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经济功能范文

时间:2023-10-27 17:52: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市经济功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城市经济功能

篇1

关键词:生产业;城市功能;互动发展;保定

中图分类号:F2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3-0153-03

一、生产业的定义

生产业是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最早提出生产业的格林费德(Greenfield,1966)认为,生产业是企业、非营利组织和政府主要向生产者,而不是最终消费者提供服务产品。布朗宁和辛格曼(Browning &singelman,1975)按功能将服务业分为四类。综合不同学者对生产业的研究,本文认为,生产业是指为满足企业和组织进行进一步生产和商业活动产生的中间需求所提供的中间投入服务,并非要用于满足直接消费的行业,包括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信息咨询业、计算机应用服务业、科学研究与综合技术服务及现代物流业。生产业并不涉及直接的物质转化,但它是生产性活动中的关键性的投入。一般来说,生产业所提供的是具有较高的技术、知识与人力资本含量的服务。中国对生产业的研究较晚,到目前尚未形成统一而权威的分类为了对生产业有一个准确且符合国情的分类,在各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以生产业的概念为准绳,结合国内外的具体情况,认为生产业包括现代物流业、信息咨询服务业、计算机应用服务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但考虑到中国的实际统计特点及研究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将生产业确定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生产业不仅具有服务业的一般属性,也有不同于其他服务业的特殊属性,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中间投入性、高度专业化、知识密集性、布局呈现集中分布态势。生产业的这些特征使其与城市有极大的关联性,从而聚集在城市成为经济效率提高的源泉。通过生产者服务业发展,改变城市产业结构,增强城竞争力,表现出城市经济发展的自我强化过程。

二、保定城市生产业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保定城市经济总体上呈现快速发展的格局。随着经济增长,保定城市的产业结构有了明显的变化,在第二产业仍然占据重要地位的同时,第一产业的比重显著降低,而服务业正逐渐占据了保定城市总体经济的半壁江山。具体来说,从增加值构成来看,三次产业比重由2002年的2.8∶61.1∶36.1调整为2008年的1.6∶55.8∶42.6,产业间基本呈现“三,二,一”的趋势。保定处于中国制造业中心之一的京津冀地区,与制造业关联性极为密切的生产业在保定城市经济的发展中尤为重要,其生产业的发展概括起来,具有以下特征:

(一)发展水平提高,发展速度有待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保定城市生产业产值的绝对值不断增加,但整体的发展速度仍还有待提高。通过把2002―2008年间保定城市生产业、服务业和国民经济增长速度进行对比,发现绝大多数年份生产业发展速度均慢于国民经济的增长,导致这种发展态势的原因可能在于保定城市经济在改革开放之初时,各产业部门之间发展不协调,工业部门畸形,其间伴随着传统制造业的兴起阶段,是生产业发展相对较慢的原因之一。目前保定城市工业结构正处于由传统产业居主导地位的结构向高新技术产业居主导地位的新型结构转型时期,这一时期恰恰是生产业快速发展时期。

(二)行业整体规模偏小

保定城市生产业的发展已形成一定规模,但整体规模偏小。如2008年企业法人单位最大规模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其法人单位平均总产出为23.79亿元,其次为金融业,平均总产出为15.41亿 元。而生产业中较高级的信息传输与软件业的平均总产出仅为10 亿元左右,而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业的平均产出还不足1亿元。与第二产业的主要部门相比差距很大。同年,保定城市第二产业平均行业产值为218.22亿元,超过生产业的总和。保定城市生产业的规模偏小将会影响行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从而导致行业的竞争力减弱。无论从产业集聚还是规模经济的角度,如何壮大生产业的行业规模将是保定城市生产业发展所要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三)生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高级化程度低

从生产型服务业内部结构看,2008年生产业中规模最大的几大行业分别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业、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其产出占服务业总产出的比重高达50.3% 。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以及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等技术资金密集型的高端生产业的比重仅占服务业的7%左右。这表明,保定城市生产业内部结构高级化程度低,仍以传统的劳动密集型服务业为主。

三、保定城市经济发展现状

(一)保定城市仍是以工业为主的生产型城市

目前保定城市的第一产业在整个产业结构中仅占 1.6% 左右,标志着城市化水平接近现代城市的标准。在第二产业内部结构上,2005―2009年间,城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汽车、新能源、纺织、食品和建材五大战略支撑产业全年完成增加值260.55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54.6%。在2009年,轻工业完成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6.9%,重工业完成增加值63%,工业结构仍以重工业为主。轻工业是重工业产品的重要需求者,保定城市轻工业的缓慢发展,势必会减少对重工业的需求能力,会限制重工业的不断增加的产品需求,使其他产业难以通过重工业的发展提高自身的技术、科技水平,从而影响到保定城市经济发展。其次,企业科技含量不容乐观。如计算机行业,目前所从事的多为计算机的组装销售,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尚不具备从事计算机核心部件的生产能力。一些高科技行业的合资企业也多为散件装配企业,且多数生产工艺技术和关键设备均从国外引进,本身没有技术开发能力。

(二)保定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有待提高

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表现为城市所具有的作用和能力,其状态如何最能体现城市系统的特征及运行质量,并决定着其对外区生产和服务的经济活动的水平。保定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得以发挥的基础条件相对不足,难以与其匹配。众多指标不及省会石家庄,更无法与京津冀区域内的京、津两个一线城市比较。从总体服务功能等级程度上看,服务功能体系中,批发零售及餐饮业、交通运输及邮电通讯业相对较大,2008年它们的增加值分别达79亿元、23.79 亿元,两者相加占整个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已达61.8%。另一方面,金融保险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等生产业在第三产业所占份额较小,其总和仅为22.6%,这说明保定城市服务功能还多处于劳动密集型等级。

四、生产业的发展与保定城市功能提升的关系

城市是多功能的综合体,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主导功能。而生产业发展能够直接和间接带动金融业、制造业、贸易及运输业等的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推动科技创新,扩大集聚和扩散功能,优化空间形态,从而大大完善和提升城市功能。具体来说,生产业对保定城市功能的影响体现在。

(一)促进保定城市就业

虽然保定城市生产业中的各行业所占的就业份额很小,但一直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从数据上来看,2002―2008年间,就业贡献最大的产业分别为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服务业,以及金融保险服务业,其总就业人数占全市就业人数的百分比平均为19%。在此期间金融业及房地产服务业的就业均有提高。但是,计算机信息传输与软件服务业和科学技术研究服务业就业人员比例一直较低,几年间未见明显增长,总就业人数仅占城市全部就业人数的2%左右,说明保定城市的高级生产业发展缓慢。

(二)提升保定城市经济发展环境

1.生产业发展改善保定城市经济发展的硬环境。生产业的发展,带动着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优化城市的空间结构,改善城市面貌。目前保定城市加大了以建设现代物流集聚区、软件产业集聚区、工业设计平台、产品交易市场和商贸、商务服务集聚区为重点的生产业相关项目的投资力度,以此来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这些集聚区的建成,在很大程度上完善了城市设施,降低综合成本,提高城市等级和吸引力。

2.生产业的发展提升保定城市经济发展的软环境。2009年保定城市人均GDP(按户籍人口计算)达 138 044 元,未来几年是城市功能提升的关键阶段。同时,大都市的发展经验表明,支撑这一阶段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于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生产者服务业的大发展。区域服务中心的建成将促使保定形成良好的市场体系和优质配套的要素市场,这不仅为区域内城市提供各类商品、促进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资源,同时提供优良的交通运输、仓储派发、金融服务、通讯信息、中介咨询、会务展示及休闲娱乐等服务,使保定城市在区域服务能力大幅度增强。

(三)生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保定城市产业结构的提升

城市产业结构是指城市各产业部门、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的组成和构造及其相互关系。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同时面临着增强产业竞争力和调整产业比例两个问题,生产业对保定城市产业结构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保定城市制造业的竞争力。目前,制造业仍是保定市的主导产业,生产功能仍在保定市中占有重要地位。生产者服务的发展,既有利于专业化分工的深化与泛化,作为工业中间投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提高生产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产出价值和运行增值的主要源泉。同时生产者服务大部分是以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作为主要的投入,因而其产出中体现有大量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服务。正是通过这些生产者服务,社会当中日益专业化的知识资本、人力资本才得以释放出来,并源源不断地导入到产品生产过程,从而提高生产过程的运营效率、经营规模以及其他投入要素的生产率。

2.进一步促进保定城市服务业的发展。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在向市场经济转型,大量私营企业尤其是服务型私营企业建立起来。2008年保定城市服务业中的民营企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35.8%。这些企业多是中小企业,它们没有能力在内部生产和提供咨询、金融、会计师等生产,而这些又对其生产效率有重要的影响,因而它们就迫切需要从市场上购买这些服务市场改革也刺激了新兴服务业的建立和传统服务业的发展。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大量企业的改制需要进行资产评估和审计,这就刺激了该类新兴服务业的出现。另外,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市场竞争加剧,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改进效率和提高产品竞争力,这强化了对营销、广告、质量控制等服务的需求,也刺激了这些生产业的发展。

(四)生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扩大保定城市的集散功能

生产业的发展对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将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从而扩大一个城市对包括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等各类经济要素的集聚扩散能力。生产业中金融服务业的发展保证了资本的安全性、流动性,保证了产业发展对资金的需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带动城市与外界的商品流动,商务服务业所提供的咨询、法律、设计、会计、广告等服务不易受到空间范围的限制,可以在更大范围内为企业提供服务,促进人流、技术流和信息流扩散力。也将带来生产产品在域外市场上的输出总额增加,最终体现为城市辐射能力的增强。

