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发展现状范文
时间:2023-10-27 17:52: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等教育发展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引言
2012年被《纽约时报》称为“慕课元年”[1]。所谓慕课,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 Online Open Course),是指通过互联网将大学课程传输到世界各地以满足人们求知欲望和追求的一种教育模式。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新模式,作为传播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的一种新途径,慕课成为中国广大高等教育工作者研究和追捧的对象[2]。早在2003年4月,教育部就开始投入大量经费,实施“精品课程”工程建设[3]。经过10多年的建设,也得到了不小的发展。随着网络公开课、国家精品课程的普及,依靠互联网而进行的网络教育逐渐走进大众视野,成为普及高等教育的一种新方式。
二、慕课在高等教育中的发展现状
(一)学校与学校间差异较大
调查显示,在一些“985”高校,部分课程已经使用慕课。比如华东师范大学强制要求该校大一学生在慕课上学习体育这门课。而在普通高校,学生对慕课别说是强制使用了,听说过慕课的人数都只是少数。也就是说,学校的水平影响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度与使用度。
(二)学生对慕课的使用情况不佳
慕课的学习是一种非组织的、自发的学习。这种不带约束性的学习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注册者众多,认真者较少,完成者寥寥。实际调查显示,即使是在“985”高校,完整学完一门课程的人也寥寥无几。这也说明,慕课即使在高校得到较大的推广,在学生中仍然无法得到较好的使用。而无法坚持下来的原因主要为:没有时间;教师讲得不好,听了一半没兴趣了;自己没有毅力;难以适应慕课这种授课模式,接受不了等。
(三)一线教师对慕课的接受度不高
通过访谈发现,几乎所有一线教师对慕课的接受度都不太高。他们认为,虽然慕课有作用,但它的作用有限。北京大学的陈平原教授也说:“我的课我一定要看着学生的眼睛说,我没法看着屏幕来说。”他认为真正的教育是建立在两颗心、两个人之间的真诚互动,搞一个屏幕它就被隔断了。而慕课就是对着一个电脑来上课,傻傻的,前面一个人都没有,他拒绝那样上课。
三、慕课在高等教育中的未来发展
(一)慕课的固有弊端
首先是慕课的交互性差。无论慕课做得多么好,它始终需要学习者隔着电脑屏幕和教师交流,学习者跟教师之间很少有及时性的互动。
其次是慕课的约束性弱。慕课过分强调学生的自发性和主动性,但是这实际上也说明慕课的约束性弱。人们进行慕课学习的行为是自发性的,不要别人监督,它是一种自组织行为。从理论上看,这是一种具有历史意义的突破与革新。但从现实来看,这种自组织的网络学习效率却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最后是慕课的盈利模式。慕课能够得到广泛传播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免费,而制作一门慕课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却不小,免费就会导致慕课后期发展资金不足。所以,如果想要慕课网站长期发展,就需要资金融入。这笔资金来自企业,就会使得慕课的发展趋向于商业化,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慕课的发展。若无资金来源,则短期内会导致课程质量低下,造成教育资源与学习时间的浪费;长远来看,会导致慕课发展的滞缓。
(二)慕课发展难以避免的现实困境
首先,慕课对教师的要求很高,任课教师压力巨大,教师在录制慕课之前,需要做很多费时费力的准备工作。而当今的大学教师是有教学任务要求的,也有大量的科研任务,若制作慕课所需精力过多,则会影响其他工作。为了避免这种结果,教师在准备慕课的过程中投入的精力必然较少。这样不仅使慕课的质量难以保证,也会造成任课教师的压力,进而使其对慕课产生抵触心理。
其次,慕课必须有高深的技术作支撑。高深的技术支持,也就意味着制作成本高,这不是每个高校都能承受得起的,因此也就制约了慕课在高校的发展,使得只有少部分高校才能开展慕课。
最后,慕课的接受效果不甚理想。有人总结出了学生“退学”的十大原因,其中包括课程投入时间太多,课程难度过高或者过低,课程讲授无趣等。同时,评价与测试是慕课的最大难点。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如课堂讨论、课外辅导、小测验、考试、写论文等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测试与评估。慕课显然难以做到这一切。
四、结论
慕课作为一个新兴事物,在其出现、发展的过程中,有其自带的无法避免的弊端。同时,慕课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在与传统课堂教学相交融时,也会遇到现实阻碍。当然,也不能因为目前慕课发展的限制性因素,而消极果断地认为慕课会在未来消亡。
慕课对世界教育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在中国,要想让慕课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直面中国、服务教育、辐射社会、走向世界”应该成为未来中国慕课发展的路线图,要将慕课积极应用到教育教学当中去,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Pappano L. The Year of the MOOC[N]. New York Times, 2012-11-02(3).
[2]郭英剑.“慕课”在全球的现状、困境与未来[J].高校教育管理,2014(04):41-48.
[3]王尚.Coursera和果壳网MOOC学院战略合作计划[EB/OL].http:///a/20140915/40806629_0.shtml,2014-09-15.
