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基础设施管理范文
时间:2023-10-27 17:53: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市基础设施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引言
城市是社会和经济活动高度集中的地方,是复杂的社会、经济与环境复合巨系统。城市基础设施,是为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基本条件、保障城市存在和发展的各种工程及其服务的总称。城市基础设施是社会化生产和专业化协作的产物,它能够排除城市集聚的障碍,满足市民生存和社会集聚的需求,同时促进城市的社会化。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对城市基础设施的需求越来越大,而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对城市基础设施的供给却相对不足,于是出现了基础设施的规划管理赶不上城市发展的速度,城市交通拥挤,重复性建设比较严重,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周期过长等问题,本文的研究就是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城市基础设施管理的各种因素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排序,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1 城市基础设施管理影响因素
城市基础设施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城市供电、供水、供气等管理。①建设管理,包括发展规划;场址选择;送电线路的路径选择。②设备运行、检修管理,运行管理要坚持巡视检查;进行定期计划检修和事故抢修;预防季节性事故和外力破坏事故;加强技术管理。③营业管理,一是做好用户业务扩充管理工作;二是加强质量管理和供应可靠性管理;三是抓好计划、节约、安全供应。
1.2 城市环境管理。①水资源管理。要防止地表水被污染,合理安排取水量。地下水宜饮用,但需平衡采水与灌水,控制地面沉降。②环境工程的建设管理,它包括水源、绿地、公园等管理。③市容、市貌、卫生管理;④生态保护管理。
1.3 城市道路管理。①对新建或改建道路的质量、进度的监督。②对道路的维修和养护。③路政管理。包括掘路管理,占用路面管理已经被人为损坏道路的管理。
1.4 城市安全管理。①各种防灾规划、设施的建设和维护。②防灾预警预报系统和应急系统的建设和管理。③社会安全管理。
2 城市基础设施管理层次分析模型
2.1 层次分析法步骤
在实际问题中,有些问题难以甚至不可能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来定量分析,定性分析不可避免;有些问题只需初步选择或者大致判断。这时层次分析法就可以作为一种很好的工具。特别是对于结构复杂的多准则、多目标决策问题,层次分析法是一种有效的决策分析工具。运用进行决策时,大体上应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进行:①分析系统中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建立系统递阶层次结构模型;②对同一层次的各元素关于上一层中某一准则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③由判断矩阵计算被比较元素对于该准则的相对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④计算各层元素对系统目标的合成权重,并进行排序;⑤根据分析的结果进行决策。
2.2 模型的建立
2.3 构造判断矩阵
将属于同一上层元素的同层各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判断矩阵表示为B=〔bij〕n×n i,j=1,2,3,…n
bij为指标i与指标j相比的重要程度,相对重要性比例标度如表2-1所示:
由于不同的城市对城市基础设施管理的要求不同,可以通过以下几个原则来确定各因素间的相对重要性比例标度。如城市对基础设施的实际需求、现有设施的完善程度、城市经济条件对基础设施投入的可能性等。从而得到以下判断矩阵:
A-B判断矩阵如表2-2所示:
B-C判断矩阵如表2-3、2-4、2-5、2-6所示:
2.4 各层次要素相对权重的计算
根据以上表2-2到表2-6的判断矩阵B,计算它们的相对权重W1,W2,…,Wn,其向量形式即为W=(W1,W2,…Wn),并需要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
2.4.1 计算相对权重
查表得,四阶矩阵RI=0.90,CR=CI/RI=0.005/0.90=0.005≤0.1由此可以判断A-B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结果。
同理,可得到其余四个向量:
P1=[0.623,0.137,0.239]T,P2=[0.568,0.241,0.133,0.058]T,
P3=[0.230,0.648,0.122]T,P4=[0.648,0.122,0.230]T
经过一致性检验,B1-C1-3,B2-C4-7,B3-C8-10,B4-C11-13矩阵均具有满意的一致性结果。
2.5 层次总排序
在这个模型中,希望得到的是最低层次的每个元素对总目标的排序权重,亦即“合成权重”。而以上仅是一组元素对其上一层的某元素的权重向量,对于总目标的合成排序权重要自上而下的将单一准则下的权重进行合成,第3层上的元素对总目标的合成排序向量W3可按下式计算:
W3=W3(1),W3(2),…,W3(13)T=PW
则第三层因素对目标层的权重总排序如下表2-7所示:
从表中可以看出,13个影响因素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改建扩建C1、道路修建和养护C11、检修管理C3、预警应急系统C9、运营管理C2、路政管理C13、水资源改造C4、防灾设施建设C8、新建道路管理C12、生态保护管理C5、社会安全管理C10、绿地管理C6、市容卫生管理C7。该排序基本反映出城市基础设施管理需要注意问题的重要程度,说明了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中建设规划与城市道路管理的重要性。
3 结语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化必不可少的重要载体。本文通过运用系统分析与评价方法中的层次分析法建立模型,确定各因素间的相对重要性比例标度,对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中各个因素重要性进行了分析,这是一个建立在科学决策基础上的顺序安排,具有可操作性,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潘晓东,隋永芹.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市交通系统抗灾风险分析[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10,271.6-11.
[2]韩敬文.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地下道路出入口选址模型[J].铁道勘察.2010.75-77.
[3]刘志泉.城市基础设施管理系统研究[J].基建管理优化.2000,122.30-33.
[4]谭跃进,陈英武,易进先.系统工程原理[M].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
[5]李欣儒.现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11.
[6]刘志泉.城市基础设施管理系统研究[J].基建管理优化.2000,122.30-33.
[7]彭祖赠,孙韫玉.模糊Fuzzy数学及其应用[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篇2
关键词: 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程序管理措施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municipal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process management, including engineering bidding, construction preparation before, construction stage management, engineering of the completion acceptance and hand over, project summary and related issues.
