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制造业范文
时间:2023-10-27 17:52: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业机械制造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技术是企业能否获得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对于机械制造来说,制造技术的水平如何对这一行业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影响。自从进入21世纪后,科学技术有了迅猛的发展,经过研究人员的努力和研究,现代制造技术也有了非常明显的进步,而且在近年来已经广泛应用到了机械制造业中。比如,农业机械制造作为机械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制造技术的辅助下,农业机械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农业机械制造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因此,加强现代制造技术在农业机械制造业中应用及其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1现代制造技术概述
先进现代制造技术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美国政府将先进技术制造列入了国家重点扶持的研究项目之一。为了积极响应这一政策,美国众多研究者和学者根据本国的科技发展现状,以及当时全球制造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对制造技术的发展前景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同时对制造技术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等进行了分析与思考。并且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制造技术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并赋予了先进制造技术全新的、严格的定义。所谓先进制造技术就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并结合材料、信息、能源、机械等其他领域的管理技术,来对产品进行生产、加工、管理的技术。当前,现代制造技术已经突破了传统的生产和加工模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其功能和应用范围也在不断升级和扩大,已经发展成为包括电子、信息、通信、机械、能源、自动化技术、智能化技术等多个学科、多个领域相互融合的、全方位的、立体化的综合性技术。此外,现代制造技术包含的内容也比较多,跨越的行业范围比较大,基本包括柔性制造体系、系统加工、自动化控制、特种加工、自动化检测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等。
2现代制造技术在农业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
2.1数控机床技术在农业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
近年来,虽然国内数控机床技术有比较迅猛的发展,但由于其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技术水平还有很大差距,仍有很多不成熟、不完善的地方。因此,在农业机械制造业中,数控机床技术还没有得到广泛的使用。深究其原因,主要是:①数控机床技术的成本较高;②数控机床技术为单一的技术种类,与其他技术不能很好地结合。因此,很多农业机械制造企业没有将这种技术引入到产品的设计和生产过程中。虽然当前数控机床技术还没有在农业机械制造业中得到大规模的推广和使用,但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数控机床技术将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而且随着这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它将会更好地应用在农业机械制造业中。此外,农业机械制造企业要在应用数控机床技术的过程中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要根据机械设备的生产规模来选择合适的机床,确保加工的零件与机械设备相匹配;②提前编辑好符合要求数控机床编程,并输入到相关设备中,同时选择恰当的刀架对机械设备的零件进行加工。
2.2虚拟技术在农业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
目前,虚拟技术已经成为了农业机械制造业中一门非常重要且关键的技术。有不少农业机械设备企业在制造和生产设备的过程中,由于产品设计方案不完善、生产难度较大、操作失误、零件加工失败等各种原因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为了避免这些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很多农业机械设备生产企业采用虚拟技术。通常企业将会利用虚拟技术模拟机械设备的生产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对实际生产所需要的数据以及工艺信息进行收集,从而减少实际工作中可能存在误差,保证机械设备生产的质量,提高机械设备制造的可靠性和成功率。
2.3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在农业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是农业机械制造业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现代制造技术,简称为CIMS技术。具体来说,这一技术主要是以计算机为基础,对机械制造过程进行智能化管理的一种方法和手段。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逐步加快,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农业机械设备的需求量不断提升。为了满足农业生产规模的要求,农业机械制造企业应当结合本行业的实际发展情况,逐步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将CIMS技术融入到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中。这样既能够促进企业加快传统生产模式的转换,也能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降低生产成本与风险,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结束语
虽然我国是农业大国,但是由于技术方面的限制,导致农业机械化的程度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现代制造技术作为一种高新技术,未来将在农业机械制造业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随着其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我国农业机械产品功能将会不断完善,产品质量将会明显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促进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勇,李平安.现代制造技术在农业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研究[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5(7):14-16.
篇2
[关键词] 农业机械制造 自动化 礼泉县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12-0208-01
以陕西礼泉县为例,礼泉县是我国优质苹果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被誉为“中国苹果第一大县”。 但是在生产方面还存在着效率和产品数量、质量不足的问题,而自动化技术能够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稳定产品质量、明确生产周期、节约成本等优点将成为农业机械制造的最终目的。
1 自动化技术在当今农业机械化生产中的积极作用
自动化技术区别与机械化的不同在于自动化既节省了人的体力劳动,又取代了部分工作对人脑作业的要求。具体的还有以下六点长处:
1.1 使产品产生了质的飞跃。自动化控制系统让机械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排除了控制者由于自己主观能动性对产品造成的不利影响,能够提高产品单位质量,减少产品的次品率。
1.2 由于自动化设备进行着持续不断的生产同时满足较低的失误率,使之生产过程短生产效率高。
1.3 自动化生产加工系统可以根据具体数量的需要,快速调整生产线,不延误产品效率。
1.4 自动化生产的节奏短、频率快,这样能够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同时在达到不间断、高产出的情况下,能够较大的降低了生产产品所需要的成本。
