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学习范文
时间:2023-10-27 17:52: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职业教育学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学习西方人文技能并重的职业教育思想
不论何种教育,只要能使人按照自身的条件得到发展,满足社会需求,这种教育就具有极高的价值。西方的职业教育思想是人尽其才,人文技能并重。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选择合适的学校和专业,尊重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德国、瑞士等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学生大多是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职业教育,有些家族企业几代人从事同一职业。中国基本上是以分数来确定学校和学生的选择,考生根据分数填报志愿,高校根据分数线分批录取。这种用制度机械地划分不同学生的学校和专业,在注重人文发展的西方教育中,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西方职业教育十分强调人的发展。针对学生,西方国家一方面注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能力,另一方面注重培养人文精神,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创建于1893年的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倡导的洛桑精神是:艺术与科学。学院在教学上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书本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在人文精神的培养上注重艺术修养和科学精神,重视学生的素养提升与全面发展,既传承欧洲历史悠久的职业教育精髓,又体现现代科技的掌握与运用。针对老师,西方国家选择最大限度地信任教师,极力发挥教师主动性、积极性。澳大利亚的培训质量认证体系里,仅对教师的考核与进修作了要求,极少涉及教师个人的量化考核。职业院校里,没有教学督导听课,没有学评教测评,没有科研任务。日常的教学管理,比如调课、上下课时间等,也十分人性化。教师的主要精力在教学上,大约承担每周38课时的工作量,包括教学、学生辅导,实习指导以及就业指导。澳洲职校倡导并践行的职业性、敬业性、爱岗性,充满人性化的服务意识等,让我们十分钦佩。
相比国内,我国职业教育办学理念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办学就是为了就业。职业学校在教学上极其重视技术技能的训练,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仿真模拟实训场地等,都紧紧围绕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进行着。同时,为了更好地培养出高技能人才,国内职校特别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但培养过程多采用科研成果作为考核指标,往往忽视教师的专业技能指标和人文精神的发展,直接导致部分职业院校的教师为了考核和晋升,越来越关注科研,甚至忽略教学。如此看来,我们的职业教育其实更趋于实用主义思想,更趋于培养人的职业能力,是单纯的技能教育与谋生教育。它重视人的工具性价值,忽视人的文化性价值,忽视教育的本质。
因此,从职业教育思想的角度,我们的旅游职业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娴熟的旅游职业技能,也要为学生全面发展做准备,树立可持续培养人才的教育思想,人文和技能并重发展,给学生、教师创造一个完满的职业生涯教育经历。
二、学习西方全面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
西方各国受本国政治、历史、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构建了各具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如德国与瑞士构建的“双元制”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完善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为保障,强化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主导地位,并建立高中阶段层次的职业教育体系和高等教育层次的专业教育体系;美国构建的以课程植入为特征的普职融合单轨制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有非常完备的学分互认与转换机制、完备的职业上升通道,职业教育贯穿中学、大学教育始终;英国构建的资格证书与学分框架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全社会多样化的教育需求;澳大利亚构建的以职业技术学院(TAFE)为主体的职业教育体系等。西方各国所构建的职业教育体系特色各异,但从本质上看,都具有同一性,即注重教育公平,拓宽教育受众面,倡导终生教育,融通各类教育层次,实现普通教育、职业资格培训和终生教育高度互通。这些特性在目前中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中是难以实现的。
就旅游职业教育而言,我国旅游教育基本上还是以博士、硕士、本科、高职、中职学历为梯级的教育,旅游的职业教育无法实现与普通教育平等地位。在办学层次上,我们缺乏本科以上旅游职业教育层次,旅游中职、高职和本科教育因条件限制而无法有效衔接。国家有明确规定高职高专院校限制举办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即所谓的职业学校不得升格。事实上家长和学生有上本科的愿望,企业也需要高素质的员工,社会发展正逐步要求延长受教育时间,减缓就业压力等。但一纸“不能升格”的规定影响了职业教育办学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也使得原本愿意接受职业教育的年轻学生,因为升学渠道受限而放弃选择职业教育。
此外,由于我国的职业准入体系不够完整,职业资格证书并不是所有行业的就业准入门槛,我们的职业教育通常只是证明学生掌握了某种职业技能,对就业没有决定性的帮助,更谈不上职业证书与薪酬直接挂钩了。我国旅游业,除了导游是强制性持证上岗外,其他工种几乎对职业资格证书都不作要求。而在澳大利亚,职业资格证书是相应职业岗位的就业准入证,不同等级证书对应岗位的不同能力级别和薪水。也就是说,学生如果想做调酒师,先要获得资格证书,否则就算已经从事调酒工作,依然拿不到调酒师应得的薪水;而一个拥有三级证书的烘焙师如果想加薪,必须通过进修培训获得四级证书。
这一系列的问题源于我们没有构建好足够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可喜的是,我国已先后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 2014-2020年)》。这些政策文件提出了建立相互衔接的现代职教体系的设想,对推动建立现代旅游职教体系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指导意义,势必为我国旅游职业教育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三、学习西方行业协会制度下的校企共生机制
中世纪后,西方职业教育完成了精英模式向大众模式转化,大众性在这个时候被认为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之一,延续至今。此后,西方大众模式的职业教育办学主体逐步演变成由政府、社会共同参与,并被西方各国用法律文书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了各国各具特色的职业教育模式,如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现代学徒制度”、美国的“社区学校”、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澳大利亚的“TAFE”、瑞典与芬兰的“职业场所教育”等。最具代表性的是德国,德国职业教育是在工厂企业和国家的职业学校进行的,学生约60%~70%时间在企业,40%~30%时间在学校。在此,德国行会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德国法律规定,所有企业均须加入相关行业行会,赋予行会制定职业培训合同、组织职业教育证书考试,承担起企业方面的职业教育培训和人才培养的职责。行会是连接学校和企业的重要桥梁,促使学校和企业结成一个共同体,责任相关,利益相关,笔者把这种机制理解为是德国式的校企共生机制。相比之下,我国的职业院校通常都是政府办学,社会、企业参与程度远远没有西方紧密。人们总是片面地认为人才培养是政府和学校的事,企业只管用人就好。学校需要企业的一线技术人员全面参与到人才培养中,企业也需要学校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技能人才。双方的诉求都无法通过类似行业协会的组织来连接。资源无法合理共享,校企之间难以达成“利益共同体”,更无“责任共同体”一说了,这某种程度上就是人才培养上的“公地悲剧”。
篇2
【关键词】学习型社会;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培养
学习型社会是一个面向未来的概念,是一种理想主义的社会发展观和教育观。创立学习型社会理念的鼻祖,美国学者哈钦斯认为:学习型社会是“不仅仅向人们提供定时定点的成人教育,还要在任何时候以学习、成就、人格形成为目的,成功地实现价值传递,从而实现一切制度所追求的目标的成功社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将其定义为“一个教育与社会、政治与经济组织(包括家庭单位和公民生活)密切交织的过程”。结合二者的观点,学习型社会可以理解为是一种以学习为核心,促进社会各个组成部分良性发展的社会形态。对个体而言,学习成为个人的基本生活方式,盈其一生;对社会而言,学习成为普遍的社会行为方式和价值选择,学习在社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高等职业教育在现今社会的重要性
在我国教育体制发展不平衡和不完善的状态下,单一的教育主体和办学体制逐渐不能满足社会转型时期对人才、技术和科学的需求。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对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作用。在我国现阶段的继续教育中,高等职业学校是服务当地企业的重要场所,也是人们获取继续教育机会的重要渠道。高等职业教育,就是以高等职业素质为基础,以高等职业能力为核心,以高等职业技能为重点的全面素质培养教育。职业教育是义务教育之外重要的教育类型,在我们能够预见的未来,大多数从业人员的就业准备仍需要通过职业教育来完成。我国职业教育先驱黄炎培先生曾经说过:“凡用教育方法,使人人获得生活的供给及乐趣,一面尽其对群众之义务,此教育名曰职业教育。”他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
2学习型社会对学生培养的启示
对于学习型社会来说,人人都是学生,人人都是老师,学生与老师的分界已无实际意义,人人都是学习的主体,人人都有得到全面发展的机会和条件。因此,教育可持续发展和学习型社会的要求不谋而合。高职院校应结合自己的现状,在教育观念上实现四个基本转变:一是,由一次性的学校教育转变为终身学习;二是,将书本上的学习转变为实用型的技能学习,重点放在就业能力的造就上;三是,将学校学习转变为工作、生活中的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使学习工作生活一体化;四是,由强迫学习转变为自觉自主的学习。
2.1培养学生主体性
首先,培养学生主体性包括提高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管理是个人能动地对自己进行管理,是个人“自我愿望”实现的一种方式。个人在组织共同价值观的指引下,在所授权的范围内自我决定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实施自我激励,并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行为,以便个人能够更出色地完成既定目标。在这个过程中使自己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使自己在工作中获得最大的享受。高职生是高职教育体系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主要的被管理者。因此,高职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的优劣不但对其个人的目标实现有着直接影响,也对高职院校这一大环境的管理水平有着直接影响。自我管理的目标必须和大环境管理的总目标相协调,不允许有多向性和自由化,不然就丧失了自我管理的意义。其次,培养学生主体性还包括提高时间管理能力,当今要求学生要有超强的时间管理能力,只有合理的配置时间才能发挥最佳成效。此外要有过硬的技能管理能力,技能的培养是高职院校的重要培养目标,更是高职生的生存之本。最后更要有优秀的学习能力和人生目标管理能力,对高职生来说,学习仍是他们生存与发展的推动力,高职生在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的同时,还应确立一个不断追求的人生目标。