Keywords: municipal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program management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 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是指城市道路、公共交通、供水、排水、燃气、热力、园林、环卫、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防洪、地下公共设施及附属设施的土建、管道、设备安装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的程序复杂、配套的建设项目繁多,施工难度较大。尤其一些项目因为参建单位较多时,多家施工单位交叉作业,施工队伍素质又参差不齐,常有违反规范要求的现象出现。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施工管理。
1.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程序
1.1工程的招投标管理
1.1.1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以下简称工程)的施工单项合同估算价在200万元人民币以上,或者项目总投资在3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必须进行招标。工程施工专业分包、劳务分包采用招标方式的,参照《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办法》执行。
1.1.2工程施工招标由招标人依法组织实施。依法必须进行施工招标的工程,招标人自行办理施工招标事宜的,应当具有编制招标文件和组织评标的能力。施工招标的投标人是响应施工招标、参与投标竞争的施工企业。投标人应当具备相应的施工企业资质,并在工程业绩、技术能力、项目经理资格条件、财务状况等方面满足招标文件提出的要求招标文件允许投标人提供备选标的,投标人可以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提交替代方案,并做出相应报价作备选标。
1.1.3施工招标投标活动及其当事人应当依法接受监督。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施工招标投标活动实施监督,查处施工招标投标活动中的违法行为。
1.2对监理单位的准备工作
1.2.1对已中标的监理单位的工作前审查包括监理规划、监理工作实施细则、监理程序等。
1.2.2开工前的设计交底是业主主持的。由设计部门对工程的技术要点、难点及施工注意事项进行说明,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也可以提出工程中的技术问题,而且通过交底会可以使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与设计部门之间建立直接的联系。
1.2.3为了能按期保质的完成工程,必须在施工前进行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的论证。业主单位应协助监理单位组织审查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
1.2.4施工单位应向业主单位提交开工报告。报告被批复后方能进行施工。业主在批复施工单位的开工报告前,应组织人员对施工单位进行最后的检查,检查施工单位的人员、机械设备及相关技术储备情况,检查施工单位对文明施工及安全生产的落实情况。检查后确认已具备开工条件的批准开工报告,允许开工。
1.3施工阶段的管理
施工阶段的管理是整个施工管理中的重中之重,最关键的管理阶段,它包含了较多的管理内容:
1.3.1造价管理
实施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主要包括三个环节:招标管理、施工管理和结算管理,在这一阶段,笔者认为主要应做好以下几点:
(1)规范招投标活动,积极推行工程量清单招标。工程项目招投标是项目实施阶段的第一道工序,是确定工程合同造价、择优选取施工单位的关键阶段,因此非常重要。
(2)认真、严格地对待现场签证。现行的市政工程项目一般都实行监理负责制。作为进驻施工现场的监理人员在熟练掌握现场施工和管理的同时,应熟悉工程造价知识,对由施工单位填写的签证,一定要认真核实后方能签字盖章,对不应该签证的项目不应盲目签证,对施工单位在签证上巧立名目,弄虚作假,以少报多,蒙哄欺骗,遇到问题不及时办理签证,结算时搞突击,互相扯皮的现象应严格审查。
(3)加强设计变更的审查。设计变更是实施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又一个重要因素。设计变更应尽量提前,变更发生得越早则损失越小。
(4)把好结算审查关。目前我市工程项目结算大多仍采用定额计价,因此在结算时应重点做好工程量和定额套用的审查。结算的工程量应以招标文件和承包合同中的工程量为依据,考虑变更工程量,特别是要考虑对施工签证单的符合性和合理性进行详细的审查。审查时要熟悉图纸、掌握工程量计算规则,并对整个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有系统的认识。定额的套用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
1.3.2质量管理
(1)由于工程中有较多的隐蔽工程,很多潜在的质量问题在投入使用的初期不容易暴露,易为管理人员忽视。工程质量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不言而喻人在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是占决定性的因素。
(2)工程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要时刻牢记以人为本,要以保障居民的人生财产安全为目标要求,要以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素质极其质量意识为前提紧抓工程质量。必须要做好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稳定性工作,在施工过程中,要明确质量目标,进行科学管理、规范化施工,同时实行竞争、激励、奖惩并存、共同作用的有效机制,这样达到保证工程质量的目的。
(3)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管理必须严格按照预定的计划和技术标准实施。
(4)工程建设原材料、设备的质量管理。市政工程建设所用的原材料、设备是形成建设工程实体的直接与间接因素,同时也是保障工程质量的基本要素。究其源头也是人的问题。
(5)工程施工工序的质量管理。质量管理中最基本的内容对工程的工序质量的控制,目的就是要发现偏差和分析影响质量的制约因素, 并消除, 使其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确保质量。要把握好工序质量, 就要对每道工序都严格执行检查制度,使每一道工序都在合理的控制之下进行。
1.3.3进度管理
进度管理主要指计划管理。业主单位要定期和不定期的召开会议,解决或协调影响工程进展的问题。跟踪检查施工单位的人、材、机是否按计划进场。如遇问题,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定期进度表,并督促施工单位。
1.3.4文明施工及安全管理
认真组织落实《文明施工管理办法》,把工作落到实处。定期检查施工现场的围挡、扬尘、材料堆放、残土外运等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1.3.5竣工验收及移交工作
(1)竣工验收及移交工作是十分重要的,竣工验收是对一项工程的系统检验,是对工程质量的综合评定。验收主要是对工程的外观、实测实量、内业文件的检验。市工程验收工作应当做到公正、公平和科学。工程验收还包括对工程规模的验收,验证工程建设规模是否与设计的规模吻合。
(2)市政道路工程的验收由参与工程建设活动的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共同对建设项目的质量进行验收及评定,并由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和质量监督机构依法进行监督检查,是对市政道路工程质量进行最后确认,验证施工技术是否符合规定的技术标准、能否交付使用所把的最后一道关。工程总结报告工程总结报告应由业主完成。
以上是从工程的招投标到工程的造价,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安全管理,竣工验收及移交等程序进行了探讨和说明,是市政工程施工管理的主要内容,在整个工程的施工管理中,我认为还存在着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2.管理中的问题和措施
2.1施工监理力度不够、职权受限,不能充分发挥监理作用
2.1.1监理不仅仅是对现场施工质量的监理,还应对工程的进度计划、人员设备配备情况、工程款的拨付进度等进行监理,这是监理单位的职责所在。
2.1.2市政工程的质量监理是一项难度大、项目多、任务重的监理工作,因为市政工程是综合性工程,既有道桥工程专业知识又有给排水专业知识还有园林、煤气管道、热力管道等工程,因此监理公司要对市政监理人员进行特殊培训,使其一人多能,胜任本职工作,为公司增加技术实力,还要有适应市政工程质量监理的仪器设备。
2.1.3监理公司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制定严格的质检标准和检查方法,本着诚实、信用、公平、合理的原则,为建设单位把好质量关,建立奖惩制度,本着优者上,劣者下的原则进行运作,并且监理工程师要及时把建设单位建立完善的质量信息反馈系统。
2.2解决问题要彻底,遗留问题处理要及时
市政工程往往是多个专业的统一体,如道路工程不仅仅是修路,它还包括各种管网工程、交通工程以及街路两侧的衔接及亮化等,要力争各项工程的同步实施,尽量减少重复工作。
2.3建立健全施工许可证制度
建筑法规定,投资在30万元以上或建筑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上的工程,必须有施工许可证方能开工。
2.4重视工程移交工作
目前,很多城市都存在着竣工工程移交滞后现象,导致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上的遗漏。当然,致使移交滞后的原因很多,例如资金结算问题、施工质量问题等,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3.结语
篇3
【关键词】建设工程管理;质量控制;基础设施施工
