期,所以时间紧,任务重,有很大的工作量。自动化仪表的施工设计图是以专业工艺对生产工艺和仪表的自动化专业的要求为依据,分别进行的深度设计,根据相关的设计规定,设计人员要保证设计图的出图深度在规定的要求内或者要求之上,不能低于规定的要求,在自控专业施工图设计内容深度规定(HG20506-92)中有详细的规定,完整的施工设计图,可以帮助现场施工,还可以节约财力和人力。在仪表优化的设计上,要尽量地减少误差,这样在施工中的误差才会减少,可以使用一些计算方法,帮助减少优化设计中产生的误差。比如说,采用偏差计算等。根据不同自动化仪表的使用范围,有不同的准确度和误差条件,比如说电磁流量仪表的准确度一般为±0.5%,超声波流量仪表的准确度为±05%,0.1%的重复性,科式流量仪表的准确度在±0.2%,插入式流量仪表的准确度在2%~3%等。

2.2 优化设计中对仪表系统的低功耗设计

对自动化仪表进行低功耗设计在仪表优化设计中是一个重要的内容,一般进行的低功耗设计都会采用CMOS集成电路,这种电路只有轻微的功能消耗,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工作时对温度的要求也很宽松。CMOS电路是高速低频的工作方式,在优化设计中,可以选用一些低功耗的器件,除了单片机和芯片使用CMOS器件之外,还可以选用一些LCD等低功耗器件。在进行低功耗设计时,采用低功耗器件,可以将CPU的运行时间进行缩短,用软件代替硬件。

对单片机进行低功耗优化设计中,采用HCMOS芯片,此芯片和HMOS的外形等相同,只是生产工艺不同,将系统的功耗进行降低,可以进行待机模式的运行。在对储存器进行优化设计中,采用HCMOS储存器。对软件的选择是为了减小将仪表各方面的性能进行提升,在进行优化设计中要尽量地减少CPU的工作时间,在降低功耗的同时完成各项测量。

2.3 仪表自动化优化设计中的系统的抗干扰设计

自动化仪表所受到干扰来自内部和外部,外部是在安装等过程中产生的,内部干扰是系统的结构等形成的,仪表的干扰护影响其工作的准确性,增大误差,还会是仪表失灵。对仪表的供电系统进行优化设计,采用发电机组或者逆变器供电等,要保证仪表在使用过程有稳定的电流,使用TVS抑制器等可以对电机进行噪声振动保护。对过程通道进行的优化设计采用光电耦合器,外部干扰控制优化设计,可以使用屏蔽技术,设置屏蔽层。地线设计时,将地线进行加粗,根据电流的大小,对导体宽度进行加粗,各种线路的走向要一致。对软件抗干扰进行优化设计,可以采用数字滤波技术,对失常的软件进行控制,对运行失常的程序进行控制等。

在进行专业之间的配合时,保证准确度,减少出现的问题和一些不当的操作。对专业之间的配合进行优化,帮助提高自动化仪表系统的准确度。对仪表的测量精度进行优化设计,可以对仪表系统出现的误差,进行非线性、归一化技术等进行消除,设计一些误差模型,进行误差计算,通过误差计算将优化设计中的误差进行避免。

3 自动化仪表软件、结构的优化设计

我们根据一种胶带秤控制自动化仪表进行优化设计分析。为了不影响仪表的计量准确度,要对仪表的性能进行很好的控制,其中该仪表中包括了对信号进行的采集、滤波、放大、转换等,包含的环节越多,对仪表精密度和准确产生的影响因素就会越多,所以对仪表进行优化设计是很重要的。

在目前进行的广电编码器的测速系统中,最常用的测量方法有频率法、周期法、频率周期法。在进行频率法测量时,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产生的转速脉冲信号的多少。来对仪表的转速进行确定;在进行周期法测量速度中,是根据两个相邻转速脉冲信号之间使用的时间,对仪表的转速进行确定;在进行频率/周期法测量仪表的速度中,根据规定时间内形成的转速脉冲信号的多少对仪表的转速进行确定,可以在很广大范围内进行对仪表的速度进行测量。我们根据第三种方法进行仪表的转速测量,通过对电路进行优化设计,实现仪表测量转速的精度。

采用单片机进行频率/周期法测量仪表的速度,但是单片机内部的资源有限,为了减少测量时间,提高仪表的脉冲频率的准确度,将CPLD器件和单片机进行结合使用,对仪表的速度进行测量。对仪表的转速进行的测量分为三个部分:

(1)信号整形电路。主要是对信号进行放大,方便CPLD器件进行信号的输入。

(2)测频电路。该部分是整个测量的核心,主要是有CPLD器件担任测量角色。

(3)单片机电路模块。该部分主要是对CPLD器件的测量速度和操作进行控制,有单片机进行数据的显示,从单片机中将数据进行读取,向CPLD器件发送控制命令。

对仪表的等精度测量转速进行实现可以从下图中看出。通过单片机发送信号,FS进行信号的输入,FX将信号进行输出等。在进行测量转速之前,先进行清零信号的发送。再由单片机发出命令。

影响仪表精密度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荷重进行的动态检测。该种自动化仪表在长期的工作中,信号的放大优化设计中,稳定性和抗干扰性要进行首先的考虑,采用自稳零斩波放大器,从稳定性的角度考虑,使用电压频率转换器,对仪表的稳定性进行优化改进,在设计中选用高性能芯片AD652,对仪表的外部进行控制,消除阻容器件对仪表稳定性的影响等。

将仪表上的控制部分和人机界面进行分隔,可以保证在工作现场对数据进行采集、对参数进行设定。即使有很多个仪表,远程信号线路只有一对,传送的距离更远,将仪表的设计进行简化,降低成本,便于对仪表进行维护。

对自动化仪表进行的优化设计,可以将自动化仪表的性能进行提升,使自动化仪表具有稳定的性能,在工作中,可以自行的进行校准,较少误差的产生,提高自动化仪表的准确度,减少故障的发生。

在对自动化仪表进行优化设计时,要对仪表的精密度,准确度,灵敏度和功耗进行考虑,比如说对智能电子仪表来讲,对其现在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主要有:(1)对测量的精度要求没有很高,数据的误差在1%与2%之间,是不被看成对测量结果有影响的,但是电子仪表的在价格上却是相差很多。(2)仪表的使用条件相对宽松,一般选择在室内进行使用,不用考虑温度问题,电源电压等也相对的稳定。(3)电子仪表的体积可以进行加大,不需要考虑便携式。根据这三个条件对电子自动化仪表进行优化设计,要对仪表的结构、性能等进行优化设计,可以采用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以及软件补偿等新的技术,将仪表的硬件成本进行降低,设计出高档的、便于操作的、优化型的自动化电子仪表。

对仪表自动化进行的优化设计将仪表的测量精确度进行提高,减少误差的出现。当出现误差时,可以进行多次测量,对出现的误差进行统计,根据出现误差的时间和测量的准确度,将误差数据进行排除,将随机误差进行消除,测量的数据不会因为随机误差的产生而受到影响,可以采用RC滤波或者是数字滤波的方法将误差随机误差进行消除。对自动化仪表中出现的系统误差进行消除,可以采用的方法有非线性校正,偏差自动校正,采用归一化技术将仪表的测量精度进行提高消除系统误差,还可以采用最佳测量方法进行自动选择,这种方法有很高的测量精度。