2.2建设学习型校园
学习型校园是“一种不同凡响,更适合人性的组织模式”。学习型校园首先是关注个体未来发展的一种学习环境,个体通过在其中的学习熏陶能系统地掌握未来发展的基本能力。学习型校园价值观的核心是为了防止知识的老化,实现知识更新,产生知识的滚动效应,其基础部分应是个人学习能力的养成。高职院校和其他学校一样,在建设学习型校园过程中,无论是领导还是职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始终要体现出自我超越的精神,教师不为学历职称而教,学生不为文凭而学,从学会做人入手,学会学习,培养创造性,凸现自主学习的能量,张扬挑战自我的个性,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学习是高职院校走向学习型校园的关键。和其他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有着办学实力较弱、师资队伍残缺不全、学生学习基础差等明显的差距,要在办学上立足市场、体现特色,面临的考验很大。这就更需要探索创新,依靠学习型的理念弥补自身素质的不足,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准则,倡导人人要学,人人想学,人人会学的学校场景,顺应学习社会化的形势,提倡终身学习、全过程学习,提升学习力,进而提升竞争力,让学校里每位师生员工都能从学习中找到成长的快乐,知识的力量。
2.3增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高职的一切不是为了就业率,而是为了学生的终身的发展,因此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满足学生的更多需求。在学校教育过程中,要让学生拥有多种技能,掌握更扎实的基础知识,为学生的发展注入更多的能量。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职业教育的第一课,使学生了解职业、了解自身、认识专业、建立学习兴趣,规划职业生涯发展道路。现代职业生涯规划始于基础教育,并贯穿终身。然而,在计划经济时期,人力资源按计划分配,个人几乎没有职业选择机会,生涯规划指导也没有用武之地。职业指导课只是近年来开始在普通中学开设。为此,职业教育不但要补上这一课,还要突出自身特色:一是,具有明确的专业针对性和就业目标导向性;二是,在已有的人职匹配、多元智能理论方法的基础上增加工作价值观的教育引导;三是,利用行业企业的工业文化教育资源。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可聘请资深企业技术管理人员讲课、邀请成功校友介绍经验,还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编写形象生动的行业工业文化读本,使学生从行业文化入手,熟悉热爱专业,做出正确、合理的生涯规划。
3结语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建设,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更高,在落实制度、经费、资助体系保障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由于高质量的人才涌入社会,极大促进了社会的前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在学习型社会中的位置愈显重要。要逐步建立和完善面向就业市场,依托企业、政府支持,社会化、多层次的职业培训体系。一方面,要进一步整合成人教育资源,构建面向社会、资源共享和功能衔接的职业教育社会网络;另一方面,职业院校要进一步发挥面向社会的培训功能。
【参考文献】
[1]杜战其,关海玲,杨斌鑫.新时期我国高校继续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研究[J].机械管理开发,2006(04):148-149.
[2]聂雪奎.论学习型社会构建中的职业教育[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7(04):37-39.
篇3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作为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职业教育,更是面临着较大的冲击与震撼,可谓机遇和挑战并存、希望和困难同在。职业教育要想成为教育领域的生力军,夺目于教育事业的百花园,必须与昔通教育“错位发展”,办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尤其是要不断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以质量求生存,靠质量谋发展。本文就如何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问题发表一孔之见,以求专家与同仁指正。
一,了解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趋同,无论是商品市场还是人才市场,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职业教育只有紧随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前进脉搏,才能寻找到自身快速发展的舞台。所以,职业教育改革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和主旋律。要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就应当了解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方向。
1.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近几年来,职业教育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而且越来越理性化和注重实效。在改革的方式上,不仅注意到宏观的指导意义,同时更加关注微观的实际操作;在改革的内容上,从单一方面的改革逐渐向综合化配套改革迈进。在改革的进程中,出现了几个值得关注的新动向:一是针对就业率的教育越来越明显,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思想逐步深入人心,教育主管部门也把就业率作为考核学校办学、核准招生计划、批准新设专业等的重要依据;二是普通高校开始注意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职业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不再是职业教育的专利,这将预示着职业教育在就业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三是职业资格证书的形式不断创新,过去标志着某一系列知识和能力水平的统一化职业资格证书,将被模块化证书、阶段化证书、写实化证书等所代替;四是人才评价的方式和标准更加注重实际,评价一个合格或优秀人才将坚持“四唯四不唯”的尺度与标准,即不再唯学历、唯职称、唯资历、唯身份,而是唯品德、唯知识、唯能力、唯业绩。以上四个方面的问题提出,对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过程的安排、教学内容的组织、教育教学的评价等都有着深刻的影响。要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就应当理解这些影响的实质,并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思想和行为方式。
2.积极适应“五化”趋势
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和教学思想也经历了一个逐渐发展成熟的过程。在市场机制日益完善和注重改革创新的时代,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工作也在不断地改革调整和发展变化之中,并且,在职业教育改革的实践中出现了“五化”趋势:一是培养目标具体化。职业教育不再是培养“万金油”式的“通才”,而是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胜任某一具体岗位的专才。如遇转岗将依靠其综合职业能力和社会发展能力,而非培养目标设计的包罗。二是文化教育功能化。在过去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文化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争课时的现象是众人皆知的,其根源是没有弄清职业教育的本质及其它与普通教育的区别,忽视了文化课教育的功能是为专业课学习做铺垫的,文化课应以“够用”为度。三是专业教育实践化。长期以来,在职业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错误导向,认为实践不足可以在工作中弥补,而理论不足不易在工作中弥补,造成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影响了职业教育的质量和声誉。专业教育与职业活动是密不可分的,实践化是专业教育与生俱来的本质特征,必须做到学以致用、学为所用、学有所用。四是教学过程活动化。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实用型专业人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讲清基本原理和方法后,应当进行实践技能的训练活动,并且通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和技能训练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巩固学习成果,增强适应能力。五是质量评价社会化。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和成效如何,既不能由学校自己说了算,也不能完全由教育主管部门考核定论,而应当由社会来进行全方位的评价。通过社会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和用人单位对人才质量的评价,通过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一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便可显现在社会公众面前。由此可见,职业教育的教学工作只有积极适应以上“五化”的发展趋势,才能保证其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3.明确职业教育的现实要求
一是要更新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用新的视角和创新理念来审视新形势下的职业教育的教学工作;二是不断优化专业培养目标,瞄准市场经济对人才规格和质量的客观要求,分析职业岗位对人才知识与能力的具体要求,准确定位,按需培养;三是要调整课程组合结构,打破传统的“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段式的课程组合结构,按照新的人才观标准,实施“职业思想道德——职业基础知识与能力——职业知识与能力——职业拓展知识与能力”的新课程组合;四是要确立“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宗旨,从毕业生就业岗位的能力要求来设计和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并以“综合职业能力”的标准来评价和检验教育教学成效。根据上述四项要求,要提高职业教育教学的质量,教学工作的组织必须与之相适应,一是确定新的培养目标;二是制定新的教学计划;三是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四是采取新的教学方法。
4.明确职教课程改革达到的目的
结合职业教育教学工作改革的现实情况,从发展的眼光看,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应当达到四个目的:一是创新教学环节;二是改善教学组织;三是优化教学活动;四是提高教学效益。为了实现这四大目的,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应当进行全新的改革与调整。一是实现教学内容的综合化,按照“实用、有效、够用”的原则,重新进行内容整合,删除不必要的重复交叉和学而无用的内容;二是实现教学内容的模块化;三是实现教学内容的实践化;四是实现教学内容的阶段化,遵照教育教学规律和新时期受教育者的特点,把系列庞大的内容,按内在递进关系划分为若干相对独立的学习阶段,以便于学习组织、教学考核和学生把握;五是实现教学内容的灵活化,把过去整齐划一的教学内容,按个性化学习的要求,区分为不同的等级与层次,根据学生不同的接受程度有选择地确定教学内容组合,实现最佳教学效果。