中图分类号:O213.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城市基础设施工程的特点及工艺流程
城市基础设施工程的特点:一是工种繁多,是一项多技术交叉综合应用的工程,它涉及建筑、水工、道路、电气等;二是建筑物匍伏于地,尺度不大,并且形式单调均一分散、变化不大;三是构筑物所占比重特大,表现在体量闷沉、笨重,而且一般布置在厂区平面显眼的中心位置;四是为使环境更加接近自然,需有大面积的绿化;五是施工现场大部分在城市主干道上,对原有设施须有保护措施,又须建好新建设设施,同时城市基础设施即涉及新增功能同时又要协调已有设施,现场变更在所难免,现场内外协调量大。
工艺流程:给排水、电力通讯、绿化、亮化、消防(须叙述)
由于原水水质不同,工艺流程有各种组合,但它的基本工艺为混合、絮凝、沉淀、过滤和消毒。基本流程为原水一级泵房加药絮凝池沉淀池过滤池消毒清水池二级泵房用户。水厂内的主体处理构筑物中沉淀池、过滤池基本上都高出地面,只有清水池可以埋入地下。
二、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
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中的质量控制主要表现为施工组织和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控制的内容包括工艺质量控制和产品质量控制。影响质量控制的因素主要有“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等5大方面。因此,对这五方面因素严格控制,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
人员素质:人是工程项目建设的实施者,工程实体质量形成是施工中各类组织者、指挥者、操作者和监理工程师共同努力下建立起来的,人的素质、管理水平、技术、操作水平高低将最终影响工程实体质量的好坏。因此,必须对中标施工单位人的管理水平、技术、操作水平进行审查,及对特殊作业人员的技术资质审查,防止无证上岗情况发生。
工程材料:材料是工程实体组成的基本单元,基本单元质量构成工程实体质量,每一单元材料的质量均应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工程实体质量就能够得到充分保证。因此,必须认真审查材料的合格证和试验报告是否符合设计、规范的要求,不合格材料杜绝在工程上使用。
工程机械:施工机械设备是工程建设必不可少的,机械设备的性能、数量对工程质量也将产生影响。如砼振动仪器好坏对砼质量有一定影响,钢筋加工设备、焊接设备将影响对钢筋的制作和钢筋接头质量。
施工方法:是指在建设工程实体建设中所采用的施工手段和监理手段,它通过施工单位质量管理体系、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监理单位的监理规划、监理细则来体现的。
环境条件:环境包括工程技术环境、工程作业环境、工程管理环境。加强环境管理,改进作业条件,把握好技术环境,辅以必要的措施,是控制环境对质量影响的重要保证。
三、建立质量体系,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3.1质量保证体系的组成
3.1.1施工前期的质量管理
施工前期的质量管理是以保证施工规范化为目的,是质量管理的基础。施工准备阶段需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对施工难度较大或技术复杂的分项工程制定施工方案或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为此,要了解材料物资供应情况,掌握设计图纸和有关文件,对拟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进行鉴定等。
3.1.2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
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是以保证工程质量为目的,是质量管理的主体。施工过程中,制订合理的施工工序,明确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及时进行技术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明确岗位职责和质量要求,组织文明施工;及时组织技术检验和测试工作,保证数据准确及时;实行工序质量控制,完善各类质量管理制度;严把验收关,严格质量评定,确保工程建设质量优良。
3.1.3交付期的质量管理
交付期的质量管理是保证工程质量善始善终、全面按设计要求完成工程施工任务,交付优质或合格工程。不管是主体还是附属都要做到内部实在化、外部美观、尺寸准确;资料整理有条理、数字准确、齐全,并及时配合阶段验收和竣工验收。
3.2强化质量保证体系的途径
3.2.1制订明确的质量计划
根据工程目标管理,从工程质量出发,制订明确的质量计划,包括创优计划、质量攻关、技术培训、新技术和新材料开发应用等,各项质量指标既要有提高工程质量的综合计划目标,又要有分项分段的具体计划,形成一套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
3.2.2提高认识加强对一线工人的管理
由于生产工人流动性大,普遍技术素质差,质量意识薄弱,只重工作进度,忽视工程规模及质量,贪图方便,盲目求快,责任心不强,安全意识差,给施工管理带来很大难度,对这些意识和做法要彻底改变。具体的做法是实施“一选择,二教育,三管理”的原则。一选择即对那些安全意识差、技术素质低、不服从管理的生产工人必须淘汰。二教育即是对工人上岗前作好各项安全技术交底,并进行安全技术签证。对各工种、各项目主要部位操作人员等也要实行岗前培训。三管理即是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每道工序,实行跟踪、监督、记录、复查或抽查,从技术措施到实际操作中严格把好质量关。坚持自检、互检、抽检相结合;坚持上道工序不合格不流人下一道工序的具体做法,特别对容易发生质量通病的工种及工序进行专职跟踪施工,以强制的手段来克制质量通病,改变不规范的做法。
3.2.3重视资料整理
单位工程从施工准备到竣工验收,资料应记录全面。包括工程地质、设计图纸、设计变更、组织施工、技术管理、工程质量、材料消耗、经济核算以及建设、设计、施工和质检单位对工程有关文件资料的签证等,是系统核查单位工程结构技术性能、使用功能、使用安全性能的主要依据,是工程使用、维护、改建、扩建的重要凭证,也是评定施工企业技术管理和工程质量的重要内容。在技术资料管理中,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做到开工有报告、图纸有会审、施工有措施,技术有交底、定位有复查、材料有复验、质量有检查、隐蔽有记录、变更有手续、交工有档案。强调资料齐全,要求资料必须真实并与施工同步进行,以保证技术资料的完整、系统、真实和准确。
四、科学管理.严格控制工程质量
篇4
关键:词市政工程存在问题 监督管理分部验收 “数字化”竣工验收
一、前言
工程质量监督站是指接受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有关部门的委托,经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考核认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对工程建设实施过程中各参责任主体和有关单位的质量待业及工程实体质量监管理,工程质量监督是政府性和强制性监督。
二、 存在问题
1、施工图审查落实不到位
市政工程涉及范围广,内容多、专业复杂,工期紧,有些施工图审查机构没有相应专业人员,有些工程虽有施工图审查意见,但是否落实,没有跟踪,使施工图审查流于形式,有些工程边出图纸边施工。
2、施工行为不规范
施工企业质量管理存在薄弱环节,有的借用资质,挂靠施工,项目经理长期离岗,导致管理脱节,有的以包代管,质保体系不健全,有的质量意识薄弱,擅自隐蔽、随意验收,而在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的默认下,施工现场项目管理人员与投标中承诺的不一样,又不办理相关变更手续的现象更是普遍。
3、监理行为不规范
市政工程涉及专业多,很多有市政资质的监理单位均存在专业配套不合理的问题,项目总监不到位或擅自变更、专业监理工程师没有或专业不全,监理员没上岗资格,监理人员大多为“转业”而来,无“专业”可言。目前我国监理人员主要来源于设计单位的退休人员、施工单位的施工人员。搞设计出身的对图纸吃得透,但缺乏现场施工组织管理经验,不熟悉施工质量控制点;搞施工出身的施工经验丰富,但往往对图纸吃不透;现有监理队伍人员流动大,大多数监理人员为临时聘用,有的同志思想不稳定,在工作同时还在寻找其他岗位和机会,一旦时机成熟就立马跳槽,转行或改做其他工作;工程监理深度不够,监理制度执行不严,缺乏有效的监理措施和手段,监理人员素质不高等,都已成为市政监理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4、检测单位不规范
市政工程检测项目很多,很多检测机构由于人员、设备、资金等条件限制,许多项目都有不能开展,能检测的项目,竞争很激烈,个别检测单位为了迎合施工单位、竟然违背原则,出具虚假报告,检测单位现场人员对检测项目不了解。
5、分部验收和竣工验收流于形式
分部验收和竣工验收参加的单位是建设、监理、施工、设计单位,由于种种原因,部分参建单位存在着消极意识,有的甚至逃避在工程质量中应承担的责任,借口“工作量大”而将分部验收和竣工验收流于形式。
三 我区在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中采取的措施。
(1)对施工图审查跟踪检查和加强对设计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
对施工图审查跟踪检查,工程备案前须提交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共同签章的施工图审查意见落实报告,共同对意见的实际落实情况进行确认。同时设计单位是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设计的主要实施者,其质量行为的优劣直接关系着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的设计质量。
1设计单位应贯彻执行国家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设计标准和其他相关工程建设标准的规定,按照设计合同的要求进行设计。