对仪表进行优化设计中对其中的软件进行优化设计,采用新型的C51语言对单片机软件,具有周期短、可靠性高、便于维护等优点,根据C51语言、LED显示、PID自整定等进行仪表的软件优化设计。

我们根据一个优化设计过并投入使用的自动化电子仪表进行性能分析:该设计满足使用要求,仪表的主要功能有18个,在低频信号产生的过程中频率的间隔仅为1HZ,高频信号产生的频率间隔为11HZ;在自动化优化设计仪表中带有伪造声产生器、三角波产生器、调频波产生器、方波产生器等,可以对仪表进行干扰保护,仪表的灵敏度在20mV,采用微处理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等将仪表的性能进行了 提升,在仪表进行调试中可以分为不同阶进行,在投入使用的过程得到了满意的结果,所以对自动化仪表进行优化设计很有必要,具有一定的价值。

对仪表进行的优化设计可以将仪表的监测信号进行优化,比如从在水处理系统中使用的自动化仪表的构架上进行优化设计,如果电缆在200米以上,安装加装自动化仪表可以保证仪表信号的正常,由于这种仪表的特殊性,在进行水处理仪表系统的设计中会将一些问题进行综合考虑,为了减少麻烦会在仪表安装后再进行信号的输送,这样就会增加加装仪表、电源箱等装置,总体上成本会增加很多,对这种仪表进行优化设计可以将这笔多增加的费用进行减少,所以在对仪表的热处理设计中,要将水处理系统中的每个子系统进行优化设计,比如说对于在200米范围内外的处理系统的仪表设计,进行现场订货,仪表设备的设计要只进行设计不进行订货,对仪表的表盘设计专门的控制仪表订货图,将整个水处理系统中的仪表盘设计进行完成。这样可以将仪表的设计时间进行缩减,而且不影响仪表各个子系统的订货图的发图,在施工中可以根据电缆的长度对加装仪表、仪表盘等进行布置,将仪表的系统进行优化,节约成本。对仪表进行的优化设计,不仅要考虑仪表内部的设计,还要对仪表的外部进行优化设计,同时对仪表的安装和施工进行优化设计,将仪表的整个系统进行优化。

虽然对自动化仪表进行了优化设计,但是在日常工作也不可能避免所有问题,对自动化仪表进行日常的清洁维护,可以减少自动化仪表出现的故障,保证自动化仪表可以有稳定的性能,在测量使用中误差最小,准确度和精确度最高。

4 结论

经过以上对自动化仪表进行的优化设计分析得到,自动化仪表的快速发展和其具有的特性,帮助了自动化仪表的在人们生活中出现程度,为了使仪表可以正常的使用和运用,要不断地将自动化仪表的性能进行提升,提高自动化仪表的测量的准确度、精密度以及灵敏度,减少在测量出现的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对自动化仪表进行优化设计不仅要将仪表的性能进行提升,还要将仪表的硬件进行提升,降低仪表的功耗和价格,提高仪表的抗干扰能力。自动化的发展带动了工业等各行业的发展,新技术的使用,让经济效益得到增长,促进工业发展,为企业带来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高文龙,薛宜新.浅析自动化仪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1):8990.

[2]张灵辉.电厂自动化仪表分析[J].科技信息,2010(08):2324.

[3]涂冲,王睿,梁雨辰.浅析化工企业中自动化仪表的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08).

[4]何东林.浅析化工企业中自动化仪表的设计与施工[J].科技创新导报,2011(04):3234.

[5]刘金辉,刘相鹏.自动化仪表与控制系统[J].民营科技,2011,(01):4546.

[6]丁俊.浅谈自动化仪表的维护[J].科技传播,2011,(07):6768.

篇3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任何的细节都会影响到整体,就拿室内设计来说,从空间布局到室内装饰品的选择,任何细微之处都可以让人感受到不一样的美感。那么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如何给予观众广大的想象空间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抽象美之说,如:中国的戏曲就是抽象美的典范,从舞台的这边到那边就是两个天地,只是一个手势就可以让人联想到现实广阔的场景,观众从抽象的表达中感知无限的想象空间。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上如何展现抽象美呢,如:通过景与景之间、空间与自然之间的相互穿插、因借来展现出无穷无尽的感觉,就像苏州园林一样借助景与景、景与空间之间的各种形式来展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展现人类的巧夺天工,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

    2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和传扬

    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天人合一”,它强调了人类的发展要顺应自然,要实现人与天、地之间的和谐统一,这一思想正符合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理念。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要实现创新,在审美上可以追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然天成”之美、“闲适恬淡”之美、“简单大方”之美、“虚实相生”之美,通过抽象的艺术语言展现别具一格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

    2.1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说:一个是物质性继承,一个是精神性继承。首先,物质性继承是指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对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表面形式的继承,比如说,中国很多的仿古建筑就可以说是一种物质性继承,在现代建筑中加上一些传统的表现,如在屋顶的设计上,在室内装饰上糅合进一些传统的文化元素进去,让人感受到中国的古典美。但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上,单纯的物质性继承是无法实现发展和创新的,要有更深层次的精神性继承。其次,精神性继承是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展现出来的审美意象、文化底蕴、风俗习惯等的深层次探讨,并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将审美习惯、文化底蕴表现出来,达到古人追求的“天人合一”的境界。比如说,在室内设计中,以人性化为基本设计理念,实现室内设计的适度而含蓄,从空间布局到装饰品的选择上给人营造出平静淡雅的舒适空间。在一些材料上将中国古典元素杂糅进去,形成中国古典的抽象美和似是而非的无限美感。

    2.2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扬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不仅是物质形态的表现,更为深层次的是精神文化的展现。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不能照搬传统文化,要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西方文化结合起来实现创新,才能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展现出来的文化运用现代思维进行一定的改造,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扬。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非常广泛且有着深刻文化内涵的艺术,既要考虑到空间组合,又要考虑到当地的风俗习惯,还要考虑到审美的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提供了深刻的文化内涵,提供了时代性元素,提供了人性化的理念等,这些都将不断促进中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创新。

篇4

(国网冀北唐山市丰润区供电公司,河北唐山064000)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的配电网络日益完善,相应地,无人值班变电站也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发展,为实现调控一体化提供了契机,促进了传统调度专业业务实现横向拓展。现对县级调控一体化建设及运行管理情况进行分析,希望能促进专业化管理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 :调控一体化;大运行;成效

0引言

在加强电网运行业务统筹,实施调度业务模式转型的过程中,我公司在实现“调控一体化”方面有了一些经验积累,但相对于同行先进单位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本着学习与发展的眼光,本文对县级调控一体化建设及运行管理情况进行分析,希望能促进专业化管理水平的提高。

1专业管理目标

转变传统调度运行与设备运行相分离的业务模式,推进电网调度运行与输变电设备集中监控的集约融合,缩减运行环节,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强电网运行业务的统筹,转变传统相对分散的决策、实施模式,提升电网运行控制和管理的精益化水平。切实防止电网稳定破坏事故、大面积停电事故和人员责任事故的发生,确保安全良好局面。对可能构成安全事故或事件的问题落实控制措施,化解安全风险;加强风险动态管控,深入开展电网关键部位运行隐患排查,及时消除运行薄弱环节;强化调度运行监控,开展在线安全分析,严格执行电网运行控制要求,落实保电措施,确保电网安全。