篇2
>> 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现状及推进策略 高等中医药教育国际化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 会计教育国际化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国际化人才标准及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要求分析 河南省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现状研究 韩国高等教育的现状及国际化战略 加强新疆与中亚国家高等教育合作的对策建议 邮轮旅游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教育国际化――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浙江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下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应对 山东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新疆与中亚国家对外贸易发展现状与问题 贵州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现状和策略 国际化――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策略研究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与国际化进程 中日两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及现状对比 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我国留学现状分析 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十年回顾与现状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6]陈举.我国新疆与中亚五国高等教育合作发展的机遇与路径选择――基于“全球国家地方”框架的分析[J].教育探索,2016,(2):85-89.
[7]“新丝绸之路大学联盟”成立[DB/OL].http:///xawb/html/2015-05/23/content_367269.htm.
The Situation and Trend Analysis on Higher Educ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Development of Central Asian Countries
LIU Jun-xia
( College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Xi'an FANYI University,Xi'an,Shaanxi 710105,China )
篇3
关键词:民办高等教育;教育发展现状;民办教育发展体系
前言:
随着我国文化教育软实力的飞速发展,民办高等教育的改革也已越来越深入。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过去了三十多年,整个教育的改革使得教育模式飞跃式的发展,而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就在强大的国家文化实力和经济软实力的迅速推动下,经历了从默默无闻到众人皆知的跨越式前进,渐渐成为了我国现有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中流砥柱。但是,在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蒸蒸日上的同时,也由于民办高等教育的多种特性,呈现出很多问题。因此,面对崭新的教育形势,我们需要对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重新加以审视。参考国内外无论是国家高等教育体系还是民办高等教育体系成功的经验,并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和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而把握好未来我国民办教育新的创新和改革的发展方向,并且通过教育制度的创新,教育理念的改革,构建出科学合理的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体系。
一、 我国民办教育在教育领域取得的骄人成果
自党的第成功召开后,我国的民办教育就开始步上了重新发展的道路。从2011年的国家教委统计的数据来看,民办高校的数量已经达到了721所(包括独立民办学院343所),比2010年增加了38所,2011年的招生人数则达到了168.6万人,相较于2010年增加了12.4万人。另有自考学生、专升本学生、进修和预科生21.72万人。从数据上,我们不难看出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骄人成果。即使教育事业的半壁江山已经被国家的高等教育所占据,但民办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势头却依然强劲。而民办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还能进一步为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做出更优秀的贡献,并进一步促使了国家文化和经济软实力的提升。具体表现体现在如下几点:
(1)成为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份重要力量
目前,中国教育事业的主流仍然是国有的高等教育体系,而这种高学府制度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是一些理论知识过硬的考试型人才。然而,中国社会主义体制从根本上来说需要的并不是只会书本知识,只懂得理论而不能应用于实践的“虚人才”,社会的发展还是依赖于实用型技术人才的维持,依赖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因而这就造成了市场上实用性人才短缺,求大于供的不良现象,因此,仅通过国家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多方面人才已不足以填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空缺,民办高等教育却恰恰为此贡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相较于国家高等教育偏向于多方面人才的培养,民办高等教育则更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和实用型人才,因此民办高等教育学校培养出的人才能够更快的适应社会,从而填补了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不足之处,因此,民办高等教育已经成为了中国现存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份中坚力量。
(2)满足了人民群众不同的教育需求
民办高等教育的迅速崛起,对现有僵化的办学体系也有了一定的改善,民办教育体系能够调动社会各行各业领军人物投资建设教育的积极性,能够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同时也给了一部分没有机会或者没有条件接受国家高等教育的人一次新的机会,这就通过多渠道的教育模式,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于不同教育需求的渴望和不同人才对于多种教育模式的期望。
