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育专业就业前景范文
时间:2023-10-27 17:53: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学教育专业就业前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科学教育专业在专业学科中属于教育学类中的教育学类,其中教育学类共10个专业,科学教育专业在教育学类专业中排名第4,在整个教育学大类中排名第5位,科学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可能够担当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必修课中的科技教师,高中技术课程师资,从事科协、科技教育场、馆、所、科技教育基地、社区科普站、新闻媒体等的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等工作,科学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教育咨询师、酒店店经理、初中科学教师、课程顾问、销售经理、英语教师、初中英语教师、财务总监、初中数学教师、少儿英语教师等,针对科学教育专业,招聘企业给出的工资面议最多,占比百分之68,不限工作经验要求的最多,占比百分之42,不限学历要求的最多,占比百分之42,科学教育专业就业岗位最多的地区是北京,薪酬最高的地区是沧州;
2、据统计,该专业就业前景最好的地区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杭州、成都、重庆、郑州、朝阳等。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学前教育是儿童教育的开始,合理的学前教育可以让儿童未来的发展有一个良好的开始。职高学学前教育专业很适合女生,学前教育既是对新生一代的教育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具有社会公益事业的性质,是父母安心的投入到工作当中去,促进社会和谐。就业前景:主要到托幼机构从事保教和研究工作的教师、学前教育行政人员以及其他有关机构的教学、研究的工作。
2、临床医学专业
临床医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专业。它致力于培养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医疗预防的基本技能;能在医疗卫生单位、医学科研等部门从事医疗及预防、医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所以临床医学是适合女生最有前途职高专业之一。
就业前景:随着高等医学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医学院校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的数量和质量大大提高,所以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相当不错了。
3、设计类专业
这个专业学起来可不容易,要求学生要有发散的思维和源源不断的灵感,而女生通常细心慎密,在创作上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再加上学校对思维方面的培养,女孩子是很适合设计类专业的。
篇3
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四自”精神、公益意识,热爱儿童、热爱学前教育事业,理论基础扎实、实际工作能力强、有创新精神和持续发展潜力、知性高雅的应用型学前教育专门人才。毕业生能够从事幼儿园教师、幼教机构专业从业人员、学前教育相关领域的工作。
学前教育专业就业前景
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多,也进一步地加剧了学前教育的人才需求。学前教育具有广阔的市场,一些大城市更是供不应求。而学前教育面临的一些问题,则是教育资源不足、具有地方偏差,一些大城市拥有学前教育良好的资源,而一些乡村则完全没有学前教育的概念。
我们国家目前缺少的是高素质的幼师人才、一套完善健全的学前教育体系。学前教育的工作比较轻松,还享有双休、寒暑假等福利。除了到幼儿园上班之外,还可以到早教机构、相关幼儿教育机构工作。就业机会是非常多的。
1.通识教育课程
通识教育课程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大学外语、计算机基础与应用、大学体育、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创业基础课程、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等,旨在提升学生的基本知识索养、科学与人文素养、道德品质和身心素质。
2.专业基础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教育学原理、教育研究方法、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课程与教学论、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特殊教育概论等。
3.专业方向课程
篇4
要实现“学业”与“德育”共进的目标,需要从具体学校入手,分析当前高校学风实际情况,并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
一、调查情况简介
(一)调查对象
本文主要选取云南师范大学四个年级文史、理工、艺术、体育四类学科的师范、非师范部分专业,共计110名全日制度本科生进行调查。其中包括2011级(四年级)20人、2012级(三年级)30人、2013级(二年级)40人、2014级(一年级)20人。
(二)调查内容
从学生学习目的、专业认同、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纪律、学习方法、干扰因素和学业成绩等八个相互关联的维度进行调查,分析该校学风现状。
(三)调查方式
通过结构式访谈、学生自填评估表、典型个案分析和长期观察法等,进行调查研究。
二、高校学风现状及特点
(一)从八个维度看学风现状
1.学习目的。接受调查的四个年级的学生均表现出大部分有较明确的学习目的,但对学习目的的认识普遍较为浅显,大多仅以“就业”为目标,没有充分认识到学习对个人成长成材的深层意义。
2.专业认同。接受调查的低年级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程度(学科性质、教学内容、就业前景等)普遍不够深刻,三年级到四年级基本对本专业有较清楚认识;大部分学生所学专业属第一志愿录取,但有近一半是因为听命于家长才选择本专业的;有少部分学生所学专业属于调剂,但到二年级之后对本专业认同度开始提升;大部分学生都对本专业的就业前景表示担忧。
3.学习态度。接受调查的低年级学生(一、二年级)学习自主性、恒心与毅力普遍高于高年级学生(三、四年级)。毕业班学生学习态度两极分化严重,一部分毕业生学习刻苦努力,自主性强,另一部分毕业生学习懒散,自主性、积极性低,甚至出现厌学情绪。
