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常规范文

时间:2023-10-27 17:52: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常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常规

篇1

【关键词】老年;呼吸系统疾病;人性化护理;效果;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382-02

随着生活环境的日益恶化,呼吸系统疾病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而且病程较长,病情不稳定,主要症状为呼吸困难、咳嗽、胸痛等,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1]。因而要加强对老年患者的护理,以缓解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其中人性化护理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护理方式。为了探讨老年呼吸系统病人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本文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呼吸系统疾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2010年6月至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呼吸系统疾病患者80例,根据护理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在60-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8.4±5.4)岁,病程在1-16年不等,平均为(10.5±4.1)岁,其中支气管炎25例,肺气肿1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在60-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8.9±5.1)岁,病程在1-18年不等,平均为(10.9±4.0)岁,其中支气管炎26例,肺气肿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上不存在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临床症状 (1)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症状为咳嗽、呼吸困难、胸痛胸闷、喘息等;(2)实验室检查发现53例患者炎症细胞和白细胞增加,18例血红蛋白含量减少。

1.3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具体如下:

1.3.1环境护理 护理人员要为患者提供舒适安静的环境保证患者的休养,病房湿度控制在40%-50%之间,温度控制在17℃-22℃之间[2];要定期进行开窗通风,保持病房内空气的清新,并且要防止患者吸入有害气体。要从小细节入手,让患者感受到护理的人性化。

1.3.2心理护理 患者在患病期间容易出现焦虑、恐惧、烦躁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着病情的康复,尤其是情绪低落会严重影响呼吸道的恢复。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并且要向患者讲述关于呼吸系统疾病的相关知识,从而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感受到关心和关注,从而能够积极乐观的面对疾病。

1.3.3呼吸道护理 (1)指导患者选择合适的,如俯卧位等,防止头部过高造成对呼吸道的压迫,并定期对患者进行翻身和拍背,促进痰液的排出;也可采用雾化吸入和支气管扩张剂等治疗,促进痰液的清除。(2)吸氧治疗时要控制患者吸氧的流量和速度,要保证氧气的湿润,可以从低浓度开始,逐渐加大氧浓度,防止吸氧浓度过高造成患者呼吸中枢的抑制。(3)保证有效通气,由于老年患者呼吸系统功能减退,自我净化的能力较差,因而要建立有效通气,必要时可采取机械通气。(4)呼吸训练,要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适当的呼吸训练,控制好患者吸气和呼吸的比例(1:2),保证每分钟呼吸10次左右,每天训练2-3次,每次10-15min[3]。

1.4观察项目和指标 呼吸状况评分采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4]进行测定,分为呼吸症状、疾病影响、活动能力三个项目,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危害越大。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两组护理后患者SGRQ评分较护理前均有所降低(P

表1 两组护理前后在SGRQ评分上的比较

3 讨论

呼吸系统疾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由于老年患者呼吸道结构出现退行性改变,而且身体机能出现下降,自净能力比较差,因而要加强对老年患者的护理。本研究中采用人性化护理,从环境护理、心理护理、呼吸道护理、健康指导等方面进行,其中环境护理能够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病房环境,促进患者呼吸道功能的恢复;心理护理能够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呼吸道护理要从小细节入手,保证有效通气,加强对患者的护理,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从而促进呼吸肌群的运动,增强呼吸肌的力度,改善呼吸功能;饮食指导能够帮助患者补充丰富的营养,戒烟指导能够帮助患者及时进行戒烟,从而提高呼吸道的抗感染能力[5]。本研究中人性化护理后患者的呼吸症状、疾病影响、活动能力等SGRQ评分降低水平明显优于常规护理,这与国内相关研究结果[6]一致,说明对老年呼吸系统病人采用人性化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贾淑梅.物理治疗及特殊护理对呼吸系统疾病康复的临床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277-277.

[2]单彩云.布地奈德与沐舒坦雾化吸人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效果观察与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1(3):656-657.

[3]张兰艳.护理干预老年人常见呼吸系统疾病[J].中国卫生产业,2012,9(16):36-36.

[4]郝灵红,杨青,孙鉴博.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用药常见问题及护理对策[J].全科护理,2012,10(14):1301.

篇2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9年5月~2010年5月收治的继发性呼吸暂停新生儿患者92例,将其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为观察组,B组为对照组。每组均46例,两组患儿均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方法,而观察组给予综合康复护理方式,观察并分析患儿的病因,比较两组患儿经不同护理方式后的护理效果,调查患儿家属对两种护理工作质量的满意程度。

结果:因其他系统疾病引起的继发性呼吸暂停的新生儿疾病较因呼吸系统引起疾病的可能性大,经综合性护理方式护理的A组患儿的护理效果较经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的B组患儿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高,无效率低,P

结论:通过对新生儿继发性呼吸暂停的病因分析,对继发性呼吸暂停的新生儿进行及时的治疗,采取有效的护理方式,以此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新生儿 继发性 呼吸暂停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308-02

