瘫痪患者康复护理范文
时间:2023-10-27 17:52: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瘫痪患者康复护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我科2006年3月~2007年4月收治的6例脊柱骨折并发溃疡期压疮的患者采用洁悠神和胰岛素生理盐水纱布“湿性覆盖”疗法,经过积极护理,取得满意临床效果。
1 一般资料
我科2006年3月~2007年4月间收治带有压疮而入院的脊柱骨折患者6例,其中4例为较轻的Ⅰ期压疮,通过常规压疮护理均未继续发展而痊愈,2例为Ⅱ期到浅Ⅲ期压疮,我们采用彻底清洁创面,应用洁悠神对创面进行冲洗,TDP灯照射;将胰岛素生理盐水纱布覆贴在溃疡面的“湿性覆盖”疗法。压疮面逐渐新鲜、干燥,2~3周治愈。
2 方法与疗效
2.1 治疗方法:用2.5%碘伏常规消毒压疮处及周围皮肤后,用3%过氧化氢溶液擦洗去除腐肌和痂块,再用洁悠神对创面进行冲洗,将胰岛素生理盐水纱布覆贴在溃疡面,最后用无菌敷料覆盖。
2.2 疗效判定方法: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判断。治愈:创面结痂愈合;有效:创面缩小,肉芽新鲜。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Ⅲ期压疮一般病程长,给患者带来相当大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是关键。我们以关心同情的态度,真诚地和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流,主动关心患者的心理反应,体贴患者的痛苦,给予积极的心理支持,使患者了解治疗、护理措施,减轻心理压力,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工作。
3.2 严格无菌技术,观察创面的情况:及时更换伤口敷料,每日至少1次,压疮渗液较多时,随时更换敷料。在更换敷料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污染或引起混合性感染。同时,观察伤口渗出液的颜色及气味,新生肉芽组织的情况。
3.3 加强基础护理:保持患者被子、衣服清洁、干燥、平整、无皱、无渣,每日更换床单,对压疮周围皮肤勤擦洗、勤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每1小时翻身1次,以防止扩大压伤,翻身或取便器时一人抬起患者臀部,另一人放置便器,防止拖、拉擦伤皮肤。病室床铺进行湿扫,用后清洁消毒,地面进行湿擦,防灰尘飞扬,病室保持一定湿度和温度,每日用紫外线消毒病房。
3.4 加强营养支持:加强饮食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以及不易引起患者腹胀的食物,注意饮食的花样品种,不断更新和调剂,以增强患者的食欲感。对于不能进食行鼻饲或静脉高营养补充能量,以增强体质。
4 讨论
篇2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护理
脑卒中其实就是指脑中风,脑卒中有两种类型,一种为缺血性脑卒中,一种为出血性脑卒中。脑中风是一种对人体危害严重的疾病,而且复发率、死亡率都较高,患有该种疾病的患者会损失一定程度的劳动力,所以对该病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就显得特别重要,如果护理得好将会减少患者的伤残率,避免疾病的复发,还可以较好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否则将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病痛折磨,选取我院在2011年6月――2012年10月收治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护理治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1年6月――2012年10月收治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对其进行康复护理。其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范围:46-78岁,平均年龄:60岁,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性条件上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全面护理,其中包括,心理护理、护理、按摩护理和锻炼护理。
1.2.1心理护理脑卒中患者在患病之后,会出现反应迟钝、肢体瘫痪、说话不清晰的现象,会使患者产生焦躁和恐惧等不良情绪,丧失对疾病治愈的信心。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讲述,告诉患者这种疾病应该产生的症状,患者的病情和经过治疗可以达到的效果,让患者逐渐消除恐惧的心理,正确的面对目前自身的情况,相信只要通过医生的治疗和自己的锻炼完全可以战胜疾病。引导患者进行积极主动的锻炼,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成功的病例,使其具有战胜疾病的信心。指导家属在患者面前不要讲一些消极的话语,不要让患者动怒,经常讲一些趣味性较强的小故事,使患者保持愉悦的心情,利于对病情的恢复。
1.2.2护理该病患者由于肢体瘫痪容易产生痉挛现象,所以要注意患者采取正确的进行卧床修养,一般采取侧卧位和仰卧位。护理人员在患者的胸前放个枕头,使患者的膝关节和髋关节能够伸曲,患者在侧卧时要是把肩膀向前伸,肘部伸直,使患者的手掌向上,手指间分开一定的距离,避免患者的肩膀长时间受压。在患者仰卧时,把健康肢体的那一侧向外伸展,依旧是手掌向上,手指之间分开一定的距离,在患者瘫痪肢体那一侧的上肢、下肢和肩部垫一个较软的垫子,把肩部的位置抬高,让膝关节保持微屈的姿势,踝关节屈曲为直角,这样的姿势可以有效地防止患者出现痉挛的情况。
1.2.3按摩护理由于脑卒中偏瘫患者有部分肢体瘫痪,不能进行一定的活动,如果瘫痪的肢体长时间不活动,很有可能引起肌肉萎缩的现象,所以护理人员要适时适量的对患者进行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在患者卧床休养期间护理人员每天要对其进行两次的肌肉按摩,每次按摩保持二十分钟,根据不同的肌肉选择不同的按摩方式一般有推摩和揉捏按摩,要保持适当的按摩速度,不宜过快,让肌肉得到充分的放松。在按摩完之后,护理人员还要帮助患者进行活动关节,在活动的过程中要保证均匀的速度和柔和的力度,避免使患者产生疼痛的感觉。
1.2.4锻炼护理在患者的病情较为稳定的时候,可以指导患者进行一些床上锻炼,开始协助患者进行翻身,通过逐渐锻炼让患者能够独立进行左右侧的翻身,逐渐指导患者进行坐立的训练,随着患者病情的进一步恢复,使其进行站立、行走的锻炼。由于患者在患病之后身体较不灵活,可以让患者进行拨算盘珠的锻炼,逐渐恢复身体各部位的灵活度,帮助患者练习自己穿衣服、洗脸、刷牙等一些正常的活动,这样可以尽可能促进患者对肢体功能的恢复。
1.3统计学分析本次护理观察中所涉及的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t检验,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病情恢复具有显著的效果,有实际统计学意义(P
2结果
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一系列的早期康复护理,所有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60例患者中有45例得到了显效的护理效果,15例得到了有效的护理效果。
3讨论
综上所述,通过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护理、按摩护理和锻炼护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患者恢复肢体功能,增强了患者的生活能力,提高了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牛云玲,朱希芳,王玉明.早期综合康复训练在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中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26(12):139-140.