(3)充分利用整合了我国的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
众所周知,我国治国的基本方略是“科教兴国”,这就使得国家的教育体系对人才的培养有着很高的关注度。对于民办高等教育而言,与国有教育不同的改革和创新不仅为我国人才的培养做出了贡献,而且还通过建设校园,教育投资等各种渠道使得国家的资源向教育领域有了更多的倾斜,同时,民办高等教育还能充分地利用其社会的影响力,对社会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给许多濒临破产的国有企业带来了一线生机。
二、浅析我国民办教育在飞速发展中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
(1)师资力量匮乏
相比于国家高等教育,民办教育在师资力量方面就显得有些捉襟见肘。资金缺乏所造成的师资力量捉襟见肘是制约民办高校发展的一个重大因素。纵观目前的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多是以退休教师和年轻的大学毕业生为主,再辅以少量的兼职教师。根据资料显示,60岁及60岁以上的退休老教师占了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的25%,这就使得民办高校的教学创新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削弱,不利于民办高校学术研究的发展,更不利于民办高校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讨。由于缺少一支高质量的教学队伍,民办高校自身的学术氛围相比于国家高等教育的浓重学术氛围而言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继而限制了民办高校的迅速发展。
(2)民办教育产权的混乱
除了教学队伍存在一系列问题以外,民办高等教育的产权问题同样是我国民办高等教育不得不面对的重大困难。随着社会教育体系迅速发展,应当怎样处理民办高等教育的不动资产,是影响着民办高等教育生死存亡的关键。在民办高等教育的产权问题 ,全社会的焦点在于民办高等教育院校财产的所属权(即民办高等教育持有者的财产隶属)和收益权(即民办高等教育投资者的财产收益)之间的产生的问题。按照当前的政策规定,对于民办高等教育院校的举办方和投资方而言,无权享受民办高校财产的任何权利,包括财产的所属权和民办高等教育院校盈利所得的收益,这就使得民办高等教育院校的投资方只能“捐资”而无法“投资”,没有法律的保障,使得很多民办企业家拒绝对民办高校进行投资,严重制约了民办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三、民办高等教育想做到可持续发展需采取的相应措施
基于上述的分析,本文笔者对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首先,政府在继续加强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同时,还应当进一步重视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因为这是对于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和高等教育体系发展的最优选择。其次,民办高等教育还需要从自身出发,定位好自己的战略目标和办学目的,充分考虑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侧重点,才能具备与国家高等教育抗衡的综合实力。民办高等教育必须充分考虑到社会当前经济和文化的软实力结构,充分考虑到当今就业市场对人才的不同需求,充分考虑到民办高等教育的学科专业结构性,要让培养出的人才与社会当今的市场经济体系相适应。最后,政府相关部分还需要加强对于民办高等教育产权的立法建设,可考虑制定一部针对于民办高等教育产权问题的《民办高等教育产权保护法》,进而确保民办高等教育投资人和受益人的产权利益。
四、结束语
民办高等教育要想与国有教育齐头并进,想要更好适应社会的市场需求,就要更好地认知自己在飞速发展中所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时,要立足于社会市场经济产业结构,考虑到自身作为民办高等教育与国有高等教育的优劣性。随着有关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国有高等教育的单一性质可能已不能完全满足人们对于教育的不同需求,我国将会越来越重视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性将会在未来一步步呈现。(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蒋少青.浅谈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现状及发展[J].中国教育体系探讨.2003, 7(20):177-180.
篇4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学科发展现状 建设思路
经历近十几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已在高等教育中占近50%,办学机制不断改善,办学形式丰富多样,专业结构趋于合理,专业设置富有区域特点,人才培养模式独具特色,办学层次提升、人才培养力逐渐增强,在高等教育中已占有一席之地。但总体而言,因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基础较薄弱,管理水平还较低、师资队伍层次有待较大提升,其可持续发展急需高等职业教育学科理论的系统指导。
一、高等职业教育学科建设的现状
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成果不断丰富,但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科还未成独立体系,学科研究成果对高等职业教育实践难以发挥足够的指导作用。具体表现在:
(一)学科地位与身份不明。
无论在学科分科中还是在学术界,高等职业教育学科都还没有独立的地位与身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中,职业技术教育学被列入教育学的二级学科,但对职业技术教育学尚未细分,这表明在国家学科标准中,还未把高等职业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高等职业教育学的学科地位与身份不明。学科理论体系是指该门学科的概念和联结这些概念的判断,通过推理、论证,形成一个层次分明、结构严密的逻辑系统,它的建立是一门学科成熟的标志。但是,截至目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学还没有特有的学科术语,学科理论体系尚未建立,因而在学术界对其学科地位也不予认可。
(二)学科建构还不成熟。
学科是学科内在建制与外在建制的统一体。一般认为,发展到成熟而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独立的研究内容、成熟的研究方法、规范的学科体制。由此判断,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还未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主要表现在:
一是高等职业教育学领域的研究成果近十年来数量颇丰,但是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泛化,使用的范畴、命题是从相关领域或国外直接移植所得的,使用者的理解也各不相同,没有本领域完整的、特有的、保持一致性的概念体系。二是研究方法、话语方式和表达形式主要从教育学、经济学等领域借鉴而来,未形成本领域专有的方法论和专有语言。三是以实践问题研究为主,研究层次低,雷同多;对学科基本问题的研究尚缺乏系统性与深入性,学科理论体系尚未形成。四是专职研究队伍逐渐成形,但研究人才的培养机构结构不合理、数量少、培养体系不健全、总体研究力量较为薄弱,难以争取到在学术界的话语权。五是专业研究与交流平台已经建立。目前国内的高职教育研究所在数量上已具备一定规模,但分布不均衡,如贵州省内仅有贵州交通职院和铜仁职院成立有进行高职教育学研究的研究所;国内专门针对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的学术刊物仅有几家,贵州省内尚无专门学术刊物,宣传阵地力量薄弱。六是学科建设与实践的现实基础——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仍不健全,仍停留在高等教育的最低层次;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的管理归属不明确使高等职业教育机构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十分尴尬;管理机制的不健全也直接制约了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服务能力的提高。
(三)学科目前发展水平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还未发挥。
高等职业教育学的学科制度尚未建立,本领域的研究功利化、微观化特征较为突出,研究内容与结论趋于雷同,这致使现有的研究难以对高等职业教育建设实践产生深入的、长远的影响,在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的人才培养水平、社会服务功能进而构建完整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机构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等方面,本领域研究成果的指导作用还十分有限。
二、高等职业教育学科建设的意义
在职业技术教育领域内部,高等职业教育的育人功能、社会功能初步显现并得到社会认可,已成为独立的高等教育类型。然而,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地位、功能的认识仍比较模糊,仍持怀疑态度。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与水平提高已经遇到瓶颈问题,这些问题使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生存危机,向纵深发展阻碍重重。非体系化的、功利化的问题研究已无法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
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均把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尤其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看做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及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实现终身学习的重要途径;国家示范(骨干)高职建设计划的实施更是赋予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成自成体系的教育类型为时代使命,将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视上升到国家层面。相关政策也对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一些原则性建议,每一条建议的落实都是一个课题,需要理论支撑与现实依据。
加快确立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科地位,稳固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将有助于解决上述问题,有助于增强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吸引力,使高等职业教育成为与普通高等教育并列的一种高等教育类型成为现实。
三、高等职业教育学科建设的思路
研究机构是学科建设必不可少的平台,能提供丰富的学术交流机会,帮助提高学术研究水平,因此,必须建立专门研究机构,通过两条路径构建学科体系:一是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问题的纯理论研究;二是通过实践研究建构学科基本理论体系,进而通过理论的验证性研究完善理论体系,形成独特的学科特色。
(一)学科研究机构单独建制。
高等职业院校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者,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拥有生动的案例、占有真实的第一手资料,在高等职业院校单独设立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所有先天优势。对研究所,首先可明确其性质、职能、岗位职责;其次需配备专职管理人员,负责设计组织落实各项业务,推进学科研究与建设;再次需建设高等职业教育学资料室和学科建设专题网站,为学科研究提供便利;最后,建章立制是保证机构正常运行的保障,还需建立一套与学科发展相适应的管理规章制度。
(二)建设具备较强研究实力的学科研究队伍梯队。
研究队伍的研究能力是确立学科地位、提高学科建设理论水平的核心力量。建立结构合理、研究水平高的研究队伍需要完善的管理制度。为此,需建立包括科研奖励制度、分配制度在内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研究人员的积极性;实行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培养与引进制度、学科组成员聘任制和能进能出的动态管理,建设结构合理、学术造诣较高的学科研究队伍梯队;建立研究人员培训与交流制度,使之逐步常态化,在长期的培训与交流中提高研究人员的研究能力。
(三)建立定期学术交流制度。
进行学术交流是掌握学科前沿信息、掌握最新研究趋势、取长补短的主要途径。学术交流需定期开展才能发挥其作用。应每年在年初制订详细的交流计划,按计划与同行开展学术交流,在交流中厘清学科研究中的主要问题,掌握学科研究重点与趋势;研究队伍内部定期就研究中的重要问题、研究进展、研究分工进行研讨,对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达成共识,促进学科建设。
(四)实行学科负责人负责制和学科组成员岗位目标责任制,建立学科监督机制。
学科负责人对整个重点学科的建设负总责,包括确定方向、制定规划、经费使用、落实制度、派遣外出学习人员、学术交流活动等,以保证本学科健康顺利地发展。建立学科评价体系和监督制度,对学科建设情况定期开展检查,对落实情况进行评估,协调好各种关系,帮助学科组克服困难,将各项工作落实到底。
(五)以课题研究带动学科发展,不断拓展研究方向。
各级各类课题,尤其重点类课题能反映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研究趋势,通过课题申报和研究过程可拓展研究空间,引导研究团队整合研究方向;能充分体现、凝聚研究力量;可提高科研实力,调动研究人员积极性,促进学科发展;可对研究队伍中的新人进行严格的学术规范训练。同时,需加强校本研究与地方研究,制定研究制度,借助课题提高研究人员的研究能力,探寻学科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功能定位等基本问题,构建完善的学科体系。
参考文献:
[1]潘懋元.关于高等教育学科建设的若干问题[J].高等教育研究,1993(2).
[2]张继明.论高等教育学科建设中基本理论体系的建构[J].大学(学术版),2011.(9).