4.学习兴趣。接受调查的大多数学生表示自己和身边同学学习兴趣广泛,不限于本专业的学习,能够自学喜欢的知识,学习时间多于业余爱好时间。
5.学习纪律。接受调查的低年级学生大多能够按时出勤、完成作业,随着年级上升,出勤及完成作业情况有所变差。尤其是毕业班出勤情况格外不良。
6.学习方法。接受调查的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法不太满意,自认为学习成绩不佳的主要原因在于学习方法不得当,但并不能准确地说清“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才适合自己”。
7.干扰因素。接受调查的对学习干扰的因素主要来自于人际关系(包括与朋友、同学和恋人的关系)、家庭经济情况、家庭内部关系和业余爱好等。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人际关系对其学习的干扰情况明显高于高年级学生,尤其是一年级学生,对人际关系最为敏感,不良的宿舍关系、失恋都显著影响他们的学习。
8.学业成绩。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大部分人自认为学习成绩中等,不够优秀,并认为如果自成通过努力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绩。低年级学生普遍对自己的学业成绩有较高的期望,而随着年级上升,这些期望会降低,毕业生中大多仅仅要求考试“不挂科”、“通过毕业论文答辩”。
(二)当前高校学风特点
1.对专业的认同程度度显著影响学习态度和学业成绩。对本专业的学科性质、研究内容有较高认同度的学生,普遍学习较为刻苦努力,学习热情高,自主学习能动性强,学业成绩也较好。对本专业认同程度低的学生普遍学习被动,学习纪律遵守情况不佳,学业成绩较差。
在低年级时期,学生往往不太关注本专业就业前景。到三年级之后,对本专业的就业前景普遍较为关注,且就业前景是影响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同程度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本专业就业前景不太好的专业,在高年级阶段学生学习风气普遍不佳。
2.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内容都非常有限。低年级学生大多未改变高中被动学习的学习模式,需要老师“布置”学习任务;而高年级学生业余时间用于学习的比率也较少,大部分时间用于交友、娱乐或兼职。能够从一年级到四年级坚持自觉学习、主动学习的学生比率较低。帮助学生提升认识并抵制干扰学习的各种因素的能力,是学校推行素质教育、关爱学生的重要途径。
3.良性教学互动是提升学风的关键。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态度、专业认同、学业成绩都与教学内容设计、教师教学能力有密切关系。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是否“喜欢本专业”主要取决于其对专业课程设置和任课教师的认同程度。因此,在课程设置和教师考评方面应当充分听取学生意见,以促进教学相长。
三、进一步完善高校学风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提升专业设置科学性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的学习风气与所学专业有很强关联。学生对专业的认同程度主要基于其对该学科的性质、运用情况、发展前途及就业前景等。一方面,目前有的高校部分专业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程度相对较低,大学阶段所学习的理论知识与社会现实严重脱节,培训的学生与就业市场需求不匹配,导致毕业生能以就业;另一方面,一些曾经“热门”的专业,由于之前不断扩招,导致就业市场相对饱和,毕业生就业难以找到空缺岗位。
因此,高校的专业设置应当根据学科前景和就业市场两个方面的因素及时进行调整,同时多听取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确保专业设置的科学性。
(二)加强德育促进学风建设
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热情和学习纪律不仅反映出一个学校的学习风气,也从一个层面体现出学生的道德风貌。
如果学生没有意识到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对于个人成长成材、国家富强昌盛的重大意义,他们是难以在一个充满诱惑的时代静心学习的。当代大学生处于价值观多元化、信息爆炸化的社会环境,面对五花八门的诱惑,如果缺乏对自身责任感和使命感的认识,是难以认真学习,自主学习的。
因此,高校应加强对学生道德修养教育,培养学生将自身利益与民族利益相结合的意识,用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成长。
篇5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观念 求职准备 就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9.081
An Empirical Study of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Concept and Job Preparation
――Take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as an example
NIU Hang, CHEN Zhanghua, ZHANG Linhu
(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Physics,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Beijing 100083)
Abstract Based on the the survey data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ents, for college students and other job preparation and employment concept of statistical analysis. The study found the current employment situation has a clear understanding, did some degree of career planning, employment outlook, more than half of th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employment process and related systems. Students are able to recognize their own objective conditions, knowledge structure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on employment and constraints. Different gender, education, family status of students,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terms of job preparation and employment concept.