篇3
关键词:脑梗死;康复护理;临床探讨
中图分类号:R58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7-138-01
脑梗死多由循环系统形成的栓子随血液循环进入中枢神经循环系统,形成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相关脑功能区的缺血、坏死,最终可导致如偏瘫、失语、偏身感觉障碍等一系列脑功能障碍疾病,该病多发于中老年人,该病致残率高、恢复时间长。脑梗死康复期时程长、见效慢,对医护工作者的护理要求较高,通过对患者康复期进行有计划、综合有效的护理,随着病情康复,患者的诸多功能障碍可减轻或消除。本文通过对本院2010年1 月~2013年6月收治的64例脑梗塞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护理,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 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脑 梗死患者64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26例,年龄38~82岁,平均年龄67岁,发病后结合临床症状及影像 学检查(MRI 及CT)诊断为脑梗死,不合并其他心脑血管疾病,所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瘫痪、失语等,入院后即给予积极治疗,早期介入综合护理,促进患者康复。
1.2 方法
1.2.1 制定详尽的患者康复期护理计划:视患者病情不同制定全面、可行的康复期护理计划,对患者的心理进行分析,干预患者不良心理的产生。康复期护理开始时间原则上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即应早期进行康复护理,开始时间越早,患肢功能恢复越好,所以患者一旦生命体征稳定、意识清晰后,即可进行康复训练,多于治疗后3~7d开始。康复训练期间应培养患者家属观 察病情及进行心理分析,这样可更好地开 展工作。
1.2.2康复期间对患者加强安全防护:给患者创造舒适安全的治疗环境,病房内不放置锐器、刀具等危险物品,室内采光应柔和自然。平时注意防止外伤,地面要保持干燥,给患者穿轻便软底鞋,患者如厕、洗浴应在有人协助的情况下进行。
1.2.3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脑梗死患者在饮食上应做到严格限制胆固醇、脂肪及盐的摄入,糖类的摄入要适量,嘱患者多食豆制品、新鲜蔬菜水果、鱼虾,同时注重饮食的规律性,定量性。
1.2.4制定心理康复护理措施:脑梗死患者多由正常人突然转为生活不能自理,以致患者出现悲观、厌世、烦躁等不良心理。此时护理人员用百倍的爱心、耐心、责任心去开展护理工作。针对患者此时的心理特点进行疏导、安慰,关心、了解患者。在患者接受病情现状自觉配合医护人员工作后可以对患者进行书写、对话、回忆等训练。
1.2.5康复期间相关并发症的预防护理:脑梗死患者多需长期卧床,期间会出现多种并发症,在开展康复期护理时应注意预防。预防肺部的感染,应严格戒烟,对早期卧床患者应定时翻身、拍背,促进排痰;对后期病情好转患者应尽量缩短卧床时间,促使其尽量多活动;对一些高危患者,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长期卧床患者,骶尾部及骨突部皮肤和软组织易形成压疮,康复期护理工作中要注意多改变患者卧床姿势,多给患者翻身。床褥应保持清洁、干燥、平整,尽量使用电动气垫床,大小便后注意及时处理局部皮肤,保持干燥、卫生。若已形成压疮,应在医生指导下,按各期压疮进行处理 。
1.2.6康复护理中的肢体训练计划及注意事项: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最为重要,肢体训练应尽早开始,虽然脑梗死患者早期活 动不便,但在护理人员的指导和协助 下进行早期锻炼可减少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 活动的方法应遵循“先轻后重、由小到大、先下后上、由近及远、循序渐进”进行。早期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肢体进行被动活动,同时配合理疗、按摩等方法可以促进患者肢体血液循环,刺激神经功能,减轻肢体的废用性萎缩,同时应注意多改变患者。中后期进行功能康复锻练做到锻炼量适中,循序渐进地进行肢体康复锻炼,初期可先锻炼坐起,初练时应给患者准备靠枕,患者能够在床上坐稳并无其他不适后可进一步让患者下地,可辅助应用助行器、拐杖等。当患者能较稳行走后,可开始进行日常生活锻炼,逐步训练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康复计划要注意因人而宜。
2 结果
本组64例患者住院治疗护理后,病情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16例有显著疗效,占25%,46例好转,占71.875%,无效2例,占3.125%。,结果表明对脑梗死患者进行系统的康复护理对其病情恢复有较大帮助 。
3 讨论
有研究表明脑梗死致残率和复发率高达20%~40%,实施积极、系统的康复护理可使绝大多数患者的运动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提高。许多脑梗死患者预后不佳并不是由诸多功能障碍所致,而是在患者的康复过程中缺乏系统的、正确的的康复护理,致使产生关节畸形,姿势性痉挛,废用性肌肉萎缩等后遗症。通过早期的系统性康复护理,可以使患者肢体功能最大程度的得到恢复,从而可以积极的预防长期卧床造成的压疮、坠积性肺炎等常见并发症,通过积极的心理康复及语言、认知训练,可以使患者尽早从患病后的不良情绪中脱离出来,早日实现生活自理,重新回到家庭、社会。
参考文献:
[1]聂乔斌,脑梗塞的早期康复治疗[ J].中国疗养医学,1998,7(2):20。
[2]史长青,偏瘫治疗中误用综合征探析[ J].长治医学院学报,1996,27(1):27。
[3]俞明辉,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8):956。
篇4
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脑血管疾病偏瘫患者的病例资料,总结护理经验。脑血管疾病偏瘫患者的主要护理内容有肢体功能训练和语言康复护理。
结果:本组患者肢体功能和语言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恢复,获得了最大限度的独立生活自理能力。
结论:给予脑血管疾病偏瘫患者康复期的有效护理,促进了肢体功能和语言的康复,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减轻了社会和家庭负担。
关键词:脑血管疾病偏瘫 肢体功能 语言 康复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9-0161-02
脑血管疾病偏瘫患者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指从坐立到起立、步行阶段,本阶段患者病情基本稳定,但肢体功能和语言障碍,恢复缓慢,训练难度大,时间久[1]。我们护理人员帮助和指导患者使其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改善,降低致残率,促使其重返社会,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脑血管疾病偏瘫患者患者120例,均为2011年1月~2012年6月来我医院求医的患者,其中男性72例,女性48例。年龄44-76岁,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障碍和语言障碍。
1.2 方法。