新生儿继发性呼吸暂停是指新生儿呼吸停止超过20s,心率减慢等一系列的危险征象,可发生于任何胎龄的新生儿。通常由不同疾病或其他附加因素引起,主要是由于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所引起,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两种,通常以继发性为主,严重危害了患儿的健康,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患儿将会因为长时间缺氧而导致脑细胞的死亡,甚至危及了患儿的生命[1]。临床发现,患儿的护理措施与患儿的病情与康复效果有着密切的联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回顾性我院自2009年5月~2010年5月收治的继发性呼吸暂停新生儿92例,所有患儿经临床确诊,均排除原发性呼吸暂停的可能。将其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为观察组,有患儿46例,其中男27例,女19例,年龄为3~15d,平均年龄为(7.1±4.3)d。B组为对照组,有患儿46例,其中男21例,女25例,年龄为2~17d,平均年龄为(6.9±4.5)d。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病情上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两组患儿均采用常规治疗,A组患儿给予常规的护理方法,而B组患儿给以综合护理方式,具体的护理方式如下[2]:①因新生儿体温过低时,可诱发呼吸暂停,对此类患儿到医院就诊时,采用保温箱对患儿进行保温恢复,时时采用人工检测系统对患儿进行监测。②当患儿的血糖过低时,可抑制患儿的呼吸中枢,使患儿的脑细胞代谢发生障碍,故在护理患儿时,当患儿出现低血糖情况后,适量适时的及时为患儿注射葡萄糖溶液,控制流速,保证患儿体内的葡萄糖含量达到正常标准。③当患儿的肺部功能受损时,使呼吸系统产生影响,导致患儿体内的氧供应减少,为保持患儿的呼吸道通畅,适时为患儿吸入超声雾化的药物,保证患儿的动脉血氧分压维持在50~70mmHg。④新生儿的喂养情况也是一类容易忽视的问题,喂奶时,注意喂奶的速度,配合腹部按摩,减少患儿呕吐情况的发生。临床诊断分析患儿的病因,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经不同护理方式护理后的康复效果及患儿家属的满意程度。

1.3 观察指标。经临床诊断观察并分析92例患儿的病因,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分为以下几种:①痊愈:患儿症状消失,健康状况恢复趋于正常。②有效:患儿症状得到缓解,健康状况恢复趋于正常。③总有效:总有效=痊愈+有效。④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而患儿家属对不同护理方式的满意程度采用百分制来统计。

1.4 统计学处理。对文中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

2 结果

2.1 患儿因不同疾病引起继发性呼吸暂停的例数见表1。表1结果显示,因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继发性呼吸暂停的新生儿42例,所占比例为45.65%,因其他系统疾病引起的继发性呼吸暂停的新生儿50例,所占比例为54.35%。

2.3 患儿家属对两组患儿经不同护理方式护理后的满意程度比较。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满意程度平均评分为(97.8±0.6)分,对照组患儿家属的满意程度平均评分为(92.3±0.4)分,观察组的评分较对照组高,P

3 讨论

新生儿继发性呼吸暂停是一类新生儿常见病,此病往往伴随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极易发生恶化,严重威胁到了患儿的健康及生命安危[3]。引起新生儿发生继发性呼吸暂停的疾病分为呼吸系统类疾病和其他系统类疾病,其中以硬肿症、胃食管反流、败血症、纵膈气胸引起疾病的可能性较大。及时防治及治疗新生儿发生继发性呼吸暂停,采用综合护理方式对患儿进行全方位的护理[4]。表1结果显示,因呼吸系统疾病引发的继发性呼吸暂停的新生儿较因其他系统疾病引发的继发性呼吸暂停的新生儿少。其中呼吸系统疾病包括:吸入综合症、湿肺、新生儿肺炎、肺出血、乳糜胸、纵膈气胸、先天性肺囊肿等,其他系统疾病包括:HIE、颅内出血、化脑、先天性心脏病、坏死性小肠、胃食管反流、贫血等。表2结果显示,经综合性护理方式护理的患儿的护理效果较经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的患儿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高,无效率低,并且患儿家属的满意度也因护理方式的改变而提高。此外,还应该严格遵守消毒和无菌技术原则,防止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发生其他类疾病的感染。一旦患儿发生呼吸暂停时,应及时给予患儿及时的抢救措施,具体做法如下[5]:①清理患儿的呼吸道;②给予必要的氧供应;③病情严重时采取插管抢救。尽力尽早的帮助患儿脱离生命危险,防治因缺氧缺血产生的新生儿脑损害,从而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总结以上所述,临床医疗工作者应给予患儿正确的病情判断,对患儿进行全面的综合式护理,帮助患儿康复,提高患儿的康复率,从而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崔艳芳.不同病因致新生儿继发性呼吸暂停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8):1716-1717

[2] 幸娟.婴儿抚触防治早产儿呼吸暂停临床观察[J].小儿急救医学,2003,10(6):381.

[3] 崔艳芳.不同病因致新生儿继发性呼吸暂停的护理[J].护理进修杂志,2009,24(18):1716-1718

篇3

【关键词】 雾化吸入;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临床效果

在儿科中,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为一种在冬春季节常见的疾病, 其主要出现在幼儿和学龄前的儿童群体中, 且具有病情发展迅速的特点, 咳嗽、喘息、呼吸困难和缺氧等为该疾病的主要临床症状, 给患儿正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在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临床上雾化吸入方法具有一定效果, 其对患儿临床症状具有良好改善作用。针对该种现象的出现, 作者为进一步了解分析雾化吸入配合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疗效, 特从本院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患儿中选取74例进行研究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3月~2013年2月收治的74例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患儿, 并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其中, 治疗组37例, 男25例, 女12例;年龄3~8岁, 平均年龄(5.51±1.04)岁;病程为3~6 d, 平均病程(4.43±1.01)d。对照组37例, 男24例, 女13例;年龄为4~7岁, 平均年龄(5.03±1.11)岁;病程4~7 d, 平均病程(5.05±1.21)d。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的74例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患儿入院后均采用补液吸氧、祛痰止咳和抗感染等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对于出现体温>38℃的患儿, 应采用降温方法对其进行处理, 同时对其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在此基础上, 治疗组患儿采用万托林雾化吸入治疗, 对照组患儿采用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 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1. 2. 1 对照组患儿采用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 患儿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AstraZeneca PtyLtd, 批号为301846), 1次/d, 0.5~1.0 ml/次。

