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健康重要性的认识范文

时间:2023-10-27 17:53: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口腔健康重要性的认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口腔健康重要性的认识

篇1

【关键词】 口腔健康教育;牙周病;漱口液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口腔健康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人们对口腔保健的意识在不断增强,认识到维护良好口腔卫生可促进口腔健康,并且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关系紧密,尤其使用漱口液对口腔健康更为重要。为了解高年级的学生对牙病的认知情况,笔者对乌海市第一中学的高中生进行了口腔健康知识问卷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于2009年4月对乌海市第一中学的高二学生600名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答卷490份,其中男256名,女234名,年龄16~18岁,平均年龄17岁。

1.2 调查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其中问题包括:你会在一天什么时间刷牙、选择那一种牙刷、是否了解和使用过牙线?发现有牙石怎么办?什么是牙菌斑?刷牙时牙龈出血怎么办?你认为龋病和牙周病会引起身体其他部位的疾病吗?你是否使用过漱口液?什么时候使用漱口液?被调查者填写完成后,当场回收。回收的有效答卷为490份,正确答案以曹采方《牙周病学》[1]为准。

1.3 统计方法 资料使用SPSS10.0软件,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

2 结果

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早晚2次刷牙的女性多于男性(P

3 讨论

3.1 对于牙菌斑的了解和牙菌斑的控制 牙菌斑微生物及其产物是发生牙周病的重要活动因素,有效地控制牙菌斑对维护牙周健康十分有益。控制菌斑的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有刷牙、使用牙线、洁牙等。被调查者中每天早晚2次刷牙者女性明显高于男性,说明在高年级学生中仍未养成这种良好习惯,在男性中更为突出。牙线是清除邻面牙菌斑的工具,但高中生仅10 %会偶尔使用牙线,可见牙线的普及程度较低。调查结果还显示仍有27.2 %的高中生不知道什么是牙菌斑,50.2 %的高中生只在口腔有疾病出现不适时才想起使用漱口液,而漱口液是一种很好的辅助控制菌斑的措施。自我口腔保健最重要的方法是刷牙,但最有效的刷牙也只能去除50 %的牙菌斑,高中生应该了解这些牙齿保健常识。

3.2 对出现牙石和刷牙时出血情况的处理 牙菌斑钙化后形成牙石,是牙周病的局部促进因素之一。发现牙石时81.8 %女性会正确选择去医院洗牙,明显高于男性的52.1 %,说明女性可能更注重自己的口腔卫生。刷牙时牙龈出血是牙龈炎症的表现,调查中发现7.6 %的高中生并不注意自己刷牙出血情况,或发现了也认为无关紧要,只要10 %左右的人会选择去找牙医就诊,其他人则自己服用消炎药、增加刷牙和漱口次数等。这一结果说明高中生对牙龈出血的重视程度不够。

3.3 对使用漱口液的认识 漱口液的使用可清洁牙刷不易到达的部位,是一种很好的辅助控制牙菌斑措施。因此我们应纠正人们“漱口液漱口属于治疗范畴”、“出现症状才需要使用漱口液漱口”、“平时用清水漱口就足够”等认识误区,提高漱口液在公众中的接受程度,养成“早晚刷牙,规律使用漱口液”的口腔卫生行为,提高口腔健康质量[1]。在本次调查中,女性中学生接受使用漱口液多于男性。

3.4 对牙周病危害性及开展口腔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牙周病可以造成牙齿松动和脱落,影响人们的咀嚼和身体健康,作为病灶与一些全身疾病有关,并且影响全身疾病的治疗效果及预防。牙周感染可能是心血管疾病、妊娠并发症、呼吸道感染等的危险因素。所以对牙周病危害性的认识不仅局限于口腔,对全身健康的影响也应引起高度重视。调查结果说明,中学生对牙周病与全身健康的危害性有一定程度的了解,94.0 %的女性更关注,女性对接受口腔健康教育的愿望比男性更为强烈。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健康教育也在提高,也越来越重视牙周健康,正确“Bass”刷牙方法的推广会让每位学生都认识到刷牙的重要性。另外,对抗牙菌斑最为简单易行的方法是使用漱口液,漱口液可深入口腔各部位,包括牙刷难接触的牙龈边缘及牙缝间,减少牙齿间细菌达44 %,减少引起口臭的细菌达90 %,减少牙菌斑达56 %,改善牙龈健康达36 %,在口腔感染疾病中局部应用药物漱口液是临床常用的口腔护理方案。漱口的历史比刷牙悠久,虽然使用牙刷和牙线是去除菌斑的有效措施,但是控制牙菌斑的方法较难掌握,而且乏味、费时,特别对身心残疾的患者难以完成。对部分人来说漱口液可能是一种理想的代替方法,特别是追求高品质生活的人群,希望用各种手段使口腔清洁,漱口液可在短时间内达到该效果。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龋齿;早期干预;幼儿;口腔健康;发病率;下降

1龋齿的概念

龋齿是小儿常见的口腔疾患,俗称“虫牙”。它是由变形链球菌在口腔中遇到糖(食物残渣在口腔中发酵而成),糖发生化学反应产生酸,酸腐蚀牙齿就形成了龋齿。龋齿是小儿常见的口腔疾患,对小儿已钙化的齿组织造成一种进行性的损害,如不予以处理,则龋齿最后可导致受累牙齿的全部破坏。它是幼儿缺点病的一种。

2幼儿龋齿的危害

人的乳牙虽要被恒牙替换,但在恒牙尚未萌出之前,乳牙对幼儿身体健康成长、发育是非常重要的。

2.1乳牙患龋后,导致咀嚼功能下降,影响幼儿的消化吸收功能,致使幼儿发生营养不良和贫血等多种疾病,影响幼儿的生长发育。

2.2乳牙龋还会影响乳牙根下恒牙的发育,导致恒牙发育不良,因此,有的恒牙刚一萌出即已患龋齿。

2.3由于患龋牙早期缺失,可引起新萌出的恒牙排列不齐,这种严重的牙齿排列不齐临床上称错颌畸形,它不但影响美观,而且是以后发生牙周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3怎样预防幼儿龋齿的发生

针对龋齿发生的相关因素,采取以下综合措施防治:

3.1加强口腔的保健宣教

教育幼儿认识口腔保健的重要性,让家长和孩子懂得龋齿对健康的危害,培养孩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争取家园配合,督促并指导幼儿从小注意口腔清洁,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或吃糖后)漱口、睡前不吃零食的习惯。指导、督促幼儿用正确的刷牙方法。