五、促进保定城市生产业发展以提升城市功能的建议

(一)扩大生产业的对外开放,增强竞争力

保定城市生产业各行业的外资介入是相当有限的。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其生产业的开放度还相当有限。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生产业通过对外开放,不仅能够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资金、管理经验,而且还直接为国内企业带来竞争压力,推动国内生产的供给。服务业的扩大开放更有利于发达国家先进服务技术的扩散和转移,促进生产业的发展和提高竞争力。另外,服务技术与一般的生产技术相比,更多地体现在员工个人的经验和知识以及组织的协调能力等方面,因而其本身的意会性和企业的特定性较强。所以,今后应该有步骤地推进生产业的对外开放,促进生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提高总体水平。

(二)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发展支撑点

信息密集型生产业的发展需要发达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来支撑。特别是在目前信息化的时代,基础设施建设更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一方面可以提高本行业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又为其他产业发展提供基于先进信息技术的优质服务。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服务业,加快推进金融、商贸、现代物流和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的信息化建设。

(三)出台各项政策扶持措施,支持行业发展

根据保定城市生产业的发展战略定位和发展重点,政府应定期生产业发展重点指导性目录,引导企业按市场经济规律,健康有序地发展现代生产业。同时还应利用各种经济手段,如资金资助、税收减免、信贷补助等,来推动研发设计、成果转化、教育培训等重点现代生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宪,殷凤.上海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的态势与前瞻[G]//2005年中国服务经济报告.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149.

[2]程大中,陈福炯.中国生产者服务业的增长、结构变化及其影响[G]//2005年中国服务经济报告.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55.

[3]高传胜,刘志彪.生产者服务与长三角制造业集聚和发展[J].上海经济研究,2005,(8).

[4]唐环岚.生产业集聚[J].广西社会科学,2006,(2):43-48.

[5]程龙生,孙莹,等.综合经济实力与发展潜力研究[M].南京:南京出版社,2006:129.

[6]河北经济统计年鉴(2005―2009年)[K].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7]Black,D,& Henderson,J.V.(1999).Theory of urban growth[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07,252-284.

[8]Black,D.& Henderson,J.V.(2003).Urban evolution in the USA [J].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3,343-373.

篇2

关键词:城市景观;水景;公共空间;城市功能

中图分类号:TG802文献标识码:A

引 言

随着现代环境设计的兴起,水景通常作为重要的人工景观出现在场地设计的尺度上,这样的景观时常出现在我们身边的城市的公共空间中,水景从单一装饰、美化环境的功能加入了休闲、娱乐等富有人性化的设计,跌水、水幕、音乐喷泉等新的形式开始大量出现,水景景观追求视觉、心理美学目标,不断显现他的社会特征。美学特征、生态特征、社会特征被作为研究公共空间水景设计的主要元素,同样也是检验公共水景的重要原则。

一、公共空间水景城市功能

(一)美化城市环境:水景往往是最先映入人眼帘的城市印象,它可以很好地融合周围景观装饰和城市建筑物,使生硬城市建筑与城市景观协调统一,给人以伤心悦目的感觉,水景在美化城市环境方面的作用是显著的,而且越来越重要。

(二)调节局部生态环境:在这个被钢筋混凝土、汽车和各种施工机械充斥的现代城市,脆弱的城市生态环境和空气正承受着各种污染物、噪音、烟尘的的侵害,水景由于其有调节局部环境的湿度,吸附空气中的烟尘和噪音的作用,因此水景能很大程度上降低城市污染,改善城市生存环境,调节局部生态环境,给居民提供一个清洁舒适、赏析悦目的娱乐场所。

(三)调节心理情绪:巨大的城市生活、生存压力,导致现代城市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严重削弱了人与自然环境的接触和人思想的自由性,压抑着人的情感和性格的释放和表达,若长时间无法宣泄压抑的情绪,对个人和社会都很不利,而水景可以使人接近大自然环境,洗去身心疲惫而产生舒适愉悦的感受。此外水景还能刺激人的感官,使浮躁的内心得以平复的作用,因此城市公共空间的水景对于调节现代都市生活的急躁和忧郁的情绪有显著的效果。

(四)丰富精神文化:但凡城市中流传下来的优秀水景作品,大都是和当地的风俗文化相互融合相互体现,具有厚重的时空特征和历史文化传承。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品位,是一个城市发展的见证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最终将会成为城市对外宣传和展示城市文化魅力的名片。

二、城市公共空间水景设计原则

(一)统一协调:作为城市空间的水景,它并不是孤立、单独存在的。在水景设计时要对周围环境因素进行详细调研,使水景和周围环境和城市建筑相互协调、相互映衬,不会让人产生生硬和牵强的感觉,水景的统一性表现在水景的应用形式、水景的观赏特性、水景的色彩表现等方面都应与其所在的环境空间相统一协调。

(二)目的明确:不同的水景表现形式,也相应的产生不同的景观效果,在对水景外观、尺寸、色彩亮度进行设计时,应事先明确该处水景设计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是作为其它城市景观的装饰还是作为主体来体现?是对所有人开放还是只面向特定人群(如图书馆、私家庭院等)而设计?是面向成人还是供儿童游戏?只有明确水景建造的目的,才能更好的发挥其使用功能和景观效果,为水景设计指明方向。

(三)位置恰当:并不是所有的公共空间都适宜建造水景,在设计水景时,要考虑很多因素,如水源、气候特点、生态条件、交通条件、周围建筑等,建造水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水源的补充,要考虑水源是否充沛、输送距离、方式及成本,多沙多尘地带,水景的清洁维护较困难。以及重要的交通地段,影响交通顺畅的地段都不适宜营建水景。

(四)安全可靠:公共空间的水景景观通常包括水体与相关构筑物两方面。对于构筑物来说,其物理的安全性必须保障,水池、水道的防渗漏。雕塑的安装、水池的深浅设计、维护设计的布置水下线路及电线绝缘性等都要杜绝任何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尤其是要注意对儿童的影响,因此要加强水景的安全措施。

(五)量力而行:水景的形式丰富多彩,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出现了集声、光、电与一体的大型程控喷泉或音乐喷泉,有些地方不考虑自身的经济情况或地方人文环境,一味求新、求大、设计了一些特大型水景。结果不堪重负的维护和运营费用,结果形同虚设,没有起到其应有的景观效果。所以在营建城市水景的时候,财政能力与维护力度是必须考虑的要素。

三、城市公共空间水景应用类型

随着现代社会城市化与城市空间构筑的多元进程,水景的应用已脱离了原有的樊篱,从传统的应用形式演变成城市公共空间中不可或缺的造景元素,融入了更多的城市特征,它的发展与演变体现城市的时代特征及个性。我们按照水景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作用和功能来分成以下四类:公共空间装饰水景、公共空间休闲水景、公共空间庭院水景、公共空间的自然水景。如下图1、图2

图1 西安大唐芙蓉园水幕电影图2 西安未央湖自然休闲水景

实例-大雁塔音乐喷泉广场:生态与人文水景的实践

西安大雁塔广场以大雁塔为中心,占地近1000亩,北广场中央为音乐喷泉(图3、图4)主景水道,喷水池呈阶梯式上升,每个水池既可各自按照不同的音乐喷水,更可以合并形成巨大的叠水景观和矩阵喷泉。共有2万平方米的水面,巨大的矩阵喷泉由1700多个泵组成,每个喷头都可以自由控制,组合出各种图案和字体。一排跑泉可喷出15米高的水柱。先进的音响系统和灯光照明,使喷泉声、光、水、色有机交融,特别是喷火火泉从水里喷出,在6米左右的高空充分燃烧低温爆开,更增加了整个喷泉的夺人气魄。夏天水景区22厘米的水深和经过防滑处理的石板,可以让成人和孩子在水面上无拘无束嬉戏,已成为展现西安历史文化和人文色彩的重要标签,是西安最重要的历史名片。

图3 西安大雁塔音乐喷泉水景夜景图4 西安大雁塔音乐喷泉居民和游客

四、结语

城市的发展与环境景观的空气繁荣,水景的设计与应用更加广泛,现在的水景已不仅限于水景园、公园或私家庭院,而是以各种形式出现在城市的各个角落,称为城市空间中亮丽而又充满生命力的元素。现代城市水景的表现形式以及设计观念都大大超出了以往水景的范围,水景的营建也不再是简单地考虑一池一塘的问题,城市公共空间水景设计需要更多地考虑整体大环境、大空间的特征、风格、情感表达以及景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使水景能充分发挥美化环境的作用,更多地与现代城市的发展节奏、人的思维意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理念。做到美学、生态和社会特征的完美融合。

参考文献:

[1]朱均珍. 园林水景设计的传统理念[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4

[2]毛培林等. 水景设计[M].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3

篇3

关键词:绿色节能;建筑施工;技术

一、绿色节能建筑和绿色施工技术

1、绿色节能建筑概述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逐渐出现了绿色建筑。它将一个健康舒适的空间提供给人们,同时,在建筑全生命周期内,对洁净可再生能源进行高效率的利用,如太阳能资源等。绿色建筑一定是节能建筑,节能建筑在设计过程中是按照节能设计标准来进行的,将节能技术应用到建造施工过程中,那么建筑在使用过程中的能耗也可以得到有效降低。