1.5 自动化设备由于使用了先进的技术,能够全面具体的对产品进行生产加工,这些都是现代科技包括导向、调整、改进、检测以及视觉体系带来的优势。确保了产品在生产方面的万无一失。
1.6 自动化的生产很大程度上缩短以往的生产周期,减少次品数量,使企业单位提高了交货速度,交货速度的提升大大加强了企业对市场的掌控力,能够根据市场所需生产出相应的产品数量,而不是以往的生产过多,从而减少流动资金的异常。
2 自动化技术在农业机械制造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以及礼泉县的特殊化
2.1 关于农业机械制造业的发展程度较低,与一些发达国家的生产制造业相比不能望其项背,缺乏自己的核心技术,特别是在自动化这个方面,少有自主的品牌,而且水平都偏低,自动化机械制造能力偏低,农业机械化普及率更低,复杂的架构,昂贵的价格,这些都是自动化技术进行实施和普及的绊脚石。
2.2 自主创新能力的低下,大大减慢了农业机械制造自动化的步伐,大多数农业机械制造企业在当今智能化和数字化遍布全球的今天,依旧薄弱不堪,很多高精尖的生产设备还在萌芽和探索之中,一部分的应用也是依靠国外进口或者与外企合作。
2.3 关于礼泉县所面临的问题。很多果农思想比较守旧,接受新事物太难;技术网络不健全,缺少发展自动化技术宣传和发展的网点,很多人都是中专毕业,能够进行大学学业且学习农业技术的人才太少,思想落后;苹果产品结构不合理,容易造成产品滞销。
3 针对自动化在如今农业机械生产中的巨大作用我们采取以下措施
3.1 就是所谓的信息流自动化。计算机技术是信息流自动化的前提,在计算机系统的掌握下,包括产品的原材料供给、产品设计、产品工艺、如何生a和整体库存的把握甚至信息集成化都一应俱全,关于生产的任何相关信息都能够按照要求,准确快速的进行每一步事先安排好的流程。实现信息流自动化的主要方式是: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集成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CAPP)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各单元的信息,这些都对产品数据进行了统一化标准化的加工。信息流自动化的采用能够从核心上针对以往农业机械生产周期长和信息沟通闭塞,从根本上解决了过去生产工艺落后的弊端,对产品设计和编制效率的提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确保了生产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和产品工艺的进一步完善。
3.2 关于生产作业自动化。生产机械的自动化包括加工过程自动化、物料存储和输送自动化、产品检验自动化、装配自动化和产品设计及生产管理信息处理的自动化等,无需人工进行操作。自动化设备需要较高的资金投入,但就是企业单位来说产品质量和工作效率都得到了保障,一本万利。
3.3 物流系统自动化。物流自动化包括运输自动化、仓储自动化。关于运输自动化,无论前期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工具,还是后期的制成品都需要一个完善的运输线路和运输工具,在运输这些物品的过程中,运输的效率直接关系到机械产品的生产和加工。而运输自动化满足了能够让整个运输体系高效的运行,让整个流水线能够快速反应,迅速作业。无论是原材料的调配还是半成品和成品的运输都不会得到延误。将生产流水线所需要的一切有效地运输到特定地点。包括运输设备自动化、控制装置自动化和单机自动化装置一些特殊的自动化系统还包含自动分拣、筛选、投递等;关于仓储自动化,建设了运输和储存为一的体系。能够更加快捷的调动生产以快速创造企业值,进行资金的回流,以便做出下一步的经济和生产决策。
就礼泉县出现的问题,有以下几点策略;对果农进行有效的培训,加快技术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做好自动化技术的宣传和推动,政府发挥宏观职能,给予大学生返乡提供良好的政策并鼓励发展农业技术人才,更好的去实现自动化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加大对农村的资金和技术人员的投入。
结语
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能够更好的适应礼泉县农业机械制造的发展,使苹果第一县更早的进入现代农业的行列之中,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促使礼泉县的苹果高质高销,促使经济产业的发展和快速升级。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农业机械设备;特点;发展
随着我国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国人的基本物质生活条件要求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农业种植产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的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改善,这种发展趋势,使得我国农业领域基础性机械设备在生产制造领域逐步展现了新的技术特点,以及发展趋向。
1农业机械设备制造的特点
1.1农业机械设备制造受限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
我国目前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不高,机械化农业推广面不广,其原因是:后耕作面积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产品品种不能及时统一更新,产品质量高低不齐;广大农民朋友受祖辈影响手工劳作的意识有待提高。这3方面因素限制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同时也限制了农业机械设备制造。
1.2农业机械设备制造以中国特色为主
我国现在的农业机械设备制造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结合中国农业自身的环境、气候等方面。由此可见,农业机械设备制造业在中国的农业上起着带动整体农业经济实力的作用。
1.3农业机械化设备结合新科学技术
现在的农业发展与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在研制的过程中也与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协同合作,在机械、电子、气象等方面寻找新的共性过程。因其农业机械设备制造的特征和需求,在工作与研究中,将“田间自动导航系统、机器视觉系统等农业新应用安装在自走式农业机械和拖拉机等机械上,提高了农业的完成效率、质量标准。在提高整个农业机械的舒适度后,因其自动化改善明显,所以在农业生产中大大提高了原有的速度,并为农业生产中的技术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新技术。
2农业机械设备制造的发展
2.1保证生产零件的回收利用和可拆卸
在农业机械设备的制造过程中,保证农业机械设备制造的绿色发展,可以增加机械设备的可回收性、可重复利用性、可拆卸性和可维护性,在制造以对环境的污染作为设计的参考之一。实现对不同机械零件的优化组合,实现最大化的效用和最小化的资源浪费。例如,在农业机械的设计过程中,可以利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法。对特定范围内的不同规格产品的功能差异性进行全面的分析,以此为基础设计出一些列的相应功能模块。通过选择不同的功能模块,经过组合构成不同的机械产品,满足农业生产中的不同需要。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解决农业机械设备中产品规格、生产成本和设计制造周期等因素之间的问题,还可以为农业机械设备产品的快速发展,提供便利的条件。而且,在农业机械设备的制造过程中,降低了生产成本,有利于农业机械设备的回收和重复利用,发挥了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功能。
2.2利用节能环保的制造材料
实现农业机械设备制造的绿色发展,选择的机械设备制造材料也十分重要。在农业机械设备产品的开发设计过程中,选择绿色环保的制造材料是非常关键的环节。例如,农机企业在选择机械设备产品的制造材料的时候,应该最大化的减少使用材料的种类,避免使用一些有毒、有害或者一些比较贵重的稀缺材料。同时,农业机械设备的制造过程中,应该做好机械设备制造材料的分类管理和对一些废弃或者边角材料的回收利用工作。保证农业机械设备产品使用节能环保的制造材料,可以减少农业机械设备应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
2.3应用清洁能源
清洁能源是我国可持续发展观念和节能环保理念提出之后,应用比较广泛的能源,在不同的领域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具有节能环保的特点。目前我国农机企业在制造农业机械设备的过程中,应用的机械动力大部分都是由内燃机提供的,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内燃机提供动力的时候,会出现比较大的噪声污染、存在热排放和废气污染,一次性能源的消耗较多等。在农业机械设备的制造过程中,选择电能、植物油、太阳能、天然气和氢气等清洁能源,可以降低一次性能源型消耗,避免环境污染。除此之外,农机企业应该加强对发动机环保化学方面的研究,在农业机械设备的制造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措施,利用有源噪声控制系统,以减少发动机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声等。