3.2定期口腔检查

是防病工作的重要内容,每年至少检查二次。定期检查有利于早发现龋齿并采取治疗措施防止龋蚀进一步发展。

3.3合理营养和体育锻炼

日常饮食中应供给合理充分的营养,尤其注意摄入钙、磷、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D)适当多补充豆类、乳、肉、蛋等优质蛋白质,芝、鱼虾等富含钙的食物,富含纤维素的蔬菜。茶叶含氟量较高,可适量饮用或用茶水漱口。不宜多吃粘绸甜食,奶糖和粘点心。应加强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接受足够的阳光,促进身体和牙齿发育,增强抗龋能力。

3.4药物防龋

主要使用氟化物,有全身加氟法和局部加氟法两种。前者主要是在低氟地区对饮用水进行加氟处理,使机体摄入氟化物再转运至牙釉质。局部加氟法适应范围更广。如用0.2%氟化钠溶液漱口,每周漱口一吃,每次含漱两分钟,含漱前后清水漱口。还有牙面涂氟,氟离子透入等。用含氟牙膏刷牙是最简便易行的方法,对乳、恒牙有良好的防龋作用,对年幼儿实施中应加强监督、防止大量吞入氟制剂。

3.5窝沟封闭

窝沟封闭预防牙齿咬合面龋齿发生效果明显。

3.6其他防龋技术

可使用化学制剂,如用酶溶液含漱,最常用的是葡聚糖酶,均有控制菌斑生长的作用。激光防龋也很有效。

4干预措施

我园采取的干预措施如下:针对以上情况,我园为进一步加强提高学龄前儿童的口腔保健和口腔健康质量,做到预防为主;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开展工作。

4.1做到早检查、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最好是每年进行二次口腔检查)。

4.2日常教育,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饮食习惯,少吃甜食(虽然膳食宝塔中没有限制糖的摄入量,但多吃糖会增加龋齿发病率),并纠正幼儿不良的口腔习惯。

4.3争取家、园配合,向家长宣传龋齿的危害和防治知识;建议家长在家督促、指导幼儿早晚用保健牙刷、含氟牙膏有效刷牙(应注意不能让幼儿把牙膏咽下去,因为适量的氟预防龋齿,过量氟会导致氟斑牙,严重者可引起氟骨症)。

4.4让老师了解预防龋齿的重要性,普及龋齿的防治知识,督促每位老师教育并指导幼儿,坚持做到饭后漱口。

4.5对已发生龋齿的幼儿,及时通知家长带其幼儿去牙科进行龋洞修补或拔除残根等治疗。

52003―2008年我园缺点病的发病情况(附表如下)

6对龋齿进行早期干预后的结果

从以上我园幼儿缺点病发病情况对照表可以看出:自2003年以来,我园持续5年对在园幼儿的口腔健康采取干预措施后,龋齿发病率发生了变化:干预前龋齿发病率是:30.93%,采取干预措施后龋齿发病率逐年下降,到2008年龋齿发病已由原来的30.93%下降到5.98%。由此可见,对幼儿口腔健康进行早期干预所取得的成效是明显的。通过早期干预,及时消除了对幼儿生长发育不利的因素,使在园幼儿龋齿的发病例数明显减少,发病率显著下降,达到了维护幼儿的口腔健康的目的,保证了幼儿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实用儿童保健学.

篇3

关键词:儿童龋齿预防保健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166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122-02

世界卫生组织已把龋病列为危害人类健康的3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儿童龋齿严重影响儿童进食,且晚治疗还会形成牙槽脓肿并反复感染,引起骨髓炎、颜面蜂窝组织炎等,甚至导致全身疾病发生。为此了解儿童龋齿发病原因并制定相应预防措施、减少龋齿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100名患有龋齿的儿童,其中男43名,女57名,年龄3~8岁。龋病诊断符合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标准。

1.2调查方法。对100名龋齿患者进行口腔检查,并对其刷牙习惯及方式、饮食习惯、牙齿治疗就诊记录等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询问受检儿童及其家长。

2结果

100名受检儿童患口腔检查龋齿患病发生部位:上颌乳中切牙51颗,上颌第一乳磨牙54颗,上颌第二乳磨牙207颗,下颌第一乳磨牙150颗,下颌第二乳磨牙278颗,共计740颗。

100名龋齿患儿及家长的问卷调查龋齿多发因素:100名患龋病儿童中无刷牙习惯者19名,刷牙时无清洁颌面动作者,99名,刷牙时间在1min以内者90名,每天饮食有饮酸性或糖性饮料习惯者92名。

防治措施: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宣传,普及口腔保健知识,提高人们对龋病的认识,使他们掌握龋病的防治知识,让家长和孩子认识口腔保健的重要性。

创造清洁条件是防龋的重要环节,最实际有效的办法是刷牙和漱口,减少或消除菌斑,改变口腔环境。没有菌斑就不会发生龋齿,刷牙是清除牙齿菌斑的最好方法,儿童从小要养成口腔卫生习惯,学会合理刷牙方法。儿童要使用刷头小、刷毛软、刷毛末端经过磨圆的保健牙刷。刷牙方法一般以顺刷法为主,即牙刷与牙轴垂直位于牙龈部,牙刷自体进行旋转,可以按摩牙龈,同时清洁牙面。同时也可使用横刷与描圆刷法相结合,横刷使牙刷与颊面、舌面、咬面进行研磨;描圆刷上下呈咬状,牙刷和牙面垂直角度划圆形刷牙。每天早、晚特别是晚上睡前要认真地正确地刷牙,刷牙后不要再进食,以免滞留食物残渣。

氟化法(fluoridation)增加牙齿中的氟素,特别是改变釉质表面或表面的结构,增强其抗龋性。氟可以增强牙齿和骨骼的结构,还具有抑制细菌的作用。氟水含漱、涂氟保护漆对于龋病的预防有良好的效果。在低氟地区对饮用水进行加氟处理,使机体摄入氟化物再转运至牙釉质。在牙齿表面涂氟保护漆后,氟与牙齿表面组织作用形成氟化钙保护层,抑制菌斑的活性及生长,促进牙齿表面再矿化,提高牙釉质的抗龋能力[3]。用含氟牙膏刷牙是最简便易行的方法,对乳、恒牙有良好的防龋作用。

对于恒牙,可采取窝沟封闭来预防龋齿。要保护好孩子的“六龄齿”,六龄齿对儿童颌面部的发育,保持上下牙齿的咬合关系、维持面部的形态都是非常重要的。由于窝沟太细,牙刷不能达到窝沟底部,因此窝沟易发生龋齿。窝沟封闭是一种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可以防止微生物和食物残屑在窝沟内堆积,双尖牙和磨牙的咀嚼面有许多微细的窝沟,窝沟内部有微生物和食物残屑。窝沟封闭能有效地预防牙齿咬合面龋齿发生。