2设计单位必须在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承接相应的设计业务。从事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设计的单位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并在许可的范围内承揽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设计。
3设计单位应对本单位编制的设计文件和图纸的质量负责。设计文件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工程设计标准和合同的规定,建立设计技术负责人审查制度,并由设计单位的技术负责人复核后签字,加盖单位印章。设计单位应当指派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并在验收记录上签字。
4设计单位应当按照有关主管部门核发的审核意见修改施工图设计文件。如因无证设计、出卖图签、越级设计,设计文件不符合规定要求,或设计不当造成重大工程事故,将视情节轻重,受到政府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监督管理机构没收非法所得、罚款、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资质证书等处分,对因此而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
(2)对施工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和抽查
1承担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施工的单位必须依法取得相应资质等级的资质证书,并在证书许可的范围内承揽工程。不得超越资质等级或超业务范围承接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不得将承接的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转包或违法分包,也不得以任何形式用其他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施工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或允许其他单位和个人以本单位的名义承揽工程。
2施工单位应当严格依据国家有关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技术标准和经施工图设计审查机构审定的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设计图纸文件、及施工合同进行施工。不得擅自变更工程设计,不得偷工减料,施工单位发现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设计有差错时,应当及向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提出意见和建议。
3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落实施工质量责任制,确定工程项目的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和施工管理负责人,建立、健全教育培训制度,抓好职工培训,确保未经教育培训或者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提高企业技术素质,广泛积极的采用新技术,以利于保证工程质量,并对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施工质量负责。
4依照合同由施工单位负责采购的市政工程材料、构件和产品、设备,其性能应当符合设计文件要求,其质量应当符合国家有关产品质量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规定。 5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施工质量检验制度。对工程施工应当进行质量检查和记录;尤其对重要部位和关键工序等隐蔽工程的施工要进行过程检验和最终检验;隐蔽工程在隐蔽前,施工单位应当通知建设工程监理等单位检查签字确认。
6工程竣工后,施工单位必须对施工质量进行全面检查,确认施工质量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符合设计文件及施工合同要求,并提出工程竣工报告。竣工报告应经项目经理和技术负责人审核签字,加盖单位印章。
7施工单位应当向建设单位出具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竣工报告、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各功能性试验记录、隐蔽工程记录、设施操作维护管理手册和施工质量保修书等竣工资料。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未经政府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机构验收备案或者经验收不许备案的,不得交工。
8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施工质量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保修期限为设计使用年限,保修期从验收备案之日起计算,在保修范围和保修期限内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发生质量问题的,施工单位应当按照合同约定负责及时修复。
9施工单位的资质核查。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为了维护建筑市场的正常秩序,加强管理,保障承包单位的合法权益和保证工程质量,制订了建筑企业资质等级标准。承包单位必须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经营活动,且不得超范围经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承包单位的资质实行动态管理,建立相应的考核,资质升降及审查规定。
10对施工单位的下列行为进行抽查:
(1)施工单位资质、项目经理部管理人员的资格、配备及到位情况;主要专业工种操作上岗资格、配备及到位情况;
(2)分包单位资质与对分包单位的管理情况;
(3)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审批及执行情况;
(4)施工现场施工操作技术规程及国家有关规范、标准的配置情况;
(5)工程技术标准及经审查批准的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实施情况;
(6)检验批、分项、分部(子分部)、单位(子单位)工程质量的检验评定情况;
(7)质量问题的整改和质量事故的处理情况;
(8)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情况;
(3) 对监理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和抽查
1监理单位应当依照国家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技术标准和经施工图设计审查机构审定的设计图纸及文件,对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实施工程监理,并承担监理责任。监理单位不得与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串通、弄虚作假、降低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质量。不得与被监理工程的施工单位以及市政工程材料、构件或者产品、设备的生产单位有隶属关系或其他利害关系。
2监理单位应审查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审查施工单位施工过程中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准备情况。
3监理单位不得向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推荐或指定市政工程材料、构件或者产品、设备供应单位;不得擅自接受被监理单位的任何的津贴、礼金和可能导致判断不公的报酬。
4、检测单位的资质核查和抽查。①核查检测单位的《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资格认可证书》和《计量认可合格证书》是否超越核准的类别、业务范围承接任务。资质证书是否有效,其年检结论是否合格;②核查检测单位的营业执照,重点是有效期和年检情况③对检测单位的主要技术人员的执业资格进行检查,重点检查其注册证书有效性。④抽查检测内容和方法的规范性程度;检测报告形成程序、数据及结论的符合性程度;不合格的检测结果是否在1个工作日内上报质监站;
4、 市政工程的质量监督分部验收
对涉及工程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质量的重要部位和关键工序,设置为质量监督控制点。当工程施工到质量监督控制点时,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必须通知质监人员到施工现场进行监督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1、道路工程四个监督控制点:①雨、污水管道,施工单位严格按图纸和图集施工,监理全过程的旁站且做好旁站记录,严禁边开挖边回填,施工段管道安装好,由施工单位申请报验,经监理单位复检合格总监签字后通知建设单位、质监站履行分部验收程序。分部验收合格后方可回填土方,管道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需将基槽土方开挖、垫层、管道安装留存影像资料且刻成光盘。②灰土底基层工序中的压实度和弯沉检测。③二灰碎石或水泥稳定基层工序中的灰剂量和弯沉检测和侧、平石的尺寸、强度、观感等。④面层工序中的沥青混合料质量指标、平整度和弯沉检测。
2、桥梁工程中的钻孔灌注桩,墩、台帽,板梁实行首件认可制,施工单位在首件浇筑砼前,由总监、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质监人员进行检查验收并作监督记录。
5、强化政府监督,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实行“数字化”竣工验收