要想理解绿色节能建筑的特点,就需要考虑这些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全寿命周期理念,主要是从时间角度上来分析建筑对环境的影响,建筑寿命包括着建筑施工建造的各个环节,如项目选址、项目规划、设计施工以及项目的运营等等,要从全时间段上来沽算建筑对环境的影响。那么全寿命周期理念还需要向前和向后延伸建筑寿命,如运输和开采建筑材料,建筑拆除后垃圾的自然降解以及资源的回收再利用等等。拉长这个周期,就将采购过程对环境的影响也纳入了考虑范围,缩短材料运输距离,促使运输能耗得到降低,改进或者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将那些可以循环利用的建材给应用过来。

2、绿色施工技术概述

绿色施工技术的核心是资源的高效利用,将环保优先原则给贯彻下来,将高效低耗和环保作为追求的目标,综合考虑诸多方面的因素,以便促使工程质量以及安全文明得到保证,最大程度的扩大经济效益和综合效益。它不是完全抛弃传统的施工技术,而是在可持续理念下来重新审视传统的施工技术,这种施工方法和施工技术具有可持续发展思想。相较于传统施工,绿色施工具有较大的差异,传统施工主要是促使工程本身指标得到满足,将工程质量和工期作为考虑目标,没有充分考虑资源的节约以及环境的保护,如果有冲突发生于其他因素和质量工期等指标之间,那么为了促使工程质量和工期得到保证,往往是牺牲其他因素,这样虽然工程质量和工期得到了保证,但是在工程施工中,却给环境带来了很大的不利影响,对于不可再生资源,也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并且部分工程竣工之后,依然无法与自然和谐相处。而绿色施工技术则是在绿色施工中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促使绿色节能建筑得到实现,在工程建设中,大力节约资源和能源,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保护环境,在建筑中,充分应用了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

二、绿色节能环境下建筑施工技术的改良与发展

1、建筑外墙施工要注重节能性

建筑节能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其重点是围护结构的节能,而外墙在围护结构中所占比重最大,其散失的热量又占围护结构散热的30%左右,因此提高外墙的保温隔热性能非常重要。外墙保温技术主要分为外墙外保温、外墙内保温、夹心保温三种,特点是适用范围广,可以应用在不同气候区,而且热桥影响小,能够保护主体结构。其中外墙外保温是在建筑物外墙的外表面上设置保温层,这是一种先进的外墙节能技术,相对于外墙内保温、夹心保温,它有很多优点。首先,外保温的保温隔热性能优越,外保温层完整的包裹了建筑物外墙面,可基本消除热桥,从而有效降低热桥造成的附加热损失;其次,外保温系统能保护主体结构,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施工中保温层不占室内使用面积,不影响室内装修和设施安装,可使经济效益提高;外墙外保温还便于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而且外饰面层的装饰效果可美化建筑物外观等。鉴于外墙外保温的优越性,这种施工技术已经越来越广泛的在实际工程中应用。

2、选用绿色环节能的门窗施工材料

建筑施工过程中门窗的设计和施工在整体建筑结构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门窗不仅会影响整个建筑的美观性,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它还兼具通风和采光的重大作用。在施工时,如果门窗位置设计不合理或施工不到位,将严重影响建筑物的使用效能,同时大幅度增加建筑物的能耗。所以可以通过改进门窗位置的设计和采用新型门窗建筑材料来提高其能效,使其更具环保性和节能性。

首先,可以通过更改门窗的设计位置来降低其所带来的能量耗损,门窗的开设面积要适中,且最好保证窗口具有对流效应,不要将门窗都涉及在同一方向,这样可以保证夏季空气的流通,减少空调的使用量。其次,门窗施工中要尤其注意提高其密闭性能,防止冬季热量过快的散发和流失,更好地发挥其室内保温的作用。再次,要在施工中由于尝试使用新型门窗施工材料,门窗材料的选择要以保证其保温性,遮阳性为基本前提,在此基础上,要具备环保节能的功效。传统建筑施工中,门窗材料大多以钢制或铝合金为主,长期使用会产生变形老化现象,严重影响门窗的保温性能和密闭性。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中门窗的材料以硬质聚氯乙烯为主,该种材料具有密封性能高,不易变形,环保节能等优势,可以充分发挥门窗的效能,降低能量的损耗。与此同时,各种各样的新型门窗材料还在不断研发中,例如具有抗辐射功能的玻璃材质,真空玻璃材料等等,另外还有一种新型智能玻璃正在试用阶段中,该种材料的玻璃可以根据光照程度的强弱不同进行自身功效的调整,在晴天时变暗,有效地降低太阳辐射,在阴天时又变亮,提高室内的光感。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门窗材料的设计将会更加环保和节能。

三、注重屋面施工材料的保温和环保性能

提高屋面的保温隔热性能,是降低能源消耗量,改善室内热环境的一个重要措施,节能效益十分明显。绿色节能建筑屋面节能施工技术有:

3.1倒置式屋面技术。倒置式屋面的构造做法是在防水层上铺设泡沫塑料保温板,这样屋面的保温隔热性能和防水性得到了改善,而且施工简易、质轻好搬、易切割、施工期短,无形之中降低了成本,屋顶可再利用,对日后防水层的维修也很方便。

3.2种植绿化屋面技术。城市建筑实行屋面绿化,可以大幅度降低建筑能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同时可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改善城市气候环境。

3.3蓄水屋面技术。蓄水屋面就是在刚性防水屋面上蓄一层水,其目的是利用水蒸发时,带走大量水中的热量,从而有效地减弱了屋面的传热量和降低屋面温度,是一种改善屋面热工性能的有效途径。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绿色节能建筑的发展对促进我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实际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建筑单位不仅需要对建筑材料进行不断地改良,而且还需要逐渐地提升施工技术。只有这样,建筑工程才能够更好地朝着绿色节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董齐云.绿色节能建筑施工技术及其优化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3(10):158-159.

[2]陈燕.绿色节能建筑施工技术应用分析[J].房地产导刊,2013(25):245.

篇4

    结合我系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近10年的办学经验以及社会对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岗位人员素质能力要求,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操作技能要达到的能力目标概括为:通过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操作技能的训育,学生会使用显微镜,能进行微生物个体形态的观察;掌握培养基的制作与灭菌,能够制作培养基平板和试管斜面;会进行微生物的分离、纯化、接种、培养、染色等微生物操作,具备一定的微生物认知、操作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2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操作技能训育中存在的问题

    2.1实验操作技能训育内容简单

    当前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操作技能训育内容简单、枯燥,多是一些附属于微生物理论的操作性和验证性的实验,缺乏新颖性,实验操作内容只着重学生专业基本技能的培养,以期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而锻炼和提高学生综合专业素养,增强学生开发创新意识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少,学生自主设计的探索性实验几乎没有,实验操作内容难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2.2实验操作技能训育方式死板,手段单一

    传统的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操作技能,在训育过程中,一般遵循的三步骤是:老师先讲技能训练达到的要求,然后作操作示范,最后老师监督学生操作。老师先讲一般是由实验指导老师先讲技能训练达到的要求,采用的方法、目的、原理,仪器设备的操作要求及注意事项,然后按步骤示范给学生,最后监督学生按照实验操作指导书的步骤完成实验操作内容,以实现技能训育目的。整个技能操作训练过程死板,枯燥,缺乏新鲜感。加之技能训育手段单一,多采用讲解、板书、挂图等模式。枯燥的技能训育内容,死板的技能训育方式,单一技能操作训育手段,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热情,学生很难在实验技能操作中感受到主体地位。

    2.3实验操作技能训育效果评定不合理

    目前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操作技能,其训育效果评定主要包括平时成绩30%(主要是依据出勤以及实验操作态度等)+实验操作技能报告70%,这样的实验技能训育效果评定体系,容易出现学生只重视实验操作报告,不注重技能操作规范和操作要求,不重视技能训练过程,实验操作敷衍了事,不利于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和提高。

    3提高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操作技能的措施分析

    3.1更新对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操作技能的认识

    提高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操作技能,更新观念是前提。结合我系实际,由于我系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学生人数少,个别实验操作指导教师思想认识不到位,甚至有的领导也不重视,导致一些实验操作技能训育的基本器材缺乏,加之学生对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操作技能培养的意义认识不足,积极参与意识不强,从而影响操作技能的提高。为此更新教师和学生对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操作技能在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形成中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深刻认识在强调“实践性”的高职院校中,校内实验和校内校外实训,是对学生的科学实验方法、专业操作技能、求真务实作风、探索创新精神等培养和训练的主要渠道,充分认识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操作技能是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必不可少的内容,对学生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有重要作用,明确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操作技能的训育目标,从思想上认识和重视其技能培养和形成。

    3.2合理选择和安排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操作技能训育内容

    结合高职教育及本系学生实际,合理选择实验操作技能训育内容,是提高技能训育效果的内容保证。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操作技能训育内容的选择,要坚持学生能用、实用、够用的原则,做到验证性实验、操作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创新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合理结合,比例适当。在内容选择上不能全是验证性实验、操作性实验,以免学生学得枯燥乏味而无新奇感,也不能不管学生实际,盲目选择过多的设计性实验、创新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让学生感觉毫无头绪,或是无从下手而产生畏难情绪。此外,在保证实验内容多样化的前提下,一要充分考虑学生对实验的求知探索欲和接受能力,二要结合综合性实验的延续性,合理安排实验的先后顺序。