防止牙齿钙化不全,牙质受损,增强牙齿硬度和韧度也可以在牙齿生长发育期合理的补充钙,铁、磷、氟及维生素D等对牙齿有益的微量元素及维生素。孩子的牙齿必然和母亲妊娠期的健康状况和营养状况有关。妊娠期母亲应适当补充各种营养物质微量元素,多进食豆制品,肉类、鸡蛋、牛奶和蔬菜水果等,促进孩子牙齿硬组织的形成和钙化。儿童日常饮食中不宜多吃糖类食物,应供给合理充分的营养,适当多补充富含钙的食物,富含纤维素的蔬菜。茶叶含氟量较高,可适量饮用或用茶水漱口加强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促进身体和牙齿发育,增强抗龋能力。

检查有利于早发现龋齿并采取治疗措施防止龋蚀进一步发展。定期口腔检查是防病工作的重要内容,每年至少检查二次。

3讨论

龋齿俗称“虫牙”,是小儿常见的口腔疾患,我国儿童乳牙患龋率高达80%~90%[4]。龋齿发生的主要过程主要是由变形链球菌、某些乳杆菌和放射菌属在口腔中遇到糖,使糖发酵产生酸,酸腐蚀牙齿形成龋齿。龋病的发生因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龋病是在微生物(致龋的细菌)、食物(致龋的饮食与碳水化合物即糖和淀粉)和宿主(易感的牙齿多指发育上有缺陷的牙齿或牙齿上有薄弱的地方)等三种因素相互作用下发生的[5]。龋齿对小儿已钙化的齿组织造成一种进行性的损害,由于患龋牙早期缺失,可引起新萌出的恒牙排列不齐,严重者可导致错颌畸形,不但影响美观,而且以后会引发牙周病。乳牙患龋后,导致咀嚼功能下降,影响幼儿的消化吸收功能,致使幼儿发生营养不良和贫血等多种疾病,影响生长发育。龋齿发病开始在牙冠,如不及时治疗,病变继续发展,形成龋洞,终至牙冠完全破坏消失,如不予以处理,则最后可导致受累牙齿的全部破坏。

总之,龋病的防治应从儿童抓起,提高人民群众口腔保健知识的整体水平,使儿童从小就能受到良好的口腔健康教育,从而受益终身。

参考文献

[1]狄桂兰.学龄前儿童息龋情况分析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杂志,2008,23(21):2984~2985

篇4

口腔溃疡是各种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化疗导致口腔溃疡发生的高危因素中,小儿口腔溃疡发生率明显高于成人。婴儿期的恶性肿瘤患儿,由于年龄小于1岁,无法正确表达主观感觉,依从性差,无法自主的配合医护人员完成口腔护理,因此化疗后一旦发生口腔溃疡,极容易导致无法控制的口腔感染,增加家属的焦虑,甚至导致家属逃避或拖延化疗,严重影响婴儿期恶性肿瘤患儿化疗效果。我科自2011年4月-2013年4月期间,共有36例婴儿期恶性肿瘤患儿化疗后发生了口腔溃疡,经过积极的护理干预,取得良好的效果,本文回顾性的就婴儿期恶性肿瘤患儿化疗后发生口腔溃疡进行原因分析,总结护理干预措施,为患儿家属提供专业的健康指导提供依据。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2011年4月-2013年4月期间在我科因化疗后发生口腔溃疡的婴儿期恶性肿瘤患儿36例,其中急性白血病29例,肾母细胞肿瘤3例,神经母细胞肿瘤2例,肝母细胞肿瘤2例,男性22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10+1.3)月。家属资料:祖父母陪伴护理22例,父母陪伴护理11例,其他亲属陪伴护理3例;文化程度:大学及以上7例,高中及以上6例,初中及以上5例,小学文化5例,文盲13例。

1.2方法急性白血病患儿:18例采用HD-MTX方案,7例采用VDLD方案,4例DA方案,18例采用HD-MTX方案患儿在化疗后1-3天内发生口腔溃疡,其余均在化疗后3-5天发生口腔溃疡。肾母细胞肿瘤:采用A+V+D方案,本组3例患儿在化疗后3-5天内发生口腔溃疡。神经母细胞肿瘤:采用CDV方案,本组2例患儿在化疗后3-5天发生口腔溃疡。肝母细胞肿瘤:采用ICE+A(异环磷酰胺+卡铂+VP-16)方案,本组2例患儿在化疗后1-3天内发生了口腔溃疡。口腔溃疡使用了WHO 4级评价法,I度:口腔黏膜出现红斑、疼痛;II度:口腔黏膜出现红肿溃疡,但能够进食;III度:口腔黏膜出现溃疡,患者能够进流质饮食;IV度:口腔黏膜出现溃疡,不能够进食。

1.3在化疗过程中口腔护理原则除采用HD-MTX方案的患儿均在上药42小时使用亚叶酸钙静脉解救时加用稀释亚叶酸钙液漱口,其余化疗患儿均要求家属使用1:20稀释碘伏溶液和口泰完成漱口。护士向患儿家属讲解口腔护理的方法及重要性,每班观察并记录患儿口腔黏膜情况。

2婴幼儿期化疗患儿发生口腔溃疡的原因分析

2.1自身原因

2.1.1 36例婴儿期恶性肿瘤患儿平均年龄(10+1.3)月,口腔黏膜细胞增殖速度快,致使各种化疗药物对增殖速度快的口腔黏膜细胞破坏较大。婴儿期患儿具有不能正确表达主观意愿,无法积极有效的配合口腔护理的特点,一旦家属对口腔溃疡的严重性认识不足,或家属执行口腔护理的依从性较差,家属主观的拖延或逃避执行口腔护理,均可导致预防性的口腔护理执行效果差,与家属的亲疏关系、文化层次并无明显联系。

2.1.2 36例婴儿期恶性肿瘤患儿均为混合喂养,由于化疗药物可能导致严重的消化道症状,大多直接采用配方奶喂养,很少在化疗期间添加固体辅食,加之饮奶后由于漱口液的药味可能导致患儿呕吐而没有及时漱口。患儿因为缺乏正常辅食的添加而导致缺乏正常的咀嚼锻炼,口腔内唾液腺分泌较少,唾液腺正常的分泌对口腔有着重要的冲洗作用,而且唾液中含有丰富的杀菌蛋白,再加上各种原发疾病导致患儿各个器官功能低下,一旦缺乏唾液腺的分泌和进食后对口腔的及时清洁,导致发生口腔溃疡的几率明显增高。