二、理解和运用好职教教材
1.把握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基本走势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市场的客观要求,职业教育教材改革和建设工作呈现出五大走势。一是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教材建设的基本导向,即目标职业化;二是通过教材内容的综合提高课程教学效益,即内容综合化;三是将理论教学与实训活动组成灵活的教学单元,即组合模块化;四是按照“基础——实践——选择”的方式分层次实施教学,即进程层次化;五是力求变奉命被动学习为主动的个性化学习,即方向个性化。
2.力求充分体现“三以”思想
要真正体现职业教育教材的本质特点,教材建设必须充分体现“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导向”的指导思想,教材内容要紧密地与实际职业活动的过程相统一。在内容和体系构架上,要彻底打破传统教材形式的影响,大胆地进行从形式到实质的改革创新,要从过去大纲规定什么内容就组合什么内容到学生宜学什么内容才组合什么内容,从教师会救什么内容写什么内容到学生需要什么内容写什么内容,从学生应学什么内容安排什么内容到学生能学好什么内容安排什么内容。同时,教师在把握和驾驭教材内容、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要尽力做到理论传授与实践训练紧密结合、知识与能力紧密结合、教学过程与人格塑造紧密结合,做到教书与育人和谐统一、死教材与活对象相得益彰。
3.适应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的要求
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改革,办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教育教学改革,包括系统的课程改革和教学制度的改革,其中,课程改革是重点,教学制度的改革是难点。然而,职业教育要增强生命力,办出自己的特色与质量,就必须突破教学制度改革的“瓶颈”,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以满足学生学习的个性化与多样化要求,充分体现人本主义精神,实现教育教学方式和制度与现实社会的客观需要相协调。因此,在新的教材建设体制、体系和构架等方面,都应当赋予其与新的教育教学制度相适应的内涵,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教育观,以学生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教学观,以满足学生多元需求为宗旨的目标观,从实际出发适应多种规格标准的质量观。尤其是在教材内容的组合安排上,应当给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留下充分的自主空间与余地,设计更多的选择权力和机会,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彰显个性,发展潜能。
4.实现教材的综合立体配套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对学习材料需求的多样性,职业教育教材的形式也变得丰富多彩起来。为了满足学生的多元需求,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职业教育的教材应当实现综合立体配套。一是对传统的纸质教材进行精耕细作,做到“多形式、大信息、小分量”,以增强教材的可读性和有趣性;二是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要大力编制先进的电子教材,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效果;三是提倡形式新颖活泼的辅助与辅导教材,适应培养学生自学方法与能力的要求,以巩固学生对课程学习的成效;四是适应开放式教育的大趋势,充分利用网络技术,采集和编制对课程教学有补充作用的信息资料库,或针对课程教学组织编制“信息资料包”,以增强学生对课程把握的深度和广度。
三、了解学生水平的现实状况
当前,由于高校扩招、办学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社会上对职业教育存有偏见、职业教育本身发展的不平衡性等多种原因,不仅造成职业教育生源上人为的相对枯竭,而且也带来生源文化程度的参差不齐和整体素质的下降。这样,又给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提高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盲,职业教育院校的在校学生普遍表现出以下状况:
1.文化基础薄弱又缺乏刻苦精神。
2渴望一技之长又不知如何下手。他们渴望在新的天地里能够学到一技之长。然而,在中学阶段就没有很好地掌握学习方法的他们,面对与中学不完全相同的学习环境和要求,往往又不知从何下手。
3.兴趣爱好广泛又不愿太多投入。
4.思维灵敏活跃又常常自惭形秽。
5.乐于接受信息又厌恶理论学习。他们对信息的范围并不介意,对信息的质量并不筛选,可谓“旁证博引”。但是,由于长期固定单调的学习方式的约束,他们对通过理论学习的方式获得信息这一重要途径,往往会感到枯燥和厌倦,有时会产生敌对情绪,这就使得他们对理论学习增添心理障碍。
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方法和途径是多方面的,既可以从客观方面努力,也应该从主观方面进行尝试,既可以在学生方面进行引导,也可以在教师方面进行挖掘。但是,有一点是不争的事实,那就是要适应时代的变化和要求,向教育教学改革要质量和效益。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曾说过:市场经济永远不变的法则是永远都在变。这句话对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社会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变了,职业教育所拥有的生源变了,职业教育所采取的教育教学方法当然也应该随之变化。
1.明确目标与模块
教育教学质量是靠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日积月累形成的。因此,应当向每一个学习单元或每一节课要质量求效益。在组织每一个单元或每一节课的教学时,都应当明确三大教学目标,即知识教学目标、能力培养目标和思想教育目标。同时还必须事前确定三大教学内容的模块,即基础模块(基本模块)、选用模块(提高模块)和实践模块(技能模块)。并且,要努力做好三大目标的融合和三大模块的协调。
2.实施“五双”模式教学
职教与普教的教育目标是有所区别的,其教育功效的差异性就决定了教学组织和方法的重要不同。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天然联系和与就业岗位的密切关联,决定着它在实施教学过程中的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之间的共融。为此,要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与效益,增强毕业生的就业适应性,就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实现双计划、双大纲、双课堂、双师资、双证书的“五双”教育教学模式与教学标准。
3.提倡“行为引导型”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得当与否对教育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要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益,就必须适应客观现实的变化,改革不适应的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推行“行为引导型”等先进的现代教育教学方法,实现教师传统角色的转换‘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知识积累与技能形成的指导者、引路者、合作者、促进者。学生要由被动的学习改变为主动的学习。教师应当是导演或主持人,真正出色的演员应当是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当从“权威——依从”的关系变为“尊重——合作”的关系。
4.做到因材施教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当尝试实施分层教学,并且制定实施差异化的评价尺度与考核标准,按照非统一化的衡量标准培养多样化的实用人才,做到学以致用。
5.准确把握好几个“度”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于教育教学工作来说也无例外,要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益,既要进行科学科教学组织和充分的教学准备,又要认真彻底地“读懂”学生。因此,在实施莱一课程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把握好五个尺度,即与其他课程的交叉度、理论知识的够用度、讲课内容的难易度、学生课堂的参与度、课外作业的承受度等。要特别注意的是,既不能将学生的水平人为地拔高,也不能不负责任地降低要求。
[参考文献]
[1]雷正光等.面向21世纪职业教育管理研究[M].科学普及出版社. 1999年.
篇4
一、分析特殊学校职业技术教育
在职业技术教育单一的目标结构下,三级残疾儿童,特别是智力残疾儿童,他们的目标或者高于他们自身的能力,或者低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其目标最终将无法实现。虽然在一般情况下听力与视力残疾的儿童,自身的智力没有受到根本性的伤害,但是这两方面的残疾让他们失去了与外界沟通的两个重要通道。由于信息通道受阻,对这些残疾儿童的学习效果、智力发展以至于就业等都必然造成不利影响,对其未来的职业成长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用人单位对于就业残疾人掌握了何种技术以及技术水平,并不是十分的在意,对于一技之长以外的长处和整体素养他们更加关注。这说明一般用人单位把着眼点放在了与生产劳动有直接关联的周边能力上,相比来说这些能力更加重要,其并非技术性的能力,同时,这也并不能说明毕业的残疾人已经能够熟练掌握某种技能。对于残疾就业者用人单位虽然表现比较满意,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也提出了更多要求。所以,必须要调整过分要求学生掌握一技之长的思路,尤其是在弱智学校,要让学生提高心里素养、身体素养以及职业素养等从容就业的条件。
我们主张在特殊教育学校,提倡生涯教育,实施普通职业教育,以培养学生的一般职业能力为目标,在这一方面我们有足够的事实依据和理论支持。为了准确把握特殊教育学校的改革,在新时代深刻理解特殊教育学校的职业教育任务和目标,我们重现对以下几个概念的内涵进行明确:
1、一般职业教育。指为了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职业,让学生了解劳动世界,让学生具有初步的职业素养,而进行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知识的教育,就是一般职业教育,也称为普通职业教育。其是普通教育的一部分,并不是为了让学生从事特定的某一职业而实施的、大部分特殊教育学校实施的职业教育或者是劳动教育,应该是这种意义上的普通职业教育,并不是狭义的单纯培养学生一技之长的技术教育。
2、职业成长。从被动状态转入主动状态的过程以及个人对职业的认识,就是所谓的职业成长。能够有效、充分地利用各种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去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能够独立判断职业的价值,这是职业成长成熟的标志。应当将职业成长作为支持性就业模式的一项重要内容。
3、就业技能。在特定工作岗位上能够继续发展,个人获得工作,寻找工作所需要的各种技能。其中包括:分析职业质量、善于收集信息以及善于自我推荐等等。为此一些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还设立了专门的就业指导课程,此外,为了提高毕业学生的就业技能,社会劳动组织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也在提供就业指导服务,特别设立的就业指导小组。这无论是对职业技术学校还是对特殊学校的职业教育都是非常适合的。