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concept; employment preparation; employment guidance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问题既是个社会各界关心、千家万户关注的热门话题,又是直接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政治问题,促进就业己成为我国的一项重要战略。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大学生就业观念和求职准备的研究对大学生、高校和政府劳动就业相关部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使用北京科技大学课题组对本校学生就业状况调查的数据,分析了大学生就业观和求职准备的基本状况,为学校制定有关就业政策提供参考。
1 数据与样本说明
为了全面客观的了解大学生就业观念和求职准备的情况,就“就业形势”、“就业流程和手续了解情况”,“就业认识”、“生涯规划”等方面进行了调研。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75份,回收有效问卷550份,有效率为95.65%。其中理工类专业学生375人,占68.18%;文科类专业学生175人,占31.82%。博士研究生19人,占3.45%;硕士研究生76人,占13.82%;本科学生455人,占82.73%;女学生215人,占39.09%。大城市生源学生111人,占20.18%;中小城镇生源学生223人,占40.55%;农村生源学生216人,占39.27%。独生子女学生187人,占34%;非独生子女学生363人,占66%。家庭经济状况好的学生50人,占9.09%;家庭经济状况一般的学生388人,占70.55%;家庭经济状况差的学生112人,占20.36%。
2 求职准备方面
调研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有清晰的认识,做过一定程度的职业生涯规划,对就业前景乐观,超过半数的学生了解就业流程和相关制度。这些情况说明学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已经取得了成效,为今后进一步开展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1 大部分学生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
接受调查的学生中(表1),有10.24%学生表示“非常了解”,有73.39%的学生表示“比较了解”。相对而言,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学生对就业形势了解的比例要多5%。家庭经济状况的是影响学生了解就业形势的因素,学生对就业形势的了解情况,随家庭经济情况的好坏,呈正相关线性分布,分别以8%的等差数列上升。根据数据统计规律,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应更多的重视对非独生子女和家庭经济状况差的学生的引导和帮助。
2.2 大部分学生做过简单的职业生涯规划
接受调查的学生中(表2),有13.98%的学生做过“很认真的规划”,有67.44%的学生做过“一些简单的规划”,仅有2.71%的学生表示“没做过,无所谓”。相对而言,来自大城市的学生比来自中小城镇和农村的学生选择“不知怎么规划”的情况要多6%,生源地差异比较明显。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的学生选择“很认真的规划”的比例要多6%,选择“不知怎样规划”的要少4%,非独生子女在职业生涯规划工作中应得到更多的重视。家庭经济条件是影响学生做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因素,家庭经济状况好的学生选择“很认真的规划”的比例达到1/3以上,是家庭经济一般和家庭经济条件差的学生的3倍。
表1 对就业形势了解情况
表2 对职业生涯规划情况
2.3 半数以上学生了解就业流程和相关制度
接受调查的学生中(表3),有12.45%的学生表示“非常清楚”,有47.87%的学生表示“基本清楚”,超过半数的学生了解就业流程和相关制度。来自大城市的学生比来自中小城镇和农村的学生选择“不太清楚”和“不清楚”的比例要高,大城市生源学生了解就业相关工作的主动性较弱。家庭经济条件是影响学生了解就业流程和相关制度的因素,家庭经济状况好的学生选择“不太清楚”和“不清楚”的比例,比家庭经济一般的学生低17%,比家庭经济差的学生低27%,呈明显的差异,经济状况导致的主观差异性值得重视。
表3 就业流程和制度了解情况
2.4 大部分学生对就业前景比较乐观
接受调查的学生中(表4),有24.36%的学生对就业前景表示“乐观”,有51.38%表示“一般”,大部分同学对就业前景充满期望。对就业前景的期望值上,学科、性别等差异性比较明显。
相对而言,文史学科类学生选择“不乐观”的比例要高于理工学科类学生6%。各年级的学生中,应届毕业生选择“不乐观”的比例均要高于其他年级的学生,从侧面可以看出学生在真正面临就业的时候才会对就业前景有更加客观的分析和判断。同时,博士生选择“不乐观”的比例最高,硕士研究生选择“不乐观”的比例最低,既反映出博士生就业姿态高的对就业前景乐观程度的反差,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硕士研究生就业姿态与就业前景符合度高的特点。由于社会就业市场上存在不同程度的性别歧视现象,导致女学生对就业前景的乐观程度低于男学生。来自大城市的学生选择“不乐观”的比例高于来自中小城镇和农村的学生7%,同样反映了大城市生源学生就业姿态与就业前景符合度不高的心理。在选择“不乐观”的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比例要低于非独生子女,家庭经济条件差的学生比例要远远高于家庭条件一般和家庭条件好的学生,这需要就业部门加以重视。
表4 就业前景态度情况
3 就业认识方面
问卷以“就业影响因素”、“自身具备的能力”、“就业制约因素”和“就业中突出自己”等四个方面的问题对学生开展了就业认识方面的调查。数据统计显示,学生对综合条件、自身条件和人际交往等就业影响因素有比较正确的认识,对自身具备和不具备的能力有比较客观的认识,对自身条件欠缺、知识结构欠缺、容易引起困扰的问题、专业不对口等就业制约因素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对在就业中突出自己的问题有比较科学的认识。这些反映了广大大学生具有正确的就业认识观念和舆论氛围。
3.1 学生对影响就业的因素有比较正确的认识
统计数据显示(表5),多数学生认为“影响就业的最重要因素”是“自身条件”,其次才是“专业行情”和“学校知名度”。相对而言,由于学科专业的特点,理工科学生对“专业行情”比文史类学生更为看重。由于不同学历层次学生对自身准备就业的行业和岗位的期望不同,存在着对“学校知名度”看重程度的差异性,表现在学历层次越高的学生,越看重“学校知名度”,博士生最看重“学校知名度”。同时,硕士生对“专业行情”更为看重,这与硕士生就业面相对较宽、就业层次相对较高的学历特点有关。