3结语
农业机械设备制造是建立在原有的传统农业机械基础上,同时融合了现在的相关技术,对应具有农业特点的环境、气候、农作物等相关因素进行了成套机械设备生产的改善。我国在发展现代化的农业中加大了投资力度,为农业机械生产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篇4
农业机械设备制造产业的有序发展,对于我国现代农业种植产业技术发展水平的提升和改善具备重要的现实促进意义,本文围绕农业机械设备制造的特点及发展,从两个方面展开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
农业;机械设备制造;特点;发展
随着我国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国人的基本物质生活条件要求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农业种植产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的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改善,这种发展趋势,使得我国农业领域基础性机械设备在生产制造领域逐步展现了新的技术特点,以及发展趋向。想要在未来一段发展时期内,保证我国现代农业机械设备制造产业实现稳定有序的发展,必须清晰认知我国农业机械设备制造产业在现阶段的基本特点以及发展趋势,本文围绕这一论题,展开了简要论述。
1我国现代农业机械设备制造事业的基本特点
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对农业事业发展状态关注力度的不断加大,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和投入执行,我国农业产业迎来了快速有序的发展进程。与此同时,也为农业生产机械设备的广泛运用提供了充足的实践空间。在农业机械设备实际应用普及范围不断扩大的背景之下,我国当代历史时期的农业机械设备制造产业,也发生了较为深刻的技术变革,在传统农业机械设备生产制造技术设备的发展基础上,以自动化技术、现代微电子技术以及仪器信息控制技术为代表的全新技术形态,接连被引入并深度应用于我国当代农业机械制造产业的生产技术版图之中,给我国当前阶段农业机械生产制造水平的提升创造了充分的技术助理条件。针对我国当代农业产业的基本发展环境以及基本发展路径特征展开考量,可以从中印证做好农业机械生产制造技术升级改良所具备的实践意义。为保证农业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目标的实现,应当在积极开展农业机械设备生产制造行业的技术革新和升级,并逐步加强我国农业机械设备制造产业的绿色化发展特征,为我国现代农业的绿色持续发展做出贡献。接下来本文划分几个具体方面对我国现代农业机械设备制造事业的基本特点展开分析:
1.1自动化技术应用程度日渐加深,设备应用的技术效率逐渐提升
现代农业机械设备生产制造产业同以往相比,最为鲜明的技术特征就是实现了对自动化技术的有效引入和运用。而在自动化技术的实际应用过程中,有效改观了农业机械设备在运行使用层次的便捷度水平,现代农民在应用具备自动化农业机械设备的过程中,只需预先完成农业种植过程中技术操作任务指令的程序设定环节,就可以保证相关农业机械设备实际启动之后,按照之前已经设定的技术指令要求,完成相应的种植技术目标,极大避免了以往我国农民在使用农业机械设备过程中的全程监督控制行为,节约了农业种植者的时间资源,保证农业种植者在运用农业机械进行生产任务的过程中,具备更多的时间针对机械设备劳作成果的质量状态进行检验和确定,确保了我国农业机械技术发展水平的有效提升,改善了我国农业种植者的生产作业效率,节约了农业生产劳作过程中对人力资源要素的投入数量,节约了实际成本。
1.2充分减少设备使用过程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提升农业生产事业的整体效率
伴随着世界性经济发展事业的有序推进,人类在实际生产生活过程中对自然资源的应用和消耗,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不可再生资源存量规模的不断减少,以及可再生资源的周转数量短缺现象,在一定程度上给现代工业经济事业可持续发展状态的实现造成不良影响。与此同时,由于人类群体本身在思想理念认知层次的局限性,尚未实现对工业生产制造,与现实自然社会环境发展变化相互关系的准确认知,在一定程度上也就不能充分规避现代农业机械设备生产制造过程中可能引致的资源环境过度消耗以及污染现象,不利于现代农业机械制造产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伴随着近年来一系列具备绿色环保属性以及可持续发展属性的全新技术形态,在我国农业机械生产制造业的接连引入运用,我国农业机械制造产业的设计,生产从业人员,实现了对我国现代农业动态化发展特征的及时关注,能够结合我国现代农业种植业生产过程中出现对绿色环保生产技术属性的追求目标,做好在有机肥料、农兽药以及基本能源物资在使用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技术属性的控制工作。在做好农业生产过程中必要物资投入对象技术应用规模控制的基础上,助力了我国农作物单位面积果实收获数量的有效提升,并实现了对国人基本农产品消费新需求的充分满足。通过在农业机械的设计以及生产制造过程中,关注对绿色环保属性特征的实现和控制,是我国现阶段农业机械生产制造领域的又一重要技术特点。
1.3减少设备生产制造过程对生产要素的浪费
在我国农业机械设备生产制造产业进入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之后,能够有效改善和避免传统农业机械设备制造技术发展阶段的一系列技术缺陷和局限性。在传统的农业机械设备制造工业的发展特征约制下,农业机械设备产品在技术应用周期层次缺乏全局性,以及一致性。在农业机械设备到达设计预定的使用时间年限峰值之后,往往不能继续进行顺畅稳定的生产技术作业环节,并且我国针对这些已经到达使用年限的,或者是处于废弃闲置状态的农业机械设备往往也没有建构系统完整的回收工作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生产原料资源以及能源物质的大量浪费,同时这些处于废弃或者闲置状态的农业机械设备也给自然环境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压力。随着我国农业机械设备设计制造产业的技术发展体系的不断完善,我国在废弃物资资源回收以及再利用方面的技术门类,正在逐步呈现发展完备的趋势,借助现代农业机械设备回收工作流程,农业机械制造企业已经能够对回收渠道获取到的废弃或者是闲置性、农业机械设备,实施零部件的拆解处理,并将拆解过程中获取的有效零部件,以及其他物质资源对象引入到新的农业机械设备生产原料的构成体系之中,有效减少了我国传统农业机械生产制造事业对物资和能源的消耗和浪费水平。
2我国现代农业机械制造产业的发展趋势
2.1更多引入和运用清洁能源
目前我国实际应用的农业机械设备,其主要的运行动力来源大多是内燃机,而内燃机设备在运行使用过程中,往往存在消耗不可再生能源、产生严重噪声污染、废气排放污染环境、以热能资源外溢浪费的不良技术特征,有鉴于此,我国技术人员在未来开展农业机械设备设计工作的过程中,应当逐步引入电能、太阳能、氢气、植物油以及天然气等具备可在生属性,或者是环境友好属性的能源品类,并逐步提升发动机等动力支持设备在环保技术性能层次的研究工作力度。
2.2保证设备零件便利回收应用
未来一段时期,在开展农业机械设备生产制造工作的过程中,要切实关注设备零部件具备的回收应用价值,可回收性程度以及回收获取后应当采取怎样的技术处理手段等问题,切实保证设备零部件的生产制造材料,能够实现最为充分的应用价值状态。
2.3更多引入和运用环保性生产材料
生产材料的选取工作环节,是未来我国农业机械设备生产制造工作准备阶段的重要组成环节,也是农业机械设备新产品在开发设计阶段的关键技术控制环节。在实际开展生产材料选取行为的过程中,应当最大限度地减少实际选用的材料对象种类,尽量少选用或者是不选用具备有毒性、有害性以及稀缺性技术特点的生产应用材料。并且在此基础上做好实际选取的材料类型对象的分类管理、废弃,生产边角料物质对象回收利用工作的实施流程安排,助力我国农业机械生产制造业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目标实现水平的不断提升。
2.4保证产品零件具备充分的便捷拆卸技术特点
开展农业机械设备的设计工作,应当重点保证设备的便于拆卸与技术维护特点。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可以应用划分模块设计法,就是针对有限范围内的,具备差异功能状态,或是具备相同功能但是存在性差异的,拥有不同技术规格属性的产品对象展开针对性的功能状态条件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完成系列化功能技术模块的技术设计处理目标,并通过对已经设计形成的众多功能模块开展指向性技术选择行为,完成具体农业机械设备的拼接式技术设计工作目标。
3结语
围绕农业机械设备制造的特点及发展问题,本文从我国现代农业机械设备制造事业的基本特点,以及我国现代农业机械制造产业的发展趋势两个角度展开了具体论述,做好我国现代农业机械设备制造工作的设计和生产环节,对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具备重要的现实助力意义。
作者:刘嘉玮 单位:西京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朱士强.浅析现代农业机械绿色制造的特点及发展趋势[J].农业与技术,2012(12).