2.2化疗原因

36例婴儿期恶性肿瘤患儿在化疗方案中,使用了能够造成口腔溃疡的细胞毒性药物如甲氨蝶呤、足叶乙甙、柔红霉素等等。化学性口腔溃疡的严重程度玩玩取决于所用药物的用法、计量和周期。大剂量的甲氨蝶呤和足叶乙甙需要长时间的持续缓慢滴注,可以长时间直接或通过唾液的分泌对口腔黏膜上皮细胞造成直接的损害,因此使用了甲氨蝶呤和足叶乙甙的患儿因此发生口腔溃疡时间较早在1-3天内出现。而柔红霉素等抗生素类化疗药物,是通过阻止DNA合成而抑制上皮细胞增殖而造成损害,往往在体内代谢物质耗尽,上皮细胞脱落后后表现出毒性反应,因此使用柔红霉素的患儿的口腔溃疡高发在3-5天最为明显。

2.3其他原因

儿科工作中,由于大部分患儿对家属的依赖及对医护人员的恐惧心理,会导致临床很多生活护理和口腔护理均由护理人员指导家属完成。护士在繁忙的工作中也无暇一直看顾着家属为患儿漱口是否落实。在此36例患儿中,回顾性的发现,家属们因为对口腔溃疡严重性认识不足,大多借口因为患儿睡眠、因疼痛而哭闹、漱口后诱发不适,大多只“蜻蜓点水”式的完成口腔护理,最后导致口腔溃疡的发生。

3 护理对策

3.1 健康宣教在化疗前,护理人员应该加强对陪护家属的健康宣教。根据使用药物可能导致口腔溃疡发生的规律,在不同化疗阶段对患儿家属实施口腔护理及化疗的指导。联系个案,加深家属对口腔溃疡严重性的理解,促进家属执行口腔护理的依从性。

3.2 实施个体化的方案,落实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溃疡的发生

3.2.1 漱口时保持口腔清洁简单易行的方法之一。一般建议在非睡眠的状态下,每WHO评分I度、II度的患者,每2小时漱口1次,III度、IV度的患者,每1小时苏口1次。对于婴儿,可以通过喂服温水来帮助口腔的清洁,从而达到保持清洁舒适、减少刺激损伤的目的。

3.2.2 在预防化疗患者口腔溃疡中应以护理问题为出发点,为患者进行个体化护理,可减少口腔溃疡的发生及促进溃疡的早期愈合。婴儿期患儿因为年龄幼小,部分漱口液药味重会引发患儿哭闹,最后无法完成口腔护理。护理人员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提出解决方案,落实预防口腔溃疡的措施。婴儿期患儿会有无选择性的吞咽动作,可以选择能够口服的漱口液如稀释亚叶酸钙液、盐水、康复新口服液来漱口;可以将浸泡了漱口液的无菌纱条让婴儿咀嚼来完成漱口的工作。对于一些高危患者,推荐化疗期间口含冰块,以减少化疗药物进入口腔黏膜进而减轻或避免口腔溃疡的发生。护理人员可以使用冰冻的生理盐水纱条让婴儿吮吸从而预防性的减少口腔溃疡的发生。

3.3 口腔溃疡的护理对策

3.3.1控制疼痛,促进口腔护理的依从性。婴儿一旦发生口腔溃疡,常因为口腔疼痛而哭闹、拒食拒饮,常常导致家属焦虑、内疚、无助、绝望的心情,最后逃避或拖延、甚至放弃执行口腔护理,甚至终止患儿的化疗。因此要采用控制疼痛的方法,促进口腔护理的依从性。可以在进食或进饮前使用局部物利多卡因注射液进行局部口腔溃疡的涂抹,止痛效果能够维持在15-30分钟;还可以在饮食间隔期使用黏膜保护剂如思密达涂抹口腔,通过保护受损的黏膜而起到止痛的作用。

3.3.2控制感染口腔溃疡感染的致病菌以细菌最为常见,其次是霉菌和病毒。此36例婴儿期化疗患者,有22例为厌氧细菌感染,14例白色念珠球菌感染。针对不同的致病菌采取了相应的抗感染治疗。22例厌氧菌感染患儿,采用口服抗生素,并配合低流量口腔吸氧20-30分钟/次,3-5天内口腔溃疡愈合。14例白色念珠球菌感染患儿,采用2%的稀释碳酸氢钠碱化口腔环境,口服伊曲康唑口服液并使用口服液局部涂抹口腔溃疡,3-7天内溃疡明显好转。

篇5

摘 要 目的:探讨依从性对慢性牙周炎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收治慢性牙周炎患者260例,根据患者依从性不同,将患者分为依从组158例和非依从组102例,行4周基础治疗后无手术治疗指征者进行牙周维护治疗,并进行定期检查。结果:两组治疗前牙周袋深度(PD)、牙龈指数(GI)、牙齿菌斑指数(P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依从组明显优于非依从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依从性 慢性牙周炎 疗效影响

慢性牙周炎是口腔科常见的一种疾病,是感染炎性反应引起的牙周支持组织破坏,影响了患者进食等。在治疗过程中,我们发现患者良好的依从性对治疗的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探讨依从性对慢性牙周炎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2011年10月~2012年8月收治慢性牙周炎患者2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1年10月~2012年8月收治慢性牙周炎患者260例,根据患者依从性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如患者能牢记复诊时间,并能坚持在复诊预约时间2周内复诊,并已复诊>2次,则认定为完全依从组;如经常不按照约定时间复诊、或超过复诊预约时间2周后复诊者,则认定为不完全依从组。分为依从组158例和非依从组102例,其中依从组男98例,女60例;年龄15~71岁,平均46.9岁;病程2个月~3年,平均2.1年。非依从组男62例,女40例;年龄17~76岁,平均47.2岁;病程2个月~4年,平均2.4年。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方法:行4周基础治疗后无手术治疗指征者进行牙周维护治疗,3、6、12个月定期检查和评估。分别检查记录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2个月的全口牙齿菌斑指数(PI)、牙龈指数(GI)和牙周袋深度(PD)。每个牙齿检查5个位点,取平均值。

结 果

两组治疗前后牙周袋深度、牙龈指数(GI)、牙齿菌斑指数(PI)比较:两组治疗前牙周袋深度、牙龈指数、牙齿菌斑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依从组明显优于非依从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讨 论

良好的依从性可保证慢性牙周炎长期疗效:彻底清除牙菌斑、牙石等致病因素,减轻牙龈炎症并降低牙周袋,是慢性牙周炎的治疗目标。牙周炎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治疗必须有计划性和系统性[1],患者良好的依从性是慢性牙周炎长期疗效的保证,尤其是在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依从性的重要性愈发凸显[2]。

积极干预对提高患者依从性的影响:健康信念形式理论认为[3],如果患者对牙周病的病因、治疗、及时复诊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则患者的口腔健康行为、定期复诊及治疗等将难以得到保证,即严重影响依从性。Leininger M等对依从性较差的复诊患者进行积极人为干预[4],鼓励其增强自我口腔保健的责任,并做出书面承诺。随访3个月后,这些患者的依从性得到显著改善,治疗疗效亦得到提升,提示牙科医生的积极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本组资料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前牙周袋深度、牙龈指数、牙齿菌斑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依从组明显优于非依从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Philippot P,Lenoir N,Bercy P,et al.Improving patients'compliance with the treatment of periodontitis:a controlled study of behavioural intervention[J].J Clin Periodontol,2005,32(6):653-658.