1. 2. 2 治疗组患儿采用万托林雾化吸入治疗, 患儿雾化吸入万托林(西班牙葛兰素史克集团公司, 批号为J20110040), 1次/d, 0.5~1.0 ml/次。

1. 3 疗效判定标准[1] 显效:患儿实施临床治疗后, 其咳嗽、喘息、呼吸困难和缺氧等临床症状同治疗治疗前相比消失或是基本消失;有效:患儿实施临床治疗后, 其咳嗽、喘息、呼吸困难和缺氧等临床症状同治疗前相比出现减轻;无效:患儿实施临床治疗后, 其咳嗽、喘息、呼吸困难和缺氧等临床症状同治疗前相比没有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对临床治疗过程中收集的相关数据资料加以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 治疗组患儿采用万托林雾化吸入治疗后, 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7.30%, 对照组患儿采用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后, 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仅为78.38%。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采用万托林雾化吸入治疗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采用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患儿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对比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 治疗组患儿实施临床治疗后, 未出现气闭、气促、烦躁和胸闷等不良反应;对照组患儿实施临床治疗后, 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18.92%(7/37), 其中, 1例为气闭、1例为气促、3例为烦躁、2例为胸闷。对比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在临床上,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给患儿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不利于患儿健康成长。基于小儿呼吸系统中的各个器官发育不成熟, 具有黏膜较为柔软、气管狭窄、血管丰富和黏膜纤毛运动差等特点, 因此, 患儿在出现咳嗽症状时极易出现黏膜充血肿胀症状, 使其呼吸道狭窄, 影响患儿呼吸。针对该种现象, 医护人员应采用相应治疗措施对患儿进行治疗, 改善其呼吸状况。雾化吸入治疗方法效果显著, 雾粒直径仅为1~5 μm, 便于被患儿肺泡和小气道吸入, 且该种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含水量, 便于湿化患儿呼吸道, 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 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促使患儿健康成长[2]。万托林属于选择性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其可在短时间内发挥作用, 药效持续时间可达4~6 h。该药剂主要是作用在位于支气管平滑肌上的β2-肾上腺素能受体, 进而改善患儿临床症状, 对患儿生活质量具有显著提高作用。

综上所述, 在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临床上万托林雾化吸入方法效果显著, 本次研究选取的74例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患儿中, 治疗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万托林雾化吸入方法值得在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赵小丽.雾化吸入在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应用及护理进展.基层医学论坛 , 2014, 18(15):1998-2000.

篇4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了该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来治疗的60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软件把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3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护理风险管理,比较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患纠纷率为3%,风险发生率为3%,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率为97%,护理人员护理优秀率为10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将护理风险管理运用在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中可促进患者康复,显著提高护理效果,可临床推广。

关键词

护理风险管理;呼吸内科;护理工作

在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中经常会出现多种不安全因素,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病情风险,这说明呼吸内科的护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不确定性以及风险性[1~3]。随着人们对护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在临床中得到推广应用,此种护理优势是可将病人存在的潜在风险有效减少,但是其应用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观察。为研究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选取了我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来治疗的60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了我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来治疗的60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22~72岁,平均年龄(43.25±10.23)岁。把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分别3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24~72岁,平均年龄(44.23±10.45)岁。观察组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22~70岁,平均年龄(43.12±10.27)岁。60例患者中肺炎患者1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5例,支气管扩张患者9例,肺心病患者11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5例,呼吸衰竭患者10例。两组患者在病情状况、年龄、性别等方面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

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包括对患者进行送检痰培养、血常规、血培养,指导患者合理的休息与活动,指导患者适量饮水;保持病房环境卫生,及时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如有不良情况及时告知医师并协助处理。

1.2.2观察组

给予观察组患者常规护理基础上并实施风险护理。主要内容如下:(1)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方式,护理中对患者床位进行护理,定期对患者病床进行维修检测,预防患者出现划伤、坠床等不良现象,年龄较大的患者必须有患者家属进行协助护理。将日常清洁用品放置在离患者病床较远的位置,防止意外情况。(2)对观察组患者创建完善的病情档案,对患者心理状况、病情等进行干预,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审查。协助患者及时服药,定时协助患者翻身、拍背等,对患者做好保暖措施,避免患者出现新的病情而加重呼吸系统疾病。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使用不同护理方式进行护理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分为护患纠纷情况、风险率、患者满意度以及护理人员操作熟练情况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软件对收集的所有患者资料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两组患者资料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方式进行护理3个月后,我们对两组患者进行了观察,经观察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护患纠纷率为3%,风险发生率为3%,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率为97%,护理人员护理优秀率为10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3.讨论

当前由于多种原因,导致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人数呈不断上升趋势,主要疾病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等。根据相关研究证明,当前对呼吸疾病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有较高风险[4]。主要原因是患有呼吸疾病的年龄较高以及遗传性疾病等,在临床中用药较多并复杂,病情严重,有较长的治疗周期,所以在护理中有较多意外情况。怎样在护理过程中将护理有效率提高,将住院时间以及治疗时间缩短,是当前重点研究的问题。护理风险管理是护理质量管理中的重要部分,在护理过程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将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护理能力等有效提高,使护理人员自觉遵守护理工作中的相关条例,将现有护理工作中的不足及时发现并加以改善,将护理有效率以及安全率有效提高[5]。本次研究的内容主要是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中的应用效果,经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护患纠纷率为3%,对照组为10%;风险发生率为3%,对照组为10%;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率为97%,对照组为80%;观察组护理人员护理优秀率为100%,对照组为80%;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明显优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意义。综上所述,将护理风险管理运用在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中可促进患者及时康复,将护理效果显著增加,可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徐小雅,王永生,王效惠,等.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四川医学,2012,05(10):906-908.