篇5
关键词:激光加工技术;农业机械制造;工作原理;优越性;应用
前言
由于激光具有较特殊的光束效用,这也使其在金属加工方面应用十分广泛,特别是用于硬质金属材料的加工更是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利用激光进行农业机械制造,不仅工序较少,而且工作效率有了大幅度提升。由于激光在时间控制性和空间控制性具有较大的优势,能够自由选择加工材料的材质和加工环境,而且能够进行自动化加工操作,这也使激光加工技术在许多行业中广泛应用,具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
1 激光加工技术工作原理
激光作为平行光束,不仅具有同调性,而且还具有单色波长的性能特征。激光加工技术主要是利用激光束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特性来对材料进行微加工。在科学实验中,使用电管以电流或者光的能量对一些原子里含有易激发的物质或者某些晶体进行撞击,撞击后原子所带的电子处于一种高能量状态,当高能量的电子转化为平和的低能量时,原子会产生更大的能量,继而放出光子;该状态下,被释放出来的光子又不断撞击原子,原子继续产生光子,不断循环进行撞击与释放,而且持续往同一个方向运行,由此集中形成该方向的一束具有极强能量的光,形成所谓的激光原理。聚集的激光能量强大,可穿透各种材质。例如红宝石激光,该激光输出脉冲的全部能量不足以让冷水沸腾,却拥有穿透5mm钢板的能量。可见,尽管激光的光能一般,但功率密度极高,穿透力强大,这是一般的光束无法企及的,因此激光的这一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诸多行业。
2 激光加工技术的优越性
激光加工技术相较于其他加工技术具有较强的优势性。在具体应用过程中,激光加工技术在对材料进行加工处理过程中,与材料实现了零接触,不会对原件带来直接性冲击,激光加工技术在应用方面的先进性尤为突出。利用激光加工技术对机械进行处理时,由于所带来的破坏性较低,而且激光光束能量密集度较高,这也使其在应用时不会对机械的原型带来不利影响。特别是需要局部加工的机械,在加工时激光照射部位没有任何不良影响产生,加工完成后,机械受光束热能量影响较小,这也使一些后续加工程序能够减少。同时激光光束在导向和聚焦工作方面具有较好的灵活性,这也对加工过程中按照所需要的要求进行调整带来了更多的便利,能够在复杂机械加工中进行广泛应用。另外,利用激光加工技术进行机械加工,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而且加工过程中不会造成污染,实现了材料的有效节约,在高精尖产品加工上应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3 激光加工技术在农机制造中的应用
3.1 激光切割技术的应用
激光切割是激光加工中的重要技术,在我国的工业生产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项技术主要是利用激光的高温以及光束的高密度性,利用激光光束扫描待切割材料的表面,这样经过激光扫描的部分则会在较短时间内达到较高的温度,在高温作用下部分材料会熔化,并利用高压气体吹走溶化的部分,从而完成切割的目的。与一般的切割技术相比,激光切割速度快,工作效率高,最为重要的是由于高精度操作能够保证切割材料的形态,不会对切割材料的质量产生影响。在农业机械制造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较厚的金属材料,如果使用一般的切割技术,不仅效率低,而且会导致材料产生变形现象。所以利用激光切割技术对较厚的金属材料进行切割,能够最大程度的保证材料的精度和质量,节省材料,降低制造成本。
3.2 激光焊接技术的应用
在激光加工技术中,激光焊接作为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相较于一般的焊接技术,激光焊接技术具有较强的优势。激光焊接主要是利用激光光束的高聚集能量的特性,对于需要焊接的材料接触面进行光束集中照射,使焊接材料照射部分溶解,从而进行焊接工作。因为激光焊接不需要使用焊接材料,所以焊接材料的焊缝绝对纯净,从而减少因为焊缝存在焊渣、蜂窝、小孔等而产生的腐蚀、断裂等情况,有效的提高了焊接的质量。由于激光焊接不直接接触焊接表面即可完成,所以对于很多无法接触到的焊接部位,能够进行远距离焊接。通过光束的集中照射,就能够对焊接部位进行精准定位,使焊接技术空间技术难题得以有效解决。相较于一般的焊接技术,激光焊接技术无论是电磁学性、机械性能还是抗腐蚀性方面都具有较好的优势,对于焊接较厚的金属材料具有较强的穿透性,并且能够减少焊接材料的变形,所以焊接质量较高。在农业机械制造中,很多农业机械需要承受较大的力量,比如播种机和收割机等,需要承受较强的负荷,在与地面接触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磨损。将激光焊接技术应用于这些部位的焊接,能够有效的提高焊接面的质量,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从而提升农业机械设备的整体性能。
3.3 激光快速成型技术的应用
激光快速成型技术是将多种技术集合在一起进行的综合运用,具有较高的互换性、复制性,而且成本较低,加工周期较短。在应用激光快速成型技术过程中,主要是利用非接触的加工模式,有效的规避了传统加工过程中残余力和工具更新等问题,而且无切割及噪声产生,有效的实现了对环境的保护。应用激光快速成型技术过程中,能够实现快速铸造,对于新品开发及单件零件的生产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在农业机械制造中应用激光快速成型技术时,不仅制造费用能够大幅度降低,而且加工周期较短,显示出了较强的优越性。但在当前一些以传统的制造方式生产的企业中,由于对激光技术缺乏有效的了解,这也使其在制造中应用较少,有效的影响了机械制造水平的提升。近年来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制造企业的实力也有了大幅度增长,再加之当前市场对农机产品的质量要求不断提升,这也使激光加工技术在农业机械制造中进行应用成为必然趋势。
4 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制造业实力也有了明显的增强。近年来在农业工业化发展速度较快,为了能够更好的提高农业机械的质量,将激光加工技术引入到农业机械制造中来,不仅有利于农业机械设备质量的提高,而且对劳动生产率及农业机械制造自动化的水平的提高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加大对激光加工技术的研究力度,不断对激光加工技术进行改进,确保其取得了更好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黄晓红,陈治明.新型产品表面激光处理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机床与液压,2012,11(8):321-322.
篇6
1 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进一步增加农作物产量。 不断实现农业机械化,可在进一步改善各类农作物生长环境的基础上确保作物收成和产量的稳定性和增加性。还能确保农作物在播种季节和收割季节得以及时性地种植和收割,利于各农作物的生长,也进一步避免了农作物收成的流失。
进一步提升农产品产值。 产值低下是水产、禽类以及农作物等农产品中初级产品[1]的最显著和最主要特点,但倘若将其通过机械化进行加工,就可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其产值。从实际的角度来看,很多地区的农业特产若未经加工和包装就不能被称为商品,无法以正规的商业渠道进行销售,导致许多特产过度堆积而腐烂,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若能将这些农产品通过机械化进行加工,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拓宽农产品销售道路,从而在提高农户收入的基础上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 在农业生产中推行机械化,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传统人力劳动的使用力度,减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各项耗费(生产时间等),使得农业劳动生产率得以最大化地提升,从而进一步缩小工农业之间的各方面(经济等)差距。
2 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现状
农用机械制造业较低端。调查研究发现,我国农用机械制造业尚未以市场需求为依据形成完整产业发展链接(市场研发——规模生产——推广销售[2]),特别是部分小型农用机械制造业尤为显著。这就导致农用机械制造业出现企业力量薄弱和不够专业化的不利局面。最终不仅会使各农用机械在后期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机械的使用寿命,不利于农用机械制造业和农业生产的发展。
农用机械推广难度较大。相关统计资料显示,在我国的农用机械生产行业中,大中型农用机械的生产总值仅占据25.00%左右的比率,其余均属于小型农业机械生产企业。而这些小型农用机械生产企业多以生产规模小、企业综合实力薄弱为主,且其社会影响力更是不言而喻,从而导致这些企业在进行市场推广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进一步增加推广难度。
农用机械设计针对性低。尽管我国经济建设已取得了十分瞩目的成就与发展,我国人民经济生活水平也得到了质的飞升,但仍然有很多农村地区经济等各方面因受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普遍落后。而各农用机械生产企业在对农用机械进行设计和推广时并未进行实地考察,从而导致其所制作的农机无法满足部分经济、交通等均较落后地区的使用需求。售后服务得不到实质性的保障,也会大大降低农户购用农机积极性和欲望。
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的实际应用。农业机械化在农业实际应用中的主要特点和核心内容是机械化生产代替传统人力劳动[3]。随着我国城市化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城市就业机会的增加,农业收入有限,便吸引了大部分以青壮年为主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因此,导致农业生产力大量流失。而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应用不但能够显著性地减少劳动力的耗费,还能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最终实现农作物优质高产的愿景,可对上述问题起到很好的解决作用。
季节性强是农业生产的显著性特点,各类农作物的生产种植对时间和环境等都有其特定的需求,一旦错过了最佳的播种或收获时期,就极有可能降低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而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就能在很大程度上确保农作物播种和收获的效率性。如,东北地区小麦收割机的效率是人工劳作的40倍[4]。
自然灾害是农业生产过程中无法控制和伤害性较大的一种因素,尤其像旱灾、水灾以及虫灾等对农作物的侵害性极强。而在抗灾中不断加强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力度,可进一步加快灾后农业生产的恢复速度,从而尽可能地减少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破坏和损害,确保农业生产的再次发展。
3 结论
农业生产相关行业尤其是农用机械生产行业应就农机在各区域农业生产中所存在的问题与缺陷进行全面性的分析,并在此前提下制定和實施针对性的有效措施。从而尽可能地将农用机械与农业生产和谐化,以进一步推动农机制造业和农业生产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亚杰.农业机械化在农业中的发展与应用[J].科技展望,2016(36):68.