“数字化”竣工验收就是“一切以数据为验收依据,做到事前预控、事中控制”。竣工验收前质监站进行现场抽测,实行“数字化”验收,现场对路面平整度、厚度、宽度、中线高程、横坡、井框差等进行抽测,抽测合格后,施工单位方可申请竣工验收。
篇5
【关键词】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造价与管理
伴随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也相应的越来越多,但是在实际运营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如在工程造价方面的有效控制还不到位,而且在工程的管理方面,由于大多还停留在传统的管理思维模式之下,有一些城市在该方面虽然也采取了一些新型的更具现代化的管理方式,但是由于经验不足以及其他因素的存在,导致了其在管理方面的效果也不是很明显,因而应当加大该方面的研究,找出更好的解决方法。
一、概述
近年来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与此同时建筑业也在国民经济建设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虽说建筑行业在近几十年为我国的社会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建筑施工企业很少关注建筑工程的造价以及管理。落后的观念加上传统的方法使建筑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很难进行下去。最为严重的是施工过程中对造价的控制与管理工作做的不到位,导致施工成本增加、超出预算,只能在后期的工程里偷工减料,因此出现很多豆腐渣工程。研究表明,建筑施工过程中造价控制与管理不到位的原因有:(1)没有将材料进行适当管理,导致工程造价失控。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材料的价格会随着市场的波动而不断变化的。在进行造价预算时应该对材料进行合理的预估。不能选择价格便宜且质量没有保证的材料,否则会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导致工程管理失控。(2)招投标干扰了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建筑施工单位中标之后与招标单位签订合同之后,整个施工过程中合同报价与中标价是相同的。要是在工程建设前期的预算当中出现失误,与施工阶段实际造价差距太大的话,将无法对施工阶段的造价进行有效控制与管理。
二、现状及问题分析
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建设,采用了现代的很多材料,方法与技艺,但是在实际的工程运行中,环节也增加了不少,尤其是越来越偏向于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其更为细化的管理趋势明显,而且多样性与繁杂性日益突出,因而要实现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的科学化合理化造价与有效管理,就应该更加注意现在所表现出来的潜在特征,也应该从更多的方面去思考其中的问题所在。由于造价与施工管理是工程中的两个重要板块,所以本文就从工程预算管理方面与施工管理方面进行一些问题的分析。
1、从工程预算来分析
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建设,首先应该考虑到怎样根据工程项目来规划一个科学合理的预算方案,因为一个工程不但需要在总体上进行把握,对各个部分也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而且还要考虑施工的进度问题,以及安全、质量等问题。由此来看要想安全、有效地完成整个项目工程,必须通过实现科学的工程预算来有效的把握工程造价的控制,实现全方位的有效管理。但是从目前的市政基础设施施工工程建设来看,大多数的城市还是由于工程预算的问题,影响到了整体项目的控制与管理。因此,当前的市政基础设施施工建设中需要加强工程预算的科学性,提高工程预算的有效性。
2、从施工管理方面分析
一个项目工程中施工首先占有很大的一部分,而且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质量与安全。但是从现代化的施工工艺来看,施工的环节较传统工程施工更加复杂,也是因为各种新型设备与方法的改进,进度上比以前的更快,同时要求也比之前高很多。另一方面,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在建设中牵涉的部门较多,由于手续办理或者权责等因素干扰,在具体的进行造价与管理控制中,多方的协调不到位,对于各种人力、物力与财力等资源的配置缺少合理性,更为重要的是在整个的资源调控中,缺乏理性以及科学的手段。因此有关部门应该加强该方面的调控能力与安全管理能力。
三、策略探讨
以当前的市政工程建设中所出现的问题来看,在讨论解决策略方面,应该具有针对性,而且应该从主要的方面入手,注重精细化的现代化管理模式,以全为主,进行局部的合理调配。以下就从施工前的预算管理,施工中的造价控制与安全管理方面进行具体的讨论。
1、合理规划,加强预算管理的科学性
从工程项目本身来讲,一个好的设计不仅能够给工程带来好的效果,而且能够为整个城市的发展发挥更大的影响,这也是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建设属于民生工程的性质所体现出来的要求。一个合理的设计规划,不但给工程项目的造价控制带来了良好的基础,而且可以使工程的预算管理变得更加科学、更为合理的。这样一来就可以实现效益的最大化,且可以有效的控制造价。科学的设计方案,科学的预算管理,有助于实现成本的缩减,有助于在控制造价的前提下,保证工程质量更好实现的可能性,也有助于整体工程施工的各方协调与统一。
2、强化造价管理,有效控制施工进程
在科学合理的预算之下,可以将施工环节更为清晰的突出,也可以根据这些基础,实现较好的施工安排。设计方案包含的内容较多,比如对于所需的建高材料,施工进度,施工中的安全管理等,皆是需要考虑的重点。只有运用现代化企业通过实践证明非常有效的计划与统计管理模式,结合各地区的实际情况,才能更为有效的实现施工中的精细化,科学化,也有助于实现造价控制。以材料为例,在工程材料的用量问题上,进行价格的合理调查,以工程建设的实际需求为准,从质量、市场、实际施工的需求、损耗量等方面进行划分,可以更好的实现成本控制,因为材料在整个的工程建设需求中所占的成本比例在百分之七十左右,所以应该更为精细的去把握,这也是保证整个工程项目的造价有效得到控制的关键点。
3、注重施工阶段的全面管理,提高安全与质量保障系数
施工阶段不同于项目立项,方案设计与基础设施准备的初级阶段,它是整个工程安全与质量的有效实现方式,也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时期,如果施工过程得到有效的管理,合理的评估,实现原有基础上的优化,那么其结果肯定是优良的。这就要求从全局出发,将整个工程的整体构想与方案的设计进行进一步的施工前的专业评估,并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技术及安全管理进行全面的评估。使不合理、不科学、过于粗放的地方进行一些实时的调整,从而制定出一个更具有可行性,更加能够达到节约成本,实施起来更为有效的施工方案。其次,施工环节的细化应该以统计管理为方法,进行更为细致的数据记录与分析,将问题提前进行预测,有助于工程的施工质量得到保证。第三,在管理方面,不仅要注重现场的安全管理,还应该从整体上进行管理把控,将所牵涉的各部门进行协调,使其形成一个整体,进行各个部分的合理调配,可以使整个工程的进展效率提高,而且有助于各方面的工作做到互相监督,实现工程管理的最终目的。
结束语
总而言之,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在城市市政基础设施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从招投标到材料管理、施工审查以及施工管理等各方面,各环节都要严格把控。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工程的造价是不断变化的,而且每一个微小的变动都会引起整个施工阶段造价的变动,但是这个变动是可以提前预计的。在施工之前通过有效的工程造价与管理,使施工阶段的人力、物力、资金都会得到更好的利用,可以确保工程可以快速、有效地完成,这样一来就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使招投标两方可以达成一个双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李文鹏.城市市政工程造价控制问题研究[J].科技向导,2013(5).
篇6
市场是社会资源配置的基础,市场竞争实质上也是资源配置利用能力的较量。在新的发展机遇面前,要实现高速度建设、高质量取胜,必须面向市场,配置资源,武装自己,发展自己。既要向市场要任务、要资金、要设备、要物资,也要向市场要人才、耍信息、要技术、要产权。要坚持“知识化竞争、高层次公关、专家型投标、精兵强将干活”的策略,依靠科学和知识、智慧和意志、汗水与真诚、质量与信誉,占领市场,扩大份额,在进一步巩固现有施工领域的基础上,全力以赴扩大工程经营成果,千方百计构筑以国家重点投资项目为依托的经营大格局。
平摊兵力、分散资源不可能创造高速度;小别、闹、墨守陈规不可能谋求大发展;等、靠、要更是坐以待毙。要加快,就必须短促突击,集中优势打歼灭战;要发展,就必须提高效率,缩短工期,加速项目循环。只有坚持摒弃占项目、养队伍、均资源、拖时间的陋习;彻底杜绝四面出击、到处告急的现象发生;统筹安排,精心组织,速战速决,出奇制胜,才能够赢得时间,争取主动。
二、全面推行精干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权责明确、层次清晰的管理体制;政令畅通、规范有序的运行机制;素质过硬、优势突出的作业队伍是干好在建工程,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的必要前提。
在管理模式的设定上,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一是精干高效、均衡适度的原则,在不留管理真空和责任死角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压缩机构,裁减人员,提倡一人多岗,一专多能;二是链条清晰、一杆到底的原则,构筑起一个权责分明、统一协调的竖向垂直指挥系统,避免层次重叠、剥皮过重、扯皮过多的现象,确保企业战略意图和项目责任目标能够全面落实,贯彻到底;三是职工择业,服从市场的原则,破除岗位和技能不分,安置与配置不清的传统观念,变企业安置为市场配置,在强化基础技能培训的基础上,做到市场需要什么就要去干什么,就要会干什么,就要干好什么,绝不允许以工种(专业)不对口拒绝就业或包工队干活,内部职工放假歇业的情况发生。