2专业管理情况

2.1管理职责

县级调控中心承担县域所辖电网的调度运行和集中监控重任,负责县域所辖电网的方式安排、运行监视和潮流电压调整,指挥电网倒闸操作、事故处理;负责编制县域电网的停电检修计划;负责所辖电网二次系统专业技术管理工作和地县一体化系统县调侧主站设备运维;负责所辖电网调度自动化实用化管理;负责调度系统信息整合和应用,调度信息安全管理;负责厂站端变电设备监控信息接入管理;负责组织所辖电网继电保护、自动化及安自设备缺陷和事故的抢修处理及技术调查分析,审定事故分析报告,提出技术措施及反事故措施并组织执行;负责所辖电网的继电保护、自动化及安自设备运行、统计分析和考核。

2.2加强基础管理

完善基础资料储备,有效规避运行风险;编制调度标准术语规范手册、自动化信息处理标准手册、巡视标准卡,规范调控人员行为;执行运行方式会商制度,提出风险等级预警报告;完善电网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加强调度和集控中心运行操作过程中的电网风险辨识,以期达到调度员综合素质及认知的全面提高。通过一年多的研究和实践,电网运行管理由最初的调度、监控分散管理到调控合一初步集中管理,再升级为调控一体化全面集约管理模式,实现了电网运行由分散到集中的本质转变,实现了电网运行集约化管理的全新变革。各级人员从思想和能力上初步适应模式转变,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也在不断总结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功能不断提高,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应急能力明显增强,安全供电可靠水平提升,管理优势初步显现。

2.3加强调度运行管理

调控中心需重点对设备监控流程、异常及缺陷处理流程、事故处理流程、负荷紧急控制流程等核心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全面提升电网实时调度控制能力。不断提高电网自动化水平,全面消除监控盲点。加强人员培训,进一步实现电网调度运行与设备监控运行值班的集中融合。

2.4加强安全内控机制建设

深化调控中心安全内控机制,坚持全流程的“痕迹”管理;推动县调安全内控机制建设,建立、完善县级调度关键业务节点,实施全方位绩效评估和反馈,实现安全闭环控制。

2.5加强继电保护管理,细化定值整定计算工作

由于管理机制的原因,过去继电保护一直由变电科负责,新管理模式下,继电保护归属调控中心负责,为使该项工作尽快步入正轨,我们加大培训力度,加强现场实践演练,对所有管辖的变电站定值进行重新梳理,根据大量排查整理发现的问题,我们采取了对高耗能用户、新增用户推行安装智能分界开关的措施,用户通过无线传输与局主站取得联系,实时传输用户信息,便于调控中心及时掌握用户的用电负荷及设备运行情况,实现了准确动作、实时保护。

3专业管理成效

通过“大运行”体系建设,优化整合丰润电网调度和设备运行资源,推进输变电设备运行与地调调度业务的高度融合。开展变电设备运行集中监控、输变电设备状态在线监测与分析业务,实现“调控一体化”。优化调度功能结构,推进电网调度业务转型,实施“标准化、一体化建设,精益化、集约化管理”,全面构建集中统一、权责明晰、工作协同、规范高效的“大运行”体系,保障丰润电网安全、经济、优质、高效运行。

(1)电网协同控制和突发事件快速处置能力得以提升。实施“调控一体化”,电网调度与监控业务高度融合,信息得以共享,调控人员对电网运行状态的实时掌控水平进一步提升,有效促进了调度快速准确决策;调度与监控间的沟通协作渠道进一步畅通,业务流程进一步缩短,提高了调度业务的及时性、精确性、高效性,电网突发事件的快速处置能力和电网运行实时控制效率有效提升。

(2)调控人员业务技能水平得以提升。实施“调控一体化”,调控人员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互促业务改进的长效机制得以形成,有助于员工向复合型人才转变,为电网调控业务更加高效融合奠定基础。

(上接第175页)

(3)二次设备运维高度融合,专业管理水平得以提升。变电站站端继电保护、自动化设备运维工作的融合,一方面适应了电网发展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提高了二次设备缺陷故障处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促进了专业间的交流学习。自动化专业管理和站端运维管理分属不同部门,实现扁平化、专业化、集约化管理,有利于管理措施手段的纵向贯穿、刚性执行。

(4)供电可靠性全面提升。丰润局在“大运行”体系建设过程中,充分依托电网自动化系统,深化电网调度管理新模式,通过紧急情况下设备远方遥控操作,有效缩短了事故处理时间,供电可靠性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4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通过“大运行”体系建设,有效提升了管理水平,完善了电网运行体系,提高了电网运行调控能力,体系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工作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解决。

(1)不断加强专业管理与运维生产班组之间的沟通交流,建立与职责分工、业务管控、考核奖惩密切融合的管理模式,通过不断完善的管理模式,使“大运行”体系运转更加平稳、顺畅、高效。

(2)密切跟踪管理制度执行和业务流程运转情况,对各类专业制度的修订实行动态管理,通过在实践中探索经验、改进方案,不断进行修订、完善提升,从而增强专业制度的指导性和实效性。

(3)结合“大运行”体系建设验收结果以及各项工作开展情况,进一步制定详细的人员技能培训提升计划,随着“大运行”体系建设“回头看”阶段和完善提升阶段各项工作的开展,继续进行人员同步培训工作,坚持“阶段初期适应性培训、阶段末期完善培训”的培训制度,确保人员技能培训工作全面跟进。

(4)结合形成的创新成果,积极在员工内部开展创新成果宣贯工作,使全体员工主动将创新成果应用于实际工作,同时由各专业创新小组重点对创新成果的实施情况进行密切跟踪,积极进行深入提炼,最终实现创新与实际的紧密融合,以全面提升工作水平。

篇5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自动化设计;技术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电气自动化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了,在各个领域电气自动化都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作用。电气自动化的应用让更多的设备机械得到改善,管理系统更加完善,让整个行业朝着现代化,科技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工作效率更高,让整个行业都得到巨大进步。整个领域的进步促进经济的繁荣,对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也作出了巨大贡献。

一、电气自动化的现状

首先,电气自动化系统信息化。信息技术在纵向和横向上向电气自动化进行渗透,纵向上,信息技术从管理层面对业务数据处理进行渗透,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存取财务等管理数据,对生产过程动态监控,实时掌握生产信息并确保信息的全面、完整和准确;横向上,信息技术对设备、系统等进行渗透,微电子等技术的应用使控制系统、PLC等设备界线从定义明确逐渐变得模糊,而软件结构、组态环境、通讯能力等的作用日益凸显,网络、多媒体等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次,电气自动化系统使用、维护与检修简易化。WindowsNT等已经成为实施电气自动化控制平台、规范以及语言的标准,基于Windows的人机界面成为了电气自动化的主流,并且基于Windows的控制系统有着灵活、易于集成等优势,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采用Windows操作平台使得电气自动化系统的使用、维护和检修更加简单、方便。

最后,实现分布式控制应用。电气自动化系统通过串行电缆连接中央控制室、PLC、现场,将工业计算机、PLC的CPU、远程I/O站、智能仪表、低压断路器、变频器、马达启动器等连接,将现场设备的信息收集到中央控制器。分布式控制应用通过数字式分支结构的串行连接自动化系统与相关智能设备的双向传输通讯总线,将PLC、现场设备与相应的I/O设备连接起来,使输入输出模块发挥现场检查和执行的作用。