    3.3改进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操作技能训育方式和手段

    针对过去实验操作技能训育方式和手段上的不足,本着突出实验操作技能训育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科学合理选择好实验操作技能训育内容的前提下,在技能训育过程中建立预习实验报告制,即技能训育前要求学生预习内容,查阅相关资料,撰写实验预习报告,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参与实验材料的收集和准备。此外技能训育人员要深入研究有关理论、大胆探索实验操作技能训育方法,结合学生实际,有效组织和实施实验技能训育课,在技能培养过程中充分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尽可能的参与到实验操作技能训育的全过程。结合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操作实际,由于有些实验需要的时间比较长,而且需要在实验过程中观察、记录,为此,实验操作就要更加灵活,有条件的还可以建立学生开放实验室。经验表明,开放实验室的建立,学生可以不受学时限制,教师可以依据学生实际拓展实验内容,增强实验内容的多样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综合运用能力以及独立自主的责任心。同时由于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中微生物具有体积微小,肉眼难以看见等特点,加之微生物实验很多操作都强调无菌操作,操作过程中要求动作轻、快、不能讲话。实验操作中讲解与示范操作往往不能同步,而且示范操作时,技能操作中的一些关键技术和环节不利于向全部学生展示,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效果。在传统训育手段中合理的使用多媒体,采用必要的视频、录像等,融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为一体,一方面可以解决传统训育中的不足,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实验技能训育变得更加生动,提高实验操作技能训育的效果。

篇5

关键词 建筑 给排水 节能 技术 途径

建筑给排水的能耗虽然在建筑能耗中所占的比例不大,但降低其使用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不仅有利于节约用水、改善设计系统的效率、保护环境,而且还有利于提升建筑节能水平。要想提升建筑节能水平,就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的建筑给排水的节能技术,高度重视多样化的建筑给排水节能的途径,这将为建筑的节能降耗做出贡献,对建筑节能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建筑给排水工程中的节能新技术

(一)、建筑给排水节能的依据

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是建设节能建筑的基本技术依据,是实现建筑节能目标的基本要求,其中强制性条文规定了主要节能措施、热工性能指标、能耗指标限值,考虑了经济和社会效益等方面的要求,必须严格执行。

建筑给排水专业在建筑节能设计中主要所依据的法规、规范、标准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建设部《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95、《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建筑给水排水与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GB50242-2002、《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50364-2005、《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50335-2002、《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36-2002、《城市污水回用设计规范》CECS61-1994、《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164-200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 等。

从目前笔者掌握的资料来看,涉及建筑给排水方面的节能标准并不多,但随着节能要求的提高,建筑给水排水的节能将逐步得到提高,标准也将不断完善。

(二)、建筑给排水节能的传统技术

1、节水是建筑给排水工程中节能技术的重要传统技术。

综合节水技术是建筑给排水的节能技术的重要传统技术,建筑给水排水的节能、节地、节水和节材潜力很大。建筑给排水的节能和节水是相互联系的,在节水的同时往往也能达到节能的目的。

建筑给排水的节能是重点降低长期使用时的总能耗,节水是重点考虑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节材是重点研究新型工业化和产业化道路。对生活水池的大小尽量按经济、节地、节能的原则设计,从节水的角度出发,生活水池内采用釉磁涂料涂刷或采用不锈钢材料,确保卫生、减少水箱的污染和换水次数,以达到减少水资源的浪费,达到节能的目的。

2、完善热水供应循环系统是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中的一项节能设计。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区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应用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建筑热水循环系统的质量也逐渐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大多数集中热水供应系统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主要体现在开启热水装置后,不能及时获得满足使用温度的热水,而是要放掉部分冷水之后才能正常使用。

在实际运用中,被放掉的那部分冷水,未产生应有的使用效益,因此称之为无效冷水。这种水流的浪费现象是设计、施工、管理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修订后的《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第5.2.10条提出了两种循环方式,即立管、干管循环和支管、立管、干管循环取消了干管循环,强调了循环系统均应保证立管和千管中热水的循环,对节水、节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新建建筑的集中热水供应系统在选择循环方式时需综合考虑节水效果与工程成本,根据建筑性质、建筑标准、地区经济条件等具体情况选用支管循环方式或立管循环方式,尽可能减小乃至消除无效冷水的浪费,进而达到建筑节能的目的。

(三)、建筑给排水节能的新技术

1、高层建筑中应充分利用市政给水管网的可用水头H0

合理利用市政管网压力,采用分区供水方式,底层用水点充分利用市政压力供给,可以减少二次加压能耗。在条件允许的时候中高区用水点宜采用(无负压供水)管网叠压供水设备,从供水管网直接吸水,可充分利用市政管网的压力,降低能耗。

相对于传统设水池水箱的供水方式,无负压有以下优点:1.使用无负压给水设备可取消水池及水箱,节省投资;2.可减少污染;自来水在水池及水箱内增加停留时间,水中余氯余量低,微生物含量高,使用新型设备后水质同自来水;3.可节省大量能源;无负压变频设备完全利用原有市政管网压力供水,降低了能耗;4.可减少水资源浪费,由于传统方式中,水池、水箱均为混凝土结构,渗水、跑水、漏水、蒸发不可避免,而且水池、水箱需定期清洗,需要大量清洗水。因此在外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推荐采用无负压设备。

2、大力发展并完善建筑中水设施及回用水水质标准

中水道,顾名思义输送的既不是上水道清洁的自来水,也不是下水道污秽的脏水。把一个地区居民洗脸、洗澡、洗衣服等洗涤水和冲洗用水集中起来,经过去污、除油、过滤、消毒、灭菌处理,输入中水道管网,以供冲厕所、洗汽车、浇草坪、洒马路等非饮用水之用。所以,中水道又称为杂用水道。用一立方米中水道的水,等于少用一立方米清洁水,少排出近一立方米污水,一举两得,达到节水近50%。因此,中水道已在世界许多缺水城市广泛采用。

充分利用盥洗废水等优质杂排水。现有的中水设施大多建于宾馆、高校,水源基本为浴室洗浴废水。对于一些规模不大的单位来说,洗浴废水量比较小,且排放时间过于集中,中水设施得不到稳定充足的水源。而盥洗废水具有水量大、使用时间较均匀、水质和处理效果相对较好等优点,应作为中水水源,加以充分利用。

尽快制定并实施新的回用水水质标准。目前建筑中水回用执行的是现行的《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该标准中总大肠菌群的要求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相同,比发达国家的回用水标准及我国适用于游泳区的Ⅲ类水质标准还严格。这样就导致两个问题:一是许多现有中水工程根本达不到该标准;二是由于达标具有一定难度,提高了中水工程的投资和处理成本。所以应尽快制定该指标的适宜限值推动中水工程的推广和普及。

二、建筑给排水工程中节能的主要途径

(一)、合理设计给水系统

合理设计建筑给水系统,严格执行《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中的生活用水量定额标准,达到建筑给排水节能的主要目的,可通过下列方法实现:

充分利用市政管网的压力,直接供水;合理进行竖向分区,平衡用水点的水压;采用并联给水泵分区,尽量减少减压阀的设置;推荐支管减压作为节能节水的措施,减小用水点的出水压力;合理设置生活水池的位置,尽量减小设置深度,以减少水泵的提升高度;优先考虑水池―水泵―水箱的供水方式。

推广采用节水的卫生器具。如限制卫生器具的流出水头、红外线感应龙头和便器等,不应采用无控制花管、长流水的小便槽。

合理采纳变频调速泵组供水。当采用变频泵供水时,应优先采用变频变压变流量的给水方式,其节能效果要优于变频恒压变流量的给水方式;当采用变频恒压变流量时,工作压力的设定应接近水泵工频运行时高效段扬程的下限;工作水泵应选用2 台或2 台以上,不同级配工作泵的流量宜以1/2 的流量梯变,宜采用大小水泵搭配的形式,并设气压罐小流量给水。

(二)、在建筑物上设计收集雨水的设施,以充分利用雨水

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我们可以学习德国、日本等雨水利用的先进技术,从而充分利用雨水来补给生活用水。建筑物收集雨水的一般结构是,由导管把屋顶的雨水引人设在地下的雨水沉沙池,经沉积的雨水流人蓄水池,由水泵送人杂用水蓄水池,经加氯消毒后送人中水道系统,为解决降尘和酸雨问题,一般将降雨前两分钟的雨水撇除。

经过雨水利用系统解决的雨水,就是符合某种水质指标的水了,则可再利用了。处理后的雨水作为一种可以利用的水资源可以用于厕所冲洗、城市绿化、景观用水以及其他适应中水水质标准的用水。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展开了对雨水利用的研究,以节约水资源,减轻当地的用水和污水处理负担。如德国、日本等国在一些城市的建筑物上设计了收集雨水的设施,将收集到的雨水用于消防、小区绿化、洗车、厕所冲洗和冷却水补给等,也可以经深度处理后供居民饮用。

(三)、合理循环利用冷却水

冷却水宜循环利用,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在水源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采用江水、河水、湖泊水、海水、地下水等作为循环冷却水。合理选择冷却塔。在空气湿球温度较低的干燥地区,可通过设计计算来适当提高冷却水进出水温差,以减少循环水量和循环水泵的能耗,缩小循环管道的管径。合理布置冷却塔。保证冷却塔之间的距离,有良好的气流组织条件,避免影响冷却塔的散热效果。针对不同的循环冷却水水质应采取化学(杀菌、灭藻等)、物理(过滤)的水处理方法,具有缓蚀、阻垢的水处理功能,减少管道和机组内的结垢、腐蚀。