[2]张晓英.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13,31(04):268-269.

[3]安艳丽.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外医疗,2014,02(03):156-157.

[4]岳艳玲,殷波涛.湖北省某三甲医院呼吸内科护理风险管理效果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4,09(02):30-32.

篇5

【内科实习自我鉴定范文1】在呼吸内科轮要二个月了,现把二个月的工作表现总结如下:

从临床表现上来看,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我发现,大多数呼吸系统疾病都有咳嗽、咯痰、咯血、胸痛、哮鸣、发热、气急等表现,这些表现往往缺乏特异性,它们有可能是感冒、支气管炎等轻症的表现,也可能是重症肺炎、肺癌等致命疾病的早期临床症状,如果不进一步检查确诊,很可能就会导致延误病情,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对待呼吸系统的疾病,不能仅凭病人的某一临床症状或体征而想当然地作出临床诊断,而应进一步地进行必要的检查,取得确实可靠的临床资料,通过严谨正确的临床思维,慎重地作出诊断。

事实上,呼吸系统疾病病种繁多,但归纳起来可分为感染、肿瘤及结核三类。感染疾病按病原学分又可分为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等,肿瘤主要是肺癌,其它类疾病往往是目前原因不明或目前尝无明确归属的疾病,这些疾病往往都是少见病或是只需了解的疾病。

在询问病史方面,除了需要掌握问病史的一般方法外,还应该注意学习呼吸系统疾病在问病史方面的特点。呼吸器官强大的代偿功能以及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是呼吸系统疾病的特点之一,如果不对本身缺乏特异性的症状进行详细的了解,就很难对进一步的临床检查及诊断提供有用的资料,所以在问病史时往往满足于病人有什么症状,而忽视了对这些症状的进一步了解,使得临床资料缺乏应有的价值,例如,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大多都有咳嗽这一临床表现,如果仅仅满足于病人有咳嗽这一症状,而不进一步的深究,这种临床资料对于疾病的诊断的作用显然是十分有限的。

如果对咳嗽这一症状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弄清咳嗽的时间长短;咳嗽的性质是干咳还是有痰;咳嗽的规律是阵发性还是持续性,是偶发性还是反复发作;其程度是轻还是重;声音的大小、频率的高低;与气候及气节的关系;是否有昼夜节律性;与、运动的关系等问题,通过如此的细致的了解后,就会发现,尽管许多疾病都有咳嗽,但各种疾病的咳嗽仍然是有一定的差别的,发现和认识这些差别,将会为疾病的诊断及进一步检查提供有效的临床资料。

在治疗方面,由于呼吸系统感染在呼吸科十分常见,因此在呼吸科抗生素的应用十分广泛,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治疗的关键,因此,熟悉和了解常用抗生素的适应症、体内代谢途径、毒副作用,以及联合应用的协同作用、拮抗作用、配伍禁忌的有关知识也是很重要的。

【内科实习自我鉴定范文2】在中医科的实习即将结束,在这一个多月的实习期间,我遵纪守法,遵守医院及医院各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旷工及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对待病人和蔼可亲,态度良好,努力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应用于实践。在此过程中我不断总结学习方法和临床经验,尽力提高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独立工作的能力,不断培养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我在本科室实习期间,遵守劳动纪律,工作认真,勤学好问,能将自己在书本中所学知识用于实际。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基本掌握了中医科一些常见病的护理以及一些基本操作,是我从一个实习生逐步向护士过度,从而让我认识到临床工作的特殊性与必要性。以前在学校所学都是理论上的,现在接触临床才发现实际工作所见并非想象那么简单,并非如书上说写那么典型,好多时候都是要靠自己平时在工作中的经验积累,所以只有扎实投入实习,好好体会才能慢慢积累经验。

【内科实习自我鉴定范文3】在内一科实习一个月了,我深刻感受到心血管内科在整个医院,乃至人们生活中的至高地位。当今社会,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者人们的健康,它和人们的饮食、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一旦患病,就将终身服药,所以预防是很关键的一步。人们往往不注意这些,只有在身体出现严重危害的时候,才会前来就诊,尤其在农村是很常见的。

在实习的这一月中,我对心血管疾病有了更深的认识,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相结合。通过这一个月的学习,我知道了:高血压病人来了常规要做心电图,拍胸片,做心脏彩超发现微小病变,还有实验室检查,治疗上不但要降压,而且还要抗凝,降脂,扩血管等等对症综合治疗。在实习的这一个月中,我也见到了很多的病例,比如:急慢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先天性心血管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疾病、心包炎等。对它们的治疗也有了一定的掌握,这对以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让我很有深感的是:病人来了常规化验血糖,通过实践证明,这是非常好的一种做法,尤其对于低血糖昏迷病人,如果在其它地方,也许就会给予高糖口服,这不但加重病人的病情,也许还会造成病人死亡。这点也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实习学员学习的。

在实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一个心内科医师必须掌握的技能,心电图分析是最基础的,还有心肺复苏,常见药物的运用,如利尿剂、强心剂、扩血管药物、正性肌力药物、平喘药物等。对医师素质的要求也很强:

⑴要有很强的时间观念 心血管疾病,发病凶险,危及患者生命,要快速进行抢救及治疗;

⑵要有高度负责的态度 心血管疾病其起因十分复杂,要求医师应时刻关注疾病变化;

⑶要有十足的耐心 心血管疾病发展变化非常不稳定,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疑问应及时并耐心的讲解;