表5 影响就业的最重要因素
统计数据显示(表6),“影响就业最大的自身条件”因素很多,排在前3位的是“综合能力”、“实践经验”和“社会关系”,比例分别是28.13%、21.71%和20.50%。
相对而言,由于不同学科学生的专业特性和能力要求的不同,理工科学生对“综合能力”的认可度高,文史类学生对于“社会关系”的认可度高。博士生普遍社会阅历较深,实践经验丰富,选择“实践经验”的比例远远低于总体水平,对于“社会关系”的认可度远远高于总体水平。家庭经济状况好的学生对于“综合能力”的认可度,比家庭经济状况一般和家庭经济状况差的学生低9%以上,反映了家庭经济状况好的学生存在比较独特的就业心理,值得深入研究。
表6 影响就业最大的自身条件因素
统计数据显示(表7),“影响就业最大的人际交往因素”最集中的是“父母或其他亲人”,认可比例是37.23%,突出反映了社会上传统的家庭观念对学生就业的重要影响,体现了就业工作的中国特色。其次是“学校老师”和“学长或校友”,比例分别是18.84%和16.36%,对于“同学”、“不认识的成功人士”等人群的影响持认可意见的比例很小。
相对而言,博士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学习和科研,与学校老师互相了解更多,老师对学生就业的影响更大,博士生对“学校老师”的认可度比平均水平高得多。女学生由于自身性格的缘故,独生子女学生由于成长环境的缘故,都表现了对家庭更大的依赖性,对“父母或其他亲人”的认可度高。家庭经济状况也是影响就业中家庭依赖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家庭经济状况越好,对家庭依赖性越大,对“父母或其他亲人”的认可度越高,反而是家庭经济状况差的学生对“父母或其他亲人”的就业帮助认可度远低于平均水平。
3.2 学生对自身具备和不具备的能力有比较客观的认识
统计数据显示(表8),近半数的学生认为自己具备“适应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近1/3的学生认为自己具备“自学能力”和“表达能力”,1/4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具备“实践能力”。这反映了学生对自己在大学期间需要锻炼的能力所持的态度、树立的目标和达成的结果,也反映了学生对自己参加就业竞争时对自己能力优势的评价和自信。
表7 影响就业最大的人际交往因素
表8 已具备能力情况
相对而言,博士生各项能力比较均衡,“团队协作能力”和“适应能力”远低于平均水平,这与博士生年龄较大、性格可塑性较小有关。来自大城市的学生见识多、视野开阔,来自农村的学生依赖性少、独立性强,这两类学生的“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均高于来自中小城镇的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影响了学生能力的锻炼和发挥,家庭经济状况越差,学生的“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越强,这与社会上“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观点一致。
统计数据显示(表9),近半数学生认为自己不具备“创业能力”,近1/3的学生认为不具备“社会活动能力”和“创新能力”,近1/4的学生认为不具备“管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这与历史形成的立足现有岗位稳妥就业的观念有关,也和我国传统文化所包含的追求内敛、不张扬、不突破的观念有关。
3.3 学生对制约就业因素有比较清醒的认识
统计数据显示(表10),1/3以上学生认为在就业中最欠缺“实践经验”,这与用人单位强调“人才的直接可用性”的短视行为有关;1/4的学生认为最欠缺“社会关系”,这与我国社会的传统习惯有关。同时,少数同学认为“综合能力”、“对用人单位的了解”、“学习成绩”、“所学专业”、“人文素质”、“外表及形象”等也是较为欠缺的条件。
相对而言,博士生认为自己欠缺“社会关系”的比例更高,这与博士生与社会接触更多有关。来自大城市的学生社会关系较多,来自农村的学生社会关系少,但期望的较多的社会关系帮助,这两类学生由于自身条件的相反原因,在“社会关系”的认可度上达到了观点上的基本一致。家庭经济状况对学生认可“社会关系”的欠缺性起了重要作用,家庭经济状况越差,学生越认为自己缺少“社会关系”的帮助。
表9 不具备能力情况
表10 最欠缺综合条件统计
统计数据显示(表11),近1/4的学生认为自己欠缺“工具性知识”,特别体现在博士生认为缺乏“工具性知识”和“科学基础知识”的比例较高,而缺乏“学科专业知识”的比例较低。
3.4 学生对在就业中突出自己的问题有比较科学的认识
统计数据显示(表12),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可以通过“突出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表现优秀”来突出自己,40%以上的学生认为通过“突出特长,表示胜任招聘岗位要求”、“事先了解单位,表示有兴趣和准备”和“通过沟通让招聘者记住”的方式来突出自己。这种强调内在因素的就业观念,有利于消除社会上“唯包装论”的片面观点,对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就业观非常有好处。
家庭经济状况好的学生认为“制作精美、详尽的自荐材料”和“请有信誉威望的人推荐”的比例高于其他学生,反之,选择“突出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表现优秀”的比例远低于其他学生。
4 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全部数据进行统计和总体分析,我们得出以下观点:(1)大学生对参加就业的心理准备比较充分。大部分学生对当前就业形势比较了解,做过一定程度的职业生涯规划,对就业前景表示乐观,多数学生了解就业流程和相关制度。(2)大学生对参加就业的条件认识比较客观全面。大多数学生对综合条件、自身条件和人际交往等就业影响因素有比较正确的认识,对自身具备和不具备的能力有比较客观的认识,对自身条件欠缺、知识结构欠缺、容易引起困扰的问题、专业不对口等就业制约因素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对在就业中突出自己的方法有比较科学的认识。(3)在不同类别的学生在求职准备和就业观念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大城市生源学生、非独生子女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差的学生群体在求职准备方面处于较低水平,文史学科类学生、女学生在就业前景方面存在着更多的困难,这些问题需要高校就业指导部门高度重视,认真研究,找出规律,在工作别关注,加强针对性,提高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闵维方,等.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6(1).