(四)、设置建筑建筑给排水自动化监控系统

建筑中宜设置建筑给排水自动化的监控系统(温度设定与控制、水池、水箱的报警和监控)。变频泵供水方式宜采用管网末端压力表控制水泵转速的运行方式。针对不同需要场所及使用条件,应加强给水用水量计量。住宅应设分户水表计量用水。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应当安设分栋用热计量和供热系统调控装置。公共建筑应当设计并安装用热计量、室内温度调控、多表远程操控系统和供热系统调控装置。冷却水补充水、锅炉补充水、绿化用水、水景补充水、游泳池补充水、蒸汽应分别设置水表计量。其他需要独立计量的管道系统(如道路浇洒用水、汽车冲洗用水、地面冲洗用水等)宜设水表计量。企事业单位、学生宿舍的公共浴室、淋浴间等宜刷卡(或采用红外线、脚踏开关)来用水。

篇6

【关键词】 滨水区景观概念规划 城市用地 城市结构 城市形态 城市布局

基金项目:本课题受南京艺术学院校级课题项目资助,项目批准号:XJ2011017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中一个特定的空间地段,指“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土地或建筑,城镇邻近水体的部分”,城市滨水区的概念笼统说就是“城市中陆域与水域相连的一定区域的总称”,其一般由水域、水际线、陆域三部分组成,因此它既是陆的边沿,也是水的边缘。滨水按其毗邻水体性质的不同可分为河滨、江滨、湖滨和海滨。城市滨水空间范围包括200-300米的水域空间及与之相邻的城市陆域空间,其对人的诱致距离为1-2千米,相当于步行15-30分钟的距离范围。

城市滨水区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是自然要素和非自然要素的集合。水体本身是城市重要的生态自然要素和景观自然要素;水体驳岸既是城市防洪工程也是市民重要的亲水场所;滨水建设区是城市极具活力的社会经济、生活的载体和生态敏感区域,也是城市重要的形象区域。滨水地块由于其功能的混合性、位置的独特性,城市滨水区的景观规划设计不能仅仅从生态、景观美学的角度去研究,更需要结合城市规划和设计,综合考虑滨河区域与整个城市的功能布局、交通组织的等方面的关联,从整个城市的层面进行研究。

本文中的麻城市两河四岸景观概念规划,其规划核心理念就是从整个城市的规划布局、功能定位的角度,运用城市经营理论、城市生态理论、城市意象理论,合理的安排滨河用地功能、确定滨河的景观主题,塑造富有活力的滨水新形象。

1、规划背景

麻城市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大别山中段南麓、鄂豫皖三省交界处。是武汉城市圈地区性中心城市、综合通枢纽。京九铁路、大广高速公路与沪汉蓉快速铁路、沪蓉高速公路四条国家高等级主干道在麻城呈“井”字型交汇。

举水河、桃林河流经城区,是城市重要的天然水体和景观资源。两岸滨河地块,是城市未来重点开发建设的区域。

为了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品位,倾心打造城市景观带和城市亮点,形成高品质城市生活区和旅游休闲区,麻城市委市政府决定展开举水河、桃林河“两河四岸”景观带概念性规划设计。

规划范围为麻城市举水河、桃林河城区段,沿岸200米为核心规划范围,总用地约为20.7平方公里。北至举水河桥,西南至闵集二桥(规划),东至桃林河大桥。

2、基于城市整体定位的规划目标

研究路径是“问题研究>规划策略”的方式,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对城市整体的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发展方向等专题深入研究,来解决本次景观概念规划的核心问题:

两河四岸滨河地块的发展战略目标是什么?

两河四岸滨河地块的规划功能定位是什么?

两河四岸滨河地块的开发强度和时序如何安排?

两河四岸滨河地块的土地价值如何提升?

以这些问题作为此次概念规划的导向,通过研究麻城市整个城市的发展战略、总体目标以及对滨河地块的功能定位,来确定滨河地区的未来的发展方向。

根据《麻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中对麻城市的定位是:

显山露水魅力之乡——麻城市背靠二山,面依一水(举水河),整体形成山、城、水、林的自然空间格局,具有优越的城市环境与人居品质。因此,构建山、水、林、城的相互融合的自然生态格局,建设山水相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生态城市是首要目标。

宜居宜业人居之地——城市整体功能不断完善,人居环境质量有一定提升,但存在大量的旧村建设用地,居住环境普遍较差,旧城存量土地需要盘活,城市缺乏高品质商业、娱乐设施和市民活动场所。

双色文化体验之都——城市历史悠久,自然环境卓越,著名的革命老区,旅游资源相当的丰富。但需要完善旅游配套服务、合理安排游线、差异化的发展策略和多元化的旅游产品才可以使得麻城在周边城市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交通便捷现代之城——“三高、三铁”在城市内联接,麻城迫切需要在新区建设和门户节点处集中展示城市的形象,提升城市的品质。

滨河地区位于麻城市中心城区东部,连接着城市中心城区与东部旅游风景区,是城市未来居住核心区和景观门户地区,因此此次规划目标是要打造“城水相依人水亲和”麻城滨水活力区,将地块建设成为集居住购物、公共服务、休闲娱乐、生态旅游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展示城市山水风貌和城市形象的,可持续性的现代城市滨水地区。将滨河地带塑造成为麻城的“富有活力的宜居之廊、城绿相融的景观之廊、丰富多彩的休闲之廊、形象鲜明的风貌之廊”。

3、基于城市功能优化的用地布局

3.1 滨水地区功能结构

依据总体规划麻城主城区为“一体两心两翼”的结构。旧城片区和金桥片区共同构成麻城市中心城区的主体部分,“两心”为指旧城商贸服务中心和金桥综合服务中心,“两翼”中东翼为城东片区。

城市东扩是麻城市发展的重心之一:跨举水河东进,举水河东岸以生活居住、旅游服务拓展为主;对举水河西岸的旧城核心区的城市功能进行更新改造,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在举水河西岸城南新建高档住宅小区,并配套相应的社区服务设施;河东片区集中分布主题公园、现代生态观光园等旅游景区,建设以旅游服务、居住为主,科教、商贸为辅的综合片区。

承接麻城市功能结构与用地布局,滨水区呈现“两带串多点,轴带相交错”的空间布局(图1)。结构为“三带三轴多节点”——沿河绿色景观带;东西向功能轴;多个功能景观性节点。

举水河西岸滨河绿色景观带——以北部多功能商业、文化休闲服务带、南部休闲公园带以及生态绿化带组成西岸的绿色景观带。

举水河东岸滨河绿色景观带——以北部多功能商业、旅游服务带、生态绿化带组成东岸的绿色景观带。

桃林河南岸滨河绿色景观带——沿岸的生态绿化带。

河东大道商业综合服务轴

杜鹃大道文化旅游景观轴

金广大道滨水生态景观轴

多节点——滨水市民广场、亲水平台、滨水商业中心、滨水文化中心、滨水中心公园等一系列功能景观节点。

3.2 滨水地区规划策略

3.2.1 共享——创造连续共享的滨水公共空间

保证滨水地带的共享性,利用连续的公共空间如市民休闲广场、滨水林荫步道、城市公园等沿整个滨水带布置,保证滨水地区的共享性。

3.2.2 功能联动——滨河西岸与中心城区功能联动

顺应主城区总体功能布局,在举水河两岸滨水地块内构筑三种不同功能性质的功能带:城市综合服务带,城市开放公园带,城市生态绿带。

城市公共服务带位于城区旧城中心区的滨河地区和举水河东岸旅游服务中心的滨水地段,通过对现状不符合规划要求的用地进行功能置换、建筑改造,植入娱乐休闲、商业商务等服务功能;滨河新建的文化建筑,比如小型展览馆、小行剧场、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对滨河地块内现有的散布的区级政府行政办公,予以集中布置;改造自建宅,逐步用现代化小区取代农民自建宅,构建城市集办公、商业商贸、文化娱乐为一体的城市滨河综合服务带。

城区开放公园带位于为主城区南部和举水河东岸北部的居住区的滨河地段,配合相邻地段的为规划居住片区,开放公园内设置由不同主题,如体育运动公园、历史文化园区、儿童游乐园等打造城市绿色社区公园水岸。

城市生态绿带。位于城市南部发展预留区的滨河地区,通过水土保持、增加绿植,设置绿色步行道等方式打造滨河的生态绿色廊道。

3.2.3 强化公共服务功能土地混合利用

对旧城建成区不符合规划的用地进行功能置换,植入商业服务和文化娱乐的功能、增加包括城市广场、公园绿地等,建立商住混合、商办混合的那个混合用地模式,迅速的改善城市形象。新区居住组团,低层、多层、小高层住宅混合布局,将水景、绿地引入居住地块内部,改善城市居住品质。

4.基于城市活力塑造的景观设计

4.1 绿色景观系统构建

绿色景观系统利用现有水网、路网两侧设计绿化带,构建水路网绿廊生态模式。引绿入城、引水入城、水绿交融,结合城市公园、广场的设置、绿色步行系统的开设、建筑的布局,强调东西向绿色景观的渗透,使得滨河的每个地块都可以与河岸取得直接的联系,最大限度的满足城市人群观河、亲水的需求。