4、职业态度。在行为举止方面反映其所从事职业看法的基本倾向,这就是所谓的职业态度。态度的确立和选择一般情况下,取决于对职业价值的认识程度。职业态度容易受到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的影响,其是构成行为倾向的稳定心理因素。客观因素包括:人际关系、工作条件、管理措施。主观因素包括:个人健康状况以及心理状态等。积极的职业态度能够提高职业活动的接受能力、忍耐能力、适应能力,能够推动人们去掌握技能,去钻研技术,最终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而消极的工作态度,则刚好相反,会降低工作效率。所以,在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正确的职业态度,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根本性的任务。
5、职业适应。一个人的能力、性能特征、知识、兴趣等,与将要从事或者是正在从事的工作相适应,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职业适应。职业适应既表明了职业条件、工作条件、职业性质、个人需要、职业类型,又表明了个人的态度、所受的训练和教育、知识技能对工作和环境所产生的刺激能够做出合理的协调,能够引起个体心理上的满足,其价值目标相融合。劳动者本人和用人单位所努力追求的目标往往就是从业人员对职业的高度适应。包括工作环境、工作内容、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能力,从事某项职业应具备的这些个性特征,指的就是职业适应能力,其受到个人的性格健康、思想品德、知识技能当方面的影响,具有明显的个别差异。
二、特殊教育小学职业教育目标的思考
篇5
【摘要】
“学分银行”的有效实施能够对于传统教育模式改革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而且有利于推进教育公平,改进教育服务,有助于推动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
【关键词】
学分银行
“学分银行”是学分制的一种实现形式,能够强化学生的“客户”身份,学校和教师的服务地位也更加明确,具有灵活、多样性的优点。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共享教学资源,大大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学分银行”的有效实施能够对于传统教育模式改革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而且有利于推进教育公平,改进教育服务,有助于推动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
一、“学分银行”制度的特色
(一)以人为本,客户至上
“学分银行”制度能够改善教与学的关系,强化了学生的“客户”身份,明确了学校和教师的服务地位。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及其他因素,自主选择专业、课程、任课教师、授课时间、修课方式、每学期学习的课程门数等。在这种机制下,学生有机会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设计,有利于他们追求个性目标,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可以选择先学什么、先考什么,学分进行累计、零存整取,让学生拥有了更多平等的教育机会,在学习进度上给学生更大的弹性空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二)灵活弹性,提高效率
“学分银行”的推行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使学生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制约自由学习。“学分银行”充分考虑了职业教育需要边实践边学习的特点,同时,“学分银行”为在职人员“间歇性”学习提供了便利。学生可以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学完一门功课,可将拿到的学分存入“银行”,工作几年回来后可以继续学习,学完一门算一门学分,已经修过的课程可以直接承认,不必重修,累积到规定学分总数后即可“支取”相应学历。
(三)整合资源,沟通衔接
“学分银行”的构建能实现各高等学校、不同层次的教育、各种教育形式之间的教学资源共享,各级别“学分银行”之间学分的通兑,建立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之间沟通的平台,使各类教育沟通衔接。也可整合学校、人力资源开发机构、社区和企业的教育资源,逐步建立终身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成果的互认和衔接。
二、“学分银行”制度在我国应用的现状分析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的高等学校以及职业学校探索实行学分制。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写入建立学习成果认证体系,建立“学分银行”制度条目,建立学习成果认证和“学分银行”制度,探索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在一些地方,“学分银行”制度已经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和成果。
(一)政府主导
部分省市通过建立相应的教育机构,整合各类教育与培训资源,建立终身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成果的互认和衔接。它突破传统的专业限制和学习时段限制,将技能培训与学历教育结合起来。学习者可随时随地自主在网上选择课程学习,累计学分达标后便可申请单科结业证书或网络教育学历文凭。
(二)企业主导
“学分银行”制度在企业中主要面向职工的在岗培训及个人发展等继续学习要求,即以在岗职工为主要培养对象,以贴近企业需求、贴近岗位需求、贴近职工自身发展需求为宗旨开展灵活多样的在职培训与学习。
(三)社区主导
社区主导的“学分银行”制度则主要面向社区居民的个人继续学习要求。辖区居民可将在各类学习或比赛中挣到的学分累计存入该“银行”自己的个人账户上,并可根据学分情况领取各类奖品。社区“学分银行”课程设置主要以提升居民综合素质为主导方向。这种“学分银行”制度使居民不仅积累学习成绩,并有机会参与各种社会活动。
(四)学校主导
目前许多高校内部也已开始探索在各种人才培养方案中推行“学分银行”制度,鉴于一些高职院校专业教学的特殊性,很多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因而耽误了部分选修课的学习这一实际,试行把类似企业顶岗实习等非正式课程成绩计入学分,即通过运用“学分银行”制度,将诸如学生顶岗实习,在各种课程竞赛、技能竞赛中获奖或者考取各种技能证书等非正式专业学习成果,转换为相应的学分奖励。还有一种探索学校与其他教育机构之间建立学分转移的方式。多所院校之间能够进行学分互认也是一种全新的模式。
三、“学分银行”制度的实施前景
(一)推进教育公平
职业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在职业教育层次上的公平性已经引起各方的关注和重视。“学分银行”体系提供的无条件入学,无时间、空间限制等,不仅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而且将职业教育的公平性作为基本原则之一和运行的基础,真正将公平性落到了实处。
(二)改进教育服务
“学分银行”运行需要有效的服务,建立“学分银行”体系内教育机构学分互认、等值制度;建立开放性的学分积累、开放性的申请学历证书和学位制度;建立自由选择学历证书、学位证书颁发机构的开放制度。为每一个社会成员不断更新知识,及时提高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发展能力,不断完善自身、提高素养创造机会。
(三)创建学习型社会
教育的终身性必定成为“学分银行”体系运行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并贯穿于“学分银行”运行的全过程之中。“学分银行”制度提供终身学习的开放环境,满足社会每一个成员多样化的、永无止境的学习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基础。
(四)推动职业教育学业管理制度改革
在基于全社会的“学分银行”体系中,职业教育既不可置身其外,更不可居高临下,既要放下身段,又要担当责任。首先,职业教育要运用好以“学分银行”制度为主要特征的学业管理制度优势,推进自身改革,突出学生中心地位,提高教育质量;其次,要与其他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有效互动,积极开放,盘活资源,服务社会,着力满足大众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同时,作为在教育系统中占有资源多,拥有竞争优势的一员,充分发挥道德的力量,运用管理的优势,贡献服务的样板。
综上所述,“学分银行”制度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于“学分银行”制度所面临的困难必须有充分的估计,但更应看到的是它的光明前景,攻克难关,希望能够在推动教育模式改革中发挥一定的作用。据此,为充分开发我国人力资源,将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人才资源优势,增强教育教学水平提供有力支持。
篇6
现代西方主要教育哲学流派包括进步主义、永恒主义、存在主义和文化教育哲学等,它们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职业教育的目的论,指出职业教育既要关注人的存在,又要注重职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现代西方教育哲学职业教育目的论要求职业教育既要注重人才培养的全面性,又要关注“人”的主体性和人性,还要强调培养目标的层次性和统一性。
关键词:
现代西方教育哲学;职业教育目的论;启示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工业生产对人才的需求促进了西方国家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面对工业化进程和职业教育的发展变化,现代西方主要教育哲学流派即进步主义、永恒主义、存在主义、文化教育哲学等,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各自的职业教育观点,尤其是在职业教育目的论上,进行了不同的论述。
一、现代西方教育哲学的职业教育目的论概述
(一)进步主义
进步主义发端于19世纪70年代,衰落于20世纪50年代,是迄今为止美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泛的教育流派。虽然在不同时期,不同的进步主义教育者有不同的观点,但是杜威的教育思想被看作是进步主义的主要思想。杜威基于美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职业教育出现的问题,探索职业教育在建设民主社会中的作用。他认为,职业教育是适应工业生活发展需要而发展的,职业是民主社会中一个人赖以生存的基础,是连接个人与社会的纽带,是个人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职业是民主社会中每个公民应该拥有的事业。他基于教育与民主社会的关系,阐述了一种大职业教育观。杜威发现,当前职业教育的危险倾向在于“所有特异的职业都会变得过分强调它专门化的一面,过于排斥一切,而全神贯注于它的一个方面”。[1]其实质是“注重技能或技术方法,而牺牲所包含的意义”。[2]杜威认为,职业教育应该先教给学生一些作为公民的基础知识,再进行一定的职业培训,不能过早地专业化。学校的职业教育就是一种生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相关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原理,学习一定的专业技能,自然就会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因此,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成长和发展,职业教育就是生活,生活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内容。职业教育的目的包含于职业教育的活动之中,而不是外界权威强加的,并且这种教育目的会随着情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二)永恒主义