1.2.1 早期按摩护理。研究资料证实,早期成功的给予患者肢体功能位护理,可大大减少肌肉萎缩、肩关节脱位、关节挛缩畸形、足下垂、内翻等脑血管的继发障碍。现代学者认为肢体停止活动一周,就可能引起肌肉萎缩。因此,在患病初期不影响治疗的情况下,应立即进行肢体按摩等被动活动,如肩、肘、指、髋、膝、踝关节的屈曲、伸展和抬举等活动。患者脑血管疾病后应将瘫痪肢体置于功能位,手腕关节微背曲30-45度,手指轻度屈曲,肘关节屈曲90度,也可以变换伸直位,防止屈曲性和伸展性畸形;下肢用夹板将足底垫起,也可使用足支架,使踝关节呈90度;膝关节下垫一枕使腿弯曲,外侧支托。对瘫痪肢体,易形成褥疮,应每日用红花油或药酒涂抹按摩。对于感觉和运动障碍,可配合针灸治疗,上肢可以针刺内关、外关、曲池、肩俞、肩峰为主,下肢以针刺环跳、殷门、委中、足三里、三阴交、昆仑等为主。每日1次,20-30次为一疗程,以促进肢体的早日康复。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从第二天开始,出血性病人待意识清醒后,尽早做被动活动。其主要作用是促进肢体血液循环,维持关节韧带活动度,防止肌肉韧带挛缩。老年人肢体功能衰退,肢瘫后肌肉出现松驰或痉挛,关节僵直,训练动作要轻柔,方法要正确细致,充分牵伸肌肉、肌健和关节周围的软组织。
1.2.2 功能锻炼护理。随着患者病情的好转,肌力的恢复,要对患者进行坐、站、走的训练。训练前,首先让患者充分认识步行的艰难,避免精神紧张而发生意外,尤其是后顶叶病变者,易出现体相障碍,更应该引起重视。刚开始先让病人在床铺上练习仰卧起坐,练习左右翻身,练习上下肢的肌力,逐渐练习坐起、坐稳应让病人选先在在床上坐,双腿下垂于床边,再下地坐椅,每次坚持10-15分钟,然后站立平衡,最后进行起立训练。开始迈步时,力争动作到位,切忌急于求成。可在瘫痪下肢拴一根绳子,当患者迈步时,助手协助向上前方面提绳子,这种方法患者易于接受,练习起来,就像真的会走路一样,增加了训练信心,能提高训练的效果。但应避免产生依赖心理。经过坐到站立,站立到行走三个阶段的练习,能平稳的走好平路后,即开始上下台阶的练习,上下台阶有一定危险性,要注意加强保护。步行康复是独立生活的重要步骤,自理个人生活的关键,也是康复进程的一个跃进。在进行步行训练时切不可忽视上肢功能的练习,上肢活动特别是手的精细活动的恢复慢于下肢,病人因此会丧失信心,应多加鼓励。
1.2.3 及时心理护理。脑血管患者疾病起病急,病人在短时间内从一个健康人变成一个残废人,再加生理上的痛苦以及漫长的康复过程,其心理创伤远大于机体创伤,易致患者产生痛苦、失望,甚至悲观厌世等不良情绪。指导患者保持良好心理状态,是保证康复的基础。不同心理状态对疾病的预后和康复效果会有不同的影响[2]。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根据患者的心理变化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如果患者有抑郁心理,我们要细致观察,尽快解除患者抑郁,并防止患者自杀。同时了解每个病人的个性特点也很有必要。如果外向性性格的患者,他们的喜怒哀乐明显地表现出来了,内心深处的痛苦在别人的帮助下能及时宣泄出来,这样可及时解除患者的心理困扰。而内向性格的患者,往往把痛苦和想法压抑在内心深处,不善于向外宣泄,又不善于与人交往,表面上似乎平静没有什么事,实际上内心深处极度矛盾和痛苦而不能自拔。如果不了解这种患者的人格特点,忽略了他们的心理障碍,就影响了康复和治疗。
1.2.4 语言康复护理。语言障碍康复训练首先是构音的训练,教会患者用喉部发“啊”音,或用咳嗽、吹火柴等诱导发音,让患者听常用句子的前半句,令其说后半句,或复述单字、词汇、句子、诗歌等。要细致观察病人表现和情绪,准确判断患者的心意,恰当回答和处理病人的要求,克服患者为难情绪,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能发言的患者可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对镜发音,由短到长,由易到难。
2 结果
本组120例脑血管疾病偏瘫患者,经过肢体功能训练和语言康复护理,肢体功能和语言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恢复,获得了最大限度的独立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社会和家庭负担。
3 讨论
帮助脑血管疾病偏瘫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恢复和语言康复是护理的重要课题。脑血管疾病偏瘫患者的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脑血管疾病偏瘫患者国外常规在发病5-10天内开始康复治疗[3]。对于患者肢体活动障碍和语言障碍,要对其进行早期肢体按摩和关节功能锻炼,同时指导语言训练,以促进脑血管疾病偏瘫患者的全面康复。
参考文献
[1] 黄东峰,丁明辉,陈少贞,等.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功能特点与早期康复干预的标准[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1,23(5):272
篇5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198例,男102例,女96例,年龄41~88岁,平均61岁。其中高血压脑出血57例,脑梗死120例,脑栓塞21例。昏迷28例,出血量15~30ml 17例,31~50ml 30例,50~70ml 8例,70ml以上2例,脑出血合并脑疝4例,大面积脑栓塞合并脑疝形成2例,入院时偏瘫肢体肌力0~3级136例,3~5级34例,施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20例。
治疗方法:①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除外脑出血,根据发病至就诊时间,给予完善必要检查,同时吸氧,调控血压血脂、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清除自由基、中药活血化瘀及对症支持治疗,有溶栓适应证者,征得家属同意后给予及时溶栓。②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经头颅CT检查确诊颅内出血,根据出血部位及出血量,在给予调控血压、抗酸保护胃黏膜、抗感染、适时脱水降颅压,出血3~6小时可适当给予止血药物,有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适应症者,家属同意3~6小时后积极给予颅内血肿清除术,术后留管4~7天,复查CT血肿清除干净给予尽早拔管。
护 理
⑴急性期康复护理:①对清醒无力变换的患者,根据情况1.5~3小时翻身1次,保持患侧肢体功能位置,平卧时双上肢放于身体两侧,在其手掌下放一软枕,呈自然握物样,足底部放一硬枕,或双膝关节下放软枕,双下肢程屈曲位,避免足下垂、内翻等畸形;侧卧位时,头稍向前,下面上肢伸直,和上身躯干保持一定夹角,另一上肢放于胸前,下面垫一头枕,肘关节稍曲,上面下肢弯曲,保持屈髋屈膝位;另一下肢伸直,呈近似三角形,两小腿之间垫一头枕,以支撑体重,避免压伤,保持呼吸道通畅。生命体征稳定后,按摩活动患侧肢体,避免肌肉萎缩,关节脱位,关节挛缩畸形,按摩关节顺序由大关节到小关节,促进肢体功能恢复。②昏迷患者急性期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定时翻身拍背,良性肢体摆放,尽早稳定生命体征,防止肺部感染、褥疮,挽救患者生命,预防肌肉萎缩,打好进一步恢复的良好基础。仰卧位由于受紧张性颈反射和迷路反射的影响,异常反射活跃,可以加重挛缩模式[2],同时,由于患侧骨盆后旋,下肢外旋易致骶尾、足跟及外踝的压疮。
⑵恢复期康复护理:①软瘫期:恢复和提高肌张力,诱发肢体主动运动。鼓励患者健侧肢体主动运动;尽早进行患肢被动运动,顺序由大关节到小关节,动作轻柔,幅度要大,避免粗暴用力,拉伤关节,影响恢复;安静时良性肢体摆放,患侧上肢处于伸展外旋位,下肢处于屈曲内旋位,膝关节下垫枕或褥子,通过拮抗上下肢前后肌群肌张力不同,改善肢体前后肌群牵拉均衡,协调肢体运动,促进运动功能恢复;另外配合针灸理疗和面部热疗,1次/日,每次30分钟,通过以上康复护理治疗,促进支配患侧肢体神经再通。②痉挛期:通过肌肉按摩、热敷、针灸等理疗控制肌痉挛和异常的运动模式,促进分离运动出现。③改善期:评估患者的瘫痪情况,按由简到繁、由易至难的原则,对患者制定运动训练计划,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在训练时注意上肢和手的训练,手的功能基本上是最后恢复的,有的终生都难以恢复,应注意其手的灵活性、协调性和精细性的训练。