在项目的组织管理上,要形成一套严格的规章制度和科学的操作规程。坚持严格标准、公开竞争、择优上岗,抓好项目经理的优选配置;坚持精干高效、动态配置、有序运行,规范项目管理运行机制;坚持综合测算、分级负责、合同约束,强化项目管理效益责任制;坚持制度化管理、系统化控制、标准化作业,加强项目施工管理。扎扎实实地把企业的项目管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在作业层建设上,要充分利用国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大型工程增多的有利时机,尽快配置必要的设备、设施、迅速组建与企业资质主营兼营项目相配套的专业化施工作业队。公开竞争,优选队长、副队长,加快培育领工员、技师、高级技师、特殊工种和缺门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能攻善战、技术熟练、装备先进的骨干作业队伍。
三、努力营造快速、优质、丰产、低耗的决战氛围
高起点进入,高速度建设的决战姿态;干一项工程,树一座丰碑的质量意识;高效益产出、低成本投入的创业理念是当前施工企业抓住新机遇,实现大发展的最佳战略选择。
快速,就是要坚持争分夺秒。快速突破、快速转场、快出效益的原则。工程一旦中标,就要快速安排部署,快速集结队伍,快速调配资源,快速准备、快速建设、快速流动,通过科学的组织管理,依靠科技进步,创造一流的建设速度,扩展速度效应,抢时间、抢工期、抢市场、争效益。
优质,就是要认真贯彻执行ISO9000标准,全面加强质量管理。通过完善和落实技术交底制度、培训上岗制度、样板引路制度、施工挂牌制度、过程三检制度、质量否决制度、文件记录制度和成品保护制度。按制度管理,按标准作业,按规落施工,一次成优,依靠一流的工程质量,扩展信誉,扩大份额。
丰产,就是改变企业广种薄收或只种不收的现象,下大力气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不能只单纯追求量的扩张,重要的是转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方式,切实提高产值收益率。
低耗,就是要从源头抓起,从点滴做起,精打细算,精耕细作,减少浪费,降低消耗,努力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不断抓好基地建设,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永恒主题
加强基地建设,既是各级领导干部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增强企业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基础工程。分散、流动、艰苦是施工企业的基本特点,越是困难,越是条件艰苦,越是大干快上,就越需要关心职工疾苦,改善职工文化教育和生活条件,妥善解决职工群众的医、食、住、行。在新的历史机遇下尤其要把加强基地建设作为企业全面建设的永恒主题,因地制宜,常抓不懈,常建常新,持之以恒。
一是抓好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既要继续贯彻企业、项目、工程队多级投入的原则,确保基地基本需要;也要就地取材,勤俭持家,管好、用好器材设施,减少费用开支。
篇7
关键词:BIM模型;建筑工程;多维集成管理;技术
建筑工程在建设的整个过程中,涉及多个方面,需要做好这多个方面之间的沟通交流,从而保证信息获得的及时性,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和投入。这样不仅提高了整个信息交流的效率,同时还将整个施工成本控制在自己可以掌握的程度之内,提高整个工程的工作效率,确保整个施工项目按时交工,避免出现建筑工期延误等现象。整个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涉及多个项目,这就需要相关的管理工作人员做好不同项目之间的信息沟通工作,不仅要保证信息的准确性,还要确保信息的及时性。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2D信息模型已经无法适应整个建筑工程的需要,而3D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趋势。
1 在建筑工程中实现多维管理的关键性技术
现在市面上存在的多维管理理论中,以CAD为基础的4D技术理论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缺陷,而在建筑工程的信息模型发展之中,便提出了一种新的研究方向,即以BIM为基础进行多维集成管理。BIM技术在不断发展过程中,更是改变了克服了nD集成方法中存在的缺陷。在两者之间相互联系之后,一些工作人员提出了两者数据之间的密切关系,并且运用一些茶校训的软件对于数据联合性关系进行分析,从而制定出一种群新的多维集成管理的建筑工程模型。
工程多维集成管理方式可以详细说明BIM工程中nD集成管理模型构建的结构,并且在了解整个结构的特性之后,可以了解整个工程的建设特征,并且还可以了解整个工程不同组件之间的属性,继而了解3D组间与工程关系模型中所存在的特点。传统的BIM技术存在着一些缺陷,无法以模型为基础清楚解决组件和工程量之间的关系,为了要进一步实现集成管理,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整个建筑工程的建设规律,对3D模型中不同组件进行属性赋予,从而实现集成化管理。在整个工程过程中实体数量要对多维集成管理基础的实现有着很大的影响,工作人员一般要对工程的实体进行统计,从而为整个集成管理系统提供了可以参考的计量理论,有助于揭示不同BIM属性中不同部分之间相互紧密的关系。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整个工程的工作效率,降低整个工程的施工成本,还可以实现整个建筑工程的多维集成管理模式。
1.1 要想使用多维集成管理模型就必须要了解模型的赋值机理,还要对整个数据结构进行分析研究。在分析研究的过程中,必须要以工程的实际情况和产品的特点以及3D模型不同组件数据属性数据结构为基础,继而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工作。在此基础之上,要了解整个模型的赋值机理,从而做好整个工程的安排工作。
1.2 对于以BIM为基础所产生的激励以及计量理论进行研究分析时,工作人员要对工程的特性属性以及各种数据结构进行十分详尽的分析,要深入研究和把握组件之间的属性数据的赋值以及组件之间属性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结合整个工程的基本性特点,同时还能掌握整个建筑工程在建设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规律。
1.3 不同于西方建筑工程,我国建筑工程有着独属于自身的特点,施工单位要以施工现场的实际条件为基础,选择适用的建设技术,同时还要做好整个工程的监督管理工作,确定商业模式,对传统的管理方式进行优化,同时提高整个工程的控制能力和管理的工作效率,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确定高效的管理方式,进一步促进我国建设事业的长远发展。
2 对多维集成管理的基础性研究
2.1 传统的3D组件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滞后特性,而以BIM为基础的3D组件之间则有着极高的灵活特性,具有动态的特性
属性值包括工程量清单、工程造价、能源分析等,这些基础的数据位模型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以及理论依据。在对模型的质量进行衡量时,需要从组件的属性类别、赋值范围以及实现方法等多个方面制定评判的指标。建筑工程的属性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图形属性,另一类是非图形属性,在分析的过程中,需要从位置坐标、长、宽、高、颜色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还要从建筑产品的型号,安装工艺以及费用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解。只有了解组件的属性,才能对其进行灵活配置。组件的属性包括密度、材料的型号等,还要了解材料的市场价格,这样才能提高建筑产品的管理工作。
2.2 基于BIM模型和工程计量理论的工程量生成机理
基于BIM的建筑模型的组件数据全都存储在关系数据库表中,通过选取恰当的组件属性值作为关键字,使用SQ「对数据库中对应的建筑组件表中的记录进行查询统计,并采用符合我国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通过读取数据库内的所有组件对象记录数据,可生成初步的工程量表。但对于几乎所有的工程项口,这个工程量表都可能是不完整的。施工之前的设计阶段以及施工过程需要的准备工作、辅助设施、临时设施,由于建模不经济、较难建模,其工程量没有体现在自动生成的工程量表中。在有些特殊的情况下,需要手动添加未通过组件属性获取的工程量消耗项,以形成最终的工程量清单。
2.3 工程组件与工程量的关系系统模型
基于BIM与关系数据库技术,可以建立一个灵活的工程项口关系系统模型,支持工程多维集成管理。这个工程项口关系系统模型的核心是工程组件、工程量清单项、工程进度计划这3者之问的关联模型,其基础则是工程组件与工程量清单项这2者之间的关联模型。查询命令涉及到的特定工程组件,同时对应着工程量清单定的一个或多个项。通过将特定工程组件和特定的清单项之问的关系与查询同步存入数据库中的关联关系表中,来建立这个项口关系系统模型的基础。
结束语
在对建筑工程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后,相关工作人员要找出多维集成管理的实现基础,多维管理具有动态发展的特性,在分析与研究时,要了解nD集成管理实现的基础性关键技术,还要了解工程组件属性数据的赋值机理,掌握数据的结构类型。传统的2D分析已经无法满足建设工程发展的需求,所以,技术人员要研究3D建设信息模型化转变的方式,这样才能促进建设工程更好的发展。关联3D工程组件与工程量有着密切的关系,技术人员在掌握基础性以及关键性的技术后,才能制定出建设工程多维集成管理的有效方法,降低建设的成本,加快建设的进度,才能研究出建设行业发展的新方向,提出建设行业发展的新思路,从而促进建设行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建国,周兴.基于BIM的建设工程多维集成管理的实现基础[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25(10):150-153.