永恒主义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是一个提倡复古的思想流派。美国的赫钦斯和阿德勒、英国的利文斯通以及法国的阿兰是主要代表人物。永恒主义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发展人的本性,把人塑造成人。马里坦在《教育在十字路口》中明确指出,教育的目的就是“把他自己塑造成一个有人性的人”。[3]赫钦斯指出,整个国家对于物质主义的崇拜导致狭窄的、过早的职业教育,这种教育使学生无法适应技术与社会变化引起的新的、没有预料的困境。学校大量设置仅提供信息的课程,抹杀了教育存在的必要性,也导致对智力训练的忽视。他认为,学校教育应该为学生毕业后的谋生提供广泛的真正的应变能力。[4]“发展人的理性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它是获得幸福的最好手段,是培养公民的最好办法,他甚至是最好的职业教育”。[5]永恒主义学者主张进行以通才教育为主的基础教育,教给学生一些永恒的、共同的元素,培养学生掌握解决人生各种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因此,职业教育必须沿着人类所有智能的协调发展来培养智力,注重培养人类的智慧,培养各种理智的美德,发展人的本性,把人塑造成人,重视人的理性、道德和精神方面的和谐发展。
(三)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产生于欧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开始广泛流行,主要代表人物有德国哲学家尼采、海德格尔和雅斯贝尔斯以及丹麦的哲学家克尔凯郭尔和法国哲学家萨特等。虽然存在主义在发展的过程中几经变革,存在主义哲学家的观点也存在许多差异,但是他们都“注重人的存在,注重现实人生,并以此作为自己的出发点”。[6]克尔凯郭尔认为,教育应该是宗教的和主观的,应该努力发展人的个性,注重人与上帝之间的关系,所以他反对职业教育以世俗的客观性为定向。海德格尔认为,伴随着技术和工业文明的发展,人的精神世界萎弱了,技术把“思”转换为一种计算,生命体在培养和利用中从技术上被对象化,人的存在被异化了,生命的本质被交付给了技术制造去处理。[7]雅斯贝尔斯认为,人的存在是通过交往来实现的。对教育来说,教育承担着三种功能,即专业训练、人的教育和研究,这三者是统一的整体。萨特认为人是自由的,人的意义是自由选择,“人不能时而自由时而受奴役:人或者完全并且永远是自由的,或者他不存在”。[8]人是自由的,人可以用自己的行动获取生命的意义,所以人要承担自由选择的后果,要负责任。存在主义学者反对把教育看作是学生为职业做准备的手段,反对强调某种职业训练。教育要使每个人认识到自己的存在,使学生养成正确对待生活的态度,要培养他们真诚、选择、决定的品质和责任感。职业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己选择职业的能力,使其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潜力,视工作为生命计划的一部分,自由地设计职业生涯。
(四)文化教育哲学
文化教育哲学亦称“精神科学教育学”,它是20世纪20年代产生于德国的一种教育哲学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是斯普朗格和李特。文化教育哲学博采众家之长,广泛吸收其他哲学思想的营养,研究的重点是主张培养“完整的人格”,强调“教育是文化过程”,视教育为个人发展的援助,尤其是对“内在性觉醒”的援助,基于教育是社会的、历史的现象,强调教育必须具备双重因素,即现实性和理想性、实际性和规范性、理性和非理性。李特认为,“现代教育学中一个普遍的问题是,如何克服一般陶冶和职业陶冶之间的矛盾,形成完整的人。这是因为,当今随着文化的高度发展以及各领域、各学科的细致分化,专攻某一专业的人易于被封闭在某一专业领域中,不能施展自己所具有的所有能力和技能,成为‘专攻的’。在高度组织起来的产业界也发生着同样情况,人们在那里成为划一化、细分化、合理化的机器的零件或‘奴隶’,失去最主要的人性———道德、艺术、宗教的价值,每日陶醉于一时的享乐,为物质利益而东奔西跑”。[9]李特的教育思想要求正确处理好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关系。所以概括来说,文化教育哲学关于职业教育的目的是结合自然陶冶和人性陶冶、一般陶冶和职业陶冶,培养完整的人,实现职业的人化。
二、现代西方教育哲学职业教育目的论分析
教育目的是一个具有多层次、多类型目标的领域。从目的层次来看,存在终极目的、高级目的和基本目的之分。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引导教育前进的指标,是关于人的生存与发展的终极意义的追寻,即培养真善美统一的完满人格。[10]教育的高级目的是教育终极目的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具体化,即培养符合特定历史条件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教育的基本目的是高级目的的进一步具体化,即培养具备一定能力的人。现代西方教育哲学流派在职业教育目的论上体现出多样性。进步主义认为职业教育本身就是目的,在强调职业教育为个人准备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的同时,还需要他们了解职业的意义,为建设民主社会而努力。进步主义注重的是职业教育在社会发展中对个人和社会的现实目的,强调个人获得充分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以适应民主社会的发展,迎合民主社会的需求。永恒主义强调职业教育对人的关照,强调职业教育应关注个体人的存在情况和精神状况,而不仅是技术的训练,希望职业教育能够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有智慧、技术、选择能力和自由的劳动者,能够传承与工作、就业有关的传统价值,提升工作者的经济能力、个人尊严、工作荣誉感与人生价值。存在主义关注职业教育对个人的存在与发展问题,并不主张过早的实施职业教育,而是主张以通才教育为主的基础教育,教给学生一些永恒的知识,在学生获得一定能力的基础上实行职业教育,并注重整合职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是一种个人取向的终极目的。文化教育哲学特别重视培养完整的人,主张职业教育结合自然陶冶和人性陶冶、一般陶冶和职业陶冶,实现职业的人化。从以上教育哲学流派的职业教育目的论分析来看,它们有共通之处。第一,关注职业教育,注重职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结合当时的社会发展背景,工业化的进程要求职业教育培养更多技术技能型人才,各教育哲学流派结合时代的特征提出各自的观点。有的积极鼓励发展职业教育,有的则反对过早实施职业教育,认为职业教育应该由成人教育承担,而且特别强调职业教育与文雅教育的结合,注重职业教育的教育性;第二,站在哲学的高度审视职业教育目的。各学派都从各自的哲学视角认识职业教育,这样就给职业教育提供了一个宽广的视野。从哲学的高度审视职业教育,使职业教育更为全面。职业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拥有一定的职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注重人的全面和完满发展。既要重视技能,又要重视培养人文素养、人文精神,结合自然陶冶与人性陶冶、一般陶冶与职业陶冶,实现职业的人化和人的职业化;第三,关注职业教育对主体人和全面人的培养。在职业教育目的论的阐述中,虽然各个流派的侧重点不同,有的注重个人的生存和发展问题,有的注重社会的发展或改造问题,但是它们都把人的发展放在第一位,而不是只注重职业技术的培养。只有每个人都获得健康而全面的发展,才能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三、启示
(一)关注人才培养的全面性
从职业教育的实践情况来看,职业教育以技术知识为重,以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为主,忽视了主体人的存在与全面发展。在职业教育中,“知识被扩张为人性的全部,人性中的其他部分,如伦理道德、审美情操等等则都被虚无化”。[11]职业教育只关注教育实践,忽视了教育主体,其教学过程被窄化为传授现有的技术知识,这严重阻碍了人创造意识的养成,阻碍了人职业情感的发展和价值判断,否定了生命的丰富性和创造性,人的需要被片面化,甚至被扭曲、排斥和否定,人被漠视、被贬损甚至被遗忘,从而导致职业教育中人的畸形存在。泰勒在《现代性之隐忧》一书中论述了现代性的三个隐忧,第一个隐忧是意义的丧失和道德视野的褪色,第二个隐忧是在工具理性猖獗面前目的的晦暗,第三个隐忧是自由的丧失。职业教育在技术理性的控制下,教育目的发生了转移,对人的全面性和主体性关照正在丧失,所关照的是人的物质利益,注重人的职业技能培养,面向的是人的技术生活,而非完整的职业生活。如果让这种普遍的技术生活秩序继续发展到完全吞没了人之作为人的世界,那么其结果就是人的自我毁灭。因此,职业教育不能片面地追求技术理性和功利性,更需要关注个人的精神世界,启发个人思考工作的意义与价值,使个体的自我追求和主动意愿以合适的方式存在于职业生活的快乐中。没有这种快乐,个人最终就会“瘫痪”,就会出现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本真的职业教育既要授人以生存手段和技能,又要导人以生存的意义和价值,既要使人懂得何以为生,又要使人懂得为何而生,拥有人所特有的意义世界。[12]职业教育不仅要注重人的技术技能培养,更应关注人的精神、情感和意志,关注个体发展的全面性与复杂性。
(二)关照人的主体性和生命自觉
现代西方教育哲学流派都从哲学的角度关注职业教育中人的发展问题。它们重视人本身能力的获得和发展,注重把人的发展作为目的,关注人的幸福和自我实现。“‘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类能力的发展’是人全面发展的实质,也是自由王国诞生的标志”。“人是目的,就是指人不受盲目必然性力量的驱使,使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人必须把实现自己本质力量的实践活动本身当成目的,把劳动的谋生性质和主要依赖他人活动的性质降低到次要地位乃至最小限度,人的主体性才能真正成为人活动的目的”。[13]也就是说,职业教育关注人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人是否能自由的选择自己发展的目标,能否真正思考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从而达到真、善、美的统一。按照马克思的理解,“真”是人对客观的正确认识,是一种知识的获得,是一种理性的自由,“真”使人有了科学认识和自我反省。“善”是自由由主观向客观的运动,它是活动及其对象的合理性。实现了“善”,客体就有目的性,就能从与人疏远、对抗转化成为人服务,就可以弥补主体由于自身发展引起的各种不足,使主体发展不断完善。追求“善”,标志着人的活动有明确的目的,是一种理想的自由。“美”是对自由的体验和欣赏,是一种自我表现的自由。人能够完全按照自己的目的把自己再造出来,自己活动的对象与结果都被融入到一个“新我”中,这个“新我”给人愉悦、给人升华、给人幸福、让人陶醉。在“美”的境界中,人才能真正达到“天地与我为一,而万物与我并生”的自然超脱的自由境界。[14]因此,职业教育应把人的主体性和人性放在首位,使人从单纯的技术训练中解放出来,转向对人生和生命意义的思考,引导个体对生命的自觉与理解,指引个体为理想的、幸福的职业生活做准备,以实现人生的生命意义和价值。这样,职业教育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的真正的职业人。
(三)注重培养目标的层次性和统一性
如前所述,现代西方教育哲学流派从哲学的高度,结合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提出各自的职业教育目的论,从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角度设计职业教育的具体目标。因此,在设定职业教育的目的或目标时,应该注重它的层次性和多样性。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存在五种变化、四种表述方式和三个问题。五种变化是指由培养“技术员、技工”—培养“实用人才”—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技能型人才”—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转变;四种表述方式包括类型说、岗位说、特征说和综合说;三个问题包括目标内涵不清晰、目标变动太频繁和目标分类不明确。[15]在制订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和进行职业教育目的研究时,应考虑职业教育对个体的关照,彰显教育的永恒价值。同时,根据人的主体性和发展特征构建目标分类体系,注重培养目标的层次性和统一性,在设计职业教育的基本目的和高级目的时,关注职业教育的终极目的和人的全面发展。总之,现代西方教育哲学的职业教育目的论告诉我们,应从一个更开阔的视野考虑职业教育的目的问题,要从人的生存、自由发展和人生价值的角度考虑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问题。
作者:查英 单位:天津大学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2][美]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27,329.