⑶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指导患者进行手的技巧性、四肢的精细协调训练。将各种训练方式融入日常活动练习中,使患者掌握“自我护理”技巧。
⑷后遗症护理:做好患者出院医嘱,帮其制定合理康复训练计划,定期随访,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导纠正。有一部分患者遗留下痉挛、肌力减退、挛缩畸形甚至软瘫的后遗症,仍应继续训练,利用残存功能,防止功能退化和肌肉萎缩,并尽可能改变环境以适应残疾。指导患者和家属在家庭中进行康复训练,利用残存功能,防止功能退化和肌肉挛缩,充分发挥残余功能,同时还要争取家庭和社会对患者心理和身体的支持。
结果
根据患者不同病情采取不同康复护理方法,在病程各阶段采取相应康复技巧,198例患者,住院时间7~45天,平均16天,其中108例日常生活完全自理,60例部分生活自理,18例无明显好转,7例重残完全他人照顾,6例死亡(2例死于脑出血脑疝形成,1例死于大面积脑栓塞,1例死于术后再出血,2例死于严重并发症)。
讨论
脑卒中偏瘫属中枢性偏瘫,运动功能障碍本质上是上运动神经元受损,偏瘫康复的机制除取决于脑组织和血管病变的恢复过程,还依赖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功能训练可使感受器接受的传入神经冲动促进大脑功能的可塑性发展,使丧失的功能重新恢复,因此是中枢神经功能重组的主要条件。偏瘫功能训练原则是抑制异常原始的反射活动,改善运动模式,重建正常的运动模式,加强软弱肌肉的力量训练。功能训练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护士应有高度的责任心、浓厚的同情心和足够的耐心,争取对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康复计划。同时还要争取家庭和社会对患者关心和支持,增加患者的治疗信心,使其早日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脑梗塞恢复期;康复护理
脑梗塞现已经成为我国的一种常见病,而这种疾病具有非常高的致残率,据报道致残率可达86.5%[1]。而这又给患者及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同时加重了生活的负担。而脑梗塞恢复期是在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患者病情稳定,渐渐进入到肢体和语言等功能方面的康复。这时期的患者若是可以经过系统的康复训练和康复护理,可以非常明显的改善患者以后的生活质量,让患者可以达到最佳的状态。我院神经内科在2012年6月~2013年6月共收治有128例脑梗塞恢复期患者,通过系统的康复训练和有效具有针对性的康复护理,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2年6月~2013年6月来我院神经内科治疗的128例脑梗塞恢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上患者都经过头颅的磁共振或是CT确诊,而且依据我国现行的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来进行的。其中有男性76例,女性52例。年龄48岁~76岁,平均年龄为63.2岁。以上患者中有肢体偏瘫的96例,肌力为0~3级,失语的患者有5例,发音不清的患者有41例。所有患者都对本次的研究知情同意。
1.2方法 以上的所有患者都给予常规的护理,然后着重给予康复护理和心理护理。
1.2.1常规护理 在患者的生活上要给予必要的护理,要保证患者病室的整洁和安静,给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要嘱咐患者适当的增减衣服,防止发生感冒等,对于卧床患者要定时进行口腔和皮肤护理,以防肺炎和压疮的发生。对患者的饮食进行必要的指导,以清淡为主。
1.2.2康复护理
1.2.2.1肢体康复 由于脑梗塞的患者神经功能受到一定的损害,因此患者的活动能力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可以在及时有效的早期康复训练下得到缓解,降低致残的可能。先对患者进行肢体的按摩,然后再进行被动运动。而被动运动就是患者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进行运动,先进行大关节的活动,然后慢慢到小关节,而运动的幅度也由小到大,并且嘱咐患者自己用力,尽最大的努力使患肢肌肉收缩,从而达到恢复神经功能的目的。在这过程中适当的配合一些理疗、针灸等的辅助治疗。在患者情况好转以后可以适当进行主动训练或是床下训练。这些训练都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并且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情况及时和医生沟通,以帮助患者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
1.2.2.2这类患者对于语言的康复训练非常的重要。此方面的训练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方案。若是患者的病情较轻,可以由简单的单音节词开始,然后慢慢增加语言的难度,在每一个训练阶段都不能只注重速度而不注重效率,要在患者确实掌握了其该掌握的内容以后再进行下一步的训练。在这训练期间,护理人员一定要有耐心。而且也需要护理人员会"察言观色",若患者出现厌烦的情绪,就需要护理人员及时发现并调整训练内容。
1.2.2.3心理指导 这种脑梗塞的患者由于其不能自由活动,而且言语表达受到损害,而这些也许会伴随其一生,因此会出现一些心理上的问题,例如焦虑、悲观、恐惧、自责等,这都会对患者的康复治疗带来阻碍,所以要定期对患者进行心理的辅导。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及时了解其心理所想,让患者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并且主动进行康复训练。
1.3康复护理效果评价 采用ADL量表来进行。ADL分为五级:独立、轻度依赖、中度依赖、重度依赖、完全依赖。
1.4统计学分析 以上的所有数据资料都采用SPSS 11.5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均采用均数±标准差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当P
2结果
见表1。
3讨论
脑梗塞的患者由于神经细胞受到实质性的损伤,而导致了不同程度的运动、感觉、言语、大小便、心理等方面的障碍。而据研究报道,这些受损的神经虽不能再生,但是可以通过一些外在的干预,促进神经系统进行重建。而患者在住院时能够得到必要的神经内科护理人员的康复护理那对于患者的康复效果是非常有帮助的。在康复医学的发展过程中,康复护理这种专科的护理技术也慢慢应运而生,且已经成为了神经内科患者的康复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护理人员在康复训练的进行过程中与医生紧密配合来进行各类特定的训练。再加上常规的护理,充分保证了患者可以有效的进行康复训练。一般通过常规的护理,可以为患者的生活提供良好的保障,例如一个整洁安静的病室可以让患者得到充分的休息;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以为提高患者的免疫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对脑梗塞恢复期患者实施康复护理,最重要的目的还是为了预防残疾的发生,减轻患者由于偏瘫或是言语障碍等而导致的痛苦,并且使人体的潜能被充分的挖掘出,最大限度的使丧失的功能能够恢复,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2]。我们此次的实验通过对患者实施合理有效的康复护理措施,最后通过ADL评分与护理前进行比较,效果显著。因此我们认为康复护理对于脑梗塞恢复期患者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而对于我们神经内科的护理工作者掌握必要的康复护理方法也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康复护理;脑卒中;偏瘫