篇6
关键词:音乐学院;复合型;培养模式;就业;新模态
音乐学院所推行的复合型培养模式,打破了传统单一型培养模式的桎梏,将学生放在了教育改革的前沿阵地上;并且,通过复合型培养模式下的教育培养,其致力于将学生打造成更加适应现代社会、更加适应目前纷繁复杂的就业形势的综合性音乐人才。区别于以往的音乐本位的教育方式,复合型培养模式中的多方向、宽口径、泛领域的教育特点,使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形成了与之相关的新模态。
1 音乐学院复合型培养模式下形成的就业新模态
在复合型培养模式下,音乐学院学生在近几年的就业上形成了新的模态,主要包括岗位范围更广、适应能力更强、就业前景更广阔等几个特征。相较于传统培养模式下学生的就业情况,这三项特征从总体上说是进步的、更具发展空间的。下面笔者就详细阐述这三种新模态及其特征和意义。
在复合型培养模式下,音乐学院毕业生的岗位范围更广了。音乐学院所培养出的学生不仅仅具备了一定的音乐素养,并且在复合型教育背景下,其所积累的其他素质、所培养的其他方面的兴趣点,都成为其择业、就业的重要考察因素。总而言之,复合型培养模式下的音乐学院学生在岗位的选择上具有了更为有利的条件,所选范围变宽、所能胜任的岗位变多,并且随着复合型培养模式的不断完善,这种特征会愈发明显。
除此之外,学生的适应能力更强了,这要从两方面来分析。首先,目前市场上与音乐相关的岗位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单纯的音乐素养并不足以满足一个岗位的人才需求。因此,复合型培养模式下的音乐学生在从事音乐相关的工作时,也同样有了更强的适应能力。其次,对其他岗位来说,一些与音乐相关性较低的岗位更加需要此种培养模式下的人才。在复合型培养模式下,学生有更多的渠道去获得更多的其他方面的知识,因此更具备其他岗位的适应能力。
相较而言,复合型培养模式下的音乐学院学生也具有更加广阔的就业前景。当今社会需要的是综合型、复合型人才,复合型培养模式下的音乐学院学生恰好满足此种社会需求,从生源上就具有了较高的就业竞争力。培养模式的革新会直接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使学生的就业前景更加广阔。具体表现为:学生的就业率提升、学生日后的发展前景更加良好。
2 复合型培养模式影响音乐学院就业模态的原因
上文提到复合型培养模式令音乐学院毕业生的就业形成了新模态,总体来说,这种培养模式所形成的新模态是趋向利好的,更加稳定、优质的就业模态。如果回过头来对形成这一模态的背后动因进行思考,那么我们就不得不重新认识一下复合型培养模式所带来的音乐学院教育方面的革新与改变。正是这些深层次的教育层面上的原因,促使音乐学院学生的就业形成了新的模态;而分析这些原因的过程,便是我们挖掘这种复合型教育模式亮点与潜能的过程。
首先,复合型培养模式所具有的开放性是形成这种就业模态的必要保证。区别于以往音乐学院的教育培养模式,复合型培养模式不再只关注于音乐学院学生在音乐层面的专业造诣,而是将教育领域变得开放、教育口径变宽、教育理念变得更加灵活、教育方式更加多样化。复合型教育模式旨在培养以音乐为中心,具有一定综合能力与较高学习能力、较强适应能力的新型复合型人才。这种教育理念所具有的开放性,使复合型培养模式具有得天独厚的理论优势,而形成这种较为成功的就业新模态无疑在一定程度上也得益于此。
其次,复合型的课程设置与教学设计师形成就业新模态的基础。一种教育落到实处来说,便是每一堂课程的前期、中期、后期的教学,与每一种教学方式的探索和研究,它们共同构建了整个教育模式的骨骼和框架,对教育模式产生着基础性的影响。音乐学院的复合型教育模式,在课程设置中体现出以音乐知识培养为核心、以音乐素养与人文素养的养成为基础、以其他知识层面的涉猎为的体系,从而保证了复合型课程设置的层次和质量。在授课过程中,更多地出现了开放性课堂、学生本位课堂等全新的授课方式和授课理念,其同时也更有效地支持了这一课程体系。
此外,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共同导致了这种就业新模态的出现。复合型培养模式并非简单作用的结果,而是多种教育元素相结合的产物,它们共同为这种就业模态的生成提供了基础和土壤。
3 未来就业新模态的发展动态及发展方式
我们需要认识到的是,教育改革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经过数十年甚至百年的努力。因此,复合型培养模式在音乐学院中的应用显然还处于一个发展和上升的阶段,还有较长的路要走,其所形成的就业新模态也仍然处于一个发展变化的时期。这就需要我们继续探索和研究其发展方式与未来的发展动态。
首先,要继续坚持开放性的理念,继续保留目前的丰硕成果。复合型的教育模式是需要始终坚持和不断完善的,作为其核心的教育理念自然应得到坚持和发展。在教育理念的引导下,将复合型的发展方式继续发展下去,才能稳定目前形成的就业新模态,才能更好地维护和发展这一新模态。
其次,要认清形势,紧跟时代步伐,应对各种挑战。教育改革需要顺应时代潮流,复合型培养模式作为一种教育模式和教育思路,同样需要认清形势、紧跟时展步伐。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这种就业新模态就会随之产生各种各样的新问题,应对新问题,若不做改动,故步自封,就会前功尽弃。对此,音乐学院需要积极应对各方面挑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这一良好的就业新模态得到巩固和发展,使音乐学院复合型培养模式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4 结语
音乐学院的复合型培养模式,不仅对音乐学院学生的教育和长远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还从教育源头上影响了音乐学院学生的就业模态。在复合型培养模式下,音乐学院学生的就业具有了岗位范围更广、适应能力更强、就业前景更广阔的新特点。复合型培养模式的教育特征是形成这一新模态的直接原因,要延续和发展这一就业新模态,需要从音乐学院复合型培养模式的革新入手,进行根源上的发展和完善。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不仅对复合型音乐教育有着一定的影响和意义,并且为高校解决就业问题提供了一种从根源上入手解决的办法。即从教育层面进行重新思考、定位与引导,从而更好地将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国内人才输送出去,体现教育的价值与意义。
篇7
[关键词]云南省 高校毕业生 就业意向 影响因素 调查分析
随着高校扩招,每年大学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2012年毕业生达到680万,再创历史新高。部分大学毕业生由于各种原因,就业存在一定的难度,已经引起社会各层面的关注,从中央到地方都非常关心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云南高校毕业生除了与全国大学毕业生面临同样严峻的就业形势外,还要面对一些特殊的困难。云南高校地处边远地区,经济落后欠发达,为毕业生提供的就业岗位相对较少;生源多为农村学生、贫困学生、少数民族学生,综合素质相对发达省份的毕业生略有逊色,就业竞争力相对较弱,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因此,分析研究云南高校毕业生就业意向及影响因素,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事关千万家庭的幸福,事关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通过对2012届食品科技学院毕业生的就业意向调查,分析原因,提出对策,以期为云南省高校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和毕业生择业提供参考。
一、调查内容与方法
1.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就业前景、就业意向和影响因素四个方面。
2.调查对象