篇6

【关键词】 综合性护理; 重症呼吸衰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无创呼吸机

doi:10.14033/ki.cfmr.2016.33.04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3-0094-02

随着近年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人数的不断增多,临床上对该类患者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该病属于受气流限制的肺部疾病的一种,气道不畅和呼吸道感染是该病的主要症状,会对患者后期的生存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本次对合并出现重症呼吸衰竭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接受无创呼吸机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4年11月-2016年5月选择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的接受无创呼吸机治疗的合并出现重症呼吸衰竭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19例;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1~23年,平均(10.4±7.5)年;患者年龄53~89岁,平均(66.6±7.2)岁;患者体重43~79 kg,平均(53.8±8.4)kg;呼吸衰竭发病时间1~17 h,平均(7.5±2.4)h;观察组中男24例,女20例;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1~22年,平均(10.2±7.8)年;患者年龄51~86岁,平均(65.9±7.4)岁;患者体重45~73 kg,平均(53.2±8.6)kg;呼吸衰竭发病时间1~18 h,平均(7.2±2.8)h。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上述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常规呼吸系统疾病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在无创呼吸机治疗期间实施护理,主要包括健康宣教,清除患者口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根据呼吸机的参数为患者调节鼻罩或面罩,调节到患者感觉舒适为止。采用综合性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在无创呼吸机治疗期间实施护理,主要措施包括:(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的患者接受无创呼吸机通气治疗前,出现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状态的可能性较大,相关护理人员应该将通气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向患者进行详细的说明,讲解治疗期间正确配合的方法,减少不良情绪;在实施治疗的过程中,有一部分患者会由于面罩所产生的影响,导致不能够正常与他人进行言语交流,使不良情绪状态明显加重,护理人员此时可以通过手势、笔谈等方式与其进行沟通,增强其安全感。(2)护理:相关护理人员需要帮助患者对治疗期间的进行合理的选择,避免患者的头颈肩不在同一水平线上,使口鼻腔保持畅通状态,使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改善。指导患者采用半卧位或坐位进行休息,但在饱餐状态下不能够选择该,以免误吸等不良事件发生[2]。(3)病情观察:在通气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生命体征、神志意识、呼吸频率等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及时排痰并定期对患者的血气分析变化情况进行监测,发现异常应该及时告知有关医生进行处理。(4)并发症护理:对固定张力和位置进行适当的调整,可间歇性的打开面罩,以使患者的症状表现得到缓解,在最大程度上鼓励和指导患者进行主动咳嗽,必要的时候可以帮助患者对口鼻分泌物进行清洁。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选择两组研究对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无创呼吸机治疗效果、对呼吸系统疾病通气治疗期间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呼吸功能相关指标恢复正常时间和临床通气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等四项内容作为观察指标。

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无创呼吸机治疗结束患者出院当天,以不记名打分方式了解护理服务满意度,100分为满分。60分以下为不满意,60分以上为基本满意,80分以上为满意。满意度=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显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症状彻底或基本消失,呼吸功能和血气分析指标水平恢复正常;有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症状明显减轻,呼吸功能和血气分析指标水平的改善幅度超过50%;无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症状没有减轻,呼吸功能和血气分析指标水平基本没有改善,或病情恶化[3]。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分析均经SPSS 18.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无创呼吸机治疗效果

对照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无创呼吸机治疗总有效率为70.5%;观察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无创呼吸机治疗总有效率为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对呼吸系统疾病通气治疗期间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对照组患者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79.6%;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呼吸功能相关指标恢复正常时间和临床通气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比较

对照组患者在治疗(8.94±2.57)d后呼吸功能相关指标恢复正常,该组通气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为(12.39±3.15)d;观察组患者在治疗(6.10±1.32)d后呼吸功能相关指标恢复正常,该组通气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为(9.07±2.14)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对外界不良刺激的抵抗力水平较为低下,受外界环境变化所产生的影响较大,呼吸道感染后并发呼吸衰竭的可能性会明显加大,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影响[4-6]。目前无创正压通气机已经成为在临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实施治疗的一种主要方法,且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改善通气障碍是目前临床上公认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治疗的基本原则,临床研究表明使用通气机可使患者后期的生活质量和病情的控制效果得到显著性改善,在对患者实施通气治疗的同时,还应该对其生命体征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定期定时帮助患者翻身,对坐卧位姿势进行及时的调整,使患者能够以舒适姿势来接受治疗,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提高护理满意度[7-8]。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吴羽玲.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临床护理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8):234-235.

[2]殷宪玲.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护理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4):106-107.

[3]梁梅英,陈广雪,梁永祥.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的临床护理[J].吉林医学,2015,36(16):3608-3610.

[4]孙永梅.无创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的o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20(10):1207-1208.

[5]陈玉兰.无创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中的应用及护理[J].临床和试验医学杂志,2010,9(2):159-160.

[6]阳艳.使用无创呼吸机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1):79-80.