【中图分类号】R4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197-01
脑卒中是神经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常突然起病,病情进展较快,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因此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病情的进展,帮助患者度过急性期,然而患者度过危险的急性期后,50~70%留有不同程度的偏瘫或其他后遗症[1],致使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低下,给家庭、社会带来严重的负担,也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疾病的康复。为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存质量,我们对卒中后偏瘫患者进行系统化康复护理干预,结果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月~2013年4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卒中后偏瘫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并已经渡过急性期,病情较平稳。其中男54例,女34例,年龄48~76岁,平均年龄(62.34±2.35)岁,脑梗死58例,脑出血30例;左侧偏瘫52例,右侧偏瘫36例。具体偏瘫分级(按Brunnstrom法)一级16例,二级27例,三级35例,四级10例。患者均意识清楚,语言流利,能够进行沟通交流,受教育程度在初中文化以上,没有精神障碍性疾病。
1.2方法按照神经内科疾病护理常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包括药物护理、基础护理、多功能监护护理等项目,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病情稳定后,对患者实施系统化康复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2.1心理干预要将心理干预作为救治的重中之重,医务人员要灵活运用沟通交流手段,采用合理情绪疗法,适当运用中医情志干预方法,对患者进行劝慰开导、支持鼓励、移情与借情以及心理认知矫正干预等方法,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同时向患者和家属讲解脑卒中早期康复锻炼的必要性和意义,促使患者充分认识不按医嘱进行早期康复锻炼的后果和危害,纠正患者错误的康复理念,帮助其建立正确的健康理念和行为,增加患者康复锻炼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为提高心理干预效果和减少负性因素的影响,护士沟通交流时语言要通俗易懂,态度和蔼可亲,使患者感受到依靠和温暖。
1.2.2健康宣教:对患者进行认知宣教、疾病宣教、并发症宣教以及锻炼宣教等,旨在增加患者对疾病、并发症以及康复锻炼的认识程度,激发和培养良好的锻炼能力和水平。可以采取发健康教育手册、召开患者座谈会、发放锻炼手册等形式,耐心细致的给患者和家属讲解脑卒中以及偏瘫的发生、发展和预后,讲解脑卒中的治疗和康复护理知识,尤其要提醒患者重视康复锻炼,以尽早恢复患者肢体功能。要叮嘱患者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饮食,要戒烟戒酒等,提高患者和家属的康复意识和自我保健意识,提高机体抗病、防病、养病能力。
1.2.3幸福感的培养:幸福感的培养体现在护理过程的每一环节中。社会、家庭和医务人员的关心帮助可以提升患者治疗的信心,改善患者的心境,提高对疾病恢复的自我效能感,从而以乐观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治疗和疾病,可以使各项检查、治疗和护理措施得到有效落实,促进疾病的转归。因此护士要注意与家属和患者的亲戚、朋友以及单位的领导、同事做好沟通交流,让他们多来探视多鼓励患者,使患者能够感受到大家的关爱和温暖,逐渐获得依靠和幸福的满足。同时要引导患者要有满足感,对大家的帮助、对如今医学的发展、先进的医疗设备要有满足感,疾病恢复的每一过程要有幸福感,从而不断获得治疗的成功。
1.2.4康复护理训练康复护理指导和锻炼贯穿于疾病护理全过程,康复训练应从早期开始,一般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不再发展后48小时[2]开始,肢体的摆放处于功能位,完全瘫痪者给予关节的被动活动,对能自己活动的患者,护士要给予必要的协助、指导和鼓励,每次活动时间以10~15分钟为宜,每天训练2~3次,锻炼时间和次数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患者久卧于床,要适当给予按摩肌肉,要协助并指导患者在床上转换,防止肌肉的萎缩和关节的僵直,增加肢体活动能力。在康复护理训练过程中,要注意对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比如洗脸、刷牙、更衣等的锻炼。
2疗效评价标准
在系统化康复护理干预前和干预后30d对患者进行Brunnstrom分级评价,显效(功能明显改善):Brunnstrom 6级或6级以上;有效:功能有一定改善,Brunnstrom分级提高2级以上者;好转:Brunnstrom分级提高1级以上者;无效:功能稍有改善或无明显变化者。
3结果
经过护理干预后88例患者中显效30例,占34.09%;有效36例,占40.91%;好转16例,占18.18%;无效6例,占6.82%。总有效率为93.18%。说明系统化康复护理能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Brunnstrom分级。
4讨论
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四高特征[3],偏瘫是常见并发症,因自理能力下降常影响患者的情绪,因此必须做好患者和家属的心理护理,帮助其积极配合药物治疗、康复锻炼、健康教育等,不断提高治疗和护理效果。
在护理患者过程中,我们发现卒中后偏瘫患者大部分都渴望能重新行走和生活自理,对生命充满渴望,而系统化康复护理对恢复患者肢体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偏瘫早期通过被动运动,并配合主动运动,使大脑皮质传递神经冲动,可兴奋病变脑部组织,促进肢体主动运动的出现,还可以改善瘫痪肌肉的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4]。因此,作为护士要时刻关心患者,给予患者积极的康复护理,促进患肢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表明,系统化康复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神经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促进身体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王维治.神经病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26―131.