二、电气控制系统的自动化设计思想

一个完整的电气控制系统是需要考虑众多因素的,要做到对各个控制部分的保护工作和在紧急状况下的可以通过手动的方式来进行操作的系统,具备跳闸和合闸的手段,对电气系统的监视--控制--报警--测量,这整个的过程可以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通过监控系统去一一完成。因此,可以这样说,对分布的设计、集中式的设计以及可靠性、可扩展性、兼容性等方面都是在对电气控制系统自动化设计过程中所必须去充分的考虑与兼顾到的。

首先,从分布式的这个角度上来分析,模块化的思想是电气控制系统必须遵循的,根据分布式开放结构这个常用的电气控制系统自动化设计策略,必须保障开关柜上的众多控制保护功能可以很均匀的分布在各个地方,并发挥开关所本身就应该具有的控制和保护的作用,并且可以在控制和保护单元上发挥出最大的作用。模块化的思想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保证每一个单元模块上都可以均匀的分布着电器控制自动系统中所需要的所有信号,包括保护、控制以及测量等等这种信号可以指导工作,并根据光纤总线进行自动化控制的主要控制,使监控性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此外没在电气控制系统中,报警系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但是,要充分的保证各个模块之间不能相互影响。

其次,从集中式这个角度上来分析,集中立柜的结构是十分的科学并且是实用的。在整个的电气控制系统的自动化设计中,要实现各个模块的集中化,即把这些模块都集中在专用柜中去,实现整个系统的集中化控制与保护,实现各种信号的采集以及保护柜内的数据处理工作。对电气控制系统的自动化设计过程需要借助主控总线,实现信号的传递,然后借助于计算机系统软件,实现所接受信号的集中管理与控制,这个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过程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简单可靠,实现了对二次接线的简单化。此外,主控室必须事先与开关柜之间的相互连接,才能够对两者就行控制,达到最终的协调通信的目的和要求。

最后,兼容性是在电气化控制系统自动化设计过程中经常遇到并且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兼容性的分析和解决才能够保证用户的规模,并且使得功能得到扩展,那么在设计的过程中注意对串行通信接口的科学化、规范化设计,可以让客户根据实际需求做出适当的调整。

三、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要点

1.智能化设计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智能化设计是借助软件模块的设计来实现的。如发电厂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数据采集系统是由多线程在线可编程并行数据参数设计来实现,以及以PLC控制器作为控制系统的单机控制系统、集中控制系统和分布式控制系统等。无论是哪一种的PLC控制系统,都要根据实际需要,在编辑器内进行自动化参数设置。然后通过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对智能化的PLC模块进行激活。因此。在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上,较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软件的设计。通过软件可以智能化选择PLC的控制类型,使工业生产根据市场需求量灵活选择控制系统,工作量小可以智能切换到单机控制系统,工作量大可以智能切换到集中控制或分布式控制系统。

2.节能化设计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需要体现节能的特点。由于目前我国加强对环境的保护政策,提倡低碳节能,因此在设计要点上同样要体现节能化。在能源紧张的世界格局下,人类越发地珍惜历史给人们留下的这部分财产,每用一点都要小心翼翼。生怕浪费。当节能成为所有行为的发生基础时,我们就不得不在能源使用上另辟蹊径。节能技术显然成为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者。例如PLC控制系统作为电力控制系统时,为了达到节能目的,必须用PLC控制器来控制分时段控电策略。避免变压器的低负荷或空载运行。设计PLC控制系统。这个系统分为手动和自动,分别有控制器完成。在自动控制中,将不同变压器设置在不同的控制档,采用多个接点连接到PLC外接继电器上。当自动选择时。这些变压器就会在PLC程序控制下,自动完成单台代电或多台供电的按时段切换控制,实现节能设计。

3.可靠性设计

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无论是PLC控制技术、现场总线技术,还是变频技术以及DCS技术、微电子技术,在控制系统设计上都要考虑可靠性。尽管这些新的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但一旦出现问题,往往会给用户带来极大的损失。因此,在设计上要加强可靠性措施,提高控制系统的可靠性。

结束语

经济的发展要求技术的进步与创新,同时技术的创新又进一步促进社会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进步与发展,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成了一种相辅相成的过程。电气自动化技术是当今世界最活跃、最充满生机、最富有开发前景的综合性学科与众多高新技术的合成。相信电气自动化技术在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创新,对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孙林.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3(22)

篇6

[关键词] 农机社会化服务 经营效益 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4-0215-0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机社会化服务侧重于其经营效益上,而关于农机社会化服务经营效益的信息资料掌握甚少,因此本文对农机社会化服务经营效益进行分析,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科学化、合理化对策,这些对策对加快现阶段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品,提高农机化社会化服务经营效益,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及国民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意义

1.实现农业产业化是以农业机械化程度为基础的,只有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才能实现农业经济的产业化经营,同时提高农业生产的区域化和专业化程度,才能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的优势,在此基础上,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对实现农业产业化、专业化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2.农业机械是提高农业生产力的主要技术手段,只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量,才能实现高效优质的农业。由于农村资金和技术有限,难以在农业生产活动中配备大量机械设备,因此实施农机社会化服务是改善这一状况的有效途径。

3.当前,农村已基本具备机械化生产条件,但是各地区农机利用系数较低,很多农机都闲置未投入使用,使得农机经营效益下降,限制了农户购置农机的积极性,也阻碍了农业机械化发展。实施农机社会化服务,可以充分发挥农机机械的作用,提高农机利用率,增加农机社会化服务经营效益。

二、农机社会化服务现状

1.分散经营,在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前提下,将农机经营服务进行分化,形成新的服务形势,包括:农户继续保留基本机械设备,主要依靠专业农机经营单位提供服务,农户拥有农业生产的大部分机械,一些特殊生产作业依靠专业农机经营单位提供服务,农户以农机经营为主,组建为社会提供服务的农机专业经营企业。

2.集体经营,实现农机社会化服务经营专业化发展,将其作为新的发展领域,其经营规模、技术及资金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发展前途,主要向当地资源优势的项目发展,建立各种专业化农机服务公司,如农产品加工、技术咨询、机械租赁等社会为社会提供服务,从而促进农业机械化向专业化、社会化、现代化发展。

3.合作经营,该种经营方式包括机械联合、资金合作、集体经营三种模式,以此解决分散经营规模下、效益低等缺陷,其自主性强,具有良好的发展前途。

三、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的对策

1.优化农机技术结构

经调查表明,农业机械化技术在水稻插秧和玉米收获方面相对比较薄弱,因此,加强农产品耕种、收获等各环节的机械化水平,加快薄弱技术环节的开发力度,不断优化机械技术结构,从而使农业生产过程统一化、协调化,降低农机生产作业成本,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经营效益,促进农机社会化服务不断发展。

2.优化布局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

根据具体情况,对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进行科学、合理的区域化布局,促进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协调发展,优化适宜作物作业服务规模和农机服务组织的数量,提高农机利用率,以此获取最大化经济效益。有效控制不合理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因市场需求而引起的不规范、不合理竞争,稳定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经营秩序。

3.优化政策制度

一方面,针对农机社会化服务经营格局,国家政府部门应制定相应的惠农政策,例如,农机燃油价格调整,这样不仅能够降低农机作业所需燃油成本,还能够提高农户购置农机的积极性,对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经营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另外,较高的燃油成本与农机操作水平、农机性能及社会化服务质量和技术更新速度等息息相关,所以制定和实施农用燃油惠农政策是十分必要的。

另一方面,加大农业机械的补贴额度。在农业生产作业的各个环节,成本投入最高的环节是农作物收获环节,其成本较高主要是收获环节的折旧成本和燃油成本较高所致。而收获机械以大型居多,价格较为昂贵,其维护和保养费用较高,因此,在实行农用燃油惠农政策之余,应加大农业生产收获环节的机具购置补贴额度,缓解农机服务组织的经济负担,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经营效益。

四、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农机社会化服务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农业机械技术结构不合理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应采取科学合理的对策措施加快技术革新和区域优化布局,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增加农机社会服务组织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国家政府部门还应制定一系列惠农政策,实现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经营效益,促进农机服务组织稳定、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伞桂智.对如何提高农机经营效益的的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2013(8).