[3][5]陆有铨.现代西方教育哲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98,102.
[4]黄志成.西方教育思想的轨迹———国际教育思潮纵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77.
[6]陆有铨.躁动的百年:二十世纪的教育历程[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108.
[7][德]海德格尔.林中路[M].孙周兴,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295.
[8][法]萨特.存在与虚无[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550.
[9]崔相录.二十世纪西方教育哲学[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9:89.
[10]庞学光.一个理想的教育世界———学校教育哲学导论[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1:70.
[11]鲁洁.一个值得反思的教育信条:塑造知识人[J].教育研究,2004(5):3-7.
[12]鲁洁.教育的返本归真———德育之根基所在[J].华东师大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12):1-6.
篇7
【关键词】职业教育特征措施
【中图分类号】G53/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4-0039-02
今年召开的全国供销合作社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明确指出:“打造全新供销合作社”的目标为系统职业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要求我们全体供销社人必须全力推动职业教育再上新台阶。我校作为广东省供销合作社的直属单位,又是职业教育的院校之一,学习和践行会议精神,更是责无旁贷,3月份本人有幸参加广东省人社厅组织的职业院校校长领导力进修班赴英国胡弗汉顿大学进修学习,对英国职业教育特点有了比较深入的理解,下面联系会议精神就英国职业教育的特色及启示谈谈本人的看法。
一、英国职业教育基本情况
众所周知,英国是世界上职业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建立职业教育体系的国家之一。学习和借鉴英国发展职业教育的有益经验和做法,充分利用好目前的黄金发展期,更好地跟上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新理念,就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
1.成立机构、搭建框架,大力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英国政府认识到英国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水平大大低于德国、日本和美国等工业化国家,之后采取了许多措施来促进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发展,1986年,英国成立了职业资格证书全国委员会,负责制定落实全国统一的职业资格证书新框架,使全英分散的部门或地方自行的职业岗位证书统一起来,并建立了平等互换的关系。该框架共包括三类证书:一类证书是普通教育范畴的中等教育普通证书和教育普通证书;另一类证书是完全针对就业岗位需要的国家级职业证书;还有一类是介乎于前两者之间,兼有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特点的、为适合16岁以上学生的升学或就业需要的国家级普通职业证书。同时把职业资格归入11个类别的5个资格等级之中。
学院能否授予以及授予什么样的证书必须经过职业资格证书全国委员会的同意。因此,学院必须在办学特色上下工夫,才能保证学院的生存以及发展,我们参观的Walsall城市学院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2.继续教育学院改革办学体制,实行董事会制。
继续教育学院,作为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的主要承担者,在推行国家职业资格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993年4月,继续教育学院不再属于地方教育当局,成为自主办学,独立经营的实体,办学管理实现董事会制度。学院董事会负责确定学院的办学方针并监督其实行;有效地利用学院设备和资金,通过学院收支预算,任免学院高级职员、确立其工资及工作职责等。作为法人代表,学院只有以下权力:为16岁以上的人提供教育和培训、聘用学院员工、自主与其它单位签订协议、管理学院财产和经费、扩展教育培训范围、开展技术咨询服务与当地政府联合办企业等。
独立的教育实体机制,使学院内部管理发生了较大变化,进一步鼓励学院拓宽发展空间,以Walsall城市学院为例,在本地区学生入学资源逐渐减少的情况下,他们大力拓宽国际教育市场,吸引国际教育资源流入,目前在校生当中,国际生源超过30%,使英国的职业教育发展在经济不景气的状况下,又找到了一个新的发展空间。
3.办学形式的灵活多样性以及社区办学特色
现在英国普遍实行“三明治”教育体制,即学生一段时间在校学习,一段时间到工厂实习和工读交替进行的教学计划。通过学习,我认为他们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比较有效地把工程设计、研究、实验与教学融为一体,使学生能在所选择的典型工业环境中学习,并伴有各种社会、经济、生产革新等活动,它不仅给学生提供适当的理论知识并与实践相结合,而且使学生在做好就业准备时,具有较高的技能和创造力。
他的灵活性还表现在实施了部分时间制职业教育形式。一种是“一日停工就读制”,是指各企业中18岁以下的工作者,每周停工一日,到教育机构接受技术及职业教育。第二种是“长期停工就读制”,是指各企业单位让工人停工12周左右,参与进修学习技术及职业教育课程,以准备参加相关的技术及职业文凭考试。第三种是“三明治课程”这是指职业教育与工作训练交替实施的课程。这种做法,能够有效地缓解工学矛盾,并通过法律形式得到了保障。
二、英国职业教育的突出特征
1.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实现并重共同发展
英国职业教育经过多年的不断改革完善,不再将职业教育作为学业失败与经济水平低下的学生的教育种类,而是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置于同等位置,给予相同的社会待遇,并且将职业教育的普及程度作为评价一个国家经济发达程度的新标准。
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并不意味着学习生涯的终结,他还可以进入大学继续学习。通常英国高校根据普通教育证书GCSE、普通国家职业资格GNVQ和普通苏格兰职业资格GSVQ录取学生。而且,从英国的考试制度也能看出他们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在英国,多种考试齐头并进,既有为升任大学做准备的基础教育阶段的普通中等教育证书考试GCSE,也有高级水平的普通教育证书考试A Level,还有普通国家职业资格考试GNVQ。如果高中毕业的学生获取了一定的职业教育课程的学分,他既可以进入高等职业院校学习,也可以直接就业,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在学习考察当中,这方面的触动很大。
2.设立职业教育资格级别档次,实现职教与普教的交融互通。
在英国,学生义务教育结束后可以有三条宽敞的出口:一是参加国家职业资格NVQ考试,直接就业;二是参加高级普通教育证书A Level考试,升入大学;三是参加普通国家职业资格GNVQ考试,进入高等职业院校学习。这三类证书在国家资格框架内相互融通。例如,国家职业资格五个等级一至五级与普通教育证书(文凭)的对应关系分别为中等教育证书成绩D-G、中等教育证书成绩A-C、高级水平证书A Level、普通教育证书的学士学位、普通教育证书的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
3.通过校企合作,实现人才培养与使用的无缝对接。
校企合作在促进英国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方面成效相当明显。首先,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训基地和灵活的教学内容,通过严格的技术训练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W.S.城市学院的印刷专业,其理论课程设在企业赞助的实训教室里进行,然后学生先到实训室使用企业的设备设施进行模拟练习,再到企业相应工作岗位上进行实习操作。又如餐饮专业,学校餐厅从厨师到服务员全部都由学生担任。这样,学生步入社会后,能够很快融入到工作环境中,缩短了学生技能与工作岗位的适应期与磨合期,实现了学校课程与社会的零距离。其次,校企合作也带来了职业教育师资力量的改善,职业学校的很多教师都是来自于工作第一线的工程师和专家,拥有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和深厚的理论知识。这类教师的引入带来了英国职业教育教学水平与学生素质的提高。校企合作还体现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学校其他方面的工作,定期组织不同领域最好的企业家开发国家职业标准,然后再组织最好的教育工作者按企业家开发的标准进行审定和讨论,最后开发出相应的课程等等。考察期间,时时处处都感受得到学院建设与产业发展的那种共融共生、息息相关的强烈意识和行为规范。
三、英国职业教育发展经验对我们的启示
总社领导在会议上指出:当前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全面提速,现代农业技术加速推进,全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供销合作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对高素质人才和熟练型的技能人才表现了很强的吸纳能力。目前供销系统的经济结构也在不断优化,传统业务加快升级,现代物流、金融地产、电子商务、加工制造等新兴业务快速拓展,全系统不仅对人才需求的总量逐年增加,对人才结构与层次也表现了新的预期,为此,我们一定要抢抓机遇,解读好精神,做务实有效的践行者。
1.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实现产业职教一体化。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起步较晚,上世纪末职业院校才大量出现,不少职业院校教师是从普通中学转过来的,受基础教育影响较大,缺乏正确的职教观念,普遍重视文化课的补习,而忽视实践技能的培养。另外,由于我国职业教育师资大多数来自非职业性的高等学府,培养出来的很多教师缺乏职业教育的从业条件。因此,职业院校可以借目前政策的东风,不拘一格勇于创新、大胆尝试,走出一条符合广东省特色的校企合作之路来。大量聘用企业的管理、经济、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做专业课教师,共同开发新职业标准,开发实训课程,共建职业工种实训基地,共同参与培训教育全过程,提高学员的实践操作能力、动手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总之,校企合作能最大限度地缩短学生从学校到企业之间的适应期,同时让企业分享职业教育的成果,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双赢。
2.紧贴供销合作事业发展需要,加大为系统服务的力度。