[2]胡水善.新编康复医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76―179.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37例患者,男22例,女15例。年龄45~82岁,其中脑出血13例,脑梗死24例,均行CT或(和)MRI扫描确诊。
1.2 家庭康复护理 家庭护理是医院护理工作的延续。脑血管疾患治疗后,许多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瘫痪,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经济、家庭、医疗条件等限制不能长期在医院治疗。家庭康复护理就是按照护理程序的科学方法为患者解决健康问题,促进康复。
1.3 护理方法 ①心理护理:脑血管患者由于行动受限不能言语,生活不能自理或失去生活的自理能力,容易产生急躁、悲观失望、抑郁情绪,心理活动复杂,变化无常,对生活失去信心。家人要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做好心理沟通,在语言和行动上要热情主动,切勿表现出厌烦情绪。根据病情还可以安排一些适宜的活动,如看电视、听广播等。使患者感到生活的充实和美好,保持健康的心理,从而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1]。②功能锻炼护理:a.家属给患者偏瘫肢体按摩、理疗、温热水浸泡等方法,促进肢体的血液循环,刺激神经机能,从而防止或减轻肌肉萎缩及关节的变形。b.正确指导协助患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让患者大脑发出令患肢进行各种活动的指令,进行神经冲动训练,活动量应当由小渐大,时间由短到长,锻炼时主动与被动相结合,床上与床下相结合,健肢与患肢相结合,语言与肢体相结合,从简单屈伸开始,包括肩、肘、指、髋、膝、踝关节的屈曲,屈展及抬举,训练手的精细动作,如手的抓握、捻动、扣纽扣、翻书报等生活技能提高。下肢的功能康复,从坐位到起位,逐渐练习坐起,先在家人搀扶下站立扶床栏站立扶双拐站立步行原地踏步练习行走。通过功能锻炼,促进正常运动模式的建立。c.康复锻炼还要掌握好活动的力度,早期被动运动要求轻柔、缓慢,以不引起不能耐受疼痛为止,指导家属在协助患者运动时要观察患者的表情,以便控制好力度,在患者主动锻炼运动时,要指导患者循序渐进的抗阻训练,以增强肌力和耐力。d.由于老年人骨质疏松并患有各种慢性病,进行功能锻炼时应注意:a.家属时时陪伴,活动度不可太大,宜缓慢,防止跌倒,以免发生骨折。b.注意观察面色、血压、脉搏及呼吸的变化,防止发生直立性低血压[2]。③语言的康复护理:发生偏瘫伴语言障碍的患者多焦躁、痛苦、自悲,嘱家属要同情患者,勿取笑患者说错话,应耐心的从一字一句教起,让他们看口形、图片,由易到难,可望语言功能渐恢复。④饮食护理:脑血管病多由于动脉硬化和高血压所引起,与饮食有关,宜低盐、低脂饮食,有烟酒嗜好者,要劝其戒烟戒酒。⑤预防并发症的护理:对于卧床患者,家属应协助患者采取一切积极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协助患者翻身并叩拍背部,同时保持口腔清洁,预防肺部感染;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平整、舒适,按摩患者受压部位皮肤,勤擦澡、换内衣等预防褥疮的发生;保持会清洁,指导家属观察尿液颜色、气味、量的变化,并询问患者是否有尿急、尿痛等自觉症状,以便及早发现有无泌尿系感染;卧床患者,饮食应做到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以防便秘。大便干结者,可3 d服用一次芝麻油5~10 ml,睡前服,也可服用麻仁润肠丸。如有并发症,应到医院就诊。⑥控制血压:血压增高是再次中风的主要原因。定期测血压,避免不良因素的刺激是关键。总之,患者在家里若能进行正确的方法锻炼和调理,对促进康复,防止再次中风具有良好的效果,为家庭和社会减轻了负担和损失。
2 结果
37例患者通过家庭护理,脑功能得到一定恢复,健康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患者均能心情愉快,积极配合康复治疗;19例肢体基本恢复行走;15例不同程度的康复;3例出现并发症。
3 讨论
现代脑损伤恢复理论认为瘫痪肢体反复进行随意运动训练可以引起与这个运动有关的神经回路的变化,接受训练的身体部位在皮层的支配区域也会扩大。传导兴奋的神经回路的传递效率明显提高,反之,随意运动训练减少,运动功能恢复的可能性降低[3]。因此,康复训练有利于新的神经回路和正常运动程序的建立。也就是说,采取积极的康复护理,可促进相关神经细胞的轴突发芽,形成新的突触,通过反复训练,使这些突触建立起接近正常功能的新的神经网络,实现中枢神经功能重新组合,同时抑制异常的低位中枢控制的运动,使其突触链处于受抑制的多阈值状态,从而改善患侧肢体的功能[4],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康复有积极的意义。康复护理训练能促进侧枝循环,对大脑半球的代偿及功能重组可以起到积极作用。药物治疗只能促进神经细胞功能的恢复,康复训练中按摩和肢体关节的被动运动,可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刺激神经机能,以防止或减轻肌肉废用性萎缩和防止关节萎缩畸形。脑血管病致肢体偏瘫是很普遍的后遗症,应予推行适合家庭有效、安全的康复护理方法,让患者及家属参与配合治疗,并进行肢体康复及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提高其生活质量,从而使患者康复。
参 考 文 献
[1] 吴容.健康教育在手功能康复中的应用.中华护理杂志,2002,37(7):514.
[2] 方定华,等.脑血管病临床与康复.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4043.