篇5
关键词:职业教育;区域经济;现状分析
一、潍坊市高职教育概述
我国从1996年就提出: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优先满足第一线和农村地区对高等实用型人才的需求”。按照这个培养目标,就我国的具体情况而言,广义上的高等职业教育包括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两类,但一般是指限定在学历教育范围内的狭义的“高等教育”,如潍坊科技学院和潍坊科技职业学院都属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实施主体。通常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界定采用狭义上的定义。
潍坊市职业教育资源丰富、类型多样,高等职业教育规模较大。截止2014年,共有各类高等教育院校14所,其中本科院校为潍坊学院、潍坊医学院、潍坊科技学院三所,全日制在校生14.2万人;职业教育成绩斐然。从2010年开始,连续四年承办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2011年全省高职高专院校学科类评价排名中,潍坊职业学院、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在文化教育、轻纺、环保气象、农林牧渔与安全五大类中名列第一,占全省1/4多;职业教育探索突破较多。
二、潍坊市区域经济发展现状
区域经济泛指一定区域内的人类经济活动。在一定区域内,区域经济是由各种地域构成要素和经济发展要素有机结合、多种经济活动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经济系统。区域经济是以一定地域为范围,并与经济要素及其分布密切结合的区域发展实体。
按2014年潍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的信息,2014年潍坊市GDP为4786.7亿元,比2013年增长9.1%。按常驻人口计算,人均GDP达到51826元(按年末汇率折算为8470元),实现增长8.9%。到2014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907家,工业增加值10.5%,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602.5亿元,增长8.7%,利润总额695.1亿元,增长9.2%,利税总额
1070.6亿元,增长10.1%。财政收入运行平稳,民生支出保障有力。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30.2亿元,增长12.1%。
三、潍坊市经济发展对高职教育人才需求的现状分析
(一)潍坊市高职教育要培养满足各个产业需求的人才。潍坊市高等职业教育要与潍坊地区的经济相适应,培养出适应潍坊市未来发展的专业化人才。按照潍坊市产业结构的特点,对人才的需求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第一,传统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潍坊市的传统产业包括机械、轻工、纺织、建材、化工、盐业等,传统产业走到今天,需要淘汰落后产能、提高生产发展水平,需要大量的技术专业人才,特别是科技攻关人才、技术推广及普及人才;第二,新兴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城镇发展规划中,潍坊市的城市职能将重点倾斜海洋化工以及现代制造业;第三,第三产业对人才的需求。金融保险、商品流通、娱乐、旅游、信息咨询等行业是第三产业中附加值高、市场潜力大的行业,这些行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批具有多种才能、可以独当一面的复合型和竞争型人才。
(二)潍坊市高职教育要符合人才需求的特点。第一,人才需求的多元化。从潍坊市经济发展定位和产业结构的布局可以看出,人才的需求不仅是要满足工业、农业、第三产业及化工、制造业等各个产业的要求;第二,人才需求的“即用化”。第三,人才需求的“终身教育”理念。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伴随着潍坊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大部分企业也会不断地发展、壮大,同时也有部分企业面临淘汰的可能,这就对企业员工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一方面企业的发展需要员工自身去不断地学习、提高,才能跟上企业发展的步伐,不至于被新技术、新观念所淘汰。另一方面,被淘汰企业的员工只有掌握了先进的技术、观念才能被新的企业所接受。因此,需要人才具有“忧患意识”,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并认真践行,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篇6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现状;发展思路
教育必须为社会生产服务。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是一种特殊“商品”,其质量优劣必须由市场来检验。市场对人才的要求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应严格按照市场需求来设计“自我”,适时调整自己的定位和办学方向,不但从数量规模上有所发展,而且应在质量上为知识经济时代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一、职业教育特点分析
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它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性
职业教育对理论方面的知识要求不太高,但一定要具备相应的职业技能。就像我们日常学骑自行车一样,如果只学会了骑自行车的基本理论,或只是背诵期自行车的基本技巧是不够的,一定要自己真正找一辆自行车来骑,将学到的理论全部溶于实践中,才能学会骑自行车。
职业教育面向现实社会,要培养能适用社会需求的实用性人才,是具有专业知识技能的多面手,这些人才对知识技能的实际利用能力要比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更加重要,所谓的的理论家是不适合当今的职业需求的。
2.面向工作的实用性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不同,它不是我们经常见到的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性教育,而是直接从事具体的实用技能教育工作,实用、有效、专业是它最基本的培养方向,我们要教会学生如何更加紧密地参与实践,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3.技能训练的反复性
职业教育在培训内容上,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它不是枯燥无味的理论学习,大多数的课堂学习以技能教育为主,在时间上来说,相对于普通院校,它的理论学习时间比较短,也就节约了教育时间,在难度上来说,它不需要多高深的理论知识,需要的是多加练习,以练求精。
二、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
1.教育观念旧
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社会各界对职业教育的观念陈旧,鄙视职业教育的现象随处可见。由于在高校招生中,高职的录取在本科之后,招收的生源较差。有些学生和家长产生高职教育是“二流教育”和“落榜生教育”等错误认识,加上用人单位片面追求高学历,使学生和家长认为上了高职前途无望。
2.经费投入少
经费投入不足限制了教育质量的提高和进一步发展。要办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国家把资金主要投入到普通高等教育,投入到高职教育资金有限。高职教育只能维持现状,难有足够资金建设软硬件。企业尽管是高职教育的受益者,但却没有认识到职业教育和他们的密切联系,不愿承担应尽义务。
3.专业设置差
一是专业结构不尽合理,部分学校在专业设置随意性、盲目性较强。二是有些专业设置不考虑市场的需求,设置的专业人才市场需求面狭窄,社会需求不迫切,缺乏吸引力,导致招生数量不足,毕业生囤积。三是缺乏特色专业,有些学校缺乏考虑长远专业、品牌专业的建设,急功近利,重投资少、见效快、技术含量和层次低的专业,缺乏相对稳定的特色专业、骨干专业。
4.教材体系散
目前为止,高职教材建设体系松散,大部分高等职业教育教材来源有三个途径:一是在过去中专教材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内容而成;二是直接借用本科同类教材;三是组织本校或几所学校教师联合编写教材。但这些教材普遍存在着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职业特征不够明显,基础理论分量太重,应用技能比例偏轻等问题,总的来说不能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
5.教学方法老