2 黄薇.口腔健康行为形式的研究概况[J].广东牙病防治,2003,11(1):70-71.

篇6

【关键词】寻常型天疱疮 糖皮质激素 预后

中图分类号:R473.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5-231-02

寻常型天疱疮是天疱疮4型中最常见、最严重的一种。病因不明,被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损害特征是口腔或(和)皮肤大疱。疱壁薄而透明,易破裂,后形成不规则糜烂面。损害易发生在软腭、硬腭、咽旁、前胸、头皮、躯干、颈、腋窝等易受摩擦的部位。口腔大疱可先于皮肤或同时发生,如溃疡反复发作,不及时控制,可因感染而死亡。我院通过对病人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使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提高了生活质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9年3月一2011年3月共收治寻常型天疱疮病人20例.男9例,女11例;年龄20岁~82岁;病程2个月至5年;病损仅发生在口腔黏膜者11例,合并有皮肤损害9例,眼部及会阴处未见发病。口腔表现为黏膜大疱或糜烂,揭疱壁试验阳性,疼痛明显伴有口臭,咀嚼及吞咽困难。皮肤前胸,头皮、颈、腋窝等处有散在大疱或干瘪、结痂。

1.2 治疗及转归 本组病例均使用大量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定期补钾、长期补钙。同时应用抗生素,胃黏膜保护剂及维生素C等辅助治疗。给予泼尼松40 mg/d~100 mg/d,雷公藤20 mg/d~30 mg/d。待病情缓解并稳定后根据每个病人的个体差异缓慢减量,直至确定维持量。先减糖皮质激素用量,再减免疫抑制剂用量。除1例因停药后复发外,其余病例均基本治愈。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由于本病迁延不愈,治疗时间长,加之药物的不良反应,使病人产生恐惧、急躁、悲观情绪,对治疗缺乏足够信心。此时医护人员应把握其心理状态,以平和、真诚的态度听取、解答病人提出的问题。给他们讲解疾病的发展及转归,帮助其正确认识对待疾病,消除疑虑,使之接受并配合治疗.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用药护理 [1]皮质类圃醇药物为目前治疗天疱疮的首选药物。用药原则是早期应用、足量控制、合理减量、小量维持[2]。由于疾病的特殊性,许多病人需要维持治疗数年。减量太快或骤然停药是导致复发的主要原因。在应用药物治疗过程中,我们发现病人自行停药或骤然减量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对自身疾病认识不足,不了解该病的危害性;②认为此类药物的副反应大。担心对身体造成危害;③出现乏力、满月脸、水牛背等副反应症状,动摇病人的信心;④经过短期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忽视严格用药的必要性。因此医护人员必须讲明坚持用药的重要性,强调严格按照医嘱进行减量,定期复诊。长期应用皮质类固醇类药物有许多副反应。常见的有消化道溃疡、糖尿病、骨质疏松、各种感染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等雷公藤多甙为中药雷公藤提取物,主要成分为雷公藤总甙。药理上主要利用其免疫抑制作用,可抑制亢进B淋巴细胞系统,也有抑制T细胞作用,对抗非特异性炎症,能抑制迟发型变态性反应。该药可引起恶心、食欲减退、肝损伤等,可告知病人,发现问题及时与医生联系。

2.3 口腔护理 由于口腔黏膜的糜烂、疼痛明显,为防止感染的发生,每次进食后生理盐水漱口,口腔护理每日2次,保持口腔清洁,漱口液内可加入2%利多卡因3 mL~5 mL,以缓解疼,避免食用过硬食物。为防止真菌感染的发生,每晚用2%~4%碳酸氢钠溶液连续含漱10min~20min;制霉菌素片,每日l片,碾碎后加香油涂抹口腔1次或2次。

2.4 皮肤护理 需采取以下措施:①病人使用的床单、衣被等均使用高压蒸汽灭菌,注意保持清洁干燥,避免潮湿、摩擦等物理刺激。采用灭菌一次性中单分别垫于床头、床中间,防止躯体大面积渗液污染床垫,方便随时更换。②经常查看皮肤情况,严密观察水疱、皮肤糜烂状况,了解新的水疱出现和糜烂面积、程度的变化,做好记录。③鼓励、协助病人翻身,l一2h 1次,避免拖、拉、拽等动作,臀部皮肤无破溃处涂以凡士林,更换衣物不可用力过大,以防皮肤损伤继发感染。④紫外线照射消毒空气时,用消毒后的床单全部遮住病人,保皮肤不受损。

2.5 创面护理暴露创面,注意保暖,及时清除痂皮、脓液。保持创面清洁干燥。皮损处湿敷、换药每日一次。溃疡面大的地方,局部采用红外线灯照射,每日2次,每次30min/次,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局部抵抗力。病人精神好转,渗液减少,但渗血较多,部分创面愈合,无新发水疱,12天后病人能下床自由活动,创面无渗液、渗血。对于皮肤水疱。尽量保持疱壁的完整。对较大的水疱,可用碘伏消毒后,在无菌操作下将疱液于疱底抽出,保持创面清洁干燥。有脓性分泌物时,用1%过氧化氢清除坏死皮痂脓液。保持内衣、床单清洁、平整。定时翻身,避免长期受压。注意室内的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新鲜,防止着凉,注意保暖。

2.6 饮食护理 大疱和大面积糜烂可使血清蛋白及其他营养物质大量丢失.同时因长期大量服用皮质激素药可造成体内缺钾和骨质疏松等。因此,饮食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低盐饮食,可多饮牛奶,多食新鲜水果、蔬菜,宜少量多餐。饮食从流食到普食,忌食过热、凉、干、硬及辛辣的食物,禁烟、酒等。

2.7 健康教育 通过对病人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获得他们的配合和支持。使他们了解本病的基本知识。正确认识本病的发展及转归。重视坚持用药的重要性,尤其是口服激素药。应该严格按照遗嘱减量,切不可骤然停药和快速减量,以免引起病情的反跳现象。嘱病人2周或3周复查相应的生化指标,定期口腔分泌物涂片或培养,以防止真菌感染。加强营养,保证充足睡眠和愉快的精神情绪,防止受凉和继发感染。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减少复发。

3 体会

寻常型天疱疮好发于中老年人,在皮质激素出现前几乎是致死的。疾病早期,黏膜或皮肤上出现1个或2个水疱,常被忽视,而后呈急性发作或逐渐加重。由于水疱疱壁薄、易破,后形成不规则糜烂面,疼痛加重。严重时口腔内难以找到正常黏膜,严重影响病人的咀嚼、吞咽和说话。皮肤表现为松弛状大疱。可晚于口腔或同时发生。疱破后露出红湿糜烂面、易感染,如果治疗护理不当,可因感染而死亡。因此一经确诊此病,就要充分与病人沟通,告知病人,要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加强护理。病情会得到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篇7

对于老年人来说,如何做好自己的口腔保健呢?