篇9
关键词:脑外伤;早期;康复;护理
颅脑外伤是一类常见创伤,发病率仅次于四肢。随着现代生物医学技术的发展,颅脑外伤患者的死亡率降低,但致残率仍居高不下。外科医生首先考虑的是通过手术如何挽救颅脑外伤患者的生命,延长患者寿命。而颅脑外伤患者在手术后可能因为手术创伤、脑出血、脑挫裂伤、脑水肿及其他不可控因素使得脑组织不同程度受损[1],甚至引发偏瘫,使患者在自理能力、运动、感觉、语音等多方面出现不同程度障碍从而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及身心健康[2]。不仅患者痛苦,家庭也因此承担着经济和社会等压力。因此,随着科技发展,如何在保住生命的基础上,提高生活质量是对一户人员的一大挑战。在早期对患者进行合理适当系统科学的护理对提高患者生存意识、生存能力、身体机能恢复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现将我科近一年来在临床上的早期康复护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现将我科2013年01月~2014年3月收治的脑外伤术后偏瘫患者56例,其中男36例,女20例,年龄16~78岁,平均年龄35岁,致伤原因:车祸44例,跌倒伤10例,被打伤2例,肌力分级:0~Ⅰ级18例,Ⅱ~Ⅲ级23例,Ⅲ~Ⅳ10例,Ⅳ~Ⅴ4例。
1.2方法 早期脑功能恢复在脑损伤发生后3个月最快,因此康复训练应尽早开始。患者如果在48~72 h内神经系统并无进一步的损伤表征,则患者病情已进入稳定期。此时,如果患者意识清楚,各项生命体征平稳的话则可进行康复锻炼。
2护理
2.1心理护理 早期康复训练对患者脑细胞代偿功能的训练,神经系统间新联系的建立和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均有很好的促进效果。而患者由于功能障碍,对其他人和社会依赖性加大,常常会出现焦虑、失望等不良情绪,患者不积极配合康复锻炼,影响训练效果。因此,护士和家属要积极配合,对患者心理进行疏导[3]。心理护理应该贯穿康复的全过程,应多于患者家属沟通,了解患者喜好,并与家属积极配合,多对患者进行鼓励,增加其生存意识及对生活的信心,使其积极的配合治疗,更好的恢复。
2.2护理 给予正确的卧位姿势,一般将床头摇高30°,有利于头部的供血、供养促进脑功能的恢复,平卧位时在患侧腋部放一软枕,使肩部呈外展及外转状态,并将前臂以软枕垫高,以促进远心端血液循环,双下肢垫枕头,有利于下肢静脉回流,避免重物或棉被等压迫而致垂足和内翻,最好足部抵住枕头或定制垂足矫正器,使足背与下肢呈90°,下肢避免大腿内收及外转,膝部保持伸展,以免大腿后肌挛缩,逐渐增加床头倾斜度,并提倡早期由卧位到坐位过渡。卧位时各关节处于功能位,肢体处于抗痉挛,侧卧位时宜卧于健侧,整个身体呈S型脊柱弯曲状,用软枕垫于背部,倾斜60°~80°为最佳,为避免窒息应尽量避免过度侧卧,此过程中一手放于枕边,一手放于身上或胸前,两下肢间垫以软枕,对于偏瘫侧下肢伸直或屈曲状,健侧屈曲,翻身拍背1次/2~3 h,防止压疮的形成。
2.3肢体康复锻炼 对于自主活动不便的患者,应该每天定时对瘫痪肢体进行按摩与被动运动。对于患肢的按摩应每日定时进行(3次/d,30 min/次,有效的防止肌肉萎缩)。对患肢按摩后进行上下肢关节的运动,在此过程中把握的原则是关节先大后小,幅度由小到大,另外力度适中以免引发患者疼痛、关节损伤及脱位。能自主活动的患者鼓励患者健侧肢体按摩患侧肢体,将患者置于功能位,循序渐进的锻炼,由被动运动到主动独立运动训练,严密观察患肢血运和受压情况。具体方法:对肩关节轻微挤压与按摩,肩部做外展、外旋等运动,拇指及手指:伸展、握拳。利用各种小器械训练手指伸展和分开,利用打结、解纽扣、打算盘、写字等方法,训练手的细致功能。通过辅助患者完成将食物由健手放入患手,再由患手放入口中的整个动作,训练患手功能。下肢-髋部进行外展、直伸、内旋、伸展;膝部,防膝关节挛缩及小腿后部肌肉挛缩;踝部背屈可防止腓肠肌挛缩和足下垂,肌力恢复至Ⅲ级时做抬腿动作和肌肉伸缩运动。对不全瘫痪的患者进行被动加主动相结合或主动独立运动训练。根据患者肌力不同,选择合适的训练方式。总体的训练原则是训练时间由短到长,训练动作上由简到繁,从单一关节训练到整个的肢体运动,训练强度由弱到强,整个是一个人性化的循序渐进的锻炼过程。当患者肌力达到Ⅲ-Ⅳ级时可让患者取坐位,监督提醒患者保持正确的坐姿,因为坐姿正确是患肢获得良好刺激的前提。帮助患者进行桥式运动训练:嘱患者平卧,双手平放于身体两侧当,双足抵于床边,助手压住患者的双足关节,使臀部尽最大可能的抬离床面,并保证此过程身体不摇晃且两个膝关节尽量并拢,做此动作时按照患者的体力,抬高的高度循序渐进,嘱患者不要过分用力、憋气等,训练中逐步加长臀部抬高的时间,当患者坐位时间能持续30 min时进行缓慢的躯干俯仰、侧屈运动来配合上肢以锻炼坐位的平衡能力,同时对患者进行卧做转换训练患者先取健侧卧位,健腿插在患腿下并勾住患肢,将患腿移至床缘外,患膝自然屈曲,然后头上抬,先用健肘后用掌支撑床面推至半坐位,辅助者轻压患者下肢坐起。当患者能自行坐稳时,可行立位平衡训练,在旁人帮助下学会站立,双手扶住椅背或床架,或患者先靠墙站立,背部贴着墙面,辅助者和患者面对面站着,防止患者摔倒,辅助者把持患者膝部以防膝屈曲,根据患者的体力逐渐增加站立的时间,行走的训练要在下肢肌力达到Ⅳ级以上时方可进行。在行走训练的初始阶段,可在护士和家属搀扶或适当支撑物的辅助下在平行杠内做迈步训练,当练习到可以站直、站久并站稳时应弃去辅助工具进行移动身体的训练,之后进行辅助下行走、扶拐行走,再到独立行走。整个训练过程要按程序进行,切勿盲目追求速度。训练强度为2~3次/d,30~40 min/次,患者在进行站立和行走训练时要有医务人员或者家属陪伴,不能单独行动,穿防滑鞋,以防跌倒。
2.4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锻炼 在洗手洗脸及进食训练。洗手洗脸时用健手,患手可在洗健手时进行辅助被动的搓动。进食训练中要具体病例具体对待,选择适合病患实际情况的碗筷勺子吸管等,另外,将必要用品放在健手可取范围内。有吞咽困难时,指导患者做张口、闭口、伸缩舌头的运动,先少量喂水,逐渐过渡到进食牛奶、米汤,再到半流质饮食、普食。对患者进行穿脱衣训练,进行1次/d训练。穿上衣时,应充分利用健手,再用健手将衣服拉到肩上,健手转身后拉衣并伸入袖内,最后系扣。脱衣时正好相反,先脱出健肢,后脱出患肢。应当注意的是衣服尽量选择衣扣较大的或者按扣,衣裤尽量宽松便于穿脱,裤子宜选用松紧带的。
2.5语音障碍的康复护理 对于存在语音障碍的患者,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护士在了解了患者的具体情况后对症下药,制定特定的训练计划。此外,由于患者心理存在芥蒂,护士应和家属配合,多进行耐心反复的口型示范,帮助患者进行唇舌功能和发音的训练。在此方面,家属可在平时多进行。另外,可通过触觉、听觉和视觉的刺激来加强训练,帮助患者恢复语言功能。
2.6辅助治疗 除以上的措施外,应遵医嘱为患者针对性的进行针灸、推拿和按摩,高压氧仓、静电、气压治疗,并2次/d予患者温水洗手脚,以促进血液循环。
3结论
脑外伤术后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是一个长期、系统、连续的过程,早期康复护理在整个康复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病区通过对脑外伤患者早期康复训练并配合辅助治疗,使患者的首先在心理上处于积极配合的状态,另外,在不同程度的改善了患者的功能障碍,使其活动生活的自主能力加强,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从另一方面也减少了家庭及社会的负担。在护理中,护士要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和配合,不仅要帮助患者训练并给与精心照顾和耐心指导,同时也要帮助患者减轻心理负担,调节家属情绪,避免家属负面情绪影响患者,经过各方努力使瘫痪肢体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
参考文献:
[1]范燕娜,王冬梅,石卫青,等.颅脑外伤术后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2,11(2):132-134.