4.2 发掘城市特色要素营造独特景观效果

凸显水体要素:对河堤岸进行改造,利用举水河水位季节性落差大,在堤外设置不同标高的亲水平台或道路,构建可淹没的水体景观,满足不同季节的亲水观景的需要,提供多元化的亲水体验。保持支流水流通常,维持城市排洪功能,沿河设置绿化景观带,结合市民较为集中的地点设置广场/公园的等。地块内池塘满布,郊野的池塘尽量保持原生态;村庄内部的池塘,对周边建筑进行整治增加绿化植被,或设置成亲水广场、公园使之成为村民的公共活动场所。举水河堤顶现状比周边基地高2至4米,堤岸提供了较高的观水景观视线,同时堤岸也阻碍了人们更为便捷地到达滨河区。规划在重要的景观节点、景观视域较好的区域设立广场、坡道,用建筑共构、建筑底层架空等形式解决上述矛盾。

营造历史古迹点的氛围:麻城市孝感乡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移民之乡,“湖广填四川”中祖辈多来自麻城。举水河的古河道旁,现存有一个古渡口的遗址,需要善加保存,深度挖掘移民文化,可设置成麻城的文化公园,展现城市文化内涵。

特色植物的保护和利用:保护和利用现状良好的植被,增加特色植被,营造特色植被为景观的道路、广场等。

现有厂区建筑的改造策略:中心城区内尚有许多工业厂房,按照总体规划的要求工业厂区需要撤出旧城中心区,本次景观概念规划设计中对现有主城区内的厂区建筑进行梳理,对建筑良好、具有历史意义的厂房进行保留,内部功能予以置换,由工业转化成商业商贸、文化娱乐用途,打造旧城的商贸服务中心。如老啤酒厂地块整体功能置换后,规划为城北的居住片区中心,由滨水的城市广场、餐饮、娱乐、商业服务等多重功能为一体。

滨河慢行系统的安排:滨河慢行系统可供市民步行、慢跑和骑自行车。滨河慢行道贯穿各个主要的功能区,是一个完善的步行系统网络。主要形式为滨河步行道、滨水步行道、特色步行街区、地块内步行道、郊野自行车道多种等形式。步行系统布置在滨河绿化带、滨河公园内,紧密联系城市的服务中心、城市广场、滨水空间,满足人们的旅游、休闲、生活、工作的需要。郊野自行车道利用现有的河堤和村庄之间的道路改造而成,便于市民游览、观赏滨河郊野风光。

4.3 提炼公园主题营造乐活城市

举水河西岸城市滨水公园规划以城市文化为主题,结合设置麻城文化中心、展览中心,构建历史风貌、城市剪影、城市水文化、城市美食等层次、多主题的休闲长廊,同时加强滨水公园与周边居住社区的联系,在居住社区中心集中设置休闲体育广场供市民享用,提高居住环境品质,打造乐活城市新滨江。

结语

麻城市两河四岸滨水地区是麻城市规划高品质居住、高端生态旅游、休闲、商业服务集中的重点发展地区,是未来城市的乐活新区。麻城市两河四岸滨水景观概念设计的范围为河道两侧500米的范围,涵盖包括是滨河的50米范围内的限建区,以及50米外的严格控制建设区和控制协调建设区,必然需要立足于完善城市功能、延续城市空间结构、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基础上,对该地块的功能分区、用地性质、空间形态、景观主题进行规划。

滨水区的景观概念规划一直是热点,且城市滨水景观规划项目的用地范围尺度大、功能复合、空间形态多变,因此滨水区景观规划也是景观设计中最富有挑战性的一类,它的规划对象既包括水域的、水陆交接的和陆地上的,需要综合运用景观生态学、景观场地规划等核心知识,同时学习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来审视问题,可以帮助我们在景观规划中对地块更加合理而准确的定位,最终创造出更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竞技运动;起源;历程;功能

0.引言

在竞技运动的发展过程中,其价值观念和文化内涵已被社会广大成员所接纳,竞技运动场也成了一个英雄与王者演绎传奇的大舞台。竞技运动不仅构成了现代社会特有的体育文化景观,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愉悦着人们的身心,更以强烈的人文精神催人奋进。但繁华落尽要归于沉寂,温情脉脉的 表象背后不可忽视的暗藏着巨大的隐忧。竞技运动的发展自身暴露出了严重的发展问题,诸如兴奋剂问题,政治问题,科技问题,拜金主义等等,交织在一起,干扰了竞技运动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1.竞技运动的起源辨识

竞技运动的历史是同人类历史一样的悠久,它不是突然产生的,它萌发于原始社会的最早阶段,并经过多次质的飞跃,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形成。但是,长期以来在竞技运动起源的问题上,有着各种不同的观点和学说。最主要的一种观点是“劳动说”,认为竞技运动起源于劳动,是在劳动与物质生活活动过程产生了体育。很长一段时期,学者们都倾向于这种观点,此观点来源于“劳动创造了人”,自然劳动也形成了竞技运动。但是,人们发现,竞技运动的起源如果像考察长江、黄河一样,找它的主要源头的话,试乎“劳动”是竞技运动起源的主源头。但长江、黄河形成如此之大的江河,光靠主源头是不够,必然还有许多分源头。于是,在体育史学界许多学者就提出了“模仿起源说”、“生理起源说”、“巫术起源说”、“战争起源说”等诸多观点。

很显然,竞技运动的形成必然有一个不算短的历史时期,在这个过程中,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宗教巫术和战争等都成为促使竞技运动最终形成的重要因素和动力。

2.竞技运动发展的历程断想

竞技运动作为一种人类社会共同的国际现象,有其自己的发展历程,追溯体育史可以得知,竞技运动是从游戏发展而来的。日本学者把这一历程描述为:经历了游戏活动(对抗性)非正式竞技运动半正式竞技运动正式竞技运动职业竞技运动的几个阶段性历程。

从竞技体育的发展历程也可以看出:竞技运动应从不同的意义,不同的层面去认识。从广义的看,群众性的各种竞赛活动,也即“非正式竞技运动”和“半正式竞技运动”,在某种意义上也应该理解为是竞技运动的组成部分。但从狭义看,竞技运动则应由“正式的竞技运动”和“职业竞技运动”两部分组成。俄罗斯著名运动训练学学者马特维耶夫也认为:“现代竞技运动应由‘群众性的普及型竞技运动’和‘优秀运动员的高水平竞技运动’两部分组成。现代竞技运动虽然还保留有原来娱乐的性质,很多运动项目亦可作为体育的手段,但已不能与过去为了离开工作到野外过轻松愉快生活的运动同日而语,它已经成了一种人体运动能力的竞争,显示个人、团体的存在和力量,宣传扩大自我影响的手段。竞技运动已经成了与健身运动、休闲娱乐运动、体育教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一种特殊而又独立的社会现象。

3.竞技运动的功能启迪

3.1积极功能

3.1.1竞技运动促进经济的发展

竞技运动的重要表现形式和载体就是规模不等的各项体育赛事,由此可以产生多项经济活动。首先,赛事本身带来的经济金融活动,这只是竞技体育最初级的经济功能。其次,体育衍生品的开发,将体育赛事的经济活动引向深入。体育衍生品是指为体育赛事制作发行的纪念品和为迎合体育爱好者及体育迷心理而设计制作的日常用品。同时,国际性的体育活动同时作为一种国际性的贸易活动,其创汇能力相当强,并且,体育创汇与一般的商品出口贸易相比具有某些特定优势,如体育商业活动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带有特定体育标志产品的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定性,体育产品的价格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等等。

3.1.2竞技运动培养人的竞争意识

随着竞技体育的发展, 其培养竞争意识的功能日趋显现。竞技体育是在全面发展身体、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人的潜力的基础上,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创造优异运动成绩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活动过程。赛场竞争是社会竞争的一个缩影,要取得优异的成绩,得到他人和社会的肯定,必然要参与竞争,与对手竞技。这些都需要有竞争意识和提高自身能力,运用技战术去战胜对手。激发和培养习练者的竞争意识是竞技武术发展中的重要功能。这种竞争意识可以潜移默化到运动员的日常生活中。

3.2消极功能

3.2.1竞技体育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增强体质

在传统的体育概念中,人们往往认为“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促进身心发展的文化活动”,即体育的基本目的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但竞技体育因为超越极限的目标和特质而导致的对运动员身体的损害是有目共睹的,在拳击、散打、跆拳道、摔跤、柔道等重竞技项目中运动员的伤害及个别竞技项目中运动员的猝死屡见报端。竞技体育对高水平运动员体质的破坏,直接对体育本质的“增强体质说”提出了质疑。

3.2.2竞技体育的发展目的与手段相违背

现代竞技体育的发展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手段是指为实现这一目的而采取的一些措施。但是在今天这两者出现了异化,主要表现为:现代竞技体育的职业化、商业化日趋严重。在巨额奖金和利润的诱惑下,运动员通过服用兴奋剂等不正当手段去追逐金牌。这一切形成了现代竞技体育从未有过的“人文危机”。

3.2.3不加限制的诸多赛事引起了竞技体育的失衡与失范

一是频繁的赛事可以给运动员更多的机会,运动员一旦成名便飘飘然,容易盲目自大或陷入不能自拔的利益分配当中, 进而陷入“昙花一现”的危机中。二是竞技体育过度地强调“ 竞争”,容易使青少年形成只关心个人得失, 使他们不能正确面对社会,从而导致产生与社会发展相背离的错误价值观,比较严重的后果是导致暴力倾向和暴力伤害。三是竞技体育由于过多的举办赛事而不重视对运动员的教育,使得很多运动员除了运动素质以外,其他社会所需要的素质都是苍白或是空白的。

3.3竞技运动功能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当和平与发展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旋律时,竞技体育必将向着开发与实现其多元功能方向发展。其原因就在于竞技体育要想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争取到更多的社会资源,为自身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就必须具备满足社会各种需求的功能;竞技体育的功能越多,它所能满足社会及人的需求也就越大,它所争取到的社会资源配置也就越多,也就更有利于它自身的发展。因此,在竞技体育发展过程中,任何用国情的不同、制度的差异等为借口,一味强调政府行为的重要性,从而以牺牲竞技体育多元功能的实现来换取某一特定功能,如政治功能的超常规发挥的做法,无疑都会延缓甚或停滞竞技体育向着实现其多元功能方向发展的进程。

4.结论

(1)竞技运动的起源是多样性的,除了与劳动相关以外,还与宗教祭祀、战争、狩猎、游戏等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

(2)竞技运动的发展历程是漫长且复杂的。它的产生与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竞技运动发展的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了竞技运动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3)竞技运动的竞争性、娱乐性和功利性本质属性使其最终将走向其出发点或终极目的,即回归于社会之中、作用于人的自我实现,并必将向着开发与实现其多元功能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高雪峰.社会对竞技体育的需求及竞技体育的多元功能[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3).