威胁口腔健康的3大疾病

人到老年后,口腔组织容易老化,牙周病的恶化、牙根龋齿的增加等疾病都会威胁到老人口腔健康,其中最主要的有以下3种疾病――

龋病(虫牙) 龋是牙齿最常见的疾病,是导致牙痛、牙龈肿胀、牙齿残缺和丧失的主要原因。龋病本身不会出现疼痛,但会在进食冷热酸甜时出现过敏、酸软痛。严重者可引起牙髓炎和根尖周炎,从而出现剧痛、牙龈肿胀等。

龋病又分为邻面龋和残冠(根)两种。邻面龋是随年龄的增加,牙龈出现萎缩,牙齿间的缝隙暴露出来,造成该处不易清洁,就容易产生龋病。龋病一旦发生就不会自行停止,牙齿不断地腐烂,小块小块地破裂,渐渐到牙冠破坏殆尽,在牙龈附近仅能看见少量已经变色的牙齿,此时称为残冠(根)。对于残冠根,建议不要轻易拔除,可利用其固定假牙。但一旦不能被利用,则应尽早拔除。

楔状缺损 老年人70%以上有数量不等的牙齿存在楔状缺损。病因复杂,除与不正确的刷牙方法(如较大力量横刷,刷毛过硬)有关外,牙齿本身的结构、咀嚼力集中、唾液偏酸性、易反酸等有关。楔状缺损首先是牙齿表面具有保护作用的釉质破坏,此时各种刺激(冷、热、酸、甜及机械刺激)可以传达到牙齿内部神经,引起牙齿过敏的症状。主要表现是牙齿还好,什么都咬得动,就是不能沾酸的食物、水果,也沾不得冷水,常年得用温水漱口,严重时牙刷碰到牙齿也觉得不舒服。

需要强调的是,楔状缺损也可没有症状,如发生在磨牙则不易发现,牙签接触牙齿出现过敏常提示不易发现的磨牙有楔状缺损存在。而且这种缺损均不能自行恢复,出现了楔状缺损需要补牙。现在用复合树脂补牙,既简单又美观,也基本没有痛苦。

嵌食(塞牙)另一个困扰老年人的牙齿问题是嵌食,几乎所有老年人都有嵌食的问题。嵌食可分为水平嵌食和垂直嵌食,因牙龈萎缩,牙间缝隙暴露导致食物从水平方向进入牙间隙,就是水平嵌食,这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类型。水平嵌食属于生理性的问题,目前没有办法预防,也没有好的治疗方法。

牙齿有缺失未镶假牙,临近牙向缺失部位倾斜,使牙齿间对接关系不好,食物从垂直方向进入牙间隙,则是垂直嵌食。有不少患者希望把牙间隙从旁边给堵塞起来,使食物不能进入,这种方法有百害而无一益。不仅会导致不舒服,还会压迫和刺激牙龈造成牙龈的加速萎缩、发炎等问题,如果到不正规的诊所去看,一段时间后患者可能还会出现牙龈出血、满口异味(严重口臭)、牙齿松动等,不得不去就诊取出堵塞的材料。

口腔健康,来源于早预防

以上这些口腔疾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口腔健康,还对口腔咀嚼功能、外观形象、发音和社会交往能力产生很大的影响。针对老年人的口腔特点,要想口腔健康,就得学会正确的保健方法。

坚持早晚正确刷牙 坚持早晚刷牙,用牙间刷(超市有售)清洁牙间缝隙,选择使用刷头小,刷毛软而有弹性,刷柄扁宽、容易握持不易滑脱的保健牙刷和选用含氟的牙膏等方法都有助于预防口腔疾病。

刷牙的方法也很关键 正确的刷牙方法,除竖刷法外,也可采用水平颤动法――刷内外侧时,刷毛呈45°角指向龈方接触牙齿,使刷毛尖端部分进入牙龈,短距离的水平方向运动(颤动),刷咬合面则可用普通的横刷法。正确有效的刷牙方式,可以有效预防老人牙齿楔状缺损。

用好牙线和牙签 对于嵌食所致的牙齿间隙有食物残渣和软垢,可以通过牙线和牙签来清除,但是要注意牙签适用于牙龈萎缩和牙间隙较大的情况。选用扁平或楔状木质牙签,顺着每个牙缝的两个牙面缓慢滑动,不要用力过猛过快;牙线适用于牙龈未萎缩者,使用时注意牙线要顺着牙缝的方向进入牙齿邻面,用力不要过猛以免损伤牙龈组织。

定期洗牙 老年人刷牙总会留下一些不易清洁的“死角”,久而久之形成牙石。定期洗牙有助于彻底去除牙面上的菌斑、色素和牙石,有利于口腔健康。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老年人应注意清淡饮食,严格限制各种甜食、烟、酒、过冷或者过热的饮料和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瓜果,同时增加钙、铁等营养元素的摄入。另外要少吃坚硬的食物,纠正用牙齿咬硬物习惯,以防止牙齿受到损害。

定期检查,及时治疗

到目前为止,不管个人如何努力,尚不能杜绝龋病的发生。所以定期的口腔健康检查十分有必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1.有冷热酸甜过敏的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检查,不要拖到疼痛不可忍受时再进行治疗。即使感觉正常,也最好每年进行1次口腔检查。

篇8

1.护理评估

(1)病因评估 及时评估病史,包括病程持续时间,病人是否有昏迷、酗酒等病史,或伴有疲劳、受寒感冒史,是否存在发生误吸的危险因素。身体其他部位是否存在感染病灶,如皮肤感灶等。肺部是否存在其他感染性疾病,如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等病史。

(2)病情评估 体温评估:体温波动范围、伴随症状;咳嗽、咳痰评估:24h痰量、痰颜色及气味,是否容易咳出,是否有咯血;评估病变部位;疾病对全身状态的影响,是否有消瘦、乏力、食欲不振、杵状指(趾)及贫血等慢性消耗性体征。

(3)健康行为与心理状态的评估 病人对肺脓肿的认知程度,能否有效咳嗽、咳痰,对引流方法及注意事项的掌握程度。肺脓肿患者应用抗生素治疗一般需要8~12周,时间较长,患者往往对遵从治疗计划重要性认识不足。部分患者由于口臭害怕与人接近,不愿意出现在有人群的地方。