一些高职学校采取的还是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材为中心,“满堂灌”现象严重。实践技能课也以课堂教学模式为主,很少采用现场教学、模拟上岗教学、案例教学等使学生动手的教学模式,现代化教学程度低,教师主导性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调动。
6.离行业、企业远
据笔者调查,大多数职业院校不具备培养出技能型人才的实训条件,校企合作大多是建立在靠“关系和信誉”基础上的浅层次、低水平合作。多数高职院校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流于形式,学生实践教学难以按计划付诸实施,多数企业给予学校的资助,亦都停留在教学设备捐助、实习基地提供、员工培训等的合作。
三、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思路
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思路多多,笔者的思路是:
1.重新定位职业教育培养目标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劳动用人制度也发生了根本变革,由原来的劳动部门统一分配和调动变为由劳动力市场调节。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职业教育不仅要为劳动者的第一次就业做好准备,而且要为其今后的转岗和继续学习做好准备,因此职业教育不仅要使学生获得在某一职业集群内就业的技能,而且要使获得继续学习所必需的宽厚知识、技能基础,具有学习的能力。
2.课堂学习与实训结合
通常是把课堂学习作为学习理论的途径,而把实训作为训练技能的途径。这种割裂的课程安排方式,不仅不利于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促进,而且也不利于形成个体完整的职业能力。
3.内涵发展与外延发展相结合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发展职业教育必须坚持内涵发展与外延发展并举、走多样化化办学的路子。内涵发展就是讲求数量、质量、规模、效益、结构的统一。坚持内涵发展,充分挖掘潜在优势,发挥现有优势,创造新的优势,把握后发优势。但另一方面,当潜力基本挖尽以后,还得加上适当外延,设法增加新的职业教育资源。途径主要有:调整职业教育布局、专业、层次结构,对现有教育资源进行重组和优化配置;充分利用企业、行业的资源,走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之路;积极发展民办职业教育;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宽职业教育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刘敬慧,张立梅.简析中职教育现状及其发展思路[J].价值工程,2011,(28).
[2]郭旭红.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10).
[3]张家河.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的探讨[J].科技信息, 2011,(26) .
[4]杨树丽.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 2010,(12).
篇7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于高等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步增加,因此政府和教育部门开始加大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视力度。政府想要打造“工学结合”的高等职业院校,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还可以针对社会需求打造专业高级蓝领,目前很多高等职业院校实行扩招政策,导致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人数急剧增加,但是学生能力参差不齐,给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俗话说:“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发展过快,根本没有与社会经济进步同步发展,表现出了很强的不适应性和不协调性。大多数家长和学生都认为高等职业教育院校都是一些坏学生,高考失利后没有办法才选择高等职业教育院校,人们开始戴着有色眼睛去看待高等职业教育,这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影响,导致学生自信心受到打击,高等职业院校教学地位十分尴尬。
1.办学目标的盲目性与办学理念的模糊性并存。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在办学目标上没有针对性,在教学模式上主要是照搬的本科院校模式,从教学专业设置、考核机制、教学流程等方面都没有高等职业院校的特色,更多时候就是“照猫画虎”,办学理念不明确,很多高等职业院校没有加强教学模式上的创新,只是破罐子破摔,这样高等职业院校在社会上的名誉将会越来越差。
2.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不高。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人们在自己观念中总是认为读书才是最佳选择,很多人认为高等职业教育只是技术工的代言词,并不受到人们的认可,人们在潜意识中就对高等职业教育贴上了不良标签,随着高等职业院校招生人数的增加,但是学生整体素质和水平并未有所提升,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都选择了就读正规院校,高等职业院校只是没有选择的出路,所以说中国人很怪,对待高等职业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读书就是为了选择更好的职业,但是中国人的做法却恰恰相反,这其中与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水平有很大关系,所以政府和高等职业院校也需要进行反思。
3.师资力量薄弱,缺乏“双师型”教师。高等职业院校想要提升教学质量,首先要加强师资力量建设,要有更多的“双师型”教师,不仅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备实践操作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双师型”教师极度匮乏,很多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都是从本科院校毕业,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有些高等职业院校也会从企业中招聘一些技术工人来校任职,但是这些技术人员不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无法给学生更好的教育,这些都极大的抑制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严重时会直接影响整个学校的形象和声誉。
二、高等职业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
高等职业教育想要健康发展,就必须要突出“工学结合”的特色,要改革教学体制,提升教学质量,这才是未来发展的根本所在。
1.转变思想,准确定位高职教育。高等职业院校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为我国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级技术人才,所以高等职业院校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不能再照搬本科院校教学模式,要克服浮躁、攀比的心理,更多要考虑高等职业院校的职业性和技术。高等职业院校也要提高招生标准和要求,必须要对学生基础有所考核,改革教学体制,突出“工学结合”的特色,要转变人们“高职教育”就是高考备胎的错误观念,要增强高职教育的复杂性,准确定位高职教育的目标,要转变学生的态度和认知,要认真对待每位学生,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2.建立多渠道经费保障机制。高等职业院校想要健康发展,必须要根据社会人才需求进行改革,要有充足的资金作为保障。首先,国家和政府要加大对高等职业院校的资金投入,可以给予高等职业院校招生政策上的扶持,解决高等职业院校的生源问题。其次,政府也要注重协调高等职业院校与高等院校的经费分配结构,要为职业院校提供一个发挥能力的平台。同时高等职业院校还可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积极实行多渠道办学投入机制,企业可以与学校建立合作关系,高职院校可以针对企业岗位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学生毕业时还可以到企业中进行实习,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还可以解决企业的用人需求问题,对企业和学校都是双赢的局面。