篇10
【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4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组,分为试验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试验组加用康复护理。肢体运动功能采用简式Fugl-Meyer(FMA)积分评定,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评定。结果 治疗后,两组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试验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上肢P
【关键词】康复护理脑卒中肢体运动
脑卒中,俗称脑血管意外、脑中风,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也是脑血管疾病最严重的并发症。它包括脑血栓、脑出血等,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的“四高”特点。动脉硬化是其主要病因,脑出血和脑血栓为最终结果。2012年,第三次全国死因调查显示,脑卒中致死率排名第一,高达22.45%。在这种情况下,发展康复护理,将脑卒中的致残率降低,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已成为一种社会需求。本组研究根据脑卒中后肢体功能恢复过程不同阶段,采用康复护理,探讨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脑卒中患者48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年龄47~70岁,平均58.2岁;治疗时间在病后6 h~1周,病情稳定以后;试验组24例,男13例,女11例;对照组24例,男14例,女1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变性质、瘫痪侧别、既往史评分、伴发疾病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除常规治疗外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志清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进展6 h即采用早期综合康复护理方案[1]。
1.3综合康复护理方案
1.3.1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其他康复治疗的条件。患者因突然患病,表现为焦虑、易伤感、易激惹。护士要利用鼓励、暗示、支持、疏导等方式对其进行心理调节。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与积极配合康复治疗的信心,使患者和家属主动参与康复训练。
1.3.2早期康复护理 早期康复护理主要采取运动疗法,运用Bobath及Brunnstrom的理论对患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康复护理计划,每日进行。若试验组患者出院护士继续电话指导,由家属协助完成每天的治疗量。
1.3.2.1良姿位摆放保持瘫痪肢体的良姿位可有效地预防废用性萎缩、患肢水肿、关节畸形、挛缩及失用性综合征,可采患侧卧位、健侧卧位、平卧位交替的办法。患者取患侧卧位时,患肩尽可能前伸,上肢前伸与躯干的角不小于90°、前臂旋后,腕被动背伸,手指伸展。躯干稍向后旋转,背后枕头。健侧上肢可放在身上或背后的枕头上。下肢呈迈步,健肢髋、膝屈曲并有枕头在下面支持。患肢保持伸髋、稍膝的。这是康复护理提倡的[2],因为该卧位可刺激患侧肢体感觉功能的恢复,有利于缓解或抑制痉挛,同时有于健肢自由活动。健侧卧位时,肩前伸,上肢上举100°,放在支持的枕头上。患侧下肢向前髋屈膝置于支持的枕头上。健侧上肢可放在任何舒适的位上。健侧下肢平放在床上,轻度伸髋屈膝。患者仰卧位时,头偏向偏瘫侧肢体侧,给予良好的支撑;患肩给予枕垫支持,将肩胛置于外展、上旋位,肩关节外展、外旋,手肘伸直,前臂旋后或中立位,手指伸展或微屈,拇指外展。
患髋后外侧给予枕头支持,以免骨盆后旋、大腿外旋。下肢伸展或置于屈髋屈膝位,足底着床,大腿微内收位。仰卧位由于受紧张性颈反射和迷走反射的影响,异常反射活跃,可加重痉挛模式。因此,只作为一种过渡,尽可能少用或缩短采用时间。
1.3.2.2关节活动训练 被动训练:在脑卒中早期,为有效预防偏瘫侧肢体肌肉萎缩、痉挛、关节挛缩等失用性综合征,患者意识清楚就应进行床边被动活动,如肩、肘、髋、膝关节的屈曲伸展,腕、踝关节的背伸等。每日2次以上,每次每个动作重复5~10次。顺序由上到下,由大关节到小关节,循序渐进,缓慢进行各关节各个方面的全范围活动,以维持正常关节活动范围;自助运动训练:患者患肢一旦出现主动运动,应尽早开始自助运动。
1.3.2.3行走训练 行走运动包括站立相和摆动相。站立相时,患者伸髋、躯干和骨盆水平侧移,膝关节在足跟开始着地时屈曲约15°,随后伸直,然后在趾离地前屈曲。摆动相时,患者屈膝伴髋伸展,趾离地时骨盆在水平位侧移,髋关节屈曲,摆动腿侧骨盆前旋,在足跟着地前伸膝及踝背屈。一般不主张早期的行走训练,容易因不正确的代偿行为形成“误用步态”。行走训练中,操作者应在患者的患侧或后面以引导患侧下肢正确负重和患侧骨盆的适度旋前。当患者的能力不断增强时,要逐步加强速度及跨障碍物等训练,以适应日常生活及社交活动的需要。
1.3.2.4日常生活活动(ADL)训练 在坐位训练的基础上,逐渐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如饮食训练的康复护理,自己如何穿脱衣物,如何进行人个卫生清洁,排泄大、小便动作的自立。教患者一套易学、方便、能掌握的方法,使患者尽量能达到生活自理,减轻家庭、社会负担,找回自尊,回归社会、家庭。脑卒中康复护理总的目标是预防二次损伤和并发症的发生,指导患者运用残存机能,训练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通过实施自我健康管理的指导和教育,使其获得回归社会的健康保障条件。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治疗后,组内比较FMA评分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组间比较,试验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上肢P
3讨论
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是指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志清楚、神经症状不再发展后6 h就开始康复锻炼,主要以运动训练为主。现代康复理论认为,脑卒中后,中枢神经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重新组合的能力。脑卒中早期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接受及时的康复训练,能加速脑侧支循环的建立,促进病灶周围组织或健侧脑细胞的重组或代偿,实现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重塑,在条件适应时,部分神经元可再生。许多研究结果表明,脑卒中致残并不是由偏瘫所致,而是在患者肢体恢复过程中由于缺乏必要的康复锻炼,产生姿势性痉挛、关节畸形、挛缩、肌肉萎缩等致残。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早期介入康复护理,患者上肢、下肢运动功能和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肢体运动功能有明显改善。这说明,早期康复护理,保持正确的肢位,能有效防止痉挛模式的出现,可早期诱发分离运动,为脑卒中运动功能恢复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早期被动运动、主动运动、日常生活能力训练,能够有效降低神经功能残疾程度,促进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使之回归家庭或重返社会。
参考文献