篇7

【关键词】医保内控 精细化管理 信息系统

【摘 要】目的:为规范临床诊疗行为,适应多样化的医保监管模式,我院于2013年8月实施依托于信息系统的精细化内控管理,从医疗服务行为的源头着手,对就诊前、就诊中、就诊后3个环节展开全方位的信息化监管。本文对我院对内控信息化建设进行详细阐述,并信息化前后医保费用拒付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通过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对2013年2-7月和2014年2-7月医保拒付金额、月均违规单据数以及月均医保拒付率等几个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各指标的P 值均小于0.05,两年同期相关指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内控信息化建设有助于规范诊疗行为,有助于医院的持续健康发展。

1 医院内部精细化管控的背景根据新医改“加强建立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完善监控管理办法”的要求,围绕医疗保险展开的对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越来越受到重视。

2014年,我院医保病人医疗费用已达全院总医疗收入的63.7%,医保基金已经成为我院重要的收入来源。但医保对我院的医保拒付费用一直占医保总费用的较高比例,可能的原因包括药品超量、药品适应症不符;诊疗项目重复收费; 基础信息处方诊断、处方科室、处方医生不上传等。

为此,为了适应新医改的形势、减少医保拒付费用,医院加大信息化建设,实施依托于信息系统的精细化内控管理,从医疗服务行为的源头着手, 结合医保规定对就诊前、就诊中、就诊后3个环节展开全方位的信息化监管。

2 基于信息化的医院医保精细化管控

我院的医保精细化管控体系将医生层面的事前提醒、事中预审与医保管理层面的事后质量追踪相结合,实现实时、全程、高效、无缝隙的医保智能管控体系。

2.1 实施方法

该智能管控体系是由HIS提醒系统与智能审核系统相结合的双系统管控体系。

将医保政策、物价收费规范逐条嵌入HIS管控系统中,对临床诊疗过程中涉及有医保限制或规定的治疗用药予以政策提醒。

将医保政策、物价收费规范编译成医保质量审核软件,利用毫秒级审核引擎,对每张处方的每个项目进行快速、全面的完全审核。

两者协同,使医生在诊疗过程中能够及时获得相关医保政策,实时发现的违规现象,实时修整,不断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升工作效能,完善医院医保管理。

2.2 政策依据

医保精细化管控体系以浙江省基本医疗保险的政策文件为基础,利用浙江省医疗服务价格手册、浙江省基本医疗保险3大目录(药品目录、诊疗项目目录、疾病目录)等规定形成智能审核规则(见表1)。

2.3 管控环节与内容

医保精细化管控体系从就诊前、就诊中、就诊后3个环节展开。其中就诊前、就诊中涉及的管控点为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医技计费系统,就诊后的管控主要为医保管理系统服务。详见图1。

就诊前,HIS 系统能将患者的历史就诊信息事前推送给医生。例如病人近3个月在不同医疗机构的就诊信息、剩余药量等信息,提供患者是否患有特种疾病等功能,供医生在本次就诊下达医嘱时参考。

就诊中,医保精细化管控体系对医生开具的医嘱根据医保政策进行审核与指导。医嘱下达后,处方信息立即进入智能审核系统。审核系统根据普通门诊、特种疾病门诊、住院等不同就医方式,对临床诊疗过程中用药、检查、治疗等医嘱进行审核。假如处方信息有违反医保相关规范,医生即时得到提醒,并允许修改或阻止该医嘱。

就诊后,智能质量跟踪系统能将违反医保相关规范的处方进行分类供汇总,作为医保管理部门展开管理活动的依据。

3 分析方法

2013年2月,杭州市医保局对医院医保费用的管理从原先手工抽样审核转变为依托于信息化系统的逐条审核。2013年8月起,我院启用院内信息化管控系统,对临床诊疗行为进行实时管控。结合上述市医保、我院的信息化系统实施进程,本研究的分析时段为2013、2014年的2-7月,分别代表市医保局进行信息化审核后我院临床诊疗行为精细化管控前、后时段。研究数据源于市医保局每月给医院的医保拒付费用表。管控成效体现在违规单据数目、拒付金额、拒付率。其中拒付金额比率为当期拒付金额占医保申拨金额的比例。在管控前后的差异比较中,运用spss19进行统计学检验。

4 信息化下医院医保精细化管控的成效分析

4.1 违规单据数目

图2 是2 0 1 3 、2 0 1 4 年2 -7 月杭州市医保局对我院的违规单据数目图。

2013、2014年2-7月月平均违规单据分别为4836条、1906条,从图1中明显看出2013年每月违规单据数目均高于2014年。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I比较前后两年同一月的差异,近似概率P 值为0.028,小于0.05的显著性水平。因此认为前后两年同月的违规单据不同,二者的差别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4.2 医保拒付金额

2013、2014年2-7月被杭州市医保拒付的医疗费用总金额分别为166.83万元、88.56万元,平均拒付金额分别为27.81万元、14.76万元, 2013年每月拒付金额均高于2014年同期(见图3)。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比较前后两年同一月的差异,近似概率P 值为0.018,小于0.05的显著性水平。因此认为前后两年同月的拒付金额不同,二者的差别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4.3 医保拒付金额占医保申拨费用的比率

2013、2014年2-7月医保拒付费用比率分别为0.55%、0.33%。2013年每月拒付率均高于2014年(见图4)。Wilcoxon符号秩检验中,近似概率P 值为0.042,小于0.05的显著性水平。因此认为前后两年同月的拒付率不同,二者的差别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4.4 医保拒付费用结构

医保拒付医疗费用初分为药品费用、诊疗项目费用、医用材料费用三部分。图5分别是2013、2014年2-7月医保拒付费用结构图。2014年3部分拒付医疗费用均有大幅下降,这意味着医护人员的临床服务行为逐渐规范。

4.5 医保拒付原因分析

结合表1 中的医保智能审核规则,对医保拒付扣款的具体原因进一步分析。

图6 为2 0 1 3 、2 0 1 4 年2 -7 月医保拒付费用中药品费用的构成图。超限定支付范围、重复开药、违反项目匹配、超量开药、超限定疗程是最主要的五种药品费用拒付因素。相比2013年,2014年5种因素的拒付费用均有所下降,下降的拒付费用分别为6.74万元、3.43万元、3.90万元、0.36万元、2.57万元。其中尤其突出的是因超限定疗程导致的扣款,2013年2-7月为2.61万元,2014年同期几乎完全得到了控制(为0.04万元)。