篇8
关键词:城市污水;污水处理;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臭气处理
城市污水主要是指城市日常运行中所产生的各种污水,包括居民的生活用水、工业废水以及截留雨水等等。城市污水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将会给城市水源造成严重污染。目前我国各大城市都在积极筹建和扩建不同等级的污水处理厂,但由于污水处理厂筹建的初期工作——污水处理设计是影响污水处理厂建设质量的关键,所以规范化、科学化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问题便不得不提。
一、影响污水处理设计的因素
1、垃圾渗滤液对进水水质的影响
对于城市垃圾的处理,国外提倡建设卫生填埋场,对垃圾进行卫生填埋处理。具体做法为:采用垃圾分类处理方式,将进入垃圾处理场之前,可进行焚烧处理和堆放用作肥料的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将次类垃圾与其他垃圾区分开,以保证进入垃圾填埋场的绝大部分垃圾都是无机物,从而减少垃圾渗滤液中的有机物含量。这种填埋方法是较为理想、科学的,垃圾填埋处理时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性也比较小,所以在国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在我国,由于垃圾分类工作迟迟未能得到实施,各大城市在垃圾处理方式上也各有不同。鉴于国家相关部门对垃圾分类的不明确,所以国内大部分城市所采取的垃圾处理方式均为混合垃圾卫生填埋。相比于卫生填埋法,混合垃圾卫生填埋法的最大不同是:垃圾在进入卫生填埋场之前并没有得到准确的分类,进场垃圾内所含有的有机成分偏高,所以容易给垃圾渗滤液处理工作带来困难。为了改良这一状况,我国相关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以期寻求到一种既有技术含量,又经济合理的垃圾处理工艺,但遗憾的是至今未果。
在这样的前提背景下,国内部分城市,尤其是地理位置较为偏远的中小型城镇在对待垃圾处理问题上出现了思想倦怠,当垃圾处理规模不大,并且与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距离叫近时,往往将垃圾填埋场中进行填埋处理后所得到的垃圾渗滤液直接排入污水处理厂,加大了城市污水的处理难度。因此,在进行城市污水处理,设计城市污水处理厂时,必须要考虑到上述所例举的情况,注意由于垃圾渗滤液高浓度有机废水的进入,而给污水处理厂进口处的污水造成水质上的污染和变化。
2、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水管网设计
污水管网是污水处理厂工程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城市污水处理中,污水管网负责对城市污水进行收集和输送,是连接污水源头和污水处理厂的重要纽带,也是城市污水处理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因此在进行城市污水处理工程设计时,其管网的设计工艺需要重点把握下面对影响管网设计质量的因素作相关探讨。
2.1 规划年限
城市污水管网的规划年限主要是指,在设计和敷设城市污水管网系统时,根据各方面情况,考虑各方面因素之后,对污水管网使用年限作出的预算和规定。城市污水处理厂的管网敷设与其他市政工程的管线埋设不同,城市污水管网的干管敷设多为重力流,所以其干管的埋设深度比其他市政管线要深,这便造成了处理厂日后改建和扩建工作的困难。为此,在进行初期的管网设计时,其管网的规划年限必须要按照远期的污水量来设计,在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还可以按照远景污水量进行设计。此外,在具体设计时,还要考虑管网主干管、次干管和支管的不同功能,并按照重要程度的不同来规划与之相应的设计年限。一般来说,城市污水处理管网系统中,主干管的设计年限要比次干管和支管的设计年限长,建成之后,在较长时间内不会进行改建或扩建。
2.2 排水体制
一般来说,凡在新建市、区或扩建区建设污水处理工程时,宜采用分流制;在已建成合流制排水系统的旧城区、小城镇等,宜将原合流制直泄式排水系统改造成截流式合流系统;在雨量稀少地区,由于污水处理规模小,街道狭窄,两侧建筑密集,施工复杂,无条件修建分流制排水系统,也可考虑采用合流制排水系统。目前我国较多城镇既有历史上已形成合流制的老城区,其建筑密集,街道狭小,难以改造成分流制;又有已建成或正在扩建的分流制的新城区。在这种情况下,可在同一污水处理工程服务范围(或流域范围)内,采用不同的排水体制,即新建区和扩建区采用分流制,而旧城区采用截流式合流制。采用截流式合流制时,需注意截流倍数n0的选择。
二、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臭气处理方法
随着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和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在设计污水处理厂的同时,考虑除臭设施已提到议事日程。目前我国制定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已纳入有关大气污染排放标准,主要控制项目为氨、硫化氢、臭气浓度和甲烷气,监测采样点设在城镇污水处理厂下风向有臭气方位的厂界或防护林边缘敏感点处。
城市污水处理厂臭气产生的特点如下:①臭气种类多,属复合型臭气;②臭气浓度低;③臭气源范围广,整个污水处理厂均为臭气发生源;④臭气呈变化态;⑤臭气发生时间是连续的(24h不停止)。虽然污水处理厂臭气面广,臭气浓度较低,但在处理厂内不同处理区臭气浓度和臭气量不同。一般说,城市污水处理厂臭气较严重的地区为预处理区、一级处理区和污泥处理区。该区域臭气产生量相对不多,但臭气浓度较高,应作为主要除臭对象区域。
根据有关资料中的测定数据,污泥处理区硫化氢浓度和氨浓度分别是预处理区和一级处理区的50倍和5倍,因此可以看出污泥处理区更是重中之重,设计时应优先予以考虑。
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生物除臭法,即利用微生物除臭,该法适合于各种臭气浓度的脱除,且具有效率高,不产生二次污染及运行费用低等优点。因此,在我国建议采用生物除臭更为经济合理。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污水处理工程设计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系统工程,涉及的学科多,相关部门多,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不合理都会给工程设计带来影响,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因此,在以后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中,必须要加大对处理厂设计的重视,使我国污水处理工程设计趋于规范化。
参考文献
[1] 周敏:《浅析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的布局规划》[J]山西建筑,2011(25)
[2] 张柏成/王建华:《污水处理厂中水池结构设计要点的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1(03)
篇9
关键词: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city, city garbage problem increasingly, urban waste landfill method because of low cost, simple, processing technology relatively quickly, is most widely used at home and abroad and garbage disposal method.
Key words: the city; Life waste; Landfill site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F29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垃圾填埋场的选址
垃圾填埋场选址是填埋场建设项目中一个重要环节,一个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如果选址不当,将会给垃圾填埋场的建设和运营带来种种困难。卫生填埋场场址的选择涉及到当地经济、交通、运距、地理地形、气候、环境地质、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条件等,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作为设计单位在工作的前期就应详细核实其资料的准确性,实地踏勘现场,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场址是否合适的准确判断。
(一)、垃圾填埋场不应设置的地区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中明确规定,有9类地区不应建设垃圾填埋场,这属于强制性规范,必须要遵守。现场实地勘查时,若发现符合其中一项,该垃圾填埋场就必须更换场址。这9类地区为:(1)地下水集中供水水源地及补给区;(2)洪泛区和泄洪道;(3)填埋库区与污水处理区边界距居民居住区或人畜供水点500m以内的地区;(4)填埋库区与污水处理区边界距河流和湖泊50m以内的地区;(5)填埋库区与污水处理区边界距民用机场3km以内的地区;(6)活动的坍塌地带,尚未开采的地下蕴藏区、灰岩坑及溶岩洞地区;(7)珍贵动植物保护区和国家、地方自然保护区;(8)公园,风景、游览区,文物古迹区,考古学、历史学、生物学研究考察区。在实际选址过程中,应避开上述地区。经常遇到的是其中第3条情况:垃圾场不应建在填埋库区与污水处理区边界距居民居住区或人畜供水点500m以内的地区。遇到此情况,如没有其他合适的场址,评估单位通常要求在该区域内的居民搬迁。但是往往由于搬迁费用较大,执行起来较为困难。
(二)、环境地质条件
垃圾填埋场类型根据场址地形分为山谷型、平原型、坡地型。垃圾渗滤液是垃圾填埋场影响周围环境最为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对场址的勘察过程中,应重点注意环境地质条件。在选址的各项主要条件中,以其重要性为评判依据,应按照如下顺序排列:环境地质条件>环境保护条件>交通运输条件>场地建设条件>垃圾填埋场与城市的距离。这就要求我们在场地实地勘察时,应特别注意地下水的保护和废弃物的力学稳定性,并分析地下水流的途径及边界(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分布与水力特性、场址所在位置的地下水是否为独立水系、当地的地形和土层构造、地基土的变形特性以及改善地基土层水密性的可能性等。对渗滤液可能产生渗漏等不利条件也要做出分析,并提出可行的补救措施。