[2]杨国柱.农业机械化应用现状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6(20):63.
[3]袁小西,勾红梅.设施农业中农业机械的应用[J].南方农机,2016(07):38-42.
篇7
【关键词】 集成 制造系统 机械化 农业生产
现代农业生产系统指由农业生产过程所涉及的人力资源、物理资源以及软资源共同组成的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该生产系统采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管理技术以及生产技术相结合,贯穿于农产品生产的整个过程中。将信息、资源、功能以及过程相结合,最终实现农业生产的信息流、价值流的集成,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改善服务并且将资源合理配置,为全面提高农业生产的市场竞争力而不断努力。
1 基于集成制造系统模式的机械化农业生产系统理论框架构建
1.1 制造系统及集成制造系统模式
主要从三个方面研究制造系统:(1)制造系统的结构方面,制造系统包括人员、生产设施、物料加工设备和其他附属装置等,把所有的硬件作为一个统一体。(2)其转变特性:制造系统属于生产要素的转变过程,它能够将原材料以最大生产率转变为生产的产品。(3)制造系统的过程,将其定义为生产的运行过程,分别从计划、实施和控制方面研究。在将制造理论、制造技术以及制造信息合成一体,最终构成制造系统。而在当前,制造系统主要朝着精密化、自动化、信息化以及柔性化、集成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集成制造系统模式主要指信息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和制造技术共同组成,应用于企业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将信息集成、过程优化以及资源优化,最终实现管理、经营和技术要素的统一,提高企业新产品开发的时间和质量,将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增强市场竞争能力。集成制造系统模式的主要特征包含:集成各种技术、经营措施和人员配置,最终实现系统全局动态最优化和总体最高效益;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最新成就,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的信息集成。
1.2 集成化制造系统模式的机械化农业生产系统
集成化农业生产系统是指农业生产过程所涉及的人力资源、物理资源以及软资源共同组成的一个具备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其定义还可以按照结构、功能以及过程来分析,集成化农业生产系统的结构中,农业生产过程是人力资源、物理资源组成的有机整体。按照其功能定义,集成化农业生产系统是将农业生产资源转变为农产品的输入和输出系统。按照过程定义集成化农业生产系统属于农业生产的运行过程,它是将市场分析、作业工艺规划、生产实施、收获以及销售等环节连接在一起,促成了农业生产的整个过程。该系统的特征表现在:(1)整体性,集成机械化农业生产系统是将人力资源、物理资源以及软资源组成而成的。(2)相关性,在资源的投入中,将系统机械化和自动化的程度不断提高,形成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模式,提高农产品的质量。(3)目的性,集成化农业生产系统有了明确的目的才能将资源配置到合理的生产环节中,最终变为农副产品。(4)环境适应性,集成化农业生产系统与环境之间有着重要的关系,将物质、能量以及信息促成交换,来提高市场环境。(5)动态性,农产品在生产的过程中一直处于动态变换过程中,无论是种子、化肥、能源等生产资源还是系统内部的硬件和软件它都在动态变化中,在不断调整和发展中,及时更新、完善,最终达到目的。(6)“三流”运动,整个系统运行中都在经历物料流、信息流以及能量流的动态发展,最终使得农业生产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
2 整个机械化农业系统的模式构架
集成化农业生产系统是在计算机网络以及数据库知识的应用下,根据我国农业生产现状,有效的集成各种生产资源,最终形成的一种机械化农业生产系统。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下,完成信息联系,最终形成一套综合的集成化机械农业生产系统。每个分系统在生产过程中与其他分系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为了提高集成化农业生产系统的效率,对资源和环境合理地的分配,这些都需要在机械设备中实施具体的作业,这样能够得到精确的控制,保证向田间的投入是科学的。另外,生产过程产生的各种信息应该传输到相应的分系统中,在分配中应用的软件是全球定位系统、遥感技术、传感器等,做好信息链接,促进种子、化肥、农药的合理使用,加强农机技术、提高生产过程的质量,使得资源得到合理配置。
集成化制造系统模式下农业生产系统的特征表现在:集成化,通过科学技术将人、技术和组织结合起来,实现信息集成、功能集成以及过程集成,以系统作为保障来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农产品的生态效益,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信息化,采用科学技术,从农作物的育种、生产到出售和服务等,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下,将信息加工和传递,实现对农业生产的优化方案。系统化,整个生产模式突破了机械化农业生产系统,并且将其注入到生产经营活动中,促成有机的整体。绿色化,农业生产机械化的生产系统,强调的是资源节约和注重环境保护,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形式,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生产中最终的产品呈现的是绿色化,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网络化,该系统是在计算机技术应用下进行的,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形成一体化。集成制造系统模式的机械化农业生产系统将资源合理配置,提高了农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了信息流以及价值流的优化运行,该模式采用的是因地制宜的生产,加快了机械化的发展。
3 整个机械化农业系统的模式设计思路分析
集成化农业生产系统是由人力资源、物理资源以及软件资源组成的有机体。其中物理资源包括生产设施设备、土地、生产资源和各种辅助装置;软件资源包括生产技术和生产信息,集成化农业生产系统的设计主要是从物理资源的组织和软资源方面设计的。该系统在设计中需要考虑的是作物种植计划、机器作业工艺选择以及农业机器配备最终达到质量、成本、时间、服务、资源以及环境的综合优化,另外还需要注重目标的设定,需要该系统对环境以及农产品的产量,调整好规模,实现系统最优化。最终提出了OSED组合设计法,集成运筹学、计算机模拟、专家系统等,组合成一体,采用计算机应用改善农业的耕作方式。在选择好作物种植计划、机器作业工艺及农业机器配备后,将其灵活地运用到现代化农业生产过程中,提高机械化操作水平,实现社会效益、市场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的统一。
4 应用案例探索
将集成化制造系统模式应用到某农场种植中,种植优质桃树,为种植中做好灌溉提供可靠的方案。首先要对农场进行总体规划,注重对种植人员的素质要求,按照农场实际来提高人的技术知识,实现人与技术的集成。下来是构建物理资源系统,确保机械化灌溉、机械化收获系统、施肥系统等。全面提升生产技术系统,应用先进的生物技术、生产技术以及管理技术具体落实。做好信息化支持系统,以计算机技术和数据库应用作为基础,将生产技术分系统模式、生产过程分系统模式、质量保证分系统模式、资源物料分系统模式以及环境评估分系统模式相统一。由于水果最需要的种植条件是灌溉,结合当地的自然资源,以及地形地貌特征,合理应用水资源,将信息集成、资源集成、功能模式集成、过程集成,最终实现桃树种植的质量好、成本低、以及资源节约等,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由于该农场地处西北地区比较干旱,水资源缺乏,本文针对机械化农业生产系统,提出了对农作物的机械化灌溉,根据山地丘陵提出了设计方案,具体的措施是:高效利用水资源,结合山地丘陵提出了自压和机压相结合的截水灌溉技术,保证了农作物的生长条件,平衡水土成分,最终达到产品质量提高的目的,实现集成制造模式下机械化农业生产系统的优化。为桃树种植带来了更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5 结语
本文分析了集成化农业生产系统中的生产模式,运用现代制造业的集成制造系统与机械化农业生产相结合,整个过程将人力资源、物理资源以及软件资源相结合在应用信息集成、资源集成、功能集成以及过程集成的前提下,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同时结合计算机技术以及数据库完成了对农作物生产系统的整个过程,在合理的成本控制中,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提高了效率以及市场综合力。为实现现代化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马璐强,郭俊华,马丽梅.基于VPS的制造系统模式及其应用研究[J].农业工程学,2013(26).