篇7

【关键词】老年患者;呼吸内科;住院护理;问题与对策

老年人伴随着年龄的增加其机体器官功能逐步退化,当其发生呼吸系统疾病时会出现一系列护理问题。尤其呼吸内科的住院老年患者大多数都患有慢性疾病,治疗周期长,反复发作,常使得患者出现紧张、焦虑、恐惧等情绪,给临床治疗护理带来困扰。因此,本文以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呼吸内科老年住院患者38例为研究对象,旨在研究呼吸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常见护理问题,并就其护理对策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在我院呼吸内科接受治疗的38例住院老年患者,其中,男性22例,女性16例,年龄58-83岁,平均68.2岁。其中慢性支气管炎2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0例,大叶性肺炎1例,患者多伴有糖尿病、高血压和冠心病等慢性疾病,主要临床症状为呼吸困难、咳痰、咳嗽和咳血等。

1.2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病例记录总结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由相关的护理专家和医生进行审阅、修改和制定相应的调查问卷,共发放38份调查问卷,并在规定的时间内收回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软件录入调查数据,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8份,在规定时间内有效收回调查问卷38份,有效回收率为100%。依据回顾性分析和调查分析结果可知,在呼吸内科老年患者住院护理中常见问题如下五类,分别是心理护理问题(86.84%)、日常护理问题(71.05%)、皮肤护理问题(55.26%)、饮食护理问题(42.11%)和用药安全问题(42.11%),见表1。

调查项目

例数

比例(%)

心理问题

33

86.84

日常问题

27

71.05

皮肤问题

21

55.26

饮食问题

16

42.11

用药安全问题

16

42.11

3常见护理问题及对策

3.1心理护理

由于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程长,老年患者长伴有其他的慢性病,住院治疗周期长,起效慢。常导致老年患者常伴有紧张、焦虑和恐惧等消极心态,这可能与患者的年龄、心态和环境有关,心理护理问题是呼吸内科老年患者住院护理的最常见问题。对策:心理护理问题是临床护理中最严重的一个问题,要有效的解决患者心理问题,首要是建立并维持良好的医患关系,应提供相关疾病及心理学信息,帮助患者建立治疗的信心。家属应重视对老年患者的关心和心理疏导,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帮助患者宣泄情绪和转移注意力。还需要构建一个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3.2日常护理

老年患者年龄较大,一般都会存在睡眠质量的问题,另外,身体各项机能也下降严重,行动不便,容易导致意外损伤。对策:对于呼吸内科的老年患者,应尽量避免患者单独居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患者多参加一些娱乐活动。鼓励患者在体能允许下多进行适宜的体育活动,改善体质,提高身体免疫力。

3.3皮肤护理

老年患者多长期卧床,室外活动较少,且因为身体和生理问题,老年患者常常很难翻身,严重者将不能翻身。这些情况将会导致老年患者出现很多的皮肤问题,如压疮等。对策:保持病房的清洁和通风,保证患者病床的干燥和清洁,鼓励患者经常做翻身等运动。除了常规的皮肤护理之外,在清洁患者皮肤的时候要注意水温,并减少使用刺激性沐浴产品。

3.4饮食护理

合理的膳食安排对老年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有重要的意义,合理搭配患者的饮食,以便满足患者的身体需求,同时,要让患者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食用辛辣和油腻等刺激性的食物。

3.5用药安个问题

用药安个问题同样是住院护理中的一个重要工作内容。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和免疫功能的下降,导致每种药物对患者的效果出现明显的差异,用药时对该问题要慎重考虑。同时,老年患者错服和漏服的现象严重。对策:老年患者常忘记吃药、或忘了己经服过药又过量服用,所以口服药必须由护士按时送服,并且要监督患者,不能将药放置在患者身边。按时叮嘱,避免错服或者漏服的情况。服药后要时刻注意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若出现不良反应,应该及时停药并通知值班医生进行处理。

参考文献

[1]那丽秋,王菊贤,吴立静,等.老年呼吸系统疾病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2,7(3):227-228.

篇8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生活习惯护理;呼吸功能锻炼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表现为进行性发展的气流受限,严重者可发生重症肺炎和呼吸衰竭。该病的临床治疗目标是延缓呼吸功能损害、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在下列研究中,我们分析了生活习惯护理联合呼吸功能锻炼对COPD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现汇报如下。

1、对象与方法

对象

将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纳入研究,纳入标准:(1)明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2)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3)取得患者知情同意。共纳入90例患者,采用随机分为给予生活习惯护理联合呼吸功能锻炼的观察组和仅给予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31例、女性14例,年龄55-69岁、平均61.6±7.9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15例,年龄56-70岁、平均61.9±7.8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1.2 干预方式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式,包括常规门诊随访、用药指导、气道功能检测。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给予生活习惯护理联合呼吸功能锻炼,方法如下:(1)通过门诊一对一教育的方式让患者对患者进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知识的教育,使其在日常生活中采取健康的饮食、作息习惯,并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2)每日进行2次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锻炼,每次20 min。腹式呼吸锻炼时,吸气动作尽量挺腹、胸部不动,呼气运动使腹部内陷、尽量将气呼出;缩唇呼吸锻炼时,吸气用鼻、呼吸嘴唇收拢呈口哨样。

1.3 观察指标

1.3.1 两组患者的气道功能指标

干预后4周时,检测两组患者的最大呼气流速(PEF)、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并计算一秒率(FEV1/FVC%);检测仪器:Jaeger公司生产的肺功能检测仪。采用改良MRC呼吸困难评分(MMRC)和 6分钟步行距离(6 MWD)评价呼吸功能。

1.3.2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

干预后4周时,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OL-30)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检验标准:P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PEF(74.2±9.6)ml/s、高于对照组的(65.4±8.8)ml/s,FEV1/FVC(66.3±8.7)%、高于对照组的(58.1±7.4)%,MMRC(5.1±0.8)、高于对照组的(3.4±0.6),6MWD(388.1±56.4)m,均高于对照组的(317.5±48.3)m,生活质量评分(89.4±13.2)、高于对照组的(78.7±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我国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在40岁及以上人群中,发病率超过8.2%。根据目前的研究,该病的病因为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颗粒、职业性粉尘、有毒化学物质,可引起小气道上皮损伤、纤毛运动能力减退、腺体肥大和分泌物增多的病理改变[1]。在此基础上可出现不完全可逆和进行性发展的气流受限,伴有小气道病变和肺实质破坏,可引起长期性反复发作的咳嗽咳痰、诱发性喘息、劳力性气促[2]。