2.护理诊断

病人可能存在的护理诊断主要有:①清理呼吸道能力低下,与痰液多与无力咳嗽有关;②舒适状态改变,与高热有关;③活动无耐力,与感染、营养不良和体质弱有关;④个人应对无效,与不能掌握有效的应对方式有关。其他少见的护理诊断还有:焦虑,呼吸形态改变,营养不足,摄入低于机体需要量,睡眠形态紊乱,继发感染等。

3.护理目标

(1)病人将显示正常的体温、血象。

(2)病菌表现出有效的咳嗽、排痰。

(3)不出现痰液阻塞呼吸道现象。

(4)病人及其家属能说出加强营养有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康复活。

(5)尽快消除紧张、焦虑情绪。

4.护理措施

(1)休息 高热、中毒症状明显者应卧床休息,体温超过39℃应予以物理降温。创造舒适的休息环境,保持病室空气清新,定时开窗通气。

(2)饮食与营养 患者应增加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对慢性肺脓肿有消瘦、贫血等表现的患者营养补充更为重要。必要时可少量间断输全血、血浆或复方氨基酸。

(3)咳嗽、咳痰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促使痰液咳出。训练前准备好接痰容器和手纸,并及时倾倒。训练时,注意观察病人体力支持情况,以判断病人的耐受能力。

(4)引流 根据病灶部位采取有效的进行痰液引流。引流时要守护在病人身边,并轻叩背部,帮助排痰。要鼓励病人坚持。

(5)胸腔闭式引流护理 对距胸壁较近的肺脓肿应及早行经皮闭式引流治疗。护理要点包括:准确记录每日引流量,观察引流液颜色,引流瓶内液应每天更换无菌蒸馏水或生理盐水,要保持引流管的密闭状态,防止引流液倒流和引流管开放,以防气体进入胸腔,避免脓栓、坏死物等阻塞引流管,定时挤压胸引管,必要时用生理盐水冲冼引流管。

(6)补液 鼓励患者增加液体摄入量,既有利于降温及排毒,同时促进体内的水化作用,使脓痰易于咳出。 (7)正确采集标本 及时正确留取痰、血、尿和便标本,以便为医嘱用药提供依据。按医嘱准确给予抗生素,一般疗程应持续8~12周。

(8)止痛 胸痛患者可予局部固定,减少呼吸幅度,也可采用松弛法等减少疼痛。咳嗽时按压胸部以减轻疼痛。

(9)加强口腔护理 指导患者每天漱口次数以减轻口臭,对长期应用抗生素者注意口腔真菌感染。可根据口腔状态选择有针对性的漱口液,如生理盐水或朵尔液等。

(10)心理护理 肺脓肿病人经常因咳出大量脓痰而对个体产生不良刺激,导致病人出现焦虑、忧郁。对此,护士应给予极大的关心,讲解疾病治疗的过程,配合方法,指导病人进行心理放松训练及有效咳嗽、咳痰技巧,减轻焦虑、紧张情绪,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增强自信心。

5.健康教育

(1)向患者解释肺脓肿的感染途径及加强口腔、上呼吸道及皮肤清洁卫生的重要性。

(2)必须使患者认识到延误治疗或不坚持完成疗程将导致慢性肺脓肿的后果,如脓腔不能闭合即需外科手术治疗。

(3)讲解积极治疗皮肤痈、疖或肺外化脓性病灶的方法,不挤压痈、疖,防止血源性肺脓肿的发生。

(4)告知患者防止感冒,避免各种原因引起感染的意义,及时就诊防止病情加重。

(5)指导病人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增加机体免疫力。

(6)介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过于劳累、不吸烟、不喝酒。

(7)防止复发,遵从治疗原则。

参 考 文 献

[1] 阮小慧, 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肺脓肿的护理. 黑龙江护理杂志, 1999年07期.

[2] 李忠厚,周西同,肺脓肿合并纵隔脓肿1例.解放军医学杂志,1980年05期.

[3] Brook I ,林源震,小儿肺脓肿的细菌学与治疗.国际儿科学杂志;1980年03期.

[4] 彭启灿,夏前明,肺脓肿类型变化与外科治疗作用.泸州医学院学报,1982年01期.

篇9

1.乳牙是儿童咀嚼器官的重要组成部分。

儿童生长速度快,代谢旺盛,每天饮食需要一定的营养才能保障生长发育的需要。只有健康的乳牙才能发挥正常的咀嚼功能,才有利于消化和吸收。如果牙齿不好,孩子就不可能很好地咀嚼,大块的食物就进入胃里,影响消化和吸收,而且增加胃的负担。

有的儿童为了避免进食带来的痛苦,如牙疼、塞牙等,就养成偏食的不良习惯,如不吃蔬菜和瘦肉等,造成营养不良,影响儿童正常的生长和发育。

还有的儿童因一侧牙疼,就专用另一侧进行咀嚼,这称为偏侧咀嚼。不用的一侧因没有食物的自洁作用,时间长了就堆满了牙石。牙石及其表面的牙菌斑(一层细菌性薄膜,是龋病和牙周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刺激牙龈,使牙龈发炎,致牙龈松软、红肿、易出血。

2.健康的乳牙在咀嚼时,给颌面部的骨骼和肌肉功能性的刺激,使颌面部发育正常。

有偏侧咀嚼的儿童,不用的这一侧便没有咀嚼的良性刺激,影响颌面部的这一侧正常发育,使面部左右不对称。

3.在乳牙开始萌出和乳牙列时期是儿童开始学说话的重要时期。

完整的乳牙列对儿童的正常发音非常重要,尤其是上前牙。上前牙缺失的儿童就不能发唇齿音和舌齿音,严重妨碍语言的习得。

4.洁白健康的牙齿对儿童的外貌和身心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上前牙。

上前牙过早缺失或因龋坏而变黑时,很影响美观,使孩子在大家面前不敢说笑,影响交流,给儿童心理带来不良刺激。当多数牙缺失时,因缺乏支撑作用,面部就要凹陷,很像没有牙的小老太太。

5.乳牙对恒牙的萌出起“向导”作用。

孩子到六岁左右时,第一恒磨牙(又称“六龄齿”)就要在第二乳磨牙的远中萌出,牙齿就能排列整齐。如果第二乳磨牙过早丧失,第一恒磨牙萌出时就没有“向导”,它就要向近中移位,部分据原第二乳磨牙的位置,或向近中倾斜,恒牙就排列不齐。同理,每个乳牙的根下有继承恒牙的牙胚。乳牙到了替换年龄就要脱落,继承恒牙就要在乳牙原来的位置长出。乳牙如果过早地丧失,邻牙就要发生移位,乳牙原所占的空间就要缩小。继承恒牙因空间不足而萌出于不正常的位置,造成恒牙排列不齐。

6.乳牙过早丧失还能使继承恒牙萌出过早。

过早萌出的恒牙,牙根发育不成熟,牙根短,经不起咀嚼压力,很容易松动,甚至脱落。

7.龋坏的乳牙如果不治疗,可引起牙髓和根尖病变。

根尖病变时能影响继承恒牙的发育,造成牙釉质发育不全,牙齿呈黄褐色,牙齿表面有缺陷,抗酸性差,容易患龋。

我们将刚出生至1岁的孩子称为婴儿,1~5岁的孩子称为幼儿,6~12岁者称为学龄儿童,他们因为年龄太小不懂口腔卫生保健,常常需要大人帮忙或监督。那么,具休说来,要怎样保证孩子们的口腔卫生呢?