本研究选取云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2012届毕业生作为调查对象,包括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蜂学三个专业的本科生,时间为2012年1月,共发放调查问卷190份,回收调查问卷163份,回收率为85.8%。本次调查样本的具体信息是,性别:男性占38.1%,女性占61.9;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占45.7%,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占37.0%,蜂学专业占17.3%;家庭所在省份:省内占82.1%,省外占17.9%;家庭户籍所在地:城镇占38.2%,农村占61.8%;学习成绩排名:前1/3占26.6%,中等占46.2%,后1/3占18.5%,不清楚占8.7%;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多选):校学生干部占8.1%,院学生干部占20.2%,班级学生干部占37.0%,社团负责人占15.0%,没有担任过占45.1%。
3.调查方法
利用自制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意向问卷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先对同学们讲解本次问卷调查的意义,然后发放问卷调查表,要求在30分钟内完成问卷,当场收回。
4.统计分析
调查数据利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就业前景
调查结果显示,关于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图1),12.7%的学生认为“很好”,57.8%的学生认为“一般”,28.9%的学生认为“不好”,还有0.6%选择“不清楚”;关于对于目前就业形势的看法(图2),12.7%的学生对于目前就业形势非常乐观,66.5%的学生认为还可以,26.1%的学生认为不好,0.5%的学生认为无所谓。说明大部分学生对于就业前景比较客观冷静,也有少部分学生对就业前景比较悲观,需要学校和学院加强专业教育,积极进行就业指导,增加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就业实习,增加学生的就业信心。
2.就业意向
(1)就业性质选择
在被调查的毕业生中,82.1%的学生选择“就业”,其他人选择了“考研”、“出国”、“自主创业”、“其他”(图3)。
在选择“就业”的学生当中,对于“是否愿意从事专业不对口的工作”,85%的学生选择“愿意”,表明大部分学生的就业态度还是非常积极,选择先就业再择业;在选择“考研”的学生当中,60.2%的选择考虑更换专业,说明这部分学生当中很多人对于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不看好。
(2)工作地点选择(多选)
在工作地点选择方面,我们为毕业生提供了7种选择(表1)。从表1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毕业后选择去“沿海开放城市”或者留在省内工作,部分学生为了适合自己发展选择“内地省会城市”或“中小城市”,只有少部分学生选择去边远山区或农村地区。
(3)工作单位选择(多选)
关于工作单位的选择(图4),大部分学生选择毕业后去“国家机关”或“事业单位”工作,部分学生选择去“央企”、“中小型企业”、“三资企业”工作或者“自主创业”,只有很少的学生选择去“私企”工作。可以看出,大部分毕业生就业时首选工作比较安逸、待遇比较好的机关事业单位,导致了部分毕业生毕业后还是未就业,一直在考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所以需要各方面的努力转变毕业生的就业观念。
(4)工作薪金期望
对于工作薪金的期望,3.5%的学生期望月薪为1500元以内,42.2%的学生期望月薪为1500~2000元,46.8%的学生期望月薪为2000~3000元,0.6%的学生期望月薪为4000元以上,大部分毕业生选择月薪为2000元左右,说明毕业生对于工作薪金的期望比较理性。
3.就业影响因素
对于“找工作时考虑的因素有哪些”(多选),我们准备了9各选项共学生选择,结果见图5。有图5可以看出,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影响最大的三个因素分别为“薪酬与福利高低”、“个人发展空间”和“工作地点”,对于“岗位级别”、“公司规模与名气”、“专业对口”等因素考虑很少,说明当代大学毕业生对于就业过分理想化,导致不能顺利就业。
对于“就业时对你的决策影响最大”的调查,66.5%的学生选择“自己”, 27.8%的同学选择“父母”,4.8%的学生选择“朋友”,仅有0.9%的学生选择“老师”,说明老师在学生就业过程中对学生的关心不够,要充分发挥老师的影响力,为学生顺利就业发挥作用。
对于“求职过程中最困扰你的因素”(多选)(图6),选择“对社会缺乏了解”的学生最多,其次分别为“能力不足”、“求职方法技巧欠缺”、“信息量少”、“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对企业招聘流程和基本要求缺乏了解”、“优势难以发挥”、“学校就业指导不够”和“其他”,说明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对社会、对企业缺乏了解,求职方法技巧和综合能力不足,需要学校加强就业指导,弥补知识,提高学生的就业技能。
三、结论
通过对云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2012届毕业生的就业意向调查与分析,可以看出大部分毕业生能够理性的对待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能够顺利就业。但是,部分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过高,对于职业性质、工作单位、工作地点和工作酬金等方面过分理想化,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加强就业指导,使他们能够明确不足之处,提高个人素质,做到理性就业。
四、建议与对策
1.政府应加强领导,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突出重要位置,积极为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提供政策支持。继续实施各类基层就业项目,如“农村教师特岗计划”、“西部志愿者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到村任职计划”等项目。同时,要配合有关部门积极为中小企业招聘高校毕业生搭建平台,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作用,积极引导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岗位就业。相关部门应加强就业信息服务建设,完善就业中介服务机构的服务,为毕业生免费提供及时、准确的就业信息。在大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和补贴,对于大学生创业的政策要落到实处。
2.高校应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高校应把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作为学校的教育目标,通过改革,使高校毕业生不仅成为求职者,而且成为岗位的创造者。为此,高校应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化学生的实习环节,引导大学生到企业去实习,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和实践机会。同时要建立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进行合理的就业指导,为毕业生提供良好的就业信息服务,向社会和企业广泛毕业生信息,与用人单位创建良好的沟通机制,建立高校、企业、学生的信息联动机制。
3.大学生应当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综合素质,提升就业竞争力,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同时要转变就业观念,做到理性就业,先就业后择业,把自己的就业期望与社会的有效需求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许晓辉. 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心态调查与分析[J].高等农业教育,2011,1:85-87.