[2]胡胜强,赵刚.现代制造系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机械工程学,2013(14).
篇8
关键词:逆向物流;农业机械拆解;标准规范
我国农业机械保有量多年的稳定较快增长,提高了农业作为第一产业的精细化、高效化和现代化水平,有效促进了传统生产方式的科学转变。随着农业机械保有量的增加,农业机械在全国各地被广泛使用,其更新换代的速度也不断加快,农业机械类产品的生命周期相对逐渐缩短。为了满足顾客的个性化要求,增加购买几率,农业机械制造商和销售商在产品销售中普遍采用相对宽松而灵活的销售策略,使得其物流供应链竞争能力不断提高,行业稳步发展壮大。同时也应该看到,农业机械制造行业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而随着全球性资源稀缺性问题的日益显现,节约能源、材料循环利用等开始成为农业机械行业逐渐关注的热点方向,逆向物流和废弃物物流的问题也因此受到了政府行业管理部门、相关企业和学术界越来越多的重视。我国的农业机械逆向物流行业仍处于初始萌芽发展阶段,相对其农业机械正向物流其行业发育程度较为弱小,废旧农业机械再利用率、回收率、环保水平都比较低,行业竞争比较混乱无序,各级政府对回收废旧农业机械的宏观调控政策也并不完善。尽管我国相关部门逐步制定了一系列相对零散的政策来规范农业机械逆向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但总的看来我国在构建农业机械逆向物流网络体系方面,仍较为落后。论文在详细阐述了农业机械和逆向物流的相关概念和涵义的基础上,在认真的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行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农业机械逆向物流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针对如何合理优化现有的农业机械逆向物流系统,提高农业机械逆向物流的供应链服务效率和行业效益,给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和行业发展的参考路径。
1农业机械逆向物流
1.1农业机械行业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总量规模的发展壮大,农业机械制造业和流通市场也以年均10%的速度态势稳定成长。改革开放之初的1980年,我国农业机械总动力11749.9万kw,拥有的大中型拖拉机和配套农业机械数量分别为74.5万台和136.9万部,小型拖拉机和配套农业机械数量分别为187.4万台和219.1万部,农业排灌柴油机数量为289.9万台;发展到2013年,对应的数据是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103906.8万kw,我国拥有的大中型拖拉机和配套农业机械数量分别为527.0万台和826.6万部,小型拖拉机和配套农业机械数量分别为1752.3万台和3049.2万部,农业排灌柴油机数量为1259.4万台[1]。农业部的相关数据表明,2014年全国农业机械的总动力达10.76亿kw,同比增长3.57%。虽总动力增幅有限,但是大中型拖拉机和配套农业机械数量分别达572.3万台、894.1万部,同比增长率都在8%以上,保有量增长率高于总动力增长率一倍有余,我国农业机械的应用仍然明显表现为配套化和大型化的趋势特点。伴随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农村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我国的农业机械相关产业也得到了显著的发展。2008年7月中国农业部(农业部第1062号公告)颁布并实施了农业机械分类行业标准[2],进一步规范了农业机械化管理中对农业机械的分类及统计,提供了行业管理可参照、具备更高透明度的依据。我国农业机械行业发展取得了最为辉煌的10a连增的成绩,但也应清醒看到,整个行业供应链仍存在着明显的结构性不均衡,农业机械制造和流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每年数以百万计的报废农业机械并未充分融入循环经济的发展中,废弃和报废农业机械回收业并未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
1.2逆向物流的涵义
国外学者对逆向物流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最早出现在学术文献中是“逆向流”、“逆向渠道”这样的定义。美国的Stock(1992)首先提出了“逆向物流”的定义,将逆向物流概括为:这是一种集合了产品回收、物料再循环、回收再利用报废产品、维修再制造等流程的物流活动。Carter(1998)结合循环经济理论,给出逆向物流的进一步定义:是物品在渠道成员之间的反向流动,企业在这一流动过程中为了获得环境保护上的优势,对其中再循环利用的物料进行有效的管理[3]。相对而言,我国对于逆向物流的研究起步较晚。2006年颁布并实施的国家标准《物流术语》给出了逆向物流的权威定义:逆向物流也称反向物流,是物品从供应链下游向上游的运动所引发的物流活动[4]。广义的逆向物流包括回收物流和废弃物物流。通常回收物流是指退货、返修物品和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等从需方返回供方所引发的物流活动。废弃物物流定义为:将经济活动中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收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储存等,并分送到专门处理场所的物流活动。相比2001年的《物流术语》,新版物流基础术语明确了物品是经济活动中实体流动的物质资料,包括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回收品以及废弃物等。对于农业机械行业而言,逆向物流一般是指废弃物物流,报废的农业机械虽然是在农业经济活动中失去原有适用价值的物品,但仍有再利用的潜在价值。
2农业机械逆向物流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农业机械逆向物流的现实意义
农业机械行业实现逆向物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人口大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资源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但现实情况是我国国土范围内人均资源占有量仅是世界人均水平的58%,后备资源储存严重匮乏。由于大量资源的粗放型使用,我国的资源利用率较低,因此节约资源,实现循环经济势在必行。农业机械制造业是高能耗产业,面临日益减少的资源,逆向物流的实现是十分必要的举措。农业机械逆向物流的开展为报废农业机械的回收和再利用架设了桥梁,节省了社会资源。农业机械逆向物流也是行业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实现顾客价值的重要手段。农业机械逆向物流对报废的农业机械进行重新拆解,将可在循环的废旧材料回收利用,可再使用的零部件翻新,能够降低生产成本,缓解制造业企业当前所面临的成本压力,提高企业在成本方面的竞争优势。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树立环保意识,提升企业形象也是必要和关键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全社会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企业对逆向物流给予重视,把报废农业机械的回收工作做好,体现了企业高度社会责任感,塑造企业的绿色形象,提升客户的满意度,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2.2农业机械逆向物流的瓶颈
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开展了报废农业机械的回收拆解企业升级改造示范试点工作,力争通过政府先行资金引导、市场规范运作整合等措施来发挥农业机械逆向物流业的规模效益,推动相关企业做大做强,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农业机械逆向物流行业效率低、小而散、竞争无序等特点没有得到实质性改观,制约发展的主要问题表现在:
2.2.1农业机械逆向物流行业标准缺失的制约
我国目前除拖拉机规定不得使用超过9a外,没有规定其他农业机械的使用期限。农业机械分类行业标准将现有的农业机械共分14个大类,57个小类和276个品目,拖拉机保有量只占到农业机械保有总量的30%左右。对于数量巨大的配套农业机械而言,只有新疆、江苏等少数省份以政府文件的形式规定了非强制性的农业机械报废标准。行业规范的兼容性不足,市场、技术标准的缺失,成为制约农业机械逆向物流产业链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2.2.2行业管理政策和发展规划引导的制约
我国《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将“城市矿山”示范工程列为重点工程,从技术创新、环保达标、管理规范、产业集约、辐射功能等几个方面来推动城市废旧物品回收拆解工作,从而带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对于幅员辽阔的农村,尤其是针对每年数百万台(部)的报废农业机械,相关政策几乎是空白的。如果实施更加积极的财税政策先导,金融、土地、招商等综合配套措施并进,带动农业机械逆向物流的发展,对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具有宏观意义,同时对制造企业等微观方面也具有正向作用。
2.2.3农业机械行业重视程度的制约
目前我国的农业机械制造企业把重心放在正向物流上,而在逆向物流方面,企业还没有充分的投入热情,部分甚至是直接在正向物流的运输基础上开展逆向物流的运输。我国现有的农业机械回收物流企业拆解设施设备条件差,工艺粗放落后,材料回收再利用率极低,行业发展相对滞后。
3促进农业机械逆向物流发展的建议
3.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构建再制造逆向物流网络
参照废旧家电逆向物流发展的成功经验,针对整个农业机械逆向物流行业的地区发展不平衡、体系不健全、市场竞争混乱等情况,尽快出台统一的优惠政策和实施细则,支持全产业链的规模发展,构建集回收点、检测中心、选址、和回收数量监控一体化的农业再制造逆向物流网络体系。
3.2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打造逆向物流云平台
农业机械逆向物流回收过程是一个多层次、复杂的过程,单一企业信息既可能无法满足实时的信息需求,又可能造成资源的浪费。而建立起企业间大数据共享的云平台,使行业内的交流便利,信息传达及时,同时又节约了社会资源与劳动力,实现共赢的目的。
3.3优化管理运营模式,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加强农业机械逆向物流企业的技术改造,引进对报废产品的检测和拆解处理所需专业设备,建立起适合的管理模式,对员工进行专业化、知识性培养,建立起激励、协调机制,逐步完善企业的集成化管理,不断提高其物流服务绩效水平。
作者:王西 单位: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4[EB/OL]./.2015-03-18.