[2]邓飞等.论竞技运动的娱乐性[J].体育文化导刊,2003,(10).30.

[3]田麦久主编.运动训练学.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4]易剑东.体育概念和体育功能论[J].体育文化导刊,2004,(1).

[5]宋亨国,周爱光.现代竞技运动应以人为本[J].体育文化导刊,2004,(1).

[6]秦贺余等.对体育资源一些基本问题的探讨[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6.

[7]胡小明.社会发展与体育变革[J].体育与科学,1999-2000.

篇8

【关键词】焚烧发电工房;建筑造型;外立面挑檐;特殊造型对建筑影响的预评估

图1 海淀再生能源发电厂鸟瞰

海淀再生能源发电厂是一组具有现代生产技术设备的建筑群体,焚烧发电工房(简称主工房)“炼・岩”的设计构思以强烈的个性、简洁明快的立面造型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设计中如何实现呢?

一、焚烧发电工房概述

焚烧发电工房位于全厂中心区,东西长190米,南北宽142米,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按工艺流程分成垃圾卸料厅、垃圾坑、焚烧间、炉渣坑、烟气净化间等四个部分横向展开。

焚烧发电工房经过方案比较,平面采用发电工房与焚烧工房脱开的布局方案,在两工房之间用两条架空廊道相连,方便人员及管线穿行。使焚烧工房和发电工房成为既相对独立又有联系的两栋建筑物,改善各自的采光、通风条件。也使结构的基础受力均匀,基础沉降较易控制,节约投资。

焚烧发电工房主体为单、多层大空间建筑物。建筑结构形式:整体为抗震墙+框、排架结构,屋顶采用大空间钢网架或钢屋架,局部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其中焚烧间和烟气净化间采用格构柱型式,屋顶采用大跨度钢屋架和钢梁,复合压型钢板屋面,设屋面采光天窗。发电工房位于焚烧工房南侧,主体为三层。

二、建筑主体风格的塑造

根据焚烧发电工房采用“炼・岩”造型的构思,我们首先确定主工房立面材质和色彩。考虑到整体环境和建筑的耐久性,墙面采用金属板,在确定外立面主体采用金属复合夹芯板墙面基础上,为慎重起见,根据国标宝钢彩图板色卡和RAL色卡,进行了多种色彩方案的比较。期间多次就主工房立面装饰组织各方会议,讨论相关事宜,并就此做样板墙。

经过细化,建筑主体立面划分同高、不同的色带划分,用在较大面积的墙身上,在强调主体横向大挑檐同时,多重大挑檐采用和建筑主体墙面两种色彩不同的色彩搭配方案,使用同色系,不同深浅的灰度色彩搭配。既强化了原本的建筑概念又使立面变得完整统一。立面材料色彩及板材的分割,凸显原本页岩体的方案设计概念,对色彩单元内不同高度的横向线条的把握控制,让硕大的建筑本身拥有了丰富的层次感。

从海淀再生能源发电厂实际需要出发,以简洁、实用、高效为原则,主工房外墙主色调最终确定为大面积银灰色高耐候聚酯复合彩钢板1(浅)、2(深)+高光银白色氟碳漆铝板(应用于各挑檐)+淡蓝灰色玻璃的铝合金门窗,使得外墙色彩大方稳重,简约内敛。焚烧工房和发电工房的下部整体采用银灰色高耐候聚酯复合彩钢板2(深),与上部彩板外墙、铝板挑檐和谐、统一。与此同时,门窗框料、门板、铝合金百叶、玻璃幕墙框颜色同相邻墙体颜色统一考虑。体现工业建筑的韵律、简练和美感。加以对金属构件的细节设计,立面形象完整舒展。体现出建筑的灵性,诠释出现代工业科技具有的现代、稳重、大气、坚如磐石的本质。

三、“过分突出”的立面挑檐―“炼・岩”造型实施的挑战

值得一提的是,在塑造海淀项目“炼・岩”造型过程中,立面挑檐是本工程最具特色,也最具挑战的。立面造型所需要的挑檐设置几层?在什么位置上设?根据平面功能和标高,结合本工程的实际需要,施工图设计中立面层层挑檐高低错落,共七层,挑出尺寸有1.5m、2.4m、3.0m三种不等,挑出位置有从屋面位置挑出和从墙身挑出两种。其挑出的长度和视觉间的关系、抗风压性能以及其自身防水措施等都是设计过程中建筑师要认真解决的。基于北京气候特点,挑檐抗风压性能对结构也提出了挑战,一方面,结构专业采取加强措施外,我们在挑檐底部做穿孔处理,上部临排水沟处压型钢板端部不做封堵,这样使气流有通道排出,在形式上以减弱风的影响。挑檐上的排水如何考虑?自由落水?挑檐立面是否能经得起雨水冲刷带来的灰渍?考虑到材料的耐久性和公众参与的建筑属性,我们选择挑檐按有组织排水设计,见图2。

图2 挑檐节点构造示意图

细节设计决定成败,一个好的设计应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和使用者的评价还在于细节处理。如:外门窗立樘安装位置应考虑到立面效果和实际需求,海淀主工房根据复合彩钢板外墙内侧有无砌块墙,以及不同类型的门窗进行不同处理;采暖地区主工房内的焚烧间、烟气间、汽机房的进风百叶窗应交代冬季封堵做法;金属复合夹芯板在烟气净化间烟管出墙面洞口处交代封闭做法。

诸多种种,建筑师应用心体会,才可能创造建筑精品。

四、特殊造型对建筑产生影响的预评估应引起重视

根据实际需要,海淀垃圾发电工房屋面排水采用虹吸排水和有组织外排水两种方式。屋面排水设计随建筑师在配合海淀项目主工房外立面幕墙二次设计的深化过程中,发现存在以下问题:海淀主工房造型的特殊性,使各屋面溢流口排水渠道不合适而需重新考虑设计。如:屋面溢流口的位置问题,凡直接流向相邻下部的立面铝板挑檐或各屋面(含连廊屋面)处均造成影响。再如:屋面溢流口的高度问题,最高处溢流口的高度约为50m,同时溢流口的大小影响了水流的大小,对地面层会造成巨大冲击。

由此,应根据建筑实际面积、高度和体量,本项目屋面做溢流系统,根本上解决问题。改变溢流口位置,调整上下层不同挑檐挑出长度之间的关系;汽机间立面顶部加挑檐,以把溢流口的排水有组织引出;加强相邻下部屋面和挑檐的结构;溢流口的导管伸出挑檐立面100;考虑新增溢流系统带来造价的影响等。

因工期紧迫,屋面在墙面溢流口500x200(h)的排水方式做简化处理,在顶层挑檐的立面上有孔洞,也算是一个小小的遗憾。

上述仅为建筑师本人的一点粗浅认识和体会,屋面溢流口对其它各专业产生的影响,还有待于相关人员及时总结。本案例中因建筑特殊造型使屋面溢流措施对建筑产生的影响不仅是建筑效果,还包括对结构主体、经济合理性等等……。由此可见特殊造型对建筑产生影响预评估应引起重视,以优化设计质量,及时指导现场施工,前期方案阶段能做预评估,其意义不言而喻。

五、结语

篇9

【摘要】针对护理学科的特点,总结近几年学校护理教学改革经验,加强对护生进行工作过程情景技能的规范化训练。通过课堂教学实行目标化;基本技能教学实行程序化;工作技能教学实行工作过程情景模拟化等措施的实施,同时实行教材、教学大纲、训练标准的规范化,并将专业素质教育贯穿始终,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护理工作过程;护理专业;教学改革

1 明确教学目的

护理专业教育包括普通护理教育、护理专业价值观、护理核心能力、护理知识和角色发展教育。这就注重了学科知识结构的整体性,加大了社会和人文学科教育的比例,有利于培养护生的专业价值观和专业精神,完善护生的知识结构,加强护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很明确,就是以护生的能力为核心,注重独立学习、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最终使护生成为理论、思想和技术均合格的护理人才[1]。

2 突出教学改革要点

2.1 理论学习与工作过程情景模拟训练交替进行:传统教学历来把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分开进行,先系统学习理论知识2~3年,最后1年再集中实习,两部分跨越时间太长,导致护生在实习中不能灵活运用理论知识,熟练进行临床操作,这样不仅影响实习效果,而且会使护生在实习中产生自卑心理。而如果将理论学习与工作过程情景模拟训练交替进行,则可有效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护生不但能够及时将学习的理论知识灵活运用于工作情景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用理论指导工作实践,而且通过及时的实践,护生对具体的患者和护理工作有了感性认识,能在具体操作中发现问题,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求知欲也变得更强,这样更能促进对理论的学习[2]。