[2]张琦.大学生就业意愿调查与分析――基于辽宁对外经贸学院2011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调查[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0:1-2.
[3]程 雨,王晓婷,王伏虎.大学生就业期望现状调查及对策性分析――以江苏大学为例[J].高教高职研究,2011,58:193-195.
[4]邓选梅.云南边疆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特点调查研究[J]. 文山学院学报,2011,24(3):94-98.
篇8
广告学是研究广告活动的历史、理论、策略、制作与经营管理的学科。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争夺消费者和增加市场占有份额成为企业成败的关键。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广告手段日益科学化现代化,运用广告来开拓市场,争取消费者,成为企业开发市场、扩大商品销售的重要手段。由于广告活动的范围日益扩大,广告活动的形式日趋丰富多彩,广告业务不断增加,专业广告组织也开始出现,对广告理论和广告策略的研究也日益为人们所重视。为了加强对广告人才的专业化培养,加强对广告理论的研究,高等学府增设了广告专业或开设广告课程。
就业前景:本专业的就业前景非常好,毕业生可从事教育、新闻媒介广告部门、广告公司、市场调查及信息咨询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从事广告经营管理、广告策划创意和设计制作、市场营销策划等工作。
(来源:文章屋网 )
篇9
笔者在对钦州学院2011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141人的调查中,问及关于毕业后想从事什么职业时,有111名学生选择的是教师,只有30名学生选择的是教师以外的职业。说明大部分学生对教师职业热爱并充满信心。热情和信心是学习成功的主要因素,有了这些,音乐基础课程就有了内在发展的动力。学前教育就业前景为音乐基础课程发展带来希望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已经历史性地进入了国际公认的大众化的教育阶段,然而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同时,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相比之下,学前教育专业就业环境较为宽松。一方面,由于从中央到地方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学前教育由城市普及到农村,这就为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另一方面,学前教育人才的产出,尚未满足社会的需求。从目前来看,与众多专业就业情况比较,学前教育专业可以列为就业前景的“金牌专业”[4]。据调查,钦州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开班以来,为社会输送了学前教师近300人,每年就业率均排全部专业的前茅。2006—2011年,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2006年90.48%,2007年92%,2008年100%,2009年100%,2010年94.59%,2011年92.1%,而且就业单位95%是幼儿园或者从事与教育相关的职业。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为音乐基础课程发展带来了无限希望。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基础课程的问题与不足
音乐基础课程是学习音乐的入门课程,也是涉及音乐理论知识面较广的一门课程,开设这门课程的意义在于帮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并运用音乐基础理论与音乐常识。学前教育专业的优势,使音乐基础课程的发展有了良好的环境和巨大的发展动力。然而,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学前教育专业音乐基础课程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一)学生音乐基础普遍薄弱音乐基础源于人们对音乐的长期积累,包括对音乐的认识、兴趣及技能等方面的培养。而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基础课程正是培养大学生对学前音乐的认识、爱好兴趣,并使其掌握学前音乐技能的一门课程。学生是否有一定的基础,直接影响到对该门课程的掌握程度。笔者在对钦州学院2011届141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大多来自广西各地的农村,由于农村中小学教学条件不足,音乐专业教师、音乐教学设备欠缺,大部分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几乎未接受过系统的音乐课程培训,只有极少数家庭经济情况较好的学生,接受过短期的音乐辅导。当调查到关于“目前音乐基础课程学习是否感到困难”时,在141名学生中,有128名学生答案是肯定的,可见学生音乐基础普遍比较薄弱。这种现状必然制约着音乐基础课程教学的发展。(二)学生对本专业兴趣淡薄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然而,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兴趣淡薄问题令人担忧。在摸底调查中发现,高考第一志愿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人数是110人,其余28人是从其他志愿录取而来,3人是入学后申请从其他专业转入学前教育专业的。当问到学生们为什么选择学前教育专业时,有58名学生的回答是因为喜欢这个专业,有52名学生的回答是因为考虑到家人的意见、就业前景等多方面因素而选择这个专业,有31名学生是因为报考了其他专业未能录取,而被调剂到学前教育专业;也就是说真正喜欢学前教育专业的只有58人。调查结果表明,超过半数的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不感兴趣或兴趣淡薄。(三)音乐基础课程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音乐基础课程是专业课程结构中不可缺少的课程之一,它是声乐、舞蹈、器乐等课程的基础,也就是说,音乐基础课程是“基础的基础”,在整个课程结构中,起到奠基的作用。然而,实际上学前教育的音乐基础教学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一是课时安排偏少,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如钦州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在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学前卫生学、声乐基础、舞蹈基础、琴法基础、绘画基础、音乐基础等8门主干课程中,音乐基础课程是基础课程里课时最少的一门课程,该课程仅在一年级开设,两个学期共64学时,每周2学时。可想而知,按这个课时安排,教师要完成整个课程教学,包括基础理论知识、视唱练耳等教学内容,时间显然不够,即便教师“教”得完,学生也“授”不了,又何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二是教材不适用。由于学前教育专业是一门新的专业,教材建设尚在探索之中,目前,我国专门针对本、专科层次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基础教材少之又少,这种情况制约着对教材的选择。目前钦州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所选用的音乐基础教材是《视唱练耳修订版(一)》从教材内容来看,这本书主要的读者对象是高师本、专科学生,也可作为中、小学音乐教师进修和教学的参考书。这本教材并没有和幼儿音乐教学需要相适应,显然不利于学前教育音乐基础课教学的发展。