1:在婴儿每次吃完奶后用温开水继续喂几口,以达到清洗口腔的目的,从而保持孩子口腔清沽。

2:对于长牙后至2岁半的小儿,家长可以用经过消毒或煮沸处理的小纱布,蘸干净上,轻轻擦拭孩子的上下牙,早晚各一次

3:对于2岁半以上的幼儿,应开始教他们自己刷牙。刚开始时,幼儿可能不太习惯,此时家长要注意为孩子选择无刺激并外观色彩鲜艳的儿童牙膏吸引并引导孩子自己刷牙,应督促孩子早晚各刷一次,饭后漱口

4:要定期检查孩子的口腔卫生情况,晚上刷牙后让孩子不要再吃任何东西,不要养成他们含着奶瓶或糖果睡觉的的凉开水,将其套在清洁干净的食指上,或使用婴儿专用指套型乳牙刷,将其套在家长食指坏习惯,这些习惯容易导致龋齿

我们还应该重视口腔卫生,由以下几点:

1.6岁左右儿童恒牙开始萌出,首先,为第一恒磨牙的萌出,称为“六龄牙”,继之是上下乳前牙被恒牙替换。由于许多家长并不清楚六龄牙的萌出,常错误地以为它是没有换掉的乳牙。由于新长出的恒牙抗龋能力较弱,其咬合面大、沟窝多且深,如果不注意口腔卫生孩子就易患龋。

2. 防止乳牙早失。乳磨牙由于龋坏,并且没有及时治疗,便会出现过早脱落,六龄牙会因此向前倾斜,并出现移动使间隙变窄,以后长出的牙可能错位引起牙列不齐。

3.及时拔除迟脱乳牙。若恒才萌出时,该替换的乳才尚未脱落或阻碍恒牙萌出,此时便应及时拔除乳牙。

4.帮助孩子克服不良习惯。儿童时期,孩子们处于求知欲最旺盛的阶段,同时心理极不稳定,易养成咬铅笔、尺子、吮指、伸舌、咬唇、张口呼吸等不良习惯,从而造成不同程度的牙颌畸形。此时,家长应注意帮助孩子纠正和克服坏习惯。

篇10

关键词:鼻窦内窥镜 鼻窦手术 护理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440-02

长期以来,现代的内窥镜治疗鼻窦炎的技术都是以尽量保留鼻腔内鼻窦的结构与功能为前提的,更是以尽可能的清除病变、改善和重组鼻腔鼻窦的同期流管为目的,因而该手术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治疗手法,成为了本世纪一种较为流行的鼻内镜外科手术方法。但是许多医院和医务工作者对于该手术的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而本文将结合本院的380例病例恢复情况,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进行重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次研究所选择的对象共380例,是从2008年~2011年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鼻窦炎患者,其中包括主要是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患者。其中,男250例,女110例,年龄跨度为14~69岁,平均为36.5岁。根据病患在术前进行的鼻内镜的检查以及鼻窦CT的分析,可以看出按1997年的海口会议标准[1],可以判断出在380例病患中,诊断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Ⅰ型的共54例,Ⅱ型的共184例,Ⅲ型的共122例。将病患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1.2 方法。所有380例患者都要进行全面的检查,以检测其生命体征。并且要尽可能的关注患者的鼻腔、鼻窦的病变位置、形态等具体情况,以保证手术的正常进行并且尽可能的减少手术的并发症。在手术的前一天还要及时的进行鼻毛的修建,做好相关的皮试,男性患者还要提前刮好胡须。必要时对病患的鼻腔还要进行盐水的冲洗。在手术前的三天时间内要适当的使用广谱抗生素、止血药及类固醇药物,以减轻血肿,并且预防手术的出血情况。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整体全面的护理干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2.1 术后口腔观察。术后还要严密注意、观察患者口腔分泌物,一旦发现有新鲜血液或出现鲜红色血液从鼻腔大量渗出,或者是患者出现大量频繁的吞咽动作,都暗示了有术后出血的可能,一旦发现此类情况,护士要及时检查鼻咽部,并协助医生进一步处理。对照组术后不定时、定人的每个四小时进行口腔观察。

1.2.2 术后鼻腔观察。如果术后的鼻腔在取出填塞物后,出现流清水样的无黏稠性液体,在患者低头时黏液更多,则暗示术后有脑脊液鼻漏的可能。鼻内镜手术最严重的并发症就是脑脊液鼻漏,因而必须要及时的发现,并第一时间报告医生进行处理。对照组术后不定时、定人的每个四小时进行鼻腔观察。

1.2.3 术后发热情况。还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由于术后3日容易出现发热的情况,如果出现持续的发热则暗示有伤口感染或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此时,应对患者的全身大范围、大剂量的注射抗生素,以控制炎症、并发症的发生,并且也预防颅内感染的发生。对照组主要依靠患者家属来监控患者的发热情况,不派专门的护理人员进行检查。

1.2.4 健康宣教。我们的医院领导应该更多的向医务工作者灌输护理的相关内容,并且组织一些培训班、讲座,帮助医务工作者更好的理解病人的心理活动,以此来增进医务工作者与病患的相互理解。对于病患本身,医院也应该组织专人向其普及该病的防预及治疗的知识,以帮助患者更好的了解病情,了解手术,从而能够以更加积极、乐观的心态来配合医院的治疗。

1.3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2],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住院时间为(6±32)d,对照组为(6±48)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鼻窦炎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影响呼吸的疾病,也是一种耳鼻咽喉科[3]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但是目前对鼻窦炎的治疗更多的医务工作者只将注意力放在了手术的本身上,而忽略了手术之外护理的重要性,但是恰恰是这些手术之外的护理,才最终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以及患者的良好恢复。通过该研究可以看出,有针对性的护理能够更好的减少病患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病患在术后的头晕、呕吐、出血、鼻腔出现分泌物的情况,帮助医生在第一时间获得并发症的发生暗示信息,从而能够及时的解决该问题,从而提高了鼻窥镜手术及术后恢复的成功率。由该研究可知,观察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许庚,李源,谢民强,等.功能性内窥鼻窦手术后术腔黏膜转归阶段的划分及处理原则[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9,34(5):302-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