3.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直接关系着高等职业院校未来的发展,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决定了高职教师的特殊性,高职教师不仅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能够具备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要能在实践中给学生有所启示,高职院校可以对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每年可以轮流派遣高职教师到相关企业进行学习,学习企业岗位知识,此外还要规范教师职称评定标准,要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
三、结束语
篇8
关键词 成人高等学历教育 现状 发展思路
中图分类号:G72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对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和使命的同时,其在招生制度,教学模式等方面呈现出的问题也日益尖锐。
1我国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现状
(1)办学理念滞后,缺乏深层次的思考。一些高校办学思想不明确,片面追求办学规模,对经济效益的追求超过对社会效益的追求,导致了教育质量滑坡,以致出现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有“学历”无“学力”现象,得不到用人单位和社会的认可。
(2)现代远程教育等新型教育模式异军突起。这种新型的教育给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带来了巨大冲击,他们办学机制灵活,弥补了传统封闭单一模式的局限,成为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强劲竞争对手,直接导致了成人高等学历教育陷入生源质量下降,步履维艰的尴尬处境。
(3)教学管理方式缺乏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特有个性。没有形成一套符合实际的管理体系,在管理模式、方法、手段上还依附于普通高等教育。使得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在管理过程中遇到问题,没有适用的管理规范和操作性强的制度来解决,缺乏实用性、适应性和权威性。
(4)招生机制不健全,招生政策过于计划集中。政府干预过多,招生政策由国家统一制定,不能积极主动地适应社会需要和市场需求,缺乏竞争意识和质量意识。
(5)教学模式保守,缺乏创新性、实用性。我国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教学计划从教学内容到课程的设置、教材的选定基本上一成不变,导致一些课程的设置与授课内容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不仅影响了教学质量,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导致了人才培养质量的下降,对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生命力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6)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社会地位不断下降。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下,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办学经费不但没有国家的直接投入,还成为了很多高校创收的重要渠道,严重影响了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教学服务质量。
在充分认识机遇与挑战的前提下,不断审视自我,谋划学历教育的发展方向,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当务之急。
2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探索
2.1多元拓展,开创成人教育新的发展模式
2.1.1转变办学理念,树立正确的发展方向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明确新时期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发展方向,充分认识成人学历教育发展的好与坏对整个成教事业的社会信誉度、生存和发展有着关键性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实行开放式教育,培养人的个性发展,努力创造使学习、工作、生活融为一体,规律循环、机动灵活的教育过程。
2.1.2根据需求调整专业,扩大办学规模
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专业设置是以社会需要和市场需求为中心,科学调整,长远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传统专业与特色专业并重发展的专业体系。通过对新专业的开发,传统专业的优化调整,拓宽办学领域,激发成人高等教育的潜在生命力,谋求长远发展。
2.1.3积极开展合作办学,拓宽培养空间,形成多元发展
在产业融合的大趋势下,坚持开放办学,加强联合与合作,引入合作对象的先进教学手段、管理方式促进自身的改革;整合优秀成教办学资源,既面向社会,又面向学生,拓宽受众群体空间范围,形成多元化发展。
2.2与时俱进,完善和改进教学计划
2.2.1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调整课程计划
成教机构想要达成人才培养的目标,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切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调整课程计划,为学员提供丰富、生动、实用的课程内容。
2.2.2明确培养目标,遵循原则调整计划
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应根据培养目标的规格,引入行业标准,确定专业的发展方向,遵循实践性,先进性的原则,灵活设置课程,专业课程要加强针对性和应用性,同时加强实践环节教学,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社会行为能力。
2.2.3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确保教学质量
在考试上,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将考核的重点放在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上,同时将学生学习的积极程度,完成作业的效果加入综合考核中;在评价上,制定反映教学实际效果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完善教学效果反馈机制,对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的效果提供信息数据,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3优化师资队伍,实现内涵发展
2.3.1突破教师资源的局限性,打造专业团队
教师是成人学历教育的主体,是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标准是建设专业教师团队的主要目标。而稳定性和专业性的不足是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一块短板,在保持专职队伍稳定性的前提下,打造具有专业特色的兼职队伍,保证教师队伍的质量,满足教学需求。
2.3.2以人为本,搭建教师发展平台,改善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
建立与专业课程教学相适应的专业课程培训、进修,在教师进修的学习时间、费用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有针对性的更新、拓宽专业知识,满足课程教学教研的工作需求。同时也可以通过网络培训,对各专业教师遇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是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和谐发展的学习型社会的基石,在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促进经济发展,全面实现十三五计划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肩负着深远的历史使命,只有不断改革,勇于创新,积极探索,始终保持主体的先进性、长效性,才能获得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朝科,吴少红.谈成人高教改革中的几个关系问题[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02).