COPD好发于老年人群,由于其本身机体功能较弱、体抗力低下,容易在气道病变的基础上发生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治疗。在临床工作中主张通过日常的干预措施来改善气道功能、延缓疾病进展、预防急性发作[3]。根据现有的临床资料,不良的生活习惯以及呼吸肌功能是影响COPD患者整体病情的主要因素,因此,通过护理干预措施以改善生活习惯、增强呼吸肌功能预期能够取得积极的临床价值[4]。目前,国外已有关于生活习惯护理、呼吸肌功能锻炼的报道。

我院于2011年开始对COPD患者采取生活习惯护理和呼吸肌功能锻炼的干预方式,并通过收集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的病例资料来分析生活习惯护理联合呼吸功能锻炼对COPD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旨在为探寻COPD有效的护理方式提供参考。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气道功能情况和整体生活质量情况可知,观察组FEV1/FCV、PEF、MMRC、6MWD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这就说明观察组患者的气道功能得到了更为明显的改善、生活质量得到了更为明显的提高。

综合以上可以得出结论:生活习惯护理联合呼吸功能锻炼能够改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具有积极的治疗价值。

参考文献:

[1]许光兰,韦艾凌,黄美杏,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辨证分型与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研[J].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11):1753-1754.

[2]罗登攀,张洪球,徐郁颖,等. 慢阻肺汤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疗效研究[J]. 中医药学报,2011,3 9(1):94-95.

篇9

耳鼻喉:耳鼻喉是操作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在书本里面一带而过的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等,在临床上均非常重要。在此科期间,我不迟到早退,尊敬老师,关系和睦融洽,工作积极主动,在耳鼻喉实习的三周里,我学会了很多,也认识了很多朋友,在带教老师认真而细心的教导下,我熟练掌握了眼科、耳鼻喉科及口腔科病人手术前的准备、术中配合、术后观察及护理,学会了眼部、耳部、鼻部、喉部、口腔的常用检查方法。

急诊科:个人自我鉴定:本人在急诊科实习期间,遵守医院及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尊敬老师,工作积极,认真负责。实习态度端正,实习动机明确,工作主观能动性强。在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严格“三查七对”及无菌操作,现已了解了预检分诊和院前急救的流程,熟悉了急诊常见疾病的护理、危重症患者的抢救配合,掌握了洗胃、心肺复苏、除颤等急诊专业技术和急救仪器的操作、维护。 基本掌握了急诊科常见病的护理常规及鼻饲,吸痰,给氧,洗胃,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心电监护等技术操作规程。

儿科:在实习期间我遵纪守法,遵守医院及儿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了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旷工及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对待病人和蔼可亲,态度良好,努力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用于实践,在此过程中我不断总结学习方法和临床经验,尽力提高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独立工作的能力,冻断培养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经过1个月的实践我基本掌握了病程记录、会诊记录、出院记录等医疗文件的书写;掌握了临床儿科的特点及儿科常见、多发病人的诊治;掌握了常见化验的正常值和临床意义及和各类危、重、急病人的初步处理。在带教老师的悉心指导下能完成生命体征的测量,新生儿的各项生活护理,以及新生儿培养箱,蓝光箱,心电监护仪的使用。希望在接下的科室能更完善自己,提高自己。

妇科:我在本科室实习期间,遵守劳动纪律,工作认真,勤学好问,能将自己在书本中所学知识用于实际。认真履行实习护士职责,严格要求自己。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关心病人,不迟到早退。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基本掌握了妇产科一些常见病的护理以及一些基本操作,是我从一个实习生逐步向护士过度,从而让我认识到临床工作的特殊性与必要性。以前在学校所学都是理论上的,现在接触临床才发现实际工作所见并非想象那么简单,并非如书上说写那么典型,好多时候都是要靠自己平时在工作中的经验积累,所以只有扎实投入实习,好好体会才能慢慢积累经验。遵守医院及科室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实习护士职责,严格要求自己。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关心病人,不迟到早退。基本掌握常见病的护理常规及阴.道分娩,产程观察处理。熟练掌握听诊胎心音,骨盆外测量,阴道冲洗,灌肠等等。

心内科实习自我鉴定

在心内科几位带教老师的悉心指导和患者的配合下,我圆满的完成了实习任务。通过本次实习,我学会了心内科基本的问诊方法,查体方式及听诊要点;熟练掌握了给患者做心电图;基本掌握了看心电图的要点;熟悉循环系统病症的基本用药;旁观了运动平板试验和冠状动脉造影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两份大病历。由于实习时间的宝贵和短暂,对心内的用药还不是很熟练,今后应该完善基础知识,加强对异常心电图的观察和比较。为将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呼吸科实习自我鉴定

我在内科工作了2个多月,从临床表现上来看,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我发现,大多数呼吸系统疾病都有咳嗽、咯痰、咯血、胸痛、哮鸣、发热、气急等表现,这些表现往往缺乏特异性,它们有可能是感冒、支气管炎等轻症的表现,也可能是重症肺炎、肺癌等致命疾病的早期临床症状,如果不进一步检查确诊,很可能就会导致延误病情,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对待呼吸系统的疾病,不能仅凭病人的某一临床症状或体征而想当然地作出临床诊断,而应进一步地进行必要的检查,取得确实可靠的临床资料,通过严谨正确的临床思维,慎重地作出诊断。事实上,呼吸系统疾病病种繁多,但归纳起来可分为感染、肿瘤、肿囊等。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能够掌握各临床病的起因,但是缺少实际操作,能够知道基本的病理过程,但是缺少更多的学习。我相信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成为一名合格的***(自己填了),为社会、为人民服务!