[2]NY/T1640—2008,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行业标准:农业机械分类[S].
[3]Carter.ReverseLogistics:areviewoftheliteratureandframeworkforfutureinvestigation[J].JournalofBusinessLogistics,1998,19(1):85-103.
篇9
机械电子技术是机械领域的一种新技术,主要是将电子技术和机械生产结合起来,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减少成本投入,提高企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当前人们对机械电子的应用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和关注,我国也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发展内容。当前,机械电子技术还在不断的发展中,通过研发新技术,开发出机械电子新的生产潜能。
1、机械电子技术的主要特征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如今市场千变万化,竞争也更加日趋激烈,对机械制造业的应变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自动化技术的逐渐发展,在机械产业的体系中,机械电子技术具有以下特征。
1.1 显著的电子信息技术特征
计算机信息技术契合时代的发展,不仅应用于机械机构本身的设计,还将更多的新时代现代化元素应用到了机械设计之中,所以现在的机械设计已经不是简单的意向机械工程了,它可以更加全面的进行机械设计,从而满足现代化更多样化的需求,促进经济时代更快的发展。
1.2 灵活性
与传统的机械设计不同,机械电子技术设计产品时更加灵活便捷,使产品拥有更简易的操作方法。这就需要在应用机械电子技术设计产品时拥有一定的创新性,更好的满足与时俱进的个性需求,设计出的产品也会取得更多使用者的关注。
1.3 提高工作质量
在自动化系统的控制下,运用机械电子技术只需要根据设定的要求就可以完成预定动作,此过程不受人工的主观因素。
2、 机械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
2.1 智能化
智能化是指机电产品应该有一定的智能,使它能够根据各种不同的情况进行科学判断,判断过后能够对这些问题进行进行相应的处理。例如美的最新的物联网“云空调”,能够利用二维码、温湿度传感器等能够随时随地采集空调的动态信息,再通过射频、WI-FI 技术3G、Internet网络将空调的信息实时进行传递,使得用户能够使用手机、iPad、电脑等设备对空调进行远程状态查询与控制[1]。初次之外还新增了手机遥控器,它集成了智能语音控制系统,让控制空调也是种享受。未来手机遥控器还将集成温、湿度等环境舒适度控制,实时显示您身处环境的温度、湿度,并会对您身处环境的舒适度进行评价,您可以根据反馈及时调节温度和湿度,帮助您和家人监控房间环境,呵护舒适健康。
2.2 实用化
随着机械工业的发展,机械电子技术的发展也逐渐深入。人工操作也渐渐的被自动化控制器所取代。虽然我国在机械制造业投入了巨大的财力、人力,以及想方设法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这对于推动机械制造业发展具有重大作用。但目前相比发达国家,还是有不小的差距。根据我国目前的现状,我们需要根据企业生存发展实际需要的方向和行业的发展来研究实用型的机械电子技术。例如在医学领域,自动化的机械电子设备和仪器可以代替人工操作,实现医疗手术过程中操作的精准度和规范性。
2.3 微型化
上世纪 80 年代末,机械电子微型化开始兴起。所谓微型化就是机械电子技术向着微观空间及微型机械设备方向发展[2]。在国外,机械技术产品外形尺寸不大于 1cm3统称为微电子机械系统,并向着更小的微米、纳米大小的机械技术产品发展。这些微电子机械系统产品本身体积很小,操作又很灵活,耗能也很低,所以在军事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生物医疗方面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然而,微电子机械技术的应用也有着制约发展的缺陷,比如微机械技术。微机械电子技术产品一般采用精细加工技术,包括蚀刻技术和光刻技术。
2.4 性化
机电产品的服务对象是人,所以它们应该与人们的实际需求相连接。人们的行为动作往往表现了他们不同的心理活动或实际需求。机电产品应该自此出发,更好的服务于人类。例如 Iphone6s 新增了 3DTouch 的功能,在屏幕下方增加了压力感应,从而可以检测平时手指按压屏幕的力度,然后系统可以识别到压力强度,再给出相应的选项。下面简单介绍下在 iPhone6S 3D Touch 操作的方法,以及设置选项。对于 3D Touch 功能而言,当然自家的应用肯定都是率先支持这个功能的。只要用力按下屏幕上应用图标,就可以看到额外的功能选项,就好比在电脑上右键的选项功能。在使用 3D Touch 前,你自然需要先掌握如何开关调节它。
3、机械电子技术的应用
3.1 质量检测
科技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信息流的流动性加强,近些年,产生了许多具有高性能的新型材料,逐步代替传统的工业材料,因此,投入和关注的程度也越来越高。设备机械化必须紧跟现代工业生产的步伐。传统的依靠人工检测的技术已经无法达到科技所需要的高精度,因此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高精度设备是机械电子技术的体现。
3.2 农业应用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农业的发展进程需要更近一步的实现现代化进程,才能支撑国民经济的发展。农业的现代化发展需要解决现有品质不高、效率低下、产量低等问题,与此密切相关的农业机械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现代化机械电子信息技术的融入,能更快提升农业机械的效率,推进现代化农业的更快发展。比如将电子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大型现代化农业机械设备,需要设备融入计算机控制终端,利用智能化的应用来实现自动化控制,同时通过计算机标准接口设计和网络通讯协议设定来提升机械设备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
3.3 电子产品应用
机械生产中为了降低设备的重量和体积,将部分零件用电子部件替换,以提高设备的灵活性。随着机械生产行业的不断更新,自动化的发展进一步完善,很大程度的促进了电子技术的应用。目前,在机械电子技术在电子产品的制造领域中,关于较多的新型纳米技术,此技术能够更加精确的掌握部件的内部结构,并且对其进行合理科学的改造。此外,电子产品的快速成型技术方面研究也有很大的进展。一方面提高了加工技术的灵活性,高效性,同时保证了产品的质量,以及成型效果。比如近几年发展起来的 3D 打印技术,是一种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通过 3D 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现阶段,科学家已经研发出 3D 打印的内置测光器和带有触摸按钮的游戏手柄等电子产品。