篇9
(一)广东省经济发展现状
1.广东省GDP发展现状
根据图1,广东省GDP由2010年的4. 60万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7. 28万亿元,增长了58.26%, GDP总量呈现逐步增长的趋势。从增长率来看,2010-2012年GDP增长百分比由12. 40%下降到2012年的8. 20%,经济增长率首次降低到10. 00%以下。2012-2015年,经济增长率在8. 00%上下浮动,经济增长百分比趋于稳定,经济增长速度放缓。
由图2可知,广东省人均GDP由2010年4. 48万元逐步增长到2015年6. 71万元,5年平均增长率为7. 96%,人均GDP稳步提升。从增长率来看,由2010年的9. 50%逐步下降到2014年的7. 10%,增长率呈降低的趋势。人均GDP在总量上虽然逐渐提升,但提升的速度逐渐放缓,人均GDP的增长更加温和、稳定。2010-2015年,在全国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广东省经济实现了稳步增长。
2.广东省产业结构现状
2010-2015年,广东省第一产业所占百分比由5. 00%逐步减少至4. 60%,第一产业占三次产业的比重呈逐步降低的趋势;第二产业所占百分比由2010年的49. 60%降低至44. 60%,变化趋势同第一产业相同;而第三产业的变化趋势则完全相反,表现为逐步增长的趋势,第三产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所占比重由45. 40%提高至50.90%0 201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36956. 24亿元,增长9. 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7. 1%,拉动GDP增长4. 6个百分点,所占比例首次超过了50%, 2010-2015年广东省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如图3所示。
根据以上分析发现,广东省经济发展情况从数量的层面来看,GDP总量与人均GDP占比逐步提升,但提升的速度放缓,经济发展更加稳定;从结构层面来看,第一、二产业所占比重逐步减少,第三产业则增长较快,2015年所占比重首次突破50%,三次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因此,2010-2015年广东省经济发展更加稳定。
(二)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由图4可知,2010-2015年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数量由2010年74所增长到2012年的80所,之后又逐渐调整为2013年的79所并维持到2015年。可见,高职院校数量经历了逐步增 同时,从图5中可以发现,广东省高职院校招生数由2010年的19. 30万人增长到2015年的27. 6万人,在校生数由2010年的54. 64万人逐步发展到70. 96万人,毕业生数由2010年的15. 04万人增长到2015年的22. 10万人。2010-2015年高职院校的招生数、毕业生数、在校生数呈逐步增长的趋势,广东省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
二、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协同发展实证分析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稳步发展,且保持相对较低、较平稳的增长率。二者的协调发展,对于提高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效率,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最大化释放人才红利有着重要的意义。运用高等职业教育弹性系数,对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协同发展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并探索其原因,从而为两者的协调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一)方法与指标
1.弹性系数
经济学中弹性是指经济变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时,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动的反应程度,其大小可以用两个变量变动的百分比之比,即弹性系数来表示。如设变量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E为弹性系数,则: Y变动的白分比Y'丫丫X X变动的白分比XXX丫 若E>1,表明Y增长速度快于X增长速度,Y在X中的比重有所上升;若E<1,表明Y增长速度慢于X增长速度,Y在X中的比重有所下降;若E=1,表明两者实现同步发展。「到 运用高等职业教育弹性系数来分析由于广东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的变化而导致的经济变化情况,从而说明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经济的增长是否协调一致。
2.指标说明
对经济增长选取了数量和结构两个维度进行衡量。数量维度选择了2010-2014年广东省人均GDP增长百分比,结构维度选择了三次产业增长百分比。人均GDP在GDP的基础上考虑人口数量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能更准确地反应某一地区人民生活水平。
百万人口高职院校数、十万人口在校生数、高等职业教育人口比重、高职生占在校生比重以及民办与公办高职院校比例5个指标作为高等职业教育规模指标,根据以上指标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密切程度及专家赋值建议,分别赋予0. 1, 0.5, 0.2, 0. 1, 0.1的权重。0由于5个指标单位不同,先用极值法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再加权计算,得到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指标,如图60
(二)结果分析
1.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弹性系数分析
根据广东高等职业教育对人均GDP的弹性系数,2010-2014年期间,除了2011年0. 5<E<1之外,其余年份的弹性系数均小于0. 5。表明,2011-2014年广东高等职业教育规模明显落后与经济发展水平,两者的协同程度比较低,如图7所示。
2.高等职业教育与三次产业结构关系分析
篇10
>> 我国民族职业教育现状与建议 我国民族音乐教育发展现状及实践研究 对我国民族教育研究发展现状之思考 浅析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以及现状 美国民族职业教育对我国民族高职院校发展的启示 我国民族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危”与“机” 我国民族声乐的传承与发展 浅析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在学前教育中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 对我国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现状与发展的思考 我国民办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浅谈我国民间融资现状与发展建议 当前我国民歌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价值意蕴析论 论我国民族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从文献分析角度看我国民族药的发展现状 浅析我国民族音乐的现状及发展 我国民族传统弓箭运动的发展现状 我国民族教育研究的现状及反思 论制约我国民族经济发展的因素及策略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冉亚辉,包翠秋.云南省民族学校基础教育现状调查分析[J].民族教育研究,2007(5).
[3]何海.宁夏的民族教育发展事业[J].中国人大,2006(10).
[4]李顺宝,何志鹏.黑龙江省少数民族教育情况的调研报告[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9(1).
[5]罗刚.浅谈民族中学的办学特色意识[M].李云芳,徐忠祥.云南民族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