围绕本系统企业需求和社会需要,着眼长远发展,整合利用各种资源和社会力量,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在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加强院校软硬件建设的基础上围绕供销合作事业发展需要,加大为系统服务的力度。对与供销合作社传统业务相关的专业,要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及时更新教材,优化专业设置,创新教学内容。要鼓励和引导系统职业院校围绕供销合作社新兴业务开设专业,加快培育再生资源、农副产品冷链物流、连锁业采购、农超对接营销、平价商店销售和终端管理等方面急需的人才,利用协会和教研机构组织编写专门教材,选择有条件的院校开设新专业,并与企业设有对接就业渠道,主动与系统内企业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合作办学,组织院校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企业高管和技术人员到院校挂职任教,推动合作机制建立,真正实现互利共赢。
3.提高全系统的认识,为职业教育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今年全供销系统的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高了对系统发展职业教育工作的认识,明确了系统职业教育工作的方向,拓宽开展系统职业教育工作的思路。李成玉主任的讲话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系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全面部署了提升职业教育工作水平的各项举措。我们要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为系统职业教育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各级供销社尤其是省级社可以每年本系统的人才需求预测和各院校毕业生的数量和专业情况,加强就业指导,建立工作目标责任制,以专业水平和就业优势提升系统院校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要积极为院校提高实现既定,接受院校教师教学专业实践和考察,支持本单位工程技术人员参与院校的教学和实训指导,共同开展项目研发,探索设立特色专业,推进人才订单式培养的途径,不断提高联合办学的层次和水平。
4.围绕职业核心技能设计技师学院的人才培养体系
技师学院的目标,是为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培养适用的具有较高文化层次的技能型、技术型人才,必须关注职业核心技能的培养,把核心技能的培养作为各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素。
核心技能是人们在具体职业活动中的基本的技能,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和广泛的可迁移性,成为行业通用技能和职业特定技能的基本条件。我们人社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在1998立项,2000年正式启动,提出了自己的《核心技能标准体系》,该体系参照英国标准分为8个技能模块,比英国体系增加了“革新创新能力和外语应用能力”两大项目。我们必须尽快进入角色,在对社会需求认证调研的基础上,围绕核心技能的培养、研究本专业核心能力,以职业核心技能作为构建人才培养体系的基本依据,将职业核心技能的培养融入专业人才培养的规划要求中,形成体系,产生实质的效用。
参考文献
1 李建忠.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现状趋势及中国职业教育的基本对策[J].外国教育,2009(6)
2 陈伟.英国核心技能资格认证简介[J].职业教育研究,2009(11)
3 杨俊.英国职业教育经验的借鉴与思考[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篇8
关键词:职业学校;实习期;德育教育;途径
当下,社会发展就业竞争残酷。企业对职业学校学生需求增强,对于未来人才的考察多来自于在读学生实习期的表现。职业学院学生在实习期间,不仅仅是在校所学知识、技能应用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诚信意识的过程。怎样使德育工作做到恰到好处才是关键问题。
1 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德育的地位特殊重要性,从其功能上看,它能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思想,法纪和道德素质,这些方面的优良品德,无论是对学生其他多种素质的发展,还是对于他们走上社会从事自己的生活、事业来说,起着定向、驱动和监督作用。良好的德育教育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德育教育目标
职业教育为技术人员培训、劳动力再生产和社会现代化建设诸多方面提供人才。德育教育帮助职业学校学生摆脱低人一等的自卑心里,以虚心、好学、踏实的心态走向实习就业岗位。在德育教育过程中不仅应该使每个职业学生在德育工作的指导下,形成正确的人才观,而且应达到每个职业学生在离开学校后都能够非常从容的应对人生的各种不同境遇里发生的不同事情。学生在学校里接受的仅仅是基础理论教育。尽管职业学校式的基础教育十分重要,但它并不是人生所受教育的全部,现今社会终生学习浪潮最终决定了人才的成长最终还要在社会的实践和自身的不断努力中来得以实现。
3 德育教育的途径
3.1 学生面临毕业实习的同时也是人生第一次择业上岗。
心态是十分复杂和矛盾的,一方面是对即将从事的职业有着种种美好的憧憬与期待,另一方面对所从事职业的岗位要求、职业的经营方式比较模糊。这一阶段可以结合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组织专题性的交流会或讲座。
3.2 从宏观角度入手加强学生的理论修养使学生实现: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理论知识与参加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保护团队精神的统一,坚持具备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帮助学生培养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进而使学生形成一个正确的劳动就业观念。
3.3 同时可以邀请在校求学阶段比较优秀的,在本人工作岗位上有一定工作成绩表现突出的优秀毕业生作如何适应工作环境和如何创业的报告,利用其自身的成功魅力来感染学生。单科教师可以侧面赞赏,增加其本人的感染力,而且利用优秀毕业生可增加榜样的可信度,引导学生学其内在的精神力量,进而提高对职业道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加深对职业道德理性感触,坚定学习职业道德的信念,进一步坚定岗位塑人的信心。
3.4 在择业与面试过程中的指导。 学生在酒店的实习期也正是企业的试用期,学生在实习的同时也正是面临人生的第一次择业的时期,此阶段的来临也正是学生的关键时期,应给予学生以下指导:选择用人单位时的心理指导与面试技巧的指导。在心理指导方面,可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心理表现来给以不同的指导,帮助学生分析所适宜从事的职业和岗位,在所从事的岗位上如何扬长避短发挥最大的能量,帮助学生在择业时达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正确定位,使学生能在实习过程中以至今后的工作中能更好地爱岗敬业,从而实现岗位塑人的最佳效果。
3.5 制定相应的实习规章制度。 学生在实习前就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基础。职业道德习惯是人们自觉地按职业道德规则和规范选择自己行动的行为方式。只有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是学生的内在品德得以表露,才能使学生做到“物有本末,事有终始”。这种做事的态度在学生未形成一定的职业道德以前必须要以一定的规章制度进行约束,在工作实习过程中逐步得以形成。
3.6 在学生未到用人单位实习之前,职业学校及时与单位联系了解情况。 实习过程中,主管学生实习就业的部门或个人应定期与学生或酒店沟通,通过酒店掌握实习学生的工作表现加以记录并建立个人实习档案,方便了解学生实习全过程。职业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在学生实习过程中应得到延续。职业学校应帮助学生以最快的节奏适应酒店的工作环境和该企业的企业文化,完成从学生到职员之间的角色互换。
4 德育教育的有利补充
心理冲突是导致心理失衡的重要原因,也是产生挫折感的重要来源。学生在校园中感受到的是自由与热情,过的是没有社会压力的生活,而我们在进行思想教育的时候要求学生要成熟、稳重、有责任感,学生短期内无法完善自己,从而造成心理冲突。学生在现今社会的影响下把自己成功的标准定格为超过、压倒或打败别人,而我们的德育则教育学生要团结合作、谦让、牺牲等,由此构成心理冲突。解决好学生的不同种类的心理冲突就需要辅导员、科任教师以至于整个职业学校在学生没有走出职业学校之前进行不同层面的教育,如通过企业现状分析或者利用企业自己的宣传予以引导,对学生更有说服力。
5 结语
新时期我们要针对当代在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创业的精神,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在职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技术性人才。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成人职业 教育 学员 特征
自从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整个社会都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转型阶段。整体的经济产业调整使得总体结构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导致我国的职位流动频繁,形成一种“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模式。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所以让很多在职人员要不断接受新知识的教育来适应整个社会的发展。所以,成人职业教育在我国显得非常重要。
一、什么叫成人职业教育
(一)成人职业教育的含义
对于一个成人教育而言,成人的职业教育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国际上对成人教育的定义上看,成人教育中主要包括了成人再教育、补偿教育、成人教育以及生活教育等。这里的成人教育实际上就是指对目前社会上的成人进行再教育或培训,而成人是目前社会上比例最大的一部分群体,因此在对成人教育的问题上必须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从这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出,成人职业教育是整个成人教育中的一个核心部分。
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是相互结合的,同时也是相互重叠的,也是个性化以及职业化相互统一的教育,成人职业教育在家庭、社会乃至整个国家中都具有社会责任,是对社会成人职业、技术的再教育。
(二)对成人进行再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当今新型国家的创建以及世界制造工业中心的不断诞生,除了要求从业人员提升自己的素质之外,还要求他们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熟练运用自己的专业,在休息时间对自己进行充电,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可以确保他们的适应性以及在岗的可持续性。