图7为2013、2014年2-7月医保拒付费用中诊疗项目费用的构成图。重复开药、超限定频次、超限定支付范围、违反项目匹配、单据重复数据异常是最主要的五种治疗项目费用拒付因素。相比2013年,2014年五种因素的拒付费用也均有所下降,下降的拒付费用分别为16.35万元、8.72万元、5.72万元、3.79万元、0.47万元。图8 为2 0 1 3 、2 0 1 4 年2 -7 月医保拒付费用中材料费用的构成图。违反项目匹配是导致2013年 2-7月材料费用拒付的最主要因素,高达22.72万元,而2014年同期降至1.23万元,故2014年2-7月材料费用拒付金额非常低。在医保拒付的其他材料费用中,2 0 1 4 年高于2 0 1 3 年( 分别为3 . 5 0 万元、2.07万元)的原因是2014年存在单价较高的材料拒付费用,6个血浆分离器的拒付金额为1.21万元。如不考虑这6个血浆分离器的拒付金额,则前后两年的其他材料费用相当。

5 结论与讨论

医保精细化管理的目的是促使临床合理诊疗的同时也保证了医保基金高效利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临床中依然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比如对药品或服务项目的重复收费,将不在医保支付范围内的药品或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材料使用与诊疗服务不匹配等。面对庞大的医保数据,纸质的审核难以囊括所有的不合理之处,而需要信息化[1]、精细化[2-3]的审核。在医保基金监管部门加强对医院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督管理下,医院也需要建立的内部信息化管控系统。用药、诊疗服务、材料使用均与医生的医嘱密切相关,医嘱是决定这三者是否实际发生的源头。鉴于医嘱在减少医保拒付中的重要地位[ 4 ],智能审核系统就是围绕医生医嘱这一源头,从事前、事中、事后对医嘱进行全方位的管控。

医保精细化管控至今, 我院医保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2013、2014年2-7月月平均拒付条数分别为4836条、1906条,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比较前后两年同一月的差异,其P值为0.028,二者的差别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2013、2014年2-7月医保拒付总金额分别为166.83万元、88.56万元,平均拒付金额分别为27.81万元、14.76万元,Wilcoxon符号秩检验的P值为0.028,二者的差别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2013、2014年2-7月月平均医保拒付率分别为0.55%、0.33%,Wilcoxon符号秩检验中P 值为0.042,小于0.05的显著性水平,二者的差别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图6-8中的数据说明在进行医保精细化智能管控后,我院医护人员在用药、诊疗服务、材料使用方面均更加符合医保的规定:减低了药品超限定支付范围、重复用药、超限定疗程的现象;明显减少了诊疗服务重复收费情况;材料使用与诊疗服务密切相关,材料的使用应与患者得到的诊疗服务相匹配,智能管控后材料与服务不匹配的现象几乎完全得到了避免。这些改变意味着我院不合规定的临床诊疗行为得到了控制,有助于医院的长远发展。

医保精细化管控体系给临床医务人员、医院医保管理者、院领导等的日常工作提供了便利。本文在系统介绍我院推进精细化管控系统的背景及其具体做法,并利用管控系统前后的数据进行比较,以评价管控系统的成效,为今后共作提供改进的依据。在成效评价中,本文在描述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统计学检验,这种结合统计学的评价避免了结论的随意性。本文将2013、2014年2-7月作为精细化管控前后的对比时期,虽然在医院运行中难免存在其他管理措施影响着医保拒付情况,但是依托于信息系统的精细化智能管控是期间最大的影响因素,因此认为2013、2014年2-7月的比较结果能够反映精细化智能管控的成效。

参考文献

[1] 付超,寇斌,魏星.住院医生工作站在医保信息化中的应用叨[J].计算机时代,2012(4):68-69,72.

[2] 赵建中,詹群生.基于信息化的医院成本管控精细化[J].中国卫生经济,2005,30(6):66-69.

篇8

【关键词】云计算;医院;信息化建设

医院是与大众息息相关的机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院信息化建设持续深入,不同类型科学技术与设备在医院日常工作中发挥着功效,如电子病历、办公自动化等。作为信息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云计算的发展为医院信息化体系的高效率运行提供了充足支持。这种情况下,以智慧医院为建设目标,在以往医疗信息化的基础上,积极应用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实现数字化转型就成为医院面临的主要任务之一。

一、基于云计算的医院信息化建设目标

作为传统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云计算技术可以使用量为核心,按需求供应便捷、可用的网络访问,在减少管理强度的同时,提高信息资源供给便捷度[1]。基于此,在医院信息化建设进程中,需要依托云计算技术应用背景,整合现有硬件,更新技术,简化程序,形成高可用、高可维护性、高可扩展、低成本的有效运行维护模式。

1.1更新技术

当前医院信息化数据管理技术与新的医疗模式存在偏差。在基于云计算的医院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适应医疗卫生体制深化改革需求,结合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关于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要求,进行多种类别应用的建设。并引入开放、相对主流的架构,实现针对接入。

1.2简化程序

在多年的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县级医院已初步建成了以应用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终端应用规模与服务器数量较多,大量数据运行对信息化管理平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基于此,在以云计算技术为支撑的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应利用云计算云端存储备份优势,简化数据存储备份程序,提高医疗数据管理效率。

1.3提高效率

在医院信息化进程持续深化过程中,信息系统成为医院内部业务运行的主要支撑,多数业务流程的运行也需要信息系统服务驱动[3]。基于此,在以云计算技术为支撑的医院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依据安全性、稳定性、有效性方针,提高支撑业务的信息系统RPO/RTO标准,合理进行业务系统划分,满足多类型业务高效率运作需求。

二、基于云计算的医院信息化建设方案

2.1架构设置

从IT架构上来看,基于云计算的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是采用HyperMetro双活技术+公有云构成的医院混合云。其中HyperMetro双活技术主要负责部署私有云产品,为业务、数据绝对安全提供保障,规避故障导致的业务中断、数据丢失问题;而公有云则以云主机ECS、云对象存储OBS为制衡,满足远程医疗需求。同时根据医院信息化建设需求以及业务系统对于数据安全性、网络性能需求差异,简单地将业务系统划分为核心业务系统(20%)、非核心业务系统(80%)。其中核心业务系统对数据安全性、网络运行流畅性具有较高的要求,需要充分运用HyperMetro双活技术、超融合技术、虚拟化技术,在医院私有云上科学部署。如PACS系统、LIS系统、HIS系统等;而非核心业务也可称之为次重要、非重要业务系统,可以逐步向公有云上过渡,如停车管理系统、感染管理系统等[4]。对于PACS系统与LIS系统,结合系统业务需求灾难恢复时间目标——60min、重要系统灾难恢复点目标——60min,可以进行基于虚拟化的私有云部署。但是考虑到当前县级医院服务器设计存在局限性,每次仅可运行一个操作系统,致使数据中心承担着部署海量数据库的重担。加之每台服务器容量利用率较低,影响了信息化建设进程。因此,可以依托医院现有基础设备,利用虚拟化技术,实现软件模拟硬件。并进行虚拟计算机系统创建,满足单台服务器上运行多虚拟系统(操作系统+应用)要求,减少50%以上的服务器、存储配置,在降低造价的同时,奠定业务效率提升基础。此外,虚拟化可以为灾难恢复、业务连续性提供支持,满足系统对于服务质量、数据安全性的最有效控制要求[5]。对于HIS系统,根据系统重要性核心业务系统灾难恢复点目标——零数据丢失以及业务需求灾难恢复时间目标——3.0min的要求,结合HIS系统以OLTP为基础的关系型数据库应用特点,可以实现前台接收患者数据及时低时延传送到云计算中心处理,短时间内得出处理答案。同时考虑到HIS系统高并发需求,可以在独立的存储、服务器上进行系统部署。同时进行HyperMetro双活技术配置,实现双重在线存储、完全网络切换。此时,在发生灾难后,备份站点可存储全部数据,并自动接管应用,满足零数据丢失备份要求。对于停车管理系统、感染管理系统等非核心业务系统,可以依据次重要系统灾难恢复点目标——24h、业务需求灾难恢复时间目标——24h要求,依托云数据中心,经专线便捷获取云计算服务。同时进行实时测试计算,及时调整,在满足系统应用需求的同时,节省实体设备电力、维护人员、空调等多方面成本支出。同时可以利用云计算数据中心备份功能,满足非核心业务系统备份需求。