肾内科

一般肾病科的病人重点还要询问血压,小便的情况,有无糖尿病史。,然后是个人史,家族史,过敏史,婚育史,女性病人还要问月经史,病人的基本情况。

然后是查体,心脏的叩诊听诊,肺部的听诊,重点观察病人是否有水肿,水肿的位置,腹部的触诊,肝脏的触诊,全身淋巴结的情况。下面说下我们肾病内科的常见疾病,一是,慢性肾功能衰竭,多是失代偿其,尿毒症期,当然最好把四个分期的掌握了,随之而来的伴随症状,肾性高血压,肾性贫血,肾性骨病;二是,糖尿病肾病;三是,肾病综合征;四是,急性肾小球肾炎。

内分泌

每天记录着病程录,对于各种疾病的病情和发展情况有了更直观的了解,理论知识在这样的实践中得到了真正的升华。虽然看上去只是很琐碎的小事,但是通过这些让我对于疾病所需的诊断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以及学会了如何与病人沟通。但是对于糖尿病这一内分泌科最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了很好的认识。当然,在这俩个多星期中,还有许多别的收获,比如第一次看了肾穿刺,第一次看了血透的过程,并且知道了连续的血糖测试以及皮下埋针的胰岛素注射,有些还自己亲手进行了操作。

血液

篇10

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2年8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老年患者60例,采用随机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预防性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感染率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结果:经护理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感染人数优于对照组,具有明显差异(P

结论:在对呼吸内科老年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加强预防护理,有助于降低患者发生感染,使患者及其家属更加满意,值得临床中借鉴使用。

关键词:呼吸内科 重症患者 老年人 预防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235-01

呼呼吸系统(Respiratory System)是执行机体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的总称。呼吸系统的机能主要是与外界的进行气体交换,呼出二氧化碳,吸进新鲜氧气,完成气体吐故纳新[1]。老年患者由于年龄较大,容易感染呼吸系统疾病。预防护理是以预防为中心,以促进和维护老年人群健康为目标,“以人为本”,不断改进护理工作,满足病人需要,减低感染患者人数,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现就2011年5月至2012年8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60例重症患者,对其中的30例实行预防护理监护,相关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5月至2012年8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60例患者,采用随机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在55至79岁之间,平均年龄67.3±2.5岁;观察组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在57至80岁之间,平均年龄69.2±3.2岁。两组患者在生命体征、病情、年龄、性别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30例患者中:支气管扩张4例,支气管哮喘11例,慢性支气管炎1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例。对照组30例患者中:支气管扩张5例,支气管哮喘13例,慢性支气管炎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6例。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患者的病情进行针对性分析,采取相应的药物治疗和护理,及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

1.2.2 观察组:采用预防护理的方法实施护理,具体护理方法主要包括:

(1)心理方面:老年患者由于长期服药和饮食控制非常苦恼,思想包袱很重,易产生烦躁、悲观、失望等消极情绪,针对这一情况,护士应多与他们沟通交流,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科普知识时,态度要和蔼,这样使他们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有助于降低感染[2]。

(2)饮食方面:患者应该避免吃刺激性食物和产气食物。饮食宜少量多餐,细嚼慢咽,不宜过饱。哮喘反复发作,由于机体缺氧,使胃肠功能减弱,少量多餐可减轻胃肠负担,细嚼慢咽有利于消化吸收。禁忌吸烟、喝酒,吸烟等,这样可以减少因饮食不当而诱发感染。

(3)环境方面:病房内的室温调至22℃-26℃,保持室内的湿度,并且要避免过多的人员流动,保持病房内将空气清新,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安静的环境,以便于患者的休息,减少由于环境控制不当而引起感染。良好舒适的环境能够给病人带来愉悦的心情,转移病人的注意力,暂时忘记疼痛。护理人员在对病人护理过程中应尽量态度亲切,动作柔和,使病人感到温馨。

(4)机械通气:护理人员帮助患处于者适当的,可取半卧位、坐位等,要点在于使头、颈、肩在同一水平,头稍向后仰,以有效开放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对痰多、不易排出患者可进行氧气雾化吸入,也可调节湿化器,增加气体湿度,可有效减轻患者咽部不适,同时稀释了呼吸道内分泌物,以利痰液排出,并可减少肺部感染发生。若患者出现咳嗽咳痰剧烈,可先停用呼吸机15~30分钟,让患者休息片刻[3],将痰咳出,并及时漱口。若患者在使用时出现鼻塞症状,可用0.1%呋麻滴鼻液滴鼻以收缩鼻黏膜血管,等症状缓解后再使用呼吸机。

1.3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采用t检验,P

2 结果

经护理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感染人数为3例,对照组感染人数为8人;观察组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具有明显差异(P

3 讨论

吸系统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病变在气管、支气管、肺部及胸腔,病变轻者多咳嗽、胸痛、呼吸受影响,重者呼吸困难、缺氧,甚至呼吸衰竭而致死;我院呼吸内科在老年患者的预防护理中对患者心理、饮食等方面进行预防指导,缓解了患者的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通过对病人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护理,为病人提供良好、舒适的环境,给病人带来愉悦的情绪,护理过程中动作尽量动作柔和,态度亲切,使病人有家的温馨感,这样不仅降低了患者的治疗时间,同时也降低了感染率[4]。

综上所述,在对呼吸内科老年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加强预防护理,有助于降低患者发生感染,使患者及其家属更加满意,值得临床中借鉴使用。

参考文献

[1] 胡永华,李立明.人性化护理模式探讨[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111-113

[2] 刘雪荣,于普林.130例老年肺结核患者的护理[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6,15(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