随着我国产业链的不断调整,让制造业以及服务业处于重要位置,制造业竞争力的不断加大,对从业人员的知识、技术以及综合素质等各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但与此同时,这也给成人职业教育创造了非常好的发展前景。
除此之外,产业结构一旦经过调整之后,就势必会影响整个市场行业,那些过去传统、老旧的职业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新的工种以及职业,就业结构也会发生一定变化,导致岗位流动性大。对于现在的成人们而言,急需通过教育来帮他们走出以上所述各种困境,因此便有了成人职业教育。
二、成人职业学员特点
(一)双重性的社会角色
凡是接受成人职业教育的学员们都具有两种性质,即成人性以及职业性,他们即是成人,同样也是一名职业人。下面我们就来对这二者做出详细分析:
成人性:接受成人职业教育的学员都应当具备一定的职业或者承担社会责任的义务,他们早已摆脱了传统九年义务教育制度的束缚,凡是接受这种教育的学员无论是在生理还是在心理方面,都已经相对成熟。
职业性:这里指的“职业人”指的是那些在社会上,做着不同工作、管理或者建设服务,并从事这些服务的相关人员。他们基本上都拥有自己特定的职业和岗位,自身就具备一些知识以及技能。这种学习和他们的职业密切相关,通过学习可以为他们的工作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二)主体性突出
这种主体性主要是指成人教育中,所表达出来的主人翁意识,它是每一位成人在接受教育过程中,都可以体会得到的东西。对于成人职业教育而言,其中的主体性主要表现为:
1、学习的目的非常明确。单从他们的职业拓展发展方向而言,他们并不是完全为了来学习理论知识,更不是为了陶冶自己的情操以及情趣,成人参与成人职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他们操作方面的技能以及知识,能够解决他们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成人职业教育的学习内容具备较强的实用性和目的性。
2、学员的人格稳定且具备丰富经验。来参加成人职业教育的学员们几乎都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以及生活阅历。通过这些实践,可以很好的帮助他们进行职业教育。除此之外,学员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都趋于稳定,独立自主意识也非常强,这些因素都让他们有了相对稳定、健全的人格。
3、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于成人职业教育而言,所有的学员涵盖了社会承认的成人,同时也包括了在职、承担某些责任的职业人;他们是整个社会活动的群体,也是劳动的主体,基于这种原因,使他们对家庭、社会以及整个国家都有责任感,并且有责任承担社会责任。这种观念促使他们在学习中以实用、问题、生活为中心。
4、多元性
之所以说成人职业教育中的学员具有多元性,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成人职业教育学员的年纪差距大,其中涉及到了老年、中年以及青年各类人员。其次,职业存在不同差异。因为自己行业的不同,所以导致岗位以及工种也大不一样。即便是同种类型的行业,也有干部以及科员之间的差别。再者,成员的水平上存在差异。虽然成人职业教育的学员们都拥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技能基础,可是对于不同的岗位以及职位而言,他们的要求以及目标也是大不一样的,再加上学员受教育程度不等,使学员之间产生了较大的水平差异。最后,学员们的学习目标存在差异。有些人是为了提升自己的知识技能,有的却是再为自己将来谋职和换岗奠定基础。简而言之,成人的职业教育是不同身份、不同属性以及不同职业的结合体。
三、成人职业教学观念
对于成人职业教学观念而言,它与传统的教学观是完全相反的,这种成人教学应该适用于学员本身。下面,我们就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微观方面
1、成人职业教育的目标要准确,符合他们个体化需求
成人职业教育主要是要培养学员的职业技能,反映出他们的职业化,让劳动者和教育者之间处于动态相对平衡。这种成人职业教育不能以科学为中心,而是要以技术、生活、使用为中心。
2、教学内容要以实用为主,突出有效性与实用性
成人职业教育的最终教学目的很明显,无非就是要让学员们将所学到的知识转换成日常生活中,能够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和手段。所以整个教学内容必须围绕学员的职业而展开,以文化知识或技术为主要,关键是要着重强调实践性。成人职业教育的学员并不需要过于精深的理论知识,学到的知识只要能够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就行。
(二)宏观方面
1、完善评价机制
对于成人职业教育的评价机制而言,可以分为过程评价以及结果评价。过程评价更加注重信息的反馈以及改进;而结果评价则注重结论性的判断,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决策。在制定这套评价体系之前,应该从学员的个体发展以及社会需要入手进行考虑,从个人、社会、学校三方进行综合评价。
2、创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正如之前所说,凡是参加成人职业教育的学员都承担着社会以及家庭责任,具备丰富的阅历以及知识,他们是职业知识的构建者。在成人职业教育中,老师和学员都应该是平等的,要学会相互尊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应该体现出民主精神,在各种职业技能中完成各项任务。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权威,而是他们学习的榜样。除此之外,成人职业教育的老师应该在一中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和学员进行沟通,使其形成一种良性互动,从而实现教与学的统一。
参考文献:
[1]叶忠海,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关系研究[J].教育研究,2012(2).115-118.
[2]聂琴,韦晓,窦刚.成人教育的哲学视阅[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2.201-205.
篇10
技工学校的教育,就是一种职业教育。目前技工学校的生源很复杂。由于高中、大专和大学的连年扩招及初中毕业生的下降使技工学校的招生工作陷入了有史以来的低谷。基本上已经是无学分入门,只要报名就可以入学这使技工学校学生整体素质下降。大部分技校生从小就学习基础差,常常自暴自弃,破罐破摔,对前途缺乏信心,得过且过,缺乏上进心。他们的父母对他们抱有很高的期望,但对他们的现状束手无策。因此,老师工作责任大、难度大。需要老师有较强的责任心,较大的耐心。针对技校学生的这种状况,老师工作我觉得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的。
一、了解学生、把握学生,寻找教育的突破口
教师需要有母亲对孩子般的温存,和父亲般的严格。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他们的思想正处于向成人发展的阶段。已经能够观察身边的事物,有着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他们的观察又常常是片面的、孤立的。他们的思想是不成熟的。他们的情感体验是单一的,他们的思维方法是不稳定的。正因为如此,对于老师一般的、刻板的教育方式是不屑于接受的。
在我接班之始,就对全班学生逐一进行家访,把握全班学生的家庭情况,社会生活环境。通过同学生的谈话,了解学生的爱好、同学之间的关系。通过多种途径,把握学生的性格特点。在工作中以“爱”字当头,启发教育学生。我班有位同学刚来学校时不爱说话,学习在班里排二十多名。一次我找她谈话,她不假思索的对我说:老师我叫您妈好吗?我说可以。家访中得知,她从小被遗弃,是好心的爷爷奶奶收养了她,但他们之间却根本没有血缘关系,只是怕伤害她的自尊心,一直没告诉她。她从小学到初中都在私立学校上学,虽然她家经济条件好,但她缺少的是一种父爱、母爱。她住校期间,我就更多地关心她——她有病了,我去宿舍给她量体温、送药、买吃的;天冷了,嘱咐她要多加衣服,我以对待女儿的细心来关怀她。放寒假后,我去她家看她,她去车站接我,看见我一下车,就扑到我怀里,抱着我叫:“妈,我想死您了!”我们边走边聊,她告诉我在家帮助爷爷奶奶干家务,写作业,没到外边玩儿,非常听我的话。我说:“这才是我的好女儿呢!”生活上的关心,带来了她学习和思想的进步,两年来,每次考试后,她都要跟我谈论成绩,最终她进入全班前五名,成为班里的宣传委员,得到大家的拥护,被同学们评为进步生、优秀值周生、优秀团员。
常言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针对我班入学状况,我认为带这样的班,感情的沟通是老师教育学生的基础。感情沟通创造一个学生接纳老师教育的环境。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从接近老师到听老师的话。因此,老师要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学生,亲近他们,与他们沟通。
王小朋同学是从外省转入我班的一名插班生。生性好动,喜欢体育,但纪律散漫,上课说话、不穿校服、经常抽烟喝酒、打架、骂人、欺负同学,平时是小错不断、大错常有。由于吸烟违反校纪校规,已经有过处分,起初,我与他谈话。总对他严格批评,然后让他对照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反思自己找差距,但效果都不大。
经过调查,我了解到,他对别人缺乏信任,对自己也缺乏信心。许多时候,他们会觉得:我就这样,改不了了,“破罐破摔”。于是我改变方法,对他们的进步要给予诚恳的鼓励并寄予期待。称赞他所取得的每一个细小的成功;表扬他取得的每一个细小的进步。这就会给学生送去一缕阳光。心理研究证明:夸奖的言语常被人无意中记在心上,即使不能从理性上加以解释,仍然具有支持和鼓励的力量。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启示:“外来的教育主体的期望,可以转化成一股巨大的动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育主体对目标的追求和实现。”因此,在转变技校生过程中,鼓励和期待起着建设性作用,是一种赏识教育;而惩罚和抱怨,起破坏作用。
二、重视养成教育,加强班级管理
养成教育,小者说就是学生的日常管理教育;大者说,就是在平凡的日常工作中,对学生进行“三爱”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在点点滴滴中将学生培养成社会有用的人。
三、制定班级目标、规划个人职业未来
制定班级奋斗目标是班主任主导作用发挥的重要内容。班级是一个小社会环境的缩影,班集体就要给学生创造适应他们生存的空间和环境,因此正确分析这个社会群体,班主任做到心中有数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我现在带的2007年入学的城轨检修班,全班37人,男生30人,占全班81%,他们中吸烟的占90%,留长发的占20%;女生7人,占全班的19%,学习基础差的占70%,100%都是登记入学,语言不文明的占40%,整体反映四差:第一,纪律观念差;第二,学习基础差;第三,是非观念差;第四,集体观念差。学生专业水平差别很大,参差不齐,难于管理。针对这样的班,分析、制定管理目标迫在眉睫,做到心中有数,尽快引导学生进入正轨,达到管理目的。
四、感悟
- 上一篇:生物甲酯燃料的市场前景
- 下一篇:农业机械制造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