2.2分层建设

在基于云计算的医院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避免一蹴而就,而是细分场景,逐步落地。医院混合云建设可以简单的划分为机械主义混合云、极简主义混合云、智能主义混合云三个层次。机械主义混合云是最低层次医院混合云,仅针对不放呢对公业务。医院可以采用互联网挂号、web网站等公有云资源进行部署。因上述业务以往部署在医院DMZ区域,与内网之间存在隔离,缺乏较高的数据安全性,但可承接海量公众接入、上万级用户并发,同时根据外网压力,进行处理能力的便捷化弹性拓展,解决业务量不确定引发的各种风险。在这个基础上,利用公有云优势,集中、远程运维互联网+医疗软件,突破传统医院信息化建设中软件迭代顽疾,降低医院信息化建设成本。极简主义的混合云主要以“简”为核心,涵盖了运维、机房空间两个方面。由于医院现有影像PACS相关文件资料占据了医院数据量的九成以上,给机房空间造成了较大的压力,基于此,可以讲互联网与门诊业务落地公有云。利用公有云自带的弹性公网、云主机、安全机制、数据库、备份和恢复系统,应对门诊前、门诊后不同种类线上服务以及日间门诊HIS系统部署访问需求。同时发掘公有云弹性、秒级计费优势,在同一个平台上提供统一的Portal,实现云资源统一申请、服务、监控,在满足医院平台高并发、突增访问需求的同时,降低用户跨平台切换引发的繁琐运维工作量,切实泗县极简运维管理。智慧主义混合云是县级医院混合云信息化建设最高形态,表现为公有云与私有云数据、公有云与私有云业务层面的完全融合,涉及了资源按需平滑扩展、云容灾两个方面。在资源按需平滑扩展方面,可以借助光格网络SD-WAN技术,构件公有云与医院信息化基础设施之间的专属网络,打通医院与门诊、科室之间的业务数据传输通道,实现各医院门诊数据之间的业务联动。此时,对于部分基因测序等临时需大量计算资源的科研业务,就可以在私有云数据中心资源不足的情况下自动部署到公有云,业务进入尾声后再次释放资源,有效应对具有潮汐、高并发特征的在线业务需求;在云容灾方面,医院可以借助混合云HyperMetro双活技术,将LIS、就诊卡系统、PACS、HIS打通,实现容灾上云,形成覆盖就诊前、就诊中、就诊后的线上线下混合式医疗服务模式。此时,一旦本地数据中心发生电路断开、火灾等故障,业务就可以平滑迁移到公有云,提高医疗服务安全性。

三、基于云计算的医院信息化应用内容

3.1线上预约诊疗

基于云计算的医院信息化应用为智慧医疗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比如,医院可以依托云平台丰富的计算资源,配合适用于多场景的云服务器,推出多种类别线上服务,如互联网门诊(部分常见病与慢性病在线复诊)、线上挂号、在线处方、电子病历、检查结果在线查询、就诊提醒等,便于患者就医。同时利用弹性公有云平台,可以进一步优化就医流程,将医院搬上“云端”,实现电子健康卡、就诊卡、社保卡与身份证等信息互联互认互通,达到让病患“少跑腿”的目标。

3.2数据轻量安全管理

若采用医院信息化建设模式,医院不仅需要建设大规模数据中心,而且需要配置足够IT人员,运行维护成本较高[6]。而利用云计算技术,可以实现数据轻量安全管理。即通过搭建覆盖各级医疗机构的私有云基础设施平台,跟随医疗信息、数据快速增长进程,提高医疗系统灵活性。同时利用私有云网络隔离特点,将关键私密数据、重要业务上云。并利用配置路由器、设置IP地址、网络网关的方式,严格分配服务器访问权限,满足关键业务对IT基础架构高可靠、高保密需求。

3.3多学科诊疗

基于云计算的医院信息化建设为多学科诊疗提供了充足支持。利用云计算技术支持下的私有云基础平台,可以将PACS、LIS、HIS、门诊电子病历、移动护理、智慧体检、手术麻醉管理、合理用药等系统模块有机整合、共享,实现线上线下多学科一体化服务。多学科诊疗平台可以帮助医护人员突破空间、时间的限制,随时随地了解病患情况并给出专业判断,改善患者就诊体验,让辖区医院不出村就可以享受到多学科专家的诊疗服务。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受技术、经济诸多因素干扰,县级医院信息化建设与期望目标差距较大。比如,作为支撑远程医疗的音视频通信技术,多以传统视频会议系统设备为载体,存在稳定性低、硬件造价高、使用不便等缺陷。而利用私有云与公有云结合的医疗混合云架构,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因此,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医院可以借助云计算技术优势,围绕医疗云平台与现有卫生云互联互通需求,强化驱动互联网+医疗一体化转型,为互联网+医疗健康支撑体系整体水平的提升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杨慧慧,禹汛,赵福占.基于5G技术的县级医院信息化建设研究[J].中国医疗设备,2020(S2):169-171.

[2]沈志伟.大数据环境下联合云计算技术的医院信息化转变研究[J].现代信息科技,2021(01):128-130.

[3]王爱华.云计算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探讨研究[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21(02):86-87.

[4]肖海方.县级医院计算机网络建设实践[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9(03):174-176.

[5]彭鹏.云计算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信息化,2021(04):91-92.