2.2 注重培养护生的思维方式

2.2.1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Kartaoka把护理专业中的批判性思维定义为:对于有一种解决方法的护理问题的思维和推理性思维,用来决定相信什么和做什么。Alfare-lefevre把护理专业中的批判性思维定义为:以患者的需要、护理程序的原则和科学的思维为基础有目的地引导结果的思维。由此可见,批判性思维是基于知识、经验、技术和情感倾向的专业能力,是护理人员判断临床病情和解决临床问题的立足点,因为护理人员必须将思维转化为能力,其中批判性思维尤为重要,也就是说护生在临床操作中不能照搬理论,要密切联系患者的病情,针对不同的患者和病情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2.2.2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性思维是临床思维空间的拓展,培养创造性思维要强化分析问题的能力。护理人员对已有知识、经验进行不同方向、不同程度的组合和再创造,从而获得更有价值的新知识、新产品、新方法,这是促进护理专业发展的关键,是改善护理质量的有效途径。

3 专业技能实行工作过程情景程序教学,训练流程标准化

护理学是一门实用性强的综合性学科,专业技能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护理专业素质的关键,工作过程情景程序教学是进行专业训练的良好途径。

3.1 工作过程情景训练方法程序化:规范化训练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系统化的整体护理为核心,以满足学生毕业后第一任职需要为目标,将技能训练的各个环节标准化的教学模式。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训练方法的程序化,依据规范化原则,分别将基础护理、内科护理、外科护理、专科护理、急救护理等技能训练项目进行划分,按工作过程情景设计出训练程序流程图,教师以此为根本,统一备课,分组实施,学生规范操作,统一训练。

3.2 工作过程情景技能训练标准化:技能训练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工作过程中的标准护理技术,从而保证临床护理质量。进行工作过程情景教学的过程,必须以规范化标准为准绳,这个标准不仅规范了程序本身,更是衡量程序效果,检验技能质量的尺度。笔者将流程图逐项分解,并制定出每一环节的评分标准和原则,并以此作为在校技能训练、临床技能实习和毕业技能考核的统一标准。使教师示教有标准,学生练习有标准,实习组织有标准,考核验收有标准。技能训练的标准化,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3.3 工作过程情景技能训练的保障:技能训练的关键是为学生提供工作过程情景训练的和场所时间,给予她们充分的训练机会。保证了理论与技能训练学时比例为1∶1.5。见表1。

我校加大了实训室建设经费的投入力度,建立了模拟病房,充实、更新了教学设备,使其与护理工作过程情景相一致,适应护士岗位的要求。根据护理专业的特点,编写实验、实训教材,使实验、实训内容、方法与护理专业的发展相结合。为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实践训练,学校在课外活动时间、晚自习时间、双休日开放实训室,使学生动手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为保证和提高实验课、实训课质量,保质保量完成实践教学,制定了严格的实训课考核制度,特别是对临床护理操作考核成绩单列。对操作考核不合格者经补考合格后才能进入医院实习。在实践教学中突出体现“高标准、严要求、强训练”的特点,既要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又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实习基地的建设既是实现护教结合的需要,也是人才“订单式”培养的前提。现在我校的实习基地有近300家,遍布全国各地。总之,通过改革护理教育模式,力求学生毕业后能适应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提高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率,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使学生毕业后能尽早、尽快上岗就业。

4 积极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教学手段的创新

针对学生情况,积极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通过病案教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激发其学习动力;通过实行讨论式和互动式教学,加强师生交流;通过采取设问解疑、层层分解,逐步深入的教学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将临床课实习的操作步骤分解,逐个用图片装贴在橱窗里,图文并茂的墙体教学,使学生对实习的目的、要求、操作要领、过程步骤一目了燃,从而提高实践性教学的效果;通过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学的效率。特别是多媒体教学,把教学理论、内容形象化,把抽象内容直观化,把复杂内容简单化。学生既得到理性认识,又得到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了授课效率。同时对一些临床的操作规范和具体过程,也通过多媒体课件来加深学生的印象,以利于学生很快融入临床诊疗活动中去;通过以“应知应会”、“必知必会”考试来引导教学,努力使学生做到“理论知识一口清”、“操作技能一手精”。

5 构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对新进大学生进行系统培训,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教育理论,使新进大学生在短时间内熟悉教育教学规律,全面了解卫生教育的特点。学校创造条件送教师进修学习,让教师熟悉掌握本专业的新知识、新技术,到医院工作进行双岗位锻炼,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同时聘请医院的护理方面专家来校讲课,开展一些教学研讨会,探讨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规范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标准,明确目标要求,建立运行有效的考核机制、奖励机制,通过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推动整个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新宇,滕斌,杜娟等.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4,26(3):236~237.

篇10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模块化;就业竞争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1-0271-02

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实验技术发展非常迅速,作为一门通用的工具已经渗透到生命科学各个研究领域,该门课程一直是生命科学相关院校的核心实验课程。但不同院校设置的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实验课程基本上存在以下问题:(1)把分子生物学实验和基因工程实验分开,内容体系不连贯;某些实验设计重复,浪费资源。(2)实验内容的设置常常是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机械设定的,忽略实验内容之间的有机结合性和连贯性,存在实验内容之间相对孤立、缺乏内在联系的缺陷。(3)实验大多数为验证性实验,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不够明确。因此,本文提出基于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培养为目标,根据师范院校实际情况,通过调查研究对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实验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化设计,拟解决上述问题,并大大提高学生的竞争就业能力,同时对其他院校的课程设置也可以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明确培养目标――对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实验进行模块化设计

普通高等师范院校一般开设生物科学师范专业和生物技术非师专业,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实验课程是这两个专业的必修课,考研和就业是这两个专业大部分学生毕业面临的问题。为了满足不同专业学生考研和就业的需要,通过调研,我们明确了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实验课程培养目标:(1)满足学生考研深造的需要。(2)满足学生到中学进行生物学教学的需要。(3)满足学生到生物医药公司工作的需要。因此,我们把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实验设计为三大模块(共计75学时):①基础性实验模块,共计23学时。包括大肠杆菌质粒DNA的提取(4学时)、植物基因组DNA的提取(3学时)、动物组织总DNA的提取(3学时)、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3学时)、核酸的浓度及纯度测定(2学时)、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2学时)、目的基因的PCR扩增(6学时)。②综合性实验模块,共计35学时。包括:载体构建(10学时)、农杆菌介导的烟草遗传转化(15学时)、转基因植物的分子检测(10学时)。③开放性实验模块,共计17学时。包括植物总RNA的提取及检测(6学时)、RT-PCR(时)、分子生物学常用软件介绍(2学时)。其中,基础性实验模块部分随理论课按周次完成;综合性实验和开放性实验模块在理论课结束后统一安排时间开设。

二、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实验模块内容的课堂教学实践及体会

生物科学(师范)和生物技术(非师范)两个专业的学生通过学习《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模块实验》,基本具备了以下能力:(1)通过基础性实验模块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实验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术,完全可以胜任中学关于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实验的教学任务。(2)通过综合性实验模块的学习,不同专业学生具备了对实验进行综合设计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这些能力使他们在考研复习和考研复试实验操作技能方面具备很大的优势。(3)通过开放性实验模块的学习,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科研思路,具备了自主思考、自主设计等实验能力;培养了学生科研创新能力,为他们今后的研究生学习和生物公司的面试奠定了基础。总之,通过对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实验进行模块化设计,基本能够达到以下三个目标:①满足学生考研深造的需要。②满足学生到中学进行生物学教学的需要。③满足学生到生物医药公司工作的需要。

三、关于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实验课程模块化设计的一些建议

1.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实验基本上都是耗时比较长的大实验,传统实验教学安排都是按照教学大纲随理论课后开设,一般实验时间为4学时,这样安排导致某些综合性实验无法完成,影响实验结果的观察和记录,因此建议耗时较短的基础性模块实验可以随理论课开设,一周一个实验内容;耗时较长的综合性和开放性模块实验可以在一学期课程结束后统一安排1~2周时间完成,这样可以保证实验效果,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2.建议学校加大对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实验室的经费投入和建设,保证仪器的先进性和数量,开阔学生的眼界;授课讲师也应结合自己的科研课题,保证实验内容合理,实验成功率较高,实验结果比较稳定,学生每次实验都能观察到实验结果,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3.构建科学的实验课程考核和评价体制。传统实验教学评分体系以实验报告加平时表现为主。实验报告占用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并且在内容上有明显雷同的嫌疑,并不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验能力。这样容易造成学生的学习压力,降低了学生对实验教学的认可程度。因此建议基础性模块实验可以按照传统实验报告形式考核;综合性和开放性模块实验可以按照4~5人为小组,以实验设计、实验实施、实验问题思考和解决方案,实验操作技能考核等综合过程材料作为考核依据,主要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科研和创新能力。

四、结语

通过对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实验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化设计和实施,不同专业学生在考研和就业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关于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实验课程的改革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和授课教师根据本校实际条件不断努力,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周晓馥,勾畅,未晓巍,等.教学科研一体化在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研究与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4):1852-1853.

[2]胡尚连,孙霞,郑桂灵.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实验教学模式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8,6(5):94-96.

[3]刘新琼,王春台,张向明.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实验模块化教学新模式[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9(5):14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