结语:
在信息化时代中,机械电子技术的发展极大的带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机械电子技术应该不断进行创新完善,以更广泛的应用在社会生产中,提高基础生产力水平,进而促进社会的发展。我们要加强对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培养创新意识,以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篇10
关键词:机械制造 质量控制 管理
1、机械制造业
我国的机械制造业主要从事各种动力机械制造、起重和运输机械制造、农业机械加工、冶金矿山机械制造、化工机械制造、纺织机械制造、机床生产和各种仪器仪表制造及其它机械设备制造等生产的行业。机械制造业的任务是为我国国民经济生产提供各种精良的技术装备,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水平体现着国家工业化程度的主要标志之一,是国家非常重要的支柱产业。通过以上对机械制造行业的分析不难看出机械制造行业所生产的设备,都是一些在工厂中经常使用的设备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设备,这些设备质量的好和差直接影响着使用企业的效益,在这些设备的制造过程中,焊接是最关键的环节,因此焊接质量的控制和管理是影响机械制造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机械制造业,所涉及的焊接技术有多种,如常用的有电弧焊,氩弧焊,CO2保护焊,氧气 - 乙炔焊,激光焊接等多种,下面对焊接质量控制和管理进行阐述。
2、焊接前的准备工作
焊接前的准备工作是焊接质量控制和管理过程中比较重要的环节,具体做以下准备工作:
2.1 对焊接母材进行严格的检查
首先要对焊接母材的出厂质量合格证书进行检查,按照母材的出厂质量合格证书上给出的数据对母材进行严格的检查,检查内容为:外观、母材厚度,长度和宽度是否符合标准等。
2.2 对焊条进行质量检查
焊条是焊接过程中最重要的焊接材料,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焊接质量,因此对焊条质量要进行严格的检查,检查内容包括:
2.2.1 外观:检查焊条外观是否有气泡、开裂和肿胀问题;质量合格的焊条外观圆润、饱满、没有偏心的现象。
2.2.2 对焊条的直径和材质进行检查。质量合格的焊条直径均一,没有粗细不均匀的现象,同时药皮不能出现脱落和剥离的现象。
2.2.3 对焊条的存放地点要严格检查。焊条的存放地点直接影响焊条的质量,如电焊条不能放置在暴晒、潮湿和高温的环境下,否则影响焊条的质量。
2.3 焊接工艺的确定
焊接工艺的确定直接关系到焊接的质量,如厚板焊接,大于或者等于 40mm 板材曾称为厚板,厚板焊接难度比较大,因此厚板焊接工艺一般选择对母材进行双面 X 型破口。再如对不锈钢薄板的焊接工艺应该选择氩弧焊等。要针对不同的材料不同的厚度进行差异性质量控制,是保证焊接质量的关键。
2.4 对焊接人员的资质进行检查
目前我国焊接操作人员很庞大,焊接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资质是证明焊接操作人员素质的一项重要条件,由于机械制造行业对焊接质量要求比较高,因此对没有资质的焊接人员一律不准进入现场进行操作。在一些大型企业,对焊接操作人员每年要进行资质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操作人员一律取消资格。同时对焊接操作人员每年要进行技术培训,不断的提高焊接人员的操作水平,适应企业的发展。
2.5 对焊接设备的保养和检查
焊接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到焊接质量,因此在焊接作业前,要严格对焊接设备进行检查和试用,同时对焊接设备实行定期保养和定期检查制度,以保证焊接设备的正常使用。检查项目包括:电流表、电压表等各种仪表的校验等。
3、焊接工艺控制要点
焊接的方法很多,不同的焊接方法相对应不同焊接工艺,焊接工艺的确定主要是根据母材的材质、规格型号、化学成分等项目,焊接工艺决定焊接方法,焊接方法很多,如手弧焊、埋弧焊、氩弧焊等,不同的焊接方法所使用的焊接材料都不一样,对于常用的手弧焊来讲,主要包括:焊条类型、直径大小等,还包括在焊接过程中使用的电流大小、电压高低、焊接层数、道数、检验方法等。
3.1 作业前的预热
无论采用何种工艺进行焊接,在焊接前母材都要经过预热,这是焊接中碳钢时最关键的工艺要求,预热的作用是防止产生冷裂纹。预热还可以改善母材接头出的塑性,减少焊接后产生的剩余应力。预热温度标准:a.35-45# 钢预热温度控制在150-250℃。b.大于 45# 钢预热温度控制在 250-400℃。c.如果母材非常大,预热困难时,可以采用局部预热,预热范围为:焊口两侧150-200mm 范围内。
3.2 坡口方式
按照焊接工艺的要求,大于 4mm 的板厚要对母材进行坡口处理,坡口的方式一般为 U 型或者双面 X 型,其目的是减少母材熔入焊缝金属中的比例,尽量降低焊缝中的含碳成分,防止焊缝产生裂纹。
3.3 焊接后的热处理工艺
为了减缓焊接后的温度的下降速度,减少小淬火硬的处理倾向,避免接头内的氢扩散,一般在焊接后要对被焊接的材料进行热处理,热处理的工艺指标:a.时间:2-6 小时。b.温度:200-350℃。c.高刚性或者大厚度,温度:600-650 度,时间:1-2 小时。杜绝在低温或者雨中进行焊接作业。目前国内的使用焊接方法很多,大约四十多种焊接方法,但按照具体操作工艺进行分类,可归纳为三大类:即:熔焊、压焊和钎焊。
4、焊接过程质量控制及管理
焊接过程质量控制主要分成焊前质量控制、焊接中质量控制和焊接后质量控制。
4.1 焊接前质量控制
在焊接前,质量检查人员对如下项目进行严格检查:a.坡口形状及深度是否符合图纸要求,如果不符合图纸要求按照规定进行返工。b.检查破口处是否清洁,如不清洁重新打磨。c.预热温度及时间是否符合工艺要求。d.焊接设备使用的电流表、电压表及其它仪表是否灵敏。e.操作人员是否有资格证书。
4.2 焊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在焊接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质量检查人员对在焊接中的检查项目有:a.焊条的型号和直径是否符合要求。b.焊接时的电流及电压是否按照规程进行控制,在焊接过程中要尽量采用小电流,减缓焊接速度,减少母材的熔深,防止母材被灼伤。c.焊接的层数及速度是否符合标准。
4.3 焊后质量控制
焊后的质量控制主要是对焊后的产品进行热处理过程进行检查,主要有以下检查项目:a.热处理时间。b.热处理的温度。
5、结语
在机械制造生产中,离不开焊接这一重要的环节,因为焊接质量直接影响机械制造产品的质量,除了焊接设备要求精良;焊接材料要符合质量要求;人员要具有资质外,还要加强焊接质量过程控制和管理,过程决定结果,只有把好焊接过程中的每个质量控制点,才能生产出合格的机械制造产品。
参考文献
[1]许利娟,王皓,陈燕燕.浅析起重机械焊接质量的控制策略[J].装备制造技术,2010(6).
- 上一篇:职业教育学习
- 下一篇:土地规划资质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