篇9

细胞的全能性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由高度分化的细胞能否继续进行分化引出细胞的全能性,在细胞全能性教学中,尽量以图片实物等感官教学为主,以使学生易于理解。

二、教学目标

(1)说明细胞的分化;

(2)举例说明细胞的全能性。

三、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设疑导入

幻灯片展示“胎儿发育的过程图”,设计问题:你是由什么细胞发育而来的?成年后你身体内大约有多少个细胞?你知道你身体内的细胞有多少种吗?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学生思考得出“人是从受精卵发育而来,成年后大致有40万亿~60万亿个细胞,这是通过细胞的分裂形成的,这些细胞分为200多种。”从而引出课题“细胞的分化”。

2.通过资料分析,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总结细胞分化的定义等

指导学生观察PPT上展示的几种人体细胞,提出问题:①已经分化的人体细胞最初来源于哪个细胞?②它们存在哪些方面的不同?③它们还能再变回受精卵吗?通过课题引入的问题分析以及图片,学生能够明确这些已经分化的体细胞都是受精卵的后代,它们在形态和生理功能方面存在差异,从而引导学生总结出“细胞分化”的定义。

3.分析细胞分裂与分化的关系,认清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引导学生分析PPT展示的图片,思考:(1)①过程表示什么过程?引起了怎样的变化?各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改变了吗?(2)②过程表示什么过程?引起了怎样的变化?各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改变了吗?

4.利用自制教具,引导学生探究细胞分化的机理

引导学生思考“细胞分化是由细胞中的什么物质决定的?”,引发学生提出假说:假说①:细胞的分化是由遗传物质(DNA)决定的;假说②:细胞的分化是由蛋白质决定的。教师将学生的争论搁置,展示资料,思考:通过资料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得出了哪些结论?为什么各细胞中的基因相同,而蛋白质种类不同呢?

5.看图说话,亲眼观察组培样品,体会细胞全能性的应用

篇10

关键字:建筑节能、太阳能、一体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所谓的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设计,主要就是指将太阳能的产品和构件应用于建筑行业,加强对太阳能这一新能源的应用,进而节约传统的能源实现对环境的保护,同时加强对建筑造型的美化。太阳能与建筑的一体化设计成为太阳能在建筑行业应用的一个必然发展过程,并得到了国家及地方的大力支持。但是在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的设计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的影响了一体化设计的效果,必须采取合理的措施,实现二者有效结合,综合利用建筑美学和建筑技术,推动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的设计,为太阳能在建筑中的利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设计的优点

太阳能与建筑的一体化设计成为建筑发展的一大特色,也成为提升人居环境的一个有效途径,具有以下优点:

(一)构造合理,保证质量

太阳能与建筑的一体化设计是在对各个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的基础上进行的,这就对建筑的构件和设备进行了全面的协同,使各个构造环节更加科学合理,进而为保证建筑的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降低造价,保护环境

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设计充分利用了太阳能这一新型的能源,这样就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消耗,从而降低了工程的总体造价,进而减轻了建筑的负荷,此外,太阳能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对环境的保护,进而改善了人居环境。

(三)巧用空间,美化建筑视觉感受

太阳能与建筑的有效结合,构成了多种功能的构件,实现了对空间的巧妙利用,同时经过统一的安装和设计,实现了建筑外观的和谐统一,进而改变了居住小区中各自为政的局面,形成了良好的视觉感受,为建筑的整体带来了美感。

(四)同步施工,避免损害

太阳能与建筑的一体化设计,实现了同步施工,通过一次的安装方便了人们的生活需要,同时也避免了后期施工对建筑结构的损害。

可见,太阳能与建筑的一体化设计符合人们的需要,是建筑行业发展的一大特色,也是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改善人居环境的一个有效的措施,对建筑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设计的现状

太阳能与建筑的一体化为改善人居环境,节约资源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将太阳能与建筑实现一体化是将太阳能的设计和施工同时进行,进而实现建筑的规划布局、材料构造以及建筑美学等各个方面的协调统一。但是在实际的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的设计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的影响了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的进程。

由于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设计处于起步阶段和探索阶段,导致缺乏一定的经验和实例,进而为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的设计带来了挑战。目前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设计面临的困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美观问题,由于缺乏一定的经验和实例,导致在一体化设计中缺乏经验,只是将太阳能设备与建筑进行生硬的结合,难以与建筑的外观实现和谐统一,严重的影响了建筑的美观;其次,造价控制方面的问题,由于在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的设计中,难以将造价控制在市场接受的范围内,造成了工程造价偏高的现象;此外,设计手法不当,在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设计中,部分设计师缺乏对整体效果的考虑,对构件的连接节点缺乏必要的设计,导致将太阳能直接的加在建筑之中,对建筑外形的整体效果造成了消极的影响;甚至部分设计院常常对太阳能的设计采取“甩项”,交由太阳能产品生产单位设计,缺乏统一、协调,难以达到一体化设计的目的。

三、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设计的策略

为了实现太阳能与建筑的一体化设计,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这样才能真正的发挥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的优势,进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改善人居环境。

(一)合理整合系统配置

太阳能与建筑的一体化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个环节的工作,因此需要对整体的系统配置进行有效的整合和设计,进而实现太阳能供暖、太阳能热水以及空调和光伏发电等功能的充分发挥。这就需要加强对建筑场地、气候和材料等条件的综合考虑,实现方案的优化组合,进而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和经济性。

整合太阳能系统与建筑的一体化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要加强对能量的获取和收集途径的研究,并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部位和构件的设计,做好能量的储存工作。就当前的太阳能在建筑行业的应用来看,对太阳能的收集多是借助太阳能光板以及被动收集,这就需要对建筑的结构进行合理的设计,主要包括对墙体、屋面、檐口和阳台的设计,从而为太阳能的利用提供足够的表面、合意的朝向以及有效的角度射入,真正的做好对建筑每个部位的利用。一般采用的设计方式是嵌入式和附着式。在附着式的设计中,需要有效的支撑面,而嵌入式结构对结合层以及构造有着严格的要求。因此在一体化的设计中,要转变设计思路,加强对新技术的应用,强化各个部位的功能,进而提升建筑整体的运行效率。

(二)实现建筑构造的构件化

实现建筑构造的构件化就是要将太阳能装置作为建筑的一个构件加以利用和设置,因此建筑师要根据建筑的总体要求,进行合理的设计,在建筑中和谐的体现太阳能装置,进而提升建筑的整体效果。这就需要根据安装部位的不同对构件进行合理的划分,并将构件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设计,使其成为一定的建筑产品,因此需要对构件的安装位置以及尺寸进行整合,将其作为建筑的元素,进行合理的安装和设计。将太阳能系统所包含的所有内容作为建筑不可缺的设计元素加以考虑,巧妙地将太阳能系统的各个部件融。

(三)实现设计效果的美观化

为了满足人们的视觉要求以及对人居环境的要求,在进行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的设计中,充分的考虑建筑的整体美观,这就需要综合各个环节的工作,提升建筑的整体视觉效果。

首先,要设计倾斜的屋顶和墙体。为了实现对太阳能的充分利用,需要根据太阳照射的方向,进行屋顶和墙面的设计,其中倾斜的屋顶和墙面是理想的选择,达到的提高了太阳能采集的效果,同时还将其本身的特征与属性赋予建筑,创造了大量新颖生动的建筑造型,使太阳能成为建筑的独立风景。

其次,是对采光天棚的设计。

将PV 板与建筑的采光天棚相结合,即可以充分吸收太阳辐射,又可以利用PV 板的材质和色彩在建筑室内空间创造出特殊的光影效果。

(三)富有韵律感的立面

可结合住宅的屋顶、阳台和遮阳棚的位里设置集热器,以其特有的韵律感形成太阳能建筑的标志性外观。在高层集合住宅中如果利用窗户的不同构图或阳台的处理,更易于塑造竖向的垂直韵律效果。运用建筑立面众多的重复性元素结合太阳能构件设计而产生出富有韵律感的立面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