二、垃圾场渗滤液的处理
(一)、垃圾渗滤液的产生及主要特点
(1)垃圾渗滤液的产生。垃圾渗滤液的产生受多种因素影响,不仅水量变化大,而且变化无规律性,其来源主要有:①垃圾自身含水及从大气和雨水中的吸附量。②垃圾降解生成水。③地下潜水的反渗。④大气降水。其中由大气降水形成的渗滤液占总量的绝大部分。因此我们在研究渗滤液处理的同时,也要关注影响其产生量的各种主要因素,如大气降水强度、频率,地下水的流向、流速、位置,地表地形、顶盖材料,温度、风、湿度、植被、太阳辐射等。
(2)垃圾渗滤液的主要特点:
①渗滤液水质极为复杂,污染物种类繁多、危害大。渗滤液中不仅含有耗氧有机污染物,还含有重金属和植物营养素等多种有毒有害物质及生物污染物,如病菌、虫卵等。
②污染物浓度大,变化范围大。垃圾填埋渗滤液的CODCr、BOD5、总氮、氨氮、碱度、硬度、重金属污染浓度都很高,且变化范围大。垃圾渗滤液的这一特性是其它污水无法比拟的,突出了处理和处理工艺选择的难度。
③水质水量的明显变化性:a.渗滤液的产生量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雨季明显大于旱季;b.污染物组成及其浓度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如平原地区填埋场干冷季节渗滤液的污染物组成和浓度较低;c.污染物组分及其浓度与填埋年限有关,如填埋层各部分物化和生物学特征及其活动方式都不同,“年轻”填埋场(使用5年以内)的渗滤液成黑色,有恶臭、SS(悬浮物)高、pH值较低、BOD5、CODCr、VFA、金属离子浓度和BOD5/CODCr较高,具有较好的可生化性;“年老”填埋场(使用10年以上)的渗滤液pH值近中性,BOD5、CODCr、VFA浓度和BOD5/CODCr较低,金属离子浓度下降,但氨氮浓度较高,可生化性差。
④渗滤液中含有大量微生物,但微生物营养元素比例严重失调。填埋场条件比较适合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所以渗滤液中含有大量微生物,其中许多微生物对渗滤液的降解起着重要作用,主要有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脱硫杆菌、脱氮硫杆菌、铁细菌、硫酸盐还原菌以及产甲烷菌等7类细菌。此外,渗滤液中还有大量的病原菌和致病微生物。另外重金属元素、氨氮等物质含量过高,使得微生物营养元素比例失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二)、渗滤液处理方法及其分析
(1)物理化学法。包括吸附、化学混凝沉淀、密度分离、化学氧化、化学还原、离子交换、膜渗析、气提、湿式氧化、消毒等法。
光催化氧化和电化学技术的应用是渗滤液污染化学控制的新发展。以TiO2作催化剂的光催化氧化深度处理垃圾渗滤液,COD去除率40%~50%。与生物法相比,物理化学法不受水质水量变动的影响,出水水质稳定,尤其是对BOD5/CODCr比值较小(0.07~0.20)的可生化性差的渗滤液有较好的处理效果,但是处理成本高,在投资费用和运行费用上不适于大量渗滤液的处理。
(2)生物法。又分为厌氧处理、好氧处理和厌氧—好氧组合法。
篇10
关键词:基础设施 PPP 风险管理 融资
一、引言
城市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就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城市基础设施为改善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更是城市整体的常规运行不可或缺的因素。基础设施在投资过程中面临多重选择,这是在现行的管理体制下的对于政府公有资本与民间的非公有资本相融合的机遇和挑战。我国现阶段有一定程度的城市基础设施仍然使用传统的采购模式进行投资建设,在苏州市城市餐厨垃圾处理项目、北京市地铁四号线项目、北京市鸟巢奥运场馆项目等比较有代表性的工程项目成功使用PPP模式进行融资建造。PPP项目投资体量大,投资时间长,合同关系复杂。政府部门和私人部门的投资主体将面临许多的风险,如何预防和控制风险成为双方谈判的主体。
二、城市基础设施中PPP模式应用的风险界定
对于PPP模式来说,相对于传统的政府采购多种融资模式,根据城市基础设施类型的差别。政府部门决策层对具体PPP模式的选择在初步能够规避项目中自身所应的风险或使得自身风险更可控,进行整体的风险管理。对于在项目招标前期的决策阶段,对于政府部门决策层的管理能力就与项目的风险管理有着很大的联系。在项目的整体进程,包括私人部门方面,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结合实际情况,可以根据风险因素与项目的相关性针对PPP项目进行一个风险的内外部的区分。
三、项目外部风险
在客观环境里对于项目产生作用,或者在项目的范围划分超出项目自身界定的风险因素我们可以将它们识别为项目的外部风险。政治因素、政策因素、法律因素、金融因素、市场因素等风险因素我们可以把它们划分到项目外部风险。
1、政治风险
政治风险是因国内或国际事件发生对于该国政治环境发生影响从而干扰到融资项目正常获得收益发生的可能性。国家受到影响使得政府对于PPP项目实行征收、禁止、抵制公用产品生产,对该PPP项目的资产以及收益产生不利影响的风险;或者伴随政府没收PPP项目,使得PPP项目国有化损失其预期的商业受益。政治风险的出现贯穿于项目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从项目融资阶段开始到实施以及运营阶段都有可能出现政治风险。在评定业主国家政治环境后,对于该类风险的规避可以通过寻求国际合作伙伴;或者以购买保险的形式进行风险的分散和转移。
2、政策风险
政策风险可以分为政策可得性风险与政策稳定性风险。因为政府法律变更与变动,外汇、税收等金融影响下对于项目投资安全及运营收益产生不利后果的风险。PPP风险评估的环节过程中,对于业主国家政策风险的评定私有资本很难做到客观全面的评估,这也是现阶段PPP项目尤其是我国的PPP项目出现各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在PPP项目的融资主体中,私有资本由于信息不对称性无法明确的了解到政策制定等环节的内容。
3、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指PPP项目所处国家的法律的因完善性、稳定性以及责任风险所带来的利益损失。由于PPP项目的周期长,在这个相对长久的合同关系中涵盖很多与这个项目相关的利益主体,因为法律体系的不完善、不健全从而造成的项目融资、实施和运营过程中的盈利损失同样会有各种各样的体现形式。规避这样的风险需要更加富有经验的风险识别部门或机构,对于公有资本,政府部门作为公有资本的代表,有义务营造和保证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这也是其能够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创造更多的价值的有效手段之一。
4、金融风险
金融风险是因为金融环境的波动从而影响项目融资的资金流、收益回收的可能性。在项目所在国家因为其银行的利率变动、本国货币对外国货币的汇率变化从而增加项目的资金成本。除此之外,项目国内的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也会引起项目的收益变化。在我国银行领域的改革过程中,对于逐步放开的银行业务及利率市场化的趋势,对于国内基础设施PPP项目吸引民间资本同样存在很多的变数和未知性。
5、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因为市场的需求变化、产品价格波动等因素带来的市场发展预测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会带来项目现金流量的减少以及控制成本所带来的质量干扰都会对项目本身带来很多负相关的影响。对于公共资本与民间私有资本所组成的项目公司需要自习分析市场发展的经济规律,通过一个动态的项目价格体系来应对市场风险。
四、项目内部风险
在PPP项目的全寿命周期过程里有众多的参与主体,因为其获取利益的环节和途径不同会出现公有资本与民间私有资本出现的不协调现象,这些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风险存在于其本身即项目内部,所以我们可以认为他们就是项目内部风险。这些内部风险包括供货风险、技术风险、竣工验收风险、企业经营管理风险以及项目负责人自身素质风险等多种风险。
1、供货风险
供货风险主要包括原材料的供应以及项目实施过程中场地能源的供应,是广义的供货风险。在供货市场波动出现的产品价格变动以及因为各方面建设相关配套设施的不健全而造成的物流短缺和物流链维护资金浪费等损失。在PPP项目中,大型的基础设施建设占据了半壁江山仍然有过之而无不及,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更加完善和优质的建设工程设施及配套服务。所以因为这些不确定,只有降低原材料的供应风险,保证物流供应链良好才能使得PPP项目顺利实施。
2、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包括新技术风险、设计风险、计划风险、人员风险等四个方面,主要是在PPP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技术本身所带来的影响。项目有更高的质量要求和功能要求,促使在建造过程和设计过程中运用更多的新技术。新技术的应用或者新功能与传统技术的匹配过程难免出现有待验证的风险,而只有通过更多的实验和理论研究才能够有效的规避技术风险所带来的利益损失。
3、竣工验收风险
竣工风险即完工风险。项目因没有按照规定时间进行验收,如果无法按时完工就意味着整个项目的失败以及全部利益相关主体的重大损失。延期完工同样因为不能够在投资预期的投资回报节点获得收益,不带增加了融资过程中的债务成本也严重影响了参与方的社会信誉。
五、总结
基于PPP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一系列的风险识别、风险评价从而分析出对于项目发展的一系列不利因素从而进行规避。但是PPP模式作为一种新兴融资模式也同样作为一种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经济、法律和工程等平台多角度的协作。作为政府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来确保PPP项目的运作,而民间私有资本也应当在合理分析项目风险的基础上积极的参与到基础设施市场化的浪潮中来。
参考文献:
[1] 高强,进. 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现状及对策研究[J]. 开发研究,2012(2)
[2] 叶晓d,周春燕. PPP项目动态集成化风险管理模式构建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