篇10
关键词:统计学;发展;就业前景;探析
如今,我国的经济迅猛发展,这就要求统计提供统计方法,也要求统计能提供更有效的调查整理、分析资料的方法。随着人类社会各种体系的日益庞大、复杂和精密,统计学的重要性愈来愈明显。这样一来,社会对统计人才的要求就多了,而这种社会需求使统计学专业的教育发展迫在眉睫,也为统计学专业的就业开辟了前景。
1统计学的发展状况
1.1统计学的发展历程。统计学的产生和社会实践是密不可分的,统计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其发展历史可追溯到远古的原始社会。统计学产生于应用,在应用过程中发展壮大,而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则是在长期统计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从统计学的发展过程来看,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古典统计学的萌芽时期(17世纪70年代至19世纪初期)、近代统计学的形成时期(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现代统计学的发展时期(20世纪初至现在)。统计学专业产生的时间是1890年,英国的牛津大学首先设立了该专业。之后,英国的剑桥大学、美国的哈佛大学等世界名校相继也设立了统计学专业。
1.2我国统计学的发展。我国相对来说,对统计学的研究起步较晚。原因在于解放前,我国统计主要照搬数理统计学的那一套,导致统计理论与统计实践完全脱节。解放后,又照搬了苏联社会经济统计学,虽批判了数理统计学,对我国经济体系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有些偏激。直到党的后,在改革开放中,我国统计学才有了较大的发展,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各种观点也纷纷活跃起来。才使得全国许多院校陆续设立统计学专业,有北京大学、山东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等,并开始扩招学院。
1.3统计学发展的现状。统计学是一门认识自然和社会的方法论科学,它来源于统计工作,是统计工作经验的概括。现代的统计学专业是在随机抽样的基础上建立的数理推断统计学。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统计学不断吸收和融合相关学科的新理论,因而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可以说,人们的一切社会生活都离不开统计。英国统计学家哈斯利特曾说过“统计方法的应用是这么的普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习惯中,统计的影响是这样巨大,以致统计学的重要性无论怎样强调也不过分”,有的科学家甚至把当今时代叫做“统计时代”。可见,统计在现代化管理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2统计学的就业前景分析
2.1统计学就业现状。有资料显示,2014年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727万人,比被称为“史上就业最难季”的2013年再增加28万人,创下历史新高,并且大学毕业生人数还在逐年增加。准备就业的大学生人数之多可以想象,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就业的各方面压力都非常巨大。并且与那些“985”、“211”名校相比,普通大学的毕业生明显处于劣势,因此,大学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2.2统计学就业方向。统计学是一门“收集、分析、展示和解释数据”的科学,只要有数据的地方,就需要用到统计,统计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了。统计学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有三大部分:统计局等政府部门、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部门、以及各种企业事业单位。事实上,对于一些中大型的城市,由于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加之本身进入政府部门或企业部门从事工作比较困难,统计学专业毕业生的竞争就显得尤为激烈。而在经济相对一般的基层地区,提供给统计学专业毕业生对口的工作岗位又很少。综合分析,统计学专业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但整体而言,由于竞争大,各公司、企业自然会优中选优。相对来说,如果英语比较好,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并且统计分析能力强,还是很容易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的。因而,专业知识成为衡量一个毕业生是否优秀的最基本条件。
2.3统计学毕业生就业前景预测及建议。目前,虽然统计学专业的就业情况不太好,但从长远看,将来的就业前景还是较为明朗的。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成立单独的统计系就是最好的证明。首先,统计学应用的领域十分宽广,几乎涉及到各行各业,在各种岗位上确实能接触到处理数据等统计工作。例如,可以通过统计方法进行水文、气象以及地震预报的研究。尤其是在经济方面,也常常会用到统计学的知识。例如,需要用统计学的方法处理股票的历史数据。而对于有着“金领中的金领”称号的精算师来说,就需要具备非常深厚的统计学功底。因此,统计学专业学生要打好数学基础,具有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的基本能力以及良好的科学素养。另外,大学生不应把未来职业的目光都定在传统的“集中”区域,而应该根据自己的能力、个性做出合理的职业选择。
综上所述,若是统计学毕业生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和较强的统计计算能力,在就业时能从自身条件出发,对工作不挑剔,可观的评价自己,就业前景还是较为可观的。要用长远的目光看问题,全方位的考虑并选择就业渠道,勇于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才能在就业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1]余霞.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唐松兵.当代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J].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 上一篇: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建议
- 下一篇:生态旅游资源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